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济校园建筑——中法中心调研报告

同济校园建筑——中法中心调研报告

同济校园建筑——中法中心调研报告
同济校园建筑——中法中心调研报告

同济校园建筑——中法中心调研报告

零九建筑一班

郑攀

090301

2010/10/20

同济校园建筑——中法中心调研报告

同济大学中法中心位于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东南角,建于2006年。它是由我校建筑设计研究院致正建筑工作室的张斌、周蔚老师所设计,为迎接2007年同济百年校庆而建。建筑贯穿了“二元统一、

和而不同”的设计理念,以多重的空

间,独特的造型、丰富的意蕴成为校

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是中法双方

合作开展教学、科研,举行文化、艺

术、科技交流活动的绝佳场所。

以下是中法中心的一些基本情

况:1

项目名称:同济大学中法中心

建筑师:张斌、周蔚

建设地点:同济大学本部校区,上海四平路

1239号总平面图

设计时间:2004.03——2006.09

建造时间:2004.12——2006.09

基地面积:9204平方米

占地面积:3142平方米

建筑面积:13575平方米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部分钢结构

建筑层数:地下一层,地上5层

主要用途:教学、办公、学术交流

主要用材:耐候钢板、无机预涂装板(水泥纤

维板)、清水混凝土、型钢、铝材、平板玻璃、

木材

工程造价:6,000万人民币(估)模型表现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建筑进行分析。

一、建筑概念、主要平面功能布局、立面造型及结构形式

建筑师张斌在解释他的概念时这样说:“这一项目被看作建筑形式系统对内部使用功能和外部环境条件以及更广阔的文化语境的创造性整合利用一个“双手相握”的图解的潜在“二元并置”结构来组织整个建筑的相关系统以达成一个“和而不同”的整体。”“双手相握”

的造型和“和而不同”

的内涵贯穿在作品设计

始终,旨在体现中法两

国的文化差异与和谐

存。怎么理解这个“双

手相握”以及“二元并

概念模型2置”呢?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建筑由一锈红色体块与白色体块(在概念模型中被表达成了蓝色)穿插组成,两者都往北部延伸至两者叠合,这延伸叠合的动作表达了一种握手的理念。而且可以理解这两个体块是一种并置的关系。他们相对独立却又于北部贯通,造型不同却又逐渐走向融合。“功能、空间与材料上不同层次的并置关系可以表现出两个不同文化的并置关系,而这也是二元结构…和而不同?的矛盾统一过程。”张斌表示。

建筑的概念颇有深度,那么建筑平面及功能又是怎么处理的?建筑师认为,教学、办公、学习本来就是亦分亦合的过程,因此可以看到,建筑布局最大限度地促进了三者的交流。值得一提的是,红白两体块于南部围合了一个朝西部开敞的庭院(正对着学校的129礼堂前

上面从左至右分别为地下层平面,底层平面,三层平面;下面为功能分析图3

部),这为室内提供了优美幽

静的景观氛围。

在建筑中行走,你会发现

锈红色体块的大斜坡是整个

造型最具特点的地方之一。在

建筑内部,它反映为贯穿5层

平行屋面上行(当然在各层有楼梯平台

辟为休息与交流空间),我认为这种内

部空间能够反映外部造型的做法让人

对建筑有清晰的把握,获得建筑的愉

悦,值得提倡。

在立面造型上,毋庸置疑中法中

心有足够的独特性。摒弃了现代主义方

盒子的单调,中法中心可谓“一波三

楼梯间照片4折”,在恰当的地方都有适当的停顿,转

弯,高差也有处理,尤其是锈红色体块的大

特色。加之大面积的

落地式平板玻璃朝内

庭园开敞,配着乌黑浓重的窗框,映衬着几颗

有意保留的古树,清澈、深远,更显得法式风

味十足。而对于办公区域白色体块来说,立面

则是采用了不规则的开窗,这一部份我觉得差了一些,有些意图不清。

的立面造型太

怪,可它带来了

丰富的室内层次,我认为无可厚非。(上为红体块立面展开)5

在上),交接边界处的处理也值得玩味。

最后是结构形式。建筑采用了钢筋

混凝土框架,并有部分的钢结构。这样

的结构形式为大面积的开窗提供了可

能。顺便一提,在建筑内部贯穿上下的

粗壮的钢构件随处可见,交接、传力稳

定,给人一种高技美感。

总而言之,中法中心从概念到造型,从功能到布局,均没有走寻常路线,而是由这个颇有内涵的概念发展而来,和而不同,二元并置,红白

两体块从分离到穿插,到融合,空间灵动,层次丰富(其实由于大面积玻

性,人在室内也对两体块关系

有清晰的把握),行走于内有

着明显多样的空间体验。我

认为建筑师在这些方面做得

是比较成功的。

二、主要建筑用材与节点构造特色

中法中心用材的最大特点是使用了一种抗腐蚀性能超强的钢—

—耐候钢,它也是我们前文所指的红色体块的主要外墙用材。经考

察,它的表面是一层锈红色物质,摸上去十分粗糙,质感十分特殊。

据资料,耐候钢,即耐大气腐蚀钢,是介于普通钢和不锈钢之间的

低合金钢系列,耐候钢由普碳钢添加少量铜、镍等耐腐蚀元素而成,具有优质钢的强韧、塑延、成型、焊割、磨蚀、高温、抗疲劳等特性。耐候钢最早起源于北美的考顿钢,目前我国各大钢厂均有生产。

“耐候钢作为建筑立面材料使

用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日本、

韩国都有一定的历史。耐候钢板可

作为立面材料使用的主要技术支

撑点是耐候钢与普通钢相比其耐腐蚀性超强。在自然气候下,耐候钢通过加入铌、钼、磷、钛等耐候性元素,使钢铁材料在锈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一层约50-100微米厚的致密且与基体金属粘附性好的氧化物层。由于这层致密氧化物膜的存在,阻止了大气中氧和水向钢铁基体渗入,减缓了锈蚀向钢铁材料纵深发展,从而大大提高了钢铁材料的耐大气腐蚀能力。研究表明,依耐候钢成分不同,钢构件使用环境不同,耐候钢的抗大气腐蚀能力可比普通钢提高5-8倍。由于耐候钢表面可形成的这一特殊致密氧化层具有稳定、均匀的自然锈红色,这使它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建筑外墙材料。”6

可以说,中法中心外墙对耐候钢的运用还是比较自然的。就色彩来说,远远望去,外墙部分色调较暗,充满红土式大地的坚实感与稳重感。这种融于大地的自然感是很可贵的。有趣的是,本次世博会的澳大利亚馆也大量采用了耐候钢这一外墙材料,营造红土之州的氛围。

不涉及到平板玻璃的大面积使用。漫

步于庭园,可以看到玻璃窗完整地映

衬出了对面白色体块的影像,这也是

使用这种材料所能带来的另一种协调

呼应手法。

而对于白色体块,外墙则使用了

水泥纤维板。

“水泥纤维板,又称纤维水泥板。是以硅质、钙质材料为主原料,加入植物纤维,经过高温蒸压养护而成的一种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具有良好抗压强度,在使用过程中亦不会产生有毒气体或辐射,是一种

环保,无污染,耐火耐旱的建

据资料,它有防火绝缘、

防水防潮、隔热隔音、质轻高

强等优点。而且在现场可以看

到,它采用的是干挂上去的施

工方法,板与板之间有明显的留缝(如图),因此我想这种材料在施

工速度上也有优势。

至于这种材料的美学优势,我想可以概括为色泽均匀,现代感十

足。

节点构造方面,构件与构件之间的连接更多的是采用了一种直接

碰撞的办法,这一点可以从

白体块与红体块水池上的底

层架空明线看出。不规则的

构造柱散列、倾斜排布,支

承部没有进行过多的处理,

显得干净利落。

三、关于空间与维护结构、设计技术材料、节能与可持续发展等的

一些评价与意见

关于空间的丰富通透性等优点,前文已有描述,在此不再赘言。提一个小小的意见:作为交通系统的斜坡部分(直跑5层的楼梯空间)是不是占用面积太大,空间有点浪费?看着随处陈列的座椅,可以发现建筑师赋予该空间的交流意图,但实际上就我观察,学生并不会在此作过多停留。当然这也可能跟这栋楼的使用人数太少有关。

维护结构上,对平板玻璃,这次建筑师没有吝啬成本,大胆采用

了双层玻璃(如图),大大降

低了能耗的损失,在隔声上也

表现不俗。在耐候钢与墙体的

交接上也作了文章,4mm厚的

耐候钢板后“衬镀锌钢加强

筋,然后悬挂于外墙龙骨上,板间开缝后衬排水槽。龙骨与维护墙体间为30厚挤塑板外保温层,使外墙热阻达到了《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8

我认为,建筑师对于耐候钢、双层玻璃等材料的使用,显示出了持久性、节能性建筑的设计意图。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渐增强,这样的一些材料应该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应用,毕竟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均能源紧缺的国家来说,节能总是特别重要。

另一方面,在建筑的景观设计上,我也看到了建筑师的一些创意。

入口处的大面积水池,庭院内刻意保留的

几颗老树,这些不仅丰富了建筑的自然景

观,而且也能调节局部小气候,达到一种

相对舒适的状态,这些手法都值得提倡。尊重基地,注重环保节能,这已经是我们这一代不可避免的话题。

四、总结

同济大学中法中心的建成,显示了中国当代一些青年建筑师对于建筑内涵、空间营造、节能设计、基地关系等方面的关注。每次经过校园东南角,都会看到一侧是锈红色的耐候钢板墙,一侧是灰白色的水泥纤维板墙,这两个色彩不同、材质不同的建筑体渐渐走向融合,

最终归为一体。“双手相握”、“和而不同”,

在这样的概念的指导下,建筑师营造出了

对立统一的两体块,丰富的交汇空间,加

之以考究的围合材料,细腻的景观处理,

独到的节能思考,这个建筑充满了细节与

推敲。我想,中法中心无愧于国际关系的

一种象征(法国总统希拉克曾亲自参与了

该建筑的奠基)。它是个意蕴丰富的建筑,默默地矗立在那儿,等待我们细细品味,学习。

1 资料来自王方戟,袁怡,范蓓蕾.折来折去——同济大学中法中心的现场感.2006-09-13;中图分类号:TU243.2(251):TU206;TU244.2(251):TU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一一

I005-684X(2006)06-0090-08

2 老五Moderator.ABBS论坛. 2005-06-04

3图片来自王方戟,袁怡,范蓓蕾.折来折去——同济大学中法中心的现场感.2006-09-13;中图分类号:TU243.2(251):TU206;TU244.2(251):TU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一一

I005-684X(2006)06-0090-08

4摄影:张嗣烨

5老五Moderator.ABBS论坛. 2005-06-04

6引文来自中法中心前介绍碑文

7引文来自百度百科

8引文来自中法中心前介绍碑文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试题1998-2013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试题1998-2013

2013年城市规划原理真题 一、简述题(9'*10) 1、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特征 2、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保护要求的区别 3、居住区各类交通组织方式的特点 4、什么是居住密度?可以用哪些指标反映? 5、居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容积率的作用 6、区域中影响城市发展的条件有哪些?对其中一个举例说明 7、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规划依据 8、城市人口结构有哪些?在总体规划编制中为什么要研究人口结构? 9、风玫瑰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运用 10、单中心与多中心城市结构的差别 二、论述题(20'*3) 1、对于居住区存在不同规模、不同职能的变化的现实,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时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2、城市蔓延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城市总体布局中有哪些应对措施? 3、某大城市中心区有一加工工业区要搬迁,对于这块用地有两个设想,一是以商务办公、商业

服务业为主,二是以居住功能为主,请论述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权衡两个设想时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2012城市规划原理 一、简答题 1.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使用性质可分为哪几类? 2. 什么是居住密度?通常用那些指标予以反映? 3. 简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4. 分析近代上海城市格局“局部有序,全局无序”的主要状况及其原因。 5. 简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6. 简述区域规划中产业结构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 7. 简述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强制性内容及作用。 8. 在总体规划阶段,确定城市发展方向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9. 什么是城市环境容量,包括哪些内容? 10. 简述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及规划时应予以关注的主要问题。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课群方向)本科生培养计划学习资料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课群方向)本科生培养计划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课群方向) 本科生培养计划 一、学制 本科学制为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择进行后续"+M"阶段的研究生阶段学习。后续阶段培养方案详见《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相关原理和知识,获得工程师良好训练,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能力突出,能胜任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也可以从事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工作,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基本要求 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工程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应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团结全作的团队意识和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应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愿意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服务。 应扎实地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在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应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悉土木工程相关的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经过本科四年培养,学生应在"知识、能力、人格"方面具有以下基本要求。 (一)拥有科学、技术、职业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基本知识 1.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包括: (1)经济学、哲学和历史等社会科学知识; (2)社会、经济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知识; (3)法律法规、金融投资方面的公共政策和管理知识。

2.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 (1)掌握作为工程基础的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 (2)了解现代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 (3)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3. 掌握基本的工具性知识,包括: (1)掌握英语或一门其它外语,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和表达能力; (2)了解信息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文献、信息、资料检索的一般方法; (3)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高级编程语言和土木工程相关软件应用技术。 4. 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包括: (1)掌握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2)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应用; (3)掌握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掌握工程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和计算原理; (6)掌握土力学和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7)掌握结构设计理论、熟悉设施和系统的设计方法; (8)了解结构、设施和系统的全寿命分析和维护理论; (9)掌握土木工程施工和组织的过程和项目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10)掌握土木工程现代施工技术、工程检测、监测和测试的基本方法; (11)了解土木工程的风险管理和防灾减灾基本原理及一般方法。 5. 了解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包括: (1)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和规范; (2)了解建筑、城规、房地产、给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建筑设备、土木工程机械及交通工程、土木工程与环境的基本知识; (3)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二)拥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应用或管理、合作交流等基本能力

2013年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55建筑学基础

2013年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命题单位:(010)科目代码: 355 科目名称:建筑学基础满分分值: 150 1. 答题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2. 考试时间180分钟 3. 本试卷不可带出考场,违者作零分处理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40分) 1.设计中对形态要素进行操作的基本手法主要有( 1 )、( 2 )、( 3 )三种, 或者是两者、三者的综合操作。积聚切割变形 2.对多个空间单元进行组织,取决于单元空间的不同使用功能,以及不同功能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大致可以归纳为( 4 )、( 5 )、( 6 )。 并列序列主从 3.建筑的基本属性大体上包括( 7 )、( 8 )、( 9 )、( 10 )、( 11 ) 五个方面。时空性技术性艺术性民族性与地方性历史性和时代性4.空间限定的7种基本方式是:围合、设立、( 12 )、( 13 )、( 14 )、( 15 )、 ( 16 )。覆盖凹凸架起肌理变化5.现知最早的榫卯遗迹见于( 17 )(地名)的( 18 )遗址。 浙江余姚河姆渡 6.《清式营造则例》是( 19 )(人名)根据( 20 )(书名)编著的。 梁思成《清工部工程做法》 7.以维晋察为基地的文艺复兴晚期建筑师( 21 )于1570年出版他的主要著作( 22 ), 帕拉迪奥《建筑四书》以他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晚期也被称作( 23 )时期。

手法主义 8.新艺术运动在比利时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师是( 24 ),新艺术运动在奥地利又被成为 维克多·霍塔 ( 25 ),在德国被称为( 26 )。 维也纳分离派德国青年派 9.被称为西方第一部艺术史的著作《意大利最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塑家传记》的作者是 ( 27 )(国家)的学者、建筑师( 28 )。 意大利乔治·瓦萨里 10.被称为1980年代“中国现代建筑坐标点”的上海松江方塔园的设计者是( 29 )。 冯纪忠 11.为解决城市膨胀而产生的“城市病”,伊利尔·沙里宁在1934年发表的《城市——它的 发展、衰败与未来》一书中提出了( 30 )理论。 有机疏散 12.“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在交通维度的核心发展理念是( 31 )。 TOD 公共交通主导型 13.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第四次建筑大会制定的( 32 )成为现代城市规划 与设计的主要原则与依据。《雅典宪章》 14.“广亩城市”是著名城市建筑学家( 33 )提出的理想城市发展模式。 赖特 15.水刷石、干粘石、水磨石三种装修,打底层可以使用同样的做法,即( 34 ),而因 1:3水泥砂浆抹面为面层处理方法不同,完成后表面最平整的是( 35 ),最不平整的是( 36 )。 水磨石干粘石 16.影响人体热舒适感受的4个室内环境参数是( 37 )、( 38 )、( 39 )、( 40 )。 空气温度相对空气湿度空气速度平均辐射温度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新办公楼资料整理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0号 200092 Address: No. 1230 Siping Rd. , Shanghai Web: https://www.doczj.com/doc/7417426708.html,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新办公楼导览 中山北二路 N o r t h Z h o n g s h a n N o .2 R o a d 同济大学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赤峰路 C h i f e n g R o a d 彰武路 Z h a n g w u R o a d 铁岭路 T e n g R o a d 鞍山路 A n s h a n R o a d 同济联合广场 T o n g j i U n i t e d P l a z a 同济大学南校区 S o u t h C a m p u s o f 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四平 路 S i p i n g R o a d 阜新路 F u x n R o a d L n e 10

地点 / Location::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0号 / No.1230 Siping Road, Shanghai 200092, China 设计时间 / Term of Planning :2009-2010 建造时间 / Term of Construction :2011 基地面积 / Site Area :69 700 m 2 建筑面积 / Total Building Area :64 522 m 2 主要结构 / Structure :混凝土框架、钢框架结构 / :C oncrete + Steel Frame 主要用途 / Main Use :办公 / Office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新办公楼——巴士一汽停车库改造 TJAD New Office Building —— Renovation of the Parking Garage of Bus No.1

文献检索方法及资源汇总

文献检索方法及资源汇总 --来自中国全医科学 https://www.doczj.com/doc/7417426708.html,/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uname=5107, password=greepnab) http://www.hon.ch/HONmedia/(图) https://www.doczj.com/doc/7417426708.html,/(图) https://www.doczj.com/doc/7417426708.html,/bookfinder.html(美国图书馆) uplimb/wiley PASSORD/ID:sungkyunmed 免费外文原文:Free Medical Journals 免费的英文全文索取:High Wire Press https://www.doczj.com/doc/7417426708.html,/ google:https://www.doczj.com/doc/7417426708.html, 医学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ProQuest Medical Library):该数据库收录有220种全文期刊,文献全文以PDF格式或文本加图像格式存储。收录范围包括所有保健专业的期刊,有护理学、儿科学、神经学、药理学、心脏病学、物理治疗及其它方面。 1. https://www.doczj.com/doc/7417426708.html,/pqdweb(专线检索) 2. https://www.doczj.com/doc/7417426708.html,/pqdweb 用户名和密码 Account name=Q79mxw69ck Password = welcome 登录:http://link.springer.de/然后点击log in to link 然后在username 处输入xwe327zz在password处输入dds576wd 你就可以得到施布林格出版社出版的400多种杂志的全文了。 丁香园医学主页:https://www.doczj.com/doc/7417426708.html,/ EBSCO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期刊专业公司之一,Academic Search Elite(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检索时的免费帐号如下:User ID:China Password:zjii 检索站点 https://www.doczj.com/doc/7417426708.html,/hardin/md/大名鼎鼎的Hardin,是Iowa大学图书馆版的,真正的免费资源并不多,但是其信息量是够大的,纵览医学全景。注意页面中的“free journal”,其中的免费医学杂志信息和“Search titles with

同济大学建筑学

一、《建筑概论(1)》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概论(1)(34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公共基础课,建立建筑的基本概念。 二、课程基本要求: 基本了解建筑的发展过程,把握建筑的各组成要素。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建筑的技术要素、建筑的心理和生理要素、建筑的社会文化要素、建筑历史概况。 四、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报告。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指导“建筑表达(1)”。 六、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筑概论》沈福煦 《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 《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学)》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学)(34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专业基础课,建筑设计的启蒙。 二、课程基本要求: 掌握建筑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内容、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功能与形式、空间与形态的基本问题。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建筑设计资料收集训练、人体活动空间尺度、建筑空间比例与尺度、建筑结构与构造、小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四、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钢笔淡彩临摹、大师名作模型、立体构成空间、居和园概念设计模型、阁的建构、独立式小住宅建筑设计。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六、学时分配:

二、《建筑概论(2)》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概论(2)(34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公共基础课,建立建筑的基本概念。 二、课程基本要求: 掌握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熟练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技巧,熟悉建筑表达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建筑发展过程。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建筑绘画及表现知识、色彩原理、现代建筑概况。 四、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报告。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指导“建筑表达(2)”。 六、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筑概论》沈福煦 《中外建筑史》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51学时,3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公共基础课。培养专业基本素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通过对中外各个历史时期建筑发展过程及其自然、社会背景的介绍,使学生对建筑发展的历史有一个初步的、总体的认识。二、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建筑学基本知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简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活动状况及其社会文化背景,详说有关古代和近代的建筑思想、理论与技术,详析各个历史时期特征、风格、结构特点等以及演变过程。

同济大学2017年硕士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招生介绍

同济大学2017年硕士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招生介绍学科专业简介 本专业于1981年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点,是我校建筑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之一,是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学科点的创始人是著名建筑学家冯纪忠教授,以及吴景祥、戴复东等著名教授。目前学科带头人为戴复东院士、郑时龄院士、莫天伟教授、项秉仁教授以及王伯伟教授、钱锋教授和吴长福教授。本学科在众多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中获多项部级优秀工程设计奖,出版专著、译著数十种,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刊物上发表论文上百篇,获国家和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及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学科思想活跃,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专科学校和香港大学等多所高校长期合作,联合进行研究生设计教学。合作研究与交流遍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地。学科点现有在职教授15名,在职副教授24名,其中硕士生导师共46(含6名兼职硕导)。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科研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与本学科点相关的实验与实践机构有: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等,另外还有造型艺术实验室、建筑技术实验室、以及现代技术国家实验室。 学科点于195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78年恢复招生以来,已培养大量的硕士生和博士研究生,其中也包括来自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其它国家的学生。本学科可授予建筑学硕士和工学硕士学位,以及工学博士学位;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熟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建筑创作与设计理论 2.环境行为与设计方法 3.居住建筑与社区发展 4.城市设计与旧城更新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1994-2010)

2010年城市规划原理: 一,简答题(9'x10): 1.巴西利亚被录入《世界文化遗产》,简述其价值。 2.“历史建筑”的法定概念,并回答其保护要求。 3.住宅建设中强制要求的日照间距的意义。 4.简述生态住区及其建设要求。 5.比较绿地率与公共绿地比例的定义与作用。 6.有两条80m宽(包括安全距离)的地震断裂带楔形传入某城市的规划中心区,简述规划中应如何应对。 7.主导风向对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的要求。 8.结合总规的空间布局,谈污水厂的选址要求。 9.简述加拿大学者提出的“Deskota”概念及其特征。 10.全球化对区域发展(区域规划)的影响。 二,论述题(20'x3): 1.比较居住区与社区两个概念,并论述在城市居住空间规划中的作用。 2.给出某南方旅游城市的土地平衡表,分析。 3.谈谈对低碳城市的理解,以及在城市规划中的要求。

2009规划原理 一、简答题(每题9分,200字左右) 1、宋代“城市革命”的具体表现或意义。 2、奥斯曼巴黎改建的要点以及意义。 3、住宅区采用住户路边停车是否合适?说明理由。 4、小学的布置的考虑要点。 5、居住小区内哪些因素能影响“邻里关系”。 6、在城市中心区布置商业步行街选址应注意哪些问题。 7、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的作用。 8、总体规划中确定“禁建区”的依据。 9、总体规划的上位城镇体系规划中的依据内容。 10、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城镇化水平预测的思路。 二、论述题(每题20分,500字左右) 1、旧住宅区改建的考虑要点。 2、你对总体规划中“功能分区”的看法。 3、依据《城乡规划法》,谈谈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特征。

同济大学图书馆调研报告

同济大学图书馆调研报告 一.同济大学图书馆简介 同济大学图书馆于1934年建立,现在的图书馆由总馆、沪东分馆、沪西分馆、沪北读者服务部、嘉定校区图书馆组成,总面积71400平方米,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量。印刷型资源有图书317万多册、电子图书100万多册。电子资源包括数据库54种,图书馆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办馆宗旨,开展文献流通阅览、电子阅览、国内外馆际互借、参考咨询、科技查新、情报教学等,全方位服务全校师生,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同时为兄弟院校和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二.同济大学图书馆建造背景 60年代中期:图书馆老楼始建,属于二层内框架结构,内院式布局,建筑立面以清水壁柱构成竖向序列。 80年代中期:扩建。在老倌内院凌空架起两座11层塔楼,筒核悬挑预应力梁达8米之多。同时拆去老目录厅,环绕筒核新建八角形回廊式大厅,以及地下两层五级人防。 90年代初期:加建西端的三层开架书库,外框架内钢构层积式。 2004年:改建。80年代加建的目录大厅拆除重建,90年代加减的藏书楼只保留结构外壳,原有的三层钢结构书库重建为四个层面的阅览空间。 三.同济大学图书馆服务功能 1.文献借阅服务 (1)图书借阅规定 (2)图书遗失赔偿 (3)逾期图书处理 (4)校外读者入馆规定 (5)异地委托借书 (6)图书续借服务 (7)馆际互借服务 (8)自主借还书服务 2.咨询服务 3.信息资源共享 (1)院系资源整合:将学院资料室、图书分馆的资源与校图书馆资源整合,都可在汇文系统查询,并可借阅在学院图书馆阅读。 (2)CADAL:我馆参加了CADAL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项目,目前CADAL项目已对各高校提供资源共享开放,其中古籍和英文图书有全文。 (3)CALIS共建项目:e读,文献传递,联合目录等。

2015年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55建筑学基础

2015年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命题单位:(010)科目代码: 355 科目名称:建筑学基础满分分值: 150 1. 答题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2. 考试时间180分钟 3. 本试卷不可带出考场,违者作零分处理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40分) 1.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把公共空间分为( 1 )、( 2 )、( 3 )三种。 选择性活动、必要性活动、社会性活动 2.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 4 )米;靠楼梯一侧水平扶手超过0.5 米时,其高度不应小于( 5 )米。 0.9 1.05 3.斗拱的形象最早见于( 6 ),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构架在( 7 )已见成型,而在 西周铜器隋唐时期 ( 8 )更为成熟。 宋代 4.琉璃瓦正式在屋面上使用在( 9 )(时期),但为数不多。 唐代 5.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面阔方向是以( 10 )为单位,进深方向是以( 11 )为单位。 间架 6.宋代以前,我国城市的结构布局为( 12 )制,宋代以后为( 13 )制。 里坊制厢坊制 7. 二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少数民族进入到中原,改跪坐为( 14 )方式,( 15 )家具 兴起,寝室内空间的( 16 )随之升高。垂足坐高足 屋顶高度 8.古希腊雅典卫城建筑群包含四座主要建筑,其中临近卫城山门的是( 17 ),很好的适 应复杂基地环境的是( 18 )。胜利神庙 伊瑞克先神庙 9.首位设计圣彼得大教堂的文艺复兴建筑师是( 19 )。

伯拉孟特 10.美国芝加哥学派的核心理论家是( 20 ),他提出了对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影响深远的 口号是( 21 )。路易斯·沙利文 形式追随功能 11.十九世纪著名的城市设计师瑟达(Cerda)主要引导的城市更新是( 22 )(城市名) 巴塞罗那 12.巴塞罗那德国馆体现了密斯( 23 )空间理论,范思沃斯住宅体现了他的( 24 )空 间理论。流动通用 13.路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将中国的( 26 )(图名)作为书的最后一张 清明上河图 插图,试图说明城市应该是生活的,而非科学技术的。 14.20世纪20年代,弗里茨朗格游历美国,受到纽约、芝加哥的摩天楼的影响,拍摄的无 声电影是( 27 )。 《大都会》 15.北京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的中国国家美术馆由( 28 )国建筑师( 29 )的事务所与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中标。法让·努维尔 16.节能建筑的三要素是( 30 )、( 31 )、( 32 )。 节约循环再生 17.节能建筑的投资回收期一般有( 33 )和( 34 )。 静态法动态法 18.为减弱建筑对室内气流阻力,在高密度城区的高层建筑采用( 35 )方式布局。 点式 19.1994年《奈良文件》在( 36 )这一核心概念上对《威尼斯宪章》进行了补充。 遗产原真性 20.阿洛斯瓦·李格尔提出,纪念物可以伴随时间的演进形成新的价值,即( 37 )。 年代价值 21.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为( 38 )(国家)的( 39 )(建筑师)。 日本坂茂 22.冯继忠先生在方塔园中,智慧地处理了“新”与“旧”的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了( 40 ) 理论。现代性二、选择题 (每题1分,共30分)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推荐城市规划专业必读的书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推荐城市规划专业必读的书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推荐城市规划专业必读的书 Ⅰ(基础) 1. E. Howard,1898,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金经元译,《明日的田园城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 L. Mumford,1961,The City in History,倪文彦和宋俊岭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进和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2005 3. Clara Greed,2000,Introducing Planning,王雅娟和张尚武译,《规划引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 John M. Levy,2002,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5th ed.),孙景秋等译,《现代城市规划》,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 J. Jacobs,1961,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6. Edmund Bacon,,1967,Design of Cities,黄富厢和朱琪译,《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 Christopher Alexander,1987,A New Theory of Urban Design,陈治业,童丽萍,《城市设计新理论》,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8. Ian McHarg,1969,Design with Nature,芮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9. I. Calvino,Invisible Cities,《看不见的城市》 10. Peter Hall,1992,《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3rd ed.)》,Routledge

同济大学建筑学课程设置

《中外建筑史》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51学时,3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公共基础课。培养专业基本素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通过对中外各个历史时期建筑发展过程及其自然、社会背景的介绍,使学生对建筑发展的历史有一个初步的、总体的认识。 二、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建筑学基本知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简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活动状况及其社会文化背景,详说有关古代和近代的建筑思想、理论与技术,详析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型制、特征、风格、结构特点简述以西方为主体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状况、演变过程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着重分析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的类型、形式、技术及艺术特征。 四、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以幻灯、投影或计算机多媒体的形式,采用大量图像资料配合讲课。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以“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初步”等课程为必要的先修课程。 六、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中国建筑史》(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敦桢主编

《外国建筑史》(19世纪以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建筑史图说》同济大学出版社 《建筑物理(光)》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物理(光)(36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公共基础课。通过课堂讲授、一到两次课外实验和演示使学生掌握建筑光学的基本知识,为结合专业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并使学生能适应今后工作中对建筑光学知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建筑光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天然采光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了解建筑照明的基本知识,掌握一般照明计算方法等。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建筑光学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建筑光学基本知识,着重介绍与建筑有关的光学基本概况、单位和计算公式,并对建筑布局的光学特性作基本介绍。第二部分为授我国光气候概论,各种采光窗的特性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采光设计和采光计算。第三步分为建筑照明,介绍灯具合光源的光学特性以及基本的照明设计和计算明和环境照明做初步的分析和介绍,掌握一些主要空间室内照明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四、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分为实验操作和实验演示两部分:采光系数测定和灯光照明演示,操作实验安排在总学时中,演示试验安排在课余时间。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按同济大学建筑学五年制学生的教学计划的安排,建筑光学安排在第三学期。课程以高中数学、物理为基础,并需要初步的建筑学与建筑技术知识。 六、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筑物理》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7月东南大学柳孝图 《建筑物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6月东南大学柳孝图 《建筑物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7月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华南工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清华大学等四校主编 《建筑物理(热)》

同济大学建筑学系导师信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方向)

戴复东 学历:本科 最后毕 业学校:南京大学建筑系 职称: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 职务:同济大学高新建筑技术设计研究所所长 学科分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 团队:AD-建筑与高新技术 简介:建筑学与建筑设计专家。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安徽省无为县人)。1952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 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上海建筑学会名誉理事,曾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参加大型规划二项,均获一等奖;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获一等奖4项;设计工程70余项获省部级奖2 项。 撰写专著7部,论文107篇,译书1部,并取得国家二项专利。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生课程 房屋产业化 构配件产业化 建筑体系 主要成果 [出版著作]追求.探索--戴复东的建筑创作印迹 [发表论文]武钢技术中心系统工程(建筑学报2007-8) [发表论文]中国残疾人体育艺术培训基地(诺宝中心)(时代建筑2007-2) [发表论文]钢结构建筑语言解读(建筑学报2006-10) [发表论文]我国北方远古时代城市形成的足迹——《诗经》的记述和启示(建筑学报2006-7) [发表论文]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中心岛组团建筑与环境创作(建筑学报2005-1)

郑时龄 学历:博士 最后毕 业学校:同济大学 职称: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院士 职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 学科分类: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团队:AZ-建筑与城市空间 简介:郑时龄,同济大学工学博士,意大利罗马大学名誉博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资深 会员。现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曾任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副校长等职。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建筑学会名誉理 事长、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主题演绎顾问等。 E - mail:zhengshilinghotmail. 本科生课程 建筑评论 研究生课程 建筑评论 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文献 主要成果 [出版著作]上海近代建筑风格 [出版著作]建筑批评学 [出版著作]桑丘-玛德丽德霍斯事务所设计作品:1991-2004 [出版著作]建筑学的理论和历史 [出版著作]世博与建筑 [出版著作]世博园及世博场馆建筑与规划设计研究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历年考研真题(中外建筑史)

********************************************************************** 同济大学1999年硕士入学中外建筑史试题 中国建筑史部分(共50分) 一、填空题(每题30分,每空格1分) 1、中国古代都城的居住区划分单位在汉朝称(),在唐朝称()。 2、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属于()门形制。 3、秦始皇的陵台底边长达()米,这种陵台在汉代称() 4、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从()朝起开始建造佛塔,属于()式。 5、苏州传统住宅侧路上的主要建筑是(),为住宅中最精彩的部分。厅堂内 的轩,以()椽构成。 6、“阿以旺”是()族的一种典型住宅形式,特指住宅的()。 7、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古代木构殿堂是()和()。 8、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厅堂是(),现存最早的砖建筑是()。 9、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清代的斗口分为()个等 级。 10、宋代名匠喻浩写过一部(),还设计了著名的开封()塔。 11、宋辽金时期的木楼阁上下层结构连接方式多用()造,结构抗震的关键 部位是()。 12、上海沙逊大厦()是由()设计的,属于()风格。

13、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是(),属于()风格。 14、中国近代首批建筑师多毕业于美国的()大学,那里曾是()派 的大本营。 15、《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的作者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主编是()。 二、绘图题(20分) 1、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正立面(4分)

2、北京四合院平面(4分)

3、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平、立、剖面(12分)

外国建筑史部分(50分) 一、填空题(每格0.5分,共20分) 1、古典柱式由()、()、()、()等四部分组成。 2、古埃及的“玛斯塔巴”(Mastaba)用于()用途。 3、古埃及的方尖碑建在()位置,其一般细长比为()。 4、古波斯的波斯里斯宫建筑群的主要建筑有()等。 5、券形门洞上逐层向内凹入的带装饰起于()时期。 6、古希腊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物有帕提农神庙、()、()、和()。 其中帕提农神庙的正立面共有()根()式柱子,其内部后室有4 根()式柱子。 7、古希腊列雪格拉德音乐纪念亭是早其()柱式的代表。 8、古罗马万神庙的大穹顶采用()材料建造。 9、古罗马大斗兽场的看台采用()结构方式建成。 10、拜占庭时期的圣索菲亚大教学建在当时的()(地名),即今天的()。 11、举出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的哥特教堂各一例()、()、()、()。 12、早其基督教教堂的平面形式主要有()、()、()等。 20、“花园城市”是由十九世纪英国的()提出的。 二、图释(每题3分,共15分)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试题.知识讲解

同济规划历年试题 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 1.居住区各用地的界线划定的一般原则 2.居住区规划设计可以有哪些生态考虑 3.城市主导产业的特点 4.城市总体布局的一般原则 5.城镇体系和区域中对城市建设条件的评价的内容 6.区域增长极核理论及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借鉴 7.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理·考工记》 8.简述中世纪意大利城市的主要特征 9.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的关系 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 1. 从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分析现在住宅区规划与建设的负面影响 2. 结合实例论述如何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控制的关系 3. 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结构及其特征 2003城规原理 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 1. 简述居住区生活环境质量与居住区规划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 2. 工业用地布局主要原则

3. 图示城市形态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4. 马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在思想上的进步 5. 区域增长极核产生条件 6. 以图示方式城市土地极差地租理论分析城市土地同心圆模式 7. 隋唐长安规划要点 8. 城与廓的概念 9.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层次及主要内容 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 1. 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目标是什么,可通过那些规划设计途径来提高它的品质 2. 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内容、方式、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善 论述城市开发控制的各种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 2002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2002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1.《周礼考工记》对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此题2001年也考过 2.划定历史保护街区的条件 3.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4.都市区规划的基本概念 5.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体制

同济大学图书馆研究

同济大学图书馆主楼工程采用了先进的高层大跨度悬挑预应力空间超静定结构体系,选用了XM15-7型锚具、YCD-120型千斤顶、大吨位预应力后张法及上下两个预应力结构层脱开等施工技术,排除了预加应力时引起的超静定效应,从而解决了大吨位预应力高强钢丝束高空作业成套技术;克服了施工场地小、运输通道窄等各项技术难关,创出一套完整成熟的施工工艺;同时节约了大量钢材,又减少了施工费用,降低了工程造价,属国内首创。两栋“筒状”的楼是后来新建的,为了不影响建造时的图书馆使用,采用了预应力悬挑结构,所以在某个角度看,大楼是悬在空中的。核心受力构件是当中的核心筒,周围都是悬挑的。 2同济大学图书馆老大楼建于1965年;月,总建筑面积6402m2。随着学校的发展,原图书馆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经过多方案比较,于1982年开始在原图书馆庭院内扩建一幢双塔型11层的新馆,由于图书馆新大楼的建造,虽然当时新大楼采用了地下连续墙基础,还是发生了新老图书馆之间地基超量的沉降不均匀,致使老图书馆墙面出现斜裂缝,近60%的铁窗无法开启使用c同济校领导对此十分重视,要求尽快修复,保障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c其修复要求是:①解决老图书馆的安全使用问题;②结构加固后外观上恢复原样;③施工过程应尽量不影…1934年正式建立同济大学图书馆。经过多次的搬迁与重建,至1990年建成现在的图书馆(总馆),面积22225平方米。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与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同济大学,2000年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现在的图书馆由总馆、沪东分馆、沪西分馆、沪北读者服务部、嘉定校区图书馆组成,总面积71400平方米,各校区间使用统一的集成管理系统并实行通借通还,2004 年9月实行一门式管理。 同济大学图书馆群房为2层砖混结构图书馆,建于1965年,由同济大学吴景祥等设计,市建二公司六队施工。1986年图书馆扩建。原图书馆改为图书馆群房。整个建筑改观富含中国传统建筑的神韵。该馆外墙采用清水红砖,间以白色线条,处理简洁、明快。该馆同南北教学楼共同形成同济大学入口的场所感。 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在玻璃内表面可能出现凝结水,应考虑将玻璃倾斜成一定角度,使水滴沿着玻璃面流到边沿。也可采用双层玻璃,既可避免冷凝水,又可减少热损耗。双层玻璃的结构应注意嵌缝严密,否则灰尘一旦进入空气间层,就很难清除,严重影响采光。 侧窗的位置较低,人眼很易见到明亮的天空,形成眩光,所以医院、教室、图书馆等场合为了减少侧窗的眩光,可采用水平挡板、窗帘、百叶、绿化等办法。图4-21是医院病房设计。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施工(同济大学)复习资料及试题

第一章 1、什么是土的可松性,有何实际用途。 2、试述土方边坡的表示方法及影响边坡大小的因素。 3、试述影响填土压实的主要因素及检查填土压实质量的方法。 4、分析流砂形成的原因及防止流砂的途径和方法。 5、试述井点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及适用范围,轻型井点的布置方案和设计步骤。 第二章 1、解释端承桩和摩擦桩,它们的质量控制方法有何区别? 2、打桩顺序有那几种?为什么打桩顺序与土质和桩距有关? 3、静压桩、水冲沉桩、振动沉桩有何优缺点,适用于何种情况? 4、试比较钻孔灌注桩和打拔灌注桩的优缺点。什么叫单打法、复打法和反插法? 5、灌注桩常易产生那些质量问题?如何预防和处理? 6、分析比较各种灌注桩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7、试述沉管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遇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第三章 1、对模板有何要求,设计模板应考虑哪些原则? 2、混凝土在运输和浇筑中如何避免产生分层离析? 3、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那些事项? 4、混凝土成型方法有那几种,如何才能使混凝土振捣密实? 5、试述厚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特点、施工方案,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止开裂的措施。 6、试述钢筋代换的原则和方法? 7、现浇混凝土结构拆模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8、什么是施工缝?留设施工缝的原则是什么?柱、梁、楼板的施工缝应留在何处?施工缝应如何处理? 9、混凝土质量检查包括那些主要内容?混凝土质量检查对试块取样有哪些规定?其强度如何取值? 10、什么是滑模施工和升板施工? 第四章 1、什么是预应力混凝土,试述其优点? 2、什么是后张自锚法,什么是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3、试述先张法和后张法的生产工艺及优点。 4、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有几种? 5、先张法的控制应力、超张拉应力如何确定? 6、预应力损失有哪些? 7、为什么要超张拉?超张拉有几种方式,各有何目的。 第五章 1、如何确定砖的标号?为什么在砌筑前要浇水润砖? 2、什么是一个步架高,什么是可砌高度。 3、常用的脚手架有那几种型式?简述脚手架的基本要求。 4、试述砌筑要点,如何才能保证横平竖直、上下错缝、砂浆饱满和接槎牢固? 5、试述实心粘土砖墙砌体的组砌形式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第六章 1、结构吊装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结构安装选用起重机时应考 虑哪些问题? 2、试述起重机主要工作参数R、H与Q之间的关系?

同济大学建筑学结构选型题库

同济大学建筑学结构选型题库 1、试述建筑平立面尺寸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答:1. 建筑平面的对称性 建筑平面形状最好是双轴对称的,这是最理想的,但有时也可能只能对一个轴对称,有时可能是根本找不到对称轴。不对称的建筑平面对结构来说有三个问题:一是会引起外荷载作用的不均匀,从而产生扭矩;二是会在凹角处产生应力集中;三是不对称的建筑平面很难使三心重合。因此,对于单轴对称或无轴对称的建筑平面,在结构布置时必须十分小心,应该对结构从各个方向反复进行计算,并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 2. 质量布置的对称性 仅仅由于建筑平面布置的对称并不能保证结构不发生扭转。在建筑平面对称和结构刚度均匀分布的情况下,若建筑物质量分布有较大偏心,当遇到地震作用时,地震惯性力的合力将会对结构抗侧刚度中心产生扭矩,这时也会引起建筑物的扭转及破坏。 3. 结构抗侧刚度的对称性 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对结构受力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在对称的建筑外形中进行了不对称的建筑平面布置,从而导致了结构刚度的不对称布置。在建筑物的一侧布置墙体,而在其他部位则为框架结构。由于墙体的抗侧刚度要比框架大得多,这样当建筑物受到均匀的侧向荷载作用时,楼盖平面显然将发生图中虚线所示的扭转变位。 4、需要抗震设防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对建筑体型有较多的限制条件,其主要原则是: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建筑的质量分布宜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抗侧刚度沿竖向应均匀变化,楼层不宜错层,构件的截面由下至上逐渐减小,不突变。当建筑物顶层或底部由于大空间的要求取消部分墙柱时,结构设计应采取有效构造措施,防止由于刚度突变击产生的不利影响。 对于矩形平面,其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宜过大。对非矩形平面,则还应限彻其翼肢的长度, 在结构布置中应通过调整平面形状和尺寸,采取构造和措施,尽量使整个建筑物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以提高结构的抗震,不然的话,则应设置抗震缝,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结构单元。 2、试述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相对于多层建筑的特殊性。 答:从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来说,高层建筑结构的分析与多层建筑结构的分析是一样的。但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高层建筑结构的分析又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是由于墙柱内轴力的增加,和墙柱总高度的增加,构件轴向变形所引起的对结构内力与位移的影响已不可忽略;同时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中各构件截面高度往往较大,构件截面剪切变形对结构内力和位移的影响也已不可忽略。另一方面是由于建筑物高度的增加,侧向风荷载或地震作用所产生的结构内力与位移常常成为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 随着建筑物层数的增加,楼面结构所耗用的材料几乎不变,而柱或墙体为承受竖向荷载所消耗的材料与层数呈近乎线性的关系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为承受侧向力所需要的材料的增长与层数成抛物线关系。在超高层范围内,层数的增加会引起土建造价的大幅度上升。当结构设计较为合理时,例如选用合理的结构型式,进行合理的结构布置,采用合理的建筑物高宽比,则为抵抗水平荷载所需增加的材料用量或土建造价尚可接受,而如果结构设计不合理,例如对于高宽比很大的建筑物,则为保证建筑物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和刚度,材料用量或土建造价的增长将使得该建筑物难以建成。 高层建筑结构从整体上说可以看成是底端固定的悬臂柱,承受竖向荷载和侧向水平力的作用,建筑物的侧向位移,常会成为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侧向位移过大,会导致建筑装修与隔墙的损坏,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