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中国河流发育的主要因素

影响中国河流发育的主要因素

三、影响中国河流发育的主要因素

从大气降落到地表上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陆地表面上的线型凹地流动而形成河流。流动的水和容水的槽是构成河流的两个要素,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影响河流发育的因素最终都体现在“水”或“槽”的变化上。影响水量大小及其变化的,主要是降水、气温、蒸发等气候因素;影响河槽形态的,主要是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下垫面因素。

此外,人类活动对河流也有一定影响。当然,气候因素、下垫面因素和人类活动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一)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是影响河流发育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它包括降水、气温和蒸发等要素,其中以降水最主要。

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东亚季风区,东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团与北方的干冷气团交绥,形成锋面雨带。这条雨带接近东西方向,每年4、5月间,从华南向北方推移,7、8月份到达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9月份开始向南迅速退缩,10月份以后退出大陆。锋面雨带的推移是影响中国降水分布的主要天气系统,在它的支配下,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而且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就使中国河川径流量也具有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夏季为洪水期,冬季为枯水期的基本特点。降水量多,有利于河网发育,因此河网密度也具有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

由于中国主要河流都是东西向的,与锋面雨带相平行,因此,当雨带移至或停滞在某一河流流域时,往往上、中、下游同时接受大量雨水,使河流水量迅速增加,造成洪水猛涨的现象。而雨带移走以后,全流域同时减水,又形成明显的枯水期,从而使中国河流水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洪、枯水流量相差悬殊。

此外,西南季风、台风和低气压活动,也是影响中国局部地区降水的重要因素。西南季风是影响西南纵谷河流的主要天气系统,一年四季气温较高,但旱季和雨季明显,河川径流集中在夏秋两季,春季最枯。夏末秋初,台风袭击东南沿海地区造成台风雨,使中国东南部的河流水量更为丰沛。夏秋季节,太行山、秦岭等地低气压(气旋)活动频繁,形成急骤暴雨,不仅使黄河、海河等河流洪水猛涨,并且对流域内地表的侵蚀强烈,把大量碎屑物质带入河流,使这一地区的河流成为著名的多沙河流。

青藏高原北部及西北内陆地区,因离海很远,又有高山阻挡,东南和西南季风都不能到达,故属非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很少,所以河流水量、河网密度都很小,使绝大部

分河流成为内流河。造成内流区的原因,地形因素是一个方面,但降水量太少则是根本的原因。气温对中国河流的影响也是广泛的,影响的深刻程度,西部大于东部,北方大于南方。中国西部高原、高山区的河流,多以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川径流的变化,几乎完全服从于气温的变化。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弱,冬季气温低,以降雪为主,所以北方河流有封冻和春汛现象。

气温对南方的影响,主要通过蒸发起作用。尤其在盛夏季节,华南、华中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蒸发强烈,使河流水量减少。

(二)下垫面因素

水在地面上流动,必然受到地形、地质、土壤和植被等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其中地形的影响最为主要。

在中国西部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以此为顶点向四面倾斜。在中国境内形成了向东、向南和向北倾斜的3个斜面,即太平洋斜面、印度洋斜面和北冰洋斜面,在这3个斜面上发育了注入这三大洋的众多的河流。这3个斜面中,以太平洋斜面最大、最长,而且全部在中国境内。这就形成了中国西高东低的基本地形骨架,使中国具有“百川东流归大海”的河川大势。

呈阶梯状是太平洋斜面的地形特点,3个地形阶梯之间的交接地带,是中国现代最突出的三大隆起带,地形的突变成为中国河流的3个发源地带。

发源于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河流有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因为距海很远,河流源远流长,多为世界著名的巨川。

发源于第二阶梯东缘,即大兴安岭—冀晋山地—豫西山地—云贵高原一线的河流,主要有黑龙江、嫩江、辽河、滦河、海河、淮河、西江、元江等。这些河流除黑龙江外,其它无论在长度、流域面积或河水流量方面,均次于源自第一阶梯的河流。

发源于第三阶梯——长白丘陵、山东丘陵及浙闽丘陵的河流,主要有图们江、鸭绿江、沂河、沭河、钱塘江、瓯江、闽江、九龙江、韩江以及珠江水系的东江和北江等。这些河流的长度和流域面积虽较上述两类河流小得多,但由于面临海洋,降水量多,河流水量特别丰富,不仅大多数河流的径流深度远远超过上述两类河流,甚至有些河流的年径流总量与上述两类河流也不相上下。

地形因素不仅影响河流的流向和发源地带,还直接影响水流特性。在地势陡峻的崇山峻岭区,坡度大,河道汇流较快,洪水过程陡涨陡落,水流湍急,下切作用强烈,多形成深切河谷;在平原地区,水流缓慢,沉积作用较强,河道中多沙洲汊道。

地形对水系形态也有较大影响,例如三面高一面低的地形,往往形成扇形水系,如海河水系。

地形不仅能直接影响河流,还能影响降水。例如四川盆地西部的峨眉山地,可抬升气流,形成地形雨,成为中国著名的多雨中心,使岷江水量骤增,成为长江支流中水量最多的一条。太行山区成为华北地区的多雨中心,也是因多地形雨的缘故。

流域的地质条件主要影响河网发育及地下水补给。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地层破碎,利于河网发育,河网密度相对较大,这是中国山丘地区河网密度大于平原地区的原因之一。较大的河槽往往沿着褶皱、断裂带或松软的岩层发育,西南纵谷河流就是如此。流域内地下水的蓄存条件主要取决于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例如,中国西北山区经过几次造山运动,有大量的断层破碎带,岩层中也产生了大量的节理裂隙,为蓄存地下水创造了条件,因此,祁连山和天山一带的河流,地下水补给量可高达60%以上。而降水量最丰富的东南沿海丘陵区,因广泛分布着不易透水的流纹岩和花岗岩,使地下水贫乏,不少河流无法得到地下水的补给。与此相反,黄土高原虽然降水量较少,但黄土疏松多孔,能够蓄存大量的地下水,河流得到的地下水补给量反而普遍较高。

流域内土壤和植被状况主要影响着河流的含沙量。黄土高原上的植被较差,黄土颗粒很细,耐冲性能差,因此凡是发源或流径黄土高原的河流,都获得了大量的泥沙补给。而中国广大的南方和东北地区,植被良好,河流的含沙量就少得多。

(三)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

长期以来,人们为了开发利用和改造河流,采取了各种措施,对河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随着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的加强,这种影响将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根据对河流产生的不同影响,可将人工措施分为3类。

(1)改造河床的措施,如开挖人工河道,人工裁弯取直,修筑堤防大坝等工程。例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成陆较迟,地势平坦,不利于河网发育,但为什么这里的河网密度是全国最大的地区呢?就是因为人们为了发展生产、开挖了大量的人工河道。长江的荆江河段,弯道众多,如果让河弯自行发展,最后也会自然裁弯取直。但为了排洪和航运的需要,采取人工措施,加速了裁弯的进程。新中国成立后在荆江河段已经成功地进行了两次

人工裁弯。中国主要大河(长江、黄河、珠江等)的下游、甚至中游河段都筑有大堤,约束河水,对河床演变起了很大的影响。黄河下游所以成为“地上河”,筑堤束水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2)减少河川径流的措施,如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水土保持等。

例如,为了治理淮河和海河,在中上游大量修筑水库、塘坝,引水灌溉,使淮河和海河的水量显著减少。甚至在洪水季节,天津附近的海河曾多次断流。淮河也曾有断流的情况出现。

(3)改变河川径流分配的措施,如水库、塘坝等各种蓄水工程及分洪、滞洪工程等。这些工程起到了削减洪峰,增加枯水期水量,调节径流的作用,改变了原来河川径流的分配状况。例如长江的荆江分洪工程,1954年发挥了分洪、滞洪作用,有力地削减了洪峰,使武汉市免受洪水灾害。

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有些是积极的,有益的,但有时也有消极的影响,对人类不利。今后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扩大积极影响,消除不利影响,使河流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专题复习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果-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二、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河流特征的成因 1?河流的流向:受 地势 的影响; 2?河流的流域面积、水系形状和 海陆轮廓、地形 有关; 3?河流支流多少与地形和降水有关; 4?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 降水量(河流补给)、流域面积(集水区域) 影响;汛期出现的时 间、长短受雨季的早晚和雨季长短影响; 5.水位流量变化与气候,补给类型,流域内水库、湖泊的调蓄有关; 6?含沙量受下垫面(土质和植被状况)和流水强度 的影响; 7?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1) 洪涝灾害的原因 ① 自然原因: a. 水系特征(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 ) b. 水文特征(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象 ) c. 气候特征(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d .地形(地势平坦,水流不畅) ②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 (2) 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举例】长江洪灾的原因 ⑴自然原因: 河流水 文特征 河流水 系特征 结冰期 含沙量 植被 降水状况 气温状况 覆盖率 相对高度 倾斜方向 山脉走向 表层岩性 因一一影响河流的因素

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 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8?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流速(如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小(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9?河流航运的有利条件: 10.河流地貌的形成(高一地理新教材) (1)侵蚀地貌:不同形态的河谷地貌 (2 )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内流区分界线: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 沿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 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径流量,主要取决于补给量、流域面积。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一般较大且降雨量愈大流量愈大;以冰雪融水、地下水、湖水和沼泽水补给为主,流量一般较小。流域面积大,流量一般较大。 (2)水位及其季节变化,与补给量密切相关。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随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降水多的季节水位高,为汛期;降水少的季节水位低,为枯水期。季风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热带雨林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的水位相对平稳。②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为汛期;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小,为枯水期。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河流,春季积雪消融,水位上升,称为春汛。③以地下水、湖水和沼泽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因其补给量稳定,水位的季节变化小。同等条件下,流域植被覆盖率越高,则水位的变化越小。 (3)含沙量,取决于流域内的土质、植被、降水强度和土地利用方式。若土质疏松、植被稀少、降水强度大、滥垦陡坡等,则河流含沙量大;反之,则含沙量较小。 (4)结冰期,主要与流域最冷月气温有关。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则河流会结冰,并且低温持续的时间越长,结冰期也越长;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则无结冰期。若流域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且河流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则易出现凌汛现象。 (5)流速,取决于河流的落差。河流落差大,则流速较快;反之,则流速较慢。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和峡谷地段流速较快;河流下游多流经平原地区,流速较慢。就河流某河段横剖面而言,河底与河岸附近流速最小,自河面至河底,流速先变大后变小,最大流速出现在水深1/10至3/10处。在曲流的凸岸和凹岸,流速与流向皆发生突变,导致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凸岸一侧坡度平缓。 我国主要的外流河水文特征比较 长江:径流量大,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汛期较长(6---9月)以夏汛为主,无冰期。 分段分析: 从源头到宜昌为上游:水流急,水能丰富;水量逐渐增大(沿途接纳支流),含沙量较小,河道较窄。 从宜昌到胡口为中游:流量大增,水流趋缓,含沙量增大,河道弯曲。 从胡口到入海口为下游:江阔水深 黄河:分段分析: 源口到河口镇为上游:水流急,水能丰富,水量逐渐增大,沿途有湟水、洮河等支流汇入,但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又有所减少,含沙量较小,在宁夏段有凌汛现象。(初冬和早春) 河口镇到旧孟津为中游:含沙量大(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支流众多,水量较大,但季节变化很大,水位会暴涨暴落) 旧孟津到入海口为下游:地上河,无支流汇入,流域变窄,流速缓慢,在山东境内有凌汛现象。(时间同上) 东北河流(黑龙江、松花江):水量较大,季节变化大,有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一年有春汛和夏汛,含沙量小(植被覆盖高),流速平缓(东北平原),冰期长。 西南地区的河流(横断山区):水量大,季节变化大,水流急,水能丰富,含沙量较小,流域面积窄,支流较少。汛期在夏季。汛期较长。但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部分地区会出现秋汛现象。 东南地区(珠江、闽江等):水量丰富,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无冰期;含沙量较小(植被覆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09届河流专题复习 一、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二、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河流特征的成因 1.河流的流向:受地势的影响; 2.河流的流域面积、水系形状和海陆轮廓、地形有关; 3.河流支流多少与地形和降水有关; 4.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降水量(河流补给)、流域面积(集水区域)影响;汛期出现的时间、长短受雨季的早晚和雨季长短影响; 5.水位流量变化与气候,补给类型,流域内水库、湖泊的调蓄有关; 6.含沙量受下垫面(土质和植被状况)和流水强度的影响; 7.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1)洪涝灾害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a.水系特征(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 b.水文特征(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象) c.气候特征(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d.地形(地势平坦,水流不畅) 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 (2)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举例】长江洪灾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8.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流速(如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小(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10.河流地貌的形成(高一地理新教材) (1)侵蚀地貌:不同形态的河谷地貌 (2)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内流区分界线: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专题复习 一、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 2. 3. 4. 5. 6. 7. a. b.) c. (1)自然原因: 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8.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流速(如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小(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9.河流航运的有利条件: ①自然条件:流量大小、流速快慢、有无结冰期,地形平坦。 ②经济条件:河流沿岸经济发达,城市众多,运输量大 10.河流地貌的形成(高一地理新教材) (1)侵蚀地貌:不同形态的河谷地貌 (2)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1 (1

(2 3长江源 云南, 湖北, 江西, 江苏, 11个 (市,区)。 下岷江、游干流)、、乌江渡(乌江)、在三峡的西陵峡中三斗坪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工程。 (1)防洪与灌溉

1 自西向东2 ⑶航运: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对宜昌以下航道也有改善作用。 ⑷养殖、灌溉、旅游等 4、黄河概况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级政区(青、陇、川、宁、内蒙、陕、晋、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面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很小。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流经 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自青海龙羊峡、经甘肃刘家峡至宁夏青铜峡的峡谷段,水能资源丰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与其影响因素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果-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流向 河流专题复习 流域 影响河流的因素

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河流特征的成因 1.河流的流向:受地势的影响; 3. 河流支流多少与地形和降水有关; 4. 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降水量(河流补给)、流域面积(集水区域)影响;汛期出现的时 间、长短受雨季的早晚和雨季长短影响; 5. 水位流量变化与气候,补给类型,流域内水库、湖泊的调蓄有关; 6. 含沙量受下垫面(土质和植被状况)和流水强度的影响; 7.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1)洪涝灾害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a. 水系特征(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 b. 水文特征(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象) c. 气候特征(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d .地形(地势平坦,水流不畅) 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 (2)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

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举例】长江洪灾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8. 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流速(如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小(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9. 河流航运的有利条件: ①自然条件:流量大小、流速快慢、有无结冰期,地形平坦。 ②经济条件:河流沿岸经济发达,城市众多,运输量大 10. 河流地貌的形成(高一地理新教材) (1 )侵蚀地貌:不同形态的河谷地貌 (2 )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内流区分界线: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 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三、影响中国河流发育的主要因素

三、影响中国河流发育的主要因素 从大气降落到地表上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陆地表面上的线型凹地流动而形成河流。流动的水和容水的槽是构成河流的两个要素,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影响河流发育的因素最终都体现在“水”或“槽”的变化上。影响水量大小及其变化的,主要是降水、气温、蒸发等气候因素;影响河槽形态的,主要是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下垫面因素。 此外,人类活动对河流也有一定影响。当然,气候因素、下垫面因素和人类活动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一)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是影响河流发育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它包括降水、气温和蒸发等要素,其中以降水最主要。 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东亚季风区,东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团与北方的干冷气团交绥,形成锋面雨带。这条雨带接近东西方向,每年4、5月间,从华南向北方推移,7、8月份到达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9月份开始向南迅速退缩,10月份以后退出大陆。锋面雨带的推移是影响中国降水分布的主要天气系统,在它的支配下,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而且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就使中国河川径流量也具有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夏季为洪水期,冬季为枯水期的基本特点。降水量多,有利于河网发育,因此河网密度也具有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 由于中国主要河流都是东西向的,与锋面雨带相平行,因此,当雨带移至或停滞在某一河流流域时,往往上、中、下游同时接受大量雨水,使河流水量迅速增加,造成洪水猛涨的现象。而雨带移走以后,全流域同时减水,又形成明显的枯水期,从而使中国河流水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洪、枯水流量相差悬殊。 此外,西南季风、台风和低气压活动,也是影响中国局部地区降水的重要因素。西南季风是影响西南纵谷河流的主要天气系统,一年四季气温较高,但旱季和雨季明显,河川径流集中在夏秋两季,春季最枯。夏末秋初,台风袭击东南沿海地区造成台风雨,使中国东南部的河流水量更为丰沛。夏秋季节,太行山、秦岭等地低气压(气旋)活动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09届河流专题复习 一、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二、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河流特征的成因 1.河流的流向:受 地势 的影响; 2.河流的流域面积、水系形状和 海陆轮廓、地形 有

关; 3.河流支流多少与地形和降水有关; 4.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降水量(河流补给)、流域面积(集水区域)影响;汛期出现的时间、长短受雨季的早晚和雨季长短影响; 5.水位流量变化与气候,补给类型,流域内水库、湖泊的调蓄有关; 6.含沙量受下垫面(土质和植被状况)和流水强度的影响; 7.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1)洪涝灾害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a.水系特征(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 b.水文特征(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象) c.气候特征(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d.地形(地势平坦,水流不畅) 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 (2)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

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举例】长江洪灾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8.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流速(如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小(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成因分析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成因分析 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为它们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流域而积、河网密度、河道状况和河流水系形态。 (1)河流流程的长短主要取决与陆地面积的大小、地形、及河流的位置,一般陆地而积较小(如岛屿)或陆地比较破碎(如欧洲西部)则河流较短;山脉距海岸较近(如美洲酋岸)则西岸河流较短,如台湾西岸河流较东岸河流长些;内流河受水源限制有些较短。 (2)水系归属:看河流最终的注入地。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最终没有注入海洋而注入内陆洼地的河流为内流河。如黄河、长江为太平洋水系,雅鲁藏布江为印度洋水系,额尔齐斯河为北冰洋水系;塔里木河注入塔里木盆地,为内流河。 (3)河流流向:看流域地势状况。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要通过图例反映的地势状况来确定流向。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观察山谷沿线等值线数值大小可判断河流流向。河流发育在山谷之中,河流沿线,等高线凸向河流上游。 (4)弯曲系数:指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直线长度的比值。河流弯曲系数越大,表明河段越弯曲,对航运和排洪不利。一般而言, 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曲发育,如长江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

水系特征可描述为: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巴彦喀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全长6300多千米-一-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长河,自西向东注入东海,流域而积18000多万平方千米-一-是我国流域而积最大的河流,支流众多且呈南北对称分布,中下游河湖众多,有水乡泽国之称, 河道弯曲尤其是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河流水系形状呈树枝状水系。 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分析之二:水位、径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 河流水文特征有河流水位、径流量大小、含沙量、汛期、有无结冰期、水能资源蕴藏量和河流航运价值。等方面,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因素。 河流水位和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 一、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一--主要是外流河,水位和流量季节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处在年雨型地区的河流,全年河流径流量大,水位和径流量时间变化很小;处在夏雨型地区的河流,夏季河流径流量大, 水位和径流量时间变化较大;处在冬雨型地区的河流,冬季河流径流量大,水位和径流量时间变化较大。例如: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径流量大,水位和径流量时间变化很小,主要是因为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亚马孙河、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水位高、河流径流量大且径流量时间变化很小,其中亚马孙河是全世界径流量大的河流、莱茵河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水位和径流量时间变化很小利于航运);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河流水位和径

河流地貌发育规律

河流地貌发育规律 一、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河床的坡度、水流的速度、河床底质的特性等因素,会对河床和两岸产生侵蚀作用,形成各种不同的侵蚀地貌。常见的河流侵蚀地貌包括峡谷、瀑布、河曲等。 二、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携带的泥沙等物质在适当条件下沉积,形成各种不同的堆积地貌。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扇、冲积平原、河漫滩等。 三、河流地貌的发育速度 河流地貌的发育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地形、地质构造等。一般来说,气候湿润、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河流地貌的发育速度较快。而气候干燥、地形平坦、地质构造简单的地区,河流地貌的发育速度较慢。 四、河流地貌的发育方向 河流地貌的发育方向通常与河流水流的方向一致。在山地地区,河流通常从高处向低处流动,因此河流地貌的发育方向通常是从上游向下游延伸。在平原地区,由于地形平坦,河流通常呈网状分布,因此河流地貌的发育方向通常是多个方向同时进行。 五、河流地貌的发育规律 河流地貌的发育规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一般来说,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不断侵蚀河床和两岸,同时也会携带泥沙等物质沉积形成堆积地貌。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地貌会逐渐发育和形成。此外,不同地区的河流地貌发育规律也可能存在差异。 六、河流地貌与其他自然因素的关系

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与其他自然因素密切相关。例如,气候因素会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从而影响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发育;地形因素会影响河流的流向和流速,从而影响河流地貌的类型和分布;地质构造因素会影响河床底质的性质和河岸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变化。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对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发育产生影响。例如,修建水库、开垦土地等人类活动会导致河流地貌的变化和调整。 七、河流地貌的应用领域 河流地貌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首先,在地理学领域中,河流地貌是研究区域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河流地貌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演变过程。其次,在水利工程领域中,河流地貌是设计和管理水利工程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对河流地貌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确定水利工程的位置和规模,并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此外,在环境保护领域中,河流地貌也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河流地貌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最后,在旅游规划领域中,河流地貌也是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河流地貌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确定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特点,并制定相应的旅游规划和开发策略。

河流的形成与发展

河流的形成与发展 (一)河流的发育 1.河流的形成 下雨后沿斜坡流动的暂时性面状流水(片流),对山坡冲刷剥蚀的作用(洗刷作用)。下雨后沿沟谷及河道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称之为洪流。洪流对沟谷的强烈冲刷的作用常形成冲沟。在冲沟发育过程中,岩沟底下切到潜水面以下,勾股水流得到地下水不断补给,则由暂时性的流水转变为经常性的流水,冲沟就演变为河谷。 河流的形成演变一方面受流水自身运动规律的控制,另一方面受地质构造影响,导致河流的面貌复杂多样。 由流水切割形成的谷地称为河谷。河谷要素包括: 1、谷坡:河床两侧的斜坡。 2、谷底:谷坡坡麓之间的平坦部分。 3、河床:谷底经常被流水占据的部位。 河谷形态可分为:“V”形谷――谷底很窄,多为河流上游河谷特征 “U”形谷---谷底较宽,是河流中游河谷特征 碟形谷----谷底宽缓,是河流下游河谷特征 2.河流的发育与构造 河谷的位置与取向通常受局部地质构造控制。河谷所在地经常是地质构造的薄弱带、软弱岩层分布带,或是断裂、节理的发育带。这种地带由于其抗流水侵蚀能力弱,易快速发育成为河谷。因此,河谷时而挺直,时而突然转折。而水系的型式往往可以反映区域性地质构造的特征。 大区域内河流的展布格局与大构造有密切联系。大区域内河流的展布格局受该区地势特征控制,而地势特征又受控于大构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这就决定了我国主要的河流——长江、黄河及珠江等均自西向东流入大海;与此同时,西南部的河流-澜沧江、怒江、红河等均环绕青藏高原东侧,沿着横断山脉由北向南流入大海。青藏高原的隆起是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并发生碰撞的结果,所以板块构造是造成上述河流展布格局的总根源。

河流水文特征及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适用文案 2009 届河流专题复习 一、河流水文特色和水系特色及其影响要素 果-河流水文水系特色因——影响河流的要素水量 河流水水 气降水状况位 气温状况 文特色 候 结冰期 含沙量植被覆盖率 水系 结构 相对高度 地 倾斜方向 流程形河流水 地山脉走向系特色 势 流域表层岩性 河道 流向 二、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剖析河流特色的成因 1.河流的流向:受地势的影响;

2.河流的流域面积、水系形状和海陆轮廓、地形相关; 3.河流支流多少与地形和降水相关; 4.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降水量(河流补给)、流域面积(集水地区)影响;汛期出现的时间、长短受雨季的早晚和雨季长短影响; 5.水位流量变化与天气,补给种类,流域内水库、湖泊的调蓄相关; 6.含沙量受下垫面(土质和植被状况)和流水强度的影响; 7.河流洪涝灾祸的成因剖析及治理举措 (1) 洪涝灾祸的原由 ①自然原由: a.水系特色 (支流的多少、干支流组成的形状、河流的曲折度、河漂泊差的大小) b. 水文特色 (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状况、有无凌汛现象) c.天气特色 (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d .地形(地势平展,水流不畅) ②人为原由:植被损坏、围湖造田等。 (2)河流的治理举措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流,开挖河流。 【举例】长江洪灾的原由 (1)自然原由:①水系特色: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损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 原,河流曲折,水流迟缓,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色:流经润湿地域,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中国河流详解(珍贵)

中国河流详解(珍贵)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丛书》 中国的河流 河流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是人所共知的。虽然全世界河流的总水量不及地球总水量的万分之一,但河流对人类的贡献,却远比海洋、湖沼、冰川等水体大得多。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分布着众多的江河。中华民族的祖先最早就是在黄河两岸定居生息的,并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千百年来,河流在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与河流的关系将更加密切,河流也将为人类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一、中国河流的主要特点 中国的领土广阔,地形多样,气候复杂。在这样的条件下所发育的河流,与世界同纬度其它国家或面积相当的地区和国家相比,则不尽相同,具有自己的明显特点,主要是:数量众多,水量丰沛,水系多样,资源丰富。 (一)河流众多,源远流长 数量多,流程长,是中国河流的突出特点之一。全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 000余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80条,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尚有79条。其中长江和黄河,不仅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著名的巨川。在世界最长的河流中,长江和黄河分别列为第三和第五位。此外,流经或发源于中国的澜沧江(下游是湄公河)、黑龙江,也都在世界最长的十大河流之列(表1)。 中国陆地面积约与欧洲及美国相近,然而大河的数量却远远多于欧洲和美国。甚至面积为中国两 倍多的北美洲,长度超过1000公里的大河条数也仅为中国的2/3。如果把中国的天然河流连接起来,总长度达43万公里,可绕地球赤道10圈半。中国的河流虽多,但在地区上分布很不均匀。一个地区河流的多少,常用河网密度表示(每平方公里面积内河流的总长度)。中国的河网密度总的趋势是南方大,北方小;东部大,西部小。中国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