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学重点

地质学重点

地质学重点
地质学重点

《地质学》知识点(采矿083班内部使用)

?质学研究的对象是:_地球,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地壳或岩石圈。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固体地球(重点是地壳或岩石圈)的(1)物质组成;(2)

结构构造;(3)形成和演化历史;(4)地质学应用

?地球极近似旋转椭球体

?地球内部具有圈层构造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的划分依据:地震波速的变

?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指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

深度<20km平均地温梯度为3℃

?地热增温级:指温度每增加1 ℃,所需增大的深度数值。平均地热增温级

为33m

?地热异常凡一地区实际地热增温率大于平均地热增温率。地热异常区蕴藏

着丰富的热水和蒸汽资源,但对采矿不利,特别是采矿深度较大时,应充分考虑地热因素,及时调整通风系统,加强通风措施。

?地磁场三要素: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

?元素是构成地壳物质的基本单元

?地质作用:所有引起矿物、岩石的产生和破坏,从而使地壳面貌发生变化的

自然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引起这些变化的各种自然动力,称为地质营力。

?地壳运动主要是指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地壳运动的方式以水平运动为主伴随着垂直升降运动

?岩浆作用:在地壳运动下,由于外部压力的变化,岩浆向压力减小的方向移

动,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成为岩石的全过程。

?岩浆作用的方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

?侵入作用:岩浆从地壳深处上升到地壳上部的活动喷出作用:是指岩浆

直接喷出地表

?变质作用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使已形成的矿物和岩石受到高温、

高压及化学成分的加入的影响,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矿物和岩石,这一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有温度、压力和化学成分的加入。

?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

?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震源振动的发源点,能量的发源点。

?震中震源在地表投影点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距离

?震级: 衡量地震绝对强度的级别

?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破坏的强烈程度

?按成因可将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将风化产物从岩石上剥离下来,同时也对未风化的岩石进行破坏,不断改变

着岩石的面貌,这种作用称为剥蚀作用。

?概念:风化剥蚀的产物,在风、流水等地质营力的作用下,离开母岩区,经

长距离搬运,到达沉积区的过程,叫搬运作用。

?搬运作用方式:拖运、浮运和溶运。

?被搬运的物质,经过一定距离的搬运后,由于搬运介质的搬运能力(如水的流

速或风的风速等)的减弱,搬运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或生物作用下,从风、流水等介质中分离出来,形成沉积物的过程,叫沉积作用。可分为:机械沉积化学沉积生物沉积

?使松散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称为成岩作用。包括压固作用、胶结作

用和重结晶作用。

?矿物是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

结构,从而有一定的形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它们在一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

?矿物的形态是指矿物的外表形状,是肉眼识别矿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矿物的形态包括:矿物的单体形态矿物的集合体形态

?矿物单体形态可分为单形和聚形两种类型。(具体查看群邮箱中的课件)

?可以作为矿物鉴定依据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答:矿物的物理性质是肉眼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它包括:

?光学性质:包括颜色(自色、假色、他色)、条痕、透明度、光泽、发光性

(荧光、磷光)

?力学性质:硬度、解理、裂开、断口、比重、弹性和挠性、脆性和延展性等。

?其他性质:磁性、导电性、荷电性、放射性、易燃性、挥发性、吸水性、塑

性、嗅觉、味觉、触觉等。

?摩氏硬度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由哪十种矿物组成?1 滑石2 石膏3 方解石

4 萤石

5 磷灰石

6 正长石

7 石英

?8 黄玉9 刚玉10 金刚石

?矿物的化学成分通常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引起矿化

学成分发生变化的原因,对于晶质矿物来说主要是类质同象代替;对于胶体矿物来说,则主要是胶体的吸附作用。此外还包括一些显微(及超显微)包裹体形式存在的机械混入物

?类质同象晶格中的某些离子、原子或分子的位置,一部分被性质相近的其他

离子、原子或分子所占据,但并不引起晶格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

?完全类质同象:两种组分能以任何比例混溶,从而形成连续的类质同象系列?矿物的化学成分,以化学式表示之,其表示方法有哪两种?它们有何区别?

?实验式:仅表示矿物中各组分的种类及其数量比

?构造式:即晶体化学式。既能表明矿物中各组分的种类及其数量比,又能反

映出它们在晶格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存在形式

?矿物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结晶和胶体凝聚

?共生: 由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所造成的矿物共存现象。共生的矿物或者是同

时形成,或者是同一来源的成矿溶液依次析出。

?伴生:不同成因或不同成矿阶段的各种矿物共同出现在同一空间范围内的现

象。

?共生组合:同一成因、同一成矿期(或成矿阶段)的矿物组合

A.肉眼鉴定矿物的一般步骤?观察描述

a)形态:包括矿物的外表形态、晶面花纹、晶体横断面形状等。

b)物理性质:①光学性质;②力学性质;③其他性质

B.缩小范围

i.首先根据矿物的光泽,是金属光泽还是非金属光泽,借以确定是金

属矿物还是非金属矿物;其次根据矿物的硬度,是大于小刀还是小

于小刀;再次是根据它的颜色;最后根据矿物的形态和其他物理性

质,逐步缩小范围。

C.查鉴定表

D.验证

i.如果仍有疑问,可通过简易化学试验,矿物的成因产状及其共生组

合规律进行验证,得出正确可靠结论。

?地壳中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系内高温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以高温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

石、长石、云母、石英)、结晶(粒状、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为主要特征。

?沉积岩是先成岩石经外动力地质作用而形成的新岩石,以地表条件下稳定的

石英、长石、云母、粘土矿物和碳酸盐类矿物为主要成分,以碎屑结构,层理构造为主要特征。

?变质岩是先成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的新岩石,以变质矿物、变晶和变余结构、

片理构造为主要特征。

?三大岩类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岩浆岩按SiO2含量由少到多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四大

类,由超基性岩到酸性岩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逐渐减少,浅色矿物(长石、云母、石英)逐渐增加。

?岩浆岩按其是否喷出地表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喷出岩以火山锥、熔岩流和

熔岩被产出,以隐晶质结构、流动构造和气孔杏仁构造为主要特征。侵入岩按其侵入的深度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深成岩主要以岩基、岩株产出,以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为主要特征;浅成岩主要以岩床、岩墙和岩脉产出,主要以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为主要特征。

?地壳中最常见的岩浆岩是花岗岩和玄武岩。前者为酸性侵入岩,主要成分长

石、石英和云母;后者为基性喷出岩,深灰、灰绿至黑色,隐晶质结构,气孔杏仁构造,常发育柱状节理。

?岩浆岩内部及其接触带产有多种多样的重要金属和非多属矿产。岩浆岩一般

较坚更稳固,但可钻性、可爆性较差。

?沉积岩按其成因、物质成分和结构可分为三类:碎屑岩、黏土岩、化学岩和

生物化学岩。层状(理)构造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

?碎屑岩具有碎屑结构(碎屑物质被胶结物胶结),按其物质来源可分为火山

碎屑岩和正常碎屑岩。按碎屑颗粒大小,火山碎屑岩可分为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由火山物质经近距离搬运或就地堆积而成;正常碎屑岩可分砾岩、砂岩和粉砂岩,石英、长石和岩屑为其主要成分。

?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具有结晶结构、胶质结构或生物结构。最常见的化学岩

和生物化学岩有石灰岩、白云岩和硅质岩。

?黏土岩具有泥质结构,质地均一,有滑腻感。常见的黏土岩有泥岩和页岩,

二者成分相似,只是后者具页理构造,。

?沉积岩中有丰富的矿产。沉积岩的成分和结构构造对采掘的影响大。

?变质岩是先成岩石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新岩石,按变质作用类型可分区域变

质岩、接触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变质岩中特有的矿物(变质矿物),如石墨、滑石、蛇纹石、石榴子石、蓝晶石、红柱石、阳起石、夕线石、硅灰石等是识别变质岩的重要标志。

?据变质岩的构造可将变质岩分为两类:一类是具片理构造的岩石(包括板岩、

干枚岩、片岩和片麻岩),片理构造是片、柱状矿物,如云母、绿泥石等定向排列的结果,是识别此类变质岩的最重要标志;另一类为块状构造岩石(包括大理岩、石英岩和矽卡岩),这类变质岩具有粒状变晶结构。

?滑石含量高或片理构造发育的变质岩稳定性较差,对采掘的影响大。

?地层层序律: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层序规律。

?地层接触关系法: 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整合接触:两套地层产状一致,沉积连续,生物连续,无构造运动

?假整合(平行不整合)接触:两套地层产状一致,地层缺失,生物间断,有

升降运动,无明显的岩层弯曲(褶皱)现象。

?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接触: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地层缺失,生物间断,

有强烈构造运动(褶皱、断层、变质、岩浆活动

?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褶曲的基本形态:背形和向形

?背斜:核部为老地层,翼部依次变新,两翼地层对称分布

?向斜:核部为新地层,翼部依次变老,两翼地层对称分布

?节理是沿裂隙面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节理的成因分类:原生节理风化节理构造节理

?断层是一种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节理对矿山开采的影响

?沿节理面打眼容易卡钎,并影响爆破效果。

?与巷道中线方向斜交的节理可影响巷道掘进方向,使其偏离中线。

?密集的节理容易引起地下硐室片帮、顶板掉块,甚至冒顶,威胁采掘人员的

安全。

?(4) 外倾性节理面容易导致露采边坡失稳。

?(5) 节理(尤其是张节理)可以使岩石的透水性大大增强。

?节理影响矿岩的稳定性从而影响采矿方法的选择。

?断层对矿山开采的影响

?对勘探的影响:成矿后断层常常错断矿体,使矿体形态、产状和分布复杂化,

增加勘探的难度和成本。

?对开拓系统的影响:对规模较大、工程性质差的断层常采用“绕”“避”“直

穿”等方法。

?对采场设计和回采工作的影响:在采场设计中如遇见断距较大的断层应尽可

能把它作为划分采场的边界;断层如果严重影响采场围岩、矿(点)柱的稳定性时,须进行加固。

?断层影响矿坑涌水量,对含水断层须进行超前探水。

?断层的对采掘工作的有利因素:岩石(层)的适当破碎有利于爆破;断层有

时可使矿体局部变厚或局部重复,有利于回采。

?矿床:是矿产在地壳中的集中地,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物集

合体的质和量都能到达当前工业经济技术指标要求,能被开采利用的地质体。矿床概念包含地质的和经济技术的两层含义。矿床由矿体和围岩两部分组成。

?矿体与围岩的关系

?接触关系

◆突变接触(界线清楚);

◆渐变接触(界线模糊不清)。

?时间关系

◆同时或近于同时(同生矿床);

◆矿体明显晚于围岩(后生矿床)。

?矿石:从矿体中采出的可从中提取有用组分的矿物集合体。矿石是由矿石矿

物和脉石矿物组成。

?矿石矿物:即有用矿物,矿石中可供利用的矿物。

?脉石矿物:即无用矿物,矿石中暂不能利用的矿物。

?矿石品位是指矿石中有用组分的含量

●有用组分表示法:

?有用元素(多用于金属矿石);

?化合物,如WO3、Cr2O3、P2O5、KCl等;

?有用矿物,如云母、石棉、冰洲石等。

●品位表示方法:

?重量的百分含量(%)法;

?克/吨(g/t)法(多用于贵金属);

?毫克/吨(mg/t)法(用于金刚石);

?克/立方米(g/m3)法(多用于重金属砂矿);

?公斤/立方米(kg/m3)法(多用于石棉等)。

?成矿作用:导致地壳和上地幔中的有用组分(元素和化合物)被分离出来集

中富体形成矿床的地质作用。

?根据成矿地质作用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可归为三大类:内生成矿

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和变质成矿作用。(具体查看书)

?岩浆的类型及其演化岩浆按其化学成分(SiO2的含量)和性质可分为四

大类:超基性岩浆基性岩浆中性岩浆中酸性岩浆酸性岩浆

?岩浆侵入时的演化可分为正岩浆期、残浆期和气液期三个阶段

?伟晶岩是一种矿物颗粒结晶粗大的、不规则的岩墙、岩脉或透镜状火成岩体。

当其中的有用组分达到工业要求时,就成为伟晶岩矿床。

?伟晶岩矿床常呈脉状产于花岗岩母岩侵入体顶部或附近的围岩中。

?花岗伟晶岩矿床的主要矿物成分:石英长石云母

?伟晶岩矿床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以结晶作用为主的结晶作用阶段和以交代作

用为主的交代作用阶段。或者说,在伟晶岩形成的早期,以结晶作用为主,在晚期则以交代作用为主。而不论是早期的结晶作用阶段,还是晚期的交代作用阶段,挥发份在伟晶岩矿床形成的整个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除此以外,还有同化-混染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对于伟晶岩矿床的形成也具有重

要意义。

?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各种组分在岩浆熔融体中按一定顺序先后结晶析出,同

时导致岩浆液相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叫做岩浆结晶分异作用。

?在较高温度下的一种均匀的岩浆熔融体,当温度和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

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混熔的熔融体的作用,叫岩浆熔离作用。由岩浆熔离作用造成有用组分的富集而形成的矿床叫岩浆熔离矿床。

?气水热液的概念:所谓“气水热液”,指在地壳一定深度下(几-几十公

里)通过各种方式形成的具有较高温度和压力、以水为主的气态、液态或超

临界物质。

?气水热液中成矿物质沉淀的主要原因气水溶液与围岩作用以及不同成分的

气水溶液混合,破坏了溶液的化学平衡,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化合物而沉淀。

?交代作用是当含矿气水热液在原岩或矿床的各种裂隙、孔隙中流动渗透时,

由于围岩和气液是两种不同的物-化体系,因此当它们构成一个体系时,或者在空间上共生,必然力图达到化学平衡,于是就发生各种类型的化学反应?接触交代矿床的形成过程是主要是向围岩渗透的气-液在温度逐步降低中与

围岩交代反应,改变物态并沉淀出各种组分的过程。矽卡岩矿床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两个成矿期和五个成矿阶段:

?热液矿床是指含矿气水溶液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在各种有利的构造和

围岩中,由充填或交代等成矿作用方式形成的有用矿物堆积体。它与矽卡岩矿床的主要区别是不伴生有矽卡岩化围岩蚀变。

?火山作用:又叫喷出作用,是指岩浆直接喷出地表的过程

?外生矿床是成矿物质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得到富集所形成的矿床。

?外生矿床成因分类:风化矿床和沉积矿床

?风化矿床的形成受原岩成分、气候条件、地貌条件、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

件和风化时间等种种因素的控制。

?沉积矿床特点

◆矿床受地层及岩相、岩性控制。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凸镜状顺层产出并与上下围岩呈整合接触关

系(同生矿床),矿体规则、稳定。

◆矿石常具沉积结构构造(碎屑结构、生物结构、胶状结构、层理构

造、条纹(带)构造、鲕状构造)。

?受变质矿床:原矿床经变作用后矿体形态、矿物组合及结构构造发生了一定

变化但工艺性能和用途没有改变的矿床

?变成矿床:经变质作用改变了工艺性能和用途的矿床或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

成的矿床

?变质矿床:受变质矿床和变成矿床统称变质矿床,即经变质作用后改变了矿

体形态、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及工艺性能的矿床和经变质作用形成的矿床均称为变质矿床。

?由于岩浆侵入使围岩温度升高引起围岩中有用组分重结晶及重组合而形成

有用矿物的作用称为接触变质成矿作用,由此而形成的矿床即为接触变质矿床。

以下提供的资料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比。

2.同质多像: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地质条件(如T,P)下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

从而成为不同矿物的现象。

3.背斜:岩层向上拱起的一个弯曲,核心部位岩层时代较老,两侧岩层时代依次变新。

4.矿物的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断开时所形成的断裂面。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现代地质学诞生标志是英国科学家莱伊尔所著的《地质学原理》一书的问世。

2. 按照岩石的成因(形成方式),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

和变质岩三大类。

3. 世界主要火山活动带包括环太平洋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地中海-印尼带)、和大洋中脊火山带等。

4. 根据岩石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

(1)超基性岩、其SiO2含量为<45% ;

(2)基性岩、其SiO2含量为45-52% ;

(3)中性岩、其SiO2含量为52-65% ;

(4)酸性岩、其SiO2含量为>65% 。

5. 地质学上计算时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对年代,二是绝对年代。

6. 某地层产状测得为300∠560,则其产状三要素分别是走向为1200或3000,

倾向为300,和倾角为56。

7.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是气候、地形、岩石特征。

8.按照高程起伏特征,大陆表面可分为__高山、_平原__、_湖泊__ 等地形类型。

9. 褶皱要素主要有核部、翼部、枢纽等。

10. 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三个纪,其代号分别是D,C,P 、

11. 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八位的依次为氧、硅、铝、铁、钙、钠、镁、钾。

12.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河床、谷底、谷坡。

13. 变质作用方式主要有重结晶、变质结晶、变质交代等。

14. 陆源碎屑岩按碎屑物粒度大小可分为__砾岩__、_砂岩___和泥岩__ 三种岩石类型。若岩石胶结物为铁质,则常呈__红__色。

15. 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4、第5、第7和第9位的矿物分别为萤石、磷灰石、石英、刚玉。

三、单项选择题(共5分)

1.在三大岩类中,主要分布于地壳表层部分,约占地球表面积3/4的岩类是_____B______。

A.变质岩

B.沉积岩

C.侵入岩

D.火山岩

2.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叫_____A__________。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

D.转换断层

3.由小于0.004mm的细碎屑物和粘土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为泥质岩,其中固结很好、页理发育并可剥开成薄片者称为__C__。

A.片岩

B.板岩

C.页岩

D.泥岩

4.泥盆纪属于________D__________。

A.早古生代

B.新生代

C.元古宙

D.晚古生代

5.若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时代不连续,产状角度相交,则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为___B____。

A.整合

B.角度不整合

C.平行不整合

D.假整合

四、读图题(15分)

1. 在下面的地质图中,已知长英岩脉被花岗闪长岩切断。请按形成的地质年代先后,由早至晚写出图中各地质体的形成顺序(7分)。

图例:1:花岗闪长岩,2.石英闪长岩,3.长英岩脉,4.花岗细晶岩脉。

答:各地质体的形成顺序为:2,3,1,4

2.判断下地质图中表示的不整合类型,并分析这一不整合的形成时代(8分)。

答:角度不整合,时代为P-J或T

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何谓化石?形成化石的条件有那些?化石研究有何重要意义?

答:化石: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和遗迹。或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 2 )

化石形成条件:(1)生物自身条件——具有硬体、个体丰富(1);(2)生物死亡后应被迅速掩埋(1)(3)埋藏于化学或生物沉积物中(4)成岩作用应是压实作用较小,且未经历严重的重结晶作用

研究意义:(1)探索生命的起源,研究生物进化(2)推断相对年代(地质年代),研究地史演化((3)推断古地理,古气候

2. 论述地下水沉积作用特征。

答:(1)泉水口泉华---钙华、硅华;(2)孔隙沉积----胶结物;(3)溶洞沉积---石笋,石柱,石钟乳;(4)裂隙沉积---石英脉,方解石脉;(5)石化作用---化石。

3.论述浅海沉积作用特点。

答:(1)浅海的碎屑沉积:近岸以砂砾质为主,具不对称波痕,含大量生物化石,有良好的磨圆度和分选性,成分较单一。远岸粒度细,以粉砂和泥质为主,具水平层理,波痕不发育,分选性好,磨圆度不高。

(2)浅海的化学沉积:A碳酸盐沉积----灰岩和白云岩;B硅质沉积-----燧石等;C铝、镁、锰及海绿石沉积D磷质沉积。

(3)浅海的生物沉积:生物碎屑岩(介壳石灰岩)和生物礁(岸礁、堡礁、环礁)。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因而称

岩石圈。

2、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严格沿着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解

理。主要级别: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极不完全解

理。

3、岩浆作用:岩浆由源区向岩石圈浅部运动及喷溢出地表的作用通称为岩浆作用。

4、三角洲:河口区的河床纵坡降小,水流分散,加之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河水的活力大

大减小,河流携带的大量碎屑物在河口区沉积下来,形成在平面上呈三角形

的三角洲。

5、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是指在地球内力作用下,早先形成的各种岩石(沉积岩、岩浆岩、

变质岩)基本上在固态下发生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而变成一种新

岩石的过程。

6、地层层序律:沉积物的沉积是自下而上逐层叠置起来的,从下而上,岩层的形成年

代是依次变新的。

7、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等的破坏程度。

8、产状:任何成因的天然地质体(包括沉积岩层、层状火山岩、侵入岩及变质岩等)在

三维空间的产出状态(或空间方位)称作产状。产状是指层状岩石在地壳中的

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

9、矿石品位:矿石中所含有用组分的百分含量。

10、地质环境:岩石圈表层的各组成部分,即岩石、土壤、地下水、有机组分和气体,

以及各种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都与水、气、生物圈的物质和过程相互

紧密地联系着,它们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环境系统,称为地质环境。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大洋中脊是岩石圈板块的()

A.扩张边界 B.俯冲(汇聚)带 C.转换断层 D.消减带

2、下列矿物中无解理的是()

A.黄铁矿B.辉石C.闪锌矿D.萤石

3、冰川对地面的破坏作用称为()

A.侵蚀作用;B.刨蚀作用;C.溶蚀作用;D.潜蚀作用

4、河水流过弯曲地段,其凹岸不断后退,凸岸不断前进,这是由于()

A.河流的下蚀作用及底流沉积所形成;

B.河流的沉积作用及河流袭夺所形成;

C.河流的侧蚀作用及向源侵蚀所形成;

D.河流的侧蚀作用及底流沉积所形成

5、在下列各组岩石中,均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砾岩、页岩、泥岩、灰岩B.砾岩、页岩、泥岩、板岩

C.板岩、千枚岩、片岩、页岩D.砂岩、灰岩、页岩、板岩

6、下列各组岩石中均属区域变质岩的应是()

A.角岩、片岩、片麻岩B.板岩、千枚岩、混合岩

C.片岩、板岩、千枚岩D.角岩、矽卡岩、板岩

7、晚古生代最晚的一个纪是()

A.志留纪B.石炭纪C.二叠纪D.三叠纪

8、群、组、段等单位是()

A.时间单位B.生物地层单位C.年代地层单位D.岩石地层单位

9、确定背斜或向斜的主要依据是()

A.两翼地层的产状 B.核和翼部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

C.地形的高低起伏D.转折端的形态

10、潜水应属于()

A.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B.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含水层的重力水;

C.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D.包气带中的重力水;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地壳中克拉克值前三位的元素依次是O、Si、Al

2、地球外核物质的物理状态是液态;内核物质的物理状态是固态。

3、在肉眼鉴定矿物时,主要是根据矿物的物理、力学和其他三大方面的物理性质。

4、根据岩浆冷却凝固成岩的环境,将侵入岩分为浅成、中深成和超深成三大类。

5、风化作用按其产生的原因与方式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6、海水运动的主要方式海浪、潮汐、洋流。

7、促使岩石发生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化学活性流体和时间。

8、与地质年代中的代、纪、世相应的年代地层单位分别为界、系和统。

9、地层的接触关系一般有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三种。

10、断层按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可以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三种类型。

四、简答题(前两题每题6分,后两题每题9分,共30分)

1、列出岩浆岩的七种主要造岩矿物。

岩浆岩中七种主要造岩矿物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

2、简述河流侵蚀基准面的概念及其对河流地质作用的控制作用。

当河流入湖和入海时,河水和湖水面或海水面之间高差为零,河水的下蚀作用停止,这一平面(湖水面、海平面)是河流下蚀作用的极限,称为侵蚀基准面。海平面是河流的最终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的升降对河流的侵蚀作用有重要影响:侵蚀基准面下降增大了中下游河流段的坡降,可以导致下蚀作用增强;侵蚀基准面上升会造成下游甚至中游河段雍水,其机械下蚀作用消失,上游的侵蚀作用也会减弱。

3、简述确定不整合接触的主要标志及其形成时代。

确定不整合存在的主要标志有:

(1)沉积方面的标志

上、下两套地层在岩性和岩相上截然不同,两套地层之间往往有一个较平整或起伏

不平的古侵蚀面。这个面上可能保存着古风化壳。上覆地层的底层常有由下伏地层

的岩石碎块、砾石或砂组成的底砾岩。

(2)地层古生物方面的标志

根据化石和区域地层对比,确定两套地层之间存在某些层位的缺失而又不是断层造成的,则是不整合存在的确切的证据。

(3)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方面的标志

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褶皱型式和强弱以及断裂构造发育情况的不同是角度不整合的构造标志。由不整合面分隔的上、下两套地层中,往往有各自相伴生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特点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们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不整合的形成时代,通常是根据不整合面的下伏地层中最新一层的时代与上覆地层中最老一层的时代来确定的,即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的那部分地层所相当的时代。

4、说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状况及据此划分的地球内部圈层。

从地震波(纵波和横波)的变化特征来看,波速在地下12公里(大洋区)和33公里(大陆区)、670公里、2891公里、5150公里等处发生明显的跃变。由此可以推论,在这几个深度的物质成分和物质状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成了几个大的结构面。

莫霍面是地震波速显著增加的不连续面,在大陆区厚度为33km、在洋底厚度为5-8km,莫霍面以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地球最外部圈层称为地壳,莫霍面成为地壳与地幔的界面。

位于地下2891km的古登堡面为地震横波终止,纵波急剧减低。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的圈层称为地幔。地幔的厚度约2870km。根据670km深处的地震波速显著间断面分为上、下地幔。

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的部分称地核。根据5150km深处的地震波速显著间断面(纵波增加、横波出现)分为内外地核,推测外地核为液态物质,内地核为固态物质。

1、似斑状结构组成矿物的矿物颗粒大小相差悬殊,且基质是显晶质的结构。

2、矿物地壳中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天然单质和化合物。

3、枢纽组成褶皱岩层的同一层面上各个最大弯曲点的联线。

4、解理矿物受力后沿着一定方向裂开的性质。

5、斜歪褶皱轴面倾斜而两翼倾向相反的褶皱。

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物性具有相似之处,称之为岩石圈矿物:矿物是天然产出的自然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解理:矿物晶体受外力敲击或挤压后严格沿着一定结晶方向破裂,并能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这些光滑破裂面称为解理面。

1、简述风化作用的类型?(8分)

风化作用:指在地壳或接近地表环境下,由于气温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的作用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因素的影响,使岩石在原地遭受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①物理风化作用:指在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机械破坏作用

②化学风化作用:是地表岩石在水、氧气以及二氧化碳作用下发生化学成分变化并产生新矿物的作用。

③生物风化作用:是生物活动对岩石所起的机械性或化学性的破坏作用。

2、简述断层存在的证据?(12分)

1)、地质界线的错开现象

2)、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3)、磨擦镜面、擦痕和阶步

4)、断层构造岩

5)、构造面理、透镜体和牵引褶皱

6)、沉积相的变化、岩浆活动以及矿化作用标志

7)、地貌标志

3、论述冰川的地质作用?(14分)

要点:冰川的地质作用包括剥蚀作用(刨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1)、冰川的刨蚀作用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①挖掘作用:定义……②磨蚀作用:定义……

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冰斗刃脊角峰冰蚀谷羊背石

2)、冰川的搬运作用:定义……特点……

3)冰川的沉积作用:定义……产物叫作冰碛物冰碛物的特点……

更多资料,我已发到群邮箱中!

地质学与地貌学重点

地质学与地貌学重点

————————————————————————————————作者: ————————————————————————————————日期: ?

地质学与地貌学 一、名词解释 1.矿物:是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无机物,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 2.原生矿物:指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物,其具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3.次生矿物: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4.类质同象(同晶置换):晶体中某种质点被类似质点所顶替(置换或取代)而能保持原有晶体构造类型,之稍微改变其晶格常数的现象。 5.造岩矿物: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 6.粘土矿物:组成粘土岩和土壤的主要矿物。 7.斜长石:晶体属三斜晶系的架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晶形呈柱状、厚板状,常为粒状或块状;颜色多呈灰白色,有时微带浅棕、浅蓝及浅红色;硬度6~6.5;相对密度2.61~2.76;玻璃光泽;两组解理。 8.钾长石:也称正长石,属单斜晶系,通常呈肉红色、白色或灰色。密度2.54~2.57g/cm3,比重2.56~2.59g/cm3,硬度6.具有熔点低,熔融间隔时间长,熔融粘度高等特点。 9.基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酸性斜长石:斜长石是由钠长石和钙长石所组成的混合物,二者可按任意比例混合,根据不同比例可分为酸性斜长 石、中性斜长石和基性斜长石。 10.碱性长石:是富含碱金属钾、钠的长石的总称。是钠铝硅酸盐(NaAlSi3O8)和钾铝硅酸盐(KAlSi3O8)的混合物。 11.岩石:是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固态物质,是矿物或岩屑的集合体,有一定的结构、构造和变化规律。 12.岩浆:是形成与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以硅酸盐为主的高温熔融物质。 13.熔岩:液体喷发物。 14.岩浆作用:是指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 15.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为到达地表。 16.火山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称为喷出作用。 17.变质作用:地壳中的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变化时,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常常也会随之变化,而达到新的平衡关系的过程。 18.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 19.沉积岩: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20.变质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热流变化等内营力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21.围岩:因开挖地下硐室,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对稳定和变形可能产生影响的岩体。 22.侵入岩:是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在造山作用下贯入同期形成的构造空腔内,在深处结晶和冷凝而形成的火成岩。 23.深成岩:岩浆在地下深处(>3000米)缓慢冷却、凝固而生成的全晶质粗粒岩石。 24.浅成岩:又称半深成岩;介于深成岩与火山岩之间,具深成岩与熔岩中间结构的火成岩。 25.不整合:上下两套不同时代地层之间出现过沉积间断或地层缺失的地层接触关系。 26.角度不整合:上覆新地层和下伏老地层产状完全不同,其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和风化剥蚀现象。 27.平行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相互平行,但其间存在一个假整合面。 28.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的位置。 29.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30.褶皱构造:层状岩石的一系列波状弯曲而为失去其连续完整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 31.断裂构造:岩石受力发生变形,最后是岩层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发生断裂,形成断裂构造。 32.断层:岩层或岩体受力破坏后,破裂面两侧的岩块如果发生了明显的唯一,这种断裂构造叫断层。 33.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34.剥蚀作用:岩石在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和海流等外营力作用下,松散的岩石碎屑从高处向低处移动的过程。 35.风化壳:风化的产物成为一个不连续的薄壳覆盖在基岩上。 36.残积物:岩石风化后在原地残留的物质。 37.球状风化:小岩块的边缘和隅角从多个方向受到温度及水溶液等因素的作用而最先破坏,而且破坏深度较大,久而久之,其棱角逐渐消失,变成环形或椭球形。 38.差异风化: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节理状况不同的岩石共生在仪器,它们抵抗风化的能力不一致,则抗风化能力强的岩石突出,抗风化能力弱的岩石凹入。 39.元素的地质循环:在风化壳发展演变中,各种元素不断迁移,并由一种形态演变为另一种形态。 40.河漫滩二元结构:上层为细砂、粘土等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为粗砂、砾石等河床相冲积物的结构。 41.牛轭湖:弯曲河道因弯曲过度,发生裁弯取直,原来的河道被废弃所留下的部分。 42.下切侵蚀:又称下蚀,即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其结果是加深河床或钩床。 43.溯源侵蚀: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上有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 44.向旁侵蚀:又称侧蚀,即河水冲刷河床两侧及谷坡,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河床及谷底加宽。 45.平衡剖面:河床的侵蚀和堆积达到了平衡状态,河床的纵剖面将呈现一条圆滑均夷的曲线。 46.河流袭夺:分水岭迁移的结果,导致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的上游段。 47.承压水:充满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48.矿物度:地下水所含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总量,称为总矿化度。以每升水所含克数(g/L)表示。 49.矿泉水: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矿泉水是在地层深部循环形成的。 50.上层滞水:是指包气带内局部隔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51.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52.孔隙水:赋存于松散沉积物孔隙中的地下水。 53.岩石透水性:指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54.可溶性岩石: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55.风沙流:含有沙粒运动的气流。 56.风积物:经过搬运在堆积的物质。 57.土地沙漠化: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地质学基础全套讲义

《地质学基础》讲义 前言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性质 地质学基础是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程。本课程对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具有重大作用,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球观和世界观,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其他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目的任务 (1)目的:使学生对地质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逐步学习和掌握地质学的思维方法,为进一步学好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任务:学习和掌握地质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容、意义及相互关系,从地球的组成、演化与各种地质作用的性质、特点、过程和结果入手,掌握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概念和术语、重要理论及地质思维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学生在低年级最先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为城乡规划综合实习提供基础理论知识,为后续的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导论、经济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 1、了解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特点及研究方法;现代地质学发展的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不同圈层的特点;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地壳类型及其特点;软流圈和岩石圈的特点;地质作用的分类;鉴定矿物的主要依据及其基本特征;矿物的分类;火成岩的分类,代表性的岩石及其特点;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类型及相应的变质岩;板块边界的类型;岩层的产状要素;褶曲的分类;断层的分类;描述地震特征的相关术语;火山和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人类的演化阶段。 重要术语:重力异常;地磁异常;地热增温级;克拉克值;硅铝层;硅镁层;软流圈;岩石圈;地质作用;矿物;岩石;晶质体;非晶质体;类质同像;同质多像;解理;风化壳;变质作用;变质强度;接触变质晕;双变质带;贝尼奥夫带;构造运动;构造变动;地槽;地台;地盾;板块;褶曲;地形倒置;断层;地层层序律;化石;标准化石;地层;岩相;构造旋回;沉积旋回;矿石;矿床;品位。 2、理解 人类在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获得的启示;酸性岩浆和基性岩浆的特征区别,岩浆性质与火山喷发类型之间的联系;鲍温反应系列对于认识矿物共生组合规律和掌握火成岩分类特征的意义;野外识别背斜与向斜;各种大地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分析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对中国古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四纪时期地理环境演化的主要特征;分析矿床的形成与岩石成因之间的关系。 3、掌握 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区别和转化关系;各种大地构造学说;人类的演化与地理环境变化的联系;概括地壳构造演化阶段,分析各主要构造运动对世界古地理环境的影响;概括地球生物发展阶段,归纳主要生物门类的繁盛时期与灭绝时期,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概括地球气候变化历史,分析地球经历的温暖时期和寒冷时期及其特征;分析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中国

普通地质学复习重点

1、基本概念 地层层序律——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这一原理称地层层序律,也称叠覆原理。 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中的相对平均含量。又称元素丰度。 温度风化——由于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的影响造成岩石发生不均的热胀冷缩而导致岩石中矿物之间的结合力减弱,最终松弛崩解。 节理——断裂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形式,有时也称为裂隙。 地温梯——地球内部的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我们将单位深度内温度增加量称为地热梯度。 球状风化——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 洋流——大洋水发生大规模的远距离的运动称为洋流。 溯源侵——指在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并使其向上游源侵 头蚀后退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 风化壳——岩石圈上部的各种残积物的总和。 洪积扇——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 变质作用——岩石在深部受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气流等内动力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和改造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洪水期河漫滩上水流流速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主要是细沙和黏土,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由河床移动沉积的粗砂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这样就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结构。 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侵蚀基准面——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 岩溶作用——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与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岩石圈——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 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成岩租用—— 软流圈——软流圈是指在距地球表面以下约100公里的上地幔中,有一个明显的地震波的低速层,称之为软流圈,它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岩石圈之下。 产状——是物体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地质体可大致分为块状体和面状体两类。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人为)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是鉴定矿物常用的鉴定手段之一。 沼泽——陆地上湿度过剩、生长着特殊类型的植物并有泥炭形成的地段称为沼泽。 岩溶水——赋存于可溶性岩层的溶蚀裂隙和溶洞中的地下水,又称喀斯特水。 冰川——指大量冰块堆积形成如同河川般的地理景观。 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剥蚀作用——岩石在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和海流等外营力作用下,松散的岩石碎屑

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

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 (一)补充简答题 1.简述如何确定褶皱在空间的方位? 答:褶皱在空间的方位可由褶皱的轴面产状、枢纽产状、两翼产状和翼间角确定。两翼和轴面的产状要测量其倾向和倾角。垂直面状要素的走向线向下所引的直线为倾斜线,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为倾角,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所指岩层向下倾向的方向即为倾向。翼间角为褶皱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圆弧形褶皱的翼间角是指过两翼两个拐点处的切线的夹角。枢纽产状要测量枢纽的倾伏和侧伏。倾伏包括倾伏向和倾伏角。前者指枢纽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其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之间的锐夹角。侧伏包括侧伏向和侧伏角,前者指轴面的走向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轴面的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对于规模较小,出露完整的褶皱,可以从露头上直接测量以上各要素。对于规模较大,出露不完整的褶皱,往往需要系统测量其褶皱面的产状,然后通过计算方法或赤平投影方法才能较精确地确定其枢纽和轴面的产状。 2.简述重力滑动构造的基本结构。 答:重力滑动构造是由重力作用引发的滑动推覆构造,它是某些逆冲推覆构造的重要成因。重力滑动构造基本结构为:下伏系统、滑动面、润滑层、滑动系统。分带:后缘拉伸带、中部滑动带和前缘推挤带。形成条件为:一定的坡度;滑动系统要有一定的厚度和重量;应由软弱层和孔隙流体的参加。下伏系统构造较简单,基本保留了早期或基底构造的特征;滑动面沿原始地质界面(如层理面、不整合面、侵入体与围岩接触面)或破裂面发育,剖面和平面上均呈弧形,剖面上常呈犁式、铲式或勺形。润滑层能降低滑动摩擦力,使滑动系统长距离搬运,常由软弱岩层或面理化岩层构成,如泥岩层、煤层、膏岩层、片岩、片理化的蛇纹岩、辉绿岩等。中部滑动带岩层和构造比较复杂,往往为一系列互相叠置或切割的滑体、滑块,褶皱,断层发育。前缘推挤带常又一系列逆冲断层叠置而成,后缘拉伸带常出露下伏系统的岩层。 3.蠕变和塑性变形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答:两者的区别是:蠕变是岩石在一较小恒定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塑性变形是岩石在超过其弹性极限的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蠕变是缓慢发生的,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思考与习题集 绪论 重要术语 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 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4.你怎样理解地质学的特色? 5.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怎样? 第一章:地球的一般特征 重要术语 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大地热流、常温流、地热增温流、放射性热、增温率、增温级、地温梯度、地磁要素、纵波、横波、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圈、岩石圈、大洋地壳、大陆地壳、活动大陆边缘、稳定大陆边缘、科里奥利力、莫霍面、古登堡面复习思考题 1.外力作用的三大因素是什么?如何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2.纵波、横波、表面波的特点怎样? 3.地球内部有哪几个主要层圈?其物质状态怎样? 4.洋壳与陆壳的差别何在? 5.解释:康拉德面、莫霍面、古登堡面。 6.海底地貌分为哪些单元?各单元的特征怎样?

7.大陆地形有哪些主要单元? 8.主动性大陆边缘和被动性大陆边缘有何不同? 9.由赤道至两极地磁三要素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0.说明地温梯度、地温级、地温率的区别? 11.地表最高点、最低点如何? 第二章:矿物 重要术语 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非晶体、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断口、硅氧四面体、硅酸盐矿物 复习思考题 1.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2.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3.解释: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举例。 4.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异像、举例。 5.解释:显晶质、隐晶质。 6.解释:解理与断口。 7.什么叫矿物晶体及集合体?有哪些常见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 9.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哪几种?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 10.掌握实验中学过的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

地质学基础知识点

Chapter 2 Mineral Section 1 Some basic conceptions 1.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矿物由元素组成. 2.元素是构成地球的最基本物质,由同种原子所组成. 2.1 元素(element):周期表共有112种,自然界有92种 2.2 同位素:是中子数不同(原子量不同)的同种元素的变种. 同种元素的同位素,物化性质基本相同.总共有300余种. 2.3 可分放射性和稳定两种同位素(radio & stable isotope).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U238,U235,U234,Th232,Rb87,K40等 稳定同位素:主要有O16,O17,O18,C12,C13,S32,S33,S36,H1 2.4 半衰期(half-life):放射性元素蜕变到其原来数量的一 半所需时间. 半衰期: Rb87-Sr87 : 500亿年, Th232-Pb208 : 139亿年, U238-Pb20645亿年, K40-Ar40 :15亿年, U235-Pb207 :7.13亿年, C14-N14 : 5692年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用来测定火成岩石的绝对年龄; 稳定同位素主要用来确定岩石的物质环境与来源.如地壳,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月球,陨石等。 2.5 同位素研究是当代倍受重视的国际前沿,地化专业主攻。 3.克拉克值Clark value:中上地壳中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美国科学家克拉克采集了世界各地的样品5159个;用取得的化学分析数据,求出了16公里厚的地壳内50种元素的平均百分重量,后人称克拉克值,又称丰度Abundance。国际通用。 单位ppm=10-6,即克/吨。目前还用ppb=10-9。 克拉克值≠克拉值;5克拉=1克。 3.2 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 其中, O,Si,Al,Fe,Ca,Na,K,Mg,Ti,H 10元素占99.96%; 而O, Si, Al, Fe, Ca 5元素占了92.46%。 4. 晶体(Crystal)定义: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体。 或晶体是具有晶格构造的固体。 这种固态物质称结晶质(晶质)。习惯上,将具有几何多面体外形的物体称为晶体(即,晶体是原子有规律排列的外观表象)。相应地,将不具几何多面体外形的晶体称为晶粒Crystal grain。 存在二种晶体:天然晶体(绝大多数)和人造晶体(少数)如人造石英、金刚石等。非晶质体Non-crystal: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规律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如火山玻璃,超冷液体。自然界极少。 在一定条件下,非晶质体可向晶质体转化。如火山玻璃→玉髓。 准晶体quasicrystal定义:其内部结构由多级呈相似的配位多面体在三维空间作长程定向有序分布的固体。 quasicrystal为一种新的凝聚态固体,但其内部原子既不像非晶质体那样成完全无序的分布,又不具有像晶体那样的三维周期性排列有序。目前尚未发现天然产出的准晶体。 5 矿物Mineral定义:由天然产出且具有特定的(但一 般并非固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构造的均匀固 体。自然界广泛。 准矿物Mineraloid: 在产出状态、成因和化学组成 等方面均具有与矿物相同的特征,但不具有标准结 晶构造的均匀固体。

构造地质学重点归纳(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1、穹隆构造:穹隆构造—长宽比小于2:1的背斜构造。 2、倾向节理:倾向节理—节理走向与岩层倾向大致平行(即与岩层走向大致垂直)。 3、分期:分期—区分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的先后关系。 4、节理组:节理组—由同一时期,相同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方向相互平行或大致平行,力学性质相同的节理组合成为一个节理组。 5、滑距:滑距—断层相当点之间的距离。 6、构造窗:构造窗—推覆构造中由于局部剥蚀由上盘岩块环绕、四周以断层线为界的下盘露头。 7、构造岩:构造岩—断层带上的岩石在断层作用中被搓碎、研磨,甚至重结晶、再定向又固结的岩石。 8、花状构造:花状构造—剪切断裂带在浅部常表现为向上分叉、撒开的断层组合,在剖面上形似花朵,称为花状构造。 9、逆牵引构造:逆牵引构造—弯曲凸出方向与本盘位移方向相反。 10、断层效应:断层效应—断层的活动造成的岩层视错觉。 11、增长指数:增长指数—生长断层下降盘地层厚度与上升盘地层厚度的比值。 12、转换断层:转换断层—垂直于大洋中脊并将大洋中脊切割错断的走滑断层。 13、岩石圈板块:岩石圈板块—岩石圈被首尾相接的活动带(洋中脊、海沟和转换断层)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块体,叫做岩石圈板块。 14、双变质带:双变质带—指变质时代接近、在空间上平行分布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和低压高温变质带。 15、蛇绿岩套:蛇绿岩套—指产于地槽序列中的超镁铁岩、粗粒辉绿岩、火山岩和放射虫燧石岩的组合。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水平面的赤平投影是圆。 2、褶皱的基本要素包括核部、翼部、转折端、轴面、枢纽、轴迹、脊、槽。 3、按照节理与岩石形成的先后关系节理分为原生节理、次生节理。 4、节理按力学成因分为张节理、剪节理两类。 5、通过切断错开、限制中止、相互切断错开可判断节理形成的先后关系。 6、按照断层两盘的相对方向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枢纽断层四种类型。 7、断层在剖面上的组合类型有阶梯状、地堑、地垒、Y字形、叠瓦状、花状。 8、正断层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同且断层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时,剖面上两盘地层重复。 9、板块的边界类型包括离散型边界、汇聚型边界和转换型边界三种。 三、简答题(共30分) 1、简述剪节理的基本特征。(8分) 答:1)产状稳定,延伸较远,穿越岩性显著不同的岩层时,其产状可能发生改变。2)剪裂面平直光滑,可切过砾石等,可有少量位移。3)剪裂面上常有擦痕、磨擦镜面。4)剪节理一般发育较密,常密集成带。硬而厚的岩石中的剪节理间距大于软而薄的岩石,剪节理发育的疏密还与应力作用情况有关。5)剪节理常呈现羽列现象,往往一条节理由若干条方向相同,首尾相近的小节理呈羽状排列而成。扭动实验形成的两组剪节理,其中一组呈羽列现象,与扭动面的夹角不超过24°,指向本盘扭动方向,两组之间的夹角约为62°-64°。6)剪节理两壁之间的距离较小,常呈闭合状。7)剪节理的尾端变化有:折尾、菱形结环和节理叉。8)剪节理的发育具稀密的等距性。 2、哪些现象可用于确定断层两盘的位移性质?(8分) 答:1)根据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2)根据褶皱核部的宽窄变化;3)根据地层的重复和缺失;4)根据牵引构造和逆牵引构造;5)根据擦痕、阶步和反阶步;6)根据构造透镜体和断层角砾岩;7)根据派生构造;8)根据生长正断层两盘的厚度; 9)根据平移断层收敛、分散作用和升降活动。 3、简述大洋演化的威尔逊旋回。(7分) 答:威尔逊总结了大洋开合的不同发展趋势,将大洋盆地的演化归纳为六个发展阶段,这六个阶段称为威尔逊旋回。(1分) 1)胚胎期,以东非裂谷带为代表;2)幼年期,以红海、亚丁湾为代表;3)成年期,以大西洋为代表; 4)衰退期,以太平洋为代表;5)终了期,以死海为代表;6)遗痕(地缝合线),以喜马拉雅山缝合线为代表。 4、简述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要点。(7分) 答:1)固体地球表层垂向上可分为坚刚岩石圈及塑性软流圈两部分;(1分) 2)岩石圈并非浑然一体,可分数量不多的几个刚性板块,板块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相对运动,地壳变形与板块相对运动有关,变形性质取决于板块边界类型;(3分)

习题_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作业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概念解释 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 二、回答题与论述题 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3、研究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4、简述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 5、论述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论述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简史。 第二章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一、名次概念解释: 地貌、地貌的形态、地形线、地形面、地形点、谷中谷、地貌的基本形态、地貌的形态组合、地文期、现在地貌、古地貌、地貌与沉积的相关性、气候期、天气与气候、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 二、回答题与论述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 3.为什么要对大小不同的地貌进行分级?共划分了几级?各级的地貌特征是什么? 4.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的什么? 5.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6.为什么说地貌形成的动力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7.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8.为什么地貌具有分带性? 9.温湿气候带地貌的特点? 10.什么是地貌的年代? 11.岩石和地质构造在地貌形成中有什么作用? 12.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13.确定地貌地质年代的方法?

第三章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及重力地貌 一、基本概念 风化壳、残积物、滚落、崩塌、倒石锥、滑坡、片流 二、问答题 1、风化壳的分带及各带特征。 2、试述风化壳的类型与古气候的关系。 3、什么是古风化壳? 4、试对比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者的主要异同和关系。 5、试述风化作用与农业的关系。 6、不同气候带的风化壳有什么不同? 7、风化作用的地质、地貌意义。 8、根据什么指标来判定风化作用阶段? 9、试对比土壤与风化壳的区别。 10、试述斜坡上的动力地质作用。 11、如何区别地滑阶地、泥流阶地与河流阶地? 12、崩塌地貌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特征? 第四章陆地水流系统及其地貌 一、基本概念 侵蚀沟、坳谷、冲出锥、洪积扇、泥石流、河谷、侵蚀基准面、侵蚀谷、构造谷、隘谷、障谷、峡谷、河漫滩河谷、裂点、牛轭湖、河流阶地、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冲积平原、逆向河、水系、河流袭夺、断头河 二、问答题 1、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哪些主要地貌形态? 2、河谷的发育与新构造运动有什么关系? 3、坡积物与洪积物的地貌标志、沉积特征有何区别? 4、泥石流堆积物与洪积物有何异同? 5、泥石流发生区有何地貌特征?它的形成条件与滑坡有何异同? 6、什么叫裂点?它的地貌意义有哪些? 7、河床相冲积物有哪些主要堆积类型? 8、当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变化时,冲积物的类型和结构是否随之变化?为什么? 9、河流阶地有哪些主要类型?各有何特征?并用图示? 10、研究阶地水文工程地质有何作用? 11、认识平原冲积物相特征的水文工程地质意义有哪些? 12、确定河流类型的地貌学意义是什么? 13、分析控制水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14、造成分水岭迁移与河流袭夺的主要内、外力地质作用因素有哪些?

地质学基础大纲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旅游管理 【学分】:3 【总学时】48 【先修课程】:无 二、教学目标 如今了解地球科学知识的必要性,已经更紧迫地显示出来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就向地球作了更多的索取,然而人类如稍有处置不当,便会招致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只有当地球上的居民都认识地球、了解地球,才能和它友善相处,和谐协调,从而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作为地质学专业的大学生,理应首先了解地球科学知识,带头向社会传播,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专业工作中去,以造福于人类。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为地质学专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建立地球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一些实际的技能,增强探索自然的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起到一定的作用,激励大家了解地球,关爱地球,珍惜自然资源,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以造福于子孙后代。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要求 重点了解地球科学的学习目的、意义和课程的学习要求。一般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任务。 (二)重点、难点 重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任务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概略地了解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终于证实大地是一个球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太阳系中一颗不大的行星,太阳系是拥有2000多亿颗恒星的银河系中一个不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是数以百亿计的星系中的一个旋涡星系,地球是现在已知的、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等基本知识,通过练习作业初步掌握地球上主要地形特点及其名称。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宇宙的特征 2、难点:理解宇宙观 第二节行星地球简史 (一)教学要求 概略地了解:宇宙应是无限的(但在自然科学中,却作为一个有限的研究对象来对待),这个宇宙产生于约137亿前的大爆炸,是现今比较流行的看法,冷的气体与宇宙尘埃组成的星云逐渐形成太阳系,是目前比较合理的假说,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它们有共同的起源,是自然本身演变的产物。重点掌握:将今论古、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器官相关律等原理是认识地球历史的基本方法,20世纪开始,利用同位素等方法来取得地球的年龄资料。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宇宙应是无限的 2、难点: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器官相关律等原理 第三章地球的结构 第一节地球的物质组成 (一)教学要求 地球的元素组成,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元素或化合物,具有自己的物理、化学特征,矿物内部的晶体结构是决定其外部形态及特性的主导因素,由矿物集合而成的岩石构成地球的主体。一般了解元素在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不断迁移和重新组合。 (二)重点、难点

夏邦栋版普通地质学要点整理很详细的

普 通 地 质 学 要 点 整 理 书目:夏邦栋《普通地质学》,1995年,地质出版社 整理依据: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普通地质学考试大纲 2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普通地质学考试大纲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矿物 (1) 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2) 第四章 外力作用与沉积岩 (3) 第五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4) 第六章 地质年代 (5) 第七章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5) 第八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6) 第九章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 (7) 第十章 风化作用 (8) 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9 第十二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10 第十三张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11 第十四章 海水的地质作用...............12 第十五章 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12 第十六章 风的地质作用..................13 第十七章 块体运动........................14 第十八章 行星地质概述..................14 第十九章 地球的演化.....................15 第二十章 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15 附 录 真题举例........................15 卷 后 语 (17) 第一章 绪论(略) 第二章 矿物 第一节 元素 1 元素的定义: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统称元素。 2 半衰期:某一放射性元素蜕变到它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也即地壳元素的丰度。 4 八大元素:O ,Si ,Al ,Fe ,Ca ,Na ,K ,Mg 第二节 矿物的概念 与 第三节 矿物的主要性质 1 矿物: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排列有序的固体。 2 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s://www.doczj.com/doc/056789231.html, For evaluation only.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福昕软件(C)2005-2009,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1、地质构造: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或岩体等,在内外地质动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变形 2、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壳上各级各类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与矿产分布、地震、工程稳定性、环境演化等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3、面状构造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某一倾斜构造面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倾向:在构造面上,沿倾斜面引出垂直走向线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现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倾斜一段的方位角 倾角:构造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4、方位角法:倾向+倾角(45 °∠ 30 ° 5、象限角法:走向+倾角+倾向(N30°E, 45 ° SE 6、线状构造产状要素:倾伏、侧伏。 7、倾伏:倾伏向+倾伏角,如:330 °∠ 20 °或 N30°W,20° 8、侧伏:侧伏角+侧伏向/构造面产状,如: 20°S/N30°E,45 °SE 。 注意:学会将方位角换成象限角 9、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的区别:①水平岩层:老下新上,沟谷老,山脊新。倾斜岩层:在没有发生倒转的前提下,顺着岩层的倾向,岩层的时代由老到新排列;②水平岩层:地质界限随着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倾斜岩层在野外和地形地质图上呈条带状分布,切割地形等高线;③水平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顶面和底面的标高差;④水平岩层露头宽度的变化受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影响。(地缓而宽大,地陡而窄小。倾斜岩层:横穿沟谷的岩层倾角越大,岩层的条带越接近条带状,若岩层的倾角越小,则岩层越弯曲。

10、倾斜岩层的厚度:真厚度(h=铅直厚度(H×cosα(真厚度永远小于或等于铅直厚度 11视厚度(h’=铅直厚度(H×cosβ(真厚度永远小于视厚度 12、V字形法则:①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反时,岩层的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反相同”,但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小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②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的露头界限与地向等高线成相反方向,即“相同相反”;③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同相同”,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大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 13、平行不整合接触特征:1假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在大范围内彼此平行排列;2缺失部分地层有两种情况:一是缺失地层没有沉积,二是缺失地层沉积了,后经地壳上升被剥蚀掉了;3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之间有古生物间断;4在不整合面之上地层的底部常存在有由下部老地层组成的底砾岩;5在起伏不平的风化壳上,往往有特殊的风化残余矿产。 14、平行不整合接触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寂-----上升遭受剥蚀-------在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15、角度不整合形成过程:沉积盆地下降接受沉寂-----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发生褶皱、断裂,往往有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相伴生,同时隆起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在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角度不整合接触特征:1不整合面上下新老岩层之间的产状明显不同,两者呈角度接触;2不整合面上线新老岩层之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3在不整合面上常发育有底砾岩和古风化残余矿产;4由于长期的沉积间断,不整合面上线新老岩层的沉积条件发生变化,造成两套岩层的岩性和岩相明显差异;5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岩层的变形要比上覆的年轻地层相对强烈复杂,两套岩层中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往往明显不同。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题-2017》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1.冰碛物具有( B ) A.颗粒磨圆度好 B.无层理 C.堆积物中含异源小 漂砾 D.细粒粒上保存有光面和擦痕 2.阿尔卑斯山北麓保存有( D ) A.玉木冰期 B.大理冰期 C.埃尔斯特冰期 D.大姑冰期 3.暗河沉积物( D ) A.无崩积、溶蚀残余粘土 B.的沉积相有规律变化 C.可塑造各种典型的河流地貌形态 D.没有二元结构4.地质 历史上曾出现过( B )三次全球性冰川作用 A. S,T,K B. Z,C-P,Q C.Z,P-T,Q D. O,K, E5.新构造运动是指( B ) A.新第三纪以来或第四纪以来发生的构造运动 B.从第三纪开始至现在的构造运动 C.新第三纪 以来和第四纪以来发生的构造运动D.现在仍 在活动的构造运动 6.从河谷的横剖面看,河谷的组成要素有( D ) A.谷麓和谷肩 B.谷缘和谷肩 C.谷缘和谷坡 D.谷底和谷坡 7.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有( C )A.地形坡度及 降水 B. 气候、温度、高度C.温度、 降水和地形 D. 地形起伏及温度高低 8.第四纪采用四分法,其年代界限分别是( C ) A. 0.8Ma,1Ma,12.5 万年,1万年 B. 1.7Ma,1Ma,12.5 万年,1万年 C. 2.5Ma,1Ma,12.5 万年,1万年

D. 3.5Ma,1Ma,12.5 万年,1万年 9.山岳冰川主要分布于( B ) A.中、高纬度高山区B.中、低纬度高山区 C.中、高纬度低山区D.中、低纬度低山区 10.阶地分为( C ) A.内叠阶地、上叠阶地 B.阶地前缘、阶地后缘 C.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埋藏阶地 D.阶面、阶坡11.第四纪最主要特点是( A ) A.人类出现 B.部分地壳活动 C.小规模的冰川活动 D.哺乳动物大量绝灭 12.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 D ) A.地层及沉积物 B.生物及气候 C.新构造运动与地壳发展 D.以上全部 13.第四纪一词(Quaternary)是1829 年法国地质学家( B )所创。 A.阿杜努伊 B.德努瓦耶 C.莱伊尔 D.席姆佩尔 14.教材采用的第四纪下限的古地磁年龄依据是( A ) A.松山/高斯极性分界 B.吉尔伯特/高斯极性分界 C. 松山/布容极性分界 D.吉尔伯特/松山极性分界 15. 2014版国际地质年代表规定第四纪下限年龄为( B ) A.0.78Ma B.2.58Ma C. 1.806Ma D. 2.4Ma 16.冰川作用在砾石表面时形成( A ) A.新月形擦口 B. 纺锤状撞痕 C.砸痕 D.泥质胶结物 17.下图砾石概率分布曲线③2 成因属于(D ) A.河流 B. 洪流 C. 风力或海浪 D. 以上成因可能都有

普通地质学课复习重点.docx

普通地质学复习重点整理 绪论 1、地球科学的研究内容:资源、环境、灾害、起源、演化。 2、地球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将今论古和将古论今。 课后习题: 1、地球科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见本章复习重点1 2、地球科学的特点决定地球科学工作者的思维和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①时间漫长、空间巨大:时空尺度跨度大,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有所不同 ②系统庞大、对象复杂:要有系统思想,有时定性分析和逻辑推理比定量计算更重要 ③重现性差、探索性强:现场直接观测非常重要,不要受经验和理论所限 ④信息量大、超越国界:大量使用高新技术,重视学科交叉和国际合作 3、举例说明将今论古和将古论今。 将今论古:在地质学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特点。如通过现今珊瑚的生长条件,由该区域珊瑚化石推测该区古环境 将古论今:现今能观察到的地质作用往往是漫长地质作用过程屮的一个片段,而过去的地质记录往往只保留了某一地质作用的全部过程,因此认识了过去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未来。如地质时期的冷暖变化是有周期性的,这在深海海底沉积物屮留下了清晰的记录,研究这些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4、地球系统科学与通常所说的地球科学有什么不同? 地球系统科学,是近年来提岀的一个术语。地球系统科学强调地球是一个系统, 一个整体。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地球内部的地幔、地核都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组成一个复杂的、巨大的系统。毎个组成部分也都是一个复杂的子系统。在研究地球这个系统的运动时,还必须考虑太阳、月球、陨石等其他天体从外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其强调在研究地球时要有“系统”的思想、“系统叩勺方法,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基础学科。包括地质学、地理学中的自然地理部分、大气科学中的一部分、海洋科学中的一部分、环境科学中有关全球生态环境的部分。

第四纪地貌学与地质学

一、名词解释 1. 地貌:地球表面形状,指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 2. 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3. 单面山:指一边极斜一边缓斜的山。 4. 崩解:岩石由大块变成碎块,再渐变成细粒,其形状和大小改变,但化学成分不发生变化。 5. 壶穴:基岩河床中被水流冲磨的深穴。 6. 水系:指某一干流及其支流的组合。 7. 猪背山:形成于岩层倾斜较大的单斜构造上的两坡较陡且近似等长的山脉。 8. 崩塌:把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急剧向下倾倒、崩落的现象。 9. 岩坎:基岩河床中由较坚硬的岩石形成的横亘于河床底部突起的 地形。 10. 分水岭:指河流之间把相邻两个水系分开的高地。 11. 流水作用: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的物质以及水溶解的物质进行搬运,最后由于流水动能的减弱又使其搬运物质沉积下来,这些作用统称为流水作用。 12. 地质构造:指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13. 风成作用:指风以自身的力量和所挟带的砂石对地表岩石、松散沉积物的破坏作用。 14. 风化壳:由残积物构成的分布在陆地表面的不连续薄壳。 二、简述题 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①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在生产实践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矿产资源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环境地质和灾害、农业生产。(可以少写几个方面) ②用研究现代地质作用和现象的方法去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过程。 2.简述崩塌形成的条件 1)地形条件:坡度陡和坡底相对高度较高。 2)地质条件:岩石中存在节理、断层、地层倾斜和岩性脆弱 3)气候条件:湿冷的气候可使加速岩石风化破碎,加快坡底坍塌形成的时间。

普通地质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球,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其成因的学问。内容:1.地球的物质组成2.地球的结构和构造3.地球的动力地质作用4.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5.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程技术方法;研究特点:时间漫长,空间广阔,现象复杂,无法再现。研究方法: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归纳分析,实验模拟验证,总结推导提出假说,反复验证和修正假说,最终形成规律性和理论性的认识 第二章地球 1、球粒陨石:由1-2mm直径的玻璃质小球粒所组成。放射性同位素方法获得其形成时代为45亿年。重力异常:把地球作为一个均匀球体,以海平面为基准计算出来的各地重力值,称理论值,当实测重力值与理论计算的重力值不一致时,称重力异常。地温梯度:单位深度里温度的变化量。每深度增100m,增加的地温值,一般地区为3℃/100m。磁偏角:地磁北极与地理北极之间的夹角。磁倾角:磁针的空间位置与水平面之间夹角叫磁倾角。磁场强度:使磁针偏和倾的磁力大小的绝对值叫磁异常:当实测磁场与正常磁场不一致时岩石圈:软流圈以上的部分,均为固态物质,具有较强的刚性 2、陨石的概念及其分类:天外星体的残骸称陨石,即流星超高速冲入地球大气层后未被烧尽,到达地表的残骸。可分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等。 3、地磁场三要素:磁偏角、磁倾角、磁砀强度 4、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5、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及其分界面:莫霍面以上的部分称为地壳,以下为地幔。古登堡面是具有高密度的固体地幔与具有液体性质的外核之间的界面(核幔界面)。康拉德面(此界面将地壳划分为上、下两个不同密度的层圈,上部为花岗质上地壳,下部为玄武质下地壳。上下地幔界面此界面将地幔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称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壳——康拉德面——下地壳——莫霍面——地幔——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软流圈 上地幔——上下地幔分界面——下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外核——内外核过渡带——内核——6371km(地心) 6、地球表面形态特征:陆地地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洼地)、海底地形(大陆边缘,大洋盆地,洋中脊) 第三章地壳的物质组成 1、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相对平均重量的百分含量。矿物: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自然资源和化合物。同质多象:化学成分相同、但质点的排列方式不同(结构不同)的现象。类质同象:矿物结构中某种原子或离子部分被它种原子或离子取代,但不破坏其晶体结构的现象。晶体:矿物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分子等)有规律的排列、具一定的结晶格子和一定的几何外形特征的固体称为晶体。如石英、石盐、方解石等。非晶体:矿物内部质点不作有规律的排列、不具有结晶格子特征,而且几何外形不固定的固体称为非晶质体。结晶习性:在相同生长条件下形成的同种矿物,其单体总是趋向于某一特定的晶体形态,即各种晶体都有自己的常见形态,我们称之为矿物的结晶习性。晶面条纹:矿物晶体表面规则的细条纹。解理:指结晶矿物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断口:若矿物受打击后沿任意方向裂开所成的凹凸不平的断面称为断口。岩浆岩: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而形成的岩石。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不同深度的部位冷凝而成的岩石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条件下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已形成的沉积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变质岩:指地壳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新岩石。岩石的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组合方式。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他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或组合方式。主要是指矿物集合体的组合特征。 2、矿物概念及其特征:1、矿物可以由一种单质元素组成。2、由比较固定的化学成分组成。 3、绝大多数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和构造,以及一定的外部形态。 4、矿物具有同质多象和类质同象现象。 5、具有一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