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新人教版必修3

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导与练

【重点讲解】

浅析唐代诗歌的繁荣原因、表现及其成就

(一)表现

1.诗人众多,诗作丰富,作品质量很高:仅据全唐诗及全唐诗外编统计即有诗人二千多人,诗作五万一千多首,大大超过前代。

2.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从题材看,社会生活、边塞田园、宫廷市井等各方面均有涉及;从体裁看,五言七言、乐府歌行、古风近体、律诗绝句等各类型无不具备并趋于完善。

3.流派众多,风格多样:盛唐时代的山水田园与边塞诗派,中唐时代的韩孟诗派、新乐府运动等不同的创作倾向;各类型作家风格的独特,如飘逸、沉郁、雄深、幽闲、绮丽、险怪等众美皆具。

4.其他多种文学形式均获得发展:古文运动的开展,韩柳为代表的唐代散文的发展;唐传奇的成功,中国古典小说创作进入成熟阶段;词出现并在晚唐五代成熟定型,为宋词成功奠定基础;变文的流行,对中国民间通俗讲唱文学的推动。

(二)繁荣原因

1.从政治经济层面来看: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大为文人内在气魄心理的壮大提供了现实基础;广阔的疆域为文人漫游提供了足够的活动空间,既漫游开拓了作家视野,又扩展了文人胸襟;开疆拓土,为文人提供了从军入幕的机会,增长了文人视野,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题材范围;繁荣的社会经济为文人漫游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城市经济的发展更为多种艺术形式和文学样式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2.从文化制度层面看:兼容并包、三教并行的文化政策,使社会文化思想相对活跃,恢弘的气象,使文人思想相对束缚较少,创作心理上呈现出较为自由的局面;开科取士,使普通文人有机会进入仕途,增强了文人对社会事务的关注程度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思想水平和创作的内在高度有所提升。另外,此项措施还从多方面影响了文人的生活和创作。一方面,增强了文人对知识的追求精神,因此,读书山林成为普遍风气,文人因而对自然之美有了更深体会;另一方面,进入仕途又使文人对官场内部情况有了深入了解,而入朝为官,仕途沉浮使文人领略到政治生活的复杂多变,从而使文人在创作题材和内在心理上进一步深化。

3.从创作群体自身来看:由于科举制度的普及,普通文人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帝王将相的爱好提倡,社会内部形成了文艺创作的人潮,创作群体不断扩大,这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4.文学自身发展: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自觉时代,文学成为独立自觉的艺术门类,文学理论有了很大发展,而多种文学样式的长期发展更为唐代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积累了丰富经验,而唐代社会内部多种艺术形式及文学形式内部的互相影响和整和更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成就

【难点分析】

简析明清小说的发展、繁荣原因、表现及其特点

1.小说的起源和发展: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魏晋时代,有一些文人或佛教徒,用古代的神话传说作材料,进行加工,创作了许多神仙鬼怪小说。到了唐朝,小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相当完整的短篇小说的形式。唐朝的传奇小说,不仅篇幅比以前扩大了,而且注意到结构的安排和人物的性格描写、形象塑造,内容也由志怪述异扩展到人情社会的广阔生活领域。从魏晋南北朝直到唐代,小说都是用文言写的。

宋代开始出现白话小说──“话本”。白话文体的运用,在唐代的民间文学里已经萌芽。到了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民间艺人的说书活动──“说话”日益活跃。由于听众大多是平民,说话人就采用当时最流行的白话来讲述故事。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的话本,就是白话小说。到了元末明初,一些文人也开始用白话创作小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和章回体的长篇小说。元末明初,我国的白话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明清时期小说进入繁荣。明清小说凝聚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要真切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明清小说是不可多得的通俗读本。

2.繁荣原因

(1)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政治黑暗,官场腐朽,为明清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

(2)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文化作品的需求进一步通俗化,这是小说在明清时期繁荣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3)小说体例,在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

(4)印刷术的进步促进小说繁荣。

3.繁荣表现: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4.特点

(1)在艺术结构上,借鉴并发展了古代史传编纂体制的传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结构。如历史演义小说基本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结构体制,按照时间发展顺序,依次记述一段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讽刺小说主要取资于记传体史书的结构体制,以某一英雄人物或某一英雄群体的经历事迹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2)在语言风格上,明清小说把文言、白话等传统书面语言和社会上流行的生活语言熔为一炉,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3)在表现方法上,明清小说具有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特点。在强调写实的同时,明清小说家也毫不讳言艺术虚构,甚至以虚构作为小说艺术创作的准则。

(4)形象塑造上,明清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包括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在形象塑造方法上表现出与西方古典小说不同的民族特色。明清小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不仅表现为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也表现在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历程的生动象征。还表现在它是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鲜明展示。

【易混知识】

一、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何西汉和东汉的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西汉由于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大一统,呈现一种蓬勃发展、昂扬向上的气派。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赋,大多篇幅较长,气势恢宏,手法夸张,词藻华美,充满着豪迈昂扬的精神。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文人关注的热点也从宫廷苑囿转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赋的创作逐渐趋向短篇,以抒情为主,昔日以铺张扬厉、汪洋肆恣为主调的风格和豪迈昂扬的气势,也逐渐被深邃冷峻、平正典雅的风格所取代。

二、比较李白与白居易诗歌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特点

(1)李白诗歌想象丰富,韵调清新激越,风格雄奇豪迈,语言明快生动,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2)白居易诗歌采用现实主义写实手法,讽刺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腐朽、贪婪。

2.原因

(1)活在盛唐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2)活在唐朝衰落时期,政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

三、诗、词、曲有何区别与联系

1.区别: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

2.联系: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热点追踪】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揭晓五部作品获奖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5部获奖作品2011年8月20日在此间揭晓,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者》、莫言《蛙》、毕飞宇《推拿》、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等获奖。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20日发布了公告,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于8月20日上午由60名终审评委进行了第五轮投票,产生第八届茅盾文学奖5部获奖作品,按照票数多少排名分别是: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者》、莫言《蛙》、毕飞宇《推拿》、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本届茅盾文学奖最大亮点是首次吸纳网络小说参与评奖,尽管最终所有网络小说都败北无缘大奖,但中国作协力图改革的用意和决心由此可见一斑。评奖办公室主任胡平对记者表示,作为一个颇重视“文学性”的奖项,茅盾文学奖对小说语言和叙事技巧的要求很高,有些网络文学在这方面不一定讲究;对网络文学的态度不能浮躁,要评上就要扎扎实实,还要着眼于示范作用。在他个人看来,应该为蓬勃兴起的网络文学和大众文学专设一个大奖。

【学法导航】

1.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2.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探究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教科书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4.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小资料】

屈原之死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原为纪念2000多年前中国伟大诗人屈原投汨罗江之死,后因习俗沿袭,演变为传统节令。时至今日,最受人们欢迎的庆祝活动,有深具健体的龙舟竞渡,家户围炉蒸粽。

有关屈原投江以明心志,历来议论纷纭,说法不一。我觉得身负治国重任人员,为维护个人尊严而采用自杀或装疯来解脱苦痛,有逃避现实之嫌。

屈原被歌颂为爱国诗人,是从文学角度来定位。他投江自杀以表忠贞高节,以示怀才不遇,博取人们同情。这种情怀,经过长久历史磨合及辗转相传,或许基于民族性的美德表彰,对弱者牺牲,产生惋惜与怜悯,融合成一种共同意向,便出现种种美丽传说,有了划龙舟包粽子的“端午节”来纪念。

如果屈原走投无路,在泽畔行吟落泪时,若深切顾念到百姓正陷于多灾多难中,就应想到生存下来比寻死更有意义,更有希望,而他的自杀不至于让后人视为博取天下后世美名了。

话说开来,当时楚国人民非常渴望他活下来,他因得不到楚怀王与顷襄王的信任,被疏离放逐,把持不住日后生存的意义,便宁愿选择放弃人民,放弃国家。他还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既然头脑“清醒”就不该选择“投江”葬身喂鱼。再说,以屈膝求全的方式去维护国家与个人尊严虽是消极和脆弱的做法,但为了国家未来的命运,采取权宜之计,总比了结生命而彻底毁灭希望来得有意义。

卧薪尝胆的背后就是一种屈膝求全方式,但其积极意义非常明显,勾践并无放弃人民去作无谓牺牲。他能放下个人尊严,忍受种种折磨与耻辱,等待时机到来,一举打败敌人,拯救国家于危亡中。即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南山耕锄,也没只字流露寻死。所以,一个人陷于最困难的时候,就会被看出能否坚守正直品格与刚毅意志了。

诚然,屈原的一生遭遇是值得同情的,他会深受后人热爱和赞赏,是他写在《楚辞》里的许多经典作品,处处闪耀着另一种思想特质光芒,闪耀着另一种高贵精神亮光,丰富了中华优秀文化遗产。

【同步训练】

1.下列关于楚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楚辞是春秋时期由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用楚国方言创造的一种新体诗歌

B.楚辞与《诗经》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是自由灵活的句式

C.《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D.楚辞大量采用象征、比喻手法来表达诗人对祖国人民的忠诚热爱

2.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歌热烈地追求光明和理想,纵情地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根据描述你觉得这位诗人最该是

A.李白B.杜甫

C.白居易D.孟浩然

3.文学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

4.辛弃疾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说明作者帮助统治者完成了“天下事”,赢得了好的名声②反映作者具有封建忠君的思想③抒发了作者收复北方失地的强烈愿望④表现了作者壮志难筹的悲愤心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

A.教育迅速发展,文人队伍壮大B.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C.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产生D.小农经济发展,农民的文化需求增加

6.《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

C.爱国主义D.现代主义

7.明清小说是我国古典文化中的瑰宝,下图是我国明清四大名著的插图。如果从“四川、江东、桃园、结义”这几个词语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话,它最可能是下图哪一插图所代表的著作中的

A B C D

8.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材料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材料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材料四:“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请回答:

(1)请按所给材料的顺序写出它们都是什么文学体裁?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文体繁荣的原因。

(3)请举出材料三文体的四位代表作家。

(4)材料四歌颂了一种什么精神?这种精神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什么关系?

【提示与答案】

1.A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即屈原是战国人而不是春秋时期的人,故A项是错误的。

2.A 从题中“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的描述可以看出这是对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的描述,李白就是一位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而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主要写讽喻诗,孟浩然则是山水诗人,故答案是A项。

3.D 唐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曲则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很明显是唐诗,而且分是初唐诗人王勃的代表作;“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属于宋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则是马致远的曲作品《秋思》中的名句。

4.D 解答本题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去分析理解。南宋皇帝偏安于东南地区,金朝占领北方中原地区,但南宋腐朽政权,不思进取,并无真心实意要收复北方失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意思是要帮助皇帝收复北方失地,以此来获取生前和死后的名声,这很明显体现了作者具有封建忠君的思想,也抒发了作者收复北方失地的强烈愿望;但不能说完成了“天下事”,因为“可怜白发生”,说明作者的雄心壮志并没有实现,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怀。

5.B 解题关键是认识经济和社会因素是推动古代文学形式变迁的最主要原因,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能够歌唱的词适应市井生活需要,逐步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故B项正确。A项是次要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代中后期,故C项时间不符;小农经济和农民因素与宋词的市民背景相反,故D项违背事实。

6.A 《红楼梦》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史和一对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其中的一些名称中都蕴含了深层次的意思,都是对现实命运的映射,因此体现了现实主义的风格特点。

7.A 从“桃园、结义”这两个词语我们可以联想到桃园三结义的历史小故事,即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异姓兄弟共谋大业,这是在《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而A项赤壁大战也是出在《三国演义》,故答案是A项。

8.A 要求考生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以及前后相承的变化中,能够归纳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呈现出逐渐平民化的趋势。

9.(1)楚辞、诗、词、小说(2)第一,繁荣的社会经济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第二,国家的统一和政治的清明;第三,帝王的提倡;第四,开明兼容、三教并行的文化政策;第五,国内

各民族的融合和中外文化的交流(3)柳永、李清照、苏轼、辛弃疾(4)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明清时期已经进入封建社会的末期,封建专制空前强化,而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这种社会背景反映到文学创作上就出现了蔑视封建统治敢于反抗的精神。

高中历史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9、辉煌灿烂的文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②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③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 ④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社会参与法、问题探究、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②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③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特点。如何提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我国古代有哪些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国古代不仅科技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辉煌灿烂。 新授: 一、《诗经》和楚辞 1、诗歌的产生:语言——歌谣——诗歌 2、《诗经》: (1)概况 ①地位:《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2)内容 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民间的民歌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②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 ③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3)影响 ①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②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③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楚辞: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小说 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9课诗歌小说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 A. 《诗经》反映社会变革的趋势 B. 《诗经》开创现实主义文学先河 C. 《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所称颂。下列名句所对应的文学体裁是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A. 楚辞、宋词、唐诗、诗经 B. 汉赋、唐诗、诗经、宋词 C. 诗经、唐诗、宋词、楚辞 D. 楚辞、唐诗、宋词、诗经 3.下列关于《诗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 它是整齐的四言体诗歌 C. 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首 D. 西周时贵族才能接受教育,所以《诗经》表现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的情感 4.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他所说的“风骚”原意是() A. 唐诗和宋词 B. 国风和《离骚》 C. 楚辞和汉赋 D. 国风和汉赋 5.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所述的现实最有可能导致下列哪一作品产生? A. 《巴黎圣母院》 B. 《安娜?卡列尼娜》 C. 《老人与海》 D. 《母亲》 6.经济史学者把一些古代诗集作为研究“制度经济学”的要籍,以下诗人所写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是()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形成: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又称“骚体”。 (2)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代表作:《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赋 (1)含义: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1)初唐:王勃、陈子昂等。 (2)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3)中唐:白居易。 [误区警示]《诗经》和楚辞的体裁都是诗歌,但文学风格不同。《诗经》主要是现实主义,楚辞是浪漫主义。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繁荣原因 ①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②市民数量的增加,市井生活的需要。 (2)演变 ①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词。 ②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3)特点: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能够歌唱。 (4)代表人物: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 2.元曲 (1)形成: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元代,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 (2)特点:元曲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3)代表: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知识点拨](1)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 (2)词: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 (3)曲: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三、明清小说 1.兴起: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发展:唐朝的传奇和宋朝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3.繁荣 (1)背景 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领域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③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2)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代表作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到11课题目

2015年秋季学期第1—11课质量检测 12345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1.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后,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 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 B.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 C.韩非“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 D.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2.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3.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理学代表朱熹曰:“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而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认证二人都主张 ( )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4. 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A.人身的自由 B.思想的自由 C.主权在 民 D.社会契约 5.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 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 6.“征服西方世界的不单纯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这种复兴与意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结合。”这种“结合”实为( ) A.传统先进文化的弘扬 B.资本主义市场的拓展 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D.意大利经济地位的提升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和法治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练习题

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是() A.宪法和立法法B.宪法C.立法法D.行政法规2.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一般分为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其中司法的主体是() A.国家行政机关B.国家权力机关 C.国家监察机关D.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3.为切实保证疫苗安全、有效和规范接种,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草案)》,并自2019年1月4日起至2月3日征求公众意见,公众可通过中国人大网发表意见和建议。让公众参与疫苗管理立法 ①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是国家履行专政职能,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体现 ③有利于立法汇聚民智、体现民意,更好尊重和保护人权 ④有利于公民行使立法权,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办案过程和办案结果都符合程序公正 B.办案过程和办案结果都符合实体公正 C.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 D.办案过程符合实体公正。办案结果符合程序公正 5.国务院经过调研论证拟订外商投资法草案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三次审议,于2019年3月1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表决通过。这部法律的制定和出台

A.充分发挥了人民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 B.表明立法机构坚持审慎立法和民主立法精神 C.是全国人大和国务院行使国家立法权的体现 D.意味着全国人大领导国务院的立法工作 6.行政执法是政府实施法律法规、履行法定责任、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近日,国务院出台文件规定,行政执法机关作出重大执法决定前,要严格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①有利于保证行政执法机关作出的重大执法决定合法有效 ②有利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的法治环境 ③是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证 ④表明国家行政机关具有进行法规备案审查的职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相关部门重拳出击,取得阶段性成绩。公安部2019年1月通报显示:全国公安机关已打掉涉黑组织1292个、恶势力犯罪集团5593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9270起,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621亿元。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①增强了人民群众安全感,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地位 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③保障了公民基本民主权利实现,体现了民主的真实性 ④有利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对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是保证公正司法的重要举措。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党政机关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均属于干预司法的行为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对点练习(含答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程标准]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特点:以________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__________强。 (3)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____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特点:屈原以____________为基础,采用________方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式________,易于表达情感,又称“________”。 (2)《离骚》:想象奇特,具有____________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赋 (1)形成:汉朝时,文学家以________为基础,创造出____________的综合文体——汉赋。 (2)特点:________华丽,________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__________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____________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__________》。 4.唐诗 (1)原因 ①唐朝________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②____________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原因 ①________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②________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能适应____________的需要,受到市民欢迎。 (2)特点 ①________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句子____________,便于抒发感情。 ②是宋代文学的____________和标志。 (3)代表人物 著名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__________,豪放派的苏轼、__________等人。 2.元曲 (1)形成 ①宋代:民间兴起新的诗歌形式,即________,题材广泛,可雅可俗,____________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②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__________一起,合称元曲。元曲大多通俗生动,____________。 (2)代表:以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三、明清小说 1.兴起 ______________,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发展 唐朝的短篇小说________和宋朝供说话人使用的________,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 3.繁荣 (1)背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领域手工业、商业繁荣,________________出现。 ③________阶层壮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____________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代表作品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四单元归纳整理word版本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复习资料 重点难点精归纳 一、我国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的不同作用 (一)对中国 1.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古典文化的保存,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指南针的发明早期有利于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后来成为进行迷信活动的工具。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后来火药却成为搞迷信,敬鬼神所使用的物品。 (二)对西方 1.造纸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欧洲人的远洋航行,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以新航路的开辟为开端人类历史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4.火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特别提醒】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作用大不相同,说明科技发挥何种效益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这对我们今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长期繁荣的原因及明清时期走向衰落的原因 (一)特点 1.科技内容:实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的方法,缺少科学实验。 3.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并使生产力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4.分布领域: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5.发展程度:在传统科技领域全面繁荣,多项成就领先世界。 (二)长期繁荣的原因 1.根本保障: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及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政府重视:统治阶级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发展给与重视及相应支持。 3.技术交流:中国古代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频繁,使古代科技在交流中进一步发展。 4.主观因素: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个人努力和不懈探索,以及劳动人民积累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知识。(三)明清时期走向衰落的原因 1.经济因素: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少足够的动力。 2.政策因素: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限制了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3.人才因素: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条件。 归根到底,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中国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特别提醒】古代中国科技发展既呈现出灿烂辉煌,世界领先的一面,又有明显不足的一面,如重实用、轻理论和发展动力不足。自然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长期存在对中国科技的影响是双重的:明清以前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使其长期繁荣;明清时期则开始阻碍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使其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易混易错点整理 1.《诗经》和楚辞的体裁都是诗歌,但文学风格不同。《诗经》属于现实主义,楚辞属于浪漫主义。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2.诗是唐代的主要文学形式,词是宋代的主要文学形式,曲是元代的主要文学形式,这三种主要文学形式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词出现于唐代,是诗的另一种形式;元曲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散曲,是宋代民间兴起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3.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形式多样,特色各具,流派纷呈,从发展趋势上看,具有逐渐平民化、通俗化的特征。 4.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明清小说时,语言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发展为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学逐渐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的结果。明清小说中的很多作品是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现实反映。 5.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形成,而不是京剧的形成。京剧也不是北京的地方戏,它是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而形成的新剧种。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Word版含解析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从《诗经》到唐诗 1 .《诗经》 (1) 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丰富,语言质朴,现实感强。 (3) 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 楚辞 (1) 形成: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又称“骚体”。 (2) 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 代表作:《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 汉赋 (1) 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⑵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 唐诗 (1) 初唐:王勃、陈子昂等。 (2) 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诗仙”李丄“诗圣”杜甫—⑶中唐:白居易。

[思维点拨] 唐朝社会的变迁对诗歌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学习思考 1 .《诗经》和楚辞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提示它们分别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基础。 2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在风格特点上的最大不同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风格:李白的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原因: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太平安乐的盛世为人们提供了悠闲舒适的生活环境;杜甫生活 的时代是唐朝由盛转衰时期,政治动荡不安,经济日益凋敝,人们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之中。 二、宋词和元曲 1 .宋词 (1) 兴起原因 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 ②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受到市民欢迎。 (2) 特点: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 (3) 代表人物: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_____ 2. 元曲 (1) 形成: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元代,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 (2) 特点:元曲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⑶代表: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易混易错] 诗、词、曲的区别: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 规范;词,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 学习思考 3. 词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你能不能说出下面的四个词人分别属于哪个流派?这两派在文学风格上有何差异? 苏轼辛弃疾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共24课时)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3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原因:,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3)主要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介绍孔子的生平,思想主张和教育思想。儒家的经典是“六经”;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有教无类”教育理论。 (3)孟子的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 (4)荀子的思想 荀子“仁义”和“王道”的思想。“君舟民水”的观点。“人之性恶”。 三、“道家和法家” 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基础。 最后,利用课后《本课要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要掌握的核心问题所在。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5 1、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2、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百家争鸣”,引入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3)措施:①减轻田租;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①汉朝经济实力的增强;②社会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课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知识建构】 一.黄老之学 西汉初年为适应休养生息政策需要实行的政治指导思想,主张积极无为的哲学观,推动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其统治地位至汉武帝中期因不适应中央集权发展需要被儒家思想所取代。 二、董仲舒新儒学 (1)内容: ①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②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道之大原出于天”“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③以刑辅德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

用之处。” ④三纲五常 “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阳尊阴卑,由此论证“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2)特点:(汉儒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新儒学是董仲舒糅合了法家、黄老之学而形成新的思想体系。……在天人观方面,先秦儒学持怀疑态度,主张敬而远之,而新儒学持肯定态度,提出“天人感应”学说,此处继承《淮南子》、《吕氏春秋》思路,竭力把人事政治与天道运行附会在一起。在政治主张方面:汉初儒学的法家化,其最具特色的表现乃在于君臣观念的根本改变。汉儒抛弃了孟子的“君轻”论、荀子的“从道不从君”论,而代之以法家的“尊君卑臣”论。 ——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 ①先秦儒学倡导积极入世,新儒学主张“天人感应”,具神秘色彩。 ②先秦儒学倡导民贵君轻,新儒学主张“君权神授,尊君卑臣” (3)结果:(为何董仲舒新儒学会被汉武帝采纳?) 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适应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为统治思想的举措,适应西汉中期国力强盛需加强中央集权的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2课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教案设计

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一、当今世界对生命起源的几种观点 1、特创论(或神造说)。 2、自生论(或自然发生说)。 3、生源论(或生生说)如:腐草为萤、泥土变鱼。 4、宇宙生命论(或泛生说)“地上生命,天外飞来”。 5、新自生论(或进化论) 二、进化论 1、生物进化论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1)文艺复兴以后,基督教神学受到极大的打击。面向现实世界、面向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2)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发生,人们的视野不断扩展,思想更加开放。 (3)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创立过程: (1)拉马克:19世纪初期,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为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奠定了重要基础。 (2)达尔文: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主要观点:①一切生物都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②物种不断变异,新物种不断产生,旧物种不断灭亡;③物竞天择、生存竞争、自然选择是自然界的规律。

(3)赫胥黎:1863年,发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进一步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猿同祖的观点,进化论逐渐被科学界普遍接受。 3、意义 (1)进化论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统治生物学界的“神创论”,是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使生物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2)把“变化”“发展”的观念引入科学领域,对欧洲思想界、科学界和宗教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恩格斯认为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4、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1)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限;(2)神学、宗教、传说对人们思想的束缚;(3)近代科学尚未产生。主要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受宗教神学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时演练·促提升 一、选择题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注)於:叹美词。皇:美,辉煌。无竞:无人可以与他竞争。烈:光明显赫,功业伟大。允:诚然,信实。厥:其]该诗句应出自() A.《诗经·周颂》 B.《国风·周南》 C.《诗经·大雅》 D.《诗经·小雅》 解析:《诗经》中的“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而材料中的诗句反映的是对周武王和周文王的歌颂,故A项正确;“风”为地方民歌,因而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雅”是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布局分为“大雅”和“小雅”, 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小雅”属于“雅”的一种,故D项错误。 答案:A 2.太史公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据此可知,司马迁() A.意在赞扬屈原中和含蓄的文风 B.认为《离骚》与《诗经》的创作手法一致 C.旨在消除汉赋虚辞滥说之风气 D.对自己竭诚尽忠的不幸遭遇而心怀感伤 解析:材料大意是:《国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是淫乱;《小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情,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离骚》两者兼而有之,可见司马迁赞扬屈原中和含蓄的文风,故A项正确;《离骚》是浪漫主义作品,而《诗经》是现

实主义作品,两者创作手法不一致,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汉赋,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作者对自己政治遭遇的感伤,故D项错误。 答案:A 3.“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根据这段文字的特点,可知它属于() A.汉赋 B.唐诗 C.元曲 D.宋词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出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和华美的词藻,这属于赋的特点;B、C、D三项与材料反映的特点不符,故选A项。 答案:A 4.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作者对于南北文学差异的分析() A.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本质上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 C.折射了古代文化的区域特色 D.没有认清文学特色的多样性 解析:题干材料中刘师培关于南北环境及文风的逻辑的叙述有些主观因素,不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地理环境是导致南北文风差异的重要因素,但并未达到“决定性”的程度,故B项错误;不管环境与文化间的逻辑关系如何,不同地区间文化不同是事实,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刘师培已经看到不同地区文化的多样性,故D项错误。 答案:C 5.宋朝文人认为“唐诗无避讳”,论及本朝时则说:“今之诗人,不敢尔也。”由此可见() A.唐人写诗不受礼义纲常的约束 B.政治环境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很大

高中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案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doc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知识点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4)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①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创始者:屈原。 (2)特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 (3)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②离骚》。 3.汉赋 (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③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1)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的促进。 (2)代表作家: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田园诗人王维、

孟浩然,“诗仙”④李白、“诗圣”⑤杜甫;中唐:白居易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 知识点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宋代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词便于抒发感情。 (2)代表作家:婉约派:⑥柳永,其代表作是《雨霖铃》;著名女词人⑦李清照。豪放派:苏轼、⑧辛弃疾等。 2.元曲 (1)组成:散曲和元杂剧。 (2)代表作家:⑨关汉卿、马致远。 知识点三明清小说 1.演变过程: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代表作《搜神记》;唐代出现短篇小说传奇;宋代出现话本;明清时,小说进入成熟、蓬勃发展时期。 2.繁荣原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代表作品: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⑩红楼梦》;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古代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诗歌与小说》高考题整理

第9课诗歌与小说名题分解 一、选择题 2011年题组(备注:无) 2010年题组 1.(2010·安徽文综·1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解析】B 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排除A,《荈赋》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所以排除C,传说不可以作为史实,排除D。2.(2010·重庆文综·14)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B.李清照 C.陆游D.辛弃疾 【解析】D 学士指苏东坡,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四个选项中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 2009年题组 1.(2009·广东历史·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 B.甲骨卜辞 C.《楚辞》 D.《诗经》 【解析】D 《老子》一书是记录春秋时期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代表——老子言论的著作;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统治阶级为预测吉凶,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根据楚地方言创作的一种诗体。因此这些文献都不可能较多反映平民生活。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就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2.(2009·四川文综·14)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市民文学兴盛③印刷工艺提高④专制政治强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A 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学兴盛;印刷工艺提高,有利于明末江南地区出版业的繁荣。④专制政治强化不利于文化发展,应排除。 2008年题组

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得太好 了(精华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 (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 2、“百家争鸣”的含义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 (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 1、道家(老庄之学) (1)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2)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3)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法家 (1)李悝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2)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3)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 (4)影响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3、墨家 (1)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2)影响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作业推荐》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题: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02

《作业推荐》02——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单选题(共90 分) 1.孔子曾言:“不学《诗》,无以言。”下列各项对《诗经》的解读,正确的是 A.收录自商至西周的诗歌 B.其诗感情真实“思无邪” C.以五言为主或间以杂言 D.奠定浪漫主义传统基础 【答案】B 【解析】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故A错误;《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故C的说法错误;它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所以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故D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评价诗歌总集《诗经》的著名观点是其诗感情真实“思无邪”,故B的说法是正确的解读。 2.唐长孺先生在《读<桃花源记旁证>质疑》中认为,桃花源隐喻的是躲避赋役的农民在豪强率领下逃入山林脱离政府控制的情况,而“桃花源”中土地实际上被豪强占据,随其逃入的农民成为豪强的依附性人口。据此可知 A.文学作品可以直接说明历史问题 B.历史研究应该得到文学作品印证 C.《桃花源记》体现了东晋社会矛盾与生产关系 D.《桃花源记》是研究东晋社会经济的一手史料 【答案】C 【解析】 东晋时期豪强势力强大,与政府矛盾尖锐;东晋时期的庄园经济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比北方更大。因此《桃花源记》体现了东晋的社会矛盾与生产关系,故答案为C项。A项“直接说明”说法错误,作为文学作品,可以有虚构的成分,排除;B项说法绝对,排除;《桃花源记》是研究东晋社会的二手史料,排除D项。 3.宋词从开始的以从男女之情、离别之恨,羁旅之愁等为主要题材发展到后来的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即尤事不可入词、无物不可入词的境地。这反映了宋词 A.文学的功能非常强大 B.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C.浓厚的儒家人文情怀 D.题材范围逐步扩大 【答案】B 【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完美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课程目标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揭示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 一、从《诗经》到唐诗 (一)《诗经》 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 1.形成: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开创了新诗歌体裁──“楚辞”,又称“骚体”。 2.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风骚”(《诗经》、楚辞)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 (三)汉赋 1.汉赋:汉朝时,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四)唐诗 1.原因:(1)唐代国家统一,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2)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 2.发展概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技成果的使用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农学、地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不胜枚举。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它们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学习建议】 ●学习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认识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的价值,以及这些成就对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联系必修一、必修二相关史实,关注古代科技成果产生的历史背景,体会古代科学家的勤劳与智慧。

●适当安排有关科技或文学艺术方面的探究实验活动。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文字发明以后,人们尝试过多种书写材料。例如,殷商时代的书写材料主要是龟甲和牛骨,其次是将文字铸刻在青 铜器和玉石器上。春秋时竹木简牍 盛行并开始使用丝帛书写。墨子曾 说:“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子孙。” 直到汉朝,竹木简牍和丝帛仍是重 要的书写材料。西汉刘向校定皇家 图书时,都是先写在竹简上,以便 于改动,整理完毕的定本才誉写在 丝帛上。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十万多字的珍贵文献,文字都写在帛上,称为“帛书”。但简牍太笨重,丝帛价值昂贵,远不能适应汉代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为满足社会对书写材料的需求,汉朝人发明了纸。 ◎四大发明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 术成就。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105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