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学年高中语文“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

2020学年高中语文“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

2020学年高中语文“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
2020学年高中语文“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靖.康(Jìnɡ)重.阳(chónɡ)把.酒(bà)

B.朔.风(shuò) 真谛.(dì) 百舸.(ɡě)

C.信笺.(jiān) 泥淖.(nào) 天堑.(qiàn)

D.精湛.(zhàn) 湍.急(tuān) 奶酪.(lào)

解析:选A。“把”读bǎ。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残酒雨疏风骤拢络人心

B.消魂暗香盈袖束之高搁

C.薄雾绿肥红瘦帘卷西风

D.佳节嘻笑怒骂直抒胸臆

解析:选C。A.拢—笼;B.消—销,搁—阁;D.嘻—嬉。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夜雪初霁.霁:雨、雪停止,天晴

B.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等闲:轻易

C.昨夜雨疏.风骤疏:稀疏

D.荠麦弥.望弥:满

解释:选C。疏:疏放,疏狂。

4.下列两副对联所吟咏的对象分别是( )

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金石录里潄玉词中文采有后主遗风。

A.苏轼李清照B.辛弃疾李煜

C.苏轼李煜D.辛弃疾李清照

解析:选D。第一副对联中有“继东坡”“美芹”“南宋”等字眼,第二副对联中有“趵突泉边”“漱玉词”“后主遗风”等字眼,联系学过的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2)试问卷帘人,____________________。知否、知否?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如梦令》)

(3)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飞《满江红》)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飞《满江红》)

(5)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卜算子》)

(6)自胡马窥江去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

(7)纵豆蔻词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

答案:(1)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2)却道海棠依旧应是绿肥红瘦(3)八千里路云和月(4)空悲切

(5)只有香如故(6)废池乔木犹厌言兵(7)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拓展提升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①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②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③吹取三山④去!

【注】①星河:天河。②谩:广泛。③蓬舟:蓬草似的轻舟。④三山:蓬莱、方丈和瀛洲。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借写实之景,为梦魂所思做了铺垫。

B.上阕首先写夜色将尽,满天云雾中略见曙光,移动的天河中就像有千帆飞舞。

C.“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作者仿佛脱离了尘世,进入了天帝生活的境界。

D.全词结尾,作者希望得到“风”的帮助,进入一种美好的生活境界。

解析:选A。A项,“‘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借写实之景”错误,应是借写想象中的景象为后文做铺垫。

(2)“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中的典故出自《逍遥游》“鹏之徙于……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从主旨的角度分析这一句的作用。

答:

解析:解答时要注意这句诗在谋篇布局上的作用。“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借《逍遥游》中大鹏鸟的典故,表达了自己也想像这只鹏鸟一样,扶摇直上,脱离自己困顿的生活,到达“蓬舟吹取三山去”的理想生活状态。

答案:“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典故明确主旨,展示作者在困顿、苦闷中以鹏鸟为鉴的决心和气概。同时,以“鹏”呼应上文“谩有惊人句”,并以其气概引出“蓬舟吹取三山去”

的生活理想,行文妥帖自然。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梅引①

姜夔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②。漂零客,泪满衣。

【注】①庆元二年丙辰之冬,正值园中腊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②淮南小山(一说刘安)著辞赋《招隐士》里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梅引”,词牌名。“引”表示词的音律特点,意义、用法同《李凭箜篌引》和《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中的“引”。

B.“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又见江头梅花,引发了他不尽的相思之情。

C.“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回。

D.“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泪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

解析:选A。A项“箜篌引”中的“引”是乐府古体诗的一种诗体,《滕王阁序》中“短引”指序文。

(2)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直抒胸臆。“人间离别易多时”“忽相思”“漂零客,泪满衣”等句直接抒发伤感和相思情感。②虚写(想象)。内容包括梦境和回忆两部分。“几度”句,写两人欢会梦境,“今夜”四句,写另一种梦境,悲欢两种梦境相比,进一步诉述别后对情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俊游巷陌”“旧约扁舟”回忆往昔,表达人事已非,旧约难以实现的悲苦,抒发思念的深切。(答“虚实结合”也可)③对比。通过悲欢两种梦境的对比,昔日之欢的回忆和今日孤独的现实对比抒发情感。 (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用典,言之成理亦可) 8.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陆游

仕至千钟①良易,年过七十常稀。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营营②端为谁。

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幽谷云萝③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不归真个痴。

【注】①千钟:优厚的俸禄。②营营:忙忙碌碌。③云萝:也叫藤萝,即紫藤。因藤茎屈曲攀绕如云之缭绕,故称。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人认为,官做到年俸千钟并不难,但活过七十岁者却是很少。对比中见感慨。

B.词人曾经渴望建功立业,现在才知道,荣华声名原来是一场梦幻,不值得追求。

C.“沽酒”“题诗”“采药”“对棋”四词概括了词人晚年的生活,表达了归隐的幸福与快乐。

D.“不归真个痴”既道出了词人对选择归隐的肯定,又表达了自己不再继续“痴”的庆幸。

解析:选C。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幸福与快乐”分析不当,由词人的生话经历可知,陆游归隐,虽然有沽酒、题诗、采药、对棋之乐,但依然难抑心中隐隐的痛。可见他的晚年并不幸福快乐。

(2)这首词写于陆游晚年,表现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荣华富贵,过眼烟云,不屑一顾。经过人生坎坷之后,晚年的陆游看透了荣华。“元是梦”是对荣华的最好诠释。②在归隐中度过余生的无奈。作者借沽酒、题诗、采药、对棋聊度余生,虽然有乐趣,但也透露出无奈。③“不归真个痴”道出了词人对人生的顿悟(通过自嘲来表现心中难以排遣的愤懑)。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此词作于秦桧任宰相时。朝廷为求和,解除岳飞兵权。

(1)首句描写了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首句以动衬静描写了一幅静谧的深秋夜景图。首句起兴,渲染一种凄凉的氛围,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2)你认为“欲将心事付瑶琴”中的“心事”有哪些?请结合此词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心念中原、收复失地的报国之情;②遭人陷害、赋闲在家的无奈之情;③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④对奸臣当道、苟且偷安的愤恨之情;⑤知己甚少、无人理解的寂寞之情。

三、语言运用

10.在古诗词中,同一意象所表现出的意境往往不尽相同,请你从“风”“雨”“雪”“月”等意象中任选一个,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段话。

同样是写花,苏轼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表达的是珍爱之情;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表达的是相思之情;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的是叹惋之情;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达的是喜悦之情。

答:

答案:同样是写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表达的是喜悦之情;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表达的是闲适之情;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的是思亲之情;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达的是报国之情。

11.我国国花至今未定,梅花、牡丹支持率相差无几。梅花和牡丹历来都为人们所钟爱,也有众多的诗词文赋来赞颂。如果让你来投票,你赞成哪种花为国花,还是把它们定为双国花?请谈谈你的理由。

答:

答案:(示例1)梅花原产我国,有3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全国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都有种植。梅花傲雪而开,铁骨冰姿,是高雅、纯洁、刚正不阿的象征,具有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体现着中国人自信、含蓄、坚毅的品格。评选国花,当首推梅花。

(示例2)牡丹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卉,距今已有1 500年的历史,经过一千多年的精心培育,牡丹的栽培范围已遍布全国。牡丹花美艳绝伦、富丽堂皇,历来被人们视为人间和平、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自唐宋便有“国色天香”之称。清朝末年,慈禧太后“钦定”牡丹为国花,它具有雍容华贵之姿,可寓我国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景象。评选国花,当首推牡丹。

(示例3)梅花、牡丹两种花均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香、色俱佳,分别具有美好的寓意,深受中国人喜爱。而且这两种花,一南一北,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牡丹能体现“国色”,代表物质文明;梅花能体现“国魂”,代表精神文明。建议将梅花、牡丹确定为“双国花”。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转)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转)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①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㈠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B借景(物)抒情C情景交融 ㈡描写手法 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 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㈢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高中语文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高中语文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1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 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 闺怨[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6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完整word版)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考纲要求: 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复习要点 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形象的类型; 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中形象的方法。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 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一)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或者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 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 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 公形象; 《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2.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 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 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 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唐诗宋词选读9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苏教版教案设计)

唐诗宋词选读9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 词(苏教版教案设计)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极其工”、“极 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2.能够通过对各专题中意象的梳理、总结,了解诗歌意 象的特点、作用。 3.能了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 术风貌。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言词者必言宋词,宋词成于北宋,精于南宋,到了南宋,宋词的风格就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力图突破北宋的框架 而“极其工”、“极其变”了。 二.鉴赏《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1.学生简介李清照 2.教师补充 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轻松悠闲的生活。《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元霄佳节,词人远离那些香车宝马之邀,独自品尝战火后的凄清,这首词中,她已从自怜漂零之苦进而担忧现实的隐患了。到了《渔家傲》一词,虽然还有无所归处的痛苦感慨,但激昂的格调已表达了词人欲摆脱苦闷、追求自由的愿望。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⑴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⑵造语浅显新奇。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3.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词的内容。 4.你认为这首词是她早年还是晚年的作品?

2021年高中语文 知识大全 古代诗词鉴赏一

2021年高中语文知识大全古代诗词鉴赏一第二部分古代诗词鉴赏 第一节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①反映社会的黑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②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③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 ④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 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③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昔胜今衰的感慨: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第二节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艺术手法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

宋词鉴赏 期末论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期末论文宋词鉴赏 宋词中的浪漫爱情 作者: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时间: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引言 (3) 正文 (3) 一.少女.怀春 (4) 二.情殇.离别 (5) 三.爱恨.相思 (6) 四.生死.执念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8)

摘要: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爱情可以是少女怀春的美好青涩,可以是情殇离别的悲凄伤感,可以是爱恨相思的缠缠绵绵,可以是生死执念的坚贞不渝······种种爱情都可以在宋词中找到对应,种种恋人都可以在宋词中体味深情。 关键词: 宋词,爱情。 引言: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而爱情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一棵常青树,当仁不让地在宋词中绽放出别样的风采。本文将就“爱情”这一主题,以李之仪,柳永,苏轼和李清照等著名词人的优秀诗篇为代表对宋词”进行探究。 宋词中的浪漫爱情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现代社会纷纷扰扰,匆匆忙忙,每当白天的忙碌沉入夜晚的宁静,我常会想起那些在青葱岁月里读过的宋词,那些温婉美好的爱情之词总会如一眼淙淙的清泉流入我的心田。都说“唐诗重情,宋词重理”,其实宋词中的情未尝不丰富,就比如这些宋词中的种种爱情就是这么多

样而细腻。 一.少女·怀春 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加上一段青涩美好的爱情无疑是最牵动人们内心的。对已然老去的人们来说,那是他们最值得追忆的岁月;对于正值年少的人们来说,那是他们现在最宝贵的财富。文学作品中不乏此类作品,而宋代词人李清照之作无疑是最出挑的。 李清照,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虽然晚年遭遇坎坷,情感不顺,但她曾经豆蔻年华时的少女情怀经其之笔写出却是那么得如梦如幻。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多着笔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点绛唇》一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上片写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词中“慵整”“袜刬”“金钗溜”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特别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句。“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这种少女怀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一“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

满江红(怒发冲冠) 一、词人名片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家贫而勤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子兵法》。少时有气节,沉厚寡言,力大,善挽弓射箭。徽宗宣和四年应募从军,勇武机智,为东京留守宗泽赏识,称其“古良将不能过”,并传授阵图。后累立战功,历任清远军节度使、校检少保、河南北诸路招讨使等。高宗绍兴十年,金人违背和约,复取河南、陕西等地,岳飞率兵出击,接连大败金兵,正欲渡黄河直捣黄龙府,一日内,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令其班师。次年奉诏回临安,授枢密副使,不久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害死于狱中。孝宗时昭雪,以礼改葬,赐谥武穆。后追封鄂王,改谥忠武。 岳飞一生致力北伐,反对议和,为南宋抗金名将。其诗、词多自抒怀抱,表现精忠大义,惜传作不多。有《岳武穆遗文》,今存词三首。 二、诗词故事 莫须有 岳飞被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立即被秦桧、张俊等人诬告“谋反”而下狱、严刑拷打。绍兴十一年(1141)农历除夕夜被杀害。岳飞父子之死激起了全国不满。抗金名将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件莫须有(也许有)”。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岳飞临死前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三、文题背景 此词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绍兴六年(1136),岳飞率军节节胜利,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老巢之势。但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痛感坐失良机,

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此词。其词英勇悲壮,高亢激越,唱出了千百年来爱国热血之士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抒发了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大意。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 。三十/功名/尘与 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壮志/饥餐/胡虏/ 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全词声情激越,气势磅礴。开篇六句破空而来,通过刻画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惟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莫等闲”二句既是激励自己,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间。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韵铿锵。“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纸背。“驾长车”句表达自己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二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回京献捷。全词由民族的深仇大恨转化而来的勇猛无畏的战斗豪情、洗雪国耻的迫切愿望和必胜信念,配合着铿锵有力的语言,激昂雄壮的旋律,凝结成词史上辉煌的乐章,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二、悟读,诗情画境 鹏举空怀报国收复事,不观时局误鸿程。流了多少英雄泪,风波星陨寒丹心。奸佞误国终害己,忠良柱厦垂英名。是士常怀报国志,敢挑日月理昆仑。志在“直捣黄龙”,冤魂却飘在“风波”。史册留有岳飞名,今朝犹唱满江红。 三、品读,鉴赏评析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2011年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分类解析---古典诗歌鉴赏 【全国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参考答案】 (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鉴赏】 周邦彦是“负一代词名”之人,其词自然浑成。善写羁旅情怀,此词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作品。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开头“秋阴时作渐向暝”一句点明了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时间──傍晚,天气特点──时晴时阴。萧杀的秋天常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或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或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或云:“秋月颜色水,老客志气单”(孟郊《秋怀》),故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词》)。词人一生仕途不畅,浮沉州县,漂零不偶,无怪《清真词》中多羁旅、离别之词,多伤秋感时之作。或云:“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风流子·秋景》)或云“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齐天乐·秋思》)。在他笔下的秋,常是“哀柳”、“乱叶”、“啼鸦”、“孤角”等意象,而本词却以简叙之笔开章道:“秋阴时作渐向暝”,这是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时阴时晴、阴冷、黯淡的特点,这似乎是客观事物的直叙,然而一句“变一庭凄冷”,就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一庭”即满庭。着一“变”字,将“凄冷”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凄冷”之因。同时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在这“凄冷”的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这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可见出人之心寒、孤寂。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歇拍“云深无雁影”一句,提示读者,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这无影的雁声更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词人善于以雁来表达思乡之亲,如“乱叶翻鸦,惊风破雁,天角孤云缥缈”(《氐州第一·秋景》)“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风流子·秋怨》)“此恨音驿难通,待凭征雁归时,带将愁去。”(《解蹀躞》)不管是哀雁、征雁、雁声、雁形都起了很好的表情作用,因此“雁”这一意象,实是因情设景也。 下片写深夜的羁愁。过片“更深人去寂静”点明旅居时间的推移。地点已由庭院转入室内,然而人还是那凄冷孤寂之人。傍晚,一人伫立庭院,听寒声阵阵,雁鸣凄厉;夜深,只身独处室内,见孤灯熠熠,形影相吊。在这难耐的羁愁中,他只能以酒消愁,然而“酒已都醒”而愁未醒,又如何消磨这漫漫长夜呢? 本词自然浑成主要表现在语言平易无雕琢,而意象鲜明,人与物、情与境,浑然融为一气。故戈载评曰:“其意淡远,其气浑厚。”(《宋七家词选序》)

古代诗词鉴赏

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讲析]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张伟明语)自1994年起,考查诗歌鉴赏。起初只考一首古代诗歌鉴赏,3分,后来又增加现代诗歌鉴赏,题量也从一题增至三题,9分。2002年,2003年,只考古诗鉴赏,题型也由选择题改为简答题,6分。主观性命题是“考虑到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同一首作品,由于阅历不同、感受能力差异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张伟明语)。命题形式不断变化,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要求逐步提高,试题难度逐步加大。 古代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依据试题鉴赏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其思想内容,从近两年来看,重点考查了作品的语言,尤其是作者炼字炼句的着力点。要读懂并且会鉴赏古代诗歌,首先要抓标题,了解写作重点,“春夜洛城闻笛”交代了时间、地点、事情;其次要抓形象,以理解作品的内容自然形象还是人物形象,自然形象常常是为了表现人物形象,谁在吹笛,谁在闻笛,“何人”看似设问,其实是融入了诗人自己;再次,还要寻求中心词句,以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玉笛之声,闻折柳之音,起故园之情。另外,还要积累一

些古代诗歌的知识,适当注意答题的方法。 关于古代诗歌方面的知识 1、1、思想内容 诗歌中的形象和意象,是作者精选出来的素材,具有典型性和暗示性,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它们是诗人情意的载体,是其情感的物化。 意境是沟通作者思想情感与鉴赏者思想情感的桥梁,作品形象鲜明,情景交融,就易使鉴赏者如身临其境,产生共鸣。领会诗歌的意境,要以语言为媒介,发挥想象和联想,进入作者创设的境界中去。把握意象,深入意境,有助于深刻体会诗歌的主旨。 对诗歌主旨把握的正误浅深,不仅在于是否读懂,还在于能否在广义语境中充分挖掘。应充分利用诗题中的关键字眼或小序的提示,联系诗人的际遇、补充的注释及有关的时代背景等等,综合驾驭,忌讳割裂时代,架空分析,人为拔高。 2、艺术风格 古代诗歌风格纷呈:雄浑、细腻、淡雅、宁静、朴素、平实、华妙、庄严等。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元轻白俗,郊寒岛瘦,苏辛豪放,柳李婉约,诗作个性鲜明。鉴赏时要反复诵读,仔细玩味。 3、3、创作手法 情景交融是古人写景咏物诗的最大特点,或寓情于景,或寓

唐诗宋词赏析

唐诗宋词赏析 在狱咏蝉骆宾王P39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诗,属对工整,句法善变,语言精炼,音韵和美,格调深沉而不颓丧,给人以整齐活泼的美感。 首联一方面表明时令已是秋天,一方面又交待了诗人被囚禁的地点一禁垣西。蝉的哀鸣声唤起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无限惆怅与悲戚。这个“侵”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忧心忡忡的心境和情境。 颔联从“己”着笔,从自己感受的角度写蝉的外形、蝉的悲鸣。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而自己已经白发满头,两两对照,不禁自伤年老。在这十个字中,诗人运用比兴,把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颈联表面是写蝉,实际是抒写自己境况。秋季露水凝重,打湿了蝉的翅膀,使它难以飞行;秋风频吹,使蝉的声音传不到远方。此处以蝉的困厄处境比喻自己仕途曲折,蹉跎难进;受谗言诽谤良多,身陷囹圄,辩词无以传递。诗句委婉,意在言外。 尾联为一句深沉的慨叹:现在世上无人看重“高洁”,又能指望谁来替我平反昭雪呢!这声哀叹,仿佛对苍天呼吁,又象是控诉奸佞,满腔愤懑倾泄而出。 总之,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物与人不即不离,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佳作。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P66 北山白山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诗风的变化 2.了解词的意象,体味词的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3.鉴赏诗歌关键词语,体会诗歌情感 重点难点: 学习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并且能运用到实际的鉴赏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她那无可比拟的才气和无比辉煌的诗词创作令无数须眉汗颜。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 二、作者和背景介绍: 李清照(1084~约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李清照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创作《醉花阴》一词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她本人仍独居青州。重阳佳节,为一抒思夫之苦,李清照作了这首词。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古籍原载如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琅嬛记》) 唐宋词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就是专门用来写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都是男性。因为男性心理和女性心理毕竟有相异之处,所以这些男作家们写的词其实只是一种“代言”,不能完全地表达女性的心声。李清照“以女子之心书女子之情”,这以女性为创作主体的“闺怨词”才真正反映了女子的内心世界。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一)成语梳理 1.《庖丁解牛》 目无全牛:开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善刀而藏:将刀擦拭干净收起来。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2.《项羽之死》 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望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倒伏。草一遇到风就倒伏。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 3.《阿房宫赋》 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作勾心斗角。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占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4.《文与可画筼筜偃竹记》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也说成竹在胸。 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5.《六国论》 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6.《陶庵梦忆序》 雕虫小技: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像。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8.《项脊轩志》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9.《苦斋记》 膏粱之子: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比喻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二)文化知识

古代诗歌鉴赏(解析版)

第09练古代诗歌鉴赏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案】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解析】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牧人、牛犊、猎马、飞禽,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解析】结合全诗内容分析:首联写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左右徘徊不已。颔联描写秋天山林之静景,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尾联环顾四围,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据此理解作答。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 【答案】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情景交融的能力。“昔人”提示了时间已经过去,“空余黄鹤楼”“不复返”“白云悠悠”景中带情,感慨万千。“乡关何处是”“使人愁”,展现的是对故乡的思念,愁绪油然而生。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答案】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在特定语境下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关键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理解。“此地空余黄鹤楼”,因为昔人离去,只剩下了黄鹤楼,人去楼空,写景中透露出悲凉的意味。“白云千载空悠悠”面对昔人已去,人去楼空,诗人内心空空荡荡,身处异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内心的孤独、寂寞、惆怅的感情不言自明。 使至塞上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选出对杜甫《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诗题中的“望”字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诗人观望到“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思想手法:通过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壮志末酬,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心情。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白描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虚实结合 思想手法:表盛衰无常的感慨。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思想手法: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遐想、探求和对人生的无 限 沉思和感叹。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 思想手法: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古代诗词鉴赏常见的意象

古代诗词鉴赏常见的意象 1、诗歌常见人物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

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2、诗歌常见景物、事物形象 落日、夕阳:悠闲,壮阔,或抒垂暮,凄凉之感。王禹偁《村行》:“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李商隐《乐游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浮云:浮云漂泊不定,表游子离思。杜甫《梦李白》:“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花草树木类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

宋词鉴赏复习题

高二语文必修四期中宋词鉴赏复习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 一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纵饮的醉意表现出来的呢怎样理解他这份醉饮的豪兴(4分)(2)“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1)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三苏父子、曾巩、一同被称为“唐宋八大家”。(1分) (2)上片描绘的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经“逐”、“拍”等的点化,顿使形象呼之欲出。请分析“逐”、“拍”的艺术效果。(3分) (3)有人说词的下片有“及时行乐的消极情调”,你同意吗请简要分析。(3分) 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后人认为该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亦体现作者秦观的心中的“淡淡的愁”。请你说说“淡淡的愁”的“淡淡”二字在词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答。(2分)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成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4分)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作者辛弃疾__词派的代表,这一词派是宋代大词人__开创的。(2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首词所描写的内容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张继有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辛弃疾这首词中说“明月别枝惊鹊”。请就辛词这句中“别”字的精妙之处作简要的分析。(2分)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①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②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3分) ③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3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文艺佳作品鉴 2014-12-21 16:26 :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鉴赏指导 当我们走近“别具一家”的李清照时,你会因一位多愁善感、孤寂无聊、相思情苦、弱不禁风的思妇形象而黯然神伤,你还因词人独处家中的孤独凄凉、百无聊赖、相思憔悴而同情掬泪;而当我们走近民族英雄岳飞时,你会被其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而震撼,又会被其雪耻复仇、重整乾坤的豪情壮志而感喟。读陆游的《咏梅》,不只明白以梅自喻,托物言志,更了解作品层层深入、张本高洁的手法。读姜夔的《扬州慢》,不只明白作品以虚实结合的写法,展示了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予的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更了解由此及彼的丰富联想。如果说,《扬州慢》是姜夔面对昔盛今衰的一声浩叹,那么《鬲溪梅令》则是情感世界的几分无奈。徜徉在这一专题里,我们会因些许意象而怦然心动,或由“雨疏风骤”而生愁,或由黄花清瘦而发凉;或因“怒发冲冠”共鸣顿生,或因“只有香如故”赞许陡出;或明白“难赋深情”的缘由,或清楚翠禽啼春之凄然。自然,我们漫游于由这些词篇构成的江河中,还不得不为巧妙用典的氛围所惊叹、佩服与陶醉。 如梦令李清照 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其住所为“易安堂”,故自封为易安居士。宋代杰出女词人,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与济南历城人合称“济南二安”。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其住所为“易安堂”,故自封为易安居士。纵观她一生创作的诗与词,可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两个时期。“靖康之变”以前,李清照的诗词主要的是对美好事物、自由生活的向往、;“靖康之变”以后,除了书写个人身世之感外,还加进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表达了诸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尚气节。比较李清照一生的诗、词.其词主要表现了一种“柔”情,在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而其诗则表现为一种“豪”气,在上已冲破个人的狭小圈子,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之说。在思想上她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对问题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既不迷信权威,不随波逐流,也敢于直言,不说违心的话。在文学上,清照有自己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1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 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 闺怨[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