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拉法新合并心得安治疗社交焦虑症

文拉法新合并心得安治疗社交焦虑症

文拉法新合并心得安治疗社交焦虑症
文拉法新合并心得安治疗社交焦虑症

目的研究文拉法新合并心得安治疗社交焦虑症(SAD)的疗效、副反应。方法将80例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SAD患者分为2组。A组为文拉法新合并心得安组,B组为文拉法新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社交恐怖和焦虑问卷(SPN)及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结果文拉法新合并心得安治疗SAD,8周末LSAS减分率评定临床痊愈12例(30%)、显著进步18例(45%)、好转5例(12.5%)、无效2例(5%),显效率75%。高于文拉法新组。副反应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文拉法新合并心得安治疗SAD有效,起效快,安全性高。

【关键词】文拉法新心得安社交焦虑症

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损害社会功能的慢性疾病。本研究通过文拉法新合并心得安治疗SAD 的临床开放性研究,了解文拉法新合并心得安对SAD的疗效。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SAD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DSM-IV社交焦虑症的诊断标准。②2周内未使用三环类抗抑郁剂、苯二氮卓类、MAOIs类及其他SSRI类药物。③排除有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酒精和药物依赖、怀孕和哺乳期及心动过缓心律失常患者。随机选择2008年8月~2009年1月,本院心理科门诊患者40例为A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8~45岁,平均25.1±

2.5岁,病程5月~3年。40例为B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18~45岁,平均25.6±2.8岁,病程5月~3年。④文拉法新选用四川康弘药业集团生产的文拉法新缓释片。1.2方法①A组受试者每日晨服75mg,1周内加至150mg文拉法新,连服8周,合并小剂量心得安5-15mg/日。B组受试者每日晨服文拉法新75mg,1周内加至150mg。连服8周,不合用其他药物。②疗效评定:采用Liebowitz

社交焦虑量表(LSA S)、社交恐怖和焦虑问卷(SPIN)。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8周末各评定1次,以LSAS及SPIN减分率评定药物临床疗效。减分率≥75%为临床痊愈;50~75%为显著进步;25~50%为好转;<25%为无效。③副反应评定:采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于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8周末各测量1次。④所得结果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

2.1疗效①临床疗效:40例患者均完成8周治疗。以LSAS在8周末减分率评定:A组临床痊愈12例(30%)、显著进步18例(45%)、好转5例(12.5%)、无效2例(5%),显效率75%。B组临床痊愈10例(25%)、显著进步17例(42.5%)、好转4例(10% )、无效3例(7. 5%),显效率62.5%。两组有显著差异。在治疗的第一周这种差异更为明显。②LSAS、SPIN治疗前后评分变化比较。

2.2副反应合并心得安组治疗中发生恶心、食欲下降9例,口干13例,头昏4例,便秘3例,性功能障碍5例。文拉法新治疗组中发生恶心、食欲下降8例,口干15例,头昏5例,便秘3例,性功能障碍4例,出汗2例。心电图、两组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

3讨论

本研究显示,文拉法新对于SAD具有良好的作用,具有NE、5-HT双重摄取抑制作用,对M1、H1α1受体作用轻微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大多数患者在用药第1周末,LSAS、SPIN评分开始下降,用药第2周末焦虑、回避症状明显减轻,LSAS评定用药8周后显效率为82.5%,有效率为93%。而心得安也有改善焦虑的作用,同时,心得安也能加强文拉法新的抗焦虑、抗抑郁的作用。小剂量的心得安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不良反应,我们可以根据情况进行使用。

参考文献

心得安在不同心脏疾患中的用法、用量

心得安在不同心脏疾患中的用法、用量有何不同? 时间:2009-01-10 00:00:00 来源:互联网 心得安是β受体阻滞剂的代表药物,主要用于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及心律失常等方面。 一、冠心病心绞痛的应用: 心得安具有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缺血区的供血和供氧及改善心肌代谢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故具有抗心绞痛作用,尤其对合并高血压及心动过速的冠心病患者。心得安对心绞痛的疗效与剂量有密切关系,而有效剂量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至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为止,并根据病人症状随时调整剂量,以休息时心率控制在55~ 60次/分为宜。心得安单独应用副作用多且疗效差,临床一般多与硝酸酯类药物或钙拮抗剂合用,可获得协同作用, 同时可互相取长补短,如心得安减少硝酸甘油或消心痛引起的反射性 心率加快,而硝酸甘油也可缩小心得安所增加的心室容积;心得安可抵消心痛定反射性增快心率作用,而心痛定可抵消心得安增加外周阻力的作用。 二、在高血压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关于心得安降压作用的机制,目前的看法仍有分歧,一般认为其降压作用与下列因素:①降低心输出量;②抑制肾素释放;③改变中枢性血压调节机制;④阻断突触前膜β受体,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减少。临床经验表明,心得安对心输出量的肾素活性偏高者疗效较好,对伴有心绞痛或脑血管病变者也有显著效果。其优点是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较少引起心悸和头痛等不良反应。 单用心得安作为抗高血压药,其降压作用强度与噻嗪类利尿药相似,但与利尿药合用时,对大多数轻度高血压患者(约80%)都有效。心得安用于治疗高血压病人最多用到120~200mg/日,其降压作用缓慢,一般需连服l~2周方可达到最高疗效。 三、在心律失常防治中的作用: 心得安对窦性心动过速疗效最佳,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也已被公认。对儿茶酚胺或洋地黄的室性心律失常有 疗效,而对其他所致室性心律失常作用不大,同时对伴有冠心病的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较差。 对由焦虑、甲状腺机能亢进和嗜铬细胞病等所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有效。心得安可与强心甙合用在控制房颤、房扑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的室性频率,二者呈相加作用,但对风心病和扩张性心肌病严重心功能不全者应慎用。也可治疗预激综合征的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室上性早搏和间断发作的房颤也有效。

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治疗的比较研究_彭纯子

?论文? 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治疗的比较研究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学中心 (410011) 彭纯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 (410081) 燕良轼 中南大学大学生心理教育中心 (410083) 马晓虹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 (410081) 吴文丽 【摘 要】目的:对社交焦虑的大学生进行认知与行为疗法的团体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社交焦虑的大学生22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约16小时团体的认知与行为疗法的治疗,用SAD、I A S、EPQ、A TQ、SCL-90五个量表,结合临床评估与自我报告等对干预疗效全面评估。结果:两组被试干预后在社交焦虑的主观感受、回避行为、自评症状、认知以及人格的N与E维度都有明显的改善。认知疗法对于改善被试的消极自动思维稍优于行为疗法,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两组效果改善在所有指标上都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都能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由于两组都采用团体治疗的方式、治疗师相同以及共存认知与行为因素,故两种方法疗效差异不显著。采用团体的方式干预社交焦虑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精神病学 社交焦虑 干预研究 团体治疗 认知疗法 行为疗法 大学生 Effect of Group Therapy on Soc i al Anx iety of College Studen ts PEN G Chunzi,YAN L iangsh i,M A X iaohong et al1 M edical P sycho logy Center,X iangya Second Ho sp ital,Central South U niversity,Changsha,H unan 410011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w o models of group therapy on social anxiety of co llege students1M ethod:Tw enty-tw o co llege students w ith h igh sco res in SAD(social avo 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w ere random ly divided into tw o group s,cognitive therapy group and behavi o r therapy group1Bo th of them w ere intervened fo r8sessi ons(2hours fo r each sessi on)1T he effects w ere assessed w ith SAD,EPQ, I A S(interacti on anxiety scale),A TQ(autom atic though t questi onnaire)and SCL-901Result:A fter interven2 ti on,bo th group s had decrease in social anxiety1T here w 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 een the tw o group s1Conclusion:Bo th cognitive therapy and behavi o r therapy are effective on social anxiety of co llege stu2 dents1 【Key W ords】 p sych iatry social anxiety interventi on study greup therapy cognitive therapy behavi o r therapy co llege students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外对社交焦虑障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包括社交焦虑的界定、病因、症状、干预方法、疗效评估以及测量等,其中疗效比较中以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研究颇多[1],也有团体治疗较个别治疗优越的实证报告[2]。国内有关研究表明社交焦虑为大中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之一[3,4],已有少数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治疗的报告[5,6]。本研究用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两种团体治疗模式,治疗社交焦虑的大学生,并进行疗效的全面评估比较,以寻求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的最佳途径。 对象与方法 被试选取:参考CC M D-3关于社交焦虑障碍的症状描述,制订结构式诊断面谈条目6项,对52个自愿报名者初筛得35人;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总分 高于13分,或者分量表高于7分)再筛得22名被试,根据总分配对分为两组。 11干预方法:每周2次,每次90-120分钟,共8次,每组干预约计16小时。 采用组内训练与组外练习相结合;各组安排一名人格稳定,表达与协作能力强并曾经或者正在体会社交焦虑的大学生作为咨询助理,进行适时的暴露与引领。 21干预内容:①认知疗法组(贝克认知疗法-“三栏目”技术):第一次,讲解团体治疗的性质、原则、目标与内容;以循环介绍、滑稽体操互相模仿等轻松相识,签署小组行为自律书,强调保密原则;第二次,助理以自我暴露引领被试交流如脸红、害羞等体验,使组员因有共同体验而感受到信任、被接受的

焦虑症的四种自我治疗方法

焦虑症的四种自我治疗方法 焦虑症是现在很普遍的一种现象,很多人都有这种疾病,这种疾病也是可以治愈的,但是一定要根据医生的指示来治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焦虑症能彻底治好吗 一般来说,焦虑症似乎可以治愈的,是神经症中相对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较好的疾病。通常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而且越早诊断,越早治疗,焦虑症的预后就越好。经过专科规范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得到临床康复,恢复往日愉快心情。 特别应该强调的是:症状缓解后,仍需要坚持服用1~2年时间抗抑郁药物;停药以及减药需咨询专科医生,千万不要擅自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焦虑症的原因 不良性格因素 自卑、自信心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焦虑症的发作上,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有家庭病史的人,患上焦虑症的概率远高于普通人群,而且与患者的血缘关系越近,其患病率越高。 认知偏见 不良的认知状态和思维状态,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偏差。

应激因素 在出现应激事件的时候,容易给人的精神心理状态造成极大的冲击,进而造成大脑神经紊乱。 焦虑症的自我治疗 积极的自我暗示 法国大作家大仲马说过:“人生是一串由无数的烦恼组成的念珠, 达观的人总是笑着念完这串念珠”,当自己有焦虑情绪时,给自己以强 有力的自我暗示,如“我能行”、“我一定能够成功”、“我看好我自己”等。积极地自我暗示,可以增加自信,克服焦虑。 适量的运动 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消除一些导致焦虑的化学物质,使精神放松,心情愉悦。当你感到焦虑时,索性什么都不要去想,去跑跑步、打打球或者游泳等,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有效的缓解了焦虑的情绪,使你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做下面的事。 做最感兴趣的事情 人们在做自己感兴趣事情的时候,都会全身心的投入,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因此,当你面临焦虑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如唱歌、听音乐、看电视、打篮球等等,当你做完这些事情的时候,你的烦恼焦虑早就无影无踪了。 情感宣泄

焦虑症的病因

焦虑症的病因 焦虑是人们对情境中的一些特殊刺激而产生的正常心理反应,只是每个人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或程度不同。只有当焦虑原因不存在或不明显,焦虑症状很突出而其他症状不突出,焦虑的持续时间及程度均超过一定的范围,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时,才可以认为患了焦虑,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焦虑症这种心理疾病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普遍,许多现代人都患有焦虑,致病的原因各不相同,所患的焦虑症也是各种各样。很多人由于对自己的症状不了解而未能对自身的症状进行正确的诊断,从而耽误了治疗,最终使自己终生都活在了焦虑症的阴影之中。那么要想对焦虑症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就要对焦虑的原因进行一定的了解,下面南宁江岭医院失眠科专家为大家具体介绍焦虑的原因。 (1)、遗传因素: 多年来的研究证明,焦虑症倾向作为一种人格特征,至少有一部分是由遗传决定的;引起焦虑症直接原因是社会或环境因素,但其潜在的原因是遗传;惊恐障碍与广泛性焦虑具有不同的遗传病因学背景。(2)、生化及内分泌因素: 焦虑症患者血中乳酸盐含量增高,而血中乳酸盐含量可能与焦虑发作有关,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同时焦虑症患者肾上腺素能系统、多巴胺、5-HT及R氨基丁酸4种神经递质系统在脑的不同部位存在着

不同水平相互作用,这种复杂的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作用,借助于第二信使在亚细胞水平加以整合在脑和身体的各部位引起不同的变化,形成广泛性焦虑的各种临床表现在对有关受体研究中也发现惊恐发作出现心悸、颤抖、多汗等症状均为肾上腺素受体大量兴奋的征象,而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有减轻惊恐发作与焦虑的作用。(3)、躯体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碍:病人的焦虑症状可以由躯体因素而引发。 (4)、认知过程:或者是思维,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更倾向于认为坏事情会落到他们头上。通过上文对于焦虑的原因的相关介绍,相信广大读者对焦虑的原因这一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了解了焦虑的原因之后,就要和自身的病症进行对比,从而找出自己的焦虑的原因,之后再针对病因对其进行有效地治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自身焦虑症的治疗快速而有效。 专家指出:焦虑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它在现在社会中越来越流行,日常我们对于紧急时间的焦虑情绪的反应并不属于,只有当人们的焦虑情绪超过了一定的界限与持续时间,才会被判断为焦虑症这种心理疾病,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引起注意。那么焦虑症成因都有哪些?下面就为您具体介绍。 1.焦虑症成因之环境因素: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未知的充满风险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 1 问题提出 1.1 研究背景 社交焦虑障碍又称社交恐惧症,是青少年期和成人期发生率相 当高的焦虑性祌经症。社交焦虑障碍的特点是顽固地为自己在社交或公开场合可能会发生困窘或羞辱而恐惧,产生过度的焦虑反应。而大学生恰恰是社交焦虑的易感群体,该年龄段人际敏感性极高,是社交焦虑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得不到矫正或改善,可能会发展成严重的社交焦虑障碍,并持续影响到成年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等。 1.2 研究意义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明显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程度、交往焦虑程度、一般焦虑程度、消极思维习惯并增强自信与开放。对大学生社交焦虑个体及时进行干预,有助于大学生更快地融入集体,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 文献综述 2.1 社交焦虑概念界定 社交焦虑的提出可以回溯到1846 年Casper 报道的赤面恐怖。1903 年, 法国精神病学家Janet 第一个对社交焦虑进行描述, 所用词为“社交恐怖”或“社会的恐怖症”, 并将其归为神经衰弱一类。最早提出“社交焦虑”一词的是英国精神病学家Mark&Gelder(1966), 他根据发病年龄以及害怕对象的不同, 从恐怖障碍中区分出一组称之为社交焦虑的病人, 他们的表现是害怕社交处境, 如害怕在众人面

前说话、吃东西, 害怕参加聚会等。1970 年, Marks 修改完善了他的理论, 提出了社交恐怖症的概念, 代替了“社交焦虑”。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 心理学家们日益关注社交焦虑的研究。 2.2 国外研究进展 2.2.1 社交焦虑的成因研究 国外研究对社交焦虑的成因有多种说法, 有人提出是由于社交 技能的缺乏(Arkowitz, 1975; Farrell, 1979; Twentymen &Mcfall, 1975; Halford & Foddy, 1982), 也有观点认为是由于否定性的自我评价(Edelmann, 1985; Glasgow & Arkowitz, 1975;Clark & Arkowitz, 1975)。另有Jeffrey Young 认为社交焦虑的产生是认知失调的结果, 早期的生活经历使个体形成对自己和他人的特定的看法。前者他称之为自我概念图式, 后者他称之为对他人观感的图式, 包括对人性的 信赖和对他人能否容纳自己的信念。 2.2.2 社交焦虑的干预及疗效评估 社交焦虑的行为干预法 Goldstein, Sprafkin & GerShaw、Liberman (1975)Trower,Tryont & Argyle(1978)基于社交焦虑患者是缺乏相应的社交技能这一假设, 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交技能训练的方法。1976 年,Marzillier 等人比较了社交技能训练与系统脱敏疗法, 发现前者干预效果持久, 但总的干预效果并不明显优于后者。Trower在1978 年比较运用这两种方法对于社交恐怖和社交无能的干预效果, 结果发现两者对于社交恐怖症的干预效果相等, 而社交技能训练对于社交无能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

社交焦虑量表(LSAS)

社交焦虑量表(LSAS) 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题目,判断与你的感受和行为符合的程度。根据题意,先在1-4的选项中,选出符合你实际感受的一项,然后在5-8的选项中,选出符合你的实际行为的一项。() 1.公众场合打电话 害怕/焦虑:1、无2、轻度3、重度4、严重 回避:5、从未(0%)6、偶尔(1~33%)7、时常(34~67%) 8、经常(68~100%) 2.参加小组活动 害怕/焦虑:1、无2、轻度3、重度4、严重 回避:5、从未(0%)6、偶尔(1~33%)7、时常(34~67%) 8、经常(68~100%) 3.公众场所吃东西 害怕/焦虑:1、无2、轻度3、重度4、严重 回避:5、从未(0%)6、偶尔(1~33%)7、时常(34~67%) 8、经常(68~100%) 4.公共场合与人共饮 害怕/焦虑:1、无2、轻度3、重度4、严重 回避:5、从未(0%)6、偶尔(1~33%)7、时常(34~67%) 8、经常(68~100%) 5.与重要人物谈话 害怕/焦虑:1、无2、轻度3、重度4、严重 回避:5、从未(0%)6、偶尔(1~33%)7、时常(34~67%) 8、经常(68~100%) 6.在听众前表演、演示或演讲 害怕/焦虑:1、无2、轻度3、重度4、严重 回避:5、从未(0%)6、偶尔(1~33%)7、时常(34~67%) 8、经常(68~100%) 7.参加聚会 害怕/焦虑:1、无2、轻度3、重度4、严重 回避:5、从未(0%)6、偶尔(1~33%)7、时常(34~67%) 8、经常(68~100%) 8.在有人注视下工作 害怕/焦虑:1、无2、轻度3、重度4、严重 回避:5、从未(0%)6、偶尔(1~33%)7、时常(34~67%) 8、经常(68~100%)

社交恐惧症的心理调节方法

一、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病。 社交恐惧症患者害怕的对象主要是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他们在公共场合把注意力过于放在周围的环境上,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总觉得别人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非常关注,总担心自己会出现错误而被别人嘲笑,总处于一种莫名的心理压力之下。社交恐惧症常常会导致口吃、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甚至兴奋性晕厥等并发症,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状态。 二、人为什么会患社交恐惧症? 经专家研究表明,“社交恐惧”这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与人在童年时期的某个行为印痕有直接的关系。例如,有一个人小时候曾经得到一次演讲的机会,他做了精心的准备,希望风光一把。可没想到,他上台时竟把原先背得滚瓜烂熟的演讲词忘得一干二净了,这使他尴尬之极。从那以后,他变得不敢当众讲话了。有一个男孩,平时很喜欢去同学家里玩,有一天他无意中听到那位同学的母亲在教训孩子: “别让你的那个同学老到家里来玩,烦死人了,下次他再来你赶紧打发他走。”这个男孩悄悄地缩回了已经踏入门坎的一条腿,从此之后,他变得害怕与人接触和交往,更不敢与人交朋友。 三、如何治疗社交恐惧症? 先找出具体的刺激源,接下来就是进行“心理认知”治疗。让患者通过回忆、与心理医生交谈及催眠治疗等方式,找出引发心理障碍的确切原因,再据此对症下药,进行“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就是根据患者的病因教会其采用相应的心理对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形成正常的社交思维习惯和模式。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注意力集中法 在社交场合,不必过度关注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要知道自己不过是个小人物,不会引起人们的过分关注,正确的做法是学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才对。 兜头一问法 当心理过于紧张或焦虑时,不妨兜头一问: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最终我又能失去些什么?最糟糕的结果又会是怎样?大不了是再回到原起点,有什么了不

焦虑症怎样自我调节

焦虑情绪不像你口渴了一样,喝点水马上就能解决问题。它说不定哪天就会降临到你头上,让你不知不觉落入它的怀抱,难以自拔。当焦虑情绪的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引发焦虑症。焦虑症是精神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心悸、恐慌、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有效的护理对焦虑症的治疗和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焦虑症患者该如何自我调节呢? 焦虑症怎样自我调节? 1、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人们在做自己感兴趣事情的时候,都会全身心的投入,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因此,当你面临焦虑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如唱歌、听音乐、看电视、打篮球等等,当你做完这些事情的时候,你的烦恼焦虑早就无影无踪了。 2、听音乐。音乐能使人放松,使人的生理、心理节律发生良性的变化。当一些事情使你感到不安、烦躁时,不妨静下心来听听音乐,你会觉得音乐犹如一缕清风拂过你的心灵感到无比的舒适和惬意,而你的焦虑情绪也随之烟消云散。 3、适量的运动。运动可以消除一些导致焦虑的化学物质,使精神放松,心情愉悦。当你感到焦虑时,索性什么都不要去想,去跑跑步、打打球或者游泳等,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有效的缓解了焦虑的情绪,使你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做下面的事。 4、情感宣泄。情感宣泄是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你可以把你的紧张、焦虑讲给亲人或朋友,让自己的内心得到调整或者找一个适宜的地方,放声大哭或大笑,以宣泄自己内心的忧郁。 上述关于焦虑症自我调节的相关知识就为您介绍到这儿。焦虑症是一种很常见的精神疾病,就是由于很常见,所以大家并没有特别重视。但是很多朋友们在发现自己得焦虑症后,才甚至该病对人体的危害是有多大!如果在您的生活中,只是偶尔的产生焦虑情绪,那么上述的各项调节措施希望能帮助您及早摆脱焦虑的困扰,进而避免焦虑症的发生。 文章来源:武汉市精神病医院

最新焦虑的药物治疗

焦虑的药物治疗 焦虑是精神科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症状,它可以出现在多种精神科疾病中,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等。多了解一些焦虑的知识包括药物治疗,对于广大患者及其家属是非常有意义的。那什么是焦虑呢?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痛苦的情绪状态,同时伴有躯体方面的不舒服体验。 目录 ·治疗焦虑的药物之苯二氮卓类药物 ·治疗焦虑症的药物之抗抑郁药 ·治疗焦虑症的药物之丁螺环酮等 ·焦虑症的药物治疗之其他药物 ·治疗焦虑的药物之苯二氮卓类药物 苯二氮卓类药物(又称为安定类药物) 1)优点:①见效快,多在30-60分钟内起效②抗焦虑效果肯定 ③价格一般比较便宜

2)缺点:①临时管用,不适合长期大量使用②有可能产生依赖。安定类药物抗焦虑,好比是车速过快用脚踩刹车,管用但是不适合常用。 3)常用药物:劳拉西泮(罗拉),佳静安定(又叫阿普唑仑),奥沙西泮片(又叫优菲),这三个药物属于中效的安定类药物,抗焦虑效果好,镇静作用相对偏弱,对白天的工作影响小一些。其实所有的安定类药物都可以抗焦虑,只是副作用还有效果各不相同,以上三个药较为常用。 小常识:凡是药品后面是某某西泮或者某某唑仑的,都是安定类药物。 ·治疗焦虑症的药物之抗抑郁药 具体使用哪种药物我一般会根据病情,身体情况,经济等情况综合考虑 如果用车速过快比喻焦虑,那么抗抑郁药就是松油门,能够从根本上改善焦虑,因为焦虑的病因与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紧密相关,而抗抑郁药可以改善脑内神经递质的不平衡,从而缓解焦虑,从根本上治疗焦虑。 常用药物:我个人比较常用的,首先考虑使用的药物有: SSRI类的: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 SNRI类的:文拉法新,度洛西汀。

青少年社交焦虑小组治疗方案设计

南京工业大学2011-2012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设计 姓名:钟亮 学号:2302080119 ?青少年社交焦虑小组治疗方案设计 第一章案例及问题分析 §1—1 案例分析: 案例一:黄某,男,18岁,大学一年级学生、小时候父母得同事、朋友或亲戚到家里来,不敢打招呼,总就是想办法躲起来。高中以后稍微好一点,但在集体场合还就是不敢讲话。除非大部分人都很熟悉,一般得聚会、集体活动都不参加。尤其不敢与女孩子讲话,不敢瞧女孩子得眼睛,一讲话就脸红。读大学后,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虽然成绩很好,但内心很痛苦,别人无法理解。 问题陈述及分析: 这就是社交焦虑得一个典型案例。案例中得案主黄某处于青少年时期,由于小时候就不敢与长辈及同辈群体进行交流才导致社交焦虑这一症状得产生,到了高中时期还就是不敢参加集体活动以及在公共场合与她人进行有效得交流。弗洛伊德得精神分析理论即认为黄某之所以以后得学习、工作、生活受到影响主要就是与小时候得经历有关、而正就是由于小时候就不敢与她人正常交流才会产生日后得社交焦虑症。我们认为社交焦虑症得主要表现为在与她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不自然、严重害羞得心理,脸红,心情紧张,举止表情不自然,口干,

盗汗等。像小黄这样得社交焦虑者应学会自我调节,比如学会放松自己,缓解焦虑情绪;不断提高自我意向,积极瞧待自己;以及增加自己得交往吸引力等。 案例二:小许就是一名20岁得大学新生,每当她瞧到老师,她就会显得很害怕、这种情形就是从进入高中后慢慢开始得,到了高三,情况越来越糟糕。平时与同学们交往还比较正常,可一与老师面对面,她会无端地感到害怕,手足无措。成绩也不断下滑,以至于只考取了一所三本院校、小许就是家中得独生女,父母寄予其很大得希望。此次考试失利,心里十分难受。9月份来校报到后,她发现“恐惧感”仍如影随形、军训时,同学们与教官热热闹闹打成一片,她却远远地瞧着,不敢上前搭话。 问题陈述及分析:案例二中得案主小许患得就是一种叫做社交恐惧症得一种心理疾病。社交恐惧症就是常见得一种以心理疾病,患上社交恐惧症得患者往往表现为惧怕与陌生人接触,与陌生人交谈就会出现面红耳赤,思维混乱等多种不良现象、之所以把这样得一个案例列出来就是因为社交恐惧又名社交焦虑,两者虽不就是同一种疾病,但在本质上还就是相通得、都会引起一些生理反应:比如害羞,脸红,口干舌燥,出汗,头晕,恶心等,还有正常得人际交往受挫,不能同时也不敢与她人进行正常得语言交流。患有这种社交恐惧症得患者很多,这样逐渐得就形成了社交恐惧症群体,也出现了各种各样得社交恐惧症群,据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此类患有社交焦虑(社交恐惧)得案主们进行团体治疗。 第二章方案设计背景及理念 §2-1 方案设计背景: 人际交往就是青少年与社会接触,与同辈群体接触得一个必要得途径,也就是自己与她人内心交流得一个渠道与手段。与谐得人际交往有利于青少年顺利完成日常得工作任务,能都给身心带来愉悦、良好得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得人际关系就是人们生存与发展得必要条件。青少年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得竞争与日益强大得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与正确处理她们人际交往中存在得问题具有及其重要得意义:人际交往障碍会给青少年得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建立良好得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得人际交往环境,将有利于青少年形成与发展健康得个性品质与与谐得人际交往环境与交往空间。 但就是并不就是所有得人际交往都就是一帆风顺,畅通无阻得,在有一些青少年得人际交往中与其她群体得交际变得困难,这一问题在她们与同辈群体得交往中显得尤为突出。比如我们列举出得案例一中,处于青少年期得黄某正就是受到了社交焦虑症得困扰,导致她得人际交往得功能得缺失。不敢也不能与其她群体进行有效得交流,如此以往,长期下来,就会变得很压抑,整个人也可能会因此患上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就就是内心没有得到很好得释放长期压抑导致得最终结果。

人生的超越_社交焦虑陷阱

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社会交往日益增多,社会交往的成败往往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升学就业、职位升降、事业发展、恋爱婚姻、名誉地位,因而使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由此产生焦虑情绪,造成心神不宁,焦躁不安,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 社交恐怖情绪常见的表现有多种,比如: 着装焦虑:中青年女性容易产生与化妆或着装有关的焦虑情绪。珍妮,41岁,某马术俱乐部经理,她说:“一看见别人比自己会打扮,就像打了败仗一样,情绪一落千丈!” 同事焦虑: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的路丁小姐,业务能力极强,走到哪里都得到上司的赏识,她工作3年均在全球500强公司,但竟然换过6家公司,为什么频繁跳槽?其实既不是她不适应业务,也不是老板炒她鱿鱼,都是她自己自动离职。原因只有一个,她困惑地对心理医生说:“我不知道如何与同事相处,为什么总有人造谣诬蔑我?有人排挤我?有人向老板告我的黑状?我也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不能容忍我的存在?我只好逃避……” 谈判焦虑:伊曼纽尔先生,英格兰人,某跨国公司副总裁,曾有很好的经商业绩,他跟随总裁到中国谈判,他因感到自己对中国政策、风俗了解较少,自己汉语也讲不好,因而在商业谈判中感到压力很大。再加上总裁要求严格,谈判进展不顺利,加重了他的心理冲突。 媒体焦虑:佛里德曼,大学教授。由于学术研究成果突出,近年来得到全球的关注,频繁接受各种媒体采访,“上镜”机会很多。但因时间分配问题的冲突使他对媒体的采访越来越反感,多次出现与记者的矛盾冲突。经心理测试,发现他患了焦虑性神经症。 另外,还有如亲友焦虑、校友焦虑、餐桌焦虑等等。形形色色的焦虑情绪不胜枚举,它们像病菌一样侵蚀着人们的精神和机体,不仅妨碍一个人畅通无阻地进入人际交往,还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其实,分析一下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无非是来自自卑心理,自我评价过低,忽视了自己的优势和独特性。 让我们对社交焦虑情绪进行进一步剖析,就会发现如下的特点。 例如,有人做事急于求成,一旦不能立竿见影地取得所谓成功,就气急败坏,从精神上“打败”了自己,这是社交焦虑陷阱之一。 认为自己的表现不够出色,被别人“比了下去”,丢了面子,于是就自责,自惭形秽,产生羞耻感,这是社交焦虑陷阱之二。 缺乏分元化的观念,以为做不好的事情都是自己的责任,自己太笨。却不知一个问题的解决,其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有时是“有意栽花花不开”,反而“无心插柳柳成行”。人们却时常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认为努力与回报不平衡,便埋怨社会不公平,这是社交焦虑陷阱之三。 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和事物都是:不好不坏,有好有坏,时好时坏,多侧面的特征各有其特色,怎可用同一标准去衡量?绝对化的评价方式,常常会导致自己总是否定自己,这是社交焦虑陷阱之四。

社交焦虑文献综述

四川师范大学 科学硕士(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学期考试专用封面 学期考试课程名称: 社会性发展专题研究 考试时间: 2011 年 月 日 任课教师打分: 任课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___ __教育科学学院___ __ 学院___ _1 0_ _级__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 _专业 姓名 刘会兰__ 学号_201 00 4040202005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线) … … … … … … ………………

认知行为疗法对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体验,一定水平的焦虑对于个体保持正常的功能是必需的,但过分的焦虑将干扰个体的正常功能而成为病态的状况。社交焦虑是焦虑障碍中常见的一种损害社会功能的、影响相当数量人口的心理疾患,又称社交恐怖症或者社交焦虑障碍。本文主要从社交焦虑、认知行为疗法、社交焦虑的干预这几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关键词:社交焦虑,认知行为疗法,干预。 1 社交焦虑 1.1 社交焦虑的界定 社交焦虑的提出可以回溯1846年CasPer报道的赤面恐怖。1903年,法国精神病学家Janet第一个对社交焦虑进行描述,所用词为“社交恐怖”或“社会的恐怖症”,并将其归为神经衰弱一类。本世纪伊始,stocke:将其称之为“社会神经症”,并记载于病例中.最早提出“社交焦虑”一词的是英国精神病学家Markaeelder(1966年),他根据发病年龄以及害怕的对象不同,从恐怖障碍中区分出一组称之为社交焦虑(Soca11Anxiety)的病人,他们的表现是害怕社交处境,如害怕在众人前脸红、说话、吃东西,害怕参加聚会等等。1970年,Mark:修改完善了他的理论,提出了社交恐怖症(Soeialphobia)的概念,以之代替了“社交焦虑”,并指出其基本特征是害怕自己在社交处境中被别人认为是可笑的。由于当时行为主义的兴盛,人们对于社交焦虑的研究兴趣随之不断地升温。行为主义治疗家们仍然以社交焦虑这一

焦虑症心得

焦虑症心得 案例赏析-心理健康问题(焦虑症) 音乐学院 12音本一班学号:2012514102 夏雯娟(第13小组)案例分析 1、个案描述 小周,女,17岁,某重点中学高二学生,独生子女,智力正常,体态正常。父亲经商,母亲为普通职工,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经详细询问、调查,小周12岁来月经,周期不稳定,有较剧烈的痛经症状,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 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由于是独生子女,小周一直是在父母的精心 呵护下成长的。小周的父亲家是一个大家族,兄弟姐妹较多,因此小周有八个堂兄弟 姐妹。由于祖父母都是小学教师,整个家族都很注重对子女的教育,逢年过节聚在一 起时,子女的学习成绩就会成为大家最关注的话题。因此,小周从小就知道,如果自 己的学习成绩不够好就会让父母在亲戚面前丢面子。自上小学开始,她就努力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又能帮助其他同学,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并一直担任班里的小干部。16岁时,以出人意料的好成绩考入当地的重点中学,中考班级排名第五名,这让其父母感到非常有面子。在家的时候,父母也从来不让小周干家务活。在考上重点中 学后,更是让她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上。进入重点中学学习后,小周更加努力的 学习,希望能保持这样的排名。因此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到尽善尽美,并时常 半夜挑灯夜战,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和其他集体活动,成了班里出名的乖学生。 2、问题表现 经观察求助者衣着整洁,讲话声音清晰,有条理,情绪低落,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 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考试的事情时,情绪明显烦恼和 焦虑。妈妈反映:小周从小比较内向,认识的人都觉得她很乖巧,自尊心比较强,从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我也要做“万人迷”——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组员分工: 方案总设计:何秀萍 第一次活动策划及主持:何秀萍 第二次活动策划及主持:龙晓冰 第三次活动策划及主持:赵玉花 第四次活动策划及主持:谭凤梅 第五次活动策划及主持:覃上 第六次活动策划及主持:卢樟秀 我也要做“万人迷”——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同伴关系在大学生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促进大学生与同伴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提高其人际适应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自卑感、孤独感、学校适应困难等问题,甚至会对学生以后的社会适应造消极影响。 引起个体人际适应不良的因素包括:错误的人际交往观念、不良的人格特质和缺乏人际交往技能等。我们的“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正是围绕以上三方面展开——协助成员树立正确的人际观念、协助成员发展受欢迎的人格特质、协助成员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各种交往技能。 团体目标: 1、协助成员掌握交往的基本技能; 2、协助成员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团体性质: 封闭式、结构式、志愿式、发展性团体 团体对象: 大一年级的学生,男女生从数量上基本平衡 团体人数: 12~16人,为便于分组活动,团体人数最好为偶数。设团体领导者和团体协助领导者各一人。 成员招募与甄选: 以海报张贴及网络公告方式在校园内公开招募志愿者。领导者与志愿报名者进行面谈,确定其条件及问题适合接受团体辅导者方可成为团体成员。性格过于孤僻和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不宜参加。 时间频率及次数:

共6次,每周一次,每次100分钟左右。 第一次团体 (何秀萍 201013409145) 一、单元名称:第一次亲密接触 二、主持人:何秀萍 三、单元目标: 1.澄清团体目标和成员参加团体的动机,帮助成员了解团体的性质。 2.协助成员订立团体规范。 3.促进成员尽快相互认识。 四、活动准备:用于写《团体契约书》的大白纸l张、笔每人1支 五、活动程序: (一)开场白: 领导者:“大家好,我是何秀萍何老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与大家共同度过为期6周的快乐之旅,这是一种缘分。每周的此时此刻,我们将在这里见面,一起快乐成长。我们将带着大家适应大学新生活。今天到来的同学们,我们可能互不相识,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玩游戏让大家相互认识一下。 (二)破冰游戏——轻柔体操(15~20分钟) 1、目的:放松,减轻焦虑、活跃气氛。体操与运动也是心理生理治疗的一部分。体操可能协助成员对自己身体更加敏感,对自己的存在更有实质的把握。 2、准备:全体成员围成圆圈,面对圆心,指导者也在队伍里。要求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3、进行:指导者先带头做一个动作,要求成员不评价不思考,模仿做三遍。然后每个人依次做一个自己想出来的动作,大家一起模仿。无论什么动作都可以达到放松,减轻紧张气氛。有时,一些极富创造性的动作会引起大家愉快的笑声。 (二)主题游戏——“叠罗汉”(50分钟) 1、目的:让成员之间相互认识,增进了解并得到强化。 2、流程: 给每位成员三分钟的时间,思考如何用最好记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名字和特点。领导者可以先进行自我介绍,作为示范。 3、注意事项: 按顺时针方向,从某个成员(比如A)开始介绍自己,要求: (1)先用一句话介绍自己,这句话中必须包含两个信息:姓名以及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比如“我是活泼好动的周慧”。 (2)从第二个成员开始,每个成员在用一句话介绍自己时都必须从上一个人开始讲起(如“我是坐在好动的周慧旁边的内向害羞的王琳”),直到最后一个人都必须从上一个人开始讲起。 (3)一句话介绍完自己后,再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对自己的名字和特点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4)在介绍的过程中,每位成员都要集中注意力听。努力记住该成员的名字,而且每个人都有协助他人完整表达的义务。

【免费下载】社交课堂12步克服羞涩和社交焦虑症

Shyness and social anxiety are usually the result of an overly excited amygdala (a portion of the brain that receives stimulation based on your surroundings). Individuals who are shy or socially anxious typically have an amygdala that is extremely sensitive (in part due to their genetics, in part due to the way they were raised). 害羞和社交焦虑症通常都是杏仁核过度兴奋造成的现象,而杏仁核则是一种根据环境接收刺激的大脑组织。害羞或有社交焦虑症的人,杏仁核一般都非常敏感——这一方面跟基因有关,另一方面则归因于他们的成长经历。 Shy or socially anxious individuals perceive unknown situations as highly threatening.在害羞或社交焦虑的人看来,未知环境都是非常危险的。 This feeling of being “threatened” would be beneficial if you were being chased by a lion; causing your mind to focus solely on what is critical to save your life. However, your mind “going blank” at a dinner party or when your boss walks in your office is not very beneficial. 当你被一头狮子追捕时,这种警惕感会十分有利,能让你一门心思想方设法逃命。但是,在宴会上或老板走进你办公室时,如果你的大脑还是会“一片空白”,那就不好了。

焦虑症

焦虑症(焦虑障碍) 一:概念: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痛苦的情绪状态,同时伴有躯体方面的不舒服体验。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障碍(慢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急性焦虑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 其紧张程度与现实情况不相符。(即无相应的脑或躯体器质性疾病的基础.........)(1)急性焦虑障碍:主要表现为惊恐样发作,多在夜间睡梦中发生,有濒死的感觉。患者心脏剧烈地跳动,胸口憋闷,喉头有堵塞感和呼吸困难,还会诱发四肢麻木、口周发麻、面色苍白、腹部坠胀等。一般急性焦虑发作持续几分钟或数小时,当发作过后或适当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或消失。 (2)慢性焦虑障碍:基本特征为泛化且持续的焦虑,不局限于特定的外部环境。病程多在6个月以上。一般慢性焦虑的典型表现为五大症状,即心慌、疲惫、神经质、气急和胸痛。此外还有紧张、呼吸急促、出冷汗、晕厥、嗳气、恶心、口干、腹胀、便秘、尿频急等。 二.焦虑症的症状有哪些?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1、多种躯体不适表现: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心跳和呼吸次数加快,全身疲乏感,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简单的日常家务工作变得困难不堪,无法胜任,加重患者的担忧和焦虑。还有失眠、早醒、梦魇等睡眠障碍,而且颇为严重和顽固。此外,还可有消化功能紊乱症等。 绝大多数轻度焦虑症病人还有手抖、手指震颤或麻木感、阵发性潮红或冷感,月经不调、停经、性欲减退、尿意频急、头昏、眩晕、恐惧、晕厥发作等。 2、病理性焦虑情绪:持续性或发作性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害怕、紧张和不安。有一种期待性的危险感,感到某种灾难降临,甚至有死亡的感受。 多数患者还同时伴有忧郁症状,对目前、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和乐趣。有时情绪激动,失去平衡,经常无故地发怒,与家人争吵,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不满意。轻度焦虑症有认识方面的障碍,对周围环境不能清晰地感知和认识,思维变得简单和模糊,整天专注于自己的健康状态,担心疾病再度发作。 3、精神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搓手顿足、踱来走去、小动作增多、注意力无法集中、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如此惶恐不安。 三:为什么会得焦虑症呢?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研究表明,焦虑症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良事件、应激因素、躯体疾病、认知等均有关系。 机体的素质(遗传,家庭素质) 环境因素 精神因素,如长期面临威胁或处于不利环境的人,易焦虑。 个性特征:内向、自卑、羞怯、敏感、多疑、孤独、怯懦 不良认知导致焦虑:1.读心术:即使没有他人在想什么的充分证据,你也以为自己知道人们在想什么。例如,“他认为我是个失败者”。 2.预测未来:你对未来进行预测——事情会变得更糟或者前面有危险。例如,“我会考不过这次考试”,或者“我不会得到这份工作”。 3.灾难化:你相信已经发生的或者即将发生的事情是如此的糟糕和难以忍受,以至于你不能够承受它。例如,“如果我失败了,那将太可怕了”。 4.贴标签:你给自己或他人以整体的负性评价。例如,“我是不受欢迎的”,或者“他是个极讨厌的人”。

躯体疾病伴发抑郁焦虑症状的临床特征及诊治

【关键词】躯体疾病;焦虑抑郁症状;临床特征;诊治【关键词】躯体疾病;焦虑抑郁症状;临床特征;诊治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焦虑情绪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1]综合性医院尤为普遍,同时存在着对抑郁、焦虑症状的识别困难以及在药物剂量、用药时程、用药选择不当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复习文献,对躯体疾病伴发抑郁焦虑症状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简要综述如下。 1 流行病学及有关因素焦虑抑郁作为负性情绪广泛存在于一般人群中,特别是老年人群和躯体疾病患者,多见于生活事件的精神创伤后。在慢性、严重的躯体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肾病、肿瘤等疾病,在病程的各个阶段中均可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因此,在综合医院的门诊以及住院的病人中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情绪。吴文源[2]等研究显示:躯体疾病可伴发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且在不同疾病间有阶梯变化趋势,抑郁症状以肿瘤疾病最为严重,其次是血液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呈显著性差异;焦虑分数的总体差异则未达到显著性变化;焦虑症状的精神性焦虑因子分以肿瘤疾病最高,躯体性焦虑因子分以内分泌最高。余展飞[3]等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病人身心障碍的调查中显示焦虑为68%,抑郁为70%,与非肿瘤的内科其他病人及正常人相比,有明显差异。并认为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确实存在明显的身心障碍,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北京任桂英[4]等研究显示: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患者70%以上、饮食控制的患者40~50%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而对照组仅为2.7%,说明糖尿病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的发生率较高。重症抑郁亦显著影响着15~22%的冠心病患者,心肌梗塞后患者约有45%伴有轻型或重型抑郁,均明显的增加了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其死亡率[5]。Cassem和Hackett随机统计CCU病房心脏病患者,约80%出现焦虑,58%出现抑郁症状[6]。总之,在躯体疾病中,无论是心脑血管病、肿瘤以及其他各科疾病,都不同程度的伴有焦虑、抑郁症状。而抑郁、焦虑症状的分布特征也反映了不同躯体疾病由于本身病情特点不同而产生特有的情绪障碍,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各科医生的高度的重视。 2 抑郁、焦虑症状产生的原因 2.1 生物学因素躯体疾病后抑郁症状的发生机制解释尚不统一,有人认为是纯心因性反应,但多数学者倾向于生物学机理起重要作用。研究证实[7],情绪抑郁有一定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其中最主要的是大脑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同时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内分泌调节失调有关。躯体疾病后抑郁症病人的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神经递质低下,可能为躯体疾病的损害破坏了去甲肾上腺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神经元及其通路,使这两种神经递质低下,从而导致抑郁。 2.2 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2.2.1对疾病预后的认识许多躯体疾病缺乏根治的方法,使病人对疾病产生恐惧,担心会危及生命、致残、造成终身痛苦;另外病人还必须时刻注意饮食、检测血糖、血压、长期服用药物,特别是注射胰岛素、放化疗等等;病情控制不良会产生恐惧和悲观的情绪,尤其是已有慢性并发症的患者,由于生活及劳动能力下降,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empirenews.page--] 2.2.2 疾病因素疾病作为应激源本身也会产生心因性焦虑、抑郁,且焦虑、抑郁可作为疾病本身的症状存在,如脑瘤、甲亢等。不少资料认为甲亢或甲亢危象时最突出的精神症状就是焦虑[6]。 2.2.3 患者本身的因素患者的性格、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既往疾病史、家族史等均对情绪产生影响。另外患者对医院的环境的适应情况,特别是住院环境和家里的环境有一个突变,使病人感到不安、抑郁、甚至恐惧心理。同时,治疗费用的增长给患者家庭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也使患者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 3 抑郁、焦虑的临床表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可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情感障碍,包括类躁狂状态;焦虑状态;抑郁状态;情绪不稳等。综合文献资料及临床实践证实,在出现的各种情感障碍中,以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居多,且焦虑症状更为突出。 3.1 焦虑的临床表现与典型的广泛的焦虑状态或惊恐发作不同,焦虑症是无原因的预见性焦虑,而躯体疾病引起的焦虑核心是躯体疾病,主要表现为:(1)焦虑不安、紧张恐惧,怕自己的病是不治之症,怀疑医生的诊断不准确、检查不细致,并为此多方求治;(2)思维内容集中在病上: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