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等4个意见的通知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等4个意见的通知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等4个意见的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09.03

•【字号】齐政发〔2021〕18号

•【施行日期】2021.09.0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财政其他规定

正文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印发

《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

见》等4个意见的通知

齐政发〔2021〕1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

为深入贯彻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关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突破的决定》(齐发〔2021〕10号)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市乡村经济发展体系,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现将《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全市乡镇统计体系的实施意见》

《关于建立全市乡镇经济发展评价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规范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4个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

2021年9月3日

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全市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确保《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齐政办发〔2019〕33号)中的各项改革举措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真正赋予乡镇充分的财政自主权,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结合一年多来的改革实践,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规范制定对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文件

有关县(市)区要规范制定本地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文件,明确县、乡两级事权支出责任划分和财政收入划分的具体方式,清晰界定县、乡两级的支出责任和财政收入范围,不得交叉、混淆或者遗漏,以县(市)区政府的名义出台。有关县(市)区此前已经制定的乡镇体制文件,内容符合要求的,可以继续沿用;内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及时进行调整,并重新出台。

二、科学核定乡镇财政体制基数并保持稳定

县(市)区要结合县(区)域整体情况和各个乡镇的具体情况,科学核定乡镇各项财政体制基数,确保乡镇建立独立一级财政体制后,能够实现正常运转。

(一)收入基数的核定。县(市)区在核定乡镇收入基数时,应当结合乡镇经济基础和运行情况,根据乡镇近几年财政收入平均完成情况,核定乡镇属地收入总基数。按照体制文件中规定的县、乡两级收入分享方式,测算收入总基数中属于乡

镇的收入规模,核定为乡镇收入基数。预算执行中,乡镇实现的属地收入超过总基数时,超收收入中:乡镇分享的部分,乡镇全额留用,结合自身需要合理安排,用于发展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镇公共服务能力;县区分享的部分,支持县区部分或全额返还给乡镇,进一步激励乡镇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的工作积极性。

(二)支出基数的核定。县(市)区应当根据本地乡镇财政体制文件中规定的乡镇所承担的事权,测算乡镇本级财政每年需要安排的支出规模,科学核定乡镇支出基数。做到乡镇事权范围、支出需求和支出基数测算口径相一致。预算执行中,乡镇通过勤俭节约形成的资金结余,可以结转下年继续留用;铺张浪费造成的增支,乡镇自行承担。

(三)对乡镇一般性转移支付基数的核定。县(市)区应当根据县域财力实际情况,按照实现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原则,测算县区级财力可以安排给乡镇一般性转移支付总体规模。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核定对各个乡镇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基数,对乡镇收支基数的缺口部分给予补助。应当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对乡镇承担的“三保”支出缺口部分一定要坚决保障到位。二是分配方式要公平公正,尽量保持各乡镇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水平的总体均衡,对困难乡镇可以适当给予一定倾斜。

各乡镇的财政体制基数应当保持稳定。其中:乡镇收入基数和支出基数至少“一定三年”,期间无特殊原因不得调整;对乡镇一般性转移支付基数每年可以微调,但仅限于应对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增减变动等刚性支出变化而做出的相应调整。

三、赋予乡镇预算编制和执行自主权

县(市)区财政要从根本上转变对乡镇财政的预算管理理念。将乡镇财政真正按照独立一级财政进行管理。在核定乡镇财政体制基数的基础上,由乡镇依法依规自主编制、执行年度收支预算(调整预算)。乡镇年度预算(调整预算)编制完成

后,由同级党委、政府负责审核,同级人大负责审批,报县区级备案。县区级财政参照《黑龙江省市县财政预算审查暂行办法》中省对市县财政预算的审查范围、程序和方式,对乡镇财政预算进行审查,并监督指导乡镇依法依规履行预算编制和审批程序。除法律法规规定的事项以外,县区不干预乡镇合法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县区应当在乡镇启动编制年度预算(调整预算)工作之前,及时下达一般性转移支付告知数(预算调整数),并指导乡镇编入年度预算(调整预算)。乡镇财政如果出现短收,无法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兜底保障“三保”支出时,县区财政应当予以综合考量,通过追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对乡镇“三保”支出缺口给予足额保障。

四、建立乡镇级预算总会计账

县(市)区财政指导乡镇财政同步建立财政总会计账套(虚拟国库),设置总会计科目,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录入凭证,登记记账,按月结账,每月县(市)区财政出具收支对账表,与乡镇财政进行总会计对账。

(一)收入核算。各乡镇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缴入县(市)区级人民银行金库。县(市)区财政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同时,乡镇财政按县(市)区税务、财政部门计算的应得收入计入乡镇财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虚拟收入)。

其中税收收入:各乡镇税收收入由乡镇税务分局(税务所)负责征收、催缴和业务指导。纳税人和代扣代缴单位前往县区级税务征收大厅或通过税企银联网,将税金缴入县(市)区人民银行金库。每月5号前县(市)区税务局按属地原则依据县乡两级收入分享体制和超收返还有关规定,计算每个乡镇实得税收收入,据此生成每个乡镇的税收明细表分别报送给县(市)区、乡镇财政。乡镇财政依据税务部门提供的完税凭证或者征管系统明细表、税收明细表记税收明细账。

非税收入:各乡镇非税收入由乡镇财政征收后,缴存县(市)区财政非税收入专户,县(市)区财政按规定定期缴入县(市)区人民银行金库。县(市)区财政分乡镇进行明细核算。乡镇财政依据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及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收

缴信息记非税收入明细账。

(二)支出核算。县(市)区级对乡镇的资金支付通过“与下级往来”总会计科目核算。财政资金实际在乡镇总会计账支出时,由乡镇财政记“一般预算支出”或“基金支出”总会计科目。每月月末按功能分类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并上报县(市)区财政部门。

(三)年终结算与转账核算。年底12月31日县(市)区财政下达财力结算单,县乡财政通过“与上下级往来科目”计算体制结算中应由县级补给或乡镇上解的财力。乡镇收入、支出转入结余科目中,结转后,收支科目无余额。

五、赋予乡镇国库资金使用自主权

乡镇财政实行一级财政管理体制后,赋予乡镇国库资金使用自主权。

(一)预算指标下达。乡镇年度预算批复后,年初将预算指标导入预算指标管理系统,作为预算执行的依据。预算执行过程中调整及追加的指标由乡镇财政登录县(市)区级预算指标管理系统录入指标。

(二)资金支付。乡镇保障性支出及其他所有支出都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根据县(市)区级编办下达各乡镇预算编码,登录县(市)区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3.0系统,由县(市)区级授予乡镇集中支付3.0系统资金使用权限,来办理授权支付审核和资金支付业务。当日营业终了后由县(市)区级财政办理国库清算,乡镇做到日终零余额账户管理。乡镇财政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工资除外),资金支付前由乡镇财政事前审批,通过县(市)区级财政零余额账户办理。原则上只允许乡镇申请将财政资金直接支付到最终收款人账户,禁止违规将财政资金从县、乡零余额账户申请划转到乡镇政府实有资金账户。

(三)资金监管。为了规避乡镇财政资金支付风险,县(市)级依托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对乡镇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对是否按照预算科目、指标、支出范围和标准支付资金;是否按政府采购管理、招投标管理规定支付政府采购资金等

进行监控,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合规运行。

(四)资金拨付运营环境需求。一是财政部门提供单位预算编码。二是确保乡镇和县(市)区财政网络连通。如没有连通的可用无线网卡。三是乡镇开立零余额账户(现都已开立)。四是乡镇所有资金的清算都通过县(市)区财政集中支付代理银行来实施。

六、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改革政策知晓率

县(市)区政府作为改革的实施主体,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指导,保障改革政策知晓率,确保各项改革举措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到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市)区政府要按照市级关于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有关要求,定期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及时、全面掌握本地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不足,积极组织推进相关工作,并定期向县(市)区委汇报改革有关情况。

(二)加强对乡镇的政策宣传。确保乡镇级能够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政策内涵和总体框架,提高思想认识,科学有序开展工作。

(三)加强业务指导。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乡镇的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推进改革所必需的业务技能。

(四)加强考核评估。县区级要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定期考核各乡镇改革实施效果。市级定期对各县(市)区考核结果进行评估。此外,各县(市)区要按照市委机构编制部门的要求,抓紧完善机构、强化职能,同时配齐配全工作人员,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本指导意见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并从当年起作为考核评估县(市)区贯彻落实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依据。

关于建立全市乡镇统计体系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国家和省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真实、准确反映全市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效发挥统计在乡村振兴中的信息研判、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持作用,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夯实乡村统计基础,统筹资源配置,强化责任落实,充分发挥乡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标

按照科学、便捷、高效、实用的原则,构建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责任体系,全面、客观反映乡镇经济的规模、结构和速度,推进以“两大一小”(大规模种植业、大规模、标准化、绿色化畜牧业和精细化小园经济)为载体的乡村经济发展,着力培育一批10亿级乡镇和亿元村,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主要工作

(一)建立乡镇统计指标体系。乡镇统计指标主要由农林牧渔业产值、工业产值、服务业产值三部分构成。乡镇统计范围为地域口径,包含农垦、农场和林场,部分没有乡镇但设有村建制的区,比照乡镇建制确定相应单元。

(二)确定乡镇统计指标核算方法

1.农林牧渔业产值核算

(1)种植业

种植业主要由粮食和经济作物两部分构成。

①粮食产值核算

计算公式: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单产

粮食产值=粮食产量×价格

资料来源:分乡镇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由国调队核定和提供,价格按照市统计局统一反馈价格。

核算方法:县(市)区统计局根据国调队提供的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计算分乡镇粮食产量,按照市统计局统一反馈价格计算分乡镇粮食产值。

②经济作物产值核算

由市统计局提供分乡镇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单产和价格,县(市)区统计局核算分乡镇经济作物产值。

(2)畜牧业

计算公式:畜牧业产值=畜牧业产量×价格

资料来源:畜牧业产量以规模饲养和养殖大户为主,由国调队核定和提供,价格按照市统计局统一反馈价格。

核算方法:县(市)区统计局根据国调队提供的产量和市统计局统一反馈价格,计算分乡镇畜牧业产值。

(3)林业

资料来源:乡镇报送林业基础数据。

核算方法:县(市)区统计局会同林草局核实确定分乡镇林业基础数据,由县(市)区统计局计算分乡镇林业产值。

(4)渔业

资料来源:乡镇报送渔业基础数据。

核算方法:县(市)区统计局会同农业农村局核实确定分乡镇渔业基础数据,由县(市)区统计局计算分乡镇渔业产值。

(5)农林牧渔服务业

农林牧渔服务业主要包括农业服务业(种苗培育、农机维修、生产托管、灌溉、烘干等)、林业服务业(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畜牧业服务业

(良种繁殖、粪污处理、动物防疫等)、渔业服务业(鱼苗、鱼种场服务等)。

资料来源和核算方法:

由县(市)区农业农村局搜集农林牧渔服务业经营主体的全部收入数据,将非服务性收入剔除后,按照分乡镇口径报送给县(市)区统计局,由县(市)区统计局计算分乡镇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2.工业产值核算

工业主要由规上工业和年营业收入180万元以上重点成长型工业两部分构成。

(1)规上工业产值核算

由县(市)区统计局通过联网直报系统,汇总分乡镇规上工业产值。

(2)重点成长型工业产值核算

按照经济普查方案,规下工业以营业收入代替产值核算增加值。因此,县(市)区统计局将从税务部门获取的营业收入直接转换为工业产值,按地域汇总后得到分乡镇成长型工业产值。

3.服务业产值核算

服务业主要由规上服务业和年营业收入180万元以上重点成长型服务业两部分构成。

服务业范围包括批发业(农林牧渔产品批发、食品及饮料批发、农业生产资料批发、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等)、零售业(百货超市、服装及日用品零售、医药及医疗器械零售等)、道路运输业(公路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等)、仓储业(通用仓储、农资仓储、谷物仓储等)、居民服务业(理发及美容、摄影扩印、汽车及摩托车修理与维护等)等行业。

(1)规上服务业产值核算

规上服务业由县(市)区统计局通过联网直报系统获取的营业收入计算产值。

①批发零售业,以营业收入乘以限上批发零售业毛利率计算产值;对含有销售

的仓储业,以其销售部分营业收入乘以限上批发零售业毛利率计算产值。

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②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单一仓储业和其它服务业可由营业收入直接转换为产值。

(2)重点成长型服务业产值核算

县(市)区统计局利用从税务部门获取的年营业收入180万元以上成长型服务业营业收入,参照规上服务业产值计算方法,计算成长型服务业产值。

(三)建立统计台账

按照统一、规范、可操作原则,建立自下而上的季度统计台账。

1.农业统计台账。分村、乡镇、县(市)区、全市四级台账。村、乡镇两级,主要设立粮食、经济作物分品种的播种面积、分品种的畜产品存出栏等指标,便于基层操作。县(市)区和全市,除粮食、经济作物分品种的播种面积、分品种的畜产品存出栏等指标外,设立产值等经济指标。

2.工业统计台账。分乡镇、县(市)区、全市三级台账。由规上工业企业和重点成长型工业企业构成。主要设立企业名称、营业收入指标。

3.服务业统计台账。分乡镇、县(市)区、全市三级台账。由规上服务业企业和重点成长型服务业企业构成。主要设立企业名称、营业收入等指标。

(四)明确报表频次和数据审核

1.报表频次。半年报,报表时间为7月末前和次年的1月末前。报表格式分台账格式和县(市)区报表格式。

2.数据审核。各县(市)区统计局搜集整理乡镇农业和税务基础数据,会同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市国调队对基础数据进行评估、衔接修定(与已上报的县域工农业总产值)后上报市统计局,市统计局汇总全市乡镇数据后,进行审核、评估、衔

接修定(与已上报的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后上报市委、市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政府要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配齐、配强县(市)区统计机构人员力量。要高度重视乡镇统计工作,落实属地责任,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建好乡镇统计体系。要严格按照市委机构编制部门的要求,强化统计职能,从人员、经费上保障乡镇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乡镇统计体系建立后,经济总量将全面反映乡镇经济的发展状况,作为考核乡镇的重要参考。

(二)落实部门责任。市统计局负责乡镇统计改革的组织实施,负责建立乡镇统计指标体系,制定指标核算方法,对基础数据进行加工核算,开展数据质量审核评估,组织业务培训,对基层进行业务指导,建立全市和县(市)区统计台账;国调队负责提供各乡镇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产和畜牧业产量等基础数据;市农业农村局负责村、乡镇两级台账建立,并提供有关领域基础数据,同时,会同市统计局进行数据质量评估;市税务局、林草局、市场监管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单位)负责提供分管领域相应数据。

(三)建立协作机制。从上到下建立统计局、国调队、农业农村局、税务局、畜牧局、林草局、工信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自然资源局等行业(业务)主管部门乡镇统计改革联动协作机制,加强对基层经济运行状况和数据发展变化的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利用信息手段,加强部门之间信息和数据共享。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指导具备入统规模的单位,完善入统要件,及时入统、应入尽入。

(四)强化质量控制。乡镇数据作为分析研判乡镇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是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要建立乡镇数据质量评估制度。农业、统计、国调等部门要加强数据的审核把关,确保乡镇统计数据与县域经济总量以及县域经济总量与全市经济总量的有效衔接,客观、真实反映乡镇经济发展实际状况。

(五)组织业务培训。乡镇统计体系改革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为推进统计体系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市统计局要会同农业部门,组织开展对县(市)区、乡镇、村三级统计人员的全员培训,使基层人员能够掌握统计指标含义、概念、填报方法等基本技能,掌握报送渠道、评估审核、报表要求等方面的业务知识。

关于建立全市乡镇经济发展评价体系的指导意见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县域综合实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目前,乡镇党委政府抓乡村社会治理的能力较强、体系比较健全,但推进乡村经济发展工作力度不够,乡村经济发展还存在短板。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乡村经济发展的要求,现就建立乡镇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评价目的

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的原则,进一步发挥评价体系的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引导乡镇广大党员干部强化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效破除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以思想理念的新变化、工作思路的新拓展、发展路径的新突破,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发展氛围,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提升乡镇经济发展水平,推进乡镇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嫩江流域高效生态农业强市建设提供新动能。

二、评价指标

对乡镇经济发展评价,分市、县两个层次。

(一)市级评价。对全市所有建制乡镇按照工农业总产值由高到低依次排序。由县(市)区统计局统计数据,报市统计局排序。

(二)县级评价。县(市)区对所辖乡镇经济发展实行年度评价,制定具体评价办法,建议对乡镇工农业总产值、税收收入、公共预算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

入、乡村市场主体培育、100万元以上项目数量、农村“三资”管理7项指标进行评价,分别由县(市)区统计、财政、税务、市场监管、经合、农业农村部门负责数据统计和评价,对乡镇综合得分进行排序,按照2:6:2比例确定优秀、良好、一般3个档次。

三、评价步骤

(一)数据统计。县(市)区统计、财政、税务、市场监管、经合、农业农村部门按照数据统计分工要求,做好乡镇经济发展评价指标基础数据统计工作,年度数据统计于次年2月10日前完成。

(二)评价排序。各有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根据统计数据对乡镇进行评价排序,评价结果经单位主要领导签字、盖章后,提交县(市)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进行综合排序,确定评价档次。并将县级评价结果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公布结果。对市级乡镇工农业总产值排序,经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讨论;对县级综合评价结果,提交县(市)区委常委会研究讨论;通过后在全市或全县(市)区进行通报。

四、结果运用

把乡镇经济发展评价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兑现奖惩的重要依据,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约束导向作用。

(一)授予年度称号。对全市乡镇工农业总产值排名前十位的乡镇,授予全市年度经济发展十佳乡镇称号,予以通报表彰。对评为全市十佳乡镇、县(市)区综合评价优秀档次的乡镇,由县(市)区设立目标奖,对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给予适当奖励。

(二)优先提拔重用。将业绩突出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列为重点培养对象,优先提拔或重用。对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十佳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符合条件的予

以职级晋升,不受指标限制。年度评价为优秀的乡镇,增加干部评优指标。

(三)给予问责处理。对年度全市工农业总产值排名后十位的乡镇、县(市)区综合评价末位的乡镇,建议县(市)区委对其党政主要领导警诫约谈,其他县管干部一年内不得提拔、重用或交流到重要岗位;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乡镇,建议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组织调整。

关于规范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

为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系,提升监督效能,依据《黑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意见》(黑政规〔2019〕4号)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落实监管主体责任

县级以上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指导和监督管理,乡(镇、街道办事处)是辖区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监督管理责任主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具体工作。

二、严格执行预决算制度

(一)规范程序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量入为出、以收定支”的原则,编制财务年度预(决)算方案,由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讨论通过后,报乡(镇、街道办事处)备案实施,执行过程中发生重大调整的,由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2.与村委会相关的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定向的国投项目资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也要编制财务年度预(决)算方案,其中对于村级自筹资金开展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资金可以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取的不超过本年度收益25%的公积金公益金中匹配。具体匹配比例或超出公积金公益金总额度的,要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召开成员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二)建立模块。参照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预决算管理模式,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平台增加村集体预决算编制和财务公开两个功能板块。

(三)大额预警。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监管平台,对于大额资金的支出和与预算资金使用方式不符、改变用途的支出,实行资金支出预警监管。

(四)严格审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支出,严格按照经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的预算执行。由于突发情况或其它原因在预算中新增支出的,由理事长审批,理事长经手的由监事长审批。业务主管部门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开户行对接,开展资金监管业务服务。逐步施行网络化审批和对资金流水进行实时监管。

三、完善资产资源台账

(一)开展清产核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以每年12月31日为清查时点,对全部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将资产资源进行清查和分类登记。

(二)建立电子台账。利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监管平台,对资产资源实行电子台账管理,明确面积、位置、使用状态、发包期限等内容。

(三)实行合同预警。推广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它资源(“四荒”、水面、草原等)进行测量的方式,摸清摸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底数,录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监管平台,对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合同的期限实行预警管理,防止超期发包和到期未交费行为的发生。

四、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

全市要成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9县(市)和梅里斯区单独建立平台,6个区由市里统一组建市区级平台,农村集体工程建设和招标、土地资源发包租赁、资产物资采购处置等全部进入平台公开、公平、公正交易。

(一)工程建设类

1.工程招标

(1)必须招标的项目(无论国有或村集体资金),单项施工合同估算价400万元(含)以上,设备、材料等单项合同估算价200万元(含)以上,勘察、监理等单项合同估算价100万元(含)以上,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标;未达到以上招标限额的项目,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的,参照市政府相关规定进入各县(市)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标,按照年度政府采购目录相关政策执行。

(2)使用村集体资金的项目,单笔资金额在10万元(含)以上,400万元以下的进入省产权交易平台招标;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进入县(市)和梅里斯区及市区级产权交易平台招标。对于应上不上平台交易的村集体,按照《黑龙江省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要求责令限期整改,对直接责任人处0.3万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私下暗箱操作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调查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3)项目资金3万元(含)以下的施工项目,进入乡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招标或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项目服务单位名录中选择施工单位。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经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倡导由具备施工资质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施工。

(4)应急抢险等法律法规规定不适宜公开交易的项目,可以由项目建设单位以直接发包方式进行。

2.工程监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在项目服务单位名录中选择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会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监事会共同对工程实施监督,不够额度的可以直接委托具有行业资格的监理人从事监理活动。

3.工程结算

(1)按照项目合同条款约定全部完成的工程,由监理单位、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参与或者聘请第三方机构评审验收合格后,按照

合同相关规定进行结算。

(2)对于未在合同约定条款内发生的,由于不可抗力(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的未完成工程,要按照已经完成的工程量清单结算。

(3)由于人为原因或在工程监管过程中发现违规问题而被取消中标资格等情况造成的未完成工程,可以通过第三方机构核算工程量,监理签字、甲方认可后结算。

(二)土地资源发包类。按照省、县(市)和梅里斯区及市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受理标准。省级产权交易平台的受理标准为耕地200亩(含)以上;林地、草原、“四荒”100亩(含)以上。以下的为县(市)和梅里斯区及市区级产权交易平台招标。

(三)资产物资处置采购类。按照省、县(市)和梅里斯区及市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受理标准。省级产权交易平台的受理标准为集体资产单笔交易额在20万元(含)以上;以集体资金为主的资产采购在10万元(含)以上。以下的为县(市)和梅里斯区及市区级产权交易平台招标。

五、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委会账户账簿管理

(一)分别设立账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委会要单独设立账户,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禁止多头开户,取消现金支付,统一线上支付。

(二)分别设置账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委会要分别单独设置账套,独立核算,单独记账。

六、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

各县(市)区要按照黑龙江省农村工作办公室、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农村管理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黑农办联发〔2019〕19号)文件精神及市委编制机构部门的要求,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充实农村经营管理队伍,用活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加强审计等监督力度。

(一)进行审计监督

1.推行线上审计。利用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监管平台电算化记账功能模块,推行线上审计和线下核实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网络化审计。

2.组织年度审计。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农村经济服务机构)牵头,抽调相关部门人员或委托第三方机构,每年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一次。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经济服务机构)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进行抽查。

3.开展专项审计。对于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投资形成的资产,财政、审计、农村经济管理等部门要开展专项审计监督。

(二)强化民主监督。采取民主及社会监督的方式,设立举报电话,对于群众举报的问题进行专门审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采取设置固定的公示栏、系统版面公示等方式,每季度公开一次财务情况,重大事项随时公开,公开期限不得少于七日,接受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监督。财务公开信息要由理事长、监事长和会计签字确认。推广通过召开视频会议,业务部门会前监管程序、会中监管内容、会后监管影像等措施,保证会议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三)加强纪检监察监督。县(市)区纪委监委和乡(镇)纪委要立足职能职责,发挥监督保障和完善发展的作用,督促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和村级组织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完善对重点村党组织书记提级监督工作,深化拓展“巡乡带村”巡察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用纪法手段提供有力服务保障。

(4篇)关于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材料汇编

(4篇)关于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材料 汇编 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材料汇编 1. 问题: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缺乏统一标准和指导意见。 建议:应制定一套标准化的指导方针,明确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和具体措施,以保证各地的改革步调一致,提高改革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2. 问题:乡镇管理人才短缺。 建议:应该加大对乡镇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引导优秀人才进入乡镇工作岗位,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晋升机会。同时,要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机制,激励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到乡镇工作。 3. 问题:政府对乡镇管理改革的支持不充分。 建议:政府应该加大对乡镇管理改革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加乡镇的财政拨款,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乡镇管理改革项目。同时,要加强政府与乡镇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乡镇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 4. 问题:乡镇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群众参与度较低。 建议: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乡镇管理事务,建立定期的群众代表会议制度,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同时,要加强对群众参与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群众对乡镇管理改革的认可度和支持度。

总之,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仍面临一些问题,但通过制定标准化的指导方针、加大人才培养和选拔力度、增加政府财政支持、提高群众参与度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为乡镇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支持。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乡镇管理效能,保障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然而,在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将进一步阐述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问题: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缺乏统一标准和指导意见。由于各地区在改革过程中缺乏一套统一的标准和指导意见,导致改革的步调和内容存在差异,难以形成统一的改革成果。 建议:应制定一套标准化的指导方针,明确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和具体措施。这样可以确保不同地区在改革中有一个统一的基准,避免改革的盲目性。此外,还需加强对各地改革经验的总结和交流,促进各地共同进步。 二、问题:乡镇管理人才短缺。由于乡镇管理工作长期以来受到疏于重视,导致乡镇管理人才储备不足,在实施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时显得尤为突出。 建议:政府应加大对乡镇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培训班、提供奖学金、培训津贴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镇管理工作。同时,要设立晋升机制,为乡镇管理人才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推动乡镇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齐齐哈尔市民政局、齐齐哈尔市财政局印发《关于农垦系统社区属地化管理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齐齐哈尔市民政局、齐齐哈尔市财政局印发《关于农垦系统社区属地化管理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齐齐哈尔市民政局,齐齐哈尔市财政局 •【公布日期】2020.03.25 •【字号】齐民联发〔2020〕1号 •【施行日期】2020.03.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 正文 齐齐哈尔市民政局、齐齐哈尔市财政局 印发《关于农垦系统社区属地化管理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 知 齐民联发〔2020〕1号按照国家和省相关文件要求,为加快推进我市农垦系统社区属地化管理改革,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2020年3月30日前,完成农垦社区整体移交,4月15日前,属地政府完成社区设置,承接完善社区管理服务职能。 (二)移交原则。一是属地化原则。将与农垦主业发展方向不符的农垦社区管理职能移交地方政府负责。按社区现状,将社区管理职能纳入属地管理,执行属地相关政策待遇。二是先移交原则。坚持“先移交后调整”“先移交后确权”原则,

将社区组织机构,社区管理服务职能,社区办公场所、服务场所及设备设施等一并移交。社区规模调整、社区机构设置与撤并以及相关资产权属确认方面工作,应当在移交后进行。所涉资产等按相关规定办理。 (三)移交范围。本方案中所称需移交齐齐哈尔市属地化管理农场(种畜场、马场)共计10个,属地于8个县(市)区,分别是富裕县(富裕牧场、繁荣种畜场),依安县(依安农场、红旗种马场),泰来县(泰来农场),讷河市(红五月农场),克山县(克山农场),甘南县(查哈阳农场),铁锋区(齐齐哈尔种畜场),梅里斯区(哈拉海农场、富裕牧场嫩红管理区)。其中红五月农场和哈拉海农场隶属于北大荒农垦集团九三分公司;其他8个隶属于农垦齐齐哈尔分公司。 (四)社区职能。本方案所称“在农场、局址等地设立的社区机构”是指局址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以及所属农场场址社区居民委、管理区(作业区)等社区(居民委)。社区机构承担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等职能,根据《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规定:(一)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二)执行居民会议的决定、决议;(三)兴办和管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发展便民利民生产、生活服务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活动;(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教育居民树立移风易俗、尊老爱幼、帮残助弱、扶贫济困、团结互助的新风尚,引导居民建立健康、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五)调解民间纠纷,促进家庭和睦及邻里团结;(六)协助有关部门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七)协助人民政府做好青少年教育、劳改释放和劳教解除人员的帮教、计划生育、公共卫生、优抚救济等项工作;(八)向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移交工作

齐齐哈尔市民政局关于印发《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齐齐哈尔市民政局关于印发《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齐齐哈尔市民政局 •【公布日期】2021.10.15 •【字号】 •【施行日期】2021.10.1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社会救助 正文 齐齐哈尔市民政局关于印发《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齐民发〔2021〕35号各县(市)区民政局: 现将《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 齐齐哈尔市民政局 2021年10月15日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试点工作实施方 案 为进一步落实省民政厅《关于实施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工作的指导意见》(黑民规〔2021〕7号)文件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安排部署,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乡镇(街道)试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市委“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导向,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目标,根据依法合规、权责一致、优化服务、便民利民、动态规范精准的原则,推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审核确认权限下放乡镇(街道)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完善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社会救助审批运行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基本民生保障职责落实,有效提升救助对象认定精准度和群众满意度。 二、重点任务 (一)有序下放 各县(市)区民政部门规范有序地将社会救助事项确认权限下放到乡镇(街道),经县(市)区级人民政府同意,以行政授权或行政委托形式下放。下放权限包括: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保边缘家庭认定、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事项。 (二)职责分工 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后,明确县级民政部门,各乡镇(街道)和村(居)民委员会的工作职责。确保各级各部门在社会救助事项申请受理、审核和确认工作中责任主体落实到位,切实提高社会救助对象认定的精准度。 县级民政部门职责:县(市)区民政部门承担社会救助监管主体责任,对辖区内的社会救助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开展政策培训;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工作;指导乡镇(街道)开展社会救助审核确认及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核对工作;按照各乡镇(街道)每月提交的社会救助资金发放明细向同级财政局申请向困难群众拨付救助金;负责本辖区社会救助数据统计上报工作;加强对救助资金的监管,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与同级财政、医保、人社、教育、住建、应急等部门配合,组织开展专项救助的落实;权限下放后应承担的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 作的指导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2.05.29 •【文号】国办发〔2022〕20号 •【施行日期】2022.05.29 •【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 正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 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22〕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省以下财政体制是政府间财政关系制度的组成部分,对于建立健全科学的财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安排,各地不断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落实基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任务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同时,省以下财政体制还存在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尽合理、收入划分不够规范、有的转移支付定位不清、一些地方“三保”压力较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有待提升等问题。为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建立健全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加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的省以下财政体制,促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领导、全面规范。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保持与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在中央和地方分税制的原则框架内,遵循完善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原则,理顺地方各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以及政府间收入划分关系等,逐步形成规范的省以下财政体制。 ——坚持因地制宜、激励相容。坚持省负总责、分级负责,尊重地方的自主性和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措施,激励与约束并重,充分调动省以下各级政府积极性,以增量改革为主、适度调整存量结构,优化权责配置和财力格局,增强财政体制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把握好改革的节奏与力度,平稳有序推进改革,保持财政体制连贯性和政策连续性。鼓励解放思想、探索实践,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难题,创新管理模式,发挥财政体制在改革发展中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二、清晰界定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三)合理划分省以下各级财政事权。结合本地区实际加快推进省以下各级财政事权划分改革,根据基本公共服务受益范围、信息管理复杂程度等事权属性,清晰界定省以下各级财政事权。适度强化教育、科技研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

哈尔滨市财政局关于转发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推进市县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哈尔滨市财政局关于转发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推进市县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哈尔滨市财政局 •【公布日期】2018.04.27 •【字号】哈财绩〔2018〕165号 •【施行日期】2018.04.2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预算、决算 正文 哈尔滨市财政局关于转发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推进市县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哈财绩〔2018〕165号各区财政局: 现将《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推进市县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通知》(黑财绩〔2017〕6号)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哈尔滨市财政局 2018年4月27日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推进市县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通 知 黑财绩〔2017〕6号各市(地)、县(市、区)财政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立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约束有力、讲求效率的财政支出管理机制,根据全

省财政工作会议启动市县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部署,现就全面推进市(地)、县(市、区)(以下简称市县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预算绩效管理是以财政支出结果为导向,将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信息公开全过程,并实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管理模式。 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十七届二中全会、五中全会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分别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推进科学理财和预算绩效管理”;《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要求“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新修订的《预算法》明确:“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强化预算支出责任和效率,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因地制宜、重点突破,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近年来,我省各市县区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绩效管理范围逐步扩大,工作不断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制度建设滞后、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力量薄弱、工作质量不高、绩效管理激励约束作用不强等问题。各市县区要充分认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意识,把预算绩效管理纳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和提升预算效能的重要日程,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实施。 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