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苯类在水中溶解度

苯类在水中溶解度

苯类在水中溶解度

溶液、溶解度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梳理 要点梳理: 一、溶液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2)温度

3.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四、结晶的方法: (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又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常见有机溶剂的溶解性汇总

常用溶剂的沸点、溶解性和毒性 溶剂名称沸点(101.3kPa)溶解性毒性 液氨-33.35℃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 甲胺-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 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性 戊烷36.1 与乙醇、*****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员?婷疋0? 二氯甲烷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强 二硫化碳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性,强刺激性 溶剂石油脑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 丙酮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1-二氯乙烷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61.15 与乙醇、*****、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性甲醇64.5 与水、*****、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性 四氢呋喃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己烷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71.78 与水,乙醇,*****,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74.0 与丙酮、、甲醇、*****、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 四氯化碳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性 乙醇78.3 与水、*****、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性 丁酮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苯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乙睛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异丙醇82.40 与乙醇、*****、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 1,2-二氯乙烷83.48 与乙醇、*****、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高毒性、致癌 乙二醇二甲醚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能溶解各种树脂,还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气体的优良溶剂吸入和经口低毒 三氯乙烯87.19 不溶于水,与乙醇.*****、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烃、汽油混溶有机有毒品_ 三乙胺89.6 水:18.7以下混溶,以上微溶。易溶于氯仿、丙酮,溶于乙醇、***** 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 丙睛97.35 溶解醇、醚、DMF、乙二胺等有机物,与多种金属盐形成加成有机物高度性,与氢氰酸相似 庚烷98.4 与己烷类似低毒,刺激性、*****性

苯并(a)芘及其代谢产物的连续降解研究.

苯并(a)芘及其代谢产物的连续降解研究 2011-01-17 摘要:在以驯化过的芽孢杆菌(BA-07)降解BaP的过程中,鉴定出2个BaP的未开环代谢产物顺式-4,5-二氢-4,5-二醇-BaP(cis-BP4,5-dihydrodiol)和顺式-7,8-二氢-7,8-二醇-BaP(cis-BP7,8-dihydrodiol).由于该产物对微生物有一定毒性,所以难于进一步降解.为提高BaP降解的同时,降低cis-BP4,5-dihydrodiol和cis-BP7,8-dihydrodiol的累积,对2种降解方法(即单纯用 BA07降解和运用高锰酸钾与BA-07耦合的方法降解)进行了比较,并且优化了连续降解的参数.结果表明,①对BaP及其代谢产物的连续降解,化学氧化与微生物耦合(高锰酸钾与BA-07)的降解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利用微生物(细菌BA-07)的'降解;②在同一时间取样,cis-BP4,5-dihydrodiol的残留率均高于cis-BP7,8-dihydr odiol;③当BaP的浓度为40μg/mL,培养基的最佳pH为7.0,以琥珀酸钠为共代谢底物,可以显著提高BaP降解率,降低cis-BP 4,5-dihydrodiol和 cis-BP7,8-dihydrodiol的累积.同时提出了化学氧化与微生物协同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环境中持久有机污染物的连续降解.作者:臧淑艳李培 军周启星王新林桂凤王娟 ZANG Shu- yan LI Pei-jun ZHOU Qi-xing WANG Xin LIN Gui-feng WANG Juan 作者单位:臧淑艳,ZANG Shu-yan(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沈阳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沈阳,110142) 李培军,林桂凤,LI Pei-jun,LIN Gui-feng(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 周启星,ZHOU Qi-xing(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王新,WANG Xin(沈阳工业大学理学院,沈阳,110023) 王娟,WANG Juan(沈阳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沈阳,110142) 期刊:环境科学 ISTICPKU 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2006, 27(12) 分类号:X172 关键词:苯并(a)芘累积代谢产物化学氧化耦合多环芳烃

溶液 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一、溶液选择题 1.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102030405060 NaCl35.836.036.336.637.037.3 溶解度/g KNO320.931.645.863.985.5110 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会相交 B.在60℃时,KNO3的饱和溶液105g加入95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5%C.在20℃时,NaCl和KNO3固体各35g分别加入两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均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D.从含有少量NaCl的KNO3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的KNO3晶体,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答案】C 【解析】 A、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发现,在20℃~30℃温度范围内硝酸钾和氯化钠存在溶解度相同的数值,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会相交,错误; B、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105g的KNO3饱和溶液,含有硝酸钾55g,加入95g 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7.5%,错误;C、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NaCl 和KNO3固体各35g分别加入两只各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氯化钠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硝酸钾形成饱和溶液,正确;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很大,含有少量NaCl的KNO3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的KNO3晶体,通常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错误。故选C。 点睛:掌握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以及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晶体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实验室用KClO3制氧气并回收MnO2和KCl,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A.用装置甲收集氧气 B.用装置乙溶解完全反应后的固体

溶液 溶解度中考真题 (word)

溶液溶解度中考真题(word) 一、溶液选择题 1.如图为某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该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M、N两点分别表示该固体形成的两份溶液在不同温度时的浓度。当条件改变时,溶液新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其中判断不正确的是() A.都升温10℃后,M、N点均向右平移 B.加水稀释(假设温度都不变)时,M、N点均向下移 C.都降温10℃后,M点沿曲线向左下移,N点向左平移 D.蒸发溶剂(假设温度都不变)时,先是M点不动,N点左平移至曲线;继续蒸发溶剂,M、N点都不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时,M代表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而N点代表的不饱和溶液就会变得更不饱和,但升温后两溶液中的各个量没有发生变化,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并没有发生变化,选项正确; B、由于加水稀释并不影响物质的溶解度,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了,因此两点应是向下移动了,选项正确; C、降温时,M点代表的饱和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减小,但溶液仍旧是饱和溶液,因此M点会沿曲线向左下移;而N点代表的不饱和溶液则会逐渐的变成饱和溶液,直至有晶体析出,因此N点先是向左平移,然后沿曲线向左下移,选项正确; D、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蒸发溶剂,因此M点代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发生变化,因此M点不动;而N点代表的不饱和溶液随着水分的蒸发,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越来越大,直至溶液达到饱和不再发生变化,因此N点是先向上位移达到曲线后不再发生变化,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苯MSDS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050 CAS: 71-43-2 中文名称: 苯 英文名称: benzene 纯苯;苯查儿安息油;净苯;动力苯;溶剂苯;困净 别名: 苯;炝;困;氢化苯 分子式: C6H6分子量: 78.11 熔点: 5.5℃沸点:80.1℃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88; 蒸汽压: -11℃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 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 状: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用作溶剂及合成苯的衍生物、香料、染料、塑料、医 用途: 药、炸药、橡胶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

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503306mg/kg(大鼠经口);LC5048mg/kg(小鼠经皮);人吸入64g/m3×5~10分钟,头昏、呕吐、昏迷、抽搐、呼吸麻痹而死亡;人吸入24g/m3×0.5~1小时,危及生命。 刺激性:家兔经眼:2mg/m3(24小时),重度刺激。家长兔经皮:500mg(24小时),中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10mg/m3,数天到几周,引起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加。慢性中毒动物造血系统改变,严重者骨髓再生不良。 致突变性:DNA抑制:人白细胞2200μmol/L。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人淋巴细胞200μmol/L。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50ppm(24小时)(孕7-14天),引起植入后死亡率增加和骨骼肌肉发育异常。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人类致癌物质。 代谢和降解:苯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苯酚、氢醌、儿苯酚、羟基氯醌及苯巯基尿酸。有人报道苯在人体内可氧化为无毒的已二烯二酸和非常有毒的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和1,2,4-苯三酚。 残留与蓄积:进入人体的苯可迅速排出,主要途径是通过呼吸与尿液排出。当人体苯中毒时在尿中立即可发现上述酚类,其排泄极快,吸入苯后最多在2小时以内,尿中就可发现苯的代谢物,此外,一部分酚类也以有机硫酸盐类的形式排出。在人体保留苯的研究中,Nomiyama等(1974)报道连续接触含苯浓度180-215mg/m3的空气4小时,人体可保留30%的苯。Hunter和Blair报道连续接触含苯浓度为80-100mg/m3的空气6小时,人体可保留230mg的苯。已证明了3-氯基-1,2,4-三唑能抑制苯的代谢。苯能积蓄于鱼的肌肉与肝中,但一旦脱离苯污染的水体,鱼体内苯排出也比较快。 迁移转化:苯从焦炉气和煤焦油分馏、裂解石油等制取,也可人工合成如乙炔合成苯。苯广泛地应用在化工生产中,它是制造染料、香料、合成纤维、合成洗涤剂、聚苯乙烯塑料、丁苯橡胶、炸药、农药杀虫剂(如六六六)等的基本原料。它也是制造油基漆、硝基漆等的原料。它作为溶剂,在医药工业中用作提取生药,橡胶加工中用作粘合剂的溶剂,印刷、油墨、照像制版等行籽也常用苯作溶剂。所有机动车辆汽油中,都含有大量的苯,一般在5%左右,而特制机动车辆燃料中,含苯量高达30%。

水质 苯并(a)芘的测定

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质中苯并(a)花[以下简称B(a)P]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饮用水、地面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最低校出浓度为0.004μg/L。 注意:B(a)P是一种由五个环构成的多环芳烃,它是多环芳烃类的强致癌代表物。基于B(a)P的强致癌性,按本标准方法分析时必须戴抗有机溶剂的手套,操作应在白搪瓷盘中进行(如溶液转移、定容、点样等)。室内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通风良好。 2 原理 水中多环芳烃及环已烷可溶物经环己烷萃取(水样必须充分摇匀),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浓缩,而后经乙酰化滤纸分离。分离后的B(a)P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 3 试剂 除另有说明外,分析时均使用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 3.1 B(a)P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5.00mg固体标准B(a)P于50mL容量瓶中[因B(a)P是强致癌物,为了减少污染,以少转移为好],用少量苯溶解后,加环已烷至标线,其浓度为100?g/mL。特此贮备液用环己烷稀释成10?g/mL的标准使用液,避光贮于冰箱中。 3.2 乙酷化滤纸的制备:把15×30cm的层析滤纸15至20张卷成高15cm的圆筒状,逐张放入1000mL 高型烧杯中,杯壁与靠杯的第一张纸间插入一根玻璃棒,杯中间放一枚玻璃熔封的电磁搅拌铁芯。在通风柜中,沿杯壁慢慢倒入乙酰化剂(由苯十乙酸酐+浓硫酸=750mL+250mL+0.5mL混合配制成),磁力恒温搅拌器的温度保持55±1℃.连续反应6h。取出乙酰化滤纸,用自来水漂洗3~4次,再用蒸馏水漂洗2~3次,晾干。次日用无水乙醇浸泡4h后,取出乙酰化滤纸,晾干压平,备用。 3.3 环己烷,重蒸。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查:在荧光激发波长367nm,狭缝10nm;荧光发射狭缝 2nm,波长405nm应无峰出现。 3.4 丙酮,重蒸。 3.5 甲醇。

溶液 溶解度培优卷经典

溶液溶解度培优卷经典 一、溶液选择题 1.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内容关系合理的是( ) A.向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B.向一定量锌粒中滴加稀硫酸 C.一定质量的固体氯酸钾加热至完全分解 D.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溶质硝酸钾至溶液饱和 【答案】C 【解析】A、向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pH应该等于7,不会小于7,错误;B、向一定量锌粒中滴加稀硫酸,稀硫酸与锌粒接触就会产生气体,错误;C、一定质量的固体氯酸钾加热至完全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减少,当反应结束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保持不变,正确;D、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溶质硝酸钾至溶液饱和,当开始加入硝酸钾时,溶液的质量不为0,错误。故选C。 点睛: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的知识熟练掌握,并能结合图象的意义,综合考虑;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①抓图象的起点,②抓图象的终点,③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2.不含结晶水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 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答案】B 【解析】A、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故A错误;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g,故B正确; C、t2℃时,溶液的饱和状态不确定,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

溶液 溶解度易错大盘点经典

溶液溶解度易错大盘点经典 一、溶液选择题 1.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100g水中加入120g固体,充分搅拌,在不同温度下存在①②③④四种状态.对这四种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状态①为不饱和溶液, 状态②③④均为饱和溶液 B.状态①降温至10℃,有110g晶体析出 C.各状态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 D.将状态②加水200g再降温至40℃可达到状态③ 【答案】A 【解析】 A、溶解度曲线上的点对应是该温度的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对应是该温度的不饱和溶液,①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为90℃该物质不饱和溶液,②③④在溶解度曲线上为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正确; B、1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此时100g水能溶解20g 溶质;状态①降温至10℃,有(120g-20g)=100g晶体析出,错误; C、状态①的质量分数 = 120 100120 g g g + ×100%=54.5 %;②③④在溶解度曲线上为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一定温 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s 100s + ×100%,状态②的质量分数 = 120 100120 g g g + ×100%=54.5 %;状态③的质量分数= 65 10065 g g g + ×100%=39.3 %;状态④ 的质量分数= 35 10035 g g g + ×100%=25.9 %;各状态的溶质质量分数:④=③>②>①;错 误;D、将状态②加水200g时,溶液中有水300g,溶质120g,再降温至40℃时,若可达

到状态③,则4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大于60g,错误。故选A。 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s 100s ×100%。 2.20℃时,往10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钾,充分搅拌,硝酸钾部分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B.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D.所的溶液的质量为120g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只受温度一个外界因素的影响,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A不正确; B、硝酸钾部分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故B不正确; C、硝酸钾部分溶解,则溶液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 D、20g的硝酸钾部分溶解,溶液的质量小于120g,故D不正确。 故选C。 3.一定温度下,向盛有100g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再加入5克蔗糖,充分搅拌后一定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D.蔗糖的溶解度【答案】D 【解析】 【分析】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和,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详解】 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100克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再加入5克蔗糖,不确定蔗糖是否溶解,溶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是否改变,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温度没有改变,溶解度一定不改变,故选D。 4.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甲苯在水中的溶解度上课讲义

甲苯在水中的溶解度: 16℃ 0.047g/100 mL 20℃ 0.050g/100 mL 25℃ 0.053g/100 mL 30℃ 0.057g/100 mL 50℃ 0.068g/100 mL 70℃ 0.083g/100 mL 100℃ 0.11g/100 mL 水在甲苯的溶解度大约为0.048g/100ml 常见的共沸物组分的沸点(度)组成 (w/w) 共沸点(度) 水--乙醇100--78.5 5-- 95 78.15 水--正丙醇--97.2 28.8--71.2 87.7 水--异丙醇--82.4 12.1--87.9 80.4 水--正丁醇--117.7 37.5--62.5 92.2 水--异丁醇--108.4 30.2--69.8 89.9 水--叔丁醇--82.5 11.8--88.2 79.9 水--异戊醇--131.0 49.6--50.4 95.1 水--正戊醇--138.3 44.7--55.3 95.4 水--氯乙醇--129.0 59.0--41.0 97.8 水--乙醚--35 1.0--99.0 34 水--乙腈--81.5 14.2--85.8 76 水--丙烯腈--78.0 13.0-- 87 70.0

水--甲酸--101 26-- 74 107 水--丙酸--141.4 82.2--17.8 99.1 水--乙酸乙酯--78 9.0--91 70 水--二氧六环--101.3 18-- 82 87.8 水--氯仿-- 61.2 2.5--97.5 56.1 水--四氯化碳--77.0 4.0-- 96 66.0 水--二氯乙烷--83.7 19.5--80.5 72.0 水--苯-- 80.4 8.8-- 91.2 69.2 水--甲苯-- 110.5 20-- 80 85.0 水--二甲苯--137- 140.5 37.5--62.5 92.0 水--吡啶-- 115.5 42-- 58 94.0 水--二硫化碳-- 46 2.0-- 98.0 44 甲醇--二氯甲烷64.7-- 41 7.3-- 92.7 37.8 甲醇--氯仿-- 56.2 12-- 88 55.5 甲醇--四氯化碳-- 77.0 21-- 79 55.7 甲醇--丙酮-- 56.2 12-- 88 55.5 甲醇--苯-- 80.6 39.1-- 60.9 57.6 甲醇/甲酸甲酯/环己

苯并(a)芘

1、物质的理化常数 CA 50-32-8 国标编号: S: 中文名称: 苯并(a)芘 英文名称: Benzo(a)pyrene;3,4-Benzypyrene 别名: 3,4-苯并芘;BaP;多环芳烃(PAH);稠环芳烃 分子 252.32 分子式: C20H12 量: 熔点: 179℃ 沸点:475℃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35 蒸汽压: 25℃( 蒸汽压0.665×10-19kPa ) 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溶于苯、甲苯、二甲 溶解性: 苯、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 无色至淡黄色、针状、晶体(纯品) 状: 危险标记: 本品在工业上无生产和使用价值,一般只作为生产过 用途: 程中形成的副产物随废气排放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是致癌物、致畸原及诱变剂。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是多环芳烃中毒性最大的一种强烈致癌物。 急性毒性:LD50500mg/kg(小鼠腹腔);50mg/kg(大鼠皮下) 慢性毒性:长期生活在含BaP的空气环境中,会造成慢性中毒,空气中的BaP是导致肺癌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水生生物毒性:5μg/L,12天,微生物,阻碍作用;5mg/L,13小时,软体动物卵,阻碍作用,结构变化。

致癌:BaP被认为是高活性致癌剂,但并非直接致癌物,必须经细胞微粒体中的混合功能氧化酶激活才具有致癌性。BaP进入机体后,除少部分以原形随粪便排出外,一部分经肝、肺细胞微粒体中混合功能氧化酶激活而转化为数十种代谢产物,其中转化为羟基化合物或醌类者,是一种解毒反应;转化为环氧化物者,特别是转化成7,8-环氧化物,则是一种活化反应,7,8-环氧化物再代谢产生7,8-二氢二羟基-9,10-环氧化物,便可能是最终致癌物。这种最终致癌物有四种异构体,其中的 (+)-BP-7β,8α-二醇体-9α,10α-环氧化物-苯并[a]芘,已证明致癌性最强,它与DNA形成共价键结合,造成DNA损伤,如果DNA不能修复或修而不复,细胞就可能发生癌变。其它三种异构体也有致癌作用。动物试验包括经口、经皮、吸入,经腹膜皮下注射、均出现致癌。许多国家相继用9种动物进行实验,采用多种给药途径,结果都得到诱发癌的阳性报告。在多环芳烃中,BaP污染最广、致癌性最强。BaP不仅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也较稳定,而且与其它多环芳烃的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一般都把BaP作为大气致癌物的代表。 致畸:1000mg/kg,妊娠大鼠以口,胎儿致畸。 致突变:40mg/kg,1次,田鼠经腹膜,染色体试验多种变化。小鼠,遗传表型试验多种变化。昆虫,遗传表型试验多种变化。微生物,遗传表型试验多种变化。人体细胞培养DNA多种变化。 污染来源:存在于煤焦油、各类碳黑和煤、石油等燃烧产生的烟气、香烟烟雾、汽车尾气中,以及焦化、炼油、沥青、塑料等工业污水中。地面水中的BaP除了工业排污外,主要来自洗刷大气的雨水。 代谢和降解:据有关资料报导,BaP在哺乳动物体内的代谢和降解产物主要是:1,2-二羟基-1,2-二氢苯并[a]芘,9,10-二羟基-9,10-二氢苯并[a]芘,6羟基苯并[a],3羟基苯并[a]芘,1,6-二羟基苯并[a]芘,3,6-二羟基苯并[a]芘,苯并[a]芘二酮,苯并[a]芘-3,6-二酮(IRPTC)。另外还有苯并[a]芘-1,6-二酮,11羟基苯并[a]芘,苯并[a]芘-7,8-二氢二醇(Lehr.R.E.1978)。 BaP在大气中的化学半衰期在有日光照射下少于1天,没有日光照射时要数天,水体表层中的BaP 在强烈照射下半衰期为几小时至十几小时,土壤中BaP的降解速度8天估计为53%~82%。微生物能促使BaP降解速度加快,在河口底泥中3小时为71%,在无阳光照射下水中BaP的生物降解速度35至40天为80%~95%。 残留与蓄积:在水体,土壤和作物中BaP都容易残留。许多国家都进行过土壤中BaP含量调查,残留浓度取决于污染原的性质与距离,在繁忙的公路两旁的土壤中BaP含量为2.0mg/kg,在炼油厂附近土壤中是200mg/kg;被煤焦油,沥青污染的土壤中,可以高达650mg/kg,食物中的BaP残留浓度取决于附近是否有工业区或交通要道。进入食物链的量决定于烹调方法,不适当的油炸可能使BaP 含量升高,但进入人体组织后,分解速度比较快。水中的BaP主要是由于工业“三废”排放。残留时间一般不太长,特别在阳光和微生物影响下,数小时内就被代谢和降解。水生生物对BaP的富集系数不高,在0.1μg/L浓度水中鱼对BaP的富集系数35天为61倍,清除75%的时间为5天。 迁移转化:BaP存在于煤焦油、各类炭黑和煤、石油等燃烧产生的烟气、香烟烟雾、汽车尾气中,

溶液 溶解度专题(含答案)经典

溶液溶解度专题(含答案)经典 一、溶液选择题 1.下图为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0℃恒温蒸发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的乙比甲多 B.20℃~40℃时,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升温的方法提纯乙 C.35℃,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50℃向 100g25%的甲溶液中加入12.5g甲,溶液刚好饱和 【答案】D 【解析】A、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错误;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40℃时,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乙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故20℃~40℃时,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降温的方法提纯乙,错误;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3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35℃,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错误;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50℃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甲物质,那么75g水中最多溶解37.5g甲物质。100g25%的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25%=25g,溶剂的质量为75g。故50℃向100g25%的甲溶液中加入12.5g甲,溶液刚好饱和,正确。故选D。 点睛:重点是抓住溶解度的实质结合溶解度曲线进行分析即可解决。 2.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1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当0~t℃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选项A 错误; B、t℃时,二者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选项B正确; C、由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不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选项C错误; D、过10℃作一条垂直于横坐标的垂线,看垂线与曲线的交点高低,从图象可以看出,此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选项D错误。故选B。 3.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 D.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10℃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0g,故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选项A正确; 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选项B正确; C、根据溶解度曲线,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故将4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并充分搅拌,只能溶解30g,故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选项C正确; D、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都成为30℃时的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选项D错误。故选D。 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城市污泥和土壤中苯并(a)芘的初步研究

城市污泥和土壤中苯并(a)芘的初步研究 3 蔡全英 莫测辉33 吴启堂 李桂荣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州510642)王伯光 田 凯 李 拓 (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广州510620) 【摘要】 应用GC/MS 技术对我国11个城市污泥和4种土壤中的苯并(a )芘进行研究,探讨苯并(a )芘在城市污 泥和土壤中的含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城市污泥中苯并(a )芘的含量在0.007~6.578mg ?kg -1之间,平均为1.272mg ?kg -1,绝大部分低于1.0mg ?kg -1,但在珠海和北京污泥中超过我国农用污泥的控制标准.褐土、水稻 土和石灰性土中苯并(a )芘的含量分别为2.138、0.782和0.664mg ?kg -1 ,在赤红壤中未检出.城市污泥中苯并(a )芘含量与污水来源、污水处理方式和污泥类型等因素有关,土壤中苯并(a )芘含量与母质、大气污染、污水灌溉、污泥农用等因素有关.关键词 苯并(a )芘 城市污泥 土壤 有机污染物文章编号 1001-9332(2001)05-0769-04 中图分类号 X13113 文献标识码 A A preliminary study on benzo(a)pyrene in selected municipal sludges and soils.CAI Quanying ,MO Cehui ,WU Qi 2tang and L I Guiro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outh China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 ,Guangz hou 510642),WAN G Boguang ,TIAN K ai ,and L I Tuo (Guangz hou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Guangz hou 510620).2Chin.J.A ppl.Ecol .,2001,12(5):769~772. Benzo (a )pyrene in municipal sludges and four types of soils from eleven selected cities in China were determined b y GC 2M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benzo (a )pyrene in sludges ranged from 0.007to 6.578mg ?kg -1and averaged 1.272mg ?kg -1.Most of them were lower than 1.0mg ?kg -1,and only two of them were higher than 3.0mg ?kg -1,which was a limit value of benzo (a )pyrene in sludge applied to agricultural land in China.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tents of benzo (a )pyrene in cinnamon soil ,paddy soil ,calcareous soil ,and latosolic red soil were 2.138mg ?kg -1,01782mg ?kg -1,0.664mg ?kg -1,and under detection limit res pectively.The content of benzo (a )pyrene in different municipal sludge was mainly related to sources of wastewater ,wastewater 2treating methods ,sludge types ,while in soils ,it was mainly to parent ,air pollution ,wastewater irrigation ,and sewage sludge application.K ey w ords Benzo (a )pyrene ,Municipal sludge ,S oil ,Organic pollutants.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7043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0011)、广东省环保局科技研究开发项目(粤环1997216)、广州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和广州市环保局科技项目. 33通讯联系人. 2001-02-09收稿,2001-05-16接受. 1 引 言 城市污泥(简称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净 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积物,是亟待解决的城市固体废物.目前,污泥的处置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和农业利用等.其中,农用资源化是城市污泥最为可行的处置方法,有利于城市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6].英、美、法等许多国家城市污泥的农用率在60%左右,有的高达80%以上.但我国城市污泥的农用率还很低(不足10%),主要是因为其中污染物含量普遍较高,也与其中污染物的研究程度较低而导致认识上的偏见有关.长期以来,关于农用城市污泥和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国内外都已进行了较多研究,并制定了有关的控制标准,但对于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却甚为薄弱.苯并(a )芘是一种强致癌性的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 ),属于美国国家环保局(U.S.EPA )的“优控污染物”.在我国农用城市污泥的污染物控制标准中,苯并(a )芘是唯一的有机污染物(有机氯农药除外).它在水体、城市污 泥、土壤和植物中广泛存在[9,10,14,16,19~21],与其它 PAHs 含量也有一定相关性[21].为此,本文对我国内地和香港共11个城市污泥和4种土壤中的苯并(a )芘进行了分析.2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品采集 城市污泥样品分别采自广州、北京和香港等地的有关污水处理厂,其具体来源见表1.4种理化性质不同的土壤及其来源分别为:1)华南坡地赤红壤,采自华南农业大学校园内未耕作坡地;2)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水稻土,采自华南农业大学农场水稻田;3)石灰性土,采自桂林市郊坡地;4)褐土,采自北京市郊农田.样品采集后置于室内风干,粉碎过2mm 铜筛后于4℃保存备测. 应用生态学报 2001年10月 第12卷 第5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Oct.2001,12(5)∶769~772

溶液 溶解度培优题经典

溶液溶解度培优题经典 一、溶液选择题 1.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小于乙溶液 B.2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 C.20℃时,100 g水中加入20 g甲得到不饱和溶液 D.50℃时,甲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 【答案】D 【解析】A、20℃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不一定小于乙溶液,与甲乙溶液的总质量有关,错误; B、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乙的质量为 30g,可得乙的质量分数为 30 100% 130 g g =23.1%,小于30%,故20℃时,不可配制到溶质 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错误; C、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20g,故向100 g水中加入20 g甲,甲不能完全溶解,得到饱和溶液,错误; D、5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甲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正确。故选D。 2.一定温度下,向盛有100g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再加入5克蔗糖,充分搅拌后一定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D.蔗糖的溶解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和,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详解】 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100克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再加入5克蔗糖,不确定蔗糖是否溶解,溶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是否改变,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温度没有改变,溶解度一定不改变,故选D。 3.30℃时,取甲、乙、丙中的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

苯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中文名:苯外文名:安息油 别名:Benzol 分子式:C6H6 密度0.8786 g/mL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77 蒸汽压(26.1℃):13.33kPa 二、物理性质 中文名:苯外文名:安息油 别名:Benzol 分子式:C6H6 密度 0.8786 g/mL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77 蒸汽压(26.1℃):13.33kPa 临界压力:4.92MPa 熔点 278.65 K (5.51 ℃) 沸点 353.25 K (80.1 ℃) 在水中的溶解度0.18 g/ 100 ml 水 标准摩尔熵So298 173.26 J/mol·K 标准摩尔热容Cpo 135.69 J/mol·K (298.15 K) 闪点-10.11℃(闭杯) 冰点:5 ℃ 自燃温度 562.22℃ 结构平面正六边形 最小点火能:0.20mJ。 爆炸上限(体积分数):8% 爆炸下限(体积分数):1.2% 燃烧热:3264.4kJ/mol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乙酸、汽油、丙酮、四氯化碳和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互溶。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具强折光性。易挥发。能与乙醇、乙醚、丙酮、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冰乙酸和油类任意混溶,微溶于水。燃烧时的火焰光亮而带黑烟。易燃。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 3800mG/kG。有致癌可能性。密度比水小。 临界压力:4.92MPa 熔点278.65 K (5.51 ℃) 沸点353.25 K (80.1 ℃) 在水中的溶解度0.18 g/ 100 ml 水 标准摩尔熵So298 173.26 J/mol·K 标准摩尔热容Cpo 135.69 J/mol·K (298.15 K) 闪点-10.11℃(闭杯) 冰点:5 ℃ 自燃温度562.22℃ 结构平面正六边形 最小点火能:0.20mJ。 爆炸上限(体积分数):8% 爆炸下限(体积分数):1.2% 燃烧热:3264.4kJ/mol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乙酸、汽油、丙酮、四氯化碳和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互溶。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具强折光性。易挥发。能与乙醇、乙醚、丙酮、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冰乙酸和油类任意混溶,微溶于水。燃烧时的火焰光亮而带黑烟。易燃。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 3800mG/kG。有致癌可能性。密度比水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