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

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

【商品名称】

卡路

【英文名称】

Medium-Chain And Long-Chain Triglytriglycerids Lipid Emulsion Injection

【成份】

本品所含大豆油为经精炼的天然产物,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三酸酯,中链甘油三酸酯为辛酸(约60%)和癸酸(约40%)甘油三酸酯的混合物。

【性状】

本品为白色乳状液体。

【适应症】

肠外营养药,能量补充剂。用于胃肠外营养,满足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要求。

【规格】

(1)10%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

①100ml:5g(大豆油):5g(中链甘油三酸脂):1.2g(卵磷脂)

②250ml:12.5g(大豆油):12.5g(中链甘油三酸脂):3g(卵磷脂)

③500ml:25g(大豆油):25g(中链甘油三酸脂):6g(卵磷脂)

(2)20%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

①100ml:10g(大豆油):10g(中链甘油三酸脂):1.2g(卵磷脂)

②250ml:25g(大豆油):25g(中链甘油三酸脂):3g(卵磷脂)

③500ml:50g(大豆油):50g(中

【用法用量】

通过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输入。一般情况下,输注脂肪乳应尽可能的慢。

【不良反应】

直接与脂肪乳有关的不良反应一般分为两类:即发型反应:呼吸困难,发绀,变态反应,高脂血症,凝固性过高,恶心,呕吐,头痛,潮红,发热、出汗,寒颤,嗜睡及胸骨痛等。迟发型反应:肝脏肿大,中央小叶胆汁郁积性黄疸,脾肿大,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短暂性肝功能改变及脂肪过量综合症。

【禁忌】

脂肪代谢异常的病人(如病理性血脂过多)脂性肾病,严重肝损伤或急性胰腺炎伴高血脂症,则禁用本品。如病人患有酮中毒或缺氧、栓塞或休克则更应禁用。

【贮藏】

25℃以下,不得冻结。

脂肪乳注射液(C14~24)

【商品名称】

英脱利匹特® Intralipid®

【英文名称】

Fat Emulsion Injection(C14-24)

【成份】

本品系由注射用大豆油经注射用卵磷脂乳化并加注射用甘油制成的灭菌乳状液体.

每1000ml含10% 20% 3O%

注射用大豆油100g 200g 300g

注射用卵磷脂12g 12g 12g

注射用甘油22g 22g 16.7g

注射用水(加至) 1000ml 1000ml 1000ml

pH值约为8 8 8

渗透压(mosm/kg too) 300 350 310

能量MJ(kcal) 4.6(1100) 8.4(2000) 12.6(3000)

【性状】

本品为白色乳状液体。

【适应症】

能量补充药。本品是肠外营养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机体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用于胃肠外营养补充能量及必需脂肪酸,预防和治疗人体必需脂肪酸缺乏症,也为经口服途径不能维持和恢复正常必需脂肪酸水平的病人提供必需脂肪酸。30%脂肪乳注射液(C14~24)更适合输液量受限制和能量需求高度增加的病人。

【规格】

(1)250ml:25g(大豆油):3g(卵磷脂)

(2)500ml:50g(大豆油):6g(卵磷脂)

(3)100ml:20g(大豆油):1.2g(卵磷脂)

(4)250ml:50g(大豆油):3g(卵磷脂)

(5)500ml:100g(大豆油):6g(卵磷脂)

(6)100ml:100g(大豆油):1.2g(卵磷脂)

(7)250ml:75g(大豆油):3g(卵磷脂)

【用法用量】

成人:静脉滴注,按脂肪量计,最大推荐剂量为按体重一日3g(甘油三酯)/kg。本品提供的能量可占总能量的70%。10%、20%脂肪乳注射液(C14~24)500ml的滴注时间不少于5小时;30%脂肪乳注射液(C14~24)250ml的输注时间不少于4小时。

新生儿和婴儿:10%、20%脂肪乳注射液(C14~24)使用剂量为按体重一日0.5~4g(甘油三酯)/kg,输注速度按体重不超过一小时0.17g/kg。最大用量按体重一日不超过4g/kg。只有在密切监测血清甘油三酯、肝功能、氧饱和度等指标的情况下输注剂量才可逐渐增加至按体重一日4g/kg。早产儿及低体重新生儿,最好是24小时连续输注,开始时剂量为按体重一日0.5~1g/kg,以后逐渐增加到一日2g/kg。

必需脂肪酸缺乏者:为预防和治疗必需脂肪酸缺乏症(EFAD),非蛋白热卡中至少有4~8%的能量应由脂肪乳注射液(C14~24)来提供,以供给足够量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当EFAD合并应激时,治疗EFAD所需脂肪乳注射液(C14~24)的量也应相应增加。

用法:本品可单独输注或用于配制含葡萄糖、脂肪、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的“全合一”营养混合液。只有在可配伍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才能将其它药品加入本品内。本品也可与葡萄糖注射液或氨基酸注射液通过Y型管道混台后输入体内。该法既适用于中心静脉也适用于外周静脉。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下列药品可加人本品内:

1、维他利匹特(成人)/维他利匹特(儿童)

2、水乐维他(有关配制方法详见水乐维他说明书)

【不良反应】

可引起体温升高,偶见发冷畏寒以及恶心、呕吐。

其它副作用比较罕见,包括:

1、即刻和早期副作用:高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呼吸影响(如呼吸急促以及循环影响(如高血压/低血压)。溶血、网状红细胞增多、腹痛、头痛、疲倦、阴茎异常勃起等。

2、迟发副作用:长期输注本品,婴儿可能发生血小板减少。另外,长期肠外营养时即使不用本品也会有短暂的肝功能指标的异常。偶可发生静脉炎,血管病及出血倾向。

3 、病人脂肪廓清能力减退时,尽管输注速度正常仍可能导致脂肪超载综合征。脂肪超载综合征偶尔也可发生于肾功能障碍和感染患者。脂肪超载综合征表现为:高脂血症、发热、脂肪浸润、脏器功能紊乱等,但一般只要停止输注,上述症状即可消退。

【禁忌】

休克和严重脂质代谢紊乱(如高脂血症)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本品慎用于脂肪代谢功能减退的患者,如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腺炎、甲状腺机能低下(伴有高脂血症)以及败血症患者。这些患者输注本品时,应密切观察血清甘油三酯浓度。

对大豆蛋白过敏者慎用本品,使用前必须做过敏试验。

新生儿和未成熟儿伴有高胆红素血症或可疑肺动脉高压者应谨慎使用本品。

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长期使用本品必须监测血小板数目、肝功能和血清甘油三酯浓度。采血时,如本品还没有从血流中完全清除,则将干扰其它实验室检测项目(如胆红素、乳酸脱氢酶、氧饱和度、血红蛋白等)。绝大多因病人从血液中清除本品的时间为输注后5~6小时。

连续使用本品一周以上的患者,必须做脂肪廓清试验以检查患者的脂肪廓清能力。具体操作如下:输注前采血样,离心,如果血浆呈乳状,则原定的输注计划应延期实施(此法不适用于高脂血症的患者);当发现病人脂肪廓清能力降低时,最好再查血清甘油三酯。对于婴儿和儿童,监测脂肪廓清能力的最可靠的办法是定期测定血清甘油三酯水平。

本品开瓶后一次未使用完的药液应予丢弃,不得再次使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已有报道表明妊娠妇女使用10%和20%英脱利匹特是安全和成功的。理论上30%与1O%和20%英脱利匹特一样,也能用于妊娠妇女,但尚缺乏动物生殖研究的证据。

【儿童用药】

因缺乏30%脂肪乳注射液(C14~24)用于婴儿和儿童的经验,所以30%脂肪乳注射液(C14~24)暂不推荐给婴儿和儿童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

脂肪酸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酸氧化是体内能量的重要来源。在氧供给充足的情况下,脂肪酸可在体内分解成CO2及H2O并释出大量能量,以A TP形式供机体利用、除脑组织

外,大多数组织均能氧化脂肪酸,尤以肝及肌肉最活跃。某些不饱和脂肪酸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主要从植物油中摄取,是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故称必需脂肪酸.又是前列腺素.血栓烷及白三烯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

本品是供静脉输注用的灭菌的脂肪乳剂,含有注射用大豆油和注射用卵磷脂,其中约60%的脂肪酸是必需脂肪酸、本品粒径大小和生物特性与天然乳糜微粒相似.

【贮藏】

25℃以下,不得冰冻。

【通用名称】

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

【英文名称】

Compound Potass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成份】磷酸氢钾(结晶水)和磷酸二氢钾的无菌水溶液,渗透压约7.4毫渗压/ml。

【适应症】用于胃肠外营养疗法中磷的补充剂及低磷血症。

【规格】注射剂:2ml

【用法用量】将本品稀释200倍以上,供静脉点滴输入。

【不良反应】过量使用可出现高磷血症、低钙血症、痉挛、胃肠道不适等。

【注意事项】严禁直接注射,肾衰病人不宜应用,与含钙注射液配伍易析出沉淀。

【药理毒理】磷参与糖代谢中的糖磷酸化,构成膜成分中的磷脂质,是组成细胞内RNA、DNA及许多辅酶的重要成分。

【通用名称】

注射用丙氨酰谷氨酰胺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其化学名为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适应症】

用于肠外营养,为接受肠外营养的病人提供谷氨酰胺。

【规格】

(1)10g (2)20g

【用法用量】

规格20g的本品每瓶:用100ml注射用水溶解,规格10g的本品每瓶用50ml注射用水溶解后,再与可配伍的氨基酸溶液或含有氨基酸的输液相混合,然后与载体溶液一起输注。溶解后的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应与至少五体积的载体溶液混合(例如:20g的本品用100ml 注射用水溶解后应该加入至少500ml载体溶液),混合液中本品的最大浓度不应超过3.5%。剂量根据分解代谢的程度和氨基酸的需要量而定。胃肠外营养每天供给氨基酸的最大剂量为2g/kg体重。通过本品供给的丙氨酸和谷氨酰胺量应计算在内,通过本品供给的氨基酸量不应超过全部氨基酸供给量的20%。

每日剂量:0.3-0.4g 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kg体重(例如:70kg体重病人每日需20—28g本品)。

每日最大剂量:0.4g/kg体重。

加入载体溶液时,用量的调整:

当氨基酸需要量为1.5g/kg体重/天时,其中1.2g氨基酸由载体溶液提供,0.3g氨基酸由注射用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提供。

当氨基酸需要量为2g/kg体重/天时,采用1.6g氨基酸由载体溶液提供,0.4g氨基酸由注射用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提供。

输注速度依载体溶液而定,但不应超过0.1g氨基酸/kg体重/小时。

本品连续使用时间不应超过三周。

【不良反应】正确使用时,尚未发现不良反应。

【禁忌】

N(2)-L-丙氨酰-L-谷氨酰氨不能用于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25ml/分钟)或严重肝功能不全的病人。

【注意事项】

使用时应监测病人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酸碱平衡。对于代偿性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

将本品加入载体溶液时,必须保证它们具有可配伍性、保证混合过程是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还应保证溶液完全混匀。

不要将其它药物加入混匀后的溶液中。

本品中加入其他成分后,不能再贮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的临床资料不足,故这类病人不推荐使用本品。

【儿童用药】儿童使用本品的临床资料不足,故这类病人不推荐使用本品。

【老年用药】可以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与其他药物尚无配伍禁忌。

【药物过量】当本品输入速度过快时,将出现寒颤,恶心,呕吐,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药。

【药理毒理】

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可在体内分解为谷氨酰胺和丙氨酸的特性使经由肠外营养输液补充谷氨酰胺成为可能。双肽分解释放出的氨基酸作为营养物质各自储存在身体的相应部位并随机体的需要进行代谢。对许多病症应用肠外营养支持时,病人均可能出现体内谷氨酰氨的耗减,而注射用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的输注可阻止这一症状的出现。

【药代动力学】

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输注后在体内迅速分解为谷氨酰胺和丙氨酸,经检测它的人体半衰期为2.4~3.8分钟(晚期肾功能不全病人为4.2分钟),血浆清除率为1.6~2.7L/分钟。这一双肽的消失伴随等克分子数的游离氨基酸的增加。它的水解过程可能仅在细胞外发生。当输液量恒定不变时,通过尿液排泄的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低于5%,与其它输注的氨基酸相同。

【贮藏】

密闭,在25℃以下保存。

【通用名称】

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注射液

【商品名称】

多蒙特

【英文名称】

N(2)-L-Alanyl-L-Glutamine Injection

【成份】

主要成份:丙氨酰谷氨酰胺

【适应症】

适用于需要补充谷氨酰胺患者的肠外营养,包括处于分解代谢和高代谢状况的患者。

【规格】

100ml:20g

【用法用量】

本品是一种高浓度溶液,不可直接输注。在输注前,必须与可配伍的氨基酸溶液或含有氨基酸的输液相混合,然后与载体溶液一起输注。1体积的本品应与至少5体积的载体溶液混合(例如:100ml本品应加入至少500ml载体溶液),混合液中本品的最大浓度不应超过3.5% 。剂量根据分解代谢的程度和氨基酸的需要量而定。胃肠外营养每天供给氨基酸的最大剂量为2g/kg体重,通过本品供给的丙氨酸和谷氨酰胺量应计算在内。通过本品供给的氨基酸量不应超过全部氨基酸供给量的20%。

每日剂量:1.5~2.0ml/kg体重,相当于0.3~0.4g 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kg体重(例如:70kg体重病人每日需本品100~140ml)。

每日最大剂量:2.0ml/kg体重。

加入载体溶液时,用量的调整:

当氨基酸需要量为1.5g/kg体重/天时:其中1.2g氨基酸由载体溶液提供,0.3g氨基酸由本品提供。

当氨基酸需要量为2g/kg体重/天时:采用1.6g氨基酸由载体溶液提供,0.4g氨基酸由本品提供。

输注速度依载体溶液而定,但不应超过0.1g氨基酸/kg体重/小时。

本品连续使用时间不应超过三周。

【不良反应】

正确使用时,尚未发现不良反应。当本品输注速度过快时,将出现寒颤、恶心、呕吐,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药。

【禁忌】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25ml/分钟)或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使用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酸碱平衡。

2.对于代偿性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

3.将本品加入载体溶液时,必须保证它们具有可配伍性、保证混合过程是在洁静的环境中进行,还应保证溶液完全混匀。

4.不要将其它药物加入混匀后的溶液中。

5.本品中加入其它成分后,不能再贮藏。

【药理毒理】

本品为肠道外营养的一个组成部分,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可在体内分解为谷氨酰胺和丙氨酸,其特性可经由肠外营养输液补充谷氨酰胺。本双肽分解释放出的氨基酸作为营养物

质各自储存在身体的相应部位并随机体的需要进行代谢。对可能出现体内谷氨酰胺耗减的病症,可应用本品进行肠外营养支持。

【药代动力学】

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输注后在体内迅速分解为谷氨酰胺和丙氨酸,其人体半衰期为2.4~3.8分钟(晚期肾功能不全病人为4.2分钟),血浆消除率为1.6~2.7L/分钟。这一双肽的消失伴随等克分子数的游离氨基酸的增加。它的水解过程可能仅在细胞外发生。当输液量恒定不变时,通过尿液排泄的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低于5%,与其它输注的氨基酸相同。

【通用名称】

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Ⅰ)

【英文名称】

Fat-Soluble Vitamin Injection(Ⅰ)

【成份】

本品为脂溶性维生素复方制剂,每10毫升所含组分为:维生素A 0.69mg;维生素D2 10μg;维生素E 6.4mg;维生素K1 0.20mg;注射用大豆油1g;注射用卵磷脂0.12g;甘油(无水)0.22g;氢氧化钠调pH值约为8。

【性状】本品为白色乳状液。

【适应症】

本品为肠外营养不可缺少组成部分之一,用以满足儿童每日对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2、维生素E、维生素K1的生理需要。

【规格】10ml(支)

【用法用量】

本品适用于11岁以下儿童及婴儿,每日1ml/kg体重,每日最大剂量10ml。使用前在无菌条件下,将本品加入到脂肪乳注射液内(100ml或以上量),轻摇摇匀后输注,并在24小时内用完。

本品可用于溶解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使用前,在无菌条件下,将本品10ml加入一瓶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溶解后再加入到脂肪乳注射液中。

【不良反应】

偶见体温上升和寒战;经6~8周输注后,可能出现血清氨基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升高,减量或暂停药即可恢复正常。

【禁忌】本药内含维生素K1,可对抗香豆素类抗凝血剂作用,故不宜合用。

【注意事项】

1.必须稀释后静脉滴注。

2.用前1小时配制,24小时内用完。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为儿童使用剂型,不适宜孕妇、哺乳期妇女使用。

【儿童用药】11岁以下儿童按上述"用法用量"用药;11岁以上的儿童建议使用"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

【药物相互作用】本品含维生素K,可与香豆素类、肝素等抗凝血剂发生相互作用,不宜合用。

【药理毒理】提供每日生理需要的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2、E、K1。

【贮藏】2~10℃避光保存,不能暴露于阳光之下。

【通用名称】

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

【商品名称】

力太Dipeptiven (力肽)

【成份】

主要成份:丙氨酰谷氨酰胺

【性状】

本品的活性成份是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其分子式为:C8H15N3O4,分子量为217.23。每100毫升含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20 g和注射用水适量,渗透压为921 mosm/L,pH值为5.4-6.0。

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

【适应症】

本品是肠外营养的一个组成部分,适用于需要补充谷氨酰胺的病人,包括处于分解代谢和高代谢状况的病人。本品是氨基酸溶液的补充,使用时应把它加入到其他氨基酸或含有氨基酸的输液中。

【用法用量】

本品是一种高浓度溶液,不可直接输注。在输注前,可与配伍的氨基酸溶液或含有氨基酸的输液相混合,然后与载体溶液一起输注。1体积的本品应与至少5体积的载体溶液混合(例如100 mL本品应加入500 mL载体溶液),混合液中本品的最大浓度不能超过3.5%。

剂量根据分解代谢的程度和氨基酸的需要量而定,胃肠营养每天供给氨基酸的最大剂量为2 g/kg体重。通过本品供给的丙氨酸和谷氨酰胺量应计算在内,通过本品供给的氨基酸量不应超过全部氨基酸供给量的20%。

每日剂量:1.5-2.0 mL/kg体重,相当于0.3-0.4 g的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kg体重(例如:70公斤体重病人每天需100-140毫升的本品)。每日最大剂量为2.0毫升/公斤体重。

加入载体溶液时,用量的调整:当氨基酸需要量为1.5克/公斤体重/天时,其中1.2克氨基酸由载体溶液提供,0.3 克氨基酸由本品提供。当氨基酸需要量为2克/公斤体重/天时,其中1.6克氨基酸由载体溶液提供,0.4 克氨基酸由本品提供。

输注速度依载体溶液而定,但不应超过0.1g氨基酸/kg体重/小时。

本品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3周。

【不良反应】正确使用时,尚未发现不良反应。

【禁忌】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25 mL/分)或严重肝功能不全的病人。

【注意事项】

对于代偿性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建议定期监控肝功能。应监测碱性磷酸酶,SGPT,SGOT和酸碱平衡。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及哺乳妇女使用本品的临床资料不足,故这类病人不推荐使用本品。

【儿童用药】儿童使用本品的临床资料不足,不推荐使用本品。

【老年用药】可以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与其它药物尚无配伍禁忌。

【药物过量】与其他输液一样,当本品输注速度过快时,将出现寒颤、恶心、呕吐。出现这些情况应立即停药。

【药理毒理】

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可在体内分解为谷氨酰胺和丙氨酸的特性使经由肠外营养输液补充谷氨酰胺成为可能。双肽分解释放出的氨基酸作为营养物质各自储存在身体的相应部位,

并随机体的需要进行代谢。对许多病症应用肠外营养支持时,病人均可能出现体内谷氨酰胺的耗减,而本品的输注可阻止这一症状的出现。

【药代动力学】

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输注后在体内迅速分解为谷氨酰胺和丙氨酸。经检测它的人体半衰期为2.4-3.8分钟(晚期肾功能不全病人为4.2分钟)。血浆清除率为1.6-2.7 L/分钟。这一双肽的消失伴随等克分子数的游离氨基酸的增加。它的水解过程可能仅在细胞外发生。当输液量恒定不变时,通过尿液排泄的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低于5%,与其他输注的氨基酸相同。

【贮藏】本药中加入其它成份后,不能再贮藏。25°C以下贮藏。

【包装】50ml/瓶,100ml/瓶

【有效期】有效期3年。

【零售价格】

199元/瓶(10g:50ml) 《价格注释》

339元/瓶(20g:100ml) 《价格注释》

【使用介绍】

本药须加入到其它与之可配伍的载体溶液中后一起输注。加入载体溶液中时,应保证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还应保证溶液完全混匀和它们具有相容性。不要将其它的药物加入混合后的溶液中。

【通用名称】

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

【英文名称】

Fructose Diphosphate Sodium Injection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果糖二磷酸钠,其化学名称为:果糖-1,6-二磷酸三钠盐八水合物。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低磷酸血症。低磷酸血症可在急性情况,如输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胃肠外营养时出现,也与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酒精中毒、长期营养不良、慢性呼吸衰竭中碳酸的耗竭有关。

【规格】

100ml:10g(按无水物计)

【用法用量】

建议剂量为每日5~10克,静脉输注速度大约为10ml/min(1g/min)。治疗低磷酸血症的剂量,应根据磷酸缺乏的程度,以免磷酸超负荷。较大剂量建议每天分两次给药。

儿童剂量应根据体重(70~160mg/kg),不要超过建议剂量。

【不良反应】

静脉输入速度超过10ml/min时,病人可出现脸红、心悸、手足蚁感。

如果发现不良反应,病人应该告知医生。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的报道很少。如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药,予以抗过敏治疗。

过敏休克的抢救措施:停止用药,监测血压;进行休克相关治疗: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等。

【禁忌】遗传性果糖不耐症患者,对本品和果糖过敏者、高磷酸血症及肾衰竭患者禁用。【注意事项】

给药前应肉眼观察一下有无特殊情况,轻微发黄并不影响药效。

用药注意事项:注射过程中药液外渗到皮下时会造成疼痛和局部刺激。

特别警告:肌酐消除率小于50ml/min的病人应监测血液磷酸盐水平。幼儿只在必要时并需在严格的医生指导下使用。

置于儿童不能触及处。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怀孕期最后三个月的妇女接受FDP治疗无不良作用。

【儿童用药】取决于医生对儿童临床状态的评价,医生应该权衡利弊。

【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不能与PH在3.5~5.8之间不溶解的药物共用,也不能与含高钙盐的碱性溶液共用。【药理毒理】

药理学

右旋1,6-二磷酸果糖(FDP)是糖酵解中间产物,在细胞中通过激活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来调节几个酶促反应。FDP在不同细胞的浓度是不一样的,人红细胞中FDP的浓度为6-10mg/L细胞。

体内外生化学研究显示药理剂量的FDP可作用于细胞膜。促进细胞对循环中钾的摄取及刺激细胞内高能磷酸和2,3-二磷酸甘油的产生。另外,FDP可减少机械创伤引起的红细胞溶血和抑制化学刺激引起的氧自由基的产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病人在疾病进展期会出现营养不良,从而影响呼吸肌功能。在COPD病人,低磷酸血症与肾磷酸盐再吸收障碍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呼吸肌和外周肌

中磷酸盐缺乏是由于营养不良或使用茶碱类、利尿药、糖皮质激素及β受体激动药所致肾磷酸盐的消耗。磷是细胞的组分(膜磷脂、核酸、2,3-二磷酸甘油酸、磷蛋白),磷的消耗诱导神经肌肉和心肌的改变,还可解释恶液质COPD病人的呼吸肌无力和缺乏。用实验性饮食诱导磷盐消耗可降低呼吸肌功能,纠正磷盐水平又可改善其功能。给恶液质COPD病人补充磷盐的效能虽然未确切,但临床实验已显示FDP是有益于治疗的,特别是加强呼吸强度,表现为PImax,PaO2和耐受性的提高。

毒理学

胃肠外给药的LD50为:

属种腹腔内注射(mg/kg)静脉注射(mg/kg)

小鼠6256(6020~7070)874(837~913)

大鼠4107(3731~4251)1160(1093~1230)亚急性毒性研究显示,兔与狗静脉注射100mg/kg或200mg/kg本品,连续30天,没有任何功能和组织学的病理学改变。

致畸性

致畸性研究显示给家兔常规注射100mg/kgFDP,没有发现怀孕期有病理改变及胎儿畸形。

【药代动力学】

给健康志愿者注入250mg/kgFDP,5分钟后,血浆FDP浓度为770mg/L,注射后80分钟,血浆中FDP已不可测得。血浆半衰期约10~15分钟。血浆中FDP的消除是由于其组织分布以及被红细胞膜和血浆中激活的磷酸酶将其水解产生无机磷和果糖所致。

【贮藏】密闭,在阴凉处保存。

【通用名称】

维生素D2注射液[药典]

【英文名称】

Vitamin D2 Injection[药典]

【成份】

主要成份:维生素D2

【性状】本品为几乎无色至淡黄色的澄明油状液体。

【适应症】

1.用于维生素D缺乏症的预防与治疗。如:绝对素食者、肠外营养病人、胰腺功能不全伴吸收不良综合征、肝胆疾病(肝功能损害、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小肠疾病(脂性腹泻、局限性肠炎、长期腹泻)、胃切除等。

2.用于慢性低钙血症、低磷血症、佝偻病及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骨软化症、家族性低磷血症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术后、特发性或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治疗。

3.维生素D2可用于治疗急、慢性及潜在手术后手足搐搦症及特发性手足搐搦症。

【规格】

1ml:5mg(20万单位); 1ml:10mg(40万单位)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一次7.5mg~15mg(30万~60万单位),病情严重者可于2~4周后重复注射1次。【不良反应】

1.便秘、腹泻、持续性头痛、食欲减退、口内有金属味、恶心呕吐、口渴、疲乏、无力。2.骨痛、尿混浊、惊厥、高血压、眼对光刺激敏感度增加、心律失常、偶有精神异常、皮肤瘙痒、肌痛、严重腹痛(有时误诊为胰腺炎)、夜间多尿、体重下降。

【禁忌】高钙血症、维生素D增多症、高磷血症伴肾性佝偻病。

【注意事项】

1.治疗低钙血症前,应先控制血清磷的浓度,并定期复查血钙等有关指标;除非遵医嘱,避免同时应用钙、磷和维生素D制剂。血液透析时可用碳酸铝或氢氧化铝凝胶控制血磷浓度,维生素D2疗程中磷的吸收增多,铝制剂的用量可以酌增。

2.由于个体差异,维生素D2用量应依据临床反应作调整。

3.对诊断的干扰:维生素D2可促使血清磷酸酶浓度降低,血清钙、胆固醇、磷酸盐和镁的浓度可能升高,尿液内钙和磷酸盐的浓度亦增高。

4.下列情况应慎用: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高胆固醇血症、高磷血症;对维生素D高度敏感及肾功能不全;非肾脏病用维生素D2治疗时,如患者对维生素D2异常敏感,也可产生肾脏毒性。

5.疗程中应注意检查血清尿素氮、肌酐和肌酐清除率、血清碱性磷酸酶、血磷、24小时尿钙、尿钙与肌酐的比值、血钙(用治疗量维生素D2时应定期作监测,维持血钙浓度2.00~2.50mmol/L)。以及骨X线检查等。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高钙血症孕妇可伴有对维生素D2敏感,应注意剂量调整。【儿童用药】

婴儿对维生素D2敏感性个体间差异大,用量应慎重酌定,血清钙和磷浓度的乘积[Ca]×[P](mg/dl)不得大于58。

【药物相互作用】

1.含镁的制酸药与维生素D2同用,特别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可引起高镁血症。2.巴比妥、苯妥英钠、抗惊厥药、扑米酮等可降低维生素D2的效应,因此长期服用抗惊厥药时应补给维生素D,以防止骨软化症。

3.降钙素与维生素D2同用可抵消前者对高钙血症的疗效。

4.大量钙剂或利尿药与常用量维生素D2并用,有发生高钙血症的危险。

5.洋地黄与维生素D2同用时应谨慎,因维生素D2可引起高钙血症,容易诱发心律失常。6.大量的含磷药与维生素D2同用,可诱发高磷血症。

【药物过量】

1.短期内摄入超量或长期服用大量维生素D2,可导致严重中毒反应。

2.维生素D2中毒引起的高钙血症,可引起全身性血管钙化、肾钙质沉淀及其他软组织钙化,而致高血压及肾功能衰竭,上述不良反应多发生于高钙血症和伴有高磷血症时,儿童可致生长停滞,屡见于长期应用维生素D2每日1800单位后。中毒剂量可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但每日应用5万单位超过6个月后,对正常人亦可致毒性反应。维生素D2中毒可因肾、心血管功能衰竭而致死。

3.治疗维生素D2过量,除停用外,应给以低钙饮食,大量饮水,保持尿液酸性,同时进行对症和支持治疗,如高钙血症危象时需静脉注射氯化钠溶液,增加尿钙排出,必要时应用利尿药、皮质激素或降钙素,甚至作血液透析,并应避免曝晒阳光,直至血钙浓度降至正常时才改变治疗方案。

【药理毒理】

本品为维生素类药。维生素D2促进小肠黏膜刷状缘对钙的吸收及肾小管重吸收磷,提高血钙、血磷浓度,协同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促进旧骨释放磷酸钙,维持及调节血浆钙、磷正常浓度。维生素D2促使钙沉着于新骨形成部位,使枸橼酸盐在骨中沉积,促进骨钙化及成骨细胞功能和骨样组织成熟。维生素D2摄入后,在细胞微粒体中受25-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骨化二醇(25-OHD3),经肾近曲小管细胞1-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骨化三醇[1-25-(OH)2D3]。

【药代动力学】

维生素D2的代谢、活化,首先通过肝脏,其次为肾脏。维生素D2的半衰期(t1/2β)为19~48小时,在脂肪组织内可长期贮存。治疗效应持续10~14天。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维生素D2片

【英文名称】

Vitamin D2 Tablets

【成份】

主要成份:维生素D2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包衣后呈白色。

【适应症】

1.用于维生素D缺乏症的预防与治疗。如:绝对素食者、肠外营养病人、胰腺功能不全伴吸收不良综合征、肝胆疾病(肝功能损害、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小肠疾病(脂性腹泻、局限性肠炎、长期腹泻)、胃切除等。

2.用于慢性低钙血症、低磷血症、佝偻病及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骨软化症、家族性低磷血症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术后、特发性或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治疗。

3.用于治疗急、慢性及潜在手术后手足抽搐症及特发性手足抽搐症。

【规格】

0.125mg(5000单位); 0.25mg(1万单位)

【用法用量】

1.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成人口服每日0.25~1.5mg(1~6万单位)最高量每日12.5mg(50万单位)。小儿每日0.075~0.25mg(3000~1万单位),最高量每日1.25mg(5万单位)。

2.家族性低磷血症:成人口服每日1.25~2.5mg(5~10万单位).

3.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成人口服每日1.25~3.75mg(5~15万单位),小儿:1.25~5mg(5~20万单位)。

4.肾功能不全:成人口服每日1~2.5mg(4~10万单位)。

5.肾性骨萎缩:成人开始剂量每日0.5mg(2万单位),维持量每日0.25~0.75mg(1~3万单位);小儿每日0.1~1mg(4000~4万单位)。

【不良反应】

1.便秘、腹泻、持续性头痛、食欲减退、口内有金属味、恶心呕吐、口渴、疲乏、无力;2.骨痛、尿混浊、惊厥、高血压、眼对光刺激敏感度增加、心律失常、偶有精神异常、皮肤瘙痒、肌痛、严重腹痛(有时误诊为胰腺炎)、夜间多尿、体重下降。

【禁忌】高血钙症、维生素D增多症、高磷血症伴肾性佝偻病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治疗低钙血症前,应先控制血清磷的浓度,并定期复查血钙等有关指标;除非遵医嘱,避免同时应用钙、磷和维生素D制剂。血液透析时可用碳酸铝或氢氧化铝凝胶控制血磷浓度,维生素D2疗程中磷的吸收增多,铝制剂的用量可以酌增。

2.由于个体差异,维生素D2用量应依据临床反应作调整。

3.对诊断的干扰:维生素D2可促使血清磷酸酶浓度降低,血清钙、胆固醇、磷酸盐和镁的浓度可能升高,尿液内钙和磷酸盐的浓度亦增高。

4.下列情况应慎用: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高胆固醇血症、高磷血症;对维生素D高度敏感及肾功能不全;非肾脏病用维生素D2治疗时,如患者对维生素D2异常敏感,也可产生肾脏毒性。

5.疗程中应注意检查:血清尿素氮、肌酐和肌酐清除率、血清碱性磷酸酶、血磷、24小时尿钙、尿钙与肌酐的比值、血钙(用治疗量维生素D2时应定期作监测,维持血钙浓度2.00~2.50mmol/L)、以及骨X线检查等。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高钙血症孕妇可伴有对维生素D2敏感,应注意剂量调整。

婴儿对维生素D2敏感性个体间差异大,用量应慎重决定,血清钙和磷浓度的乘积[Ca]×[P](mg/dl)不得大于58。

【老年用药】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1.制酸药中的镁剂与维生素D同用,特别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可引起高镁血症。

2.巴比妥、苯妥英钠、抗惊厥药、扑米酮等可降低维生素D2的效应,因此长期服用抗惊厥药时应补给维生素D,以防止骨软化症。

3.降钙素与维生素D同用可抵消前者对高钙血症的疗效。

4.大剂量钙剂或利尿药与常用量维生素D同用,有发生高钙血症的危险。

5.考来烯胺、考来替泊、矿物油、硫糖铝等均能减少小肠对维生素D的吸收。

6.洋地黄与维生素D2同用时应谨慎,因维生素D2可引起高钙血症,容易诱发心律失常。7.大量的含磷药物与维生素D同用,可诱发高磷血症。

【药物过量】

1.短期内摄入大剂量或长期服用超剂量维生素D2,可导致严重中毒反应。

2.维生素D2中毒引起的高钙血症,可引起全身性血管钙化、肾钙质沉淀及其他软组织钙化,而致高血压及肾功能衰竭,上述不良反应多发生于高钙血症和伴有高磷血症时。儿童可致生长停滞,屡见于长期应用维生素D2每日1800单位后。中毒剂量可因个体差异而不同,即使每日应用1万单位超过数月后,对正常人亦可致毒性反应。维生素D2中毒可因肾、心血管功能衰竭而致死。

3.治疗维生素D2过量,除停用外,应给以低钙饮食,大量饮水,保持尿液酸性,同时进行对症和支持治疗,如高钙血症危象时需静脉给予氯化钠注射液,增加尿钙排出,必要时应用利尿药、皮质激素或降钙素,甚至作血液透析,并应避免曝晒阳光,直至血钙浓度降至正常时才改变治疗方案。

【药理毒理】

本品为维生素类药。维生素D2促进小肠黏膜刷状缘对钙的吸收及肾小管重吸收磷,提高血钙、血磷浓度,协同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促进旧骨释放磷酸钙,维持及调节血浆钙、磷正常浓度。维生素D2促使钙沉着于新骨形成部位,使枸橼酸盐在骨中沉积,促进骨钙化及成骨细胞功能和骨样组织成熟。维生素D2摄入后,在细胞微粒体中受25-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骨化二醇(25-OHD3),经肾近曲小管细胞1-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骨化三醇〔1-25-(OH)2D3〕。动物实验将小白鼠甲状旁腺切除后,1-羟化酶活性丧失,不能合成骨化三醇。高钙血症时,CT分泌增多,1-羟化酶活性受抑,使骨化二醇转变成骨化三醇减少,证实骨化三醇代谢受PTH和CT调节,磷酸盐、钙亦能调节1-羟化酶的活性。【药代动力学】

由小肠吸收,其吸收需胆盐与特殊α-球蛋白结合后转运到身体其他部位,贮存于肝和脂肪。代谢、活化首先通过肝脏,其次为肾脏。作用开始时间为12~24小时,治疗效应需10~14天。半衰期(t1/2β)为19~48小时,在脂肪组织内可长期贮存。作用持续时间最长达6个月,重复给药有累积作用。

【贮藏】避光,密封保存。

维生素D3注射液[药典]

【英文名称】

Vitamin D3 Injection[药典]

【成份】

主要成份:维生素D3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明油状液体。

【适应症】

1.用于维生素D缺乏症的预防与治疗。如:绝对素食者、肠外营养病人、胰腺功能不全伴吸收不良综合征、肝胆疾病(肝功能损害、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小肠疾病(脂性腹泻、局限性肠炎、长期腹泻)、胃切除等。

2.用于慢性低钙血症、低磷血症、佝偻病及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骨软化症、家族性低磷血症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术后、特发性或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治疗。

3.用于治疗急、慢性及潜在手术后手足搐搦症及特发性手足搐搦症。

【规格】

(1)1ml:7.5mg(30万单位)

(2)1ml:15mg(60万单位)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一次7.5~15mg(30万~60万单位),病情严重者可于2~4周后重复注射1次。【不良反应】

1.便秘、腹泻、持续性头痛、食欲减退、口内有金属味、恶心呕吐、口渴、疲乏、无力。2.骨痛、尿混浊、惊厥、高血压、眼对光刺激敏感度增加、心律失常、偶有精神异常、皮肤瘙痒、肌痛、严重腹痛(有时误诊为胰腺炎)、夜间多尿、体重下降。

【禁忌】高钙血症、维生素D增多症、高磷血症伴肾性佝偻病。

【注意事项】

1.治疗低钙血症前,应先控制血清磷的浓度,定期复查血钙等有关指标;除非遵医嘱,避免同时应用钙、磷和维生素D制剂。

2.由于个体差异,维生素D3用量应依据临床反应作调整。

3.对诊断的干扰:维生素D3可促使血清磷酸酶浓度降低,血清钙、胆固醇、磷酸盐和镁的浓度可能升高,尿液内钙和磷酸盐的浓度亦增高。

4.下列情况应慎用: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高胆固醇血症、高磷血症;对维生素D高度敏感及肾功能不全;非肾脏病用维生素D3治疗时,如患者对维生素D3异常敏感,也可产生肾脏毒性。

5.注意检查:血清尿素氮、肌酐和肌酐清除率、血清碱性磷酸酶、血磷、24小时尿钙、尿钙与肌酐的比值、血钙(用治疗量维生素D3时应定期作监测,维持血钙浓度 2.00~2.50mmol/L)、以及骨X线检查等。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高钙血症孕妇可伴有对维生素D3敏感,应注意剂量调整。【儿童用药】

婴儿对维生素D3敏感性个体间差异大,用量应慎重酌定,血清钙和磷浓度的乘积[Ca]×[P](mg/dl)不得大于58。

【药物相互作用】

1.含镁的制酸药与维生素D3同用,特别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可引起高镁血症。2.巴比妥、苯妥英钠、抗惊厥药、扑米酮等可降低维生素D3的效应,因此长期服用抗惊厥药时应补给维生素D3,以防止骨软化症。

3.降钙素(calcitonin)与维生素D3同用可抵消前者对高钙血症的疗效。

4.大量钙剂或利尿药与常用量维生素D3并用,有发生高钙血症的危险。

5.洋地黄与维生素D3同用时应谨慎,因维生素D如引起高钙血症,容易诱发心律失常。6.大量的含磷药与维生素D3同用,可诱发高磷血症。

【药物过量】

1.短期内超量摄入或长期大剂量摄入维生素D3可导致严重中毒反应。

2.中毒引起的高钙血症,可引起全身性血管钙化、肾钙质沉淀及其他软组织钙化,而致高血压及肾功能衰竭,上述不良反应多发生于高钙血症和伴有高磷血症时。儿童可致生长停滞,屡见于长期应用维生素D3每日1800单位后。中毒剂量可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但每日应用5万单位超过6个月后,对正常人亦可致毒性反应。维生素D3中毒可因肾、心血管功能衰竭而致死。

3.治疗维生素D3过量,除停用外,应给以低钙饮食,大量饮水,保持尿液酸性,同时进行对症和支持治疗,如高钙血症危象时需静脉注射氯化钠溶液,增加尿钙排出,必要时应用利尿药、皮质激素或降钙素,甚至作血液透析,并应避免曝晒阳光,直至血钙浓度降至正常时才改变治疗方案。

【药理毒理】

本品为维生素类药。具有促进小肠黏膜刷状缘对钙的吸收及肾小管重吸收磷,提高血钙、血磷浓度,协同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促进旧骨释放磷酸钙,维持及调节血浆钙、磷正常浓度。促使钙沉着于新骨形成部位,使枸橼酸盐在骨中沉积,促进骨钙化及成骨细胞功能和骨样组织成熟。

维生素D2摄入后,在细胞微粒体中受25-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骨化二醇(25-OHD3),经肾近曲小管细胞1-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骨化三醇〔1-25-(OH)2D3〕。

【药代动力学】

本品比维生素D2吸收更迅速完全,它的代谢、活化,首先通过肝脏,其次为肾脏,生成活性最强的骨化三醇。部分降解于肾脏。由胆汁排泄,亦可由乳汁中分泌。

【贮藏】遮光,密闭保存。

【通用名称】

脂肪乳注射液(C14~24)

【成份】

本品系由注射用大豆油经注射用卵磷脂乳化并加注射用甘油制成的灭菌乳状液体。每1000ml含:

10% 20% 30%

注射用大豆油100g 200g 300g

注射用卵磷脂12g 12g 12g

注射用甘油22g 22g 16.7g

注射用水(加至) 1000m1 1000m1 1000m1

pH值约为8 8 8

渗透压(mosm/kg H2O) 300 35O 310

能量MJ(kcal) 4.6(1100) 8.4(2000) 12.6(3000)

【性状】本品为白色乳状液体。

【适应症】

能量补充药。本品是静脉营养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机体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用于胃肠外营养补充能量及必需脂肪酸,预防和治疗人体必需脂肪酸缺乏症,也为经口服途径不能维持和恢复正常必需脂肪酸水平的病人提供必需脂肪酸。30%脂肪乳注射液更适合输液量受限制和能量需求高度增加的病人。卵磷脂可辅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以及小儿湿疹,神经衰弱症。在药用辅料中作增溶剂、乳化剂及油脂类的抗氧化剂。

【规格】

(1)100ml:10g(大豆油)、1.2g(卵磷脂) (2)250ml:25g(大豆油)、3g(卵磷脂)

(3)500ml:50g(大豆油)、6g(卵磷脂) (4)100ml:20g(大豆油)、1.2g(卵磷脂)

(5)250m1:50g(大豆油)、3g(卵磷脂) (6)500ml:100g(大豆油)、6g(卵磷脂)

(7)100m1:30g(大豆油)、1.2g(卵磷脂) (8)250m1:75g(大豆油)、3g(卵磷脂)

(9)250ml:25g(大豆油)、1.5g(卵磷脂)(10)5

【用法用量】

1.成人:静脉滴注,按脂肪量计,每天最大推荐剂量为3g(甘油三酯)/kg。本品提供的能量可占总能量的70%。10%、20%脂肪乳注射液500ml的输注时间不少于5小时;30%脂肪乳注射液250ml的输注时间不少于4小时。

2.新生儿和婴儿:10%、20%脂肪乳注射液每天使用剂量为0.5~4g(甘油三酯)/kg,输注速度不超过0.17g/(kg·小时)。每天最大用量不应超过4g/kg。只有在密切监测血清甘油三酯、肝功能、氧饱和度等指标的情况下输注剂量才可逐渐增加至每天4g/kg。早产儿及低体重新生儿,最好是24小时连续输注,开始时每天剂量为0.5~1g/kg,以后逐渐增加到每天2g/kg。3.必需脂肪酸缺乏者:为预防和治疗必需脂肪酸缺乏症(EFAD),非蛋白热卡中至少有4%~8%的能量应由脂肪乳注射液来提供,以供给足够量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当EFAD合并应激时,治疗EFAD所需脂肪乳注射液的量也应相应增加。

用法:本品可单独输注或用于配制含葡萄糖、脂肪、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的"全合一"营养混合液。只有在可配伍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才能将其它药品加入本品内。本品也可与葡萄糖注射液或氨基酸注射液通过Y型管道混合后输入体内。该法既适用于中心静脉也适用于外周静脉。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下列药品可加入本品内。

1.维他利匹特(成人)/维他利匹特(儿童)。

2.水乐维他(有关配制方法详见水乐维他说明书)。

【不良反应】

可引起体温升高,偶见发冷畏寒以及恶心、呕吐。其它副作用比较罕见,包括:

1.即刻和早期副作用:高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呼吸影响(如呼吸急促)以及循环影响(如高血压/低血压)。溶血、网状红细胞增多、腹痛、头痛、疲倦、阴茎异常勃起等。2.迟发副作用:长期输注本品,婴儿可能发生血小板减少。另外,长期静脉营养时即使不用本品也会有短暂的肝功能指标的异常。偶可发生静脉炎,血管痛及出血倾向。

3.病人脂肪廓清能力减退时,尽管输注速度正常仍可能导致脂肪超载综合征。脂肪超载综合征偶尔也可发生于肾功能障碍和感染患者。脂肪超载综合征表现为:高脂血症、发热、脂肪浸润、脏器功能紊乱等,但一般只要停止输注,上述症状即可消退。

【禁忌】休克和严重脂质代谢紊乱(如高脂血症)血栓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慎用于脂肪代谢功能减退的患者,如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酮中毒、胰腺炎、甲状腺机能低下(伴有高脂血症)以及败血症患者慎用。这些患者输注本品时,应密切观察血清甘油三酯浓度,连续使用一周以上的患者,应检查患者的脂肪廓清能力。

2.对大豆蛋白过敏者慎用本品,使用前必须做过敏试验。

3.新生儿和未成熟儿伴有高胆红素血症或可疑肺动脉高压者应谨慎使用本品。

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长期使用本品必须监测血小板数目、肝功能试验和血清甘油三酯浓度。

采血时,如本品还没有从血流中完全清除,则将干扰其它实验室检测项目(如胆红素、乳酸脱氢酶、氧饱和度、血红蛋白等)。绝大多数病人在本品输注后5~6小时,即可被完全清除。4.孕妇:已有报道表明妊娠妇女使用10%和20%脂肪乳注射液是安全和成功的。理论上30%与10%和20%脂肪乳注射液一样,也能用于妊娠妇女,但尚缺乏动物生殖研究的证据。5.婴儿与儿童:因缺乏30%脂肪乳注射液用于婴儿和儿童的经验,所以暂不推荐给婴儿和儿童使用。

使用本品一周以上必须做脂肪廓清试验。具体操作如下:输注前采血样,离心,如果血浆呈乳状,则原定的输注计划应延期实施(此法不适用于高脂血症的患者);当发现病人脂肪廓清能力降低时,最好再查血清甘油三酯。对于婴儿和儿童,监测脂肪廓请能力的最可靠的办法是定期测定血清甘油三酯水平。

6.本品开瓶后一次未使用完的药液应予丢弃,不得再次使用。

【药理毒理】

某些不饱和脂肪酸,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从植物油摄取,是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故称必需脂肪酸,又是前列腺素、血栓烷及白三烯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脂肪酸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酸氧化是是体内能量的重要来源。在氧供给充足的情况下,脂肪酸可在体内分解成CO2及H2O并释出大量能量,以A TP形式供机体利用。除脑组织外,大多数组织均能氧化脂肪酸,尤以肝及肌肉最活跃。

磷脂是是构成细胞生物膜(细胞膜、核膜、线粒体膜)脂双层的基本骨架,还是构成各种脂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脂肪和胆固醇的运输。血浆中磷脂过低,则胆固醇/卵磷脂比值增大,易出现胆固醇沉积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故磷脂有抗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此外,在胆汁中磷脂与胆盐、胆固醇一起形成胶粒,利于胆固醇的溶解和排泄。磷脂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植物中以大豆等种子中含量较为丰富,动物中神经组织含量最高。

本品是供静脉输注用的灭菌的脂肪乳剂,含有注射用大豆油和注射用卵磷脂,其中约60%的脂肪酸是必需脂肪酸。本品粒径大小和生物特性与天然乳糜微粒相似。

【贮藏】25℃以下,不得冰冻。

肠外营养规范

肠外营养规范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肠外营养疗法规范全静脉营养也称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是将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7大营养要素按比例混合在一个输液袋中,以外周或中心静脉插管输入的方式直接输入机体的注射剂。TPN的优点有:(1)减轻护理工作,简化操作。(2)各种营养成分同时均匀输入,有利于机体代谢、利用,避免过度营养。节约营养液,减少了费用。(3)一次性无菌条件下配制,减少营养液的污染机会。无需空气进入袋中,可降低气栓发生。(4)减少败血病、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适应证】 全营养混合液(TPN)主要适用于:1胃肠道梗阻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3胰腺炎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额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6大手术、创伤的围术期7肠外瘘8炎性肠道疾病9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10重要器官功能不全 【禁忌症】 1、胃肠道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或5天内可恢复胃肠功能者。 2、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病人。 3、需急诊手术、术前不可能实施营养支持者。 4、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 【并发症】 1、高糖血症和低糖血症(1)高糖血症:肠外营养(PN)时易致高糖血症,而糖尿病、糖耐量异常、激素治疗、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在接受肠外营养时,高糖血症的发生率更高。严重时可致高渗性非酮症昏迷。表现为头晕、嗜睡、烦躁及其他的神经症状,进一步表现为迟钝和昏迷。高糖血症可致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感染性并

肠外营养应用原则

肠外营养应用原则 肠外营养是指通过静脉途径输注营养物质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无法口服或消化吸收不良的患者,如重症病人、手术后患者、胃肠道疾病患者等。那么,在应用肠外营养时,有哪些原则需要遵循呢? 首先,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营养方案。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情等因素。对于不同的患者,其营养需求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对于手术后的患者,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来促进伤口愈合;而对于肝病患者,则需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减轻肝脏的负担。 其次,应该选择适当的营养成分。肠外营养液通常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等成分。在选择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肝肾功能、胰岛素抵抗等因素。例如,对于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应该选择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肠外营养液;而对于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则需要选择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肠外营养液。 第三,应该注意肠外营养的输注速度。输注速度过快会导致血糖升高、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因此,在输注时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营养方案来调整输注速度。对于新生儿和儿童患者,应该特别注意输注速度,以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第四,应该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化指标。这包括血糖、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通过定期监测,可以及时调整营养方案,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和营养不良。 最后,应该注意肠外营养液的无菌操作和贮存。在制备和输注肠外营养液时,应该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措施,避免细菌污染和感染。在贮存时,应该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避免营养成分的降解和细菌滋生。 总之,应用肠外营养时需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规范操作,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并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肠外营养安全输注专家共识

肠外营养安全输注专家共识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肠外营养安全输注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规范肠外营养安全输注的管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肠外营养安全输注专家共识》。 肠外营养安全输注的定义肠外营养安全输注是指通过静脉途径为无 法正常进食或存在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素和液体。这种治疗方法能够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维持其基本生命活动和治疗效果。 肠外营养安全输注的应用肠外营养安全输注主要应用于以下情况: 胃肠道梗阻、胃排空障碍、胰腺炎等胃肠道疾病所致无法进食或消化吸收不良的患者。 危重病人,如重症胰腺炎、脓毒血症等,需要禁食、胃肠减压或肠内营养无法满足其营养需求的患者。 手术前后、创伤、烧伤等应激状态下的患者,因胃肠功能尚未恢复,需要提供必要的营养和液体。 神经性厌食、吸收不良综合征等特殊疾病的患者,因病因所致无法正

常进食或消化吸收不良。 在选择肠外营养供应商时,应优先考虑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资质的大型供应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同时,医院也需要建立严格的采购和管理制度,保证肠外营养产品的质量。 肠外营养安全输注的风险和管理措施肠外营养安全输注的风险主要包括静脉炎、感染、代谢紊乱等。为了降低这些风险,需要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制定严格的输注标准操作流程,包括输注前评估、输注中观察和输注后评价等环节,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对患者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估,包括营养状况、血液循环、感染等情况,以确定合适的输注方案。 在输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输注,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对肠外营养液的储存、配制和使用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防止污染和混淆。 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资质认证,提高其对肠外营养安全输注的

肠外营养临床药学共识

肠外营养临床药学共识|第二版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有肠内和肠外两大途径,当胃肠功能严重障碍时,肠外营养可以提供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结局,有些患者甚至可以赖以生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营养支持疗法领域新理念的不断完善与更新,全国各地医疗机构对肠外营养的规范化管理日渐重视。由医师、药师、营养师、护师及其他相关医疗工作者等跨学科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营养支持团队(NST),以标准化流程指导营养支持疗法的各个环节,优化营养相关综合管理成为临床营养支持疗法的新方向。 为推进肠外营养的规范化管理,本共识专家组通过分析肠外营养制剂的药学特点,结合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总结广东省各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实践经验,详细介绍营养支持药师(NSP)的职能与工作要求。 1 肠外营养概述与肠外营养液的理化性质 肠外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以外的途径(即静脉途径)提供营养物质的一种方式。当患者必需的所有营养物质均从胃肠外途径供给时,称为全肠外营养(TPN)。从制剂角度,将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乳混合在一起,加入其他各种营养素后放置于一个袋子中输注,称为“全合一”(AIO)系统,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称之为全营养混合液(TNA)。 1.1 肠外营养混合液的组成 肠外营养配方TNA包括水、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为了维持血浆中有效药物浓度,降低输液总量,减少污染和器材费用,某些药理营养素(如谷氨酰胺、ω-3脂肪酸等)或药物(如胰岛素、H2受体阻滞剂等)也可加入混合液中。所有这些添加物和添加顺序以及添加方式均可能影响TNA的稳定性和相容性。 1.1.1 脂肪乳 脂类是机体重要的能量底物和主要的能源储备。静脉用脂肪乳主要是以小肠乳糜微粒为模型发展而成,即为用乳化剂和机械力将微小的油滴均匀分散在水相中构成的两相体系,其粒径一般控制在0.4~1μm。人肺部微血管直径约为5μm,如果油滴粒径超过5μm,肺栓塞风险会增加,还可能被内皮系统免疫细胞吞噬,造成氧化反应,组织损伤。脂肪乳一般选用卵磷脂作为乳化剂,由于磷脂分子的电离和吸附作用,油水界面上带有一定量负电荷,由于静电吸引,负电荷层外又吸引了一层正离子,油水界面双电层间的电位差使油滴之间相互排斥,电位差越大,油滴越稳定。然而,将脂肪乳加入TNA后,多种因素可能影响其稳定性,导致油滴互相融合,粒径增大,这不仅阻碍了脂肪酸的有效利用,更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危害机体健康。 静脉用脂肪乳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其理化性质和代谢特性取决于各脂肪酸成分。根据碳链长度,脂肪酸可分为短链脂肪酸(<8个碳原子)、中链脂肪酸(8~10个碳原子)和长链脂肪酸(>10个碳原子)。根据双键数量,脂肪酸又可分为饱和脂肪酸(SFA,无双键)、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有1个双键)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至少有2个双键)。脂肪酸的双键数量及第一个双键位置(ω-6、ω-3或ω-9)影响其生理作用,见表1。 表1、不同来源脂肪的结构与生理作用 目前临床常用的脂肪乳有: ①大豆油长链脂肪乳(LCT):C14~C24,由100%大豆油组成,含少量甘油及卵磷脂。

肠外营养疗法指南

肠道外营养疗法的指南 一、适应证 (一)肠功能障碍:如短肠综合征、严重小肠疾病、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胃肠梗阻、肠外瘘等; (二)重症胰腺炎; (三)高代谢状态危重患者:如大手术围手术期、大面积烧伤、多发性创伤等; (四)严重营养不足肿瘤患者; (五)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如肝、肾、肺、心功能不全或衰竭等; (六)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患者。 二、禁忌证 (一)胃肠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 (二)需急诊手术者,术前不宜强求肠外营养; (三)临终或不可逆昏迷患者。 三、并发症 (一)导管相关并发症 1、机械性并发症:均与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有关。常见的有气胸、血胸、动脉损伤、神经损伤、胸导管损伤、空气或导管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发生后需拔除导管,治疗并发症,从其他静脉另行置管。

2、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是导管性败血症,是PN时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因穿刺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导管护理不当、营养液细菌污染、导管放置时间过长或患者存有感染病灶引起。发生后应立即拔除导管,作血培养和导管头培养,改用周围静脉营养。若血培养阳性,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预防的措施为严格执行无菌穿刺插管技术、穿刺导管经 15cm 的皮下隧道引出皮肤、在超净台内配制营养液、使用 3L 袋以组成全封闭式输液系统、保持导管出口处皮肤干燥、定时每天消毒穿刺导管周围皮肤、避免导管采血或输血、注意更换输液系统时的无菌操作等。 3、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意外综合征:该并发症主要累及心、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难以解释的严重临床症状。预防的措施有在拔管前注意使患者取仰卧位或垂头仰卧位,当患者有脱水症时应避免拔管,导管拔出时嘱患者屏住呼吸,同时注意夹闭导管腔或用手指压在拔管的皮肤切口上,但要避免过度按压或用力摩擦颈动脉,切口处涂抗生素软膏,并嘱患者静卧 30 分钟。 (二)代谢性并发症 1、糖代谢紊乱: (1)高血糖和高渗性昏迷:因快速大量输入葡萄糖所致。预防措施是在输注 4h 后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如发生高渗性昏迷,应立即停止葡萄糖输入,用低渗盐水(O.45)以950ml/h 的速度输入以降低血渗透压,同时正规胰岛素以1O~20U/h经静脉滴入。在纠正过程中要防止血糖下降太快而导致脑细胞水肿。

肠外营养应用原则

肠外营养应用原则 ============ 在处理不能经胃肠道摄取营养或摄入不足的患者时,需要采用肠外营养来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以外途径(即静脉途径)提供营养支持的方式。在应用肠外营养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确定营养素需要量 ------------ 首先需要确定患者所需的营养素种类和数量。这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性别、活动水平等因素来计算。在确定营养素需要量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疾病状况、代谢状态、营养储备情况等。 2. 选择适当的营养成分 ------------- 在选择肠外营养的成分时,需要考虑患者所需的营养素种类和数量。通常,肠外营养的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需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状况和代谢状态来选择适当的营养成分和比例。

3. 制定营养治疗方案 ------------ 在制定肠外营养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疾病状况、身体状况、营养需求和代谢状况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药物使用情况等。在制定营养治疗方案时,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确保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接受肠外营养治疗。 4. 监测营养状况 ----------- 在应用肠外营养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这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体重、血脂、血糖、电解质等方面。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肾功能检查等,以确保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和维护。 总之,在应用肠外营养时,需要遵循以上原则来确定合适的营养素需要量、选择适当的营养成分、制定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案以及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这些原则有助于确保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接受肠外营养治疗,并改善其预后和生活质量。

肠外营养临床实施细则

肠外营养临床实施细则 1、营养的评估 (1)计划进行肠外营养的患者,应先进行三级营养诊断,即营养筛查、营养评估、综合评价。 (2)可根据患者病情、疾病种类,选择使用验证合格有效的筛查及评估工具,如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微型营养评价(MNA)、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营养不良筛查工具(MST)、主观整体评估(SGA)、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全球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GLIM)等。 (3)对营养评估为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要实施第三级营养诊断,综合评价膳食调查、临床体格检查、人体成分分析、营养代谢检测、营养生化检验指标、重要生命器官功能。 2、肠外营养的适应证 (1)肠外营养的适应证包括不能通过肠内途径提供营养素者,或肠内营养无法满足能量与蛋白质目标需要量者。 (2)临床常见需应用肠外营养的疾病有:胃肠道梗阻、难治性呕吐和腹泻、胃肠道消化与吸收功能障碍(包括肠缺血、炎性肠病、短肠综合征、高排量性肠瘘、严重放射性肠炎等)、重度胰腺炎、腹膜炎、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胃肠道出血、肿瘤恶液质、高度应激或严重分解代谢等。 (3)如果通过肠内营养无法满足50%-60% 目标需要量时,应在3-7 d内启动肠外营养。中度或重度营养不良患者,不能经肠内营

养达到预期效果时,根据病情和营养评估,应尽早启动肠外营养。所有患者开始肠外营养时,应恢复循环稳定,视代谢紊乱程度予以先期或同步纠正代谢紊乱。 3、肠外营养处方 (1)肠外营养处方应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成分;处方成分和剂量应考虑混合液的稳定性与相容性。 (2)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乳是肠外营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微量营养素缺乏会增加相关营养成分缺乏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长期碳水化合物摄入水平低下或不足的营养不良患者,在临床接受高碳水化合物负荷的营养治疗时,容易发生维生素B1缺乏症。 (4)临床可选择的矿物质肠外营养制剂有:氯化钾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氯化钙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甘油磷酸钠注射液、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多种微量元素等。 (5)维生素制剂包括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2)、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3)、小儿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3)、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组合包装等。 (6)慢性肝病患者可以选择肝病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支链氨基酸/芳香氨基酸的比更高,如20AA、17AA-Ⅲ、6AA等;慢性肾病患者可以选择肾病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必需氨基酸含量更高,如

肠外营养用药

肠外营养用药药名成分、用法用量、备注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 5%,8.5%,11.4% 250ml/瓶;500ml/瓶平衡型氨基酸 8种必需+2种条件必需+8种非必需(无半胱、羟脯) 根据PN+EN配方需要应用 Thr Met Lys Try Leu Ile Val Phe His Arg Tyr Cys-Cys Cys Gly Ala Ser Asp Glu Pro Hyp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 10% 500ml/瓶用于肝性脑病急性期或表现期的静脉营养: 1、增加门冬酰胺、鸟氨酸,强化精、谷、丙;(氨中毒学说) 2、降低芳香族、强化支链;(芳/支比) 3、降低蛋、去除胱;(氨、醇、scfa协同毒性作用学说) 4、强化甘、谷,去除胱,添加半胱,利于形成谷胱甘肽; 用量:7~15ml/Kg 滴速:1~2ml/Kg.h 禁忌:非肝源性氨基酸代谢紊乱、酸中毒、水潴留、休克。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6AA) 8.44% 250ml/瓶用于肝性脑病纠正高血氨、芳/支:亮、异亮、缬、谷、精、门冬氨酸*口服制剂:15g/袋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3AA) 4.26% 250ml/瓶 用于肝性脑病,纠正芳/支:亮、异亮、缬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9AA) 5.53% 250ml/瓶用于急慢性肾衰的静脉营养:必需氨基酸+组氨酸 用量:肾衰250~500 ml/日透析1000~1500 ml/日滴速:1~1.5ml/min *口服制剂:3.45g/袋,3.45g qid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N) 6.1% 200ml/瓶用于急慢性衰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低营养状态和手术前后的氨基酸补充:适量增加必需氨基酸用量(约1.2倍),同时减少非必需氨基酸量(约3倍) 用量:200~400ml/日滴速:≤200ml/2~3小时

常用肠外营养制剂

常用肠外营养制剂 (一)凡命 1.成分:7%复方结晶氨基酸。 组分1000ml中含:L-丙氨酸 4.3g L-精氨酸 3.3g L-天门冬氨酸 4.1g L-谷氨酸 9.0g 甘氨酸 2.1g L-组氨酸 2.4g L-异亮氨酸 3.9g L-亮氨酸 5.3g L-赖氨酸3.9g L-蛋氨酸 1.9g L-苯丙氨酸 5.5g L-脯氨酸 8.1g L-丝氨酸 7.5g L-苏氨酸 3.0g L-色氨酸 1.0g L-酪氨酸 0.4g L-缬氨酸 4.3g 焦亚硫酸钠 0.3g Na+ 50mmol K+ 20mmol Ca++ 2.5mmol Mg++ 1.5mmol Cl-约50mmol 能量:1.0MJ(250kcal/1000ml)渗透压:约700moSm/L 氮含量:9.4g/L pH 5.2 2.适应症:静脉营养液,用于不能经口或经肠补给营养、不思饮食和经肠道补给营养局限性 旳患者。 3.用量:成人250~1000ml/d,婴儿旳新生儿30ml/kg.d,静滴。 4.禁忌:严重肝功能损害旳尿毒症。 5.注意事项:因肾功能损害所致旳电解质潴留病人以及需限制电解质旳服用洋地黄旳心脏病 人慎用。 (二)17种复合结晶氨基酸注射液 1.成分:由17种结晶氨基酸构成,总浓度为7.25%及5% 山梨醇旳灭菌水溶液。每瓶含氨基 酸18.125g,相称于蛋白质16.2g/250ml。 氨基酸浓度(g/L):L-异亮氨酸 2.10 L-亮氨酸 2.85 L-赖氨酸HCl 4.21

L-蛋氨酸 2.70 L-苯丙氨酸 2.50 L-苏氨酸 2.70 L-色氨酸 1.05 L-缬氨酸 2.30 L-精氨酸HCl 8.47 L-组氨酸HClH2O 2.36 甘氨酸 7.80 L-丙氨酸 13.0 L-酪氨酸 0.398 L-丝氨酸 7.00 L-脯氨酸 7.0 L-半胱氨酸 0.54 L-谷氨酸 5.50 山梨醇 50.0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2.性状: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旳澄明液体。 3.适应症:氨基酸类药。有促使体蛋白代谢正常,扭转负氮平衡,补充蛋白质营养,加速伤 口愈合旳作用。合用于手术、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引起旳严重氨基酸缺乏,以及多种疾病所引起旳低蛋白血症等。 4.使用方法及用量: (1)采用中心静脉24小时恒速输注或周围静脉滴注,每分钟40 50滴。 (2)每日用量250~1000ml,或遵医嘱。 (3)输注本品时按每克氮供应150~200kcal非蛋白能量计算,用时补足能量。 5.注意事项: (1)本品不适宜与磺胺类等碱性药物配伍。 (2)注射后剩余药液不能贮存后再用。 (3)本品遇冷能析出结晶,应微温溶解至37℃,澄明后方可使用。但药液如发生浑浊、沉淀时不可使用。 (4)注射速度不适宜过快,防止引起恶心、呕吐、头痛气喘等不良反应。 (5)对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慎用。 6.规格:250ml:总氨基酸 18.125g;山梨醇 12.5g。

每日科技名词肠外营养

每日科技名词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PN 又称:静脉营养(intravenous nutrition,IVN) 定义:通过胃肠外(静脉)途径为人体代谢需要提供基本营养素的营养支持疗法。主要适用于肠内营养不能满足人体代谢需求或不宜给予肠内营养的各类患者,也可与肠内营养联合应用。1967年,美国学者达德里克(S.Dudrick)、威尔莫尔(D.Wilmore)等在美国外科年会报告实验室和临床应用研究结果;1978年中国学者蒋朱明、朱预等在中国外科年会报告46例重症患者应用肠外营养的效果与并发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逐步推广并发展。进入21世纪后,临床应用的患者人数明显增长,但在各个不同临床领域的应用情况很不一致,在某些科室有过度应用倾向,在某些科室则应用不足。如何选择目标患者,是临床规范应用、患者受益的实际需要。 学科:肠外肠内营养学_总论 相关名词:肠内营养全肠外营养补充性肠外营养 【延伸阅读】 肠外营养的营养物质是通过静脉供给的,主要是作为手术前后以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可分为经外周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经中心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以及经中心静脉置管皮下埋置导管输液。 肠外营养具有营养物质控制更加精准的优点,可用于危重患者或胃肠手术患者,但价格昂贵。长期静脉置管容易使患者痛苦,因此选择合格的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选择合适的肠外营养输注途径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病情、静脉解剖情况、凝血状态、血管穿刺史、预期肠外营养时间、营养药剂种类、护理环境等。住院患者最常选择短期的经外周静脉或经中心静脉穿刺插管,而非住院的长期治疗患者常用经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置静脉导管。颈外静脉和股静脉肠外营养途径一般较少见,颈外静脉置管错位发生率高,而股静脉途径发生感染并发症的风险高。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肠道外营养管理的规范对于病患者和医护人员来说至关重要。良好 的管理规范可以保证病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将介绍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的重要性,并 详细阐述一些关键方面的规范要求。 一、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的重要性 1. 保证营养摄入:肠道外营养是指通过静脉途径将营养物质直接输 送到血液中,旨在满足患者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合理管理肠道 外营养可以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2. 减少感染风险:肠道外营养需要使用导管将营养物质输送到患者 体内,而导管的存在增加了感染的风险。管理规范可以帮助医护人员 正确操作导管,减少感染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健康。 3. 防止并发症: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的执行可以帮助监测患者的病 情和营养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规范的管理可以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二、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的要求 1. 营养评估和制定个性化方案:在开始肠道外营养治疗前,需要对 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病史、营养摄入量等。基 于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摄入量。

2. 导管的选择和管理:选择合适的导管对于肠道外营养管理至关重要。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例如中心静脉导 管或外周静脉导管。并且要注重导管的消毒和定期更换,避免感染的 风险。 3. 营养物质的准备和输注:在制备肠道外营养时,应采取无菌操作,保持营养物质的纯净度。输注过程中,需要注意滴速的控制,避免给 予过多或过少的营养物质。 4. 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态:在进行肠道外营养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态。包括观察患者的体重变化、血 液指标的变化以及感染和并发症的出现等。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 营养方案。 5. 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医护人员在管理肠道外营养时应具备相 关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正确使用导管、预 防感染、处理并发症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三、结语 良好的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有助于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减少感染 和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治疗效果。在实施肠道外营养治疗之前,需 要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选择合适 的导管、正确操作和管理导管,以及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态 也是非常重要的。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提高管理肠道外营养的 水平。通过规范的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病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2023年欧洲肠外营养指南

欧洲肠外肠内养分学会〔ESPEN〕于2023 年公布了肝病患者肠外养分指南,目的是供给基于证据的肝病肠外养分建议。指南选择了酒精性脂肪性肝炎〔ASH〕、肝纤维化〔LC〕和急性肝衰竭〔ALF〕作为代表性肝病进展详述。指南由跨学科专家组依据公认的标准和1985 年以来的相关争论而起草,公布于ESPEN 网站。有关建议的证据分级承受ABC 三级:A 级为多个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B 级为一个随机比照或非随机临床试验,C 级为专家共识、病例观看或医疗标准。现将指南要点介绍如下。 Clin Nutr. 2023 Aug;28(4):436-44. Epub 2023 Jun 11. ESPEN Guidelines on Parenteral Nutrition: hepatology. Plauth M, Cabre E, Campillo B, Kondrup J, Marchesini G, Schutz T, Shenkin A, Wendon J; ESPEN. 指南首先给出了总体意见:肠外养分可改善养分不良的ASH 患者养分状况和肝功能;肠外养分对于患有肝纤维化和严峻肝性脑病的病人是安全的,并可改善其精神状态;围手术期〔含肝移植〕肠外养分是安全的,并可削减并发症;对于肠内养分缺乏或禁忌的急性肝衰竭患者,肠外养分也是安全的二线选择。 一、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1、ASH患者应用肠外养分的指征和时机推举:对于中度或者重度养分不良ASH患者,经口或肠内养分方法不能满足需求,应马上开头肠外养分支持〔A〕;假设ASH 患者能够经口或经肠道猎取足够养分,但必需禁食12h 以上的〔包括夜间禁食〕,应当赐予葡萄糖每日2~3g/kg 静注;假设禁食超过72h,须赐予全胃肠外养分支持〔C〕。已有文献指出ASHⅢ度患者推断养分不良状态的预后价值。推举使用简洁的床旁方法如“客观整体评估法〔SGA〕”或者人体测量学以鉴别出存在风险的患者。有7 个临床试验承受常规氨基酸溶液争论了肠外养分对经口养分的补充作用。经口摄入热量范围是13~39kcal/kg;肠外途径赐予每日35~130g 氨基酸,供给200~3000kcal/d 热量。全部争论结果均说明,患者死亡率没有变化〔这可能是因为受试者中包括了病情一般的低风险患者〕。假设仅仅用临床评价对肝性脑病进展分级的话,增加氮质摄入并没有不良作用。多数受试者养分状态在内脏蛋白〔visceral proteins〕指标方面有改善,肝功能〔半乳糖去除、血清胆红素〕亦有进步。肝硬化患者经过一夜禁食,糖原贮存即耗竭,代谢状态类似安康人群的持续饥饿状态。有争论说明肝硬化患者深夜进食少量碳水化合物有助于改善蛋白质代谢,因此推举静脉赐予此类禁食患者以葡萄糖,速率等同于内源性肝糖合成。 〔二〕能量摄入 推举:临床实践中,可以安全地认为ASH 患者的能量需求是根底代谢率的1.3 倍〔C〕。 一项争论说明,ASH 患者静息能量消耗的推想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差异,与安康比照人群并无不同。然而,以24h 尿肌酐排泄量评估的话,由于ASH 患者的总肌肉量下降,使能量消耗相对上升。 使用Harris-Benedict 公式计算肝硬化患者的根底代谢率,无腹水时应当以实际体重为准,有腹水时则通常以身高计算其抱负体重〔ideal weight〕。不过,在一组10 例肝硬化患者队列中,对4 名患者全面测量的结果提示,计算能量消耗时不应当无视腹水量。 〔三〕完全肠外养分时的养分素摄入 推举:以葡萄糖作为患者碳水化合物来源,应占50%~60%的非蛋白质能量需求〔C〕;脂肪n26 非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应低于传统纯大豆油乳剂,并占40%~50%的非蛋白质能量需求〔C〕;轻中度养分不良患者,氨基酸供给量为每日1.2g/kg;严峻养分不良患者则为每日1.5g/kg〔C〕;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必需从肠外养分开头时即每日赐予〔C〕; 上述推举意见类似于肝硬化患者的肠外养分——实际上很多ASH 患者已存在肝硬化。目前还没有关于ASH

肠外营养治疗要求规范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能量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使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维持生长、发育。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tion,TPN)。肠外营养的途径有周围静脉营养和中心静脉营养。 一、肠外营养治疗适应症: 肠外营养是临床营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需要营养治疗,但又不能或不宜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均为肠外营养治疗的适应症。 (一)基本适应症: 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患者 1.肠功能衰竭:胃肠道梗阻(贲门癌、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肠道吸收面积不足(短肠综合征、肠瘘等)、小肠疾病(Crohn’s病、肠结核、小肠缺血性病变等)、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等; 2.重症胰腺炎 3.高代谢状态危重病人: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4.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合并脏器功能衰竭、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或创伤者5.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6.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病人; 7.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50%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8.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不足50%者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