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芯电缆与单芯电缆接地方法

多芯电缆与单芯电缆接地方法

多芯电缆与单芯电缆接地方法
多芯电缆与单芯电缆接地方法

多芯电缆与单芯电缆接地方法

多芯电缆一般应按照具体线路选择不同的接地方式,主要接地方式如下:

1、金属屏蔽层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通过护层保护器接地;

2、金属屏蔽层中点直接接地,两端通过护层保护器接地;

3、金属屏蔽层两端直接接地(仅适用于小负载电缆和短电缆);

4、金属屏蔽层一端直接接地,若干个护层交叉互相联接接地,金属屏蔽层中点直接接地,若干个护层交叉互联接地,另一端金属屏蔽层直接接地。

5、金属屏蔽层一端直接接地,电缆中间护层交叉互联接地,另一端通过护层保护器接地;

6、接地注意事项:

一般不能采取两端直接接地方式。

主要原因为:当单芯电缆线芯通过电流时金属屏蔽层会产生感应电流,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压。感应电压的高低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当电缆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遭受雷电冲击或操作过电压时,屏蔽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将会危及人身安全,甚至可能击穿电缆外护套。

因此单芯电缆采用不锈钢带铠装,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磁场影响单芯电缆两端直接接地,电缆的金属屏蔽层还可能产生环流,据相关报导单芯电缆两端接地产生的环流可达到电缆线芯正常输送电流的30%--80%,这既降低了电缆的载流量、又浪费电能形成损耗,并加速了电缆绝缘老化,因此单芯高压电缆不应两端接地。

通常三芯电缆都采用两端接地方式,因为在电缆运行中,流过三个线芯的电流总和为零,在电缆金属屏蔽层两端基本上没有感应电压(一般为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缆)。

高压电缆接地的问题

浅谈高压电缆接地的问题 高压电力电缆的铜屏蔽和钢铠一般都需要接地,两端接地和一端接地有什么区别?制作电缆终端头时,钢铠和铜屏蔽层能否焊接在一块?制作电缆中间头时,钢铠和铜屏蔽层能否焊接在一块?35KV高压电缆多为单芯电缆,单芯电缆在通电运行时,在屏蔽层会形成感应电压,如果两端的屏蔽同时接地,在屏蔽层与大地之间形成回路,会产生感应电流,这样电缆屏蔽层会发热,损耗大量的电能,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行,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通常采用一端接地的方式,当线路很长时还可以采用中点接地和交叉互联等方式。 在制作电缆头时,将钢铠和铜屏蔽层分开焊接接地,是为了便于检测电缆内护层的好坏,在检测电缆护层时,钢铠与铜屏蔽间通上电压,如果能承受一定的电压就证明内护层是完好无损。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要求,用不着检测电缆内护层,也可以将钢铠与铜屏蔽层连在一起接地(我们提倡分开引出后接地)。 为什么高压单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要采用特殊的接地方式? 电力安全规程规定:35kV 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缆都采用两端接地方式,这是因为这些电缆大多数是三芯电缆,在正常运行中,流过三个线芯的电流总和为零,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外基本上没有磁链,这样,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就基本上没有感应电压,所以两端接地后不会有感应电流流过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但是当电压超过35kV 时,大多数采用单芯电缆,单芯电缆的线芯与金属屏蔽的关系,可看作一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当单芯电缆线芯通过电流时就会有磁力线交链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使它的两端出现感应电压。 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电缆很长时,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叠加起来可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遭受操作过电压或雷电冲击时,屏蔽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甚至可能击穿护套绝缘。 此时,如果仍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三相互联接地,则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将会出现很大的环流,其值可达线芯电流的50%--95%,形成损耗,使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发热,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电能,而且降低了电缆的载流量,并加速

高压单芯电缆接地方式

高压单芯电缆接地 电力安全规程规定:电气设备非带电的金属外壳都要接地,因此电缆的铝包或金属屏蔽层都要接地。 通常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缆都采用两端接地方式,这是由于这些电缆大多数是三芯电缆,在正常运行中,流过三个线芯的电流总和为零,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外基本上没有磁链,这样,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就基本上没有感应电压,所以两端接地后不会有感应电流流过铝包或金属屏蔽层。 但是当电压超过35kV时,大多数采用单芯电缆,单芯电缆的线芯与金属屏蔽的关系,可看作一个变压器的低级绕组。当单芯电缆线芯通过电流时就会有磁力线交链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使它的两端出现感应电压。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电缆很长时,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叠加起来可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遭受操纵过电压或雷电冲击时,屏蔽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甚至可能击穿护套尽缘。此时,假如仍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三相互联接地,则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将会出现很大的环流,其值可达线芯电流的50%--95%,形成损耗,使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发热,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电能,而且降低了电缆的载流量,并加速了电缆尽缘老化,因此单芯电缆不应两端接地。 [个别情况(如短电缆或轻载运行时)方可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三相互联接地。] 然而,当铝包或金属屏蔽层有一端不接地后,接着带来了下列题目: 当雷电流或过电压波沿线芯活动时,电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不接地端会出现很高的冲击电压;在系统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流经线芯时,电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不接地端也会出现较高的工频感应电压,在电缆外护层尽缘不能承受这种过电压的作用而损坏时,将导致出现多点接地,形成环流。因此,在采用一端互联接地时,必须采取措施限制护层上的过电压,安装时应根据线路的不同情况,按照经济公道的原则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的一定位置采用特殊的连接和接地方式,并同时装设护层保护器,以防止电缆护层尽缘被击穿。 据此,高压电缆线路安装时,应该按照GB50217-19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程》的要求,单芯电缆线路的金属护套只有一点接地时,金属护套任一点的感应电压不应超过50-100V(未采取不能任意接触金属护套的安全措施时不大于50V;如采取了有效措施时,不得大于100V),并应对地尽缘。 假如大于此规定电压时,应采取金属护套分段尽缘或尽缘后连接成交叉互联的接线。为了减小单芯电缆线路对邻近辅助电缆及通讯电缆的感应电压,应尽量采用交叉互联接线。对于电缆长度不长的情况下,可采用单点接地的方式。为保护电缆护层尽缘,在不接地的一端应加装护层保护器。 由此可见,高压电缆线路的接地方式有下列几种: 1.护层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通过护层保护接地----可采用方式; 2.护层中点直接接地,两端屏蔽通过护层保护接地---常用方式; 3.护层交叉互联----常用方式; 4.电缆换位,金属护套交叉互联---效果最好的接地方式; 5.护套两端接地---不常用,仅适用于极短电缆和小负载电缆线路。

为什么高压单芯电缆要采用特殊的接地方式

为什么高压单芯电缆要采用特殊的接地方式? 电力安全规程规定: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缆都采用两端接地方式。 这是因为这些电缆大多数是三芯电缆,在正常运行中,流过三个线芯的电流总和为零,在铅包或金属屏蔽层外基本上没有磁链。这样,在铅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就基本上没有感应电压,所以两端接地后不会有感应电流流过铅包或金属屏蔽 层。 但是当电压超过35kV时,绝大多数采用单芯电缆供电,情况就不一样了。单芯电缆的导体线芯与金属屏蔽层的关系,可看作一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当单芯电缆线芯通过电流时就会有磁力线交链铅包(或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使它的两 端出现感应电压。 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电缆很长时,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叠加起来可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当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遭受操作过电压或雷电电压冲击时,电缆的金属屏蔽层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 甚至可能击穿护套绝缘。 此时,如果仍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三相互联接地,则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将会出现很大的环流,其值可达线芯电流的50%--95%,形成损耗,使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发热,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电能,而且降低了电缆的载流量,并加速了电缆绝缘老化,严重情况会导致电缆的护套着火,因此单芯电缆不应两端接地。个别情况(如短电缆小于100M或轻载运行时) 方可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三相互联接地。 然而,当铝包或金属屏蔽层有一端不接地后,接着带来了下列问题: (1)当雷电流或过电压波沿线芯流动时,电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不接地端就会出现很高的感应性冲击电压; (2)在系统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流经线芯时,电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不接地端也会出现较高的工频感应电压,在电缆外护层绝缘不能承受这种过电压的作用而损坏时,将导致出现电缆的金属护层多点接地,并在电缆的长度方向上形成 多处环流。 因此,在采用一端互联接地时,必须采取措施限制护层上的过电压,安装时应根据线路的不同情况,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的一定位置采用特殊的连接和接地方式,并同时装设护层保护器,以防止电缆护层绝缘被击穿。 据此,高压电缆线路安装时,应该按照GB50217-19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程》的要求,单芯电缆线路的金属护套只有一点接地时,金属护套任一点的感应电压不应超过50-100V(未采取不能任意接触金属护套的安全措施时不大于50V;如采取了有效措施时,不得大于100V),并应对地绝缘。如果大于此规定电压时,应采取金属护套分段绝缘或绝缘后连接成交叉互联的接线。为了减小单芯电缆线路对邻近辅助电缆及通信电缆的感应电压,应尽量采用交叉互联接线。对于电缆长度不长的情况下,可采用单点接地的方式。为保护电缆护层绝缘,在不接地的一端应加装护层保护器。 由此可见,高压电缆线路的接地方式有下列几种: 1.护层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通过护层保护接地--可采用方式; 2.护层中点直接接地,两端屏蔽通过护层保护接地--常用方式; 3.护层交叉互联--常用方式; 4.电缆换位,金属护套交叉互联--效果最好的接地方式; 5.护套两端接地--不常用,仅适用于极短电缆和小负载电缆线路。

电缆敷设方式的详细解释

【整理收集】电缆敷设方式的详细解释 电缆敷设中的4种敷设方式: 一、直埋敷设要注意什么?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直埋敷设,需要考虑电缆是否容易受到外力冲击而导致损坏。 1.如果不会受到大的冲击,直接敷设是可以的。 2.如果可能受到一些比较大的冲击,但强度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可以考虑铠装直埋。 3.如果外力更大,就需要采用保护套管了,这个在局部(比如通过公路的地方)设置就可以。 电缆直埋敷设的优缺点: 优点:敷设方便,节省材料和人工, 缺点:维护不便,如果要维护,就需要把覆土挖开,仅建议用在不考虑维护,或能接受这种维护方式的地方。直埋时一般是需要垫黄沙的。

●问题一:直埋电缆接地,如何找故障点? ●回复:(用巡线电缆测试仪。) ●问题二:直埋电缆需要做电缆井吗? 问题补充:厂区内电缆敷设,采用铠装电缆直埋,过路处及入车间配电室处是否需要加电缆井?市政10KV电缆进入厂区处是否需要加电缆井? ●回复:(电缆在6根及以下可不设电缆井,电缆较多设井,便于更换、增添电缆。市政10KV电缆进入厂区处不必设电缆井,从终端杆引下直埋至高压配电柜即可。) ●问题三:工地临时电缆如何敷设? 问题补充:单位新建厂房,施工变压器及高压线路距离施工中心较远,由于是钢结构厂房,不能采取架空线路,以免和钢结构安装产生冲突,只能采用低压电缆从变压器引至施工现场的一级配电箱,再分配给现场各施工单位的二级

配电箱,请问该段低压电缆该如何敷设?是直埋还是直接放在地面上? ●回复:(严禁直接贴地面敷设。此低压电缆采用直埋敷设。) 二、穿管要注意什么?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电缆穿管敷设,相比于直埋来说,更便于后期维护和增加线路。穿管敷设的电缆,可以考虑一些备用管,为日后线路维护和增容等做准备。 1.穿管敷设时,在线路转弯角度较大、或者直线段距离较长的时候都需要考虑设置电缆井。 2.电缆数量较少,线径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电缆手井; 3.电缆较多,线径较大的情况下,需要考虑设置电缆人井。电缆井可以按照图集做法去做。除了图集做法,很多小的过路井也可以直接砖砌或混凝土浇筑,此时要考虑底部设置渗水孔。 4.穿管的管材现在比较多的有铸铁管、钢管、聚乙烯管、尼龙管、碳素管等,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单芯电缆穿金属管时要注意涡流的影响。

单芯电缆接地

随着我国电网改造的深入,大量的架空线被电力电缆取代。电力电缆跟架空线不同,它被埋在地下,运行维护较困难,正确使用电缆,是降低工程投资,保证安全可靠供电的重要条件。在城市配电网络中,应用最广的是10 kV的电力电缆,一般是使用交联聚乙烯铠装三芯电缆,这种电缆金属护套一般只需直接接地即可。而单芯电缆金属护套的接地和三芯电缆不同。现从单芯电缆使用过程中经常被忽略的金属护套的感应电动势,现分析一起变电所单芯电力电缆金属护套错误接地引起的故障,并介绍实用的接地措施。 1 单芯电缆金属护套过电压和环流的产生 单芯电力电缆的导体中通过交流电流时,其周围产生的磁场会与金属护套交链,在金属护套上会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导体中的电流大小、电缆的排列和电缆长度有关。对三相等边三角形排列的电缆,如果将金属护套两端直接接地,就会在金属护套中形成环流,环流的大小与电缆相应的长度,导体中电流大小有关。出于经济安全考虑,在一些电缆不长,导体中电流不大的场合,环流很小,对电缆载流量影响也不大,是可以将金属护套的两端直接接地的。 如果仅将电缆的金属护套一端直接接地,在正常运行时,电缆的金属护套另一端感应电压应不超过50 V(或有安全措施时不超过100 V),否则应划分适当的单元设置绝缘接头。在发生短路故障时,导体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会在金属护套上产生很高的过电压,危及护层绝缘,因此在电缆线路单相接地时,在电缆的未接地端,应加装过电压保护器接地。 2 单芯电缆金属护套的连接与接地 为了解决电缆金属护套两端同时接地存在环流,和一端直接接地,在另一端会出现过电压矛盾的问题,电缆金属护套应针对电缆长度和导体中电流大小采取不同的接地形式。 电缆线路不长时,电缆金属护套应在线路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经过电压保护器接地,如图1所示。电缆越长,电缆非直接接地端产生的感应电压越高,为保证人身安全,电缆在正常运行时,非直接接地端感应电压应限制在50 V以内,在短路等故障情况下,金属护套绝缘的冲击耐压和过电压保护器在冲击电流作用下的残压,配合系数不小于1.4。因此,一端直接接地的接线方式适用的电缆不能太长。 电缆金属护套中间直接接地、两端经过电压保护器接地,是一端直接接地的引伸,可以把一端直接接地电缆的最大长度增加一倍,接线方式和原理与一端直接接地一样。 电缆线路很长时,即使采用金属护套中间接地,也会有很高的感应电压。这时,可以采用金属护套交叉互联。如图2所示。

电缆接地箱的安装方式

电缆接地箱的安装方式 按照CB50217-19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程》的要求,单芯电缆线路的金属护套只有一点接地时,金属护套任一点的感应电压不应超过50~100V(未采取不能任意接触金属护套的安全措施时不大于50V;如采取了有效措施时,不得大于100V),并应对地绝缘。如果大于此规定电压时,应采取金属护套分段绝缘或绝缘后连接成交叉互联的接线。为了减小单芯电缆线路对邻近辅助电缆及通信电缆的感应电压,应尽量采用交叉互联接线。对于电缆长度不长的情况下,可采用单点接地的方式。为保护电缆护套绝缘,在不接地的一端应加装电缆户层保护器。 因此,在采用一端互联接地时,安装时应根据线路的不同情况,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的一定位置采用特殊的连接和接地方式,并同时加装设电缆护层保护器,施工中般采用以下方式。 护层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通过护层保护接地 电缆越长,电缆非直接接地端产生的感应电压越高,为保证人身安全,电缆在正常运行时,非直接接地端感应电压应限制在50V以内,在短路等故障情况下,金属护套绝缘的冲击闸压和过电压保护器在冲击电流作用下的残压,配合系数不小于 1.4。因此,一端直接接地的接线方式适用的电缆不能太长,如图2所示。 护层中点直接接地,两端屏蔽通过护层保护接地 电缆金属护套中间直接接地、两端经过电压保护器接地,是一端直接地的引伸,可以把一端直接接地电缆的最大长度增加一倍,接线方式和原理与一端直接接地一样.如图3所示。 电缆护层通过交叉互联接地

电缆线路很长时,即使采用金属护套中间接地,也会有很高的感应电压。这时,可以采用金属护套交叉互联接地,如图4所示。 电缆换位,金属护套交叉互联 为了减小单芯电缆线路对邻近辅助电缆及通信电缆的感应电压,采用电缆换位,金属护套交叉互联,如图5所示。 护套两端接地 如果电缆线路很短,传输容量有较大的裕度,金属护套上的感应电压极小,可以采用金属护套两端直接接地。金属护套中的环流很小,造成的损耗不显著,对电缆载流量影响不大,运作维护工作较少,如图6所示。

高压电缆接地—同轴接地电缆的使用

高压电缆接地—同轴接地电缆的使用 1定义 同轴电缆也叫做同轴接地电缆。该同轴接地电缆包括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外保护套;绝缘层采用交联聚乙烯材质,耐受温度高;外导体采包括内外相邻的第一层导体和第二层导体;外保护套采用阻燃交联聚乙烯材料,阻燃防爆,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憎水性和密封性。使用时,同轴接地电缆的一端可以与高压电力电缆金属护层连接,另一端与接地保护装置连接,可将高压电力电的缆金属护层端的过电压导入接地保护装置从而有效地保护高压电力电缆的正常运行。一般来讲10kV的单芯电缆也是可以的,采用屏蔽的同轴电缆优点更明显。同轴电缆内外导体连接方式合理,方便,使用可靠.。结构上讲,这些是属于双铜芯电缆,外铜芯铜丝是屏蔽作用,内铜丝导电流。所有,这些10kV的同轴电缆的价格一般是普通10kV铜芯单芯电力电缆的双倍价格。 2型号 一般来讲同轴接地电缆电压等级为10kV;主要型号有VOV、YJOV和YOY三种型号,截面积从1×50~1×300mm2都有。正规的写法例如:YJOV-8.7/10-240/240。

(1)表示:YJ:交联聚乙稀绝缘;V:聚氯乙稀绝缘;Y:聚乙稀绝缘; (2)表示: O同轴电缆; (3)表示:PVC护套;V是聚氯乙稀护套,Y是氯乙稀护套 3使用范围 高压电缆,按照单回路、双回路甚至更多回路设计,如果单根的电缆长度越长,感应电势越大,没有保护装置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超过50V,即50伏的电压。如果有保护装置,例如回流线、同轴电缆等,不应超过300V,如果超过,对超高压电缆外护套,其他动植物的安全,人的安全都是有一定影响的,对电缆的影响也是有的。同轴电缆的作用可见一斑。同轴接地电缆一般用于避雷器引线和防雷接地线,交联电缆线路护层绝缘保护装置的接地箱相连接线,因为雷电或浪涌电压对地泄放时间极短,就要求电缆需要具有低阻抗,同轴接地电缆对于瞬态具有低阻抗特性。 VOV(YOV、YJOV)一般用于高压电缆交叉互联的,用来减小金属护套的感应电势的。用于110kV~220kV交联电缆线路护层绝

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力电缆接地方式

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力电缆接地方式 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力电缆接地方式 电力安全规程规定: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缆都采用两端接地方式,这是因为这些电缆大多数是三芯电缆,在正常运行中,流过三个线芯的电流总和为零,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外基本上没有磁链,这样,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就基本上没有感应电压,所以两端接地后不会有感应电流流过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但是当电压超过35kV 时,大多数采用单芯电缆,的线芯与金属屏蔽的关系,可看作一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当单芯电缆线芯通过电流时就会有磁力线交链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使它的两端出现感应电压。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电缆很长时,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叠加起来可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遭受操作过电压或雷电冲击时,屏蔽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甚至可能击穿护套绝缘。此时,如果仍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三相互联接地,则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将会出现很大的环流,其值可达线芯电流的50%--95%,形成损耗,使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发热,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电能,而且降低了电缆的载流量,并加速了电缆绝缘老化,因此单芯电缆不应两端接地。个别情况(如短电缆或轻载运行时)方可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三相互联接地。gwsd_re 然而,当铝包或金属屏蔽层有一端不接地后,接着带来了下列问题:当雷电流或过电压波沿线芯流动时,电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不

接地端会出现很高的冲击电压;在系统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流经线芯时,电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不接地端也会出现较高的工频感应电压,在电缆外护层绝缘不能承受这种过电压的作用而损坏时,将导致出现多点接地,形成环流。因此,在采用一端互联接地时,必须采取措施限制护层上的过电压,安装时应根据线路的不同情况,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的一定位置采用特殊的连接和接地方式,并同时装设护层保护器,以防止电缆护层绝缘被击穿。 据此,高压电缆线路安装时,应该按照GB50217-19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程》的要求,单芯电缆线路的金属护套只有一点接地时,金属护套任一点的感应电压不应超过50-100V(未采取不能任意接触金属护套的安全措施时不大于50V;如采取了有效措施时,不得大于100V),并应对地绝缘。如果大于此规定电压时,应采取金属护套分段绝缘或绝缘后连接成交叉互联的接线。为了减小单芯电缆线路对邻近辅助电缆及通信电缆的感应电压,应尽量采用交叉互联接线。对于电缆长度不长的情况下,可采用单点接地的方式。为保护电缆护层绝缘,在不接地的一端应加装护层保护器

电缆接地箱

AL-JD系列电缆接地箱 一、概述 35kV大截面电力电缆和66kV、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力电缆均为单芯电缆,电缆金属护层一端三相互联并接地,另一端不接地,当雷电波或内部过电压沿电缆线芯流动时,电缆金属护层不接地端会出现较高的冲击过电压,或当系统短路事故电流流经电缆线芯时,其护层不接地端也会出现很高的工频感应过电压。上述过电压可能击穿电缆外护层绝缘,造成电缆金属护层多点接地故障,严重影响电力电缆正常运行甚至大幅减少电缆使用寿命。因此按照电力行业标准DL/T401-2002《高压电力电缆选用导则》的规定须采用电缆护层保护器以限制电力电缆金属护层(或金属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和故障过电压。 通常,为限制电力电缆金属护层上的感应电压和故障过电压,并避免在护层中形成环流,电缆金属护层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则须通过保护器接地。如果线路较长,还应将电缆护层分三段(或三的倍数段)相互绝缘,分段处的护层交叉互联后通过保护器接地。 为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方便用户现场安装使用,我公司开发了电缆接地箱,包括电缆护层直接接地箱、保护接地箱和交叉互联保护接地箱等三种形式的护层接地装置。装置采用密封设计,安装使用简便,外型小巧美观。目前,装置已广泛应用于全国各个电力系统,取得了良好的运行经验。 二、产品用途 装置连接于电缆护层与地之间。 电缆护层直接接地箱,内部含有连接铜排、铜端子等,用于电缆护层的直接接地。 电缆护层保护接地箱和电缆护层交叉互联接地箱内涵电缆护层保护器、连接铜排、铜端子 等,用于电缆护层的保护接地。 保护器采用ZnO压敏电阻作为保护元件,无串联间隙,保护特性好,具有优良的非线性伏安特性曲线。既具有瓷套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优点,还具有电气绝缘性能好、介电强度高、抗漏痕、抗电蚀、耐热、耐寒、耐老化、防爆等优点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憎水性、密封性。

01单芯电缆线路接地系统的 处理及感应电势计算

单芯电缆线路接地系统的处理及感应电势计算 1 概述 一般情况下,高压电力电缆和截面较大的中压电力电缆常常制造成单芯结构。在单芯电缆线路的敷设过程中,常常要涉及到电缆的接地方式及电缆金属屏蔽的感应电势计算。 单芯电缆的导线与金属屏蔽的关系,可看作一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当电缆的导线通过交流电流时,其周围产生的一部分磁力线将与屏蔽层铰链,使屏蔽层产生感应电压,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电缆很长时,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叠加起来可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遭受操作过电压或雷击冲击时,屏蔽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甚至可能击穿护套绝缘。如果屏蔽两端同时接地使屏蔽线路形成闭合通路,屏蔽中将产生环形电流,电缆正常运行时,屏蔽上的环流与导体的负荷电流基本上为同一数量级,将产生很大的环流损耗,使电缆发热,影响电缆的载流量,减短电缆的使用寿命。因此,电缆屏蔽应可靠、合理的接地,电缆外护套应有良好的绝缘。 2 几种常用的接地方式 以下是单芯电缆线路接地线路的几种常用接地方式: 2.1 屏蔽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通过护层保护接地 当线路长度大约在500~700m及以下时,屏蔽层可采用一端直接接地(电缆终端位置接地),另一端通过护层保护器接地。这种接地方式还

须安装一条沿电缆线路平行敷设的回流线,回流线两端接地。敷设回流线时应使它与中间一相电缆的距离为0.7s(s为相邻电缆间的距离),并在线路一半处换位。见图1: 图1

1、电缆 2、终端 3、电缆金属屏蔽(护套)接地线 4、护层保护器 5、接地保护箱 6、回流线 7、接地箱 2.2 屏蔽中点接地 当线路长度大约在1000~1400m时,须采用中点接地方式。 在线路的中间位置,将屏蔽直接接地,电缆两端的终端头的屏蔽通过护层保护器接地。中间接地点一般需安装一个直通接头。见图2:

高压电缆金属护套分段、接地方式及应用

高压电缆金属护套分段、接地方式及应用 [摘要]包有金属护套的单芯或每根芯线包有金属护套的三芯高压电缆,其金属护套上都会产生感应电压,当电压超过一定限值时,将会影响电缆的安全运行。一般设计会根据电缆长度选择适当的接地方式,或者将电缆金属护套在电气上进行分段,以此降低护套感应电压。本文通过汇集各文献所述观点和作者多年电缆设计的经验,并结合电缆实际运行情况,分析各种金属护套接地方式和不同护套分段形式对于降低护套感应电压的作用,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期能够为高压电缆线路设计提供有用的参考和经验。 【关键词】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分段;接地;应用 当高压电缆为单芯并包有金属护套或者是每根芯线上有金属护套的三芯电缆时,这种结构的电缆可以被看作是延长的变压器,导线作为一次绕组,金属护套作为二次绕组,一般高压电缆均为这种结构。这样在以交变电流或三相电流运行时产生交变磁场,在金属护套上产生感应电势,该电势值与导线电流、频率、导线和金属护套间的互感量、电缆长度,直接成正比。当金属护套上的感应电压达到一定值时将危及人身安全。电力生产安全规程规定:电气设备非带电部分的金属外壳都要接地。因此金属护套要采取适当的接地措施。本文以下将介绍各种护套分段及接地形式和应用条件。 一、两端直接接地 此接地方式也叫做全接地,就是将电缆金属护套在两端终端头处分别并联接地,这样护套内就产生环流。在35kV以上高压电缆中若采用此种接地形式后,产生的环流可占到电缆工作电流的50%左右,甚至更高至80%以上。从而由于环流的存在造成附加损耗,使护套发热,降低电缆的输送容量。因此110kV及以上高压电缆金属护套较少采用这种接地方式,一般应用在电缆利用小时低,裕度大,长度仅几十米的短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者是35kV及以下电缆线路,由于其阻抗值不像35kV以上电缆那么小,环流尚不过分显著,只占工作电流的10%以下,尚可以接受。 在电缆采用了此种接地方式后一般以接触式三角形敷设,这样可以避免过分的护套损耗,因为这种排列是电气上平衡的方式,该方式下护套的阻抗及损耗在所有三相中是相等的。另外其要求接地电阻应不大于2Ω。 二、单点直接接地 1、首端接地 首端接地是单点接地方式的一种,就是将电缆线路一端的金属护套互联后直接接地,另一端经互层保护器后互联接地。这样在正常运行条件下金属护套和大地之间形不成回路,不会形成环流,但是对于相同长度的电缆线路来说,首端接

电缆接地箱如何选用

NS-JD系列电缆接地箱如何选用 电缆接地箱是保定新思达电气公司为限制电力电缆金属护层上的感应电压和故障过电压,避免在护层中形成环流而研发生产的。可广泛应用于单芯电力电缆线路中,用来保护电缆的金属护层免受各种过电压的危害。 一、护层保护原理 1、三芯电缆 通常都采用两端金属护层直接接地方式(35kV以下)。因为在正常运行中,流过三 个线芯的电流向量总和为零,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外基本上没有磁链,这样,在铝 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就基本上没有感应电压,所以两端接地后不会有感应电流流过 铝包或金属屏蔽层。 2、单芯电缆 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采用不同的接地方式(110kV及以上,部分35kV也采用单芯电缆 )。因为单芯电缆的线芯与金属护层的关系,可看作一个单匝变压器。当单芯电缆 线芯通过电流时,就会有磁力线交链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使它的两端出现感应电压。 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电缆很长时,护套 上的感应电压叠加起来可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 与单芯电缆护层感应电压有关的因素为: a、电缆线路的长度 b、线芯电流(负荷) c、电缆的排列方式 d、电缆的中心距离 e、外屏蔽的平均直径 单芯电缆护层感应电压的计算: 也可以通过查护层感应电压曲线得到相应的护层电压值 根据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程》的要求: 单芯电缆线路的金属护层上任一点的感应电压不得大于300V (未采取不能任意接触金属护层的安全措施时,不得大于50 V)

金属护层必须接地,如果两端都直接接地 金属护层将会出现很大的环流,其值可达线芯电流的50%--95%,使金属护层发热,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电能,而且降低了电缆的载流量,并加速了电缆绝缘老化,因此单芯电缆不应两端接地。(仅在个别情况使用,护层<> 金属护套一端接地时 当雷击或操作过电压波沿线芯流动时,金属护层不接地端会出现很高的冲击电压;在系统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流经线芯时,护层不接地端也会出现较高的工频感应电压。过电压可能会导致出现多点接地,形成环流。需特殊接地方式+保护器。 二、护层接地及保护方式 1、接地方式 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采用不同的接地方式(110kV及以上): A.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通过保护器接地----可采用方式 B.中点直接接地,两端屏蔽通过护层保护接地---常用方式 C.中点通过护层保护接地,两端直接接地---可采用方式 D.护层交叉互联----常用方式 2、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通过保护器接地

110KV单芯电缆直接接地与保护接地的区别

110KV单芯电缆直接接地与保护接地的区别 电力安全规程规定:电气设备非带电的金属外壳都要接地,因此电缆的铝包或金属屏蔽层都要接地。通常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缆都采用两端接地方式,这是因为这些电缆大多数是三芯电缆,在正常运行中,流过三个线芯的电流总和为零,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外基本上没有磁链,这样,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就基本上没有感应电压,所以两端接地后不会有感应电流流过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但是当电压超过35kV时,大多数采用单芯电缆,单芯电缆的线芯与金属屏蔽的关系,可看作一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当单芯电缆线芯通过电流时就会有磁力线交链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使它的两端出现感应电压。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电缆很长时,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叠加起来可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遭受操作过电压或雷电冲击时,屏蔽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甚至可能击穿护套绝缘。此时,如果仍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三相互联接地,则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将会出现很大的环流,其值可达线芯电流的50%--95%,形成损耗,使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发热,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电能,而且降低了电缆的载流量,并加速了电缆绝缘老化,因此单芯电缆不应两端接地。[个别情况(如短电缆或轻载运行时)方可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三相互联接地。] 然而,当铝包或金属屏蔽层有一端不接地后,接着带来了下列问题:当雷电流或过电压波沿线芯流动时,电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不接地端会出现很高的冲击电压;在系统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流经线芯

时,电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不接地端也会出现较高的工频感应电压,在电缆外护层绝缘不能承受这种过电压的作用而损坏时,将导致出现多点接地,形成环流。因此,在采用一端互联接地时,必须采取措施限制护层上的过电压,安装时应根据线路的不同情况,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的一定位臵采用特殊的连接和接地方式,并同时装设护层保护器,以防止电缆护层绝缘被击穿。 据此,高压电缆线路安装时,应该按照GB50217-19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程》的要求,单芯电缆线路的金属护套只有一点接地时,金属护套任一点的感应电压不应超过50-100V(未采取不能任意接触金属护套的安全措施时不大于50V;如采取了有效措施时,不得大于100V),并应对地绝缘。①如果大于此规定电压时,应采取金属护套分段绝缘或绝缘后连接成交叉互联的接线。为了减小单芯电缆线路对邻近辅助电缆及通信电缆的感应电压,应尽量采用交叉互联接线。对于电缆长度不长的情况下,可采用单点接地的方式。为保护电缆护层绝缘,在不接地的一端应加装护层保护器。 由此可见,高压电缆线路的接地方式有下列几种: 1、护层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通过护层保护接地----可采用方式; 2、护层中点直接接地,两端屏蔽通过护层保护接地---常用方式; 3、护层交叉互联----常用方式; 4、电缆换位,金属护套交叉互联---效果最好的接地方式; 5、护套两端接地---不常用,仅适用于极短电缆和小负载电缆线路。

超高压电缆接地方式

超高压电缆的接地方式选择 电力安全规程规定:电气设备非带电的金属外壳都要接地,因此电缆的铝包或金属屏蔽层都要接地。通常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缆都采用两端接地方式,这是因为这些电缆大多数是三芯电缆,在正常运行中,流过三个线芯的电流总和为零,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外基本上没有磁链,这样,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就基本上没有感应电压,所以两端接地后不会有感应电流流过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但是当电压超过35kV时,大多数采用单芯电缆,单芯电缆的线芯与金属屏蔽的关系,可看作一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当单芯电缆线芯通过电流时就会有磁力线交链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使它的两端出现感应电压。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电缆很长时,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叠加起来可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遭受操作过电压或雷电冲击时,屏蔽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甚至可能击穿护套绝缘。此时,如果仍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三相互联接地,则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将会出现很大的环流,其值可达线芯电流的50%--95%,形成损耗,使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发热,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电能,而且降低了电缆的载流量,并加速了电缆绝缘老化,因此单芯电缆不应两端接地。[个别情况(如短电缆或轻载运行时)方可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三相互联接地。] 然而,当铝包或金属屏蔽层有一端不接地后,接着带来了下列问题:当雷电流或过电压波沿线芯流动时,电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不接地端会出现很高的冲击电压;在系统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流经线芯时,电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不接地端也会出现较高的工频感应电压,在电缆外护层绝缘不能承受这种过电压的作用而损坏时,将导致出现多点接地,形成环流。因此,在采用一端互联接地时,必须采取措施限制护层上的过电压,安装时应根据线路的不同情况,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在铝包或金属屏蔽层的一定位置采用特殊的连接和接地方式,并同时装设护层保护器,以防止电缆护层绝缘被击穿。 据此,高压电缆线路安装时,应该按照GB50217-19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程》的要求,单芯电缆线路的金属护套只有一点接地时,金属护套任一点的感应电压不应超过50-100V(未采取不能任意接触金属护套的安全措施时不大于50V;如采取了有效措施时,不得大于100V),并应对地绝缘。如果大于此规定电压时,应采取金属护套分段绝缘或绝缘后连接成交*互联的接线。为了减小单芯电缆线路对邻近辅助电缆及通信电缆的感应电压,

电源线及接地线安装

目录 第5章电源线与接地线安装....................................................................................................... 5-1 5.1 供电与接地系统简介 .......................................................................................................... 5-1 5.1.1 MSOFTX3000的供电系统 ....................................................................................... 5-1 5.1.2 MSOFTX3000的接地系统 ....................................................................................... 5-2 5.2 安装电源线与接地线 .......................................................................................................... 5-3 5.2.1 安装流程.................................................................................................................. 5-3 5.2.2 安装MSOFTX3000设备机柜内的电源线 ................................................................. 5-5 5.2.3 安装MSOFTX3000设备机柜内的接地线 ................................................................. 5-8 5.2.4 安装MSOFTX3000设备机柜间的接地线 ............................................................... 5-10 5.2.5 安装MSOFTX3000设备机柜的电源进线及接地线................................................. 5-11 5.2.6 安装直流配电柜到直流配电屏的电源母线 ............................................................. 5-15

110KV电缆接地箱技术规范

110kV电缆护层接地箱 技术规范书

1总则 1.1本技术条件适用于110kV单芯电缆护层接地保护装置。 1.2它提出了该设备本体及附属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3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 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工业标准和本规范书的优质产品。 1.4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 合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 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5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6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 的法律效力 1.7投标厂商应按本规范所列的标准要求提供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材料及相应的服务。 1.8投标厂商提供的设备必须执行本规范所列标准,如有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2供货范围型号及数量 序号产品名称制造商产品型号单位数量1电缆直接接地箱ZJJD-110KV台7 2电缆保护接地箱BHJD-110KV台7 3接地电缆120mm2米60 3技术条件 3.1使用条件 3.1.1、环境温度-45℃~+55℃;

3.1.2、海拔不超过4500m;超出4500m可根据实际情况特制; 3.1.3、电源频率:58~62Hz(60Hz系统)、48~52Hz(50Hz系统);安装场所的空气中不应 含化学腐蚀气体、蒸汽、爆炸性尘埃; 3.1.4、长期施加的工频电压不得超过保护器持续运行电压;对有间隙产品,安装点短时工 频电压升高不得超过保护器额定电压; 3.1.5、长期使用于异常条件,保护器需特别制作,定货时应说明。 3.1.6、产品投入运行后,应定期进行检测,检测周期一般为一年。如果产品各项参数发生 重大变化应及时进行更换。 3.2产品技术参数 3.2.1直接接地箱、保护接地箱,带有金属护层过电压限制器。 3.2.2产品防水密封、性能优越。 3.2.3主要性能: a)高压单芯交联电缆接头、终端接地。 b)额定频率50Hz。 c)适用屏蔽引出电缆截面、屏蔽线进线。 d)产品均有接地端子、防松措施和牢固的接地标志。 e)产品中所用的紧固标准件均以不锈钢制造。 f)箱体与箱盖之间均采用耐老化橡胶垫密封,橡胶垫上有双重防水密封筋。 g)进线端口处采用耐老化橡胶垫密封套、热缩管等防水措施。 h)接地端子与箱体之间,堵油端子预埋在在箱体内。防水性能优越,确保密封性,能安 装于地沟或埋设于地下等。 i)产品耐受直流20kV、历时1mim的试验,无闪络或击穿。 j)产品耐受40kV的10次正极性和10次负极性的电压脉冲试验,无闪络或击穿。 k)产品每个连接排的连接点的接触电阻值不大于40μΩ. l)产品连接排与外壳的绝缘电阻值不小于20MΩ. 3.2.4保护器主要性能: a)保护器通过8/20us、10kA冲击电流时的残压不大于10kV(I型)或20kV(II型)。 b)保护器在6(或12)kV工频电压下能承受5s而不损坏。

关于高压电缆铠装接地论文

关于电缆的铠装接地论文 京沪高铁四电集成电气化二工区第二作业队管段共有高压电缆42组,而高压电缆铠装接地按设计都是用接地铜牌和150mm2的接地电缆组成。但是高压电缆铠装接地又分好多种情况,有在线路上接综合接地端子的,有在格构式钢柱上接桥下综合接地端子的,还有高压电缆根据长短选择是否单边铠装接地。但由于施工地形复杂,电缆价格高,导致接地电缆往往被盗窃,盗窃后造成的后果很严重,会导致高压电缆未铠装接地造成高压电缆头爆炸引起行车事故。下边对高压电缆铠装接地所用的接地铜牌和150mm2的接地电缆是否能改用价格低的材料,防止被盗窃而破坏正常的行车安全展开我个人的论述观点。 首先来具体分析高压电缆铠装接地的电路原理及铠装接地的作用。高压电缆的组成:有高压铜芯,绝缘层,铜丝,绝缘层,铝丝,屏蔽层,最后时绝缘层。高压电缆的接地最要是在加装电缆头时引出的小辫子接线端,然后接在接地铜牌上。接地对电缆的重要性分析:当高压电缆在受到高压电的冲击时,难免会和电缆层产生很强的电势差,导致电缆接地形成较大的电流难也释放,产生很大的热量,导致电缆头爆炸,电缆烧坏。所以高压电缆的铠装接地多施工工艺是非常要求高的。 在京沪高铁电气化高压电缆施工中,我们采取的铠装接地工艺是有150mm的电缆和接地铜牌相接的,接地效果十分完好,且电缆小于200米的情况下我们采取的是单边接地,另外一端有绝缘带把接

地小辫子密封完好。这样的电缆铠装接地对电缆的保护作用完全满足设计要求,也能保证完全的供电,但是电缆的价格昂贵,我们在施工完毕后没几天接地电缆就被盗了,而且盗的地方很多,带着这个问题的我开始假设以下要论述的接地方式。 我们用设计一种接地铝牌去取代原有的接地铜牌,用铝绞线和PVC塑料管去取代原有的150mm的接地电缆,然后把铜接线线鼻子换成铝线鼻子。这样在电气连接和化学性连接上都是合理的。 下面来分析这种连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首先我们不去计算电缆究竟会产生多大的感应放电电流,但是原有的接地铜牌是和电缆终端托架连在一起的,而电缆终端托架又是和格构式钢柱连在一起的,格构式钢柱又是经过三级接地极接地的,比起我们的论述改进,我们通过用铝接地牌直接连在原来装铜接地牌的地方,然后用套好PVC 塑料管的铝绞线直接压好铝线鼻子连在接地铝牌上,然后再埋入地下,连到综合接地端子上。PVC管固定在格构式钢柱上,露出地面的高度约为2.5米。通过比对,如果采用我们假设的方式接地不可靠,会电击到人,那么设计上用的接地方式也会电击到人,因为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把接地牌直接安装在电缆终端托架上的,如果说铝绞线在露出地面上的部分会电击人,那么我们采取用绝缘的PVC塑料管套住的,而且露出地面2.5米,而且安装设计,我们在电缆所接的格构式钢柱基础边有砌有高2.5米的防护墙,且在钢柱上挂有“高压危险,严禁攀登”的牌子,人很难接触到钢柱的,所以我认为这样接地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没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