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施健康我国战略,推进中医药发展

实施健康我国战略,推进中医药发展

实施健康我国战略,推进中医药发展
实施健康我国战略,推进中医药发展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中医药发展

人类在漫长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多样性、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不仅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医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兼容并蓄、创新开放,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实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蕴含了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中医药与西医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和增进民众健康,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

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一、中医药特点

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药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方法更加丰富,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1、重视整体。中医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体内部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认为精神与形体密不可分,强调生理和心理的协同关系,重视生理与心理在健康与疾病中的相互影响。

2、注重“平”与“和”。中医强调和谐对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认为人的健康在于各脏腑功能和谐协调,情志表达适度中和,并能顺应不同环境的变化,其根本在于阴阳的动态平衡。疾病的发生,其根本是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人的整体功能失去动态平衡。维护健康就是维护人的整体功能动态平衡,治疗疾病就是使失去动态平衡的整体功能恢复到协调与和谐状态。

3、强调个体化。中医诊疗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为“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采集的症状、体征等个体信息,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证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治疗方法。中医诊疗着眼于“病的人”而不仅是“人的病”,着眼于调整致病因子作用于人体后整体功能失调的状态。

4、突出“治未病”。中医“治未病”核心体现在“预防为主”,重

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中医强调生活方式和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主张以养生为要务,认为可通过情志调摄、劳逸适度、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也可根据不同体质或状态给予适当干预,以养神健体,培育正气,提高抗邪能力,从而达到保健和防病作用。

5、使用简便。中医诊断主要由医生自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收集患者资料,不依赖于各种复杂的仪器设备。中医干预既有药物,也有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许多非药物疗法不需要复杂器具,其所需器具(如小夹板、刮痧板、火罐等)往往可以就地取材,易于推广使用。

二、建设“健康中国”,中医药大有可为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医药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和预防保健“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越来越显现出来,越来越被学术界、产业界以及国际社会所认同和重视。国庆期间,李克强总理在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贺信中指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的做出巨大贡献的体现。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必定大有可为。

1、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改善民生福祉。中医药作为我国重要的医药卫生资源,具有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的特色和优势,十分符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要求。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中医药继

承创新,有助于实现“关口前移”,使民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有助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控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建立政府承受得了、群众负担得起、财政可持续保障、中西医并重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发展模式,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宏伟目标。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中医药是我国最具原创优势的资源,有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具有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大的特点,是发展潜力巨大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助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同时,随着中医药更加广泛地走向世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有助于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结构,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给力“美丽中国”。中医药作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是典型的绿色产业、生态产业、节约型产业。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遗传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推动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有助于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发展中药产业,有助于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减少环境污染,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做出贡献。

三、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中医药单设一章,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提高

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规划纲要》要求遵循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升健康服务水平。明确“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强化中医药防治优势病种研究,加强中西医结合,提高重大疑难病、危急重症临床疗效。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使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独特作用。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推广适宜技术,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促进民族医药发展。到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加快养生保健服务发展。拓展中医医院服务领域,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技术支

持。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大力传播中医药知识和易于掌握的养生保健技术方法,加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运用,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视中医药经典医籍研读及挖掘,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挖掘民间诊疗技术和方药,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制度,制定传统知识保护名录。融合现代科技成果,挖掘中药方剂,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发,不断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发展。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打造全产业链服务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保护重要中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及动态监测。建立大宗、道地和濒危药材种苗繁育基地,提供中药材市场动态监测信息,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

四、传承发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12月,在国家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张氏经络收放疗法”获得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殊荣。张氏经络收放疗法是在人体经络关键腧穴上与管辖的气血“骨血、筋血、皮血”有机结合,以金、木、水、火、土走穴定位,按阴阳五行生克乘侮之理,施以金收、木放、火收、水放、土生长独特的拇指点压手法为主以调节人体脏腑功能失衡的气血阴阳,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从而达到人体阴平阳秘的一种防治疾病的方法,该疗法看似按摩非按摩、看似针灸而不用针,具有

安全无创、见效讯速、适应症广的特点,属于我国中医富有特色的外治组成部分。

经络收放疗法的操作手法分为“收血、放血、正骨、移血”四种。所谓“正骨”即指将骨骼畸形矫正;所谓“移血”,指身体某部血气不足,借别处血气以补济,即调解脏腑气血;所谓“收血”,指补益不足之血气;所谓“放血”,指祛除体内郁滞之血气。收放,即指补其不足,损其有余之意。而经络收放的具体手法则是:手指点穴时顺时针方向正转为收,逆时针方向逆转为放,上推为收,下捺为放,轻压为收,重点为放。在临床具体应用时,又包括“骨血、筋血、皮血”的经络收放、五行穴位的经络收放和五运六气的经络收放。该疗法讲究“力发全身、至于指端、透表达里、滴水石穿”不但能治愈表阳之症,而且可以治疗阴经里症,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传承经络收放疗法,弘扬中医民族文化。

结束语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已成为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性机遇。中国将学习借鉴各种现代文明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

服务;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同时,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促进中医药等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探索医疗卫生保健的新模式,服务于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医院

2018年1月30日

中医药健康文化精品遴选活动方案

中医药健康文化精品遴选活动方案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2015-2020)》的总体部署,现制定中医药健康文化精品遴选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和意义 以“弘扬中医药文化、发现中医之美,引领健康生活”为主题,征集推广一批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品类齐全、贴近生活、服务群众的中医药文化作品,以及具有中医药文化元素的特色产品。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医中药中国行组委会 承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三、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主要分为作品征集、作品遴选、宣传推广等三个环节。 (一)作品征集 1.作品形式与内容 (1)适合新媒体传播的中医药文化作品: ①微视频:分为歌曲、动漫、音乐剧、微电影、多媒体课件、科普宣传片等,内容要真实生动,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感染力,着力彰显中医药魅力、弘扬大医精诚精神、指导群众养生保健,时长不超过6分钟。要求画面清晰,设置中文字幕,AVI、MOV、MP4、MPEG格式。提交作品方式为U盘、刻录

光盘等形式。 ②图文:漫画、微信原创稿件等。图文结合,内容积极向上,语句朴实生动,通俗易懂。内容应符合中医药发展历史和中医药理论,图片蕴含中医药文化特色。作品电子文件需为Office word 格式,A4纸尺寸。需提供图文彩印资料。 (2)文创作品(产品):蕴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产品,将中医药文化悄然带进人们的生活。包括①生活用品类,如围巾、饰品、箱包、扇子等;②办公用品类,如文具、办公摆件等;③艺术装饰品类,如挂件、书签等。作品(产品)具有高度艺术性、欣赏品味及中医药文化元素。需提供作品(产品)原件与说明。 2.征集渠道 本次作品推荐活动征集渠道如下: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建设兵团卫生局; (2)各省中医药学会、专科分会、学会各系列期刊; (3)邀请专家提名并接受各单位和个人自主申报。 除第三种渠道外,由第一、第二渠道征集的作品须由各部门初评,并将初评后的优秀作品报送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负责组织第三种渠道作品初评,同时还将采取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遴选出最终的文化精品。 3.其他 ①所有内容客观、真实、科学,保证作品不侵犯第三人的包括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在内的合法权益,无任何

全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中医药的重要作用,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近日,陕西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力推动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 《意见》指明了该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明确提出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通过集中力量加快中医药服务体系和中医院特色建设、推进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实施“三名”战略、加快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繁荣中医药文化等措施,努力形成以省级临床研究基地、教学基地和中西医结合基地为龙头,标准化市、县级中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室)为基础,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医疗、预防、康复、保健、养生功能全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中医药强省战略目标。 为确保如期完成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该省制定了六大方面措施:一是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提升预防保健能力。加快国家及省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和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步伐。强化中西医结合工作。大力推进中医院标准化建设。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积极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二是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服务能力。积极实施“三名”战略,全面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服务管理水平和效益。三是加快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四是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五是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大力发展院校教育,强化继续教育,加快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步伐,加强中医药人员管理。六是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发展中医药文化事业,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文化品牌,建成一批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为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意见》还提出了五项保障措施:一是要加强领导。充分利用省中医药联席会议作用,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扶持中医药发展。二是要加大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设立中医药建设专项资金,支持中医药发展,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三是鼓励发挥中医药特色。研究制定有利于公立中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补助办法。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区推行中医特色年度绩效考核制度,对县中医院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四是要加强行业管理。健全中医药行政管理体系。按照中医药自身特点和规律管理中医药。完善中医药各行业规范标准。五是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中华老字号”HJ中医医院发展战略研究

“中华老字号”HJ中医医院发展战略研究“中华老字号”是我国历史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是经长时间的历史沉淀、积累和考验,世代相传,最终获得社会广泛的认同的,是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良好企业品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医药类“中华老字号”企业已销声匿迹或在经营中陷入发展瓶颈。新形势下,政府通过各种举措进一步加大对“中华老字号”企业的扶持力度。医药类“中华老字号”企业应依此为契机,进行战略转型,通过各种战略路径催生活力,彰显“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国粹本色。 本文以发展战略管理理论为根据,以“中华老字号”HJ中医医院为研究对象,思索并探讨新形势下医药类“中华老字号”企业发展战略。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医院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立足HJ中医医院发展现状,通过对Hm中医医院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能力进行研究和分析,确定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SWOT矩阵对HJ中医医院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剖析。主张HJ中医医院一方面应积极利用自身有别于其他医院独特的优势:独特的品牌文化和品牌价值、值得信赖的质量和诚信以及精湛的传统工艺技术,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规避和抵御所面临的各种外部威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外部机会,想方设法清除内部不利条件,通过不断创新经营和管理理念、加强品牌宣传、产品创新等一系列举措提高自身利用外部环境的能力。 故而,ST战略和WO战略目前更适合HJ中医医院的发展需要。同时,为了深入贯彻HJ中医医院发展战略,本文提出应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华老字号”HJ百年老字号品牌这块金字招牌,创造出HJ中医医院有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的经营理念、产品和服务。通过打造“中华老字号”HJ中医医院品牌经营特色,提高品牌竞争力、依托于“中华老字号”HJ中医药研究院,产品“倚老卖新”、建立“中华老字号”HJ中医馆,实行经营创新、引入互联网+,打造“智慧中医医院”、传承中医药特色优势,创新中医诊疗服务模式以及依托“中华老字号”HJ产业链,实现医、药、研、产结合等一系列战略实施路径催生“中华老字号”HJ中医院的活力。接着,本文提出了诸多确保HJ中医院医院发展战略成功实施的保障措施:通过明确组织结构分工,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切实可行的绩效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强组织保障;通过建立医院信息采集平台和HIS系统等方面提升信息

全县“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全年活动”实施方案(最新)

全县“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全年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X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的通知》(X中医药发〔X〕18号)文件精神,为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发展,引导人民群众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生活习惯,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抓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府谷中医药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中医药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举办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系列活动,扩大《中医药法》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提升民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倡导养成富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生活方式,增进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促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活动主题 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提升民众健康素养。 四、活动主体 县卫计局具体组织实施,县级各医疗机构、各乡镇卫生院参与;各镇(园区、便民服务中心)、教育、宣传、广电等各有关单位支持、配合,共同完成宣传活动。 五、主要内容

(一)组织开展中医药法制及文化大型宣传活动。 7月1日,由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主办,县中医医院承办,以“中医药健康你我他”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展览展示、健康咨询(义诊)、互动体验、健康讲座、科普资料发放等板块,具体方案由县中医医院制定。 各乡镇卫生院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予7月1日同时开展中医药法制及文化宣传活动。 1、展览展示:重点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中医药取得成就、中医药历史渊源、养生保健知识、中医药文化作品等;以及中医医院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中医药法》实施一周年的成果、中医药历史渊源和养生保健知识,中医药文化作品等。 2、健康咨询(义诊):选取中医院知名专家义诊以及民营医疗机构老中医、小儿贴敷等适宜技术或确有专长人员,提供免费中医药健康咨询(义诊)服务。 3、互动体验:宣传活动当天,群众现场观看和体验针灸、刮痧、拔罐、正脊等传统中医药诊疗技术的治疗效果,体验现代中医药器材养生保健功效。 4、健康讲座:根据实际情况,宣传活动当日,通过现场讲座和媒体滚动播放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和中医药适宜技术。 5、科普资料发放:现场参观群众免费领取中医药养生保健资料和中医药养生保健用品等。 (二)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 年内,卫计局将组织专家团队深入机关、社区、校园等,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讲授中医药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养生保健知识,现场体验中医非药物治疗方法等。由县卫计局主办,县中医医院承办,活动

关于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建议

关于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 中医药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全县人民群众健康、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国际化加快推进,中医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医药基础条件差、特色优势淡化、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人才梯队不合理、高级技术人才匮乏和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日益凸显,难以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发展中医药事业刻不容缓。在此,对于政府扶持中医药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坚持发挥政府扶持作用,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一、加强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预防保健能力 提高基层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诊疗器具和必备中药。社区卫生服务站要有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村卫生室要有1名以中医为主或能够运用中西医两法开展诊疗服务的乡村医生。深入开展有中医药特色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鼓励和支持公立医疗机构的中医执业医师通过增加执业注册地点的方式,到城市社区、农村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医疗服务。以保障民众健康为基础,宣扬中医药文化为目的。另外可在我县范围内建设名中医工作室,邀请本县名中医,甚至省市名中医定期坐诊,以打造中医药论治为主、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服务机构,为全县居民提供“简、便、验、廉”的优质中医服务。 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服务。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推动县级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逐步完善城乡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合理制定中医“治未病”相关诊疗项目收费标准,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先纳入职工体检,再逐步纳入干部保健、职工医保等报销范围。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人员准入条件和服务规范,加强引导和管理。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新增中医医疗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医疗机构或中医诊所。扶持基层符合条件的中医药师带徒人员开办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实行中医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_学习心得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 会_学习心得 近日,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产业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医药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拉开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序幕,古老的中医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中医和西医属于两套不同的医学体系。当作为“舶来品”的西医进入中国,“爬山、吃肉、骂中医”曾被当作一种时髦,中医药被贴上“不科学”的标签,进而被人忽略、忘却,乃至一度沦落到被废除的边缘。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中医药如同遗落的珍珠重放光彩。拭去厚厚的历史灰尘,中医药独特的价值正在重现。《纲要》明确: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 “中西医并重”一直是我国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有人说,中西医早已不是“并重”问题,能“并存”就不错了。话虽偏激,却反映了现状。1949年,西医师万人,中医师万人。经过60多年的发展,西医师增加了30多倍,中医师只增加了不到1倍。《2014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亿人

次,其中中医类总诊疗人次亿人次,只占11%左右。 中西医发展不对称,原因之一是中医药不被重视。中医药国情调研内容’>调研组曾做过统计,上世纪80年代,国家财政拨出的卫生事业费,西医占97%,中医占3%。而在拨给中医的这一块里面,中西医结合的占97%,纯中医的占3%。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再加上造血功能不强,导致中医严重“发育不良”。用当时流行的话说“打着梅兰芳的牌子,却唱着流行歌的调子”。“以西养中”的结果是中医院普遍西化,两者差距越拉越大。 《纲要》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从思想认识、法律地位、学术发展与实践运用上落实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平等地位”。如此明确地要求二者“一碗水端平”,在中医药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在目前西医药一家独大的现状下,中医药如何赢得平等的发展机会,让《纲要》落到实处?需要完善中医药事业的政策机制,激发中医从业的热情,培植中医发展的沃土。更为关键的,是给中医药“松绑”,借中医药立法的时机,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需要提醒的是,落实《纲要》不能变调走样,以西律中、以中适西,让中医药变得不中不西,名存而实亡。中医药的发展,须打好传承的根底,决不能背离本来规律,更不能重蹈历史的覆辙。 《纲要》要求,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

中医药事业发展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五”时期,中医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城乡中医医疗机构基础条件和服务设施得到改善。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治重大疾病能力有一定提高,特别是在防治非典的战役中,中医药的作用得到社会的公认,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积极评价;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取得较好的效果。中医药学术得到继承与创新,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一批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文献得到挖掘和整理,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和民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得到继承,一批学术特点突出、临床优势明显的中医药重点学科和专科初步形成;中医药科研能力进一步增强,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和支撑条件,形成了全社会、多学科、多部门参与的格局,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实施《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中药产业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医药队伍建设步伐加快,人员素质有所提高。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专业的中医药教育体系;院校教育规模不断拓展,建立了中医药继续教育制度,扩大了中医药继续教育覆盖率和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受教育率,提高了中医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中医药法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第一部专门的中医药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颁布实施,中医药立法列入日程,24个省(区、市)颁布了地方性中医药法规,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更加活跃,层次进一步提升。“十五”期间,政府间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与16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专门的传统医药双边合作协议;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政府卫生部门与我国签订了包括传统医药内容的合作协议。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基本实现。 中医药事业发展状况简表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中医药发展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中医药发展 人类在漫长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多样性、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不仅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医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兼容并蓄、创新开放,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实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蕴含了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中医药与西医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和增进民众健康,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

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一、中医药特点 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药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方法更加丰富,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1、重视整体。中医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体内部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认为精神与形体密不可分,强调生理和心理的协同关系,重视生理与心理在健康与疾病中的相互影响。 2、注重“平”与“和”。中医强调和谐对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认为人的健康在于各脏腑功能和谐协调,情志表达适度中和,并能顺应不同环境的变化,其根本在于阴阳的动态平衡。疾病的发生,其根本是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人的整体功能失去动态平衡。维护健康就是维护人的整体功能动态平衡,治疗疾病就是使失去动态平衡的整体功能恢复到协调与和谐状态。 3、强调个体化。中医诊疗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为“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采集的症状、体征等个体信息,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证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治疗方法。中医诊疗着眼于“病的人”而不

中医院发展战略

中医院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战略 特色是立院之本,有特色才能生存,有优势才能发展。 一是以加强专科专病建设、优秀中医专科建设为重点,带动医院业务体系快速发展。 二是靠目标引导、制度激励等一系列配套措施,提高中医特色诊疗手段的应用,如中医治疗率、中药饮片使用率、自制药使用率等均纳入科室目标管理内容,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中医药诊疗手段的应用与发掘推广,鼓励打造中医“绿色疗法、绿色科室”。 三是坚持通过多种灵活形式,努力培养年轻毕业生热爱中医药事业;分类进行中医“三基”训练,开展中医病历书写、中医护理技术考试与竞赛等多种活动营造中医学术氛围。 四是加强特色病症管理,根据各专业特点,在所有病区开展了特色病症管理,每个病区分别选出2-3种中医疗效突出的常见病症,制订相应的特色病证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加以运用,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战略 随着医院各项工作的发展,目前已进入一个快速成长期,科技就是生产力,是医院长期的技术支撑和发展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医疗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此,医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做好开发人才资源的整体规划,按照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行“超前”预测与规划,并配套落实好有关人才政策措施,为实现规划的目标提供切实保障。 其次把创建学习型医院活动与医院工作三结合:即学习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相结合,学习与医院工作特性相结合,学习与当前工作任务相结合。 再其次以培养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以创新为主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重点;着重培养中医理论扎实,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临床人才,培养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三、全面推进中医文化建设战略 医院文化建设是构筑可持续发展型中医院的重要战略之一。医院通过院徽、院歌、院报等方面折射出医院的经营思想、管理哲学、工作作风、审美观念和文化个性色彩。通过医院理念、医院宗旨、医院办院方针等方面培养医院班干部职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精神风貌。通过员工手册、行为规范、特定礼仪等规定了医院成员在共同的管理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 四、规模效应战略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含民族医药)强调整体把握健康状态,注重个体化,突出治未病,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灵活,养生保健作用突出,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中医药健康服务是运用中医药理念、方法、技术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活动,主要包括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服务,涉及健康养老、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等相关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是全面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全民健康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模式,鼓励多元投资,加快市场培育,充分释放中医药健康服务潜力和活力,充分激发并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健康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作为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区分基本和非基本中医药健康服务,实现两者协调发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强化政府在制度建设、政策引导及行业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加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中医为体,弘扬特色。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积极应用现代技术方法,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加快科技转化,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体制机制。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发展,成为我国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力量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医药健康服务提供能力大幅提升。中医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网络基本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人员素质明显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基本适应全社会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 ——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手段不断创新。以中医药学为主体,融合现代医学及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丰富和发展服务技术。

2020年(发展战略)县中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县中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县中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6-2015) 壹、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群众满意和医院发展为标准,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围绕壹切以病人为中心,努力优化服务环境,着力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发展和突出中医特色,努力拓宽中医药的服务领域和提高服务水平,进壹步规范执业行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促进中医药事业的更大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 目前我院面临规模小,人才匮乏,医疗用房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不足,生存发展难等诸多问题。为解决医院的生存发展问题,为振兴定陶中医事业,结合我院实际及二级中医院评审标准特制定我院中长期发展十年规划。于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医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加强医院科学管理,扩大医院规模,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注重人才开发培养为重点,积极探索新的运营模式,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力争五年内完成医院的生存问题,于后五年将医院建成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管理规范、技术精湛的标准化、现代化县级中医院,为人民群众提供完善有效、质量优良的医疗保健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三、重点工作

(壹)、加强规范化管理建设,努力创建标准化县级中医院。 学习现代管理理念,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着手,加强以规范化为目标的内涵管理建设,建立健全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实施医疗技术、服务质量、质量监控体系规范化管理。完善院科俩级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开展现代管理知识培训,强化院领导班子、职能科室和临床科室二级负责人的管理意识、管理责任,提高各级管理水平。以狠抓医疗护理质量,强化质量管理为核心,不断完善各种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和管理措施,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完善三级质量控制网络,加强质量督查力度,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于规划期内各项工作达到标准化县级中医院要求。 (二)、加强医院规模基础建设,增强医院服务能力。 1、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好国家、省、市、县有关对中医药的扶持政策。发挥中医优势,加大基础建设,增加业务用房,改善就诊环境,膨胀医院规模,于县委政府和卫生局的支持下,2006年至2010年于现有的基础上,完善现有业务用房的功能,扩大病房用房,合且科室设置,重点突出内、外、妇、中医、骨伤、肛肠、针灸推拿、口腔、眼科等临床科室,健全医技科室,实现医院正常运转。2011年至2015年,中医院要实现新址搬迁工作。 2、医疗设备更新、投入:于规划期内,计划投入500万-1000万人民币,添置大型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胃肠X光机、DR、C臂、CT、急救设备、层流手术室设备等医疗设备,以满足临床需要,提高诊疗水平。

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

News: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 (2006-2010年) 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2006-2010年) -------------------------------------------------------------------------------- 作者: 来源:搜狐网发布者: 刘斌日期: 2006-08-07 “十一五”时期是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医药(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下同)标准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标准化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参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结合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中医药标准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标准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规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制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标准化逐步成为各国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重要措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标准的竞争将越来越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近年来,美国、日本、加拿大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各具特点的标准化发展战略,将加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力度和掌握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作为战略的重点。随着传统医药巨大的医疗价值和市场潜力日益显现,中医药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迅速普及,中医药标准化的国际呼声和需求日益高涨。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展传统医药决议的引导下,日本、韩国及欧美等国家纷纷开展了传统医药标准的研究制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争取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中医药标准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

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我县围绕“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思路,大力改善中医药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认真做好中医药基础性工作等措施,切实加强了中医药工作,提高了中医药的普及性。现将我县中医药发展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全县有县级医疗卫生单位3个,乡镇卫生院15个(其中中心卫生院7个),村卫生室588个,个体医疗机构52家,其中中医医疗机构13家,占总数的25%。在全县村卫生室中,有乡村医生资格504人,执业助理以上资格155人,开展有中医服务和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占乡村医生总人数的40%以上。我县中医院是全县中医药人员的集中点,共有中医人员52名,中药人员6名,占全院卫生医技人员总数的55%。其中高级职称中医师5名,中级职称19名。 近年来,我县着力推进以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目前,能够开展针灸、火罐、推拿、熏洗药浴、中医康复、中医药预防等多种特色服务项目;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诊断和中医方剂治疗疾病的基本中医药服务,初步形成了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二、中医药政策落实情况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一)对中医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扶持 对开办中医医疗机构,严格按照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中医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和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并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从事中医医疗活动。通过严格的管理,为群众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中医药服务。 积极促进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监测方案

附件1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 实施监测方案 为推动《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贯彻落实,了解中央和国家机关相关部门、各省(区、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各部门推进《规划纲要》落实的具体进展,掌握《规划纲要》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根据《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分工方案》(国中医药法监发〔2017〕5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分工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法监发〔2016〕18号)安排部署,决定开展《规划纲要》实施监测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监测指标和数据来源 根据《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的要求,制定《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监测指标表》(详见附件,以下简称《监测指标表》)。监测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央和国家机关相关部门、各省(区、市)中医药主管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各部门及国家相关统计制度报表。 二、监测指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目的性。监测指标紧紧围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这一目标来设计,由反映发展目标、重大任务、重大工程、重大

政策组成的典型指标构成,通过定期的指标监测和绩效分析,力争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反映中医药发展水平,体现发展目标。 (二)科学性。监测指标体系结构的拟定、指标的取舍及权重等有科学依据,获取信息客观、可靠,能够真实反映中医药的发展水平和成绩成效。 (三)系统性。监测指标体系涵盖监测数据所涉及到的众多方面,具备整体性、层次性,体现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和文化“六位一体”总体布局。 (四)可操作性。监测指标概念明确、定义清楚,方便数据采集与收集。考虑现阶段能够获取的数据及将来可补充并进行统计的指标。 (五)时效性。监测指标反映年度中医药发展的实际情况,并跟踪其变化情况,尤其是重大任务、重大工程及重大政策带来的影响,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分析总结,并进一步指导工作。 (六)重点性。监测指标在覆盖全面的前提下,注重区别主次、轻重,突出发展目标、重大任务、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等重点内容,以及推动落实的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和措施。 (七)可比性。同一层次的指标具有相同的计量范围、计量口径和计量方法,指标取值根据实际可采用相对值,既反映实际,又便于评比,体现发展阶段和趋势。 (八)定性定量相结合。坚持定性、定量相结合,定量优先的原则。通过指标监测统计各地、各相关部门半年、一年的发展水平。 三、主要内容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 规划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县人民政府 *政文【】16号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市政府各部门, 市直各单位: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 中医发展规划通知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1月25日印发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为了推动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 ]22号) 、《河南省发展中医条例》、《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并结合我县实际, 特制定本规划。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 坚持中西医结合, 突出中医特色, 加强标准化建设充, 分发挥我县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医工作整体水平, 切实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参合农民对中医医疗、预防和保健的需求, 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 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发展目标 建立起与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地方特色, 能基本满足全县人民群众需要的、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育、科研体系, 确保中医工作上质量、上水平, 使我县农村中医工作跨进全国先进行列, 主要任务指标 一、加强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 一) 县中医医院基本条件建设。 1.床位数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要求。 2.一级临床科室达到10个以上( 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眼科、针灸科、推拿科、肛肠科、皮肤科等) 。

医疗药品北京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北京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首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与世界城市的关键时期,是深入推进“健康北京人”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为突出体现中医药在国民健康乃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好地促进北京市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中医事业发展状况 (一)“十一五”时期中医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时期北京市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疾病防治能力和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中医药文化不断普及,在保障人民健康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发挥中医药经济社会效应 “十一五”时期,出台《关于促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在人才传承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等多个方面实现了突破。实施了中医药服务奥运行动计划,在参与疾病重大防控、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医药发挥了积极有效、稳妥稳定的社会效应。通过政府投资引导,集中力量攻破中医药防治甲流科技攻关项目,成功开发了“金

花清感方”制剂,并实施知识产权转让,在全国创建了中医药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模式。 2、提高中医药健康保障能力 积极参与疫情防治,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加大中医药治未病的科普宣传力度,市民通过《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常识》、《北京市民预防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指南》、《首都市民居家防治流感中医药手册》等宣传材料学习掌握中医药防治流感科学知识;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及时向社会发布中药预防处方、制作中药“防疫香囊”等;在手足口、禽流感、艾滋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自然灾害和传染病、慢病防治中,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的防治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扩大中医药服务资源总量 “十一五”期末,全市卫生机构提供中医类服务的达到3980所1,中医药人员达到14193人。北京市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6人、万人口中医床位7张,均居全国首位。全市中医类医院及综合医院中医科共有床位数12638张,占全市 1含中医类(指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下同)医院99所、中医类门诊部166所、中医类诊所488所。除以上中医机构外,还有315所综合医院、286个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中医科。有1802个村卫生室和4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此外,还有部分企事业单位医务室、卫生所、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妇幼保健及其他卫生机构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医药门诊服务。

中医药法实施两周年宣传活动工作总结

中医药法实施两周年宣传活动工作总结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充分发挥中医 药特色优势,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是全面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 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内容,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 改革、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保护人民健康治未病,促进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根据XX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中医药法》实施两周年宣传活动的通知(黔中医药函〔2020〕59号),我市积极安排部署,现将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积极部署 我市对做好中医药法实施两周年宣传活动高度重视,各县(市,区,特区)精心组织,积极部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二、开展集中义诊宣传活动 七月初,我市卫生健康局联合水城县中医院,钟山区卫生健康局及水钢总医院杨 柳分院(杨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了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不忘初心,情系百姓,共促中医药发展为主题的大型惠民义诊活动。此次活动以庆祝中医 药法实施两周年为契机,结合中医药健康文化展开宣传,旨在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 中医药法的关注度、知晓度,增进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和认同。活动期间,义诊台前 就诊患者络绎不绝,中医专家们通过号脉、问诊,并运用推拿、针灸、按摩等中医疗法,为老百姓现场解决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专家们还耐心的为 他们讲解中医保健、饮食养生、日常调理等中医小常识,引导广大群众了解中医药, 喜爱中医药,倡导群众养成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让广大百姓更直接的了解中医药治 疗这一传统瑰宝。杨柳社区医务人员为群众进行血压测量、体格检查、健康咨询等服务。并向群众宣传《中医药法》,耐心地为居民答疑解惑,现场气氛热烈。义诊结束 之际,中医专家还对在场的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教学,讲解中医药健康养生常识,并通 过各种中医特色体验项目,使医务人员亲身感受中医药魅力。此次义诊活动我市专家 共义诊群众300余人次,发放手袋、围裙、脸盆等小礼品500余份,悬挂宣传标语4条。 三、各县区多种形式、广泛宣传 除此之外,我市各县区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多途径、多 层次、多角度的广泛宣传和普及中医药法。其中,钟山区结合全区健康扶贫攻坚行动,

中医药文化特色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2012-2015年)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为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体现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巩固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也进一步推动我院加快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工作达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要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体现中医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从而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育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以营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中医药文化

氛围为重点,以为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医药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达标工作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中医药文化创新,增强其发展活力,更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 2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3坚持从本地本院实际出发,逐步推广中医中药的适宜技术,中西医结合,能中不西。 三、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内容 1、规范中医病历的书写。通过迎接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强化和规范中医病案书写。在中医病历中体现中医药思想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遵循中华医道的核心理念,突出“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观思想,充分理解中医对待健康和疾病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体自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逐步提高中医辨证诊治优良率。以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达标工作为载体,在临床诊治中强化体现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认识中医临床个性化诊疗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将中医因时因地

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发挥综合医院优势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县位于荆山山脉东麓,特有的山区地理环境,丰厚的文化底蕴,使中医药在民间深受欢迎。**县人民医院做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肩负着继承、振兴、弘扬中医药事业的重大责任。近年来,我院发挥综合医院特色优势,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发展方针,着力抓好“四个突出”,中医药事业得到长足发展。2015年被湖北省授予“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称号。主要体会如下: 一、突出中西医并重战略,推动医院综合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提升,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保健等方面发挥的特色作用日益凸现。做为综合医院,我们具备发展中医药事业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和病员资源。但与中医专科医院相比在中医门类细化、中医药普及程度方面存在差距。我院扬长避短,创新思路推进中医药事业。 一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发展方针。把发展中医药事业列入到《医院五年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要点》中,明确了“发挥综合优势,坚持承中融西,建设特色专科,突出专病疗效,传承中医国粹”的中医药建设指导思想。 二是统筹推进达标创建工作。3年来,我们以创建“全

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为契机,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严格按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等规定,推进创建工作。 三是建立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考核机制。将门诊和病区中医药治疗率、中医病历书写合格率、中医特色疗法开展情况等作为重要指标,每月进行考核分析,评价总结,并落实奖惩。 二、突出中医药能力建设,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我院强化措施,大力促进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我院中医科室为医院一级科室,病区设置有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2个病区,门诊设中医内科、疼痛科、康复理疗科3个门诊部,同时还设有中药库、中药房、中药煎药室各1个,中西医结合病区开设病床49张,康复医学科病区开设病床39张。中医药服务门类齐全,中医类临床科室门诊人次年均保持在16000以上,占全院门诊诊疗人次5%以上。入出院人次保持在2000左右。 二是大力辅扶中医专科建设。我们以重点专科创建为契机,遴选康复医学科参加襄阳市重点专科评审,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除开展针灸、推拿、牵引、熏蒸、火罐、穴位贴敷、刮痧等传统中医特色治疗外,还大力引进现代中医诊疗设备,开展运动功能康复、神经功能重建、步态及平衡功能训练、言语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认知及智力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