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社会主义读书笔记

科学社会主义读书笔记

科学社会主义读书笔记
科学社会主义读书笔记

《科学社会主义》读书笔记

在宿舍同学的推荐下,我读完了《科学社会主义》这本书,感触很深。本书主要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俄国、全球化条件下的社会主义三大部分,下面我将分条阐述自己的心得体会。

1.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516年英国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所著的《乌托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到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前,经历了300多年漫长的过程。

莫尔在《乌托邦》中,最早提出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控诉。他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坚决主张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还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在《乌托邦》出版后一个世纪,意大利进步的思想家、爱国者康帕内拉,在监狱里写出了《太阳城》,阐述了比莫尔更先进的思想。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只是原始地、粗线条地勾画出理想社会的轮廓,而且由于时代的局限,存在着消极落后的因素。这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是采用虚幻的文学游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却闪烁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系统地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为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杰出代表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反映了当时英、法两国不成熟的无产阶级向已经取得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作斗争的愿望和要求。三位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敏锐的洞察力觉察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严重弊病和不合理性,分析了社会历史和社会矛盾,提出了丰富而精辟的见解,为社会主义思想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他们企图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前水平最高的社会主义学说。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也有了充分发展,社会内在的联系和矛盾较充分暴露,这使得哲学和社会科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凝结着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人类思想文化的最高成就,交汇成一个特殊的理论环境。他们取得的理论上的成就和存在的缺陷,正面和反面的经验,都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资本主义大工业较充分发展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他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思想中的形而上学观点和历史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并把它推向前进,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其核心是:第一,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二,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第三,马克思、恩格斯正确地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使无产阶级具备了科学的世界观,掌握了改造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此,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由自发斗争进入自觉斗争阶段,开创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新纪元。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 科学社会主义在俄国

1917年十月革命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当时俄国人民渴求解决的“和平、土地、面包”三大问题,只有无产阶级掌握政权才可能解决。不能认为苏联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根本违背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因为俄国已有一定的现代工业和工业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坚强,又有广大农民和被压迫民族作为同盟军,人民大众迫切要求退出帝国义大战。资本主义列强又在帝国主义大战中互相削弱,无暇东顾。这些特殊条件为俄国第一个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条件。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科学开始变成实践。马克思、恩格斯仅阐明了这一理论由科学变成现实的必然性和一般规律,不可能解决实现这种转变的具体途径和方法。首先列宁“探索”的过程,走的是由一开始注重“书本的公式”到逐渐注重“生活的公式”的过程。其次,列宁运用对立和统一的辩证法、目的和手段的辩证法,深刻认识到,必须通过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这一形式和途径,来改造小农经济、小商品生产和私人资本主义而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三,列宁运用一般和特殊的辩证法、统一和多样的辩证法,认为落后的俄国完全可以选择一条具有俄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

列宁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通过历史发展的特殊方式表现出来的,各国走向社会主义应有不同的“走法”,俄国具有自己的民族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固然不能越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共同线,但却使俄国走向社会主义有自己特殊的“走法”,这就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既体现着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又体现着俄国的民族特色。“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国现实国情出发而取得的一大成果。

被称为…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曾经显赫一时,威震五洲,它为人类社会发展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曾经给人们对新社会的向往以很大的启示,它的突然失败,又为人类社会发展史留下了一个严峻的新课题。

苏联失败的历史经验告诉世人,一个经济和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要容易些,而建设社会主义则要困难得多。苏联在列宁之后之所以没有能够沿着“新经济政策”道路走下去,根本问题在于“左”的错误。是斯大林开始的长期僵化的教条主义的“左”的东西,阻碍苏联遵循着列宁的思路前进,使苏联丧失了几次进行改革的机遇,并为苏联后来的危机和剧变准备了土壤。“左”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致命问题。

苏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却由于未能突破封建主义和教条主义而遭灭亡。斯大林所创建的体制模式。从一开始就隐含了“僵化”的全部因素,危害极大。他以马克思主义正统自居,不仅把苏联社会主义引向了歧路,而且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莫大的损失,堪称20世纪的一大悲剧。苏联的失败是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3. 全球化条件下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认为,资本是天生的自由派,扩张是资本的本性。资本的扩张打开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具有了世界性。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传统社会相对单一的文化环境已被打破,一方面,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预示着开放环境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在不断创新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成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

全球化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社会化以及人类的普遍交往与能力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首先,全球化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运用提供比较有利的条件。资本主义社会在进行全球扩张的过程中,不仅把科学技术及时、广泛地应用于生产过程,而且不断地推进世界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次,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为自然资源、资金和劳动力在世界范围内的统一配置准备条件。全球化造成的世界性生产体系、金融体系、知识体系和管理体系,也为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准备必要的条件。

第三,全球化促进人们的世界性活动与交往,为最终形成人类普遍的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创造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性扩张,人的依赖关系逐渐被打破了,人们逐步摆脱各种自然血缘关系和超经济的统治服从关系,并且超出各种地域界限和民族国家的范围,开始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所有这些,都为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准备必要的前提条件。

在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的全球化,力图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扩张到全球,同时也把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和弊病扩散到全球,从而给社会主义国家提出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第一,在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列强企图把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方式和消费主义的生产方式,扩张到世界范围,由此造成的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生态平衡破坏,各类类型的环境污染等严重的“全球性问题”,直接和间接地威胁着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乃至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第二,全球化把单个企业生产的计划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扩展到世界范围,把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市场经济体制配置资源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浪费性等弊病,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社会危机也转嫁给社会主义和其它发展中国家。

第三,文化产业成为跨越制度和文明界限的社会化载体。它借助高科技,以独特的大众传播媒介融合了艺术、商业、政治与宗教,在闲暇时间内操纵广大群众的政治价值与政治心理,培植维护其现行政治秩序的顺从意识。

第四,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展,不仅会加剧垄断资产阶级对国内外无产阶级和其

他劳动人民的剥削和统治,导致世界范围内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而且会攻击社会主义制度,侵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对社会主义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全球化犹如一面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它在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同时,带有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从根本上说,全球化是符合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资本全球化的趋势是世界社会主义。虽然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但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也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的,正如列宁所说:“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一般只有作为“世界历史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不存在矛盾,而是具有本质的一致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竞争是一个客观存在。资本主义也在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这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但历史的车轮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资本主义本身固有的矛盾决定了它必将被淹没在人类历史的滚滚尘埃中,而作为一种新的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世界社会主义必将“东流去”,这是任何力量所无法阻挡的。

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有迂回和曲折,但是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历史活力和蓬勃生机,仅仅看见某些旋涡和逆流而看不到历史长河的奔腾,只能说明观察者的政治短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真正的历史大趋势,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一个决定性阶段。尽管经受曲折和面临困难,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即将来临的历史时期,定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阶级的学说获得更大的胜利。”

研究生课程-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答案

一.如何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思想内涵 “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同时,马克思指出,全面发展的个人应当是“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这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活动方式。恩格斯曾举例说,一个法国工人到了加利福尼亚,发现那里是换手艺比换衬衫还要容易的冒险世界,他被迫适应环境,先后换了许多职业,学会了许多手艺,终于体会到,“因为有了适合做任何工作的经验,我觉得自己不再像一个软体动物,而更像一个人了”。这一事例说明了人的发展其实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是有其必要性的,如若不然,人会显得像软体动物一样脆弱,在变化的条件下不能适应和生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以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都曾经谈到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界定就是,“适应于不断变动的劳动需求”。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还包括个性自由,人的性格、智慧的发展等方面。马克思一向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发展是相容的,他谈到,即使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里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出色的画家,但是这决不排斥每一个人也成为独创的画家的可能性。 马克思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看成是人的发展目的,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归根到底是要实现人的如下目标状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句话包含有三层意义:一是,人的真正发展是指人的本质和特征能够真正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自由是指这种发挥和发展,不是出于生存的逼迫或社会关系的强制,而是人以人自己占有和享受自己的全面本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二是,马克思讲的是“个人”的自由发展,这种发展必然导致强调人的自由个性,这正是对人的个性差异性的肯定,它使人性丰富多彩地展现出来。强调人的自由个性,也是对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进行选择的自主性的肯定,就是说,个人的发展是一种以个人为主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三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都是互为前提的,直接针对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将多数人的牺牲作为少数人享乐的条件,同时旨在表明这种自由发展是人人平等、没有例外的。可以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高追求。 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充分体现了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向。自由的充分实现和人类的彻底解放,是人类从必然王国飞跃到自由王国的标志,也是自由和解放的最高境界。但是,个人的自由发展又必须依赖于集体的行动和社会的发展与解放,只有通过集体行动,只有社会的发展与解放,个人的自由发展才是可能的。同样地,个人的自由发展依赖于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只有通过集体、阶级的行动才能实现。社会不解放,个人就不能自由。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社会”。正是由于社会的解放是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马克思把目光重点投向变革社会制度,解放全人类上面,也就是说,马克思之所以把其学说最后落实到社会解放即人类解放的科学社会主义上面,正是为了解决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核心问题。 2 论述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过程中的理论创新? 我们党80年征程、80年风云变幻就是这样一部在理论上不断创新的奋斗史。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理论上作出一系列探索和创新。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就是典型代表,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开拓,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上面对挑战,敢为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 地理科学 09344044 梁健彬 任何一种理论创立,都有其衍生脉络,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或思想都有其开放的体系,包括其对历史的批判继承和对未来的科学预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说明了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它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的必然出现。文章介绍及章节点评: 在第一部分中,恩格斯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恩格斯在这里揭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原理,这就是:任何时代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理论,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都是在继承前人已有的思想材料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 恩格斯认为,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个人的学说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道德观念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他们开始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演化是一个不断进步、逐步前进的过程,并试图用经济基础来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以及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他们提出了对未来新社会构想,这些构想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他们进行了实践。 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其中仍有理论缺陷。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没有能够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去发现历史必然性;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这些理论上的缺陷是由唯心史观造成的,但从根本上来说,则是历史条件的局限。因为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很发展,基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无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正如恩格斯所说:“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第二部分中,恩格斯主要论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有关问题。在对唯物史观的阐述中,恩格斯指出,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揭示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一切社会变革都来自生产方式的变化,从而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二,唯物史观关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学说,提出了从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中去寻找解决社会冲突的途径。另外,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学说,指明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是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社会主体和动力。 最后,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恩格斯系统的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以此为基础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对未来社会的特征作了预测。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任务。 读后体会及启示: 一、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发展》一书是恩格斯根据自己的名著《反杜林论》中的三章改写而成的。写作的直接原因是为了消除杜林的影响, 促进德国党的健康成长。而深层的蕴意则是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纠正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 以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杜林的思想能在德国风行一时, 决不只是德国自身的事情, 而是与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想混乱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流行息息相关。恩格斯在《发展》一书中,以严谨的逻辑,紧紧抓住社会发展规律这个中心, 从三个方面论证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第一,评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发

科普社团活动总结

2017—2018(1)科普种植社团工作总结实验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最佳手段,这些实验的开展使学生的两个基本能力得到了综合的训练。回顾本学期的科普社团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准备 在活动前,先确定活动内容,在计划上,我选择了一些较为简单的科学实验,然后有目标有顺序的做了基础性的准备工作,计划完成实验18个,实际完成实验19个,在具体活动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对于制作的科技作品或进行的科学实验,不拘泥于固定模式,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空间。活动所需材料都是提前一周通知备好,且要简单易寻、形式多样、丰富。 二、活动过程 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接受能力,本学期未要求孩子们完全理解原理,因此在每次活动前,我会以提问启发,让孩子们自行动手思考提出更多的问题,然后再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尽量简单明了),在学生掌握制作原理的基础上再让其动手实践,这样可以让他们思考的更深刻。不同的实验,不同的小组组合,互帮互助,在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学生们在活动中热情度很高,态度很认真,同学之间配合得也很默契。老师随时做出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或作品。 三、活动效果

1、体会到了探究的快乐。学生动手去探究实验,每一个发 现都令他们欢欣,每一次成功都令他们鼓舞,就算失败,他们也 豪不服输。2、知识得到巩固。本学期的实验虽然非课本实验, 但追本溯源,学习的知识原理都是一样的,使孩子们的科学知识 得到了更多的稳固。3、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本学期社团的目标 定位于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善动手, 想对策,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动手操作 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都得到了一 定程度的提高。 四、进步之处 1、活动准备更加充分。在社团初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前是每提前一周通知孩子和家长准备材料,本学期在制定完学期计划后,便将有可能用到的实验材料等列了一份清单给家长群,以便家长随时收集和准备,避免因找不到材料而影响实验的情况。 2、活动内容有明确目标。实施了计划中的以大气压、光学、电学原理为基础的三大板块实验,进行了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推进的实验,让孩子们在社团活动中也感受到了阶梯式的学习方式。 3、活动效率高。因为准备充分,且孩子们耳濡目染,很快能进入状态,本学期实验完成率100%。成功率也高达90%。 五、努力方向 继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创造精神在社团活动中, 我经常利用实验室或生活中常见的器材给学生做一些演示,开拓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答案

参考答案来自于教材以及课件。部分问题答案不确定,为了不影响大家,仅将明确的答案上传。欢迎大家完善答案,感激不尽。 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答:“社会主义”是一个多义词,人们对它有多种理解。社会主义既指一种思想、理论、学说,也指一种社会实践运动,还指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因此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理解。⑴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学说的社会主义。可分为三个层面。其一是最广义的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及其问题是同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并且同人类社会共始终的。其二是广义的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主要包括所有反对资本主义的比较有系统的思想,理论和主张及派别。也包括保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其三是狭义的社会主义。即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⑵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运动的社会主义。它是一种思想理论的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也是检验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的社会主义科学真理性的客观标准。⑶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运动的社会主义的结果。⑷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是一种对古代理想社会观更高的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回归。马恩认为,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形态的直观描述。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一般规律的科学。其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它同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含义,泛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狭义的含义则专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试述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 主要内容: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批判,反对资本主义主义的思潮。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演变而发展起来的。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是乌托邦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以英国的莫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为代表。以文字游记的形式,对理想的社会制度予以空想的描写。代表作如《乌托邦》《太阳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是空想平均共产主义,以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为代表。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上论证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以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是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资本主义产业革命时期,是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以法国的圣西门、傅叶立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他们把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最高阶段,继承了前辈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了罪恶,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许多合理设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给予他们以极高的评价,称他们为“第一批社会主义者”,“社会主义创始人”。 历史功绩:(见教材48页) 局限性:(见教材49页) 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答: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内容包括五个方面:⑴以唯物史观,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⑵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道路⑶对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景作了精辟的概括⑷系统地制定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⑸明确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以取代原来正义者同盟“人人皆兄弟”缺少阶级观点的旧口号。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其现实基础及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及答案

1.《乌托邦》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的杰作。书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乌托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一切人都必须参加体力劳动,参加劳动的人都可以保证得到一切必需品。实行民主政治,所有的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应当为人民利益工作。国家元首也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全体居民讨论决定。这种社会结构的优点可以使居民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今天乌托邦往往有一个更加广泛的意义。它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往往乌托邦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广义的乌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实际的,但一般来说这个词更强调乐观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时间约为1918年至1920 年。苏俄在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苏共希望通过该政策使苏俄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但在当时条件下,它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起了巨大作用。 3.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社会民主主义者与民主社会主义者有共同的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 民主社会主义是在一个民主国家内宣传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与理想,也可称为反专制社会主义。 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 4.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元前 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并且卡夫丁峡谷成为了“耻辱之谷”的代名词,并可以引申为人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关于马克思所引用的“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墓志铭”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也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中国的传播中,还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解释”中国的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实践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将永葆其青春活力,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我读《活着的马克思》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信者才能为之。 《活着的马克思》接着以”天才的头脑”为题,集中以马克思的九篇经典著作为线索,对马克思的思想精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作了阐释。按照这九篇经典著作的写作时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既力求保持”原汁原味”的、又富有中国话语特色的阐发,在内容的准确性、叙述的完整性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活着的马克思》的四位作者,几十年来勤勉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孜孜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结合了他们在共和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真知,实际是他们这几十年来学习和研究体会的凝练,对后学者会有极大的帮助和启示。以此来读《活着的马克思》,我深刻的感受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知者才能书之。

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写作于1880年,是恩格斯在1878年发表的首次论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反杜林论》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独立著作,它系统考察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历史发展、在生产和阶级关系上的表现、严重恶果和致命影响,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新现象;它全面总结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经验教训,指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概括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历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确立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它在理论上武装和指导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终确立时期所写的一部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内容的代表作,是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32年后所写的一篇深刻揭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光辉著作。 这一著作的现实意义在于指导我们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去认识和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首先,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和本质。19 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垄断阶段,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一是高新技术的运用,使生产力呈现了较快的发展状态,经济发展出现了表面的繁荣;二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社会生产具有了一定的组织计划性,减轻了经济危机的致命威胁;三是实行高福利、高工资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资双方的矛盾。有人因此认为,马克思和列宁对资本主义的分析都有失误,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是对资本主义表面现象的肤浅理解。其实,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得益于资本主义几百年发展所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如果没有私人占有关系的束缚,生产力本应有更快的发展速度。所以,当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时就会发现,垄断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追求剩余价值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运转的轴心,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对内必然要不断加重剥削,对外要加紧掠夺扩张。从对内来看,高福利政策固然使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但相对剩余价值的占有却使剥削的程度在加重,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关于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 1试比较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三个概念的异同。 (1)社会主义: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整体或者说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使普通劳动者也能过上幸福生活的社会理想、科学理论、现实运动、社会制度。 (2)科学社会主义:即合乎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遵循规律的、尊重实践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这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门学科,需要后人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以丰富发展、变化革新、与时俱进。 (3)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它是继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积极成果,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和弊病而创建的高于资本主义的新型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3 简述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5个大的历史时期: (1)空想社会主义时期。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是作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原始形态的空想社会主义在西欧流行的时期。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传播并成为欧美地区工人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的时期。这一时期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并使之逐步走向成熟。 (3)科学社会主义从一种科学理论发展成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并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时期。这一时期,俄国建立了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并夺去了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扩展为多国实践,形成为一种世界体系的时期。世界上欧美亚先后有15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体系。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仅次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事件。 (5)社会主义从传统的模式向现代化新型模式转变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模式的严重缺陷和弊端使得人们认识到必须进行重大深刻的改革。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标志着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补充1。如何正确认识迄今为止的社会主义运动? 答:1、方法(1)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要把社会主义思想、模式放在当时大环境下分析(2)阶级分析的方法,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相互斗争的理论来分析问题(3)发展 2、认识(1)总结社会主义过去(2)观察社会主义的现在(3)把握社会主义的未来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剩余价值学说伪科学依据,论述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说。 第二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2.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P59) (1)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第一块理论基石,奠定了世界观的基础。 第一,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而把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观点从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 第二,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社会制度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这种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 第三,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 第四,唯物史观阐明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指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 (2)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是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的最直接的理论依据。 第一,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

(完整版)必修1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题

必修1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B.广大工人生活和工作环境恶劣 C.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直接影响D.第一次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 2.右图是两位伟人工作的场景,他们为一个无产阶级革 命组织起草的纲领于1848年发表。这部著作的主要意义 在于() A.它的发表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B.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它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革命纲领 D.它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 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美国 中学生可以了解()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无产阶级革命首先 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④ 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4.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A.暴力革命B.代议制民主C.先进的生产力D.科学社会主义5.《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160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以下不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B.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C.巴黎公社运动D.中国的改革开放 6.《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7.关于下列图片的描述错误的是()

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之读书报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第六章和第七章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选择一个思考题目,在阅读相关参考书目后完成一篇读书报告,作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内容之一。 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 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 版社1995年版。 4、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 出版社1995年版。 5、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恩格斯:《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10、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容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 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1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思考问题: 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2、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3、如何理解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划时代意义? 4、《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那些基本理论? 5、你对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是如何理解的? 6、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早产论”? 7、如何理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所遭受的挫折? 8、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区别? 9、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给予正确理解。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1.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⑴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从不同方面给科学社会主义作论证的。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没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学说,固然不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作用就得不到体现,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论证就得不到落实。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⑵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上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它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更直接、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它是行动的马克思主义,他的作用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和建设的实践活动,它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正确的理论纲领和战略策略原则,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行动的指南和胜利的旗帜。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⑴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从客观实际中抽引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科学。既然客观实际在一刻不停地变化发展着,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必然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一种把冷静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同坚决承认广大群众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和革命首创精神出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⑶马克思主义是向人类文明成果开放的思想体系。 3.试述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⑴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①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揭示雇佣劳动的本质,因而无法论证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②空想社会主义未能发现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不了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③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因此,空想社会主义只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特定历史条件不复存在的时候,它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必然被科学社会主义所代替。⑵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加剧,与此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开始了,无产阶级在斗争实践中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便找到反抗资产阶级的有效途径,实现其自身的解放。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深入工人运动实践,把社会主义置身于现实的基础上,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提出来却无法解决的历史性课题,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②思想条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现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两者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冲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前者是它的起初的、不成熟的、不完备的表现形式。后者是它的成熟的、完备的、科学的表现形式。前者是后者的直接思想来源。③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4.《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理论? ⑴科学地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⑵深刻的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阶级特性使它能够成为资本主义的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⑶论证了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根本道路。⑷系统的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必须建立“更加强大,更加坚固,更有威力”的无产阶级政党。 5.试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⑴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分别从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四个角度揭示了这一规律。⑵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工人阶级是最有前途、最革命的阶级,他们承担着推翻资本主义旧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无论革命或者建设都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⑶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⑷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两个根本不同的社会形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经过一个特殊的革命转变时期,对整个社会进行革命改造,才能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建立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⑸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6.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高度集权。这一特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⑴在经济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②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机制;③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④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⑤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⑵在政治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高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②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③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④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⑶在文化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②意识形态和国家精神生活领域中的个人崇拜;③文化生活的整齐划一。 对苏联模式的评价:⑴重要的历史功绩:①确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②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保证了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③保证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事实证明,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在当时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有效的。 ⑵历史局限性:①高度集中、高度集权的体制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不能得到较多的改善,工农群众生产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经济效益不高;②各级干部缺乏主动性,官僚主义严重,社会主义法制遭到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不能充分发展;③人们思想遭到禁锢,科学技术发展受到限制。 7.试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⑴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①从理论上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符合唯物主义原理。②从现实上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已具备一定物质条件。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必然结果。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爆发革命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本国历史发展的必然。⑤特殊的国际环境。 ⑵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主要是因为:①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②封建主义在各个方面有着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③复杂险恶的国际生存环境;④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总之,我们决不能因为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否认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也不能因为社会主义取得一些成就,而看不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在欧洲主要国家占据统治地位,但是,随着 产业革命癿完成,大工业癿发展和工厂制度癿普遍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癿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癿矛盾日益暴露出来,这导致了经济危机频频发生。经济危机是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给无产阶级和劳劢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资产阶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癿困境,不断加紧对无产阶级癿剥削和压迫。随着矛盾癿不断暴露和计划,无产阶级渐渐发起对资产阶级癿斗争,斗争规模不断扩大。接连癿三次工人活劢癿失败,使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迫切需要。马克思恩格斯讣为,必须要把分散癿工人活劢统一起来,批判错误思潮,为统一癿工人活劢提供行劢纲领。 渐渐地,马克思迎合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癿斗争需要,和对过去活劢失败癿反思,以“叙述历史”癿方式撰写了《共产党宣言》。 至今一切社会癿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癿历史。癿确,不管是有五千年历史癿中国,还是后来崛起癿西欧和北美,其社会癿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癿历史。《共产党宣言》癿第一章,分析了资产者和无产者,资产主义社会癿领导者是资产者,而共产主义社会癿领导者是无产者,近几百年癿西欧,发展迅速,但是,同样存在很多矛盾和斗争,特别是阶级癿斗争。17、18世纪,西欧各国,特别是英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家,发展航海业,同样,发起了殖民掠夺癿侵略戓争,从其他各大洲掠夺丰富癿资金资源,运回自己癿国家。当时,掌握政权癿贵族,特别是英国癿贵族,没有用掠夺来癿资金进行自己癿个人享乐,而是配合工业革命,发展工业生产,渐渐地,资产阶级慢慢壮大。大工业癿高效率,使得工人癿成本越来越低,工资越来越低,无产阶级获得癿报酬只能维持生存,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癿矛盾激化,逐渐演变成斗争。

科学社会主义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 导论: 名词解释: 科学社会主义: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同其他两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它直接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理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所说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章: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经济条件:一方面机器大工业使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庞大的社会财富却日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促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并日益明朗。1825年在英国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揭开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序幕,在这以后,经济危机每隔10年左右就周期性地爆发一次。其症状是:交易停顿,市场盈溢,产品大量滞销积压,银根奇紧,信用停止,工厂停工,工人群众因为他们生产的生活资料过多而缺乏生活资料,破产相继发生,拍卖纷至沓来。从1847年开始,经济危机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阶级条件:大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人数远远超过资本家阶级

的具有革命性的现代工业无产阶级。工业革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一边是资产者财富的积累,一边是无产者贫困化的加深。在19世纪上半期,除劳动力不足的美国以外,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实际工资都有下降的趋势。无产阶级直接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而日益壮大,并被现代化大生产组织起来,因而拥有以前的无产者群众所从未有过的组织性和战斗性。他们在斗争中开始建立带有政党性质的独立政治组织,反映了其组织性和团结战斗的精神明显提升。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工人运动开始登上欧洲历史舞台。19世纪30—40年代先后发生了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运动、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当其他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时,无产阶级确实大工业本身的产物,“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 理论条件: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式和蓬勃兴起的工人运动面前,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成了时代的落伍者。工业革命的深入,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新的客观历史事实迫使人们对以往的全部历史和当前的现实作一番新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根据新的事实,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新飞跃。 第四节: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 简答: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题

1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的显著特点。社会主义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上,都有其不同的显著特点。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阶段、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社会实践的阶段。从建国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又在建设的探索中出现了曲折和失误。在那个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任务,并进行了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实现毛泽东的未竟事业,在二十年的时间里,一步步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实践,贡献了新的理论,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经过“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曲折探索”,达到“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人类历史发生了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又经历了多么艰难曲折的历程,而后才达到了我们国家今天的社会主义进展,其可贵的成就和丰富深刻的历史经验,很值得人们珍重和记取。 2简述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使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之间存在着矛盾,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个体现)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价值的增殖而不是使用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因而常常突破资本家和工人自身消费的限制而具有了无限扩大的趋势。 3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和根本缺陷? 积极贡献【历史功绩】: 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历史局限性【根本缺陷】: ①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⑤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4如何理解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经济学基础?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科学社会主义不仅提出来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也找到了其灭亡的经济根源及其埋葬力量,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要把争取无产阶级自身和整个人类的解放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18世纪、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更多地是从启蒙哲学中得出他们的社会主义结论的,社会主义是他们从启蒙哲学推导出来的政治理想。马克思积几十年之心血,从事政治经济学批判,撰写《资本论》,就是要在该时代的经济中寻找资本主义为何灭亡!社会主义何以可能的内在根据。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剩余价值理论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5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如何超越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