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吴振芳 郭纪阳 王洪臣

在我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从总体上说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上级党政机关制定的各项政策,使政策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因此,我国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教文化发展进步。但是,直至目前,我国在政策执行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阻碍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政机关所定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科技教育事业的进步。

一、我国在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曲解政策。群众把下级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对政策的曲解,形象地比喻为“歪嘴和尚念经”。即,“上边的经是好经,让歪嘴和尚给念歪了”。

曲解政策的表现为原政策的“走样”、“变形”。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政策执行者的政治、业务素质低。政治、业务素质低,理论水平低,理解能力差,对某项政策的精神实质吃不透,因此,把本来正确的政策理解歪了。贯彻起来也就自然“走样”、

“变形”。

曲解政策的本质,就是对某项政策的扭曲。严格地说,。但是,这种修正,不是恶意地对某项政策的歪曲、篡改和否定,如前所说,是因为执行者理论水平低、理解能力差所致。但是这种对某些政策的曲解,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二)截留政策。群众把下级组织对上级组织某项政策的截留,形象地比喻为“肠梗阻”,或“中间梗阻”。

截留政策的表现为“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即,某项政策中,凡是对本地区、本部门有用有利的政策内容,则传达、贯彻、执行;凡是对本地区、本部门无用无利的政策内容,则不贯彻、不执行,甚至不向广大群众传达。

截留政策的本质,就是对某项政策的肢解。产生的原因,是政策执行者的“小团体利益、局部利益、地方利益”使然。从理论上说是颠倒了“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关系,损害了“国家、全局、中央”利益,满足了“集体、局部、地方”利益。

(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群众把下级组织对上级组织的这种作法,形象地称之为“唱对台戏”。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表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下级组织自行制定“土政策”,用土政策取代上级有关政策;一种是有些地方或部门,借口上级政策不完善或

不全面,借口上级政策没有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所谓“特殊情况”作出规定或上级政策不适合本地区、本部门情况,而不执行上级政策,甚至对上级政策阳奉阴违,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抵制。

产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原因,是下级组织的“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实质上是扩大了的“小团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这种“地方保护主义”,在当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表现得十分突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比如,国务院对减轻农民负担问题,制定了政策,下发了文件。但是,仍有一些地方置国家政策于不顾,从地方小团体的利益出发,对农民滥收费、乱摊派。再比如,有的地方不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平竞争规律,利用政府行为和行政命令手段,禁止外地产品进入当地市场,干了违背我国经济政策的事情。

在政策执行中存在的曲解政策、截留政策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这些问题,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是严重影响了政策有效作用的发挥,使政策效力出现零效力或负效力。政党或国家制定政策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的进步。某项政策执行以后,如果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历史的进步,那么,该项政策就产生了正效力;反之,就会出现零效力或产生负效力。在政策执行中,无论是曲解政策、截留政策,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都是对正确政策的扭曲、肢解甚至取消,那么,这样的后果,肯定不会产生正效力,而只能产生负效力,充其量达到零效力。无疑,它不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不能促进社会历史的进步。

二是严重损害了政策对象的利益,挫伤了政策对象的劳动积极性,政策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器,政策都具有利益取向性。某项政策的制定,都是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抑制一部分人的利益,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总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这在政策科学中叫作“多数满意原理”。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也就调动了大多数人的劳动积极性。在政策执行中,无论是曲解政策、截留政策,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都会部分地或者全部地损害政策对象的利益(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那么,被曲解、被截留、被取代的某项正确政策,执行以后也就必然会挫伤一部分人

中国行政管理 2002年第2期

CHINESE PUB LIC ADMINISTRATIONθω No.2,2002(Serial No.200)

或者大多数人的劳动积极性,政策理论上的利益关系调节器的本质特征也体现不出来了。

三是严重损害了政策制定、决策机构的形象。由于政策执行者在执行上级组织的某项政策时,曲解、截留或者用土政策取代原政策,致使某项政策执行后产生了负效力,损害了政策对象的利益,挫伤了政策对象的劳动积极性,因此,也就直接或者间接地损害了政策制定、决策机构的形象,影响了政策对象对政策制定、决策机构的信任感。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政策的制定、决策机构是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那么,如果某项政策在执行中出现曲解政策、截留政策或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由此而带来的严重后果,就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和损害了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和损害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影响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建设四化和从事改革开放事业的积极性。所以,对政策执行中存在的曲解政策,截留政策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解决我国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解决我国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关键是要不断提高我国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对政策重要性的认识问题。充分认识政策的本质,政策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以及政策的正确执行对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应采取的主要对策一是坚持执行政策的原则性、灵活性、整体性原则;二是全面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一)在政策执行中坚决贯彻原则性、灵活性、整体性的原则

所谓政策执行中的原则性,是指执行政策必须坚持政策的原则立场,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及其要求,全面地、不折不扣地实现政策目标。

在我国,提出政策执行中的原则性,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按照刘少奇同志的观点,政策执行的原则性,有两个要点:一是必须切实地、不折不扣地执行政策;二是即使中央政策的“某些方面不适合当地当时的具体情况”,“在中央没有作出新的规定之前,仍然必须执行中央既定的政策。”(《刘少奇选集》上卷,388页)各级党委和政府,只有在政策执行中坚持原则性,才能克服和避免抛开上级政策自行制定土政策;借口当地情况特殊,借口上级政策不全面拒不执行上级政策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和问题。

所谓政策执行中的灵活性,是指在不违背政策原则精神和坚持政策方向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使政策目标得到迅速而全面地实现。

这里所说的灵活性也有两个要点:一是必须在不违背政策原则精神和坚持政策方向的前提下,坚持灵活性;离开这个前提,就不是灵活性而是随意性了。二是特别强调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是把上级政策具体化为行动方案的基本途径;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意味着政策执行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上级政策进行必要的补充,从而使政策更适合地方的情况,使政策更加完善。

各级党委和政府,只有在政策执行中坚持灵活性,才能克服和避免对上级政策照本宣科传达贯彻的机械主义倾向;不深刻消化理解政策精神而曲解政策等问题。

所谓政策执行中的整体性,就是指在政策执行中,要把政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注意发挥政策的整体效应。主要两方面含意:其一是说某项政策的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措施等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二是说政策内容的各项要求是一个整体,是有机联系的,而不是互不相关的。

各级党委和政府,只有在政策执行中坚持整体性,才能克服和避免政策执行者截留政策的实用主义倾向,从而使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在坚持政策执行中的原则性、灵活性、整体性原则过程中,要特别强调纪律观念。因为,在我们由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模范执行政策是党章规定的对全体共产党员的要求;也是《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对所有公务员的要求。对因曲解政策、截留政策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造成严重影响和后果的(包括政治的影响和经济的损失),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至绳之以法。否则,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就无法维护,政策的作用也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二)全面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当前我国政策执行中存在的曲解政策、截留政策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都与一部分地区和部门的政策执行者的素质低有直接关系,因此,必须全面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政策执行者的素质包括政治、业务、能力等方面,但是,要把政策执行者培养造就成为模范执行政策的带头人,首要的还是要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理论水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整体观念、纪律观念和法治观念;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等等。政策执行者的政治素质普遍提高了,那么,政策执行中存在的曲解政策、截留政策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就会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行政学院,哈尔滨150027)

政策科学(专版)责任编辑

武树帜,刘东文,李珊,平原,胡捷

政策科学(专版)

《中国行政管理》θξ 2002年第2期(总200期)

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

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 我国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与决策机制研究是发展我国政治文明,促进教育政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 重要内容,对提高我国教育政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政策制定过程是相当复杂的。这不仅是因为它要受到政府内部因素如政府部门、公务 人员和决策体制等的影响,而且要受到政府外部的利益集团、研究机构和大众民意等因素的制约。因此任 何一种把政策制定过程简单地看作为线性或理性化过程的倾向都是危险的。 —般来说,对教育政策制定有两种理解方式,一种是把教育政策制定理解为整个政策过程,它包括政策问题、政策议题、政策决策、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等几个阶段。一种是把教育政策制定理解为政策形成 ( policy-formation)或政策规划(Policy-fomulation),指从问题界定到议案抉择以及合法化的过程。前者是广义 地理解教育政策制定的概念,它把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环节称为后政策制定阶段。后者是狭义的概念, 认为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与教育政策执行过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本文所探讨的教育政策制定过程就是从狭义上来理解教育政策制定。它主要涉及我国教育政策制定到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Porcess)以及与之相关 的在此过程中各政策主体(actor s)之间如何相互作用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关于我国教育政策制定过程的分析,可以借鉴著名的政策专家安德森在《公共决策》一书 中所提出的分析框架,他认为政策形成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公共问题是怎样引起决策者注意的;二 是解决特定问题的政策意见是怎样形成的;三是某一建议是怎样从相互匹敌的可供选择的政策议案中被选 中的。根据这一理论,我们把教育政策制定过程分解为政策问题、政策议题、政策决策与政策的合法化等几个环节或阶段。关于教育政策的主体,在本文中主要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一般而言,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分为官方和非官方两大类,官方的教育政策制定者是指那些具有合法权威去 制定教育政策的人们,包括教育的立法者、教育行政官员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非官方的教育政策

基层反映:“限塑令”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_1

基层反映:“限塑令”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建议 2008年,国务院发布“限塑令”: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然而,已施行九年的“限塑令”效果不佳。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免费塑料袋仍在普遍使用。以个体商家为主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仍在普遍使用免费塑料袋,在一些生鲜市场和小型超市,“限塑令”明令禁止的超薄塑料袋也在广泛使用。 (二)收费对需求的调节作用弱化。塑料袋收费太低,导致价格对供需的调节作用不够明显。各地大型超市大都能严格落实“限塑令”,执行塑料袋收费政策。虽然收费能够减少使用量,但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对塑料袋的价格并不敏感。 (三)新兴消费方式成“限塑令”新盲区。近年来,外卖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商家在外卖配送时通常会使用超薄塑料袋包装,塑料袋的消耗也成了一个天文数字。“互联网+”的消费场景往往是商家与消费者直接“点对点”,具有一定程度的隐蔽性,这给监管带来了新的难题。快递业也是消耗塑料袋的“大户”。2016年度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快递业共消耗了82.6亿个塑料袋。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政策效能不足,处罚威慑低。“限塑令”本身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它在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闭环,如何引导民众、监管市场并促进良好消费和循环系统的形成,需更详细地分解任务,将激励和制裁措施真正运用下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限塑令”涉及的部门包括发改委、质监、工商、环卫、环保、科技、财政、税务等,然而不少基层部门对本部门是否负有相关监管职责并不清楚。不同地区之间监管力度不均衡并缺乏监管协作机制,刺激超薄塑料购物袋、非环保塑料袋在一些监管较松的地区生产,再流向生产环节监管严格的地区使用,对后者的监管工作造成冲击。 (二)垃圾分类“肠梗阻”致塑料袋难降解、难资源化。因价格、技术等原因,能实现全降解的环保新材料塑料袋市场拓展困难。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体系尚待建立的现状,导致不可降解塑料袋难以资源化利用,而全降解塑料袋也难降解。 三、对策建议

述职报告存在问题

述职报告存在问题 篇一:现阶段工作总结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计划部现阶段工作总结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XX年计划部围绕着年度各项指标,秉承“以项目运营为中心”,通过总结不断提高计划的精准性,配合生产、服务生产,满足现场,提高客户满意度,现对目前计划部的各项工作围绕着上述核心工作职责对计划部目前所做的工作进行梳理总结。 一、人员分工:专业的人员,做专业的事情,采取分工协助;计划部门核心主要工作职责有如下几个方面:生产计划统筹(包括纯制作项目的运作)、材料计算与控制、内部模拟市场、外协管理、发货及成品仓库管理;年初我们总结了以往的工作经验将计划部的核心工作分解细化为四大块:第一块:材料的控制及内部模拟市场;第二块:生产计划及与项目部对接协调,第三块:成品仓库管理及配套发货;第四块:外协管理;并对内部人员根据计划部核心工作进行重新的规划及组合。即根据现有人员对计划部人员按照任务分为4个工作小组,即:1、材料、商务组;2、生产计划及与项目部对接协调组、 3、仓库组; 4、外协管理组。(详见附件一:计划部内部分工的报告) 人员分工以后又根据内部分工后的工作职责,拟定并完

善了《计划部关键岗位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办法》(详见附件二)每月对各工作组的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重点考核。 该项工作的开展的成效:通过人员重新是梳理和分工以后,使得计划部门内部分工明确。且各自都有相应的工作重点。协作起来效率更高; 尤其是在材料的计算及控制方面,通过今年的试行,改变了以往由制作项目经理分散式计算材料的弊端,由专人负责材料的计算使得材料计算的正确性大大提高,13年未出现因材料计算失误而导致的材料多余现象。且制作项目经理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去跟踪生产计划及与现场对接服务。 问题及不足:1、分组后部分任务组人员不足,导致相应的工作不能真正有效开展。如材料组,至今人员仍未到位。原材料计算及计划,是配套生产的重要基础,也是控制工厂成本的重要途径,故做好原材料计算及计划意义重大。目前材料组负责材料计划与材料计算仅仅一个人,从年初计划招聘一人至今未找到合适人选。导致材料计算与材料计划做不细,且材料组的正常工作如材料跟踪考核及套料无法真正做起来。希望公司领导重视,协助配置此人。 二、计划管理方面: 每月的月度计划、月中调整计划及旬计划不但坚持不懈的做下去,并还要进一步做细,做精。 1、月度计划:为确保月度计划准确,不但要满足现场

公共政策功能

论公共政策的功能 梁东旭 公共事业管理1301 内容摘要:公共政策是政府等公共组织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指导准则,它决定着管理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正确的政策及有效的执行,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效果;政策失误或执行不力,将导致一定的恶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共政策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司法活动、行政活动和政党活动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受到了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加强了对它的研究。 关键词:公共政策、特征、功能、公共体系、结构 一、分析公共政策的特征了解公共政策 从政治性来看。公共政策作为政治系统运行的重要环节,必然要服从和服务于政治系统的意志、利益、任务和目标。政府作为掌握社会公共权力的组织机构,它制定、执行公共政策的权力是由政治系统合法授予的,因此,政府的任何政策也必须维护和巩固现行的政治统治。这就使公共政策具有了政治性的特征。从公共性来看。公共政策是政府等公共部门进行社会公共管理,维护社会公正,协调公众利益,确保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措施和手段。 因此,公共政策必须立足于整个社会发展,从全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来制定和实施各种行为准则,这就是它的公共性。离开了公共性,公共政策就可能变成某些个人、团体、阶层谋取私利的工具。从合法性来看。公共政策要发挥对社会团体和个人

行为的规范与指导功能,必须以公共政策功能对象的认可和接受 为前提。从强制性来看。公共政策的强制性主要源于公众利益的 差异性与多层次性。一项公共政策并不一定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满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就有可能满足不了、甚至还会损害另外 一部分人的利益;即使满足了绝大部分人的利益,还有可能损害 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满足了人们眼前的、近期的利益,就有可能 损害其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从公平性来看。公共政策是政府等公共部门进行公共管理的 途径与手段,其根本目尤其是经费与物质设施方面的资源是有限的。与此同时,需要通过公共政策来解决的社会问题却越来越多。在这种状况下,公共政策的运行必须作到高效率。从整体性来看。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尽管公共政策常常是针对其一特定问题 制定和实施的,但这个问题往往与其他问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希望通过制定和实施一项公共政策能完全解决某 个问题,这是难以办到的;即使暂时解决了这个问题,也会带来 其他方面的问题。从多样性来看。公共政策在内容方面和类型方 面都是多种多样的。从稳定性来看。追求稳定是任何一个政治 系统的基本目标。公共政策作为政治系统运行的中心、公共部门 履行职能的手段和进行公共管理的途径,必须保持稳定。公共政 策稳定性的前提是政策的正确性,最重要的表现是政策的连续性 与严肃性。从变动性来看。公共政策既是稳定的,又是变动着的。公共部门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协调和平衡公众利益,

现代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目前,城市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速度加快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实习中对城市和城市规划设计的了解,发现了现代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试图探讨解决的方法。 通过分析后大致可以把这些问题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及规划管理几个方面。 总体规划中的问题: 1、总体规划的调控与城市发展不协调 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短则10年,长则20年,很难准确把握城市的发展速度。很多城市都提前完成了规划,以至于规划频繁制定、修改,耗费人力、财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人员以及政府对城市发展的前瞻性不够,对城市的发展速度把握的不准确。 2、总体规划的制定受高层部门的限制 总体规划的制定不只是规划设计人员的任务,其中会有各个部门的参与,但是最终出来的方案并不是最合理的,而是最合领导口味的。规划人员在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后经过专家评论会修改,最后得到的方案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之后再经过一些会议后,这个方案就被否了,原因是市里领导不喜欢这样做。这是中国城市规划中的一大弊病,由领导来决定城市的规划、城市的人口、城市的用地,而不是经过规划人员的理性分析得出的。这样做出来的规划只能体现政府的业绩,不能真正做到为了城市发展而做规划。 3、总体规划过程中各部门机构不统一 目前,全国各设市城市虽然都设置有规划管理机构,但由于归属部门不同,如有的属建委领导,有的与建委平行;有的设直属分局,有的设非直属分局,导致其行政级别、人员编制、职责范围、管理权限等差别很大。规划主管部门的名称更是五花八门,有规划局、城乡规划管理局、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局、规划国土局、规划国土房产局、规划建设局等等,以致有些城市出现外商找不到规划主管部门的现象。之所以如此,关键是城市的规划、国土、建设三者难以协调所致,其中既有体制不顺的原因,也有利益界定不清的原因。 在实习的时候曾参与过沈阳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画图而已),也熟悉了城市 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程序,因此,以此为例。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是从2011年开始编制的,经过了一年多,按程序经多个业务会审批,最后报国务院审批。但是,却因为土地利用规划的改变,不得不对刚做完的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所有的会议和程序都要重新启动,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专项规划中的问题: 专项规划是伴随着总体规划进行的设计,对城市各个专项进行总体规划,如:城市道路、公共设施、城市绿地系统、城市景观系统、环境保护、给排水、供热供电等等。 1、各项专项规划之间缺乏协调统一 专项规划虽然是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的时候同时制定的,但是就设计和实施的统一性来讲还存在缺陷。在实习中参与的沈阳市城市结构性绿地规划中就感觉存在这问题,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就是将总规中的G类用地更详细的标明出来,缺乏与其他专项的联系。 2、专项规划制定时重点不突出 专项规划在制定时不能分明轻重缓急,个人认为专项规划中有关市政和民生的是最重要的,是应该先行的。 4、专项规划实施中困难重重

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关系(优.选)

问答题: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关系是什么? 答: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可以从联系和区别两方面讨论。 二者联系: ①一致的目的。两者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为了调整和规范教育活动和教育关系,规范和调整教育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为教育事业保驾护航,以使教育有效地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②共同的意志。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是相同的,都是国家和人民的意志。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并不是针对某个个人而制定的,而是针对公共教育问题而制定的。只有当社会上大多数人或相当一部分人遇到了共同的教育问题,且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时,政府才会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我国作为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意志的体现。 ③相互依存。两者相互支持和补充,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教育政策市制定教育法规的依据,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得到实施的保证,成熟的教育政策可以转化为教育法规。 二者区别: ①制定机关和约束力不同。 国家的教育法规是由国家机关或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而教育政策既可以由国家机关制定,也可以由政党制定。一般性法律以及教育法律是由特定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我国的立法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如《教育法》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

而政策的制定既可以是政党,也可以是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政党在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处在执政地位的政党。在我国,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从中央教育部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直接参与了教育政策的制定。如《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中共中央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制定和发布的,这些政策文献成为指导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所以,教育法规的执行机关只能是国家机关,而教育政策除了国家机关,还有其他有关组织。 教育法规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国家强制性,对全社会成员都有约束力,必须向全社会公布;而教育政策不具有国家强制性,只对某部分人有约束力,主要是指导性作用,只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教育法规是调整教育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国家机关制订与认可的一切有关教育方面的规范行文件,体现了法的本质属性,具有一般法的特征,如程序性、规范性、确定性、普遍约束性和强制性。 ②表现形式不同。 教育政策通常是以决议、决定、纲要、通知、意见、指示等文件形式出现的,而法律则是法律条款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再现的。 ③规范和稳定的程度不同。 法律表述严谨,逻辑性强,比较正规具体,但比较单调枯燥。政策形式多样,表述丰富生动。 教育法规的稳定程度更高,而教育政策的灵活性更高。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律

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调控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重点分析了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城市规划;问题;对策 引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对城市的有效规划管理是一个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研究城市合理布局,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建设工作,规划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统一适宜的布局管理,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对建设好一个城市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不科学、不合理的城市规划现象仍然层出不穷,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城市规划的定义 所谓城市规划管理,是保证城市各项建设事业有秩序的、协调的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系列有效举措。 二、当前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地位、性质与职责不明确 一些地方政府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对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将规划主管部门设置为事业机构,导致其执法力度大打折扣,同时,地方政府对规划管理部门的人员编制也不合理,在数量上一控再控,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新鲜血液的注入,导致新生的规划力量无法进入城市规划管理的队伍中,削弱了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力量。近几年,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各地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但城市的规划管理没有跟上城市的发展速度,一些地方政府越过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违规下放规划审批权,造成了规划管理的混乱。 2.2地方政府对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视不够 2.2.1城市规划和管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因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政府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预算不足,甚至在资金上一再削减,导致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这既影响了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也影响了城市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简答题(50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 1、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 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 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 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 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 (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 (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 (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 (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必须建立动态模型 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策。

浅议城市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际,针对我国城市建设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城市规划:经济发展;问题;解决策略 前言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我们在为取得这样的成就感到欢心鼓舞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在快速发展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和解决,它将有可能给我们的城市留下永久的遗憾和创伤。 1 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的基本蓝图和首要原则。近年来,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总体来看,城市规划及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1 在规划建设上体现出明显的盲目性 主要表现有:盲目争建国际化大都市;盲目争建cbd(中心商务区):盲目追求高层建筑,盲目建设大量城市雕塑。以上盲目的做法其实是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成熟的表现。 1.2 城市规划缺乏权威性和严肃性 一些盲目的表面工程使得城市规划多是因为人为因素而改变,缺少严肃性。城市规划作为一个城市的“龙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更应突出体现,一旦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经充分论证确定后,就不应该以个别人的更替而改变,但在我国许多城市普遍存在这种不好的现象。一换届,一换领导,规划马上就变,而且这种规划改变往往是以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这些规划改变往往过分重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极大地消耗了城市资源,导致城市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影响了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以上问题自然引起民众的不满,规划的权威性难免受到置疑。 1.3 城市规划应充分体现“以民为本”的准则,可是我们做的还不够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规划编制过程来看,民众参与程度远远不够。第二,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地方官员往往越俎代庖成为左右规划的主体,或者由于种种原因而使领导意志和判别是非好恶的标准成为规划的出发点,规划人员难免受其影响,使规划的独立性和公允性被打破,造成规划与现实的脱节,民众的需求也得不到必要的反映。第三,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不强,极大降低了民众对规划的信任和关注。 1.4 城市规划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不少城市只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分区),近期建设规划缺乏指导和安排城市有序建设的有力措施和政策,城市建设没有依据,操作性不强,从而造成城市规划建设局面混乱。另外,许多城市的控制性规划、详细性规划、城市设计及其它系统专业规划覆盖面不够,规划体系建立地不够完善。 1.5 脱离实际的情况依然存在 这里有两种倾向:一是中小城市规划过度超前;二是大城市规划相对滞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规划依据问题。城市规划应该建立在对未来发展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但是由于规划依据不科学导致城市规划脱离了实际。比如在确定城市发展规模问题方面,由于我国存在着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体制,户籍统计往往不把流动人口计算在城市人口的范围内,所以也就没有纳入规划视野,这样造成规划基数往往偏小。另外,一些地方搞城市规划不是依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来思考城市如何定位,而是先搞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碰到问题后,再返过来去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这种程序颠倒的做法,使规划脱离城市发展实际;还有一些地方搞城市规划单纯从行政区域着眼,缺乏区域整体观念,没有看到市场经济是没有区域界限的。

对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石剑锋

对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石剑锋 发表时间:2018-10-16T17:24:28.0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作者:石剑锋[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新的城乡政策影响下,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做好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在新时期,适应城乡规划的形式,推进社会全面发展。 河池市城市规划管理办公室广西河池 547000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新的城乡政策影响下,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做好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在新时期,适应城乡规划的形式,推进社会全面发展。但是,在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对城乡规划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本文首先概述了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性,进而分析了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希望为相关领域及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城乡规划;资源统筹;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因而国家经济将不断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现如今,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是属于政策性、科学性以及系统性都极为强的工作,应当在保证资源节约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上,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小城镇后期经济发展,从而做好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稳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而城乡规划建设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次探讨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于有效缓解城乡规化建设矛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合理分配空间,促进城乡的建设与发展。 近年来,无论是从城镇建设方面还是经济发展方面,小城镇都呈现出迅猛发展之速,并且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经济出现持续增长。城乡规划不但对于协调城乡格局,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营造更为舒适轻松的生活氛围;另一方面,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城乡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其的合理规划,不但能够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且对于合理配置资源,加快城乡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1.2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一方面,在城乡现有的条件下,合理配置城乡资源,对农村加以改造,促进城乡融合,可以加快农村招商引资的步伐,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促进完善农村林业、畜牧业以及种植业生态农业结构,能够有效缓解城乡出现的两级分化矛盾,同时促进农村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 2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城市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生态系统,但在城市扩张的过程,自然条件被破坏的很大,导致自然生态平衡,人类活动造成的自然问题需要几十年或几百年的时间来治理。城市人口生活中超过80%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直接在城市污水排放会造成污染,流到外面,会导致周围的农村、河流和地下水严重污染,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我们的城市发展对生态破坏严重和治理的紧迫性,更加突出。 2.2规划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 在经济体制的影响之下,由于某些地区在制定城乡规划方案时,未真正做到对空间布局的合理配置,加上缺乏长远规划方案,从而导致在城乡规划期间,缺乏有效合理的理论指导,造成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不明确,并且难以取得明显效果,因而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方案亟待进一步完善。 2.3管理职能不明晰 目前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和机制都比较缺乏,很多时候会把现实中的已经制定好的规划进行更改甚至否定,不能因地制宜,而是全部按照上级的指示进行实施,导致城市规划的管理不能够顺利进行。目前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和机制都比较缺乏,导致很多部门无法配合或参与到城乡规划实施中去,无法有效推动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除此之外,城乡规划管理还存在人员素质,土地管理,规划编制等一系列问题急需我们去解决。 3解决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问题的对策 3.1更新规划理念,保护生态协调 为了确保城市建设的合理性,需要考虑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关注生态环境的需要,这是未来城市的发展历年的方向,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时,我们需要不断创新理念,将生态环境规划的设计理念转移方向,形成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确保城市的生态平衡。“区域绿地”是一个新概念,它是一个城市参考的新概念,区域绿地主要指的是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整个景观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和改善城乡环境,绿色空间需要划定整块,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设立,形成一个长久而持续的保护区域,限制人类发展和建设形成良好的生态保护,这种规划理念重视自然和人文的结合,是一个有着区域影响的绿色开敞空间。当前,我国已经经济实现了全球化,但重心在城市,因此乡镇经济面临着发展的危机仅依靠市场进行调整的话,无法使城乡协调发展得到很好的实现,因此需要更科学、更合理的进行城乡规划,最终实现城乡规划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而在进行资源调配时,所以在进行城乡资源的调度时,应合理处理环境资源与规划建设的矛盾,在基础建设期间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另外,还应制定出可行的城乡规划管理方案,使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升,最终实现城乡规划的科学管理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2培养人才,引进人才 首先应当制定并完善人才引进策略,确保引得进、能留住、用得好人才,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促进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事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其次在对当前人才资源充分了解后,应当为当前人才的事业发展、能力提升以及知识更新提供更多可能,全力落实好用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的相关政策举措,充分发挥当前人才的潜能和优势,鼓励其敢于干事、勇于创举以及大胆创新;再次应当发展建设一支充满生机、综合素质较高、结构优化并且数量充足的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地问题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其成因的分析 HHY 政策执行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之后,把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在整个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之中,政策执行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它决定了公共政策产生的直接而又实际的效果。纵观我国目前公共政策执行状况,发现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现象,从而使得政策在执行中产生偏差和变形。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替换性执行。即当需要执行的政策与负责执行的机关、部门存在利益冲突时,执行机关就有可能制定与上级机关公共政策表面相一致,实际上相违背的执行措施,妨碍公共政策的全面实施。“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变形”,严重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极大损害了我国社会主义政策的权威性、严肃性以及国家和人民利益。 二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选择性执行。一些地方政府、单位对上级政策指令或命令进行过滤,选择对自身“有利”的规定执行。合自己“利”的就执行,不合自己“利”的就不执行,在执行中“见了黄灯赶快走,见了红灯绕道走”。一些单位置国家的利益于不顾,站在小团体利益的立场上钻政策的空子,“断章取义,为我所用”,极大程度妨碍了上级部门目标的实施。

三是搞“土政策”附加性执行。在公共政策的执行中,执行部门为了本地利益往往采取一些土政策,或附加一些原目标所没有的内容,致使政策不能准确执行到位而出现政策失真。特别是一些地方,打着贯彻上级政策要结合本地实际的旗号,另立一套规定,自行其是,谋取私利,严重阻碍了政策执行的力度和效果。 四是“阳奉阴违”象征性执行。有些单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只做表面文章,没有具体措施,对国家的公共政策阳奉阴违,拒不执行或象征性的执行,直接使政策被搁置,使政策成了一纸空文。 五是“虎头蛇尾”敷衍性执行。实施政策要坚决贯彻、善始善终,但在现实中,有些部门、有些地区对上级政策虎头蛇尾、前松后紧,敷衍塞责、延宕推拖,消极执行,致使一些政策在执行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有时会出现负面效应,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六是“相互争权”矛盾性执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晰,有时有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会因部门之间的权与利的争夺,部门间的红头文件或执行文书相互打架,政出多门,而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一项公共政策由几个部门共同执行时,有时还会出现两样结果,使政策对象难以适从,不知听从那一个部门的执行意见或决定。

办公室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1)

办公室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目标不明。一是办公室整体工作缺乏总体目标和规划,不清除办公室工作应该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样子,向一个什么方向发展。二是办公室人员个人对自己的岗位也缺乏正确定位,领导安排一件事就做一件事,缺乏自己工作规划和目标。不会积极主动去思考,去构想以后的工作。 (二)服务对象不清。办公室人员服务对象不仅仅是单位领导,还有全处干部职工和整个单位形象。许多人很多时候都是认为只要领导交办的眼前事情做完做好就行,不急、不管、不问、不深入了解基层干部职工的需求和社会对国税局的需求。 (三)自身职责定位不准。办公室人员没有明白办公室工作就是服务的基本职责,认为办公室是机关中枢,是指挥机构,什么都作单方面决定,而不是先向干部职工征求工作意见和建议,造成制订的许多办法和措施,得不到领导的肯定和职工心悦诚服的执行。 (四)工作措施创新不够。目前,办公室的工作措施基本上是延续以前年度的工作措施,依样画葫芦,其管理方式也基本是按照岗位职责上面规定的主要事项而进行。办公室没有根据时间、地点、人员、机构、工作要求和社会形势等

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完善相关措施,更没有提出新颖的创新举措来提高工作效率。 (五)人员缺乏激情与活力。工作不紧不慢,拖拖拉拉,不讲速度,人员精神面貌萎靡不振,没有进取之心,不积极主动地承办工作。不积极主动为领导建言献策,不积极主动做好自身工作,遇事拖沓,办事推诿。甚至有部分人觉得工作创新思路提得越多就是自己给自己增加更多麻烦,纯粹是自找苦吃。 二、整改措施 以上问题的存在,形成了目前办公室工作的按部就班和办事效率较低的直接后果,直接影响了办公室工作整体质效。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办公室人员没有认识到办公室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没有认识到办公室既是一个科室,也是一个指挥机关。作为指挥机关,它需要具有协调全局,协调内外和前瞻性工作的思想意识和工作举措。更没有认识到办公室工作的好与不好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单位的好与不好问题,也关系他自己的能力、水平在别人心中的地位问题,这是问题产生的根本因素,在以后工作中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二是加大规章制度执行力度。规章制度执行不严也是造成办公室工作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对于出现的许多违规、违纪问题,由于过多地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没

公共政策概论16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C.行政 )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2.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C.正常状态 )的失效。3.在任何决策过程中,(B.理性)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4.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B.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5.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C.灵感思维)。6.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A.贝塔朗菲 )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为标志。 8.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D.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 三、多项选择题 2.按照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公共决策划分为( )。 A.非程序化决策 C.程序化决策 3.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 )。 B.科学民主观念 C.公平优位观念 D.创新超前观念E.人本观念 4.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 )。 A.信息化 B.民主化 C.高效化 D.科学化5.以下选项属于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 )。 C.管制性公共问题 D.服务性公共问题 五、问答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2.决策方案评估的标准是什么? 1·所谓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它通过政策的地位、结构、影响力与结果表现出来。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3分) (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是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政策的这种引导作用,不仅体现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向上,而且体现在引导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之上。政策的导向,是行为的导向,也是观念的导向。其导向功能,有两种作用形式:一种是直接引导,另一种是间接引导。(4分)

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表时间:2017-10-20T14:17:35.64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作者:段巧兰[导读] 生态建设为理念,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城市规划真正成为自然生态、和谐、舒适的民众居住城市。黔南州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城市规划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设计者必须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对城市规划进行设计,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城市发展的问题,这样才能促使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城市规划设计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当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问题;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楼一幢接一幢的矗立于城市之中,放眼望去,一座城市几乎要被层层叠叠的高楼填满,这给我们的城市造成了非常大的负担,也造成了很多的环境问题。而对于人类来说,每天紧张的上班工作,就是为了给自己给家人创造更好地生活环境,能够居住在更好更大更舒适的环境之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但是对于城市规划设计者来说,这两者又是必须要兼顾的。所以,这就为城市规划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城市化进程的进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城市规划设计内涵及重要性简要来讲,城市规划设计,在城市的发展中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它指的是在当前的可持续思想指引之下,经由对土地的使用以及空间的划分等多项内容的创新,确保人类需求得以最大化的满足。城市规划设计,需要在先进、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工作,就其自身工作来说,其具有精细化、复杂化的特点,其需要为城市的建设及管理提供基本的依据,从而将作为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经济中心的城市能够充分实现其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效益。就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城市建设两者来说,两者的关系非常紧密。当我们开展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时候,必须保证规划的内容合理恰当,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只有进行合理地规划、合理示范,在科学理念的引导与控制之下,才能有效地提升城市的整体实力。 2、城市规划设计中当前所存在的问题2.1 城市规划忽视城市所具有的特色,盲目追求外界设计模式,丧失自己原有的东西,规划中趋于同性而缺乏特色性。我国目前城市规划设计模式是以功能主义的基础,以规划技术作为主要規划手段的模式。尤其是文化的趋同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成为现实,技术性文化占主流地位的结果是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日趋同质化。城市规划对特色的认识有待全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1.1做好城市规划要从结构、形态上依次布局处理,根据城市特有的特点,从整体到单体、从城市街道到乡村小道、从道路交通到地容地貌,逐一规划,认真落实,合理布局,形成特色,但在规划设计时不注重原有的地形、景观特色,造成城市特色多样性的减弱和原来良好的社会空间与城市肌理的破坏,这也是减弱城市特色的一个方面。 2.1.2城市规划重要考虑到多种因素,不单只重视城市内容要素(建筑、设施、管理机制、技术手段、城市功能等)的共性方面,更要注意到诸如山川水势、建筑材料、文化、历史、地方技术等构造城市素材的特色方面。 2.1.3 以物质环境建设为尺度的规划设计模式援,缺乏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物质性的规划设计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表现为“经济理性”和“发展优先”的思想。城市规划中的景观与绿地规划仍停留在追求空间视觉效果的形式层次,强调人工对环境的改造,以期在短期内获得崭新的景观。传统的园林与绿地规划设计偏重于内容的安排和形式的赋予,往往采用单一的修饰物质环境的方法。园林和绿地的规划以娱乐性和舒适性作为规划的模式与评价标准。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生态环境规划仅仅注重于技术的运用,而忽视了规划手段本身。我国现行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模式是以环境保护技术作为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在于控制“三废”等的排放,并以其作为评价的标准,偏重于利用技术手段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声环境等物质层面上的治理与保护,主要的保护手段为末端治理式,仍属一种被动式的保护规划模式。 3、城市规划设计的措施3.1秉承“原生态”的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这种只看重经济效应,而不重视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会将城市送入黑暗,最终城市的环境也被破坏的彻彻底底。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城市的经济规划发展不符合科学的城市规划准则,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在千方百计使得城市得到可持续发展保障的基础上,然而一旦城市的环境受到致命性的破坏,试问,这样的城市规划怎么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密不可分,环境受到破坏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所以呼吁人们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秉承“原生态”的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达到城市发展更健康的更理想的效果。 3.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城市的规划要建立在原有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按照城市的原始环境条件,使城市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发挥到最大作用。小的城市的生态系统具有自己的生态原理,自我修复和清理能力也非常可观,我们通过充分掌握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清理能力的原理,就能研发出净水器之类神奇功能的家电器件,提升了生活品质,也保障了自然环境。水和山是自然环境中最有价值的物体,我们在城市规划中中做到不去破坏到山和水的原始状态,水是一切生物的来源,脱离了水,什么都不能谈,所以水分比较潮湿的地点可以调节气候,也不容易发生旱灾,空气也更好,不会有很多灰尘天天飞,对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水分潮湿的地区相比去干旱地区的的价值更高。 3.3合理做出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师城市建设的基础,合理的科学的城市规划才能够达到满意的城市建设,城市建设的活动主要是城市的原生态的规划,城市规划时,首先确立城市规划的目标,以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条件为标准,确立城市规划的格局,达到人与环境的平衡。城市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呼吁群众在不破坏的基础上提升环境的条件,如何使城市的人口分布更均匀,如何减小贫富差距,如何使得生活环境令人心旷神怡,在经济、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这三项如何做到平衡,是城市规划建设需要考虑的关键。统一协调这三个关键要素,才能够促进人和自然更加和睦的相处。 3.4对生态景观设计进行加强

城市规划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城市规划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摘要:城市规划管理作为一项协调城市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政管理工作。进入21世纪以后,城市化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规划管理方面的新问题也不断涌现,出现了许多不合理甚至违法现象。本文论述了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1 城市规划管理概述 城市规划管理就是根据《城乡规划法》和已批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实施行政审查,批准、核发“一书两证”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城市规划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否符合已批准的规划,以及城市内的建设项目是否符合规划许可的内容进行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的行政管理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实践性、科学性很强的技术行政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城市规划能否顺利实施。规划部门通过规划行政权履行规划管理职能,以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城市规划拥有依法干预城市开发的权力。 2 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以后,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城市房地产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在此过程中,规划管理方面的新问题随着市场制度的逐步建立而不断涌现,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缺乏法制保障导致规划缺位或干预乏力。城市规划的缺位或干预乏力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城市规划自身存在缺陷。另一方面,我国的城市规划由于缺乏完善的法规体系支持,规划的干预缺乏力度,违法建设屡禁不止。城市规划行政许可的自由裁量权过大。规划管理中自由裁量权限较大,对开发商而言,对应于项目开发的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寻租”的空间和动力也会趋大。这些就是导致规划行政管理领域中产生腐败的内部和外部原因。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影响规划部门行使规划审批权。当前,我国城市各个行政单位之间的协调并不充分,规划局在“规划审批权”的行使上必然会因地方政府的要求而放弃从全市整体利益出发的规划原则,即城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影响到规划局正当行使“规划审批权”。尽管在权力监督机制上,备案制度可以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但存在着及时性的问题而造成监督乏力。 城市规划管理缺乏公众监督。在我国,许多时候的城市规划决策,往往是只有领导者才是“决策者”,规划决策权集中在书记、市长、四套班子及几个规划专家手上,是少数人闭门造车式的决策。规划师和公众只是决策的执行人和贯彻人。地方政府和部门规划自由裁量权过大,对行政审批缺乏约束制度和监督机制。 3 城市规划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分析 3.1 建立健全规划法规体系 在城市规划的领域内,规划实施的管理工作将逐步走向规范,行政决定的依据必须明确,过大的自由裁量权越来越不合时宜。要节制规划许可自由裁量权,使它符合法律、法规、城市规划、技术标准、设计规范,遵守法定程序,严守“合理性”原则,就必须使规划编制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规划技术性规范更加充实和严密,逐步推行城市规划编制和审批法制化、城市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