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中国的崛起

论中国的崛起

论中国的崛起
论中国的崛起

论中国崛起之要素

自古以来,我中国就是世界的中心。直至清统治时期,由于长期的对外封锁,我国从天朝上国沦为他国之殖民地。今天的中国虽然已经是独立自主的国家,但中国的崛起并未实现。立足于现今的中国,我以个人的观点浅谈中国崛起的几大要素。

1、科技要素纵观世界强国崛起,我们不能忽略的就是科

技。18世纪,英国由于先进工业技术的发展,逐渐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19世纪,英国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美国在20世纪中期,美国由于在电子技术的领先,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登上国际舞台。英美两国的崛起,我相信科技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科技本身代表着一种进步文化,它不但能够直接提高国家实力,更重要的是社会上层建筑革新的基石。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归根结底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科学技术与时俱进,与此同时人们的思维、观念理当与时俱进。固步自封没有任何出路。一个文明的最终消亡都不是他杀能满足的,只能算自杀。对中国而言,全盘接受西化无异于自杀自己的文明。

中国文化能够长期持续发展,也因为他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

环顾过去,中国要崛起就必须发展先进的科技。只有这样,我们能更好的壮大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文化要素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保持深

厚的文化根基,并在文化冲突中完成对自身文化的改造,但绝不

盲从外来文化,甚至全盘外化。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们、科学理论家们能独立自由地思考和创造,能够不被物欲所左右。他们对于国家的作用是深远的,但又不是显而易见的。英国人曾说:“我宁愿失去整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当然,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中国从未抛弃过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现在的局势下,我认为在当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普遍价值观面前,中国文化应该有所创新,让文化为经济建设服务,在树立人们的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宣扬新时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双丰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中国崛起的必要环节。我认为中国的崛起最根本的力量就是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所以我国崛起落脚点就是文化。如果我们忽略文化的力量,那我们将不可能实现中国的崛起。文化的繁荣终将引领中国的繁荣昌盛。

3、军事要素自1840年以来,我国之所以沦为殖民地不可不说得一个因素就是落后的军事力量。当今世界正处在深刻变革之中,经济利益的冲突,领土的争端,文明的触碰,人口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等等,这些都可能成为未来战争的导火线,对中国而言,东海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西藏问题,朝核问题,东突问题等。环视中国一周,危机四伏。历史的教训已经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国的诸多问题只能靠中国自己来解决。做眼当下,放眼未来。这是中国军事发展的必须考虑。拥有强大的国防才有安稳的社会基础可供中国持续不断发展。所以加

强我国的军事建设,对于我国在未来战争中掌握主动权是必要的。另外,军事力量的增强应该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能够改善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能大大的提高我国的军事力量。那么军事力量的快速提高会为我国的崛起提供坚固的后盾。

4、民生要素国衰于民衰,国危于民危,国兴于民兴。改善民生是大多数政府摆脱危机,走向富强的基本政策。民生幸福程度反映了社会的公平程度和和谐程度。大国崛起必须建立在民生幸福之上,否则大厦必倾。在我看来,人民生活的提高,则国家的才能够繁荣富强。近些年,我国大力加强我国的民生建设也是这个原因。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是是由于一个国家内人民能够安居乐业。我想信我国若能够达到老有所养,少有所依,每个人都能幸福的过日子,那么我国的崛起就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任何事物都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民生的改善也是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素之一。

5、教育水平,国民素质要素一个国家,良好的教育水平和较高的国民素质是国家能够长久保持生命活力的基本保障。经过多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中国已经初步实现了国家文盲时代,经后的发展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推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结合中国国情和国家财力,可以在普九的基础上让部分城市率先实现普及高中教育,然后推广到全社会,同时狠抓各种职业技工等专业学校,实现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平稳过渡,

对特优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在教学模式上摒弃独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学习并且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创新的新教学模式。20世纪,日本的快速发展就明确告诉我们,一个大国的崛起必不可少的要依靠提高教育水平和提高国民素质来拉动。我记得我看过一本书,书中就提到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了能够快速的提高日本综合国力,日本做得第一件事就是发展教育。文化教育的改革为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若我想要实现大国的崛起就不能忽视教育的力量。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国民的素质,而且能够增加我国的人才储备。所以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是我国崛起的必备要素之一。

6、解放思想要素这一点看是简单,但是这一点应该是最重要的,应该放在最前面,我之所以放在第六点来说,原因就是前面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这样来理解最有这一点,可能印象更加深刻。思想的解放是社会发展的先导,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应该算是一部思想解放史。社会的进步,技术的进步,无一例外的是思想先行。不过这里强调一点,解放思想不等于妄想和空想,任何一种新的发明或进步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思想解放立足于当今社会现状,逐步发展,逐步完善。而不是一步登天。只有尊重与客观历史条件的思想解放才能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当这个思想被提出,这也就是预示着我们国家复兴有了思想基础。任何伟大事物都是来源于思想。

所以思想很重要。若我们不能够解放思想,那么我们也不可能让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崛起。因此,我认为解放思想要素这一要素是我不能不提的。我相信它一定能帮助我们实现我们的宏伟梦想。

7、完善的社会体系和法律制度的要素古语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的中国人民共和国而言,建国时间不长,对于许多问题还缺乏认识,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其中也走了不少弯路,造成许多错误,不过现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广大的人民群众都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一个完善的社会体系和法律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把一个国家的发展比喻成一个游戏,那么在游戏开始之前,就必须要明确游戏规则,赏罚分明。在游戏中出现的过错要立即纠正。建立透明的监管体系,和至下而上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无一例外都是儒表法里的结果,即现在所提倡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只不过这德与法的权衡需要更加透明。制度永远不是一层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需要有不同的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我之所以把这放到最后来说是因为我认为一个国家的崛起不仅需要经济文化教育等要素,而且国家的崛起离不开完善的社会体系和法律制度。我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遵循一定规则。所以我国想要在快速的发展,屹立在世界之巅,那么我们就需要完善的社会体系和法律制度。因此,完善的社会体系和法律制度是一个大国崛起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我相信在良好的社

会体系和法律制度下,我们一定能使我们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综上所述,这就是我对我国崛起的主要要素的认识。我不能否认我国想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还需要其他的要素。但是我相信我所认为的这些要素必定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我相信我们的祖国在这些要素的影响下,必定能够使我们祖国实现大国崛起的伟大梦想。

论中国和平崛起(形势与政策论文)

随着当前主流意识形态有关“和平崛起”口号的提出,社会各界对于这个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展开了广泛的争论,包括对于中国目前是否具备了提出这个国家战略的资格或本钱,对于我国的和平崛起究竟能否成为现实,以及对于国人可能起到的麻痹作用,对于目前的国际政治秩序,特别是周边的军事、经济和地缘方面的实际状况,以及我国当前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的设想,等等。下面我从政治哲学的角度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崛起论”的定位是否准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时期 中国“崛起论”就国来说,具有把政治共同体的认同,从过去的政党认同转向国家认同的政治意义。这里涉及一个国家利益的合法性转向,如何凝聚几近崩溃的人民的政治认同,用国家形态来重新塑造国民对于国家的认同,这是我从这个理论中读出的潜在意义,我认为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做些文章,有利于推进政治改革从一般行政领域上升到国家政体的层面。现代国家对于中国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政治形态,近百年来,我们不乏民族意识、政党意识、阶级意识,但国家意识、国家利益却只是限于一个狭窄的被垄断起来的外交领域,还没有深入每一个国家公民的心灵。所以,我认为虽然这个问题的提出更多的是基于执政者的对外关系

的考虑,但完全可以通过国家利益问题的探讨,来整合目前混乱的社会政治意识。它的潜在的政意义大于外交意义。 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家,是我们当今的时代主题,也是现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因为从新旧两个政治传统来看,有关现代国家的理论与实践都远没有完成,甚至还只是刚刚开始。因为现代国家涉及国家的主权、政体、公利与义务、法制、与宪政,以及公共德性等多方面的容,而这些在我国都很缺乏,甚至需要从零开始建设。一个强大的宪政国家,加上公民自由权利的充分保障,再加上一个繁荣的市场经济社会,这些是现时代的中国国家建设的主题,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政目标。从历史上看,它们也是西方发达的民族国家在三、五百年所大致走过的历程。 但是,问题在于面前的世界格局和21世纪的国际新秩序正在经历着一个重大的变化,我们正处在一个世界政治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而这个所谓新时代所面临的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与我们的国家主题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应该看到,西方主流社会早已经走完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阶段,它们主导的世界格局正进入一个后国家(post——state)的时代。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已经逐步纳入一个后国家的国际新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国家制度建设和社会财富再分配这两大内部难题。首先,崛起是一个长期持续的高速发展过程,这种发展必然对现存制度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说,过去20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崛起提供了经济总量急剧扩张的空间,那么,今后20年左右中国的整体制度建设将全面提高中国的社会文化质量和人的素质;同时,政治体制改革将为中国崛起提供内部缓冲机制和国际空间。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正处在“一个水流最快、最变化莫测的点的附近”,“在中国经济的改革部分与未改革部分势均力敌时,危险最大”。这个问题来自中国改革的长期遗留问题,即“没有动手建立控制和管理一个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体制”(吉姆*罗沃: 《亚洲的崛起》)。 这就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制度障碍。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问题,可能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市场经济、法治社会和民主政治,三者联动,缺一不可。后二者的不完整使前者也不可能充分发展。 最近出现的一系列腐败案件,证明权力和市场资源结合或交换的严重性。 财富的急剧增加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同时产生贫富差距加大。积聚收入差距拉大和各种矛盾激化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发达经济的收入差距之大,并不影响它们的制度灵活性和稳定性。许多发展中经济即使采取压抑贫富分化的政策,依然社会动乱不已。强国和世界500强大公司之间的正相关系说明,如果没有财富和资本的集中(通过市场竞争而不是权力支配的资源优化组合),中国就难以形成真正的国际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作为强国的崛起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均贫富”实际上是放慢或阻碍中国崛起的理论主张。问题的关键不是在于财富的均衡程度,而是在于财富集中和再分配的方式,在于最低收入阶层的基本权利保障和这个阶层的人口比例下降。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崛起

形势与政策论文 ——之论中国崛起 学院:XXX学院 专业及班级:XXX班

姓名:XXX 学号XXX 当今社会,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已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所有这些都能使我们直接地体会到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 大国崛起事件 一、经济的繁荣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正确指导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连续31年保持着平均增长9.7%的增长率。2009年我国GDP为33万5353亿元,略低于日本而跻身世界第三,并以1.2万亿的出口额超过德国成为世界出口的第一大国。外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志,去年我国2.2万亿美元的外汇总量占世界外汇总量的三分之一。与此

同时,我国制造业产值也超过美国、日本、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一切的一切都被誉为“中国奇迹”。 二、汶川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注定是中国人民无法忘却的一天,这一天从14点28分起,中华儿女的心就和祖国母亲一起跳动。当我们得知汶川发生了地震后,我们积极关注地震灾区的每一件事,积极组织捐赠,大街上随处可见为灾区募捐的志愿者们。那段时间有许多让我记忆犹新的事,一位以捡垃圾为生的老爷爷把他几年来捡拾垃圾所储存的积蓄全部捐给了地震灾区;一位小学生在得救后向解放军们敬了队礼;一位母亲为了保护自己刚出生没多久的女儿,宁愿牺牲自己的一切来让她活下来…… 记得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地震时讲过一句话,他说:“在中国,再小的事情乘以13亿都会变成大事,再大的事情除以13亿也都会变成一件小事”。同样,当我国取得的那些成就除以13亿时,所有的数据都将变得很小,我们国家依旧属于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崛起之路依旧坎坷。 三、北京奥运会 2008年,我们经历了大起大落,先是湖南的雪灾,又是汶川的地震,面对灾难我们没有退缩,我们选择了勇敢面对,全国人民携手共度难关,我们相信,灾难过后,必有彩虹。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正式开始,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下,我

和平崛起_中国独特的历史性崛起之路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华民族都是走在历史发展的前列。19世纪中后期,中国的领先地位才逐步下降。从那时起,实现中华崛起就成了几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真正有了重新崛起的希望,中国的长期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国发展的和平特质。 一、近代以来,世界上曾经出现的三种国家崛起方式 1.挑战现存大国的军事崛起战略方式。德国、日本企图通过侵略扩张、实现崛起,最后导致整个国家的崩溃;前苏联走以意识形态和军事力量为根本,和另一个大国形成两极对抗体系的道路,结果是国力耗尽,最终走向自我解体。 2.搭便车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美国的盟国体系范围内,德国、日本就采取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崛起,但这种崛起是不完整的,并没有造成真正、最终的崛起,其负面影响迄今犹在。 3.以经济利益优先的霸权战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采取不主动挑战英国霸权,以经济利益优先逐步获得霸权的战略,实现了崛起。美国乘着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忙于与后起的德国争霸无暇他顾,首先打击早已衰落的西班牙,取得在古巴和菲律宾的战略立足点。接着借法国财力之机,一举控制了巴拿巴运河。后来又通过两次世界大战,使自己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美国的崛起方式是近代史上唯一成功的大国崛起。 二、中国不可能走其他国家崛起的老路,那么中国崛起到底该采取什么方式? 当前,军事崛起战略早已被废弃,而就中国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而言,中国采取挑战国的姿态也是不可取的。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充当挑战国的经历证明,采取只斗争而不合作的战略得不偿失。国际格局的现 实、中国的国家实力、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的方针、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的外交战略目标都决定了中国没有理由成为挑战国家。同样,对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搭便车战略也是不可行的。中国的现实和未来目标都决定了中国绝对不会选择单方面让渡国家主权的战略,也没有国家能够为中国这样的大国提供“便车”。 中国的崛起不可能按照美国“发迹”的轨迹发展。中国的国内环境和100年前的美国有根本的不同,周边与全球环境也要比当时的美国复杂严峻得多,如果以取得霸权为目标,实现对外扩张,无疑会陷入更加被动、更加险恶的战略环境。 从历史经验教训与国内国际的现实看,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大国,不可能走武力扩张和霸权道路,也不可能采取搭便车的方式,而是要走一条与历史上大国崛起根本不同的中国式和平崛起之路。 三、中国和平崛起的特点和吸引力 (一)中国和平崛起的特点 1.坚持依靠自身力量,通过制定宏伟的、思想连贯和富于远见的国家战略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这是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要义。 2.坚持以“和平崛起”战略为核心,通过独立自主的、务实的外交政策,注重经济外交、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在发展中国家广交朋友,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根据客观需要,灵活而有原则地执行邓小平提出的“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绝不当头、有所作为”28字方针;尊重历史,以务实的态度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开展多种形式的“睦邻、安邻、富邻”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摘要:近代以来,世界上曾经出现的三种国家崛起方式:挑战现存大国的军事战略方式;搭便车方式;以经济利益优先的霸权战略。中国不可能走其他国家崛起的老路,而是要走一条独特的和平崛起之路。中国的和平崛起有自身的特点、吸引力、战略布局,中国和平崛起的终极价值是实现人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和平崛起;人的发展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9)06-0073-03 姜玉齐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241) 和平崛起:中国独特的历史性崛起之路

论中国的崛起之路

论中国的崛起之路 引言:世界目前表面上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但却暗流涌动,各国纷纷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紧抓自己的筹码试图将自己国家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新中国人民的一项伟大使命,新中国建立以来,走了不少弯路,最终摸索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但未来的路充满变数,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走向胜利的彼岸。 关键字:发展,大国,崛起,中美关系,亚太局势,科技,教育,创新。 一个国家要成为一个大国需要有一定的人口还有一定的国土面积及丰富的资源,而中国都具备这些条件,但真正意义上的大国不仅仅国土大人口多,甚至不仅仅是所谓的GDP,而是要看一个国家是否有比较好的经济发展态势,经济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看她的科学技术程度,国民素质;看她是否极有本国文化特色;看她是否有世界性的影响。从这些方面看,我们中国的复兴之路还挺漫长。 尽管西方给我们国家戴了种种高帽,认为现代中国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以及提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国人似乎被这种论调迷昏了脑袋,不能认清当前中国走的是“黑色发展之路”,这一战略是以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为最优先目标,是以资本高投入、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为代价的。不仅造成的收入差距拉大、失业人口的增加和将要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在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这种发展方式也无法持续。 “中国制造”这个冠冕堂皇的词遍布全球,但实际上中国产品等占据国际市场的依次是玩具、鞋类和廉价电器,是因为高污染而被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西方大国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消耗着中国的石油和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生产 着它们的产品,排放着中国的污水和废气。外贸公司中70%多的都是外企;90%的出口产品所使用的知识产权都是国外的;据中国通信学会通信设备制造技术委员会主任张庆忠介绍,2006年中国手机生产预计能达到3.8亿部,占全球手机产能的半壁江山。但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董事长麦戈文却指出,一件在美国售价49美元的电子产品(包括手机)中国制造商只能赚到30美分,是零售商的1/24,品牌人的1/30 !这无不说明,中国已沦为西方大国的经济殖民地。 由此说明,中国在很多方面实际上是给发达国家打工,要摆脱这种局面,中国一定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大力提高下一代国民的素质,集举国之力改革教育,大力提高科技实力,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科教兴国的政策,发扬中国特色文化,做一个文化大国。笔者认为,要摆脱这种局面,中国不仅仅要在科技创新和教育上大费工夫、在产业上实现转型升级从而实现产业转型,更要为自己制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摆脱美国等大国的政治包围,促进中国在亚太甚至世界上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大国崛起之路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统一和崛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辛亥革命,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在中国南方,南京革命政府成立,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制订了保护私人财产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采取改进教育制度﹑革新教育内容等措施,促进了南方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繁荣发展。 然而此时在中国北方,袁世凯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着北京满清政府,掌握着广大北方地区,他是北方中国的掌舵人。作为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代表,袁世凯决不是站在历史潮流前头引导社会前进的人物。袁世凯维护的是他的个人利益,“大清王朝”已经走到末日,成为历史前进的绊脚石,可是袁世凯却是借着这个招牌在建立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军阀帝国”。 南京革命政府在短时期内没有军事实力去彻底推翻北京满清政府,而北京满清政府呢,也暂时没有能力去摧毁对方,南北对峙,两个政府进入了人僵持阶段…… “休养生息,扩军备战,一统北方。”是南京革命政府的既定国策。南京革命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审时度势,充分利用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的优势,大办工厂,大力发展中国加工制造业,由于南京革命政府没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因而借着一战的春风使中国制造传销到世界,大发战争财,为经济的继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当然,辛亥革命取得的成功毕竟有限。北京满清政府所代表的封建势力

在中国北方的统治依旧根深蒂固,并不是一两次冲击就能推倒的。辛亥 革命没有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孙中山期盼的“共和” 并没有完全实现,中国北方人民的悲惨境遇依然如故。 在南方中国,西方殖民者的踪迹依然存在,南京革命政府还没有能力完全驱逐那些外国侵略势力,所以只好暂时承认他们在华的利益,以换取列强的支持……而在北方中国,这些情况更甚,北京满清政府为了保卫现有地盘和企图将来的反攻,因而不得不用出卖各种主权的方式向西方力强不断借款扩充军力和购买装备,导致主权不断丧失,殖民地化不断加深,北中国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不断有人穿越袁世凯守卫的长江边界偷渡南下…… 看看南北对峙,北京满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百业凋敝,民不聊生。民众无法生活下去,抗捐抗税、抢米风潮、农民暴动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它不断削弱北京满清政府的统治,为南京革命政府的北伐革命创造了客观的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 人心向背决定一切。到北伐革命前夕,人们对北京满清政府的这种不满和愤怒已发展到不加掩饰的地步。由此可见,北伐革命战争的发生,是客观形势使然。1921年,北伐革命形势已经成熟。经过十年的休养生息,南京革命政府在孙中山大总统先军政治的思想带动下,南方中国经过十年的休养生息,扩军备战,经济和军事实力已经有了空前的快速发展。海陆空三军体系完善,军队总数二百多万,重点发展陆军,拥有了一支具有顽强战斗力的中国革命陆军…… 1921年10月10日国庆节,中华民国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总统府前检阅三军,发表北伐革命宣言,一列列军队从阅兵广场直接开赴北伐前线……北伐革

TED演讲—Martin Jacques《了解中国的崛起》(中英对照)

Martin Jacques: Understanding the rise of China The world is changing with really remarkable speed. If you look at the chart at the top here, you’ll see that in 2025 these Goldman Sachs projections suggest that the Chinese economy will be almost the same size as the American economy. And if you look at the chart for 2050, it’s projected that the Chinese economy will be twice the size of the American economy, and the Indian economy will be almost the same size as the American economy. We should bear in mind here these projections were drawn up before the Western financial crises. 世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飞快得改变着。如果你看着这上方的图表,你会看到在2025年,高盛投资公司的这些预测表明中国经济规模会和美国经济几乎相当。如果看2050年的图表,预测表明中国经济规模将会是美国经济的两倍,印度的经济规模将会和美国的经济几乎持平。在这里,我们应该记住这些预测是在西方经济危机之前做出的。 A couple of weeks ago, I was looking at the latest projection by BNP (Banque Nationale de Paris) PARIBAS for when China will have a larger economy than the United States. Goldman Sachs projected 2027. The post-crisis projection is 2010. That’s just a decade way. 几周前,我查看法国巴黎银行的最近预测,中国在什么时候会超越美国经济,成为第一大经济体。高盛投资公司预测2027年。危机过后的预测是2020年。这也不过只有10年的光景。 China is going to change the world in two fundamental respects. First of all, it's a huge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a population of 1.3 billion people, which has been growing for over 30 years at around 10% a year. And within a decade it will have the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Never before in the modern era has the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been that of a developing country, rather than a developed country. 中国将在两个基本方面上改变世界。首先,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它有13亿人口,在过去30年间它以每年1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发展。在未来10年间,它会有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在世界现代史中,以前从来都是发达国家还没有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Secondly,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modern era, the dominant country in the world which I think is China will become, will be not from the West, and from very very different civilizational roots. 第二,在现代史中第一次在世界上,我认为中国会变成大国,它有别于西方国家而它是从非常,非常不同的文明根源发展起的大国。 Now I know it’s a widespread assumption in the West that as countries modernize, they also Westernize. This is an illusion. It’s an assumption that modernity is a product simply of competition markets and technology. It is not; it is also shaped equally by history and culture. China is not like the West, and it will not become like the West. It will remain in very fundamental respects very different. Now the big question here is obviously, how do we make sense of China? How do we try to understand what China is? And the problem we have in the West at the moment by-and-large is that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 is

高中生议论文范文:中国崛起,从这里出发!

中国崛起,从这里出发! 今天,我们从这里出发,让我们充满信心,因为中国崛起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今天,我们从这里出发,让我们以谦卑的心,面对中国崛起的各种挑战! 今天,我们从这里出发,让我们以110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以及5000年来中国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普世情怀,作为我们中国崛起的追求! 三十年前,在那条小路上,有一个老人踽踽独行,他目光深邃,心情抑郁,社会主义已经走了二三十年,为什么依旧长期不前?人民生活长久窘困?他问?云不语,草萋萋,鸟儿无忧无虑……小路上他留下一行行脚印。终于一个声音响彻大地——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这样,中国崛起从这里出发,在风风雨雨中,看!神舟飞船与嫦娥卫星翩跹起舞纵相跃入浩瀚星空!听!奸-20战机在头顶呼啸而过!那不正是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发扬自主创新,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果吗?用一颗对中国崛起充满希望的心,去探索宇宙中的精彩!甘愿为科研的“儒子牛”!从这里出发,让中国崛起不再是梦想,让中国崛起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生活中我们常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也曾仰望星空看中国崛起有没有挑战?路边的野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好像在告诉我答案:“是的,挑战永远存在,人人头上都有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我低下头,想了想,是的!那中国崛起头上的那把是什么?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我们“被”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然而我们的崛起真的是西方大国所说的那样吗? 不是的!中国崛起之路还依旧荆棘丛生,古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崛起的那后十里路,更艰辛,还会有更多的挑战!

这就靠我们这新一代青年,从生活里出发,以天下为己任,以谦卑的心面对中国崛起的挑战! “舳舻千里,荆旗蔽空”好似中国崛起的义气风发!中国士人为中国崛起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孟二冬北大中文系的一个教授,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崛起献出了青春,更献出了生命!病魔缠身时,他说:“组织上交代的任务完不成就回去,就是逃兵!”彰显了中国教育工作者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崛起奉献力量的决心和勇气!在生命的尽头他还在对学生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现在就是棵病树,但我这颗病树有信心和你们这些参天大树一起去迎接春天,拥抱春天!”这怎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的崛起?是中国的崛起! 让我们从这里出发,以中国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普世情怀作为我们人生的追求!作为中国崛起的追求!作为中学生,作为中国士人的我们,要有孟二冬的精神,以天下为己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让中国崛起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响彻神州大地!充盈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这就是我们中学生的胸怀,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庄严承诺!让我们为中国崛起而读书!让中国崛起,从这里出发! 河北省廊坊市第一中学高三:镜花辞月

中国崛起之路

中国的崛起之路 同世界上其他已经崛起和正在崛起的国家一样,中国的崛起之路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但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敢于挑战艰险不断拼搏向前的民族,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它总能以崭新的姿态不断的向前发展,它的成长之路无可辩驳的说明了这一点。 由于军阀混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再加上三年内战,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了几乎不可逾越的障碍:工业发展水平极低、城市工业畸形、区域工业布局极不平衡、基础设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通货膨胀极其严重、粮价飞涨…..,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平均国民收入仅是印度的一半,世界上很多过国家都对中国逾越这个“烂摊子”的能力表示怀疑。但中华民族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不屈服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共同为新中国的发展而不懈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产生了重大的意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计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一五”计划,其确定的基本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为中心,友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但中国的发展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我国曾遇到过重大的挫折和挑战,1958年的“大跃进”,是作为1957年整风反右之后要出现“经济建设高潮”提出来的,形成了一场包含层层高压和层层虚报的政治运动。这段时期是我国经济波动最大的时期,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最高时打54.8%,最低时至-32.8%。1960年非但没有“跃进”,反而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负增长最严重、困难最大、人民生活最苦的一年。1960年9月,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2年年底,“二五”计划的实际执行结果与原来八大建议相比,除原煤、石油、发电量达到了规定的指标之外,钢、水泥、粮食、棉花等都未达到;粮食、棉花的产量甚至低于1952年的水平。接下来的“三五”计划也因“文化大革命”而没有得到实行。经过“文化大革命”,中国的国民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计划完成情况连续出现倒退,国民经济频临崩溃的边缘,1968年还成为我国建立经济计划以来唯一没有年度计划的一年。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是全国进入了战备高潮……。之后的文化大革命更是对中国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政权被削弱,各级政府机关被夺了权,人民解放军被搞乱,公检法专政工具被破坏,本来就薄弱的民主和法制几乎荡然无存;私设公堂,刑讯逼供、随意逮捕、违法关押、任意抄家的现象极为普遍;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命财产失去保障……,由于经济建设遭到巨大破坏,文革十年间,人民生活非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 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加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的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的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出路只有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

中国崛起论文

强大的母亲——崛起的中国 08年北京奥运会,10年的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全球的媒体都将闪光灯对准了中国,他们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民族身上。与此同时,中国崛起亦成为世界口中难以避及的话题。 那么,什么是中国崛起呢? 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压迫终于被终结,中国人民从此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战略,率先开放沿海城市为经济特区,标志着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新探索,从此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花开全国。 在改革开放的正确指导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的高度对外开放,大量的能源原材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持续贸易顺差和大量外汇储备,所有这些都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要影响,包括劳资利益格局、全球产业链、各国通胀形势、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结构等,近几年来这些影响日渐明显。围绕这种经济增长及其影响,中国展开全方位经济外交,国际影响力迅速增加,军事硬件也在相应改进。这一切的一切被誉为“中国奇迹”。 中国崛起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近年来,在全球经济、政治、军事及科技等方面势力的增长。由于中国拥有稳定而众多的人口,以及快速增长的经济和军事支出,因此经常被视为是一个潜在的超级大国。作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占有一席。中国和平崛起表现在,通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法,来创造良好的经济机制和环境,调整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 总归起来,经济、科技、军事、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都影响着中国的崛起进程。回眸历史,在我国五千年文明长河史中,我国已有过三次崛起。第一次是在公元前3世纪帝国统一后,中华民族实现了第一次完整意义上了统一;第二次是在公元七八世纪期间,唐朝统一中国,并在大唐的治理下古老的中国呈现出一派祥和、繁荣富强的局面并成为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第三次是依靠清王朝的军事实力而达到鼎盛。而如今,我们更应该牢牢抓住机遇,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第四次崛起。 我们国家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崛起情结?究其原因是因为历史上我们中国落后的太久了,落后就意味着挨打、受压迫,只有翻身和崛起才是唯一的出路,这不仅是政府的愿望,也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要崛起,要中华民族坚强的挺起脊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记得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地震时讲过一句话,他说:“在中国,再小的事情乘以13亿都会变成大事,再大的事情除以13亿也都会变成一件小事”。同样,当我国取得的那些成就除以13亿时,所有的数据都将变得很小,我们国家依旧属于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崛起之路依旧坎坷。

中国崛起读后感

读《中国震撼》有感 在读过《中国震撼》一书之后,我仔细思考着书中带给我的种种由中国发展进步带来的“震撼”。是的,我们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腾飞,以至今日成为亚洲经济最强国家。加之上世纪末的港澳回归,更是为我国的团结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蓝图上添加了重要的一笔。同时,书中也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吸引了我,那就是中国对待世界的态度。 张维为在书中谈到,中国打开国门后,不仅迎来了世界,而且也融入了世界——中国正在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各领域的活动,争取与自己的发展相匹配的国际地位。虽然西方还有部分国家在某些方面依然遥遥领先于中国,但是中国正在逐步成长为全球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对手,并且正在创造一种符合自己社会历史与社会要求的、与美国现代民主相抗衡的政治体制。不管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或者团体组织怎样看待现在的中国,中国必然昂首登上世界的舞台,塑造属于自己的位置。正如外交部长杨洁篪曾经说过“现在中国的命运正越来越紧密的与世界命运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应在“外树形象,内修气质”的前提下,学会用世界性的语言来与国际社会对话与国际社会的方方面面接轨,克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破解难题,以国际贸易通用的规则来指导自己的贸易行为,努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自己的软实力,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吸收一切可以吸收的东西,让我们的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更有底气,更有自信。 除了通过《中国震撼》了解到中国现状,最重要的我从书中获得了对我们国家的自信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人会被被西方的一些不实或偏颇的报道蒙蔽,产生一种崇洋媚外的错误思想和心理。但是这是不可取的。正如书中所说2008年的北京奥运,北京在准备基础设施,而美国在准备对伊拉克的战争,一个准备的是建设,一个准备的是战争。谁在以更加积极稳妥的姿态前进,而谁又在扰乱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一目了然。而且近年来不只是国家层面,许多中国企业也都为中国崛起做出贡献。华为成功打入瑞典的市场,联想公司打出了中国品牌,汉语已经成为世界最热门的语言,各个大学争办孔子学院。所以,中国一直在建设,在发展,需要的是和平的环境,也正是我们普通群众所希望的环境。所以我们应该对未来的中国充满信心。我们应该有很强的底气,很足的自豪感。 但是在发展中国在世界影响力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反思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腐败、失业、大学生就业难、低收入群体多、中等收入群体发展困难、劳动市场纠纷冲突多发、部分区域的民族问题和恐怖组织的破坏。这些都是未来中国需要继续面对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一味地看到中国已经取得的成就而忽视了存在的问题,只会使得我们陷入对未

中国的崛起

中国的崛起 中国的崛起,不可能只是某一个领域的崛起,而是全方位的发展,如科学技术、经济发展、开放程度等。只有这些因素发生合力作用,一个国家才能算是真正强大起来。 在我成长的17年间,从赖在父母房里看彩电,到在客厅沙发上看TCL液晶电视,再到宅在自己房里用电脑看在线电影,我却深切地感受到在一路奔涌的经济发展大潮的挟裹下,中国下层百姓生活的巨变。 拿破仑曾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们见证了这个预言的实现,见证了这头东方睡狮是如何苏醒并以雄健的姿态腾飞的。中国的经济飞速崛起,大家有目共睹。今二十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增长率快速发展。2008年,我们的首都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成功落幕,上海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这一系列盛世豪宴,让全世界感受到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也让世界人民一睹强大的经济后盾支持下的国家方方面面的风采。 中国科技提升,使海外震惊。 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多次向太空发射卫星和飞船以探索太空的奥秘。2003年“神舟5号”飞船载着中国宇航员杨利伟飞向太空,2008年,中国宇航员翟志刚迈出走向太空的第一步,他的一小步是中国的一大步!2011年,中国第四代隐形战机歼20成功试飞 (2013) 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银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成为当今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综合技术领先的超级计算机。2013年,神舟十号成功发射···这一切,使得整个世界为中国科技的进步感到震惊。 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弱国无外交”,可以说是新中国初期的真实写照,然而这种情况在近年来悄然逆转。首先,中国作为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对重大决议的否决权。其次,在国际性商讨中,中国所必须参与大国。再次,中国在各种其他类会议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博鳌亚洲论坛,达沃斯全球经济论坛等一系列国际性的商业活动,都是在中国的主持下进行的。 是的,中国的崛起了。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道崛起离不开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几代人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浇铸这个新的民族,才有了今日鼎盛强国。 让我们为祖国的成就而欢呼,无论是经济进步,还是科技水平,中国都在名列前茅,让我们一起发奋图强,为中国的腾飞而奋斗吧!

中国的崛起之路艰辛而漫长

【中国的崛起之路艰辛而漫长】 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一些国际知名的政治家、学者如德国总理施密特等,由于其对中国走马观花式的访问,目睹中国的经济繁荣,以及受到其国内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中国产品的视觉冲击,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成就惊叹不已,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并声言一个中国世纪即将来临,这种客套的赞言使得大多数中国人热血沸腾,21世纪是中国世纪似乎已成为触手可及的事实。 中科院也在多年前的国情咨文中预测:2020--203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达到世界第一;2040--2050年,中国的人均GDP 将达到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21世纪末,中国的人均GDP和人均社会发展水平将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并预言:21世纪将是中国崛起和腾飞的世纪。但少数深诣国情的研究者却告诫我们:我们现在看到的经济繁荣存在过多的泡沫成份,几大国有银行严重亏空,江河湖泊污水横流,缺乏制衡机制、地方官员的权力泛滥,国有资产在重组过程中严重流失;有一个问题更是直指核心:能源、资源与环境容量能否支撑起一个中国世纪? 不难发现,中科院学者的预测全部建立在资源和能源一切供给畅顺的基础之上,这与现实相去甚远。大家知道,这些年以来,中国的能源战略遭遇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重重阻击:向西,中东找油计划遭到美国当头一棒,向南,马六甲海峡又被美军封锁,向东,日本对春晓油田围追堵绝,向北,俄罗斯远东石油管道几易其线;而在资源上,今年初,国际铁矿石价格一路飑升。而我们的经济,还是依赖高能耗、高消耗、无序发展来达到数额上增长,注意我用的是“增长”而非“发展”,我们的国内资源面临枯竭之势。即使在此时发生奇迹,真的建立了资源低耗型经济发展模式,但当我们的年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现在的水平20000-30000美元时,世界拿什么支撑一个这样的中国世纪?资源呢?现存的发达国家为什么要千方百计阻挠后起工业国家的发展?因为:他们不希望看到世界资源的重新瓜分!而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了,中国的发展恰如一块大石压在他们的心头。 再看看中国日趋紧迫的环境容量和超高速增长的污染和破坏:被滥伐的森林,为了地方经济高速增长而被滥采的矿山,多年失修而荒废的水利设施,大地伤痕累累;经济增长最快的珠三

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

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 当08年北京奥运会的华丽帷幕缓缓拉开,全球的媒体都将闪光灯对准了中国,他们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民族身上。与此同时,中国的崛起亦成为世界口中难以避及的话题。 回首一百七十年前,我们似乎还能看到旗帜在风雨中飘摇,人民渐渐走向受外人蹂躏而充满屈辱的悲惨之路。面对国家主权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威胁,人民处于贫弱饥困而无可奈何,19894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檀香山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号召,从此无数的中华儿女都怀着振兴中华的梦想。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逐步的迈向民族复兴的颠覆。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压迫终于被终结,中国人民从此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引爆,1967年又成功引爆我国第一枚氢弹,标志着我国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战略,率先开放沿海城市为经济特区,标志着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新探索,从此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花开全国。 在改革开放在正确指导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连续31年保持着平均增长9.6%的增长率。2009年我国GDP为33万5353亿元,略低于日本而跻身世界第三,并以1.2万亿的出口额超过德国成为世界出口的第一大国。外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志,去年我国2.2万亿美元的外汇总量占世界外汇总量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产值也超过美国、日本、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一切的一切被誉为“中国奇迹”。 记得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地震时讲过一句话,他说:“在中国。再小的事情乘以13亿都会变成大事,再大的事情除以13亿也都会成为一件小事”。同样,当我国取得的那些成就除以1亿时,所有的数据都将变得很小,我们国家依旧属于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崛起之路依旧坎坷。 曾几何时,我们都说我们国家地大物博。的确如此,但是我们没看到我们13亿人民这个基数,当我们所以的自然资源都以人均计算的话,我们将惊讶的发现,其实我们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当我们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时,我们是否看到我们每次都是在输出我们宝贵的资源,改善我们高能耗、高消耗的制造业在我国这种人均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尤为紧迫。我国制造业虽全球第一,但是我们的生产率却不到发达国家的10%,且我们很多产品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很多利润都交了专利费,也就是说我们工厂是在为外国企业而运作。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制造”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性高于人,众必非之”。就在我国崛起取得一些成就时,一些国家就透露出了遏制我国发展的本质,他们采取绞杀和棒杀两种方式对待中国。一方面他们通过各种舆论迸发、指责、讹诈我国;向台湾军售,阻止我国的和平统一。另一方面他们又提出“中美国”概念,企图让我国在今后的事物中承担更多与我国实力不相匹的责任。我们应该清楚,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还有数千万人民的温饱线上挣扎。无论他国以何种方式进行威胁我国国家安全,我们的策略是韬光养晦,立足国情,坚持科学发展,坚定我国的崛起之路,因为“太阳强大了,乌云会散去;我们强大了,外敌将惧我。” 回历史,在我国五千年文明长河史中,我国已有过三次崛起。第一次是在公元前3世纪帝国统一后,中华民族实现了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统一;第二次是在公元七八世纪期间,唐朝统一中国,并在大唐的治理下古老的中国呈现出一派祥和、繁荣富强的局面并成为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第三次是依靠清王朝的军事实力而达到鼎盛。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正遭受着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而我国凭借丰厚的外汇和独特的经济体制平缓的渡过了其最

论中国之崛起

1.中国崛起:从梦想到现实 中国崛起是历年来中国仁人志士追求的一个梦想,即中国梦。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已有一代人的时间了,这在人类历史和中国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中国却发生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总量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已经出人意料地提前实现了邓小平同志80年代初提出的“三步设想”的前两个设想。这一设想就是旨在现代中国崛起的大战略。 现代中国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也引起全球各国的极大关注。国际上大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中国机遇论或中国贡献论,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崛起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对世界发展做出愈来愈重要的贡献;二是中国威胁论或中国风险论,有些人声称中国的发展壮大会构成某种威胁。无论如何,人口规模巨大的、经济迅速崛起的中国将是21世纪人类发展最重大的事件。我们认为,中国崛起会给中国和世界带来难以估计的发展机会,中国崛起必然伴随着极不确定的难以解决的重大发展挑战。可以说,中国崛起速度太快,崛起规模太大,崛起环境太复杂,不仅中国自己没有来得及准备好,世界各国也没有预想到更没有对此做好准备。中国发展的成功就是世界发展的成功;反之,中国发展的失败就是世界发展的失败。 中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经济社会,中国在其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之大、矛盾之多、问题之复杂,是不易认识的,也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解决的。中国崛起首先涉及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一是中国能否崛起或继续崛起?二是能否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以新的发展模式崛起?讨论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国内的发展态势,二是国际环境。提高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获得其他国家的尊重,是每个国家都期望的,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够如愿实现的。一个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是与自身的综合国力高度一致的。国力强大,就会享有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尊重;相反,国力衰微,就会被国际社会所遗忘,甚至落入“落后就要挨打”的境地。中国在过去几千年,特别是最近二百年中的历史发展轨迹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中国要想和平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就必须立足自身,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