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物学重点概念

矿物学重点概念

矿物学重点概念
矿物学重点概念

⒈矿物的定义

矿物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呈固态者还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它们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范围内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绝对的纯净物是不存在的,所以这里的纯净物是指物质化学成分相对单一的物质。

地壳中存在的自然化合物和少数自然元素,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大部分是固态的(如铁矿石),有的是液态的(如自然汞)或气态的(如氦)。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础,一般为固体,但也有液态的矿物,如汞(水银)。

目前科学已经能够制造出某些矿物,如人工水晶,人工钻石等。

目前已知的矿物约有3000种左右,绝大多数是固态无机物[1],液态的(如石油、自然汞)、气态的(如天然气、二氧化碳和氦)以及固态有机物(如油页岩、琥珀)仅占数十种。在固态矿物中,绝大部分都属于晶质矿物,只有极少数(如水铝英石)属于非晶质矿物。来自地球以外其他天体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称为宇宙矿物。由人工方法所获得的某些与天然矿物相同或类同的单质或化合物,则称为合成矿物如人造宝石。矿物原料和矿物材料是极为重要的一类天然资源,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及科学技术的各个部门。(图:世界矿产主要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分布图)煤的化学成分很不稳定不是矿物,是典型的混合物。

[编辑本段]

⒉矿物的概述

在科学发展史上,矿物的定义曾经多次演变。按现代概念,矿物首先必须是天然产出的物体﹐从而与人工制备的产物相区别。但对那些虽由人工合成﹐而各方面特性均与天然产出的矿物相同或密切相似的产物﹐如人造金刚石﹑人造水晶等﹐则称为

人工合成矿物。早先﹐曾将矿物局限于地球上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产物。但是﹐近代对月岩及陨石的研究表明﹐组成它们的矿物与地球上的类同。有时只是为了强调它们的来源﹐称它们为月岩矿物和陨石矿物﹐或统称为宇宙矿物。另外还常分出地幔矿物,以与一般产于地壳中的矿物相区别。其次﹐矿物必须是均匀的固体。气体和液体显然都不属于矿物。但有人把液态的自然汞列为矿物;一些学者把地下水﹑火山喷发的气体也都视为矿物。至于矿物的均匀性则表现在不能用物理的方法把它分成在化学成分上互不相同的物质。这也是矿物与岩石的根本差别。此外﹐矿物这类均匀的固体内部的原子是作有序排列的﹐即矿物都是晶体。但早先曾把矿物仅限于“通常具有结晶结构”。这样﹐作为特例﹐诸如水铝英石等极少数天然产出的非晶质体﹐也被划入矿物。这类在产出状态和化学组成等方面的特征均与矿物相似﹐但不具结晶构造的天然均匀固体特称为似矿物(mineraloid)。似矿物也是矿物学研究的对象﹐往往并不把似矿物与矿物严格区分。每种矿物除有确定的结晶结构外﹐还都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因而还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矿物的化学成分可用化学式表达﹐如闪锌矿和石英可分别表示为ZnS和SiO2。但实际上所有矿物的成分都不是严格固定的﹐而是可在程度

不等的一定范围内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矿物中原子间的广泛类质同象替代。例如闪锌矿中总是有Fe2+替代部分的Zn2+﹐Zn﹕Fe(原子数)可在1﹕0到约6﹕5间变化﹐此时其化学式则写为(Zn﹐Fe)S﹐石英的成分非常接近于纯的SiO2﹐但仍含有微量的Al3+或Fe3+等类质同象杂质。最後﹐矿物一般是由无机作用形成的。早先曾把矿物全部限于无机作用的产物﹐以此与生物体相区别﹐后来发现有少数矿物﹐如石墨及某些自然硫和方解石﹐是有机起源的﹐但仍具有作为矿物的其馀全部特征﹐故作为特例﹐仍归属于矿物。至于煤和石油﹐都是由有机作用所形成﹐且无一定的化学成分﹐故均非矿物﹐也不属于似矿物。绝大多数矿物都是无机化合物和单质﹐仅有极少数是通过无机作用形成的有机矿物﹐如草酸钙石[Ca(C2O4)?2H2O]等。[编辑本段]

⒊矿物的形态

矿物千姿百态﹐就其单体而言﹐它们的大小悬殊﹐有的肉眼或用一般的放大镜可见(显晶)﹐有的需藉助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辨认(隐晶)﹔有的晶形完好﹐呈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形态﹐有的呈不规则的颗粒存在于岩石或土壤之中。矿物单体形态大体上可分为三向等长(如粒状)﹑二向延展(如板状﹑片状)和一向伸长(如柱状﹑针状﹑纤维状) 3种类型。而晶形则服从一系列几何结晶学规律。

矿物单体间有时可以产生规则的连生﹐同种矿物晶体可以彼此平行连生﹐也可以按一定对称规律形成双晶﹐非同种晶体间的规则连生称浮生或交生。

矿物集合体可以是显晶或隐晶的。隐晶或胶态的集合体常具有各种特殊的形态﹐如结核状(如磷灰石结核)﹑豆状或鲕状(如鲕状赤铁矿)﹑树枝状(如树枝状自然铜)﹑晶腺状(如玛瑙)﹑土状(如高岭石)等。

[编辑本段]

⒋矿物的物理性质

长期以来﹐人们根据物理性质来识别矿物。如颜色﹑光泽﹑硬度﹑解理﹑比重和磁性等都是矿物肉眼鉴定的重要标志。

作为晶质固体﹐矿物的物理性质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并体现著一般晶体所具有的特性──均一性﹑对称性和各向异性。

⑴矿物的颜色

矿物的颜色多种多样。呈色的原因﹐一类是白色光通过矿物时﹐内部发生电子跃迁过程而引起对不同色光的选择性吸收所致﹔另一类则是物理光学过程所致。导致矿物内电子跃迁的内因﹐最主要的是﹕色素离子的存在﹐如Fe3+使赤铁矿呈红色﹐V3+使钒榴石呈绿色等﹔是晶格缺陷形成“色心”﹐如萤石的紫色等。矿物学中一般将颜色分为3类﹕自色是矿物固有的颜色﹔他色是指由混入物引起的颜色﹔假色则是由于某种物理光学过程所致﹐如斑铜矿新鲜面为古铜红色﹐氧化后因表面的氧化薄膜引起光的干涉而呈现蓝紫色的锖色﹐矿物内部含有定向的细微包体﹐当转动矿物时可出现颜色变幻的变彩﹐透明矿物的解理或裂隙有时可引起光的干涉而出现彩虹般的晕色等。

⑵条痕

指矿物在白色无釉的瓷板上划擦时所留下的粉末痕迹。条痕色可消除假色﹐减弱他色﹐通常用于矿物鉴定。

⑶光泽

指矿物表面反射可见光的能力。根据平滑表面反光的由强而弱分为金属光泽(状若镀克罗米金属表面的反光﹐如方铅矿)﹑半金属光泽(状若一般金属表面的反光﹐如磁铁矿)﹑金刚光泽(状若钻石的反光﹐如金刚石)和玻璃光泽(状若玻璃板的反光﹐如石英)四级。金属和半金属光泽的矿物条痕一般为深色﹐金刚或玻璃光泽的矿物条痕为浅色或白色。此外﹐若矿物的反光面不平滑或呈集合体时﹐还可出现油脂光泽﹑树脂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及丝绢光泽和珍珠光泽等特殊光泽类型。

⑷透明度

指矿物透过可见光的程度。影响矿物透明度的外在因素(如厚度﹑含有包裹体﹑表面不平滑等)很多﹐通常是在厚为0.03毫米薄片的条件下﹐根据矿物透明的程度﹐将矿物分为﹕透明矿物(如石英)﹑半透明矿物(如辰砂)和不透明矿物(如磁铁矿)。许多在手标本上看来并不透明的矿物﹐实际上都属于透明矿物如普通辉石等。一般具玻璃光泽的矿物均为透明矿物﹐显金属或半金属光泽的为不透明矿物﹐具金刚光泽的则为透明或半透明矿物。

⑸断口﹑解理与裂理

矿物在外力作用如敲打下﹐沿任意方向产生的各种断面称为断口。断口依其形状主要有贝壳状﹑锯齿状﹑参差状﹑平坦状等。在外力作用下矿物晶体沿着一定的结晶学平面破裂的固有特性称为解理。解理面平行于晶体结构中键力最强的方向﹐一般也是原子排列最密的面网发生﹐并服从晶体的对称性。解理面可用单形符号(见晶体)表示﹐如方铅矿具立方体{100}解理﹑普通角闪石具{110}柱面解理等。根据解理产生的难易和解理面完整的程度将解理分为极完全解理(如云母)﹑完全解理(如方解石)﹑中等解理(如普通辉石)﹑不完全解理(如磷灰石)和极不完全解理(如石英)。裂理也称裂开﹐是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的结晶学平面破裂的非固有性质。它外观极似解理﹐但两者产生的原因不同。裂理往往是因为含杂质夹层或双晶的影响等并非某种矿物所必有的因素所致。

⑹硬度

是指矿物抵抗外力作用(如刻划﹑压入﹑研磨)的机械强度。矿物学中最常用的是摩氏硬度﹐它是通过与具有标准硬度的矿物相互刻划比较而得出的。10种标准硬度的矿物组成了摩氏硬度计﹐它们从1度到10度分别为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十个等级只表示相对硬度的大小﹐为了简便还可以用指甲(2.5)﹑小钢刀(5~5.5)﹑窗玻璃(5.5)作为辅助标准﹐粗略地定出矿物的摩氏硬度。另一种硬度为维氏硬度﹐它是压入硬度﹐用显微硬度仪测出﹐以千克/平方毫米表示。摩氏硬度H m与维氏硬度H v的大致关系是(kg/mm2)﹐矿物的硬度与晶体结构中化学键型﹑原子间距﹑电价和原子配位等密切相关。

⑺比重

指矿物与同体积水在4℃时重量之比。矿物的比重取决于组成元素的原子量和晶体结构的紧密程度。虽然不同矿物的比重差异很大﹐琥珀的比重小于1﹐而自然铱的比重可高达22.7﹐但大多数矿物具有中等比重(2.5~4)。矿物的比重可以实测﹐也可以根据化学成分和晶胞体积计算出理论值。

⑻弹性﹑挠性﹑脆性与延展性

某些矿物(如云母)受外力作用弯曲变形﹐外力消除﹐可恢复原状﹐显示弹性﹔而另一些矿物(如绿泥石)受外力作用弯曲变形﹐外力消除后不再恢复原状﹐显示挠性。大多数矿物为离子化合物﹐它们受外力作用容易破碎﹐显示脆性。少数具金属键的矿物(如自然金)﹐具延性(拉之成丝)﹑展性(捶之成片)。

⑼磁性

根据矿物内部所含原子或离子的原子本徵磁矩的大小及其相互取向关系的不同﹐它们在被外磁场所磁化时表现的性质也不相同﹐从而可分为抗磁性(如石盐)﹑顺磁性(如黑云母)﹑反铁磁性(如赤铁矿)﹑铁磁性(如自然铁)和亚铁磁性(如磁铁矿)。由于原子磁矩是由不成对电子引起的﹐因而凡只含具饱和的电子壳层的原子和离子的矿物都是抗磁的﹐而所有具有铁磁性或亚铁磁性﹑反铁磁性﹑顺磁性的矿物都是含过渡元素的矿物。但若所含过渡元素离子中不存在不成对电子时(如毒砂)﹐则矿物仍是抗磁的。具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的矿物可被永久磁铁所吸引﹔具亚铁磁性和顺磁性的矿物则只能被电磁铁所吸引。矿物的磁性常被用于探矿和选矿。

⑽发光性

些矿物受外来能量激发能发出可见光。加热﹑摩擦以及阴极射线﹑紫外线﹑X 射线的照射都是激发矿物发光的因素。激发停止﹐发光即停止的称为萤光﹔激发停止发光仍可持续一段时间的称为燐光。矿物发光性可用于矿物鉴定﹑找矿和选矿。[编辑本段]

⒌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是每种矿物的基本特征﹐是决定矿物形态和物理性质以及成因的根本因素﹐也是矿物分类的依据﹐矿物的利用也与它们密不可分。

⑴矿物与地壳的化学组成

化学元素是组成矿物的物质基础。人们对地壳中产出的矿物研究较为充分。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不同。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八种元素就占了地壳总重量的97%﹐其中氧约占地壳总重量的一半(49%)﹐硅占地壳总重的1/4以上(26%)。故地壳中上述元素的氧化物和氧盐(特别是硅酸盐)矿物分布最广﹐它们构成了地壳中各种岩石的主要组成矿物。其馀元素相对而言虽微不足道﹐但由于它们的地球化学性质不同﹐有些趋向聚集﹐有的趋向分散。某些元素如锑﹑铋﹑金﹑银﹑汞等克拉克值甚低﹐均在千万分之二以下﹐但仍聚集形成独立的矿物种﹐有时并可富集成矿床﹔而某些元素如铷﹑镓等的克拉克值虽远高于上述元素﹐但趋于分散﹐不易形成独立矿物种﹐一般仅以混入物形式分散于某些矿物成分之中。

⑵矿物晶体结构中原子的堆积(排列)与配位数

共价键的矿物(如自然金属﹑卤化物及氧化物矿物等)晶体结构中﹐原子常呈最紧密堆积(见晶体)﹐配位数即原子或离子周围最邻近的原子或异号离子数﹐取决于阴阳离子半径的比值。当共价键为主时(如硫化物矿物)﹐配位数和配位型式取决于原子外层电子的构型﹐即共价键的方向性和饱和性。对于同一种元素而言﹐其原子或离子的配位数还受到矿物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温度增高﹐配位数减小﹐压力增大﹐配位数增大。矿物晶体结构可以看成是配位多面体(把围绕中心原子并与之成配位关系的原子用直线联结起来获得的几何多面体)共角顶﹑共棱或共面联结而成。

⑶矿物成分和晶体结构的变化

一定的化学成分和一定的晶体结构构成一个矿物种。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矿物成分变化的原因﹐除那些不参加晶格的机械混入物﹑胶体吸附物质的存在外﹐最主要的是晶格中质点的替代﹐即类质同象替代﹐它是矿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可相互取代﹑在晶体结构中占据等同位置的两种质点﹐彼此可以呈有序或无序的分布(见有序-无序)。

矿物的晶体结构不仅取决于化学成分﹐还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同种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形成结构各异的不同矿物种。这一现象称为同质多象。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成分同样是碳单质﹐但晶体结构不同﹐性质上也有很大差异。它们被称为碳的不同的同质多象变体。如果化学成分相同或基本相同﹐结构单元层也相同或基本相同﹐只层的叠置层序有所差异时﹐则称它们为不同的多型。如石墨2H 多型(两层一个重复周期﹐六方晶系)和3R 多型(三层一个重复周期﹐三方晶系)。不同多型仍看作同一个矿物种。

⑷矿物的晶体化学式

矿物的化学成分一般采用晶体化学式表达。它既表明矿物中各种化学组分的种类﹑数量﹐又反映了原子结合的情况。如铁白云石Ca(Mg﹐Fe﹐Mn)[CO3]2﹐圆括号内按含量多少依次列出相互成类质同象替代的元素﹐彼此以逗号分开﹔方括号内为络阴离子团。当有水分子存在时﹐常把它写在化学式的最后﹐并以圆点与其他组分隔开﹐如石膏Ca[SO4]?2 H2O。

[编辑本段]

⒍矿物的成因产状

矿物是化学元素通过地质作用等过程发生运移﹑聚集而形成。具体的作用过程不同﹐所形成的矿物组合也不相同。矿物在形成後﹐还会因环境的变迁而遭受破坏或形成新的矿物。

⑴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

岩浆作用发生于温度和压力均较高的条件下。主要从岩浆熔融体中结晶析出橄榄石﹑辉石﹑闪石﹑云母﹑长石﹑石英等主要造岩矿物﹐它们组成了各类岩浆岩。同时还有铬铁矿﹑铂族元素矿物﹑金刚石﹑钒钛磁铁矿﹑铜镍硫化物以及含磷﹑锆﹑铌﹑钽的矿物形成。伟晶作用中矿物在700~400℃﹑外压大于内压的封闭系统中生成。所形成的矿物颗粒粗大。除长石﹑云母﹑石英外﹐还有富含挥发组分氟﹑硼的矿物如黄玉﹑电气石﹐含锂﹑铍﹑铷﹑铯﹑铌﹑钽﹑稀土等稀有元素的矿物如锂辉石

﹑绿柱石和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形成。热液作用中矿物从气液或热水溶液中形成。高温热液(400~300℃)以钨﹑锡的氧化物和钼﹑铋的硫化物为代表﹔中温热液(300~2 00℃)以铜﹑铅﹑锌的硫化物矿物为代表﹔低温热液(200~50℃)以砷﹑锑﹑汞的硫

化物矿物为代表。此外﹐热液作用还有石英﹑方解石﹑重晶石等非金属矿物形成。

风化作用中早先形成的矿物可在阳光﹑大气和水的作用下化学风化成一些在地

表条件下稳定的其他矿物﹐如高岭石﹑硬锰矿﹑孔雀石﹑蓝铜矿等。金属硫化物矿床经风化产生的CuSO4和FeSO4溶液﹐渗至地下水面以下﹐再与原生金属硫化物反应﹐可产生含铜量很高的辉铜矿﹑铜蓝等﹐从而形成铜的次生富集带。化学沉积中﹐由真溶液中析出的矿物如石膏﹑石盐﹑钾盐﹐硼砂等﹔由胶体溶液凝聚生成的矿物

如鲕状赤铁矿﹑肾状硬锰矿等。生物沉积可形成如硅藻土(蛋白石)等。

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趋向于结构紧密﹑比重大和不含水。在接触变质作用中﹐当围岩为碳酸盐岩石时﹐可形成夕卡岩﹐它由钙﹑镁﹑铁的硅酸盐矿物如透辉石

﹑透闪石﹑石榴子石﹑符山石﹑硅灰石﹑硅镁石等组成。後期常伴随著热液矿化形成铜﹑铁﹑钨和多金属矿物的聚集。围岩为泥质岩石时可形成红柱石﹑堇青石等矿物。

⑵矿物的组合﹑共生﹑伴生﹑标型特征

矿物在空间上的共存称为组合。组合中的矿物属于同一成因和同一成矿期形成的﹐则称它们是共生﹐否则称为伴生。研究矿物的共生﹑伴生﹑组合与生成顺序﹐有助于探索矿物的成因和生成历史。就同一种矿物而言﹐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时﹐其成分﹑结构﹑形态或物性上可能显示不同的特征﹐称为标型特征﹐它是反映矿物生成

和演化历史的重要标志。

[编辑本段]

⒎矿物的分类

矿物的分类方法很多。早期曾采用纯以化学成分为依据的化学成分分类。以後有人提出以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为依据的地球化学分类﹐以矿物的工业用途为依据的

工业矿物分类等。一般广泛采用以矿物本身的成分和结构为依据的晶体化学分类。

从矿物的分类及矿物成分来看,矿物分成单质和化合物两种。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矿物,如金刚石成分是碳,自然金成分是Au。化合物则是由阴阳离子组成的,根据阴离子成分不同分为若干类:

化合物类型阴离子成分

硫化物S-2

氧化物O-2

氢氧化物(OH)-1

卤化物F-1、Cl-1、Br-1、I-1

碳酸盐[CO3]-2

硫酸盐[SO4]-2

硝酸盐[NO3]-1

铬酸盐[CrO4]-2

钨、钼酸盐[WO4]-2 、[MoO4]-2

磷、砷、钒酸盐[PO4]-3 、[AsO4]-3、[VO4]-3

硅酸盐[SiO4]-4

硼酸盐[BO3]-3

亚硒、亚碲酸盐[SeO3]-2、[TeO3]-2

硒、碲酸盐[SeO4]-2、[TeO4]-2

碘酸盐[IO3]-2

氧、氢氧卤化物[O2Cl2]-6 、[(OH)3Cl]-4

硫卤化物S2Cl2

以上各类化合物加上单质矿物共十八类。这些矿物中硅酸盐矿物种数最多,占整个矿物种类的24%,占地壳总重量75%,硫卤化物最少,只有一种。

矿物分为下列大类﹕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卤化物矿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矿物﹑含氧盐矿物(包括硅酸盐﹑硼酸盐﹑碳酸盐﹑磷酸盐﹑砷酸盐﹑钒酸盐﹑硫酸盐﹑钨酸盐﹑钼酸盐﹑硝酸盐﹑铬酸盐矿物等)。

新矿物。世界上已知矿物约3000种。随著研究手段的改进﹐新矿物种的发现逐年增多。若以20年为一个计算单位﹐则新矿物的发现﹐1880~1899年为87种﹐19 00~1919年为185种﹐1920~1939年为256种﹐1940~1959年为347种。80年代平均每年发现新矿物约40~50种。中国从1958年发现香花石开始﹐至1989年已发现新矿物约70种。

[编辑本段]

⒏矿物的命名

中国习惯上把具金属或半金属光泽的﹑或可以从中提炼某种金属的矿物﹐称为某某“矿”﹐如方铅矿﹑黄铜矿﹔把具玻璃或金刚光泽的矿物称为某某“石”﹐如方解石﹑孔雀石﹔把硫酸盐矿物常称为某“矾”﹐如胆矾﹑铅矾﹔把玉石类矿物常称为某“玉”﹐如硬玉﹑软玉﹔把地表松散矿物常称为某“华”﹐如砷华﹑镍华、钨华。至于具体命名则又有各种不同的依据。有的依据矿物本身的特征﹐如成分﹑形态﹑物性等命名﹔有的以发现﹑产出该矿物的地点或某人的名字命名。例如锂铍石liberite(成分)﹑金红石rutile(颜色)﹑重晶石barite(比重大)﹑十字石staurolite(双晶形态)﹑香花石hsianghualite(发现于湖南临武香花岭)﹑彭志忠石pengzhizhongite(纪念中国结晶学家和矿物学家彭志忠)等。矿物的中文名称除少数由中国学者发现和命名(如锂铍石﹑香花石﹑彭志忠石等)及沿用中国古代名称(如石英﹑云母﹑方解石﹑雄黄等)者外﹐主要均来源于外文名称。其中有的意译﹐如上述的金红石﹑重晶石﹑十字石等﹔少数为音译﹐如埃洛石(halloysite)等﹔大多数则系根据矿物成分﹐间或考虑物性﹑形态等特征另行定名﹐如硅灰石(原文wollastonite为纪念英国化学家W.H.Wollaston 而来)﹑黝铜矿(原文tetrahedrite﹐意译应为四面体矿)等﹔还有音译首音节加其他考虑的译名﹐如拉长石(原文labradorite来源于加拿大地名Labrador)等。

工艺矿物学

工艺矿物学知识在有效使用铁矿石方面的应用随着钢铁生产行业的不断发展,地球上的矿石资源越来越少,易选铁矿石日益减少,难选矿石慢慢会成为选矿石的主要研究对象。工艺矿物学与选矿工艺有着密切的联系,矿石的矿物成分、元素的分布和赋存状态、矿物嵌布特征、粒度大小等是选择合理选矿工艺流程预计选别指标的重要依据。因此,选矿试验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清各种元素的状态,才能对症下药,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 工艺矿物学作为地质、选矿、冶金的一门边缘学科来说,它的任务及其应用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可分为选矿工艺矿物学和冶金工艺矿物学。 对铁矿矿石工艺矿物学的研究涉及的内容有:矿石的化学组成和有益、有害元素的赋存状态和分布;有用矿物和脉石或杂志矿物的嵌布粒度、存在形态,在碎磨过程的解离特性以及矿石或矿物的物化性质等。综合这些方面的研究,一般能从工艺矿物学角度提出对磨矿细度的选择和工艺流程的制定、合理指标的确定等有指导作用的建议。 含铁矿物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的铁矿物和含铁矿物约300余种,其中常见的有170余种。但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主要是磁铁矿、赤铁矿、磁赤铁矿、钛铁矿、褐铁矿和菱铁矿等。其中褐铁矿、菱铁矿等弱磁性含铁矿石为较难选别的铁矿石。 工艺矿物学分析是指导矿物加工试验研究和工业生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矿物加工工艺方法的选择、工艺故障的分析和资源综合利用评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的方法,有透射偏光、反射偏光显微镜鉴定,化学多元素分析、化学物相分析、重力分析、磁力分析、热差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衍射结构分析;用电子探针或离子探针进行矿石的微屈化学成分分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矿物之间的嵌镶关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微细矿物的赋存状态并研究其分布规律;用穆斯堡尔仪研究铁的存在形式、价态、占位化学键性质;用中子衍射法进行矿物磁畴结构的测定;用俄歇电子能谱进行矿物表面状态分析以及用图象分析进行矿物粒度的测定等。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工艺矿物学的分析方法的应用。 (1)光谱分析

[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

[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 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8(社会运行的控制机制(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通过各种因素,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各种社会力量,促使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能有效的遵从社会规范,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运行目标的目的。 9(社会保障: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94715

管理学大纲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管理与管理者 了解: 1.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形成社会生产力;B.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C.合理组织协调人员、政府、资源之间关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D.把局部目标引向组织目标,形成方向一致的合力;E.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改变人类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 管理学的内容体系(见教材) 管理学的重要性 对组织而言,管理具有普遍性。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组织(营利性或非营利性),无论组织规模的大小,无论组织的各层次(高层、中层和基层),还是组织的各个领域,没有管理是难以想象的。通过学习,学会管理各种组织。 对个人而言,当你开始职业生涯后,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 对管理者而言,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可以使自己获得成为有效地管理者的系统知识。通过学习,使管理者以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对被管理者而言,学习管理可以更好的理解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部运作方式,适应组织的需要。 管理职能 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孔茨和奥唐内尔: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本书: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组织管理层次 高层、中层和基层 理解: 管理的特性 1.动态性 2.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3.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的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4.创造性 5.经济性:机会成本、管理方式选择、资源有效整合 管理性质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体现所有者意志) 管理职能及之间的相互关系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掌握和运用: 各管理层次的工作任务、职能承担的侧重和技能要求的侧重 工作任务: 对于上层来讲,其主要任务是从整体利益出发,对整个组织实行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并制定组织目标及实现目标的一些大政方针。

工艺矿物学在矿物加工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冯晟

工艺矿物学在矿物加工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冯晟 发表时间:2019-12-18T10:11:40.8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作者:冯晟 [导读]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此背景下,我国加强对矿物加工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安徽太平矿业有限公司安徽淮北 235000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此背景下,我国加强对矿物加工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到了现阶段,我国对于矿物加工的质量要求更高,为了能够提高矿物加工质量,矿物加工也改变了工作的重心,逐步提高对于应用工艺矿物学的研究。根据资料显示,从十九世纪开始,矿物加工的重要性就逐渐凸显出来,到了上个世纪矿物加工更是从采矿体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技术. 关键词:工艺矿物学;矿物加工;应用;发展 引言 选矿工艺矿物学在矿产资源合理化开发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艺矿物学正在经历从传统向现代工艺矿物学的转变。因此,本篇文章选择研究工艺矿物学在矿物加工中应用及发展趋势具有现实意义。 1工艺矿物学研究现状 在矿产资源开发趋向于贫?细?杂?新的大背景下,工艺矿物学研究与选矿工艺研究生产实践相结合得愈加紧密,并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此外,由于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的应用,加深了对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的认识。下面简单介绍我国选矿工艺矿物学近5年的主要研究成果。 贫?细?杂矿多是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分布的特点,如何合理开发是我国目前矿业领域研究的重点。通过对低品位矿进行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矿石的矿物组成?有价元素的赋存状态?目的矿物的嵌布特征和粒度分布;根据矿石性质的特点推荐合适的磨矿制度和选矿原则流程方案,并取得了较好的回收指标。共伴生多金属矿矿石性质复杂,利用光学显微镜?矿物自动分析仪(MLA?AMICS)?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等手段对矿石中共伴生元素的赋存状态和有用矿物的分布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在保证主回收金属的选矿指标的前提下,合理兼顾伴生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提高矿石的综合利用价值。有些矿石由于有价元素以分散形式存在,而且载体矿物本身含量又高,致使有价元素在回收的时候富集比低;此外,有用矿物的嵌布粒度细也是造成矿石难选的主要原因。目前矿业开发趋向于规模化生产,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能由于矿石性质的变化或其他因素造成选矿生产指标的不稳定或不理想。通过研究选矿厂生产过程的原矿?精矿?尾矿?中间产品的矿物组成及其工艺特性,分析存在的技术问题,为其生产流程的优化提供依据并指明方向,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积极作用。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具有原位?实时?检测限低(10-6)等特点,能实现矿物微区痕量元素分析,在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中得到了应用,加深了对元素赋存特征的认识。白云鄂博稀土矿尾矿中Sc的品位为0.012%,钪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分布于含铁矿物中。矿石中的锡?铍除了一般以独立矿物存在外,还会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铝硅酸盐矿物中。会泽铅锌矿Ge?Cd?Ga主要富集在闪锌矿中,其中Cd主要以类质同象替换Zn的形式存在于闪锌矿中,而Ge和Ga可能以固溶体形式分布于闪锌矿中。铜镍硫化物矿床中磁黄铁矿一般都含有Co和Ni,通过研究发现磁黄铁矿中的Co和Ni以类质同象形式替换Fe。磷矿中伴生的稀土元素主要富集在胶磷矿中而且主要是以类质同像形式存在。卡林型金矿床中的金究竟是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还是以晶格金形式存在,一直存在争议;通过LA-ICP-MS载金矿物含砷黄铁矿进行分析,推断Au主要以亚微米至纳米级的金矿物存在于黄铁矿中。 2矿物加工应用工艺矿物学的现状 2.1辅助作用 在实际的矿物加工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知道如何选取矿石的问题,加强对于工艺矿物学的重视,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难以选择出合适的矿石,进而解决目前存在的选矿指标不合格的问题。我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有用的矿物分布众多,有的是存在于易磨晶间,还有的是和无用矿物混杂在一起。所以,在对矿物进行加工的时候,我们要重点关注磨矿细度,采取相关的技术让有用矿物和无用矿物可以分开,尽力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技术,这样就可以帮助建立相关选矿标准。 每一个矿产品中拥有的有用的矿物数量有多有少,而且还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能够检测数量和变化,了解该矿产品中矿物的组成,最后提高每一个矿产品的利用效率,我们必须继续研究工艺矿物学选矿过程及产品。就比如,在进行矿物加工之前,相关的工作人员用化学分析该块原矿的元素组成,并选出适合加工的原矿。可是往往事与愿违,工作人员选出的产品有时候并不能符合加工的标志,没有加工的价值。这时候如果可以进行工艺矿物学的研究,我们就可以发现该原矿产晶税度小或原矿内有用矿物成分存在于非金属矿物内。这样可以弥补目前选矿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双管齐下选择出合适加工的原矿。 2.2指导作用 目前的理论上的选矿标准存在着不明确的地方,有时候利用选矿标准却不能选出合适的原矿,为此可以以工艺矿物学为依托,分析每一块原矿中的具体的物质组成,了解该原矿是否有可选性,这可以为选矿指标从理论走向实际提供技术支持。 3矿物加工应用工艺矿物学的发展趋势 3.1图像处理 目前,我国的工艺矿物学的理论体系已经较为完善,关于研究主体?目的和手段都有完善的规定。在此背景下,工艺矿物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例如,现在的工艺矿物学已经脱离了人工,实现了自动检测,可以用机器分析原矿的组成部分,而且准确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对于原矿的利用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在目前开采过度的背景下,可以供人们加工的原矿越来越少,我国矿产杂乱?贫瘠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如何能够提高原矿利用效率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例如:对于那些很小的铁矿,目前的设备不能使得他们成像,而且工作效率也低,准确性低。 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在实践中,工作人员必须着力研究工艺矿物学,改变原来那种老旧落后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把矿物加工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联系到一起,提高效率和质量。例如:为了解决目前光学显微镜的成像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显微镜所呈现出的图片生成专门光学图片,然后传输到电脑中去,利用电脑中的相关软件处理图片,识别不同的颜色,从而了解原矿的组成部分。这

社会学概论重点归纳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社会学发展史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其主要内容?最基本的内容是什么?(生活技能的社会化) 1、生活技能的社会化:即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是人的社会化的最基本的内容。 2、职业技能的社会化:传授生产技能和科学知识,为青年进入社会从事职业劳动打好基础。 3、行为规范的社会化:社会规范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之一。 4、生活目标的社会化:社会化的目的和意义,不仅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了解人的社会化的主客观条件 本章要掌握的基本概念:依赖生活期、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同辈群体(一)社会化的主观条件(社会化的生物基础)(P86 ) 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离开了人的遗传素质,个体的社会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1、语言能力;2、思维能力;3、学习能力;4、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依赖生活期——所谓依赖生活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力尚未发展健全,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这段时期大致经过乳儿期、少年期甚至青年期。 (二)社会化的客观条件——1、家庭;2、学校;3、同辈群体;4、社区; 5、职业场所; 6、大众传播媒介 (三)了解社会化的几种基本类型?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含义以及两者的区别是什么?(P84) 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区别:继续社会化是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又分为主动在社会化和被动再社会化两种。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继续社会化是在原有生活方式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它着眼于人的进一步完善,而再社会化则是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或与过去断绝关系,进入新的方式,它着眼于人的改造;第二,再社会化,主要是指被动再社会化,其社会化的形式比继续社会化要剧烈。(要举例说明) (四)为什么要继续社会化?一是因为个体在基本社会化中的内容较为单一,且生活经历又往往比较贫乏;而一进入成年期,他的生活和社会关系等就变得复杂化了,社会不仅赋予了他新的角色、新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这就会使个体感到不适应。 二是因为在基本社会化中,家庭和学校所受教育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教育者本身要受到以前自身社会化效果的制约,而且未来社会的具体变化又难以预测,即不可能预先对青少年的未来生活进行全面指导,因此青少年社会化时期所学的知识、技能和规范就会不断地受到冲击。 三是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促使个体通过继续社会化来不断地提高自己。同时,每一个个体的继续社会化又在改造着社会,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因此,继续社会化无论从个体或从社会方面来看,都是非常必要的。 (五)试述社会化过程中某一外在社会化因素对自身社会化的影响。—如家庭、职业场所。 为什么说职业场所是成年人社会化不可缺少的社会环境条件?

地质学重点

《地质学》知识点(采矿083班内部使用) ?质学研究的对象是:_地球,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地壳或岩石圈。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固体地球(重点是地壳或岩石圈)的(1)物质组成;(2) 结构构造;(3)形成和演化历史;(4)地质学应用 ?地球极近似旋转椭球体 ?地球内部具有圈层构造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的划分依据:地震波速的变 化 ?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指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 深度<20km平均地温梯度为3℃ ?地热增温级:指温度每增加1 ℃,所需增大的深度数值。平均地热增温级 为33m ?地热异常凡一地区实际地热增温率大于平均地热增温率。地热异常区蕴藏 着丰富的热水和蒸汽资源,但对采矿不利,特别是采矿深度较大时,应充分考虑地热因素,及时调整通风系统,加强通风措施。 ?地磁场三要素: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 ?元素是构成地壳物质的基本单元 ?地质作用:所有引起矿物、岩石的产生和破坏,从而使地壳面貌发生变化的 自然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引起这些变化的各种自然动力,称为地质营力。 ?地壳运动主要是指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地壳运动的方式以水平运动为主伴随着垂直升降运动 ?岩浆作用:在地壳运动下,由于外部压力的变化,岩浆向压力减小的方向移 动,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成为岩石的全过程。 ?岩浆作用的方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 ?侵入作用:岩浆从地壳深处上升到地壳上部的活动喷出作用:是指岩浆 直接喷出地表 ?变质作用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使已形成的矿物和岩石受到高温、 高压及化学成分的加入的影响,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矿物和岩石,这一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有温度、压力和化学成分的加入。 ?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 ?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震源振动的发源点,能量的发源点。 ?震中震源在地表投影点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距离 ?震级: 衡量地震绝对强度的级别 ?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破坏的强烈程度 ?按成因可将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将风化产物从岩石上剥离下来,同时也对未风化的岩石进行破坏,不断改变 着岩石的面貌,这种作用称为剥蚀作用。 ?概念:风化剥蚀的产物,在风、流水等地质营力的作用下,离开母岩区,经 长距离搬运,到达沉积区的过程,叫搬运作用。 ?搬运作用方式:拖运、浮运和溶运。 ?被搬运的物质,经过一定距离的搬运后,由于搬运介质的搬运能力(如水的流

陈传明管理学复习重点

陈传明管理学复习重点 1.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沟通、激励、创新。 2. 管理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3.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他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a. 工作定额 b. 差别计件工资制:是指计件工资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 c. 职能工长制 d. 计划职能与执行只能相隔离 e. 例外原则:指高级管理人员为了减轻处理纷乱繁琐事务的负担,把处 理各项文书、报告等一般日常事务的权力下放给下级管理人员,高级管 理人员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权和监督权 f. 心理革命 4. 法约尔:是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最杰出代表。 他的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包括一下内容: (一)企业经营活动的类别: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会计活动、安全活动、管理活动。 (二)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三)管理十四项原则 a. 分工 b. 权力与责任 c. 纪律 d. 统一指挥 e. 统一领导 f.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g. 公平报酬 h. 集权 i. 等级链与跳板。是由企业的最高领导到最基层之间各级领 导人所组成的等级系列,它是一条权力线,用以贯彻执行统一 的命令和保证信息传递的秩序 j. 秩序 k. 平等 l. 保持人员稳定 m. 首创精神 n. 集体精神 5. 韦伯:被称为“行政组织理论之父”。 他的思想内容:a.明确分工 b.权力体系 c.规范录用 d.管理职业化 e.公私有 别 f.遵守规律和纪律 6. 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一)管理过程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为哈罗德·孔茨。该学派推崇法约尔的 管理职能理论,认为应对管理的职能进行认真的分析,

工艺矿物学研究内容与规范

工艺矿物学研究内容与规范 国土资源部成都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 二零一五年四月八日

一、采集试验样品 (1)规范:DZ/T0130—200X《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2)样品采集要求:试样必须具有代表性,试样的主要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及伴生有益、有害组分)的品位应与所代表的矿体(矿床)基本一致;试样的矿石类型、矿物组分、结构构造、有用矿物粒度和嵌布特性应与所代表的矿体(矿床)基本一致。 (3)采样设计:由地质勘查专业人员和设计人员对地质勘查资料进行认真研究,并到矿区实地调查和踏勘,协同委托单位共同商定采样方法和方案,编制采样设计和采样说明书。 (4)样品采取:根据采样设计研究内容和深度并考虑施工和运输等具体情况确定采样点及数量数目,采样点位置根据矿床的空间变化特征合理布置,样品采集由委托方负责。 (5)样品包装、运输 根据采样设计,分别采取各采样点、各类型(矿层)、各品级的矿石和近矿围岩夹石,进行分别编号包装、运输。 二、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一)工艺矿物学研究内容 1、矿石(岩石)类型、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物质组分、矿物粒度、嵌布关系及选矿工艺特征等 1)矿石中主要矿物工艺粒度特征

2)有用元素的赋存状态及迁移特征 3)目的矿物的嵌布特征 4)选矿试验过程中各阶段工艺路线及指标评估。 5)选矿方法及工艺指标评估 2、冶烁工艺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内容 1)矿物的相变 2)元素的迁移及分布规律 3)人造矿物的定性定名 4)人造矿物的物化性质测定 5)人造矿物的嵌布特性和关联度 3、工艺矿物学在材料制造中的应用 1)材料物化性质测定硬度、轫度、化学组成 2)材料表面组织及浸蚀后内部组织的鉴定 3)材料内部形状鉴定(主要是非金属材料) (二)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与手段 (1)试验工作按DZ/T 0130-200X《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标准要求进行。 (2)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与手段: 1)化学分析; 2)光学显微镜(偏光、透光、体视显微镜); 3)单矿物分离及分析; 4)X荧光光谱分析(XRF);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矿物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矿物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一、矿物学知识 1、矿物的分类和命名采用矿物晶体化学分类的原则与体系,按化合物类型及化学键性质将矿物分为 五大类,再根据阴历自己络离子的不同分类分为: (1)含氧盐类,包括:硅酸盐类(橄榄石、石榴石、十字石、辉石、角闪石、云母、长石等)。碳酸盐类(方解石、白云石等),硫酸盐类(石膏、重晶石等),磷酸盐 类。 (2)氧化物和亲氧化物大类,氧化物(赤铁矿Fe2O3、石英、磁铁矿等),亲氧化物(褐铁矿)。 (3)卤化物类,氟化物(萤石),氯化物类(食盐)。 (4)硫化物类(方铅矿PbS、闪锌矿、黄铜矿CuFeS2、黄铁矿)。 (5)自然元素类(自然流、石墨吗)。 2、矿物的命名: (1)依据矿物的化学成分命名,如自然金。 (2)依据矿物的物理性质命名,如方解石、橄榄石。 (3)依据矿物的形态特点命名,如石榴石,十字石。 (4)依据矿物的两项突出特征命名,如方铅矿、黄铜矿。 3、常见造岩矿物的特点: (1)橄榄石:结构式:(Mg,Fe)[SiO4],单晶体柱状,橄榄绿色,随含铁的量而不同。晶体呈短柱状,常成粒状集合体。富镁的色浅,常带黄色色调,富铁的则色深,条痕无色,玻璃光泽,断 口油脂光泽,硬度7,不完全解理,常见贝壳状端口。橄榄石是组成上地幔的主要矿物,也是陨 石和月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它作为主要造岩矿物常见于基性和超基性火成岩中。 (2)普通辉石:单晶体为短柱状,横切面呈近正八边形,集合体为粒状。绿黑色或黑色。玻璃光泽。硬度5-6。有平行柱状的两组解理,交角为56。相对密度3.02-3.45,随着含Fe量增高而加大。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中等解理,是一种常见的造岩硅酸盐矿物,主要存在于火成岩和变质岩中,由硅氧分子链组成主要构架,晶体结构为单斜晶系或正交晶系。 (3)普通角闪石,普通角闪石的晶体呈长柱状,横断面为近似菱形的六边体,晶体的集合体一般为粒状、针状或纤维状。颜色绿黑至黑色,有玻璃光泽。条痕白色略浅灰绿色,近乎不透明。两组柱面解理完全,交角为124°或56°。摩氏硬度5-6,比重3.1-3.4。 (4)斜长石:白色或灰白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硬度6,完全解理,两组解理夹角86度,相对密度2.61—2.76晶形呈柱状、厚板状,常为粒状或块状;颜色多呈灰白色,有时微带浅棕、浅蓝及浅红色; 5)正长石,AlSi3O8],单晶呈短柱状或厚板状,有两种结晶习性:多呈粒状集合体。肉红色或浅红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硬度6,完全解理两组解理夹角90度,相对密度2.57. 黑云颜色为黑色、深褐色,有时带浅红、浅绿或其它色调,透明至不透明。玻璃光泽,黑色则 呈半金属光泽。硬度2-3,比重3.02-3.1。解理:解理极完全,条痕:白色略带浅绿色(6)石英:SiO2, 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体,质地坚硬,外观常呈无色、白色、乳白色、灰白半透明状态,莫氏硬度为7,断面具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变动于 2.22~2.65之间。极不完全解理。条痕白色。 二、偏光显微镜的认识和使用 1、原理:是用于研究所谓透明与不透明各向异性材料的一种显微镜,利用光的偏振特性对具有双折 射性物质进行研究鉴定。将普通光改变为偏振光进行镜检的方法,以鉴别某一物质是单折射(各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1.管理的定义 (1)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管理下的定义:确切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对管理学下的定义:管理即制定决策。“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5项要素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现代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对管理下的定义: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他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5个职能,管理的目标就是创造盈余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管理就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加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4个职能。 综合以上各种管理的定义,可给出如下定义: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和整合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来协调组织中的群体行为,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能协调一致,有序进行,以提高生产的效率的客观要求。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它要代表一定社会制度中的一定阶级的意志,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因此从管理学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人们通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已经抽象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人们一方面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身的管理实践,解决新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丰富和发展。因此,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管理不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还是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管理科学没有,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他只是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即利用系统化的知识——科学,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二、管理的要素、职能、任务和作用 1.管理的要素:

《冶金工艺矿物学》

《冶金工艺矿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单位:冶金工程教研室 课程负责人:万新 适用于本科冶金工程专业 教学学时:32学时 一、课程概况 《冶金工艺矿物学》课程是冶金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以冶金固体原料和产物的矿物学特征和生产时的组成性状为研究目标,主要讲授冶金固体原料与产物中的矿物组成和分布,了解其在矿产资源评估、选冶加工、产品质量分析与控制中的实际应用。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冶金原理》、《冶金传输原理》、《金属学及热处理》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铁冶金学》、《钢冶金学》、《炼铁原料》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矿物学的基本知识; 2.理解矿物晶体结构和晶体光学的基本原理; 3.掌握用光学显微镜等仪器对冶金原料和产物进行岩相和矿相分析; 4.掌握冶金产品生产条件对冶金原料和产物显微结构的影响,并掌握利用显微分析结果处理生产工艺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概论 主要内容:矿物学基础、冶金工艺矿物的研究内容、取样及误差控制。 重点:工艺矿物的研究内容;取样。 难点:取样及误差控制。 基本要求:了解矿物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取样和误差控制方法。 (二)矿物的偏光显微镜鉴定 主要内容:晶体光学基本知识、偏光显微镜构造、透明矿物在单偏光镜下的光学性质、透明矿物在正交偏光镜下的光学性质、透明矿物在锥光镜下的光学性质、油浸法测定折射率、常见透明矿物鉴定表。 重点:晶体的分类;光率体;偏光显微镜构造;透明矿物在单偏光镜下的光学性质;常见透明矿物鉴定表(相关冶金矿物特性学习)。 难点:光率体的概念及应用;透明矿物在单偏光镜下光学性质。 基本要求:了解晶体光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光率体的概念及在透明矿物鉴定中的应用,掌握透明矿物在单偏光镜下的系统鉴定方法。 (三)反光显微镜下的矿物鉴定 主要内容:光片、反光显微镜构造、矿物的反射率与鹤双反射、矿物的反射色与和反射多色性、矿物的内反射、矿物的均质性与非均质性、矿物的偏光图、矿物的硬度、矿物的结构、矿物的浸蚀鉴定、矿物的其他鉴定特征、矿物鉴定表。 重点:光片的磨制方法;反光显微镜的构造;矿物在反光显微镜下的系统鉴定光学性质;矿物鉴定表。 难点:反光显微镜的构造;矿物在反光显微镜下的光学性质。 基本要求:了解反光显微镜工作的基本原理;理解光率体在矿物的反光显微镜鉴定中的应用;掌握矿物反光显微镜下系统鉴定方法。 (四)矿物研究的其他常用测试技术 主要内容:电子与固体物质的相互作用、X射线衍射分析、投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

工艺矿物学

Gongyikuangwuxue (proeess mineralogy) 的一个分支。它是一门以研究处理和矿物原料加工为主要内容的。在方面,工艺矿物学主要研究的成分,,矿石的和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和矿物在选矿过程的,为途释选矿、制定选矿工艺方案和实现选矿过程提供矿物学依据。简史1830年问世,人们即借此进行岩矿,为早期的选矿工艺提供了某些矿石性质的资料。20世纪初,结合选矿研究低铁、的矿物组成、特性和选矿的,为选矿提供半定量和定量。1939年,. Gaudin)所著《选矿》,总结了岩矿鉴定在选矿学科中的应用与。1940年,高登及桃崎顺二郎等应用和原理,研究矿物晶格与浮游度的,研究和与矿物性的关系,为理提供论据。中国于1919年开始应用光学显微镜方法为提供的岩矿鉴定资料。1960年由一般的岩矿鉴定过渡到对矿石物质组成的研究。7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近代物理、化学的、配位场理论、、以及各种谱学手段、微束、计算等引人了矿石物质组成研究领域,使对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矿物嵌布粒度、矿物理化性质及矿物解离等的得到新的发展,从而能够为的综合利用和选冶工艺提供深入的矿物学资料,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工艺矿物学学科。1979年,选矿学术委员会成立工艺矿物学学组,并于1980年举行首届全国工艺矿物学学术会议,1981年首次《工艺矿物学论文集》。也是在1979年美国成立了隶属、冶金和工程师协会(TMS一AIME)的工艺矿物学委员会,举行了首届工艺矿物学学术研讨会,并于1981年出版《工艺矿物学论文集》。1991年,中国的《选矿》中,专门列入“工艺矿物学”篇。这些工作均促进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成果的,推动着该学科的发展。 研究内容工艺矿物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为: (l)矿石和矿物的化学、与选矿工艺的关系; (2)矿物表面性质和工艺特性;(3)矿石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其的研究,选矿理论;(4)矿石结构和构造、组成及;(5)矿物在选矿过程中的行为和选矿产品的矿物学分析;(6)工艺矿物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在中,工艺矿物学的主要研究是针对不同层位、不同矿石类型、不同品级的各类矿石,在充分查明矿石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可选性的上,确定有用矿物的及编制矿物工艺图。在查明矿石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8.社会运行的控制机制(社会控制:

煤矿地质学重点复习资料

1.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 程称为地质作用。 2.重力异常:地表实际测定的重力值往往与理论值不符,这种现象称为重力异常。 3.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也叫增温梯度或地热增温率,其定义是深度每增加100m温度升高的度数。 4.矿物: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有序的原子排列,通常由无机作用所形成的均匀固体。 5.摩氏硬度计:1滑石2石膏---10金刚石 人们将以上10种标准硬度矿物称为摩氏硬 度计。 6.解理:矿物的解理是指矿物在外力打击之下,总是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裂开的光滑面称为解理面。 7.断口:矿物的断口指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在任意方向产生不平整断面的性质。 8.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矿物集合体,具有一定的结构、构造特征,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9.沉积岩:主要由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火山碎屑物质、生物遗骸等经过搬运、沉积、固结形成的岩石。 10.岩床:也称岩席,是与层面呈整合接触的板状侵入体,厚度稳定,面积较大,多系基性岩浆顺层侵入而形成。 11.地层: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12.地质构造:主要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岩石变形变位现象在地壳中存在的形式和状态就称为地质构造。 13.岩层产状: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和方位称为岩层的产状。 14.断层:断层是破裂两侧的岩石有明显相对位移的一种断裂构造。 15.正断层:指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16.泥炭化作用:高等植物遗体,在泥炭沼泽中经受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转变成泥炭的过程称为泥炭化作用。 17.煤化作用:泥炭或腐泥转变为褐煤、烟煤、无烟煤、超无烟煤的物理化学变化称为煤化作用。 18.含水层:指能透水且含有地下水的岩层。 19.隔水层:透水性能差,对地下水的运动、渗透起着阻滞或阻隔作用的岩层,称为隔水层或不透水层。 20.潜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且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21.承压水:充满与上、下两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22.透水性:岩石能被水透过的这种性能,称为岩石的透水性。 23.综合地质编录:是指编制各种综合地质资料的工作,包括编制反映地质条件总体情况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各种综合地质图件,各类地质报告、地质总结、地质说明书及地质研究的成果。 24.矿井瓦斯: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由煤层及其围岩释放出来的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包含CH4、N2、CO2、C2H6、SO2、H2S及CO等。 25.层理: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由物 质成分、颗粒大小、颜色、结构构造等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岩石成层构造。一般厚几厘米至几米,其横向延伸可以是几厘米至数千米。常见于大多数沉积岩和一些火山岩中,是研究地质构造变形及其历史的重要参考面。26.组合带:是由三个或更多的化石分类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一个独特组合或共生的 地层体。 27.储量:矿产储量的简称。泛指矿产的蕴藏量。 28.综合地质编录:是根据各种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的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的工作过程。29.岩溶塌陷:是指在岩溶地区,下部可溶岩层中的溶洞或上覆土层中的土洞,因自身洞体扩大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顶板失稳产生塌落或沉陷的统称。 30.火成岩:主要由高温熔融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壳冷凝形成的岩石,也叫岩浆岩。 31.变质岩:先已存在的火成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瘦物理和化学条件变化的影响改变其 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而形成的新的岩石。

石煤钒矿工艺矿物学讲解

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2.2.1 化学成分及化学物相分析 原矿的X荧光光谱半定量分析结果列于表2-1,多元素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2-2,钒的价态和化学物相分析结果分别见表2-3、2-4,碳的化学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5。 敏度范围,未能检出。

由表2-1~2-5可以看出: (1)矿石中可供选冶回收的主要组分V2O5含量仅为0.65%,铜、铅、锌等其他有价金属元素含量都很低,综合回收的意义不大。(2)钒的价态以四价为主,其次是三价,而五价钒为痕量。钒主要分布在碳质物中,分布率占72.31%;其次是分布在云母中,占21.54%。与价态相关联,碳质物中钒的分布比例与四价钒相当。 (3)矿石中主要成分为SiO2,其次是C、CaO、Al2O3和K2O等,并有较高的烧失量(Ig)。 (4)碳主要以游离碳形式存在,分布率占79.15%,这类碳即为镜下所见的大量碳质物。其次是以碳酸盐形式存在,分布率为20%。 综合化学成分特点,可以认为区内矿石属单一的含钒碳质页岩或板岩。 2.2.2 矿物组成及含量 样品为破碎颗粒样,质地较为坚硬,未见明显风化现象。颗粒呈黑色,但污手现象不严重,这可能与矿床产生的地质变质作用有关。镜下可见部分颗粒中矿物平行定向分布特点较为明显,在部分颗粒中

为无定向混杂分布。经镜下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综合研究表明,矿样中主要矿物为石英、方解石、伊利云母和碳质物,其次有高岭石、蒙脱石、磷灰石、重晶石、钡解石、长石、榍石等。金属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闪锌矿。金属氧化物含量很少,见有褐铁矿和金红石(或锐钛矿)。 矿石的X射线衍射矿物相分析见图2-2,图谱中反映了矿石中含量较高,结晶较好的矿物相;由于碳质物为非晶质物或结晶程度差,在图谱中未能出现峰值。 图2-2 原矿的X射线衍射矿物相分析图谱 经综合鉴定,结合化学成分分析,将矿石中主要矿物的重量含量列于表2-6。 表2-6 矿石中主要矿物的含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