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地形地势对气候、水体的影响

中国地形地势对气候、水体的影响

中国地形地势对气候、水体的影响

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河流自西向东,逐级下降,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丰富。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由于山区面积广大,平原较少,造成耕地资源不足。.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第一阶梯上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两个地形区;

第二阶梯上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六个地形区;

第三阶梯上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三个地形区。

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

中国气候的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

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因此在相同的气

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

2.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由于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

冬冷夏热,冬干夏雨。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冬季作物已收割或停止生长,一般并不需要太多水分,夏季作物生长旺盛,正是需要大量水分的季节。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与同纬度地带相比,在副热带范围内和美国东部、印度相似,但与同纬度的北非相比,那里是极端干燥的沙漠气候,年雨量仅110毫米。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中国气候虽然有许多方面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但也有不利的方面,中国灾害性天气频繁多发,对中国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也常常造成不利的影响,其中旱灾、洪灾、寒潮、台风等是对中国影响较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中国的旱涝灾害平均每年发生一次,北方以旱灾居多,南方则旱涝灾害均有发生。在夏秋季节,中国东南沿海常常受到热带风暴——台风的侵袭。在中国的秋冬季节,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不断南下,冷空气特别强烈时,气温骤降,出现寒潮。寒潮可造成低温、大风、沙暴、霜冻等灾害。

水体

1、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均、地均拥有水量少;

世界各国都将河川径流量作为动态水资源,近似地代表水资源量。我国平均年径流总量为27115*108立方米,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尼,居世界第六位。

2、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旱涝灾害频繁;

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南北相差悬殊。我国各省区的水资源量,最多的是西藏、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

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很大。降水和径流的年际、年内变化大,枯水年和丰水年持

续出现,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的主要原因。黄河、海河、淮河、长江、珠江、松花江、辽河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是洪涝灾害的主要发生地区,其中以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为严重,受灾面积占全国受灾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

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分布不匹配。

北方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二,但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五分之一。

北方片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三,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从中国水资源与矿产资源的分布来看,也是北方矿多水少,南方矿少水多。

【微专题】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整理汇总 一、海拔对气温的影响 1.平原高空的“高处不胜寒”。 由于地面是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热源,在平原的上空,由于离地较远,所以,高空气温较低。另外,高空湍流也使其气温不高。 2.山地的“高处不胜寒” 在高山上,海拔增加,山地近地面大气比同纬度平原近地面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辐射因此很强。可是因为山地在同海拔地区地面面积较平原地区小,所以即使太阳辐射强,可地面小,使地面吸收热量、发出的长波辐射有限。因此也就导致山地大气得到的来自山地的地面辐射较少,使得气温不高。 此外,山地的地形复杂,植被较多,并且云雾较多也削弱了一定高度下的太阳辐射。另外,山地海拔较高,也使山地的湍流交换作用较强,风力较大,使气温不会太高。因而“高处不胜寒”。 3.高原地区的“高处不胜寒”。 高原地区同样有着高海拔,空气稀薄的特点,因此太阳辐射很强。然而高原地区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在强烈的太阳辐射下,广阔的地面增温并产生了比山地多的地面辐射。可地面辐射的增多并没形成平原地区那样白尔佼高气温,原因仍然在于其稀薄的大气,由于大气稀薄,水汽、二氧化碳较少,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弱,即大气的保温作用弱,使整个地气系统的热量流失很快。这样,大气的气温也就不会很高了,同样导致“高处不胜寒”。 比较起来,同纬度平原地区近地面空气密度大等因素,使其对大气的保温作用强,地气系统的热量流失慢,故气温较高。由此可见,同样是“高处不胜寒”,不同地形下原因不同。简单总结,平原高空大气是离地面这热源太远而“供热不足”高山地区的大气是地面小而“供热不足”以及高空风力的影响。而高原上的大气是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强而大气保温作用弱使气温不高。青藏高原气温低的根本原因是空气稀薄、且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含量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二、地形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 1.山地与平原气温日较差的差异 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又因风速较大,湍流交换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交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小。 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又处于周围山坡的围绕之中,白天在强烈阳光下,地温急剧增高,影响下层气温,夜间地面散热快,又因冷气流的下沉,谷底和盆地底部特别寒冷,因此气温日较差很大。 2.高原与平原气温日较差的差异 与同纬度地区的平原相比,高原的气候资源一般具有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高原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由于白天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夜间,地面以长波辐射迅速散热降温,由于高原大气保温作用弱,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使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因而高原上各地日较差大。 三、地形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

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流的影响

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流的影响 1、我国地势对河流和气候的影响 1.河流方向 我国的大部分河流都是自西向东的流向 水流大小 上游(西)水量小 下游(东)水量大 2.中国整个地形3个阶梯 所以河流的的落差也是阶梯状 阶梯状的格局有利于水电站的建立 3.自西向东流向使东部形成大量的贸易港口, 人、货物大量集散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整个西部成为东部的腹地 4.地势的差异,导致气候条件的不同 不利于公路铁路交通设施的建立开发 投资成本加大,技术含量要求更高 2、我国的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流向有什么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河流的影响是使大部分河流自 西向东流,对气候的影响是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 降水. 故答案为:对河流的影响是使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对气候的 影响是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3、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和河流流向产生什么影响 我国西高东低、阶梯状的地势特点,导致我国河流大部分自东向 西流入大海。这种地势还偏于东部海洋水汽深入我国沿海及中部地区,使其气候湿润,使我国东部形成亚热带及温带季风气候。

4、我国地势特点是什么?对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使河流从第一阶梯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在阶梯与阶梯的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修建水利工程。 5、我国地势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是有利于暖湿气流进入内陆形成降水. 故答案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是有利于暖湿气流进入内陆形成降水. 6、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有什么影响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深入内陆,为我国广大东部地区带来大量的降水,使我国东部形成比较湿润的气候。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沟通东西交通;同时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7、我国的地势对气候河流有哪些影响 地势来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我国的大江大河大多发源于第一级阶梯,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在阶梯与阶梯的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修建水利工程.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自西向东的河流沟通了我国自东西部的交通,

中国地理简答

中国地理简答 中国的地形 一、分析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大的利与弊。 有利:①为我国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不同的地形区适合不同类型农业的发展;②广大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 不利:①山区面积大,对交通发展、对外联系不利;②对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带来了不便;③导致耕地不足;④开发难度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繁)。 二、简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有利条件。 ①有利于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内地,形成大量降水;②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汇入大海,沟通了我国东西交通;③在阶梯的交界处形成巨大落差,产生丰富的水能资源。 三、分析地形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影响气温。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如青藏高原的纬度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大致相当,但地势却高出4000米以上,因此,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得多。 影响降水。我国东部的许多山地降水比平原多,就因为山地的一侧多迎着夏季风的来向,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反之,背风坡一侧则降水减少。如台湾山脉的东侧降水明显多于西侧。 影响气流运动。我国许多高大山脉两侧的气候截然不同。如秦岭东西横亘在陕西南部,冬季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夏季阻挡了北上的暖湿气流,使其南面的汉中盆地与北面的渭河平原在气温、降水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因而秦岭是我国气候的重要分界线。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制约河流的流向。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入海;许多山脉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影响到河流的流域范围。 影响到河流的落差。河流在地势阶梯的过渡地带形成巨大落差。峡谷、急流的形成也与地形有密切关系,河流水能资源的蕴藏量与降水、地形有关。 3.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一方面反映在山脉的阳坡与阴坡植被的差异,另一方面表现在植被随高度增加而发生有规律的垂直变化。 四、回答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及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主要分布: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云南、四川西部,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错地区。 形成的原因:①地形起伏大;②顺坡向堆积有大量的碎屑物质;③植被的破坏严重;④降水时间长以及冰川融化、土壤水分饱和。 五、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都比较崎岖,而内蒙古高原较平坦,其成因各是什么? 青藏高原地壳运动强烈,内力作用显著,地形崎岖;云贵高原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地形崎岖,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地形崎岖;内蒙古高原风力侵蚀和沉积作用明显,地形较平坦。 六、云贵高原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 ①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虽然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 ②地形崎岖,地势起伏,落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 中国的气候 一、分析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虽然较南方低一些,但北方的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得到的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所以南北温差比较小。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的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白昼比南方短,得到的光热比南方少;②同时,我国北方临近冬季风的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强且时间长,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而南方地区受山地阻挡及纬度位置的影响,受冬风影响小,南方气温较高;③另外,北方冬季积雪,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南北温差大。 二、回答我国夏季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地区及原因。 最高温出现在吐鲁番盆地:①地势低洼;②盆地地形,不易散热;③深居内陆,晴天多;④地面干燥,植被稀少;⑤大陆性强,增温快;⑥焚风效应。

地形对其他要素影响

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模式(答题模式+高考真题+强化训练) 地形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 环境要素影响 气候①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 ②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高山、高原气候; ③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区域比同纬度气温高,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④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 ⑤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 水文①河流流向,从高处流向低处;②河流的落差及流速; ③河网密度及河流长度,一般平坦地形河网密度大,山地地区河流短小④支流 ⑤湿地的形成 地貌地形崎岖坡度大,容易形成侵蚀地貌。如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地势低洼处容易形成沉积地貌。如三角洲,河漫滩,冲击洪积平原等 植被①迎风坡和背风坡、阴破和阳坡、山麓和山岭植被的种类、密度等都不尽相同, ②海拔不同自然带谱不同 土壤①低洼平坦的地形加剧洪涝灾害高温热浪②坡度大加剧滑坡泥石流 ③盆地容易形成大雾,加剧酸雨等污染④封闭地形加剧赤潮,海潮等灾害 ⑤山地阻挡冷空气减少寒潮低温影响,阻挡暖湿气流被风坡加剧旱灾 【典型例题2】 从地形特征说明B山脉对气候的影响。(8分) 【典型例题3】 整体性角度简析山脉L对附近地区自然 环境的影响。(8分)

(二)地形对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 【典型例题2】指出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的有利地形条件。(5分)

【典型例题3】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5a 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5b 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12分) 【典型例题4】下图为新西兰南、北二岛地形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结合气候和地形特征,简述新西兰南、北二岛农业生产的共同特点。 【典型例题5】 西藏年楚河河谷(图6)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 分析年楚河河谷油菜籽单产高、品质优的自然条件。 b 6o 46o 44 地 中 海 罗 讷 河 乙 甲 河流 500 等高线/m a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特征包括:光(日照、太阳辐射);热(热量、温度、年较差、日较差);水(湿度、降水、云、雾);大气运动(风和垂直运动);气压;雷等。 1、高原与气候 (1)、与光照:高原大气相对稀薄,多晴朗天气,太阳辐射丰富。如青藏高原等。但高原上的谷地地区太阳辐射相对贫乏。 (2)、与气温: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低纬度地区的高原,因为纬度低,夏季气温不高,冬季气温不低。昼夜温差大,夜间容易发生低温冻害。但气温年较差小。气温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高原边缘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3)、与降水: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影响,高原边缘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而高原内部则降水少。 (4)、高原谷地与气温和降水:高原上的河谷地带,由于相对地势较低,平坦开阔,气温较高,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多云雾天气,这里是高原上重要的农耕区。 2、盆地与气候 (1)、与光照:外流盆地,由于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丰富,多云雾天气,太阳辐射弱(四川盆地)。内陆盆地,由于深居大陆内部,四周远离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少,多晴朗天气,太阳辐射丰富。(塔里木盆地) (2)、与气温:外流盆地,冬季风受周围高山阻挡,不易侵入,气温相对较高;夏季热量不易扩散,气温较高,热量充足(四川盆地)。内陆盆地,寒冷冬季风下沉堆积,不易扩散,导致气温更低(吐鲁番盆地、奥伊米亚康);夏季,热空气堆积,不易扩散,使得气温更高(吐鲁番盆地,还有大陆性增温作用)

(3)、与降水:外流盆地,由于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在盆地内堆积,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降水丰富,加之地形闭塞,空气不易流动,多云雾天气(四川盆地,雅安题目)。内陆盆地,由于深居大陆内部,四周远离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少(塔里木盆地) (4)、与风:外流盆地地形,四周都是高山,对风力具有明显的阻挡削弱作用。风力资源贫乏。内陆盆地,由于盆地内部面积广阔,盆地内部风力较大。风速较大。 3、山地(丘陵)与气候 (1)、与光照:阴坡光照弱,阳坡光照强。坡面正午太阳高度与地平面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2)、与气温:山地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具有垂直地带性变化规律。同海拔高度,阳坡气温高于阴坡气温。(温暖与否看阴阳坡) (3)、与气温:山脉走向与风垂直时,阻挡寒冷气流,会在迎风坡一侧造成气温下降,而背风坡一侧则气温较高;阻挡暖湿气流时,会使迎风坡一侧气温升高,背风坡一侧气温较低。如秦岭、大兴安岭、高加索山脉等。 (4)、与气温:山脉走向与风平行时,会使风加速前进,寒冷空气会造成大范围降温,如美国中央大平原;暖湿气流会造成大范围升温和雨天。如美国中央大平原、欧洲西部等。 (5)、与气温:小范围内,平原气温日较差大于山地。 (6)、与降水:当风与山脉垂直时,暖湿气流迎风坡,受地形阻挡抬升,地形雨丰富;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效应,甚至形成焚风效应。一般来说有一定高度的山脉其迎风坡半山腰位置降水最丰富,随海拔升高,降水逐渐减少;越来山

地形对环境的影响全汇总

地形对环境的影响全汇总 地形不仅影响大尺度气候,也影响局地小气候。 一、地形对大尺度气候的影响 1.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2.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 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3.雨影效应。 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西风气流受到了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4.影响大气环流。 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5.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 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6.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 如美洲西部的气候多呈现狭长带状分布,主要是受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纬度偏高,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势高,阻挡冬季风。 二、地形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 1.影响局地气温。

⑴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的气温高于阴坡。 ⑶山体迎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 ⑷山脉垭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高;当冷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低。 ⑸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 ⑹对气候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影响:①山地比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小;山顶比山谷气温日较差大;高原比平原气温日较差大。②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同一纬度的高原高山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小(夏季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冬季由于海拔高,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所以气温不是很低)。 ⑺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 2.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 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一般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空气越干燥地区地形雨出现的位置海拔越高;山体的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3.影响风速。 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 4.地形对光照的影响。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太阳辐射较少,光照强。如我国的拉萨由于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被称为“日光城”。

地形地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与调整

地形地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与调整 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的物理特征,是地理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十分重要,不仅决定了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还影响着人类活动的展开。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地形地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讨论如何进行调整。 首先,地形地貌对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起着重要作用。山脉、高原和平原的不 同地形地貌特征决定了水资源的分布和可利用性。山脉和高原通常是水源地,其陡峭的地形使得水流迅速,形成了众多的河流和瀑布。这些水资源被广泛用于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发电等方面。而平原地区则相对平坦,水资源相对较少,需要通过人工引水或地下水开发来满足需求。因此,了解地形地貌对水资源的影响,对于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地形地貌对气候和气象条件产生影响。山脉和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 气温相对较低,气候多变。这些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使得气流受到阻挡和改变,形成了特殊的气候带,如高山气候、高原气候等。这些气候条件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海洋和河流的地形地貌也会影响海洋气候和河流水文条件,如河流的弯曲程度、河口的宽度等都会对河流水位和水质产生影响。因此,了解地形地貌对气候和气象条件的影响,有助于预测天气变化和合理规划农业生产。 此外,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展开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地形地貌特征对于 交通运输、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等方面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山脉和高原地区地势险峻,交通运输困难,需要修建隧道和桥梁来打通交通要道。而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适合发展城市和工业。此外,地形地貌还影响着土地的利用方式。山地地区由于地势陡峭,不适合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更适合发展旅游业和生态农业。而平原地区则适合进行农业种植和城市建设。因此,合理规划和利用地形地貌,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地形地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首先,需要加强 地质调查和地形测量工作,了解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征。其次,需要制定合理的规

中国的地形地势 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地形地势知识点总结 1.地势: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2.地势意义: 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3.地形特点: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特点: 1.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 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2.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3.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4.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 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5.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丘陵的利用特点: 1.缓坡开辟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 2.发展旅游业; 3.发展林业、畜牧业 ?四大高原对比 ?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杨琭0126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高大的山脉和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十分巨大,能对气候发生重大的影响,与海陆分布和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作用同样重要。局部地形由于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和地形形态的差异,可在短距离内产生显着不同的局地气候。由于地形的作用,进一步破坏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导致地面气候更加复杂多样。根据陆地的海拔高度和起伏形势,陆地地形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类型,他们以不同规模错综分布在各大洲之上,构成崎岖复杂的下垫面。 一、地形与太阳辐射 地形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是随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纬度季节等而异。就直接辐射与总辐射而言,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有增强的现象。这是因为,高度大,太阳辐射通过的空气柱的距离缩短,空气密度小,水汽微尘少,受到大气的吸收、散射等作用而损耗的能量少,因此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增强。夏半年,因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南北坡所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差别小,冬半年则差别大。纬度越高,南北坡所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差别越大。从太阳直接辐射的日变化看,在偏东的坡地上,上午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大于下午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其最大值出现在上午,在偏西的坡地上则正好相反,南坡和北坡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在上午和下午基本上是对称的,其最大值均出现在水平面上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正午附近。 二、地形与气温 地形与气温与气温的关系十分复杂,大地形的宏观影响能对大范围内的气温分布和变化产生明显作用,局部地形的影响也能使短距离内的气温有很大的差别。 (一)高大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绵亘的高大山系和庞大的高原是气流运行的阻碍,他们对寒潮和热浪移动都有相当大的壁垒作用。同时他们本身的辐射差额和热量平衡情况又具有其独特性,因此他们对气温的影响是非常显着而广泛的。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机械阻挡作用和热力作用两个方面。下面以青藏高原为例来简要说明。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矗立在29°-- 40°N之间,南北约跨纬度10°,东西约跨经度35°,有相当大的面积高度在5000米以上,有一系列的山峰顶部海拔超过了7000--8000米,占据了对流层中下层,犹如大气海洋中的一个岛屿,对于冬季层结稳定而厚度又不大的冷空气是一个较难越过的障碍。从西伯利亚西部侵入我国的寒潮一般都是通过准噶尔盆地,经河西走廊、黄土高原至东部平原,这就导致我国东部热带、副热带的冬季气温远比受青藏高原屏障的印度半岛北部为低。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的阻挡被迫分支,分别沿高原南北两侧绕行,高原西北侧为暖平流,西南侧为冷平流,绕过高原后,气流辐合,东北侧为冷平流,东南侧为暖平流。因此,在高原北半部,冬季各月都是西北侧暖于东北侧,在高原南半部,则是东南侧暖于西南侧。夏季青藏高原对南来暖湿气流的北上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不过暖湿气流一般具有不稳定层结,

浅谈地形与气候的关系

浅谈地形与气候的关系 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两者之间互为依托、彼此影响。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分析局地天气和地方性气候。文章对地形与气候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归纳总结了几点结论。 标签:地形;气候;影响;关系 1 中国的地形与山脉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其中山地面积占33%,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位于第一阶梯;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地区地形崎岖)面积占26%;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昆仑山与天山之间;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柴达木盆地:位于巴颜喀拉山与祁连山之间;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面积占19%;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面积占12%;丘陵面积占10%。同时中国还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大小山脉纵横全国,按一定方向排列,以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为主,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 我国的气候分布情况 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水量丰富,以北地区是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 2.1 南北气温的差异 我国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年均温相差较大;受海拔影响青藏高原等海拔高处比同纬度地区气温低。闭塞的盆地及内陆低洼地区出现高温中心。 2.2 东西干湿的差异 受地形等因素制约的地区,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最为密切。秦岭-淮河一带降水偏多。西北内陆除新疆西北部,大多是我国少雨地区;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干旱。青藏高原上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由于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因此较为湿润。 2.3 气候复杂多样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东西距离长,有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复杂多样的地形,加剧了气候的复杂性,青藏高原形成高原气候,许多高山区气候垂直差异明

地形地貌对水资源分布的影响

地形地貌对水资源分布的影响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 性变得日益突出。然而,由于地球地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不同地形地貌对水资源分布有着明显的影响。在本文中,将探讨地形地貌对水资源分布的影响及其背后的原因。 首先,山地地形对水资源的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山脉的存在阻止了水流的顺 畅流动,同时也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差异。在山地地形下,由于地势的高低起伏,水分往往会在陡坡上迅速下滑,形成河流和瀑布。这就使得山地地区的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山脚下的平原地带则相对缺水。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和安第斯山脉都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而山脚下的平原地带则常常干旱。因此,在山地地形区域,人们更需要有效地利用山区水资源,以应对当地的水源紧缺问题。 其次,河流的形成和分布也与地形地貌有着密切关系。地球上许多河流是通过 溪流、小河流的汇合而形成的,然后汇入更大的河流。这些河流的形成与地形地貌的起伏有着直接的关系。在高山地区,溪流和山间小河流纷纷形成,并最终汇入大河,如中国的长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等。这些河流不仅提供了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也为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此外,大型河流还在流经平原地带时,会形成广阔的河流冲积平原,为农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地。 除了山地和河流,湖泊也是地形地貌对水资源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湖泊的形 成多与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等因素有关。湖泊的形成不仅为周边地区提供了水资源,还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例如,非洲大湖区是非洲大陆重要的淡水资源集中地区,湖泊众多,并且生物多样性丰富。这些湖泊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水源,同时也孕育出了丰富的渔业资源。然而,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湖泊干旱和水面退缩等问题也逐渐凸显,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困扰和挑战。 最后,地形地貌对水资源分布的影响还包括地下水的分布。地下水是地下岩石 或土壤中的水分,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地下水的存在对于一些不毛

我国特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特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湖北省十堰市第六中学瞿道峰 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和多种多样的地形,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〇我国太阳辐射最多和最少的地方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成为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这里纬度较低,太阳照射的角度比较大,得到的阳光照射比较充分。加上这里晴天多,雨天少,即使下雨常常也在夜晚,一年中日照时数达三千多小时,比同纬度附近的上海多一千多小时。其实,拉萨只是著名的“日光城”之一,青藏高原还有日照时间更长的地方。 四川盆地的与青藏高原所处的纬度位置几乎相当,但盆地内地势较低,周围的地势高,日照时数少,水汽不易散发,多阴雨天气,有“天无三日晴”和“蜀犬吠日”之说。多云天气削弱了太阳辐射强度,成为我国太阳能最贫乏的地区。 〇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方 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青藏高原海拔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所以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新疆吐鲁番盆地,位于非季风区,远离海洋,降水少,多晴天。加上盆地地势低洼,日照时数多,太阳辐射强,热量不容易散发,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七月平均气温为33℃,人称“火州”。 当然,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一月平均气温是-30.6℃,也曾出现过-52.3℃,这是由于纬度位置造成的,跟地形无关。 〇不受冬季风影响的地方 青藏高原海拔高,难以受到冬季风的影响。在重重山脉的阻挡下,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岛也较少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〇我国的三大“火炉” 长江沿岸,夏季有三个高温中心,人们常称为三大“火炉”,就是重庆、武汉、南京。入夏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高空被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晴天多,有一个多月左右的伏旱天气,气温较高。这三大城市都位于河谷地带,热量不容易散发。还有,这里水田弥补,沟渠纵横,在烈日的照射下,水分蒸发很快,空气湿度大,人体的汗液不易被排除,使人们感到闷热。七月,重庆、武汉和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为28.6℃、29.0℃和

中国盆地对气候的影响

中国盆地对气候的影响 1、四川盆地地形地势对气温的影响 四川盆地位于大巴山、龙门山以南,邛崃山、大凉山以东,大娄 山以北,巫山以西,周围为海拔1000至3000米的高原山地所环绕, 盆地底部海拔多在500米左右。由于盆地北部有较高的秦巴山地,使 冬季南下的冷空气和寒潮受到阻挡和消弱,所以盆地内部冬季温暖。 盆地属凹地形,盆地内部热量不易散失,使这里热量条件较好。南部大娄山高度不大,其北坡的长江沿岸谷地,地处夏季风的背 风坡,下沉气流助长了夏季风炎热的程度。 2、盆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 3、丘陵和盆地气候的区别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 极端状况。由于各地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地形、季风、人类活动”等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因而气候差异很大。影响气候的主要因 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每一种气候类型都是由各个影响因素共 同作用的结果,但影响的主导因素是有差异的,在影响气候的因素中,地形是一个重要因素。地形中由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山脉分布、山脉走向和迎风坡背风坡”等的不同,都会对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产生 影响,甚至会破坏气候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因此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 因素,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由于地形知识综合性强、要 求有很强的空间概念,因此也就必然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因此对地 形知识的拓展分析,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化解。 一、地势高低对气候的影响 根据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 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达 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随高度的升高降水减少。

1.地形起伏对山地气候的影响。山地上随着高度的增加,日 照增强,气温降低,气压减低,降水在达到最大降水带以前不断增加,但超过这一高度即行减少,在高山顶上还有冰雪覆盖,从而形成山地 的垂直气候分布。 例1.喜马拉雅山山脚与山顶的降水量有明显的差别,开始; 随着高度的增加降水增加,到了海拔1000~1500米左右,降水达到最大,而后降水量就随高度增高而减少(原因:山地上海拔较高,气温低,水汽容易达到饱和,凝结为雨;空气与山地寒冷地面相遇,容易 冷却致雨;暖湿气流遇到山地,被迫沿山坡上升,水汽容易凝结致雨)。 例2.在热带地区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先后出现从赤道到 极地的气候变化。 例3.南美洲西部赤道西侧的高山气候是由于高大的安第斯山 的影响,非洲赤道东侧的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也是由于东非高原 地势高的缘故。 2.地形起伏对山脉两侧气候的影响。高耸的山脉往往成为低 层空气流动运行的障碍,它可以阻滞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来的暖空气又 可使气流的水份大大损耗,在山脉两侧高大的山脉往往成为气候的分 界线。 例1.与纬线大致平行的秦岭、南岭南北的冬季气温有着显著 的差异,使得南岭以南可以发展某些热带作物,具有热带性环境,而 南岭以北热带作物不能越冬,具有亚热带环境,而秦岭则成为亚热带 和温带气候的分界线。 例2.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每隔一定时间表现为寒潮的 侵袭,寒潮南下过程中,遇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便折向东,直驱华北 以至华南,使我国东部气温低于世界其他同纬度地区。 二、地形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分布会改变某地的气温分布,也会使某种气候只局限分 布于某一狭窄的区域。 例1.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只分布在沿岸狭长的地带, 主要是受安第斯山的影响。

地理微考点:地形对河流(湖泊)的影响

高频考点532(二)地形对河流(湖泊)的影响 1.地势影响河流流向。 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使河流呈放射状流向海洋。

2.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水系形状。 如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流流域的分界线,南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界线;盆地多为向心状水系,平原多树枝状水系(羽毛状水系)。 3.地形(落差)影响河流的流速------影响河流开发(水运、水能) 一般而言,山区河流流速较快,平原区河流流速较慢。 地形影响河流的航运条件、水能开发-----

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地形河流航运条件较好,山地、丘陵河流航运条件较差。 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内部水能较贫乏,山地、丘陵、盆地、高原边缘处水能较丰富。 4.地形影响河道剖面。 一般而言,山区河流多呈“V”字型,平原区河流多呈“U”字型。 5、地势较高的区域湖泊多咸水湖 这是因为区域内地壳不断抬升,由海洋壳转换为大陆壳,部分湖水无法流出低洼地区,残留在高原面上。 地形对河流小切口分析: “高大的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1、河流发源地、河流空间分布格局。

2、阻挡气流运动(迎风坡),给河流带雨水补给,影响水量与季节变化。 3 、山上可能有冰川积雪,给河流带来冰川融水。 “陡”---对河流的影 •流速、含沙量(侵蚀加剧) “山地位置、走向、坡向”---对河流的影响 流向、凌汛 【拓展提升】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距今1.9亿年前,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陆,形成湖泊,称“巴蜀湖”。此后气候趋于炎热干燥,盆地内形成了大量盐卤,并保存于地层当中,至今仍被开采利用。2000多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巫山东西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山体主要为石灰岩),产生河流袭夺现象,湖水外泄,古长江进而向西南继续袭夺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为长江正源。下左图示意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形和现代水系分布。下右图示意河流袭夺过程及袭夺地貌形态。 (1)说明巫山东侧河流袭夺西侧河流的条件。 (2)简述河流袭夺后古湖盆自然环境的演变。 (3)四川盆地盐矿资源极其丰富,简述盐矿形成过程。 【答案】(1)巫山(分水岭)以石灰岩为主,抗侵蚀能力较弱,易被流水侵蚀;巫山西侧河流河床(水位)高于东侧;东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溯源侵蚀能力更强。 (2)水域面积减少,大部分区域由水生环境演变为陆生环境;水生生物减少(分布范围减小),陆生生物增多(分布范围变大);土壤逐渐形成、增厚。 (3)“巴蜀湖”形成后地形封闭,气候趋干,湖水不断蒸发,盐度增大到饱和并不断析出、堆积,形成盐卤;

我国的地势特征队气候,水文,交通,社会经济活动有怎样的影响

我国的地势特征队气候,水文,交通,社会经济活动有怎样的 影响 我国的地势特征队气候,水文,交通,社会经济活动有怎样的影响地势首先会影响气候,高低会影响风向、风力、降水等。比如说迎风坡 背风坡的风速跟风力就不一样;降雨降雪也不一样。温度也不一样,山地跟平原的气温就是有区别。 水文:影响河流的流向、水流量等。地势的高低影响河流的流向,跟水流量的大小。这个地方低洼,那么这里就形成了雨水汇集的地方了。 交通:路线。比如说这里有高山我要在这里修路但是凿山工程造价太大,所以就改变法案了。还有就是加强了交通的畅通,地势影响河流的方向,自然水路也就加强了。 经济活动:一般平原的地方经济比较的发达,如果说该地以山地为主,那么这地方的交通的造价就大了,所以交通运费就加大,方便程度就减少了,那么来此地想谋求发展的人就会望而却步了。 o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水汽(夏季风)进入内陆,使我国东部形成大面积的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对农业生产很有利。 地势西高东低,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在阶梯分界处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地势是组成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之一.地势的基本特征对气候,河流以及社会经济活动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为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所有大江大河多向东流 地势对经济活动有哪些影响? 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的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势特征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很大。我国东部的第三级阶梯,

地势较低平,这里成为人口稠密、农业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为农工交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级阶梯,地势起伏较大,多高原、盆地和山脉,交通条件不如东部,但却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区。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自然条件独特,经济活动也具有特色。 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经济等有哪些影响 ; 中国地势东低西高,对气候的影响,有利于海洋气流进入内陆;河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多河流是向东流入大海的;交通,东西部的交通受到严重阻隔,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东部发展快,西部发展慢。 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方式有哪些 1、技术对生产布局的影响 (1)改变资源的经济价值 (2)改变资源效益水平 (3)改变生产规模与空间范围 (4)改变最佳区位的空间位置 (5)改变资源对区位的约束程度 2、技术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1)改变基本经济部门的相互比例(对一、二、三产业) (2)技术进步促使新产业部门与门类的出现 (3)改变经济部门内部的结构 a.农业:种植业(下降)养殖业(上升) b.工业:推动生产向精密化、合成化发展 c.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业、飞机票低、管道运输 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有哪些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有利于湿润空气深人内陆,供给大量水汽;使大河滚滚乐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人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导致河流大多汇入太平洋和

【地理知识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理知识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一是由于地形因素主导而形成独特的气候类型,那就是高山气候,随着海拔的升高,热量和水分都会发生变化。二是地形对于气候中降水的影响,比如非洲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地区,原本是热带雨林气候。但因为高原地形,海拔在1200米左右,降水偏少,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根据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达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随高度的升高降水减少。 高耸的山脉往往成为低层空气流动运行的障碍,它可以阻滞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来的暖空气又可使气流的水份大大损耗,在山脉两侧高大的山脉往往成为气候的分界线。例如中国的秦岭。 地形分布会改变某地的气温分布,也会使某种气候只局限分布于某一狭窄的区域。例如北美洲西海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沿岸狭长的地带,而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能够分布到大陆内部,分布的面积广阔,就是与“西欧平原面积广,山脉呈东西走向、相间分布,从而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西风深入大陆内部”有关。 在同一纬度的地区,由于地形类型的不同,使得影响气候的因子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例如那曲冬季是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的影响而温度特别低,而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南京市则温度较高,说明地形类型的差异对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与降水有明显的差异,山地的迎风坡(指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在山脉的迎风坡,暖湿气流被迫抬升,容易成云致而。背风山坡因空气下沉,气温升高,降水就少)比背风坡多雨,向阳坡比背阳坡气温高。由于山坡方向对气候各要素发生显著影响,而且对气候也就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我国的长白山就呈现出这种明显的现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近10年中国地区地形对降水影响研究进展

近10年中国地区地形对降水影响研究进展 近10年中国地区地形对降水影响研究进展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研究地形如何影响降水在中国地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是一个复杂且多变的过程,涉及大气环流、水汽输送以及地形构造等多个方面。近10年来,随着观测技术和数值模型的发展,中国地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本文将就近10年来中国地区地形对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地形对降水的基本原理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大气环流来实现的。地形起伏使得大气流动产生变化,影响水汽输送、垂直运动以及云的生成和降水形态的分布。同时地形也会影响大气的稳定度和湍流运动,从而进一步影响降水。 二、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研究方法 1. 定性分析方法:通过对气象观测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的对比分析,推测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发现一些地形对降水形成和分布的潜在规律。 2. 数值模拟方法:运用数值天气和气候模型,通过改变地形因子,模拟地形对降水的作用,并进行敏感性分析。 3. 统计方法:通过对区域降水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不同地形条件下降水的差异性和规律性。 三、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研究进展 1. 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的地形起伏是导致降水分布呈现明显变化的重要原因。地形对东部沿海地区雨

量的增加,以及西部山地地区雨量的分布影响较为显著。 2. 地形对降水形态和降水过程的影响:地形使得降水分布具 有明显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特征。同时地形会影响降水的类型(如对流性或层云性)、雨量强度、持续时间等。 3. 地形对降水的时空耦合影响:地形与降水之间存在复杂的 时空耦合关系,不同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呈现出季节性和年际变化的特征。 4. 地形对降水强度的调节:研究发现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不仅 体现在降水量方面,还在降水强度上有所调节,即地形使得降水的强度增加或减弱。 综合研究表明,近10年来中国地区地形对降水的研究进 展明显。通过定性分析、数值模拟和统计方法,揭示了地形对降水分布、形态和过程的影响规律,并对地形与降水的时空耦合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此外,研究发现地形不仅会影响降水量,还会对降水强度产生调节作用。 结论 中国地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是一个复杂且多样的过程,近10 年来的研究进展表明,地形对降水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地形与降水的关系对于全面理解中国地区降水变化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更多的观测数据和数值模拟,进一步探索地形对降水的具体影响机制,并提供更准确的预测和评估方法,为灾害防治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再者,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还体现在降水形态和降水过程上。地形的起伏和高度变化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和类型。例如,在山地地区,由于地形的障碍作用,空气流动会受到阻碍,从而导致局部的降水增加。另一方面,山地地区通常会形成稳定的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