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奶牛修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奶牛修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奶牛修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奶牛修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奶牛场兽医常见知识点汇总

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传染源,保护易感动物。修蹄 1.清理蹄表:用水冲或刀刮将蹄表清理干净,方便后续操 作过程中测量蹄壁及磨平蹄底。 2.测量蹄壁的长度:从蹄毛结合部到蹄尖测量标准长度为 7.5cm(前后一致)。 3.剪蹄尖:在蹄壁标准长度为7.5 厘米处剪蹄尖。 4.测量蹄底与蹄壁的角度:量角度注意前蹄只量外侧蹄, 后蹄只量内测蹄。 5.打磨蹄底:打磨蹄底面要求打磨机由外侧向内侧逐渐打 磨,在保证蹄面平整的同时,避免内侧负重面低于外侧,首先 打磨内侧蹄蹄面,蹄面斜长为8cm,外侧蹄蹄面,依据内侧蹄 进行整个蹄底打磨平整,蹄底厚度0.5-0.7 厘米。 6.修蹄弓:蹄尖1/3 处禁止修整,外侧蹄蹄弓宽度范围为 蹄面的2/3-3/4,内侧蹄蹄弓宽度为蹄面的1/4-1/3。 7.浅道处理:勾刀清理浅道及“黑点”,当修蹄过程中发 现牛只患有蹄病,应及时按照《蹄病处理方案》进行处理,不 得耽误治疗时机。 、浴蹄流程 (一)常规浴蹄 连续2 天使用同一种浴蹄液后,间隔2 天再次连续使用另 外一种浴蹄液,一直循环以上程序。 (二)特殊情况 1.蹄疣发病率在1-5%,泌乳牛群连续3 天使用一种浴蹄 液,连续 2 天使用另一种,中间不停歇,一直循环以上程序。 青年牛和干奶牛连续 3 天使用一种浴蹄液,间隔 2 天再次连续 3 天使用另一种药品。 2.蹄疣发病率在5-10%,泌乳牛群连续5 天使用甲醛浴蹄 后,连续 2 天使用另一种浴蹄液,中间不停歇,一直循环以上 程序。 3.青年牛和干奶牛牛群连续5 天使用甲醛后,间隔2 天再 次连续5 天使用甲醛浴蹄,一直循环以上程序。 4.蹄疣发病率大于10%,泌乳牛群连续7 天使用甲醛浴蹄 后,连续 2 天使用另一种浴蹄液,中间不停歇,一直循环以上 程序。青年牛和干奶牛牛群连续7 天使用甲醛后,间隔2 天再 次连续7 天使用甲醛浴蹄。 (三)浴蹄液更换频次 药浴池每1000 头更换一次药浴液,清水池每500 头更换一 次清水。 说明:技术支持中心会根据实验结果和牧场实际情况做出 流程调整,最终以技术支持中心下发的最新流程为准执行。 四、保健修蹄 (一)修蹄对象 1.预警牛,预警条件如下: (1)产后天数120-150 天的牛只。 (2)距离上次保健修蹄(干奶时保健修蹄除外)150 天的 牛(以建议修蹄日期为准,3 个月内需要干奶的除外,已经干 奶的除外)。 (3)在胎天数190-220 天的大胎青年牛。 2.干奶牛: 每次需要干奶的牛在干奶前调出修蹄(不在预警范围内)。 备注:每月1 日、10 日、20 日、28 日系统会对以上第1 条进行预警提示,根据信息修蹄预警提示,每月对符合预警条 件的挑出进行修蹄,泌乳牛在挤奶完毕后进行挑牛,青年大胎 在饲喂时上夹后进行调牛。 临床型乳房炎级别鉴定标准 根据发病严重程度分为以下三个级别 1.轻度乳房炎(1 级):乳区正常,乳汁异常。 2.中度乳房炎(2 级):乳区红、肿、热、疼、硬,乳汁异 常,无全身症状。

奶牛修蹄操作规程与常见错误

奶牛修蹄操作规程与常见错误 肢蹄病作为奶牛四大类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及牛场的经 济效益。据报道,奶牛肢蹄病发病率为 5.6%~40% ,其中88%~99% 发生于 蹄部,证明蹄病较肢病更为常见。奶牛蹄病 84%发生于后蹄,其中85%见于 后蹄外侧趾。因此,蹄病的控制是奶牛肢蹄健康控制的重中之重。 修蹄是奶牛场矫正蹄形、治疗蹄病的常用方法之一。但修蹄的操作规程在不 同的牛场差异很大,且有部分不正确的做法反而会加重跛行。 本文简要介绍常规 修蹄规程,通过修蹄重建两指/趾的负重平衡,继而减轻底球结合部受力,降低 发生蹄底溃疡的风险。下面的内容介绍了修蹄的主要步骤, 但修蹄的过程中要根 据实践经验和牛蹄的具体状况进行相应的修整。健康牛和跛行牛均可按下述步骤 修蹄,确保蹄形正常和重建负重。根据牛蹄的状况,可将修蹄步骤分为预防性修 蹄和治疗性修蹄。 、修蹄方法 矫正蹄长。正常状态下,后肢内侧趾从蹄冠带至蹄尖长约 7.5cm (约人手 四指宽,或一支普通香烟的长度)(参见图 1,图2 )。 如不能确定,修剪时允许蹄长稍长,但不能修剪地过短。 将蹄尖处的角质修剪过多,可能引起严重的继发症一一如造成真皮损伤导致 出血或奶牛不适; 修整蹄底,使蹄底角质厚度至约5mm 厚。修整位置主要集中在靠近蹄尖的 位置,蹄踵处不修整。 修整后,蹄壁与蹄底间可见清晰的白线部。修整顺序参见图 3,图4。 1. 第一步:确定后肢内侧趾长度。 2. 第二步:修整后肢内侧趾蹄底。 或为确保蹄形美观,将蹄尖处蹄底修剪地过薄。

如果内侧趾趾尖处的角质修剪不到位者, 蹄长过长,可能会修剪蹄踵处角质。 绝大多数牛的内侧趾蹄踵无需修整,如需要修整,对应的外侧趾也应作出相 应修整。 重复第一步和第二步修剪外侧趾(参见图 5,图6,图7) 将内外侧趾蹄长修剪一致,然后从趾尖至蹄踵方向将蹄底厚度修整一致。 如蹄踵处角质过厚,可适度削薄。一般情况下,蹄踵无需修整,修整后的蹄 底位于同一平面。 图8. 平衡蹄踵,使蹄底位于同一平面 3. 4. 第三步:平衡蹄踵(参见图8 )。 修整后将内外侧趾蹄底找平,避免蹄底有凸起的角质。 图5.修剪外侧趾蹄尖 图6.修整外侧趾蹄底 图7.修整外侧趾蹄底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A级绿色食品奶牛饲养管理的饲养环境、引种、饲养、管理、综合防疫、牛奶处理和生产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A级绿色食品奶牛的饲养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NY/T 34 奶牛饲养标准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471 绿色食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472 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 NY/T 473 绿色食品动物卫生准则 NY/T 105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3.1 TMR 3.2 DHI DHI是英文Dairy Herd Improvement (奶牛牛群改良)的缩写,DHI是通过个体产奶牛的测定数据(乳成分和体细胞)的测定,和牛群的基础资料分析,了解现有牛群和个体牛遗传进展,产奶水平,乳成分,乳房炎,繁殖等情况,从而对个体牛和牛群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性能进行综合的评定,找出奶牛育种和生产管理上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奶牛生产和育种的问题,这一体系简称DHI。 4 饲养环境 4.1 环境 牛场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 4.2 舍内环境 舍内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88的要求。 4.3 选址

牛场应建在地势高燥、通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未被污染和没有发生任何畜、禽传染病的地方,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a) 牛场距离垃圾处理场5km以上; b) 牛场周围3km内不应有化工厂、矿厂和其他畜牧场等污染源; c) 牛场距离干线公路、铁路、村镇居民点应2km以上; d) 牛场不应建在饮用水源或食品厂的上游,距离风景旅游区5km以上。 4.4 牛场布局 牛场内应分设生活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病牛隔离区和粪污处理区,生活区应在生产区的上风向,粪污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 4.5 场区 场区内净道和污道分开,不准交叉使用;牛场周围应有绿化隔离带,并设围墙或防疫沟。 4.6 牛舍建设 牛舍应能保温隔热、通风排湿,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并能耐酸、碱等消毒药液腐蚀;牛舍应具备良好的清粪排尿系统。 4.7 牛场卫生 牛场卫生应符合NY/T 473的要求,排放的污染物应实行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理。 5 引种 5.1 良种母牛引进 引进良种母牛时,应从具有种牛经营许可证的大型种牛场引进,并按照GB 16567的要求进行检疫,不得从疫区引进种牛。 5.2 隔离观察 引进的良种母牛,应在专用的隔离场隔离观察45d以上,经动物防疫部门检查鉴定健康合格后,方可引进场内供生产使用。 6 饲养 6.1 饲料 6.1.1 饲料品质 使用的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应符合NY/T 471的要求,牧草、青贮等粗饲料应是按绿色生资标准生产。 6.1.2 饲料营养 饲料营养标准应符合NY/T 34的要求。 6.1.3 饲养方式 牛场应使用TMR饲喂技术,并按照DHI测定结果指导生产。 7 管理

奶牛常见肢蹄病及其防治

奶牛常见肢蹄病及其防治 [日期:2011-03-26]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奶牛常见肢蹄病及其防治 李林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是目前国内外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它是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引起奶牛被迫淘汰的第三大最普遍的原因。但由于该病多呈慢性经过,不致死亡,常被忽视。肢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柱器官,肢蹄健康是奶牛高产、健壮的保证。肢蹄病对奶牛产生严重不良后果,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量,而且会造成高的淘汰率,使替补的费用大副增加。因抗病性状遗传力很低,环境管理和营养调控技术将是降低肢蹄病的主要途径。 一、常见奶牛肢蹄病种类及其症状 1常见奶牛肢蹄病种类 肢部疾病:腕、附关节发炎囊肿。蹄部疾病:蹄冠、球部炎性红肿、蜂窝织炎、组织增生、蹄底溃疡腐烂等;蹄角质变形:延伸蹄、剪状蹄、翻卷蹄和翘尖蹄等;骨营养不良:蹄角质粉化,指(趾)骨变形和骨折等。 2一些常见的蹄病临床特点和治疗 1、蹄叶炎:这是发生在包围趾骨的真皮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65%的蹄病直接或间接地与蹄叶炎有关。研究表明大多数奶牛的跛行是由蹄叶炎引起的,当然并不是全部。蹄炎可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在所有三个阶段,奶牛通常都有特定的姿势以减轻疼痛。患蹄病的奶牛通常后背拱起来,如后肢比正常情况更朝前放置,说明疼痛在脚趾,如比正常更朝后,说明疼痛在蹄踵。奶牛如起卧困难或走路笨拙,则很可能是由于蹄炎或其他蹄病所致[1]。 在急性阶段(最初10天),牛蹄会发热,蹄底软化,一周以后,临床症状包括其白线变黄呈粘稠状,蹄内真皮组织血管阻塞,且由于接近蹄壁和缺少可活动性,肿胀会引起很大的疼痛,牛蹄变热,冠状带之上脉博次数增加,家畜呼吸次数和体温都增加。 在亚急性阶段(第10-45天期间),壁外及冠状带周围出血,最显著的变化是蹄壁与蹄底分离,可以看到趾很长及蹄踵分枝。从内部可以看到趾骨刺向下面。 在慢性阶段,(45天以后)蹄底开始凹陷,且蹄底与蹄踵区分不明显,趾朝上。蹄壁外层可看到横的纹路(小沟)趾骨刺向蹄底,进一步与蹄壁分离,由于趾骨的转动,使得奶牛感到很不舒服。

奶牛白线病及常见修蹄护蹄措施

齐长明中国农大动物医学院教授 白线病 白线是蹄底和蹄壁交界处的一种软角质。大家治疗蹄病应该注意,蹄底的角质和蹄壁的角质都是比较坚硬的,尤其是蹄壁的角质非常坚硬,但是他们交界的地方,非常薄弱。所谓的白线部就是软角质,很多疾病都是这出问题,最后草、泥沙、粪便都从这儿进去,越塞越把牛蹄壁和蹄底分开,有的时候甚至一直侵害到蹄真皮,这叫白线异物。下面这个病例叫白线分裂,简称白线裂,健康的白线没有分离。白线裂表现的是后面接近蹄中部和蹄肿的时候白线整个分开了。这也是环境不良形成的,白线不断扩大,造成蹄壁分离。白线发病引起的另外一种病,叫白线脓肿,这个比较常见。典型的白线脓肿有两种情况,一种牛是纯白色的脓,还有一种没有脓,里边是黑水,有蛋白质的腐败臭。白线脓肿治疗时一定要把白线病变周围的角质削薄,否则不爱长。治疗时比较容易,一定要把蹄子表面的脏物清除干净,这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清蹄是一个非常繁重的任务,要把它做得很干净,得下工夫,得像给好的其他组织做手术一样去准备给这蹄子做手术,要不断的刷洗,甚至趾间隙用东西勒,把脏东西完全去掉,然后用消毒液侵泡5分钟,应该是严格的要求。否则的话这种感染的蹄病治疗的效果很差。因为本身就污染很严重。 (1)浅小的白线裂,仔细清除裂隙内的脏物后,将周围角质削薄即可。 (2)发生白线脓肿时,不要在裂口处挖深洞,应牺牲部分蹄底或蹄壁的角质,使裂口扩开呈倒漏斗形,以便于深部的渗出物和脓汁排出。

图1 白线异物,一石子嵌入白线处 图2 白线裂,裂开的白线内填塞的脏物使裂缝不断扩大

图3 白线脓肿 修蹄的方法 修蹄是指利用各种修蹄工具对牛蹄进行切削修整,以恢复其蹄形及功能的一种外科手术方法。修蹄可分为预防性修蹄、诱导性修蹄和功能性修蹄。 修蹄方法 (1)用蹄钳将蹄前壁剪至正常的长度,前蹄为7.5cm,后蹄为8.0cm。 (2)削除蹄壁上突出的角质。 (3)削除内、外侧指(趾)轴侧壁过度生长的角质,使指(趾)间隙光滑、平整。 (4)削除蹄底多余及不规则的角质,重建蹄底的负重面。 (5)削除蹄踵松散、糜烂及磨灭不良的角质。 治疗蹄病的常见药物 蹄钳、电动修蹄夹,还有传统的(助栏)保定架,这些修蹄工具大家可能都见过,也知道怎么用,因为大家现在使用的工具基本都是这种电动工具,因此修蹄工具在这儿我就不详说了。下面我着重谈一下药物,最常用的治疗蹄病的药物。刚才我曾经说过一种病例变化,蹄壳角蛋白降解,最后直到变性坏死的一个病例过程。因此,治疗蹄病一个总的原则就是防腐,把防腐做好,蹄子的角质健康了,蹄病愈合的可能性也大了,发生新蹄病可能性就小了。 松馏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