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9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学习本课,可将本课内容概括为“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列表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文学体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战国、汉朝、唐朝时期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说出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2.能力目标:

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

探究文学发展和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以一些杰出文学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

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基础差。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但是,这一课内容在语文课中都有接触。所以,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不同时期文学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依据所学知识和课本内容,归纳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从《诗经》到唐诗

学生回答预习学案问题:

:《诗经》的内容和地位?

A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B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民间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因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c地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被后世奉为儒家的经典。

2:学生观看教材第42页的屈原像和屈子祠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屈原的大概生平及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汉赋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是什么?

A特点: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体物写志”。它直接源于骚体诗,但与先秦诸子的散文也有重要关系。赋讲究文采、韵节,兼具散文、诗歌的性质,后来逐渐向骈文、

散文两个方向发展。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B代表作品:西汉的赋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辞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代表性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的赋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代表作品有张衡的《二京赋》。

4:学生阅读教材第43页,了解唐诗的发展过程,并完成下列表格。

代表

人物

诗歌

类型

主要内容

特点及成因

初唐

王勃

陈子昂

盛唐

高适

边塞诗

既描绘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的苦乐,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

特点:开朗奔放、刚健清新。

成因: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

岑参

孟浩然

山水诗

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王维

李白

诗仙

浪漫主义

杜甫

诗史

现实主义

中唐

白居易

讽喻诗

特点:平实浅近、针砭时弊。

晚唐

李商隐

杜牧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回答后,教师指导:

【探究学习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何西汉和东汉的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西汉由于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大一统,呈现一种蓬勃发展、昂扬向上的气派。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赋,大多篇幅较长,气势恢宏,手法夸张,词藻华美,充满着豪迈昂扬的精神。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文人关注的热点也从宫廷苑囿转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赋的创作逐渐趋向短篇,以抒情为主,昔日以铺张扬厉、汪洋肆恣为主调的风格和豪迈昂扬的气势,也逐渐被深邃冷峻、平正典雅的风格所取代。

【探究学习2】引导学生回忆必修1、2的相关内容及阅读教材P43,分析唐诗繁荣的原因。教师总结如下:A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B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c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二)宋词和元曲

学生依据教材回答预习学案问题:

.宋词的成因、特点和流派

特点:诗的另一种形式。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

成因:

A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B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c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流派:

宋词有两大流派即婉约派和豪放派。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南宋的辛弃疾继承和发扬了苏轼的风格,取得很高成就。陆游不仅是大诗人,而留下了很多的词篇,其词作品既有豪放的佳作,也有婉约的名篇。

2.元曲的含义和成就

元曲的含义,包括散曲和元杂剧。二、元杂剧的成就,关汉卿与《别情》,马致远与《秋思》。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回答后,教师指导: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回忆语文课本中学过的宋词,归纳出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不同点。

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豪放派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三)明清小说

学生依据教材回答预习学案问题:

小说的起源和发展:

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魏晋时代,有一些文人或佛教徒,用古代的神话传说作材料,进行加工,创作了许多神仙鬼怪小说。到了唐朝,小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相当完整的短篇小说的形式。唐朝的传奇小说,不仅篇幅比以前扩大了,而且注意到结构的安排和人物的性格描写、形象塑造,内容也由志怪述异扩展到人情社会的广阔生活领域。从魏晋南北朝直到唐代,小说都是用文言写的。

宋代开始出现白话小说──“话本”。白话文体的运用,在唐代的民间文学里已经萌芽。到了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民间艺人的说书活动──“说话”日益活跃。由于听众大多是平民,说话人就采用当时最流行的白话来讲述故事。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的话本,就是白话

小说。到了元末明初,一些文人也开始用白话创作小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和章回体的长篇小说。元末明初,我国的白话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明清时期小说进入繁荣。明清小说凝聚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要真切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明清小说是不可多得的通俗读本。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繁荣原因:

A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政治黑暗,官场腐朽,为明清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

B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文化作品的需求进一步通俗化,这是小说在明清时期繁荣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c小说体例,在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

D印刷术的的进步促进小说繁荣。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一:从《诗经》到唐诗.《诗经》:

(1)概况:

(2)内容:

(3)地位

2.楚辞:

3汉赋

4.唐诗:

(1)初唐

(2)中唐

晚唐

二宋词和元曲

宋词:

(1)特点:

(2)成就

(3)成因

2元曲

三:明清小说:

.繁荣原因

2.代表: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内容应该是比较简单的,学生自学完全可以搞懂。所以,我们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比如,在讲到宋词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辛弃疾的经历,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的情感。通过介绍我国的伟大文学成就,是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成就。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提高等共30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教师指导下节课预习5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临清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历史编写人吕兰起审稿人李玉梅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二、预习内容

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内容时期

文学体裁

分期/流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先秦

战国

西汉

东汉

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豪放派

婉约派

明清

元末明初

明朝

清朝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战国、汉朝、唐朝时期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说出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2.能力目标:

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

探究文学发展和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以一些杰出文学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

观和价值观,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学习过程

从《诗经》到唐诗

:《诗经》的内容和地位?

A概况:

B内容:

c地位:

2:汉赋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是什么?

A特点:

B代表作品:

【探究学习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何西汉和东汉的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3:学生阅读教材第43页,了解唐诗的发展过程,并完成下列表格。

代表

人物

诗歌

类型

主要内容

特点及成因

初唐

王勃

陈子昂

盛唐

高适

边塞诗

既描绘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的苦乐,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

特点:开朗奔放、刚健清新。

成因: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

岑参

孟浩然

山水诗

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王维

李白

诗仙

浪漫主义

杜甫

诗史

现实主义

中唐

白居易

讽喻诗

特点:平实浅近、针砭时弊。

晚唐

李商隐

杜牧

【探究学习2】引导学生回忆必修1、2的相关内容及阅读教材P43,分析唐诗繁荣的原因。

(二)宋词和元曲

.宋词的成因、特点和流派

特点:

成因:

流派:

2.元曲的含义和成就

【探究学习】回忆语文课本中学过的宋词,归纳出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不同点。

婉约派

豪放派

(三)明清小说

2,

小说的起源和发展:

3,

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繁荣原因:

(三)反思总结

先秦至清代的主要文学成就及其演变趋势

主要成就

代表人物或代表作品

演变趋势

《诗经》

逐渐成熟、完善;逐渐通俗化、大众化。

楚辞

屈原《离骚》

汉赋

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

唐诗

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唐:白居易

宋词

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曲

关汉卿、马致远

明清小说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当堂检测体验高考

.(XX年高考广东卷)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答案:A

辨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问题的掌握。汉赋多为歌功颂德的“宫廷文学”,隋唐科举制的实行使下层知识分子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而宋词、明清小说的

繁荣是市民阶层兴起的一大表现。故答案为A。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答案:B

辨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自然经济的缓慢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后;西汉时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在文化教育方面主要体现在考试内容的限定上。因此A、c、D均不正确。从整体上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而市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取决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故答案为B。

3:当代历史学家开始关注“忧愤”这一情感因素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如果你要选择“忧愤之死”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合适的人物是(

A.邓世昌

B.林肯

c.拿破仑

D.屈原

答案:D

辨析:“忧愤之死”,从题中所列历史人物的生平来看,屈原最切合题意。故答案为D。

4:(09安徽文综卷,14)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园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答案:B

辨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个高峰期是在公元700年前后,当时正是盛唐时期,故B项符合。故答案为B。

5:(XX广东历史卷,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

B.甲骨卜辞

c.《楚辞》

D.《诗经》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对点练习(含答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程标准]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特点:以________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__________强。 (3)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____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特点:屈原以____________为基础,采用________方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式________,易于表达情感,又称“________”。 (2)《离骚》:想象奇特,具有____________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赋 (1)形成:汉朝时,文学家以________为基础,创造出____________的综合文体——汉赋。 (2)特点:________华丽,________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__________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____________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__________》。 4.唐诗 (1)原因 ①唐朝________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②____________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原因 ①________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②________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能适应____________的需要,受到市民欢迎。 (2)特点 ①________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句子____________,便于抒发感情。 ②是宋代文学的____________和标志。 (3)代表人物 著名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__________,豪放派的苏轼、__________等人。 2.元曲 (1)形成 ①宋代:民间兴起新的诗歌形式,即________,题材广泛,可雅可俗,____________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②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__________一起,合称元曲。元曲大多通俗生动,____________。 (2)代表:以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三、明清小说 1.兴起 ______________,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发展 唐朝的短篇小说________和宋朝供说话人使用的________,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 3.繁荣 (1)背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领域手工业、商业繁荣,________________出现。 ③________阶层壮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____________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代表作品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种文学体裁特点与成就; (2)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发现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3)能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探究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古代文学家、是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2)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我们了解了古代中国在各个领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然而,作为世界闻名的文明古国,我国古代不仅科技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也很突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我国古代文学魅力。 教授新课 讲授新课

从《诗经》到唐诗 (一)《诗经》 (1)概况 ①地位:《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2)内容 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民间的民歌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②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 ③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3)影响 ①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②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③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楚辞 ①含义: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②特点 自由活泼,句子参差不齐,句末常带有一个“兮”字,富含浪漫主义色彩 ③代表作:《离骚》——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三)汉赋: (1)含义 赋是两汉时期流行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在楚辞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西汉的赋 ①特点:大多篇幅较长,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词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第9 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9 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学习本课,可将本课内容概括为“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 ,列表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文学体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战国、汉朝、唐朝时期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说出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2.能力目标: 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探究文学发展和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以一些杰出文学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 K12 学习教育

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基础差。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但是,这一课内容在语文课中都有接触。所以,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不同时期文学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 .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T合作探究、精讲点拨T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依据所学知识和课本内容,归纳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 1 课时 八、教学过程

高中历史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9、辉煌灿烂的文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②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③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 ④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社会参与法、问题探究、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②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③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特点。如何提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我国古代有哪些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国古代不仅科技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辉煌灿烂。 新授: 一、《诗经》和楚辞 1、诗歌的产生:语言——歌谣——诗歌 2、《诗经》: (1)概况 ①地位:《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2)内容 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民间的民歌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②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 ③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3)影响 ①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②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③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楚辞: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导学案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导学案 制作人:谭卫红 一、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二、研习教材重难点 (一)主干知识梳理 (二)重难疑点探究 1、结合唐诗、宋词和元曲理解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唐诗:唐代经济的全面繁荣以及科举考试的实行,大大推动了诗歌的发展。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明开化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日渐平实浅近,讽喻诗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社会弊端日益暴露,阶级矛盾日渐激化的社会状况;晚唐时诗风凝重抑郁,多为感时伤世之作,反映了唐朝日渐衰败,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的社会状况。宋词:宋词能取代诗歌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增多有

关。词能吟能唱更加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宋代城市生活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平盛世下城市的多彩生活。两宋之际,金人南侵,词充满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词体现了士人们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元曲:宋代时,散曲兴起,到元代时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科举考试也被废止,汉族文人没有出路,就用散曲来抒发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2、唐诗的特点。 (1)数量众多。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诗48 900多首。唐代书籍主要靠手抄,八个世纪后尚有近五万首作品传世,说明这些作品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 (2)作者广泛。上有帝王将相,下有贩夫走卒和释道倡优,上有老人,下有几岁的小孩,还有外国作者。其中有个人专集传世的便有691人(明人统计)。 (3)题材多样。政治、经济、战争、宗教、宫廷、吏治、科举、婚姻、亲情、友谊、羁旅、怀古、山水、田园、动植物等社会与自然现象的各个方面唐诗都写到了。 (4)体制齐备。乐府、古诗(包括五言、七言和杂言、四言)、绝句、律诗等在唐朝都已发展成熟,出现了大批优秀作品。楚辞体也有人写作,有些诗孕育着词的体裁。 (5)艺术成就辉煌。唐诗创造了很多完美的艺术手法,而且形成了众多的风格流派,如同百花盛开,异彩纷呈。 3、明清小说的特点有哪些? (1)在艺术结构上,明清小说借鉴并发展了古代史书编纂体制的传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结构。如历史演义小说基本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结构体制,按照时间发展顺序,记述一段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英雄传奇小说,以某一英雄人物或某一英雄群体的事迹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2)在语言风格上,明清小说把文言、白话等传统语言和社会上流行的生活语言溶于一炉,形成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3)在表现方法上,明清小说具有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特点。在强调写实的同时,明清小说家也使用艺术虚构,甚至以虚构为小说艺术创作的准则。 (4)在形象塑造上,明清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包括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在塑造方法上表现出与西方古典小说不同的民族特色。 三、探究解题新思路 例1: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的文学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研析:汉赋、唐诗、宋词的表达形式相对高深,而小说的表达形式则渐趋通俗化,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逐渐平民化的趋势。答案(A) 例2:贵州黄平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为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如图),下列各项与该烟标所体现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A诗仙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充满 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 B诗仙猛烈地抨击社会的黑暗现实,其诗歌 热烈地追求光明和理想 C杜甫赞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D郭沫若赞诗仙“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研析:“诗仙”指李白。郭沫若赞扬的是杜甫。答案(D)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Word版含解析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从《诗经》到唐诗 1 .《诗经》 (1) 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丰富,语言质朴,现实感强。 (3) 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 楚辞 (1) 形成: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又称“骚体”。 (2) 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 代表作:《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 汉赋 (1) 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⑵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 唐诗 (1) 初唐:王勃、陈子昂等。 (2) 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诗仙”李丄“诗圣”杜甫—⑶中唐:白居易。

[思维点拨] 唐朝社会的变迁对诗歌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学习思考 1 .《诗经》和楚辞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提示它们分别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基础。 2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在风格特点上的最大不同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风格:李白的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原因: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太平安乐的盛世为人们提供了悠闲舒适的生活环境;杜甫生活 的时代是唐朝由盛转衰时期,政治动荡不安,经济日益凋敝,人们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之中。 二、宋词和元曲 1 .宋词 (1) 兴起原因 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 ②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受到市民欢迎。 (2) 特点: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 (3) 代表人物: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_____ 2. 元曲 (1) 形成: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元代,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 (2) 特点:元曲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⑶代表: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易混易错] 诗、词、曲的区别: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 规范;词,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 学习思考 3. 词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你能不能说出下面的四个词人分别属于哪个流派?这两派在文学风格上有何差异? 苏轼辛弃疾

湖南省蓝山二中最新高二历史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岳麓版必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社会参与法、问题探究、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3、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 重点与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特点。如何提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歌的起源 语言──歌谣──诗歌 2、《诗经》

A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B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民间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因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C地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被后世奉为儒家的经典。 3、楚辞 【探究学习】首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42页的屈原像和屈子祠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屈原的大概生平及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该体裁的诗歌自由活泼,句子参差不齐,句末常带有一个“兮”字,富含浪漫主义色彩。《离骚》是代表作,因此楚辞又叫做“骚体”。 【学思之窗】除了文学,《诗经》、楚辞是否对其他方面也有影响?如果有,你能举例说明吗? 有多方面影响。《诗经》、楚辞的影响早已突破了文学领域,渗透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楚辞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古人探求真理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其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4、汉赋 A特点: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体物写志”。它直接源于骚体诗,但与先秦诸子的散文也有重要关系。赋讲究文采、韵节,兼具散文、诗歌的性质,后来逐渐向骈文、散文两个方向发展。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B代表作品:西汉的赋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辞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长春市第五中学导学案 教师: 程亮 学案9 辉煌灿烂的文学 目标导航 课堂自学、探究 一、从《诗经》到唐诗 探究点1 楚辞的文学特点 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思考材料出自《离骚》,据此回答楚辞的特点是什么? 探究点2 汉赋的文学体裁特点 材料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虡,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司马相如《上林赋》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汉赋这一文学体裁有何特点? 探究点3 唐诗体现的时代特点 材料感受李白 李白的诗流传至今的近一千首,不少佳句成为千古绝唱。 如,写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长江的浩淼无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感受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思考李白和杜甫的诗各有何特点?他们的诗歌创作与其时代背景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43“学思之窗”:想一想,除了文学,《诗经》、楚辞是否对其他方面也有影响?如果有,你能举例说明吗? 【提示】《诗经》、楚辞的影响早已突破了文学领域,渗透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楚辞中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古人探求真理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其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教材互补] 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放,想像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人民版) [重点精讲] 《诗经》和楚辞在艺术特点上的不同。 (1)句式上,《诗经》是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楚辞较为灵活。 (2)语言上,《诗经》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楚辞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句末常带“兮”字,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 (3)创作风格上,《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楚辞则是浪漫主义风格。 [关键点拨]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产生重大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二、宋词和元曲 探究点宋词的文学特点及反映的时代特征 材料俞文豹《吹剑录》的一段记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何如耆卿(柳永)?”对曰:“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倾倒。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9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学习本课,可将本课内容概括为“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列表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文学体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战国、汉朝、唐朝时期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说出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2.能力目标: 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 探究文学发展和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以一些杰出文学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

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基础差。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但是,这一课内容在语文课中都有接触。所以,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不同时期文学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依据所学知识和课本内容,归纳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广东省陆河外国语学校高中历史《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文史联系比较、情景创设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开门见山 1、教师设问:有了人类就有人类的劳动、人类的情感,逐步就产生了表达人们劳动、生活和思想情感的文学。中国文化源源流长,文学更是辉煌灿烂。同学知道自古以来我国文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学生列举:先秦诗经、楚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学习新课: 一、《诗经》 教师1、欣赏一段诗经名句引入。出自哪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学生答1:《诗经》。 学生再列举熟悉的诗经句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教案:3.9《辉煌灿烂的文学》

《辉煌灿烂的文学》 本课教材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成就。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教材分“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和元曲”及“明清小说”三目叙述,分别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的主要体裁及形成、主要流派及特点、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尽管本课知识点较多,但知识结构条理清晰,加上高一同学通过语文课本历代名篇的选读,对本课内容较熟悉,易掌握。较难处理的是如何从历史发展的背景中去把握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种文学体裁特点与成就。 2.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运用: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探究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2.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学习,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怀和美感教育;

3.以一些杰出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 《诗经》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的根源 课前准备 由于本课属于文学史的内容,其主要名篇和文学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可能都多有涉及,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引用和回忆已学过的历代名篇,在整合教学资源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从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去把握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水平,加强文学修养并陶冶其情操。 【新课导入】 问题导入法——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我国古代不但有着灿烂辉煌的科技成就。在文学方面也是绚烂多彩,是留给我们后人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步入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在看书之前,老师想让同学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不同时期的文学主流形式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先秦诗经、楚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新课讲授】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高中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案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doc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知识点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4)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①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创始者:屈原。 (2)特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 (3)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②离骚》。 3.汉赋 (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③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1)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的促进。 (2)代表作家: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田园诗人王维、

孟浩然,“诗仙”④李白、“诗圣”⑤杜甫;中唐:白居易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 知识点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宋代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词便于抒发感情。 (2)代表作家:婉约派:⑥柳永,其代表作是《雨霖铃》;著名女词人⑦李清照。豪放派:苏轼、⑧辛弃疾等。 2.元曲 (1)组成:散曲和元杂剧。 (2)代表作家:⑨关汉卿、马致远。 知识点三明清小说 1.演变过程: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代表作《搜神记》;唐代出现短篇小说传奇;宋代出现话本;明清时,小说进入成熟、蓬勃发展时期。 2.繁荣原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代表作品: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⑩红楼梦》;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古代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辉煌灿烂的文学完美版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整体设计 本节概述 本课主要介绍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 本课分三目内容,对古代的文学做了重点介绍。第一目“从《诗经》到唐诗”,首先分析《诗经》的概况、内容、地位,然后介绍了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的崇高地位;概述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赋;重点介绍唐代诗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四个阶段代表性人物及其作品。第二目“宋词和元曲”,重点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通过举例来介绍婉约派词人、豪放派词人及其风格特点;了解元曲的含义和元杂剧成就。第三目“明清小说”,分析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概括六部小说的特点。 尽管本课知识点较多,但结构条理清晰,加上高中语文课中历代名篇的选读,学生对本课内容较熟悉,易掌握。较难处理的是如何从历史发展的背景中去把握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联系:了解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一定时代发展的特点。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从而把握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教师应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要求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作品,并对作者和作品加以介绍,说明推荐的理由。利用学生出于爱好而积累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加强师生互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教师亦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评价、举办文学作品欣赏会等方式,从历史的视角赏析文学作品。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初步了解、认识文学领域中诗词曲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风格和特色,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文学家、诗人的艺术创作,把学生带进文学的殿堂,让他们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全面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完美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课程目标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揭示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 一、从《诗经》到唐诗 (一)《诗经》 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 1.形成: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开创了新诗歌体裁──“楚辞”,又称“骚体”。 2.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风骚”(《诗经》、楚辞)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 (三)汉赋 1.汉赋:汉朝时,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四)唐诗 1.原因:(1)唐代国家统一,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2)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 2.发展概况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种文学体裁特点与成就。 理解: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运用: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探究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社会参与法、问题探究、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B通过对古代辉煌文化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美感教育; C以一些杰出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特点。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过程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歌的起源 语言──歌谣──诗歌 2、《诗经》 A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B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民间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因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C地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被后世奉为儒家的经典。 3、楚辞 【探究学习】首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42页的屈原像和屈子祠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屈原的大概生平及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该体裁的诗歌自由活泼,句子参差不齐,句末常带有一个“兮”字,富含浪漫主义色彩。《离骚》是代表作,因此楚辞又叫做“骚体”。 【学思之窗】除了文学,《诗经》、楚辞是否对其他方面也有影响?如果有,你能举例说明吗? 有多方面影响。《诗经》、楚辞的影响早已突破了文学领域,渗透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楚辞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古人探求真理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其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 4、汉赋 A特点: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体物写志”。它直接源于骚体诗,但与先秦诸子的散文也有重要关系。赋讲究文采、韵节,兼具散文、诗歌的性质,后来逐渐向骈文、散文两个方向发展。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B代表作品:西汉的赋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辞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代表性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的赋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代表作品有张衡的《二京

高中历史:3.9《辉煌灿烂的文学》素材(2)(新人教版必修3)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宋词兴盛的原因: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2)成就: 1)婉约派:即婉转含蓄。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①北宋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雪梅香》) ②两宋之交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等佳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 2)豪放派:风格是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①北宋苏轼: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代表作及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 ②南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尤记、烽杨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地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摸鱼儿》)、“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十七单元 学案33 辉煌灿烂的文学、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学案33 辉煌灿烂的文学、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标要求]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2.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与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3.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一、辉煌灿烂的文学 1.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 ①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②内容: 收录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③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④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 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 ①创始者:屈原。②特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③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 》。 (3)汉赋 ? ???? ①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②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 ①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的促进。 ②代表作家 初唐:王勃、陈子昂。 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中唐:白居易创作大量讽喻诗。

2.宋词和元曲 (1)宋词????? ①出现:唐代。 ②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词便于抒发感情。 ③代表作家 婉约派:柳永、女词人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 等。 (2)元曲???? ? ①组成:散曲和元杂剧。②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③代表作家: 、马致远。 3.明清小说 (1)演变过程: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现短篇小说______;宋代出现话本;明清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2)繁荣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代表作品: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________》;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二、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1.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起源和演变 ???? ? ①中国的原始文字称为“图画文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②汉字的演变脉络是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总趋势是 由繁到简。 【问题思考】 想一想 每年的“端午节”人们赛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人们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屈原(前340-前27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