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写作教程》笔记

《新闻写作教程》笔记

《新闻写作教程》笔记
《新闻写作教程》笔记

第一章怎样学习新闻写作

第一节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学习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第一 这门学科在新闻学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 这门学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 这门学科在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新闻学 新闻事业史 、理论新闻学 新闻理论 与实用新

闻学 新闻业务 。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实用新闻学是整个新闻学研究的落脚点。 实用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广播与电视、新闻事业经营管

理等新闻业务各方面的应用知识。 新闻写作是实用新闻学研究的一个落脚点。

二、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新闻写作承担着制作和传播新闻信息产品的任务。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 是新闻报道成品的

制作过程。

三、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新闻报道是记者劳动的最终成果 也是惟一的表现形式。记者必须也只能通过新闻报道作品

来实现自己的传播意图 而读者也是通过新闻报道作品而认识记者的。

第二节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

一、先有采访 后有写作 或者说 采访在先 写作在后 这个次序是不能颠倒的。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新闻报道 事实是第一性的 新闻是第二性的 新闻报道是客观

事物的反映。

二、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质量。 采访的质量主要是指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新闻是“七分采 三分写”。资深的记者用“七三开”的比例形象地概括了在采访和写作两个过程

中所花的时间与力量。因此 学习新闻写作 要建立在扎实的采访基础之上。

第三节功夫在笔外

新闻写作的主体是人。写作者的素质至关重要。所谓“功夫在笔外” 讲的就是有关记者自

身的素质问题。

一、加强政治修养 一 记者的政治修养首先表现在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二 记者的政治修养还表现在强烈的正义感。

二、加强知识修养

新闻写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需

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一个记者除了拥有新闻专业教育的背景之外 还要对社会科学以

及各种与新闻工作有关的问题有一定的知晓 才能较好地驾驭新闻写作。

三、加强思维修养

加强自己的思维修养 即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第一节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

真实性 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一、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一 确有其事

二 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

三 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2 四 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五 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 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二、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

一 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要辩证统一

二 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要有机结合

三 新闻报道的多层次真实

第二节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导致新闻失实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客观环境方面的原因 也有传播者主观方面的原因。

一、体制性失实

体制性失实是指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

二、经济性失实

经济性失实是指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所造成的新闻失实。

三、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

一 故意失实

这类失实是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 具有虚假成分 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

二 非故意失实 也称业务性失实

这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 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 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新闻失实。

第三节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一、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二、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

新闻写作的谋篇布局 即消息或通讯的结构设计、段落安排 实际上体现着写作者对所报道事实的认识与分析。此时此刻 要掌握与运用科学的方法 辩证地、全面地反映和报道事物

这是防止新闻失实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

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将推测、推论、合理想象的东西作为事实来写均属想当然 无可非议地在严禁之列。

四、培养质疑意识 注意核对引用资料

一 稿件中所引用的材料 包括采访中获取的各种素材、背景资料、史料 要通过不同的途

径查询与核对。

二 对被采访者的自述 即记者通过采访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 也要保持质疑意识 也要核

对。

三 要注意核对数字。

五、描写要有分寸感

我国新闻界最常见的是滥用溢美之辞 描写时夸大、渲染、拔高。

新闻描写是否恰如其分从根本上说 起决定作用的是记者的态度 能否保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如果带着个人的好恶 就会有意无意地夸大或缩小有关的事实。

六、要注明新闻来源

一般来说 新闻来源主要包括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新闻事件的知情者等。

七、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审稿者主要是被采访对象。这个程序不仅有助于纠正稿件中的失实之处 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二次采访。

记者写出来的稿件 也还要经过所在传媒内部的审改。

第三章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3 第一节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

一、什么叫用事实说话

有两种不尽相同的表述。一种说法是 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另一种说法是 记者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些事实里 让受众通过事实自己领

悟其中的道理。

二、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一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二 事实胜于雄辩

新闻报道坚持用事实说话 因为事实本身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三 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

人们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关注传媒 主要想获取信息。

三、是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

一 传播的目的是说话

二 选择就是在说话

三 新闻与说话无法分家

第二节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何为典型事实

一、它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

二、它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

三、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

四、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

第三节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所谓“再现场景” 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 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

有形 使读者仿佛亲历其境、亲眼所见 这种方法自然会加强可信性和说服力。

第四节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一、善于联想

这是一种通过把所报道的新闻事实 与其他一件或几件事实关联起来陈述的方法 暗示与引导读者进行联想 从而得出结论。

二、善于对比

把两件事或更多的事实放在一起对比 横向对比 纵向对比都可以 这样有助于发现问题

认识事物的本质。新闻写作也常常采用这个方法来发表无形的意见。

三、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

报道同一件新闻事实 由于选择和运用了不同的背景材料 从阅读的效果分析 会对读者的判断产生不同的影响 从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方法分析 记者可以表现不同的倾向性和观点。

四、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多层次的丰富的背景材料的运用 既可以增加文章的可阅读性 也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新闻事件的意义同时可以增加新闻的可信度。

第五节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

西方新闻教科书把它称为“新闻写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 并辟有专门的章节论述其

重要性以及引用的具体技巧。在新闻报道的实践中 西方记者也很重视使用直接引语。

第四章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一种受限制的写作

一、传播产品与读者观念

传播产品 是指新闻作品的功能在于传播。具体地说 它是向大众传播新闻的产品。

读者观念 4 “读者关心这个事吗 ”

“读者能够读完这篇报道吗 ”

二、组合产品与版面观念

第一 版面在空间上不是无限的 它一般有固定的字数。因此上版的新闻稿件有字数的限制。

第二 版面在时间上也不是无限的 如果是日报 它每天有一定的截稿时间。因此上版的新闻稿件有时间的要求。

第三 版面在组合上是“配套”的 从内容、从角度、从新闻文体等 要服从于整体策划。第二节时效性 新鲜快速简短

“一次性消费”是指新闻的主要价值和功能在于解决受众“不知道”的问题。一旦

人们知道了 新闻的作用也就消失了。

“一次性消费”同时带来“排他性”。所谓“排他性”是指同样内容的新闻 哪一条先到受众那

里 解决了他的“不知道” 后续而来的那一条 就不再起什么作用了。

一、新鲜

一 要加强今日新闻的采写

二 学会在报道中把最新鲜、最精彩的信息或内容“拎”出来 用最明显的形式摆在读者

的面前

三 寻找新闻的最近点 尽可能找这件新闻事实在今天的依据。

二、快速

(1)学会集中精力 不受外界干扰 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都能迅速投入写作。

2 学会和养成打腹稿的习惯。

3 熟练掌握新闻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 特别要得心应手地运用消息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4 善于准备好各种写作素材 灵活地组成“预制构件”。

5 注意培养自己口述新闻的能力。

三、简短

新鲜、快速与简短有密切的关系

篇幅短了 在有限的版面和时间里 可以多发新闻报道 传递更多的信息。

简短有助于突出新鲜的内容 长篇大论很容易把新闻湮没掉。

简短还有助于快 新闻报道写得越长 所花费的时间也就越多 发稿自然快不了。

1 坚持一事一报。说清楚一件事 比说清楚几件事要简便得多 容易写短。

2 要注意把主题破小 把角度选小 把架子搭小 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3 化整为零 可以多一些滚动报道、组合报道或连续报道。

4 挤掉水分 只讲事实。

第三节可读性 具体生动通俗

一、具体

一 选题角度、报道内容要具体

二 新闻报道的叙述以及情节、细节也要具体

二、生动

一 在某些方面“生动”与上文中讲到的“具体”是联系在一起的 一般来说越是写得“具体”

就越容易生动。

二 新闻报道一定要“见人” 这是让稿件“活”起来的一个关键。

三 新闻报道能否生动 与结构也有很大的关系。

三、通俗

一 解决“新闻官腔”的问题。

二 要学会“第二种翻译” 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或者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来讲述、表达或说明新闻报道中的内容。

三 巧妙地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 5 第四节针对性 信息知识思想

针对性的含义

第一是指在进行新闻写作时 你的心中要有对象感 即明白这条消息或者通讯是写给谁看的。

第二要明确为什么而写 你的报道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发的 通过它要引导或影响读者到什么目标上去。

这两层意思可概括为两句话 了解传播对象 明确传播目的。

一、加大信息量

一 学会多侧面地进行报道 或称写“立体化新闻”。

二 学会抓特点。

三 学会使用新闻背景。

四 用尽可能少的信息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

二、加大知识含量

一 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身的经验总结。它最大的特点是科学性。因此 在一定的意义上说 加大新闻报道中的知识含量 即是要讲究科学性 要注意挖掘和展

示信息背后的某种客观规律。

二 这种增加 不仅是简单的数量增加 更重要的是在质量上的增加 即在报道的选材、

角度上都要比单纯信息的报道更深入一步。

三、挖掘思想深度

思想深度决定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第五章新闻角度

第一节一个关系成败的切入点

新闻角度的定义

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一、角度选择是否得当与新闻价值的大小直接相关

新闻角度选得准 新闻价值倍增。反之 选得不准 报道老一套、一般化 就会削弱新闻价值。

二、不同的角度讲不同的话 有不同的报道效果

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多面性 因此对同一件新闻事实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它。角度不同

新闻价值可能不同 因此表达的思想意义也就不同。

三、角度选得好可以出独家新闻

独辟蹊径 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别人所未走过的路径 发掘出事实的新的新闻价值。第二节寻找最佳新闻角度

什么是最佳角度

读者的需要就是最佳角度

一、根据不同读者群的定位寻找最佳报道角度

一般来说 这个角度应该是新闻事实与你所在传媒的“导向定位”和主要受众群需求这三者

“聚焦”的结果。

二、根据“接近性”原理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在选择新闻角度时 要学会充分利用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 寻找所报道的事实

与读者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接近的因素越强 读者的阅读愿望也就越大。

第三节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

一、以旧见新找角度

以旧见新找角度 就是要求记者在报道老题材、老话题时 要善于将过去的报道与今天的现实联系起来 从旧闻中发现新闻 推陈出新。犹如老树开新花 找到新花 就容易写出新意。

二、以小见大找角度 6 这里指的是表现大主题可以选择小角度 即“寓大于小”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三、虚中觅实找角度

所谓虚中觅实 主要指对一些抽象性、概念性强的事实材料 要尽量寻找其中所包含的实在而具体的内容 从这个角度入手表现整个事实的新闻价值。

四、逆向思维找角度

所谓逆向思维 是指遇到有些事 可以倒过来想一想 在这种类似“反思”的过程中寻找新

闻角度。

五、发散思维找角度

即要求以一个新闻目标 或一个新闻事物 为中心 把思路向四面扩散 沿着不同的方向

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思考时 思路要具有流畅性、变通性、

独特性。

六、统摄思维找角度

一般来说 这种统摄首先要把采访所得的具体新闻素材和具体观点聚拢 然后把这些事实与事实的意义向一个点或几个点集中 并进行深度挖掘以接近事实的新闻内核 聚焦点越来越

小 越来越集中 最后就可能找出一个最佳聚拢点 这就是报道这件事实的新闻角度。七、全局高度找角度

所谓全局高度 也就是宏观高度和大局意识。

第六章新闻跳笔

第一节何谓新闻跳笔

一、新闻跳笔的特点 一 在文体结构上它是多段体。 二 它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注意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启承转合等不同 它

主张“跳” 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 二、为什么新闻写作要用“跳笔

一 吸引读者并适合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

1.跳笔要求段落短 而且每段讲清楚一件事实。这种叙述方法便于读者集中注意力。

2.长篇大论很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疲劳。

3.运用跳笔写作的新闻报道 排在报纸的版面上黑白相间 疏密有致 容易让读者“一见

钟情”。

二 便于记者快速写作并形成明快的新闻文风

1.记者运用跳笔写作时 不必为文章的“启承转合”费心 他只需集中那些最有新闻价值的事

实 一段一段写来。

2. “文如看山不喜平”。以这样的行文结构叙述事实 在段与段之间实现了跳跃式的推进

文章自然波澜起伏 而且有一种动感 体现出新闻报道作品明快的文风。

三 加大新闻信息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1.运用跳笔 每写一个段落 就提供了一个分角度或者一个侧面的事实。

2.句与句之间 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跳跃 留下了空间 留下了停顿。有空间就有容量。容量大可提供的信息量就大 给予读者想象与思考的空间就大。

第二节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一、短段落 多分段

段落是区分内容和层次的手段。跳笔在提行分段上的一个特点 或者说它的核心就是多分自然段 并且每段都不长 用短段落来划分内容与层次。

二、断裂行文

新闻跳笔所要求的“断裂行文” 是指段落之间不按照时间的顺序 或者事实的原始过程从

头排列 不面面俱到 不平铺直叙 不必顾及程序、顺序或者层层推理的逻辑 而是打破时间

与空间的限制 只着力突出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事实 把它们之间用跳跃的方式组织起来。

7 三、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

把通讯中的某些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 然后在这样一些段落之间 运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 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 按照类似电影镜头推拉摇移 把它们连接起来。

四、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

事实主体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在描述与议论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现场与背景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时间与空间跨越 由概述到细节的粗与细、简与繁的跨越 还有各种笔法 例如倒叙、插叙、比喻、排比等等之间的跨越等等。

第七章新闻语言

第一节新闻写作对新闻语言的要求

一、什么是新闻语言

根据新闻学的原理 通过新闻媒介 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就叫做新闻语言。

二、新闻语言的特征

一 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二 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三 新闻语言应有不同的风格

1.消息与通讯对于语言的要求有所不同。

2.新闻语言风格取决于新闻事件本身的基调。

3.新闻语言风格还取决于人物报道中被采访者的语言个性。

(四)“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白描”是指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 即不尚修饰 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 以质朴的文笔

力避浮华、做作 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

第二节如何使用白描语言

一、多用动词 用准动词

在新闻写作时掌握多使用动词的要领 既能把人物和事件写“活” 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

声 也能把环境和景象写“活” 使人如临其境 最终让消息或者通讯“立于纸上”。二、多用子概念

多用子概念 也就是说 多用具体的语言去写作。真实的东西都是具体的 具体的东西往往是生动的。

子概念的内涵总比相应的母概念内涵丰富具体 因此 多用子概念容易引起人们的形象思维。

三、多用大白话

“大白话”在这里是指群众语言 老百姓说的话 或者叫大众口语。

大众口语生活气息浓 大都具有通俗明白、平易近人、生动形象的特点。用群众的语言写新闻 能为大多数读者喜闻乐见 还能使新闻具有独特的风格。

第八章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

第一节消息体裁的特点

一、简括

简要、概括地反映新闻事实 是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

二、消息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

消息这种体裁一般不提倡记者直接抒情或议论。虽然它并非绝对排斥抒情或议论 但要求尽可能地减少主观色彩。

三、消息有特殊的结构方式8 消息的结构是倒叙 亦即俗称的倒金字塔结构。它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导语 通过导语 将

新闻事件的结果、新闻事实的精要 首先呈现给读者。在这一点上 以反映事物最新变动为主

的动态消息尤为典型。不过 从总体上看 无论何种类型的消息 基本上都不能完全摆脱倒金

字塔结构的束缚。

四、消息有自己的外在标志

消息的外在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 有人总称其为“消息头”。

第二节消息体裁的优势

一、消息适应范围广 多用消息 可以增加媒体的信息承载量

报纸以及其他新闻媒体 主要是靠消息来增加信息量的。媒体刊登的消息越多 其总体上传播的信息量也就越大。

二、消息发稿速度快 是一种灵活迅捷的新闻体裁

由于文章内容简括 不必照顾事件的过程或细节 消息可以及时地 用滚动传播的方式报道突发事件、正在进展之中的事件 消息篇幅短小 写作、编发稿件都可以节省时间 从而使

它有条件冲在前面 担任“第一报”的任务。

三、消息易为不同的读者所接受

消息的“外包装”是“客观性” 它靠事实说话 提供给读者的是事实。这样

即使宗教信仰、政治见解以及文化背景等等方面存在差异 即使不愿接受传播者的观点 却不

能不正视事实。

四、消息的新闻冲击力更强

消息可以说是浓缩了的新闻 它突出“干货” 过滤掉了一些“水分” 加之有“一句话新闻”

式的标题和先声夺人的导语 可以让信息毫无阻拦地直接进入人们的视野 对读者 对各类传

媒的接受者 造成很强的心理冲击。

第九章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导语

第一节导语的定义与任务

一、导语的定义

(1)它是新闻——消息体裁所特有的

(2)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

(3)与任何文章的开头不同 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 或高潮。

二、导语的任务

(一)开门见山 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 传递最新信息 使人“一眼便知”

(二)吸引读者 使人“一见钟情”

(三)导语为全篇定音导语为一篇之首 导语确定了写作重点 决定消息的基调。

第二节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 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

所谓实质性内容 即指新闻事实 或者事实中的要点。

二、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一)最新鲜的材料

(二)要选择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材料写作导语

(三)选用最有趣、最富有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写作导语。

三、炼字炼句 力求简短

导语不可太长。字数过多 一会淹没“亮点” 冲淡趣味性 二会导致沉重 令读者失去耐

心。

四、力求优美生动

导语的美 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开掘、反映出新闻事实内在的美 二是讲究文采 做到语言美。

第三节导语的大致类型9 一、概述型导语

以概括的、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是概述型导语。

应注意

(一)增强提炼与概括的能力

(二)用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事实概述。

二、描述型导语

亦描亦述、描述兼有的导语 是描述型导语。

它有以下优点

第一 有趣 能以形象的画面引起读者的好奇 令读者不能不读

第二 能以情境感染读者 让读者先有感性认识 再对事实进行理性的思考 从而 可以强化新闻的报道效果。

描述型导语的写作 要求记者

第一 采访中勿忘捕捉有形的画面

第二 导语所描写的画面必须与事件有内在联系 有助于揭示主题 不要游离于主题之外第三 用剪影的办法来写。

三、评述型导语

夹叙夹议、有述有评的导语 称评述型导语。

评述型导语有以下优点

第一 评述型导语中的评 可以发挥“勾玄”的作用

第二 评述型导语可以直截了当地发表意见 能够直接影响舆论。

评述型导语的写作应注意

(一)评述型导语中的评 应是言人之所未言 深刻而有新意

(二)评述型导评中的评 应是少而精 点到为止 不宜展开

(三)为了使导语中的评更具客观色彩、更有说服力 有时 也为了防止因记者直接评论而招致被动 可以使用引语方式发表意见。

四、橱窗式导语

有如橱窗展示样品 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 为橱窗式导语。

橱窗式导语多用于综合性新闻。其特点在于 它不是靠描写或议论 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写入导语的具有代表性的故事

第四节导语修辞技巧

一、设问

导语以提问方式开头 主体部分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展开叙述。

以提问方式写作的导语 有助于读者把握新闻事实的要点 有助于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 也可以促使记者抓住要害 明确消息主体写作方向。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导语修辞方式

有人也称其为“提问式”导语。

二、拟人

导语中将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 赋予其人的思想感情 使之“活”起来。

三、借用

借用诗词典故、歌曲唱词等 来揭示新闻内涵 为导语增色 这种写法可使导语富有情趣

使消息一开头就有诗情画意 从而唤起读者的联想 使读者以轻松愉悦的心情阅读下文。

四、对比

在导语中 将两个极端的事物加以对照 造成巨大反差 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这种对比的写法 有助于揭示事物的特点、阐明新闻主题。

五、直呼

导语以第二人称“你”或“您”直呼读者 与读者对话。西方新闻界也称其为“谈话体”。

六、排比

以结构相同或语气一致的成排的句式构成导语或导语的一部分 形成排比式导语。这种写

10 法的好处是 可以表达强烈的感情 增强导语的气势 使导语带有节奏感。

七、惊警

导语以惊醒、警戒的语句 强烈唤起读者注意。这种写法可造成震动效果 造成一种紧迫感 使读者为之一惊 不能不注意。

第十章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二)

——主体与结尾

第一节主体重任在肩

一、展开导语 使之具体化

(一)补足导语中尚未出现的新闻要素

(二)将导语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

二、补充导语 令主体更丰满

(一)补充带有因果性质的材料

(二)在导语限定的事实之外 补充一些暗示性的情况

三、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一篇合格的新闻作品 应能解疑释惑 清楚地回答读者渴望了解的问题。这个任务也只能由主体部分来承担。

四、添加“作料” 令读者兴味不减

(一)运用“色彩”

(二)打开包袱中的包袱

第二节主体的结构方式

一、倒金字塔结构

仅从导语和主体这两大部分的关系来看 绝大多数消息整体上采用的都是倒金字塔结构

另一层意思是 主体本身也按材料的重要程度由前至后依次展开 主体也是倒金字塔结构。

二、纵向结构

主体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 称纵向结构。这种结构方式的好处是 可以反映新闻事件的大致过程 让读者了解前因后果。记者也可以借“过程”说话 表达某种观点和意见。

三、横向结构

这种主体结构方式的特点是 不受事物发展时间顺序的限制 围绕一个主题 将同一时空范围的情况有序地组织起来 反映“面”的变化。

四、点面结构

点是指个别的、典型的事例 面是指一般的、总体的情况。以点带面 点面结合 这也是主体安排结构的一种常见的方式。这样安排结构可以为读者提供广阔的认识空间 可以使消息

更有说服力 而且 也更符合普通读者的认识规律。

第三节消息结尾

一、消息结尾的特点

消息的结尾方法有其特殊性。它的特点是以事实结尾 亦即 事实该讲到哪里 消息就在哪里结尾 戛然而止 无需再加。

二、几种巧妙的结尾方式

(一)材料典型、意味隽永

(二)首尾关照 巧妙呼应

(三)稍加议论 画龙点睛

(四)水到渠成 自然抒情。

第十一章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三) ——新闻背景

第一节写消息切记交待背景

一、何谓新闻背景11 一 宏观意义上

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二 狭义上

是指新闻事实之外 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二、新闻背景的任务、作用

(一)说明、解释 令新闻通俗易懂

(二)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 唤起社会关注

(三)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 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

(四)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 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五)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 使其更可读

(六)用背景材料介绍新闻中的人物 满足读者的好奇心、阐释人物行为的合理性

(七)累加同类事实 开阔读者视野。

第二节精选背景材料

一、明确目的 抓住重点

通常情况下 决定背景选材的主要因素是事实本身的“疑点”、读者兴趣、新闻主题。所谓“事

实本身的疑点” 是指读者感兴趣、而不加背景读者又难以理解之处 读者兴趣 既包括前面所

说的“疑点” 又包括新闻事实之外 读者需要了解的有关事实和材料 新闻主题则被认为

是调

遣背景材料的主要依据 大部分新闻应根据主题的需要确定背景解说的重点。

二、注意背景材料的广泛性、多样性

记者在选择背景材料时应当不拘一格 旁征博引。就内容而言 背景材料不受时空和事物类别限制。古今中外 只要对说明新闻事实有用 均可拿来。

三、借用新闻价值标准精选背景材料

应以新闻价值标准——新鲜、重要、著名、接近(心理的、空间距离的)、情操、进展等符合读者心理需求的诸要素为条件 来挑选可作背景的材料。

第三节巧妙穿插

一、插入导语

(一)背景本身为一典型实例 插入导语可以用来吸引读者 用来帮助“说话”

(二)背景材料极具吸引力 将其作为定语 用来修饰导语中的事实或人物 为新闻事实的出

场鸣锣开路

三 用历史性背景与新闻事实对比 在导语中造成新旧反差 引起读者注意。

二、导语之后接背景段

(一)导语中出现的关键性的人和事、关键性的词语急需解释 否则 会影响对新闻事实的理解 影响主体的进一步展开。在这种情况下 导语之后可立即插入背景

(二)鉴于思维逻辑和文章过渡的需要 可在导语之后立即加入背景段。

三、分散插入主体之中

(一)主体中分散穿插独立的背景段

(二)将背景材料化作句子的某种成分揉进主体 使其黏着在新闻事实之上 让读者看不出背景与新闻事实的界限。

第十二章事件性消息

第一节报道事件是消息的基本使命

一、新闻报道必然追逐事件

(一)事件本身具有明显的“变”——变动的特点 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

(二)事件本身程度不同地都具有典型性的特点 具有典型示范、典型示警的作用

(三)凡事件 都有其原始的戏剧性 对读者都有吸引力。

二、消息是报道事件的首选体裁

消息制作和传播过程的短平快特点 也为它报道事件创造了条件。特别是面对突发性事件

消息无疑是最佳报道体裁。12 第二节报道事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事实要交待得一清二楚

事实交待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缺少新闻要素 事情的轮廓不清楚

(二)忽略了某些必须交待的细微部分 令事件模糊不清

(三)事实的具体内容、事件的来龙去脉交待得不够具体。

二、勿做表面文章

记者应是观察家与思想家 他应当能够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看到其深层的含义 预见到它的影响 并用准确的语言将事件的意义、自己的发现告诉读者。这样 消息才会有思想性、有

深度。

三、见事见人

(一)以人的命运为焦点报道事件

(二)关照事件结果对人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反映人在事件中的活动、心态 丰富事件性新闻的内涵。

四、慎重报道恶性事件

(一)不要煽情

(二)不要无意中传播作案手段、泄漏破案方法

(三)注意保护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

(四)关注事件成因。

第三节动态消息

一、动态消息的特点

(一)动态消息大多一事一报 一篇消息只写一件事

(二)动态消息更强调“宏观笔法”

(三)与其他类型的报道相比 动态消息更加注重时效。

二、动态消息的写作

(一)善于捕捉动态新闻的报道题材

(二)客观记述 增强可信度

(三)传达现场气氛 使新闻更具动感

(四)连续报道 确保时效。

第四节简讯

一、简讯的特点、地位

(一)简讯的特点

1.简讯文字简略 内容简单

2.结构单一

(二)简讯的地位

1.简讯是传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2.简讯篇幅短小 可以多发稿 从总体上增加媒体的信息含量

3.多发简讯可以活跃报纸版面

4.简讯栏是信息集中之地 它还可以为

记者提供能够再利用的新闻线索。

二、简讯的写作

(一)撮要

1.构成事实的基本要素

2.提示新闻事实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二)讲究文字

1.精简

2.要有表现力

第十三章非事件性消息13 第一节非事件性消息日益受到重视

一、非事件性消息的特点

事件性新闻关注的是事物的最新变动 是突显的“事件” 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

社会现象 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它们与事件不同 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 没

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间和空间界限 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

二、非事件性消息的特殊价值

(一)以消息体裁报道非事件性事物 可以进一步拓宽新闻的报道面

(二)非事件性消息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

(三)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具有“读物”的性质 有欣赏价值和“抚慰”作用

(四)非事件性消息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

第二节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对比显现

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 要求记者通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将其变化、其问题性、新闻性 明显地揭示出来 摆在读者面前。这需要用一种方法来加以“显现”。而显现的基本手段是对比。

二、量化集中

非事件性新闻在写作上有必要将散在的事象加以概括和集中。集中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总体量化——剥去事物的个别的外壳 以抽象了的全局性的数字 反映某些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

总体态势。

三、以点带面

点 即个别的、典型的事例 面 即全局情况。忽视点会削弱消息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没有面 则难以反映总的态势。

四、提出问题 回答问题

大多数非事件性报道 记者是为了反映某种情况或问题而行动的。有些报道即使利用的是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资料 其调查本身——信息源一方的行动本身 也带有鲜明的“问题意识”。

第三节预测性消息

一、预测性消息的基本特征

报道尚未发生、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提供未来信息的消息 属预测性消息。它所报道的事物带有不确定性。

预测性消息同预告性消息不同。预告性消息是对必定发生的事情的报道 新闻所传达的信息是确定无疑的。

二、预测性消息的价值

(一)有助于科学决策

(二)可以帮助治疗“近视症”。

三、预测性消息的写作

(一)及早预测

(二)他人预测

(三)权威预测

(四)深度预测

(五)审慎发稿。

第四节服务性消息

一、服务性消息的特点、功能

(一)服务性消息的特点

直接可用” 亦即 这种消息以提供切实可用的信息、方法、忠告为己任。

(二)服务性消息的功能

1.可以从“生活”角度关注科技发展 为大众提供参考性信息

2.在经济领域指导消费、捍卫消费者利益

3.提供信息、方法、建议 满足大众提高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的需要。14 二、服务性消息的写作

(一)服务性内容要新鲜、适时

(二)着力写好实用部分 增强可操作性

(三)说明信息源的身份 增强可信性

(四)亲切、自然。

第十四章描写性消息

第一节描写性消息的定义、功能

一、描写性消息的定义

以描写为基本手段写作的消息 是描写性消息。换言之 描写性消息的特点是“再现” ——

以文字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情景。

二、描写性消息的功能

(一)记录活的、有声有色的历史

(二)发挥形象的感染力、震撼力

(三)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

第二节描写性消息写作的几点要求

一、简笔描写

作为消息之一种 描写性消息也应力求简括 用简洁的笔墨 概括地勾勒事件的现场情景、

人物的活动 以及非事件性新闻的某个场面 而不宜过多地描写细部。

二、选择景物应有说话意识、信息意识

在有限的篇幅之内 记者描写的每一个景物、活动 都应是有丰富内涵的。亦即 它们应能以形象传达某种信息 帮助记者表达某种观点 只有如此 描写性消息才会有一定的思想性。

三、描中有叙 叙描结合

描写性消息不仅不排斥叙述 还需要用叙述来补充、说明、串连所描写的场景或人物活动。第三节新闻素描

一、新闻素描的特点

新闻素描的特点是以描为基调。它基本上通篇描写 全过程描写 通过描写 再现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和场面 再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一幕。

二、新闻素描的写作方法

(一)灵活安排文章结构

(二)描写好典型细节

(三)用自然、准确的文字再现事物本色

第四节花絮

一、花絮的特点、作用

(一)花絮的特点

它从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场面中选取一些小的场景、小的情节、小的趣闻轶事进行描述。

(二)花絮的作用

1.花絮有特殊的信息释放功能

2.花絮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二、花絮的写作

(一)小角度;

(二)大视野;

(三)轻松幽默、亦庄亦谐.

第十五章分析性消息

第一节分析性消息的特点、地位15 一、分析性消息的特点

首先 与报道“事”的新闻不同 它是以传播观点、意见为主的消息。

其次 分析性消息是一种有深度的新闻 换言之 分析性消息是典型的深度报道。

二、分析性消息的地位

(一)分析性消息可以为读者提供多元的、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二)分析性消息直接亮明观点、表达意见 有助于强化新闻和大众传媒的言论功能;

(三)分析性消息可以让受众直接听到记者的声音 实现“直接交流”.

第二节分析性消息的写作

一、观点、见解——分析性消息的灵魂

分析性消息的成败 首先决定于它的观点、见解。好的分析性消息 应有鲜明的观点、新颖独到的见解。

二、使消息更带新闻性与客观性

其一 它应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件或问题的分析

其二 它应当是讲究时效——动作较快 甚至是紧随其后的分析

其三 它应当在分析中提供新的、读者尚不了解或尚未注意到的信息。

第三节解释性消息

一、解释性消息的特点及重要性

(一)解释性消息的特点:

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 重点回答“为何”。

(二)解释性消息的重要性

第一 解释性消息侧重于分析新闻事件的因果关系 是一个总体的通俗化处理过程;

第二 解释性消息通过对信息的综合与梳理 可以有选择地为读者提供事件或问题的“全像”;

第三 解释性消息探究事件或问题产生的根源 其“发言”更富启迪作用 也更具建设性。

二、解释性消息的写作

(一)大背景意识;

(二)用背景事实自身的逻辑力量说明新闻事件产生的必然性;

(三)巧妙开篇 引人入胜;

第四节新闻述评

一、新闻述评的特点、价值

(一)新闻述评的基本特点:

首先 述评中的评 是记者对事物的直接评判 是褒贬 是就事论理的一种写法;

其次 新闻述评对事实的要求比较严格。

(二)新闻述评的价值

首先 述评旗帜鲜明、尖锐泼辣 富有指导性;

其次 述评可以为评论插上轻灵的翅膀 使其成为评论战线的轻骑兵。

二、新闻述评的写作

(一)典型题材 全局观点;

(二)因事论理 理由事出;

(三)借人之口 为评增加权威性.

第十六章通讯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什么是通讯

通常的定义是 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它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文体。目前我们所称的“通讯”其实已经逐步演变为一种集合概念 一种广义的名称 是指报纸、刊物中运用的除消息以外包括各类通讯、特写、专访等所有详报型 或曰深度型 新闻体裁的

总称。

第二节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16 第一 通讯所报道的事实 无论大小 必须真实存在; 第二 通讯必须具有时效性;

第三 通讯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有新闻价值.

第三节通讯与消息文体特征的区别

一、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 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

二、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 它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的原生形态 使这种文体更具感染力;

三、通讯的文体较自由;

四、通讯的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五、通讯体现出作者较强的主体意识和个人风格;

六、消息多用概括性手法叙述事实 通讯则多用详述和描写手法表现事实;

七、与消息相比 通讯时效性稍差。

第四节通讯与消息功能的区别

消息以最简洁的语言、抢眼的文体结构快速传递着最重要的信息 符合现代社会快速传播的需求。

通讯虽然也传递信息 但它篇幅长 时效稍差 其魅力在于其可读性。

第十七章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 之一

——通讯的主题

第一节什么是通讯的主题

通讯的主题是指通讯要表现的中心思想 是通讯作者经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 通过对通讯素材的提炼和组织 所表达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一种思想观念。第二节通讯主题的要求

一、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首先要弄清 所报道的事实中是否存在记者这种认识的依据

其次 有一条原则在选择主题时是不能动摇的 即所选主题不是随意的 是受事实限制的

必须是在事实内在逻辑所指示的范围之内选择主题。

二、通讯的主题要深刻

(一)深度来自全局意识

(二)深度来自历史感

(三)深度来自展示人的心灵。

三、通讯的主题更强调社会人文意义上的针对性

主题针对性在这里有两层含义 一曰

新鲜 二曰时代色彩。

第三节通讯提炼主题的方法

一、依据事实 提炼主题

作者在接触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前 对将要采集的事实不甚了解 对将要写作的通讯主题也没有事先预想。需要在了解事实过程中逐步分析素材 进入主题发现和提炼的过程。二、预设主题+事实印证

作者依据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或媒体布置的报道思想 预先设定了要写的主题

然后围绕主题去等待、选择表现这个主题的新闻事实 以验证主题 这就是所谓的“主题先行论”。

第十八章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 之二

——通讯的选材

第一节通讯选材的特点

一、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

选材的典型性的直接含义 即材料的代表性。“代表性”有两层含义 一曰突出 即所选材

18 二 按照生活中发生的一连串故事的时间顺序 依次叙述

三 将多线条事实“编织”成单线条纵结构

二、横式结构

即按照新闻事实的内在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以多侧面拼接的形式来安排新闻素材。

一 同时异空结构

二 多侧面拼接结构。

三、递进式结构

递进式结构的通讯往往从现象入手 层层挖掘现象的原因 以及原因背后的深层原因。第四节通讯的开头与结尾

一、通讯的开头

一 开门见山

二 突出中心事实 勾起人们的阅读欲望

三 突然插入记者截取的现场事态 有场景 有直接引语 有人物动作……

四 以寓意的诗歌故事开头 然后迅速转入本题。

二、通讯的结尾

一 强调主题或深化主题

二 抒发情怀。

第二十章人物通讯

第一节我国人物通讯的发展轨迹

一、以表彰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半个世纪兴盛不衰

二、人物通讯随着时代的步伐发生重大变化

一 报道对象的变化

二 报道理念的变化。

第二节人物通讯报道对象的若干类型

一、先进模范人物——典型人

它是指新闻媒体报道的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区 其事迹或思想观念能够代表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闻人物或人物集体 一般称为典型人物。

二、新闻人物

一 与事件有关的新闻人物

二 精英人物。

三、凡人奇事 奇事凡人

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大量平凡的劳动者 他们不属于哪级树立的典型 亦无轰轰烈烈的业绩

但他们的一事、一语、一情、一思 他们的所作所为符合我们报道的主旨 符合主流意识形态

弘扬的精神。

四、“冰点”人物

这类人物似乎没有值得特别提起的先进思想和传奇事迹 他们并非因事迹而进入人物通讯

而是因为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生存状态值得社会关注 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 才被作为报

道对象。

五、批评或揭露性报道中的反面人物

这类人物主要是各类反腐败案件中的党政干部。

第三节人物通讯的采写特点

一、选择新闻人物要贴近时代 贴近社会生活

二、凸显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 展示其思想发展的过程

三、通过讲述和再现人的行为 表现人物的个性 “神似胜于形似”。

第二十一章事件通讯19 第一节事件通讯的基本类型

一、突发性事件

突发性事件 指事先无法预知、突然发生的事件 例如政治冲突、民族骚乱、刑事犯罪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各种突然降临的自然灾害等。

二、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预知事件 以预知事件为题材写成的事件通讯 大多数有三个特征 第一 因题材重大 报道的社会影响也较大 记者写的报道可以起到历史文献的作用。 第二 现场材料丰富 可感可信。因为采访预先知道的事件 记者有较充分的时间进行策划

和采访准备另外 记者有可能赶赴现场进行采访 “见证历史”。大量的镜头化语言使通讯可感

性强 可信度高。 第三 写作“投入” 富有激情。

三、反映社会精神风貌的

小故事

通过展示这类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矛盾解决的过程 褒扬社会中的人类美德 传递精神文明 针砭时弊、抨击邪恶 有利于扶正祛邪 净化社会风气 发挥新闻引导舆论的作用。

第二节怎样写好事件通讯

一、要迅速赶赴事件现场 收集目击材料

一 亲历事件 捕捉现场素材

二 采访事发之后的现场

三 请事件当事人陈述事件的经过和现场素材。

二、清晰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主要情节和转折点

每个事件的经过 总有一个环环相扣的情节链条和因果链条 这是记者在事件通讯中必须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圣才出

第五章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 5.1 复习笔记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 1.人类社会正面临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 (1)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同人类社会所处的时代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是指人类活动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认为,应当遵循唯物史观来确定划分时代的标准:一个是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是生产关系的性质和阶级力量的对比。 a.科技和生产力的水平集中体现在生产工具上。以生产工具为标志,可以把全部人类社会历史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机器时代。机器时代又分为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和生产力有了更新的发展。以原子能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进入了原子时代。 c.以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使用为标志,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又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不仅能使人免除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能部分地取代人的脑力劳动。 d.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在美国问世。激光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人类社会正在由电子时代迈向光子时代。 e.20世纪80年代以来,超导体研究获得发展,使金属材料的电阻在特定温度条件

下消失,具有超级导电功能。这种新技术使一些物理学家预言未来将是超导时代。 f.90年代以来,纳米技术获得大发展。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的极小量度,如果金属、陶瓷等各种物质材料都纳米化,那么未来将是纳米时代。 g.化学工业的发展已经使一种薄膜的生产成为可能,可用充气的方法使它膨胀起来充当屋顶,未来的建筑很可能就是这种薄膜建筑。因此有的化学家预言未来是薄膜时代。 h.天文学家根据航天技术的发展预言未来是航天时代。天文学家已经在设计未来太空站和月球的生产生活点,预计把人类送上太空和月球从事生产和生活。他们还预计未来要使火星地球化。 i.地理学家预言未来是大洋时代。在大洋时代,人类所需产品的一个重要来源将是大洋。海洋技术的发展可以给人们提供吃、穿、用等多方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产品。 j.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时代、生物工程时代。生物遗传工程将改变动植物的品种,创造人类所需要的新的生物品种,大大提高农牧业的经济效益。生物工程还将用细菌的蛋白质来制造生物集成电路,用生物的蛋白体来取代硅片作为集成电路中的芯片,制造出超微电路的有机电子计算机。 上述种种说法,都是各个门类的科学家从各自门类的角度预测现在已经到来和将要到来的新时代。综合起来看,人类社会正面临一个以信息化为先导的科学技术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 ②科技全方位大发展,是指以往的科技革命主要限于某一学科领域。当今时代新的科技革命遍及自然科学六大领域,所以是全方位的科技革命。这种全方位的新科技革命,不是单科独进,而是各科齐头并进,并驾齐驱,互相交叉,彼此融合。 ③科技加速度大发展,是指科技的发展后浪赶前浪,一日千里,速度倍增,突飞猛进。

数字信号处理知识点总结

《数字信号处理》辅导 一、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的时域分析 (一) 离散时间信号 (1)基本概念 信号:信号传递信息的函数也是独立变量的函数,这个变量可以是时间、空间位置等。 连续信号:在某个时间区间,除有限间断点外所有瞬时均有确定值。 模拟信号:是连续信号的特例。时间和幅度均连续。 离散信号:时间上不连续,幅度连续。常见离散信号——序列。 数字信号:幅度量化,时间和幅度均不连续。 (2)基本序列(课本第7——10页) 1)单位脉冲序列 1,0()0,0n n n δ=?=?≠? 2)单位阶跃序列 1,0 ()0,0n u n n ≥?=?≤? 3)矩形序列 1,01 ()0,0,N n N R n n n N ≤≤-?=?<≥? 4)实指数序列 ()n a u n 5)正弦序列 0()sin()x n A n ωθ=+ 6)复指数序列 ()j n n x n e e ωσ= (3)周期序列 1)定义:对于序列()x n ,若存在正整数N 使()(),x n x n N n =+-∞<<∞ 则称()x n 为周期序列,记为()x n ,N 为其周期。 注意正弦周期序列周期性的判定(课本第10页) 2)周期序列的表示方法: a.主值区间表示法 b.模N 表示法 3)周期延拓 设()x n 为N 点非周期序列,以周期序列L 对作()x n 无限次移位相加,即可得到周期序列()x n ,即 ()()i x n x n iL ∞ =-∞ = -∑ 当L N ≥时,()()()N x n x n R n = 当L N <时,()()()N x n x n R n ≠ (4)序列的分解 序列共轭对称分解定理:对于任意给定的整数M ,任何序列()x n 都可以分解成关于/2c M =共轭对称的序列()e x n 和共轭反对称的序列()o x n 之和,即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 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2. 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 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 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 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 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

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五.新闻采访艺术: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 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七.采访的特点: 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 1. 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 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弄清 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 3. 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点表现在: 采访这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其特殊性: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八.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卢梭《社会契约论》

学院:中原工学院 班级:RB软工移151 学号:201560140 姓名:袁若飞 2017年4月2日 摘要: 《社会契约论》又译《民约论》,或称政治权利原理是法国思想家雅克.卢梭与1762年写成的一本书。《社会契约论》第一次提出了“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在民主制度的基石。《社会契约论》是17世纪和18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政治理论。霍布斯、洛克、和卢梭都是《社会契约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的社会契约思想在他们的著作中得到集体体现。 卢梭的这本《社会契约论》亦被有人指出是法国雅各宾专政以及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思想来源。以我对于政治浅显的认识看来,是这本书中主权者即国家的在卢梭的政治理论中的崇高地位被有心的政治家所利用,演化为各式集权的民主主义。然而卢梭的思想对于现代世界的影响颇大,通常认为卢梭是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导师,其思想直接地引领着法国大革命的进程,并且当时的宪法性文献《人权宣言》也体现了卢梭的思想。甚至美国的《独立宣言》中亦可找到卢梭社会契约论的原型。

关键词:《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思想 看完整本书印象最深的话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从而了解了以前所学的“天赋人权”的理念来源自哪里。人类为了更加稳定和平和的生活反对集权和暴政,放弃自然社会中生而为人的权力和自由,而是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从而获得更有保障的自由。 社会契约论假定人类在国家之前是处于没有政府的自然状态,卢梭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原始的感情状态,人们通过悲悯心和自爱心约束着人类的行为,但是他并不认为自然状态是理智的。尽管在自然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天生而来的自由,但是在这种自然的状态下人们的财产和生命没有办法得到保证。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社会的契约,以确保每个结合者的各项权利得以得到国家的保障。在在建立契约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舍弃掉自己的一部分自由去实现集体的利益,去换取成为这个社会的公民应该享有的稳定和安宁,从而维护自己作为公民的自由。 两个世纪以前的这本著作中,卢梭就完整的呈现了人类社会的理想的状态,没有暴政与集权,取而代之的却是民主。全书几个核心的词汇:公民、主权者、执政者、法律和立法者。正是这几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类社会。本书不是对现存的社会关系的一种探讨,也不是历史哲学,更像是一种理想却又不同于柏拉图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 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多选)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车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多选)列宁的(论欧洲联帮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数字信号处理总结与-习题(答案

对模拟信号(一维信号,是时间的函数)进行采样后,就是 离散 信号,再进行幅度量化后就是 数字信号。2、若线性时不变系统是有因果性,则该系统的单位取样响应序列h(n)应满足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当n<0时,h(n)=0 。3、序列)(n x 的N 点DFT 是)(n x 的Z 变换在 单位圆 的N 点等间隔采样。4、)()(5241 n R x n R x ==,只有 当循环卷积长度L ≥8 时,二者的循环卷积等于线性卷积。5、已知系统的单位抽样响应为h(n),则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 ()n h n ∞ =-∞ <∞ ∑ 6、用来计算N =16点DFT ,直接计算需要(N 2 )16*16=256_次复乘法,采用基2FFT 算法, 需要__(N/2 )×log 2N =8×4=32 次复乘法。7、无限长单位冲激响应(IIR )滤波器的基本结构有直接Ⅰ型,直接Ⅱ型,_级联型_和 并联型_四种。8、IIR 系统的系统函数为)(z H ,分别用直接型,级联型,并联型结构实现,其中 并 联型的运算速度最高。9、数字信号处理的三种基本运算是:延时、乘法、加法 10、两个有限长序列 和 长度分别是 和 ,在做线性卷积后结果长度是__N 1+N 2-1_。11、N=2M 点基2FFT ,共有 M 列蝶形, 每列有N/2 个蝶形。12、线性相位FIR 滤波器的零点分布特点是 互为倒数的共轭对 13、数字信号处理的三种基本运算是: 延时、乘法、加法 14、在利用窗函数法设计FIR 滤波器时,窗函数的窗谱性能指标中最重要的是___过渡带宽___与__阻带最小衰减__。16、_脉冲响应不变法_设计IIR 滤波器不会产生畸变。17、用窗口法设计FIR 滤波器时影响滤波器幅频特性质量的主要原因是主瓣使数字滤波器存在过渡带,旁瓣使数字滤波器存在波动,减少阻带衰减。18、单位脉冲响应分别为 和 的两线性系统相串联,其等效系统函数时域及频域表达式分别是h(n)=h 1(n)*h 2(n), =H 1(e j ω )× H 2(e j ω )。19、稳定系统的系统函数H(z)的收敛域包括 单位圆 。20、对于M 点的有限长序列x(n),频域采样不失真的条件是 频域采样点数N 要大于时域采样点数M 。 1、下列系统(其中y(n)为输出序列,x(n)为输入序列)中哪个属于线性系统?( y(n)=x(n 2 ) ) A.窗函数的截取长度增加,则主瓣宽度减小,旁瓣宽度减小 B.窗函数的旁瓣相对幅度取决于窗函数的形状,与窗函数的截取长度无关 C.为减小旁瓣相对幅度而改变窗函数的形状,通常主瓣的宽度会增加 D.窗函数法能用于设计FIR 高通滤波4、因果FIR 滤波器的系统函数H(z)的全部极点都在(z = 0 )处。6、已知某序列z 变换的收敛域为|z|<1,则该序列为(左边序列)。7、序列)1() (---=n u a n x n ,则)(Z X 的收敛域为(a Z <。8、在对连续信号均匀 采样时,要从离散采样值不失真恢复原信号,则采样周期T s 与信号最高截止频率f h 应满足关系(T s <1/(2f h ) ) 9、 )()(101n R n x =,)()(72n R n x =,用DFT 计算二者的线性卷积,为使计算量尽可能的少,应使DFT 的长度N 满足 (16=N )。10、线性相位FIR 滤波器有几种类型( 4) 。11、在IIR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中,用哪种方法只适 合于片断常数特性滤波器的设计。(双线性变换法)12、下列对IIR 滤波器特点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C )。 A .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n)是无限长的B.结构必是递归型的C.肯定是稳定的D.系统函数H(z)在有限z 平面(0<|z|<∞)上有极点 13、有限长序列h(n)(0≤n ≤N-1)关于τ= 2 1 -N 偶对称的条件是(h(n)=h(N-n-1))。14、下列关于窗函数设计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窗函数的截取长度增加,则主瓣宽度减小,旁瓣宽度减小 B.窗函数的旁瓣相对幅度取决于窗函数的形状,与窗函数的截取长度无关 C.为减小旁瓣相对幅度而改变窗函数的形状,通常主瓣的宽度会增加 D.窗函数法不能用于设计FIR 高通滤波器 15、对于傅立叶级数而言,其信号的特点是(时域连续非周期,频域连续非周期)。

新闻写作结尾20种形式

新闻写作结尾20种形式 下笔千言,终要收尾。稿子写到结尾,也就到了作者与读者握手言别的最后时间了。人们告别的方式有多少种,结尾的方式就有多少种。一些新闻作品,之因此让人读后掩卷长思、唏嘘别已,不少得益于作品有一具好的结尾。作为作者,要尽可能经过结尾的“神来之笔”,给读者留下一具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顾。结尾并非可有可无普通来说,从事新闻写作的人大多比较重视导语写作,对结尾的作用则没有引起脚够的重视,总认为结尾可有可无,弄不行还有画蛇添脚之嫌。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在有些新闻、尤其是在一些简讯中,常常惟独百十来字,离首即尾,离尾即首,真的无所谓结尾;但在大多数新闻作品中,结尾对主题思想和新闻事实的表达依然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大伙儿,特别重视结尾在写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白居易曾在《新乐府序》中称“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意思是说《诗经》各篇的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提出开头要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令人余音萦耳;明末清初的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论述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结尾在文章中的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一斑。至于是否画蛇添脚,别在于要别要结尾,彻底在于它的作用是否得到有效发挥。一些结尾之因此显得多余,正说明没有发挥好结尾的作用。 新闻结尾虽然处于文章的最后位置,但它关于受众同意心理的妨碍却别容低估。据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材料显示,处于系列首尾位置的经历材料,比处于系列中间位置的材料更容易被记住,其几率几乎相当于中间位置的三倍。英国新闻学者安德鲁?博伊德认为:“任何一具节目或新闻给人的长期印象通常基本上最开始或最后几个词留下的。”因而他认为:“像有力的开头一样,结尾应该加强语气,幸免虎头蛇尾。新闻报道宁用砰然响声做结尾而别用低声呜咽。有力、确定、语气强烈的结尾胜过软弱无力的结尾。”(《广播电视新闻教程》) ①卒章见义,点化主题。写稿子,别仅仅是说故事,重要的是要经过叙述给读者一具交待,以便把作者的创作意图告诉读者,让读者知道你想要说什么,也算是我们常说的“主题思想”。主题思想的体现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夹叙夹议,边说故事边出思想;有的先捅主题,尔后用事实补证;还有的是把主题思想巧妙地躲藏在新闻事实的叙述中,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主题思想有初步感悟,最后再经过结尾将其鲜亮地告诉读者。比如,1990年11月12日《解放军报》一版有一篇消息,题目是《“硬六连”的硬根子》。在这篇稿件中,作者先用4个骨干例子作了充分的铺垫,假如读者认真研读,是可以看出其主题思想的;但新闻怎么说别全是经典著作,读者普通也别可能像读经典著作那样,去精研细读一篇新闻作品,很可能是“一扫而过”,扫上了就扫上了,扫别上就过去了,作品的表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于是,作者在稿子的最后又加了如此一具结尾:“六连的士兵过硬,是军官带出来的;六连的军官过硬,是党小组、支部管出来的。党支部那个战斗堡垒过硬,是硬六连的硬根子。”如此一来,稿子的主题思想就知道无误了。 ②登高望远,阐明意义。对记者、通讯员来说,写稿子别仅仅是报道新闻事实、点明新闻主题,还应充分阐述其意义,使读者更深刻地认清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但在写作过程中,为便于新闻事实的叙述、主题思想的集中表达,作者有时很难把新闻事实的意义穿插于新闻主体中,于是常常在报道结束时特意拿出一段文字解决这一咨询题。从另一方面说,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闻事实的认识往往比普通读者要深一些、远一些,可以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去认识。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当事人,对新闻事实的了解,也必定比普通读者多,对新闻事实的认识应该更准确、更全面。从那个意义上说,阐明新闻意义也是记者应尽的义务。看一下《解放军报》这篇人物新闻的结尾,也许能够加深我们对这一咨询题的认识。战喜武是平庸的。这个地方的每一具人,海防前哨的

社会契约论 读书报告

刺向封建专制的利刃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 一、《社会契约论》创作背景 14、15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封建经济开始逐步瓦解;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天主教实力被削弱,适应资产阶级需求的新教形成,17世纪,英国爆发了著名的“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随后英国便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这股“工业化风暴”迅速席卷了整个欧洲,并且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社会的面貌;另外,人文主义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人们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了一股时代的洪流。 在这样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诞生了很多大师,这些大师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著作,它们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新方向,适应了社会变革的新需求,提出了新观念、新思想和新理论,给我们的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时至今日,大师们的作品仍然对我们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社会契约论》就是其中之一。 二、《社会契约论》主要类容: 《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每卷论述的主题都不同。 1.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 社会结构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决定的,不是天生的,这从根本上驳斥了“有些人生来就是被奴役”这一观点。同时社会也不是建立在强力的基础上,因为绝对的强力是不存在的,所以没有哪种强力可以迫使人一直服从,除非它可以使人自愿服从。 社会契约是最原始的约定。自然状态下侵害人类生存的力量超过了个人的限度,于是人类就要改变生存状态,转而走向联合,这样集体的力量便可以战胜、破坏力量,这是社会契约产生的原因。形成了约定后,每个人都在一个“主权体”的指导下共同平等地生活。这个“主权体”可以称为国家,而缔约者就是最初的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考博笔记-内部资料-考博参考书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考博笔记-内部资料-考博参考书一、专业的设置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每年招收博士生12人,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五个专业。 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下设六个方向,分别是王伟光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探索;韩庆祥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研究;牛先锋的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与运用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下设薛广洲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问题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与现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下设贾建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以及马克思人的学说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下设胡振良的发达国家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国外社会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下设戴焰军的执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以及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张晓燕的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研究;宋福范的执政党意识形态研究以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李俊伟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研究以及政治教化与社会认同研究。 一共有10位博导,其中王伟光导师是外聘的博导,只能招收一个博士生,其他导师最多可以带两个博士生。本部一共有19个研究方向,可以说分类非常的全面和齐全。 二、导师介绍 王伟光(兼岗),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职务:常务副院长。

韩庆祥,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央党校,职务:副教育长兼哲学教研部主任。 牛先锋,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职务: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 薛广洲,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贾建芳,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职务:中国化教研室主任。 胡振良,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职务:国际工人运动史教研室主任。 戴焰军,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党的建设教研部。 张晓燕,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党的建设教研部。 宋福范,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职务: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 李俊伟,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职务: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副主任。 三、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1、《马列著作选编》(哲学部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2、韩树英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修订版),人民出版社。 3、杨春贵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教程》(第二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4、庞元正、董德刚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数字信号处理复习总结-最终版

绪论:本章介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基本概念 0.1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 1?信号及其分类 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以某种函数的形式传递信息。这个函数可以是时间域、频率域或其它域,但最基础的域是时域。 分类: 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 确定信号/随机信号能量信号/功率信号 连续时间信号/离散时间信号/数字信号按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取值形式不同分类: 2?系统 系统定义为处理(或变换)信号的物理设备,或者说,凡是能将信号加以变换以达到人们要求的各种设备都称为系统。 3. 信号处理 信号处理即是用系统对信号进行某种加工。包括:滤波、分析、变换、综合、压缩、估计、识别等等。所谓“数字信号处理”,就是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完成对信号的处理。 0.2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组成 数字信号处理就是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信号进行变换和处理。不仅应用于数字化信号的处理, 而且也可应用于模拟信号的处理。以下讨论模拟信号数字化处理系统框图。 精选

PrF ADC DSP DAC PoF (1)前置滤波器 将输入信号X a(t )中高于某一频率(称折叠频率,等于抽样频率的一半)的分量加以滤除。 (2)A/D变换器 在A/D变换器中每隔T秒(抽样周期)取出一次X a(t)的幅度,抽样后的信号称为离散信号。在A/D 变换器中的保持电路中进一步变换为若干位码。 (3)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4)D/A变换器 按照预定要求,在处理器中将信号序列x(n)进行加工处理得到输出信号y(n)。由一个二进制码流产生一个阶梯波形,是形成模拟信号的第一步。 (5)模拟滤波器 把阶梯波形平滑成预期的模拟信号;以滤除掉不需要的高频分量,生成所需的模拟信号y a(t)。 0.3数字信号处理的特点 (1)灵活性。(2)高精度和高稳定性。(3)便于大规模集成。(4)对数字信号可以存储、运算、系统可以获得高性能指标。 0.4数字信号处理基本学科分支 数字信号处理(DSP)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广义的理解,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 D igitalSignalProcessing 另一层是狭义的理解,为数字信号处理器----- DigitalSignalProcesso。 0.5课程内容 该课程在本科阶段主要介绍以傅里叶变换为基础的“经典”处理方法,包括:(1)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2)滤波理论(线性时不变离散时间系统,用于分离相加性组合的信号,要求信号 频谱占据不同的频段)。 在研究生阶段相应课程为“现代信号处理”(AdvancedSignalProcessin)信号对象主要是随机信 号,主要内容是自适应滤波(用于分离相加性组合的信号,但频谱占据同一频段)和现代谱估计。 简答题: 1 ?按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取值形式是否连续信号可以分成哪四种类型?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及感受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及感受 《社会契约论》第一卷主要是讲契约论,第二卷主要讲的是主权论。我对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一下介绍。 第一卷 在这一部分,主要谈到约定和契约。 在第一卷的开头部分,卢梭提到“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p4)其实,就是说,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也要受到约束。在第一卷中,卢梭主要是为这种约束寻找一种依据。卢梭的观点就是,约定是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所以,卢梭首先谈到了约定。 首先,他从家庭的角度来谈约定。家庭是一切社会之中最古老而又唯一自然的社会。当孩子依赖父亲养育时,才依附于父亲。当这种需要停止,双方都恢复到独立状态。这时候,如果他们继续在一起,就需要靠约定来维系。卢梭进而将家庭放大到政治社会,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放大到首领和人民的关系。 之后谈到,社会秩序也不可能建立在强力的基础上,因为最强者无法一直保持强势霸权,除非他把强力转化为权利,把服从转化为义务。而强力并不构成权利,人们只是对合法的权力才有服从的义务。既然强力并不能产生任何权利,只剩下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 至此,卢梭为这种约束找到了依据——约定。同时,卢梭指出,在约定的情况下,并不能规定一方的绝对权威,另一方无限的服从,否者,这是无效而且自相矛盾的约定。 在约定的基础上,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约定是社会契约的基础。卢梭提出一种假设,当人类达到这样一种境地,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使得依靠个人的力量难以生存的时候,如果人们不改变生存方式,就会消灭。就“需要寻找出一种结合形式,亦即那种能以整体的共同力量来保护和捍卫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的结合形式,而且在这种结合体中,每个人在与所有其他的人相互结合的时候仍服从他的意志,且仍像以往一样自由。”(p19)这就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问题。人民订立契约产生国家,并将自己的全部自然权利让渡给国家,即共同体。 第二卷 这一部分主要谈到主权、公意、立法三个问题。 首先,卢梭指出,主权是公意的运用,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的。主权的不可转让性,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依据。首先,主权是意志的体现,意志是无法转让的,转让意志意味着出卖人的本质属性——自由。其次,所谓主权,实质上是全体公民公意的体现,不同于狭隘的个别意志,是一种集体生命,只能在全体人民的共同行动中表现出来,因而无法转让。关

数字信号处理学习心得体会

数字信号处理学习心得 体会

数字信号处理学习心得 一、课程认识和内容理解 《数字信号处理》是我们通信工程和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研究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适当的数学分析处理,来展示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正飞速发展,它不但自成一门学科,更是以不同形式影响和渗透到其他学科:它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与国防建设紧密相连;它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利用的一门科学,信息要用一定形式的信号来表示,才能被传输、处理、存储、显示和利用,可以说,信号是信息的表现形式。这学期数字信号处理所含有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的课程我们深刻理解到时域离散信号和时域离散系统性质和特点;时域离散信号和时域离散系统时域分析方法;模拟信号的数字处理方法。 第二单元的课程我们理解了时域离散信号(序列)的傅立叶变换,时域离散信号Z变换,时域离散系统的频域分析。 第三单元的课程我们学习了离散傅立叶变换定义和性质,离散傅立叶变换应用——快速卷积,频谱分析。 第四单元的课程我们重点理解基 2 FFT算法——时域抽取法﹑频域抽取法,FFT的编程方法,分裂基FFT算法。 第五单元的课程我们学了网络结构的表示方法——信号流图,无限脉冲响

应基本网络结构,有限脉冲响应基本网络结构,时域离散系统状态变量分析法。 第六单元的课程我们理解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模拟滤波器的设计,巴特沃斯滤波器的设计,切比雪夫滤波器的设计,脉冲响应不变法设计无限脉冲响应字数字滤波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无限脉冲响应字数字滤波器,数字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的设计。 第七单元的课程我们学习了线性相位有限脉冲响应(FIR)数字滤波器,窗函数法设计有限脉冲响应(FIR)数字滤波器,频率采样法设计有限脉冲响应(FIR)数字滤波器 二、专业认识和未来规划 通信工程是一门工程学科,主要是在掌握通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工程方法对通信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处理。通过该专业的学习,可以掌握电话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各种通信系统的原理,研究提高信息传送速度的技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新的通信系统,开发可迅速准确地传送各种信息的通信工具等。 对于我们通信专业,我觉得是个很好的专业,现在这个专业很热门,这个专业以后就业的方向也很多,就业面很广。我们毕业以后工作,可以进入设备制造商、运营商、专有服务提供商以及银行等领域工作。当然,就业形势每年都会变化,所以关键还是要看自己。可以从事硬件方面,比如说PCB,别小看这门技术,平时我们在试验时制作的简单,这一技术难点就在于板的层数越多,要做的越稳定就越难,这可是非常有难度的,如果学好了学精了,也是非常好找工作的。也可以从事软件方面,这实际上要我们具备比较好的模电和数电的

《新闻写作教程》期末考题

2007级第四学期期末《新闻写作教程》考试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无论哪一篇消息,绝不能没有的部分是( ) A.导语 B.主体 C.背景 D.结尾 2.通过新闻事实的报道,分析当前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去推动工作,这种表现方式被称为( ) A.分析报道 B.事件特写 C.工作通讯 D.概貌通讯 3.新闻结构犹如人的骨骼,是一种组"局部"为"整体"的营造艺术,它被当代西方写作学称为( ) A.新闻建构 B.组合艺术 C.建构艺术 D.仿人体艺术 4.在消息写作上,要力求避免所谓的"三重复",是指( ) A.避免导语、主体、背景的重复 B.避免导语、主体、结尾的重复 C.避免标题、导语、主体的重复 D.避免标题、导语、背景的重复 5.所谓新闻的生命,也即新闻写作的第一要素,是( ) A.及时 B.真实 C.生动 D.具体 6.作为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重在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部分是( ) A.导语 B.主体 C.背景 D.结尾 7.报告文学与文学作品的最主要区别是( ) A.文学性 B.艺术性 C.形象性 D.真实性 8.言简意明地反映一篇消息内容的核心和精华,引导读者尽快把握新闻要旨的简要文句是( ) A.新闻导语 B.新闻标题 C.新闻主题 D.新闻主体 9.选择()是表现新闻主题的好办法。 A.新闻跳笔 B.新闻敏感 C.新闻价值 D.新闻角度 10.常见的硬新闻结构:() A.倒金字塔B,金字塔 C.华尔街日报型 D.沙漏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导语的大致类型:() A. 概述型导语 B. 描写型导语 C. 评述型导语 D. 橱窗式导语 12.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A. 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 B、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C、炼字炼句,力求简短 13.主体的作用() A、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 B、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 C. 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14.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 ) A.客观 B.确切 C.简练 D.通俗 E.朴实 15.按照不同的写作形式和写作特点,我国新闻界通常把消息分为( ) A.动态消息 B.综合消息 C.经验性消息 D.人物消息 E.述评性消息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6.新闻敏感 17.新闻价值 18.深度报道 19.硬新闻与软新闻 20 GOAL采访法 21.核心段 22.华尔街日报型结构 23.字幕机 24.解说词 25.同期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

国际关系学院1002 国政经外 走向自由的基石——读卢梭《社会契约论》有感 201055030 王缇萦 2011/4/30

走向自由的基石 ——读卢梭《社会契约论》有感关键词:社会契约自然状态人身自由公民社会公民自由 文章摘要:《社会契约论》是世界思想宝库中的得要经典之一,是西方17、18世纪资产阶级用以反对封建“君权神授”理论、争取平等自由的政治地位的思想武器。社会契约理论不仅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家在政治上与法律上获得正当化的基础,同时亦为资产阶级国家以平等、自由为核心理念的法律制度得以确立并发达的先导。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社会形成以前的人们所拥有的人身自由和社会形成后人们通过缔结社会契约而拥有的公民自由,并指出公民自由由于有公民社会制度保障以及其自身的理性和道德性而优于人生自由。然而,这种理想化的自由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而未能真正为人们找到谋求政治权利和公益的正确出路。 一.重要内容 1. 人民主权说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论述人民主权学说。卢梭认为,主权并非自然产物,而是源自于人们自愿缔结的、使人们结合为一个共同体的 契约;主权的本质是人民的共同意志。 主权具有限制性和合理性。所谓限制性指的是主权只能涉及社会公共事务、公共主权,其所干涉的内容和个人自由存在着分界;而主权的合理性有三条原 则:主权来自于社会公约的约定授权;主权者服从对社会公约的约定义务;义 务约束平等以致公正。

主权的主体是主权者——集体行动的所有公民。主权者的意志称为公意,其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形成途径是投票。。主权者不能是政府,不能是议会,更不能是君主或其他任何国家机构。主权的本质是公意,意志是无法转让的,所以主权不可转让,其仅属于人民。同时,意志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主权的不可分割性,只有政府的执行权才是可以分割的。 人民主权的主要内容是立法权。执行权是由立法权派生的权力,对立法权具有从属性。人民不宜直接行使执行权,但必须直接行使立法权。主权的行使方式是人民集会。人民只能以集会的方式成为实在的主权者,并且也只能在集会中行使主权——立法权,阻止人民集会就是阻止或篡夺人民主权。保障人民主权的关键点就是保障人民定期集会。 至此,人类民主政治理论至于成熟。 2. 人民直接立法 自由是人的本质,而人的自由除了为利益而转让外是不可放弃的。这就与要人们接受国家的约束并放弃之前的自由存在矛盾。能够解决矛盾的唯一方法是让人民自己接受自己制定的规则的约束。当人们受到约束的规则不是他律而是自律,人们就是自由的。 国家建立之后,有可能从整体上剥夺人民自由、把人民变成奴隶的就是政府,尤其是专制君主形式的政府。政府作用只能被严格限定为执行法律,相应地,授予其执行法律权。人民保有并直接行使立法权。卢梭认为,当议员或代表代替人们集会的时候,就是人民丧失主权与自由的时候,因此其强烈反对代议立法,积极倡导人民直接立法。 法律的实质是人民的普遍意志,而主权的实质也是人民的公意。小国因时空资源条件的限制而无法付诸实践,实际上是制定法律规则的正义追求与法律供给的效率的矛盾。人们长期得不到立法供给、长期享受不到这种“正义”的法律利益,以致人们实际上仍然是在没有法律的不正义中生活,这种立法方式所追求的正义法律就没有社会意义和价值。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社会主义相关政治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政治课。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政治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社会现象,掌握有关的政治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空想社会主义知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及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情感观念: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历史兴衰、共产主义理想。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 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透视乌托邦,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2.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 (1)列宁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奋斗历程。 (2)俄国经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在俄国的诞生。 (3)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 3.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 (2)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4)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确立。 (5)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的本质 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前进。 (3)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到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阅读法:朗读和背诵 2、讲授法:讲演法和讲练法 3、对话法:讨论法和辩论法

数字信号处理复习总结-最终版

绪论:本章介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基本概念。 0.1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 1.信号及其分类 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以某种函数的形式传递信息。这个函数可以是时间域、频率域或其它域,但最基础的域是时域。 分类: 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 确定信号/随机信号 能量信号/功率信号 连续时间信号/离散时间信号/数字信号 按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取值形式不同分类: 2.系统 系统定义为处理(或变换)信号的物理设备,或者说,凡是能将信号加以变换以达到人们要求的各种设备都称为系统。 3.信号处理 信号处理即是用系统对信号进行某种加工。包括:滤波、分析、变换、综合、压缩、估计、识别等等。所谓“数字信号处理”,就是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完成对信号的处理。 0.2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组成 数字信号处理就是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信号进行变换和处理。不仅应用于数字化信号的处理,而且

也可应用于模拟信号的处理。以下讨论模拟信号数字化处理系统框图。 (1)前置滤波器 将输入信号x a(t)中高于某一频率(称折叠频率,等于抽样频率的一半)的分量加以滤除。 (2)A/D变换器 在A/D变换器中每隔T秒(抽样周期)取出一次x a(t)的幅度,抽样后的信号称为离散信号。在A/D 变换器中的保持电路中进一步变换为若干位码。 (3)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4)D/A变换器 按照预定要求,在处理器中将信号序列x(n)进行加工处理得到输出信号y(n)。由一个二进制码流产生一个阶梯波形,是形成模拟信号的第一步。 (5)模拟滤波器 把阶梯波形平滑成预期的模拟信号;以滤除掉不需要的高频分量,生成所需的模拟信号y a(t)。 0.3 数字信号处理的特点 (1)灵活性。(2)高精度和高稳定性。(3)便于大规模集成。(4)对数字信号可以存储、运算、系统可以获得高性能指标。 0.4 数字信号处理基本学科分支 数字信号处理(DSP)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广义的理解,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igitalSignalProcessing,另一层是狭义的理解,为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 0.5 课程内容 该课程在本科阶段主要介绍以傅里叶变换为基础的“经典”处理方法,包括:(1)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2)滤波理论(线性时不变离散时间系统,用于分离相加性组合的信号,要求信号频谱占据不同的频段)。 在研究生阶段相应课程为“现代信号处理”(AdvancedSignalProcessing)。信号对象主要是随机信号,主要内容是自适应滤波(用于分离相加性组合的信号,但频谱占据同一频段)和现代谱估计。 简答题: 1.按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取值形式是否连续信号可以分成哪四种类型? 2.相对模拟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主要有哪些优点? 3.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组成有哪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