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牙体组织知识点

牙体组织知识点

牙体组织知识点
牙体组织知识点

牙体组织知识点

牙体由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矿化的硬组织和一种软组织——牙髓所构成。

一、釉质

釉质来源于外胚层,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来源于外胚间叶组织。牙本质构成牙的主体,釉质覆盖在牙冠的表面,牙骨质则覆盖在牙根的表面。

(一)釉质理化特性

釉质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由占总重量96%~97%的无机物以及少量有机物和水所组成。按体积计,其无机物占总体积的86%,有机物占2%,水占12%。

釉质无机物主要由含钙(Ca2+)、磷(P3-)离子的磷灰石晶体和少量的其他磷酸盐晶体等组成,是含有较多HC03-根的生物磷灰石晶体。

釉质中的有机物约占总重量的1%,主要由蛋白质和脂类所组成。基质蛋白主要有釉原蛋白、非釉原蛋白和蛋白酶等三大类。

(二)釉质组织结构

1.釉质的基本结构是釉柱。釉柱是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牙本质界,呈放射状,贯穿釉质全层,达到牙齿的表面。在窝沟处,釉柱由釉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部集中,而在近牙颈部,釉柱排列几乎呈水平状。釉柱的横断面呈鱼鳞状。釉柱的直径平均为4-6μm。

2.釉牙本质界以及与釉质最初形成时相关结构

(1)釉牙本质界:釉质和牙本质相交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由许多小弧形相连而成。此种连接增大了釉质与牙本质的接触面,有利于两种组织间更牢固地结合。

【例题】

釉牙本质界的形态特点是()。

A.直接相连接

B.小弧形线相连

C.指状镶嵌

D.桥粒连接

E.曲线相连

[答疑编号700297010101]

【正确答案】B

(2)釉梭:在牙尖部较多见,呈纺锤状,穿过釉牙本质界包埋在釉质中,它是成牙本质细胞的胞质突起的末端膨大。在干燥的牙磨片中,釉梭的有机物分解代之以空气,在透射光下,此空隙呈黑色。

(3)釉丛:起自釉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其高度约等于釉质厚度的1/3,呈草丛状。

(4)釉板:是片状、贯穿整个釉质厚度的结构缺陷,自釉质表面延伸至釉质不同的深度,可达釉质牙本质界。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结构。釉板钙化程度低、窄而细长,数目较釉丛少,在釉质横断面容易观察。

3.与釉质周期性生长相关的结构

(1)横纹:光镜下釉柱纵断面可见有规律的横纹。横纹之间的距离为4μm。这可能与釉质发育期间基质节律性地沉积有关,其间的距离为基质每天形成的量。横纹处钙化程度稍低,故当牙齿脱矿时较明显。

(2)生长线:釉质生长线又名芮氏线,在低倍镜下观察釉质磨片时,此线呈深褐色。在纵磨片中,线条自釉牙本质界向外,沿着釉质形成的方向,在牙尖部呈环形排列,近牙颈处渐呈斜行线。在横磨片中,线条呈同心环状排列,其宽度和距离不等。当生长线达到牙表面时即为釉面横纹。

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磨片上,常可见一条明显的间歇线,称为新生线。

由于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釉质一部分形成于胎儿期,另一部分形成于婴儿出生以后。当婴儿出生时,由于环境及营养的变化,该部分的釉质发育一度受到干扰,形成一条加重的生长线,特称为新生线。

【例题】

磨片中可见到新生线的牙是()。

A.上中切牙

B.下中切牙

C.上第一磨牙

D.下第二磨牙

E.智牙

[答疑编号700297010102]

【正确答案】C

4.与釉柱排列方向相关的结构

(1)绞釉:釉柱自釉牙本质界至牙表面的行程并不完全呈直线,近表面1/3较直,而内2/3弯曲,在牙齿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更为明显,称为绞釉,绞釉的排列方式可增强釉质对抗剪切力的强度,咀嚼时不易被劈裂。

(2)施雷格线:用落射光观察牙齿纵切磨片时,可见宽度不等的明暗相间带,分布在釉质厚度的内4/5处,改变入射光角度可使明暗带发生变化,这些明暗带称为施雷格板。这是由于釉柱排列方向的改变而产生的。

5.釉质的超微结构特点

釉柱的横断面在电镜下观察呈球拍样,相邻釉柱均以头尾相嵌形式排列。釉柱的头部相当于纵断面的釉柱,尾部相当于柱间质。由许多有一定排列方向的扁六棱柱形晶体组成。体宽约60~70nm,厚约25~30nm,晶体很长,最长者可以贯穿整个釉质的厚度。

【例题】

A.绞釉

B.釉丛

C.釉梭

D.釉柱横纹

E.釉质生长线

1.成牙本质细胞的胞浆突形成

[答疑编号700297010103]

【正确答案】C

2.釉质基质节律沉积形成

[答疑编号700297010104]

【正确答案】D

3.釉柱内2/3弯曲形成

[答疑编号700297010105]

【正确答案】A

二、牙本质

(一)组织结构

牙本质由牙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及细胞间质构成。

1.牙本质小管贯通整个牙本质,自牙髓表面向釉牙本质界呈放射状排列,在牙尖部及根尖部小管较直,而在牙颈部则弯曲呈“~”形,称为初级弯曲,近牙髓端的凸弯向着根尖方向。小管近牙髓一端较粗,其直径约为

2.5μm,越向表面越细;近表面处约为1μm,且排列稀疏。因此,牙本质在近髓端和近表面每单位面积内小管数目之比约为2.5:1。牙本质小管自牙髓端伸向表面,沿途分出许多侧支,并与邻近小管的侧支互相吻合。

2.成牙本质细胞突起是成牙本质细胞的胞质突,该细胞体位于髓腔近牙本质内侧,排列呈一排。成牙本质细胞突起伸入牙本质小管内,在其整个行程中分出细的小支伸入小管的分支内,并与邻近的突起分支相联系。成牙本质细胞突和牙本质小管之间有一小的空隙,称为成牙本质细胞突周间隙。间隙内含组织液和少量有机物,为牙本质物质交换的主要通道。

3.细胞间质

牙本质的间质为矿化的间质,其中有很细的胶原纤维,主要为Ⅰ型胶原。

纤维的排列大部分与牙表面平行而与牙本质小管垂直,彼此交织成网状。

在冠部靠近釉质和根部靠近牙骨质最先形成的牙本质,胶原纤维的排列与小管平行,且与表面垂直,矿化均匀,镜下呈现不同的外观,在冠部者称罩牙本质,厚约10~15μm;在根部者称透明层。在罩牙本质和透明层以内的牙本质称髓周牙本质。

间质中的矿化并不是均匀的,在下列不同区域其钙化程度不同:

(1)小管周牙本质:牙本质细胞突起周围的环形的透明带,构成牙本质小管的壁,称为管周牙本质。

管周牙本质钙化程度高,含胶原纤维少。

(2)小管间牙本质:位于管周牙本质之间。其中胶原纤维较多,矿化较管周牙本质低。

(3)前期牙本质:牙本质的形成是持续性的,在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是一层未钙化的牙本质,称为前期牙本质。

(4)小球间牙本质:牙本质的钙化是由许多钙质小球融合而成的。在牙本质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之间遗留一些未钙化的间质,其中仍有牙本质小管通过,此未钙化的区域称为小球间牙本质。

小球间牙本质主要见于牙冠部近釉牙本质界处,沿着牙的生长线分布,大小不规则,其边缘多呈凹形,很像许多相接球体之间的空隙。

【例题】

牙本质钙化过程中,钙化团之间遗留的钙化区是()。

A.原发性牙本质

B.罩牙本质

C.前期牙本质

D.硬化牙本质

E.球间牙本质

[答疑编号700297010201]

【正确答案】E

(5)生长线:牙本质形成时,原发性牙本质的节律性沉淀速率约为每天4μm,称为短时生长线。牙本质中还有与该短时生长线相重叠的、约每隔5天的周期生长线,其中的胶原纤维方向的改变更加明显,称为长期生长线或5天生长线。上述两种生长线均与牙本质小管成直角,是牙本质节律性、线性朝向根方沉积的标准。5天生长线容易在常规切片和磨片中观察,线与线之间的间隔约20μm,也称埃布纳生长线。如发育期间受到障碍,则形成加重的生长线,称为欧文线。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牙本质在出生前和出生后形成的牙本质之间也有一明显的生长线,即新生线。

(6)托姆斯颗粒层:在牙齿纵剖磨片中,可见根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有一层颗粒状的未矿化区。磨

片下为不透光的黑色区。

(7)继发性牙本质:当牙发育至根尖孔形成时,牙发育即完成,至此以前形成的牙本质称原发性牙本质。但此后牙本质仍在一生中不断形成,这种牙发育完成后形成的牙本质即继发性牙本质。

继发性牙本质中牙本质小管的走行方向较原发性者有较大的变异,小管也更不规则。

(二)反应性变化

1.修复性牙本质也称反应性牙本质或第三期牙本质。

发生变性的细胞可由牙髓中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取代,形成新的成牙本质细胞,在受损处相对的髓腔壁处形成牙本质以保护牙髓,此种牙本质称为修复性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中牙本质小管的数目少而弯曲,有些区域仅有少数小管或不含小管。

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时,成牙本质细胞常常被包埋在形成很快的间质中,此后这些细胞变性,遗留一个空隙,很像骨组织,此时称为骨样牙本质。

2.透明牙本质也称硬化性牙本质。当牙本质受到外界刺激后,除形成上述的修复性牙本质外,还可引起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变性,然后有矿物盐沉着而封闭小管,这样可阻止外界刺激传入牙髓。此部分矿化的牙本质中,小管和周围的间质的折光性差别不大,在磨片上呈透明状,称为透明牙本质。

3.死区

是牙齿因磨损、酸蚀或龋导致的牙本质小管暴露,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逐渐变性、分解,小管内充满空气,在显微镜透射光下观察时,这部分牙本质呈黑色,称死区。此区的敏感度较低。这种改变常见于狭窄的髓角。因该处成牙本质细胞拥挤。死区的近髓端常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

【例题】

A.小管周牙本质

B.小管间牙本质

C.小球间牙本质

D.前期牙本质

E.骨样牙本质

1.小管数量少而弯曲、内含细胞的牙本质是

[答疑编号700297010202]

【正确答案】E

2.刚形成尚未钙化的牙本质是

[答疑编号700297010203]

【正确答案】D

3.矿化程度最高的牙本质是

[答疑编号700297010204]

【正确答案】A

三、牙髓

(一)牙髓组织结构

牙髓是疏松结缔组织,它包含有细胞、纤维、神经、血管、淋巴管和其他细胞外基质。

1:牙本质 2:前期牙本质 3:成牙本质细胞层

4:乏细胞层 5:多细胞层 B:血管

1.细胞

(1)成纤维细胞:是牙髓中的主要细胞,故又称为牙髓细胞。细胞呈星形,有胞质突起相互连接,核染色深,胞质淡染、均匀。

成纤维细胞在牙髓组织内的分布不均匀,在牙冠部成牙本质细胞的内侧约25μm的区域内缺乏成纤维细胞,而有丰富的神经纤维,该层称为魏尔(Weil)层或乏细胞层。在该层内侧,细胞密集,称为多细胞层。自此区以内细胞分布比较均匀称为髓核。成纤维细胞在创伤修复机制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2)成牙本质细胞

细胞体位于牙髓周围与前期牙本质相连处,排列成整齐的一层,细胞呈柱状,核卵圆形,位于细胞的基底部。细胞顶端有一长的突起,位于牙本质小管内,成牙本质细胞之间有缝隙连接、紧密连接和中间连接。

电镜下可见在靠近胞核的基底部有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而顶部细胞质内粗面内质网丰富。

(3)巨噬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这些细胞通常位于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周围。巨噬细胞较大,椭圆

形或梭形,胞核染色深。活体染色可见其胞质内储有染料颗粒。电镜下胞质含酶体。在非活动时期很难与成纤维细胞相鉴别。巨噬细胞在牙髓成纤维细胞更新时能吞噬死亡细胞,也在炎症时发挥作用。

(4)树突状细胞:主要分布在牙髓中央区的血管周围和牙髓的外周区如成牙本质细胞周围。此细胞常有3个以上的胞质突起,在功能上属抗原呈递细胞,是牙髓免疫防御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5)T淋巴细胞:是正常牙髓中的一种重要的细胞,包括有CD4和CD8阳性细胞。它们是牙髓中主要免疫反应细胞。

2.细胞间质

牙髓的细胞间质包括纤维、基质、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牙髓内神经很丰富。进入牙髓的神经大多数是有髓神经,传导痛觉;少数为无髓神经,系交感神经,可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牙髓神经进入根管后,至髓室纤维分散呈放射状至成牙本质细胞层,在靠近多细胞层,神经纤维形成网状,称为神经壁层或Raschkow丛。自此层神经轴突通过多细胞层和无细胞层,止于牙髓—牙本质界处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之间或牙本质小管内。

(二)增龄变化、临床意义

牙髓在牙发育完成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形成继发性牙本质,可使髓腔逐渐缩小。同时,牙髓组织中的细胞成分逐渐减少,纤维成分增多,牙髓活力降低,出现退行性改变。牙髓凭借成牙本质细胞突起与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物理和化学的刺激加到牙本质表面时,与该部位相应的牙髓组织必然发生反应。

牙髓内的神经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常反应为痛觉,而不能区分冷、热、压力及化学变化等不同感受。这可能是因为牙髓缺乏对这些刺激的感受器。此外,牙髓神经还缺乏定位能力,故牙髓炎患者往往不能准确指出痛牙的部位。

四、牙骨质

(一)组织结构

1.细胞间质

由纤维和基质构成。牙骨质内的纤维主要是成牙骨质细胞产生的胶原纤维,纤维排列与牙根表面平行。另有一些来自牙周膜的纤维称穿通纤维或沙比纤维,与牙根表面垂直并穿插与其中。基质主要是蛋白多糖和矿物盐。牙骨质表面有一层刚形成尚未钙化的牙骨质即类牙骨质。

2.细胞

牙骨质细胞卵圆形,周围有许多细长的胞质突起,并有分支,突起多数向着牙根表面,借以自牙周膜吸取营养,邻近的牙骨质细胞突起相互吻合。牙骨质细胞在间质中的分布不规则,根据有无牙骨质细胞分布,牙骨质又分为无细胞牙骨质和细胞牙骨质。

(1)无细胞牙骨质:紧贴牙本质表面,自牙颈部到近根尖1/3处。主要由牙骨质层板构成,而无细胞。主要功能是提供牙与牙周组织的附着。

(2)细胞牙骨质:常位于无细胞牙骨质的表面,但在根尖部1/3处可以全部为细胞牙骨质,牙颈部则常常全部为无细胞牙骨质,细胞牙骨质和无细胞牙骨质也可以交替排列。细胞牙骨质主要起适应性作用,对牙的磨耗、移动作出反应,也与牙及牙周组织的修复有关。

3.釉牙骨质界

釉质和牙骨质在牙颈部相连,其相连处有三种不同情况:约有60%是牙骨质少许覆盖在釉质上;约30%是釉质和牙骨质端端相连;还有10%是两者不相连,该处牙本质暴露,而为牙龈所覆盖。在后一种情况下,一旦牙龈萎缩,暴露牙本质即容易发生牙本质过敏。

牙骨质结构的临床意义

牙骨质的矿化基质呈层板状排列,在其陷窝内有牙骨质细胞,与骨相似。但牙骨质内没有血管,牙骨质细胞的分布不如骨细胞规则。在生理情况下,骨组织是不断地既有吸收又有新生现象,而牙骨质只有新

生。正常情况下,牙骨质是不被吸收的。

因为牙骨质有不断新生的特点,因此牙周膜纤维可因牙齿功能的需要发生改变和更替,新形成的牙周膜纤维由于新的牙骨质增生而得以附着至牙齿,代替老的纤维。同时由于牙骨质不断新生,所以具有修复和补偿功能。如牙齿的切缘受到磨损时,可以由于根尖部牙骨质的继续沉积而得到补偿。

此外,当牙根表面有小范围的吸收或牙骨质折裂时,均可由新的牙骨质的沉积而修复;还有在牙髓和根尖病治疗后,牙骨质能新生并覆盖根尖孔,重建牙体与牙周的连接关系,在新形成的牙骨质与原有吸收区的牙体组织之间有一深染的分界线。在修复中形成的牙骨质可以是细胞性或无细胞性,或两者均有。

重点小结:

釉柱、釉梭、釉丛、釉板、绞釉、施雷格线、釉质生长线、釉牙本质界的概念。

牙本质细胞间质的概念:小管周牙本质、小管间牙本质、前期牙本质、小球间牙本质、生长线、托姆斯颗粒层、继发性牙本质的概念。

修复性牙本质(骨样牙本质)的概念。

龋病与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试题汇总.

龋病与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 A 型题1 1.影响龋病发生的因素有:E A.细菌B.易感牙面C.食物D.一定的时间 E.以上因素都有2.龋病是牙体硬组织发生的非龋性疾病 C A.急性进行性破坏B.急性间歇性破坏C.慢性进行性破坏D.慢性间歇性破坏 E. 以上各种破坏都存在 3.龋病也可成为牙齿硬组织的 A A.细菌感染性疾病B.病毒感染性疾病 C.免疫反应性疾病D.变态反应性疾病 E.化学刺激性疾病4.龋病的病源因素为 A A.细菌B.易感牙面C.食物D.一定的时间 E.以上因素都有5.初期龋的变化不包括:E A.硬组织发生脱矿B.微晶结构改变C.牙齿透明度下降D.牙釉质呈白垩色 E.牙釉质出现龋洞 6.下列哪项不是急性龋的特点:E A.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B.病变组织颜色浅 C.病变进展快D.质地软而湿 E.去腐时必须用钻去除7.下列哪项不是慢性龋的特点:A A.只见于成年人B.病变进展慢C.病变组织颜色深 D.病变组织质地较干硬 E.去腐时不易大块去除 8.龋病导致的牙体硬组织缺损,可用以下哪种方法治疗: C

A.药物治疗B.自行修复C.充填治疗D.再矿化疗法 E.以上方法都可以 9.下列龋病类型哪种是按损害程度分类的: C A.急性龋B.慢性龋C.中龋D.静止龋 E.窝沟龋10.静止龋主要是在下列何种情况下产生的 D A.机体抵抗力差B.牙齿再矿化能力增加 C.牙面发生龋的牙面消失D.口内致病菌减少 E.牙体的抗酸能力增加11.下列哪项不是浅龋的临床表现 D A.光滑面釉质白色斑点B.患者无症状C.窝沟色泽变黑,可卡探诊D.对化学性刺激有反应 E.探诊检查时有粗糙感 12.继发龋的发生与下列哪项有关 C A.腐质未去净B.洞型制备不规范C.没有用窝洞消毒剂 D.充填时操作不当 E.材料调制不当 13.牙釉质龋时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A.牙体硬组织色,形、质都发生变化 B.牙体硬组织色,形、都发生变化 C.牙体硬组织形、质都发生变化 D.牙体硬组织色,质都发生变化 E.牙体硬组织色,形、质都不发生变化 14.邻面早期龋损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帮助检查 B A.探查B.牙线C.温度测试 D.叩诊 E.视诊

牙体组织的形成知识点总结

第二节 牙体组织的形成 牙硬组织的形成从生长中心开始。前牙的生长中心位于切缘和舌侧隆突的基底膜上,磨牙的生长中心位于牙尖处。 釉质和牙本质形成过程中有严格的规律性和节拍性,交叉进行。成牙本质细胞先形成一层牙本质并向牙髓中央后退,紧接着成釉细胞分泌一层釉质并向外周后退,如此交叉进行,层层沉积,直达到牙冠的厚度。 一、牙本质的形成 在钟状期的晚期,牙本质首先在邻近内釉上皮内凹面(切缘和牙尖部位)的牙乳头中形成,然后沿着牙尖的斜面向牙颈部扩展,直至整个牙冠部牙本质完全形成。在多尖牙中,牙本质独立地在牙尖部呈圆锥状一层一层有节律的沉积,最后互相融合,形成后牙冠部牙本质。 牙本质的形成是由成牙本质细胞完成的。生长中心处的内釉上皮细胞释放的生长因子和信号分子诱导了牙乳头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在牙本质形成前,牙乳头细胞和内釉上皮之间有一层无细胞区。这时的牙乳头细胞属于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细胞体积小,核居中,胞浆含有少量细胞器,分散在含有少量细的胶原纤

维的基质中。当成釉细胞分化成熟后,对牙乳头发生诱导作用。邻近无细胞区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迅速增大,先分化为前成牙本质细胞(preodontoblast),随着一系列的细胞分裂,伸展,细胞极性确定,然后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此时细胞质体积迅速增大,为能容纳更多的蛋白质合成细胞器。成牙本质细胞分化,体积增大,最终占据了牙乳头和内釉上皮之间的无细胞层。这些新分化细胞高度极化,其细胞核远离内釉上皮细胞。 成牙本质细胞分化之后,开始形成牙本质的有机基质。由成牙本质细胞合成分泌到牙乳头的有机基质主要是胶原和蛋白多糖或糖蛋白。在胶原分泌的早期主要是I型胶原,此外还有少量Ⅲ型胶原。最先分泌到细胞外的胶原纤维比较粗大(直径在0.1~0.2μm),被称为von korff’s纤维。von korff’s纤维主要是由Ⅲ型胶原构成,在起始时有纤维连接蛋白的存在。这些纤维从成牙本质细胞深处发出向内釉上皮细胞扩展,并最终输出在内皮下的无结构基质,与基底膜垂直。随着成牙本质细胞体积增大,一些小的Ⅰ型胶原产生,并与未来的釉牙本质界平行。此时,罩牙本质(mantle dentin)形成。由于成牙本质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外间隙消失,细胞向基底膜一侧伸出粗短的突起,同时细胞体向牙髓中央移动,在其后留下胞浆突埋在基质中,形成

口腔医学知识点整理

1.混合牙列期:一般从6岁至12岁之间,口腔内乳牙逐渐脱落,恒牙相继萌出,乳牙、恒牙混合排列于牙弓上的时期。 2.危险三角区: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此处感染若处理不当,易逆行传入颅内,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 3.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征是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在颜色,形态和质地方面均发生变化 4.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可导致牙松动拔除,是我国成人丧失牙的首位因素。 5.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又称智牙冠周炎,,是指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常见于18~25岁的青年,是口腔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6.交界性肿瘤:有些肿瘤虽为良性,但具有局部浸润性生长和恶变倾向,例如成釉细胞瘤,多形性瘤,乳头状瘤等,对于这些肿瘤必须采用正确的手术治疗方案。 7.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明显灼痛感,为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浅表溃疡,具有周期性、反复性、自限性 8.揭皮试验阳性:天疱疮时,若揭去疱壁,常会一并无痛性地揭去邻近外观正常的皮肤,留下一鲜红色的创面的现象 9.舍格伦综合征:舍格伦综合体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表现为外分泌腺的进行性破坏,导致黏膜及结膜干燥,并伴有自身免疫性病征。 10.抗力形是使充填体和余留牙能够承受咬合力而不会破裂的特定形。固位形是使充填体能保留于洞内,承受更力后不移位、不脱落的特定形状。 1.上颌骨由一体、四突构成,一体即上颌骨体,四突即为额突、颧突、牙槽突、腭突。 2.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疼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1、颜面部为上从(发际),下至(下颌骨下缘)或(颏下点),两侧至(下颌支后缘)或(颞骨乳突之间)的区域。 2、以经过(眉间点)、(鼻下点)的两条水平线为界,将颜面部分为(3)等分。 3、颌面部为颜面部的(中1/3)和(下1/3)两部分组成的区域。上1/3为(颅面部)。颌面部是以(颌骨)为主要骨性支撑所在的区域,而颅面部是以(颅骨)为主要骨性支撑所在的表面区域。颌面部为人体(最显露)(最具特征)的部位,是人体(形态美)和(表情)最重要的形体表达区域,也是与(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相交叉的部位。 4、临床上常将颌面部分为(面上)(面中)(面下)三部分,其划分是以(两眉弓中间连线)为第一横线,以(口裂平行线)为第二横线。 8、口腔内,以(牙列)为分界线,将口腔分为牙列内的(固有口腔)和牙列外围的(口腔前庭)。口腔前庭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龈)与其外侧的(唇)(颊组织器官)构成,因此(唇)(颊)器官的表面形态即为口腔前庭的表面形态。固有口腔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龈)与其内侧的口腔内部组织器官(舌)(腭)(口底)等构成,因此(牙)及(牙列)(牙槽骨)及(牙龈)(舌)(腭)及(口底)等组织器官的表面形态即为故有口腔的表面形态。 9、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其范围上为(硬腭)(软腭),下为(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10、口底由(舌系带)(舌下肉阜)组成。 11、牙又称(牙体),由(牙冠)(牙根)(牙颈)组成。 12、牙的组织结构,牙体组织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内的(软组织牙髓)组成。牙周组织结构,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龈),是牙的(支持组织)。 13、舌的感觉神经,在舌前2/3为(舌神经)分布,舌后1/3为(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分布。舌的运动系由(舌下神经)支配。舌的味觉为(面神经的鼓索支)支配。(舌尖部)对甜、辣、咸味敏感;(舌缘)对酸味敏感,(舌根部)对苦味敏感。

1 牙体组织

牙体组织Dental Tissues 本章重点 ?釉质的组织结构 ?牙本质的组织结构、增龄与反应性变化?牙髓结构特点、功能 ?牙骨质结构特点

牙体组织的组成: 硬组织(3硬)釉质(Enamel)牙本质(Dentin)牙骨质(cementum) 软组织(1软):牙髓(Pulp) 三种硬组织交界面 1、釉牙本质界(EDJ) 2、牙本质牙骨质界(DCJ) 3、釉牙骨质界(ECJ) 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 ? 1. 牙骨质少许覆盖釉质 ? 2. 牙骨质与釉质端端相接 ? 3. 牙骨质与釉质不相连接 牙本质牙骨质界(Dentino-cemental junction) ?平坦的线 ?纤维互相绞绕 第一节釉质 ( Enamel) 【特性】 ?覆盖在解剖牙冠的表面 ?是一种坚硬的、无细胞、无血管、无神经的组织 ?在前牙切缘和磨牙牙尖处最厚,前牙切缘厚约2mm,磨牙牙尖厚约2.5mm 一、理化特性 物理特性: 1、颜色:乳白色或浅黄色 2、厚度:不一致 3、硬度:最硬、相当于石英或软钢 4、脆性:相当脆

化学特性 1、无机盐:占总重量的96% 羟磷灰石 [Ca 10(PO 4 ) 6 (OH) 2 ] 六角形晶体,含有较多HCO 3 - 还含有Cl-、Na+、Mg2+、Sr2+、Zn2+、Pb2+ 2、有机物和水:4% 二、组织结构: (一)釉柱(enamel rod) 1、形状: 纵切—柱状,直径4-6um,表面>深面。 横切—鱼鳞状 电镜:球拍样,头部较大,近乎圆形,尾部较细 2、排列特点: (1)从釉牙本质界放射状排列至表面; (2)窝沟处釉柱向窝沟底集中; (3)近牙颈部排列近似水平状; (4)表面1/3为直釉,深面2/3为绞釉 (二)、釉质的特殊结构: 1、与釉质最初形成时相关的结构:釉牙本质界、釉梭、釉丛、釉板 【釉牙本质界EDJ】代表来自上皮和外间充值两种不同矿化组织的交界面。外形呈连续贝壳状,凸向牙本质。釉牙本质界处的蛋白质可能是最初形成釉质的矿化中心,并且起粘附作用。 【釉梭enamel spindle】起始于釉牙本质界伸向釉质的纺锤体结构,形成于釉质发生的早期。 【釉丛 enamel tufts】在磨片近釉牙本质界内1/3的釉质中,类似于草丛的结构 【釉板 enamel lamellae】片状,贯穿整个釉质厚度的结构缺陷 2.与釉质周期性生长相关的结构:横纹、釉质生长线 【横纹】釉柱上有规律间隔的横纹,横纹之间约距4um,这是釉质发育期间基质节律地层积而成,横纹处的钙化程度稍低,当牙齿轻度脱钙时较明显。 【釉质生长线:(incremental line)】芮氏线 形态:纵磨片中—绕牙尖呈环行排列,深褐色

《口腔内科学》试题库完整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口腔科学 二、填空题 1. 口腔科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口腔科学重点研究两大口腔疾病: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口腔科学与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它口腔专业课均有密切的关系。 4、我国古代医书记载口腔保健方法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四、简答题 1.口腔科学的容包括哪些? 2. 口腔科学重点研究的口腔病有哪些? 五、论述题及病例分析 1. 举例说明口腔科学研究的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是口腔医学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包括龋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儿童牙病、老年牙病及口腔黏膜病等;主要研究上述疾病的病因、临床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二、填空题 1.龋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儿童牙病、老年牙病、口腔黏膜病 2. 龋病、牙周病 3. 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 4. 鼓漱、叩齿、睡前刷牙 四、简答题 1.主要研究龋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儿童牙病、老年牙病及口腔黏膜病等疾病的病因、临床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 2. 有龋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儿童牙病、老年牙病及口腔黏膜病。 五、论述题 1.口腔科学主要研究龋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儿童牙病、老年牙病及口腔黏膜病等疾病的病因、临床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如龋病的病因为“四联因素学说”,即包括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龋病的临床病理本质是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龋病的临床表现为发生牙体硬组织的色、形、质三方面的病变;龋病的临床诊断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龋病的治疗主要是充填修复治疗;龋病的预防主要是采用三级预防理念。 (王晓玲)

口腔主治医师考试辅导《牙体牙髓病学:牙外伤》试题附答案解析

《牙体牙髓病学》三、牙外伤 一、A2 1、患者40岁,因1小时前外伤,自觉上前牙变短,要求治疗。査:牙冠比邻牙短3mm,牙冠完整,叩诊(+),牙龈轻度红肿,X线:根尖周膜消失。该牙的处理为 A、待其自然萌出,定期观察 B、复位固定2周后,牙髓治疗 C、复位固定4周后,牙髓治疗 D、牙髓治疗后复位固定 E、拔除 2、患者,男,7岁,左上颌中切牙因外伤致牙齿嵌入牙槽窝,最恰当的处理是 A、拔除患牙择期修复 B、拉出嵌入的乳牙复位 C、复位后固定 D、拔出后再植 E、不处理,定期复诊 3、患者,男,40岁。90%完全脱位牙需进行再植,可避免牙根吸收的时间是在外伤后 A、30分钟以内 B、1小时以内 C、90分钟以内 D、2小时以内 E、12小时以内 4、一患者,患牙伸长而出现咬合障碍前来就诊。X线片示牙根尖与牙槽窝的间隙明显增宽,属于牙脱位的哪一类型 A、脱出性脱位 B、嵌入性脱位 C、牙齿完全脱位 D、牙髓坏死 E、牙根外吸收 5、男,7岁,3小时前摔跤跌断上前牙。检查发现右上中切牙冠1/2横折露髓,探较敏感,X线片示无根折,根尖尚未发育完全。应选择的治疗方法是 A、牙髓摘除术 B、盖髓术 C、活髓切断术 D、拔除 E、安抚治疗 6、男性患者,23岁,因牙齿折断前来就诊,查:牙体折断线累及牙冠与根部,斜行折裂多见,均与口腔相通,牙髓往往暴露,断裂游离部分动度大,触痛明显,则可以诊断为以下哪种牙折 A、冠折 B、冠折露髓 C、根折

D、牙冠斜折 E、冠根联合折 7、患者,男,8岁。两天前意外致上中切牙碰伤,现有咬物痛。查:左上1牙冠完整,牙龈无红肿,叩(-)。电测活力良好,Ⅰ度松动,扪(-),X线片示根折线在根尖1/3处。处理应是 A、调(牙合)、固定、观察 B、根管治疗 C、患牙拔除 D、牙髓摘除 E、活髓切断 8、患者女,三日前进食时咬到硬物,现自感患牙伸长及松动,检查:冷热测同对照牙,叩诊(+)。可诊断为 A、牙震荡 B、牙脱位 C、冠折 D、根折 E、牙齿磨耗 9、患者男,不慎跌倒损伤上颌中切牙,前来就诊。检查:牙冠完整,龈缘有少量出血,叩诊(+),冷刺激一过性敏感。X线片:根尖牙周膜增宽。对疾病的诊断为 A、酸蚀症 B、牙齿磨耗 C、冠折 D、嵌入性脱位 E、牙震荡 10、患者,女,一周前不慎跌倒,现自觉上颌中切牙伸长,无其他不适,前来就诊。检查:牙冠完整,温度测验同对照牙,叩诊(-),对此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A、考虑为牙震荡 B、应立即行牙髓治疗 C、可不予特殊治疗 D、可降低咬合减轻患牙(牙合)力负担 E、是牙外伤中比较轻的一种 答案部分 一、A2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嵌入性牙脱位:在复位后2周应作根管治疗术,因为这些牙通常伴有牙髓坏死,而且容易发生牙根吸收。对嵌入性脱位牙的年轻恒牙,不可强行拉出复位,以免造成更大的创伤,诱发牙根和边缘牙槽突的吸收。故答案为B。 【该题针对“牙脱位”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E

牙体硬组织性疾病

牙体硬组织疾病 *微生物学 1概述 2 龋的病因学理论 3龋的发病机制 4龋的病理表现 1龋性:龋病5龋齿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技术 6龋的临床分类与诊断 7龋齿治疗方案 8口腔治疗时的龋病预防 9龋病研究的前景 1概述 2牙结构发育异常 1牙发育异常3牙形态发育异常 4牙数目异常 5牙萌出异常 1概述 *牙体硬组织疾病2磨损 3牙酸蚀症 非龋性:2牙慢性损伤4楔状缺损 5牙隐裂 6牙根纵裂 7合创伤性牙根横折 1牙外伤的病因 2牙外伤的病史与检查 3牙震荡 4牙折 3牙外伤和其他牙体病症5牙脱位 6牙脱臼 7牙外伤的并发症 8牙本质过敏症 9牙根外吸收 10牙齿变色

1引言 2牙体修复治疗发展简史 1概述 3牙体缺损修复方法 4牙体修复治疗展望 1生物学原则 2治疗原则2生物力学原则 3美学原则 1早期龋的非手术治疗 3非手术治疗2牙本质过敏症的治疗 3变色牙的漂白治疗 1窝洞的设计及制备原则 *牙体硬组织疾病治疗4充填术 2银汞合金充填术 1概述 2复合树脂粘接修复术 5粘接修复术 3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术 4其他材料粘接修复术 1术中并发症 6牙体修复治疗的并发症 2术后并发症 1直接修复材料简介 7直接修复材料及临床效果评价 2临床效果评价

*微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口腔常驻微生物(resident oral microflora) 是指在人体正常状态下,栖息在口腔中的成百上千种不同的微生物。 2.生物膜(biofilm) 是指附着在一个物体表面的微生物群落 3.牙菌斑(dental plaque) 口腔硬组织表面附着的微生物群落,是由细菌、细菌产物,如细胞外多糖,以及来自宿主的成分,如唾液蛋白等成分构成的一层薄的、致密性膜状物,它是细菌生长的微生态环境。 4.获得性膜(acquired pellicle) 清洁的牙面在接触唾液后,唾液中的糖蛋白很快就会选择性地附着在牙面上,这层薄薄的唾液膜,叫做获得性膜。 5.先驱菌(pioneer colonizers) 最先附着在牙面上的细菌 6.共集聚(coaggregation) 牙面上的先驱菌通过类似的粘接素—受体对的方式与其他后继的细菌结合,称为共集聚。 7.龋病(dental caries) 是牙齿硬组织在细菌、食物、宿主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细菌发酵口腔中的碳水化合物产酸,使牙齿的无机物溶解破坏、有机物分解崩溃,而形成的局限性、慢性、进行性破坏。 8.细菌介导性(plaque-mediat) 指细菌不是直接对靶器官发生作用,而是以构成菌斑的形式,通过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发挥作用。 9.致龋微生物(cariogenic microorganisms) 是指那些粘附于牙面、有致龋能力的微生物。 10.奶瓶龋(”nursing-bottle”caries) 是一类发生在婴幼儿的猛性龋,它是指长时间、频繁喂食高糖食物的幼儿,上颌前牙发生的广泛性、快速进展的龋损。 11.特异性菌斑假说(specific plaque hypothesis) 在多种多样的口腔常驻菌中,只有少数几种细菌可以引起龋病的发生,特异性菌斑假说关注少数几种致龋菌,然后根据这几种致龋菌的特性,制定预防和治疗龋病的措施。 12.非特异性菌斑假说(non-specific plaque hypothesis) 龋病的发生是菌斑中多种多样的微生物总体活动的结果,这些微生物的混合体对龋齿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3.生态菌斑假说(ecological plaque hypothesis) 这种假说认为,与疾病相关的细菌也可以在正常的部位出现,只是数量较少,而随着局部环境因素的改变,常驻菌丛的动态平衡被打破,致龋菌的数量的增多导致龋病的发生。

口腔知识 牙体组织

第三章牙体组织 第一节釉质(来源于上皮) 一、理化特性 釉质是人体中最硬的物质,是特化的上皮组织,外观呈乳白色或淡黄色,自切缘(2mm) (1)有机物含量高的结构:釉柱间隙、釉梭、釉丛、釉板、横纹、生长线、新生线等。(2)釉质的晶体间存在微小的缝隙,可能含有水分和营养物,构成釉质营养的通道。(3)牙髓坏死时,釉质代谢受到影响,釉质会失去正常的光泽变为灰黑色,质变脆易裂。 二、组织结构 (一)釉质的基本结构——釉柱(enamel rod) 釉柱横剖面呈鱼鳞状(乒乓球拍),有近乎圆形的头部和细长的尾部。每个釉柱头部晶体走向与长轴一致,至尾部时倾斜至65°~70°。 1.排列方式: (1)窝沟底部:釉质由釉质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部集中,呈放射状; (2)近牙颈部:釉柱排列几乎呈水平状。 2.直径:平均为4~6μm,表面较深部为大。 3.走行:因绞釉结构,其在表面1/3较直,而在内2/3弯曲。 4.釉柱鞘(enamel rod sheath):两个相邻釉柱头尾相交处呈现参差不齐的增宽间隙,称为釉柱间隙,即是由于两个釉柱头尾部晶体方向排列不同造成的。这类间隙即构成了釉柱头部清晰的弧形边界,即釉柱鞘。 (二)釉质牙本质界以及与釉质最初形成时相关的结构 1.【釉质牙本质界】(enamel-dentinal junction, EDJ):代表上皮和间充质两种不同矿化组织的交界面,外形呈连续的贝壳状。其功能包括: (1)加大了釉质和牙本质的接触面,有利于两种组织的牢固结合; (2)该处釉质形成许多弧形外突,对应牙本质表面的小凹,这种交接形态可降低釉质行使功能时所受到的剪切力。 2.【釉梭】(enamel spindle):起始于交界伸向釉质的纺锤状结构,本质为间充质形成的有机物。其形成过程为: 釉质发生早期,成牙本质细胞的末端突起穿过基底膜伸向前成釉细胞之间,釉质形成时其末端突起残留在釉质内形成。在牙尖及切缘部位多见。 3.釉丛(enamel tufts):磨片上近釉质牙本质界的1/3的釉质中,是由于釉质钙化不良导致釉柱间釉质基质蛋白残留所致。 4.【釉板】(enamel lamellae):片状,贯穿整个釉质厚度的结构缺陷,自釉质表面延伸至釉

口腔牙周病学知识点总结一

口腔牙周病学知识点总结 1?龈谷(gingival col):每个牙的颊舌侧龈乳头在邻面的接触区下方的汇合处略凹下,称为龈谷。无角化、无钉突,对局部刺激物抵抗力较低,牙周病易始发于此。 2?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 呈领圈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附着于釉牙骨质界。冠端构成 龈沟底。 3?沟内上皮(sulcular epithelium) 又称龈沟上皮:为牙龈沟的衬里上皮,由结合上皮的冠方延伸至游离龈的顶部,为薄的非角化复鳞上皮,有上皮钉突但无里层和角化层。 4?生物学宽度:通常指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 2.04mm它包括结合上皮0.97mm 和牙槽嵴顶以上的牙龈结缔组织 1.07mm。 5?龈牙结合部:是指牙龈组织藉结合上皮与牙面连接,良好的封闭了软硬组织交界处;结合上 皮对牙的附着因牙龈纤维而得到进一步加强。牙龈纤维使游离龈更紧密的贴附于牙面。 6?上皮再附着:若将牙龈连同结合上皮一同切除,则口腔表面上皮可向牙面爬行生长,重新分化出结合上皮,并分泌基底膜物质,重新形成上皮附着,其结构与原始结构一样,即上皮再附着,可出现于牙釉质、牙骨质或牙本质表面。 7 ?生理性近中移动:当牙主动萌出完成,处于功能性咬合位置时,牙的邻面接触区可因长期的磨耗而变扁平,牙的前后径变窄,牙在咬合力作用下趋向于近中移动。 8?骨开窗:牙的位置特别偏向颊侧或者舌侧,该侧牙槽骨很薄甚至缺如,致使牙根面的一部分直接与骨膜或者牙龈组织相连;如果呈V 型缺损,称为骨开裂。 9?牙周生态系:牙周正常菌群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牙周生态系。 10?牙菌斑生物膜:牙菌斑生物膜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额细菌性群体。 11? 牙菌斑:牙斑是指粘附在牙齿表面或口腔其他软组织上的微生物群。它是由大量细菌、细胞间物质、少

第三章 牙体组织

牙体组织由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构成。 釉质覆盖在牙冠的表面,牙本质构成牙的主体,牙骨质覆盖在牙根部的表面。 牙中央的腔隙称为髓腔,充满疏松的牙髓组织。 第一节釉质 覆盖于牙冠表面的一层硬组织,颜色为乳白色或淡黄色。 在切牙的切缘处厚约2mm,磨牙牙尖处厚约2.5mm. 一、理化特性 釉质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其洛氏硬度值(Knoop hardness number)为300KHN. 无机盐占釉质总重量的96~97%,主要由钙、磷离子组成的羟磷灰石晶体[Ca10(P04)6(OH)2]的形式存在。晶体内可含其他元素,F-的存在可使晶体稳定性加强,形成[Ca10(P04)6F2],具有抗龋性。 有机物不足1%.釉质细胞外基质蛋白主要有釉原蛋白、非釉原蛋白和蛋白酶。 釉原蛋白形成"纳米球"的结构,在釉质晶体的成核及晶体的生长中起作用。在釉质发育时期含量达90%,在成熟釉质中消失。 非釉原蛋白与羟磷灰石亲和力强,能促进晶体成核和影响晶体形态。存在于釉质分泌早期和成熟后的釉丛、柱鞘。 釉基质蛋白酶是基质蛋白,参与前两者的修饰和剪接。 釉质中的水有两种形式:结合水和游离水。 大部分水是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分布在晶体周围。 二、组织学结构 (一)釉柱:是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牙本质界,贯穿釉质全层。在窝沟底部呈放射状,向窝沟底部集中;在牙颈部呈水平状排列。 釉柱在光镜下纵剖面为柱状,横剖面呈鱼鳞状。 (二)施雷格线: 落射光观察牙纵磨片时,在釉质内4/5处出现的明暗带。 是由于釉柱排列方向不同所致。 (三)无釉柱釉质: 在近釉牙本质界和牙表面约30mm厚的釉质内没有釉柱的结构,仅为晶体平行排列而成。 这是由于成釉细胞在分泌早期托姆氏突尚未形成,而在分泌活动停止时托姆氏突腿缩而致。 (四)釉质生长线: 是釉质周期性生长速度改变形成的间隙线。 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有一条加重的生长线,称为新生线。是由于釉质一部分形成于胎儿期,一部分形成于婴儿出生后。 (五)釉板: 是一薄层的板状结构,垂直于牙面。可深达釉牙本质界。 釉板处有机物含量较高,钙化不全。 釉板的存在为龋病的发生提供了通道。 (六)釉丛: 起自釉牙本质界,呈草丛状,高度为釉质厚度的1/5~1/4. (七)釉梭: 釉牙本质界处的纺锤状结构,为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的末端膨大,穿过釉牙本质界并埋在釉质中。

口腔组织---牙体组织

(一)选择题 【A型题】 1、牙组织中唯一的一种软组织是 A、釉质 B、牙本质 C、牙骨质 D、牙髓 E、牙周膜 2、构成牙的主体的牙体组织是 A、釉质 B、牙本质 C、牙骨质 D、牙髓 E、牙周膜 3、覆盖在牙本质冠部表面的是 A、釉质 B、牙本质 C、牙骨质 D、牙髓 E、牙周膜 4、覆盖在牙本质根部表面的是 A、釉质 B、牙本质 C、牙骨质 D、牙髓 E、牙周膜 5、牙体组织中,对X线最阻射的是 A、釉质 B、牙本质 C、牙骨质 D、牙髓 E、牙槽骨 6、牙体组织中,对X线不阻射的是 A、釉质 B、牙本质 C、牙骨质 D、牙髓 E、牙槽骨 7、牙体组织中最硬的是 A、釉质 B、牙本质 C、牙骨质

E、牙槽骨 8、釉质中的水主要存在形式 A、集料水 B、淡水 C、游离水 D、生理盐水 E、结合水 9、釉质中无机物所占重量比例为 A、94%~95% B、97%~98% C、90%~91% D、96%~97% E、95%~96% 10、釉柱尾部的晶体与釉柱的长釉之间的倾斜角度为 A、60°~65° B、65°~70° C、70°~75° D、55°~60° E、75°~80° 11、釉从的高度约占釉质厚度的 A、1∕4 ~ 1∕3 B、1∕3 ~1∕2 C、1∕5 ~1∕4 D、1∕4 ~2∕3 E、1∕3 ~3∕4 12、釉质是人体最硬的组织,其硬度约为 A、500KHN B、340KHN C、540KHN D、400KHN E、260KHN 13、绞釉分布于釉质的部位是 A、内1∕3 B、外1∕3 C、内2∕3 D、外2∕3 E、内3∕4 14观察牙齿纵磨片施雷格线主要分布于釉质的 A、内1∕3 B、外1∕3 C、内4∕5 D、外4∕5 E、内3∕4

牙体牙髓相关名词解释

牙体牙髓龋病相关名词解释整理 1. Dental caries:dental decay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2. Precalence rate:患病率即指患龋率。表示病程长的龋病存在或流行的频率,是在调查点或检查时点,一定人群中患龋情况。 3. Incidence rate:发病率。表示在某一特定观察期间内,可能发生龋病的特定人群新发病的频率。 4. DMF:decayed-mising-filled,龋失补指数。龋齿数、因龋失牙数、因龋补牙数的总和。是一种不可逆指数,能反应一个人终身龋病的经历。分为DMFS,DMFT。DMFT受检人群中每个个体罹患龋齿的牙数,DMFS相对DMFT更能反映龋病流行的严重程度。儿童乳牙龋病记录用dmf。 5. Oral ecosystem:口腔生态系。口腔内正常菌群之间,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分为颊粘膜上皮生态系、舌背部生态系、龈上菌斑生态系、龈下菌斑生态系。 6. Dental plaque:牙菌斑。堆积在牙表面或其他硬的口腔结构上,不能被中度水喷冲去的细菌团块。其结包括:菌斑-牙界面、中间层、菌斑表层;可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可导致龋病或牙周病。 7. Biofilm:生物膜。微生物群落与细胞外基质相互连接而在介质表面行成的生态环境。是有通道和空隙的开放性立体结构。

8. Acquired pellicle:获得性膜。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至牙面所形成的生物膜。也可位于各种修复材料以及义齿表面。 9. Oral normal flora:口腔正常菌丛。寄生在健康人体各特殊部位或表面的生物群别称为正常菌丛或固有菌丛。口腔菌丛是人体各菌丛中最复杂的一种。 10. biomineralization:生物矿化。是指生物体内钙磷等无机离子在多种生物因子调控下通过化学反应产生难溶性盐,并与有机基质结合,形成机体矿化组织。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11. 仿生矿化:体外模拟体内环境,利用生物矿化机制的矿化。 12. 钙三角理论:是氟抗龋的最核心机制。氟磷灰石晶体中,氟离子与三个钙离子组成的三角形在同一个平面上,其负电荷与钙离子形成强烈静电引力,从而增加晶体结构稳定性,降低釉质溶解度,增加釉质对有机酸的抵抗力。 13. 四联因素学说:龋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宿主、微生物、和饮食以及时间相互作用导致龋病发生,也就是说,龋病发生要求有敏感的宿主、口腔致龋菌群的作用以及适宜的底物,且这些底物必须在口腔滞留足够时间。 14. Miller化学细菌学说:龋病是由两个阶段组成的化学细菌过程,先是细菌发酵产生的酸使组织脱矿、软化,然后细菌分泌的蛋白溶解酶使软化残存物溶解。釉质中缺乏第二阶段。 15.Glucosyltransferases,GTF:葡糖基转移酶。是变异链球菌的一种胞外葡聚糖合成酶,也是致龋菌主要的抗原物质之一。主要作用是介导细菌间的凝集和粘附于

口腔影像学知识点

1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主要包括口腔颌面放射生物学,口腔放射防护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外伤,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系统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以及口腔颌面部介入放射学和口腔种植放射学等方面的医学影像学内容。 2 早在1895 年伦琴宣布发现X 线。 3 根尖片由美国人C.E.Kells 1896 年 4 月或 5 月拍摄了美国第一张根尖片。 4 体层摄影技术由意大利Vellebonna 于1930 年发明体层摄影机。 5 口腔介入放射学是研究在X 线,灰阶超声或CT 扫描等导向下进行穿刺活检或进行治疗的学科,是20 世纪70 年代中期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年轻学科。 6 放射生物效应的发生规律和机制是,肿瘤放射治疗,放射损伤防治和建立放射防护标准的基础。 7 放射防护的三个主要原则:⑴实践的正当性;(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3)个人剂量的限制。 8 在符合放射防护三原则基础上,结合口腔颌面X 线检查的特点,防护应特别注意(1)减少照射时间,(2)进行必要的屏蔽,(3)提高X 线的透过系数,(4)与X 线源保持一定的距离; 9 X 线平片为目前口腔医学临床应用最普遍的检查方法,包括口内片和口外片两大类;口内片包括根尖片,(牙合)翼片,(牙合)片,口外片包括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下颌骨侧斜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华特位片,颧骨后前位片,顴弓位片,颏顶位片,颞下颌关节侧位片,髁突经咽侧位片,口腔体腔摄影片及X 线头影测量片等。 10 儿童X 线中心线倾斜的角度应增加5°- 10°。 11 牙和牙周组织正常图像概述,牙由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及牙髓。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 12 上颌中切牙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结构:切牙孔腭中缝,鼻腔及鼻中隔。磨牙可见上颌窦底部,颧骨,喙突,上颌结节及翼钩等结构。 13 下颌前牙根尖片可见,颏棘,颏嵴,营养管等结构。下颌前磨牙根尖片可见:颏孔,后磨牙可见:下颌骨外斜线,下颌管及下颌骨下缘等结构。 14 (牙合)翼片,正常图像此片主要显示上下牙的牙冠部。常用于检查临面龋,髓石,牙髓腔的大小,临面龋与髓室是否穿通和穿通程度,以及充填物边缘密合情况,主要用于前磨牙和磨牙区检查。此外尚可清晰地显示牙槽嵴顶,可用于确定是否有牙槽嵴顶的破坏性改变。在儿童可用于观察滞留乳牙根的部位及位置,恒牙胚的部位及其与乳牙根的关系以及乳牙根的吸收类型。 15 龋病是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影像学表现:1 浅龋;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检查用常规根尖片或(牙合)片。表现;为圆弧形的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其范围一般较小。牙颈部是龋病的好发部位之一,但在X 线片上所显示的影像往往与正常牙颈部釉牙骨质交界处的三角形密度减低区发生混淆,需认真区别。正常牙颈部的投射区其边缘清楚,相邻多数牙可呈现相同的影像。 2 中龋龋病已进展至牙本质浅层,X 线片可清楚地显示病变。有的表现为圆弧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有的表现为口小底大的到凹状的缺损。由于中龋时牙髓组织受到激偌而产生保护性反应,在龋洞底相应的髓室壁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故洞底的边界清楚。 3 深龋龋病进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室甚至与牙髓室相通,临床上可见有很深的龋洞。X 线可见较大的龋洞,龋洞底与髓室接近,髓室角变低,髓室变小。有的龋洞与髓室间有一薄层清晰地牙本质和继发牙本质影像,提示尚无穿髓;当龋洞与髓角或髓室相融合则提示可能已穿髓。4 继发龋是指龋病治疗后,窝洞周围牙体组织又发生龋坏,须经X 线检查确诊。X 线片上可显示在金属充填物的窝洞边缘,牙硬组织破坏形成密度减低的不规则的窄缝,边缘常不光滑。在观片时要注意与金属充填物下方的垫底材料鉴别,因为这些材料往往是透射性的,X 线表现为低密度影像。15 牙髓钙化:牙髓组织血循环较差,髓室随着年龄增长其内层继发性牙本质也逐渐增多而致髓室变窄,跟监控也逐渐变小,引起牙髓内血液循环减少,加之牙受到各种理化因素刺激,牙髓组织发生代谢障碍,细胞变性,纤维成分增多,牙髓活力降低,引起牙髓变性。牙髓变性后钙盐沉积,形成大小不等的沉积物。有两种形式,一是髓石形成,一是弥散性钙化。 16 牙内吸收是由于牙髓受到不良刺激后,牙髓组织发生肉芽性变,其内产生破骨细胞而引起髓室内牙本

口腔内科学

一、名词解释 1.口腔内科学:是口腔医学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包括龋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儿童牙病、老年牙病及口腔黏膜病等;主要研究上述疾病的病因、临床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 2.冷热诊牙髓活力测试:指用低于10°C 和高于60°C的温度测试牙髓活力,前者为冷诊,后者为热诊。 #3. FDI记录法:是一种采用二位数记录牙位的标志法,第一位数字代表象限,第二位数字代表牙齿的min名称。 4龋病:是牙齿硬组织在多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产生色(白垩色、黄褐色、黑褐色),(缺损成洞),质(疏松软化)3方面改变的慢性破坏性疾病 5.牙菌斑:是细菌生存的复杂的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进行一系列代谢活动,条件适合便会致龋病;(或者)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牢固地粘附于牙面和修复体表面,由粘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 6.脱矿:是在酸的作用下,牙齿硬组织中矿物质(Ca、P等)发生溶解、丢失的过程。 7.再矿化:是各种矿物质(ca、P等)再沉积到牙齿硬组织中,进行结晶化的过程。 8.猖獗龋:又称猛性龋,指龋病在短时间内广泛、快速发展;常见于鼻咽癌患者经头颈部放疗后,唾液腺萎缩、破坏,口腔唾液分泌少的患者,也见于舍格伦综合症患者。 9.静止龋:指龋病发展过程中,由于局部环境条件的改变,使原来隐蔽的龋坏暴露于口腔而导致龋病发生停止。 10.釉质发育不全:指牙发育期受全身、局部或遗传因素等影响,使釉质矿化障碍,造成釉质发育缺陷,分釉质发育不全和釉质矿化不全。 *11.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牙,指牙发育期摄人过量氟引起的一种特殊的釉质发育不全,是慢性氟中毒早期最常见的症状。 *12.牙本质过敏症:又称过敏性牙本质,指牙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冷、热)、化学(酸、甜)及机械作用(摩擦或咬硬物)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牙体病共有的症状 13.特纳(Turner)牙:指由于乳磨牙严重的根尖周感染造成的恒前磨牙的釉质发育不全。14牙髓病:指发生在牙髓组织上的疾病,包括牙髓病、牙髓坏死和牙髓退变等,临床多见为牙髓炎。 15.牙周牙髓病:是由牙周病引起的牙髓病,包括牙髓炎、牙髓退变、内吸收和牙髓坏死等。 16.间接盖髓术:是将盖髓剂覆盖在接近牙髓的洞底上,以消毒、止痛、控制炎症,促进软化牙本质的再矿化和牙髓组织的修复,以保存牙髓的活力和功能。 17.牙髓坏疽:是牙髓组织因感染性原因而死亡或死亡后继发感染。 18.活髓切断术:又叫切髓术,指切除有病变的冠髓,将盖髓剂覆盖于根管口根髓断面上,保留活根髓的治疗方法。

牙体牙髓知识点缩印

平滑面菌斑的组成菌斑-牙界面,中间层(稠密微生物层和菌斑体部),菌斑表层。牙菌斑的组成80%水和20%固体物质(蛋白质50%、碳水化合物18%、脂肪14%、无机成分如钙磷氟18%)龋病的特点:1,龋病发病率高,流行区域广泛2,病程进展缓慢3,牙体硬组织不断被破坏4,不可自行修复5,只发生在暴露于口腔的牙齿。龋病的好发部位(由高到低)恒牙列:下6,下7,上6,上7,45,8,上123,下123。乳牙列:下5,上5,4,上123,下123.龋病的致病菌:链球菌属,乳杆菌属,放线菌属。牙菌斑的结构:平滑面菌斑:菌斑-牙界面,中间层,菌斑表层。窝沟菌斑:缺少中间层,微生物类型有限。龋病的致病菌:链球菌属(血链球菌:最早在牙面定居的细菌之一。变形链球菌:非常耐酸,致龋最重要物质是蔗糖。轻链球菌:最常分离到的细菌)乳杆菌属,放线菌属(与根面龋有关)牙菌斑的微生物特点:细菌的种类多,细菌差异大,微生物成动态变化,牙菌斑中特异致病菌----特异菌斑引起龋病各种糖类致龋性排列: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糖,木糖醇。氟化物抗龋①氟对釉质羟磷灰石的作用:降低溶解性,改善晶体结构,促进脱钙矿物质的再矿化。②氟化物对菌斑细菌的作用:对酶的抑制,抑制致龋菌生长③氟化物对釉质表面的作用:解除蛋白质或细菌的吸附,降低表面自由能。唾液的作用:机械清洁作用、缓冲作用、润滑和直接保护作用、抑菌作用龋病病因四联因素:微生物、食物、宿主和时间。细菌---致龋的。宿主---敏感。底物---适宜的。时间---充分。影响龋病发生和发展的其他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家族与遗传,地理因素龋病一、病理过程:①釉质龋:1龋齿脱矿最早表现是表层下出现透明带。2透明带扩大,部分区域有再矿化现象,其中心部出现暗带。3随着脱钙病变的发展,暗带中心出现病损体部,相对透明,芮氏线、釉柱横纹明显,临床上表现为龋白斑。4病损体部被食物、烟和细胞产物等外源性色素着色,临床上表现为棕色龋斑。5龋病进展到釉牙本质界,病损呈侧向扩展,发生潜行性破坏,临床上表现为蓝白色。6牙表面龋坏,龋洞形成。②牙本质龋损害沿牙本质小管方向侵入牙本质,形成锥形损害,牙本质龋损包括坏死区、细菌侵犯区(感染层)、牙本质脱矿区、高度矿化区及修复性牙本质层。③牙骨质龋呈浅碟形,常发生在牙龈严重退缩,根面自洁作用较差的部位。 ④脱矿和再矿化二、临床表现及分类①急性龋此种龋多见于儿童或青年人。病变进行较快,数月内即可形成龋洞;洞内病变组织颜色较浅,呈浅棕色;质地较软而且湿润,很容易用挖器剔除,因此又称作湿性龋。由于病变进展快,髓腔内来不及形成修复性牙本质,或修复性牙本质很少,若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牙髓感染。猛性龋,急性龋中有一种类型,其病程进展很快,多数牙齿在短期内同时患龋,包括不易患龋的下前牙,又称猖獗龋。常见于颌面及颈部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也称放射性龋。有些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及一些有严重全身性疾病的患者,由于唾液缺乏或不注意口腔卫生,亦可能发生猛性龋②慢性龋又称干性龋,临床多见龋损呈黑褐色,质地较干硬,病变进展较慢③静止龋是一种特殊的慢性龋表现,在龋病发展过程中,由于病变环境的改变,牙体隐蔽部位外露或开放,原有致病条件发生了变化,龋损进程自行停止。又如牙合面龋,由于咀嚼作用,可能将龋损部分磨平,菌斑不易堆积而病变停止,成为静止龋。④继发龋,龋病治疗后由于充填物边缘或窝洞周围牙体组织破裂,形成菌斑滞留区;或修复材料与牙体组织不密合,形成微渗漏,都可能产生龋病,称继发龋。继发龋也可因治疗时未除净病变组织发展而成。①合面龋和平滑面龋,②根面龋,③线形釉质龋,④隐匿性龋浅中深龋诊断方法:视诊、探诊、温度刺激试验、X线检查、透照。平滑面龋:由内到外:透明层(脱矿),暗层(空气进入,再矿化),病损体部,表层(完整的一层,大量再矿化,釉质生长线和横纹较清晰)

牙体组织知识点

牙体组织知识点 牙体由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矿化的硬组织和一种软组织——牙髓所构成。 一、釉质 釉质来源于外胚层,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来源于外胚间叶组织。牙本质构成牙的主体,釉质覆盖在牙冠的表面,牙骨质则覆盖在牙根的表面。 (一)釉质理化特性 釉质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由占总重量96%~97%的无机物以及少量有机物和水所组成。按体积计,其无机物占总体积的86%,有机物占2%,水占12%。 釉质无机物主要由含钙(Ca2+)、磷(P3-)离子的磷灰石晶体和少量的其他磷酸盐晶体等组成,是含有较多HC03-根的生物磷灰石晶体。 釉质中的有机物约占总重量的1%,主要由蛋白质和脂类所组成。基质蛋白主要有釉原蛋白、非釉原蛋白和蛋白酶等三大类。 (二)釉质组织结构 1.釉质的基本结构是釉柱。釉柱是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牙本质界,呈放射状,贯穿釉质全层,达到牙齿的表面。在窝沟处,釉柱由釉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部集中,而在近牙颈部,釉柱排列几乎呈水平状。釉柱的横断面呈鱼鳞状。釉柱的直径平均为4-6μm。

2.釉牙本质界以及与釉质最初形成时相关结构 (1)釉牙本质界:釉质和牙本质相交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由许多小弧形相连而成。此种连接增大了釉质与牙本质的接触面,有利于两种组织间更牢固地结合。 【例题】 釉牙本质界的形态特点是()。 A.直接相连接 B.小弧形线相连 C.指状镶嵌 D.桥粒连接 E.曲线相连 [答疑编号700297010101] 【正确答案】B

(2)釉梭:在牙尖部较多见,呈纺锤状,穿过釉牙本质界包埋在釉质中,它是成牙本质细胞的胞质突起的末端膨大。在干燥的牙磨片中,釉梭的有机物分解代之以空气,在透射光下,此空隙呈黑色。 (3)釉丛:起自釉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其高度约等于釉质厚度的1/3,呈草丛状。 (4)釉板:是片状、贯穿整个釉质厚度的结构缺陷,自釉质表面延伸至釉质不同的深度,可达釉质牙本质界。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结构。釉板钙化程度低、窄而细长,数目较釉丛少,在釉质横断面容易观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