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叙事时间的形态探究

叙事时间的形态探究

叙事时间的形态探究
叙事时间的形态探究

叙事时间的形态探究

视广告叙事需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无限创意影视广告制作成本较高、周期较长,相应地广告媒介播放费也较高。因此,影视广告叙事,不同于其他叙事形式的一大特点就在于缺乏充裕的时间篇幅。影视广告制作者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如何在有限的广告时间内来完成无限的广告创意,即广告创意人常说的“戴着镣铐舞蹈”。此外,影视广告制作中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无论叙述时间长短,其时间建构的终极目标都是一致的,即为广告主题服务。因此,如何在短短的5-30秒的广告时间内来迅速抢夺受众眼球、用精彩的叙事内容(广告故事情节)来吸引受众关注度、用恰当的广告叙事策略来强化受众记忆度,是每位优秀的广告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影视广告长于拓展心理时间说到时间的分类,法国生命哲学家伯格森把时间分为两类:一类是真正的时间,即生命时间;另一类是科学的时间,即度量时间。他认为前者是纯粹绵延的,后者则是空间化的。奥古斯丁则认识到真正的时间是不可度量的,只有在心灵里面度量时间。因此他提出了一个关于时间的定义:“时间是心灵自身的延伸。”(11卷26章33节)可见,奥古斯丁提出了一种既不同于科学时间又不同于纯粹绵延的新的时间范畴:心理时间。叙事范畴中的心理时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任何叙事都建立两种时间性:被讲述事件的时间性和讲述行为本身的时间性。(P1)叙事文的这种双重时间性质赋予了叙事文根据一种时间去变化乃至创作另一种时间的功能。(P63)在影视广告叙事中,一则广告的播出时长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但受众在观看广告过程中的心理时间却可以不断延伸和拓展。优秀的影视广告应善于利用广告叙事拓展受众心理时间,如此一来即便叙事时间戛然而止,亦总令受众在心里余音绕梁、久难忘怀。

影视广告叙事可巧用蒙太奇来创造时间众所周知,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虽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但与我们脑海中所想象中的虚构世界相比,总显得单一呆板,缺乏变化。可以说,现实的世界是唯一的,而想象中的虚构世界则充满了无数的未知和可能。所幸这一切的可能性,影视广告叙事运用蒙太奇帮我们做到了。蒙太奇,原是法语中一个建筑学名词,原意是安装、组合、构成,借用到电影中,最初就是指镜头和镜头的组接。今天的蒙太奇实际上包括了一切“镜头调度”和“声音构成”的全部技巧。(P192)如果说小说创作者是在用书写文字在书稿上创作文章,那么,影视广告制作者则常使用蒙太奇这种独特的影视创作思维方法,通过镜头在屏幕上创作锦绣“文章”,诉诸受众的视听感官。蒙太奇的基本构成是

镜头,影视广告制作者就是通过镜头的剪辑和组接来创造了一个虚幻的、充满了各种可能的世界,一方面可以拓展受众的想象空间,使受众可以在想象中延长广

告时间,回味无穷;另一方面通过镜头的组接,更集中地展现广告故事情节,因而

可以有效减省广告时间、压缩广告空间,使故事情节更简明易懂。

影视广告叙事时间的多维形态

在虚构的世界里,一个事件的特征可以由它在故事的时序中所占的地位、它的时长和它介入的次数得到说明。(P1)故而笔者打算从时序、时长、时频这三个层面来探讨影视广告叙事时间的几种多维形态。

(一)时序错位:善用倒叙和前叙所谓时序,就是指将虚构世界里的事件

序列与它们在叙事中出现的顺序相对比。按照“正常”的时间顺序来逐步展开情节的可称为顺序。(P140)显然,按顺序讲述的影视广告片数量较多、时间关系较易分辨,此处暂不赘述。本文主要探讨影视广告叙事中较为常见的一些相对复杂的时序关系。倒叙是指文本打乱故事中的次序,倒过来叙述远在过去的事件。也就是在我们所处的故事时刻对一个先前时间的回忆,热奈特称之为“倒叙”。

(P136)影视广告片中的倒叙手法一般可以起到补充情节的缺失或遗漏的作用,更好地为表现广告主题服务。如肯德基《助学篇》中,广告通过农村小姑娘这个叙述者的真情讲述,将受众的思绪带回小姑娘的童年、学生时代以及在肯德基实习磨练的那段岁月,从而深深地为肯德基的爱心助学、回馈社会的公益精神所感动,最终达到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广告效果。前叙是指文本超前叙述远在未来的事件。影视广告叙事中的前叙一般都是将广告片中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进行提前预告,它可用于开端对广告故事的情节梗概进行介绍或是对广告故事的结局进行预言。(P136)它能使广告受众对即将播出的广告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有个大概的了解,进一步激发他们看下去的兴趣,并在观看过程中获得求证的快感。

(二)时长压缩或延展:多用概叙和省略热奈特认为:文学有四种主要的

叙事节奏:暂停、场面、概叙和省略。其中,暂停是指叙事的一个确定时长不与任何虚构世界(故事)的时长相对应,如同拍摄一幅静物画;场面则是表现一种等时

的情况,即被讲述的事件在虚构世界里所持续的时间等于讲述它所需用的时间,

如同拍摄一个纪录片。(P159-160)事实上,上述两种叙事节奏在影视广告片中一般应用得并不多,因为广告主更倾向于运用宝贵的时间来展现更多广告内容。因此,笔者将重点讨论概叙和省略这两种运用较多的叙事节奏。概叙是指叙述时间短于故事时间,具体表现为用几句话或一段文字囊括一个长的或较长的故事时间。概述具有加快节奏,拓展广度的功用,多用于对故事背景、事件全貌的介绍,或对人物身世、生平的交待(P78)。影视广告常用单个或一组镜头来概叙广告的故事情节,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广告制作者常常选用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人物或环境来

辅助广告叙事,为受众迅速理解广告叙事情节减省了时间。如三星数码相机广告片《三星镜片———手工磨制篇》中就运用家喻户晓的剪刀手爱德华来充当广告人物。受众早已深谙爱德华的特性:裁剪技艺精湛、细致用心,设计出的东西几近完美。三星广告片正是利用了受众对剪刀手这个典型人物特性的记忆度和好感度,让受众快速接受并理解广告的叙事情节,同时将对广告人物的好感转嫁到产品上。省略是指叙述暂停,故事时间无声地流逝。也就是说,故事时间在叙述中没有得到任何反映,或不叙述某一阶段发生的事。(P81)影视广告叙事中经常采用省略的手法,对广告故事的某些关键部分戛然而止,以激起广告受众无穷的好奇心来探究

结果或原因,既成功地抢夺了受众的“眼球”令受众回味无穷,又通过省略的手

法节省了广告叙事时间,留下大量“艺术空白”让受众在想象中自行补足,从而

达到一举两得的广告效果。

(三)时频:多次重复或一次概括时频表示某一事件被叙事提及的次数与它在虚构世界里所发生的次数之间建立的关系。热奈特将之区分出四种形态。叙事可以讲述:(1)一次在虚构世界里发生一次的事。(2)不定次数在虚构世界里发生不定次数的事。(3)不定次数在虚构世界里只发生一次的事。(4)一次在虚构世界里发生多次的事。(P166-169)其中,(1)和(2)都属于单数性的叙事,一个叙事用于一个故事、不定次数的叙事用于不定次数的故事,这些都是影视广告叙事中最常见的情况,由于篇幅限制,此处不再赘述。文中着重探讨后面两种叙事形态:(3)和(4)。

1.重复化的叙事:不定次数的叙事用于一个故事为了强化广告印象,影

视广告片中经常出现重复化叙事。事实上,很多影视广告并非皆如“脑白金”广告般一味滥用“言语暴力”,高频“轰炸”受众视听,而是善用重复化的叙事手段,营造出不一样的叙事效果。如麦当劳广告《宝宝篇》中,广告片一开始就出现一个面朝窗口荡秋千的宝宝,随着秋千升降他一会儿笑一会儿哭。原来,当秋千升到高处时,宝宝可以看到窗外麦当劳“M”标志广告牌;而当其落至低处时,广告

牌则消失不见。这个可爱宝宝正因未见麦当劳“M”标志而伤心欲哭。这则重复性叙事的广告堪称经典,它不但不令人反感,反而强化了受众的印象,因而广受好评。总之,像这种为强化受众对产品或服务信息的记忆度而反复叙事的手法,如若运用得当则会事倍功半;但如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受众感受,最终只会引发

受众的逆反情绪,令美誉度大打折扣。

2.反复体的叙事:一个叙事用于不定次数的故事这种反复体的叙事常体现为广告制作者用一个镜头或画面来囊括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的事件。这样一则可以减省广告时间,二则可以简化故事情节,让受众更易理解。影视广告片为达成这种叙事效果,常常综合运用画面字幕、画外音、镜头之间的衔接转换等多种手

法来共同完成。有时,精巧的反复体叙事会巧妙运用一组或几组对立的镜头在受众心理上造成无限重复的画面效果。如统一阿萨姆奶茶《野蛮女友篇》中就巧妙运用了一组相互对比的镜头:女友发脾气时的愤怒、疯狂,与男友享受奶茶时的愉悦、泰然,这些镜头的交替出现形成“平行组合段”,让受众在心理上不断重复演绎。由此可见,一则优秀的反复体叙事,就要善于巧妙运用最少的镜头来引发受众最丰富的联想机制,让他们在想象中不断扩充广告情节,在留白中无限重复心目中的画面、演绎广告情节,从而有效地赢得更多广告时间。

影视广告叙事时间的特征

(一)以时间来建构空间米克?巴尔说过:“事件被界定为过程。过程是一个变化,一个发展,从而必须以时间序列(successionintime)或时间先后顺序(chronology)为其先决条件。事件本身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秩序出现。”(P249)影视广告叙事也不例外,它的叙事对象同样必须在一个固定的时间轴上来延伸和拓展一系列行为和状态。因为,人们早已给予“故事”一个狭义的含义:故事是在时间顺序中被讲述的事件。(P45)因此,尽管影视广告制作者常常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对广告故事的叙述时间进行了诸如倒叙、前叙、省略、概叙等一系列运作,引用了与现实时间的简单流逝不一样的时间逻辑,然而,无论何种操作手段都无法改变影视广告叙事最终要通过时间来展开情节、构建故事的空间大厦这一事实。因此,可以说,影视广告必须通过镜头语言在固定的时间轴上展开叙述内容(或故事情节),即通过时间来逐步建构空间。

(二)以空间来延展时间说到空间,电影叙事中的基本单元———画面,就是一种完美的空间能指。(P104)和电影叙事相同的是,影视广告在叙事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始终同时表现引发叙事的行动和与其相配合的背景。伴随着拍摄镜头中呈现的画面中,除去个别特写镜头和某些有意过滤掉背景的镜头外,广告受众总是不可避免地看到空间。因为,影片能指的图像特点甚至赋予空间某种优先于时间的形式。尽管时间是影片画面的一个基本的、本质的参数,空间还是以某种方式先于时间。当镜头拍摄到一个画面,这时的单个画面就已经作为空间呈现在受众面前了,而只有当第一个画格连接到第二个画格时,这时才能生成时间。[

4](P104-105)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说:在影视广告叙事中,先有空间后有时间。运用画面的背景环境来延展时间是影视广告叙事时间的一大亮点。在影视广告叙事中,摄影师常常通过一个全景镜头或利用一种景深,来展现同时发生

在同一个取景范围内的两个行为。如农夫山泉“力量帝”维他命水的广告背景选在一个大型工厂里,广告人物是六个跑酷高手。随着这些“高手”翻上跃下,镜头慢慢拉伸了景深,受众的视线追随着他们灵巧动作的同时也看到画面背景所展示的明亮的厂房、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及快捷卫生的灌装流程等。此时,画面适时地打出“农夫山泉车间实景拍摄”字样。如此一来,广告叙事既通过跑酷高手的矫捷身手看出这是一款运动功能型饮料,又可通过画面背景展现的生产环境对其品质倍添信赖,实在可谓善用空间延展广告时间的出彩之作。此外,影视广告叙事还善于将同时发生的行为置于同一个画面内共同在场,巧妙利用空间来节省广告时间。如广告制作者常通过叠印、银幕分割等特技手段“人为地”把发生在两个不同空间中的行为糅合至同一个画面内,从而更有效的表达广告主题,节省叙事时间。如蒙牛真果粒广告《天生是绝配篇》将同一个画面分隔两半,画面显示男女二人同时在看书、工作、运动,更“巧”的是同时在享用蒙牛真果粒。广告用一个画面同时展示两人的行为,既节省广告故事的叙述时间,又让受众一目了然,节省了理解时间,的确一个不错的创意。可见,影视广告叙事的确可以巧妙地运用空间来有效拓展时间。

(三)以画面、词语、声音等多媒介因素的和谐共振来赢取时间与小说叙事的单一文字表现不同,影视广告叙事有着多种“表现的语言”,如有着不断变换的色彩服装、道具、动作、人物表情等的画面,加上书写的文字、音乐、音响还有话语,从而使得受众面对大量的同时性符号及事件。成功的影视广告叙事常综合运用广告画面中的文字、词语和声音来共同演绎广告情节。有时,画面、词语和声音可能会发生一些更为复杂的关系,从而构成影视广告特有的时间性。如随着广告时间的静静流逝,广告故事的表现与言语叙事刚好相反,从而给广告受众一种新奇的广告效果。此种情形只有综合运用视听感官来欣赏影视广告的受众才能充分理解、明白。如D&D珠宝广告《ILOVEYOU篇》中,画面表现老板责备员工、车子追尾车主互相指责等场景,画外音却始终是正当广告受众甚感疑惑时,画面字幕适时出现:分分秒秒听见“ILOVEYOU!”最后显示的广告语是:爱的光芒无所不在。此时受众终于明白,原来这位带上了D&D钻戒的女主角,在愉悦心情的“催眠”作用下,用心聆听到的所有人的对白都是:ILOVEYOU!这就是影视广告叙事特有的时间性的魅力所在:通过画面、词语、声音等多元素共同营造的空间中的和谐共振,来延展广告叙事时间,从而达到大于3的复调式效果。因此,影视广告叙事正是通过画面、词语、声音等多媒介因素的和谐共振来共同表现广告叙事情节,不仅能引起受众的好奇和关注,更能让受众在想象和回味中不断延长广告时间、延展广告情节,使欲传达的广告主题在受众心理上得到“永生”,最终达到赢取更多广告时间之目的。总之,关于影视广告叙事的时

间问题,仍有许多深层的“奥秘”有待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只有掌握了影视广告叙事时间运用的规律和技巧,才能在宝贵而有限的广告时间里充分表现广告主题,最终达成成本最小化、效果最大化之广告目标

关于时间的叙事作文开头结尾_作文专题

关于时间的叙事作文开头结尾 关于时间的叙事作文开头结尾:时间与青春①只有把握现在,才能在明天驰骋风云,只有把握现在,才能充实虚幻的明天,只有把握现在,才能造就明天的辉煌! ②时间好象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时间如同一架天平,它能称量奋斗者成果的重量;间就像一把皮鞭,它能鞭策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时间犹如一面战鼓,它能激励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 ③时间好比一位妙手成春的良医,它能帮助我们医治流血的心灵。时间犹如一个万能的慰藉者,它能开导我们忘记人生的伤痛。时间有如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他能引导求学者构筑知识的大厦。时间好比一位点屏成蝇的画家,他会帮助勤奋者描绘辉煌的明天。 ④时间好比一个万花筒,它能让我们看到世间百相。时间好比一块试金石,它能帮助我们分辩出真善美和假丑恶;间好比一本教科书,它能帮助我们阅尽人世的沧桑。时间如同一口百宝箱,它将让我们尽情领略生活的幸福。 ⑤ 没有哪一种胭脂能涂抹时间,没有哪一件服装能掩饰灵魂,没有哪一套古籍能装潢空虚。 ⑥ 时间可以摧毁世界上的一切,可以把最坚固的城堡化作历史的残迹,可以把人类的偶像和权威化成灰烬,可以把英雄的利剑化作1 / 5

孩子的玩物,可以把布满大森林的山脉变成布满珊瑚丛的无边的海洋。然而,时间也可以造就一切,可以给猿人居住的洞穴变成金碧辉煌的高楼,可以给曾是残破的荒村变成繁华的城市,也可以使无知的孩子变成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自己的心中展开一个智慧的大星空。 ⑦ 青春无语,却焕发出活力,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春雨无语,却滋润着大地. ⑧ 十五岁的女孩就像是五线谱,谱出生活的酸甜苦辣;谱出生活的巧妙绝伦;谱出了她们自己的天空。十五岁的天空,充满着春天的柔情与夏天的豪情。十五岁的天空,是花朵和阳光的一串串组合排列。十五岁的天空,是欢声和笑语的天空。 关于时间的叙事作文素材:好句摘抄 1、列宁惜时 有一篇回忆录,回忆一位同志向列宁汇报工作,列宁批准了他的计划,并问道:“那么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呢?”“明天开始”那位同志说。列宁却批评他说:“为什么不今天开始呢:就是现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列宁是非常珍惜时间的。 2、柯罗惜时 一位青年画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大画家柯罗请教。柯罗指出了几处他不满意的地方。”谢谢您!”青年画家说:“明天我全部修改。”柯罗激动地问:“为什么要明天?你想明天才改吗?要是你今晚就死了呢?”可见柯罗是多么珍惜时间。 3、邱吉尔勤工作 2 / 5

“白蛇传”的民间叙事及艺术多样化表现

“白蛇传”的民间叙事及艺术多样化表现 “白蛇传”与“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合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起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白蛇传故事, 优美又神秘,其爱情文本和叙事立场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从故 事形成到传播形式都具有强烈的民间性,蕴含深刻的民俗文化隐喻。 八百多年来,经过历代文人的修改、润色,它已成为我国民间文化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在故事的传播过程当中,除了我们熟知的口头传统,民间美术的丰富表达方式也为其增添了无穷生命力。文章共分这 四个章节,以剖析白蛇传故事的产生、原型和流变为索引,分层揭示故事蕴含的深层文化渊源,最后以民间艺术的丰富表现探究白蛇传的民 俗背景和文艺价值。文章首先阐述白蛇传内含的图腾文化与民间信仰,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对蛇图腾产生的原因、蛇图腾崇拜在中国文化 史上经历的三个阶段以及民间信仰中蛇的形象和作用进行梳理、分析。第二章叙述白蛇传故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语境中经历了怎样 的发育、流变,为第三章和第四章的论述提供背景支撑。文章第三章 分析白蛇传故事传播的文化生态,即对其“民间性”进行深入探讨。 本章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说明:第一部分剖析白蛇传故事的母题和原型,这有利于从纷繁复杂的白蛇传异文中找到故事“民间性”的根源所在;第二部分阐述白蛇传故事与端阳节等民俗的内在联系,此为佐证故事“民间性”的外在表现。第四章作为文章重点,从审美特征和文化心 理等方面欣赏“白蛇传”母题下的各形态的民间艺术表达。本章节选取了白蛇传故事渗入最多的四种民间艺术体裁,即年画、剪纸、皮影

以及民间戏曲,并对其分别进行艺术表现和文化隐喻的审美分析。近年来,学者们对“白蛇传”的研究颇丰,但多集中在故事的演变流程、人物形象等层面的讨论,少有人从民艺学的角度对它进行审美分析。笔者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尝试从民艺学的视角重新解读白蛇传,希望 通过对故事的多维度研究,找寻其历史文化隐喻的终极价值指向,透 视其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散中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心理,以期对于白蛇传故事的艺术构架起到补充作用。

叙事时间

叙事时间 一、何谓叙事时间 叙事时间也许是与小说叙事相关的许多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一方面小说的叙事,本身就是在一个时间过程中完成的,这使小说存在一个"叙述时间"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小说所叙述的故事也毫无疑问地是一个时间过程中的存在,这里又有了一个"故事时间"。对于小说家来说,"故事时间"决不是那个现实中无终无始流逝着的、不可人为改变的的物理时间。为了实现某种美学的目的,它可以被伸长或者缩短,也可以被打断再重新连接,甚至还可以被休止。那么叙事时间就包含了对"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的处理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 叙事时间的问题是现实时间与小说时间的问题,它关涉到讲述时间与被讲述时间。现实时间与小说时间不同,二者之间不一定存在同步对应关系。同时,小说时间又不再仅仅是指被讲述时间,它包括讲述时间与被讲述时间。讲述时间与被讲述时间,把被描述世界的时间与描述这个世界的话语时间区别开来。这就突破了讲述时间的单向性和一维性,改变了都是由头说起、从头到尾的老格局,讲述时间可以打乱故事时间,与现实时间不同步进行,运用顺、逆、倒、插多种方法,重新排列组合;改变了历时性线状叙事的单一格局,开创了共时性立体性叙事的新方法,使从空间角度组织材料成为可能,开拓了小说表现的新的空间。 一般来说,小说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即按照"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次序一致的原则来讲述故事;也可以打乱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将事件安排在一个新的、人为的时间次序中来讲述。这是小说处理时间次序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前者或许是最简单方便的讲故事的方式。但是,多数小说家,特别是现代小说家,往往更倾向于采用后一种方式。究其原因,也许一部分要归之于保持"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的一致的困难。事实上,要使小说的"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完全吻合,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同时,也是更重要的,小说家为了凸现故事的某种特殊的含义,或者为了取得某种特殊的叙事效果,往往要打断生活的"自然"接续,将事件重新组合。这一过程,也总是通过重新安排叙事时间来完成的。 二、叙事时间的形态 小说的叙事时间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 连贯的叙事时间。这种叙事时间以时间的一维性为基本单位。故事中的时间与现实时间或者历史时间相一致,由前向后,由古至今单向发展。传统小说一般是这样。故事都是有头有尾,而且都是由头至尾依次道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之类就是惯用的连接用语。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都与现实时间一致,呈线性。这样的小说头绪简单,线索单纯,一切都清清楚楚,为一般读者所喜闻乐见,这种叙事时间的安排,至今还是通俗小说通用的方式。 错乱的叙事时间。被讲述的时间被错乱排列,依照叙述时间或心理时间顺序排列。作者高兴先说什么就先说什么,高兴后说什么就后说什么,或者是先想到什么就先写什么。《祝福》按叙述时间顺序,采用倒叙手法,而不按祥林嫂由年轻到年老到死的生活顺序去写。《狂人日记》按心理时间的顺序,20年前的事,前几天听到的事,年幼时听到的事,妹妹的死,

叙事、记忆与被颠覆的历史—“自下而上”的民间叙事与“自上而下

叙事、记忆与被颠覆的历史—“自下而上”的民间叙事与“自上而下”的历史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25T15:11:37.250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10月作者:商婧媛[导读] 历史学家赵世瑜对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的解读堪称其社会史研究“以小见大”的典型。鲁西南民俗博物馆 历史学的田野方法虽然区别于社会学、人类学或民俗学层面的常规田野作业方式,但是历史学家亦能从散见于民间的诸多族谱、碑刻等文献资料及口头传说、故事等多重叙事话语中,为区域社会的“小”历史与民族国家的“大”历史同时发声。而他们对待西方史学理论的细致洗剔和对文献史料剥丝去茧的甄别,治学严谨之功与思辨锐利之巧,值得民俗学学习。社会学、民俗学所侧重的民间叙事和记忆(以口述史为例)是自下而上对传统历史学研究方法的颠覆,同时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丰富的史料补充。 历史学家赵世瑜对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的解读堪称其社会史研究“以小见大”的典型。通过数则传说故事,他将特定区域社会的传统祖先记忆、生活家园的重要象征以及族群的演变历史分析的非常透彻。他根据大槐树传说故事的文本分析、族谱解释,得出了“某些传说故事的写入、作为家族历史流传,族谱这样的文本又成为口述传说的载体,共同夯实和传递关于祖先的历史记忆”的重要结论。双向互动下的记忆过程是村落文化生活中的一项基础资本,传说进入族谱,对当地民众而言,它就是可信可传的史料,族谱所言又被遴选摘录至历史研究的相关学术著作中,历史就如此被亦真亦幻的建构。 (一)传说故事:叙事背后的心态史一定程度上看,大槐树移民的大部分记载故事的背后“心态史”的真实才更有价值,即北宋之后,北方地区的民族混居造成了一种族群认同的焦虑,这一传说其实是明初和清初紧张的民族关系的体现,而在民国期间,“同祖同源”也成了国家建构的有力根据。而胡人盗宝的故事则是南宋以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取代了经由西北的商道,胡人因此被南蛮取代,而整个帝国的经济中心的南移导致了北方的衰落,“南蛮盗宝”的故事正是北方人这种羡慕和失落的心态的写照。我们暂不评判社会史是不是作为方法论来看待,但一个传说的文本在此研究视角下,能够开始活化起来,它成为我们了解另外一个历史真相的佐证材料,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历史,也就是一个思想史的呈现过程。至于社会史究竟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还是一种新的视角,因研究过程对象与方法从来没有绝对的分离,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中将视角与对象适当兼顾,有机结合,当然这绝不是低估研究视角的选择对于社会史研究的创新意义。 (二)历史节点:叙事、记忆与历史的三重维度首先我们需承认所讨论的村落叙事是基于对民俗学村落叙事方式的意义认可层面上谈。以李生柱研究的白毛黑狗传说为例。他认为,新时期以来,学界关于传说的研究逐步从文献资料的梳理和类型学的分析转向在田野语境中进行考察,关注传说与民众生活地方历史的关联,呈现出一种民俗文化整体观的研究范式。传说既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历史——它反映的是当时民众生活世界的真实;又是一个工具,可以建构历史——它形成与传承的过程,即是它建构历史的过程。正是白猫和黑狗的传说建构和解释了两村的村落关系历史。一种民俗事象,在村落中的某些人眼中,它可能很是一回事,但对于其他人而言,它可能并无太大影响。例如烧大牛和烧大马主要在于操持人如何去操作,本身承担烧大牛和大马的主要负责人在最初就知道他的一言一行与仪式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他在村落中的影响,哪种行为不会被村民在背后戳脊梁骨和开玩笑的谈资其次,叙事的意义和价值认定与传统、历史息息相关。就人们的一般观念而言,历史是指经过证实的、可信的关于过去的事实。鲍辛格的分析话语十分尖锐:民俗学的问题,不在于它从研究对象上不得不和各种传统打交道。它的问题在于;一是倾向于把传统看成静止的,不接受任何改变;二是把民间文化中保留的传统从根本上认为是有价值的、不可质疑的。进而他指出:一个传统并不因为古老而有价值,甚至可以说正好相反,恰恰因为有价值它才古老。潍坊东永安村的烧大马仪式,为何在民众的口头表述中是“历史悠久的”、“传延很多年”的呢?被包装后的烧大马仪式活动本身除了凝结了乡民的物化“价值”之外,它对于民众的精神世界的砥砺和支撑,又怎能简单的加以“不懂传统、随意为之”的否定呢?这种内化于百姓心中的精神“价值”,其实丝毫不逊于前者。从这一点来看,民俗传统的价值,与古老无关,却与价值紧密相关。一般情况下,我们把自我认定的“传统”视为真正的有价值,而烧大马和大牛则明显的展示出因为有价值而被附加上古老的传统,这在很多以民间信仰仪式为生活资本的村落都属常见。鲍辛格的反思固然有他的实践之理,在民俗学研究范畴下,颠覆了我们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传统与“价值”,这本身就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其实这就是赵世瑜所认为的,对于某个个体来说,问题的关键在于研究者在学术思想史中是否把握了问题仪式的序列,或者自己的研究背后的问题意识是否具有逻辑上的连续性。只要时间的历史指针不停走动,这种历史的问题就不会停歇。研究也不会终止。 最后,传说故事、叙事及记忆共同颠覆了原有的历史。刘宗迪曾提出,由分析传说故事入手,但用意却不仅在于故事,而是旨在通过对民何故事的对比分析揭示故事的民俗文化渊源并反过来结合民俗文化背景理解民间故事。从故事发现历史,由历史理解故事:历史与故事是两种迥然不同的叙事文体,历史务求平实,而故事则贵乎出奇,但奇异闳丽的故事却并非个别好奇者的向壁虚构,民间故事的产生和演变,总是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风俗制度为背景的。而传说产生与流变的过程本身恰恰是一个历史的真实。透过这一层,转而理解这件事所反映出来的社会舆论、造成这种社会舆论的历史动因以及后人对此的历史记忆。顾颉刚认为传说本身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这个一层层叠加、黏附的过程本身也非常值得重视。在这种情况下,表述方式会无形中影响到文本的结果。传说与历史记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正如赵世瑜最后所总结的:历史是一种集体记忆;记忆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历史记忆具有可选择性。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思考历史记忆问题会有助于开发出更丰富的重写历史的资源。总之,传说与历史的双重解读或许就是赵世瑜历史之小与历史之大,传说、故事、族谱、民间文本,都是为历史研究服务的重要佐料。走到这一步,历史研究又将通往何处呢?面对被传说故事、叙事及记忆共同颠覆了的历史,给出答案本身,就是一个历史问题。

郑州市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分析

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分析 ——以郑州市为例 城市规划0902 祝相科200917020215 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者的城市形态理念直接决定了城市规划的效果,以致影响城市的总体布局、城市发展的综合效果、交通组织和城镇群的合理分布,甚至关系到城市生产、生活质量、城市改造、城市合理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城市空间是各种人类活动与功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的空间投影,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载体,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的区域分析、定位研究以及发展目标的实现等研究最终均要落实到空间上。因此,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尤为重要。 有学者认为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互为表里,城市结构表现为城市发展中的内在的动力支撑要素,城市形态则表现为城市发展的外部显性的状态和形式。城市空间结构只是城市结构的一部分,表达的是要素在空间组合上的关系,这种关系即为城市相互作用。城市结构实际上既决定了城市形态,也最终决定了城市空间结构。也就是说,城市空间结构就是能够通过城市相互作用体现为城市形态的那部分城市结构。 其实,目前对城市形态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纵观学者们对城市形态的理解和表述,从横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具有物质和非物质两种表现形式,物质方面主要指城市各有形要素的空间布置方式,包括街道网的结构形式,各种功能的地域分异、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和建筑环境以及中心城市和相邻城镇群组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结构变化特征等;非物质的主要包括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所形成的城市社会精神面貌和城市文化特色。从纵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拼贴式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的汇合;城市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历史的变化而产生渐进式、碎片式的变化,通过这种渐变,既可以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续,又能不断地更新。不过每一个不同时期,都会有一种反映时代特色的占主体的城市形态。 郑州市城市形态演变过程: 郑州市的城市形态经历 了“块状发展一点轴延伸一组 团分散-一体两翼”的过程, 城市的内部填充主要发生于 老城区与京广铁路线之间,井 向南北方向蔓延。而近20年 则是组团分散-一体两翼的转 变。并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两翼“生长臂”的不断延长, 中心城区的中心功能尤其需 要不断强化才能满足两翼生 长的要求。

时间管理的定义

时间管理 一、时间管理的定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时间具有如下独特性 1、供给毫无弹性:时间的供给量是固定不变的,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每天都是24小时,无法开源。 2、无法蓄积:时间不象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可以被积蓄、储藏。不论愿不愿意,我们都必须消费时间,无法节流。 3、无法取代:任何一项活动都有赖于时间的堆砌,这就是说,时间是任何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源。可以说,世上任何一件事情都离不开“时间”。 4、无法失而复得:时间无法象失物一样失而复得。它一旦丧失,则会永远丧失。花费了金钱,尚可赚回,但倘若挥霍了时间,任何人都无力挽回,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二、时间管理的作用 1、如订立目标、妥善计划、分配时间、权衡轻重、权力下放 从而通过自我约束、持之以恒、事半功倍地取得个人重要的目标。 2、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没有时间,计划再好,目标再高,能力再强,也是空的。 3、学习时间管理只是希望大家使用一个时间工具,在短时间内重新安排各项工作的重要性,改掉无效的工作习惯。 三、时间管理的理论 第一代理论着重利用便条与备忘录,在忙碌中调配时间与精力。 备忘录型时间管理的优点是:(1)重要的事情变化时应变力很强,顺应事实。(2)没有压力,或者压力比较小。备忘录型的管理便于追踪那些待办事项。其缺点是没有严整的组织架构,比较随意,所以往往会漏掉一些事情,忽略整体性的组织规划。 第二代理论强调日程表,反映出时间管理已注意到规划未来的重要。 这种时间管理模式的优点是:(1)追踪约会以及应该做的事情。(2)通过制定的目标和 规划完成的事情达成率比较高。缺点是:容易产生凡事都要安排的习惯,找不到思考的空间。 第三代理论强调优先顺序的观念(ABC分类时间管理法),依据轻重缓急设定短、中、长期目标,再逐日订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争取最高的效率。这种做法有它可取的地方。但过分强调效率,把时间崩得死死的,会产生反效果,使人失去增进感情、满足个人需要以及享受意外之喜的机会。 ABC分类时间管理法的优点是:重视目标、价值,注重优先,强调效率,为人们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缺点是:过分强调效率,把时间崩得死死的,常常产生

余华小说中的叙事时间

论余华小说中的叙事时间 “时间是小说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时间同故事和人物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凡是我所能想到的真正懂得、或者本能地懂得小说技巧的作家,很少有人不对时间因素加以戏剧性地利用的。”伊丽莎白·鲍温的这句话深刻的点明了时间之于小说本身的重要作用。[1]余华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和理念,在写作中不自觉地对时间这一概念加以利用和改造,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时间叙事模式。“世界是所发生的一切,这所发生的一切的框架便是时间。因此时间代表了一个过去的完整世界。当然这里的时间已经不再是现实意义上的时间,它没有固定的顺序关系。它应该是纷繁复杂的过去世界的随意性很强的规律。”[2]余华把过去世界的一些事实,通过时间的重新排列,这样就会出现新的顺序关系,那么也将出现不同的新意义。他说:“在人的精神世界里,一切常识提供的价值都开始摇摇欲坠,一切旧有的事物都将获得新的意义。在那里,时间固有的意义被取消了。十年前的往事可以排列在五年前的往事之后,然后再引出六年前的往事。同样这三件往事,在另一种环境时间里再度回想时,它们又将重新组合,从而展示其新的意义。”[3] 《往事与刑罚》的时间模式非常典型。故事的开始时间是一九九○年的某个夏日之夜,陌生人因为一份来历不明的电报和刑罚专家碰面。然后时间开始出现分叉,一个是继续向后发展,一个是朝向一九六五年的三月五日,其间又出现了四个时间:一九五八年一月九日,一九六七年十二月一日,一九六零年八月七日和一九七一年

九月二十日。 故事叙事一开始,就出现了两种倒错的时间。第一叙事层面由叙事者承担,讲述了陌生人与刑罚专家的接触过程,第二叙事层面则是由刑罚专家单独承担。随着故事发展,刑罚专家不断指出陌生人所谓的追寻过去是不可能的,叙述的内容则客观上显示了作者的时间观念。第一叙事层的发展脉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时第二叙事层也常借助第一叙事层出现,虽然只是名义而已,也多少干扰了第一层的叙事。但在第二叙事层中的时间就没有那么清晰了,陌生人在刑罚专家的怂恿下不断回忆过去,但是这些回忆都是含糊不清的,自己所想的和历史并不能有效统一,这就出现了许多错觉,时间就这样混乱了。 余华说过:“时间将来只是时间过去的表象。如果我此刻反过来认为时间过去只是时间将来的表象时,确立的可能也同样存在。我完全有理由认为过去的经验是为了将来的事物存在的,因为过去的经验只有通过将来事物的指引才会出现新的意义。”[4]这就像小说中刑罚专家说的,事实上,我们永远生活在过去里。现在和将来只是过去耍弄的两个小花招。 在文本中,现实的时间被拆开后通过作者的笔端进行重新组装,在重复中想象,在想象中重复,形成了一条过去、现在以及回忆交互的链条。“每一时间都是另一时间存在可能性的喻示,每一时间都是消解或混乱了另一时间的存在,显示出历史与现实相互冲突又相互交合,历史与现实互为虚幻的影子,无论历史还是现实都是不

形态结构分析另篇蝴蝶

蝴蝶理论 蝴蝶理论最早出现在1935年一个叫H。M。GARTLEY(加特利)所著《股市利润》里面。之后在1999年SCOCTT。M.CARNEY出版的《和谐交易》一书中做出了详细的讨论。分析界对该理论有很高的评价,号称是波浪理论,周期理论之后又一经典理论。美中不足的是其操作要求较高,必须形态以及行情精度达到相应的标准。 认识蝴蝶理论 经典的蝴蝶理论有六种形态,包括:1,CRAB螃蟹;2,BUTTERFLY蝴蝶;3,BAT蝙蝠;4,GARTLY加特利;5,THREE DRIVES三角;6,AB=CD菱形(又称经典螃蟹)。 每种形态包括二种划分-——-BULLISH(看涨信号),BEARISH (看跌信号) 1,AB=CD菱形(又称经典螃蟹) 这一形态是蝴蝶形态里面的核心部分,即简单,又最重要,所以被称为经典螃蟹。该形态的运用往往可以忽略X点的存在直接将形态看做是AB=CD形态

上图的四个数字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0.786/1.27),(0。618/1。618)这样的对应关系。1?.ab 必须等于cd的长度,公差0。152?。时间上ab 和cd的形成差不多一样 3。a必须是最高或最低点 4.角的形态必须明显的对称 5。c必须在ab的0。618到0。718 之间,这是书中的介绍,但好多实例说明,c在0。382-0.786上都可以的。 6.d必须在ab的1。27到1。618之间,这也是书中的介绍,但事实上, d可以去到1.27—2。24这个范围上的。 7。在好的市场,也就是强势市场,d的目标是1.618,最大可以去到2.618。 2, GARTLY加特利形态 加特利形态是所有蝴蝶形态中最经典的形态,俗称“222”形态

民间叙事(之一)

剃头匠 刘太安住在区公所机关附近,以剃头为生。吃大锅饭的时候,美容美发这词还没听说,区里没理发的地方,安爹就廉价包了区公所几个干部的剃头任务,一年下来也能赚个十几块钱。久而久之,安爹和区公所的干部混熟了,区委一把手见到他,也要和他攀谈一阵。平时安爹提着个剃头箱,有事没事往区公所跑。村里人一见他屁颠颠地出门,就常和他开玩笑:安爹,又要给许书记剃头了?安爹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是咧,许书记在县里开会回来,我这去帮他剃胡子呢&&那时农村特穷。社员抽的是喇叭烟,喝的是薯丝酒,十天半月闻不到鱼肉腥味。剃头匠安爹却经常在村人面前炫耀:今天许书记请我喝粮食酒啦!有时他还拿出一包飞马烟分给大家说:这是哪个新来的书记送给我的。 那年腊月间,安爹从区公所收剃头款回家,顺便在区供销社买了一把烧水的瓦壶,花了二角八分钱。跑过大队部时,正碰上几个收工回家的年轻小伙子。牛伢子开玩笑说:安爹,瓦壶是哪个干部送你的?安爹说:不是咧,我刚才收剃头钱,在供销社买的呢。那要庆贺庆贺呀。安爹瞪了牛伢子一眼:小崽子,二角八分钱的瓦壶,也值得庆贺?说完就回了家。 晚上,牛伢子果然领了一伙人敲锣打鼓,玩着狮子进了门。安爹摸摸索索从口袋里掏出几角钱给牛伢子说:鬼崽子,拿去打酒喝吧。牛伢子一伙高高兴兴地走了。可是不到半个小时,锣鼓声又在门前敲响,另一伙伢妹子又来贺喜了,安爹又掏了几毛钱给他们。东屋场的伢妹子刚走,西屋场又来贺喜了,西屋场一走,又来了上屋场的。这一晚,安爹共接待了五批贺喜的人,下午收的剃头钱最后一分没剩掏了个干干净净。安爹没想到仅花几角钱买回的瓦壶,因为人家贺喜,用去了他一年辛苦帮区里干部剃头的全部报酬。安爹害怕还有人来搞恶作剧,就走进房里,将那把新瓦壶拿出来,当作看热闹的人们摔在石阶上,瓦壶砰一声碎了一地,贺喜的人们吓得目瞪口呆。 戏友 阿春是我二十多年前的戏友。阿春和我是同一年出生,他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六个弟妹,因此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回家帮助父母挣工分,分担家庭生活的重担。十八岁结婚生子,到我进城读书那年,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 读高中时,我就是大队业余文艺宣传队队长,阿春是我们宣传队的惟一琴手。虽然他没读多少书,但他很有点艺术天赋,能识一般的曲谱,很多歌曲他只要听上一两遍,就能把曲子哼出来边拉边唱。有一年,县里组织文艺汇演,公社成立宣传队,要从每个大队选派两个宣传队员参加,当时我还在读高中,我们就推荐了阿春。公社从县里抱了一块镜屏回来,阿春逢人便说,似乎像一个凯旋归来的战士。 阿春家庭负担重,每年秋冬农闲时节,他就要外出搞一二个月副业,挣点钱回家过年。可他一到腊月初就赶回来。因为我们大队文艺宣传队每年腊月间要排练新节目,过完春节就到各村巡回演出,这已经成为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我进城读书的几年里,大队宣传队没有解散。每年寒假回家,大队干部还是把办宣传队的任务交给我,让我组织青年男女们精心排练,为乡亲们奉献一台喜闻乐见的乡戏。那几年,阿春的二胡越拉越好,特别是他的二胡独奏《高山流水》,常让人分外陶醉。我参加工作后,

形态结构分析另篇蝴蝶

蝴蝶理论 蝴蝶理论最早出现在1935年一个叫H.M.GARTLEY(加特利)所著《股市利润》里面。之后在1999年SCOCTT.M.CARNEY出版的《和谐交易》一书中做出了详细的讨论。分析界对该理论有很高的评价,号称是波浪理论,周期理论之后又一经典理论。美中不足的是其操作要求较高,必须形态以及行情精度达到相应的标准。 认识蝴蝶理论 经典的蝴蝶理论有六种形态,包括:1,CRAB螃蟹;2,BUTTERFLY 蝴蝶;3,BAT蝙蝠;4,GARTLY加特利;5,THREE DRIVES三角;6,AB=CD菱形(又称经典螃蟹)。 每种形态包括二种划分----BULLISH(看涨信号),BEARISH(看跌信号)1,AB=CD菱形(又称经典螃蟹) 这一形态是蝴蝶形态里面的核心部分,即简单,又最重要,所以被称为经典螃蟹。该形态的运用往往可以忽略X点的存在直接将形态看做是AB=CD形态

上图的四个数字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0.786/1.27),(0.618/1.618)这样的对应关系。 1.ab 必须等于cd的长度, 公差0.15 2.时间上ab和cd的形成差不多一样 3.a必须是最高或最低点 4.角的形态必须明显的对称 5.c必须在ab的0.618到0.718 之间,这是书中的介绍,但好多实例说明,c在0.382-0.786上都可以的。 6.d必须在ab的1.27到1.618 之间,这也是书中的介绍,但事实上,d可以去到1.27-2.24这个范围上的。 7.在好的市场,也就是强势市场,d的目标是1.618,最大可以去到2.618。

2, GARTLY加特利形态 加特利形态是所有蝴蝶形态中最经典的形态,俗称“222”形态

小说的叙事角度与时间结构

小说的叙事角度与时间结构 ——关于福克纳之《八月之光》 【摘要】小说的叙事角度与时间结构是小说叙事结构的两部分。叙事角度分为三。时间结构也包括现实层面和审美层面。小说《八月之光》以其独特的叙事角度和情节组织结构,展现了一个属于后现代的精彩绝伦的“只是一名叫丽娜·格罗夫的年轻姑娘,怀着生孕,决心赤手空拳地去寻找她的情夫”的十天之内和一些人的的故事,巧妙呈现三个家族的人事变迁…… 【关键词】小说,叙事角度,时间结构 文学作为人学,是一门审美和艺术。有了文学,不能救国;没有文学,必然亡国。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一种全面展现社会生活和人物心理的文学样式,别样的记载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吻合。作为小说写作的一种独特的研读方向,作为欧美后现代作家群的先驱者之一,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以其多维的叙事角度和变幻的时间结构帮助其折“诺贝尔文学奖”的桂枝,《八月之光》是继《喧哗与骚动》与《圣殿》后又精彩地诠释了小说的结构形式构造的又一小说,有着高超的写作技巧,同时内容上体现了人类“心灵深处的亘古至今的真情实感,爱情、荣誉、同情、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表明了作家对种族偏见和宗教偏执的态度,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具体的完美的结合。 (一)叙事角度 ——全知视、内视角和外视角的多种变换 “叙事角度是指叙述的故事是随着哪个人物的视点变化的,也就是有谁的眼睛看到的。”(1)从而根据有谁的眼睛看到,将其划分为全知视、内视角和外视角。《八月之光》文本结构在编排上共二十一章节,这里的叙述眼睛有女主人公莉娜寻找自己的情夫,主要出现在首位两章,而莉娜的视觉作为自己讲述故事,只有首章,即她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走在去亚拉巴马州的路上,遇见都是好心的帮助,表现了人性的美好、纯洁和互助的一面,也是心灵深处亘古不变的真诚一面。 其次是克里斯默斯的眼睛,他和伯顿小姐的故事。第一至五章,

论电影空间叙事的几种美学倾向_陈岩

在主人公不怎么需要表演的情况下,只需要说出粉丝们爱听的台词,也就足够了。 但不管怎么说,“轻表演”作为一种新的美学动向,在当下的电影市场上,正如鱼得水。不管评论家怎么批评,电影院里年轻的观众们,在看到《小时代》里每个酷毙的人物出场时所引发的阵阵尖叫,似乎已经说明了一切。当社会的各种压力如潮般袭来的时候,追求一种简单而又直接的宣泄,不也是一种正当要求吗? 不过,我们还忽略了一点,就是在上述影片里,我们都能或多或少地看到一些自恋的倾向,在《小时代》中则更明显了,那个“自恋的导演”正自恋地看着影片中他的倒影而心动不已。当然,笔者在此并不是批评这种自恋,而是认为,这种自恋倾向,正在滑向笔者所说的“刻奇电影”,并因其“轻”而逐渐地媚俗化。 所以,将《小时代》系列划归到“刻奇电影”中并不突兀。但在此必须补充的是,一些风格化较强的电影,譬如《三枪拍案惊奇》《厨子戏子痞子》等电影,其实也已经非常接近这种电影了,当然,目前最符合这类电影的当属《分手大师》。 通过前文对于“刻奇电影”的描述,再结合《分手大师》这一案例,我们可以为其对应的媚俗化表演梳理出如下特点:(1)超级自恋地凝视自己;(2)不遗余力地作贱自己;(3)自以为自己是一个英雄,并把自己设想得很崇高;(4)为自己的表演而感动,也希望别人为之而感动;(5)创作者也被自己的“谜”所吸引,并表现得十分好奇。 本文无意对此展开批评,但“刻奇电影”的出现,却表现出一种严重的自媚倾向,并或有可能开创一种新的潮流,因为当下正盛的轻电影,若一旦其“轻”轻到抓不住根基,又在必须赢得票房的前提下,何以为之?答案恐怕是:其“媚”必会自现。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大致梳理了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表演在美学以及创作实践上的一些变化,在此必须指出的是,本文所使用的一些概念,譬如戏剧化表演、生活化表演、类型化表演、风格化表演、“轻表演”、媚俗化表演等等,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上,大多存有交集,譬如,戏剧化表演、类型化表演和风格化表演,这三者之间其实都有关联,而风格化表演和媚俗化表演,也仿佛一枚硬币的两面,存有互换的可能。因此,本文在使用这些概念上,并不在意一种截然的划分,而是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陈述而已。 此外,本文欲特意指出的是,目前的电影表演生态颇为混乱,这其中不仅存有美学观念之争,更存有内地、香港、台湾以及内地的京沪等地域之争;不仅存有学院派之争,更存有跨界之争;不仅存有年龄之争,更存有结构之争;不仅存有官方之争,更存有民间之争……但最可怕的是,正如前文所提及的,在商业大潮面前,在缺乏信仰、价值观混乱的前提下,在急功近利、追名逐利的心态下,在行业缺乏自律,演员价码差距日益增大的情况下,谁还会平心静气、苦练内功、内外兼修呢? 是以担忧之。 (万传法,副教授,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200044) 论电影空间叙事的几种美学倾向 文 陈岩/Text/Chen Yan 提要:电影依靠空间形象来叙述故事,可见的视/听空间形象是其叙事的“语言”,对于电影叙事来说,空间不是外部条件,而是一个重要的内部要素。空间叙事的基本构成是“空间+叙事”,在创作实践中,电影的不同空间形式与叙事内容之间的搭配组合呈现出电影的不同风格,进而体现出电影作品在美学上的不同倾向。 关键词:空间 叙事 空间叙事 美学 “语言”是叙事的工具,它决定了叙事的性质。电影以可见的画面和声音作为其叙事“语言”,这种“语言”在客观上表现为视/听觉空间的连续运动和空间段落的排列组合。如同音乐叙事是一种“节奏、旋律”的叙事,舞蹈叙事是一种“肢体动作”的叙事,书写叙事是一种“文字”的叙事一样,电影叙事本质上是一种“空间”的叙事。电影的空间形式是怎样的,在这样空间形式中又表述了怎样的叙事内容,这直接体现出一部影片的美学倾向。 一、空间不是叙事的外部条件, 而是叙事的内部要素 空间叙事是一种创作方法,是以艺术家对空间的选择、加工、创造为基础,突出电影空间的作用,把 Aesthetic Tendency of Film Space Narrative ACADEMIC HORIZON 学术视野113

叙事要完整(作文指导)

叙事要完整(作文指导) 课题叙事要完整(作文指导)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准确运用书面语表达自己要说的话,选取一个生活事件或其中的一个片断进行记叙。 重点选取生活事件或片断进行记叙 难点选取生活事件或片断进行记叙 教具ppt 教法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流程预设 一、写作指导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 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叙事最基本的要求是:交代清楚,有条理,繁简适宜,详略得当。所谓“清楚”,就是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明白,包括事情的缘起、经过、高潮和结局;所谓“条理”,指叙事要清晰明白,怎样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如何结构叙事的材料等等; 1、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

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民间叙事传统的转变——从廪君到向王

民间叙事传统的转变——从廪君到向王 【内容提要】廪君叙事与向王叙事代表了不同时代土家族民众的文化认同。明清之际,廪君叙事主角逐渐被向王天子取代,而向王叙事中也糅合了廪君的事迹,并大量出现在民间地方志书中,但志书中概略的记载,远不能反映民间活态的向王传说。这种地方文化精英所做的带有一定目的或由于受到某种局限而做的有“剪裁”的记录及廪君叙事渐被向王叙事取代,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期土家族地区在纵横两个方向上的文化碰撞。 【关键词】土家族叙事传统地方志 从明清开始,廪君叙事在长阳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是廪君叙事主角逐渐被向王天子取代。虽然我们不能说当时的廪君叙事完全消失,也无法想象这个过程有多么漫长、多么激烈,一切似乎在顺理成章、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是,在思想交锋和文化冲突较为频繁的明清时代,廪君叙事在朝向王叙事转化过程中呈现出纷繁缭乱的局面,笼罩着神圣光环的廪君被知晓人间冷暖的向王所取代,则是不争的事实。 向王意义考辨 向王是谁,历来众说纷纭。对于土家族民众来说,地域文化的差异无疑是造成向王歧义的重要原因。譬如,在湘西土家族地区,“向王天子”就有三种说法:一是汉朝向单程,据《资治通鉴》载录,向单程举兵反抗刘秀的征蛮战争,被尊奉为“向王天子”;二据《慈利县志》载,向王天子是南宋的向氏兄弟;三为明朝向大坤,在一些地方志中记录,向大坤为明朝土司。三个人均被视为本民族的英雄。 在鄂西南地区,向王也有三种说法:一是汉景帝驸马向述;二是向宝胜,在当地躬耕颇有名气,是土酋;三是活跃在清江流域的民族始祖廪君。 还有的称向王天子是湖南桑植天子山的向王天子,名叫向大坤,他是巴蜀大盘龙洞主,明朝洪武二年率当地土家族民众起义,自称向王天子。索溪峪的向王天子叫向龙,也是起义军领袖,但时间却发生在宋朝。张家界的向王天子叫向龙(又名向大坤),时间也是宋朝,他们三个兄弟征讨金兵,立下战功。 除了这些向王天子,我们从东汉到清代文献中一共查阅到被称为向王天子的人有九个之多。[1] 这些人物哪个为真实的向王,哪个是虚假的向王,非笔者考察的重点,他们在某一个地域中受到敬重和崇拜,本身就说明了文化传统的独立性,因此将向王放在一个民族文化区域来考证向王的真和假、原型和变体,有悖于民族文化的建构规律。显然九个向王天子的存在都具有历史的真实性,他们在土家族历史上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意义系统,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文化象征符号。在这个象征符号体系内,向王具有地域文化的特指意义,从这个角度讲,向王又具有象征意义的单一性。 土家族向王信仰时间跨度长,扩布范围广,每个地域的文献和传说保留的向王事迹,不是历史的错述,更不是文人的误读,那么,又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 何时出现“向王天子”的名号,没有确切的定论,但是可以肯定向王天子的最早意义以及最后被土家族尊奉为一个普适化的人物与《后汉书》中记录的“巴务相”有关。既然“巴

叙事时间表征的特点研究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4,27(5):1172-1174 叙事时间表征的特点研究Ξ 杨炳钧ΞΞ (西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重庆,400715) 摘 要 叙事时间表征是时间心理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领域,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对此尚未有系统研究。本文在概述这方面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叙事时间表征特点的假设,以便为今后这方面的时间心理学研究提供线索。 关键词:叙事时间表征 特点 时间心理学 假设 1 引言 凤凰卫视2004年7月18日20点50分到21点“东方八禧名人面对面”节目是主持人许戈辉访电影导演张艺谋。其间,张艺谋说,“干到老,学到老.....不是假谦虚.....我今天还在学拍电影,学讲故事”。这说明,虽然成人和幼儿园的小孩都能叙事,但叙事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有职业、年龄、生活经历等差异。Van den Broek[1]说,“叙事遍及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剖析叙事理解的心理过程是研究人的心理的一个窗口”。叙事或叙述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比较深入和自然地揭示个人经验[2][3]。有关叙事的心理学研究已经有了很多成果,例如:有研究发现,可以用重写或改变个人生命故事的方式帮助个人构念行为;有研究者指出,叙事促使个人同一性的发展;有些研究甚至得出普遍的心理经验都可以追溯到叙事的结论。 人的经验和行为是有意义的,而为了理解我们自己和他人,需要探索构成心理和周围世界的“意义系统”和“意义结构”。意义不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研究对象,它不是什么“东西”,不是什么“物质”,而是一种“活动”[4]。叙事本身就是一种“活动”,而“活动”必然是“时间”和“序列”的结合[5]。显然,叙事与时间关系密切,二者的结合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尤其是时间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切入点。 2 研究现状概述 虽然叙事时间颇有研究意义,但人们对它的重要性认识得较晚,相关研究还很少。Science Direct电子资源检索系统中1992年至2004年4月间“叙事”(narrative)为主题的文章共有200篇,包括各个学科有关叙事的研究,其中涉及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共有37篇,这37篇中11篇研究心理治疗与叙事的关系,7篇研究儿童叙事问题,3篇研究叙事理解,2篇涉及叙事文体,2篇涉及叙事与自传,12篇是其他有关叙事的研究。而以“叙事”和“时间”同时为主题并与心理学相关的研究只有9篇,具体涉及以下内容:叙事中的时空关系[6],时间对叙事理解的影响[7],老龄化研究中的时间概念和叙事时间[8],叙事时间变化的加工[9],疾病的叙述———时间、希望和艾滋病[10],肿瘤学和叙事时间之间的关系[11],学龄前儿童叙事的结构和连贯性[12],叙事中句子回忆和阅读时间的结构要素[13]。 心理学检索系统PsycIn fo收录的1872至2004年4月间以“叙事”为主题的研究论文共有4383篇,但以“叙事”和“时间”共同为主题的只有4篇。除了上述提到的Z waan[9]研究过叙事时间变化的加工外,还有以下几个研究:Freeman[14]的研究涉及自传和叙事时间,Nels on[15]则研究过叙事、时间和文化自我的突显,Survant[16]研究过叙事时间和空间隐喻之间的关系。 国外关于“叙事”的著作很多,但研究“叙事时间”的极少,较有代表性的是法国思想家Ricoeur[17,18,19]的《时间与叙事》三卷本,而该著作是从哲学的角度研究叙事时间。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叙事时间表征”的著作则几乎没有,而且心理学中的叙事研究主要讨论心理治疗问题,比如S ovatsky[20]。 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来看,1994年至2004年初期间同时以“叙事”和“时间”为篇名的文章有28篇,其中没有一篇从心理学角度讨论“叙事时间表征”。心理学学术期刊中有四篇文章涉及记叙文或叙事,即莫雷对小学生概括不同类型记叙文主题的心理加工过程的研究,林秀英和杨炳钧对构成理论关于推论与记叙文篇章理解的研究的介绍,王荣和张积家的儿童角色认同对记叙文记忆与理解影响的研究,冷英和莫雷等探讨过记叙文语篇理解中的时间转换机制。国内以“叙事”为主题的著作有一些,这些著作的一些章节涉及叙事时间,比如杨义[21],但都是讨论知识层面的叙事时间。国内迄今未有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叙事时间表征”的著作。 虽然上述情况并没有涵盖所有文献,但足以说明两点,一是结合“叙事”和“时间”进行的研究主要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二是心理学领域专门对“叙事时间”进行的研究还相当少。亟需针对叙事时间表征的专门的心理学研究。 3 时间表征的典型模式 关于时间表征有四种典型的模式:线性表征;螺旋式表征;循环表征和网状表征。线性表征模式以西方社会为代表。依照西方社会的一般看法,时间有一个开端,在此之前,时间并不存在。科学工作者把这个开端与大爆炸假说联系在一起,宗教人士则把它与“创世”等相联系[22]。把大爆炸作为时间开端的人倾向于把时间表征为向前流动着的线性线条。 而南部、中部和东部非洲说班图语的民族的时间观就完全与西方线性时间观不同。他们认为时间开始于一个使宇宙产生的最高生命,时间被表征为沿着螺旋式的道路走向无尽 2711 Ξ ΞΞ作者简介:杨炳钧,男,西南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生导师,博士。E-mail:ywils on@https://www.doczj.com/doc/779170875.html, 得到黄希庭教授的指导,特致以衷心感谢!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0270467)资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