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析法

文献析法

文献析法
文献析法

[标签:标题]

篇一: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分析法是一项经济且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它通过对与工作相关的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来获取工作信息。一般用于收集工作的原始信息,编制任务清单初稿。

总体介绍

文献分析是要弄清被分析文献“究竟讲什么”,以便给予检索标识。一般分两步:(1)先找出文献论述的对象,再进一步查明是论述该对象哪个方面的具体问题;(2)先找出文献中涉及的各种概念,再进一步查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若干完整的主题。从一篇文献分析出的主题数量可以是多个。

由于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有共同的对象,都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与事直接接触,因此,都称为非接触性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则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析,统计描述来实现对事实的科学认识。二者的区别是分析的重点与分析的手段上有所不同。

操作流程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确定来源

通过浏览文献的篇名、目次、摘要、引言、结论以至正文,对文献内容作调查;信息来源包括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1)内部信息包括《员工手册》、《公司管理制度》、《职位职责说明》、《绩效评价》、《会议记录》、《作业流程说明》、《ISO质量文件》、《分权手册》、《工作环境描述》、《员工生产记录》、《工作计划》、《设备材料使用与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等。

(2)外部信息主要指其他企业工作分析的结果,这些资料可以为本企业的工作分析提供参照。为了保证所收集到的信息有较强的适用性,在收集信息的时候应该注意两点:第一,目标企业应该与本企业在性质上或者行业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第二,目标职位应该与本企业典型职位有较高的相似性。

分析信息

对调查所得的情况作分析判断,形成主题概念。

由五个步骤组成:

(1)确定选题。进行文献分析时需要快速浏览文献,从大量的文档中寻找有效信息点。(2)收集文献。针对文献中信息不完整和缺乏连贯性的情况,应一一做好标记,在编制工作分析提纲时,作为重点问题加以明示;

(3)整理文献。对于文献中隐含的工作内容以及绩效标准,应深入挖掘,在以后的分析中得以求证。

(4)撰写初稿。

(5)修改定稿。

文献分析法的优点在于分析成本较低,工作效率高;能够为进一步工作分析提供基础资料、信息。其缺点在于收集到的信息不够全面,尤其是小型企业或管理落后的企业往往无法收集到有效、及时的信息;要与其他工作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概念种类

文献的现代定义为“已发表过的、或虽未发表但已被整理、报导过的那些记录有知识的一

切载体”。“一切载体”,不仅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面印刷品,也包括有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

种类

(1)零次文献(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即primary documents)

(2)一次文献(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

(3)二次文献(检索性文献)

(4)三次文献(在利用二次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并概括论述的文献)。

文献综述

介绍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述分为综合性的和专题性的两种形式。综合性的综述是针对某个学科或专业的,而专题性的综述则是针对某个研究问题或研究方法、手段的。

文献综述的特征是依据对过去和现在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指出目前的水平、动态、应当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并依据有关理论,研究条件和实际需要等。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为当前的研究提供基础或条件。结构

一般可分五个部分:绪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建议、参考文献目录。要求对文献综述的质量要求主要有六条:

(1)搜集文献应当客观、全面;

(2)材料与评论要协调、要一致;

(3)针对性强;

(4)提纲挈领,突出重点;

(5)适当使用统计图表;

(6)不能混淆文献中的观点和作者个人的思想。

步骤

一般情况下,文献综述由五个步骤环节组成。

第一步,确定综述的选题。

第二步,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

第三步,整理文献。

第四步,撰写综述初稿

第五步,修改综述初稿,并完成文献综述。

内容分析

概念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主要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早期的内容分析法源于社会科学借用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历史文献内容的量化分析。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既是一种主要的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又是一种独立、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包括:建立研究目标和确定总体与分析单位,依据测量和量化的原则,设计能将分析单元的资料内容分解为一系列项目的分析维度(或类别系统),再按照分析维度严格地抽取有代表性的资料样本(抽取样本),把样本转化成分析类目的数据形式,最后对数据进行信度检验及统计推论。两种方法的主要差别是: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而且,

它对组成文献的因素与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程序化。

特征

内容分析法具有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而有系统的分析,并加以量化描述的基本特征。内容分析法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为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应用

内容分析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就研究材料的性质而言,它可适于任何形态的材料,即它既可适用于文字记录形态类型的材料,又可以适用于非文字记录形态类型的材料(如广播与演讲录音、电视节目、动作与姿态的录像等);就研究材料的来源而言,它既可以对用于其它目的的许多现有材料(如学生教科书、日记、作业)进行分析,也可以为某一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收集有关材料(如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句子完成测验等),然后再进行评判分析;就分析的侧重点讲,它既可以着重于材料的内容,也可以着重于材料的结构,或对两者都予以分析。

在前瞻性的教育科研中,内容分析法可以用于对教育及教育研究的趋势预测。在教育史的研究中,内容分析法能对文献的文字风格做出定量分析,从而帮助鉴别文献的真伪。在对现实教育问题的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同样能发挥作用,例如,可以用它来分

析教材的结构,对教材编制的合理性做出定量、定性的分析,也可以用它来分析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错误种类做出定量的描述;还可以用它来分析教师、学生或其它人的各种作品、语言、动作、姿势,对教师、学生等的个人风格、个性特征做出判断。内容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虽然较广,但适于其的内容一般应具有能重复操作、被人的感观体验、意义明显、可以直接理解等特征。通常对不具备这样特点的、潜在、深层的内容不适于采用内容分析进行研究,否则难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过程

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包括建立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和选择分析单位、设计分析维度体系、抽样和量化分析材料、进行评判记录和分析推论六部分。

研究目标编辑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可用于多种研究目标的研究工作。主要的类型有:·趋势分析;

·现状分析;

·比较分析;

·意向分析。

除上述几种目标类型外,内容分析法还可以用于其它目标的研究。

分析单位是指在内容分析法中描述或解释研究对象时,所使用的最小、最基本单位。当分析单位比较大时,常常需要选择一些与其有关的中、小层次的分析单位来加以描述、说明和解释。选择分析单位与具体的研究目标、研究总体密切相关,并以它们作为确定和选择的基础。

设计分析

分析的维度,又称分析的类目,是根据研究需要而设计的将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和标准。设计分析维度、类别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采用现成的分析维度系统,二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标自行设计。第一种方法:先让两人根据同一标准,独立编录同样用途的维度、类别,然后计算两者之间的信度,并据此共同讨论标准,再进行编录,直到对分析维度系统有基本一致的理解为止。最后,还需要让两者用该系统编录几个新的材料,并计算评分者的信度,如果结果满意,则可用此编录其余的材料。第二种方法:首先熟悉、分析有关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初步的分析维度,然后对其进行试用,了解其可行性、适用性与合理性,之后再

进行修订、试用,直至发展出客观性较强的分析维度为止。分析维度必须有明确的操作定义。设计分析维度过程基本原则:

·分类必须完全、彻底、能适合于所有分析材料,使所有分析单位都可归入相应的类别,不能出现无处可归的现象。

·在分类中,应当使用同一个分类标准,即只能从众多属性中选取一个作为分类依据。·分类的层次必须明确,逐级展开,不能越级和出现层次混淆的现象。

·分析类别(维度)必须在进行具体评判记录前事先确定。

·在设计分析维度时应考虑如何对内容分析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即考虑到使结果适合数据处理的问题。

分析材料

(抽样)

抽样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界定总体,二是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

·来源取样

·日期抽样

·分析单位取样

量化处理

调查分析法

调查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实地面谈、提问调查等方式收集、了解事物详细资料数据,并加以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通常用来探测、描述或解释社会行为、社会态度或社会现象,较多地被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人员大量使用。

目录1调查分析法的分类

2不同调查手段的特点

3使用规则

? 调查对象的选择

? 提问的选择

? 调查的态度和方式

? 有针对性的调查项目

? 调查表选项的独立性

? 提问的递进

调查分析法的分类编辑

根据调查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调查方法分为邮递调查、面谈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等;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个案调查法、重点调查、抽样调查、

篇二:文献分析方法(1)

文献研究方法

(收集、整理、分析)

一、文献分析的目的与作用

(一)文献分析的意义

文献分析是获取有关现实和学术研究的真实情况的重要途径。分析某个问题的研究现状,人们也可以运用文献分析法,对主要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进行各种要素的统计和分析,从中获取有关研究者和选题的发展变化情况。

此外,通过分析文献中某特定术语的使用情况,也可以得到一些重要信息,诸如人们对某问题的关注情况和研究进展等。

全面的文献资料调研是研究的基础。一般来说,文献资料调研的数量越多越好,但更重要

的是精读10-20篇对自己研究工作具有宝贵参考价值文献,同时泛读几十篇次要文献,并有选择地阅读一般文献的摘要和结论部分。只有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才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提纲挈领和推陈出新地开展自己有特色的研究。

(二)文献分析的目的

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研究。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被思考过和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做的努力进行系统的展现、归纳和评述。

在决定研究目的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其他领域对此问题已知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

对策是否成功,有无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

许多研究者并不考虑这些问题,就直接进行文献探讨,将在短时间内找到的现有文献做简略引述或归纳,也不做批判,甚至与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也无关。

张丽华等(2004)认为,文献综述至少可达到的基本目的有①:

●让读者熟悉现有研究主题领域有关研究的进展与困境;●提供后续研究者的思考;

●未来研究是否可以找到更有意义、更显著的结果;

●对各种理论的立场说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框架;

●作为新假设提出研究理念的基础,对某现象和行为进行可能的解释,识别概念间的前提假设;

●改进与批判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法和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

具体来讲,文献分析的目的在于:

彰显对某一知识体系的熟悉程度,使他人能够对研究者的专业能力与知识背景做出判断,以取得他人的信任,说服读者。

显示过去的研究路线以及正在进行的研究与以往研究工作的关联性,找有价值的主题。整合并摘要某个领域内已知的研究成果,使人们认识到未来可能出现的研究方向,找“巨人的肩膀”。

向他人学习并刺激新概念的产生,指出盲点。

①张丽华等:《撰写文献综述的技巧与方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第一期。(三)文献分析的作用

Sekaran(2003)认为,文献分析的作用在于①:

●确保那些对问题有重大影响的重要变量不会被忽略;

●弄清哪些变量是最重要的,为什么重要,如何研究这些变量以解决问题;

●精确、清楚地描述问题;

●强化当前研究的可测性及重复性;

●避免重复前人的研究,浪费时间与精力;

●研究问题在科学领域是合适的、可行的。

Leedy和Ormrod(1989)认为,文献回顾描述了与将要研究相关的理论展望和先期的研究成果,其作用是“再看一次”各领域中别人已经做的与自己将要做的有何共性,虽然没有必要完全相同。具体作用是②:

●如果发现别人在你研究的课题上也在投入时间、精力和资源,这将大大提高你对课题研究的信心;

●能为你提供新的思路和使你接近你尚未涉及的研究内容;●能告诉你在此领域中其他研究者的工作状况,以便与他们取得联系得到新的启示与信息;

●能反映出其他研究者在相同问题上所采取的逻辑方法与设计构思;

●能展现你至今未知的资料来源;

●能学习你尚未掌握的测量工具;

●能提供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

●有助于说明你研究的意义,并将你的研究与前人的研究联系起来。

也有学者认为,文献分析的作用在于:

●研究的问题是值得做的;

●研究方法的方向是正确的;

●研究模型是合理的。

简言之,文献回顾的基本作用在于:

●防止盲目的重复研究;

●识别本领域研究前沿,弄清自己研究在什么层面上有所贡献;

●构思论证主题的理论框架、论证技术及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弄清前人对该主题研究的观点及解释。

①Sekaran,Oma著,祝道松、林家五译:《企业研究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6页

②保罗·D﹒利迪、珍妮﹒埃利斯﹒奥姆罗德著,顾宝炎等译:《实用研究方法论:计划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1-82页。

二、文献分析的方法、步骤与策略

(一)文献分析的方法

刘凤朝(2005)提出,文献梳理和评价的三种方式①:

一是先按时间顺序的先后,将以往研究分成几个发展阶段,再对每个阶段的进展和主要成就进行陈述和评价。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较好的反应不同研究之间的前后继承关系,梳理出清晰的历史脉

络。

二是以流派或观点为主线,先追溯各观点和流派的历史发展,再进一步分析不同流派、观点的贡献和不足,以及它们之间的借鉴与批判关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从横向的比较中发现问题与不足。

三是将历史的考察与横向的比较有机结合,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既能反映历史的沿革,又能揭示横向的关联与互动。

Leedy和Ormord(1989)提出如下文献分析方法②:

正确的心理定位。要有一个清楚的思路,明白自己正在做什么,文献综述是一场会直接影响你研究成果的研究性、学术性的学者式讨论。文献综述能帮助你看到其他人的研究成果,这些过程与你的研究之间存在着承上启下的关系。一篇负责任的文献综述关系到你的研究问题是否有新的发现,否则很难做到全面的研究问题。

写一篇文献回顾需要有一个计划,先进行组织安排。在开始写作之前,大致勾画你计划说些什么,也许你研究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指引。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问题需要提出讨论中可能涉及的相关领域,以及这些领域需要受到重视的先后次序。从全面的观点开始讨论相关文献,就像一个倒金字塔。先是广义的,然后继续下去,你会涉及更多的观点和研究,越来越聚焦于你自己研究的问题上。先前失败的研究为以后的研究做了铺垫,这些研究给出了全面的历史观点,为你的研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保持相关性。保持你的读者的身份,始终注意你正在讨论的文献资料是如何与你研究的问题联系起来的,并恰当地指出关联的部分。

篇三:内容分析法文献综述

内容分析法文献综述

——以中美财经类新闻刊物对比研究为例

摘要:本文选取使用了内容分析法将中美财经类新闻刊物进行了对比研究的几篇文献,对其进行文献综述,目的是呈现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思路,并对相关研究进行对比综合分析,然后给出评述。

关键词:内容分析法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1.文献的选定

本文依据同一研究主题、同一研究方法选定了4篇文献,即都采用了内容分析法来研究“中美财经类新闻刊物的比较”这一主题的相关文献。由于《中美财经新闻报道的文化差异研究》这篇文献的正文内容是用英文完成的,而《中美财经杂志比较研究》又不是完全以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为主,存在阅读障碍与文献契合度矛盾的情况下,我对两篇文献均给予保留,以保证在任何环节的分析当中我都能涉及到3篇不同的文献。

以下所选取的文献都有着各自相联系的特征,而每一篇也都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于其他文献的标志。下表是对4篇文献基本信息的归纳:

2.正文

正文部分会以“内容分析法的研究过程”这一逻辑来展开对4篇文献的对比分析,具体比较其研究方法与思路的异同,并分别作归纳。

2.1研究问题的阐明

本文所选定的文献有着一个基本的共同研究目的,即比较分析中美财经类新闻刊物在不同视角下体现出的差异。而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恰好是进行这类比较研究的不二选择。在宏观上,它们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因而毫无疑问涉及到了共同的研究方法。

从更细小的研究意图看,《中美财经报纸比较研究》在开篇即表明其意图为:“比较研究中国财经报纸与美国国际级财经报纸在报纸内容、新闻信息编辑方面的异同.....探索成功财经报纸未来发展方向,(以)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管理办法。”另外李蓉与刘镎的文章也表明了类似的研究目的,因为他们都是从新闻传播或业务的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杨微的《中美财经新闻报道的文化差异研究》则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意图分析“文化差异对财经新闻报道的影响”,该作者先依照文化语境和文化维度理论提出影响假设,然后再使用内容分析法去验证其假设。

2.2研究总体的界定

这四篇不同文献有3篇对自己的研究总体作了界定,李蓉的文章因更多的是作描述性研究而未涉及具体抽样过程,所以未做研究总体的界定。另3篇文章都着眼于“财经”这个词,因而分别界定了财经报纸、财经杂志、财经新闻报道等具体内涵。

宁高平对“财经报纸”的界定:他在研究中将财经新闻定义为广义的财经新闻,也即认为“财经新闻就是有关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决策最新公开事实和情况的报道”,而“财经报纸”就是指“以财经新闻为主要传播内容的平面纸质媒体”。

刘镎面对的问题差不多,其区别仅仅在于再进一步界定“财经杂志”,他归纳出了广义的则经杂志定义,即“指非专业学术性、以动态、现实、深入地反映和描述各种社会经济现象为主的杂志”。为了更便于取样,他又将“财经杂志”进行了细分,主要包括3类:(l)产经类杂志,即沿着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来描述企业的管理、营销、生产等全面经营状况,或主要涉及企业产品运营的杂志;(2)泛财经类,即以财经新闻、财经人物、财经事件等财政、金融、经济等选题作为主要内容,并对证券、产经、工商管理等方面广泛关注的经济类综合杂志;(3)政经类,即从政治的角度以政治家的眼光来分析和看待经济问题的杂志。2.3样本的选择

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抽样工作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宁高平的研究文献在样本选择这一部分详细地呈现了研究中抽样的思路与全过程,如下表:

这种抽样设计较好的结合了研究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其抽样方案具体而切实可行。首先,样本报选择了中美两国研究者认为符合研究目标、参考价值较大的全国性综合财经类报纸各一种,即《经济日报》与《华尔街日报》;然后,采用“日历周+混合周”的混合随机抽样方式抽取了2006年内的两种报纸。最后第三阶段抽样时,面临了两种报纸在内容编排

设计上的巨大差异,因而诸多内容不能直接拿来对比,作者通过在样本中再细化抽取关键标志,然后进行量化来解决这一问题。

李蓉的研究中,抽样较为简单,但显得不够严谨。该研究用目标抽样法抽取了2003年12月某一周三种报纸连续一周的刊物内容,其中《纽约时报》为12月8日-14日,《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为12月1日-7日;然后抽取其中所有财经版进行综合分析。很明显,这种抽样方法不太符合严格的内容分析法。

刘镎的《中美杂志比较研究》在“研究方法设计”一节中表明其第四部分采用了内容分析法,不过研究者却丝毫没有介绍其抽样思路与过程。只是提及他选取了《财经》、《福布斯》、《商业周刊(中文版)》来分别代表中国财经杂志、美国财经杂志、美国财经杂志对中国市场的渗入。

杨微的文化差异研究则提及该研究“选取了2012年下半年的《中国日报》和《华尔街时报》各100份财经新闻报道”。(respectively selects one hundred pieces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 news from China Daily and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in nearly half of 2012 (from June to December))

2.4分析单位与内容类别

选择分析单位与具体的研究目标、研究总体密切相关,它在总体界定之前就应该初步形成,并在完成抽样开始分析数据之前必须得以确定的一个关键过程。这4篇文献中的研究基本上均是以具体日期的一份刊物或者具体的一篇新闻报道为分析单位。这是相对较大的一个分析单位。再细化下去就是个分析单位的内容类别了。以下具体分析各篇文献在解决这一步骤的方法。

《中美财经报纸比较研究》在大的分析单位下继续细分其具体研究内容和单位,他在具体日期下的一份刊物中继而确定了3个更小的分析单位,即版面设计中的单个整版、广告设计中的单幅广告等等,新闻编辑与选择由于无法直接比较而被进一步具体为“国际财经新闻”的对比,以单篇国际财经新闻为分析单位。该研究又将分析单位作内容类别上的区分,以“广告设计”为例,它从广告面积与布局、广告内容、广告类别、广告表现手法等具体指标进行内容分析,其中如广告布局又被区别为:整版式、半分式、嵌入式、半金字塔式等等。整个研究中的分析单位的确定与内容类别的划分都比较严谨与合理。

《中美财经杂志比较研究》没有直接将它研究的3个对象进行横向对比,因而也就没有确定共同的分析单位。但它的研究思路是分析报刊的最为突出的特点,然后对这一特点用内容分析法进行量化或质化。例如,作者选择了《商业周刊(中文版)》(月刊)2002年l月至5月所出版的四期杂志(1、2期合刊、3期、4期、5期)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其摄影图片的内容、面积,以及行文中漫画和图表的运用做出统计,分析了该刊在图片运用上的特点及作用。然而,仅在研究分析《商业周刊(中文版)》的报道特色时进行了这一步骤,而其他两种杂志却直接使用了描述法,如研究者认为《福布斯》的报道特色是“攻击性强、大胆前卫”,但却没有用内容分析严谨地去探讨“攻击性”的具体体现或指标。因而使得整个研究在操作上显得与设计不符,用描述法代替了内容分析,因而所得结论之指向亦可能会出现偏差。《中美财经新闻报道的文化差异研究》将它所选取的每种刊物各100份财经新闻报道进行了内容类别上的划分,确立了如下一些分析单位:news selection(新闻选择), classification of visual content(可视化内容的类别), the proportion of the positive news and negative news (正面和负面新闻的占比), the visual and video content related to the reportage(图片与视频

的相关报道),etc. 在新闻选择这一项中,作者用多样性这一指标去衡量,这一指标被划分为不同种类经济新闻的占比,对各种类经济的新闻划分又

包括:Economy, Finance&Market, Employment, Health Service, Living&Economy, Politics&Economy, Industry.

2.5内容编码与数据分析

编码表的设计应尽可能量化研究所涉及的各种分析、评价指标,让数据说话为指导思想。这四篇文献就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对信息进行量化的问题。但由于很多信息仍然无法量化,所以相当大一部分分析没有采用编码的方式。

《中美财经报纸比较研究》在这一部分仍然做得比较突出,对于能够量化的部分研究者均进行了量化,而对于确实无法量化的指标则采用了利克特等级量表进行分析与评价。根据作者的研究设计,他的内容分析编码表将报纸基本情况、版面设计、广告设计、新闻选择、新闻编辑作为编码的一级内容分析类别,每个类别又依据样本报纸的实际情况和研究的需要设计了下一级分析指标,其编码确定分析类目的方法以对“新闻内容编辑”的编码为例,如下:“以广告外的所有新闻信息、图片新闻及其他表现形式的单篇国际财经新闻信息作为分析单元,分别从新闻选择、标题制作、内容编辑、新闻可读性、文本易读性、人情味指数等方面设计内容分析类别。”

其中新闻可读性与文本易读性使用了利克特等级量表的分析方法。研究者在确定编码分析类目后,让3名编码员对两份报纸上的任意10个抽样版面的文章、广告进行了试编码和试分析,在试分析结束后又根据编码的分歧及其他缺失之处再度调整了部分类目的分析单位,确定内容分析编码表,最后再次测试。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科学的编码操作。这种编码为后面数据分析打下了基础,如研究者在后文提出的“广告容量”、“人情化指数”等概念。

《中美财经新闻报道的文化差异研究》是一种提出假设后再去验证的研究思路。研究者先假设中美的文化差异对财经新闻报道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影响,再以爱德华·霍尔的文化语境理论和霍夫斯泰德的五大文化维度理论为基础,去挖掘样本中体现出这些方面差异的内容。因而,该研究的内容编码是依据语言文化学的理论完成的。首先,依据Low-Context and High-Context(高低文化语境理论)确立了对Language in Text Content(文本语言)、Visual and Video Content(可视化与视频内容)的分析;其次,依据五大文化维度理论,Power Distance (权力距离)用于分析News Selection(新闻选择),Uncertainty Avoidance(不确定性回避)用于分析Positive News and Negative News(正面和负面报道)以及Classification of Visual Pictures(可视化图片的类别),另外还有依据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Long-term Versus Short-term Orientation(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等划分出来的各种维度。

另外两篇文献,《中美财经杂志比较研究》与《换个视窗看经济新闻》均没有使用编码这一步骤,可能是其重点停留在描述之上而非内容分析,但明显其研究过程显得较为粗糙和缺乏说服力,尽管数据分析都有所体现,但更多地是为了量化而量化。

3.小结

内容分析法在此文所选取的文献中均有所涉及,但研究的完成度层次各异。整体而言,宁高平的《中美财经报纸比较研究》在研究方法的贯彻与操作上最为突出,他的研究几近完美地体现了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结合。更早一些的是2004年李蓉的《换个视窗看经济新闻》,这篇研究更倾向于直接去描述中美财经类新闻刊物直观上的差异,因而很可惜没有朝更严谨的内容分析法更进一步,不过在此之前确实没有人想到使用编码去研究这样一个问题。而更早些的是2003年刘镎的《中美财经杂志比较研究》,这篇研究的主要设计并非是内容分析法,但他决定在研究的第四部分使用这一方法,然而遗憾的是,他似乎并没有严格使用内容分析法,而是为了让他的研究看起来更像内容分析而拼凑了一些数据分析的内容,该作者的研究

总体而言,并不算太成功,在财经类杂志发展史上着墨过多,而对比分析又缺乏系统性。最后是杨微的《中美财经新闻报道的文化差异研究》,这篇研究的出发点和角度极具新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跨学科的研究范例,尽管其研究并没有严格遵循内容分析法的步骤,但是毫无疑问,这项研究独特的视角弥补了这一缺陷。内容分析只是一种工具,不能因为拘泥这种方法而抛弃了独特的研究视角与创新的研究方法。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发现传媒研究中内容分析最大的长处在于:通过量化把人们不注意的或忽略的,或有所察觉但并不能严格界定的问题,客观地展示在眼前,从而引起重视。内容分析这一方法有助于进行比较,找出差距,研究报告有详细的数据加以佐证论者的观点。因而,运用好这一方法对于传媒研究乃至整个社会科学中涉及内容分析的研究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蓉. 换个视窗看经济新闻——三家中外综合类报纸经济新闻的比较研究[J]. 新闻记者,2004,06:33-36.

[2]杨微. 中美财经新闻报道的文化差异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3]宁高平. 中美财经报纸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8. [4]刘镎. 中美财经杂志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

、,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论文文献综述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刑法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一、有许多学者认为我国现行仲裁法中的“其它财产权益纠纷”的规定应当更加明确化。谭兵在《中国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书中认为:调整中国现行仲裁范围的主要思路是明确、统一、扩大和规范。对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的“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应有更加明确的解释。其认为“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解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首先,“财产权益争议”一词,是指交付仲裁的事项应是与财产有关的事项,与财产无关的争议则不可以仲裁。其次,对“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中的“财产权益”的范围,存在着界定不清的情况。为有利于仲裁实践,建议在修改仲裁法前,司法机关及时对“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作出统一的司法解释。 二、现行的仲裁实践中所通用的有关“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界定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仲裁制度本身的发展。许多的学者建议将更多的民事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 乔欣、李莉在《争议可仲裁性研究》一文中提到破产程序中的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纠纷具有可仲裁性。认为争议的可仲裁性不因破产而改变,仲裁协议仍可执行,裁决所确定的权益可作为破产财产或破产债权向法院申报。同时还认为应将因侵权行为产生的争

议纳入到仲裁。其认为:民事权利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侵权行为也是一个开放型的概念。由侵权行为而产生的争议,当事人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争议不涉及财产权益,但涉及的权利内容是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或可以和解的,这样的争议应具有可仲裁性。 同时,很多学者建议将知识产权中的更多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郑书前、宋新宇在《论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之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只规定了“著作权合同纠纷”可以申请仲裁。但对于其他的知识产权纠纷如专利权、商标权有关的纠纷并未规定其可以提请仲裁。仲裁方式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方面和其他方式相比有其独到的优势。如果不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会造成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增加、资源浪费。其认为:长远的考虑是在对《仲裁法》进行修改时扩充仲裁的受案范围,明确规定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一部分事项可以仲裁;鉴于《仲裁法》的修改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以及立法者对修改时机会合理把握,目前可先由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任命法院在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时,不得将裁决事项时知识产权纠纷作为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情形而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该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仲裁裁决,应当执行该裁决结果,这是可采取的权宜之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家对于民商事案件可仲裁性的态度将变的更为开放,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被仲裁机制所扩充容纳,承认其具有可仲裁性将在我们的意料之中。马明虎在《论我国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承认更多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符合世界仲裁立法的发展趋势。其认为:按照我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离。难的是第4步,主题3的综述。难在哪里呢?一是阅读量不够,找不到最相

关于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文献综述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献综述的好坏对毕业论文能否顺利开题起着关键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质量。文献综述也是我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之一。本文是我根据自己掌握的部分资料整理出的一篇材料,供各位指导教师参考。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指大学生在毕业论文开题前,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相关专题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的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所谓“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该能够以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毕业生写作文献综述的意义 文献综述的写作是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创作中一次重要的研究实践活动。 要求毕业生撰写文献综述具有以下意义: (1)了解前人关于这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而不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熟悉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可以避免重复研究的无效劳动,可以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研究。 (2)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理论基础的研究很难深入下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 (3)提高毕业生的归纳、分析、综合能力,也有利于其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综合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流派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要的流派和观点。

内容分析法

第2讲、内容分析法 一、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内容分析法是西方社会科学家对语言文字传播内容(报刊、文献和谈话等)和非语言文字传播内容(音乐、影视、艺术作品和姿态等)进行定量研究的科学方法。这种分析方法早在半个世纪以前首先用于信息传播领域,现在成为社会科学广泛应用的研究工具之一。例如著名社会预测学家夸斯比特应用“内容分析法”对美国200多种报纸进行了数年的分析研究,成功地归纳出美国从工业社会过渡到信息社会的十大趋势。因此,他的名著《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成为风糜世界的畅销书。 教育和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过程。我们同样可以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教育文献、教科书、课堂讲授、视听教材、直观教具、学生练习、试题和试卷等进行分析研究。 (一)内容分析法的特征 - 内容分析法,就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的特征表现在明显、客观、系统、量化等四个方面。 1.明显的传播内容 被分析的对象应该是以任何形态被记录和保存下来,并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 任何形态、包括有文字记录形态(如报纸、杂志、书籍、文件)、非文字记录形态(如广播、唱片、演讲录音、音乐)、影像记录形态(如电影、电视、幻灯、图片)等。同时,明显的传播内容是指它所表现的直接意义,而不是指其包含的潜在动机。内容分析就是通过对直接显示的内容的量化处理来判别其间接的、潜在的动机和效果。 2.客观性 在内容分析的过程中,按照预先制定的分析类目表格进行判断和记录内容出现的客观事实,并根据客观事实再作出分析描述。 3.系统性 这是指内容的判断、记录、分析过程是以特定的表格形式、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的。 4.量化 这是指内容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数字表达,并能用某种数学关系来表示,如用次数分配、各种百分率或比例、相关系数等方式来描述。 由此可见,内容分析实际上是以预先设计的类目表格为依据,以系统、客观和量化的方式,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作出叙述性的说明。它不仅是资料的收集方法,也是一种独立、完整的专门研究方法。 (二)内容分析与文献分析的比较 内容分析与文献分析,都是对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记录保存下来的资料内容作为分析的对象,但是它们具体的分析处理方法是有所区别的。

情景教学法文献综述

1.情景教学法研究的国外发展现状 情景教学法创设之初,其代表人物英国学者霍恩比和帕尔默认为口语是语言的基础,结构是讲话能力的核心,应在情景中通过口头练习来学习语言结构,强 调语言在情景中的应用。英国学者霍恩比在1954年的《成人牛津英语教程》中,极其详细的分析了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在他的著作《结构性词汇和句型的教学》 中,也非常细致的阐述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模式,他认为把实践活 动加入到情景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运用情景教学法引导课堂进程引入了大部分的英语教材中。例如《新概念英语》,正是因为使用了情景教学方法,这本教材才被 世界各国大部分的学校所采用。随着教育的发展,情景化教学模式趋于成熟和系 统化。例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强调的自然情景的教育作用,为了使学生能在愉快的 气氛中获得知识,他经常带领孩子们去观察和体验大自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 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他还特地为孩 子们制作了长达300多页的《大自然的书》,书中的每一页都能通过生动鲜明的 情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丘燕萍,2015)。1996年希拉里·麦克莱伦通过整 理美国《教育技术》专栏中的论文,出版了《情境学习的观点》一书,该书被视 为情景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涵盖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在此后的 发展中逐渐渗透到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 通过对国外情景教学研究成果的整理和研究发现,纵然情景教学法在国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优秀的成果,但是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式,情景教 学法的内容仍需完善,可查询的情景教学法应用于具体教学模块的研究仍较少, 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应不只拘泥于单纯的情景教学法的研究,也要注重情景教学 法的理论和实践方法的结合,还应结合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式,加入更多的创新因 素进行更广泛的研究。(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情态动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国外关于情景教学法的研究 情景方法在20世纪_50年代受到欢迎,20世纪50年代初,研究情景教学方法的 主要代表人物霍恩比出版了许多英语教学杂志,后来情景方法变得普遍。 美国教育家Dowey C 1992)对情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他认为在教学过程 中应该根据教学目的设置教学情景。Dowey C 1993)推出了情景法即暗示性教学,并 且九年后在保加利亚取得了惊人的教学成果。暗示性教学的资源是语言情景教学。其 目的是为了创造更高的动力,激发学生的潜力,试图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组织各种 无意识因素、无国界的沟通(柯芳美,2000:134-136) o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情景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是人们根据他们的经验来获得知识和意义,所以建构主义学习可以在某些情景 下被视为意义建设的过程。教师们担任协调人,其职责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理解。 这种现代西方学习理论的问题就是情景的实现与学习。这种理论认为所有的研究应该 基于情景和获得的知识。更多的研究表明,在具体情景下获得的知识是有用的。 20世纪80年代初,Richards, J. C. &Rodgers T. S. (1999 )出版的书The School of Language and Teaching中,两位作者总结了情景教学方法的特点。为了避免混 淆,他们采用情景语言教学(SLT)。从八十年代中期到现在,情景教学方式得到越来 越多的改善和发展。 3,国外关于情景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内容分析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及其比较

内容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 内容分析 (1)从字面意义上看,可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内容本身进行分析研究,既可以是定量研究,也可以是定性研究。 (2)一般意义上讲,或者是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定量分析方法中,对内容和信息的分析。 内容分析方法是一种对文献内容作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的专门方法,其目的是弄清或测验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揭示文献所含有的隐性情报内容,对事物发展做情报预测。它实际上是一种半定量研究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把媒介上的文字、非量化的有交流价值的信息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建立有意义的类目分解交流内容,并以此来分析信息的某些特征。 内容分析方法原为社会科学家借用自然科学的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对历史文献内容进行内容分析而发展起来的。后来,美国的一些传播学研究者利用这种方法去分析报纸的内容,了解信息发展的倾向,随后,内容分析渐渐扩大到对各类语文传播,如报纸、电视、电影、广播、杂志、书刊、信件、演讲、传单、日记、谈话等等的分析,以及对各类的非语文传播,如音乐、手势、姿势地图、艺术作品等的分析,成为传播学的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 内容能够分析方法的特点: 1、明显的传播内容。被分析的对象应该是以任何形态被记录和保存下来,并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任何形态包括文字记录形态(如报纸、杂志),非文字记录形态(广播、唱片)和影像记录形态(电影)等。同时,明显的传播内容是指它所表现的直接意义,而不是指其包含的潜在动机。内容分析就是通过对直接显示的内容的量化处理来判断其间接的、潜在的动机和成果。 2、客观性。在内容分析的过程中,按照预先制定的分析类目表格进行判断和记录内容出现的客观事实。并根据客观事实再做出分析描述。 3、系统性。这是指内容的判断、记录、分析过程是以特定的表格形式、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的。 4、量化。指内容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数字表达,并能用某种数学关系来表示,如用次数分配、各种百分率获比例、相关系数等方法进行描述。 由此可见,内容分析实际上是以预先设计的类目表格为依据,以系统、客观、量化的方式,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做出叙述性的说明,它不仅是资料的收集方法,也是一种独立、完整的专门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方法 文献分类: 一次文献:包括图书、期刊、论文、调查报告、会议记录、实验报告,是实践的记录和总结,具有原创性; 二次文献:是由一次文献提炼出来的,如目录、索引、文摘等,在二次文献中,我们不能获得作者的观点,只是为了研究者提供检索的方便,使我们更快的找到想要的东西。 三次文献: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检索、筛选、综合分析而成的,如综述与述评。 文献研究的定义:指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搜集和分析文献资料而进行的研究。 文献研究的两种情形: 一、某些课题主要就是通过文献研究来完成的,如中国动漫与日本动漫的比较研究。 二、文献研究在真个课题研究中是作为辅助性的研究方法之一,如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中的文献研究法。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_0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报告结构 1、引言: 简要描述研究问题的性质,并进一步陈述研究问题(为什么研究) 2、综述的主体: 简要报告其他人的发现与观点。 通常将相关的研究放在一起讨论,并用小标题进行分类;详细介绍主要的研究工作,略提相对次要的研究策略: 时间、流派、代表人物 3、总结: 给出已有知识与观点的全貌 4、结论: 5、参考文献: 引用过的文献、其他索引(格式引言家庭是知识、价值观、态度、角色和习惯代代相传主要的传播体。 通过与家庭系统的互动, 子女形成自己的人格、思维模型和行为方即、家庭是人生最初始和最荃础的教育环境。 有研究表明,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学业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那么到底家庭中的哪些因素对子女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家庭因素又是如何影响子女的学业成就的呢?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家庭因素中对子女学业成就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如家庭环境、父母文化教育程度、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等。 1,与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相联系的各种客观因素,如家 1 / 17

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破裂、家长的文化程度及职业类别等;(柳敏峰,徐长江,王黎华. 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调查研究,[J]. 教育测量与评价, 1674- 1536( 2010) 03- 0043- 04.)1) 家长的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越高,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越多,采用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则相对较少。 从而使孩子增强了信心,培养了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学业成绩的提高。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以及《家庭教育状况调查表》对德州三中学生进行了关于家长教养方式的调查和统计显示家长的文化程度差别较大且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的影响。 (【2】刘新宇德州三中学生学业成绩与家庭教育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2009)家长的职业 2) 职业为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事业干部的家长,其子女学业成绩优秀的较多,而工人和个体劳动者的子女相对学业成绩优秀的较少。 经分析,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事业干部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有属于自己的比较理想的事业和职业,对个人的发展也看得很重,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个人的价值,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兴趣爱好,关注自身的情绪体验。 他们多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在精神层面会把自己和孩子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主体,尊重孩子的感受和发展。 身为工人和个体劳动者的学生父母一般从事体力甚至重体力劳动,还有的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一般无自己满意的事业,很难实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 详细内容: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析,统计描述来实现对事实的科学认识。这两种方法有共同的对象,都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与事直接接触,因此,又称为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二者的区别是在分析的重点与分析的手段上有不同。 一、文献法的概念和特点 1. 文献的概念 文献的现代定义为“已发表过的、或虽未发表但已被整理、报导过的那些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一切载体”,不仅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面印刷品,也包括有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 2. 文献的种类 教育研究文献的内容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内容加工方式、用途大致可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或称为零级、一级、二级、三级文献。 (1)零次文献 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也可视为第一手文献(primary documents),这类教育研究文献包括未发表付印的书信、手稿、草稿和各种原始纪录。(2)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一般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 (3)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又称检索性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 (4)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也称参考性文献。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并概括论述的文献。此类文献不同于一次文献的原始性,也不同于二次文献的客观报导性,但具有主观综合的性质。 二、文献法的概念 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对现状的研究,不可能全部通过观察与调查,它还需要对与现状有关的种种文献做出分析。 文献法属于非接触性的研究方法。没有继承和借鉴,科学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决定了人们在研究先前的历史事实时需要借助于文献的记载,在发展科学领域时需要继承文献中的优秀成果。现代科学研究不仅需要以人之间协作为条件,同样需要以利用前人的研究劳动成果为条件。利用科学文献是实现利用“前人劳动成果”的重要措施和方法,也是促进和实现“今人的协作”的条件和基础。 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充分地占有资料,进行文献调研,以便掌握有关的科研动态、前沿进展,了解前人已取得的成果、研究的现状等。这是科学、有效、少走弯路地进行任何科学工作的必经阶段。从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来看,文献法在科学研究的准备阶段和进行过程中,经常要被使用。没有一项教育科学研究是不需要查阅文献的。 三、文献法的一般过程 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 文献法的提出课题或假设是指依据现有的理论、事实和需要,对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或重新归类研究的构思。 研究设计首先要建立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是指使用可操作的定义方式,将课题或假设的内容设计成具体的、可以操作的、可以重复的文献研究活动,它能解决专门的问题和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文献的搜集 1. 搜集文献的渠道 搜集研究文献的渠道多种多样,文献的类别不同,其所需的搜集渠道也不尽相同。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个人交往和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 2. 搜集文献的方式 搜集研究文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检索工具查找方式和词条相关查找方式。检索工具查找方式指利用现成(或已有)的检索工具查找文献资料。现成的工具可以分为手工检索工具和计算机检索工具两种。 手工检索工具主要有目录卡片、目录索引和文摘。 词条相关查找方式又称追溯查找方式,即根据作者文章和书后所列的词条相关目录去追踪查找有关文献。

文献综述五步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 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 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 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 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 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 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 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他认为,文献 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 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 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 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 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 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离。难的是第4步,主题3的综述。难在哪里呢?一是阅读量不够,找不到最相关的文献;二是分析不深入,找不到自己研究的“前人的肩膀”、出发点、

撰写文献综述的技巧与方法

撰写文献综述的技巧与方法 文献综述在硕士、博士论文写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的成功与否。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即搜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其目的并不是将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辩别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跟据自己的论文来综合与评估这些资料。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科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 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以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问题已经知道多少;以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简而言直之,文献综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 大多数研究生并不考虑这些问题,就直接进行文献探讨,将在短时间内找到的现有文献做简略引述或归类,也不作批判。甚至与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也无关。 其实回顾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什么是探索性研究,所以必须主动积极地扩大研究文献的来源。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增加研究的假设与变量,以改进研究的设计。 文献综述至少可达到的基本目的有:让读者熟悉现有研究主题领域中有关研究的进展与困境;提供后续研究者的思考:未来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义与更显著的结果;对各种理论的立场说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架构;作为新假设提出与研究理念的基础,对某现象和行为进行可能的解释;识别概念间的前提假设,理解并学习他人如何界定与衡量关键概念;改进与批判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 总之,研究文献不仅可帮助确认研究主题,也可找出对研究的问题的不同见解。发表过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就是重要的问题来源,对论文的回顾会提供宝贵的资料以及研究可行性的范例。 二、文献综述中常见的问题

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综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文献综述不仅仅是对一系列无联系内容的概括,而且是对以前的相关研究的思路的综合.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为: 1. 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概括归纳 收集文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检索,也可利用光盘或网络进行检索;二是从综述性文章,专著,教科书等的参考文献中,摘录出有关的文献目录. 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因为最新研究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参考资料,并且可以使人更快地了解知识和认识的现状.首先要阅读文献资料的摘要和总结,以确定它与要做的研究有没有关系,决定是否需要将它包括在文献综述中.其次要根据有关的科学理论和研究的需要,对已经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筛选,详细,系统地记下所评论的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及其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与尚未提出的问题.将相关的,类似的内容,分别归类;对结论不一致的文献,要对比分析,按一定的评价原则,做出是非的判断.同时,对每一项资料的来源要注明完整的出处,不要忽略记录参考文献的次要信息,如出版时间,页码和出版单位所在城市等. 对要评论的文献先进行概括(不是重复),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和对照,目的不是为了对以前的研究进行详细解释,而是确保读者能够领会与本研究相关的以前研究的主要方面.个别地和集中地对以前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进行分析和评论,这在文献综述中是非常重要的. 2. 文献综述的第二步:摘要 不同的学科对引用摘要的要求与期望不同[1].虽然文献综述并不仅仅是摘要,但研究结果的概念化与有组织的整合是必要的.其做法包括:将资料组织起来,并连到论文或研究的问题上;整合回顾的结果,摘出已知与未知的部分;理清文献中的正反争论;提出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3. 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批判 文献综述是否有价值,不仅要看其中的新信息与知识的多少,还要看自己对文献作者及编辑者的观点与看法如何. 阅读文献时,要避免外界的影响甚至干扰,客观地叙述和比较国内外各相关学术流派的观点,方法,特点和取得的成效,评价其优点与不足.要根据研究的需求来做批判,注意不要给人以吹毛求疵之感. 一个具有批判性的评论,必须要有精确性,自我解释性和告知性.批判的程度,主要在测试研究生评鉴技巧:是否能分析出文章的中心概念与所提出的论据,做出摘要,并提出简要评估. 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是在形式上批判其是否符合一些基本写作的标准,即判定其是否为一篇好文章还要看文献中引用的文章与评论的标准.有的台湾学者将其归纳为:代表性,显著性,相关性,适时性和简捷性. 表1 香港大学建议的论文撰写模式

克雷斯威尔五步文献综述法

如何做文献综述克雷斯威尔五步文献综述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 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

《法的性质》文献综述

法的性质文献综述 作为研究法的一般理论的法理学,确定法的概念是法理学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且这个任务并不只是法学家们在象牙塔里的抽象玄思,对实践也有着重大的意义。从古至今,关于法的概念这一问题的基本争论是,法的概念中是否必然包含了超越于法律本身的、更高层正当性的要素。如果这种更高正当性的要素缺失,那么一种要求人们为一定行为的规范就不能被界定为法。或者说法律的概念完全是一种形式渊源上的界定——即只要以某种特定形式制订颁布的社会规范都是法律、无论其是否反映了诸如道德、神意这些更高层正当性的因素。简单来说,前者如自然法学派认为,法的概念之中必然包含实质因素和形式因素两种属性,而其中实质的属性更为重要,如果一个经过法定程序创造出来的法律,违背了道德、伦理、神意这些实质性的规范,那么这个被创造出来的这个规范就不仅仅是恶的,而是根本就没有资格被称为法律。在后者如实证法学派看来,只要一个社会规范满足了形式要素,无论是否体现了诸如伦理道德这样的实质规范,都有资格被界定为法。 以下我将从历史时间顺序梳理,简要介绍一下从古希腊一直到当代的哲学家、法学家们对这个问题的探讨。 从古希腊到中世纪 柏拉图的理想国(本节请参见柏拉图《理想国》) 关于法的概念的争论,自古希腊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智者学派的色拉叙马霍斯对于正义的定义——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可以看做是实证主义法学思想的经典的、最早版本的表达。与这个定义类似的还通常有把法律视为统治者的意志。统治者的意志这一标准就是一个形式标准,只要是统治者这个主体,他表现出来一定的意志,那么不管这个意志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个意志的要求都有资格被界定为法律。 在一部分古希腊哲学家看来,只有符合自然的才是善的,而一切城邦生活中的社会规范都只是人为的,都只是约束人的自然本性东西,因而不可能是善的。自然之善与社会规范在他们看来是不能相融合的东西。社会正义也只是用来掩盖、维护统治者利益的一个贬义词。从政治倾向上来看,具有这种认识的古希腊思想家既可以成为热爱自然、反对政治的无政府主义者,如伊壁鸠鲁、斯多葛学派;也可以成为追逐财富与权势的、为城邦效力的僭主们的帮凶,如色拉叙马霍斯这类的智者。 而柏拉图的贡献是,把社会正当与自然之善二者重新融合了起来,认为人是一种政治动物,人的本性需要在政治生活中得到完善,因而人为的其实就是自然的,这就使得自然法的思想成为可能。柏拉图根据他的理念的哲学本体论学说,也构建了他自己的关于政治、法律的理论。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只不过是作为原型的理念世界的摹本,现实世界中的特殊之物通过分享其理念原型的一般性而得以存在。理念本身是完美、永恒的东西,这意味着世界的秩序从根本上是井井有条的而不是混沌的,因而人类的理性是能够把握、发现这种秩序的。现实的政治社会也可以被视为是理想的政治社会的摹本,因而在柏拉图那里,很容易产生相对于现实的、人为的社会秩序的自然秩序的概念,如果说自然秩序中灵魂统治肉体、理性统治激情是确定的,那么社会秩序就应该模仿这种自然秩序的安排,确保由代表理性的哲人来统治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一、文献综述 (一)文献阅读的重要性 1、开阔我们的理论视野,明确我们研究工作的意义 2、借鉴他人的研究方法,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 3、熟悉并学会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如何进行文献阅读 1、几种主要的文献媒介:报纸:报纸的类别;报纸的特点; 书籍:书籍的类别;书籍的特点; 杂志:杂志的类别;杂志的特点; 网络:网络的类别;网络的特点; 2、选择媒体的原则: *科学性、真实性 *学术性、前沿性 (三)文献综述的意义及写作 1、文献综述的意义 *说明本研究的研究生长点 *区别本研究与别人的研究 *作为一种文体有利于他人的研究 2、文献综述的要求 *参考的文献在15篇以上 *要反映该领域研究的前沿水平

*文献综述要有层次和比较全面 *注好出处 3、文献综述的样式 见附件 4、文献综述常出现的问题及其克服 常见问题: (1)综述的内容和所要研究的内容相脱节,为综述而综述。(2)综述的文献水平低,不全面,使研究的基础不牢固。(3)综述中只有别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取舍和评价,综述者的研究角度和立场不鲜明。 (4)综述中的层次不清晰,内容不全面,使我们的研究基础有漏洞。 克服的方法: (1)围绕自己研究的题目和关键词确定要综述的范围 (2)选择学术性强的媒介中的文献进行综述。可以从人的角度了解本研究 的前沿人物,从他们入手综述研究文献 (3)明确综述的目的,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确定自己的概念和研究体例。 (4)综述的框架要覆盖主要研究内容,表述体现逻辑性。

二、概念的界定 (一)概念研究的意义 1、概念是理论思维和表达的基本单位,所以一切研究都离不开概念,一切研究都始于对概念的界定。 2、概念是一类事物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的表达,概念的界定和关键概念范围的界定规定了研究的范围。 3、概念的创新是研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概念与概念的界定 概念是一类事物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的表达,是理论思维的基本元素。 概念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抽象思维的结果。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既确定了其反映的一类事物的共同特性或本质特性,也确定了这类事物的范围。因此,概念的研究与确定既表现了我们对问题思考的深度,也表达了我们研究的范围。 一个研究所使用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就限定了这个研究的范围和研究的重点。因此一个研究首先要确定自己的一组核心概念。 概念界定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从现代汉语中寻找这个概念的中语含义。如果是外来语需要寻找一下它的来源和本意。 2、从相关研究中了解人们对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 3、思考相关研究成果确定本研究使用本概念的角度,并用词语表达出来。

牛顿迭代法文献综述

“牛顿迭代法”最新进展文献综述牛顿法是一种重要的迭代法,它是逐步线性化的方法的典型代表。牛顿迭代法又称为牛顿-拉夫逊方法,它是在17世纪提出的一种在实数域和复数域上近似求解方程的方法。多数方程不存在求根公式,因此求精确根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从而寻找方程的近似根就显得特别重要。方法使用函数f(x)的泰勒级数的前面几项来寻找方程f(x) = 0的根。牛顿迭代法是求方程根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最大优点是在方程f(x) = 0的单根附近具有平方收敛,而且该法还可以用来求方程的重根、复根。另外该方法广泛用于计算机编程中。 介绍一下牛顿迭代法研究的前沿进展,1992年南京邮电学院基础课部的夏又生写的一篇题名一类代数方程组反问题的牛顿迭代法,对一类代数方程组反问题提出了一个可行的迭代解法。从算法上看,它是一种解正问题—迭代—解正问题迭代改善的求解过程。湖南师范大学的吴专保;徐大发表的题名堆浸工艺中浸润面的非线性问题牛顿迭代方法,为了研究堆浸工艺的机理,用牛顿迭代公式寻求浸润面的非线性方程的数值解,经过14次迭代的误差达到了,说明此算法收敛有效。浙江大学电机系的林友仰发表的牛顿迭代法在非线性电磁场解算中的限制对非线性电磁场解算中的限制做了分析,求解非线性方程组时迭代法是不可避免的。牛顿—拉斐森迭代法由于它的收敛速度快常被优先考虑。应用这个方法的主要问题是求雅可比矩阵。因为雅可比矩阵元素的计算非常费时。然而,本文要说明的是当利用以三角形为单元的有限元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组时,应用牛顿法其雅可比矩阵容易求得,并且它保持了原系数的对称性和稀疏性,因而节省了时间。与此相反,若在差分法中应用牛顿迭代,并且按习惯用矩形网格进行剖分,则雅可比阵的计算很费时,而且不再保持原有对称性,这就使得存贮量和计算时间大为增加。南株洲工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的吕勇;刘兴国发表的题名为牛顿迭代法加速收敛的一种修正格式,主要内容牛顿迭代法是求解非线性方程的一种重要的数值计算方法,在通常情况下,它具有至少平方收敛。本文利用文献[4]所建立的迭代格式xn+1=xn-αf(xfn)(x+n)f′(xn),对迭代格式中的参数α的讨论,实现了牛顿迭代法加速收敛的一种修正格式。

文献综述撰写的原则和方法_张庆宗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收集、阅读大量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文献综述是一切研究的基础,文献综述在论文写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文献综述的好坏与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有关,同样,也与研究者对文献综述作用和功能的认识紧密相关。本文拟就文献综述的作用、种类、写作原则和方法作一简单的探讨。 文献综述的作用和目的 一篇好的文献综述表明作者熟知某一知识领域,由此而建立起当前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靠性。通过文献综述,读者可以了解到作者熟知某一研究领域的主要问题,使读者对作者的研究能力、研究背景产生信心,从而促使读者有 文献综述撰写的原则和方法 张庆宗 湖北大学 1 信心阅读该研究论文。 提出合理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摘 要: 原则和写作方法。 主题词: 文献综述;作用;写作

研究找到突破口。 文献综述的种类 2.1 背景式综述 这是文献综述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出现。背景式文献综述介绍某一研究问题的意义、背景情况,将该研究问题置于一个大的相关的研究背景下,让读者了解到该研究在整个相关的研究领域中所占的比重和位置。读者可以从背景式综述中看到该研究问题与前期研究的相关性,并了解到前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2 历史性综述 历史性综述是一种介绍性的综述,主要用于追溯某一思想或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来龙去脉。研究者们往往对某一领域中最重要的问题作历史性综述,历史性综述对介绍某一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读者通过阅读历史性综述,会对某一学科的全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2.3 理论式综述 理论式综述是对解释同一现象的不同理论进行综述,分别介绍不同理论,比较各理论的优势和劣势,并评价他们对该现象的解释力。当研究者需要整合两种理论或拓展某一理论时,往往会作理论式综述。 2.4 方法性综述 方法性综述是研究者对研究成果的方法部分进行综述,评价相关研究中研究方法使用是否正确、得当,指出不同的研究设计、不同的样本、不同的测量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等。 2.5 整合式综述 整合式综述是研究者整合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论文和研究报告,为读者展现出该研究问题的研究现状。文献综述要有评价性,在综述中作者要指出前期研究中的优点,尤其是要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下是研究者在文献写作过程中应遵循的总的原则: (1)整理、组织相关文献的笔记。一篇好的文献综述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如引言、结论、段落之间要环环相扣,要衔接自如。 (2)在文献综述写作过程中,要紧扣主题,清晰、有效、准确无误地表达观点。 (3)采用批判的态度,广泛阅读相关文献。不能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对来自权威的观点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 (4)质疑、评价所阅读的内容,要始终记得:并非印成铅字发表出来的东西都是完美无缺的。 (5)在阅读一篇论文时,要仔细阅读论文的引言和标题部分,看它们是否与论文其它部分的内容保持一致。 (6)一篇好的论文应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在阅读时应找出每篇论文的逻辑关系,从而把握论文的论点、论据和结论。 (7)一篇论文最容易出现错误和纰漏的地方是方法和结论部分。有些研究者们通常不能有效地解释他们所使用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因此,仔细阅读方法和结论部分,会找出该研究的瑕疵所在,以便完善后续的研究。 (8)阅读文献时,要注意看结论与前面的数据是否一致。 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和方法 4.1 确定选题 选题往往是研究者根据自身的兴趣或研究的需要而定,也可根据所占有的文献资料的质和量,既不能太大,又不能太小。选题过大,可能会由于研究者自身知识结构、时间、精力等因素所限而难于驾驭;选题太小,难于发现各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选题要反映学科的新成果、新动向。 4.2 收集文献 确定选题后,要着手收集与选题相关的文献。收集文献可以是手工检索,即将自己阅读专业期刊上相关文献做成读书笔记卡片,也可以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论文期刊检索获得,也可以从综述性文章、著作等的参考文献中查到有关的文献目录。 收集文献时,要采取由近及远的方法,找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因为这些成果常常包括前4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