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2.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3.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认识这种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4.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自主学习】

1.战国末年,__________国实力远远超过东方六国,__________的时机已经成熟。

2.秦王__________执掌大权后,制定克敌制胜的策略,从_______年至________年经过10年征战先后灭亡六国。

3.六国中最后一个被秦国攻灭的是__________。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___。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__________。

5.秦朝在中央设置的官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

6.秦统一全国以后,全国通行的货币是_________,全国通用的文字是________。【合作探究】

1.试分析秦统一全国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有什么作用或影响呢?”

【自学检测】

1.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灭六国,诸侯西来的顺序是()

①韩国②赵国③魏国④楚国⑤燕国⑥齐国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①④⑤⑥

C.③④①②⑤⑥

D.④⑤①②③⑥

2.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间是()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3.下列不属于秦朝中央政府官职的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4.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州县制

D.王国制

5.秦朝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海贝

B.铜贝

C.“半两”铜钱

D.刀形铜钱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秦国;统一天下;2.嬴政;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3.齐国;4.秦国;秦始皇;5.丞相;太尉;御史大夫;6.圆形方孔钱;小篆

【合作探究】

1.原因:(1)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越来越少,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3)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4)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采取了正确的军事策略等。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1)文字的统一,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

(2)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的交流。

(3)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便利经济的发展。

【自学检测】

ACDBC

《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孙平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2、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3、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 [重点与难点] 重点: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导学过程] 一、自我学习 1、学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目,回答如下问题: (1)我国的改革首先是从什么领域开始的? (2)哪个地方最先进行改革? (3)改革采取了怎样的形式?取得怎样的效果? 2、学习“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这一目,结合《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回答如下问题: (1)说一说中国最早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2)阅读对外开放示意图,找出下列地区的地理位置:深圳、海南、广州、上海 (3)请根据对外开放示意图说说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3、学习“国有企业改革”这一目,回答如下问题: 1、城市改革开始的时间、重点。 2、总结归纳国有企业改革的三方面内容:(不要照抄课本内容) 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时间、措施: 二、小组讨论 1、有人说我国当今的开放,允许国外资本的投资,实际上是导致了外国对我们国家的经济侵略,你是否同意此观点? 2、议一议: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国有企业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后,生产都大大发展了,为什么?(提示:可以从管理体制改变、生产经营权转换、分配形式变化、科技进步等方面讨论) 三、自我总结 四、自我检测 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a“文革”结束之初b中国共产党“八大”之后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d经济特区建立之后 2、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a.国有企业 b.农村 c.机关 d.学校

哲学第九课第二框导学案.doc

张甸中学高二政治导学案(必修) 课题:第九课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编制:孙威审核:鲍德喜 【学习要求】 【知识梳理】 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区别 (1)含义不同 主要矛盾一一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地位,对事物发展起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一一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作用的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不同 %1主要矛盾处于地位,着事物的发展方向。 %1次要矛盾处于地位,对事物的发展方向不起作用。 2、联系 (1)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主次矛盾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A.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抓住o B.学会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区别 (1)含义不同 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一处于地位,起着作用的方面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一一处于地位,不起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的方面就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不同 %1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地位,起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 要方面决定的。 %1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地位,不起作用。 2、联系 (1)二者相互依赖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又要分清。 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

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的认识方法。重点是中 的重点,两点是有的两点。反对形而上学的和。 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依据——O 2、含义一一在矛盾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找出解决矛盾的 方法。 3、地位一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 4、意义: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o L知识归纳】 判断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 1.从外延看 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2.从内涵看 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正因为主次矛盾是“矛盾体”,其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的双方,所以主次矛盾又有各自的矛盾的主次方面。 3.从作用看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常用在“办事情”,解决问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怎么找出问题关键。如攻打锦州,处理中美关系,经济为中心。(怎样做) 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常用在“看问题”上,用于评价利弊、优劣、功过等,如什么是社会主义,人的本质,网络的利弊,一国两制。(认识、态度) 4.方法论意义 主次矛盾要求做工作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忽视一般;矛盾主次方面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 5.可以用来判断二者区别的一些重点词语 “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突破口”、“重中之重”、“第一要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等说法都可以判断为抓主要矛盾; “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实质”、“总体上” 等词语都可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识别依据。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导学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 教学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嬴政登基称王。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秦始皇。 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 1.合作探究: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 2.教师总结归纳: (1)战乱频繁、百姓渴望安定。(2)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群。(3)秦王嬴政招募人才,积极策划。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秦王统一的过程。 提示:(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人物:嬴政。(4)都城:咸阳。(5)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4.图片展示:观察教材《秦朝形势图》 5.教师讲述: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6.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目标导学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课堂活动:学生表演小品《朝会》,情景再现,感受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 (《朝会》剧本附教案文件夹内) 2.问题思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创建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一是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二是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提示:皇权至高无上:“始皇帝”——“秦始皇”; 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第9课 对外开放 导学案(有答案)

第9课对外开放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2.知道对外开放格局逐步扩大的过程 3.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 【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汕头、 4个经济特区。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对引进、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1)年,开放了14个。 (2)1985年,把长三角、珠三角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 (3)1988年增设经济特区。 (4)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5)1992年,相继开放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4.形成了“———”的、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 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6.为我国参与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二、合作探究 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现代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三、练习巩固 1.下列城市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上海⑤厦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颂扬的历史人物是() A.孙中山毛泽东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已经发 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上海浦东开发区 D.海南经济特区 4.云南省属于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5.为了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于何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A.1991年1月 B.2001年1月 C.1991年12月 D.2001年12月 6.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个城市?经济特区是哪年开始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有哪几个?它“特殊”在什么地方?经济特区起到了什么作用?到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四、课后反思

第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有答案)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辛亥革命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2.掌握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3.感受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二、自主预习 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发动武装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袭取镇南关。 3.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与,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终结。 三、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扳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1)材料单元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四、随堂演练

导学案 1.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 2.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是() A.萍浏澧起义 B.浙皖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镇南关起义 3.辛亥革命爆发前,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 C.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 D.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 4.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 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 5.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爆发前武汉的史实有: 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②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③反帝斗争不断高涨;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较长的起义准备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武昌起义依靠的主要力量是() A.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湖北新军D.农民阶级 7.武昌起义的客观有利时机是() A.20世纪初开展的收回利权的斗争 B.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宣传、组织工作 C.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反清的武装起义 D.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五、课后反思 【答案】

文化生活第9课第2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导学案

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2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班级姓名 一、明确目标引导过程 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了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辨别科学与非科学现象,自觉树立科学精神。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精神文化活动,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升华我们的道德境界。 3.价值目标: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自主学习筑牢基础 (一)阅读P100-101页,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和建设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1.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必须推动社会主义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建设。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人心凝聚,,各项事业就会。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培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阅读P101-102页,理解如何建设精神文明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办好的教育。 (1)地位:教育是和的基石。 (2)要求:①要坚持教育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②坚持教育为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③把作为教育的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1)地位:科学技术是。 (2)要求:①大力加强科学建设;②普及,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③坚持和并重,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发展文化事业 (1)具体措施:深化,解放和发展。 ①大力发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加快发展___________,推动其成为国民经济__________产业。 (2)文化改革和发展的总要求:努力为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充分涌流,开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三)阅读102-103页,了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和对青年的要求 1.创建活动具有实践性 (1)主体:是亿万人民参加的伟大实践。 (2)措施: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活动,完善社会体系。 (3)目的:形成、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的社会风尚。 (4)形式: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创造了__________的形式。 2.对当代青年的要求 投身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_______。 三、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导学案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导学案 制作人:谭卫红 一、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二、研习教材重难点 (一)主干知识梳理 (二)重难疑点探究 1、结合唐诗、宋词和元曲理解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唐诗:唐代经济的全面繁荣以及科举考试的实行,大大推动了诗歌的发展。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明开化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日渐平实浅近,讽喻诗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社会弊端日益暴露,阶级矛盾日渐激化的社会状况;晚唐时诗风凝重抑郁,多为感时伤世之作,反映了唐朝日渐衰败,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的社会状况。宋词:宋词能取代诗歌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增多有

关。词能吟能唱更加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宋代城市生活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平盛世下城市的多彩生活。两宋之际,金人南侵,词充满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词体现了士人们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元曲:宋代时,散曲兴起,到元代时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科举考试也被废止,汉族文人没有出路,就用散曲来抒发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2、唐诗的特点。 (1)数量众多。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诗48 900多首。唐代书籍主要靠手抄,八个世纪后尚有近五万首作品传世,说明这些作品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 (2)作者广泛。上有帝王将相,下有贩夫走卒和释道倡优,上有老人,下有几岁的小孩,还有外国作者。其中有个人专集传世的便有691人(明人统计)。 (3)题材多样。政治、经济、战争、宗教、宫廷、吏治、科举、婚姻、亲情、友谊、羁旅、怀古、山水、田园、动植物等社会与自然现象的各个方面唐诗都写到了。 (4)体制齐备。乐府、古诗(包括五言、七言和杂言、四言)、绝句、律诗等在唐朝都已发展成熟,出现了大批优秀作品。楚辞体也有人写作,有些诗孕育着词的体裁。 (5)艺术成就辉煌。唐诗创造了很多完美的艺术手法,而且形成了众多的风格流派,如同百花盛开,异彩纷呈。 3、明清小说的特点有哪些? (1)在艺术结构上,明清小说借鉴并发展了古代史书编纂体制的传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结构。如历史演义小说基本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结构体制,按照时间发展顺序,记述一段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英雄传奇小说,以某一英雄人物或某一英雄群体的事迹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2)在语言风格上,明清小说把文言、白话等传统语言和社会上流行的生活语言溶于一炉,形成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3)在表现方法上,明清小说具有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特点。在强调写实的同时,明清小说家也使用艺术虚构,甚至以虚构为小说艺术创作的准则。 (4)在形象塑造上,明清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包括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在塑造方法上表现出与西方古典小说不同的民族特色。 三、探究解题新思路 例1: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的文学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研析:汉赋、唐诗、宋词的表达形式相对高深,而小说的表达形式则渐趋通俗化,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逐渐平民化的趋势。答案(A) 例2:贵州黄平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为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如图),下列各项与该烟标所体现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A诗仙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充满 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 B诗仙猛烈地抨击社会的黑暗现实,其诗歌 热烈地追求光明和理想 C杜甫赞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D郭沫若赞诗仙“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研析:“诗仙”指李白。郭沫若赞扬的是杜甫。答案(D)

2019-2020学年[附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老王》导学案+人教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老王 【学习目标】 1、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2、探究本文线索分明、顺序清晰的写法 3、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爱心、同情心。 【学习重点】 1、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 2、体会本文语言风趣、含蓄、简练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线索分明、条理清晰的写作方法。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老王》写于1984年。这篇文章通过记叙作者与车夫老王的交往,写出了老王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同时,作者提示我们: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他们的理由。 2. 走近作者 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生于7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 3.相关资料 本文写于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在那荒唐动乱的年代,人性被抹杀殆尽,但老王和作者身上所发出的人性的光辉却给刚刚从动乱中挣扎出来的人们以希望和信心。 【自主学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愧怍.()攥.()着滞.()笨 伛.()偻骷髅 ..()()眼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荒pì()取dì() huánɡ()恐 tā()败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 老实: (2)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老实: 4.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1)①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 ②我谢了他的好香油和大鸡蛋 (2)①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合作探究】 5.“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镶嵌”一词表达了什么意义? 6.老王像僵尸的这段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 7.老王送我们香油和鸡蛋,我为什么“强笑”? 8.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 9.对揭示文章意旨的课文最后一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10.写人记叙文的构思中既要从众多事件中精选最能体现中心的材料,又要安排文章的谋篇布局,也即组材,那么本文段落安排有什么特色?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教学目标: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资源:史料、图片、故事、小品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材料分析法 导入:运用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诗句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秦是如何灭掉六国的?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又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出示本课学习目标: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回顾:1.我国从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 2.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个七个诸侯国?其中哪个国家实力最强? 第一目:统一新气象——秦灭六国 出示材料:猜猜看,他是谁?他是秦国人却出生在赵国;他13岁称王,到21岁才亲政;他运用远交近攻策略灭六国;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 出示图片:秦始皇像 1.秦灭六国的背景 思考:图片反映了我国政治格局发什么变化? 出示战国形势图和秦朝疆域示意图 生:从分裂割据到统一天下 2.秦灭六国的过程 出示地图:秦灭六国示意图 3.秦的疆域 出示地图:秦疆域图 第二目:治国新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层面 材料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平定天下,海内为郡……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吕思勉《秦汉史》思考:秦始皇确立了什么制度? 生:皇帝制度(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皇权至高无上) 出示图片:中央政治建制简略图 2.地方层面 材料始皇说:“天下人共同苦于战乱不止,就是有诸侯王的缘故。依赖祖宗神灵,天下刚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优质课导学案_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秦朝的统一与经过,了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即秦朝建立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明确秦朝建立的意义,深入了解思考历史的能力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师生活动,由浅入深,在活动中把握学习知识的重难点, 3、情景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秦灭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用。 通过学习秦统一中国的措施,了解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互动法、自主学习、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过程:导入:播放电视剧《大秦帝国》主题曲,“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海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雄?”使学生的心中燃起了一团火,热血沸腾,增强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为贴近学生,导入采用,2000多年以前有一位如你们般年纪相仿的少年登上了秦国国王的宝座,这位少年自小就有一个梦想:即复兴河山,一统天下。 一、秦国梦——复兴河山一统天下 1、秦统一全国的条件:①统一是民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商鞅变法,国富兵强,奠定了统一基础。 ③嬴政重用人才,采用正确的策略。 2、动态图展示:秦统一全国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秦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 3、秦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朝制——中央集权的确立 历史剧一:时间:公元前220年 地点:骊山行宫大殿 人物:秦始皇李斯侍女 ————大王驾到———— 始皇:“平身。” 众大臣:“谢大王!” 始皇:“寡人继承先祖遗志,顺应天命,一扫六国,使我大秦大一统于天下!寡人今日非常高兴!寡人得天运,得兼三皇,功过五帝,因袭大王称号,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诸卿意下如何?” 李斯:“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 始皇:“泰通太,太类人,泰皇仍为人皇,寡人贵为天子,依寡人看,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为“皇帝”。寡人为始皇帝,子为二世,子子孙孙无穷,我大秦可永葆强盛!”

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第9课导学案

冀教版四下Lesson9When is it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听懂,会说认读和书写:New Year’s Day , the Spring Festival, 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 Children’s Day , Teachers’ Day , National Day 2.我能够认读、理解并能运用以下句型: January the first is New Year’s Day . When is the Spring Festival ? It is in January or February . 学习流程: 活动一:I can read the words(学法指导:独立完成----师友互助认读单词,核对答案---听录音,跟读---背单词---教师检测) 新单词: New Year’s Day , the Spring Festival, 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 Children’s Day , Teachers’ Day , National Day 活动二、I can read. 自学课文(标出下列句子,并借助课文图片理解句意) January the first is New Year’s Day . When is the Spring Festival ? It is in January or February . 1.自读Lesson9,用记号笔划出不会读的单词或不懂的地方。 2..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单词的读音与句意,并排除难点问题。 3.呈现问题,全班一同解决。 4.听录音跟读课文1遍,注意难点词或句子。 1.小组内依次领读课文----齐读课文----分任务读课文。老师检查。活动三、能力提升(学法指导:独立完成---小组核对答案,解决疑难---提出问题,全班共同解决---教师出示答案。) 谈收获:( What did you learn in this class?对照学习目标。)

文化生活第九课导学案(第一课时)

第九课第一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重点、难点】 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自主学习】 一、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 1.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历程 (1)求索目标: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2)历史结论:奉行“”论或“”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3)重振标志: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4)新民主主义文化:①基础: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人民革命实践。②主线:。③主体:。 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基本内涵:①指导思想:。②根本目标:培育有理想、、有文化、的公民。③时代要求:面向、面向、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④本质特征:文化。(2)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意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和。 ▲特别提醒:“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实际上就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的两种具体表现。前者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而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后者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拒绝外来文化和新文化。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是什么 (1)灵魂:指导思想。(2)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4)基础:。 2.为什么 (1)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2)必要性: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所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引领社会思潮,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推动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3.怎么办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鼓舞斗志;用引领风尚。 ▲特别提醒:文化多样性并非指指导思想“多元化”。由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所以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具有独特性,即文化具有多样性。但是在社会主义建

人教版(部编)_七年级上册_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人教版(部编)_七年级上册_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单项选择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描写了秦王嬴政()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2.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A.皇权专制 B.任免官吏 C.思想控制 D.言即法律 3.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太尉 B.刺史 C.丞相 D.御史大夫

4.威海市初中乡土教育读本《威海历史》中写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今威海市区域属于胶东郡腄县。”这说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县制 5.在本课学习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就“分封制”和“郡县制”进行了激烈争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象征 B.分封制结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袭 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D.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6.欣赏中国古代钱币也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的货币是() A B C D

7.下面是某班同学编演的秦朝历史剧的相关信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商人携带圆形方孔半两钱做生意 B.人民被征去修建万里长城 C.各地官员均用大篆体写告示 D.农民缴税时用相同容量的斗 8.制作示意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面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疆域示意图() A.夏朝B.商朝 C.周朝D.秦朝 二、组合列举 9.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1)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把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2)为了便利南北水运交通,秦始皇派人开凿________,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3)秦始皇派大将________北击匈奴,并修筑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三、活动与探究 10.秦朝拉开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序幕。秦朝推行的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请结合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统一六国】

第九课《走近国际社会》导学案

第九课《走近国际社会》导学案 【重点难点】:学生能够区分主权国家的四个权利、理清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一、基础感知: 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主权国家 地位:当代国际社会_____的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类型:按国家性质划分,有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等; 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_____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_____和_____。 基本权利:_____权、平等权、_____权、_____权等 基本义务:不_____别国,不_____他国内政,以________解决国际争端等 (2)国际组织 地位: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类型:依据不同的标准,国际组织可分为不同类型。其中有_____的和________的,有_____的和_____的 作用:许多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_____与_____;_____国际政治、经济关系;_____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_____;等 最大国际组织:联合国 性质:最具代表性的_______和_______的国际组织 宗旨:维护国际______________和促进国际______________。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_____,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_____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_____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_____协作,________任何国家的内政 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________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国与联合国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_______和安理会__________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_____和_____,支持按___________________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_____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中国在裁剪军队、保护环境、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含义:国际关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与_____之间的关系。 内容:多方面的,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 形式:复杂多样的,_____、合作与_____是其基本形式 决定因素: (1)各国的国家性质不同,利益追求、对外政策也不同,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 (2)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属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__________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来源:学科网ZXXK] (3)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4)国家间的_____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_____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_____。 实质:

9课 阿长与山海经 导学案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大多体现的都是关于“爱”的主题,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二、教材分析 《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阿长,虽是一个粗人,然而质朴、善良、热心,鲁迅深情地抒写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挚的怀念。 《老王》叙写了作者与车夫的交往,表现出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表达了对不幸者的关怀。 《台阶》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情色彩。 《卖油翁》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 三、学情分析 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语文基础知识得分还可以,语文阅读及写作得分较少,或这是导致语文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语文能力也较差。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很大力度的监督。努力做到:1.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和勾画批注的读书习惯。2.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裁剪材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四、教学措施方法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并理解文中人物的形象。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方面整体把握文章的重点。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中的人物形象,自觉接受思想教育。 5.学会重点实词、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五、教学安排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 2课时 第10课老王 2课时 第11课台阶 1课时 第12课卖油翁 1课时 写作抓住细节 2课时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1课时 课外古诗词诵读 2课时

第九课第一框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课时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新知】 一、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 (1)历史证明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主张,都不能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都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2)转折点:____________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_____________和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激昂向上的_______________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__________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小拓展:“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的实质“全盘酉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实际上就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封闭主义“的两种具体表现。前者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后者一味固守本民族文化而拒绝外来文化和新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干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__________和社会主义_______,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作用:①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_________,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____________ (3)发展总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九课秦统一中国创新学案

9、《秦统一中国》学习稿 活动一:看秦王嬴政手段,“闪电战”灭六国 材料一: 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 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 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二十一年,王贲攻。乃益发卒诣王翦军,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 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彊起之,使将击荆(楚)。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 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五月,天下大酺。 二十六年,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得齐王建。 ——《史记-秦始皇本纪》注:(十七年-二十六年都是秦王嬴政在位时间,古代一种纪年法) 材料二: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籓篱,卻匈奴七百馀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材料三: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史记-秦始皇本纪-琅琊台纪功石刻》1、读材料,理出灭六国顺序,看地图册《秦统一六国形势》,你能明白什么事情? 2、秦王嬴政二十六年换成公元纪年是多少年?建立后的秦朝国都是哪个?查看地图,看看教材43页《秦朝形势图》,你知道秦朝国都是今天什么城市?你能找出秦朝当时的疆域四方所至吗? 活动二:观秦先辈之努力,看嬴政个人之才略,明秦成功统一之因 材料一: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第9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博 学 笃 行 自 强 不 息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小组规则:团结合作,积极参与讨论;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标志、主阵地、代表人物、旗帜;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评价。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人物、旗帜、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 由中国梦导入新课——第9课《新文化运动》 (二)前置性作业——计时赛大比拼: 班级展示:把你们组的学习成果拿到讲台上展示。 (三)讲授新课 板书:一、吹响号角 3.主阵地南北齐:阅读教材P40-42,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以及前、后期宣传思想的变化。 1.情景一: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礼仪?探究新文化运动内容的道德方面。 2.情景二:帮助胡适先生拟一份白话文电报?探究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文学方面。 板书:三、永恒旗帜 1.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历史意义 2.新文化运动的感悟—— 四、当堂检测——擂台赛,大比武! 1.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1)民主 (2)自由 (3)平等 (4)科学 A.(1)(2) B.(1)(4) C.(3)(4) D.(1)(2)(3)(4) 3.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4.列举 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5.举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6.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 A.创办《新青年》 B.创办《青年杂志》 C.中华民国的建立 D.十月革命 7.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 A.《新青年》 B.《青年杂志》 C.《每周评论》 D.《湘江评论》 8.创办《青年杂志》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9.9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颂扬十月革命的两篇文章是( ) (1)《庶民的胜利》 (2) 《孔子与宪法》 (3)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4)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A.(1)(2) B.(2)(3) C.(3)(4) D.(1)(3) 10. 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增加了新的内容,表现为( ) A.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 B.主张以新文学代替旧文学 C.否定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 D.将思想运动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11. 举出1918年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两个刊物名称及创办人 12.从以下内容中你会联想到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13.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有哪四个重大历史事件?性质各是什么?从中你看到中华民族的什么品质? 五、课堂总结: 同学之间相互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反转思路: 知识脉络总结全课!(可以是知识树、历史年表、知识梳理等) 最后在短诗《少年中国说》中激励学生,祝福中国,结束全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