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播学概论考试要点 答题篇

传播学概论考试要点 答题篇

传播学概论考试要点 答题篇
传播学概论考试要点 答题篇

传播学概论考试要点

一.填空

1.符号的意义分为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

2.拉斯韦尔关于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是环境监视功能、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3.赖特关于大众传播的四大功能是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

4.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强调的大众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是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

5.受众在大众传播中享有的基本权利有传播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

6.P.戈尔丁将传播效果分为短期的预期效果、短期的非预期效果、长期的预期效果、长期的非预期效果。

二、名词解释

1.意见领袖:

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这一概念最早在拉扎斯菲尔德等的《人民的选择》中提出。作为媒介信息和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意见领袖对大众传播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增强受众定位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2.社会责任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是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出现的又一种媒介规范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和改良。它主张媒介的自由不是绝对的,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与义务。它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其代表性著作是1947年出版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一书。

3.民主参与理论:

民主参与理论也称受众参与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在美国和日本、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

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它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像一般民众开放,允许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虽然民主参与理论属于一种体制外的规范理论,但它对于公共性较强的媒介领域仍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4.有限效果理论:

有限效果论是1960年克拉帕在《大众传播效果》一书中对《人民的选择》和《个人影响》以来的传播流研究进行系统总结所提出的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五项一般定理”,其观点极力强调了大众传播影响的物理性和效果的有限性。该理论指出:大众传播通常不是效果产生的必要和充分原因,大众传播最明显的倾向不是引起受众态度的改变而是对其既有态度的强化,大众传播对人们态度改变产生效果需要条件,传播效果的产生还受到某些心理生理因素的制约以及媒介本身条件、舆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5.传播效果论:

传播效果第一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说服性的传播指的是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传播效果第二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传播效果具有环境认知效果、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社会行为规范效果三个层面。

6.便士报运动:

便士报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世纪30年代《纽约太阳报》和《先驱报》的创刊。廉价便士报的出现也使之被称为大众报纸,具有价格低廉,内容贴近大众生活,发行量大,读者不限于特定阶层群体而是分散、异质、不定量多数的一般大众,广告成为报纸经营主要财源的特点。并且在此过程中报纸完成了由“观点低”向“新闻纸”以及由政党经费运营向市场化运营和企业化运营的两个转变,标志着报刊成为大众传播媒介。

7.文化规范理论:

文化规范理论是在议程设置理论出现之后,人们对于“把关”和新闻研究得出的影响和制约报道内容取舍选择的三因素之一。其主张传播内容必须符合社会

和受众的一般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

8.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论文《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他们通过研究得出观点: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9.皮下注射理论:

皮下注射理论是于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在大众传媒迅速发展对社会冲击巨大以及传播媒介利用达到空前程度的背景下产生的。其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他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但该理论是一种唯意志论观点,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忽视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客观社会因素,并且否定了受众对大众传媒的能动选择和使用能力,是一种错误观点。

10.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是指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在群体信息传播和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群体意识主要包括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群体感情;群体归属意识三方面的内容,其核心内容是群体规范。群体意识一旦形成对于群体传播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简答

1.简述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

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信源的可信性效果以及“休眠效果”两个理论。

信源的可信性是指作为信源的传播者的信誉与专业权威性。这里强调的影响传播效果的主体是信源即传播者。霍夫兰和韦斯与凯尔曼分别在1915年和1953年进行试验,证明了信源可信性与说服效果之间的密切关系。得出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之间的信源可信性效果关系为: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其说服效果越小。

另一影响传播效果的主体是传播内容。霍夫兰等人在实验中发现,由信源可信性带来的说服效果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源信息作为边缘属性在记忆中可能会模糊,高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会出现衰减,而低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却会上升。由信源居主导地位的可信性效果会趋于减弱消失,而内容本身的说服力才会得以展现。得出循环播主体与传播效果之间的“休眠”效果关系为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信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马上发挥,处于一种“休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内容所起到的说服效果才能充分展现。

总的来说,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的关系是:信息在传播短期,信源可信性对其影响效果较大;而从信息传播长期来看,信息内容本身起最终决定作用。

2.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主要包括了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三个内容。

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拥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所以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讯息不是时代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所开创的可能性及带来的社会变革。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是广义的,包括了任何能够眼神人体功能的事物。他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观点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媒介的产生和发展都实质都是从人的感觉的集束中分离出的一种感觉的发展。这一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这个观点并不是严格的科学考察的结论,只是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热媒介”和“冷媒介”是麦克卢汉就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过多的感官或联想活动就可理解,而冷媒介则传达较少而模糊的信息,需接受者动员感官配合与丰富联想才能理解。这一理论的启示意义是:不同媒介作用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

3.作为传播者,大众媒介有哪些特点?

作为传播者,大众传媒有以下特点:

第一,地位稳固:大众传媒与受众的角色关系式固定的,传授双方不会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受众只能单方面接受来自传媒的信息。

第二,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组织的基本成员虽然作为个人而存在,但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是以组织代表的身份出现。其传播的信息也不再是纯粹的个人作品二变成了组织的产品。

第三,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传媒组织直接控制大众传播必要的工具和手段如先进的技术与昂贵的机器、设备。

大众媒介以上的三个特点使之比其他类型的传播者地位更优越,力量更强大。从某种意义来说,大众传媒也是传播特权的拥有者,它们所拥有的传播能力和权力都远远超过了作为个人的社会成员或其他一般社会群体,是现代社会主要的信息提供者,制约社会信息环境的主要变量。

4.意见领袖有哪些特征?

意见领袖具有以下特征:

一,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意见领袖并非大人物而是人们生活中所了解信赖的人。

二,意见领袖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的分布在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每一个群体都有自己的意见领袖,他们与被影响者保持着横向传播关系。

三,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现代都市社会中意见领袖以单一型为主,在某个特定区域很精通或在周围人中享有一定声望;而传统社会和农村社会中意见领袖以综合型为主。

四,意见领袖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5.在传播研究过程中,受传者的可说服性指什么?

受传者的可说服性是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传播效果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也被称为说服性效果和传播的说服效果,指的是受传者的态度会沿传播者的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变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霍夫兰等人在军队进行关于“说服与态度改变”的最早的实证研究。霍夫兰通过放映影片对士兵进行电影宣传效

果实验得出结论:单一的大众传播并不能直接导致人们态度的改变。在之后考察说服效果的形成条件研究中,霍夫兰等人得出效果的形成并不简单的取决于传播者的主观愿望,而是受到传播主体、信息内容、说服方法、受众属性等各种条件制约。

6.评价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积极之处是:

它从受众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开创了从受众角度出发考察大众传播过程的先河。同时,使用与满足理论把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这个视角具有重要意义。

使用与满足研究也有局限性:

①它过于强调个人的和心理的因素,行为主义和功能主义色彩较重。

②它脱离开传媒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单纯的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因而不能全面的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

③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指出了手中的某种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是有限的,不能反映受众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有着传播需求和传播权利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因此,虽然使用与满足理论在大黄总传播效果研究是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我们对受众的理解,但我们只有把多种理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较为全面和正确的受众观。

7.大众传播的特点有哪些?

大众传播的特点有:

①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大众传播是有组织的活动,是在特定的组织目标和方针指导下的传播活动。

②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其出现和发展都离不开传播技术的进步。

③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是受众。受众的广泛性意味着大众传播是以满足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信息需求为目的的大面积传播活动,也意味着它具有跨阶层、跨群体的广泛社会影响。

④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大众传播作为生产信息产品的产业,其产品价值是通过市场得到实现的,这说明大众传播的信息产品本身就是一种商品。另一方面,人们对它的消费主要是精神内容即意义的消费,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

⑤从传播过程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传媒组织单方面提供信息,受众只能在提供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和接触,具有一定被动型性,互动机制较弱;没有灵活有效的反馈渠道,受众的反馈大多是事后的,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的反作用能力。

⑥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由于大众传播是从事信息的大量生产和大量传播的信息产业,内容与社会观念、价值和行为规范具有直接关系,传播过程的特殊性赋予它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因此无论哪个国家都会把它纳入社会制度的轨道。

8.阐释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赖利夫妇于1959年提出的传播系统模式——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的活动,而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

从事传播的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传者都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个体系统,这些个体系统各有自己的内在活动即任内传播;个体系统与其他个体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个体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群体系统的运行又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与社会的大环境保持着相互作用。

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指出:社会传播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微观的、中观的、宏观的系统,每个系统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与其他系统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每一种传播活动,每一个传播过程,除了受到其内部机制的制约之外还要受到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广泛影响。这种结构的多重性和联系的广泛性体现了社会传播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互动过程。

9.简述群体意识的内涵:

群体意识是参加群体的成员在群体信息传播和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共有的意识。群体意识主要包括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群体感情;群体归属意识三方面的内容,其核心内容是群体规范。一般来说,信息的流量越大,信息覆

盖面越广,群体成员间互动和交流频度越高,群体意识的合意基础越好;信息如果是双向流向,群体传播中民主讨论会更多,在这基础上群体意识更统一稳固。群体意识一旦形成对于群体传播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论述

1.论述沉默的螺旋理论内涵及其特点,并对之进行评述:

内涵:

①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为了防止因孤立而受到社会惩罚,个人在表明自己观点之际首先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②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③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其要点是: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成“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这种环境认知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或“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的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即舆论的诞生。特点:

⑴舆论观: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的是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舆论在双重意义上是“我们的社会皮肤”,它是个人感知社会“意见气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的“皮肤”,在维持社会整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防止由于意见过度的分裂而引起社会解体。

⑵效果观:“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效果和影响。包括了从认知到判断到意见到行动的全过程。传播媒介具有“创造社会现实”的巨大力量。

评述:

“沉默与螺旋”理论的缺陷是:

①假说中所强调的“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不应是一个绝对的常量而应是一个受条件制约的变量。②“多数意见”的压力以及对它的抵制力,依问题的类型和性质应有程度上的不同。③“多数意见”社会压力的强弱受到社会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

另外,由于它在说明舆论的形成过程之际极力强调“多数”或“优势”一件的压力,以至于忽略了舆论的变化过程和“少数派”的作用。

“沉默与螺旋”理论的意义是:

第一,它把对舆论形成过程的考察从现象论的描述引向了社会心理分析的领域,强调了社会心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这正是传统的舆论学所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他强调了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并正确指出了这种影响来自于大众传播营造“意见环境”的巨大能力。假说中对传播媒介的“赋予地位”功能、大众传播的公开性和普遍性、报道内容的类似性和累积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选择性接触”的困难性所做的分析,对重新评价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2.试阐述并评价马兹莱克的系统模式:

德国学者马兹莱克于1863年在《大众传播心理学》一书中提出系统模式,在此模式中,他把大众传播看做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这个系统的每个主要环节都是这些因素或影响力的集结点,其中包括: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影响和制约受传者的因素、影响和制约媒介与讯息的因素。

马兹莱克的系统模式说明:社会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评价任何一种传播活动,解释任何一个传播过程即便是单一过程结果,都不能简单的下结论,而必须对涉及该活动活过程的各种因素或影响力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

马兹莱克系统模式在赖利夫妇揭示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互动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传播这种互动并不仅仅是有形的社会作用力之间的互动,而且也是无形的社会作用力——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互动,为传播学模式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发。但是马兹莱克系统模式虽然列举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却并没有对这些因素的作用强度或影响力大小差异进行分析。

3.传播效果经过了哪些研究阶段?分别有哪些重要的理论观点?

传播效果研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第一个时期即早期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研究时期;40年代至60年代第二个时期即“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论”研究时期;70年代后至今第三个时期即宏

观效果理论研究时期。

第一个时期的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他们所传递的信息能够引起受传者直接速效的反映,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支配他们的行的。第一个时期的重要理论是“子弹论”或“皮下注射理论”。

第二个时期主要进行了“传播流”、“说服性传播”的效果以及“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效果的产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过程,其间存在着众多的中介环节和制约因素,单一的大众传播并不能左右人们的态度,同时强调了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的有限性和无力性。第二个时期的重要理论是克拉帕的“有限效果论”、“使用与满足理论”和霍夫兰的“说服性效果论”。

第三个时期在对有限效果论的缺陷的反思基础上出现了“宏观效果理论”的研究。主要观点是:在综合的长期的宏观的社会效果方面大众传播效果具有强大的影响力量。第三个时期的重要理论是:“议程设置理论”、“培养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新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价值:是事实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新闻价值取向:是新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要解决的,是新闻工作者按照什么导向、标准对新闻价值进行选择、取舍、和呈现的问题,表现为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倾向性。新闻事业:1、狭义的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2、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新闻本源:人类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证明,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和程度。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1、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2、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一)新鲜性(二)重要性(三)显着性 (四)接近性(五)趣味性 3、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1)传播信息,报道新闻; 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3)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4、新闻的客观性:首先,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其次。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要具有客观性。再次,社会与受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 5、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新闻媒体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把握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内涵,把新闻真实性原则落实到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提高公信力。 6、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政治属性 四、论述题 1、请你谈谈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答:首先,它肯定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从根本上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本源观和唯心主义新闻本源观的界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这也就意味着,新闻一定要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客观事实就不是新闻。 其次,定义明确指出,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通过一个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报道。 第三,定义强调,新闻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

动画概论》A卷期末考试答案

武威职业学院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动漫艺术概论》试题答案(A卷) 出卷人:冯燕复核人:祁小刚阅卷人: 班级全称:成绩: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动画以性质分类可分为商业动画片与艺术动画片。 2.立体动画可分为偶动画、实物动画、真人动画。 3.按艺术形式分,动画片可分为平面动画、立体动画和电脑动画。 4.动画作品的分类:产业动画片、科教动画片、实验动画片、与真人合成 的动画片、广告动画。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由爱德华.麦布里奇发明的,被称为“第一架动态景象放映机”是()。 A.幻透镜 B.旋转画盘 C.变焦实用镜 D.回转画筒 2.英国史都特.布莱克顿拍摄的()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影片。 A.《滑稽脸的幽默相》 B.《水浇园丁》 C.《幻影集》 D.《火车进站》 3.动画的三大艺术特征是综合性、制作性、()。 A.可视性 B.艺术性 C.想象性 D.假定性 4.动画按艺术性质分类可分为商业动画片、()和使用短片 A.剪纸动画片 B.实验动画片 C.偶动画片 D.合成动画片 5.1906年,美国第一部粉笔动画片()拍摄完成,标志着美国动画史正式 开始。 A.《恐龙葛蒂》 B.《大力水手》 C.《花与树》 D.《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 态》 6.迪斯尼于1928年制作出了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卡通片是() A.《猫和老鼠》 B.《虫虫特工队》 C.《蒸汽船威利》 D.《怪物史莱克》 7.迪斯尼于1932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卡通片是()。 A.《小美人鱼》 B.《花与树》 C.《狮子王》 D. 《恐龙葛蒂》 8.迪斯尼于1937年拍摄电影史上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电影是() A.《白雪公主》 B.《花与树》 C.《蒸汽船威利》 D. 《小美人鱼》 9.日本动画路线分化期(成熟期)是() A.1987年至今 B.1982-1987 C.1974-1982 D.1917-1970 10.1922年摄制的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是() A.《骆驼献舞》 B.《同胞速醒》 C.《苏振东华文打字机》 D.《飞来祸》 11.1958年,日本第一部全彩色动画长片() A.《无敌铁金钢》 B.《白蛇传》 C.《太阳王子大冒险》 D.《街角的故事》 12.日本新漫画创始人,具有“漫画之神”的美称是() A.宫崎骏 B.押井守 C.大友克洋 D.手冢治虫 13.1941年万氏兄弟摄制大型动画片()是中国也是亚洲的第一部动画片。 A.《龟兔赛跑》 B.《皇帝梦》 C.《铁扇公主》 D.《神笔》 14.1946年10月,新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电影制片基地()电影制片厂。 A.东北 B.上海 C.长春 D.北京 15. 1961年,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是()。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一、名词解释 1、什么就是传播:传播即就是社会信息得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得运行。 2、刻板成见: 人们持有得固定、简单化得观念印象,通常伴随着价值评价与好恶 感情。 3、拟态环境:指信息环境,它并不就是现实环境得“镜子”式得再现,而就是传播 媒介通过象征性时间或信息进行选择与加工,重新选择得结果。 4、传播情境概念:指得就是对特定得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影响得外部事物、条件 或因素得总称,它包括具体得传播活动(如二人对话)进行得场景,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无她人在场等;在广义上,传播情境也包括传播行为得参与人所处得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得环境。 5、群体规范:群体意识得核心内容。指得就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得 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就是非好坏得判断标准。 6、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得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7、媒介接近权:媒介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 及开展各种社会与文化活动得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播应该向受众开放得义务与责任。媒介接近权得核心内容就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8、子弹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得力量,它们所传递得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 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得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得态度与意见甚至直接支配她们得行动。 9、传播流:所谓“传播流”指得就是由大众传媒发出得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 “流”向传播对象得社会过程。传播流(研究三部曲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得《人们得选择》、卡兹等人得《个人影响》、罗杰斯得《创新与普及》、)以及克拉帕得《大众传播效果》。 10、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出得信息,由于信源可信度得负影响,其内容本 身得说服力不能得到立即发挥,而就是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这种负影响减弱或消失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11、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她人提供信息、观 点或意见并对她人施加个人影响得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12、信息社会:所谓信息社会,指得就是信息成为与物质与能源同等重要得甚 至比之更加重要得资源,整个社会得政治、经济与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得社会。 13、知沟假说:大众传播得信息传达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就是低 者都会带来知识量得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得人获得信息与知识得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得推移,最终结果就是两者之间得“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重点考点复习资料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双向互动“推”与“拉”是如何体现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电脑网络采用的要求用户高度参与、从信息之海中按需“拉”取信息的传播方式,它同传统的大众传媒如电视将信息“推”给受众的传播方式截然不同。“推”技术的作用:按照用户要求为用户代劳从网上信息海洋选出某些信息,将它们“推”给用户。“推”技术可以说是“推”中有“拉”。不同的用户可以让“推”技术将不同的信息内容“推”给他们。“推”技术的出现促使学术界进行思考: ①出现“推”技术后人们使用互联网络的发展趋势如何? ②出现“推”技术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③仿效电视模式,经济上依靠广告收入,是否为正走向商业化的电脑联网业指出了一条有效的出路? ④它是否会关系到互联网络的潜在功能的发挥? ⑤国外强调该技术在方便用户接收、使用网上信息中的作用,我国关注“推”技术可用作网络管理工作。这是否体现了不同文化观察这一新兴技术时的视角不同? 1、控制 一般含义“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 在传播学中,控制有两层含义: (1)施控,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影响; (2)受控,传播者也会受到所处时代、社会的制约。 2、控制研究 专门考察传播者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时代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控制研究包括三项内容: (1)探讨传播者施控行为及规律; (2)探讨传播者受到时代、社会的控制; (3)分析各种控制形态。 传播功能研究走向式微的原因。 第一,传播功能研究主要采用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观点。这一理论有着先天的局限,限制了传播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冲突理论取代了结构功能主义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流地位。作为传播功能研究的理论来源和基础的结构功能主义,在60年代以后它的地位已被社会学的社会冲突理论所取代。由于结构功能主义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出发,注重研究社会整合、共同意识和力量均衡,忽视社会体系与其他有机体的差异,并转移了人们对变迁与冲突等社会现象的注意力。这样,也就不可能提出和处理充满冲突和需要根本变革的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传播学研究自身的发展决定了传播功能研究的式微。现在,传播功能已经列入传播学的主要内容,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传播学研究范围十分宽广,传播功能研究仅是有关传播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当众多的传播理论的开拓后来居上之时,传播功能研究也就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一、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传播的社会功能

动画概论试题

动画概论 使用班级:2010级动画专业考试人数:242 人 一、单项选择(30%) 1.由爱德华.麦博里基发明的,被称为“第一架动态景象放映机”是()。 A.幻透镜 B.旋转画盘 C.变焦实用镜 D.回转画筒 2.英国史都特.布莱克顿拍摄的()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影片。 A.《滑稽脸的幽默相》 B.《水浇园丁》 C.《幻影集》 D.《火车进站》 3.动画的三大艺术特征是综合性、制作性、()。 A.可视性 B.艺术性 C.想象性 D.假定性 4.动画按艺术性质分类可分为商业动画片、()和使用短片 A.剪纸动画片 B.实验动画片 C.偶动画片 D.合成动画片

5.1907年,美国第一部动画片()拍摄完成,标志着美国动画史正式开始。 A.《恐龙葛蒂》 B.《大力水手》 C.《花与树》 D.《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 6.迪斯尼于1928年制作出了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卡通片是() A.《猫和老鼠》 B.《虫虫特工队》 C.《蒸汽船威利》 D.《怪物公司》 7.迪斯尼于1932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卡通片是()。 A.《小美人鱼》 B.《花与树》 C.《狮子王》 D. 《恐龙》 8.迪斯尼于1937年拍摄电影史上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电影是() A.《白雪公主》 B.《花与树》 C.《蒸汽船威利》 D. 《小美人鱼》 9.美国动画片史上第一个有性格魅力的动画人物是() A.米老鼠 B.菲利克斯猫 C.唐老鸭 D.兔宝宝 10.迪斯尼公司于1995年与皮克斯公司推出的完全用电脑制作的动画电影是() A. 《埃及王子》 B.《圣诞夜惊魂》 C.《飞天巨桃历险记》 D.《玩具总动员》 11.日本第一部有声卡通于1933年完成的() A.《力与世间女子》 B.《海之神兵》 C.《桃太郎海如鹫》 D.《猿蟹和战》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总结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传播学得四位奠基人与一位集大成者: ① 哈罗德?拉斯韦尔:美国政治学家、美国社会科学得泰斗、“所有社会科学得 大师,各领域得先锋”。 贡献:她与史密斯合著《宣传、传播与舆论》,第…次明确使用了 “大众传播学” 得概念,提出了 5W 模式,为以后得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 《社会传播得结构与功能》一一开山之作或奠基之作。 ② 库尔特?勒温:德裔美国心理学家,传播学得奠基人之一,社会心理学得先驱, 首先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用于研究动机、人格及团体社会历 程。 贡献:关于群体动力得研究: 提出“守门行为”与“守门人”得概念。 ③ 卡尔?霍夫兰: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就是著名得实验心理学家,也就是宣传与传 播研究得杰出人物。 贡献:与贾尼斯合作《传播与劝服》,就是最具综合性与学术性,深入探讨了说服 策略得问题,使说服研究成为传播学研究中得乂一重要课题。 ④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美国社会学家。 贡献:对广播进行研究,分析广播得内容与形式对听众态度与行为得影响,开创 了媒体效果研究得先河;提出“二级传播论”,成为大众效果传播得转折 播论”得问世。 ⑤ 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科得集大成者与创始人。人们称她为“传播学鼻祖”、 “传播学之父”。她建立了第一个大学得传播学研究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 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 衔得人。其中《大众传播》得出版标志着传播学得正式诞生,《人类传播概论》 得问世标志着传播学基本体系己初步形成。 第一章、传播。 1、 传播得专业内涵:传播得双向性;传播得内容就是信息;传播得U 得性。 2、 传播得特点:①传播就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 传播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得,乂就是一定社会关系得体现。 迪导致“有限效果论”、“两级传播论”与“多级传 “意见领

新闻学概论复习重点题

2015.4 简答: 简述陆定一新闻定义的内容、优点及不足。 以传播技术作为划分依据,人类新闻事业可分为哪几个发展阶段? 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对无产阶级报刊党性原则的主要概括是什么?简述当前我国媒介滥用权利的几种表现。 简述新闻从业者的素质特征。 论述: 试述新闻事业的总体特性和基本特性。 试述当前我国新闻事业开展舆论监督的意义。 2014.10 简答题: 简述西方最早手抄新闻的发展情况? 受众在新闻传播中具有的支配性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简述新闻事业的多种功能。 简述防止新闻失实的办法。 简述正确开展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工作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论述题: 试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 试述新闻与信息的异同关系。 2014.4 简答: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简述“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概念异同。 简述新闻传播基本规律的要点。 简述新闻政策和新闻法规的关系。 简述“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本含义。 论述: 试述新闻传播主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兼具的主动性和受动性。 试述我国新闻事业的本土特色。 2013.7 简答: 简述新闻与历史的共同点和区别。 新闻事业的多样性功能包含哪些方面? 简述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要求。 简述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的基本要求。 简述新闻职业的基本特征。 论述: 结合实例论述你对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理解。

在新闻工作中如何才能坚持“政治家办报”?请联系实际加以论述。 历年试题简答: 西方新闻价值理论的科学性表现在哪里? 简述新闻报道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主体性。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新闻原本是一种信息? 简述西方新闻价值理论五要素说的局限性。 为什么说失去了真实新闻事业就失去了信誉和优势? 简述坚持新闻舆论监督社会和社会与公众监督新闻舆论的统一。 新闻职业有何弱点?举例说明新闻职业的弱点虽然难避免却可以弥补。正面宣传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简述新闻从业者的业务修养。 为什么说新闻理论对新闻实践具有宏观指导作用? 新闻价值五要素说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党性原则? 简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 简述新闻价值规律的三个基本点。 简述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在历史上的正面作用。 简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形成的三个阶段。 简述新闻“新”的含义。 为什么说西方新闻价值要素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简述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简述新闻法制和新闻伦理的关系。 简述新闻与情报的不同之处。 简述“新闻价值五要素说”。 简述拉斯韦尔5W模式包括的因素。 简要说明新闻媒介为什么要具体分析“群众需要”。 范长江的新闻定义有哪些优缺点? 简述新闻事业运作规律的基本含义。 简要概括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 西方新闻价值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在哪里? 为什么说报道新闻是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 新闻事业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简述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 简述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与特点。 新闻工作者如何做到不断创新?

动画概论考试试卷与各章简答题试题

非常实用的动画专业者的学习资料: 动画概论考试试卷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 1、国的被称为动画艺术和技术之父。 2、动画的本体特性有:技术特性、审美特性、时尚性、假定性。 3、动画作品的叙事形式有:小说式、、记实式、。 4、动画作品的分类:产业动画片、、实验动画片、、广告动画。 5、动画作品特性是:、叙事性、。 二、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原画动画故事板Praxinoscope 三、论述题(每题 15分共30分) 1、论述动画电影与实拍电影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论述动画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四、创作题( 50 分) 以自己感兴趣的一项体育活动为题材创作一个剧本(400 字以内),依据剧本绘制分镜头设计稿( 15 个镜头左右)。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法国埃米尔·雷诺 2、工艺特性多元性 3、戏剧式抽象式 4、科教动画片与真人合成的动画片 5、综合性独创性 二、名词解释 原画:原画依据设计稿子中所指示的人物姿态、表情、位置等要求与提示进行 动作、表情设计。原画是一个完整动作过程的若干关键瞬间,要将动画角色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是动画设计和绘制的第一道工序。 动画:是原画的助手和合作者。动画的职责和任务是:将原画关键动态之间的变化过程,按照原画所规定的动作范围、张数和运动规律,一张一张的画出中间画。概括的说,就是运动物体关键动态之间渐变过程的画。 故事扳:是画面分镜头剧本,由画面与文字组成。画面代表视点变化的景观, 文字内容包括时间、动作描述、对白、声音及镜头转换方式等。这个脚本图板可 以让后面的工作者明白整个故事的情形。 6、 Praxinoscope: 它是法国动画大师埃米尔·雷诺设计的一套幻影装置。这个装 由一个枢轴和一个圆柱形的盒子组成,圆筒形盒子内壁的彩色纸条上画着一个动 作运动的连贯分解图,当圆筒快速旋转时,这些分解动作被连续地反射到固定在 枢轴上的棱镜上,观众透过一条缝隙看到被反射到棱镜上的一系列活动的影像。 当圆筒快速旋转时,这些分解动作被连续地反射到固定在枢轴上的棱镜上,观众透 过一条缝隙看到被反射到棱镜上的一系列活动的影像。 三、论述 1、论述动画电影与实拍电影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题要点:(如有不同意见,言之有理也可以酌情给分) 1)共同点都是综合艺术;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 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 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 —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 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 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 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动画概论试题整理后

1、法国电影史将1877年8月30日定为动画的生日,那是法国光学家兼画家艾米尔。雷诺发明“光学实用镜”获得专利的日子。 2、美国早期的重要动画家温瑟麦凯的《恐龙葛蒂》包含了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个性,十分富有娱乐性。 3、1929年,迪士尼公司推出的第一部有声动画片《蒸汽船威利号》。 4、1937年,迪士尼公司推出的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是《白雪公主》。 5、日本的动画与漫画的发展密不可分,其中影响最重大的首推手冢治虫,他的重要作品有《铁壁阿童木》、《森林大帝》、《怪医黑杰克》等。 6、中国最早研究动画的艺术家是万氏兄弟: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1941年他们完成80分钟的动画片《铁扇公主》,为此东南亚第一部动画长片诞生。 7、根据“摄影机的摆放方式”的差异,动画可被分为两种类别:平面动画、立体动画。 8、平面动画可分成手绘动画、胶片直绘、挖剪动画、沙与玻璃动画。 9、立体动画可分为偶动画、实物动画、真人动画。 10、动画以传播途径来分类:可分为影院动画片、电视动画片、其他传播媒体。 11、动画以性质来分类,可分为商业动画片、艺术动画片。 12、中国的动画片从传统绘画、民间工艺、地方戏曲等哥哥艺术领域吸取丰富的养逐渐形成了一种艺术风格,被称为“中国学派”。《骄傲的将军》、《神笔》是此学派的开山之作。13、1960年水墨动画片的出现,把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推向新的高峰,代表作有《小蝌蚪找妈妈》、《牧笛》。 14、20世纪80年代宫崎骏的崛起,代表日本动画的质量与内涵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15、迪士尼在动画创作观念上的独到见解使动画在艺术上达到另一个高度。他发现观众不能满足于闹剧式的剧情,而是要观赏真正的动作表演。

传播学概论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传播学的基本情况 一、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1922年李普曼出版《舆论学》 1927年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1944年拉斯韦尔《人民的选择》 1949年施拉姆《大众传播学》 经济背景 1.经济发展-拓展市场行销-调查企业对消费者-媒介对消费者 2.大众传媒学-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体 3.社会背景:科技发展推动传播业发展(刑、腥、性) 第二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人类传播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传播思想、船舶技术、传播实践、传播与人与社会的关系 2.人类传播的形态 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3.人类传播的过程(结构) 宏观:系统中,传播和社会、组织、经济、文化等互动关系 微观:自身轨迹:包括传者、内容、媒介、受众效果分析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1.定性 人文科学研究法 人类历史上人文科学始终研究的正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中的文本。过去在人文科学对文学作品和其他主要文化形式研究中,大部分支队文本中所包含的文化传统、意境、时代精神和意识形态提出解读和注释,而没有从文化角度对文本中出现的概念、词汇进行分析,而这些和词汇本身的变化且具有相当丰富的意义 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法 社会科学定性研究发是以长期的,第一手观察的形式,从近距离观察社会及文化层面的现象过程。 2.定量 定量研究法又称量化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法。它是在占用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和相关分析,提出理论的观点。实地调查法步骤 ①提出研究假设、 ②按照研究假设的需要,确定实地调查的总体范围和样本数 ③确定抽样方案 ④设计调查问卷 3.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容 实验法来自实验心理学,实验法分为两种:控制实验法和自然是研发 4.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心理学所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传播学与奠基人 1)拉斯韦尔:政治传播第一人-提出传播过程的主要因素,提出传播的社会功能。 1监视环境2联系社会3传递意义 2)卢因:场论 3)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论》 民众——舆论 领袖——媒体 4)施拉姆《大众传播学》 小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构成了传播学学科建设的三根基柱。学者们对传播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基本上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传播的发生与发展;人类的传播类型;人类的传播过程与结构 传播学的方法具有多元性和综合化的特点。从方法体系上来说,主要包括定性的和定量两大类。定性包括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定量的方法来自社会学、心理学等,包括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 传播及人类传播的发展 1、传播 定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1.信息的共享 2.有意义地施力发展 3.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4.信息的流动与交流人类的传播流动过程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三、名词解释题 1.舆论 答: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紧迫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特性。 2.新闻价值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些特殊素质的共同特征就是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3.报纸的二次售卖 答:报纸的二次售卖是指报纸既向读者出售新闻媒介内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广告版面。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这一次销售的是信息的实效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是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次销售的落脚点是广告量。 4.接近权 答: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这个新的权利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影响。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5.议程设置理论 答:所谓“议程设置”是有关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大众关注焦点的理论。“议程设置”也称“议题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对所报道重心的选择,从而构建公共讨论与关注的轻重缓急;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所注重的那些问题,并按照大众媒介所设置的轻重秩序来理解事件。 6.新闻学 答: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讨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7.硬新闻 答: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

动画概论重点归纳

动画概论重点归纳 1. 电影史上的动画的创始人——法国人埃米·雷诺 2. 美国动画之父--温瑟麦凯 ,日本动画之父--下川凹夫、幸内纯一和北山清太郎 3. 动画的特性娱乐性、商业性、假定性、艺术性、教育性、艺术性、综合性、制作性、时尚性 4. 动画作品的叙事形式动画片按照叙事风格分可以为文学性动画片、戏剧性动画片、记实性动画片、抽象性动画片。1、文学性动画片,这种类型的动车具有小说、诗歌、散文等性质。这类影片没有一条戏剧冲突的主线,而是围绕主人公或某个事件的生活线索生发出友情、爱情、烦恼、愉快、幻想回忆、追求等等生活细节枝叶,运用生活细节因素的关联性反映复杂的社会关系,深入剖析人的活动及其内心状态。2、戏剧性动画片:戏剧性叙述方式的动画是按照传统戏剧结构讲故事,强调冲突率、戏剧性的因果联系。代表作《白雪公主》和《埃及王子》,除了故事结构是严格意义上的遵循传统戏剧冲突律外,还体现了戏剧性叙事方式的动画片所特有的规律性:夸张的动作刻画、个性突出的音乐主题曲和煽情的歌曲。3、纪实性动画片:纪实性动画片在这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之所以称其为“记实”是它在内容上是有具体的时代背景,通常以真实事件为创作依据,形成上更写实逼真,时间和空间的演变更加符合自然规律。这种类型的动画片往往具有时代的烙印,揭示的是社会性问题,体现的是具有道德与责任感的主人公所特有的品质。代表作《萤火虫之墓》表现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4、抽象性动画:这种动画

没有具体的形象,也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所表现的是多重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或者哲学内涵和诗意境界,更多的是对音乐的诠释5. 动画的定义动画的英文有:animation、cartoon、animated cartoon、cameracature。其中,比较正式的 'Animation' 一词源自于拉丁文字根的anima,意思为灵魂;动词animate是赋予生命,引申为使某物活起来的意思。所以animation可以解释为经由创作者的安排,使原本不具生命的东西像获得生命一般地活动动画是一门幻想艺术,更容易直观表现和抒发人们的感情,可以把现实不可能看到的转为现实,扩展了人类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广义而言,把一些原先不活动的东西,经过影片的制作与放映,变成会活动的影像,即为动画。“6. 动画的特征动画是造型艺术在形式上的一种延续、动画是想象创造的、动画的运动方式是创造出来的。动画是一种动态的视觉艺术。它包纳了造型,声音,摄影与电脑图形技术等的创作,而结为一体的视听语言艺术。由于创作方法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与其他艺术创作形态截然不同的艺术特征:一.综合性;二. 假定性;三.幽默性;四.极简与夸张性。7. 温瑟·麦凯及其作品不是发明动画技术的人,但却是第一个注意到动画艺术潜能的人。代表作:1914年的《恐龙葛蒂》·《路斯坦尼亚号之沉没》(电影史上第一部以动画手段表现的纪录片。)8. 世界上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动画---蒸汽船威利号9. 动画学术涵盖的两大范畴——动画理论体系、动画学科体系10.动画分镜台本的重要性和作用重要性:分镜头台本作为动漫作品将要呈现出的面貌的一个总体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自己整理)

一.名词解释 1.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 冗余信息:信息中包含的、不影响信息完整的、不容心愿自由选择的那一部分。 3. 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4. 噪音:对正常传播的信息起干扰作用,使讯息变得不清晰的信号。 5. 群体压力:群体对其成员形成的约束力与影响力,包括信息压力和规范压力两种。 6. 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7. 编码:认知 --- 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 8. 把关人:控制信息在信道里流通的个人或组织。 9. “ 5W模式: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1948年提出。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 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10.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多以聚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式出现,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11. 释码:受传者对接收到的信息的理解和阐释的过程。释码过程要受到受众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故体现了社会的多样性。 12. 信息沟: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人们才有进行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言语活动。 13. 经验学派: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他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他们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 14. 批判学派(西欧学派):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的关系,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播持严厉的批判态度。 15. 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16. 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17.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简答题 1. 大众传播的特点: (1)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的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进行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 (4)大众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 (5)大众传播的性质是单向性的信息传递过程。 (6)大众传播是制度性传播。 2. 传播的特点: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 拉斯韦尔“ 5W模式”:查书 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 1948 年提出。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2008)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报道: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新闻报道是专指对新闻的客观叙述。 2新闻本源: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应从事物的变动着手寻找新闻 3信息: 广义上,信息是泛指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属性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表征和描述。是认识过程中客体与主体的中介。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社会信息三种形式。信息论中的信息含义,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收信人对讯息的某种不确定性。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在新闻学领域内,信息是受众预先未知的,能够消除受众不确定性的要素,即包含着未知的、新鲜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 4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宣传内容涉及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宣传的表述可以用语言、文字、图画或音乐的形式进行。只有当行为对宣传者有益时,这种行为或消息才被称为宣传。 “光辉泛化法”: 即无条件的美化,不加验证的予以接受,极力推崇自己的观点 “洗牌作弊法” 精心选择单向极端的材料,引导接受者的思想和行为 5广告 广告是以促销商品或服务,宣传观念为目标,以付费的形式,利用大众媒介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6舆论 舆论是公众对于特定的现实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观点、意见和态度。它体现着公众利益。舆论具有公开、公共、急迫、广泛、主观的特性,是民意和公众力量的显示。 7事实 汉语词典中,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新闻学意义上的事实,是指事物的客观存在。包括事物已经发生的相对独立、完整的过程(事件),也包括事物的存在状态、特征和变化 具体事实 指人体感官直接可以感受到的事实 概括事实 指由具体事实综合、概括、统计和提炼而成 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是指新近发生的,含有新的信息的,会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就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是新闻作品的基本素材。 8议程设置 也称议程安排,指的是大众传媒安排公众议论的话题,把公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的功能。 9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合理想象很难进行核对,难以保证真实性,所以不能用作新闻写作 10“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四不方针”是著名报人张继鸾在1926年接手《大公报》时提出的办报主张。其主要内容是,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不卖: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其他因素左右,坚持客观公正;不私: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不盲:不盲从于信息,要坚持新闻的客观性,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 11“社会公器” 社会公器是服务社会大众的公共信息、文化事业和社会舆论机关,为不同阶级提供共享的信息环境,是社会成员沟通的桥梁,思想的黏合剂,是社会舆论的客观反映 12新闻客观性 新闻(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它打上了传播者的主观印迹,但事实本质不会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所以新闻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新闻的客观属性。 13公正报道原则 1给予各方平等利用媒体表达意见的机会。2对争议各方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3不应当随意发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的基本框架 Who(谁 says what(说了什么 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 To whom(向谁说 传播者研究(控制研究 传播内容研究 媒介研究 受众研究 传播效果研究 四位主要奠基人以及创建者 拉斯韦尔 卢因 霍夫兰 拉扎斯菲尔德 威尔伯·施拉姆 ?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传播的客体,是传播的基本内容。?什么是冗余?

冗余:讯息中可预测或者说常规的内容。 冗余在传播中有何作用? 冗余可以是一种“惯例”。有助于解码的准确。 有助于克服渠道的嘈杂。 有助于克服传递高熵值讯息的问题。 有助于解决与受众相关的问题。 在特定的传播渠道中需要冗余。 ?什么是符号? 人类是通过符号或符号体系来传递信息的。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符号是形式,信息是内容。 ?符号的属性 (1指代性 (2社会共有性 (3发展性 ?非语言符号的作用 传播态度与情绪方面的信息 辅助语言传播 代替语言传播 ?传播的基本类型

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什么是人内传播? 内向传播、自我传播 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自我可以分解为“主我”和“客我” 主我: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 客我: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 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 ?人际传播的动机 获得信息 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自我认知与相互认知 满足精神和心理需求:建立社交圈子、摆脱孤独感、释放压抑情绪等?人际传播使用的符号

口语、类语言、身体语言、人际距离、穿着、实物符号等 ?舆论领袖及其特征 传播活动中表现活跃的一小部分人。他们对某方面的事态发展比较关心,比较了解,能向其他人提供相关的信息并作出解释。即积极主动地向人们提供某方面的客观事实并加以主观评断的人。 人数不多,是全体社会公众中的一小部分成员。 都只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并非在所有方面都能担当起领导舆论的重任。 必须上通媒介,下连公众。 ?何为两级传播?如何评价两级传播论? 含义:在大众传播时代,信息总是先由大众媒介传播给社会成员中的少数舆论领袖,然后再由舆论领袖扩散给全体公众。 忽略了一个明显事实,即大量信息其实是由大众媒介直接流向社会公众。 将大众传播的受众分为舆论领袖和芸芸众生,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舆论领袖的作用不宜过分夸大。 信息的传播可能是多级的。 ?何为创新扩散?创新扩散过程的几大部分。 是指一种新事物在社会系统中推广或扩散的过程。它与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密不可分。 罗杰斯、休梅克《创新的扩散》 前提部分:主客观条件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诞生于美国。 4,传播学主要可以分为:经济学派和批判学派。 5,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人类传播,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 第二章 1,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①口语传播时代②文字传播时代③印刷传播时代④电子传播时代第三章 1,符号的定义:符号式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符号的构成:信号和象征符 3,符号的特性:随意性 4,非语言符号:①伴生符②体态符号③物化,活动化,程式化,时空化的符号 5,符号意义的分类: ①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这是诗学和语义学中的一种分类,前者是符号的字面意义, 属于意义的核心部分;后者是符号的引申意义,属于意义的外围部分。 ②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这是逻辑学中的分类。在逻辑学中,符号一般称为概念符号, 而概念的意义区分为外延和内涵。外延式概念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内涵则是对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概括。 ③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这是符号学中的分类方法之一。指示性意义是将符号与 现实世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之际的意义,区别性意义是表示两个符号的含义之异同的意义。

第四章 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①传播者②受传者③讯息④媒介⑤反馈 2,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可能出大题): 一,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五W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①传播学史上,第一位提出传播学过程模式的是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 拉斯韦尔五W模式: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它界定 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这五个要素又构成了后来传播学 研究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作 为早期的过程模式,它是属于一个单向直线模式,这个模式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 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②与拉斯韦尔同时,美国的两位信息学者C.香农和W.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 一文中提出了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式,即“香农--韦弗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是描述电子通信过程的。它的第一个环节是信源,由信源发出讯息,再由发射器将讯息转为可以传送的信号,经过传输,由接收器把接 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将之传递给信宿。在这个过程中,讯息可能受到噪音 的干扰,产生某些衰减或失真。这个模式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 的,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也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 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这个模式也是一个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

全国2013年4月自考《新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63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提出“人民报刊思想”是在( A ) 12-279 A.主编《莱茵报》时期B.创办《新莱茵报》时期 C.指导《社会民主党人报》时期D.改造《前进报》时期 2.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是戈公振所著( C ) 1-6 A.《中国新闻史》B.《中国报刊史》 C.《中国报学史》D.《中国报业史》 3.《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的作者是( A ) 1-3 A.施拉姆B.施拉姆等四人 C.里普曼D.约斯特 4.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 D ) 2-33 A.信息是信息,新闻是新闻,二者毫不相干 B.信息就是新闻,新闻就是信息,二者毫无差别 C.信息是新闻的一种体裁 D.新闻是信息大家庭中的特殊成员 5.新闻传播行为的三个要素是( C ) 4-68 A.新闻—新闻报导者—新闻接受者B.事实—新闻媒体—新闻接受者 C.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D.新闻—新闻报道者—新闻媒体 6.新闻价值要素中的时新性指的是新闻事件的( C ) 3-60 A.发生时间B.报道时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