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家族茶俗茶礼范文

土家族茶俗茶礼范文

土家族茶俗茶礼范文
土家族茶俗茶礼范文

土家族茶俗茶礼

“在土家族这样一个有着茶图腾崇拜残迹的古老民族中,茶,不仅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一种主要经济作物。茶,还必须是积淀在他们生命中、血液里的一种神圣的信仰”。如今,虽然在土家族地区早已没有往日隆重浩大的祀拜仪式,但是,通过渗透在他们日常生活的民族茶文化各个方面古老而纷繁多彩的茶俗,一代又一代地从混沌初开的原始时代传承至今,最终铸就了土家族人民淳朴、平实、廉俭、坚毅的民族性格。“既然茶俗是原始宗教的一种信仰形式。而宗教最显着的特点是固守本色,即保留原始宗教的原汁原味”,因而,茶俗语中也往往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茶的原有印记。再则,土家人大多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地域相对封闭,又遭封建制度的长期隔离,故使其茶俗中的古老韵味更为原始浓烈一些。

享有“中国茶叶之乡”美誉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红功夫茶和水仙春毫、福绿毛尖、银毫等极品绿茶系列产品闻名遐迩。早在明代即有上好贡茶入朝,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因而茶俗的形成更是渊源流长。乡人以好客为乐事,不论生人熟人,总是以茶相待。

土家人视茶为圣物,认为山有山神,茶有茶神,禁忌将茶泼在地上,否则视为沾污茶神。抓茶叶必须洗手,名曰“净手”,这仍是对神灵的尊重,亦有防止污染的作用。所泡茶叶,在杯中如有“茶果果”出现,当主家中必有客来。茶不仅用于待客,在特定情况下,还用于敬奉神灵和留存于宗教仪式中。“土家族茶俗与土家火笼(也称‘火坑’)联系紧密,因为土家大部分泡茶煮茶饮茶活动,都是在火笼里发生的。当你尚未光临这火笼之前,主人家平常饮用的,是那大茶罐里茶。大茶罐多是铜质的,若是陶罐,起码得有一个铜盖。

土家人居家过日子节俭,一般嫩叶做成的细茶,自己绝然是舍不得饮用的,一定会拿去卖钱换取衣食,只留少许待客之用。平时喝的皆是粗茶,那粗茶是夏秋之时采摘的老茶叶(俗称捡蔸茶),经蒸煮晒干而成。泡茶时抓一大把塞进大茶罐内,注入滚开的水,再将茶罐移近火边煨烤。只烤得滚沸多时,打开罐盖,但见那茶呀:浓浓的如羹,酽酽的似酱。干活累了,讲经(俗称‘日白’聊天的意思)乏了,咕噜咕噜喝上一大碗,特别解渴提神,活血舒筋”。如果你是初入土家的贵客,那就不能喝这茶了。当你进入土家火笼入坐以后,主人一边向你寒暄,一边架(音gà,升火的意思)火烧水,火旺了,连忙洗净另外一只特制的小茶罐。这罐或是紫砂的,或是灰砂的,殷实人家则是特制的小铜茶罐了,约为一般搪瓷缸大小,是专门待客的茶罐,俗称“敬茶罐”。将茶罐洗净之后便煨在火笼里烤干,然后找出珍藏的细茶,或毛尖、或茸勾的一声,一缕白雾似的气团夹带着浓浓的茶香冲罐而出,急盖上罐盖,煨烤片刻(俗称“发窝子”)后,再将炊壶高吊注满滚水,文火缓烤,使茶汁均匀,此时便可以一一筛敬了。主人将第一杯茶双手呈给你这稀客,这叫“筛茶”,然后依次筛给火笼里其他长辈或乡邻陪饮。

火笼里的筛茶活动,除了你是初来乍到筛一次外,即便是你吃完饭以后,你说:“糟踏哒(土家客套话,多为感谢之意)!”主人便会说:“您落箸哟!请到火笼喝茶!”来到火笼里,茶才筛来。除非置办酒席,一般是不将茶筛到饭桌上的。其他时间,如果你想喝茶,就自便到罐中去倒吧!喝粗品细,啜茗咀茶,还真别有一番情趣和感受。此茶俗五峰土家亦管叫“喝罐罐茶”,类似湘西土家的“烤罐茶”,其味十分别致,饮后喉管里生出清甜甘苦的味道,诱使你不得不多喝几口。不习惯喝茶者,饮后不免觉得苦味满口,但善饮者,却回味绵长。

五峰土家人心底宽厚,乐善好施,有的人家在三伏盛夏于门前的大路边放上一缸茶,让过路行人自由取用,这种习俗名为“施茶”,有的过往路人入户讨茶水,主人多慨然允饮,由此可见此地民风淳朴。“茶叶本是两头尖,知人待客茶上前;烧茶娘子本辛苦,儿孙后来做高官”。这首民谣表达了五峰土家“以茶为礼”,不辞劳苦而又有所期待的茶俗。给人贺喜,叫做“吃茶”。给人送的礼物称作“茶礼”,饭前的小吃叫“吃茶食子”等等。“高山出细茶,平坝出棉花,青瓷莲花碗,待客细筛茶”。五峰土家人以茶为礼,以茶为敬,百事万物都离不开一个“茶”字。山寨人家以青花大碗待客的还有鸡蛋茶、葛粉茶、面食茶、米子茶;新媳妇进门第一天早上必须给公公婆婆各敬一杯茶,受了这杯茶,公婆则回礼以茶钱若干;有的公公第二天早上迟迟不肯起床,新媳妇就把茶送到床前去,叫做喝“揪脑壳茶”,这种敬茶方式哪怕茶钱高出平时的好几倍,但公公也是乐意掏钱的。其实这亦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家庭茶礼。不难看出,茶礼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是密不可分的。

世代土家族人在他们的长期劳作生活中,创造了许多原始性状的茶俗或茶食,根据不同节令和不同场合,分别食用或敬客,颇有情趣和味道。如盛夏气候炎热,就泡“糊米凉茶”解暑。酷暑难忍,他们便可山中采或水仙、或珍眉,放一小勺于罐中,盖上盖,再移到火笼浸泡过通,)材腐豆名学(物植”的苞籽剪奶“叫名种一集边缓烤,并不时摇动茶罐,少倾,听见罐内茶叶微微炸裂的声响,只到揭盖时有浓香溢出。这时,悬挂在火笼中央梭铜钩(一种土家火笼里烧水的挂器)上大铜炊壶里的水也滚开了。主人立即将开水注入罐里少许,只听“咝”搓揉,捣出其汁,用凉开水稀释,待其凝结成“冻子”后,用锅铲舀成片状,置于红茶水溶液中,再加以红糖、白醋,即做成一碗凉粉茶。若此时烈日当空,口干舌燥,于凉棚

或树荫下喝上一碗,既生津,又止渴,简直就是舒46服之极。此茶俗至今在土家五峰一带广为流传。土家人勤劳、实在,从无奢靡之习。当劳作饥渴时,土家人则用葫芦、竹筒取来清凉山泉,冲兑自行配制的糯米杂粮甜酒饮之,俗称“凉水甜酒茶。”住家时若有贵客造访,亦多以“凉水甜酒茶”敬之。据汉族诗人顾采所撰《容美纪游》记载,在其游历容美途径湾潭(今五峰湾潭镇)时,目睹“家家养蜂作粉”之情景,可以断定土家人早谙养蜂之术,故常年有蜂蜜产出。因而,土家先民也制作出一种“凉水蜂蜜茶”,此茶通常是在茶中加入蜂蜜或者用纯蜂蜜冲茶。当遇其他季节有客来时,便以“蜂蜜茶”相敬,让来客别有一番品味。

土家族作为一个南方山地民族,多居住在峰峦重叠的沟壑之间,山间平均气温低,且变化无常,全年无霜期相对较短,冬天显得更长一些。为了抵御风寒,土家人摸索出一些奇特的饮茶方法。当冷冽的隆冬来临时,土家人常按自创的方法熬制姜茶(俗称姜汤)饮之,以御风寒侵袭。若是遭遇伤风着凉,喝一碗热气腾腾的姜茶,顿觉浑身轻快许多。如遇客来,则以“红米姜茶”相敬,使客人备感身心温暖。每入冬季,除了“赶仗”守猎以外,一般土家人大都在各自的吊脚楼,围着火笼熬制“罐罐茶”。宰肥猪,过“赶年”,油荤重了,一碗浓茶下肚,颇感快畅,也格外提神,一家人和着乡邻乡里的亲戚朋友,围坐火笼,边讲经、边喝茶、拉家常、话来年,好—派情意融融的升平景象。

提到土家族最具特色的茶俗习惯,就非“锅巴茶”莫属了,这种茶是将锅巴置于火上烤成焦块,然后放至开水中,待冷却后再喝,极具香凉止渴解暑之功效。制作简便,随处可制可饮。还有一种用“糖缸叶”(一种野生糖梨子树的树叶)制作的“林清茶”,此茶制作也很简单,将采集回来的糖梨子树叶凉干,烧开山泉,置于钵内,抓一大把糖缸叶放入开水中,冷

却后即可饮用。此茶汤色微红透亮,滋味甜润,清香扑鼻,喝上一碗,不仅消火败暑,而且生津止渴,的确别有一番味道。更让人叫绝的是“林清茶”无论加水几道,其味不淡,倒有越来越浓的感觉;即使酷暑时节放上三、五天也没有馊味。

此茶同“糊米茶”“甜酒茶”一样,“锅巴茶”“蜂蜜茶”其本意已超出了今天我们所称呼的茶的范围,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茶”总是与土家族人群甚至整个人类的初始时代生活紧密相联的,是土家先民茶事活动的重要内容。

然而,真正最具土家特色,受世人青睐的原始茶俗要算是土家“油茶汤”了。这是一种最古老的茶食或茶饮。油茶汤的做法十分讲究,首先选用茶叶和炸炒熟透47民族茶文化的米、豆、花生、芝麻等原料,配以姜、花椒、蒜、葱、食盐等佐料,加水煮沸后即可饮用。其味香青可口,提神解乏,驱热祛寒,强身健体,是土家人常年自饮或待客的佳品。土家几乎一日三餐都要做油茶汤吃,故有“一日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菜都不香”之说。当有客至时,热情淳朴的土家人则必烧油茶汤为来宾接风洗尘。土家油茶汤可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种,简单做法是:首先取适量的茶油放入锅中,待茶油加热至冒出青烟时,放入一小撮茶叶和花椒少许,视茶叶焦黄时,快速倒入适量的冷水,再放入姜丝等,用锅铲挤压茶叶和姜丝,以充分榨出茶汁和姜汁。待水滚开后徐徐掺入冷水,再待水即将煮沸时,依次加入食盐、大蒜、胡椒等佐料,油茶汤就做成了。

复杂做法主要是指八宝油茶汤,其方法是:在按简单做法之前,先将阴苞米(系嫩苞谷经烫熟、风干后的制品)、黄豆、花生米、核桃仁、阴米子(将糯米蒸熟后凉干后的颗粒)、团撒(阴米子粘结而成的薄饼)、

熏豆腐干子、粉条等分别用茶油炸熟待用。然后按通常油茶汤做法烧汤,汤沸后盛入装有油炸混谷物的碗中即成。这道油茶汤制作的关键工序,就是要掌握好炸茶叶的火候,因而,凡流行油茶汤习俗的土家地区都有这么一句俗话:“打汤没得巧,只要煎得好。”更为有趣的是油茶汤的吃法,土家人在食用油茶汤时不用筷子和酌子及其他餐具,只是双手合捧陶碗,一碗油茶汤全部下了肚,而碗中什么也不剩。这一茶俗至今在来凤、鹤峰、五峰湾潭一带广为流传。今天,在整理发掘古代茶艺表现形式资源过程中,若是正式的茶艺展示,土家油茶汤演绎的乡土味则更浓烈、更原始。

一般由两位土家姑娘表演,一位土家男子在旁配与经典的解说。整个过程既肃穆典雅,又充满情趣。据资料介绍,1991年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来自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茶艺表演团为中外嘉宾作了油茶汤现场茶艺表演,当嘉宾观摩和品尝了这道极具土家特色和风情的油茶汤后,都不由自主地惊叹称奇。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历史瑰宝,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茶文化,更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宴饮,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说到茶文化,就不得不提中国的茶道。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饮茶也是这样,不像日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这便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茶道不同于茶艺,它不但讲求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中国茶文化中所包含着许多中国古代人民的优秀理念。如:尚和、重德、贵真等。 “尚和”是协调人与他人关系的宗旨,茶道中“和”的基本涵义包括和谐、和敬、和美、平和等等,其中主要是和谐。通过以“和”为本质的茶事活动,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茶文化关于“和”的内涵既包含儒、佛、道的哲学思想,又包括人们认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也是评价人伦关系和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和”是中国茶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茶道是在吸收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虽然三教对“和”的阐释各不相同,但“和”则是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理念。“和”是人们认识茶性、了解自

拉祜族的茶俗茶礼

拉祜族是临翔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在悠久的历史中,拉祜族人民和其它各族一道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茶俗茶礼。 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的拉祜族喜欢有喝火炭茶的习惯。火炭茶的做法是用是先用陶土小茶罐烤制茶叶,烤制的方法和彝族火塘茶基本一样。不同处是,烤好茶注入沸水后,还要往茶罐投3个烧红的火炭,再煮15分钟左右,使茶水变浓才喝。每次喝茶量不多,只喝一两左右。拉祜族认为,火炭茶有清火、止渴、提神、清凉的作用,喝起来过瘾,也容易上瘾。 拉祜族敬茶有头道茶自己喝,二道茶敬远客的说法,意思是把苦的留给自己,好的敬给客人。敬茶时,茶水不能斟得太满,双手奉茶,不转身,只能倒退回原位,表现出拉祜人讲究的奉茶礼节。 拉祜族人每天三次喝茶,茶谚说早上起来不喝茶,有酒有肉难吃下;中午出工不喝茶,干活不有气渣渣;晚上回家不喝茶,一天劳累难解下。 茶在拉祜族的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拉祜族生活中离不开茶。拉祜族把茶视为砍刀,无论做任何事情要以茶开路,无论是喜事、丧事、祭祀、还是动土伐木,山中过夜都用到茶叶。 拉祜族是一种多神崇拜民族,觉得万物都有神灵。在祭祖、祭神等事情,都首先用茶水祭献,祈求神灵保佑。如到山上过夜,是先泡一碗茶水泼在火塘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以求四方神灵保佑平安。拉祜族把茶视为做事稳可信的向征,按拉祜族习俗,男女双方建立恋爱关系后,愿意结为终身伴侣,为取得女方父母的同意,择定几日说亲,男方带上茶叶到女方家烤香后,沏泡给女方的父母喝,女方父母把是否喝茶作为作为接受这门亲事与否的象征。男方请的媒人盛上一碗烤泡的茶给女方的父母,不喝则表示不同意。一般情况下,女方父母不喝男方媒人第一、二次沏的茶水,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还不够了解男方,还不可信;直到第三次泡的茶,若接受喝了,表示同意这门亲事。同时,女方父母会泡一碗放有生姜、红糖的茶回敬男方媒人。他们把这种订婚仪式称为吃火拢茶。

中国茶文化的礼仪介绍

中国茶文化的礼仪介绍 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茶艺。“茶艺”一词最早出现于七十年代的台湾。通俗地说,茶 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其中又以泡茶的技艺为主体,因为只有泡好茶之后才谈 得上品茶。而泡茶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正如丁文先生所说,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 步便成为一门艺术。 因此,我们不但要科学地泡好一壶茶,还要艺术地泡好一壶茶。也就是说,不但要掌 握茶叶鉴别、火候、水温、冲泡时间,动作规范等等技术问题,还要注意冲泡者在整个操 作过程中的艺术美感问题,“欣赏茶艺的沏泡技艺,应该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茶的沏泡艺术之美表现为仪表的美与心灵的美。 仪表的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是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 想等,通过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是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通过沏泡者的设计、动作和眼神表达出来。”诚如蔡荣章先生所说,茶叶冲泡过程 “本身也是一促发展表演艺术。”如果茶艺馆的从业人员了解这一点,就不会将自己等同 于一般饮食服务员,而是自觉在从事一项普及茶文化知识、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活动,是 项很有意义的社会工作。 在汉代以后,因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加强了,这种饮茶风气慢慢向由巴蜀向东部及南 部扩散,使得华中地区的饮茶变得如日常般正常。 在西晋时期的上流社会对于茶到了崇尚的地步,如此也加强了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 地区茶的发展,并成为了新的待客之道。 在唐代盛世时期,茶文化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开始了人工种植茶树的技术,在饮茶方式上更是有了专门煮茶的方法;对于茶具也进行了系列化的分类。同时唐代有大 量的关于茶诗佳作面世,所以关于饮茶也有了茶规。 后来茶文化再经过了宋代、元代、明清代等发展和传播,在我国已经慢慢形成了精髓 的茶叶文化,并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茶文化,也把茶带出了中国。 中国茶道溯源!茶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中国茶道文化与茶道礼仪中国茶道文化与 茶道礼仪。毋庸置疑要,中国茶已是华夏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已成为流淌在这个古老民 族躯体里的悠久而青春的血液。中国茶道,就是中国人的良心和普遍人性。 一份人类文化的形成,取决于生命意志的积淀和历史时空的传承。一部中国茶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茶文化史,就是一部中国人观感世界与佛道儒一起顿悟的历史。从神农氏开 始的咀嚼,到陆羽的形神发展,我国就一直生活在茶香氤氲、茶道悠扬之中……

民俗文化-中国茶文化

湖南商学院 中国茶文化 课程:民俗文化 题目:中国茶文化 年级、专业:大二级物流管理专业1101班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2013 年5 月21日

目录 一、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二、茶在中国的分区 三、茶的命名与分类 四、茶叶的审评 五、茶叶的储藏 六、茶与健康 七、茶文化的核心价值

中国茶文化 [摘要]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中国文化也发展了几千年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韵味吸引海内外的各界人士。茶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支,极具特色,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茶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知识,世界各国都把研究茶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当然也是研究中国文化的一项很好的佐证。本文通过对茶叶的发展历史和茶在中国的分布与分类的的描述,并写出茶与道,饮食,文学,哲学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关键词]:茶文化;分区;命名;发展;审评;储藏;健康;价值 一、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人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

浅谈中国各地茶风茶俗

浅谈中国各地茶风茶俗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境,全省生齿4000多万,在全国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云南是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有汉、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hù、佤、纳西、瑶、藏、景颇、布朗、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依、独龙、满等26个民族,其间白、傣、哈尼、傈僳、佤、拉hù、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怒、德昂、基诺、独龙等14个民族的悉数或绝大部分都寓居在云南,全省少数民族生齿约占全省总生齿的1/3,占全国少数民族生齿的1/7,边境的少数民族约占边境总生齿的2/3,云南各民族都有悠长的前史,他们在开发祖国西南边远地方,一起推进云南的社会进步和昌盛,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经济文明方面,都有可贵的奉献。他们也是发现和使用茶叶最早的民族,至今寓居在云南的少数民族,都保存有各自独具特色喝茶办法。置身于这么一个环境中的云南茶文明中间,吸收了蕴藏丰厚民族茶文明之精华,并不断活跃与外界沟通,形成了展示云南民族茶文明的独具风味。 白族三道茶。聚居在苍山之麓,洱海之滨的白族,对喝茶非常考究,在不相同场合有不相同的喝茶办法,自喝茶多为雷响茶,婚礼中为两道茶,款待来宾通

常用三道茶。通常是榜首道苦茶,第二道为糖茶,第三道为回味茶。 苗族的菜包茶。寓居在东北乌蒙山上的苗族,有种共同的喝茶办法,当地人称“菜包茶”。这种茶水,非常共同,饮后既能免除渴,还能免除疲惫。 德昂族、景颇族的腌茶。南德宏州的德昂族,至今仍保存着以茶当菜的原始办法。腌茶通常在旱季,鲜叶采下后当即放入灰泥缸内,压满停止,然后用很重的盖子压紧。数月后将茶取出,与其它香料相拌后食用。也有用陶缸腌茶的,采回的新鲜茶叶洗净,加上辣椒,盐巴搅拌后,放入陶缸内压紧盖严,寄存几个月后,即成为腌茶,取出当菜食用,也有用作零食嚼用。寓居在德宏州的景颇族还保存着食用“竹筒腌茶”的习气,这也是一种较为陈旧的食茶办法,将鲜叶用锅煮或蒸,使茶叶变软后再放在竹帘上搓揉,然后装入大竹筒里,并用棒槌压紧,筒口用竹叶阻塞,将竹筒倒置,滤出筒内茶叶水份,两天后用灰泥封住筒口,经二三个月后,筒内茶叶发黄,剖开竹筒,取出茶叶晒干后装入罐中,加香油浸腌,能够直接当菜食用,也能够加蒜或其它配料炒食。 基诺族的凉拌茶。寓居在西双版纳景洪县基诺山的基诺族,有8000多人(基诺族共有1.2万人)他们从古至今仍保存着用新鲜茶叶制造的凉拌茶当菜食用,是极为稀有的吃茶法。将刚采收来的新鲜茶叶揉软搓细,放在大碗中加上清泉流,随即投入黄果叶、酸笋、酸蚂蚁、白生、大蒜、辣椒、盐巴等配料拌匀,便成为基诺族喜爱的“拉拨批皮”,即凉拌茶。 布朗族的酸茶。寓居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布朗族有5.8万人,首要聚居在布朗山,以西定、巴达等山区。布朗族是“濮人”的后嗣,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他们保存食酸茶的习气,通常在五六月份,将采回的鲜叶煮熟,放在阴暗处十余日让它发霉,然后放入竹筒内再埋入土中,经月余即可取出食用。酸茶是放在口中嚼细咽下,它能够协助消化和解渴,这是供本人食用或相互奉送的礼物。

中国的茶俗文化

中国的茶俗文化 管理系130701班李睿130734020 茶俗是我国民间风俗的一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人们心态的折射。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内容丰富,各呈风采。 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婚礼中应用茶作为礼仪的一部分。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时,按本民族的礼节带去茶开始,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唐时,饮茶之风甚盛,社会上风俗贵茶,茶叶成为婚姻不可少的礼品。宋时,由原来女子结婚的嫁妆礼品演变为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至元明时,“茶礼”几乎为婚姻的代名词。女子受聘茶礼称“吃茶”。姑娘受人家茶礼便是合乎道德的婚姻。清朝仍保留茶礼的观念。有“好女不吃两家茶”之说。由于茶性不二移,开花时籽尚在,称为母子见面,表示忠贞不移。如今,我国许多农村仍把订婚、结婚称为“受茶”、“吃茶”,把订婚的定金称为“茶金”,把彩礼称为“茶礼”等。在婚礼中用茶为礼的风俗,也普遍流行于各民族。蒙古族订婚,说亲都要带茶叶表示爱情珍贵。回族、满哈萨克族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礼品都是茶叶。回族称定婚为“定茶”,“吃喜茶”,满族称“下大茶”。至于迎亲或结婚仪式中用茶,有作礼物时,主要用于新郎、新娘的“交杯茶”、“和合茶”,或向父母尊长敬献的“谢恩茶”、“认亲茶”等仪式。总之,从古到今,我国的许多地方,在缔婚的每一个过程中,往往都离不开茶来作礼仪。 我国以茶为祭,大致是在南北朝时逐渐兴起的。南北朝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遗诏说:“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上贵贱,咸同此制。”齐武帝萧颐是南朝比较节俭的少数统治者之一,他提倡以茶为祭,把民间的礼俗,吸收到统治阶级的丧礼中,并鼓励和推广了这种制度。把茶用作丧事祭品,只是祭礼的一种。我国的祭祀活动,还有祭天、祭地、祭灶、祭神、祭仙、祭佛,不可尽言。古代用茶作祭,一般有这样三种形式:在茶碗、茶盏中注以茶水;不煮泡只放以干茶;不放茶,久置茶壶、茶盅作象征。祭祀活动中的以茶作祭品,可以说是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带封建迷信的副文化。但真实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现象。

茶之礼 倒水礼仪

茶之礼倒水礼仪 客来宾至,清茶一杯,可以表敬意、洗风尘、叙友情、示情爱、重俭朴、弃虚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高尚礼节和纯洁美德。茶与礼仪已紧紧相连,密不可分。 现代社会,以茶待客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了解掌握好茶礼仪,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奉茶礼仪: 1.俗话说:酒满茶半;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 2.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 3.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 4.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5.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6.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 7.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 8.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 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 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 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嗅茶礼仪 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茶的品种特点,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温壶 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然后将水倒入各种茶盘中。

装茶礼仪 用茶匙向空壶内装入茶叶,通常按照茶叶的品种决定投放量。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淆影响茶叶的品质。 请茶礼仪 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当宾主边谈边饮时,要及时添加热水,体现对宾客的敬重。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能作“牛饮”态。 续茶礼仪 往高杯中续茶水时,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夹住高杯盖上的小圆球,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杯把,从桌上端下茶杯,腿一前一后,侧身把茶水倒入客人杯中,以体现举止的文雅。 倒水小事礼仪大事~~ 开会前应及时准备好充分的开水并放好茶叶,如果能掌握准确的开会的时候可以提前几分钟倒好茶水,如果开会时间无法确定,则要等与会人员到场再倒水并双手端上,并礼貌的小声说:请喝水,一是提醒他人避免没注意碰到杯子,造成烫伤,二是表示礼貌。杯子把手朝向客人,放在容易且方便拿的地方。 续水,一般在活动进行15--20分钟后进行,要随时观察会场用水情况,遇到天热时就要随时加倒续水时瓶口要对准杯口,不要把瓶口提得过高,以免溅出杯外。如不小心把水洒在桌上或茶几上,要及时擦去。不端下茶杯,而直接在桌上或茶几上往杯中倒水、续水,是不符合操作规范的。在往高杯倒水、续水时,如果不便或没有把握一并将杯子和杯盖拿在左手上,可把杯盖翻放在桌上或茶几上,只是端起高杯来倒水。续完水后要把杯盖盖上。切不可把杯盖扣放在桌面或茶几上,这样既不卫生,也不礼貌端放茶杯动作不要过高,更不要从他人肩部和头上越过。续水时不要把壶提得过高,以免开水溅出。注意不要把手指搭在茶杯边上,不要不端茶杯直接倒水或把杯盖扣放桌上。 倒过水后,要逐杯加以检查。检查时,可用于触摸一下杯子的外壁,如果是热的,表明已倒过水;如果是凉的,说明漏倒水了,要及时补倒。 会议途中倒水时要注意首先是进会议室的时候一定要轻,避免发生大的声音;在倒水的时候要稍微提醒一下在座的人,因为有可能别人没看见你在倒水,身体动一下,或者突然站起来的时候会把水洒到别人身上,这是很忌讳的!然后你要看开会的人座位的方向,比如说是一个圆形的会议桌,大家都在听领导在讲话,那么不要挡住别人的视线,从另一个方向把水倒上!另外水不要加的太满以杯的七八分满为宜。 关于倒水的顺序:开会倒水,从右边开始(领导先,顺时针顺序进行)倒水后,壶嘴不要对客人,要从客人右边倒。主席台一定要从客人背后加水。最后一点就是倒水的时候要多注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 化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历史瑰宝,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茶文化,更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宴饮,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说到茶文化,就不得不提中国的茶道。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饮茶也是这样,不像日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这便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茶道不同于茶艺,它不但讲求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民俗文化――茶文化与幼儿教育1

民俗文化——茶文化与幼儿教育 教培一幼: 马京华 民俗文化源于生活,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状态紧密相连,并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之中。然而,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严重冲击。在新时期我们应该让民俗文化走进幼儿园,使孩子们从小感受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xx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 “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幼儿哇哇落地开始,民俗文化就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脍炙人口的唐诗,到喜闻乐见的经典民间游戏,给幼儿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作为教育者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创设民俗环境。因此合理利用民俗文化元素,传递民俗文化,塑造民族精神气质,文化意蕴,让民俗发挥其深厚的文化价值,对促进幼儿教育、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班侧重的进行了环境创设,为幼儿创设了集教育、趣味、生活、游戏为一体的传统民俗环境,让幼儿在视觉的刺激下自主的与环境产生互动,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同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本班的主题特色并结合中国民俗茶文化一开设茶文化一个活动区域,我们通过创设丰富的茶文化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布置了相应的主题墙饰,随着主题的发展,主题墙饰的网络图逐渐拓展。幼儿们能够自己手动操作沏茶,了解茶文化,这些无声的教科书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动让幼儿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陶冶了幼儿的高尚情操。 一、营造民俗氛围 美好的环境会吸引孩子驻足,会引发孩子想像,会激起孩子创新。所以在幼儿园文化墙上,我们采用剪纸风格的美术画法,绘制了孩子们一个个嬉戏的场面绘制成的茶壶,生活中的场景,让孩子们用画画的方法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孩子们不仅在此感受了游戏的快乐,而且对幼儿学习茶文化起到了熏陶的作用,让孩子们领略到民间艺术的美。

中国喝茶习俗

中国喝茶习俗 中国是茶文化的故土,各民族都有饮茶习俗,饮茶风俗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都是用特定的礼仪与语言表达方式等饮茶习惯。以茶代酒,用茶示礼,历来是我国各民族的饮茶之道。我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迎客茶”是为远道而来的客人送上的第一盏茶,并配有茶点。茶点是具有武夷山区特色的米焦、芝麻果、咸笋干、芋果等。香醇的茶和甜美的茶点,表示欢迎客人的到来。 “留客茶”是让客人既能看到泡茶的技巧又能品尝到茶的色、香、味。一边品茶,一边交谈,无拘无束,其乐无比。 “祝福茶”在客人即告辞时,送上一杯桂花金桔茶,并送上祝福的吉言。 “交杯茶”在新房中,新郎、新娘要喝“交杯茶”(枣子加红糖),茶杯耳子用红线绳连起来,新郎、新娘只喝一、二口,剩余由青年妇女和娃娃们分享,有些男青年也有抢着喝的。 “满月茶”当小孩生下足一个月的时候,要举家庆贺。满月时要吃“满月茶”,亲朋们上门贺喜 “分礼茶”分茶礼以妻子为主,丈夫从之。其法如下: 勤劳忍让是美德:妻子量取浓茶之汤入夫杯(略带些许红果绿叶,夫妻同闻清香、看形色),壶中留一些茶卤。 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妻子高端茶杯托盘对面躬身递茶给夫君;夫君欠身接过,合什致谢;妻还礼。 男女有别、异体同心:夫君伸手向妻子示意;妻子将自己的空杯递于夫君并坐在夫君身边;夫君分茶之二分之一浓汤给妻子 “谢恩茶”:古时的礼数很多, 结婚仪式中有“交杯茶”、“和合茶”“谢恩茶”、“认亲茶”等仪式 ,,新郎、新娘主动向长辈行礼、敬茶,表达养育之恩。向父母尊长敬献的茶就叫“谢恩茶” “七家茶”中国汉族同胞还有种种以茶代礼的风俗。南宋都城杭州,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各色细果,馈送亲友毗邻,叫做“七家茶”。这种风俗,就是在茶杯内放两颗“青果”即橄榄或金桔,表示新春吉祥如意的意思 “喝早茶”早茶是广东人独特的喝茶习俗。清晨起床以后,在开始一天的工作、生意之前,名茶美点,一盅两件,既解决了早餐,也是一种绝妙享受。 “端午茶”绍兴除吃端午粽外,雄黄酒是必不可少的,但此物性“剧热”,所以饮雄黄酒后必然燥热难当,必须喝浓茶以解之。一般人口较多的家庭,总是泡一茶缸浓茶供家人饮用。过去绍兴号称锡半城,锡箔工人多达数万。端午节中午,

茶与中国传统文化

无 锡 南 洋 学 院 学 报 J ou r nal of Wuxi South Ocean Co lle g e 第 5 卷 第 2 期 2006 年 6 月 V ol.5 No.2 June 2006 茶与中国传统文化 黄志浩 ( 江南大学 文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 [摘 要] 中国茶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 呈现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联, 这在陆羽《茶经》 以后的茶学著作 中十分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在与儒学的关联上, 表现为“茶礼” 与儒雅的风度; 在与道学的关系中, 则体现出 养生与对自然的崇尚; 与佛家的绾合上则在“茶禅一味” 的理念与佛家饮茶的实用上, 等等。 [关键词] 茶; 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I 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XXXX- XXXX ( 2006) 02- 0072- 05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来源, 儒道释三家的哲学理念都与中国茶学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儒道释三 家在历史上既曾分别作用于茶文化, 又曾综合地共同作用于茶文化, 可以说, 没有儒道释三家的融合与凝 聚, 也就没有中国的茶文化。事实上,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进程中, 儒道释三家逐渐形成你中有我, 我中有 你, 水乳交融, 难分难解的整一状态。我们注意到, 作为茶文化成型期的唐代, 正是儒道释三家集成融合的时 期, 这在陆羽的《茶经》 以及后来的茶学著作中可以鲜明地反映出来, 在分析这些茶学著作的思想特点时, 很 难断然指出作者所奉行的是儒, 是道, 还是释。就如“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 的观念, 儒家用之取其人格的 “自修”; 道家用之合其生命之“虚静”; 佛家用之悟其精神之“空灵”。因此, 中国茶文化的千姿百态与其盛大 气象, 是儒道释三家互相渗透综合作用的结果, 是三教合一的文化形态。只是为了行文的方便与条理的需 要, 我们在此对儒道释作分别的阐述。 一、茶与儒家礼义 茶与儒家礼义的关系是相当悠久和深刻的, 在古代的礼义中, 茶曾作为祭品及陪葬之物。在古代的婚礼 中, 茶也是聘礼定亲之物。明代的王象晋《茶谱序》中云:“茶, 喜木也。一植不再移, 故婚礼用茶, 从一之义 也。”清人陆廷灿《续茶经》引《天中记》中语:“凡种茶树必下子, 移植则不复生, 故俗聘妇以茶为礼, 义固有所 取也。”又引《灌园史》云:“茶子数颗落地, 一茎而生, 有似连理, 故婚嫁用茶, 盖取一本之义。” 由茶的连类取 义, 就有如此多的联想。由此可见,“礼” 在儒家思想中既是政治、伦理的规范, 也是一切民俗民风由来的源 头。所谓:“道德仁义, 非礼不成; 教训正俗, 非礼不备; 分争辨讼, 非礼不决; 君臣上下, 父子兄弟, 非礼不定。” (《礼记·典礼》) 既然礼义的观念深入到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 那么在茶文化中, 自然也会有所体现。晚唐人 刘贞亮《茶德》中提出了“十德”说, 其中就有“以茶利礼仁, 以茶表敬意”二句, 这说明至迟在唐代, 来客敬茶, 以茶为礼, 已成为一种民间的普遍风俗。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述了当时杭州的民俗,“杭城人皆笃高谊, ??或有新搬移来居止之人, 则邻人争借动事, 遗献汤茶, ??朔望茶水往来, ??亦睦邻之道者, 不可不 知。”在官场中, 茶礼则已经演化为一种区别官阶等级程式。点茶与点汤成为官场的待下之礼, 沈括《梦溪笔 谈》卷一:“百官于中书见宰相, 九卿而下, 即省吏高声唱一声‘屈’, 躬趋而入, 宰相揖及进茶, 皆抗声赞喝, 谓 之‘屈揖’。待制以上见, 则言‘请某官’, 更不屈揖, 临退仍进汤。” 是进茶还是进汤, 已然与官阶密切相关, 级 别不同, 享受的包括饮茶的待遇也就不同。在民间也渐成习俗, 宋人朱彧《萍洲可谈》卷一有云:“今世俗, 客 收稿日期: 2006- 03- 09 作者简介: 黄志浩( 1952- ) 男, 江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论和中国诗学的教学与研究。

中华国饮茶文化

中华国饮茶文化茶史觅踪 茶的历史 制茶史 饮茶史 茶叶百科 茶叶品种 名茶荟萃 茶的鉴评 茶叶保存 茶道茶艺 茶道概论 泡茶技法 茶叶饮法 茶艺演示 茶风茶俗 民族茶俗 茶与礼仪 茶与婚俗 茶与祭祀 茶与宗教 茶苑文艺 茶谚诗词 茶与茶联

茶与书画 茶戏歌舞 品茗听壶 茶具简史 茶具欣赏 茶膳茶疗 茶食茶肴 茶与养生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 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发展壮大中国茶文化中国茶艺拟申请非遗(图) ·“茶”字流变史:茶、槚、设、茗、荈 ·以茶为礼民间婚姻中的茶俗(组图) ·中华茶文化: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概论泡茶技法茶叶饮法茶艺演示 ·中国茶道简史 ·品饮艺术的划时代变化:泡茶道的兴起 ·宋代点茶法的流行和斗茶的兴起(组图) ·中国茶道的诞生及唐代的煎茶道(图) ·中国茶道的概念与内涵 ·泡茶技法之五:诏安泡法 ·泡茶技法之四:宜兴泡法 ·泡茶技法之三:潮州泡法 ·泡茶技法之二:安溪泡法 ·泡茶技法之一:传统泡法

·中国饮茶方法详解 ·中国的饮茶方式 ·中国饮茶方法的四次演变 ·龙行十八式长嘴壶茶艺表演(组图)·演绎中国茶道——功夫茶图解 ·茶艺表演图解(二) ·茶艺表演图解(一) ·茶艺演示(五):佛道茶艺 民族茶俗茶与礼仪茶与婚俗茶与祭祀·中国的茶祭风俗 ·皇茶祭天祀祖仪式 ·茶与祭祀文化小考 ·茶礼史记:茶会的兴起 ·茶与礼俗:以茶敬客 ·解析敬茶之礼 ·茶话会 ·茶与婚礼(图) ·以茶为礼民间婚姻中的茶俗(组图)·中国少数民族茶与婚俗趣闻 ·茶与婚姻:喝茶定终身 ·闽台婚俗:三茶天礼 ·中国各民族饮茶习俗大观 ·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 ·咸奶茶与蒙古族饮茶习俗 ·迤西回族茶俗

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2005-1-24

茶礼

茶礼 茶艺是茶文化的精粹和典型的物化形式。作为茶艺师,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得体的行为举止,熟悉和掌握茶文化知识以及泡茶技能,做到以神、情、技动人。也就是说,无论在外形、举止乃至气质上,都有更高的要求。 礼仪最基本的三大要素:1.语言2行为表情 3.服饰 一、仪表美(形体、发形、服饰) (一)形体 1、面部清新健康,平和放松,微笑,不画浓妆,不喷香水,牙洁白整齐。 2、优美的手型,不戴手饰,手指干净,指甲无污物,洗手液不能有味道,不涂指甲。(二)发型:要求发型原则上要根据自己的脸型,适合自己的气质,给人一种很舒适、整洁、大方的感觉,不认长短,都要按泡茶时的要求进行梳理。头发不要挡住视线(操作时),长发盘起不染发。 (三)服饰:新鲜,淡雅,中式为宜,袖口不宜过宽,服装和茶艺表演内容相配套。 二、风度美(举止、仪态美、神韵美) 风度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情趣、修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综合外在表现是社交活动中的天色语言。 一个人的个性很容易从泡茶的过程中表露出来。可以借着姿态动作的修正,潜移默化一个人的心情。 ㈠仪态美:礼仪周全、举止端庄 在茶艺活动中,要走有走相,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基本姿势:真礼、行礼、草礼 ①站姿:在泡茶过程中,有时因茶桌较高坐着冲泡不甚方便,也可以站着泡茶。即使是坐着冲泡,从行走到下坐之间,也需要有一个站立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是冲泡者给客人的“第一印象”,显得格外重要。站立时需做到双腿并拢,身体挺直,双肩放松,两眼平视。女性应将双手虎口交叉,右手贴在左手上,并置于胸前,脚尖开度45——60度; ②行姿:如是女性,行走时脚步须成一直线,上身不可摇摆扭动,以保持平衡。同时,双肩放松、下颌微收,两眼平视。并将双手虎口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提放于胸前,以免行走时摆幅过大。若是男士,双臂可随两腿的移动,作小幅自由摆动。当来到客人面前时应稍倾身,面对客人,然后上前完成各种冲泡动作。结束后,面对客人,后退两步倾身转弯离去,

茶文化与中国礼仪文化的关系

茶文化与中国礼仪文化的关系 敬茶是我国人民待客的传统礼节,和西方社会用咖啡招待客人类似。有朋自远方来,先要上茶以表示礼貌,而这样的待客方式又因 地而异,有的以“元宝茶”敬之,有的送“七家茶”之礼。敬客斟 茶通常以斟半杯为礼貌,不可上满;有的地方则流行三道茶仪式。茶 艺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中国的“功夫茶”,便是 茶道的一种,有严格的操作程序: 嗅茶。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温壶。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然后将水倒入“茶船”——一种紫砂茶盘。 装茶。用茶匙向空壶中装入茶叶,通常装大半壶。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入。倒水、续水粗看似乎是比较简单的,却 是体现对宾客文明礼貌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对倒水、续水有 其具体的要求和操作规范。 茶文化大致也可以分四个层次:物态、制度、行为和心态。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这是物 态文化层次。而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 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这就涉 及到了茶文化制度的一面。 总而言之,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实现 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

茶在礼仪文化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礼仪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茶文化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茶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礼仪,茶文化与礼仪文化密不可分。 历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时代性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民族性 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

茶艺师茶道传统文化学习笔记

茶艺师茶道传统文化学习笔记 ★从哪些方面可以证明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1.云贵高原是山茶科植物的分布中心。 2.云贵高原发现大量的野生大茶树。 3.云贵高原发现大量野生大茶树。 4.云贵高原发现茶籽化石。 5.茶树学名及一些国家对茶的称呼都与中国有关。 6.迄今考古发现的最早茶具在中国。 ★中国分为哪些大的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中国茶叶产业发展情况: ——茶园面积稳定增加,产量、产值快速增长 ——茶叶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茶叶销售屡创新高、优势产品得以体现 ——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 ——产值增长较快,经济效益显著 ★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咖啡;可可;茶 ★中国茶叶出口必须实现的五个战略转移 1.从欠发达国家市场向发达国家市场转移 2.由绿茶出口一枝独秀向多茶类齐头并进的出口产品结构转移 3.从出口数量增长型向规模效益并举增长型转移 4.从出口中低档茶向中高档茶转移 5.从散装茶出口向小包装品牌茶出口转移 ★哪几个质量与安全问题是阻碍中国出口增长的核心因素 1.农药残留问题 2.稀土残留问题 3.重金属污染问题 4.氟、铝富集问题 5.微生物污染问题 ★茶产业未来的方向:茶叶深加工与终端产品开发 ★茶树的叶片有哪几种,分别有什么特点 鳞片:无叶柄,质地较硬,呈黄绿或棕褐色,表面有茸毛与蜡质,随着茶芽萌展,鳞片逐渐脱落。鱼叶:形似鱼鳞而得名。叶柄宽而扁平,叶缘一般无锯齿,或前端略有锯齿,侧脉不明显,叶形多呈倒卵形,叶尖圆钝。真叶:发育完全的叶片。 ★茶树的生育周期: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 ★茶树生长有“四喜四怕”的特性,具体内容是什么?喜光怕晒;喜温怕寒;喜湿怕涝;喜酸怕碱 ★茶树良种的标准 丰产性:比当地主要栽培品种增产15%以上。适制性:要适制当地的茶类,制茶品质优良。适应性:适宜种在高山,也适宜种在丘陵,对土壤的碱度也不过于严格。抗逆性:茶树的抵抗病虫害能力、抵御寒冷和干旱的能力要好。 ★茶树育种方法:系统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多倍体育种、体细胞杂交育种、茶树组织培养育种 ★新建茶园一般需要经过规划设计、土地开垦、茶苗定植、幼龄茶园培育等工作步骤。 ★成龄生产茶园的常年管理工作要点:主要包括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茶叶采摘等。★绿茶初制工艺:鲜叶~杀青~揉捻~干燥。 ★红茶初制工艺: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乌龙茶初制工艺:鲜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 ★茶叶贮藏的目的:是要保持茶叶固有的色香味形。 ★茶叶贮藏的原理:设法使茶叶充分保持干燥,尽量减少外界温度、湿度、氧气和阳光的影响,避免与带有异味的物品物接触,还要使茶叶不受挤压和撞击,以保持其原形、本色、真

论茶礼仪与茶文化的关系

论茶礼仪与茶文化的关系 班级:2011茶艺学号:2011311727 姓名:陈国斌 【摘要】:本文旨在浅显谈论茶礼仪与茶文化的关系,我们知道在悠悠数 千年的岁月,浩瀚无际的长江、黄河,孕育出中华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民 风民俗。而中华茶俗即是浩瀚的中华民俗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以茶待客” 历来是有数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中国,最普及、最具平民性的日常生 活礼仪。客来宾至,清茶一杯,可以表敬意、洗风尘、叙友情、示情爱、重 俭朴、弃虚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高尚礼节和纯洁美德。茶礼仪与 茶文化已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它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它是与 中华文化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 【关键词】:礼仪、茶礼仪、文化、茶文化 礼仪: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礼仪是对礼貌、 礼节和仪式的统称。它既可以指在较大隆重的场合为表示礼貌和尊重而举行 的礼宾仪式,也可以泛指人们相互交往的礼貌、礼节。而茶礼仪正是其中的 一种表现形式,具体指在泡茶、饮茶、奉茶等表现出的礼仪规范,它是作为 一个茶人基本的行为准则。广义的文化: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 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 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而茶文化: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其过 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 教结缘。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 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国人民 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一茶礼仪与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1.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人精神,无时无刻不透露出中国文化的精髓。早在神农时代,“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就可以看出中华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