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凯雷收购徐工案例分析

凯雷收购徐工案例分析

凯雷收购徐工案例分析
凯雷收购徐工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与收购引发的思考

随着中国对外资开放领域的增加,以及政府对境外资本参与国企改制的大力鼓励,面对中国企业以及中国市场强大的增值潜力,外资迫不及待地蜂拥而至。徐工被凯雷收购,不亚于一场行业地震。我们在庆幸徐工终于找到一个投资者的同时有没有警惕过:海外资本实力开始强势渗入我国装备制造业。以卡特彼勒等为首的跨国巨头图谋的不仅是中国市场,而是从全球产业链的角度“整合”中国市场和资源,把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纳入其全球产业链,确保其在全球市场的绝对优势。如果不积极应对,那么我们的装备制造企业将沦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加工车间。

我们一直在强调坚持对外开放,但是可知,外国企业就是利用了我们这一政策,纷纷开始进驻中国市场。原本民营国企之间相互合作整合的机会越来越少,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范围的“国退洋进”,外资代替民营“帮助”国企更好的发展下去。我们应该明白外资存在的野心,他们追求的永远只是利益关系,而并非真正的帮助投资企业实现转型,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提升投资企业的内涵价值。在国有企业改制的浪潮下,有人质疑,在国企本位和地方政绩的驱动下,地方政府缺乏把握“国退洋进”的充分动机和能力。表面上看每一项国企改制都经过了严格的资产评估、层层审核和公开招标,但因为在地方政府在与外资的谈判合作中很难取得对等的地位,甚至难以代表国有企业的真正利益。国企改制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屈服于国际资本的意志。

从凯雷集团收购徐工可以看出,学习国际资本在华产业投资并购,对于将来国内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生存以及寻求发展良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将是每个中国企业都必须正式与认真面对的课题。借鉴国外资本在国内的成功收购经验,一方面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今后在与国外资本大鳄的对话的过程中,知己知彼,从而增加资本对话中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了解国外的游戏规则,也能为将来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实施产业并购提供支持,从而避免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对话的不平等状态。除此之外,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外国投资者并购国有企业政策规定,加强对外资并购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行业重点企业的审查和监管,保证在国家经济产业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从而确保对关系国家安

全和国计民生的战略行业、重点企业的控制力和发展主导权。要将外资引进由盲目变得理性。

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集团有限公司

总部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以400万吨的稻米运营总量位列大米行业首位,入选全国首批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多年蝉联“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成为“中国米王”;北大荒品牌获得“中国名牌、“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商誉,品牌价值达276.88亿元。公司秉承“为股东创造回报,与股东共同成长,为社会创造财富,与社会共同进步”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做“从田园到餐桌,营养健康食品的创造者”。“北大”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公司生产的“北大荒”品牌系列大米成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中国名牌产品.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产品。概况: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大荒米业集团)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年稻谷综合加工能力700余万吨。集团总部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长江路207号,下辖32个制米厂、14个分子公司。北大荒米业集团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依托垦区2000万亩水稻基地,拉动8.2万农户增收。在率先导入ISO9001,ISO14001和ISO22000质量环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以“奉献绿色鲜品,关爱生命健康”的经营理念,建立了产品“从田园到餐桌”的产业链条。并率先在大米加工行业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稻米加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托国家粮食储备和铁道部铁路运输大客户资质,北大荒米业集团在全国建立了终端销售网络,产品进入商超和社区店近2

万家;与京、津、沪、浙、粤、陕等主销区客户建立了长期粮食安全战略合作关系,为企业赢得了“粮下江南,米供三军”的美誉。在积极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北大荒米业集团还大力拓展国外市场,产品远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好米源自北大荒”。北大荒米业集团拥有江源、鲜香、有机、富硒米、稻谷油、杂粮等系列产品。北大荒牌大米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北大荒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达205.36亿元。目前,北大荒米业集团位列黑龙江省工业销售收入50强,入选全国首批放心粮油示范企业,连续五年蝉联“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产品市场占有率、出口量、品牌知名度均居行业领先,成为我国最具规模的国有稻米加工企

美国凯雷集团收购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美国凯雷集团收购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凯雷集团:美国凯雷投资集团成立于1987年,是全球性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团队遍及非洲、亚洲、澳洲、欧洲、北美及南美19个国家和地区。凯雷公司总部设在华盛顿,有“总统俱乐部”之称,拥有深厚的政治资源,至2010年9月30日止,管理资本超过977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之一。通过旗下76支基金投资于三大投资领域–私人股权、房地产及信贷另类资产。凯雷集团对所有潜在投资机会都持开放态度,并专注于已经拥有投资经验的领域,主要包括:航天、汽车与运输、消费与零售、能源与电力、金融服务、保健、工业、房地产、科技与商务服务、电信与传媒。凯雷一贯秉持的信条是树立良好的投资理念、深厚行业经验、发挥创造力、精诚合作、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自成立以来凯雷已参与超过1015项投资案,共投资达647亿美元凯雷旗下投资的公司总共创造营业额840亿美元,其在世界各地雇员超过398,000人。凯雷集团的专业投资团队囊括166名工商管理硕士、28名法学博士及6名哲学或医学博士,均来自全球最负盛名的学府。 徐工机械:徐州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21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10强,中国500强企业第125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55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并购简介:

20世纪90年代中期,徐州政府把当地众多分散的机械企业重组加入徐工集团,并托管着50多家近年来进行主辅分离的改制企业。徐工集团也曾辉煌一时,2004年全年营业收入也达到了170多亿元,位列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大集团之首。尽管销售仍在增长,但旗下公司大多亏损严重,唯一能实现赢利的是“核心厂”徐州重型机械公司。集团冗员多、负债高、组织结构复杂,整体竞争力并不强,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大量流失。为了摆脱困境,徐州进行了一系列重组工作,但仍然步履艰难。 在地方政府推动下,2005年10月25日,徐工与凯雷签署“战略投资协议”,凯雷注资3.75亿美元,并购徐工机械(徐工机械作为徐工集团的改制平台,与徐工集团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85%的股份,徐工集团保留徐工机械15%的股权。后经双方商定,凯雷承诺先以约人民币20亿元收购徐工集团持有的徐工机械82%股份。如果徐工机械2006年的经常性EBITDA(利息、税项、折旧、摊销前的收益)达到约定目标,则凯雷出资1.2亿美元溢价收购徐工机械另外3%的股权;若徐工未能达标,凯雷则仅出资6000万美元。”徐工与凯雷的合资协议还规定,现有员工3年内裁员比例不超过5%,合资企业只能使用“徐工”商标,凯雷持有股份锁定4年,海外上市后徐工有优先购买权。一年之后,由于并购过程中遭遇重重阻力,凯雷徐工将持股比例从原先的85%下降至50%,但凯雷的让步仍旧因为控股权的问题未能获得监管部门的认可。 2007年3月19日,徐工科技发布公告,徐工集团和凯雷徐工再次修改股权买卖协议和合资合同,凯雷徐工的持股比例被再次下降为45%。在此后1年多,上述协议及合同仍没有获得监管部门的认可。截至2008年年7月22日,双方努力了近3年的合资计划宣告失败。

雀巢并购案例分析

雀巢公司的并购资本经营分析 一、并购资本经营理论概述 并购通常指的是兼并和收购。 兼并一般又称为吸收合并,通常情况下说的是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相对独立的企业,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合并而组成为一家大的合并企业,一般都是由相对有优势的那家公司去吸收另外相对弱势那家或者其它多家公司。 收购则指的是指一家企业用它的现金亦或者有价证券等金融资产去购买另外的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此来获得对该家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是控制对该家企业的某一资产的所有权,亦或者对该家企业获得的绝对控制权。 一般根据并购的不同功能可以划分为三类不同的基本类型: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本文中的雀巢公司收购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的并购案例属于横向并购的范畴。 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对生产的社会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着极为积极的推动作用。企业并购是资本运营的一种表现形式。资本运营的基本条件则是资本的证券化如股权,资本运营一方面表现为股权转让的运作,另一方面表现为对收益股权和控制股权的运作。因此,并购与重组也是资本运营最为普通的形式也是资本运营的核心。 二、雀巢公司的并购资本经营情况介绍 1、收购方——雀巢公司 1867年由亨利·内斯特莱创建,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沃韦,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工厂。 雀巢公司2010年销售额达到1097亿瑞士法郎,纯利润达到342亿瑞士法郎。其中的大约95%来自食品的销售,因此雀巢可谓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也是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 公司以生产巧克力棒和速溶咖啡闻名遐迩,目前拥有适合当地市场与文化的丰富的产品系列。雀巢在五大洲的81个国家中共建有443多家工厂,所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由总部领导下的约200多个部门完成。雀巢销售额的98%来自国外,因此被称为“最国际化的跨国集团”。 2、被购方——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银鹭事业始创于1985年,而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6月,位于海滨开放城市——中国厦门,是福建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罐头、饮料生产基地之一、福建省重点扶持成长型企业、中国罐头工业十强、中国食品工业突出贡献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公司以“人才、科技、名牌”的发展战略为基石,以绿色科技、人文关怀为努力方向,内强管理,外拓市场,实现银鹭处处相伴、关爱时时相随的“银鹭所在,关怀至爱”的愿景。 集团以食品饮料生产为支柱,涉及果蔬保鲜、进出口贸易、包装材料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科研开发、电子科技、房地产开发、实业投资等多种产业领域。银

并购经典案例解析

并购经典案例解析 主讲人:王林 引言: 今天上午我们交流话题是“中国企业并购之路”,也就是“并购经典案例解析”。今天这个话题主要是从宏观角度给大家一个理念,并购对企业的发展、对中国未来产业的发展会产生什么作用以及中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是怎么做的,通过哪些方式做并购,最后我会跟大家讲一下并购在一些经典案例中是怎么做的,中国一些大企业是怎么通过并购来实现自己的扩张和发展,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我叫王林,盛高咨询集团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北京)。我个人在战略、文化、并购几个领域操作项目比较多,也出版了自己的一些书,比如《成功向左,失败向右》,在经济危机时写了两本书——《这个冬天冻死谁》、《中国企业如何过冬》,主要为中国企业在战略方面怎么度过经济危机,怎么做,我做一些指导,这两本书也提到了在当大家不看好现在经济形势时可以通过并购实现企业的扩张。 近年来中国并购市场风起云涌,从国内的国美收购永乐、大中,到国外的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吉利收购沃尔沃,我想问大家,从你们的理解,你们觉得这些并购会对企业、行业本身、产业会产生什么影响?意味着什么?我的理解是:不管是国美收购永乐、大中,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吉利收购沃尔沃,我归结为都是战略性并购,企业为了实现他自身经济发展进行战略性并购,从国美收购永乐大中来讲,大家看到表面上扩到了店面的配置或者在全国的布局更好,但内涵的核心是竞争对手被消灭,其实这是一个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自己的增值手段,在开始时大家会看到电器零售业在国内烽烟四起,有很多公司,永乐、大中是为数不多的能够跟国美抗衡的电器企业,都被国美收购了,那国美收购永乐、大中之后,现在和苏宁的势力对比,相对来说已经不平衡了,因为当时和苏宁争购大中时,双方进行了力量的拼搏,最终是国美胜出,当然现在在国内除了电器连锁业除了国外公司不讲,国内连锁也现在只剩下了两家,即国美和苏宁,就像国外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大家会看到,在国内电器连锁业是以两个企业相对垄断的格局已经形成,这个产业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一、引言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100 多年的历史了,经历了五次并购高潮。每一次并购高潮都显示出了它强大的经济推动力。我国从二十世纪 90年代推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一批批企业逐渐壮大。2001年加入WTO 的成功,为我国这些大企业在全球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使中国经济逐步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004年底发生一宗跨国并购案——联想集团并购IBM PC 部门,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引发了极大的争议!种种结论——看好、保留、不看好——也皆来自于形形色色的判断理由。到底如何看待这些评论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问题,也关系到我们怎样理性地评价并购个案的方法与原则问题。 本文的产生正是基于对联想集团公司并购IBM PC案例的浓厚兴趣,为了寻求科学有效的并购案例的评价方法而展开的。本文运用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方法,依据有关的企业并购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借助于图表、统计、对比等分析方法,对联想购并IBM PC部门案例的收益与风险作了系统化的深入剖析。 文章首先介绍了企业并购方面的有关理论知识。然后作者在掌握联想集团并购案大量事实资料的基础之上,按照有关并购的动因理论和风险理论结构化地分析了联想集团并购案的利弊得失。 二、联想并购IBM—PC业务背景介绍 (一)并购背景简介 % 2004年12月8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 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及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交易总额达到17.5亿美元。届时,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 此次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将组建起继戴尔,惠普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并意味着联想的个人电脑年出货量将达1190万台,销售额将达120亿美元,从而使联想在目前个人电脑业务规模基础上增长4倍。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将对全球PC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并购双方概况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2002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140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2003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8.99%,从1996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2004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6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3年,联想台式电脑销量全球排名第五。 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914年创立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万多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八百八十多亿美元。但联想收购的其个人电脑业务在过去三年半里持续亏损。2004年12月3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档案显示,到2004年6月30日为止,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亏损总额已高达9.73亿美元。 三、联想收购lBM—PC业务的动因 (一)联想集团面临的危机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novoGroupLimited)创建于1984年,一直是中国PC市场的龙头企业。

美国凯雷集团收购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美国凯雷集团收购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美国凯雷集团收购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凯雷集团:美国凯雷投资集团成立于1987年,是全球性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团队遍及非洲、亚洲、澳洲、欧洲、北美及南美19个国家和地区。凯雷公司总部设在华盛顿,有“总统俱乐部”之称,拥有深厚的政治资源,至2010年9月30日止,管理资本超过977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之一。通过旗下76支基金投资于三大投资领域–私人股权、房地产及信贷另类资产。凯雷集团对所有潜在投资机会都持开放态度,并专注于已经拥有投资经验的领域,主要包括:航天、汽车与运输、消费与零售、能源与电力、金融服务、保健、工业、房地产、科技与商务服务、电信与传媒。凯雷一贯秉持的信条是树立良好的投资理念、深厚行业经验、发挥创造力、精诚合作、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自成立以来凯雷已参与超过1015项投资案,共投资达647亿美元凯雷旗下投资的公司总共创造营业额840亿美元,其在世界各地雇员超过398,000人。凯雷集团的专业投资团队囊括166名工商管理硕士、28名法学博士及6名哲学或医学博士,均来自全球最负盛名的学府。 徐工机械:徐州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21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10强,中国500强企业第125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55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并购简介: 20世纪90年代中期,徐州政府把当地众多分散的机械企业重组加入徐工集团,并托管着50多家近年来进行主辅分离的改制企业。徐工集团也曾辉煌一时,2004年全年营业收入也达到了170多亿元,位列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大集团之首。尽管销售仍在增长,但旗下公司大多亏损严重,唯一能实现赢利的是“核心厂”徐州重型机械公司。集团冗员多、负债高、组织结构复杂,整体竞争力并不强,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列分析 -----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 一、引言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所有业务,包括门户网站、雅虎搜索、即时通讯、拍卖业务,以及3721网络实名服务等。根据协议,雅虎将拥有阿里巴巴35%的投票权和40%的经济获益权,同时向阿里巴巴支付10亿美元,雅虎因此成为阿里巴巴最大的战略投资者。 二、并购双方简介 (一)阿里巴巴简介 阿里巴巴()是全球企业间( B2B )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2003年5月,阿里巴巴投资 1 亿人民币推出个人网上交易平台淘宝网(), 2004年7月,又追加投资亿人民币。截至 2005 年7月10日,淘宝网在线商品数量超过 800万件、网页日浏览量突破 9000 万、注册会员数突破760万、2005 年二季度成交额达亿人民币,遥遥领跑中国个人电子商务市场。2003 年10月,阿里巴巴创建独立的网上交易安全支付产品支付宝(),目前,支付宝已经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以及国际的VISA 国际组织等各大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 (二)雅虎简介 雅虎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互联网通讯、商贸及媒体公司。其网络每月为全球超过一亿八千万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网上服务。雅虎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互联网导航服务的网站,不论在浏览量、网上广告、家庭或商业用户接触面上,雅虎都居于领导地位,也是最为人熟悉及最有价值的互联网品牌之一,在全球消费者品牌排名中位居第 38 位。雅虎还在网站上提供各种商务及企业服务,以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及网络使用率,其中包括广受欢迎的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网站解决方案的雅虎企业内部网;影音播放、商店网站存储和管理;以及其他网站工具及服务等。雅虎在全球共有24个网站,其总部设在美国加州圣克拉克市,在欧洲、亚太区、拉丁美洲、加拿大及美国均设有办事处。 三、并购背景及其动因 (一)并购背景 1.雅虎: 雅虎中国当时已经进入了一个很严重的瓶颈期,在本地化的道路上步履艰难,因此作为投资一方的软银公司本着投资回报最大化的考虑,自然希望能够将其优化整合。从雅虎的角度出发,把自己处理不了的中国业务盘出去,正好有利于集中精力在其他市场竞争。 2.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本身在国内的B2B领域是无可非议的老大,在业务上与雅虎无大冲突,同时雅虎强大的搜索功能与国际背景还将对阿里巴巴的发展大有益处,因此进行内部处理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3.国际背景: 百度在美国上市,股票表现抢眼之极,中国概念在纳股再度成为助推力,而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下一个极具潜力的网络企业,不应忽略,在合并案中,雅虎只是以业务并入和现金入股的方式进入,并不影响阿里巴巴原有董事会的结构与权利分配。 (二)并购动因 一般而言,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二是实现企业特定的发展战略,三是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就阿里巴巴而言,我们认为,其收购雅虎中国的动因有两方面。 1.站在集团战略发展角度,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大国,使其在国内网络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收购雅虎中国后,阿里巴巴的业务范围将拓展到除了无线、游戏外的所有互联网领域。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阿里巴巴的B2B、C2C已经成为市场领导者,即时通讯工具有雅虎通和淘宝网,搜索是第2名,这时,挤进四大门户的行列也非难事;同时,以阿里巴巴积累的商务用户为基础,加上淘宝网用户群和雅虎中国以白领为主的受众群,若要发展广告业务,其竞争力已与很多门户网站不相上下;另外,有了流量基础,定位可以不再局限于电子商务。

凯雷收购徐工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与收购引发的思考 随着中国对外资开放领域的增加,以及政府对境外资本参与国企改制的大力鼓励,面对中国企业以及中国市场强大的增值潜力,外资迫不及待地蜂拥而至。徐工被凯雷收购,不亚于一场行业地震。我们在庆幸徐工终于找到一个投资者的同时有没有警惕过:海外资本实力开始强势渗入我国装备制造业。以卡特彼勒等为首的跨国巨头图谋的不仅是中国市场,而是从全球产业链的角度“整合”中国市场和资源,把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纳入其全球产业链,确保其在全球市场的绝对优势。如果不积极应对,那么我们的装备制造企业将沦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加工车间。 我们一直在强调坚持对外开放,但是可知,外国企业就是利用了我们这一政策,纷纷开始进驻中国市场。原本民营国企之间相互合作整合的机会越来越少,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范围的“国退洋进”,外资代替民营“帮助”国企更好的发展下去。我们应该明白外资存在的野心,他们追求的永远只是利益关系,而并非真正的帮助投资企业实现转型,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提升投资企业的内涵价值。在国有企业改制的浪潮下,有人质疑,在国企本位和地方政绩的驱动下,地方政府缺乏把握“国退洋进”的充分动机和能力。表面上看每一项国企改制都经过了严格的资产评估、层层审核和公开招标,但因为在地方政府在与外资的谈判合作中很难取得对等的地位,甚至难以代表国有企业的真正利益。国企改制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屈服于国际资本的意志。 从凯雷集团收购徐工可以看出,学习国际资本在华产业投资并购,对于将来国内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生存以及寻求发展良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将是每个中国企业都必须正式与认真面对的课题。借鉴国外资本在国内的成功收购经验,一方面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今后在与国外资本大鳄的对话的过程中,知己知彼,从而增加资本对话中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了解国外的游戏规则,也能为将来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实施产业并购提供支持,从而避免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对话的不平等状态。除此之外,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外国投资者并购国有企业政策规定,加强对外资并购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行业重点企业的审查和监管,保证在国家经济产业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从而确保对关系国家安

跨国并购案例解析分析

浙江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案例一 并购方:浙江龙盛 被并购方:德国德司达公司 并购年份:2010年 双方企业介绍: 浙江龙盛 公司简介 浙江龙盛成立于1970年,目前已成为化工、钢铁汽配、房地产、金融投资四轮驱动的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龙盛现在已是国内染料行业的龙头企业。龙盛创始于1970年,前身是浬海公社微生物农药厂。1979年,由农药厂转型开始生产纺织助剂。1993年,又由助剂生产转向染料和染料中间体的生产,企业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7年,龙盛组建了正式的股份制公司。1998年,龙盛分散染料的产销量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并逐渐开始构筑集活性、酸性等多种染料品种和染料中间体为一体的大染料格局。2003年8月1日,龙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内染料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如今,龙盛已成为横跨化工、钢铁、房产、金融股权投资四大产业,总资产超过150亿元、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所属控股子公司50多家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2010年,龙盛通过启动债转股控股德司达全球公司,开始掌控染料行业的话语权。在全球的主要染料市场,浙江龙盛拥有超过30个销售实体,服务于7,000家客户,约占全球近21%的市场份额,在所有的关键市场都有着销售和技术的支持,在50个国家设有代理机

构,拥有在12个国家的18家工厂,龙盛世界客户群包括知名国际品牌如NIKE、ADIDAS、SWAL-MART、LEVIS等。 现在的情况补上 德国德司达 德国德司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染料供应商,约占全球近21%的市场份额,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染色解决方案、高性能化学品和定制生产特殊染料、颜料,它在全球12个国家拥有18家工厂,服务于7000家客户,2008年销售收入约8亿欧元。德司达是由3家昔日染料制造业巨头的染料部门合并而成的。1995年,有近百年染料生产史的德国拜耳公司和赫斯特公司的染料部门合并建立了德司达公司。1999年11月,德国巴斯夫公司的纺织用染料和颜料部门也加入了进来,组成新的德司达公司,并于2000年10月1日正式挂牌运行。2004年8月,美国白金公司从德司达原先3家大股东拜耳、赫斯特和巴斯夫手中全面收购了德司达的股份。 并购过程 这样一家由世界顶级染料企业组成的公司,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德司达近破产,中国企业浙江龙盛把握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司达陷入资金流动性不足的困境。2009年9月,德司达德国公司向法兰克福法院申请破产保护,2010年2月,印度吉里(KIRI)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新加坡吉里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支付4000万欧元收购了德司达除美国以外的全球业务。接着,龙盛在2010年初出资2200万欧元认购了新加坡吉里控股私人有限公司的可转换债券,约定在5年之内随时可以转成股份。债转股后,龙盛将持有新加坡吉里控股私人有限公司62.4%的股份。也就是说,龙盛和印度吉里公司是德司达重组后的两大股东,而

从凯雷收购徐工案看我国外资并购的政策走向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外资在我国掀起了并购狂潮。外资大举进入并占据我国各行业制高点,给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处于转型时期的国有企业带来了深刻影响,由此可能导致的负面效应引起国人普遍忧虑。作为检验外资并购政策的“试金石”,凯雷收购徐工案的最终结局在一定程度上可折射出我国今后对待外资并购的政策走向,对以后的外资并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从凯雷收购徐工案出发,对其争论焦点及折射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为了尽可能地提升外资并购的正面效应,避免或减少其负面影响,本文对今后我国外资并购的政策走向进行了相应展望,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凯雷徐工外资并购政策走向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combination of Chinese economy and the world one, especially after China's entry of WTO, foreign capital raises an upsurge of mergers. It has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n macro-economic running of our country and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being reforming that foreign capital enters on a large scal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lated industries .The negative effect that it could lead to makes people to be anxious widely and think about foreign capit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olicy of our country. As the touchstone of examining the policy about foreign capit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e final result of the case of Carlyle Group merging Xuzhou Engineering and Machinery Group could reflect the trends of policy about foreign capit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our country from now on and have the instruction significance to the future foreign capit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eginning with the case of Carlyle Group merging Xuzhou Engineering and Machinery Group, this thesis deeply analyzes its arguable points and the related problems it reflect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positive effect of foreign capit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s far as possible and avoid or decrease its negative influence, this paper predicts the trends of foreign capit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olicy in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 and bring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Key Words】Carlyle Group; Xuzhou Engineering and Machinery Group; Foreign Capit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rends of Policy

买壳上市及案例分析

买壳上市 —以浪莎集团上市为例 一、买壳上市基本理论 (一)买壳上市的涵义 所谓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股份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然后以反向收购方式注入自己的相关业务的资产。买壳上市是间接上市的一种方式,是非上市公司低成本、高效率、快捷上市的一种方式。所谓壳,是指上市公 司的资格,是一种形象的称呼。 (二)买壳上市的一般模式 买壳上市一般模式的操作流程包括三个步骤:买壳、清壳和注壳。但清壳这 个步骤并不是必需的,在实际操作中,也有只包括买壳和注壳两个步骤的情况。 常见的买壳上市方式有股权的有偿转让1、股权的无偿转让、二级市场收购和资产 置换2。 二、浪莎集团买壳上市案例 (一)背景介绍 自2001年起,浪莎管理层就一直有意进入资本市场,以壮大发展自己。而作为一家濒临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ST长控也致力于寻找重组合作者。1998年4月上 市的*ST长控,上市仅2年零10天,就被冠上ST的头衔,成为当时沪深两市1000多 家公司中从上市到ST历时最短的一家。而与四川泰港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藏天科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第一次重组宣告失败后,ST长控又被加星号,使其寻觅重组者的愿望更加强烈,可以说*ST长控是一个很典型的壳公司3,具有被收购的潜力,这也是浪莎所看中的。 (二)浪莎集团买壳上市过程 2006年9月1日,*ST长控发布公告称,四川省国资委授权宜宾国资公司与浙江浪莎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浪莎控股受让四川省国资委持有的全部股国家股(占总股本的%),成为*ST长控控股方,从浪莎买壳上市的方式来看采用的主要是股权的有偿转让。第二年2月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核准*ST 长控向浪莎控股定向增发股,每股元,用以购买浪莎控股持有的浙江浪莎内衣有限公司100%股权,这样就意味着浪莎买壳*ST长控从而间接上市获得了成功。(三)浪莎集团买壳上市操作流程分析 买壳上市一般模式的操作流程包括三个步骤:买壳、清壳和注壳。在浪莎集团买壳上市的案例中,并不包括清壳这个步骤。 步骤一:买壳。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等方式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即买到上市公司这个壳。四川省国资委授权宜宾国资公司与浪莎控股签署了《股权转让协 1股权有偿转让:根据股权协议价格受让目标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获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一般是善意并购,由于 国内目前股权结构的特点,这种形式的股权转让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府的行为。 2资产置换: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以优质资产或现金置换上市公司的呆滞资产,或以主营业务资产置换非主营业务资产等 情况,包括整体资产置换和部分资产置换等形式。 3壳公司:具有上市公司资格,但经营状况很差,准备成为其它公司收购对象,注入资产的公司。

凯雷并购徐工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一、前言 2005年10月,我国规模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企业徐工集团与全球最大的基金投资机构美国凯雷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凯雷”)签订战略投资协议,美国凯雷集团将注资3.75亿美元(约30亿元人民币),获得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机械”)85%的股份。徐工机械是徐工集团最优质资产组成的控股子公司,注册资本12.53亿元,年生产各类工程机械主机2万余台,其年销售收入长期名列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其规模和行业地位使得“徐工机械”的外资并购问题被更多人关注,被认为是事关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和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的大事。 二、并购相关企业情况简介 (一)相关企业的基本情况 1.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徐工集团)系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开发、制造和出口企业。该公司成立于 1989 年 3 月,1997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 120 家试点企业集团,是国家 520 家重点企业,国家 863/CIMS 应用示范试点企业。2003年实现营业收入154.4亿元(人民币,下同),2004年实现营业收入 170 亿元。 2.美国凯雷集团 美国凯雷集团(The Carlyle Group) 是全球著名的直接投资机构,成立于1987年,由大卫·鲁宾斯坦、William E. Conway Jr和Daniel A. D’Aniello 共同创办,其投资者主要包括富有的个人和家族以及机构投资者。目前,凯雷集团旗下所管理的投资约310亿美元的资产,投资领域涉及国防和航天、通信、媒体、消费品、医疗保健等。自1987年成立以来,凯雷集团作为一家专事资本投资而非实业投资的企业,已在全球125亿美元的策略性投资中获得了巨额利润,给投资者的年均回报率高达35%。自成立以来,凯雷集团在全球已投资40余家工业企业,投资总额超过118亿美元。凯雷集团旗下的工业企业2004年的销售收入超过127亿美元。 三、徐工选择被外资并购的动因分析

凯雷收购徐工案例分析

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退洋进” ——对凯雷收购徐工的案例分析 08计算机1班 0820410128 任倩 摘要:自中国加入WTO以来,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国内金融管理逐步开放,外国资本在国内市场流动的频率和数量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在国外企业如美国吉列控股南孚电池,法国SEB集团成为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全球最大钢铁公司ArcelorMittal收购了中国东方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73%股权之后。本文拟从凯雷收购徐工的案例进行分析,来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退洋进”局势。 关键字:收购;控股;国退洋进;出让股权改制 一、相关企业介绍(徐工集团概况)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徐工集团)系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开发、制造和出口企业。该公司成立于 1989 年 3 月,1997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 120 家试点企业集团,是国家 520 家重点企业,国家 863/CIMS 应用示范试点企业。2003年实现营业收入154.4亿元(人民币,下同),2004年实现营业收入 170 亿元。 从1992年起徐工集团开始大规模扩张,在全国各地展开大量收购,加上政府委托管理的企业,最后集中了大大小小一二百家子公司,但集团资产质量十分低下。2000年,徐工现任董事长王民上台不久,即开始采取股份退出、破产等处置方式,清理当年扩张恶果,剥离辅业,并使得徐工在2003年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家营收超百亿的企业集团。 与此同时,徐工的改制方案也提上议事日程。2002年底,徐工集团被列入江苏省政府82家改制企业的名单,其下属的徐工机械迅速被确定为改制平台。

徐工机械是年7月28日刚刚成立,由徐工集团与华融、信达、长城和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共同出资;其中,徐工集团以净资产6.43亿元作为出资,持股51.32%。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以其拥有的徐工集团的债权转为股权持有。次年1月,徐工机械无偿受让了徐工集团持有的徐工科技35.53%的股权,成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徐工机械由此成为徐工集团最大的下属企业。徐工集团内部具体分支情况见下图: 徐工组织机构图 二、凯雷收购徐工回顾 徐工是老牌大型国企,净资产有10多亿元,但是经营管理、骨干技术人员比较稀缺,再加上近年来人才流失状况一再严重,在不断亏损的局势下,为了获得企业发展资金,解决员工安置等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将股权分散化、国际化,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徐工集团

海尔并购案例分析

海尔并购整合 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是在 1984年引进德 国利勃海尔电冰箱 生产技术成立的青 岛电冰箱总厂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 融各领域于一体的 综合性国家特大型 企业。在公司总裁张 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 过技术开发,精细化 管理、资本运营,兼 并控股及国际化等 手段,使一个亏空1 47万元的企业迅 速成长为1994 年在全国500强 中名列第107位,成为中国家电集团 中产品品种最多、规 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1996年销售收 人达62亿元,19 97年实现销售收

入108亿元。目前 集团产品有电冰箱, 冰柜,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等13个门 类,500余个规格 品种,批量出口到欧 美、日本等发达国家 和地区。1996年 出口创汇达570 0万美元。集团内年 销售收入过亿元的 企业有11个,员工 13000人。从 1991年起海尔 就在实施资产扩张 战略,先后兼并了原 青岛空调器厂、冰柜 厂、武汉希岛、红星 电器公司等10多 家大中型企业,盘活 存量资产达15亿 元之多,集团资产已 从10年前的几千 万元膨胀至39亿 元,成为中国第一家 家电特大型企业。 1997年3月13日,海尔集团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建起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1997年9月海尔与拥有资产近

17亿的大型企业集团西湖电子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大屏幕数字电视。 1997年底海尔又相继兼并了安徽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控股贵州电冰箱厂和青岛第三制药厂。至此,海尔13年来兼并国内企业16家,组成国内家电行业规模最大的一只“联合舰队”。在这16家中,海尔认为对红星电器的兼并是最成功的一次,因为在这次兼并中海尔没有投入一分钱,只是用自己的品牌和管理等无形资产入股,在短时间内就使红星扭亏为赢并且成为海尔洗衣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德海尔则是海尔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操作较为规范的一次并购,虽然其中当地政府的作用不小,但不像红星是由青岛市政府直接划归海尔的。海尔大多数的并购都没有跨行业(白色家电业),但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海尔并购的脚步越迈越大,这次并购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鉴于以上三次并购的重要性,我们将主要介绍这三个案例。 整体兼并一一一红星电器公司 一、背景 1991年由青岛电冰箱总厂、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厂组建而成的青岛海尔集团公司,1993年9月更名为海尔集团,产品以制冷设备为主。1993年7月集团与意大利梅洛尼设计股份育限公司合资创办琴岛海尔梅洛尼有限公司,开始生产滚筒洗衣机。1994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5.65亿元,利润2.1亿元,生产洗衣机71.3万台,1995年5月海尔洗衣机“玛格丽特”被评为1995年中国市场十大畅销洗衣机。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曾是我国三大洗衣机生产企业之一,拥有3500多名员工,年产洗衣机达70万台,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但从1995年上半年开始,其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而且资产负债率高达143.65%,资不抵债1.6亿元,前景堪忧。为了盘活国有资产和3500多名职工的生计,1995年7月4日,青岛市政府决定将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这是一次引人注目的旨在盘活国有资产而在政府牵线搭桥下进行的产权交易,其成败扣人心弦。 二、并购目的

企业并购实例分析及启示

企业并购实例分析及启示 企业并购就是企业兼并或收购的统称。并购企业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企业产权作为交易对象,并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作为目的,以现金、有价证券或者其他形式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产权或者资产作为实现方式。企业并购实施后,被并购企业有可能会丧失法人资格,或者被并购企业法人资格保留,但是其控制权转移给并购方。并购理论产生于并购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和推动着并购实践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资本集中已经是企业进行外延扩大规模的内在要求,并购正是达到这种目的的一种选择。并购必须讲求经济效益,一项成功的企业并购活动,可产生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对市场的控制能力,进入新行业或新市场等多种协同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可在特定的市场(如产权交易市场,证券市场)上作为买卖的对象。我国目前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机制不活,规模偏小客观上给企业并购提供了可能。 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并购的有关理论,然后以企业并购过程控制与管理为切入点,采用实例论证的写法,从实战出发,通过对S水泥并购A水泥项目过程的实践研究,从项目的可行性、方案的操作实施、央企对并购项目的管理控制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剖析,揭示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必要的操作控制与运作方法:一是企业并购的可行性研究;二是企业并购方案的设计;三是并购过程的有效控制与风险防范;四是并购的运营控制。并通过对企业并购案例的探讨,归纳出企业进行并购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企业并购成功的标志。成功的并购,能够实现企业间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使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得到巩固和发展。近年来,我国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市场需求饱和,作为典型传统行业的水泥行业,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因此水泥企业间的并购也将成为该行业的必然趋势。 希望本文对在水泥企业并购过程中具体实施的控制管理,规范并购行为,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并为企业并购提供有益的探索及思路。

近年影响较大的十大外资并购案

近年影响较大的十大外资并购案 从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外资,来获取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被国内企业视为自身改革与发展的一条捷径,甚至成为一些地方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任务,下指标,以至形成了对外资,特别是对一些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竞相追逐的局面。然而,蜂拥而至的外资终究不是无端送上来的馅饼,也不像国内股票市场上的钱那样好拿好用,于是,当资本的真相被还原的时候,矛盾、冲突接踵而至。 近年来,外商在华跨国并购活动的升温,开始引起人们越来越强烈的的关注。从美国凯雷投资集团收购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工机械,到法国 SEB 收购国内炊具行业巨头苏泊尔,无不引发业内外的一片反对、质疑的声音。特别是近来杭州娃哈哈集团与法国达能爆发的剧烈冲突,又将人们的视线引向这一话题,虽然冲突双方的是是非非一时还难以说清,但相信随着事件的进展,更多以前不为人知的新材料的披露,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从而使我们在外资的诱惑面前,更多一分经验和理性,减少一些盲目和短视。在企业经营和管理领域,我们曾经而且还将不断遇到陌生的问题,遭遇新的困扰,每一个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都可以说是一个生动的教材和宝贵的财富。 下面我们将对近几年比较有影响和特点的外资并购事件进行回顾,并做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企业管理》编者 近年影响较大的 10 大外资并购案 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往往以某一个产业里的单一业务作为基本投资对象。将某几种不同业务放在一起,通过商业模式的设计,则可能使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文 / 陈华孔令林

一、西北轴承与德国 FAG 公司并购案 西轴集团地处宁夏银川市,是大型国有骨干企业。产品中仅铁路轴承一项,合资前就占全国市场的 25% 。 1998 年,西北轴承与德国 FAG 轴承集团开始接触。 FAG 是世界第三大轴承公司,德国最大的轴承企业。此时,西轴经过工厂搬迁和市场打击已精疲力竭, 2001 年,西轴集团与 FAG 达成合作协议,德方以现金和技术投入,中方以原铁路轴承公司的设备、土地、厂房以及公司热处理分厂的精良设备和厂房投入,组建合资企业。中方占股份 49% ,德方占股份 51% 。 合资后的前两年, FAG 并没有对合资公司进行技术改造和有效管理,还架空了中方管理人员。第一年,合资公司亏损 980 万元,第二年,又亏损 1300 万元。连续两年亏损后,中方已没有能力继续增加投资。这时,德方立即出资买下中方剩下的 49% 股份,合资公司变成了德方独资公司。此后,产品(其实就是原先西轴的产品)迅速通过了美国和英国认证,进入了国际市场,生产检验技术得到提升,公司开始盈利。 此案例中,中方具有德方急需的无形资产,但却缺少走出困境的资金。因此,在谈判中我方必须尽量高估无形资产价值、力争控制企业决策权,才能达到既能走出困境,又能保持原有的企业结构和生产体系的目的。但在我方进行决策时,却没有能够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行事,“政府驱动”的特征非常明显。 二、格林柯尔公司入股科龙 科龙电器前身是广东顺德珠江冰箱厂,创办于 1984 年,是一家乡镇集体企业。 1996 年,公司公开发行 H 股并上市。 1998 年,名列世界冰箱企业前十名。格林柯尔集团是专门从事新型制冷剂生产、销售及相关的技术服务,并从师制冷空调工程设计、施工的跨国集团。 2001 年 10 月 31 日,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股权转让提示性公告,正式宣告第一大股东即将易主。在这次股权转让中,科龙电器公司法人股东—顺德市容桂镇政府所属的“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把总计 20447.5755 万股的法人股转让给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转让价款 5.6 亿元人民币。完成交易的过户手续后,格林科尔企业发展公司持有科龙电器 20.6% 的股

收购与反收购经典案例分析(王怀芳)

新沟通 心体验 Wind 电话会议平台:针对中国金融行业特点,背靠及利用wind 资讯强大用户资源,并有专职人员全程引导协助,辅以Wind 云存储服务,为金融界高端用户提供全新一站式专业电话会议服务解决方案。包含会议发布推广?会议召开?会议主持?会议记录 ?会后宣传。 ——中国金融数据及解决方案首席服务商

会议名称:收购与反收购经典案例分析 会议时间:2012年3月29日 10:00-11:00 会议主办方:上海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会议主讲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王怀芳 会议简介: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广度与深度的演绎,企业之间的收购行为日益增多,同时始于2005年的股权分臵改革,全流通市场的到来,也给资本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上市公司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与环境。 为了使您初步了解主流的收购类型与反收购手段,iWind 3C特为您邀请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王怀芳博士在会议中进行分析 收购实际案例分析,同时介绍国外反收购措施。希望对您能有所启发。 会议内容: 主持人:感谢大家收听本次的电话会议,我是会议助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广度与深度的演绎,企业之间的收购行为日益增多,同时始于2005年的股权分臵改革,全流通市场的到来,也给资本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上市公司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与环境。为了让大家对主流的收购与反收购手段有初步的了解,本次会议我们邀请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王怀芳博士为大家分析收购的实际案例,同时为大家介绍国外反收购的措施,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本次会议预计时间是1个小时,前面40分钟由王怀芳博士为我们分析收购案例、介绍国外反

收购措施,后面20分钟大家可以向王怀芳博士提问,如果大家需要提问,请在我们宣布会议进入提问环节后按电话上的“*2”键开始提问。下面我们的会议正式开始,有请王怀芳博士。 王怀芳:大家好,很高兴跟大家进行交流。我们花四五十分钟的时间交流一下收购与反收购的话题。我们首先谈一下一个企业从发展的路径看主要有两条路径,一个是企业内部的扩张,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并购的方式。当然这两个路径有很多不同,一般企业通过内部扩张的模式风险相对比较小,但是缺点就是扩张的速度相对来说比较慢一些。另外一个路径就是通过收购的方式,收购的方式它的节奏比较快,但是里面孕育的风险就比较大。当然我们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几乎所有大的公司到今天为止,几乎都是通过并购的方式实现它的规模扩张的。美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经济学家也是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奖获得者曾经说过一句话,没有一个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或者某种方式的兼并成长起来的,就是所有的大公司都是通过并购起来的,而不是通过内部扩张发展起来的。我们也可以看到,世界上目前最大的钢铁生产公司“米塔尔”钢铁公司,实际上在早期发展初期就是印度非常小的,生产非常低级的钢材产品的企业,到今天为止成为最大的钢铁企业。他的发展路径就是通过不断的并购完成的,所以并购对于一个企业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是第一个话题。 第二个话题,稍微谈一下并购的类型,并购从不同的角度有很多的分类,一般的分类我们就不讲了,因为时间有限。重点给大家讲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