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苯中饱和水溶解度

苯中饱和水溶解度

苯中饱和水溶解度

溶液、溶解度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梳理 要点梳理: 一、溶液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2)温度

3.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四、结晶的方法: (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又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常见有机溶剂的溶解性汇总

常用溶剂的沸点、溶解性和毒性 溶剂名称沸点(101.3kPa)溶解性毒性 液氨-33.35℃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 甲胺-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 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性 戊烷36.1 与乙醇、*****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员?婷疋0? 二氯甲烷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强 二硫化碳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性,强刺激性 溶剂石油脑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 丙酮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1-二氯乙烷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61.15 与乙醇、*****、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性甲醇64.5 与水、*****、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性 四氢呋喃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己烷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71.78 与水,乙醇,*****,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74.0 与丙酮、、甲醇、*****、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 四氯化碳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性 乙醇78.3 与水、*****、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性 丁酮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苯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乙睛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异丙醇82.40 与乙醇、*****、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 1,2-二氯乙烷83.48 与乙醇、*****、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高毒性、致癌 乙二醇二甲醚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能溶解各种树脂,还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气体的优良溶剂吸入和经口低毒 三氯乙烯87.19 不溶于水,与乙醇.*****、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烃、汽油混溶有机有毒品_ 三乙胺89.6 水:18.7以下混溶,以上微溶。易溶于氯仿、丙酮,溶于乙醇、***** 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 丙睛97.35 溶解醇、醚、DMF、乙二胺等有机物,与多种金属盐形成加成有机物高度性,与氢氰酸相似 庚烷98.4 与己烷类似低毒,刺激性、*****性

溶液浓度和溶解度的换算

溶液浓度和溶解度的换算 (师大附中高级教师王际定老师撰写) 学习误区: 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关键是要掌握溶解度的概念,根据溶解度的概念找出溶质、溶剂和溶液三者间量的关系,如果要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则必须用上密度。还要注意溶解度是对饱和溶液而言,溶液的浓度则与此无关。 学习点拔: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溶液所能溶解的溶质的克数。这个概念有四个要点:温度一定,溶液是饱和溶液,溶剂(一般是水)是100克,溶解溶质的克数,这个概念本身告诉了我们溶质、溶剂、溶液三者间量的关系,也告诉了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例如物质A在t℃时的溶解度为xg,则t℃时的饱和溶液中有溶剂(水)100g,溶质Axg,溶液为(100+x)g,质量百分比深度为[x/(100+x)]×100%=质量百分比浓度。如果要求A在t℃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则把溶质除以A的摩尔质量得到物质的量,把(100+x)g除以密度得到溶液的体积(mL),再根据溶液的物质的量概念(或公式)去计算。 例1硝酸钾在60℃时的溶解度为110g,求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溶解度的概念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每含100g水,必有110g硝酸钾溶质,则溶液为:(100+110)g,然后根据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去计算。 解:硝酸钾的质量分数=[110/(100+110)]×100%≈52.4% 答: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52.4%

例220℃时的饱和食盐水的食盐质量分数为26.5%,试计算20℃时食盐的溶解度。 分析:已知20℃时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知道食盐水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关系,因为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从而可求出溶质与溶剂的质量关系,即可求出溶解度。 解:设溶解度为x,则有: [x/(100+x)]×100%=26.5%x≈36(g) 或假设溶液为100g,则溶质为26.5g,溶剂为73.5g,溶解度为: [26.5g/(100g-26.5g)]×100g≈36g 例3某物质的式量为M,取V1ml该物质质量分数为a%的溶液,加Vml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试求: (1)若原溶液为饱和溶液时,求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2)原溶液铁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①已知深度为a%,若为饱和溶液,则溶解度可按公式求得。 解:设溶解度为x [xg/(x+100)g]=a/100x=100a/(100-a) 溶解度为[100a/(100-a)]g/100gH2O (1)已知原溶液的体积为V1ml,求物质的量浓度C,关键是求出V1ml溶液中

溶液与溶解度(知识点复习)

知识点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知识点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5、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名称溶质溶剂 石灰水氢氧化钙Ca(OH)2水H2O 盐酸氯化氢HCl 水H2O 碘酒碘I2酒精C2H5OH 6、溶解时的热现象:吸热(如硝酸铵) 温度不变(如氯化钠) 放热(如氢氧化钠、浓硫酸) 7、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⑴加热(或升温)⑵搅拌(或振荡)⑶将固体研成粉末 8、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说明物质分子之间有间隔) d、由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肉眼不可见,也不阻碍光线透过,所 以溶液透明,注意透明和无色是两个概念。 e、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知识点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静止后会分层。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3、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悬浊液静置后易沉淀,乳浊液静置后易分层。

溶液 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

溶液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 一、溶液选择题 1.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在60℃到80℃之间 B.t℃时,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C.两种饱和液从80℃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不含结晶水)无法比较 D.把60℃时的105g KNO3饱和液降温至20℃,能析出晶体73.4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t℃时K2CO3和KNO3的溶解度相同,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60℃到80℃之间溶解度都包括126-139间的数值,所以t℃在60℃到80℃之间,故A正确; B、t℃时,两种物质只有是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则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B正确; C、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液从80℃降温到20℃,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的质量硝酸钾比碳酸钾多,如质量不等,则无法比较,故C正确; D、把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105g KNO3饱和液中溶剂是50g,溶质是55g,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50g水中最多能溶15.8g,所以降温后能析出晶体39.2g,故D不正确。故选D。 2.不含结晶水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 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答案】B 【解析】A、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故A错误;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g,故B正确; C、t2℃时,溶液的饱和状态不确定,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故D错误。 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B.t2℃时,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C.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D.欲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A正确;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30g甲物质加入50g水 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3.3%,故B错误;C、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最大,所以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故C正确;D、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欲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B。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

苯MSDS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050 CAS: 71-43-2 中文名称: 苯 英文名称: benzene 纯苯;苯查儿安息油;净苯;动力苯;溶剂苯;困净 别名: 苯;炝;困;氢化苯 分子式: C6H6分子量: 78.11 熔点: 5.5℃沸点:80.1℃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88; 蒸汽压: -11℃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 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 状: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用作溶剂及合成苯的衍生物、香料、染料、塑料、医 用途: 药、炸药、橡胶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

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503306mg/kg(大鼠经口);LC5048mg/kg(小鼠经皮);人吸入64g/m3×5~10分钟,头昏、呕吐、昏迷、抽搐、呼吸麻痹而死亡;人吸入24g/m3×0.5~1小时,危及生命。 刺激性:家兔经眼:2mg/m3(24小时),重度刺激。家长兔经皮:500mg(24小时),中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10mg/m3,数天到几周,引起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加。慢性中毒动物造血系统改变,严重者骨髓再生不良。 致突变性:DNA抑制:人白细胞2200μmol/L。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人淋巴细胞200μmol/L。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50ppm(24小时)(孕7-14天),引起植入后死亡率增加和骨骼肌肉发育异常。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人类致癌物质。 代谢和降解:苯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苯酚、氢醌、儿苯酚、羟基氯醌及苯巯基尿酸。有人报道苯在人体内可氧化为无毒的已二烯二酸和非常有毒的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和1,2,4-苯三酚。 残留与蓄积:进入人体的苯可迅速排出,主要途径是通过呼吸与尿液排出。当人体苯中毒时在尿中立即可发现上述酚类,其排泄极快,吸入苯后最多在2小时以内,尿中就可发现苯的代谢物,此外,一部分酚类也以有机硫酸盐类的形式排出。在人体保留苯的研究中,Nomiyama等(1974)报道连续接触含苯浓度180-215mg/m3的空气4小时,人体可保留30%的苯。Hunter和Blair报道连续接触含苯浓度为80-100mg/m3的空气6小时,人体可保留230mg的苯。已证明了3-氯基-1,2,4-三唑能抑制苯的代谢。苯能积蓄于鱼的肌肉与肝中,但一旦脱离苯污染的水体,鱼体内苯排出也比较快。 迁移转化:苯从焦炉气和煤焦油分馏、裂解石油等制取,也可人工合成如乙炔合成苯。苯广泛地应用在化工生产中,它是制造染料、香料、合成纤维、合成洗涤剂、聚苯乙烯塑料、丁苯橡胶、炸药、农药杀虫剂(如六六六)等的基本原料。它也是制造油基漆、硝基漆等的原料。它作为溶剂,在医药工业中用作提取生药,橡胶加工中用作粘合剂的溶剂,印刷、油墨、照像制版等行籽也常用苯作溶剂。所有机动车辆汽油中,都含有大量的苯,一般在5%左右,而特制机动车辆燃料中,含苯量高达30%。

溶液 溶解度易错大盘点经典

溶液溶解度易错大盘点经典 一、溶液选择题 1.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100g水中加入120g固体,充分搅拌,在不同温度下存在①②③④四种状态.对这四种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状态①为不饱和溶液, 状态②③④均为饱和溶液 B.状态①降温至10℃,有110g晶体析出 C.各状态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 D.将状态②加水200g再降温至40℃可达到状态③ 【答案】A 【解析】 A、溶解度曲线上的点对应是该温度的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对应是该温度的不饱和溶液,①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为90℃该物质不饱和溶液,②③④在溶解度曲线上为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正确; B、1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此时100g水能溶解20g 溶质;状态①降温至10℃,有(120g-20g)=100g晶体析出,错误; C、状态①的质量分数 = 120 100120 g g g + ×100%=54.5 %;②③④在溶解度曲线上为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一定温 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s 100s + ×100%,状态②的质量分数 = 120 100120 g g g + ×100%=54.5 %;状态③的质量分数= 65 10065 g g g + ×100%=39.3 %;状态④ 的质量分数= 35 10035 g g g + ×100%=25.9 %;各状态的溶质质量分数:④=③>②>①;错 误;D、将状态②加水200g时,溶液中有水300g,溶质120g,再降温至40℃时,若可达

到状态③,则4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大于60g,错误。故选A。 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s 100s ×100%。 2.20℃时,往10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钾,充分搅拌,硝酸钾部分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B.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D.所的溶液的质量为120g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只受温度一个外界因素的影响,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A不正确; B、硝酸钾部分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故B不正确; C、硝酸钾部分溶解,则溶液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 D、20g的硝酸钾部分溶解,溶液的质量小于120g,故D不正确。 故选C。 3.一定温度下,向盛有100g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再加入5克蔗糖,充分搅拌后一定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D.蔗糖的溶解度【答案】D 【解析】 【分析】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和,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详解】 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100克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再加入5克蔗糖,不确定蔗糖是否溶解,溶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是否改变,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温度没有改变,溶解度一定不改变,故选D。 4.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溶液 溶解度专项练习经典

溶液溶解度专项练习经典 一、溶液选择题 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t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t2℃时,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乙 D.将t1℃时甲、乙饱和溶液升温的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D 【解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错误;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从t 2℃降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确定,故错误; 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乙物质的溶解度,即100g溶剂中甲物质的质量>乙物质的质量,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乙,故错误; D、由于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时也相同。甲、乙的溶解度都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t1℃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都变成了不饱和溶液,由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都不变,所得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正确。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答案】C 【解析】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 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 80g 2020 g g =

中考化学饱和溶液、溶解度

考点19 饱和溶液、溶解度 一、选择题 1.(10福建省晋江1 2.)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提供了便利。请你根 据下图的溶解度 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4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60℃时,将8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80g D.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乙 2.(10福建南安14.)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 ....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 3(2010·辽宁鞍山.)下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 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同 B.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5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始终有晶体析 D.将6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4.(10邵阳13)右图表示的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a、b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都很小 C.在t℃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当b中含少量a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b 5.(10徐州15)根据右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升温可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 C50℃时把9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190g溶液 D将5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时,B溶 液最浓 6.(10贵港12)右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 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甲 乙 丙40 0 t1t2t3 溶解度/g 温度/℃

溶液和溶解度

Chapter 3 solutions and solubility 溶液和溶解度 3.1 Types of Solutions 溶液的类型 Ⅰ.Key terms 关键词 Solution 溶液 Solvent 溶剂 Solutes 溶质 Concentrated solution 浓溶液 Diluted solution 稀溶液 Aqueous solution 水溶液 Miscible 相溶 Immiscible 不相溶 Alloys 合金 Saturated solution 饱和溶液 Unsaturated solution 不饱和溶液 II.Topics 知识点 ·What is solution? A homogeneous mixture of a solvent and one or more solutes. 溶液是由一种溶剂和一种或多种溶质组成的混合物。·What is solvent? A substance that has other substances dissolved in it. 溶剂是其它物质能够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What is solute? A substance that is dissolved in a solution. 溶质是溶解在溶液中的物质。 ·What is concentrated solution? A solution that has a higher proportion of solute to solvent than a dilute solution. 浓溶液是溶质与溶剂比例比稀溶液高的溶液。 ·What is dilute solution? It has a lower proportion of solute to solvent than a concentrated solution. 稀溶液是溶质与溶剂比例比浓溶液低的溶液。 ·A solution can be a gas, a liquid, or a solid. ·An aqueous solution is a solution in which water is the solvent.

甲苯在水中的溶解度上课讲义

甲苯在水中的溶解度: 16℃ 0.047g/100 mL 20℃ 0.050g/100 mL 25℃ 0.053g/100 mL 30℃ 0.057g/100 mL 50℃ 0.068g/100 mL 70℃ 0.083g/100 mL 100℃ 0.11g/100 mL 水在甲苯的溶解度大约为0.048g/100ml 常见的共沸物组分的沸点(度)组成 (w/w) 共沸点(度) 水--乙醇100--78.5 5-- 95 78.15 水--正丙醇--97.2 28.8--71.2 87.7 水--异丙醇--82.4 12.1--87.9 80.4 水--正丁醇--117.7 37.5--62.5 92.2 水--异丁醇--108.4 30.2--69.8 89.9 水--叔丁醇--82.5 11.8--88.2 79.9 水--异戊醇--131.0 49.6--50.4 95.1 水--正戊醇--138.3 44.7--55.3 95.4 水--氯乙醇--129.0 59.0--41.0 97.8 水--乙醚--35 1.0--99.0 34 水--乙腈--81.5 14.2--85.8 76 水--丙烯腈--78.0 13.0-- 87 70.0

水--甲酸--101 26-- 74 107 水--丙酸--141.4 82.2--17.8 99.1 水--乙酸乙酯--78 9.0--91 70 水--二氧六环--101.3 18-- 82 87.8 水--氯仿-- 61.2 2.5--97.5 56.1 水--四氯化碳--77.0 4.0-- 96 66.0 水--二氯乙烷--83.7 19.5--80.5 72.0 水--苯-- 80.4 8.8-- 91.2 69.2 水--甲苯-- 110.5 20-- 80 85.0 水--二甲苯--137- 140.5 37.5--62.5 92.0 水--吡啶-- 115.5 42-- 58 94.0 水--二硫化碳-- 46 2.0-- 98.0 44 甲醇--二氯甲烷64.7-- 41 7.3-- 92.7 37.8 甲醇--氯仿-- 56.2 12-- 88 55.5 甲醇--四氯化碳-- 77.0 21-- 79 55.7 甲醇--丙酮-- 56.2 12-- 88 55.5 甲醇--苯-- 80.6 39.1-- 60.9 57.6 甲醇/甲酸甲酯/环己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解度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 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在一定温度下,该溶液中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果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溶质与溶液共存,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否则就是不饱和溶液。 4.浓溶液和稀溶液 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我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是一组概念。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就是不饱和溶液。 二、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溶解度表示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2)影响因素:溶解度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3)举例:盐易溶于水却不易溶于汽油,油脂易溶于汽油而不易溶于水.蔗糖和食盐都易溶于水,但在同温同量溶剂情况下,所能溶解的最大量不同。 注:1.目前我们所学的所有的固体物质(熟石灰即氢氧化钙除外)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所有的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比较溶解度时一定要在同温度下比较,否则不具可比性。 三.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 1、定义:用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用描点法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2、意义:(1)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曲线上任何一点表示的都是某温度的溶解度。 (2)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恰好是饱和溶液,曲线以上的各点,表示的都是有未溶溶质的过饱和溶 液,曲线以下的各点表示的都是不饱和溶液。 四、溶解度等级 五、溶解度公式 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不饱和溶液 降低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

溶液 溶解度易错点汇总及练习测试题

溶液溶解度易错点汇总及练习测试题 一、溶液选择题 1.甲和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通过降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3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A.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不是大于,故A错误;B.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是降温,故B错误;C.20℃时,在甲乙的饱和溶液中,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必须指明在饱和溶液中,故C 错误;D.3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因为在20℃,甲、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40g,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20℃时,在甲乙的饱和溶液中,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因为在20℃,甲、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40g。 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溶解可得a的饱和溶液 C.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除去a中少量的c,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苯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中文名:苯外文名:安息油 别名:Benzol 分子式:C6H6 密度0.8786 g/mL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77 蒸汽压(26.1℃):13.33kPa 二、物理性质 中文名:苯外文名:安息油 别名:Benzol 分子式:C6H6 密度 0.8786 g/mL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77 蒸汽压(26.1℃):13.33kPa 临界压力:4.92MPa 熔点 278.65 K (5.51 ℃) 沸点 353.25 K (80.1 ℃) 在水中的溶解度0.18 g/ 100 ml 水 标准摩尔熵So298 173.26 J/mol·K 标准摩尔热容Cpo 135.69 J/mol·K (298.15 K) 闪点-10.11℃(闭杯) 冰点:5 ℃ 自燃温度 562.22℃ 结构平面正六边形 最小点火能:0.20mJ。 爆炸上限(体积分数):8% 爆炸下限(体积分数):1.2% 燃烧热:3264.4kJ/mol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乙酸、汽油、丙酮、四氯化碳和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互溶。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具强折光性。易挥发。能与乙醇、乙醚、丙酮、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冰乙酸和油类任意混溶,微溶于水。燃烧时的火焰光亮而带黑烟。易燃。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 3800mG/kG。有致癌可能性。密度比水小。 临界压力:4.92MPa 熔点278.65 K (5.51 ℃) 沸点353.25 K (80.1 ℃) 在水中的溶解度0.18 g/ 100 ml 水 标准摩尔熵So298 173.26 J/mol·K 标准摩尔热容Cpo 135.69 J/mol·K (298.15 K) 闪点-10.11℃(闭杯) 冰点:5 ℃ 自燃温度562.22℃ 结构平面正六边形 最小点火能:0.20mJ。 爆炸上限(体积分数):8% 爆炸下限(体积分数):1.2% 燃烧热:3264.4kJ/mol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乙酸、汽油、丙酮、四氯化碳和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互溶。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具强折光性。易挥发。能与乙醇、乙醚、丙酮、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冰乙酸和油类任意混溶,微溶于水。燃烧时的火焰光亮而带黑烟。易燃。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 3800mG/kG。有致癌可能性。密度比水小。

初中化学溶液 溶解度易错题精选

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易错题精选 一、溶液选择题 1.右图是NaCl、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B.t1℃~t3℃,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在t2℃时,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有晶体析出 【答案】C 【解析】 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两个交点,即t1℃和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错误;由硫酸镁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t3℃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后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错误;在t2℃时,由于硫酸镁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故C正确;由于在t2﹣t3℃,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溶液会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而不会有晶体析出,故D错误。 【答案】B 【解析】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向溶液中在加入少量同种溶质,搅拌,如能继续溶解,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不能溶解,原溶液为饱和溶液。A. 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B. 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晶体不再溶解,可证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C. 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无KNO3晶体析出,可能是升温时物质的溶解度变大,使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D. 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是因为降温时,物质的溶解度变小。选B

(完整word版)饱和溶液和溶解度

饱和溶液和溶解度 考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够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简便方法是继续加入相同溶质看是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同一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考点二结晶的分类及运用 1.降温结晶(又称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如将硝酸钠从其水溶液中析出)。 2.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如海水晒盐)。 3.升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如熟石灰从其水溶液中析出)。 考点三、练习题 1.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2.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 B.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D.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该物质 3.氯化铵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 B.4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C.t℃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与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60 ℃时,100 g水中加入12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得到的是硝酸钾不饱和溶液 (1) (2) 4.上图(2)是NaCl、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B.t1 ℃~t3 ℃,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在t2 ℃时,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 ℃降至t2 ℃时,有晶体析出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B.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乳化作用的结果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D.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氧气的溶解度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降低温度能使任何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B.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均可以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C.将20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到5%,需要加水200 g D.在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和蒸发溶液中的水分这两种方法,都能把8%的KNO3溶液变成15%的KNO3溶液7.图①是物质M和N的溶解度曲线。图②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M、N的饱和溶液,试管底均

初三化学 溶液和溶解度

初三化学溶液和溶解度 1. 了解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理解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 2. 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4. 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了解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1. 溶液: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 的混合物叫溶液.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①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溶剂只能有一种. ②溶质和溶剂在被分散前都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物质. ③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是指各部分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2.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3.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4.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 5. 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1)稀、浓溶液的概念中,强调一个“一定”,即“一定量的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中,强调两个“一定”,即“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 (2)稀、浓溶液只指一定量溶液中含有溶质的多少,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只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还能不能继续溶解溶质.(是否达到了溶解溶质的最大量) (3)稀溶液和浓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但这两组溶液中不存在相互转化的问题. (4)不同溶质的浓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不是饱和 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同种溶质在温度一定时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有的浓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溶质,有的稀溶液却不能继续溶解溶质. 6.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就是温度,如果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 (2)标准:在100g溶剂里. (3)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是比较同一条件下某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的表示方法,只有达到该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知其溶解度,

溶液及溶解度知识点的总结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 (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 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 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1、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1、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3、溶液和浊液的区别 【考点3】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3.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②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 【技巧】乳化作用如何判别? 乳化作用是将大颗粒的物质变为小颗粒的物质,与溶解有本质的区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