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师范大学《693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详解

上海师范大学《693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详解

上海师范大学《693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详解
上海师范大学《693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详解

上海师范大学《693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详解

2021年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693社会学理论》考研全套

目录

?全国名校社会学考研真题汇编

说明:本科目考研真题不对外公布(暂时难以获得),通过分析参考教材知识点,精选了有类似考点的其他院校相关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2.教材教辅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4版)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吉登斯《社会学》(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

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

试看部分内容

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名词解释

社会学

答: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的视角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关于这一界定有如下说明:第一,社会学将各种类型的社会都看作整体。第二,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是社会学研究的具体入手点。第三,社会学要探索的是部分对于整体的意义,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性。第四,社会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是对社会现象的具体研究。其目的是增强对社会的理论性的认识,并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去改造社会,这是社会学的应用性特征。

二、简答题

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答: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的实践要求。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1)两大革命是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时代根据

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上述变化突出表现在工业化和都市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这些变化对社会学的产生

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经济危机、贫富差距、劳资矛盾等。这些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作为时代的实践要求的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问题,特别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这样提出的。

(2)思想材料在形成社会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如孔德不仅受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霍布斯等人的影响,而且还直接从孟德斯鸠关于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决定论和孔多塞关于人类理性进步的必要阶段论中,引出他关于人类知识、关于政治形式,以及关于社会类型的各个三阶段论。在中国,严复把社会学翻译成为“群学”,就是受到荀子关于“人生不能无群”等思想的启示。

②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以傅立叶特别是圣西门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也是其社会学的思想来源;西方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思潮也受到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以及社会科学历史学派的影响;韦伯的社会学既受德国人文科学观点的影响,又受英法实证主义的影响。

③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也促进了以孔德、斯宾塞等人为代表的用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

④17—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它发源于英国,既为社会学积累了有关人口、商业、男女性别比例、自杀率等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涂尔干的《自杀论》明显地表现出这一点。

2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

答:社会学界对社会学研究对象存在不同的看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孔德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孔德把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作为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基本分类。

①社会静力学是对社会体系和社会构成要素的静态考察。它将社会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以此分析其组织和谐与存在的条件;

②社会动力学是对社会进步过程的动态分析,它不涉及具体历史事件的研究,而是抽象地对社会进化规律作总体性描述。

(2)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

①马克思特别关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在此基础之上产生的其他社会关系,关注阶级之间的关系。德

国社会学家齐美尔也注重社会关系。他认为社会学并非要研究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现象,而是要研究作为社会生活整体抽象的“人类的纯粹社会形式”。社会学是研究社会交往形式的科学。

②社会结构是多数社会学家研究的对象。孔德所说的社会整体的构成(社会构成)指的是社会结构问题。马克思从经济基础出发分析社会的结构是对社会结构的宏观分析,这服从于他想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目标。帕森斯的结构一功能分析不但在宏观层面分析各社会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而且在角色层面上分析社会结构。至于从事阶层分析的学者,更是以社会结构分析为基础。(3)社会行动与社会过程

①从动态的角度考察社会,宏观视野关注的是社会过程,微观上则是社会行动。孔德、马克思都关心社会过程,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韦伯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动的,认为社会学的任务就是理解人们的社会行动,他还区别了社会行动的类型,力图说明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一个理性化过程。

②帕森斯则用社会行动来解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他分析了社会行动的结构,试图说明以个人行动为基础的、持续的社会行动会形成和发展为社会行为规范和结构。

③符号互动论将理解人们的行动和符号对于人们采取行动的意义作为社会学了解和认识社会的基础,社会学的任务就是理解处于一定社会情境中的人如何理解他人行动中和场景中符号的意义,进而采取合适的行为,以顺利地实现互动。

④一些学者从社会阶层、职业类型、生产方式的变化等中观、宏观角度研究社会过程,这就是社会变迁。

(4)社会制度

在孔德的社会学设想中,各种社会制度是在他的研究视野之中的,他指出的社会制度包括家庭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并详细分析了家庭制度对于社会的基础作用。斯宾塞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它的主要器官系统包括家庭制度、礼仪制度、政治制度和教会制度。在现代社会研究中,具体的社会制度仍然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入手点。

第2章全球化与变迁世界

1“伟大领袖”在社会变迁进程中的作用有多大?

答:“伟大领袖”在社会变迁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古典社会学家韦伯就考察了克里斯玛领袖在社会变迁中的角色。

(1)“伟大领袖”对世界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历史上伟大的宗教人物、政治和军事领袖或者科学和哲学领域的创新者,他们执行充满活力的政策,拥有大量的追随者,或者彻底改变原来的思想模式,就可以推翻此前确立的秩序。

(2)然而,只有存在适宜的社会条件,个人才能登上领袖地位并发挥作用。例如,阿道夫·希特勒之所以能在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攫取权力,部分原因就在于当时困扰这个国家的张力和危机。

如果不存在那些情势,他可能只是一个政治小帮派里鲜为人知的人物。稍晚一些的圣雄甘地,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著名的和平主义领袖,也是这种情况。因为战争和其他事件已经动摇了印度现存的殖民制度,甘地才有能力将他的祖国从英国的统治中独立出来。

2全球化如何也能是一种地方性的现象?

答:全球化是指我们越来越生活在一个世界中,因而个人、群体和国家都越来越相互依赖这样一个事实。全球化成为一种地方性现象,主要表现为地方参与到全球化的生产、销售、交流等的过程中去,地方强烈地受到了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1)各种跨国公司推动了各种推动了新技术、产品、资本在全球的扩散,使得地方也能享受到全球化的成果。如逛本地的商店或超市时,就会发现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体现出赖于遍及世界的极其复杂的经济关联。商店里的货品是在一百多个不同国家制造的,或者是使用了来自一百多个不同国家的配料或元件。(2)随着世界迅速趋向一种单一的、一体化的经济,越来越多的工商企业和各类人员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寻找新的市场和经济机会。这使得人际网络跨越国家边界甚至跨越洲界,构筑了各自出生地和移居国之间的文化关联。当今世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够展现在全球视野下。仅仅一代人之前,还有一些部落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受世界其他地方的侵染。而今天,这些人群已经使用上了美国或日本制造的大砍刀之类的工具,穿上了多米尼加共和国

或危地马拉的制衣厂出品的T恤衫或短裤,服用德国或瑞士生产的药品,以抵抗由于和外来人接触而感染的疾病。这些人还通过卫星电视和互联网,向世界各地的人广播他们的故事。再过一代人,至多两代人,全世界所有曾经与世隔绝的文化都将接触到全球文化,并为此发生转型,尽管它们始终努力维持自身古老的生活方式。

总之,全球化的影响力遍及世界各个地方,因此也是一种地方性现象,依靠电视、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互联网等传播工具,以及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使地球上几乎任何地方都属于世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全球化同时导致了苏东体制的转型吗?

答:全球化是导致苏东体制的转型的重要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全球化是正在塑造现代社会的一系列变迁背后的核心力量,正在打破内部和外部、国际和国内之间的固有界限。为了适应这种新秩序,各社会、机构和个人都不得不在原有结构已被撼动的环境中进行探索。

(2)苏联和东欧的共产党国家,包括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东德和匈牙利等国,在转型前实行集中的计划经济,只允许极少数的私有财产或竞争性的经济企业存在;并且实行一党制,共产党既控制政治体制也控制经济体制。在大约75年的时间里,一种全球性的对抗影响了世界历史,对抗的一方是苏联和东欧国家,另一方则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及日本。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

苏联体制相继瓦解,并开始向西方模式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转变。它们不再与全球共同体相隔绝,而是逐渐融入其中。而这归根结底,则是因为在全球传媒的时代,在世界经济走向电子一体化的时代,中央计划的经济体必然会面临挑战。全球化具有自我扩张的能力,其趋势不可逆转,会把世界所有国家都带入全球市场中去。

因此,全球化确实导致了苏东体制的转型,但也不能否认其他因素在苏东体制转型中的作用,如苏东本身僵化的社会体制、社会矛盾尖锐等等。

4随着个人主义意识的增强,我们能够按自己的意志发展,还是要为选择所困扰?

答:随着个人主义意识的增强,一方面我们能够更自主地按自己的意志发展,但另一方面由于选择的多样性而产生困扰。

(1)虽然全球化经常与宏大系统内的变化相联系,但是在私人领域同样能强烈感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在现阶段,个人比从前有更多的机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按照自己的意志发展。传统和习俗曾经对人们的生活轨迹施加了巨大的影响。社会阶级、性别、族群甚至宗教信仰之类的因素能够阻断某些人的道路,或是为其他人开辟了道路。举例来说,一位裁缝的长子很可能会子承父业,终其一生继续操持裁缝这门手艺。在过去,个人的自我认同是由他们出生的共同体背景所塑造的,该共同体通行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伦理道德提供了相对固定的标准,人们据此而生活。

(2)在全球化条件下,我们面临着趋向一种新型个人主义,人们开始积极地构造自己的认同。随着地方共同体与全球新秩序的相互作用,传统和既有价值观念的重要性正在减弱。从前指导人们做出选择和展开活动的社会准则已经宽松了许多。例如,今天裁缝的长子可以从多条道路中有所选择,以打造自己的未来,妇女不再被限制在家中,其他许多塑造人们生活的路标也已经消失。传统的认同框架正在瓦解,新的认同模式正在兴起。全球化正迫使人们以一种更为开放、更具反思性的方式生活。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根据变动不居的周遭环境而不断做出反应和调整。作为个人,我们置身所处的大环境的演变之中,甚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琐屑的决策都面临多样选择。因此,我们可能会为选择所困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