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农药减量增效取得新进展

2018年农药减量增效取得新进展

2018年农药减量增效取得新进展
2018年农药减量增效取得新进展

当前,绿色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旋律和最强音。促进农业向绿色可持续转型,保障从田间到“舌尖”的安全,助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绿色植保和科学用药是尤为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在农药用量实现连续三年减少的基础上,2018年继续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和行动,重点发力,扎实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取得新进展,预计今年有望继续保持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1 绿色防控以点带面加快推广

2018年,在继续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中,注重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打造优质农产品绿色防控品牌基地,加快推广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高效技术模式,组装健康栽培、植物诱集、防虫阻隔、灯诱、色诱、性诱、食诱、天敌和生物农药等关键技术,示范带动小农户采用绿色防控技术。2018年,主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9.4%,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比2014年提高9.4个百分点。

2 病虫害统防统治水平明显提升

推行全程承包服务,由植保专业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协议,开展多种专业化服务模式,解决一家一户“打药难”“乱打药”的问题。在病虫重发的关键季节,组织大型植保机械(包括航化作业)开展病虫统防统治,解决“无人防”“不好防”的问题。2018年,在农业部门备案的植保专业服务组织稳定在4万个,三大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9.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比2014年提高9.2个百分点。

3 植保机械大力推动替代升级

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支持植保服务组织购置自走式、风送式、高地隙喷杆喷雾器等大中型植保机械和植保无人机,扩大作业范围,提高作业效率。2015年以来,黑龙江省财政共补贴更换节药喷头39万套,改造喷杆喷雾机3.2万台,仅此一项全省每年可减少除草剂用量2000多吨。据统计,2018年,全国大中型植保机械保有量达到40万台(套),比上年增加8万台(套);植保无人机保有量2.6万多架,比上年增加1.2万多架,作业面积超过2.6亿亩次,比上年增加近1.8亿亩次。

4 农药减量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结合“化肥农药双减”重大科技专项,依托植保科技创新联盟,重点开展天敌昆虫、绿色农药、新型植保机械等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植物免疫诱抗、以虫治虫、食诱性诱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点突破。集成推广生防与化防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配套、农药与药械相适应的综合技术模式,重点推广天敌生物控制病虫危害,大面积应用生物制剂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另外,注重农药使用风险监测,对安全风险和抗药性水平较高的多菌灵、草甘膦等10种农药,率先开展风险评估。组织开展甲拌磷、涕灭威、水胺硫磷等3种高毒农药淘汰风险评估、专家论证和公开征求意见,近期将发布公告,采取禁用措施。

目前,农药利用率为38.8%,实现到2020年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的目标,还需持续加力,付出艰苦努力。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将按照部党组的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努力实现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安全,为建设美丽中国、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在目标任务上,重点是“一替一减一提”。“一替”,

2018年农药减量增效取得新进展

51

2019.03中国农药

论述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论述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植保工作尤其是农药减量增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 了具体做法,总结了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为积极开展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工作及促进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工作落到实处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药减量增效;问题;做法;成效;建议 A县现有耕地面积 4.5 万 hm2,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08 万 hm2。常年农作 物病虫害发生面积约 23.4 万 hm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每年用于 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农药用量约 420 t。农药的大量施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 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此,A县植保站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科学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以 2020 年实现农药零增长为目标,在全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开展了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工作。 一、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滥用农药、盲目和过量用药,使病虫抗药性增强 农药施用中存在着滥用农药、盲目用药和惜水不惜药、随意加大用药量等问题,不但极易使农作物产生药害,而且也使病虫的抗药性增强。据县植保站对病 虫草害抗药性长期监测表明,部分害虫如棉铃虫、玉米螟等害虫对菊酯类农药的 抗药性5年内上升了13~18 倍。病虫抗药性增强又加剧了农药过量使用,造成 防治成本增加,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农田生态环境恶化,防治难度加大,单次 用药投入成本在150 元/hm2 以上,用药成本偏高。加之农药市场存在多、乱、 杂现象,同一品种农药在市场上可能有十几个商品名,农民又缺乏农药使用和病 虫害发生防治知识,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农药,随意混用、滥用,使大量农药进 入农田,对农产品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植保器械落后,防治效果差 目前,农民都是单户分散管理,施药作业面积小,喷洒农药使用的是背负式 手动或机动喷雾器,弥雾质量差,而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跑、冒、滴、漏”现象, 导致农药有效利用率降低、防效差,同时也增加了人畜中毒和农田生态污染风险。 3.病虫监测预警系统不健全,测报准确率低,防控效果差 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必须做到精准防控,要求病虫害发生期预报准确。但A县 病虫监测预报系统不健全,测报力量不稳定,测报设备简单,监测手段落后,农 作物病虫调查主要依靠黑光灯诱测和农技、植保人员下乡进行田间调查,收集数 据资料,然后根据历年发生规律,并结合当年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气象因子等进行 综合分析做出预测,预报准确率低;同时各级植保服务组织不健全,信息不能及 时发布,造成防治时效差,防控效果降低。 4.农药减量增效控害技术掌握不到位,应用不力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学习,掌握病虫害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并能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合理运用,可预防病虫害发生、减少防控次数;搞好农药基础知识培训学习,掌握农药的使用性能和防治范围,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地使用农药。从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来看,农村大多是老、弱、妇女劳动力,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还没有完全掌握病虫害绿色防 控及综合防治技术,不能有效地运用绿色防控及综合防治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预防。 二、减量增效控害技术推广应用 1.减量增效控害技术

推进化肥农药减量 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化肥、农药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对于粮食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我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等使用量的增加,不仅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出现了大幅上升的现象,而且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主要是就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标签: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措施 引言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措施的推行,不仅为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新的契机,而且随着目标任务的进一步细化,技术措施实施力度的持续加强,我国农业生产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化肥农药使用现状 1.1农民化肥农药使用现状。 农民使用化肥不科学是造成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使用量无法有效降低的重要因素。由于很多农民在肥料使用方面都存在着单纯使用一种化肥和盲目加大化肥使用量的问题,所以不仅出现了化肥严重浪费的现象,而且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制约了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稳步提升。而农药使用方面存在的不规范、针对性不强以及高毒农药使用不合理等各方面问题的频繁出现,则成为了影响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2规模种植化肥农药使用现状。 规模种植基地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计成本盲目追求洋品牌的现象以及不按土壤的实际情况以及农作物生长规律施肥的现象,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肥料和水资源浪费,而且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不使用或者尽量少使用农家肥、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单纯的使用化学肥料,已经成为了土壤板结以及农产品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受到土地面积的制约,农业种植人员无法合理的进行农作物的轮作倒茬种植,不仅增加了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几率,而且也对作物的正常生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另外,农药使用方面同样存在着盲目追求洋品牌的现象,而不是根据农作物病害类型和发病特点灵活的选择和使用农药,也是造成农药浪费和超量使用现象严重以及病害防治效果不佳等各方面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2、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措施分析 2.1调优结构,减量使用。

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附件:2 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实施方案 一、意义和必要性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建设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在人口压力大、环境资源紧张、农业基础薄弱,且农业有害生物多发重发频发的严峻形势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11年保持增长,化肥农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过量和不能合理、适时、对症用肥用药,肥药利用率不高,带来了土壤板结、酸化、农药残留毒性、病虫抗(耐)药性上升、次要害虫大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因此,需要加快改变农作物对化肥农药过分依赖的传统方式,在稳产增产前提下,大力发展化肥农药替代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促进化学肥料高效利用、传统化学防治向现代绿色防控的转变,减少生产中化学农药的投入使用,实现农产品产量与

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节本增效。 二、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化肥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投入基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5年,在保证主要农作物稳产的基础上,提出化学肥料减施20%、化学农药减施30%,并提出节本提质增效的综合技术模式,培训农技推广人员50万人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万人次,为我国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二)重点任务 围绕化肥农药减施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培训推广、保障机制等五大环节,对项目进行一体化设计,拟设置应用基础研究、技术与装备研发、集成与示范三部分12个重点任务。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2018年度

国科发资〔2017〕298号附件8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试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落后,施肥施药装备差,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 —1—

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专项围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等环节对专项一体化设计。在2016年、2017年启动实施34个项目的基础上,2018年拟发布15个任务方向,其中任务1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任务2-15为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类,拟安排国拨经费6.88亿元。 一、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 1. 高效低风险小分子农药和制剂研发与示范 研究内容:围绕解决我国主要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品种—2—

浅谈农药减量使用的对策

浅谈农药减量使用的对策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长期以来,农药对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发生危害,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农药在大量使用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水、土壤、空气等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过量、盲目地使用农药也带来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的健康。为此,研究和探索农药减量使用问题,合理使用农药,控制面源污染,对保护江西省鄱阳湖经济生态区的一湖清水,促进江西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1 农药减量使用的必要性 1.1 环境保护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大气、水、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逐渐增多,其中农药则是造成该类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和探索农药减量使用问题,合理使用农药,控制面源污染,可以降低环境污染、有效地保护环境,对保护我省鄱阳湖经济生态区的一湖清水,促进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据了解,有专家测算,目前我国农药的平均施用量 13.4kg/hm2,其中有60% ~70%残留在土壤中。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 由于农药的特性,如使用不当,极易造成产品污染,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不绝于耳,各地也发生过多起农产品农药超标案例,如2010年1月出现的“毒豇豆”事件,2010年4月出现的“毒韭

菜”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特别是农产品食品安全的担忧,而农药减量使用能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 1.3 病虫害防治对策的要求 过分追求和依赖剧毒农药,极易造成病虫的耐药性和抗药性的提高,不但造成杀虫效果不佳,而且用药量加大、防治成本增加。这就要求生产者改变其对病虫的防治对策,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2 农药使用的现状 2.1 病虫草害发生严重,防治用药需求较大 近年来,受生态环境的变化、气候异常及作物布局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病虫草鼠的危害不断加大,突发性病虫害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农作物稳产、高产,造成农药使用量增加,如白背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均达偏重到大发生程度,防治压力大,防治次数较多,用药需求量大。 2.2 农户用药水平低,增加了农药使用量 目前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田,留守在家种田的农户主要是老人和妇女,文化程度低,身体素质差,而且种田的目的是为了口粮。这样一来,导致种田工作管理粗放,病虫防治技术要求难以掌握到位。农户用药水平低主要体现在:一是药剂选择不科学。不能根据防治对象、防治作物和用药时间来对症用药,片面认为只有毒性高、杀虫谱广、用药量大的农药效果才好,常常是连续多次高剂量使用一些低含量、高残留、不对路的复配农药,结果造成农药使用量增加。二是用药目的不明确。片面追求田间要无病无虫无杂草,降低防治指标乱打保险药,存在无病防病瞎用药,见虫就打滥用药,什么不见乱用药,五天打一次药治虫,七天施一次药防病的现象。三是用药时间不准确。不按照技术部门指导用药,不

高2017年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附件: 高县2017年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行动方案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防病治虫、促进粮食和农业稳产高产至关重要。但由于农药使用量较大,加之施药方法不够科学,带来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残留超标、作物药害、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农业部《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高县2017年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依靠科技进步,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新型农药,提升装备水平,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大力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减量与保产并举。在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同时,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做到病虫害防治效果不降低,促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保障有效供给。

二是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推进绿色防控和科学用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坚持生产与生态统筹。在保障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安全,减少农药面源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是坚持节本与增效兼顾。在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大力推广新药剂、新药械、新技术,做到保产增效、提质增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三、目标任务 从2017年到2020年,初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科学用药水平明显提升,实现全县农药使用总量保持科学治理水平,每年农药使用量降低5—10%。 2017年,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率达到35%以上,建立茶叶、果蔬绿色防控示范区各一个;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创建茶叶、水稻等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片各一个; 农药利用率达到35%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比例明显提高,占全县农药用量的75%以上,生物农药用量占农药用量的20%以上。 2018年,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率达到36%以上,建立茶叶、果蔬绿色防控示范区各两个;专业化统防统治率达到50%以上,创建茶叶、水稻等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片各一个;农药利用率达到36%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占全县农药用量的80%以上,生物农药用量占农药用量的24%以上。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落后,施肥施药装备差,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 2015 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

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 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本专项围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等环节,对专项一体化设计,设置基础研究,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技术集成与示范三大任务。2016年和2017年度共启动了34个项目,主要集中在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研究,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以及部分作物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在2016年和2017年度项目启动基础上,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实施方案的内容要求和新形势下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迫切需求,2018年拟发布15个项目的指南,其

农药减量行动实施方案

附件2: 恩施州农药减量行动实施方案 农药是控制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重要农业物资。多年来,受我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栽作物种类的改变、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呈现出新规律和新特点,造成防治难度加大,农药的使用量也逐年增加。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同时还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为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思路及原则 (一)总体思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依靠科技进步,依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大力推广新型环境友好型高效农药,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农药的减量使用并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减量与保产并举。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做到病虫害防治效果不降低,促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保障有效供给。 二是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和农药的科学使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坚持生产与生态统筹。在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安全,减少农药面源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是坚持节本与增效兼顾。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大力推广新药剂、新药械、新技术,做到保产增效、提质增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2017年,重点加大农药科学使用、绿色防控等技术培训力度,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全州农药利用率及科学用药整体技术水平。其中,推广先进植保机械是减量用药、提高农药利用率的关键。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超过20%;蔬菜、烟草、水果、药材等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超过20%;农户自用的老式喷雾器替换率达2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使用比例达50%

XXXXX2019年化肥农药减量工作总结

XXXX 关于2019年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工作总结 XXX农业农村委: 根据《XXXX自治县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XXX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工作自查整改实施方案的通知》(XXX发〔2019〕XX号)文件精神,我街道严格按照县农业农村委化肥农药“双降”工作的要求,结合街道农业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县”创建等工作,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工作,确保化肥农药减量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现将2019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年初结合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和我街道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落实责任目标。由街道农服中心牵头,相关科室,各村(居)积极配合。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一是通过大会小会、同时结合扶贫、深度产业结构调整、“五改”等相关工作进行大力宣传,即减少化肥使用量、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提高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提高农药利用率。提高群众知晓率,引导群众参与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 (三)开展行动。 一是每月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每月对辖区内

的农资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进行农药残留样品抽样检查,实时监控农药含量,严格控制农药超标。 二是结合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工作,提倡施用有机肥,严控合肥农药施用量。要求我街道本次农业产业调整的业主,严格按照各类物种栽植要求,施用有机肥作为底肥。 三是提高秸秆利用率。引导和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 四是加大对农药经营店的监管力度,开展农资打假行动,对街道辖区内的农资经营店进行资格审核,确保经营者能够对农户购买农药、使用农药给予正确指导,做到科学用药,对症下药。 五是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提倡农户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预防控制病虫害发生,从而达到少用药的目的。 二、存在问题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农户知晓率不高。二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开展有难度。三是农户观念难以转变,仍然依赖化肥农药,对于有机肥的施用存在疑虑,担心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会影响农作物产量,影响收益。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高度重视,加大宣传。进一步加大化肥农药减量相关宣传工作,提升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和植保专业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广大农民减量控害增效意识。提高街道、村干部对于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全年重点工

农药减量防控建议

农药减量防控建议 针对农药减量控害工作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大力开展到2020年农药零增长的行动,突出抓好农药减量控害措施落实。重点落实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物农药技术的应用,加大生物防螟、航化作业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力度,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高效植保机械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绿色防控技术宣传培训,推行科学精准施药。 1 重点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集成推广适合不同作物的全程农药减量控害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大力实施农药施用“零”增长行动,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针对玉米螟、玉米大斑病、水稻二化螟、稻瘟病等主要病虫害,突出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综合防治技术。通过农药减量增效、转变病虫害防治方式、实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手段,提高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率和覆盖率,增加绿色防控推广,有效防控病虫害。 2 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大力扶持和培育一批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队伍建设,强化农企合作模式,开展规模化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解决一家一户“打药难”“乱打药”等问题,提高统防统治效率、效果和效益。用无人机实现专业化的统防统治,改变一家一户分散防治病虫的作业方式,在减少防治次数的同时,还提高了防治效果,降低了防治成本。 3 推广高效植保机械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方式,扩大航化作业和高效植保机械的作业应用面积,推广自走式高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大中型施药机械,替代小型低效“跑、冒、滴、漏”的落后药械,减少农药流失和浪费。加大新型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病虫绿色防控产品研发力度,加快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违禁农药,淘汰高毒高残留农药,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和利用率。积极引进和示范推广先进、高效、实用植保机械,因地制宜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现代植保机械,提升防控作业工效。大力推广植保无人机,采用低容量喷雾技术替代粗放的大容量喷雾技术,通过精准施药系统与GPS导航系统,实现喷洒精确对接、定点定量施药、高效自主作业。 4 推行科学精准施药 不断完善病虫监测网络,建立实施测报任务专人负责、重大病虫趋势预报集体会商等制度,加强病虫害调查监测与预报,建立病虫害田间监测点,根据监测预报结果,结合作物布局、长势和气候趋势等情况,组织专家会商、分析研判病虫害发生趋势,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多渠道发布预报信息,指导农民实施科学防控,引导农民配方选药,对症用药,适期适量用药。要关注当地病虫草害的发生动态,特别要关注新发生病虫、抗药性的变化,关注施药时期,抓住关键环节,实行精准施药,减少农药过量使用,关注综合效益,既要粮食作物提质增收,又要使农药减量增效。同时,做好新农药的试验示范,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品种的筛选和推广应用,扩大生物农药的使用范围,大力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防治效果好的高效低风险农药。 5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积极利用网络、电视、手机等现代媒介,通过媒体宣传、设立宣传点、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入户宣传、业务培训等方式,广泛开展病虫害发生信息及防治技术宣传,提高技术宣传到位率。同时采用室内培训与室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培训,提升科学防控技术水平。积极组织召开植保技干培训班、种植大户、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负责人培训班,加强相关业务培训和农药减量控害工作的宣传。

水稻病虫防治中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的应用

水稻病虫防治中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的应用 邹弋匕,朱志伟,唐铁京 (龙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龙川517300) 摘要:对于农药的减量使用技术在水稻病虫防治上的运用所取得的实际结果来说,一些经营良好的示范区,通过拥有高效和低毒特性,并且持续药理好的农药,在相关的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施药,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所取得的效果,只是凭借笔者的经验进行农药施用的对照比较,通过科学的计算然后进行农药的施用,能够实现水稻产量大幅提升,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明显。 关键词:农药减量使用技术;水稻病虫防治;产量 长期以来,农药对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发生危害,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等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往往出现了大量农药浪费的情况,这不仅会增加农业投入的成本,更严重的是会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农业的生态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等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推进对水稻种植的用药减少用量和实现控制病虫害和增产的目标,对以往的用药进行科学合理化,实现农药和农作物的最优组合,并不断的寻找最好的农药的施用时机,对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实现农民的粮食增产和节本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 1农药施用量大的严重后果 农药的过量施用: (1)会造成大量的浪费的现象。龙川县的耕地面积有43.65万亩,水旱田的面积达35.74万亩,农作物的品种多门类全,突发性病虫害时有发生,防治压力大,各种农作物的用药需求量大。根据2012年的龙川县农业污染的相关调查,当年全县农药的使用量达到1017t,农药过量使用,浪费的情况很大,大约有20%左右的被浪费掉。 (2)农药使用的结构不够合理。有的农户对农产品农药残留概念缺乏认识,过分追求和依赖剧毒农药,在选购农药时,只注重农药防治效果,而不考虑农药的毒性及产生的后果。盲目使用农药,极易造成病虫的耐药性和抗药性的提高,不但造成杀虫效果不佳,而且用药量加大、防治成本增加,容易出现农产品的残留超标的现象,危害人们身体。 (3)对农药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农药的功效,只有20~30%被农作物吸收,极小部分的被病害虫吸收,大部分残存在土壤环境里面。通过雨水的冲刷,进入河道,造成水源的污染。更加严重的是,有些农药的残留物在土壤里面得不到有效的分解,这就对农产品的长期的质量保证带来威胁和隐患。农田的污染,更是对人的身体和其他的作物产生很大的难以计算的严重影响。 2农药施用过度造成污染的原因分析 (1)我县地处山区,耕地面积少,要实现产量的增长,一般情况就只能更多的施用化肥。俗话说,化肥能增产,农药可保产,要实现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就只能在单位面积上多施加农药和化肥。 (2)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的经营,让科学技术的运用难以到位。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许多地方只能采用小规模的经营模式。因此要想在这些地区实现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就显得难度更大,又加之近年来的农村的年轻劳动力的外向转移,导致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的年龄结构不断的老化。他们更多是喜欢运用自己的经验和习惯性增加农药的用量来实现增长保收。 (3)农村的基础设施的薄弱,以及农资市场的不够健全。通过建立农业生产的合作社等措施实现集约化的生产,对农资市场进行必要的规范。在体制和投入方面,还需要更大的的支持。只有实现基础设施的不断强化,改善建设的薄弱环节,才能在农业的增长和减少农药的使用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 3材料方法试验 龙川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年水稻种植面积达54.2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81%。近年来,受生态环境的变化、气候异常等因素的影响,水稻病虫害发生变化,水稻纹枯病危害加重,并且成增长趋势,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连年暴发。而农户长期单一使用吡虫啉和大剂量、高频次使用治螟药剂,导致褐飞虱、螟虫产生抗药性,增加了防治难度。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护环境生态安全,有效控制水稻病虫的危害,同时考虑以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为目的,我县对水稻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 首先选择合适的试验田,要求是地势足够平坦,交通便捷,水利等基础设施完备,基地不能安装杀虫灯和使用一些引诱剂,还要保证实验的水稻的品种是一致的。 设立示范区和农民经验操作的对照区,面积都相同,杀虫剂的选用只能运用40%的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对照区的采用三唑磷等常规的农药。农药的施用时间农户自己决定。一共要施5次。每次的含量基本相同。并把根据实际的安排,半个月后对一些害虫的危害进行调查和观察。 通过对相关的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的结论是影响水稻的病虫害防治的因素很多。主要考虑到对药剂的选用,以及在施药的时机的选择上,要实现有效的控制,选择具有高效、低毒,药效持续性效果好的、杀虫范围广的药剂进行防治,能够有效的控制水稻分蘖初期的稻飞虱发生。以前的一些杀虫药的使用由于年代较长,水稻的病虫产生了对药性的抗体。因此在实验中,没有新药剂的功效明显。而对照区仅仅是凭借农民长年种植的经验,对药剂的用量和杀虫的时机的选择都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双达不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和目标。根据统计,示范区用药的总量是3次,平均每次的用药量是0.6L/hm2,但是对照区的施药总数达到了5次,用药的含量是15L/hm2。示范区的用药次数少2次,节约的农药费用高达420元,效果比对照区提高18%以上,病虫害防治的损失率被控制在5%以内。既凸显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显示了其独特的生态和社会环境效益。 4综合防治病虫害,实现经济和生态的效益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是引起农药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可以进行采用超前的搁田,不断调控整个群体的农业防治措施, (下转第124页) 151 广东科技2013.4.第8期

农药化肥减量行动方案

农药化肥减量行动方案 按照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市和《四川省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总体方案》和《四川省到2020年农药减量控害行动方案》要求,全面提高我市农药化肥科学使用水平,实现农药化肥总体减量、节本增效,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减法的理念、融合的思路、法治的思维推进农药化肥减量行动。采取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依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提升装备水平,转变生产方式,深入推进科学用药施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农药化肥减量控害和节本增效,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二、行动目标 到2020年,初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和科学施肥管理技术体系,农药、化肥科学使用水平明显提升,利用率达到40%以上;实现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30%,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0%;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现象基本得到遏制,传统施肥方式得到改变,机械

施肥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0%以上,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25万亩;力争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较2016年分别减少5%。 三、行动内容 (一)加强病虫监测预警 1.实施植保工程。建成以全市8个植保工程项目站,剑阁、青川、苍溪3个部、省级病虫重点测报站为重点,每县区建立10个重点监测点为依托的全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 2.推广新型设备。更新换代监测预警设备,全面实现数字化监测、网络化传输、可视化预报,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3.构建预警平台。建立市、县区、乡镇三级体系架构的监测预警数字化平台,到2020年全市50%乡镇完成数字化平台建设,全面提高监测预警水平,提高用药准确率,减少盲目用药。 (二)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1.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层层建立IPM绿色防控示范园区,苍溪县、剑阁县、昭化区3个现代植保示范县区分别建立主要粮油作物和优势经济作物IPM绿色防控示范园区,每个园区面积1万亩以上,其他县区每个园区5000亩以上;全市现代农业园区、村特色产业示范园实现绿色防控全覆盖。 2.集成创新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以生态区域为单元,以作物为主线,大力推广已集成的绿色防控技术。重点组建猕猴桃、茶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2016讲解

附件5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研发相对落后,施肥施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 —1—

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2—

2018年农药减量增效取得新进展

当前,绿色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旋律和最强音。促进农业向绿色可持续转型,保障从田间到“舌尖”的安全,助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绿色植保和科学用药是尤为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在农药用量实现连续三年减少的基础上,2018年继续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和行动,重点发力,扎实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取得新进展,预计今年有望继续保持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1 绿色防控以点带面加快推广 2018年,在继续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中,注重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打造优质农产品绿色防控品牌基地,加快推广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高效技术模式,组装健康栽培、植物诱集、防虫阻隔、灯诱、色诱、性诱、食诱、天敌和生物农药等关键技术,示范带动小农户采用绿色防控技术。2018年,主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9.4%,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比2014年提高9.4个百分点。 2 病虫害统防统治水平明显提升 推行全程承包服务,由植保专业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协议,开展多种专业化服务模式,解决一家一户“打药难”“乱打药”的问题。在病虫重发的关键季节,组织大型植保机械(包括航化作业)开展病虫统防统治,解决“无人防”“不好防”的问题。2018年,在农业部门备案的植保专业服务组织稳定在4万个,三大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9.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比2014年提高9.2个百分点。 3 植保机械大力推动替代升级 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支持植保服务组织购置自走式、风送式、高地隙喷杆喷雾器等大中型植保机械和植保无人机,扩大作业范围,提高作业效率。2015年以来,黑龙江省财政共补贴更换节药喷头39万套,改造喷杆喷雾机3.2万台,仅此一项全省每年可减少除草剂用量2000多吨。据统计,2018年,全国大中型植保机械保有量达到40万台(套),比上年增加8万台(套);植保无人机保有量2.6万多架,比上年增加1.2万多架,作业面积超过2.6亿亩次,比上年增加近1.8亿亩次。 4 农药减量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结合“化肥农药双减”重大科技专项,依托植保科技创新联盟,重点开展天敌昆虫、绿色农药、新型植保机械等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植物免疫诱抗、以虫治虫、食诱性诱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点突破。集成推广生防与化防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配套、农药与药械相适应的综合技术模式,重点推广天敌生物控制病虫危害,大面积应用生物制剂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另外,注重农药使用风险监测,对安全风险和抗药性水平较高的多菌灵、草甘膦等10种农药,率先开展风险评估。组织开展甲拌磷、涕灭威、水胺硫磷等3种高毒农药淘汰风险评估、专家论证和公开征求意见,近期将发布公告,采取禁用措施。 目前,农药利用率为38.8%,实现到2020年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的目标,还需持续加力,付出艰苦努力。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将按照部党组的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努力实现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安全,为建设美丽中国、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在目标任务上,重点是“一替一减一提”。“一替”, 2018年农药减量增效取得新进展 51 2019.03中国农药

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防病治虫、促进粮食和农业稳产高产至关重要。但由于农药使用量较大,加之施药方法不够科学,带来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残留超标、作物药害、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部制定《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一、现状和形势 施用农药是防病治虫的重要措施。多年来,因农作物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病虫害防治难度不断加大,农药使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12-2014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年均使用量31.1万吨(折百,下同),比2009 -2011年增长9.2%。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造成生产成本增加,也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十分必要。 (一)促进病虫可持续治理的需要。由于气候的变化和栽培方式的改变,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频发、重发的态势。据统计,2013年农作物病虫草鼠发生面积73亿亩次,比2003年增加12.8亿亩次、增长21%。目前,防病治虫多依赖化学农药,容易造成病虫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出现农药越打越多、病虫越防越难的问题。需要保护和利用天

敌,实施生物、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科学使用农药,遏制病虫加重发生的态势,实现可持续治理。 (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目前,病虫防治最主要的手段还是化学防治,但因防治不科学、使用不合理,容易造成部分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强化“管”的制度保障,也需要强化“产”的过程控制。“产”的过程控制,关键是要控制农残,注重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实现农药减量使用、科学使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促进农业节本增收的需要。粮食和农业效益仍然偏低,重要的原因是生产成本增加较快。既有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也有物化成本的增加。农药是重要的投入品,施用农药需大量人工,过量施药必然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据调查分析,2012年,蔬菜、苹果农药使用成本均比2002年提高90%左右。需要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大力推进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提质增效。 (四)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目前,我国农药平均利用率仅为35%,大部分农药通过径流、渗漏、飘移等流失,污染土壤、水环境,影响农田生态环境安全。实施农药减量控害,改进施药方式,有助于提高防治效果,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2019年大通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项目总结

2019年大通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 点项目总结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蔬菜技术推广中心 2019年11月11日

2019年大通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 项目总结 为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不断提升大通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创建绿色有机农业,从2019年全省开始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根据《青海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总体思路》、《青海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9年农牧业生产发展资金的通知》青财农字〔2019〕265号文件、《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19年全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项目任务清单的通知》青农财〔2019〕50号文件要求,大通县2019年大通县被确定为全省有机肥全替代化肥试点县,实施面积为蔬菜1.5万亩(设施蔬菜0.5万亩、露地蔬菜1万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完成情况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通过项目在景阳、新庄、塔尔、桥头、黄家寨、城关6个乡镇建立规模蔬菜基地面积达1.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0.5万亩,露地蔬菜1万亩。 在露地蔬菜1万亩基地内补助商品有机肥450公斤/亩;并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设施蔬菜基地0.5万亩内补助商品有机肥900公斤/亩,同时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截至目前,项目物资商品有机肥及生物农药全部完成政府采购并发放到位。 (二)资金使用情况

2019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项目下达省级财政资金2724万元,主要用于蔬菜有机肥补助1080万元、蔬菜绿色防控60万元和蔬菜减产补贴1584万元。 截至目前,蔬菜有机肥补助全部完成、蔬菜绿色防控全部完成,共计支出资金1717.5万元。蔬菜减产补贴1584万元计划预留至明年以肥料形式进行补贴。 1、蔬菜作物1.5万亩,省级财政补贴资金1140万元。 露地蔬菜1万亩,补助商品有机肥450公斤/亩×1万亩×1200元/吨=540万元;补贴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35元/亩×1万亩=35万元。设施蔬菜0.5万元,亩补助商品有机肥900公斤/亩×0.5万亩×1200元/吨=540万元。补贴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50元/亩×0.5万亩=25万元。 2、蔬菜作物1.5万亩,县级配套补贴资金187.5万元。 露地蔬菜1万亩,补助有机叶面肥75元/亩×1万亩=75万元。设施蔬菜0.5万亩,补助有机叶面肥225元/亩×0.5万亩=112.5万元。 3、经济作物1.5万亩,需农户自筹资金390万元。 露地蔬菜1万亩,农户自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165元/亩×1万亩=165万元。设施蔬菜0.5万亩,农户自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450元/亩×0.5万亩=225万元。 (三)项目实施效果 一是通过项目带动1.5万亩蔬菜基地(设施蔬菜0.5万亩、露地蔬菜1万亩),露地蔬菜化肥使用量比2018年减少21.05%,设施蔬菜化肥使用量比2018年减少21.10%,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