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波固态电路复习题 (2)..

微波固态电路复习题 (2)..

微波固态电路复习题 (2)..
微波固态电路复习题 (2)..

第1章

选择与填空题

1. 微波是指频率在(300MHz~30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对应的波长范围为(1mm~1m)。

2. Ku波段是指频率在(12GHz~18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对应的波长范围为(2.5~1.67cm)。VHF波段是指频率在(0.1GHz~0.3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对应的波长范围为(300~100cm)UHF波段是指频率在(0.3GHz~1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对应的波长范围为(100~30cm)S波段是指频率在(2GHz~4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对应的波长范围为(15~7.5cm)

C波段是指频率在(4GHz~8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对应的波长范围为(7.5~3.75cm)3. 在大气中,影响微波/毫米波传播的主要是(氧分子)和(水分子),由于气体的(谐振)会对微波/毫米波产生(吸收)和(散射)。

4.毫米波的四个大气“窗口”是(35GHz)、(94GHz)(140GHz)(220GHz)。

简答题

1.简述微波电路的发展历程

由最初的电子管向固态化发展,由大型元件向小型元件、集成电路、器件方向发展,同时开发新系统。目前微波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朝小型化、高集成化、高可靠、低功耗、大批量应用方向发展。

2.什么是MMIC

利用半导体批生产技术,将电路中所有的有源元件和无源元件都制作在一块砷化镓衬底上的电路称为微波单片集成电路。

第2章

选择与填空题

1. 列举几种常用的平面传输线(微带线、悬置式微带线、倒置式微带线、带线、槽线、共面波导、鳍线)

2. 微带线主要传输的模式是(准TEM),带线的传输主模是(TEM)

11. 槽线的传输模式是(TE模)。

12. 共面波导的传输模式是(准TEM模)。

8. 鳍线的传输模式是(TE与TM模式组成的混合模)。

3. 微带线最高工作频率的影响因素有(寄生模的激励、较高的损耗、严格的制造公差、处理过程中的脆性、显著地不连续效应、不连续处的辐射引起低的Q值)(列举四个即可)5. 如果为了获得放大器最佳噪声匹配电路,用反射系数表示时应满足(Гout=Гopt);如果为了获得最大功率增益,用阻抗表示时应满足(Zout=Z*in)。

4. 定向耦合器常用表征参量有(耦合度、方向性、隔离度)

7. 耦合器的耦合度的定义是(C= 10lgP1/P3 = 20lg|S31| dB )。

9. 耦合器的方向性的定义是(D= 20lg|S31|/|S41| = 10lgP3/P4 dB )。

10. 耦合器的隔离度的定义是(I= 10lgP1/P4 = -20lg|S11| dB)。

简答题

1.简述MMIC技术的优点

答案:

(1)电路的体积、重量大大减小,成本低。与现有的微波混合集成电路(HMIC)

比较,体积可缩小90%~99%,成本可降低80%~90%。

(2)便于批量生产,电性能一致性好;制造MMIC是采用半导体批量加工工艺,一旦设计的产品验证后就可大批量生产;电路在制造过程中不需要调整。

(3)可用频率范围提高,频带成倍加宽。由于避免了有源器件管壳封装寄生参量的有害影响,所以电路工作频率和带宽大大提高。

(4)可靠性高,寿命长,MMIC一般不需要外接元件,清除了内部元件的人工焊接,当集成度较高时,接点和互连线减少,整机零部件数大量减少,所以可靠性大大提高(可提高100倍)。

2.简述阻抗匹配重要性的原因

答:(1)当负载与传输线匹配时,可传送最大功率,并且在馈线上功率损耗最小。(2)对阻抗匹配灵敏的接收部件,可改进系统的信噪比。(3)在功率分配网络中,阻抗匹配可降低振幅和相位误差。

3.简述微带电路拓扑结构的选择原则

答:(1)微波的高频段,宜选用微带阻抗跳变式的阻抗变换器。(2)微波低频端,宜采用分支微带结构。(3)微波固态电路设计中,当微波管输入阻抗为容性时,宜选用电感性微带单元;当微波管输入阻抗为感性时,宜选用电容性微带单元;

4.简述Wilkinson功率分配器的工作原理(P31)

答:

5.简述MMIC的基本工艺技术

答:(1)光刻工艺(2)离子注入工艺(3)薄膜淀积(4)腐蚀工艺(5)电镀工艺。

6.简述微带电路的制作要点。

答:(1)基片处理(2)版图制作(3)光刻(4)接地孔金属化与电镀(5)元件焊接

7.简述3dB分支线耦合器的工作原理。

8.简述混合环耦合器的工作原理。

第3章

选择与填空题

1. 晶体管器件可分为(结型晶体管)和(场效应晶体管)。

2. 用数学式子表示放大器绝对稳定的条件()。K=(1-|S 11|2-|S 22|+|△|2)/2|S 12S 21|

18.晶体管双端口网络绝对稳定的充要条件为(K>1)(1-|S 11|2>|S 12S 21|)(1-|S 22|2>|S 12S 21|)

3. 功率合成技术中的电路合成包含(谐振式功率合成、非谐振式功率合成 )两种方式。

4. 低噪声双极晶体管的两个重要的电参数是(功率增益和噪声系数)。

5. 双极晶体管的噪声来源有(热噪声、散粒噪声、闪烁噪声)。

6. 微波晶体管放大器的增益包含(转换功率增益、资用功率增益、实际功率增益)三种。

7. 描述功率放大器特性的参量有(功率效率和功率附加效率、功率压缩、动态范围、交调失真、调幅-调相转换)。

8. 列举三种功率合成技术(器件级合成、电路合成、空间功率合成和准光合成)。

9. 晶体管噪声系是指晶体管输入端(信号/噪声功率)与输出端(信号/噪声功率)的比值。

17. 噪声系数的定义()。

10.功率双极晶体管常用的输出功率有(饱和输出功率、线性输出功率、脉冲输出功率)三种。

11. 功率增益的定义是(在某一特定测试条件下晶体管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12. 双极晶体管的噪声来源有三部分:(热噪声)(散粒噪声)(闪烁噪声)

13. 线性输出功率1dB P 是(1dB 增益压缩时的输出功率)。

14. 功率放大器是非线性工作,常采用以下三种分析方法:(动态阻抗法)(大信号S 参数法)和(负载牵引法)。

15. 功率晶体管放大器的工作类别有三类:(甲)(乙)和(丙)。

16.微波宽带放大器的电路结构的种类为(平衡式放大器、反馈式放大器、有源匹配放大器、分布式放大器、电阻电抗匹配式放大器)。

简答题

1. 简述甲、乙、丙三类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及特点。

答:甲类放大的工作特征是发射结处于正向偏压,晶体管在静态时维持较高的静态直流 电流。这类放大的特点是增益高、噪声低、线性好,但缺点是输出功率小且效率低,其理 论效率为50%,实际只有25%~40%

乙类放大的特征是发射结处于零偏压,晶体管在静态时也无直流电流,也是在外信号到来 时,开启发射极结才能进行放大,只是开启功率要比丙类小。这类放大器的特点与甲类相 比是输出功率大,效率高,其理论最高效率可达78%;而与丙类相比是线性好,增益高 丙类放大的特征是发射结处于反向偏压,晶体管在静态时没有直流电流(只有很小的集电 极反向漏电流),当外信号到来时,将发射结打开,才起放大作用。这类放大的特点是输 出功率大,集电极效率高,最高理论效率可接近100%,实际可达50%~70%;其缺点是增

益低、线性差和噪声大。

2.分别解释什么是转换功率增益、资用功率增益、实际功率增益

答:转换功率增益:放大器负载吸收的功率P L与信源可用功率Pa之比。资用功率增益:放大器输出端的资用功率P L a与信号源资用功率Pa之比。实际功率增益:负载所吸收的功率与放大器输入功率之比。

3.简述晶体管四个S参数的物理意义。

答:S11是晶体管输出端接匹配负载时的输入端电压反射系数;S22是晶体管输入端接匹配负载时的输出端电压反射系数。S21式晶体管输出端接匹配负载时的正向传输系数,|S21|2代表功率增益。S12是晶体管输入端反向传输系数,代表晶体管内部反馈的大小。

4.简述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的特点。

答:优秀的噪声特性和极低噪声系数。

5.简述高增益晶体管放大器的设计步骤。

答:(1)选工作点(2)检验稳定性(3)增加稳定性(4)计算双共轭匹配时源和负载的反射系数(5)计算单级最大资用功率增益(6)输入匹配网络的设计(7)输出匹配网络的设计(8)级间匹配网络的设计

6.简述高增益晶体管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答:(1)选工作点(2)检验稳定性(3)增加稳定性(4)计算双共轭匹配时源和负载的反射系数(5)计算单级最大资用功率增益(6)输入匹配网络的设计(7)输出匹配网络的设计(8)级间匹配网络的设计

7. 简述低噪声晶体管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答:(1)计算稳定系数(2)按最小噪声系数设计输入匹配网络(3)匹配输出级

8.简述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的小信号设计方法。

答:(1)依据级联放大器的要求选择器件。(2)根据频率、带宽、成本目标和经验选择匹配电路结构(3)根据工作类型和电源要求选择偏置电路(4)对增益和输入匹配优化输入电路(5)确定器件静态I-V曲线负载线(6)提取封装寄生元件(7)优化输出匹配电路达最佳值R L(8)若需要,增加电路元件,保证宽带无条件稳定。

计算题

4. 有三只双极晶体管在1.8GHz时的S参数如下:

(1)放大器的最大增益?

(2)三只双极晶体管的稳定性如何?

(3)详细说明时间过程。

p.102

作业3.5

选择与填空题

1. 混频器的变频损耗为(输入微波资用功率和加到中频负载上的功率之比Lm=p s/p tf)

2. 检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电流灵敏度、电压灵敏度、视频电阻、优质因数、最小可检测功率、切线灵敏度、动态范围、烧毁能量)

3. 混频器的噪声系数包含(单边带噪声系数、双边带噪声系数、混频器-中放级联噪声系数)三种

4. 二极管作为混频器使用时的主要参数有(变频损耗、噪声温度比、中频阻抗)

5. 混频器的指标有(变频损耗、噪声系数、动态范围、工作频率、隔离度)

6. 检波器常用的类型有(高灵敏度窄带检波器、宽带检波器、温度补偿检波器、毫米波微带检波器)

7. 单管混频器的设计,至少要解决的四个问题是(微波变阻管、功率混合电路和阻抗匹配电路、滤波电路、直流通路)

8. 射频反相型平衡混频器的输出电流中,被抵消的是(信号偶次与本振及其各次谐波)的组合频率成分

9. 双平衡混频器的特点有(多倍频程工作带宽、混频组合分量少、隔离度好、动态范围大)

10. 混频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变频损耗、噪声系数、动态范围、工作频率、隔离度)

11. 本振反相型平衡混频器的输出电流中,被抵消的是(由本振偶次谐波与本振及其各次谐波)的组合频率成分

简答题

1.说出90°平衡混频器的三个优点。

答案:平衡混频器的输入信号和本振功率都平分加到两个混频管,得到充分利用。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对本振输出功率的要求,另一方面输入信号的动态范围增加了一倍;抵消了本振引入的噪声;能抑制混频产生的部分无用的组合频率成分。

2.简述双平衡混频器的特点。

答案:多倍频程工作带宽;混频组合分量少:双平衡混频器比单平衡混频器组合谐波成分要少一半;隔离度好;动态范围大。

3.环形电桥结构的优缺点与分支电桥相比有哪些?

答案:环形电桥周长大,适于微波高频端,而分支电桥适于低频端;当输出口有反射时环形电桥的本振口与射频口隔离度好;当输出口有反射时环形电桥的端口驻波比不如分支电桥;环形电桥本振输入端与中频输出端交叉,结构不易处理。

4、说明图中的平衡式镜像回收混频器,当信号频率(fs)高于本振频率(f L)时,即(fs>f L 或fs=f L+f if)时,中频移相器应加在哪一个中频输出端,请写出详细推导过程。

计算题

p.153 作业4.5

选择与填空题

1. 电阻性倍频器的优点有(能提供较宽的带宽,且比电抗性倍频器工作更加稳定,不易产生参变振荡)

2. 变容管倍频器的基本电路有(并联电流型和串联电压型)

3. 衡量倍频器特性的主要技术指标有(波形纯度、被骗拿起的工作频率及倍频次数、倍频器输出功率、倍频器变频损耗、倍频器的驱动功率、带宽、输入输出驻波比)

4. 倍频器噪声的主要来源(来自倍频器外部的主振器和来自倍频器内部)

5. 表征变容二极管性能的静态参数有(损耗电阻、反向击穿电压、结电容、品质因数、功率容量、截止频率、自谐振频率、电容调制系数)

6. 微波晶体管倍频器与二极管倍频器相比的优点有(更宽的带宽、倍频的同时还具有放大作用、消耗直流功率小、热耗散不大、要求输入信号功率低微波变阻管、功率混合电路和阻抗匹配电路、滤波电路、直流通路)

7. 场效应管中产生谐波的非线性作用主要有(栅-源和栅-漏的非线性电容、漏极电流被限幅引起的非线性、Vgs-Ids的飞线性变换特性、输出电导的非线性)

8. 根据栅偏压不同,A类倍频是利用(Ids的限幅效应)得到半波,导通角=(θ=2π)。B类倍频器利用(管子的夹断效应)得到尖峰脉冲电流。AB 类倍频器栅极偏压处于Φ和Vp之间,大信号输入后使(限幅效应)和(夹断效应)同时出现。

11. 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与外加电压的关系是(Cj=Cj(0)(1-V/Φ)-?)。

12. 变容二极管电容调制系数的定义是(r=(Cmax-Cmin)/2(Cmax+Cmin))。

13.电阻型n次倍频器的最大变换效率为(|Pn/P1|=1/n2)。

14. 阶跃恢复二极管n次倍频器的最大变换效率为(1/n)。

15. FET倍频器的工作状态为(A、B、AB)。

简答题

1.简述变容二极管的分类及其依据

答案:根据电容调制系数?的值,?= 1/3为线性缓变结,?=1 /2为突变结,?=1/2~6为超

突变结,?=1/15~1/30为阶跃恢复结

2.简述倍频器工作原理

答:把输入频率f的正弦波能量通过非线性电容,使其输出波形发生畸变,产生f的各次谐波,再用滤波电路把所需要的谐波能量取出送到负载。

3.简述电阻性倍频器的特点

答:能提供较宽的带宽,且比电抗性倍频器工作更加稳定,不易产生参变振荡

4.简述二极管倍频器的组成。

答:非线性电抗元件、非线性电阻器。

5.简述变容管倍频器的设计方法。

答:(1)输入应使源阻抗与变容管的输入阻抗共轭匹配,且只能使基波信号通过,而反射所有的谐波信号。(2)输出电路应使变容管的接入位置与负载阻抗共轭匹配,输出电路只能通

过所需要的谐波分量,而反射基波和其余谐波(3)变容管在电路中位置的确定(4)多次倍频时为了提高效率,在变容管附近要引入适当的空闲电路(5)偏置电路的接入应尽量不影响电路中射频的正常工作

6.简述阶跃恢复二极管倍频器的组成。

答:脉冲发生器,谐振电路,输出带通滤波器和输入、输出匹配网络。

计算题

p202

第6章

选择与填空题

1. 晶体三极管振荡器与二极管振荡器相比,所具有的特点(答案:①工作频带宽,可实现宽频带可调振荡器;②效率高,可达40%,而雪崩二极管振荡器的效率最高只有15%;③对三极管振荡器来说,谐振频率完全取决于外部谐振电路,而二极管振荡器很易锁定在寄生频率上的现象是不会在三极管振荡器中出现的;④三极管振荡器的功耗小,工作温度较低,因此可靠性高;⑤它的唯一缺点是最高振荡频率低于二极管振荡器)

2. 分频锁相式晶体振荡器的优点(频率稳定度高、噪声低、体积小、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和微带电路集成在一起)

3. 负阻振荡器模型的起振条件(G(w)-G D(0)<0),负阻振荡器模型平衡条件(Z(w)=Z D(I))

4. 雪崩二极管的主要电参数有(工作电压、工作电流、正向微分电阻、结电容、热阻、工作频率、转换效率、输出功率)

5. 振荡晶体管的主要微波电参数有(振荡频率、振荡输出功率、相位噪声)

6. 负振荡器的设计包括(二极管负阻器件的大信号等效阻抗、匹配电路设计、直流偏置电路、频率调谐)

7. 提高频率稳定度措施有(减小外界变化因素、减小电路参数随外界因素的变化、提高腔体的品质因数、外腔稳频法、注入锁定法、环路锁相法)

8. 外腔稳频振荡电路的常用形式有(反射式、频带反射式、带阻式振荡频率、振荡输出功率、相位噪声)

9. 雪崩管的噪声来源主要有(雪崩噪声、频率变换噪声、热噪声)三方面

10. 负阻振荡器的常用形式有(微带、同轴、波导)

11. Gunn管的主要参数有(工作频率、输出功率、工作电压、工作电流、热阻)

12. 介质谐振器稳频的FET振荡器的典型电路有(反馈式、反射式、带阻式)

13. Gunn管的工作频段为(1~140GHz)、输出功率为(十至几百毫瓦)、效率为(30~35%),

优点是(噪声大大低于雪崩管)。

14.雪崩二极管的最高频率为(400GHz)、缺点是(噪声较大)

简答题

1.简述微波晶体管振荡器小信号S参数设计法

答:(1)计算晶体管K值,决定是否必须外加反馈元件(2)选择适当的晶体管端接条件,使输出端呈现负阻,并尽可能大(3)设计适当的输出匹配网络。

2.简述负阻振荡器的设计方法。

答:二极管负阻器件的大信号等效阻抗、匹配电路设计、直流偏置电路、频率调谐

3.简述负阻振荡器的稳频措施。

答:(1)减少外界变化因素Δα(2)减少电路参数随外界因素的变化(3)提高腔体Q值(4)外腔稳频法(5)注入锁定法(6)环路锁相法

计算题

p245

第7章

选择与填空题

1. 按电路形式分,微波开关有(串联型开关、并联型开关、串/并联型开关)

2. 移相器的技术指标有(工作频带、电压驻波比、插入损耗、损耗波动、相移量、相移精度、承受功率、相移器开关时间)

3. 微波电压控制移相器的基本要求有(要有一定的相移量,且移相精度高;相移变化时要求开关转换时间短,驱动信号功率小;在工作频带内,输入驻波比低,插入衰减小,且寄生调幅小;结构小型化,电控性能好。)

4. 衰减器的主要技术指标(衰减动态范围、衰减线性度、驻波比、衰减频带与平坦度、功率范围)

5. 限幅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限幅器门限电平、插入损耗、隔离度、工作频带、平坦泄露

功率、尖峰能量、恢复时间)

6. 改善开关特性的电路有(谐振式开关、多管单路开关、滤波器型开关)

7. 常用的移相器有(加载线型移相器、反射型移相器、开关网络移相器、平衡式移相器)

8. 常用的衰减器有(π型电阻衰减器、窄频带匹配衰减器、三路混合式电控衰减器)

9. 插入损耗的定义是(开关导通时传到负载的实际功率与理想开关传到负载之比)。

10. 隔离度的定义是(开关在断开时衰减也并非无穷大)。

简答题

1.微波控制电路的用途。

答:(1)微波信号传输路径通断或转换—微波开关,脉冲调制器(2)控制微波信号的大小—电控衰减器,限幅器,幅度调制器(3)控制微波信号的相位—数字移相器,调相器。2.画出PIN二极管的等效电路

计算题

6.一个PIN二极管参数如下:Ls=5nH,Rs=5 ,Cp=0.05pF,Rf=0(正向),Cj=0.2pF,Rr=10 (反向)。如果该PIN二极管是串联在50 的微带传输线系统中的,试计算1GHz时该开关的损耗和隔离度(用dB表示)。

p286

p286

射频题目

1、PCB 上微带线阻抗计算用什么软件计算。微带线的阻抗和哪几个因素有关。不同频率,线特征阻抗是否和频率相关。 2、P1dB 定义P1dB 的测试方法。 3、给出不同衰减值对应的电阻值。已知衰减值(AdB)和源&负载阻抗(50 Ohm),请给出电阻值计算方法。 4、(1)电阻是否熟悉类型、值系列、使用时哪些指标需要降额使用、不同封装的电阻的额定功耗。 (2)电容是否熟悉类型、值系列、使用时哪些指标需要降额使用、等效电路。 (3)电感是否熟悉类型、值系列、使用时主要考虑哪些指标、等效电路。贴片电感的主要供应商。 5、射频器件:射频放大器、Mixer、滤波器、衰减器、3dB 桥、隔离器、耦合器、合/分路器、PLL Module、VCO。 6、射频放大器的原理图(包括外围电路),外围电路如何取值。 1、答:用ADS里面的工具,在原理图上按以下途径找到Tools -> LineCalc -> Start Linecalc,微带线的阻抗和基板厚度、基板相对介电常数、微带线的宽度等有关。不同频率,线特征阻抗和频率无关。 2、答:放大器有一个线性动态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放大器的输出功率随输入功率线性增加。这种放大器称之为线性放大器,这两个功率之比就是功率增益G。随着输入功率的继续增大,放大器进入非线性区,其输出功率不再随输入功率的增益而线性增加,也就是说,其输出功率低于小信号所预计的值。通常把增益下降到比线性增益低1 dB时的输出功率值定义为输出功率的1 dB压缩点。用P1dB表示。 测试方法:在小信号下先测出线性区的增益,逐渐增大输入功率,同时比较输出功率,当发现增益比线性区的少1dB时,记下此时的输出功率。就是P1dB。 3、答:本人曾经做50W衰减器15dB的衰减器,一个派形的电阻网络。负载与R并联,R由两个小电阻组成。10lg(R/50)=A , R=r1 +r2,电路如下: 4、答:(1)炭膜电阻、金属膜电阻、水泥电阻,微带电阻。功率要降额使用。 (2)答:独石电容,ATC电容,贴片电容,耐压值需要降额使用。等效电路:

微波炉原理及维修(含电路图)

格兰仕微波炉的结构特点及原理常见故障及故障检修 微波炉作为现代厨房电器的新宠,越来越普及地走进干家万户。微波炉以其加热速度快,省电且无污染等特点,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目前市场上微波产品很多,但格兰仕微波炉一直是一枝独秀。 一、格兰仕微波炉型号的识别 二、微波炉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微波炉主要由炉腔、炉门和控制电路等几部分组成。 3.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又分为低压电路,控制电路和高压电路三部分。 高压变压器次级绕组之后的电路为高压电路,主要包括:磁控管、高压电容器c、高压变压器T、高压二极管D。磁控管是微波炉的心脏,微波能就是由它产生并发射出来的。它的工作需要很高的脉动直流阳极电压和约3~4V的灯丝电压。由高压变压器及高压电容器、高压二极管构成的倍压整流电路为磁控管提供了满足上述要求的工作电压。 高压变压器初级绕组之前至微波炉电源入口之间的电路为低压,电路(也包括了控制电路)主要包括:保险管Fu、热断路器保护开关sw6、sw7、联锁开关swl~sw3、照明灯、定时器及功率分配器开关sw4、sw5、转盘电机M3和风扇电机M2等。 转盘电机与风扇电机为同步电机,即微波炉工作时转盘电机转动并带动玻璃转盘,风扇电机也同步转动,对磁控管及其它主要部件进行冷却。 三、并非微波炉故障的判别 对于微波炉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有的用户因为对微波炉不太了解,常容易误认为微波炉出了故障。 1.跳闸 微波炉整机的功耗大,整个启动过程要比一般家电时间长,所以启动时的耗电为微波炉输入功率的5~6倍。微波炉的启动电流高时可达7A,工作电流在5A左右。而有的家庭配备的保护闸容量有限或敏感度过高,常因微波炉启动时的电流冲击而出现跳闸,因此最好应配备l0A以上的保护闸。另外,在使用微波炉加热食品时,最好不要同时打开电饭锅之类的大功率用电器具。 2.感觉声音大 微波炉工作时的声音主要来自风扇,而风痢转速的高低和声音的大小成正比。格兰仕微波炉采用高转速风扇电机,以提高对主机的冷却效果,延长磁控管及主机的使用寿命。由此可见,工作时只要声音平稳,没有杂音就是正常的。 3.机械式程控器微波炉工作时有间断的响声 微波炉的火力调整是通过继电器的间断工作来控制的,使磁控管有规则的间断工作,从而达到减小火力的目的。高火则是连续地产生高压,所以微波炉在高火以上的火力位置工作时,会出现有规律的声响,这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4.微波炉工作时有漏风、漏光 根据微波具有的直线性和遇金属的折返性以及在均匀缝隙和均匀网孔的屏蔽特点,在微波炉生产过程中,门和腔体的结全缝隙,并不是控制得越小越好,而只要间隙在规定围,门四周的缝隙越均匀越好。这能使微波在腔体得到绝对的屏蔽。鉴于以上因素,由于冷却风扇的风压,有少量的风和光从结构缝中泄出是完全正常的。 四、常见故障的排除。 1.启动“三无”(无灯亮、无声音、无微波发射) 这一种现象往往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检查电源插头与插座是否接触不良,如不是电源问题则检查下列几项容。(1)8A保险丝是否熔断,如是则调换新保险丝;(2)监控开关断不开,造成短路;(3)联锁开关未闭合或门钩断损而不能接触到联锁开关;(4)变压器初、次级

图解微波炉工作原理

微波炉工作原理 普通的微波炉能将电源插座输出的220V电压提升到3,000V以上,在一两分钟内安全地烹饪好食物。而且,我们还能通过透明的炉门观看食物烹饪过程。 微波炉的关键部件是磁控管(magnetron)。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某部科幻电影中的军事装备——这种先进真空管所产生的微波确实威力巨大,足够用于军用雷达(这也是研制磁控管的最初目的)。 微波炉不是用火焰或线圈产生的热量从外部加热食物,而是让微波穿透食物,水分子存在于大多数食物中。水分子的“两端”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电场会使水分子的正电荷端指向同一个方向。微波电场的正、负极方向每秒钟转换49亿次,水分子也不停地随之转换方向。随着水分子不断转向,彼此发生碰撞,相互摩擦进而产生热量。陶瓷和玻璃容器中不含水分,因而不会发热,但变热的食物会通过热传导使它们变热。 变压器、二极管和电容器将民用电从220V提升到3,000V以上,通过导线将高压电送往磁控管。磁控管产生微波,微波由天线送出,经由波导管(waveguide)进入炉腔,炉腔的金

属腔壁不断反射微波。旋转的玻璃托盘会让食物均匀受热。一些型号的微波炉中没有玻璃托盘,但波导管端部有一个旋转小叶片,它能将微波完全散布开。 高压电被传送到阴极灯丝。灯丝变热后便会发射出电子,这些电子被外围带正电的阳极板吸引。一些大磁铁块施加的磁场使向外流动的电子云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电子云形成轮辐

状,从阳极板之间的每一个空腔中穿过。移动着的电子云“轮辐”将负电荷传递给空腔,此后负电荷又会在下一个“轮辐”到达之前流出空腔。负电荷的反复增减在空腔内产生出2.45千兆赫兹的振荡电磁场。磁控管上的天线以这一频率发生谐振,从其顶部尖端发射出微波——这和无线电传输天线的原理几乎一模一样。 微波炉正是利用微波的这些特性制作的。微波炉的外壳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可以阻挡微波从炉内逃出,以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装食物的容器则用绝缘材料制成。微波炉的心脏是磁控管。这个叫磁控管的电子管是个微波发生器,它能产生每秒钟振动频率为24.5亿次的微波。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微波,能穿透食物达5cm深,并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运动,剧烈的运动产生了大量的热能,于是食物"煮"熟了。这就是微波炉加热的原理。用普通炉灶煮食物时,热量总是从食物外部逐渐进入食物内部的。而用微波炉烹饪,热量则是直接深入食物内部,所以烹饪速度比其它炉灶快4至10倍,热效率高达80%以上。目前,其他各种炉灶的热效率无法与它相比。

格兰仕WD800B微波炉的基本电路分析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格兰仕WD800B微波炉的基本电路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从微波炉的基本电路入手,简单介绍了其结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并简单的介绍了其以后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微波 TMP47C415 TM73S41 一、概述 微波炉,俗称微波灶,是继电冰箱,洗衣机之后,又一种深受人们欢迎的家用电器产品。 微波技术与微电子学均问世于上世纪的30年代,最初是作为信息传输手段在通信领域中运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雷达,战争促进了微波器件与微波技术的应用。1945年美国的Raytheon Co.LTD的斯彭塞在调试雷达后发现他口袋里的巧克力融化了,在解释这种现象的过程中,人们认识到这是微波的作用。斯彭塞又作了一系列加热食品的试验,并申请了微波加热食品的专利。1952年该公司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雷达炉,这就是微波炉的前身。 1955年美国的塔潘公司研制成功了低价(1200美圆)微波炉并批量生产500台,首次投放市场,开始把微波炉引入家庭。但当时的微波炉功能单一,性能欠佳,特别是加热不均,寿命较短,微波泄露大,只能蒸煮,不能烘烤。加之不能被家庭认识等原因,暂时掩盖了它的优点,当年只售了一万台左右。1955年西欧也研制成功。1959年,日本从美国引进了微波炉。1961年,日本东芝公司研制并生产出微波炉。60年代末,日本各大电气公司加快研制速度,东芝,松下,夏普等公司的产品开始打入美国市场,大大刺激了美国微波炉的发展。从70年代起,由于微波炉设计制造技术提高,改进了食品烹饪工艺,解决了辐射问题,而且操作方便。功能多及降价问题的解决,使微波炉受到欢迎。随着产品性能日益完善,功能扩大,尤其是微波炉方便食品和微波炉专用塑料,陶瓷,玻璃容器的开发以及对

近代微波测量思考题

思考题1 1、微波测量系统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 三部分:1)信号源,2)测量装置,3)指示/显示设备 2、微波信号分析(测量)的基本对象是哪两个?其他还有哪些? 测量的基本对象是:1)频率2)功率3)信号电平4)频谱 3、微波网络的反射参数、传输参数有哪些?他们怎样定义的?彼此间有何关系? 4、何谓“三大误差”?各自的表现有何特点?怎样减小或消除? 1)系统误差:由分析和测量的装置的不理想引起,不随时间变化,通过校准来消除2)随机误差:来源于仪器的噪声,开关重复性,连接器重复性,随机时间变化,单峰性,对称性,不能通过校准来消除,可以通过统计平均来减少3)漂移误差:校准后仪器或系统特性变化,由温度变化引起,可以通过进一步校准消除 5、微波信号源怎样分类?振荡器与信号发生器有何不同?功率信号发生器属于前者还是后者? 微波信号源按照设计性能和用途的不同进行分类,信号发生器的核心部分是微波振荡器,功率信号发生器属于信号发生器. 6、普通三极管提高工作频率时受到哪些因素的限制? 1)极间电子渡越时间效应2)极间电容及引线电感 7、与灯塔管、金属陶瓷管之类的“静电控制式”三极管相比,反射速调管在原理上有何重大的突破? 利用控制反射极的负电压正好使电子在反射场区内往返的渡越时间正好等于N=(n+3/4)个振荡周期,则腔体所获得的能量最大,振荡最强,输出功率达最大值。(利用电子在渡越时间内与交变电磁场相互作用并交换能量以产生并维持微波振荡的电子管)。 8、反射速调管振荡器的f0什么决定?为什么说它是一种VCO?试问:(1)将它作为点频源来使用时;(2)将其作为窄带扫频源使用时,怎样选择振荡区、调制电压的波形和幅度以及反射极电压——Er之值? f0主要由腔体的尺寸决定,速调管的频率大范围改变只要靠改变腔体的尺寸;反射极电压也可对f0作小范围调谐(一般只有数十兆赫),所以它是一种VCO。 对点频源来使用时,调制电压的波形应为方波,使电压方波的一个波顶正好处在所选定的工作频区的中央,而另一个波顶则落在两个相邻振荡频区之间的空党内。Er=(n+3/4) 9、Gunn氏管振荡器及雪崩二极管振荡器各有何特点?PIN管与普通二极管有何不同?怎样用它来进行调幅或电调衰减? 耿氏二极管:作为连续波振荡器虽然效率较低,但是由可调谐波频率带宽,噪声低,频率适中等有点;雪崩二极管:能工作连续波和脉冲波状态,最大特点:能工作到很高的毫米波频段而且有相当大的功率输出,但比起耿氏管噪声较高,调谐范围较窄。PIN管事一种特殊的二极管,在P区和N区中间有一层极薄的几乎为纯半导体的I区(本征区),当在两端加负压时,管子具有很大的电阻,同时具有低电容,低损耗和高耐压。加正压时,管子变成很低电阻,其电阻值随正向偏流愈大而愈小,最低能小于1欧,而接近短路。 当管子零偏时,由于其阻值甚高,对通过它的传向负载的传输功率几乎不发生影响,即其实衰减接近于零;随着加入管子的正偏流不断加大,管子愈益接近短路;由它反射的功率愈大,通过它输出的功率便愈小,即传输衰减愈大。 10、微波信号发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哪些? 频率范围,频率准确度与稳定度,频率分辨率,频率切换时间,频谱纯度,载波的相对谐波含量,载波的相对分谐波含量,单边带相位噪声,输出电平(输出功率),功率稳定度、平

格兰仕微波炉控制电路分析

本文以格兰仕750BS微波炉为例,分析控制电路工作原理及简单故障的排 除方法。 一、工作原理 图1是接线电路原理图。220交流电经高压变压器TH变换,在次级获得3.4V灯丝电压和1.8kV的高压。3.4V灯丝电压直接加至磁控管V的灯丝(阴极),1.8kV高压经R、c、D等组件作倍压整流过后,升成约4kV的直流高压加至磁控管阳极,磁控管向炉内发射2450MHz的微波。 二、控制原理 关闭炉门后,sl闭合S3从AC点转换到AB点,s2闭合接地(见图2控制电路原理图),Q3因b极变为低电位而正偏导通,+5V经Q3的e、c极,R7、R8分压加至CPU(TMP47C400BN-RH31)13脚,cPu检测到闭门信号后,处于等待工作指令状态。 当需要微波工作时,通过键盘控制使cPu 15脚由高阻状态(高电平)变为低阻状态(低电平),Q4的b极由高电位变为低电位而正偏导通;与此同时,cPu 14脚也输出一脉冲信号,经D11整流,R23、R20分压加至Q13的b极,触发Q13导通,Q13导通又使Q14正偏导通,+14V电压经R11、R18分压后从Q14的e、c加至Q13的b极,这一结果又使Q13进一步导通,也即Q13、Q14与CPU 16脚共同构成锁定状态。由于Q14的导通,也使Q6的b极由高电位变为低电位而正偏导通;此时,电流经继电器J2,R42,Q4的e、c极,Q6的e、c极,D10、s2到地,J2吸合,也即RY2触点接通,变压器TH通电工作。 当需要烧烤时,15脚恢复高电平,停止微波工作部分;cPu的12脚输出低电平,控制Q5导通,J3吸合也即RY3接通,220V交流电直接加至石英发热管进行加热。 同时,在微波炉进入工作状态时,cPu②脚会自动输出一低电平信号给Q7,使Q7导通,继电器J1吸合,RY1接通,使炉灯点亮,转盘、风扇电机同时转动。 三、故障检修 [故障1]微波炉不工作,无任何显示。 检修:打开机盖,发现6A保险管已烧断发黑。测变压器初级绕组约2Ω,次级高压绕组为103.5Ω,灯丝绕组约0.8Ω,均正常。换上新保险管,通电后炉灯亮,关闭炉门,一拨到微波工作便烧保险管,而烧烤正常。检查原因是D1击穿,换上同型号非对称整流器后工作正常。 小结:在微波炉正常工作时,次级输出1.8kV交流高压,在正半周,高压线圈“f”端将向电容器C充电,在负半周时,变压器高压绕组电压与电容两端的电压叠加后(约4kV)共同加至磁控管。由于D1击穿短路,使电流直接经D2入地,磁控管因无高压而不工作,同时因过流而烧毁保险管。 [故障2]拨到微波挡后。炉灯亮,转盘、风扇正常运转,但不加热(无微波发出)。不一会儿机内冒烟。 检修:拆机观察变压器漆包线因温度过高而冒烟。断开高压,测各绕组及R、C、D等均正常,在将电容器放电时,发现并无充电高压火花,怀疑磁控管损坏,换上新磁控管后,工作正常。 小结:由磁控管过载运行(炉内食物过少)损坏而工作异常的概率远大于变压器自身损坏的情况。

电子信息专业的方向

电子信息专业的方向 一、数字电子线路方向。从事单片机(8位的8051系列、32位的ARM系列等等)、FPGA(CPLD)、数字逻辑电路、微机接口(串口、并口、USB、PCI)的开发,更高的要求会写驱动程序、会写底层应用程序。 单片机主要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开发,复杂的要涉及到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ucLinux,VxWorks,uC-OS,WindowsCE等等)的开发、移植。 大部分搞电子技术的人都是从事这一方向,主要用于工业控制、监控等方面。 二、通信方向。一个分支是工程设计、施工、调试(基站、机房等)。另一分支是开发,路由器、交换机、软件等,要懂7号信令,各种通信相关协议,开发平台从ARM、DSP到Linux、Unix。 三、多媒体方向。各种音频、视频编码、解码,mpeg2、mpeg4、 h.264、h.263,开发平台主要是ARM、DSP、windows。 四、电源。电源属于模拟电路,包括线性电源、开关电源、变压器等。电源是任何电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五、射频、微波电路。也就是无线电电子线路。包括天线、微波固态电路等等,属于高频模拟电路。是各种通信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 六、信号处理。这里包括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这需要些数

学知识,主要是矩阵代数、概率和随即过程、傅立叶分析。从如同乱麻的一群信号中取出我们感兴趣的成分是很吸引人的事情,有点人工智能的意思。如雷达信号的合成、图像的各种变换、CT 扫描,车牌、人脸、指纹识别等等。 七、微电子方向。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分成前端和后端,前端侧重功能设计,FPGA(CPLD)开发也可以算作前端设计,后端侧重于物理版图的实现。 八、还有很多方向,比如音响电路、电力电子线路、汽车飞机等的控制电路和协议。。。 物理专业从事电子技术的人,一般都偏向应用物理较多的方向,这样更能发挥自己的专长。比如模拟电路、射频电路、电源乃至集成电路设计。

微波固态电路复习题 (2)..

第1章 选择与填空题 1. 微波是指频率在(300MHz~30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对应的波长范围为(1mm~1m)。 2. Ku波段是指频率在(12GHz~18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对应的波长范围为(2.5~1.67cm)。VHF波段是指频率在(0.1GHz~0.3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对应的波长范围为(300~100cm)UHF波段是指频率在(0.3GHz~1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对应的波长范围为(100~30cm)S波段是指频率在(2GHz~4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对应的波长范围为(15~7.5cm) C波段是指频率在(4GHz~8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对应的波长范围为(7.5~3.75cm)3. 在大气中,影响微波/毫米波传播的主要是(氧分子)和(水分子),由于气体的(谐振)会对微波/毫米波产生(吸收)和(散射)。 4.毫米波的四个大气“窗口”是(35GHz)、(94GHz)(140GHz)(220GHz)。 简答题 1.简述微波电路的发展历程 由最初的电子管向固态化发展,由大型元件向小型元件、集成电路、器件方向发展,同时开发新系统。目前微波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朝小型化、高集成化、高可靠、低功耗、大批量应用方向发展。 2.什么是MMIC 利用半导体批生产技术,将电路中所有的有源元件和无源元件都制作在一块砷化镓衬底上的电路称为微波单片集成电路。 第2章 选择与填空题 1. 列举几种常用的平面传输线(微带线、悬置式微带线、倒置式微带线、带线、槽线、共面波导、鳍线) 2. 微带线主要传输的模式是(准TEM),带线的传输主模是(TEM) 11. 槽线的传输模式是(TE模)。 12. 共面波导的传输模式是(准TEM模)。 8. 鳍线的传输模式是(TE与TM模式组成的混合模)。 3. 微带线最高工作频率的影响因素有(寄生模的激励、较高的损耗、严格的制造公差、处理过程中的脆性、显著地不连续效应、不连续处的辐射引起低的Q值)(列举四个即可)5. 如果为了获得放大器最佳噪声匹配电路,用反射系数表示时应满足(Гout=Гopt);如果为了获得最大功率增益,用阻抗表示时应满足(Zout=Z*in)。

微波炉的电路原理图

微波炉的电路原理图 这副微波炉电路原理图可以说是微波炉的核心 电路。对分析,维修微波炉至关重要。 具体元器件功能作用分析: F1 保险微波炉常用规格是8A。外形大 号。限制整机电流。比较特别的是当S1、S2,损坏,短接。S3 接通。烧断保险。防止微波炉未关闭炉门时候工作。 ST 热保护器。温度保护。一般安装在磁控管外壳上面。监控磁控管温度,防止温度过高损坏磁控管。 S4 定时器开关。在功率控制总成内。整个微波炉是否工作的总电源开关。有电路图分析可知道。炉灯是好的,旋动定时器。灯必须亮。否则功率控制定时器总成坏。

S1、S2 门锁监控开关。防止微波炉泄漏。当炉门关闭不严,有异物卡住的时候。微波部分不工作。 S3 连锁监控开关。当S1、S2,损坏,短接。S3 接通。烧断保险。防止微波炉未关闭炉门时候工作。 S4、S5 功率控制器内部两个独立开关。单独受控。在功率控制时,串联工作。 M1 火力力调节电机。M1、S4、S5 组成了功率控制总成。在元器件实物中,还有一个档位调节控制一起组成一个整体,通过M1、220v电压工作电机带动齿轮轮,通过凸轮控制S4、S5的通断。 M2 转盘电机, M3 风扇电机。由电路图可知,他们和大功率变压器初级L1 并联。也就是说他们和磁控管供电同时通断。同时工作,和停止。 L1 、L2、L3 组成了大功率升压变压器。L1大功率变压器初级接220V 交流。L2大功率变压器次级输出2000V左右交流高压。其一端接变压器铁芯,也就是外壳,一端单独接高压电容一端。L3 大功率变压器另外一组次级。输出4V左右的交流电压。给磁控管阴极灯丝供电。 C 高压电容。规格是1uf (有的0.91uf)耐压 2100V 交流。内部并联了一个10M欧姆的电阻。留意这样用万用表测量电容两端阻止时候,不是无穷大。而是10M欧姆。 VD 高压二级管。一端通过螺丝接微波炉金属外壳。一端通过插头接电容一端。 微波炉用高压二极管好坏的判断:微波炉用高压二极管工作环境:2000V交流工作环境。4000V反向耐压。普通万用表测量:正反向都不通,可能正常。正反向一方通了,一般会同时接通。确定坏。为啥这么说,高反压的二极管,正向用MF47 D500 指针表,DT9205 等内部电池电压额定9V. 就是正向也不可能导通。更不用说DT830 简易万用表,内部3V电池供电电压。初步判断:可以串接普通白织灯泡。在市电220V的电路 里面。亮度减半是好。不亮或者亮度和没有串接二级管之前一样——坏。 MAG 磁控管,是一个整体,两个插头接通外电路。外壳也是电路一端。是微波炉易损件。损坏需要整体更换。磁控管好坏的判断:磁控管好坏的判断是通过测量磁控管灯丝对外壳电阻实现的。具体步骤:一、断开于磁控管相连电路。(关机断电后,等一分钟让高压电容自然放电,然后拔下和磁控管相连的插头。)二、用万用表×1Ω电

毫米波谐波混频器

毫米波谐波混频器 谭炽州1, 唐小宏2 ,何宗锐3 1,2,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610054) E-mail:filer80@https://www.doczj.com/doc/7211689037.html, 摘 要:本文介绍了Ka 波段微带5次谐波混频器的设计方法。该混频器主要由端口匹配电路、中频低通滤波器和肖特基势垒二极管构成。根据计算机仿真和优化结果。在Ka 波段变频损耗低于14dB。 关键词:毫米波 5次谐波混频 变频损耗 基势垒二极管 一、 引 言 毫米波谐波混频器是毫米波通信、雷达、电子对抗、测量等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关键部件毫米波频段工作频率很高,虽然有性能优越的混频器件,但同频段高性能的本振源实现难、成本高。谐波混频器是利用混频器件的非线性特性,使本振产生的高次谐波分量与外来信号混频,获得差频输出。它产生的谐波不限于偶次或奇次。从而克服了直接采用毫米波本振源带来的困难,减少了系统成本。电路通常采用微带结构,具有设计简单、制作容易、体积小、质量轻、安装方便的诸多优点。因此,谐波混频器在毫米波频段有着广阔的应用背景。 本文利用谐波平衡法,借助于CAD 软件,对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奇次谐波混频器进行了优化设计。 二、 谐波混频器的基本原理 谐波混频器结构原理如图1所 示。当外加射频信号和本振信号于肖 特基势垒二极管上时,由于器件的非 线性特性,会产生本振的n(n= 2,3,4… …)次谐波与射频信号混 频,然后通过输出的中频滤波器选出 所需要的中频信号。下面简要介绍非线性电阻(或电导)混频原理。假定二极管的伏安特性用下式表示: (2-1) )(v f i =二极管上加大信号本振(功率1般在1mW 以上)和微弱的射频信号(μW 级以下)分别表示为: 本振电压: t V t v L L L ωcos )(= (2-2) 信号电压: t V t v s s s ωcos )(= (2-3) 当两电压加于二极管上时。可推出二极管混频电导表达式如下: (2-4) ∑∞=?=10cos 2)(n L n t n g g t g ω - 1 -

【精品】格兰仕微波炉的结构特点及原理常见故障及故障检修72937

微波炉作为现代厨房电器的新宠,越来越普及地走进干家万户。微波炉以其加热速度快,省电且无污染等特点,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目前市场上微波产品很多,但格兰仕微波炉一直是一枝独秀。 一、格兰仕微波炉型号的识别 二、微波炉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微波炉主要由炉腔、炉门和控制电路等几部分组成。 1.炉腔:是一个微波谐振腔,是把微波能变为热能对食物进行加热的空间。在炉腔底部装一只由微型电机带动的玻璃转盘,把被加热食品放在转盘上与转盘一起旋转,使其与炉内的高频电磁场作相对运动,以达到炉内食品均匀加热的目的。

2.炉门:是食品的进出口.炉门由金属框架和观察窗组成。既要求从门外可以观察到炉内食品加热的情况,又不能让微波泄漏出来。观察窗的玻璃夹层中有一层金属微孔网,既可透过它看到食品,又可防止微波泄漏。由于金属网孔大小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所以完全可以阻挡微波的穿透。 3.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又分为低压电路,控制电路和高压电路三部分. 高压变压器次级绕组之后的电路为高压电路,主要包括:磁控管、高压电容器c、高压变

压器T、高压二极管D。磁控管是微波炉的心脏,微波能就是由它产生并发射出来的。它的工作需要很高的脉动直流阳极电压和约3~4V的灯丝电压。由高压变压器及高压电容器、高压二极管构成的倍压整流电路为磁控管提供了满足上述要求的工作电压。 高压变压器初级绕组之前至微波炉电源入口之间的电路为低压,电路(也包括了控制电路)主要包括:保险管Fu、热断路器保护开关sw6、sw7、联锁开关swl~sw3、照明灯、定时器及功率分配器开关sw4、sw5、转盘电机M3和风扇电机M2等。 转盘电机与风扇电机为同步电机,即微波炉工作时转盘电机转动 并带动玻璃转盘,风扇电机也同步转动,对磁控管及其它主要部件进行冷却. 三、并非微波炉故障的判别 对于微波炉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有的用户因为对微波炉不太了解,常容易误认为微波炉出了故障。 1.跳闸 微波炉整机的功耗大,整个启动过程要比一般家电时间长,所以启动时的耗电为微波炉输入功率的5~6倍.微波炉的启动电流高时可达7A,工作电流在5A左右。而有的家庭配备的保护闸容量有限或敏感度过高,常因微波炉启动时的电流冲击而出现跳闸,因此最好应配备l0A以上的保护闸。另外,在使用微波炉加热食品时,最好不要同时打开电饭锅之类的大功率用电器具。

固态电子器件答案

固态电子器件答案 【篇一:微波固态电路复习题】 1. 微波是指频率在(300mhz~30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对应的 波长范围为(1mm~1m)。 2. ku波段是指频率在(12ghz~18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对应的 波长范围为(2.5~1.67cm)。vhf波段是指频率在(0.1ghz~0.3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对应的波长范围为(300~100cm) uhf波段是指 频率在(0.3ghz~1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对应的波长范围为 (100~30cm)s波段是指频率在(2ghz~4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对应的波长范围为(15~7.5cm)c波段是指频率在(4ghz~8ghz) 范围内的电磁波,对应的波长范围为(7.5~3.75cm) 3. 在大气中,影响微波/毫米波传播的主要是(氧分子)和(水分子),由于气体的(谐振)会对微波/毫米波产生(吸收)和(散射)。 4.毫米波的四个大气“窗口”是(35ghz)、(94ghz)(140ghz)(220ghz)。 简答题 1. 简述微波电路的发展历程 由最初的电子管向固态化发展,由大型元件向小型元件、集成电路、器件方向发展,同时开发新系统。目前微波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朝小 型化、高集成化、高可靠、低功耗、大批量应用方向发展。 2. 什么是mmic 利用半导体批生产技术,将电路中所有的有源元件和无源元件都制 作在一块砷化镓衬底上的电路称为微波单片集成电路。 第2章 选择与填空题 1. 列举几种常用的平面传输线(微带线、悬置式微带线、倒置式微 带线、带线、槽线、共面波导、鳍线) 2. 微带线主要传输的模式是(准tem),带线的传输主模是(tem) 11. 槽线的传输模式是(te模)。 12. 共面波导的传输模式是(准tem模)。 8. 鳍线的传输模式是(te与tm模式组成的混合模)。

微波炉的结构和原理介绍

详解微波炉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本文来自:家微波炉就是用微波来煮饭烧菜的。微波是一种电磁波。这种电磁波的能量不仅比通常的无线电波大得多,而且还很有"个性" :微波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没有办法吸收或传导它;微波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不会消耗能量;而含有水分的食物,微波不但不能透过,其能量反而会被吸收。 微波炉正是利用微波的这些特性制作的。微波炉的外壳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可以阻挡微波从炉内逃出,以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装食物的容器则用绝缘材料制成。微波炉的心脏是磁控管。这个叫磁控管的电子管是个微波发生器,它能产生每秒钟振动频率为24.5亿次的微波。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微波,能穿透食物达5cm深,并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运动,剧烈的运动产生了大量的热能,于是食物"煮"熟了。这就是微波炉加热的原理。用普通炉灶煮食物时,热量总是从食物外部逐渐进入食物内部的。而用微波炉烹饪,热量则是直接深入食物内部,所以烹饪速度比其它炉灶快4至10倍,热效率高达80%以上。目前,其他各种炉灶的热效率无法与它相比。 而微波炉由于烹饪的时间很短,能很好地保持食物中的维生素和天然风味。比如,用微波炉煮青豌豆,几乎可以使维生素C一点都不损失。另外,微波还可以消毒杀菌。 使用微波炉时,应注意不要空"烧",因为空"烧"时,微波的能量无法被吸收,这样很容易损坏磁控管。另外,人体组织是含有大量水分的,一定要在磁控管停止工作后,再打开炉门,提取食物。 微波炉的基本结构 微波炉的基本外形和构造 ①门安全联锁开关——确保炉门打开,微波炉不能工作,炉门关上,微波炉才能工作; ②视屏窗——有金属屏蔽层,可透过网孔观察食物的烹饪情况; ③通风口——确保烹饪时通风良好; ④转盘支承——带动玻璃转盘转动; ⑤为带动玻璃转盘转动的转轴; ⑥玻璃转盘——装好食物的容器放在转盘上,加热时转盘转动,使食物烹饪均匀; ⑦控制板——控制各档烹饪; (1)炉腔。炉腔是一个微波谐振腔,是把微波能变为热能对食品进行加热的空间。为了使炉腔内的食物均匀加热,微波炉炉腔内设有专门的装置。最初生产的微波炉是在炉腔顶部装有金属扇页,即微波搅拌器,以干扰微波在炉腔中的传播,从而使食物加热更加均匀。目前,则是在微波炉的炉腔底部装一只由微型电机带动的玻璃转盘,把被加热食品放在转盘上与转盘一起绕电机轴旋转,使其与炉内的高频电磁场作相对运动,来达到炉内食品均匀加热的目的。国内独创的自动升降型转盘,使得加热更均匀,烹饪效果更理想。 (2)炉门。炉门是食品的进出口,也是微波炉炉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要求很高,即要求从门外可以观察到炉腔内食品加热的情况,又不能让微波泄漏出来。炉门由金属框架和玻璃观察窗组成。观察窗的玻璃夹层中有一层金属微孔网,既可透过它看到食品,又可防止微波泄漏。由于玻璃夹层中的金属网的网孔大小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所以完全可以阻挡微波的穿透。 为了防止微波的泄漏,微波炉的开关系统由多重安全联锁微动开关装置组成。炉门没有关好,就不能使微波炉工作,微波炉不工作,也就谈不上有微波泄漏的问题了。 为了防止在微波炉炉门关上后微波从炉门与腔体之间的缝隙中泄漏出来,在微波炉的炉

国外电子通信教材

国外电子通信教材 序号书名作者 1 《现代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 (美) Chenming Calvin Hu (胡正明)著; 王燕[等]译 2 《半导体器件导论》(美) Donald A. Neamen著; 谢生译 3 《半导体器件基础》 (美) 罗伯特·F·皮埃雷(Robert F. Pierret)著; 黄如等译 4 《微纳尺度制造工程》(美)斯蒂芬·A·坎贝尔著; 严利人,张伟等译 5 《芯片及系统的电源完整性建模与设计》 (美)Madhavan Swaminathan,(美)A. Ege in著; 李玉山,张木水等译6 《芯片制造半导体工艺制程实用教程》 (美)Peter Van Zant著赵树武等译7 《模拟CMOS电路设计折中与优化》 (美) David M. Binkley著; 冯军, 胡庆生等译8 《CMOS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 (美)Sung-Mo Kang,(美)Yusuf Leblebici著王志功,窦建华等译9 《专用集成电路》 (美)Michael John,(美)Sebastian Smith著虞惠华等译10 《单片射频微波集成电路技术与设计》 (英) Ian Robertson, Stepan Lucyszyn编著文光俊, 谢甫珍, 李家胤译11 《现代VLSI设计: 基于IP核的设计》(美) Wayne Wolf著; 李东生等译

12 《电子电路设计基础》 (美)Richard R. Spencer,(美)Mohammed S. Ghausi著; 张为等译 13 《模拟电路版图的艺术》(美)[黑斯廷斯]Alan Hastings著张为等译 14 《电子电路设计》(美)David Comer,(美)Donald Comer著 15 《射频与微波电子学》 (美) Matthew M. Radmanesh著; 顾继慧, 李鸣译 16 《微波工程》(美)David M. Pozar著张肇仪 17 《电磁兼容设计与测试》(美)Tim Williams著李迪等译 18 《半导体器件电子学》(美)R.M.Warner, (美)B.L.Grung著吕长志等译 19 《半导体器件基础》 (美) 罗伯特·F·皮埃雷(Robert F. Pierret)著; 黄如等译 20 《半导体晶片清洗》(美) Werner Kern主编; 陆晓东[等] 译 21 《半导体制造技术》 (美)Michael Quirk,(美)Julian Serda著; 韩郑生等译22 《集成电路的电磁兼容》 (法)Sonia Ben Dhia,(法)Mohamed Ramdani,(法)Etienne Sicard等编著23 《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与工程技术》 (美) Stephen A.Campbell著曾莹[等] 译24 《印制电路板(PCB) 设计基础》 (美) Christopher T. Robertson著; 刘雷波译25 《CMOS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美)[李]Thomas H. Lee著余志平,周润德等译

微波炉的原理解说和修理技巧

微波炉的原理解说和修理技巧 微波炉的工作原理 1、微波的特性 微波是一种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它的波长很短,具有可见光的性质,沿直线传播。微波在遇到金属材料时能反射,遇到玻璃、塑料、陶瓷等绝缘材料可以穿透,在遇到含有水分的蛋白质、脂肪等介质可被吸收,并将微波的电磁能量变为热能。由于微波的频率较高,它的传输需要用高导电率的波导管来传输。 微波的频段虽然很宽,但是真正用于微波加热的频段却很窄,主要原因是避免所以使用较多的频率,防止对微波通讯造成干扰。国际上,家用微波炉有915MHz和2450MHz两个频率,2450MHz 用于家庭烹调炊具,915MHz用于干燥、消毒。 2、微波加热原理 被加热的介质一般可分为无极性分子电介质和有极性分子电介质。有极性分子在没有外加电场时不显示极性。如果将这种介质放在外加电场中,每个极性分子会沿着电场力的方向形成有序排列,并在电介质表面会感应出相反的电荷,这一过程称为极化。外加电场越强,极化作用也越强。当外加电场改变方向时,极性分子也随之以相反的方向形成有序排列。 若外加的是交变电场和磁场,极性分子将被反复交变磁化,交变电场的频率越高,极性分子反复转向的极化也就越快。此时,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增大,也就是热量增加,食物的温度也随之升高,便完成

了电磁能向热能的转换。

家用微波炉的频率是2450MHz,电场方向每秒钟变化24.5亿次,其生成的热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微波炉是用微波来烹调食物的,由磁控管产生2450MHz的超短电磁波,通过微小元件发射到炉内各处,经发射、传导、被食物吸收,引起食物内的极性分子(如水、脂肪、蛋白质、糖等)以每秒24.5亿次的极高速振动.由于振动所引起的摩擦使食物内部产生高热,将食物烹熟. 3、微波炉的工作过程 电控系统将220V交流电压通过高压变压器和高压整流器,转换成4000V左右的直流电压,送到微波发生器产生微波,微波能通过波导管传入炉热腔里.由于炉热腔是金属制成的,微波不能穿过.只能在炉腔里反射,并反复穿透食物,加热食物.从而完成加热过程。 第二节微波炉的电路原理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适合不同需要的各种品牌的微波炉相继投入市埸。国内产品以格兰仕、LG、蚬华、美的、飞跃、海尔等品牌为主流。国外进入我国市埸的以松下、夏普等公司产品为主。 本讲解以格兰仕WP700----800,机电控制单一加热转盘控制型微波炉为主。 (一)格兰仕WP700----800电路

微波炉的电路原理图

微波炉的电路原理图 这幅微波炉电路原理图可以说是微波炉的核心电路。对分析,维修微波炉至关重要。 具体元器件功能作用分析: F1 保险微波炉常用规格是8A。外形大号。限制整机电流。比较特别的是当S1、S2,损坏,短接。S3 接通。烧断保险。防止微波炉未关闭炉门时候工作。 ST 热保护器。温度保护。一般安装在磁控管外壳上面。监控磁控管温度,防止温度过高损坏磁控管。 S4 定时器开关。在功率控制总成内。整个微波炉是否工作的总电源开关。有电路图分析可知道。炉灯是好的,旋动定时器。灯必须亮。否则功率控制定时器总成坏。 S1、S2 门锁监控开关。防止微波炉泄漏。当炉门关闭不严,有异物卡住的时候。微波部分不工作。 S3 连锁监控开关。当S1、S2,损坏,短接。S3 接通。烧断保险。防止微波炉未关闭炉门时候工作。 S4、S5 功率控制器内部两个独立开关。单独受控。在功率控制时,串联工

作。 M1 火力力调节电机。M1、S4、S5 组成了功率控制总成。在元器件实物中,还有一个档位调节控制一起组成一个整体,通过M1、220v电压工作电机带动齿轮轮,通过凸轮控制S4、S5的通断。 M2 转盘电机, M3 风扇电机。由电路图可知,他们和大功率变压器初级L1 并联。也就是说他们和磁控管供电同时通断。同时工作,和停止。 L1 、L2、L3 组成了大功率升压变压器。L1大功率变压器初级接220V 交流。L2大功率变压器次级输出2000V左右交流高压。其一端接变压器铁芯,也就是外壳,一端单独接高压电容一端。 L3 大功率变压器另外一组次级。输出4V左右的交流电压。给磁控管阴极灯丝供电。 C 高压电容。规格是1uf (有的0.91uf)耐压 2100V交流。内部并联了一个10M欧姆的电阻。留意这样用万用表测量电容两端阻止时候,不是无穷大。而是10M欧姆。 VD 高压二级管。一端通过螺丝接微波炉金属外壳。一端通过插头接电容一端。 微波炉用高压二极管好坏的判断:微波炉用高压二极管工作环境: 2000V交流工作环境。 4000V反向耐压。普通万用表测量:正反向都不通,可能正常。正反向一方通了,一般会同时接通。确定坏。为啥这么说,高反压的二极管,正向用MF47 D500 指针表,DT9205 等内部电池电压额定9V. 就是正向也不可能导通。更不用说DT830 简易万用表,内部3V电池供电电压。初步判断:可以串接普通白织灯泡。在市电220V 的电路里面。亮度减半是好。不亮或者亮度和没有串接二级管之前一样——坏。 MAG 磁控管,是一个整体,两个插头接通外电路。外壳也是电路一端。是微波炉易损件。损坏需要整体更换。磁控管好坏的判断:磁控管好坏的判断是通过测量磁控管灯丝对外壳电阻实现的。具体步骤:一、断开于磁控管相连电路。(关机断电后,等一分钟让高压电容自然放电,然后拔下和磁控管相连的插头。)二、用万用表×1Ω电阻档测磁控管插头两端(内部和灯丝相连),应小于1Ω。三、用×10k 电阻档测磁控管插头对磁控管外壳电阻,阻值‘ 无穷大 '才可能正常。否则就是必定坏了。注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阻值必坏无疑,阻值无穷大可能是好的。一般阻值无穷大90%磁控管是好的。最终,上机测试才可得出完全确定结 论。 格兰仕微波炉维修4 不加热,噪音大。上面提到问题:微波炉不加热,噪音大。实践告诉我们这是磁控管坏了。

推荐一些射频的书

推荐一些射频的书 时间:2010-03-23 点击:617次评论:0条 推荐一些射频的书 1.射频识别(RFID)核心技术与典型应用开发案例; 2.射频和无线技术:作者:(美)菲特等著,李根强,匡泓,文志成译 ;出版社:电子产业出版社 3.射频电路设计实战宝典: 作者:(美)海沃德,(美)坎贝尔,(美)拉金著,邹永忠,杨惠生,吴娜达译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4.射频和无线技术进门(第2版)作者:韦斯曼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5.无线通讯原理通俗解读 : 通讯人家园;https://www.doczj.com/doc/7211689037.html,/viewthread.php?t/> 2.射频与微波功率放大器设计作者:(美)格列别尼科夫 3.微波晶体管放大器分析与设计(第2版)(国外经典教材) 译者:(美国)冈萨雷斯著白晓东 4.射频与微波通讯电路:分析与设计(第二版)作者:(美)米斯拉(Misra,D.K.)著,张肇仪等译出版社:电子产业出版社 7.射频微电子--国外大学优秀教材——微电子类系列作者:(美)拉扎维(Razavi,B.)著;余志平等译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1.《RF MICROELECTRONICS》 -B.Razavi适合进门又不失严谨《complete wireless desig》比较粗糙,但是进门也轻易,但要粗糙很多。 2.《微波工程》 6.射频和无线技术进门(第二版)韦斯曼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06出版) 7.射频和无线技术进门,作者:Carl J.Weisman著刘志华徐红艳李萍译 6.射频通讯电路微波电路引论——射频与应用设计(Robert J.Weber)射频与微波通讯电路——分析与设计(Devendra K.Misra)现代无线系统射频电路实用设计(Rowan Gilmore)转: 参考过的一些射频书籍,在此抛砖引玉 1,射频集成电路设计(顾涵铮),此书出版年代较为久远,但分析相当完备和实用,主要针对微带电路进行分析,对目前微带电路的设计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我主要学习了其中的功分、耦合、滤波、移相、低噪放等内容,感觉其特点是理论分析不是很多,主要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分析及测试数据。固然有点古老,但设计流程和现在的没有区别。推荐度:5级 2、现代滤波器结构与设计(甘本跋、吴万春),此书一样久远,而且更为久远,但却是滤波器类书中最经典的一本。具体先容了带状线、同轴、波导滤波器的设计原理、频率变换、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等,同样具有大量的实例和实物图,我主要参看了其中的带线带通(交指)部分,固然其内容相当经典,但由于本人对大量的公式非常感冒,所以除了在实际设计中参考一下,找找资料以外,平时不太喜欢看。推荐度:5级。 4、螺旋滤波器原理(作者不记得了),可能名字记的不对,虽说此说是所有滤波器设计的通用性原理书籍,但与第二本同样的原因,在收集后我只是偶然翻翻,基本不看,但据38所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