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哲学)学院《685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专业课考试试题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哲学)学院《685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专业课考试试题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哲学)学院《685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专业课考试试题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哲学)学院《685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专业课考试试题

目 录

2005年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哲学)学院31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

2004年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哲学)学院31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

2003年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哲学)学院31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

2005年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哲学)学院31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

上海师大《904中西哲学史》考研配套考研真题集

上海师大《904中西哲学史》考研配套考研真题集 一、配套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北京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前识 答:“前识”是指对于事物的预见,是先秦老子的哲学术语。《老子》三十八章说:“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老子认为,前识是华而不实的,它不表示人的聪明,反而是愚蠢的开始。因为前识是智慧的产物,而老子认为,“慧智出,有大伪”。有了智慧,便出现了许多的人为,人为又与道相违背,所以人的智慧是应该摒弃的,前识是应该抛弃的。韩非认为,人在事物发生之前就发表议论,在事情发现之前就有认识,叫前识。王弼《老子注》将“前识”解释为“前人而识”,即先于他人而认识。 2.通几 答:通几是明清之际方以智用语,意即哲学。语原出《易·系辞上》:“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方以智《通雅》中说:“专言通几,则所以为物之至理也,皆以通而通其质者也?”并认为通几寓于质测(自然科学)之中?方以智将知识分为质测、宰理和通几三类。质测是指实证自然科学,宰理是指传统的外王之术,即现在的社会政治学和经济学。通几是指研究事物存在依据的学科,即哲学。通几,由于它是揭示万物之所以存在的依据,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这三种知识的关系就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无名

答:“无名”语出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古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倘若能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需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无己即超脱世俗价值所左右的自己。因而,“无名”是要扬弃世俗价值所拘系的小我,使自己从狭窄的局限中提升,而成其大我。 4.三表法 答:“三表法”是墨子提出的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三条标准。《墨子·非命上》记载:“言必有三表?”三表为:“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以古代圣王的历史经验为根据、以众人的感觉经验为根据,以政治实践是否符合国家?民众利益为验证?墨子重视感觉经验,肯定古代文献的记载,尤其强调社会效果是衡量诸种学说是非的重要标准。墨子的三表法首次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表现出墨子重视感觉经验和实际功利的思想倾向?但墨子忽视了理性思维的作用。5.离坚白 答:“离坚白”是战国时期公孙龙学派的名辩命题。与“合同异”相对?语出《公孙龙子·坚白论》:“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他们认为人们感官接触到的事物的各种属性,都只能是绝对分离的独立体。他们用“离坚白”来论证这一观点?认为眼看不到石之坚,只能看到石之白,因此“无坚”;手摸不到石之白,只能触及石之坚,因此“无白”;由此断定,“坚”和“白”是互相分离?各自独立存在的。这一观点具体分析了感觉接触事物的特殊性,但却夸大了其特殊性,割裂了人的认识功能的统一性?

2019年上海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社会转型与哲学关怀

2019年上海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社会转型与哲学关怀 暨复旦大学博士生论坛哲学篇 论坛议程 〔论坛时间:2018年11月23日-24日,地点:复旦大学邯郸路校区〕 11月23日安排 开幕式 上半场8:30-9:15〔地点:逸夫楼1楼报告厅〕 主持人邵强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发言人 陈玉刚〔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俞吾金〔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长江学者〕 沙宗平(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 王新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 合影9:15-9:30〔地点:逸夫楼正门前〕 下半场9:40-11:00 主题学术报告及问答互动 演讲者:俞吾金〔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长江学者〕 演讲题目:社会转型与自我裂变 11:00以后午餐 参会学生:旦苑餐厅二楼专窗〔凭用餐券领取客饭〕 论坛嘉宾:旦苑餐厅三楼 14:00-16:40分组讨论〔光华楼西主楼24楼会议室〕 11月24日安排 8:30-11:00分组讨论〔光华楼西主楼24楼会议室〕 11:00以后午餐 参会学生:旦苑餐厅二楼专窗〔凭用餐券领取客饭〕 点评专家:旦苑餐厅三楼 13:30-16:00分组讨论〔光华楼西主楼24楼会议室〕 16:20-17:00闭幕式暨颁奖仪式〔光华楼西主楼25楼2501报告厅〕主持人邵强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总结发言 袁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 王新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 颁奖仪式 论坛闭幕 各分组讨论会场安排〔11月23日14:00-11月24日16:00〕 1.光华楼西主楼24楼2401会议室: 西方哲学经典研究专场〔11月23日14:00-16:40〕 14:00-14:20 亚里士多德之“现在”的同一与差异——论《物理学》217b29-224a20中的“时间-存在”之思及海德格尔的误释

哲学类核心期刊

国外社会科学 天津社会科学 读书 学术月刊 江苏社会科学 浙江社会科学 江海学刊 学习与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文史哲 开放时代 社会科学研究 学术界 学术研究 浙江学刊 东南学术 社会科学战线 社会科学 南京社会科学 人文杂志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云南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辑刊 中国文化研究 社会科学家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河北学刊 宁夏社会科学 江汉论坛 北京社会科学 内蒙古社会科学 中州学刊 广东社会科学 学海 求索 甘肃社会科学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江淮论坛 科学·经济·社会 西藏研究 贵州社会科学 江西社会科学 青海社会科学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求是学刊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思想战线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齐鲁学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上师大13年《科学技术哲学》考试资料

1、如何理解“科学”的内涵? 科学主义认为科学作为人类理性的最高成就,通过技术而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凭借科学技术,人类可以控制自然、改造社会,达到无限进步的理想。近代科学主义两个基本流派:近代经验论和近代唯理论。 (1)科学的主要形相:科学是一种建制;方法;累积的知识传统;是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当代文化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 (2)科学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类活动, 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不断探索,以满足人们好奇心,解释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 马克思对科学本质的论述: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科学是生产力;既是观念财富又是实际财富,所以马克思把科学看作“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即科学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认识和反映关系。 科学本质属性 (1)客观真理性。体现在科学内容上,其真理性内容是随着实践而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 (2)可检验性。科学知识是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科学的结论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具有可检验性。(3)系统性。科学知识是根据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用逻辑的方法整理出来的反映事物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它力求做到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一切方面。 (4)主体际性。科学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能被不同认识主体所重复所理解,能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检验,并在他们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它是科学发现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 科学的四个层面 科学知识: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总结

科学思想:科学活动中系统的思想观念 科学方法:揭示世界规律、获得新知识和探索真理的工具 科学精神:其核心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的动力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影响 科学技术是先进文化的基本内容 2、如何理解“技术”? 技术的定义:⑴技术是工具或手段——即技术的工具论; ⑵技术是方法或者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即技术的知识论;⑶技术是人类活动(过程)或人类行为;⑷技术是技能、方法、手段、工具和知识的某种组合或总和。 下面我们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技术”: 从原始含义来说,技术是“制作”。 从流行观念来说,人们把技术的物质手段看作是技术的主要标志。在工具性的技术规定中,技术知识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工具或手段。 从“为人”属性来说,技术被看作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折射出技术与人的发展在本质上的一致性。技术是人之本质构成的基本要素。 从文化面相来说,技术在文化之内,是社会发展中文化作用的要素,是现代文化的中心。 从技术认识论的核心范畴来说,18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思想家把技术看成是知识。技术知识有三个重要特征:1)目的是生产人工制品;2)具有更大的可靠性;3)能够跨越各个领域使用;技术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技术具有经验的性质。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指的是设计、制造、调整、运作和监控各种人工事物与人工过程的只是、方法与技能的体系。 从技术的最一般规定来说,技术的发生,从根本上讲, 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决定了的。 从技术的特征上来说,实践性是技术的最本质、最主要

上海师范大学《693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详解

上海师范大学《693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详解 2021年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693社会学理论》考研全套 目录 ?全国名校社会学考研真题汇编 说明:本科目考研真题不对外公布(暂时难以获得),通过分析参考教材知识点,精选了有类似考点的其他院校相关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2.教材教辅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4版)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吉登斯《社会学》(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 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 试看部分内容

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名词解释 社会学 答: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的视角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关于这一界定有如下说明:第一,社会学将各种类型的社会都看作整体。第二,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是社会学研究的具体入手点。第三,社会学要探索的是部分对于整体的意义,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性。第四,社会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是对社会现象的具体研究。其目的是增强对社会的理论性的认识,并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去改造社会,这是社会学的应用性特征。 二、简答题 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答: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的实践要求。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1)两大革命是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时代根据 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上述变化突出表现在工业化和都市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这些变化对社会学的产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