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地问题

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地问题

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地问题
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地问题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其成因的分析

HHY

政策执行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之后,把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在整个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之中,政策执行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它决定了公共政策产生的直接而又实际的效果。纵观我国目前公共政策执行状况,发现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现象,从而使得政策在执行中产生偏差和变形。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替换性执行。即当需要执行的政策与负责执行的机关、部门存在利益冲突时,执行机关就有可能制定与上级机关公共政策表面相一致,实际上相违背的执行措施,妨碍公共政策的全面实施。“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变形”,严重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极大损害了我国社会主义政策的权威性、严肃性以及国家和人民利益。

二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选择性执行。一些地方政府、单位对上级政策指令或命令进行过滤,选择对自身“有利”的规定执行。合自己“利”的就执行,不合自己“利”的就不执行,在执行中“见了黄灯赶快走,见了红灯绕道走”。一些单位置国家的利益于不顾,站在小团体利益的立场上钻政策的空子,“断章取义,为我所用”,极大程度妨碍了上级部门目标的实施。

三是搞“土政策”附加性执行。在公共政策的执行中,执行部门为了本地利益往往采取一些土政策,或附加一些原目标所没有的内容,致使政策不能准确执行到位而出现政策失真。特别是一些地方,打着贯彻上级政策要结合本地实际的旗号,另立一套规定,自行其是,谋取私利,严重阻碍了政策执行的力度和效果。

四是“阳奉阴违”象征性执行。有些单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只做表面文章,没有具体措施,对国家的公共政策阳奉阴违,拒不执行或象征性的执行,直接使政策被搁置,使政策成了一纸空文。

五是“虎头蛇尾”敷衍性执行。实施政策要坚决贯彻、善始善终,但在现实中,有些部门、有些地区对上级政策虎头蛇尾、前松后紧,敷衍塞责、延宕推拖,消极执行,致使一些政策在执行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有时会出现负面效应,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六是“相互争权”矛盾性执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晰,有时有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会因部门之间的权与利的争夺,部门间的红头文件或执行文书相互打架,政出多门,而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一项公共政策由几个部门共同执行时,有时还会出现两样结果,使政策对象难以适从,不知听从那一个部门的执行意见或决定。

综合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外界因素,又有政策本身问题。择其要者,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一是利益驱使。政策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对利益进行分配和调整,或者说是对人的行为的指导和约束。政策实施的结果总要造成一些人受益以及另一些人受损。从政策执行的现实情况看,主要反映出三大利益矛盾冲突:即中央与地方利益间的矛盾,部门与部门利益间的矛盾,个人与整体利益间的矛盾。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一些单位和个人在执行政策时往往从地方利益、本部门利益、个人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在利益的博弈中,以追求地方利益、本部门利益、个人利益更大的份额为目标,以损害国家利益、其他部门利益、集体利益为代价,变相、拒绝、消极执行政策,普遍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一些地方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大搞地方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实施土政策,实行经济利益封锁;一些部门对政策产生抵抗性反映,上面有漏洞,下面不补;上面有错误,下面加以扩大;上面政策对头,下面顶着不办,政策成了一纸空文。一些执行主体有时也为了个人一点私利,故意曲解政策,不积极执行政策,使政策执行变了形、走了样。如一些地方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为了保护本地利益封锁资源和市场,不准原料外运,不准外地商品进入,到处封关设卡,争夺资源的大战此起彼伏,如出

现了“羊毛大战”、“棉花大战”、“烟叶大战”等,狼烟四起,扰乱了市场秩序,也阻碍了相关公共政策的有序有效执行。

二是行为失范。目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转型阶段,新体制尚在建立过程中,出现行为规范体制上的“真空”,公共政策执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健全,容易出现执行偏差、变形现象。一些政策执行部门因受传统行为规范的影响,党政合一,仍然使用计划经济时代那种政策执行方式,缺乏现代政策管理理念和方法,使得许多好政策得不到很好实施,往往出现一种政策执行行为失范的现象。如湖南嘉禾事件中其政府执行理念——谁影响嘉禾一阵子,我就影响他一辈子——就是其中典型的反映。

三是素质不高。政策执行是由人来执行的。执行者的素质高低也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政策执行效果。从现实政策执行过程来看,一些地方、一些单位执行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人甚至缺乏必备科学文化知识,必然使政策执行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个别执行人员素质也确实不敢恭维。一是文化水平较低。二是业务技能较弱。三是职业道德较差。不仅直接影响到政策执行效果,也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四是政策缺陷。首先是有些政策缺乏科学性,不完整,不配套。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新老政策之间,宏观和微观政策之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和各部门的政策之间,以及一个大政策和它具体实施细则之间,往往没有很好的衔接和配套,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这一方面给政策执行带来难度,另一方面

也给执行者寻找对策、钻空子造成可乘之机。其次是政出多门。我国目前机构繁多,部门林立,职责不明,多头决策,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常常是政出多门,甚至相互矛盾。面对众多甚至相互冲突矛盾的政策,政策执行者不得不采取“优先法”:顶头上司的优先,其他领导的靠后;经济监督、杠杆部门优先,其它部门乃至党政机关靠后;领导个人交办的优先,集体名义布置的靠后。这样一来,其政策执行必然大打折扣。其三是政策多变。往往是今天制定了一个政策,时隔不久,情况发生了变化,又忽忙出台一个新政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政策朝令夕改,法无常规,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这样就无法建立政策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也很难使人遵从,因而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不足为奇了。

五是监控不力。我国目前虽然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行政监察体系,对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但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从上至下依然缺乏强有力的监控机构,专门负责检查监督各种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往往是一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下发一个文件,做出一些规定,而较少关心这些政策的执行情况和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即使是组织检查,相当一部分也是搞形式主义,听听汇报,看看材料,吃好玩好,一切都好,实际上什么也没有检查到。由于法律、法规或政策的落实缺乏监督保障体系,执不执行都是一个样,时间一久,令不行、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风自然盛行。

政策执行在政策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关系到我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水平。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才能改善和消除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呢?根据上述分析,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实现公共政策执行的公开化,应打破传统的公共政策神秘感,提高公共执行活动的透明度,让群众和新闻媒体对执行的领导、协调和控制环节有所了解,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提高社会对执行的认识和配合程度。这既有利于公共政策执行目标的实现,又能促使公共政策的民主化进程。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制定机关和执行机关的沟通,让执行人员政策执行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执行目标实现的时间要求以及执行的步骤和方法,克服执行过程的盲目性。

二是整顿执行机关,提高执行人员素质。政策执行是由执行机关来具体行使的,执行机关的特性直接决定着政策执行的成效问题。很难想象一个无战斗力、无效率的官僚主义的机关组织能够获取政策执行的成功。执行机关必须做到首先职责分明,即明确规定每一个执行机关的权力大小和职权范围,其次,领导集中,指挥统一,目标、行动和指令要一致;第三,制度健全,运行机制要有序。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执行人员素质。由于执行机构的核心要素是执行人员对政策理解的程度的意向、态度和行为与执行效果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重视执行人员的选择和配备。执

行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和专业知识,合理配置不同专业的执行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长。

三是增强理性与法律权威。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有法不依现象,与政策执行人员缺乏法律和政策权威意识有直接的关系。树立法律和政策的权威是整治的正确选择,为此,在政策执行领域,必须做到:第一,执行机关和人员必须在法律和政策的范围内行事;第二,政策执行者不得享有不受法律和政策调节和制约的特权,任何人都不能违背政策和法律的规定;第三,一切违背法律政策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的责任。

四是加强政策执行的协调。一项公共政策的执行及其目标的实现,需要诸多机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密切合作,从科学管理的角度来看,政策执行的协调要注意如下方面:第一,政策本身自当明确,不可含糊不清;第二,执行计划为执行之纲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依计划而分工,避免发生事权的冲突;第三,建立统一有效的领导,才能集中各方面执行政策的力量,共同实现政策目标;第四,健全监督。

五是要重视反馈控制。控制是执行机关和执行人员根据执行过程反馈回来的信息和原设一定的标准对偏差行为进行矫正。政策控制的需要来源于政策与执行的偏差。任何政策都是面向未来的,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和各种随机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政策方案完全正确的情况下,实际效果与政策目标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

差距,因此,需要不断的进行反馈和控制。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中,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政策执行的效果也不一致,更要加强反馈控制,及时调整矫正。

关于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关于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对象,是企业实力对外展示的窗口,是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基本点,是企业良好经济效益的源泉。为了提高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促进施工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多施工企业都在寻求一个能加强施工项目管理的好办法,所以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工程项目管理运作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关键。当前的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的需要,我结合这几年来对工程施工管理的实际经验,就工程项目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一些措施建议。 目前我公司在工程项目上存在的几点问题及整改建议: 一、建设工程发包承包方面 工程建设总承包模式是指具有工程总承包资质的总承包企业代替建设单位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总承包企业可以将部分工作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企业,分包企业对总承包企业负责。目前我们公司工程的承包方式大多是施工总承包模式,负责现场的整体施工管理,由于我们公司人力资源有限,很多土建工程都是分包给包工队的,这样本来就微利的施工项目,只能收取几个点的管理费用,大部分利润都被分包队伍拿去了。对我们企业的收入影响很大,几年前我就曾经提出,公司需要成立相应专业的分公司,所以专业的施工任务都应该由我们施工自己组织完成,可以外雇一部分人员,但所有专业工程不在分包,这样分包工程的利润就没有外流,我们只要管理好外雇人员,降低施工成本,就能大大提高工程项目的利润,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我公司已经成立了土建分公司、筑炉分公司、机械安装分公司和综合分公司,我觉得非常好,希望公司继续努力,继而成立电气仪表安装分公司,这样以后再承包项目,我们就完全可以自己组织施工了。当然,要设置灵活机动制度,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整我们公司的结构,以适应市场瞬息万变的特点。 二、人力资源方面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公司最近几年非常关注大学毕业生的培养,每年都招收一批大学毕业生,形成人才储备和人才梯度的格局。这种想法是很好的,每个企业都是这样,有人退休就得有新毕业生补充进来,必须做好人员的交替,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长久不衰,但事实情况有些出入,我们每年都招大学毕业生,可是每年也都有大批工作业务很熟的工作了四五年的毕业生辞职,有些人说我们企业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一旦成手了可以独当一面了就都跳槽去别的企业了。这是一种悲剧,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感觉不外乎有以下几点:1、业务水平提高与收入不成比例。通过四五年的学习与锻炼,这些毕业生已经可以胜任一些工作了,有些甚至可以独当一面了,但是收入水平没多大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其中很多人都已经成家立业了,那么结婚买房、娶妻生子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是支出也大大增加了,抚养孩子,还住房贷款,现在的收入不足以满足生活需要,并且有的企业给出了更好的待遇,所以为了生活需要,他们只有辞职了; 2、还有一些外地户口人员,想在本地成家立业需要更多的成本,他们感到企业给不了他们想要的,所以只有趁早辞职,回家乡发展了。 另一方面,是关于企业职工的,这几年,大量筑炉工要陆续退休了,但是,我哦们公司职工出现了断档很严重的情况,目前大部分都是五十岁左右的,三十到五十之间的非常少,那么过个几年当目前的职工退休了,企业就没有在职工人

宝鸡市重点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宝鸡市重点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今年上半年,宝鸡市重点项目投资进度明显加快,特别是计划建成项目呈现加速建设的态势,续建项目进展基本平稳,新开工项目也好于预期。但制约项目建设的各种“瓶颈”问题仍然突出,能否在下半年突破“瓶颈”制约,事关全年经济社会目标任务地完成。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项目责任意识不强。一些县区和部门对包抓项目责任落实不到位,少数单位和干部对项目建设是嘴上重要,工作中不重要;对项目建设,都认为我市项目不多、项目不大,但真正扑下身子抓项目,满腔热忱地为项目服务的干部不多;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不是视而不见,就是避实就虚,能推就推;市、县项目管理部门和包抓部门普遍存在管理错位和服务不到位的现象。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根源,在于相当多的组织和领导干部还没有真正把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只是口惠而实不至。 2、项目创新管理不足。全市项目管理机构工作创新不足,统筹协调性较差,整体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项目的日常管理和年度目标考核达不到预期效果;更谈不上开展深层次的项目策划、调研和包装工作;对重点项目进行综合督查督办的机制还没有真正落实;全市12个县区中仅有5个县区项目办公室为副科级架构,设置了专职工作领导;市县两级项目管理机构人员严重不足,专职工作人员仅有1—2人,有的还是兼职。 3、项目人才严重缺乏。重大项目人才供给不足,结构失衡,特别是具有项目策划、推介和重大项目组织实施能力的人才严重不足;重大项目策划、立项、建设和投运不同阶段所需的党政决策、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体系还没有建立。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基地、产业园区、产业集群等重点建设领域和关键支撑点人才远远不足。这些都制约了我市重点项目和重大前期项目的高速高效推进。 二、对策建议 一要提高认识。思路决定出路,项目决定未来。解决项目建设问题,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项目建设年为契机,以强化措施为手段,持续有效的抓好项目建设问题的落实。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坚决摒弃经济主管部门按部就班的习惯做法,坚持思路、规划、项目统筹考虑,在谋大局抓大事上下功夫,增强抓项目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各县区各部门要抽调精兵强将抓项目建设,要捕捉信息、协调关系,争抢项目,把各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以项目论英雄,靠项目求发展的思路上来,掀起项目建设年比拼争先抓项目的热潮。 二要落实责任。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包抓重点项目责任制,对70个重点项目、16个重大前期项目以及确定的12户百亿企业集团,要切实落实领导包抓、法人负责、班子服务机制。对上半年进度拖欠较大的项目和年内计划开工的项目,要明确责任,拿出措施,倒排工期,加快落实。各牵头部门要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班子,精心抓好组织实施;各配合部门和县区要积极主动搞好配合,确保按时限、按要求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三要优化环境。集中开展重点项目和企业周边环境专项治理活动,着力解决职能部门和机关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解决项目所处地区少数群众干扰施工等问题;坚决落实职能部门和服务行业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尽快实现“一站式”办公;抓紧修编和调整全市土地利用规划,优先为大城市建设尤其是项目建设留出足够的空间。 四要强化管理。通过选派综合部门、经济主管部门年轻干部到企业挂职、到专门院校和发达地区学习培训等方式,为项目建设培养一批善管理会策划能运作的项目专业管理人才。发改系统干部职工都要学习项目管理服务运作的技能和知识,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本领。要推进项目建设联合督办机制,专项督办、逐个销号,确保项目正常建设。 五要完善机制。在项目管理机制建设上,我们已经和正在落实五项措施:加大前期项目资金支持力度。从今年起,每年由市财政对重大项目前期经费作出专项安排,确保重大项目前期资金优先得到保障。落实《重大项目奖惩办法》。从今年起,每年对上亿元的重大在建项目和具备开工条件的前期项目业主单位和

基层反映:“限塑令”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_1

基层反映:“限塑令”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建议 2008年,国务院发布“限塑令”: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然而,已施行九年的“限塑令”效果不佳。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免费塑料袋仍在普遍使用。以个体商家为主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仍在普遍使用免费塑料袋,在一些生鲜市场和小型超市,“限塑令”明令禁止的超薄塑料袋也在广泛使用。 (二)收费对需求的调节作用弱化。塑料袋收费太低,导致价格对供需的调节作用不够明显。各地大型超市大都能严格落实“限塑令”,执行塑料袋收费政策。虽然收费能够减少使用量,但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对塑料袋的价格并不敏感。 (三)新兴消费方式成“限塑令”新盲区。近年来,外卖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商家在外卖配送时通常会使用超薄塑料袋包装,塑料袋的消耗也成了一个天文数字。“互联网+”的消费场景往往是商家与消费者直接“点对点”,具有一定程度的隐蔽性,这给监管带来了新的难题。快递业也是消耗塑料袋的“大户”。2016年度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快递业共消耗了82.6亿个塑料袋。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政策效能不足,处罚威慑低。“限塑令”本身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它在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闭环,如何引导民众、监管市场并促进良好消费和循环系统的形成,需更详细地分解任务,将激励和制裁措施真正运用下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限塑令”涉及的部门包括发改委、质监、工商、环卫、环保、科技、财政、税务等,然而不少基层部门对本部门是否负有相关监管职责并不清楚。不同地区之间监管力度不均衡并缺乏监管协作机制,刺激超薄塑料购物袋、非环保塑料袋在一些监管较松的地区生产,再流向生产环节监管严格的地区使用,对后者的监管工作造成冲击。 (二)垃圾分类“肠梗阻”致塑料袋难降解、难资源化。因价格、技术等原因,能实现全降解的环保新材料塑料袋市场拓展困难。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体系尚待建立的现状,导致不可降解塑料袋难以资源化利用,而全降解塑料袋也难降解。 三、对策建议

公司ERP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doc

企业ERP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 决方案1 企业ERP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二、如何有效 从ERP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关键的层面:一方面是把企业所有的资源,即业务各个部分所涉及的资源紧密地结合起来.以达到资源利用的协调。比如供应链中物料的移动实时地反映到财务和成本的监控上而财务的分析及时地指导供应链的运作。另一方面是通过整合使业务各环节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例如市场预测和计划准确性的提高使库存周转率降低国外很多企业经过长期的管理变革历程基本上建立了企业内各业务部门的有机整合。他们系统的目的通常是应用ERP系统中所包含的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实践或进一步提高企业内各业务环节的效率和企业管理控制的效率。而对于我国大多数扩张迅速的企业来说更急需的是整合规模下的所有资源以增强企业整体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避免快速发展中潜在的各种问题和风险,如控制松散、财务漏洞、市场反应慢等。由此看来我们企业实施ER尸前首先要有正确的需求认识。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ERP是帮助提升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用于提高管理效率和优化管理流程。 2 并不意味着大规模的管理变革。

3 国内企业现在实施E日p的首要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企业资源使管理达到一致性、可视性和高效率为未来优化管理或较大层面的管理变革打下基础。 建立了正确的认识,可以克服对ERP实施的恐惧心理.可以建立ERP实施的合理期望值可以使企业以平常心进行信息化建设。实际上国内很多已经实施了ERP的企业对此是深有感触的。有些大型企业在实施ERp前或实施的前期曾有过通过ERP进行大规模管理变革的思路。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在实施当中对ERP 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改变了实施策略.从而成功实施E日尸并收到实际的成效。然后. 确立ERP系统实施的决策者和实施步骤。ERP 整体规划的出台需要企业为此建立一个专门小组。这个小组最好是一把手挂帅有信息中心的人参与.也有业务部门的主要领导参与。因为企业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必须与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策略相结合否则它会脱离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为了控制整个项目的进程,在实施时一定要有优秀的项目管理人员。不仅软件提供商应该有企业本身也要有。最好在企业内部成立完善的三级组织机构:领导小组、项目实施小组和职能小组。通过决策者和组织机构的科学决策,确定ER户的实施计划步骤、实施细则与人员分工。并通过管理咨询专家对企业当前发展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核心问题进行诊断与分析,重新设计业务流程调整组织分配。 接下来才是选择适合企业的ERP软件。企业在选择ERP软件的时候.应该着重从企业需求、软件功能的拓展与开放性、二次开发工具及其易用性、完善的软件文档、良好的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系统的稳定性供应商的实力与信誉、合适的价格等方面

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地问题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其成因的分析 HHY 政策执行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之后,把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在整个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之中,政策执行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它决定了公共政策产生的直接而又实际的效果。纵观我国目前公共政策执行状况,发现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现象,从而使得政策在执行中产生偏差和变形。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替换性执行。即当需要执行的政策与负责执行的机关、部门存在利益冲突时,执行机关就有可能制定与上级机关公共政策表面相一致,实际上相违背的执行措施,妨碍公共政策的全面实施。“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变形”,严重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极大损害了我国社会主义政策的权威性、严肃性以及国家和人民利益。 二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选择性执行。一些地方政府、单位对上级政策指令或命令进行过滤,选择对自身“有利”的规定执行。合自己“利”的就执行,不合自己“利”的就不执行,在执行中“见了黄灯赶快走,见了红灯绕道走”。一些单位置国家的利益于不顾,站在小团体利益的立场上钻政策的空子,“断章取义,为我所用”,极大程度妨碍了上级部门目标的实施。

三是搞“土政策”附加性执行。在公共政策的执行中,执行部门为了本地利益往往采取一些土政策,或附加一些原目标所没有的内容,致使政策不能准确执行到位而出现政策失真。特别是一些地方,打着贯彻上级政策要结合本地实际的旗号,另立一套规定,自行其是,谋取私利,严重阻碍了政策执行的力度和效果。 四是“阳奉阴违”象征性执行。有些单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只做表面文章,没有具体措施,对国家的公共政策阳奉阴违,拒不执行或象征性的执行,直接使政策被搁置,使政策成了一纸空文。 五是“虎头蛇尾”敷衍性执行。实施政策要坚决贯彻、善始善终,但在现实中,有些部门、有些地区对上级政策虎头蛇尾、前松后紧,敷衍塞责、延宕推拖,消极执行,致使一些政策在执行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有时会出现负面效应,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六是“相互争权”矛盾性执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晰,有时有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会因部门之间的权与利的争夺,部门间的红头文件或执行文书相互打架,政出多门,而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一项公共政策由几个部门共同执行时,有时还会出现两样结果,使政策对象难以适从,不知听从那一个部门的执行意见或决定。

公司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公司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公司已经走过_年的风雨历程了,在_年的风风雨雨中,每当国家进行经济政策调整和重大变化时,公司总是以积极姿态及时调整自己的组织机构、管理机制、方式及经营方略,以顺应形势的变化,力求在新形势下生存、发展和壮大。这也是公司55年得以不断进步的经验之一。2001年,公司实行了项目管理体制,对公司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作用,也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改变了员工的思维方式。随着公司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初期项目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亟待在今后的工作和改革中应对和改进。主要有: 短期行为:项目管理是以单一工程为单位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其本身就具有短期性。在管理过程中,大多数项目管理者为了项目效益的最大化,拼设备、吃公司老本,不注重设备的长期管理,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反正这些资源都由公司提供,加之公司对设备管理维护评估考核的可操作性较差,对项目人才培养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反而对项目成本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故项目管理者不愿干这吃力不讨好、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致使公司每年都要发生大额的设备投入和人力资源的投入,隐性浪费极大。 主人翁意识淡化:项目管理改变了传统用工方式,加大了竞争,使员工产生了危机感。但负面影响也随之显现,由于项目对人员的使用尤其是对人员下步走向没有相应权力,加之公司只对项目班子进行考核,而公司规定的项目部对所属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不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性,一方面造成项目部对所属员工的制约性和约束力下降,员工的工作责任心自然下降。另一方面使员工产生“项目是领导的、我是打工的,项目成败与我无关,工作好坏与收入高低无关”的想法,加之较成熟的专业人员匮乏,滥竽充数、应付、点卯现象较严重,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下降。 对班组控制力不足:笔者较长期在贵阳地区从事房建项目管理,相对而言该片有一定的专业劳务市场和通行的市场规则(虽不尽完善),班组相对容易管理。近期从事市政项目管理,该片公司没有完全形成竞争的劳务市场(这种看法不一定正确,但愿只是笔者的一种不正确的感觉,但笔者在所属市政项目的确有这种感觉),劳务承包不象,劳务分包不是,漫天要价,只吃肉不啃骨头,利益要享受,责任确不肯承担,合同价内利益要,合同价外利益也要插足,输打赢要,动辄以停工和民工围攻相要挟,没有市场规则,项目管理实施难度很大。 合同管理不完善:在与业主方面:一方面是大的市场环境使然,合同双方不在同一平等线上,多数业主只执行对自己有利的条款,不利条款尽力回避;另一方面也存在项目管理基础薄弱、索赔意识不强的原因,合同内的资料都不能及时完善提供,何谈合同外的索赔。在班组方面:一方面是班组合同意识差,只能赢不能输;另一方面合同条款不细不完善,对材料定额消耗、安全、质量、工期损失方面没有制约班组的相应条款,浪费现象严重,项目承担了所有的经营和管理风险。两相夹击,企业效益怎不流失。 环节衔接薄弱:在公司部门与项目部、项目部部门与部门、部门与班组之间都存在着工作衔接上的不够畅通,一些项目部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向公司部门反映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有时甚至是泥牛入海无消息,项目部解决问题的捷径往往是直接向分管或主要领导汇报,增加了公司领导的工作量。由于项目部系临时组建,人员相熟不多,磨合需要时间和过程,而项目合作管理一是需要制度二是需要默契。项目运作初期各项工作都急需全面铺开,默契配合更显重要,因此,公司近年的项目中,较长时间搭档的班子工作运转较顺利,新搭档班子问题相对较多。同一地区项目与项目之间没有沟通的桥梁,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周转材料浪费较大。

工业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工业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下行大趋势影响了项目建设计划。今年以来,全国出口下降、投资回落、消费不足,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全面放缓,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行的影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市场前景不乐观,部分新上项目暂停,未能按计划开工建设;部分在建项目进度开始放缓,甚至无法再继续实施,只能保持现有产能或开始转产。 2、服务意识不强影响了项目的实施进度。新开工项目开工率低,特别是投资10亿元以上大项目少。今年计划新开工项目73个,目前已开工项目44个,尚有29个项目因为土地、资金、市场等因素影响未能开工建设,政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已开工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3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仅为6个。 3、资金短缺仍是制约项目建设的瓶颈问题。随着工业经济的连续高速增长,资金等各种要素配置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项目建设资金制约瓶颈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突出。由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大学生和小微企业抵押物少、信用不足,受金融机构贷款门槛所限,获得银行贷款比较困难,加上受金融资本不够发达、资本市场发育不够完善等因素影响,始终面临融资难的瓶颈制约,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目前,我市工业项目建设资金70-80%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和民间资本,严重挤压流动资金,导致企业面临“两难”的尴尬困境,项目建设进度缓慢。 4、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市承载项目建设的大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自主创新、市场开发、内部管理、资金融通等能力较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大部分项目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

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新上项目多数属于传统产业范畴,符合国家、省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较少。究其原因,一方面企业创新能力和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对新技术和新成果不敏感,仅重视比较成熟的现有技术。别一方面大多数企业技术力量薄弱,生产条件落后,投资相对不足。除此之外,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受国际贸易壁垒、原材料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上涨、产品市场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后的应对能力较弱。 5、工业重点项目达产率不高。部分企业项目受资金、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未能达到原有的设计生产能力,产能没有得到充分释放,部分企业甚至处于亏损运营状态。由于达产率低,企业内部资源得不到充分发挥利用,严重影响企业效益,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导致全市工业发展后劲减弱,尽快有效地提高工业企业达产率,无疑已成为当务之急的大事。

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对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几点思考 为贯彻中央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部署要求,国土资源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保障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了以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思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是对近年来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中所采用的一种新的土地整理、利用和管理模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一方面是建设用地的挂钩——即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必须以相当规模的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为前提条件,以盘活闲置、低效利用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方式,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必要的建设用地,实现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是耕地的挂钩。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增加的耕地,对城镇建设占用耕地的有效补充,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实现城乡统筹中“保护耕地与保障建设”的双赢。从本质上讲,增减挂钩是建设用地的整理,是土地利用结构布局的调整和优化,也是城乡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具体来说,就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村镇等规划,按照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的要求,引导农村居民点适当集中建设,同时开展对旧村庄的复垦还耕,在保证农村必

要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将节约的土地用于城镇建设,实现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平衡,耕地占用与复垦相平衡,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一项有利于保护耕地、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突破口。 一、当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对挂钩政策的认识存在偏差一方面一些地方把增减挂钩工作仅仅当成是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方式方法,对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建设新农村重大作用认识不足。有一些地区过分关注周转指标,简单地把增减挂钩理解为解决用地矛盾的手段,对周转指标的关注度太高,期望值过大,存在着片面争取周转指标规模的倾向。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没有按照要求进行,趋于片面,各地村镇建设规划滞后,造成了增减挂钩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村镇建设规划衔接不够;前一阶段的试点工作,主要在于拆旧复耕和新村建设等,没有综合考虑田、水、路、林的整治,没有充分做好与当地农民就业、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和整体推进。(二)性质不同的两个区域在一起,产生利益的偏向城镇化过程中容易出现土地城镇化了,但是人留在农村;或者人跑进城里了,但是农村还留有居住的地方,这就是一个城镇化过程不合理的现象。在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条件下,把城镇和农村两个行政级别和性质不同的区域放在一个项目区,似乎是消除了行政上的影响,但是我国长期形成了城市和农村的区别,国家政策长期偏向城市,已经成为一个思维导向,当城市和农村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总是偏向城市。在一个项目区内,本来需要两个行政区协商的事情变成为在项目区内解决,农村的利益容易受到侵犯。(三)对农民和集体的利益考虑不充分

项目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

项目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 在项目管理中,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这没有什么主观或客观的差异,也没有什么明示或暗示的问题存在。要谈到项目管理中“好”的定义,第一个条件就是要看它是不是有用。“有用”和“能用”是两回事。很多“能用的”东西不一定“有用”,这牵涉到客观价值的问题。 “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这句话不知是谁“发明”的;发明这句话的人,想来是项目管理的高手。为什么?因为项目管理的精义,就是“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一个成功的项目,通常有三个要素: 时间的要素──完成的时间要“快”。 成本的要素──完成的成本要“便宜”。 效果的要素──完成后的表现要“好”。 这三个彼此互斥的要素,就像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边一样,缺了一边,或任何一边比其它两面边短,我们就不能再称这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了。 在我的经验中,如果在这三个要素中 项目经理大概都可以胜任愉快。如果在三个要素中要做到两项,就不是一般的项目经理能胜任的了。在比率上,我认为能把以上三个要素中的任何两项做到的项目经理,大概不会超过百分之五十。真正能够把项目中三个主要需求都能做到的高手,在一百位项目经理中,最多不到十个。 有人听我这么说也许会不服气,认为我在这里危言耸听,乱吓唬人。他们不了解我的本意。我的本意祗有两点: 第一、项目成功的要素,彼此之间是鱼与熊掌的关系。 第二、要兼顾的难度,是照几何级数上升而不是按算术级数上升。 这样一个三角难题,要我们怎么去解呢?我认为应该从两方面去着手。 第一,我如果是个项目经理,一定要问: ·什么是“好”? ·什么是“快”? ·什么是“便宜”? “好”字咱们中国人用来真是千变万化,神奇不已。有时用来作副词,像说:这颜色“好”漂亮。有时用来做动词;说那个家伙很“好”色,可不是什么恭维之词。“好”字用到恰处,又变成了另外意思的代名词了。别人问:“这个女孩子怎么样?”你说;“她很好”,言下之意,就是不很漂亮。别人问:“这个人怎么样?”,你回答:“他很好”,言下之意,

PPP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摘要:自2014年以来,国务院、财政部和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推动和引导ppp项目实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ppp模式实践热潮。丽水市积极响应,在推进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良好成效,2015年荣获浙江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市县称号。本文以丽水市本级ppp项目实践经历,浅谈地方政府在ppp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探寻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ppp项目问题建议 一、基本情况 自ppp模式推进以来,丽水市政府于2015年1月出台了(丽政发〔2015〕4号)《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社会资本进入公共设施领域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市财政局专门成立推广和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领导小组和“丽水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指导服务中心”,建立了“5+x”联合审查机制,初步完成编制ppp模式操作实用手册及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操作指引等等工作。目前市本级共有20个实施类ppp项目,总投资124.16亿元,项目涉及市政工程、政府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水利、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多行业领域,其中6个项目列入省财政厅示范项目,3个项目入选财政部ppp示范项目,在推广中取得一定的成效。由于ppp模式实践时间相对过短,还不够成熟,且ppp项目周期又长、步骤相对繁琐,实际实施中还是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以下笔者将从ppp项目实施中存在问题和ppp项目实施中的建议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二、ppp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ppp项目实施中,由于对ppp项目相关政策、规定学习不够,研究不深,不少人对ppp 缺乏了解,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ppp是政府财政危机下的权宜之计,仅仅是为了融资,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方面过分让利,把风险几乎完全留给政府,承诺固定回报率等,无法实现物有所值;另一方面当社会资本大量盈利时又想方设法分一杯羹,没有树立起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平等关系,影响项目的推进。 (二)项目收益测算存在问题 项目收益测算中存在问题一是有经营收入的项目,咨询机构在测算上较为随意,简单估计,未能取得及参照同地区同类的历史数据进行测算。二是折现率的确定。根据财金[2015]21号的规定“年度折现率应考虑财政补贴支出发生年份,并参照同期地方政府债券收益率合理确定”,而在实际ppp项目测算中折现率选择标准不一,不同的折现率的选择,其计算结果将直接影响项目政府运营补贴金额大小。三是税收的确定。目前针对ppp项目的相关税收政策尚未出台,项目税收政策不明确,也使项目收益测算结果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多数项目以当前的税收率为基数测算,将来税收率或高或低都由政府承担的做法不合理,且各个项目没有统一性。也有认为可行性补助类项目不交税、政府付费类项目缴纳税金等。 (三)项目风险分担问题 从已有的ppp项目实践中发现,社会资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风险与收益不对等的现象也是经常发生,而且在发生纠纷后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这也是社会资本最顾虑的地方。目前在ppp建设领域风险分担机制尚不成熟,缺乏合理定价机制以及存在利益输送的现象,已经开展的 ppp 项目中,出现一些 ppp 项目要么严重亏损,要么出现暴利的情形,项目各方的利益诉求、风险偏好以及能力、责任不同是 ppp 项目风险产生的根源。一般来说,风险与收益对等,在追求其利益的同时也意味着要承担与利益相对于的风险。政府部门的利益诉求主要体现在产品服务公共的效率性,而私人部门的利益诉求主要体现在经济利益上,不同的利益诉求使得参与者目标的多样性,不利于 ppp 的实施。因此,需要合理地制定有效的风险分配方案来规范和协调他们在风险分担上的行为,保障各方利益。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对策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对策 摘要:在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政策执行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政策的执行成败直接决定政策的效益和价值实现。然而,政策执行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政策实施的实际过程中,常常会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导致执行偏差。这使公共政策目标落空,政策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政府的形象严重受到破坏,甚至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正常运行。因此,我们要针对我国现实的国情,采取正确的对策,防止执行偏差的出现,维持社会秩序。 关键:公共政策、政策执行、执行偏差、对策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方案被采纳之后,把公共政策内容转变现实的过程,也就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公共政策执行本质上是遵循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为了实现政策目标而重新调整行为模式的过程,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各项活动。也可以说,公共政策执行既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唯一途径,也是检验政策质量的重要标准,然而,许多的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着偏差现象。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的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下面分析产生这些偏差的原因,并给出纠正偏差的建设性对策。二、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 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政策执行偏差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点: 1、公共政策本身不合理 政策实施的成功与失败,首先取决于政策本身是否科学合理。就一般情

况来看,敏感的政治性政策、直接涉及人们利益分配和调整的经济政策、竞争性和敌对性的外交政策及军事政策、涉及领域众多的综合性政策,创新性较强的政策等,大部分都属于比较复杂的政策。所以政策本身内容是否科学合理相当的重要。首先,政策内容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政策目标缺乏可行性、目标僵化和目标缺乏前瞻性。其次,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影响政策的执行成本和公正公平。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紧密相连,若政策执行犹豫不定,不但是使政策执行成本增加,而且会影响政策的公正公平,使政策失去公信力。最后,政策的配套影响政策执行的整体性。政策执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因此,它需要多方面的政策措施与之相配套,形成完整的政策执行体系。 2、转型时期的政策环境 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其经济运行处于“转型经济”阶段,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之中,虽然党的十四大就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但是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都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仍是存在着市场机制作用不够充分,市场配置功能很不健全;企业的非理性行为较为突出;强大国际竞争力压力下,本国的幼弱产业难以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超前发展要求较高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政策执行者来讲,就增添了正确地把握和分析环境诸因素的难度。致使在公共政策执行时出现偏差,政策目的无法实现。 3、公共机构的管理缺陷 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机构和执行人员,因此,公共机构的管理缺陷是导致政策执行偏差的重要原因。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doc1 精品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关于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doc1 一、项目操作流程方面结合公司的发展现状,要高度重视项目操作流程的规范工作,确保一个新项目的提出、施工、竣工、交付必须有一个规范的操作流程,同时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城乡建设规划、用地审批、环境影响报告等方面的规定. (一)前期工作不到位.项目前期工作是指项目的提出到项目开工建设的全过程,包括立项、规划方案审批、用地审批、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投标等. 为使项目早日投入生产,先开工建设后相关手续的现象就难免发生,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可预见性的问题,可能使工程难以实施或工程进度缓慢.而xx公司建设团队还没有形成为工程的顺利进展而开展前期工作的理念,主要表现在项目立项程序不尽规范,对项目的建设规划、前期论证、相关建设环境建设和政策措施建设等研究不重视,相关审批手续不全等方面. (二)招投标工作不深入.所有工程施工、监理单位及材料、设备供应商等的招投标工作的开标、评标过程必须依法按程序进行. 但目前边施工边招标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项目没有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进行招标,同时对前期资格预审、评标办法、标书制作、邀标范围等重要环节缺乏管理手段. 二、项目投资控制方面建设工程项目资金需求大、建设周期长、工作风险大,由于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整体项目管理的水平不高,投资控制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从而出现工程建设投资失控的现象,对项目的资金回笼、正常运作也造成极大的困难. (一)项目前期投资控制不够重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图设计变更现象,由于未及时记录及投资估算,导致工程项目建设中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时有发生. (二)项目规划设计不够优化.xx公司目前没有专门的规划设计人才,项目的规划设计依靠对外聘请专业设计院来完成. 由于聘请的设计院对新区的整体发展趋势和环境不够深入了解,同时缺乏一套完整的投资控制指标加以规范,致使设计人员投资控制意识薄弱,在设计时缺乏主动进行多方案比选、设计优化的动力和创造附加值的能力.一个工程项目从

政策在企业的具体落实情况,分析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完善

附件2 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企业调查问卷 各有关企业: 为跟踪调研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研发仪器设备加速折旧政策在企业的具体落实情况,分析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完善相关政策及操作办法,方便企业更好、更便捷地享受到政策优惠,我们特设计了本问卷。 请认真、客观地回答每一个问题,我们将妥善使用贵单位提供的宝贵信息,并保证不向任何无关机构或个人透漏。问卷采用网上填报方式,请于2013年11月15日前登陆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0713935716.html,)填写和提交。为保证问卷质量,税收政策部分(前两项政策)建议由贵单位分管财务和科研工作的人员共同填写。 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1—

科技部政策法规司 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 2013年10月◆填写说明:选择题部分,除有特别说明外,均为单选。 一、基本信息 1.企业名称:_____________ 2. 企业代码(组织机构代码):_____________ 3. 企业所在技术领域:_____________ 4.企业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_________ 5.企业的性质: □国有□民营□中外合资□外商独资 □港澳台企业□其他(请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 6.贵企业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 □是□否 7.贵企业是否为经有关政府部门认定的创新型(试点)企业: □是□否 如是,属于以下哪类: —2—

□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省(区、市)级创新型企业□省(区、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8.贵企业按规模分类为: □大型企业(从业人数≧1000人,年营业收入≧40000万元) □中型企业(300≦从业人数<1000人,2000万元≦年营业收入<40000万元)□小型企业(20≦从业人数<300人,300万元≦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 □微型企业(从业人数<20人,年营业收入<300万元) 9.贵企业2008年以来是否曾获得中央或本地区财政性资金支持:□是□否 10.贵企业2008年以来是否从事了以下创新活动(可多选): □由本企业自行承担进行的研发活动 □由本企业出资委托其他企业(包括集团内其他企业)、研究机构或高等学 校进行的研发活动 □为实现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而购买或自制机器设备、软件及其他资本品 □为实现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而从其他企业(包括集团内其他企业)、研究机构或高等学校获取专利、非专利发明、版权、技术诀窍和其他类型的技术 □为实现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而进行人员培训 □将新产品推向市场时进行的活动,包括市场调研和广告宣传等 □对新产品进行外观设计 □与实现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有关的可行性研究、测试、工装准备等其他活动 —3—

企业ERP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企业ERP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二、如何有效 从ERP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关键的层面:一方面是把企业所有的资源,即业务各个部分所涉及的资源紧密地结合起来.以达到资源利用的协调。比如供应链中物料的移动实时地反映到财务和成本的监控上而财务的分析及时地指导供应链的运作。另一方面是通过整合使业务各环节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例如市场预测和计划准确性的提高使库存周转率降低国外很多企业经过长期的管理变革历程基本上建立了企业内各业务部门的有机整合。他们系统的目的通常是应用ERP系统中所包含的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实践或进一步提高企业内各业务环节的效率和企业管理控制的效率。而对于我国大多数扩张迅速的企业来说更急需的是整合规模下的所有资源以增强企业整体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避免快速发展中潜在的各种问题和风险,如控制松散、财务漏洞、市场反应慢等。由此看来我们企业实施ER尸前首先要有正确的需求认识。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ERP是帮助提升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用于提高管理效率和优化管理流程。 2 并不意味着大规模的管理变革。 3 国内企业现在实施E日p的首要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企业资源使管理达到一致性、可视性和高效率为未来优化管理或较大层面的管理变革打下基础。 建立了正确的认识,可以克服对ERP实施的恐惧心理.可以建立ERP实施的合理期望值可以使企业以平常心进行信息化建设。实际上国内很多已经实施了ERP的企业对此是深有感触的。有些大型企业在实施ERp前或实施的前期曾有过通过ERP进行大规模管理变革的思路。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在实施当中对ERP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改变了实施策略.从而成功实施E日尸并收到实际的成效。然后. 确立ERP系统实施的决策者和实施步骤。ERP 整体规划的出台需要企业为此建立一个专门小组。这个小组最好是一把手挂帅有信息中心的人参与.也有业务部门的主要领导参与。因为企业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必须与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策略相结合否则它会脱离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为了控制整个项目的进程,在实施时一定要有优秀的项目管理人员。不仅软件提供商应该有企业本身也要有。最好在企业内部成立完善的三级组织机构:领导小组、项目实施小组和职能小组。通过决策者和组织机构的科学决策,确定ER户的实施计划步骤、实施细则与人员分工。并通过管理咨询专家对企业当前发展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核心问题进行诊断与分析,重新设计业务流程调整组织分配。 接下来才是选择适合企业的ERP软件。企业在选择ERP软件的时候.应该着重从企业需求、软件功能的拓展与开放性、二次开发工具及其易用性、完善的软件文档、良好的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系统的稳定性供应商的实力与信誉、合适的价格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另外也要做投资效益分析包括资金利润率、投资回收期、实施周期及难度,以避免造成实施时间、二次开发或用户化时间过长而影响效益的兑现。 总之ERP系统是一个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系统复杂和高风险等特点的企业管理系统工程、因此企业要转变思想,从系统工程和科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制定实施策略,确保ERP项目的成功实施。

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存在 的问题及建议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凌冰:2010年度中州十大名师 实战派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NLP企业管理人员教练技术培训 打造高绩效学习型团队 高绩效团队建设与管理技能培训 高绩效团队建设与管理技能提升培训 基本建设项目程序复杂,投资大,建设时间长,涉及部门多,国家规定多,到处是“机关”,容易出问题;干基建的油水大,查基建的风险高。本文为此提出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旨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我国新一轮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方面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立项审批及内部控制方面 (1)违规立项。如个别应由国务院或部委总部审批的项目,直接由省级管辖单位审批立项,有的建设项目未经上级单位审批擅自在地方立项。 (2)规模控制不力,超面积、超投资、超标准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初步设计或初步设计变更未经审批,随意增加变更工程项目。 (3)部分项目立项时间较长,建设工期失控,个别建设项目在上级行立项批复之前先行施工,由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或工程监督管理不善,项目一拖再拖,成为“马拉松”工程。

(4)部分建设单位建设项目管理机制不健全,职责未落实,未成立基本建设领导小组,没有配备专职基建财务会计和懂基建工程的管理人员,有的甚至基建会计、出纳一人兼,重大决策没有相关的会议记录、基建档案资料不全,内部控制薄弱,管理不规范。 2、基建财务管理方面 (1)少数基建项目资金来源运用不合规。有的建设单位挤占公用经费和行政事业经费列支基建工程费用,或虚列费用支出将资金转入基建账户,未经批准使用其他项目结余资金、使用借款垫付基建款等;有些单位则挪用基建资金购置非建设用固定资产,如汽车、空调或个人住宅商品房,列支汽车修理费或其他与基建无关的费用。 (2)部分单位基建财务核算体系不健全,支付工程款审核把关不严格。如:违规使用现金支付大额工程款、支付工程款无发票、无合同或工程进度报告支付工程款、未按合同(协议)约定支付工程款、未督促供应商及时缴纳履约保证金、基建资金未做到专户存储、多头开户、白条入账、凭证无审签、记账凭证无附件或附件不全、重要支付凭证和财务印章管理不严格等;有的施工单位利用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预算、结算知识了解甚少的管理漏洞,采用高套定额,多计材料、设备价格和数量,设计变更减少不做调整,重复计算工程量,编制虚假预算和结算等手段,高估冒算工程造价,致使建设资金流失。 3、基建项目招投标采购管理方面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招标投标法》等有关法规,基建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实行集中采购管理,在采购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后,应采用招标采购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