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3讲 社会工作的功能、目标

第2、3讲 社会工作的功能、目标

第2、3讲   社会工作的功能、目标
第2、3讲   社会工作的功能、目标

授课班次与时间:

课题名称:

第一讲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一)

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含义。

2、使学生明白社会工作在西方的发展脉络。

二、教学知识点

社会工作的定义、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社会工作实践的出现与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的出现、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

三、教学重点: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社会工作专业的出现与专业发展

四、教学难点:区分“社会工作实践的出现与发展”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出现”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多媒体课件

说明:

一、教案还应包含教具、幻灯、电化教学(若使用)使用手段的说明;新课内容小结;

作业布置;后记

二、课时授课计划(教案)以一次课(2学时)为单元编写,每一单元有一首页

三、教学内容、小结、作业布置、后记等书写在竖直线左边,其他内容书写右边

四、青年教师需提供板书设计(最后)

【主要内容】

(导入:同学们刚上大学,跟人聊天的时候,人家可能经常会问你学什么专业的,对这个问题你可能会感到挺无奈的。有些人会直接说“没听过”,给你当头一棒,有些人会说是“社区大妈或大叔”、志愿者、政府公务员。那时候你也不会去反驳,只是尴尬地笑笑。时间久了,我们自己就常常会把“助人自助”四个字挂在嘴边。那究竟什么是社工呢?我记得在刚刚开学的一次专业动员会议上,张老师就告诉过同学们,我们社工就是“拿工资的雷锋”。这点大家应该不陌生。那么,为什么不说雷锋是社工,而要说社工是拿工资的雷锋呢?)雷锋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典型代表,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全国向雷锋同志学习。他做了那么多好事,小学学的在风雨中给带小孩子的大嫂撑伞等,带动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很多人也确实向他学习,做当代的活雷锋,可是为什么他们都不算是社工呢?在香港,很多人在周末或是有空的时候会自觉去做义工,已经形成一种良好的意识。可是为什么他们只能是义工,也算不上社工呢?请大家思考一下。社会工作是以职业化的姿态将专业化的技巧和手法融入“助人”之中,使“助人”成为一个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工作岗位”,这是一个讲求敬业、责任、专业、创新、协作、规范,超越传统三百六十行之外的新“行当”。职业化是指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是针对一种专门的工作岗位的要求。志愿者就不能算社工,它不是一份职业,是你在工作以外再去做的事情。没有规范、制度与标准。曾经有人说,雷锋精神就像民谣唱的“三月里来,四月里走”。许多人只在“雷锋日”里赶形式,走过场,有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曾经有些孤寡老人在3月5日这天被“做好事”的人送去洗了好多次澡,反而洗出病来,平时却很少有人会去关心他们过得怎么样。专业化是指我们都是经过科班出身,社会学或社工专业培养出来的专门人才,有自己的专业伦理、专业价值、专门的操作技巧、方法以及专门的理论等。介于此,我们社工当之无愧是“拿工资的雷锋”。

接下来,我们从理论上一起来了解一下社会工作是怎样定义的: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对这个概念进行理解。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活动。人的活动有利他和利己之分,我们是以帮助有需要、有困难的人为出发点,而不是说我要挣多少钱,或者是我要拥有什么样的社会名声、地位。虽然通过服务社会工作者也会得到社会所认可的报酬。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十分复杂的,需要运用综合的、多元的知识储备作为基础,这些知识都是科学的,不是愚昧无知的。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方法。我们的方法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并得到了实践的检验。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是一份专门去帮助有困难

的人的职业,不是随意的服务。通过这些解释,就是将社会工作同一般的慈善活动、人们之间的互助、偶尔的公益活动区别开来,跟管理别人、控制别人的政治活动也是应该加以区别的。“服务”是重点。这个定义,同学们是一定要掌握的。

社会工作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在国外,三岁小孩儿都知道有问题要找社工。社工对于他们的概念就相当于我们对人民警察的了解这样。所以我们首先需要去了解西方的社工发展历程。再对我们国家的社会工作进行分析。关于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是怎样的历史背景催生了其产生。没有形成专业以前开展了哪些实践活动,一直到它成为真正的专业以及后续的发展。首先,了解一下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背景。分析一个事件的定式是围绕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来展开的。这里也不例外。思想渊源上主要是基督教的博爱观念、宗教改革以及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张扬。我不知道班上有没有信徒,我是一个无神论者,我只是为了教学而进行客观的描述,不是给大家传教。基督教有上帝,上帝对人有超越性的怜悯,不忍看到人类罪孽深重,遭受苦难,而要去拯救人类。因为上帝先爱人,人也要以爱作为对上帝的回应,也就有了宗教的虔诚。可是人类是看不见上帝的,间接回报上帝的方式就是人们之间的互爱,即人类对自己同类的伦理观怀。上帝与人,人与人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博爱”的观念,所谓博爱,就是广泛地爱一切人与生命。不轻易发怒、不计较别人的恶,不嫉妒、不自夸,恒久忍耐,只喜欢真理,要真做到这些,那大家都是神了。这样的观念在当时其实就缓解了当时西方社会中人与人、阶级与阶级之间尖锐的矛盾,挽救了资本主义,有利于政治统治,所以在西方社会的文化和政治统治中就确立了自己的特殊地位,必然影响到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这种博爱的观念就成为社工产生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关于人道主义,我们知道,西方是讲究个人主义,我们讲究集体意识。对西方人来说,自己就是自己,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我个人的奋斗就是为了个人价值的体现和享受。对东方人来说,努力奋斗除了实现个人价值,还有另外一个意义,那就是光宗耀祖,造福后人。也就是说西方人对自身的价值很看重。但是在中世纪的时候西方社会抬高神而贬低人,狂热的宗教意识已经压抑到人的发展。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作为资产阶级思想革命的先导,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的是以人为核心的人文主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进一步张扬了人道主义。同时,教会是很腐败的,为了维护统治,也会相应做出一些小小的改革去恢复人的尊严与价值。人道主义和宗教伦理一起为后来兴起的慈善活动和广泛的助人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我们了解更多的是它给国家带来的经济发展,但对于日益加速的工业化、城市化产生的大量社会问题以及对于国家的社会结构带来的巨大冲击,至少在以前我们很少

在乎的。那时候,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城市贫民,城市产业工人的生活也是十分贫困的。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整个社会。(图片一)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无比的财富,可是贫困现象却在相应的增长。绝对贫困现象更加明显,下面呢这组数据,说明工业革命造成的贫富差距是在拉大的。(图片二)(图片三)18世纪和十九世纪上半叶,下层儿童的童年生活是十分贫困的为了生存要斗争、劳动、还有照顾年幼弟妹的责任,健康安全是没有保障的,更谈不上教育。所以不期而遇的各种问题就引起了思想家、政治家、社会人士的关注,开始尝试着去解决问题,使社会摆脱病态,弱者免于痛苦。改良者认为采取补救和协调措施,马克思主义主张进行革命。社会工作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我们不研究政治,就继续我们的专业路线引导大家。有了这样一个背景,那么就会有一些相对应的实践活动。其实做的是社工的事情,但那时候还不知道它叫“社工”。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实践活动。从政府的立法角度有伊丽莎白这位终身未嫁的童贞女王在1601年颁布了《济贫法》,在民间组织中开展了很多的实践活动。

首先看一下伊丽莎白济贫法,它规定了每一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品税,明确了政府在救济贫民问题上的责任;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教区举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劳动,以工作换救济。(这是最早的以工代赈),教区设贫民习艺所,义务介绍工作,或配给原料及工具,强迫有劳动能力者从事生产;禁止无家可归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济贫所收容救济,强迫其在济贫所里工作,救济工作分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两种,首创了机构救济和家庭式社会工作的先例;规定人们对贫穷亲属负有救济的义务;济贫法将贫民分为三类:体力健全的贫民,须强迫入“感化所”或“习艺所”工作;不能工作的贫民及须抚育幼小子女的母亲,令其进入“救济院”或施以“院外救济”;失去依靠的儿童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设法领养或寄养。

它的意义就是政府负起了社会救济的责任,并直接参与了社会救助活动的组织工作,这在某种意义上为社会工作的诞生创立了一个合法性前提;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要求有劳动能力的乞丐要从事劳动;确立了由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做是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开端;对不同情况的贫民施以不同的救助,使社会资源得以有效的利用;《济贫法》所实施的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

下面是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汉堡制不是说给每个人发几个汉堡,它的意思是1788年在德国汉堡市实施的一种有特色的救济制度,它规定在该市设一中央办理处,综理全市救济业务。全市按需要设立若干区,每区设监察员一人,赈济员若干人,

实施救济的原则是助人自助。其工作内容或方式包括:为失业者介绍工作,将贫困儿童送往职业学校习艺;将患病者送往医院诊治;对沿街乞讨者不准施舍,以取缔无业游民,并不使贫民依赖成习。这就联想到我们国家的“一元”“五元”现象。像我国在行乞上其实是存在严重问题的。那些乞丐只要一元或五元,人家每一天上岗晚,下班早,时间还可以自由安排,还当天结算工钱。还有就是陕西、河南的乞丐村,全村都不劳动,集体出去乞讨。这些现象都亟待解决。汉堡制施行了13年,后来由于城市人口增长过快,救济员不足,趋于衰微。

而爱尔伯福制是对汉堡制的改良。1852年,德国的另一小市爱尔伯福(Elberfeld)仿效“汉堡制”并加以改良,史称“爱尔伯福制”。具体内容为:将全市划分为564段,每段约居民300人;每段设赈济员一人,由政府委派地方热心人士担任,为荣誉职;赈济员的工作有二:发放赈济款(包括经济调查);从事段内贫穷的预防工作;全市每14段设一赈理,每两星期开会一次。爱尔伯福制行政权力集中,监督严密,有较高的行政效率。这两个制度的意义是实施并改良救济制度,完善了救济工作方法,使救济工作更趋组织化和科学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失业和贫民问题日益严重,英国出现了很多民间慈善组织。但这些组织之间缺乏联系与协调,重复、浪费甚至冲突现象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索里牧师于1869年在伦敦成立了“组织慈善救济暨抑止行乞会社”,后改名为“伦敦慈善组织会社”。设立救济区,每区设监察员1人,成立赈济委员会;全市设立由各区联合组成的中央委员会,作为全市最高救济机关,统一管。1877年,美国水牛城(Buffalo)出现全美第一家“慈善组织会社”,在随后的六年内,美国共有25个城市成立了会社。

慈善组织会社的实践对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贡献:“会社”创造的派友善访问员访问救济申请者,依据调查情况,实施个别化处理,这种“个别化”的做法,促进了“个案工作”方法的产生;“会社”促进救济机构、组织为解决社区问题协调合作,为社区工作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也称为“社区改良运动”,它始于1884年英国伦敦东部圣犹太教区的牧师巴奈特(Barnet)创设的汤恩比馆(Toynbee Hall),“汤恩比馆”成立后,睦邻组织运动迅速推广,并引发了许多其他国家的社区改造运动,其中以美国最为明显,尤以琼.亚当斯(Jane Addans)于1889年在芝加哥创办的“霍尔馆”(Hull House)最为有名。到1939年,全美社区睦邻服务中心已经达到500多所。

类似“汤恩比馆”的服务机构特点:设于贫民区且备有宿舍,所有工作人员与贫民共同生活;无既定工作计划,视居民实际需要而工作;尽量发挥当地人力,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为社区服务;社区睦邻中心不仅为服务中心,而且也为文化中心服务,

向居民介绍本国及外国文化。“睦邻组织运动”对社会工作的贡献:以社区为工作场所,为后来的社区工作方法积累实践经验;使救助工作由简单的物质救济扩展到对受助人精神的关怀和对社区环境的改造。

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出现,主要是从三方面进行了解。要成为一个专业,无非就是从专门人才、方法、技巧、理念、价值上去把握的。第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的发展和正规化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工作专业形成。1893年,英国创建了两年制的“慈善训练学校”,开启了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历史;1898年美国举办了为期6个星期的训练课程,训练受薪的“友善访问员”,1904年拓展为一年课程,纽约社会工作学院成立。191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高等学院开设了社会工作课程;1919年,美国建立了17所社会工作学院,并成立专门社会工作训练学院协会,1927年改为美国社会工作学院协会,提出了课程标准,于1944年提出8门核心课程。第二,社会工作理论的总结和专业方法的确定。1898年,美国的玛丽.里士满(Mary.Richmond)出版了《贫民中的友善访问》,开始对社会工作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化总结;1917年,里士满发表了著名的《社会诊断》一书,试图使社会工作方法称为一套独立的知识。认为友善访问员就像内科医生,运用“研究—诊断—治疗”的科学方法去帮助别人。1922年,里士满发表《什么是个案工作》,使个案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会工作者普遍接受,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个案工作一直是社会工作界普遍承认的唯一的工作方法;20世纪20年代开始,小组工作也被纳入社会工作训练课程,到40年代中期,小组工作才作为一种专业方法被接受;到60年代,社区工作才被正式承认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一个基本方法;70年代,社会行政作为一种间接的工作方法被接受,成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第三,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工作专业地位的确立。在美国,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形成的力量主要有两股:一是社会工作教育组织,1953年美国成立“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二是实务社会工作者组织,比如,1918年成立“美国医务社会工作者协会”;1919年成立“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1955年美国成立“全美社会工作人员协会”。在英国,1962年成立社会工作训练委员会;1969年成立英国社会工作者协会;70年代初,成立“社会工作教育训练中央委员会”。1956年在55个国家的专业性社会工作人员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国际社会工作联盟。

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也从三方面进行理解。第一,专业方法由单一走向整合。在一段时期内出现过将社会工作领域细分,强调某种专业方法的现象。但是某些社会问题的发生常常是与许多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的,面对复杂问题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这样,社会工作者开始讨论将几种方法综合运用的可能性,这就是整合社会工作(综合社会工作)的出现。第二,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最初的社会工作任务是解决已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去帮助一些生存状态下不正常和有问题的困难群体,

形成社会工作的治疗和救助倾向;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涌现和复杂化,单纯的治疗性社会工作就显得比较被动。我们应该如何激发和发展服务对象的能力去预防问题的再度出现,于是预防也成为社会工作者的一个取向。治疗—预防,救助—发展就成了社会工作的基本思路。社会工作由最初救助穷人和弱者的目标,变成不但“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第三,工作对象的拓展。早期的对象是由于生理、心理原因,或个人无法抵御的社会和自然原因而陷入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后来,也关心在非物质生活领域遇到困难的人,比如人际关系方面遇到重要障碍的人,职业生活中遭受沉重心理压力的人;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社会工作的对象就扩展为“有需要”的人士。

二、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一)我国历史上缺乏专业社会工作

1、原因:

传统的中国社会以家庭为单位,以家族、亲友、邻居为生活共同体而形成的家族集团式结构。虽然农业社会不乏贫困和社会问题,但主要依靠家庭、家族、亲朋来解决,很少求助亲友圈子外的人。社会的低度分化和低流动性不可能育化出现代社会工作;而且古代的救济一般是以临时性的救灾、救荒为主,没有形成制度化的救济事业。这样,虽然我国历史上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但是却没有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2、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

孔子:

《礼记》载有孔子的“大同”社会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做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大同》)。孔子所描绘的“大同”是他理想中的“福利社会”,是和社会工作的目标相一致的,尤其是“老有所终,皆有所养”。

孟子:

主张统治者应该广施“仁政”:“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如此,则百姓亲睦。他还提倡家庭、邻里、社区成员之间应当“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思想含有丰富的社会互助、社会福利社会政策、社会行政的内容。

墨子:

主张“兼爱”:“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抗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墨子.兼爱中》)。墨子提倡的爱人如己的“兼爱”思想,以及吃苦耐劳、自我牺牲的实干精神,对我国古代乃至当今社会工作、社会福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思想启示。

(二)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1、社会行政和社会政策

1940年,中华民国政府设立了社会部,隶属行政院,主管全国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组织、社会服务等事务;1942年又在全国省、市、部普遍设立社会部下设机构。社会部成立后开展了有关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的创制或修订;1945年国民党提出了社会政策基本纲领,但是没有执行。

2、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

最有名的是20世纪20—30年代进行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一批在西方受过正规教育,同时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立志唤起民众、改造乡村乃至拯救中国的一种实际运动,前后参加运动的有600多个团体,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晏阳初领导的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区,梁漱溟领导的邹平乡村建设实验区等。“乡村建设运动”受到当时革命者的严厉批评,但其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事业的一个开端,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3、微观社会工作实务

1913年,在美国接受过社工训练的修姆在长沙耶鲁医院从事社会服务工作,成立了长沙社会服务联盟;1918年,北京协和医院成立了“宗教与社会服务部”;1920年,蒲爱德女士受聘于该部主持医院社会工作,对中国微观社会工作产生的一定影响。

4、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社会学从西方传入了中国。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有20多所大学设有社会学系,大多设有社会工作专业或开设社会工作课程,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教学并从事服务实践活动。如,燕京大学燕京大学1925年设立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可视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工作

1、改革前的社会工作

改革前中国社会工作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专业社会工作教育中断(1952年政府决定在大学里取

消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科和相关教育);由政府包办(城市实行普遍的单位制度,力图通过正式组织的力量来解决人们遇到的生活方面的问题,政府成为全部资源的占有者,也成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责任人。在农村,基本上是靠政府和家庭来解决困难。)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就没有专业社会工作生存的基础。社会工作方面的成就:建立了一定范围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优抚工作和农村福利。如果说某些福利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社会工作性质的话,那也只能说是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2、改革后的社会工作

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学科建设,社会工作作为应用社会学也逐步在一些大学恢复起来;1988年,国家教委决定在部分高等学校试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在制度上开启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进程;1991年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

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性:政府职能、企业只能、家庭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邻里关系的衰微需要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迫切性:弱势群体问题的现实情况,迫切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如:下岗失业人员、老人、儿童、残疾人、城乡贫困人口、进城务工人员。

我国目前社会工作的发展及面临的困境:我国目前存在两种社会工作:一种是传统的,由政府官员靠政府的行政程序实施的为民众服务的工作,即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另一种是由外界传入的,经过专业培养的人士开展的社会工作,即专业社会工作。在满足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提出的社会需要时,社会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它们都处于困境中,传统社会工作处于转型的困境,专业社会工作处于成长困境。

【小结】通过了解社会工作的含义、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社工实践的出现与发展、社工专业的出现与发展,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背景。

【作业】试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板书设计】

第一讲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一)

社会工作者2019个人工作计划

精心整理 社会工作者2019个人工作计划 【篇一】 一、明确目标、提升业务水平。紧紧围绕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全面开展计生优质服务。熟练操作、运用人口信息平台 1 2 3 4 5 6 7 20xx 年是我中心成立的第二年,趁着社会工作大发展的春风,机构将继续秉承“扎根社区,服务社群,助人自助”的宗旨,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以继续建设好一个凝聚爱心,服务社群的专业社工组织为目标,致力打造扬帆社工服务品牌,扎根南海,服务南海。20xx 年度中心工作计划如下: 一、坚持一个中心:以专业服务为己任

佛山社工事业现在正处于起步阶段,作为南海第一家专业社工机构,我们有义务为社工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虽然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通过开展青少年、老人服务,让服务走进社区、走进居民家庭,不断推进社工+义工的服务模式,但是居民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仍不高,各级部门对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还缺少认识。 今后的中心工作,我们将以加强南海乃至佛山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社会工作为己任,继续坚守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按照社会工作服务程序,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解放思想,克服困难,大胆探索,在社会工作知识的培训、宣传,还是社工岗位的开发、社工专业服务的介入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探索本土化的服务模式,积累可推广的经验。 二、做好两项工作:自身建设和社工宣传 ( ( 1 2 3 4 动态介绍。 三、打造三大品牌项目:为老服务、青少年服务和社工人才建设 (一)以养老机构为载体开展为老服务 老龄化社会呼唤专业服务的介入,养老机构的老人需要社工的慰籍。经过对南海老人服务的现状评估,整合中心的现有资源,中心在佛山市、南海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将为老服务定位为以养老机构为载体,深入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服务。 一是开展桂城长者颐乐中心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项目。在获得桂城关爱基金的资助下,中心将在桂城长者颐乐中心开展专业服务。包括建立社工部,开设社工岗位、建立社工服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打造院内社工文化,开展员工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书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策划书 项目名称:第二人生 申请团队:蜗牛小组 组员姓名:谭姝 班级:社工121

2014年 12 月 30 日

要求清晰界定本项目可以服务到的人群,并提供其数量、基本特征、具体需求或问题状况等信息。请着重分析受益群体需求。 退休综合征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它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主要表现为,性情变化明显,要么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不言不语,要么急躁易怒、坐立不安、唠唠叨叨;行为反复、或无所适从;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经常出错;对现实不满,容易怀旧,并产生偏见。据统计,1/4的离退休人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休综合征。 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离退休首先意味着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人茫然不知所措。 从主体角色转变为配角,老年人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子女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依赖于父母,这使老年人在社会上有被认可、被尊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在家庭中则有一家之主的权威感。退休后,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消失,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下降,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转变为社会财富的享受者,同时经济收入的骤减,使老年人从过去被子女依赖转向依赖于子女,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也随之丧失,失落感、自卑感也由此产生。

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27小题.每题1.0分,共27.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 )。 A.公益活动 B.实践活动 C.行政活动 D.慈善活动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是一种助人的实践活动。 第2题 某地区遭遇洪水袭击,很多房屋被冲毁。有关部门决定将部分无家可归的受灾群众暂时安排到其他地区生活。社会工作者发现这些群众不习惯新居住地生活,也听不懂当地的方言。这说明在开展服务时应着重考虑( )。 A.为服务对象提供生活照顾 B.为服务对象争取更多资源 C.做好服务对象的思想工作 D.评估服务对象需要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社会工作通过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可以达到促进其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等功能。上述案例中,受灾群众不习惯新的居住生活,因而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服务时应着重考虑为服务对象提供生活照顾,以促进其尽快融入正常生活之中。

第3题 国际社会工作者联会曾于20世纪90年代进行全球调查,请各国提供社会工作的定义,各国的表述是有差异的。这种现象说明了社会工作的( )。 A.多样性 B.多变性 C.复杂性 D.社会性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国际社会工作者联会(IFSW)曾于20世纪90年代进行全球调查,请各国提供社会工作的定义,各国的表述还是有差异的。这种现象说明了社会工作的复杂性,说明它与各国、各地的经济社会状况及文化有密切联系。 第4题 ( )是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 A.系统 B.正功能 C.功能 D.负功能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功能是一个与系统相联系的概念,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部分形成的体系。功能则是指在某个系统中部分对整体所发挥的作用。概要地说,功能是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 第5题 小军由于交友不慎,染上了毒瘾,家人对其十分担心,劝其戒毒。小军自己也希望戒掉毒瘾,过正常人的生活,可每次都半途而废。家人担心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会危及小军的生命,故向有关机构寻求帮助。最后,当地的戒毒所帮他戒掉了毒瘾。这说明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是( )。

如何撰写社工活动目标

如何撰写社工活动目标? 题按:社工做活动之前需要写计划书,计划书上不可避免的有“目标”这一项。可能有部分同工会认为目标写成什么并不重要,反正都是一样做嘛。叨叨倒不这么认为,如果你目标都不清晰,怎么衡量你做过的活动是不是无用功呢?没有意识,怎么可能在活动中执行出来涅?思考目标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你写出来的目标,不是社工能做到么,如果可以,那么这个目标可能就有待修正。下文是香港督导Yipsir分享的,摘取部分,共勉。 如何撰写社工活动目标? 文/Yipsir 个人层面目标 个人层面的目标,是要指出工作员期望参加者在知识、感受、技巧、行为、态度等各方面所作的改变。例如:活动完成后参加者掌握照顾精神病康复者的技巧。而不同的改变种类牵涉不同的学习原理和介入方法。目标既然是要以「表现为基础」,故制定目标时应是站在服务对象的立场上,说明对象,而非工作员所要做的事。若然目标只是工作员要去完成某些事情 (例如在家长小组中:提供机会,让家长们互相交流管教子女的经验,分享感受),那么当活动完成后,无论参加者有否获益,只

要工作员确曾提供机会,活动便算成功。这当然并非工作员筹办活动的意图。故此目标应该述说参加者在活动后的转变。 小组目标的写法, 可统一运用以下的较专业的格式撰写: 小组完成后, 组员能够: 变) 2. 以正面字句....取代负面字句....去描述或形容...眼前面对 困难或负面事件 (这属于思想上改变) 3. 掌握....照顾老人痴呆症患者的两个....技巧 (这属于技巧上 改变) 4. 对....患上老人痴呆症家人...的厌恶程度减少两分(1-10计) / 接受程度增加两分(1-10分计(这属于态度上改变) 5. 于未来两周内, 每周平均会做三次...腹式呼吸松弛练习 / 优 质亲子活动 / 主动称赞同事 /感因默想...(每次20分钟)。(这属于行为上改变) 6. 于未来三周内, 部份或全部组员自发性开展社交活动 (一起温 习、烧烤、聊天、购物、旅行等)(这属于关系上改变)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

1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的含义 儿童的特点 儿童的特点 儿童的需要 和需要 儿童面临的问题 儿 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 童 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 社 会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工 儿童社会工作 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 作 的主要内容 求助和保护儿童、 儿童社会工作 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 的主要方案 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 第一节 儿童的特点和需要 知识点一、儿童的定义 儿童未满18周岁的自然人,与“未成年”同义。 知识点二、儿童的特点 (1) 社会属性的特点 每个人人生的基础、每个家庭的基础、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 (2) 成长发展的特点 快速性 阶段性:婴儿、幼儿、学前、学龄(6-12)、青少年(12-18) 顺序性:身体、社会心理 不均衡性 个体差异性:不同于整体特征。 分化与互补性:身心发展,协调性。 知识点三、儿童是需要(重点) (1) 生存的需要:生命存在、社会存在。 (2) 发展的需求:良好家庭生活、受教育机会、足够的休闲与娱乐。

(3)受保护的需要:免遭伤害需要 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儿童忽视(生活照料与医疗照顾的忽视、 教育需要的忽视、社会化发展的忽视)儿童剥削(童工形式的劳动剥削、 性剥削)。 (4)社会化需要:基本生活技能、自我观念发展、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品德。 知识点四、儿童面临的问题 (1)儿童生存问题:新生儿健康问题、儿童营养、儿童户籍。 (2)儿童发展问题:贫困的问题、家庭监护问题、受教育问题。 (3)儿童保护问题:免遭伤害需要。 ①儿童遗弃:遗弃的婴幼儿 ②儿童遭受体罚和肢体虐待的问题 ③儿童被性侵的问题 ④儿童被忽视的问题 ⑤儿童被外卖的问题 知识点五、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 1、儿童社会工作的层面 把儿童作为工作和服务的对象,以儿童权利为价值理念,以儿童发展的科学知 识和社会工作实务理论为依据,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结合所在社会的环 境资源,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保护儿童免遭伤害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微观:围绕儿童个体本身的个案工作。 →中观:围绕家庭或团体开展的小组工作。 →宏观:社会组织或社区政策倡导等工作。 2、儿童社会工作的类型(重点) (1)支持性儿童服务:全体儿童及家庭。 (2)补充性儿童服务:亲职能力不足的儿童及家庭,提供经济援助、亲职教育(3)替代性儿童服务:亲职不当和亲职缺失的儿童,家庭收养、寄养和机构养 育等。 (4)儿童保护服务:遭受人为伤害的儿童及家庭。 2 知识点五、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 (1)明确了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知识点一、社会工作的目标(考点) (一)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三项目标) (二)社会层面的目标(两项目标) (三)文化层面的目标(两项目标) (一)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 1.解救危难(考点) 危及基本生存,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危难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物质生活的困境,也可以是心理以及社会生活的困境。(如极度贫困、精神崩溃、吸毒成瘾、自杀倾向等) 2.缓解困难(考点) 影响了个人生活,还没有危及基本安全,但又是凭个人力量无法解决的生活处境。社会工作的目标就是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士缓解压力、克服困难,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如帮助就业困难者就业、青少年网迷、丧偶老人适应生活等) 3.激发潜能 助人自助——内在能力的挖掘 4.促进发展

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相信人的潜能 坚持“助人自助”的理念。 个人 社会群体 社区 1.解救危难 2.缓解困难 3.激发潜能(新增) 4.促进发展 【2012年真题-单选】 小秦是一名社区社会工作者,他所服务的社区一高层公寓发生火灾,造成数名居民遇难,数十名居民重伤、数百户家庭受灾,小秦在灾后安置工作中最主要的服务目标是()。 a.拓展对象 b.缓解困难 c.促进发展 d.改变环境 【正确答案:b】 【2012年真题-多选】

某地区地震后,社会服务机构派遣社会工作者到灾区开展服务,社会工作者组织志愿者发放救灾物资,为失去亲人的受灾群众提供心理支持,走访困难的受灾家庭,并为他们联系资源,该机构提供的上述服务体现了社会工作()的目标。 a.解救危难b.缓解困难 c.促进发展d.拓展工作对象 【正确答案:abc】 【例题】(多选) 李某自由失明,今年20岁,为了让李某能够自食其力,社会工作者小张为他介绍了一家的盲人按摩学校学习技术,李某非常珍惜这次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毕业并找到了工作。社工提供的这项服务体现社会工作()的目标。 a解除危难b缓解困难 c促进发展d激发潜能 【正确答案:cd】 【解析】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包括: ①解救危难。 ②缓解困难。社会工作的目标就是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缓解压力, 克服困难。 ③激发潜能。增强服务对象的内在能力。 ④促进发展。增加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克服不利因素的能力、提高 个人与社会协调的能力都在发展之列。 (二)社会层面的目标 1.解决社会问题(个人、群体、家庭、社区) 2.促进社会公正

儿童社会工作练习题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一、单选题 第1题我国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 )岁。 A.0~10 B.0~12 C.0~14 D.0~16 第2题儿童社会工作者在直接面向儿童提供服务时,有时需要重构与代偿给儿童的先天需要就是( )。 A.爱的需要 B.学习的需要 C.生存的需要 D.游戏的需要 第3题儿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脏器官、肌肉骨骼组织等都处于成长之中。这样全方面的发展,只发生在儿童期。这说明儿童具有( )特点。 A.基础性 B.成长性 C.发展性 D.可塑性 第4题儿童的心理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与抚养环境。因此,对这些环境中的要素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儿童的心理成长。这说明儿童的心理具有( )。 A.发展性 B.探索性 C.可塑性 D.模仿性 第5题近年来广受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可以通过( )的方式,具体实施专业介入。 A.支持性服务 B.保护性服务 C.补充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第6题 ( )对儿童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个体早期的经历对个体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开展儿童社会工作应该考虑或重视将儿童当前的状况与过去的成长经历密切地联系起来。 A.心理社会发展论 B.多元智能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第7题黄敏敏所在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专门从事儿童服务。她与同事最近要在某社区开展“预防儿童性侵害’’等活动。那么在上述活动中,该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要扮演多种角色,其中特殊的角色就是( )。 A.倡导者 B.保护者 C.支持者 D.协调者 第8题儿童社会工作中,对那些家庭儿童关系体系在结构上虽然完整,但已经出现压力,如果不介入外部力量,则可能导致结构性问题,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损害,如离婚、分居时的家庭冲突,亲子关系过度紧张或者过度亲密等情况,通过家庭工作或者以个案及小组方法给予支持的服务就是( )。 A.保护性服务 B.补充性服务 C.支持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第9题在儿童的( ),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逐渐显现,一些个体开始表现出行为及心理偏差。例如,过度依赖、说谎、攻击性行为等。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 第10题目前已在我国进行标准化并制定了全国常模,同时被用于儿童青少年行为、情绪研究的儿童测量量表就是( )。 A.社会期望量表 B.儿童受虐量表 C.自我意识量表 D.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第11题社会工作者王艳专门负责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孤儿弃儿的机构养育等开展服务工作,这属于儿童社会工作中的( )。 A.支持性服务 B.保护性服务 C.补充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第12题近年来,幼儿园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邀请家长参与到课堂中,进行亲子类的活动。于就是,学校社会工作者林萍决定对家长团体进行指导,帮助她们开展活动,训练内容包括沟通技巧、孩子行为改变技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章节练习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工作是一种()。 A.营利活动 B.提供物质救助的活动 C.专业助人活动 D.自发助人活动 2、在本职工作之外从事的、不计报酬的服务性或公益性工作,可称为()。 A.普通社会工作 B.行政性社会工作 C.福利性社会工作 D.专业社会工作 3、社会工作在社会层面的目标为()。 A.解救危难 B.促进发展 C.缓解困难 D.促进社会公正 4、下列关于社会工作目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社会工作有为服务对象和社会两个层面的目标 B.在服务对象层面上,社会工作的目标是提供物质帮助、给予心理支持、和促进能力发展C.在社会层面上的社会工作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D.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促进能力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5、在当代社会中,某些极度贫困者,因经济破产、家庭关系破裂而精神崩溃者,有自杀倾向的人,需要社会工作的专业援助,对此,社会工作者的主要目标是()。 A.解救危难 B.促进发展 C.缓解困难 D.促进社会公正 6、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基本功能之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是指()。 A.为贫困家庭提供所需物资 B.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援助 C.让服务对象过上富裕的日子 D.增进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增强他们的能力和权利 7、社会工作对社会的重要功能之一即是维持社会秩序,关于这一功能,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社会工作的这一功能是通过间接途径实现的 B.社会工作既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也强调通过完善制度解决问题 C.社会工作通过服务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这一功能 D.维持社会秩序这一功能是通过从上而下的管理实现的 8、“人在环境之中”的含义是()。 A.个人的问题产生于环境中 B.个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C.个人的社会性问题与环境有关,个人的生理问题与环境无关 D.在环境中解决个人的问题 9、社会工作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是()。 A.解决服务对象目前面临的问题 B.改善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 C.增强服务对象的能力和权利 D.“人在情境中” 10、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指()。 A.儿童和老人 B.所有社会成员 C.由于个人、社会或自然原因而陷人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 D.遭受各种灾害的人员 11、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是指()。 A.贫困群体扩大了 B.社会工作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 C.弱势群体的人数扩大了 D.社会工作服务的人数增加了 12、社会工作活动的主体是()。 A.社会工作者 B.社会工作机构 C.督导者 D.服务对象 13、下列不属于社会工作者直接服务角色的是()。 A.服务提供者 B.资源筹措者 C.支持者 D.倡导者 14、社会工作者面对服务对象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其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这体现了社会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 A.服务提供者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方案

针对厌学青少年的服务方案 13级社会工作洪丽丽 学号:130302007

针对厌学青少年的服务方案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学习—考试—升学”模式任然给青少年学生带来巨大的成长压力。“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被喻为“三重门”,是青年学生一路成长学习所必须经历的三道门槛。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青年学生表现出诸多不良反应,首当其冲的是厌学,厌目前青少年厌学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表现为消极怠学,较隐蔽不宜在初期察觉,一旦发现时往往已患病多时了,如装样子,阴奉阳违,或是精神不振,容易疲倦,情况严重的甚至烦躁,影响到家庭关系或是师生,同学关系。有些表现为暴躁反叛,较明显。但程度也更严重,如长期不做作业,上课就睡觉,甚至逃课逃学,离家出走等等。 (一)厌学心理的表现 青少年厌学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 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具体表现在: 1.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走神、发呆,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一般不愿做作业,或者抄作业或找别人代抄。 2.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有的干脆弃学出走。 3.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

被动、应付式地学习。因此学习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成绩和纪律表现差,而且有愈来愈糟的趋势。 4. 他们对各学科(或部分学科)的学习有畏难情绪,预、复习无恒心,心不在焉,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愿意花时间写作业;课外阅读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不愿意参加考试;经常去网吧,听歌、玩手机游戏等;甚至为躲避学习离家出走、自杀等等 (二).青少年厌学的原因 青少年产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客观原因以及学生自身方面的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大量西方思想文化的引进,难免精华与糟粕俱来,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着思想还不成熟的青少年。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但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生活中那些不良风气、错误的舆论导向,特别是一些腐朽、堕落生活方式的浊流,无时无刻不在腐蚀着学生那本就经不住诱惑的意志,。 (2).家庭环境影响 学生的学习,除了学校,很多事情是和家庭分不开的,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家

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一)

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一) (总分113,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 对于家庭庇护中心来说,负责前台接待的社会工作者,应配备什么类型的社会工作者?( ) A 刚入职的新手 B 有文化知识的人 C 有一定家庭生活经验的人 D 资深且有专业综合能力的人 E 熟悉政策、法律知识的人 2. 因冰冻、雪灾被困,人们长时间得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此种情境属于( )。 A 困难 B 发展 C 危难 D 压力 E 困境 3. 在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公共危机时,( )将成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A 社区 B 家庭 C 个人 D 社会公众 E 组织 4. 某城市一公交站台前,一位独自坐轮椅的妇女要上车,车站工作人员考虑到她行动不便,轮椅在车上缺乏安全,司机又没法照顾她,只得婉拒这位妇女乘车。该妇女无奈之下,求助于警察。你认为这种情境说明了何种最重要的问题?( ) A 我国存在对残疾人的社会歧视 B 社会大众缺乏爱心 C 警察热心助人 D 公交公司司机推卸责任 E 我国缺乏社会工作职业助人体系 5. 文化能力是指( )。 A 社会工作者做出恰当反应的能力 B 了解案主怎么看问题的能力 C 处变不惊处理问题的能力 D 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 E 及时处理问题的能力 6. 所谓“福利养懒汉”是指福利具有( )。 A 正功能 B 负功能 C 积极功能 D 消极功能 E 副作用 7. 由社会工作者和志愿人员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对罪犯或有犯罪危

险的违法人员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使之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其行为模式,以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服务是( )。 A 社区矫正 B 监狱矫正 C 行为治疗 D 矫治社会工作 E 社区教育 8. 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是( )。 A 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维持社会秩序 B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公正 C 维持社会秩序、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D 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E 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 9. 我国农村发展已不完全是经济方面的问题,社会工作者与经济学家、发展规划专家一起同当地政府、居民一起从事经济发展、教育和卫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这是( )。 A 社区工作 B 农村社区发展工作 C 乡村规划工作 D 农村扶贫工作 E 农业发展工作 10. 以下对于社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这一功能的正确理解是( )。 A 社会工作在化解矛盾和冲突时所产生的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与一般的行政方法可以相互媲荚,互为替代 B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门的助人职业,致力于建立一个相互关怀的社会 C 社会工作就是鼓励人们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志愿服务 D 社会工作就是解决人们的心理冲突问题 E 社会工作就是从个人的层面化解弱势群体的困境状态 11. 社会工作者需要同各种人打交道,要面对各种特别复杂、难解决的问题。以下哪一种情形是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避免的?( ) A 遇到问题沉着冷静 B 深刻同情案主,陪他一起痛哭流涕 C 富有同情 D 能经受住困难和复杂的问题,不怯场 E 承受较大压力而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12. 能够反映“助人自助”这一理念的社会工作目标是( )。 A 解救危难 B 解决社会问题 C 促进发展 D 缓解困难 E 促进社会公正 13. 大学生陈某,20岁,自述无心看书,失眠,总是怀疑别人说她的坏话,她的家人无法理解她的痛苦。她需要什么类型的服务?( ) A 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服务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题库14-1-8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题库14-1-8

问题: [多选]下列各项属于儿童行为特点的有()。 A.成长性 B.基础性 C.发展性 D.探索性 E.模仿性 儿童的行为特点有:①探索性,由于儿童对事物认知的能力尚有欠缺,其很多行为表现出探索的性质,其过程和结果也是增加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②模仿性,整个儿童阶段都是人的学习期,儿童在行为上,也经常会去重复他所看到的别人的行为。AB两项属于儿童生理特点。C项属于儿童心理特点。

问题: [多选]下列适合开展儿童小组工作的类型有()。 A.课外兴趣班 B.少先队小队 C.幼儿园集中教学 D.假日服务小队 E.课外补习小组 适合开展儿童小组工作的儿童小组类型有很多,如幼儿园和小学里各种课外兴趣班、少先队小队、课外补习小组、假日服务小队等,只要在这些小组中加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工作手法,就可以展开儿童小组工作服务。当然,也可以根据事先设定的主题,利用各种招募手段来组成儿童小组。

问题: [多选]儿童社会工作中,要考虑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这些要素包括()。 A.家庭 B.学校 C.同辈群体 D.大众传媒 E.社区环境 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主要是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 (手游模拟器 https://www.doczj.com/doc/6f109980.html,/)

问题: [多选]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工作者在宏观层面的儿童社会工作的有()。 A.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各项服务 B.参与保障并推动儿童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C.参与保障社会面向儿童的信息和资讯提供 D.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动儿童的观点表达和对社会事务的参与 E.参与各项有关保障和维护儿童基本权益的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与完善,并配合其宣传和实施 社会工作者在宏观层面的儿童社会工作主要包括:①参与各项有关保障和维护儿童基本权益的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与完善,并配合其宣传和实施;②参与保障并推动适合儿童需要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监督儿童受教育权的实现;③参与保障并推动儿童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④参与保障社会面向儿童的信息和资讯提供,并努力使其符合社会整体对儿童的期望目标;⑤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动儿童的观点表达和对社会事务的参与。

社会工作项目计划书参考

社会工作项目计划书参考 篇一:社区工作项目计划书项目名称:“夕阳依旧美,爱生活,爱自己,建我和谐小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核心服务对象:周家花园社区居家老人 扩展服务对象:小区小孩 服务时间:xx年xx月xx日——xx 年xx月xx日 问题与需求评估 1、现代都市的社区越来越大,高楼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邻里之间却是越来越陌生了,举办活动,通过老人小孩,增进社区内居民之间的互动,拉近邻里之间的关系,建设和谐快乐小区。 2、现在一些老人闲暇娱乐活动过于单调,生活缺少乐趣,对生活不够积极,通过举办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增加老人闲暇活动,丰富老人生活,让老人重拾生活信心,积极乐观面对老年生活。 3、社区老人因社区内设施等原因,缺乏身体锻炼,通过举办此类活动增强体质,缓解压力,有利于身心健康。 4、小区内由于缺乏组织者等原因,小区内居民少有机会参与社区活动,居民之间互动不足,领里关系生疏。 4、融入社工专业理念,提倡以人为本,和谐共处 介入理念与理论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求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的发展,追求更高一层的需要。人到了老年,虽然人在生理身体上出现老化,但是我们不能让他们的心理也随之老化。总有一些老人有着这样一种思想,人老了,就不中用了,这会让他们感到失落和自卑。 为了让老人心理卫生健康,重拾生活的信心,一直到自我实现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老人们各层次的需求,我们应该为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服务,让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2、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帮助我们深入分析家庭和小区环境以及社会这个大的背景对老人们行为的一种影响,分析导致老人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外在和心理原因,营造一种快乐阳光的小区氛围,帮他们重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 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进入老年后,身体素质会下降,需要必要的锻炼。此外老人大多退休在家,闲暇时间多,但人际交往范围缩小需要情感寄托,而且他们需要面对生死观,会出现消极的心里,从而导致心理疾病。我们社工介入,举办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身体,更新他们面对生活的观念。 总目标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第一节儿童的特点和需要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从儿童社会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幼儿时期的儿童需要完成()人格的培养。[2015年真题] A.信任 B.自主 C.勤奋 D.独立 【答案】B 【解析】儿童的社会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从积极人格培养的角度,婴儿时期的儿童需要完成信任人格的培养;幼儿时期的儿童需要完成自主人格的培养;学前阶段的儿童则需要完成勤奋的人格培训。这些社会心理人格的培养,必须在儿童成长发展的某一个阶段完成,这些阶段无法变更顺序。 2.某儿童服务中心计划为3岁以下的儿童及家长开展科学喂养知识讲座和亲子活动,为3~6岁的儿童及家长开展辅导、娱乐等活动,为7~14岁的儿童及家长开展沟通交流活动以及青春期身心健康教育,上述活动主要是依据()特点而设立。[2014年真题] A.儿童性格 B.儿童发展 C.家长心理 D.家长行为 【答案】B

【解析】儿童成长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阶段性是指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有的典型特点。儿童从出生到18岁以前,其成长阶段通常包括婴儿阶段(0~1岁)、幼儿阶段(2~3岁)、学前阶段(4~5岁)、学龄阶段(6~12岁)和青少年阶段(13~18岁)。不同阶段的儿童,不仅具有较为相似的生理发展特点,也具有需要完成的共同的社会心理发展任务。题中,该儿童服务中心为不同年纪的儿童开展不同的活动,依据了儿童成长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而设计的。 3.小李发现邻居小张经常打骂女儿,于是向社会工作者小邓反映,希望小邓进行干预。小张表示打骂孩子是自己的家事,不用外人管。小邓告诉小张,不能用打骂的方式管教孩子,管教不当造成严重伤害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小邓上述说法依据的基本价值理念是()。[2016年真题] A.家长对儿童具有权威性 B.儿童权利的保护和实现 C.保障家庭利益的最大化 D.儿童教育发展的最优化 【答案】B 【解析】儿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是儿童权利的保护和实现。儿童社会工作要以保障儿童的基本生存和发展,保障所有儿童获得公平服务,保障儿童利益最大化,保障儿童参与社会等为专业服务活动的基本原则。儿童受国家保护,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保护的义务,禁止虐待、残害儿童,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等。小张经常打骂女儿属于虐待行为。 4.某地自实行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办法以来,接收了100多名孤残儿童。为了提升孤残儿童的生活质量,社会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服务活动,其中属于宏观层面的选项是()。[2013年真题] A.走访寄养家庭,了解寄养家庭的实际困难 B.开展调研,撰写报告,向政府提交政策建议 C.开办支持小组,提升孤残儿童的自我效能感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 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它指的是1、非盈利的2、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活动,这类活动还被称为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 弗瑞德·兰德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协助个人达到社会与个人的满足与自主的专业服务过程。芬克认为社会工作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来增强个人和团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功能。 联合国出版的《国家社会服务方案的发展》指出,社会工作是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以更好地相互适应的活动。 (二)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当前我国对社会工作的三种不同理解: 1、普通社会工作:本职工作外从事的、不计报酬的服务性或公益性工作 2、行政性社会工作:在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职工福利、社会救助、思想工作等类型的助人活动,国家正式人员专门承担的助人解困的活动,它是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3、专业社会工作: 按照中央《决定》的精神,结合国内外经验,有关部门指出: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这一界定从:1、基本要素;2、工作方法;3、功能的角度具体说明社会工作的内涵 二、社会工作的特点 1、职业助人活动:第一特点。它是以服务于有困难群体的、以利他为目的的职业活动。 2、注重专业价值 专业价值指从事社会服务时所遵循的理念、指导思想和伦理。 3、强调专业方法 专业方法指本职业独特的、在许多情况下要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才能掌握的方法。 个案工作、小组工、社区工作等一系列独特的工作方法。 4、注重实践:本质、明显区别的特点 实践也称实务,它是人们参与改变任何事物的活动。社会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实践的 社会工作要具体地去做、即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采取行动,这是不同于其它理论性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不但要求社会工作者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有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改变工作方法与技巧的能力。 5、双方合作:社会工作是与服务对象互动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同工作”的过程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试题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答题要求: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关于社会工作的内涵,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是()。A.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B.坚持“助人自助”的宗旨C.是一种和志愿者活动相同的慈善活动 D.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E.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 2.关于社会工作的正确理解是()。 A.普通社会工作 B.一种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C.由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人士开展的助人活动 D.“义工”工作 E.志愿者服务工作 3.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决定》内容的是()。 A.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B.为了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要在相关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 C.要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专门人才。 D.要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E.建立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薪酬制度 4.下列关于社会工作特点的表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A.助人活动 B.注重专业价值C.强调专业方法 D.注重实践 E.双方合作与多方协同 5.关于社会工作的目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以服务于困难群体为目的 B.以利他为目的 C.以营利为目的 D.以提升个人福利为目的E.以提升社会福利为目的

6.()是社会工作的灵魂。 A.专业工作方法 B.专业价值 C.社会工作者 D.服务对象 E.助人活动 7.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 A.利己主义 B.利他主义 C.经济利益最大化 D.专业主义 E.权威主义 8.下列关于社会工作目标的表述中,哪些是不正确的()。A.社会工作有为服务对象和社会服务两个层面的目标 B.在服务对象层面上社会工作的目标是提供物质帮助、给予心理支持和促进能力发展 C.在社会层面上的社会工作的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D.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促进能力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E.社会工作的目标分为为服务机构的目标和为社会服务的目标9.下列是关于社会工作功能的表述,其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 A.社会工作的功能分为对于服务对象和对于社会两大层面 B.从服务对象来看,社会工作可以起到促进其能力发展和维护其合法权益作用 C.从社会层面来看,社会工作可以起到促进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D.社会工作的功能是促进能力发展、维护合法权益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E.社会工作可以为服务者带来声望和地位 10.关于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 B.可以分为基本对象和扩大的对象 C.只是指那些在物质方面遇到困难的个人 D.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E.可以是社区和社会公众11.在社会工作的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是()。

社会工作的目标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主要领域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获得发展的职业性服务活动。 (二)社会工作的分类: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的特点:(1)专业助人活动;(2)注重专业价值;(3)强调专业方法;(4)注重实践;(5)互动合作;(6)多方协同。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社会工作的目标: (一)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1.解救危难;2.缓解困难;3、激发潜能;4.促进发展。(提供物质帮助、给予心理支持和促进能力发展) (二)社会层面的目标:1.解决社会问题;2.促进社会公正3.推动社会进步。 (三)文化层面的目标:1.弘扬人道主义;2.促进社会团结。 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对服务对象的功能: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2.恢复弱化的功能;3.促进人的发展;4.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二)对社会的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2.建构社会资本;3.促进社会和谐;4.推动社会进步。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要素 (一)社会工作的对象: 基本对象:(1)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残疾人;(2)精神病患者;(3)因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现今,社会工作对象已经不断扩大。 (二)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1)直接服务角色(服务提供者、治疗者、服务对象积极改变的支持者、关系协调者、积极行为的倡导者);(2)间接服务角色(社会工作过程(项目)管理者、服务资源的筹集者、社会政策影响者);(3)合并角色 (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利他主义。 (四)专业助人方法(专业助人方法是现代社会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 (五)助人活动 @@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一)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二)促进和使能的能力;(三)评估和计划的能力;(四)提供服务和干预能力;(五)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 第四节: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1)儿童及青少年;(2)老年;(3)妇女;(4)残疾人;(5)矫正;(6)优抚安置;(7)社会救助;(8)家庭;(9)学校;(10)社区;(11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自我测试题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一、多选题 1.童年是人生命的起点,“儿童”是一个人生命的起始阶段,是与成年人相对应的群体,成长发展过程中具有其独特性,下列()属于儿童成长发展的特点。 A:快速性B:阶段性C:分化与互补性D:顺序性E:基础性 2. 童年是人生命的起点,“儿童”是一个人生命的起始阶段,是与成年人相对应的群体,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具有()社会特点。 A:童年是人生的基础B:儿童是家庭的基础C:儿童个体发育不均衡 D:儿童成长有个体差异E:儿童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3. 儿童的发展包含了身体从弱小到强大、智力从低到高、心理人格从无到有、行为从稚嫩到成熟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需要获得不同方面的照顾、引导、支持和保障才能完成。下列哪些是儿童发展过程的需要()。A:生存的需要B:发展的需要C:受保护的需要D:社会化的需要E:休闲的需要 4. 儿童发展需要有基本的经济保障,获得适当的父母关爱以及良好的家庭和社区环境,因此儿童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 A:贫困的问题B:家庭监护的问题C:受教育的问题D:拐卖的问题E:遗弃的问题 5.下列关于儿童社会工作说法正确的是()。 A:儿童社会工作是把儿童作为工作和服务的对象 B:儿童社会工作以儿童发展的科学知识和社会工作实务为理论依据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C:儿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是儿童权利的保护和实现。 D: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保障儿童得到适当的养育、照料和教育。 E:儿童社会工作的中观层面指以儿童需要为中心,针对政策改变开展的调查研究、宣传等工作。 6.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能力、救助和保护受伤儿童。下列()是提供家庭支持服务内容。 A:儿童问题辅导B:亲子关系辅导C:家庭辅导D:婚姻辅导E:亲职辅导 7.为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供与其社会化发展需要相符合的社会化引导服务,主要内容包括()。A:自我认同B:技能学习C:团队精神D:娱乐休闲E:社会责任 8.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有其使用于自身的实务原则,那么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家庭中心方法的实务原则()。A:在服务过程中,包括制订和落实服务计划,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永远是第一需要考虑的 B:在服务过程中,儿童和家庭不应因为语言、宗教、发育迟缓等原因受到不同对待 C:儿童社会工作者必须通过相关服务了解儿童需要和儿童及其家庭情况 D:家庭寄养照料为了让儿童适应尽可能时间长 E:凡有可能,家庭应获得服务以保持儿童在家庭中生活,避免发生亲子隔离创伤 9.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是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那么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又包括()内容呢。 A.传播儿童健康成长知识和理念B.提供家庭支持服务C.开展儿童支持服务 D.链接现有政策资源E.困境儿童父母就业援助 10.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包括()等常见的倡导方法。 A:网络媒体倡导B:名人效应倡导C:海报宣传倡导D:讲座论坛倡导E:政府干预倡导 二、单选题 1.某儿童服务中心计划为0-1岁以下的儿童及家长开展亲子知识讲座,为2-3岁的儿童及家长开展辅导、娱乐等活动,为6—12岁的儿童及家长开展沟通交流活动以及身心健康教育。上述活动主要是依据儿童成长发展的()特点而设计的。 A.阶段性B.顺序性C.差异性D.互补性 2.儿童的()也被称为儿童的成长需要,是指导儿童为了身心发展,需要获得的关爱、教育和引导。 A:生存的需要B:发展的需要C:保护的需要 D :社会化需要 3.某儿童机构组织4-7岁的儿童进行日常生活用品使用与维护的辅导,社会工作者的这项服务工作是根据儿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