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药减量行动实施方案

农药减量行动实施方案

农药减量行动实施方案
农药减量行动实施方案

附件2:

恩施州农药减量行动实施方案

农药是控制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重要农业物资。多年来,受我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栽作物种类的改变、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呈现出新规律和新特点,造成防治难度加大,农药的使用量也逐年增加。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同时还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为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思路及原则

(一)总体思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依靠科技进步,依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大力推广新型环境友好型高效农药,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农药的减量使用并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减量与保产并举。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做到病虫害防治效果不降低,促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保障有效供给。

二是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和农药的科学使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坚持生产与生态统筹。在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安全,减少农药面源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是坚持节本与增效兼顾。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大力推广新药剂、新药械、新技术,做到保产增效、提质增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2017年,重点加大农药科学使用、绿色防控等技术培训力度,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全州农药利用率及科学用药整体技术水平。其中,推广先进植保机械是减量用药、提高农药利用率的关键。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超过20%;蔬菜、烟草、水果、药材等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超过20%;农户自用的老式喷雾器替换率达2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使用比例达50%

以上;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和农药使用总量较上年减少10%以上。到2020年全州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超过30%,经济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超过30%,农户老式喷雾器替换率达到50%以上,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和农药总量较2016年减少30%以上。

三、技术路径

根据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特点和预防控制的实际,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点在“控、替、精、统”四个字上下功夫。

(一)“控”。即控制病虫发生危害。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创建有利于作物、天敌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实现病虫灾害不发生、少发生或轻发生。

(二)“替”。即利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利用高效先进的药械替代低效老式药械。

(三)“精”。即推行精准施药。重点是在准确诊断病虫害的基础上,精准对靶施药、对症适时适量施药。根据病虫监测数据,坚持达标防治,在最佳防治时期用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要求的剂量和次数施药,避免盲目加大施用剂量和增加使用次数。

(四)“统”。即推行病虫统防统治。扶持专业化防治服

务组织、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规模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解决一家一户“打药难”、“打药乱”等问题。

四、分作物按区域抓重点

突出茶叶、蔬菜、水果等主要经济作物,不放松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实施分类指导、分区推进。

(一)茶叶主产区。全州30个重点产茶乡镇大力推广茶叶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在茶毛虫、茶尺蠖等暴发性害虫大发生前集中力量采用生物农药进行统防统治。到2020年在重点茶区的绿色防控覆盖率超过50%,平均覆盖率超过30%。化学农药的减量超过50%以上。(责任单位:县市农业局(茶叶局)、州农业局经作科、州植保站、州农机推广站、州绿办) (二)蔬菜生产区。一是以种植十字花科蔬菜为主的高山夏季生产区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是虫害重于病害,且草害严重。包括四县五乡镇(红土、新塘、官店、椿木营、中营)外,恩施的板桥、建始龙坪、巴东野三关、绿葱坡,利川汪营、谋道、柏杨、团堡,咸丰坪坝营,鹤峰燕子、北佳等这些蔬菜产区常年种植的面积都在万亩次以上。在这些区域从事蔬菜生产的多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每个主体种植的面积基本上都在数百亩甚至上千亩,有利于专业化统防治统、无人飞机作业、静电喷雾机使用技术以及地面大型植保机械喷施等措施推广,这

些技术的推广可以将目前30%左右的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左右。二是以二高山辣椒为主的茄科蔬菜生产区,如恩施沙地、崔坝、白杨坪,建始红岩、长梁,巴东清太坪、水布垭,利川中部盆地,宣恩椒园、高罗,咸丰忠堡、尖山,来凤大河,鹤峰太坪等。这些产区的病虫发生趋势是病害重于虫害,这区域茄科蔬菜种植的绝对面积虽然相对较小且分散,但用药周期长,用药次数多、用药量较大,亩用药量常常是粮食作物和其他作物的3—5倍,在这些区域虫害可通过采用物理防治,病害通过“替代”防治,即利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利用高效先进的药械替代低效老式药械。三是以低山城郊保护地栽培为主的精细蔬菜生产区。该区域病虫害发生趋势是病虫种类多,且病虫皆重,特别是抗药性强的小菜蛾、菜青虫、烟粉虱、美洲斑潜蝇和较难防的病毒病、霜霉病、疫病及多种土传病害等是其重点。该区域以“精”主。即推行精准施药,重点是在准确诊断病虫害的基础上,精准对靶施药、对症适时适量施药。并辅助推广“三诱”、防虫网、生物制剂、烟雾机使用等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到2020年城郊蔬菜的绿色防控覆盖率超过50%,平均覆盖率超过30%。先进喷药机械使用率达80%以上,生物农药的使用量占30%以上。化学农药的减量超过50%以上。(责任单位:县市农业局、州蔬菜办、州植保站、州农机推广站、州绿办)

(三)果树主产区。包括利中盆地、宣恩椒园、咸丰城郊的梨园,巴东沿江、来凤接龙、宣恩李家河、建始景阳河等地的柑橘,宣恩高罗、椒园等地的白柚,建始花坪、红岩、恩施龙风、舞阳、来风接龙,利川团堡、汪营等地的葡萄、猕猴桃、蓝莓、甜柿等桨果,恩施三岔、来凤接龙,利川团堡等地的西瓜及近年各县市城郊发展的一系列桃、李、枣等核果类小水果。该区域病虫种类多而杂,不同品种之间不同的生长期差异较大,其病虫发生的程度和种类差异较大,因此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三诱”,以螨治螨、人工释放天敌、大力推广生物制剂等技术从而达到生态多样性控制,同时也要加强推广蜜蜂授粉示范技术等一系列集成的果树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到2020年全州重点基地的绿色防控覆盖率超过40%,平均覆盖率超过30%,大中型植保机械的使用覆盖率超过20%以上。化学农药的减量超过30%以上。(责任单位:县市农业局、州农业局经作科、州植保站、州绿办)

(四)水稻主产区。主要是利川中部盆地、咸丰大路坝、来凤接龙、三胡,恩施盛家坝,建始三里等地,前几年推广的品种抗病性较好,但近年优质稻种植面积逐年加大,部分品种的抗病性较差,应加强对其病害的预防预报。另外在土地流传承包基地重点是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在分户散种植区重点是以“替”的方式进行宣传指导病虫防治。到2020年全州

优质米基地的绿色防控覆盖率超过40%,平均覆盖率超过20%,老式植保机械的替换率超过40%以上。化学农药的减量超过20%以上。(责任单位:县市农业局、州农业局种植业科、州植保站、州农机推广站、州绿办)

(五)马铃薯主产区。包括各县市二高山以上的区域。该区域是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病毒病、二十八星瓢虫等病虫的发生区。重点推广种植脱毒种薯,播种前种薯处理,加强马铃薯晚疫病预警体系的建设,并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到2020年全州种薯基地统防统治覆盖率超过50%,平均覆盖率超过20%,平均单位面积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零增长。(责任单位:县市农业局、州马铃薯局、州植保站、州绿办)

(六)暴发性病虫发生的防治。包括锈病、细菌性病害、蝗虫、粘虫、小地老虎及部分林业上的害虫如竹节虫、尺蠖等暴发性病虫。这些病虫有可能在局部区域或个别年份呈暴发性发生,应根据发生规模、发生程度,达到启动“应急预案”标准的应及时启动应急防治预案,并积极开展飞机超低容量喷雾或大型植保机械统防统治。尤其在土蝗发生频繁的来凤、利川等地要加强监测,此外对这些病虫要采取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药带封锁与重点发生区挑治相结合的统防统治措施。(责任单位:县市农业局、州植保站、州农业局各产业科室)

五、重点任务

围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农药减量使用。重点任务是:“一构建,三推进。”

(一)加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加大病虫监测预警力度,每个县市必须配备3名以上的专业测报人员,建立5—10个自动气象观测及病虫观测点。通过对不同区域病虫监测、数据共享、趋势会商、实地考察,拓宽信息传输渠道,确保农作物病虫草鼠预测预报信息准确,指导及时。(责任单位:州植保站)

(二)推进科学用药。重点是“药、械、人”三要素协调提升。一是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加速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逐步淘汰高毒农药。二是推广高效植保机械。到2020年全州推广高效小型静电喷雾机5000台、大中型喷杆喷雾机100台、植保无人机20架等新型植保器械,用先进优质的手动或电动喷雾器替换老式喷雾器50000台,防止跑冒滴漏、降低漂移损失,提高农药利用率。三是普及科学用药知识,以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及专业化防治组织为重点,培养1000名科学用药技术骨干,辐射带动农民正确选购农药,科学使用农药。(责任单位:州农业局各产业科室、州植保站、州农机推广站、州执法支队、州绿办)

(三)推进绿色防控。加快绿色防控推进步伐,选择“三

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层植保机构为重点,建设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区,培养一批技术骨干,提升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实现优质优价,带动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积极宣传推行农药包装废弃物统一回收、集中无害化处理,减轻农药面源污染、净化乡村环境。(责任单位:州绿办、州植保站、州农业环保站)(四)推进统防统治。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扶持防治组织,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有力有序展开。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把统防统治的组织方式与绿色防控的技术措施集成融合为综合配套的技术服务模式,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组织专业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各级植保部门要及时提供病虫情报与防治信息,开展技术和管理培训,做好绿色防控措施、高效低毒农药和新型植保机械推介,提高防治组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州植保站,州农业局各产业科室)

2011-2020年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情况汇报

2011-2020年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情况汇报 化肥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不可或缺的农业投入品,为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不合理施用化肥所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市通过多项举措,推进科学施肥,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又减少了环境污染、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了农业持续生产力。 一、我市化肥减量增效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市通过广泛的宣传培训、试验示范、技术推广等措施,科学施肥保护耕地地力理念已深入人心,化肥使用结构不断优化,施肥方式逐步改进,化肥施用强度和施用量得到初步控制。特别是2015年2月农业部出台《到2020年化肥施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以来,我市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2015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了精准施肥惠民到户工程,继续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成果,逐步推进三个精准(精准到户、精准到田、精准到肥),得到任振鹤副省长两次批示,李建明书记和丁小强市长也分别批示,要求进行总结推广。2017年,我市又提出“两精两减”一增效行动,针对全市31个试点村开展减肥减药试验示范,得到市领导一致好评。全市农用化肥用量在2014年出现峰值后,2015年首次出现拐点,同比减少2.56%,氮磷钾单质肥用量均有所下降,复合肥用量同比增长0.26%。(详见

附件) 二、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主要成效 我市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提升等项目的实施,努力推广精准施肥、绿肥种植、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化肥减量增效成效明显。 (一)测土配方应用范围扩大。近十年我市每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都超过了400万亩,2019年为498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80%以上,基本实现了测土配方到田、技术普及到户,提升了科学施肥水平,优化了投肥品种结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配肥模式不断创新。通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我市采取与肥料企业签订技术合作和配方肥推广协议,农业部门提供数据和指导配方,企业定向生产销售专用配方肥模式大力推广配方肥。从2011年开始,全市累计已采集化验土样12000个,向配肥企业提供配方300多个,发放施肥建议卡20多万份。2013年,我市建成2个智能终端配肥站,年生产销售配方肥2000多吨,省、市电视台垄上行栏目多次进行了宣传报道。 (三)新型肥料逐步推广。通过多年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减氮、控磷、增钾、补微、施有机”的施肥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据统计,2019年全市有机肥施用量达18万吨,施用面积29.8万亩。缓释肥、水溶肥、生物肥等新型肥料用量0.82吨,施用面积13万亩,机械化深施肥料推广面积41万亩,水肥一

学校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现结合我校实际,就推进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生态校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为要求,以“科学规划、全员参与、整体推进”为工作原则,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引导全校师生树立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创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提升学校的整体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1、逐步完善校园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体系。 2、逐步实现校园垃圾源头减量,科学分类,无害处理。 3、努力形成全体师生积极践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良好氛围。三、实施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有序推进。 1、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领导小组组长:张国宏; 副组长:李瑞根、王桂霞; 组员:秦振林、各班主任、团队干部 2、健全队伍,加强分类管理 (1)成立学校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明确各部门、组

(室)、食堂、实验室负责人为学校指导员,具体负责本部门、组(室)的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日常宣传指导和管理、监督和检查。 (2)成立班级垃圾分类减量指导员队伍,明确班主任为班级指导员,具体负责本班的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日常宣传指导和管理、监督和检查;成立班级垃圾分类绿色小卫士队伍,具体负责本班级的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自主管理。 (3)规范保洁员队伍,加强学校层面的垃圾收集和处置工作。3、加大投入,完善设施设备。向各部门、组(室)、班级等发放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宣传资料、垃圾袋等,指导全体教职工、学生将垃圾分类投放;校园内增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箱,班级内分设可回收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 (二)加大宣传,体验实践,确保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有效开展。1、多途径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努力提升垃圾分类知晓率。 通过教职工大会、专题午会、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板报、宣传栏、倡议书、电子屏幕等多种形式开展垃圾分类普及教育,强化师生垃圾分类减量意识,提升知晓率。 2、多途径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努力提升垃圾分类践行率。 (1)开展“光盘行动”,值日教师、团队干部组成检查

推进化肥农药减量 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化肥、农药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对于粮食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我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等使用量的增加,不仅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出现了大幅上升的现象,而且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主要是就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标签: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措施 引言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措施的推行,不仅为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新的契机,而且随着目标任务的进一步细化,技术措施实施力度的持续加强,我国农业生产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化肥农药使用现状 1.1农民化肥农药使用现状。 农民使用化肥不科学是造成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使用量无法有效降低的重要因素。由于很多农民在肥料使用方面都存在着单纯使用一种化肥和盲目加大化肥使用量的问题,所以不仅出现了化肥严重浪费的现象,而且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制约了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稳步提升。而农药使用方面存在的不规范、针对性不强以及高毒农药使用不合理等各方面问题的频繁出现,则成为了影响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2规模种植化肥农药使用现状。 规模种植基地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计成本盲目追求洋品牌的现象以及不按土壤的实际情况以及农作物生长规律施肥的现象,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肥料和水资源浪费,而且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不使用或者尽量少使用农家肥、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单纯的使用化学肥料,已经成为了土壤板结以及农产品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受到土地面积的制约,农业种植人员无法合理的进行农作物的轮作倒茬种植,不仅增加了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几率,而且也对作物的正常生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另外,农药使用方面同样存在着盲目追求洋品牌的现象,而不是根据农作物病害类型和发病特点灵活的选择和使用农药,也是造成农药浪费和超量使用现象严重以及病害防治效果不佳等各方面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2、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措施分析 2.1调优结构,减量使用。

论述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论述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植保工作尤其是农药减量增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 了具体做法,总结了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为积极开展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工作及促进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工作落到实处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药减量增效;问题;做法;成效;建议 A县现有耕地面积 4.5 万 hm2,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08 万 hm2。常年农作 物病虫害发生面积约 23.4 万 hm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每年用于 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农药用量约 420 t。农药的大量施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 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此,A县植保站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科学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以 2020 年实现农药零增长为目标,在全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开展了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工作。 一、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滥用农药、盲目和过量用药,使病虫抗药性增强 农药施用中存在着滥用农药、盲目用药和惜水不惜药、随意加大用药量等问题,不但极易使农作物产生药害,而且也使病虫的抗药性增强。据县植保站对病 虫草害抗药性长期监测表明,部分害虫如棉铃虫、玉米螟等害虫对菊酯类农药的 抗药性5年内上升了13~18 倍。病虫抗药性增强又加剧了农药过量使用,造成 防治成本增加,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农田生态环境恶化,防治难度加大,单次 用药投入成本在150 元/hm2 以上,用药成本偏高。加之农药市场存在多、乱、 杂现象,同一品种农药在市场上可能有十几个商品名,农民又缺乏农药使用和病 虫害发生防治知识,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农药,随意混用、滥用,使大量农药进 入农田,对农产品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植保器械落后,防治效果差 目前,农民都是单户分散管理,施药作业面积小,喷洒农药使用的是背负式 手动或机动喷雾器,弥雾质量差,而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跑、冒、滴、漏”现象, 导致农药有效利用率降低、防效差,同时也增加了人畜中毒和农田生态污染风险。 3.病虫监测预警系统不健全,测报准确率低,防控效果差 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必须做到精准防控,要求病虫害发生期预报准确。但A县 病虫监测预报系统不健全,测报力量不稳定,测报设备简单,监测手段落后,农 作物病虫调查主要依靠黑光灯诱测和农技、植保人员下乡进行田间调查,收集数 据资料,然后根据历年发生规律,并结合当年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气象因子等进行 综合分析做出预测,预报准确率低;同时各级植保服务组织不健全,信息不能及 时发布,造成防治时效差,防控效果降低。 4.农药减量增效控害技术掌握不到位,应用不力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学习,掌握病虫害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并能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合理运用,可预防病虫害发生、减少防控次数;搞好农药基础知识培训学习,掌握农药的使用性能和防治范围,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地使用农药。从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来看,农村大多是老、弱、妇女劳动力,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还没有完全掌握病虫害绿色防 控及综合防治技术,不能有效地运用绿色防控及综合防治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预防。 二、减量增效控害技术推广应用 1.减量增效控害技术

垃圾分类减量实施方案

×××乡垃圾分类减量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我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加大垃圾分类的推广,普及工作力度,促进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发展,进一步改善我乡人居环境,加快“两型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省市有关精神及《大屯营乡城乡发展规划》,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切实改善城镇生态环境。 二、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 通过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宣传工作,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群众知晓率和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化处理行为形成率。 宣传内容:垃圾混合收运处理的弊端,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和方式,目前垃圾处理工艺和现状, 2、配套设施建设。 (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和压缩式垃圾站处理设施建设。 (2)沤肥池建设,镇区居民集中点沤肥池用于收集厨余菜叶、果皮等垃圾,农村居民厨余用于喂养牲畜或自建沤肥池沤肥,不

得投入垃圾池。 (3)垃圾池建设,居民每户建一个中间隔开的垃圾池,一边放可回收垃圾,另一边放不可回收垃圾。每个村建一个垃圾池,同样分为两边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4)由乡城管执法中队进行垃圾清运车和保洁工具配置。 3、垃圾处理方式。 (1)户分类。农户负责将本户产生的垃圾分类减量后,分别倒入相关垃圾池内。 (2)村收集。各村聘用人员对辖区内道路沿线和每户门前垃圾池内垃圾进行清理,并倾倒入指定垃圾池。 (3)镇处理。由环卫所统一将各村垃圾区进行分类清理,可回收垃圾送到废品回收公司,不可回收垃圾送到垃圾填埋场和压缩式垃圾站。 4、经费保障。 垃圾处理经费的收取标准,由物价部门召开听证会后确定对门店、企业、居民收取一定的卫生费,同时由乡政府安排部分资金,并争取上级扶持资金,保障垃圾处理经费。 5、考核评比。 严格督查考核,强化奖惩制度,由城管执法中队对各村、社区进行督查,做到每月一次调度,如实通报情况。每季一次评比,按序排出名次,对不达标的村(社区)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年度排名靠后的村(社区)不予评先,对完成任务好、工作成效

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附件:2 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实施方案 一、意义和必要性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建设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在人口压力大、环境资源紧张、农业基础薄弱,且农业有害生物多发重发频发的严峻形势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11年保持增长,化肥农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过量和不能合理、适时、对症用肥用药,肥药利用率不高,带来了土壤板结、酸化、农药残留毒性、病虫抗(耐)药性上升、次要害虫大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因此,需要加快改变农作物对化肥农药过分依赖的传统方式,在稳产增产前提下,大力发展化肥农药替代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促进化学肥料高效利用、传统化学防治向现代绿色防控的转变,减少生产中化学农药的投入使用,实现农产品产量与

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节本增效。 二、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化肥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投入基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5年,在保证主要农作物稳产的基础上,提出化学肥料减施20%、化学农药减施30%,并提出节本提质增效的综合技术模式,培训农技推广人员50万人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万人次,为我国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二)重点任务 围绕化肥农药减施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培训推广、保障机制等五大环节,对项目进行一体化设计,拟设置应用基础研究、技术与装备研发、集成与示范三部分12个重点任务。

垃圾分类工作具体实施方案

白迭村垃圾分类工作具体实施方案 (一个体系) 一、建立村党员干部卫生责任区制度 为切实抓好白迭村的卫生保洁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可将白迭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为2个责任区,并将每个党员干部落实到各责任区,要其余党员干部对责任区内各农户庭院、住宅及房屋周边的卫生情况每月检查评比1次,组织人员对党员干部卫生责任区内的卫生情况每月检查评比1次,并将检查评比结果进行公开公示。 党员干部卫生责任区安排表

二、制定村庄卫生公约 为切实改善我村环境卫生,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树立环保意识,从根本上改变村庄遍地垃圾、污水乱流的“脏、乱、差”现象,全面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制定本村庄卫生公约。 1、实行农户门前三包制度。农户必须包清扫垃圾、包垃圾进垃圾箱、包居室内环境整洁有序,无各类暴露垃圾。 2、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建筑垃圾不得进村垃圾桶(箱),就地回填机耕路、低洼处;病死的猪、牛、羊、鸡、鸭等畜禽不得进村垃圾桶(箱),应按规定进行深埋等处理,严禁丢入水塘、河中污染水源;腐烂变质的胡柚、柑橘不得进村垃圾桶(箱),就地进行堆肥处理。 3、垃圾桶(箱)。农户负责自家室内室外环境卫生,按规定将垃圾收集后就近倒入垃圾箱。 4、集中清运垃圾。由村保洁员负责将垃圾清运到村垃圾集中房,要求做到日产日清。 5、严格遵守公约。农户必须自觉遵守本公约,村里成立环境卫生管理组,加强对本村环境卫生的管理,农户要负责村环境卫生管理组的管理和指导,共同做好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 6、养殖户污水管理。养猪、羊户,必须要有全封闭的污水处理池,使污水得到及时处理和达标排放,确保养殖户自身和邻居环境

的清洁卫生。 7、聘请卫生监督员,做到奖罚分明。村民代表推荐,聘请在村中有较高威望的村民为卫生监督管理员,凡发现无机垃圾乱倒乱放、病死畜禽乱丢等违约行为的,应及时制止,并责令改正。屡教不改者将依据村规民约给予相应处罚。 8、本卫生公约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实行。 三、制定“门前三包”责任制 为切实改善我村环境卫生、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树立环保意识、从根本上改变村庄内“脏、乱、差”现象,全面推进我村清洁工程,特制定本制度。 1、包卫生 1.1禁止门前乱排废水; 1.2禁止门前乱倒、乱扔垃圾; 1.3所有垃圾用垃圾袋分类包装按指定地点置放; 1.4保持门前无果皮、纸屑、烟花等杂物; 1.5禁止在围墙、墙壁上乱涂乱画 1.6经常期清洗门头,保持墙体、门面干净整洁。 1.7家畜家禽一律圈养,不得随地放养 2、包绿化 2.1禁止攀折树木、践踏花草;

浅谈农药减量使用的对策

浅谈农药减量使用的对策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长期以来,农药对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发生危害,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农药在大量使用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水、土壤、空气等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过量、盲目地使用农药也带来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的健康。为此,研究和探索农药减量使用问题,合理使用农药,控制面源污染,对保护江西省鄱阳湖经济生态区的一湖清水,促进江西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1 农药减量使用的必要性 1.1 环境保护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大气、水、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逐渐增多,其中农药则是造成该类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和探索农药减量使用问题,合理使用农药,控制面源污染,可以降低环境污染、有效地保护环境,对保护我省鄱阳湖经济生态区的一湖清水,促进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据了解,有专家测算,目前我国农药的平均施用量 13.4kg/hm2,其中有60% ~70%残留在土壤中。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 由于农药的特性,如使用不当,极易造成产品污染,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不绝于耳,各地也发生过多起农产品农药超标案例,如2010年1月出现的“毒豇豆”事件,2010年4月出现的“毒韭

菜”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特别是农产品食品安全的担忧,而农药减量使用能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 1.3 病虫害防治对策的要求 过分追求和依赖剧毒农药,极易造成病虫的耐药性和抗药性的提高,不但造成杀虫效果不佳,而且用药量加大、防治成本增加。这就要求生产者改变其对病虫的防治对策,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2 农药使用的现状 2.1 病虫草害发生严重,防治用药需求较大 近年来,受生态环境的变化、气候异常及作物布局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病虫草鼠的危害不断加大,突发性病虫害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农作物稳产、高产,造成农药使用量增加,如白背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均达偏重到大发生程度,防治压力大,防治次数较多,用药需求量大。 2.2 农户用药水平低,增加了农药使用量 目前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田,留守在家种田的农户主要是老人和妇女,文化程度低,身体素质差,而且种田的目的是为了口粮。这样一来,导致种田工作管理粗放,病虫防治技术要求难以掌握到位。农户用药水平低主要体现在:一是药剂选择不科学。不能根据防治对象、防治作物和用药时间来对症用药,片面认为只有毒性高、杀虫谱广、用药量大的农药效果才好,常常是连续多次高剂量使用一些低含量、高残留、不对路的复配农药,结果造成农药使用量增加。二是用药目的不明确。片面追求田间要无病无虫无杂草,降低防治指标乱打保险药,存在无病防病瞎用药,见虫就打滥用药,什么不见乱用药,五天打一次药治虫,七天施一次药防病的现象。三是用药时间不准确。不按照技术部门指导用药,不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落后,施肥施药装备差,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 2015 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

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 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本专项围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等环节,对专项一体化设计,设置基础研究,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技术集成与示范三大任务。2016年和2017年度共启动了34个项目,主要集中在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研究,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以及部分作物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在2016年和2017年度项目启动基础上,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实施方案的内容要求和新形势下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迫切需求,2018年拟发布15个项目的指南,其

2018年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

XX市2018年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扎实推进我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努力实现资源保护多样化、化肥投入减量化、废物利用资源化、产品安全优质化,大力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达到495万亩;绿肥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有机肥替减化肥面积达到50万亩;完成取土化验600个,开展各类田间试验20个以上;最大程度减少不合理化肥施用量,化肥总施用量较2017年下降1.5个百分点,从2017年的11.6万吨(折纯)下降到11.4万吨(折纯)以下,肥效利用率提升1个百分点达到38%。 三、主要内容 (一)夯实基础工作 1.规范取土测土。统筹考虑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质量调查评价的需要,合理布设采样点位,进行取土化验。全市合计取土数量不少于600个,测定项目包括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等主要养分指标,其中10%以上的土样除完成主要养分指标检测外,还需进行钙、镁、铜、锌、铁、锰、硼等中微量元素测定。 2.合理安排试验。在总结历年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各地主导作物需肥特点,因地制宜布局田间试验,科学合理

制定试验方案。全市完成各类试验20个以上,类型包括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经济作物“2+X”田间肥效、肥效校正和中微量元素单因子肥效等。 3.突出技术服务。各项目县县要进一步完善水稻施肥指标体系,逐步建立主要经济作物优化施肥方案,加强技术指导服务。进一步整理开发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及时更新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服务。加强对智能终端配肥站(嘉鱼县、赤壁市)的技术指导,发布施肥配方,指导企业按方生产配方肥,农户按施肥建议购买配方肥,促进配方肥下田。 (二)“两精两减一增效”行动 进一步细化“两精两减一增效”行动实施方案,加大对29个工作点的技术服务力度,以当地的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实施主体,以水稻(常规稻、彩稻、再生稻)、油菜、蔬菜、莲藕、茶叶、葡萄、枇杷、猕猴桃、柑橘等9大类作物为实施对象,采用测土配方、新型肥料、有机肥替代、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分期施肥、有机肥资源化利用、“三沼”综合利用、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土壤调酸、冷浸田改造等十二项措施减少化肥施用量。达到工作点水稻(油菜)减肥10%,蔬菜减肥20%,果树减肥30%,茶叶减肥50%,平均化肥利用率提高1%的目标。 (三)有机肥替减化肥 推行资源的循环利用,全面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加快发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全市计划有机肥替减化肥面积达到50万亩,替减化肥0.2万吨(折纯)。主要技术模式包括: 1、“有机肥+配方肥”模式。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

化肥的减量增效技术

化肥的减量增效技术 —推广施肥新技术,实现化肥零增长 吴中民2马君岭1刘畅2 (1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新驿镇农技站,山东济宁,272116; 2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新驿镇人民政府,山东济宁,272116) 今年3月份农业部提出的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要实现零增长目标,一是要减去不合理施肥造成的多用的部分化肥,提升利用效率。二是要推进有机与无机的结合。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关键是把握好“精、调、改、替”4字要领:推进精准施肥、调整化肥施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化肥。本人结合上述要求,针对近几年来,化肥、农药价格飞涨,生产成本急剧升高,农业投入产出比降低的现实情况,总结了各地经验,提出一些粗浅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仅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作物产量,保证粮食生产安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节约资源,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2、机械化深施肥技术。机械化深施肥技术主要是指使用农业机械在耕翻、播种和作物生长中期将化肥按农艺要求的各类、数量和化肥位置效应施于土壤表层以下一定的深度。主要包括:深施底肥、深施种肥(也称种肥同播)、深施追肥。机械化深施的好处:减少了化肥损失,提高了化肥利用率,节省了成本,增加了效益。 3、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施肥与灌溉结合在一起的农业新技术。它是通过压力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肥料溶液以较小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和施肥方法,可以把水和养分按照作物生长需求,定量、定时直接供给作物。其特点是能够精确地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显著提高水肥利用率。增产增效情况与传统技术相比,蔬菜节水30%~35%,节肥40%~45%;果园节水40%,节肥30%;蔬菜产量增加15%~22%,水果增产9%~15%。 4、增施有机肥料,农家肥与化肥混合施用。有机肥种类多,肥源广,易于积制,成本低,施用简单,是发展优质、高效、低耗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养分含量比较齐全,肥效持久而稳定,坚持化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一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肥力;二可使迟效与速效肥料优势互补;三可减少化肥的挥发与流失,增强保肥性能,较快地提高供肥能力;四可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品质,并对减轻环境污染有显著效果。 5、利用秸秆腐熟剂,完善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腐熟剂能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快速腐熟,使秸秆中所含的有机质及磷、钾等元素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并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刺激作物生产,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强植物抗逆性,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作物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每667平方米还田秸秆200公斤,可以少施20%的磷肥和钾肥,即每667平方米少施2公斤氯化钾和5公斤过磷酸钙,每667平方米节省化肥投入15元。秸秆还田前期需消耗一定量的氮素,应适当增加前期氮肥用量,减少后期氮肥用量。 6、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土壤改良的方法主要有土壤深耕、增施有机物料、覆盖栽培、促进微生物增殖、促进蚯蚓增殖等方法。通过改良土壤,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效率5%以上。引导农民改进耕作方式,实

事业单位垃圾分类实施方案

机关各科室: 为进一步落实街道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工作成效,根据《关于印发〈萧山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萧城管〔2018〕24号)文件精神,结合街道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为加强工作领导,成立街道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孙行军同志任组长,沈阳同志任副组长,李晓玲、徐恩、朱宁宇、沈伟、沈琦敏、戎振松、方超、占月华、朱红星任成员,推进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党政办,负责机关生活垃圾分类日常各项工作开展,包括制定实施方案、指导设施配置、监督检查、宣传培训、垃圾集中堆放点选址等。 二、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8年5月31日至6月24日) 1、制定实施方案。根据机关实际情况,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 2、召开动员会议。召开街道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动员会议,提出实施方案、落实任务要求。 3、开展宣传发动。完善机关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标识,完成各分类点位的设施布置,保障分类设施统一规范。开辟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栏,采取分发公开信及操作指南、专题讲座等方法,宣传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知识,营造浓厚氛围。 (二)实施阶段(2018年6月25日至6月30日) 1、落实分类职责。建立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员、专管员、督查员、保洁员等四员管理制度,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为补充、互相监督。 宣传员牵头做好机关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 专管员负责督促保洁员和食堂工作人员做好垃圾分类和分类设施管养工作,提高分类设施的完好率和整洁度,联系垃圾收运单位按规范及时清运垃圾。 督查员根据日常检查考核办法,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做好机关垃圾分类工作。 保洁员负责每日对各楼层及会议室易腐垃圾、其他垃圾进行收集、清理,统一收集至机关大院的投放点;每周定时收集各办公室的废弃纸张(文件等)、报纸;每半月对大院

垃圾分类减量的方案

关于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减量的方案 一、现状 据了解,目前XX镇在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中的做法是将“干”“湿”垃圾分类处理。 (1)“湿”垃圾、其它垃圾定时定点收运。居民区生活垃圾每天上午8:00时之前,由保洁员将楼道前的干、湿垃圾桶,集中到垃圾箱房,湿垃圾和保洁员分拣出来的“其它垃圾”,由群欣公司负责清运。菜场垃圾通过目前现有的14家菜场产生的垃圾运输分类后,由金港村进行填埋生成有机肥处置。厨余垃圾由洁海环境公司上门对各个单位进行收集并运输至柘林中转站的上海夏育环境科技公司,利用高温处理装置对厨余垃圾进行灭菌消毒处理,转化为杂食性动物专用的动物蛋白饲料和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原料(1吨厨余垃圾经过处理可产生0.3吨蛋白饲料,0.3吨水,剩余的近40%则为生活垃圾运至XX 中转站)。 (2)“干”垃圾定期或预约收运。对于居民产生的干垃圾,由保洁员进行二次分类,即分成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玻璃、其它垃圾四大类,垃圾分类之后由物业公司根据情况通知相应处置部门来收运。 二、问题 1、垃圾增量连年增长,科学化末端处置较为缺乏。根据市容环卫所提供的数据,XX镇2013年日均生活垃圾量为281.9吨,而随着城区扩大,人口导入,垃圾每年自然增长5%,2015年预计打到10余吨。按到2015年减量20%,达到225吨的要求,垃圾实际产生量指标相差近100多吨。即将投入运行的江海村的垃圾末端处置估计每天能处置30吨的湿垃圾量,无法满足所实施垃圾分类小区的垃圾量。而目前我区仍实行经分拣回收后的生活垃圾通过“三站一码头”(即

XX中转站、柘林中转站、洪庙中转站运往青村码头),再运至南汇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填埋。2015年1月起我区生活垃圾处置中心建成后将自行进行焚烧处理。 2、垃圾分类减量意识淡薄,相关宣传工作未发挥成效。目前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推广存在着形式化、单一化、功利化、任务化的问题,没有抓住垃圾分类减量的深层意义以及民众需求来开展。现阶段许多推广活动以做游戏、发礼品的方式来进行,但吸引到的大多是因为奖品而来,游戏过后没有实际效果,相关部门完成任务,结果却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做无用功。2013年实施垃圾分类费用共800余万,成效不显著的同时造成资源浪费以及财政的负担。 3、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开展的实效性不足。政府机构首先并未按照垃圾分类标准实行。以XX镇人民政府为例,各楼层垃圾为“一层一楼”的方式,仅在门卫处设有“五色分类桶”,且未真正投入使用。在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前端的居民区,目前还停留在宣传倡导阶段,而目前的宣传培训方式所带来的知晓率、参与率的提高程度并不理想,各类措施一时难以改变居民长期形成的不利于垃圾分类的生活习惯。 三、建议 (一)政府带头,制定政策,依托平台教育和新媒体发挥效力 一是加快政策和实施方法的制定。虽不能立法,但仍要出台实际操作和约束机制,发挥政府的效能。 二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村居、国企或大型企业带头进行垃圾分类减量教育学习和实施。节省纸张,做到双面复印;改变底楼影印室的模式和浪费的现状;电梯口等需等候场所放置分类垃圾桶,做简洁易懂的图表上墙标示;各楼层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对市容环卫与群欣公司相关从业人员、各单位保洁人员进行培训等。 三是利用现有全民教育平台,八大类教育同时开展,覆盖各类人

农药减量行动实施方案

附件2: 恩施州农药减量行动实施方案 农药是控制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重要农业物资。多年来,受我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栽作物种类的改变、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呈现出新规律和新特点,造成防治难度加大,农药的使用量也逐年增加。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同时还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为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思路及原则 (一)总体思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依靠科技进步,依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大力推广新型环境友好型高效农药,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农药的减量使用并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减量与保产并举。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做到病虫害防治效果不降低,促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保障有效供给。 二是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和农药的科学使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坚持生产与生态统筹。在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安全,减少农药面源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是坚持节本与增效兼顾。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大力推广新药剂、新药械、新技术,做到保产增效、提质增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2017年,重点加大农药科学使用、绿色防控等技术培训力度,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全州农药利用率及科学用药整体技术水平。其中,推广先进植保机械是减量用药、提高农药利用率的关键。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超过20%;蔬菜、烟草、水果、药材等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超过20%;农户自用的老式喷雾器替换率达2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使用比例达50%

如东县2019年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实施方案

如东县年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农业污染攻坚战,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省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苏农业[]号)文件有关化肥减量增效的要求,现制定《如东县年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绿色发展为目标,通过政策创设、技术创新、示引领和配套服务,确保年全县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以上,肥料利用率达,化肥使用总量较年削减以上(到年化肥使用总量较年削减以上;到年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以上,化肥使用总量较年削减以上)。 二、技术路径 因地制宜,综合采取“精准施肥减量、优化肥料结构减量、改进施肥方式减量、有机肥部分替代减量和轮作休耕减量”等措施。 (一)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推进精准高效施肥。 以精确定量施肥为导向,开展测土化验和田间试验,建立完善主要农作物绿色高产高效施肥技术体系。及时发布主要农作物推荐施肥方案和主推肥料配方信息,引导企业按方生产、指导农民按方施用,让作物吃上“营养套餐”。根据不同土壤条件、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以控氮减磷为重点,逐步制定

主要农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 (二)优化调整肥料结构,推进新肥料新技术应用。 优化氮磷钾三要素比例、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比例。积极引导肥料企业由常规复混肥生产为主向配方肥生产为主方向转变。积极推广稻麦专用配方肥和油菜专用配方肥,示推广水稻侧深施肥、玉麦种肥同播、果菜滴灌与微喷施肥、葡萄限根局部施肥等新技术。推广“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配方肥”、“有机肥机械深施”等技术模式,示推广生物肥料、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料等新型肥料。 (三)改善施肥设施装备,推进施肥方式转变。 大力发展施肥机械、水肥一体化设施装备,推进灌溉与施肥一体化、智能化,减轻有机肥施用劳动强度,改变人工施肥表层化、非均衡化、非根际化的落后施肥习惯,降低氨挥发和地表径流肥料及地下淋溶肥料损失。 (四)实行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以果菜稻麦等作物为重点,开展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行动,增强土壤生物、生态、生产功能,提升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和健康质量,减少作物对化肥养分的依赖,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品牌创建。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应用施肥机械统一开展有机肥施用作业服务。积极推行秸秆机械化还田。 (五)有序有力轮作休耕,推进化肥使用强度降低。 在耕地复种指数高、生产负荷重、经济效益低的稻麦(油)种植区域,推广“水稻紫云英”、“水稻蚕豌豆”等粮绿轮作模

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洱源县陈官中心完小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 工作实施方案 大力推进洱源县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我校争创生态文明学校的目标,根据县政府《关于强力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及右所镇人民政府右发【2010】35号《右所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实施方案》和《右所中心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成立陈官中心完小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垃圾分类工作。 组长:卢灿兵(陈官中心完小校长) 组员:李晋国(陈官中心完小总务主任) 张银合(陈官中心完小教导主任) 各班班主任 二、分类原则和标准 按照国家住建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CJJ/T102-2004),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可堆肥垃圾、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六大类。结合我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实际需求,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分布实施、逐步到位,现阶段按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待相关设施建设、分类收集的条件成熟后,再按照部颁标准细化、实施。 (一)可回收垃圾: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如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等。 (二)不可回收垃圾:指除可回收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垃圾,如普通生活垃圾、电池等有毒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垃圾。 三、目标任务 (一)开展宣传动员。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利用校园网、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开展以“垃圾分类、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切实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 (二)参与社区共建。与社区开展垃圾分类达标共建活动,深入社区宣传和参与垃圾分类,促进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工作方案

鹿谷小学生活垃圾处理分类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结合我校实际,就推 进鹿谷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生态 校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为要求,以“科学规划、全员参与、整体推进”为工作原则,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引导 全校师生树立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创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提升学 校的整体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1、逐步完善校园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体系。 2、逐步实现校园垃圾源头减量,科学分类,无害处理。 3、努力形成全体师生积极践行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 围。 三、实施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 1、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领导小组组长:郝兵, 副组长:李彩琴杨庆玲 组员:马潞鹏乔园园李红所有班主任 2、健全队伍,加强分类管理

(1)成立学校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明确各部门、组(室)、实验室负责 人为学校指导员,具体负责本部门、组(室)的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日常宣传指导和 管理、监督和检查。 (2)成立班级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明确班主任为班级 指导员,具体负责本班的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日常宣传指导和管理、监督和检查;成 立班级垃圾分类绿色小卫士队伍,具体负责本班级的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自主管理。 (3)规范保洁员队伍,加强学校层面的垃圾收集和处置工作。 3、加大投入,完善设施设备。 向各部门、组(室)、班级等发放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垃圾袋等,指导全体 教职工、学生将垃圾分类投放;校园内增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箱,班级内分设可回收垃 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 (二)加大宣传,体验实践,确保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有效开展。 1、多途径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努力提升垃圾分类知晓率。 通过教职工大会、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板报、宣传栏、倡议书、电子屏幕等多种形式开展垃圾分类普及教育,强化师生垃圾分类减量意识,提升知晓率。 2、多途径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努力提升垃圾分类践行

水稻病虫防治中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的应用

水稻病虫防治中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的应用 邹弋匕,朱志伟,唐铁京 (龙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龙川517300) 摘要:对于农药的减量使用技术在水稻病虫防治上的运用所取得的实际结果来说,一些经营良好的示范区,通过拥有高效和低毒特性,并且持续药理好的农药,在相关的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施药,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所取得的效果,只是凭借笔者的经验进行农药施用的对照比较,通过科学的计算然后进行农药的施用,能够实现水稻产量大幅提升,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明显。 关键词:农药减量使用技术;水稻病虫防治;产量 长期以来,农药对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发生危害,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等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往往出现了大量农药浪费的情况,这不仅会增加农业投入的成本,更严重的是会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农业的生态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等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推进对水稻种植的用药减少用量和实现控制病虫害和增产的目标,对以往的用药进行科学合理化,实现农药和农作物的最优组合,并不断的寻找最好的农药的施用时机,对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实现农民的粮食增产和节本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 1农药施用量大的严重后果 农药的过量施用: (1)会造成大量的浪费的现象。龙川县的耕地面积有43.65万亩,水旱田的面积达35.74万亩,农作物的品种多门类全,突发性病虫害时有发生,防治压力大,各种农作物的用药需求量大。根据2012年的龙川县农业污染的相关调查,当年全县农药的使用量达到1017t,农药过量使用,浪费的情况很大,大约有20%左右的被浪费掉。 (2)农药使用的结构不够合理。有的农户对农产品农药残留概念缺乏认识,过分追求和依赖剧毒农药,在选购农药时,只注重农药防治效果,而不考虑农药的毒性及产生的后果。盲目使用农药,极易造成病虫的耐药性和抗药性的提高,不但造成杀虫效果不佳,而且用药量加大、防治成本增加,容易出现农产品的残留超标的现象,危害人们身体。 (3)对农药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农药的功效,只有20~30%被农作物吸收,极小部分的被病害虫吸收,大部分残存在土壤环境里面。通过雨水的冲刷,进入河道,造成水源的污染。更加严重的是,有些农药的残留物在土壤里面得不到有效的分解,这就对农产品的长期的质量保证带来威胁和隐患。农田的污染,更是对人的身体和其他的作物产生很大的难以计算的严重影响。 2农药施用过度造成污染的原因分析 (1)我县地处山区,耕地面积少,要实现产量的增长,一般情况就只能更多的施用化肥。俗话说,化肥能增产,农药可保产,要实现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就只能在单位面积上多施加农药和化肥。 (2)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的经营,让科学技术的运用难以到位。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许多地方只能采用小规模的经营模式。因此要想在这些地区实现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就显得难度更大,又加之近年来的农村的年轻劳动力的外向转移,导致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的年龄结构不断的老化。他们更多是喜欢运用自己的经验和习惯性增加农药的用量来实现增长保收。 (3)农村的基础设施的薄弱,以及农资市场的不够健全。通过建立农业生产的合作社等措施实现集约化的生产,对农资市场进行必要的规范。在体制和投入方面,还需要更大的的支持。只有实现基础设施的不断强化,改善建设的薄弱环节,才能在农业的增长和减少农药的使用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 3材料方法试验 龙川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年水稻种植面积达54.2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81%。近年来,受生态环境的变化、气候异常等因素的影响,水稻病虫害发生变化,水稻纹枯病危害加重,并且成增长趋势,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连年暴发。而农户长期单一使用吡虫啉和大剂量、高频次使用治螟药剂,导致褐飞虱、螟虫产生抗药性,增加了防治难度。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护环境生态安全,有效控制水稻病虫的危害,同时考虑以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为目的,我县对水稻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 首先选择合适的试验田,要求是地势足够平坦,交通便捷,水利等基础设施完备,基地不能安装杀虫灯和使用一些引诱剂,还要保证实验的水稻的品种是一致的。 设立示范区和农民经验操作的对照区,面积都相同,杀虫剂的选用只能运用40%的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对照区的采用三唑磷等常规的农药。农药的施用时间农户自己决定。一共要施5次。每次的含量基本相同。并把根据实际的安排,半个月后对一些害虫的危害进行调查和观察。 通过对相关的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的结论是影响水稻的病虫害防治的因素很多。主要考虑到对药剂的选用,以及在施药的时机的选择上,要实现有效的控制,选择具有高效、低毒,药效持续性效果好的、杀虫范围广的药剂进行防治,能够有效的控制水稻分蘖初期的稻飞虱发生。以前的一些杀虫药的使用由于年代较长,水稻的病虫产生了对药性的抗体。因此在实验中,没有新药剂的功效明显。而对照区仅仅是凭借农民长年种植的经验,对药剂的用量和杀虫的时机的选择都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双达不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和目标。根据统计,示范区用药的总量是3次,平均每次的用药量是0.6L/hm2,但是对照区的施药总数达到了5次,用药的含量是15L/hm2。示范区的用药次数少2次,节约的农药费用高达420元,效果比对照区提高18%以上,病虫害防治的损失率被控制在5%以内。既凸显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显示了其独特的生态和社会环境效益。 4综合防治病虫害,实现经济和生态的效益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是引起农药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可以进行采用超前的搁田,不断调控整个群体的农业防治措施, (下转第124页) 151 广东科技2013.4.第8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