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乙丙丁戊五种病毒性肝炎的区别精修订

甲乙丙丁戊五种病毒性肝炎的区别精修订

甲乙丙丁戊五种病毒性肝炎的区别精修订
甲乙丙丁戊五种病毒性肝炎的区别精修订

甲乙丙丁戊五种病毒性

肝炎的区别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甲、乙、丙、丁、戊五种病毒性肝炎的区别

甲、乙、丙、丁、戊这五种病毒性肝炎的最大区别是病毒的种类不同。

发病时症状:基本相同,主要表现为胃口下降、疲乏,有些会伴有恶心、呕吐,严重的还会出现黄疸。

传播途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如甲肝和戊肝;另一类主要经血液、性生活、母婴传播,如乙肝、丙肝。

病情:甲肝与戊肝属于急性肝炎,不会慢性化;乙肝、丙肝会演变为慢性肝炎。

发病率:在我国,乙肝的发病率最高,其次是甲肝,继而是丙肝,戊肝比较少见。

疫苗:甲肝、乙肝已经有疫苗,戊肝疫苗正处于研制阶段,在不久的将来会面世;丙肝没有疫苗。

主要感染人群:甲肝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主要以儿童为主;戊肝,20岁以上的青壮年人发病率最高;丙肝、乙肝,凡是有过输血史、做过血透,文过身、文过眉等,与其传播途径相关的,都可能被感染。

能否母乳喂养:乙肝有明确的母乳喂养指南,可以进行母乳喂养;甲肝、戊肝在急性期过后,可以母乳喂养;丙肝没有喂养指南,建议不进行母乳喂养。

丁肝比较特殊:它只能在乙肝患者中感染。丁肝可使乙肝患者肝病加重,短期内迅速发展成为肝硬化。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注射、输血及密切的生活接触,有家庭聚集发生倾向,也就是说,家人中某人患有丁肝,其他人感染的概率很高。不过,它在我国的总体发病率很低,较为少见。

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探讨无锡市锡山区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无锡市锡山区1999-2010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2010年,锡山区共报告病毒性肝炎320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0.19/10万。8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以男性青壮年为主。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工人位居第二。分型监测显示乙肝所占比重居首位,甲肝和未分型肝炎所占比重下降,丙肝和戊肝比重上升。结论锡山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当前控制乙肝及丙肝是降低锡山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关键,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大力推广甲、乙肝疫苗仍是控制病毒性肝炎发病的主要措施。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法定传染病[1],为锡山区历年来传染病发病居前列的疾病之一。为全面了解锡山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趋势,分析其流行规律,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锡山区1999-2010年病毒性肝炎的疫情资料统计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锡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9-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和疫情资料汇编,所报病例均经乡镇及以上医疗单位诊断,并经卫生防疫人员个案调查核实。人口资料来源于同期公安局的人口统计数据。 1.2 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研究方法,对已确认病例做回顾性分析。所有数据录入Excel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1999-2010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3204例,死亡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0.19/10万,死亡率0.08/10万,病死率0.19%。发病率最高的为1999年(74.83/10万),最低为2010年(17.13/10万)。6例死亡病例中,乙肝2例,戊肝1例,未分型3例。 锡山区1999-2001年肝炎发病呈逐年下降,2002-2004年有小幅度上升,2005年之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2 不同型别肝炎疫情12年各型肝炎发病率的变化:甲肝、乙肝和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基本均上呈下降趋势,丙肝发病率呈小幅度上升趋势,戊肝发病率基本不变。 乙肝所占比重历年来最高,平均占56.71%,为锡山区肝炎主要病原型。丙肝所占的比重从2007年开始超过甲肝,成为锡山区仅次于乙肝的病原型。见表1。 2.3人群分布在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青壮年为主,20-35岁组发病占5 3.06%。其中甲肝以25-45岁组为主占52.74%,乙肝以20-35岁组为主占58.72%,丙肝以20-35岁组、55-岁组及75-岁组为主,占53.80%,戊肝以25~40岁组为主(50.57%),未分型肝炎以25~45岁组为主(56.84%)。 发病以男性为多,12年男性发病2247例,女性发病957例,男女性别比为2.35:1。 职业分布以农民、工人、家务及待业、民工为主,分别占46.07%、14.73%、9.24%和8.12%。其中农民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民工、家务及待业发病呈上升趋势。 2.4时间分布全年均有病例报告,12月份最少,占5.40%,8月份最多,占10.42%,春夏两季为发病高峰,显示一定的季节性。甲肝在3-7月份为发病高峰,占甲肝总病例数的5 3.59%,1~5月份上升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总体呈单峰分布;乙肝在春夏两季为发病高峰;丙肝在5月份为发病高峰;戊肝全年波动比较大;未分型肝炎分布趋势与总病例相似,春夏两季为发病高峰。见图1。 3讨论

甲乙丙丁厂房表

一、甲类厂房 1.闪点小于28℃的液体; 例如:己烷、戊烷,石脑油,环戊烷,二硫化碳,苯,甲苯,甲醇,乙醇,乙醚,蚁酸甲酯、醋酸甲酯、硝酸乙酯,汽油,丙酮,丙烯,酒精度为38度及以上的白酒。 2. 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小于10%气体的固体物质; 例如:乙炔,氢,甲烷,乙烯,丙烯,丁二烯,环氧乙烷,水煤气,硫化氢,氯乙烯,液化石油气,电石,碳化铝。 3.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例如:硝化棉,硝化纤维胶片,喷漆棉,火胶棉,赛璐珞棉,黄磷。 4. 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例如:金属钾、钠、锂、钙、锶,氢化锂,四氢化锂铝,氢化钠。 5. 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例如:氯酸钾,氯酸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钠,硝酸铵。 6. 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例如:赤磷,五硫化二磷,三硫化二磷。 7. 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大于等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二、乙类厂房 1.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 如:煤油,松节油,丁烯醇,异戊醇,丁醚,醋酸丁酯,硝酸戊酯,乙酰丙酮,环己胺,溶剂油,冰醋酸,樟脑油,蚁酸。

2. 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的气体; 如:氨气,一氧化碳。 3. 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如:硝酸铜,铬酸,亚硝酸钾,重铬酸钠,铬酸钾,硝酸,硝酸汞,硝酸钴,发烟硫酸,漂白粉。 4. 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 如:硫磺,镁粉,铝粉,赛璐珞板(片),樟脑,萘,生松香,硝化纤维漆布,硝化纤维色片。 5. 助燃气体; 如:氧气,氟气。 6. 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雾滴; 三、丙类厂房 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 如:动物油,植物油,沥青,蜡,润滑油,机油,重油,闪点≥60℃的柴油,糖醛,白兰地成品库。 2. 可燃固体; 如:化学、人造纤维及其织物,纸张,棉、毛、丝、麻及其织物,谷物,面粉,粒径大于或等于2mm的工业成型硫黄,天然橡胶及其制品,竹、木及其制品,中药材,电视机、收录机等电子产品,计算机房已录数据的磁盘储存间,冷库中的鱼、肉间。 四、丁类厂房 1. 对不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 2. 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它用的各种生产; 3. 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五、戊类厂房

预防病毒性肝炎教案电子教案

《预防病毒性肝炎》教学设计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护国中学龙易 学情分析: 8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平时不注意饮食卫生,爱吃路摊上的食品和“三无”食品。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教育。然而五年级的孩子,让他们独立的去了解全部理论知识是有难度的。 教材分析: 《预防病毒性肝炎》是疾病预防单元中的一课,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与病毒性肝炎有关的知识及预防措施。编者试图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增强预防疾病的意识,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课,能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知道该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教材处理: 在生活中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是甲肝和乙肝,并且甲肝和乙肝传播途径具有典型性,所以对本课教材我进行了删减,着重介绍甲肝和乙肝。为了使学生能全面的认识乙肝,我补充了我国乙肝的现状,以及我国是如何通过疫苗预防乙肝的。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材进行了顺序的调整,先讲病毒性肝炎的危害,再讲传播途径,最后讲预防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种类、症状、危害和传播途径。

2、学会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常见措施。 3、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知识。 2、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 授课年级:8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用具准备:人体模型、电教设备 教法学法: 1.师讲授法:用通俗易懂的儿童语言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2.资料补充法:用图片,人体模型,视频、收集的小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3.小组讨论法:给出话题学生结合书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讨论,内化知识。 4.辨析判断法: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试题的辨析。 教学手段: 1、图片——肝脏图片,正常肝与病毒入侵的肝的对比图片,毛蚶。 2、视频——我国乙肝的现状,健康操。 3、辨析题 4、小资料——上海因生吃毛蚶导致甲肝大流行,我国是如何预防乙肝。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完整版本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 一、病毒性肝炎简介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 2、病毒性肝炎的种类 目前已知的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种类型,此外还有一些没有研究清楚的肝炎病毒型别,如己型、庚型和TTV。病毒性肝炎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甲型和戊型多表现为急性感染,乙型、丙型和丁型大多呈慢性经过,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病毒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属于主要卫生挑战,影响到全球3.25亿人。二者是肝癌的根源,每年导致134万人死亡。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均为慢性感染,可能长期不出现症状,有时会长达数年或数十年。至少有60%的肝癌病例因没有及时检测和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所致。要在2030年前实现全球消除目标,最需要解决的就是检测和治疗覆盖率低这一差距问题。 3、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经消化道途径传播,经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经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但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4、转氨酶升高一定是病毒性肝炎吗? 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转氨酶升高只是肝脏损害的一种表现。因为转氨酶不仅存在于肝组织中,其它组织和器官中,如心肌和骨骼肌等也存在丰富的转氨酶。当这些组织和器官发生病变时,亦可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此外,酗酒、熬夜、药物、寄生虫引起的肝脏损害,甚至剧烈运动后都会引起转氨酶升高。因此诊断病毒性肝炎,应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检查、血液中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进行综合诊断。 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怎样接种乙肝疫苗?哪些人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接种按0、1、6月程序全程接种三针,即首针接种后,间隔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新生儿接乙肝疫苗,第一针应在出生后

甲乙丙类厂房的分类方法

甲乙丙类厂房的分类方法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表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如下: 甲类: 1、闪点小于28℃的液体; 2、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大于等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甲类液体(闪点<28℃)有:二硫化碳、氰化氢、正戊烷、正已烷、正庚烷、正辛烷、1-已烯、2-戊烯、1-已炔、环已烷、苯、甲苯、二甲苯、乙苯、氯丁烷、甲醇、乙醇、50度以上的白酒、正丙醇、乙醚、乙醛、丙酮、甲酸甲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腈、丙烯腈、呋喃、吡啶、汽油、石油醚等;) 乙类: 1、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 2、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的气体;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 5、助燃气体; 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

雾滴; (乙类液体(28℃≤闪点<60℃)有:正壬烷、正癸烷、二乙苯、正丙苯、苯乙烯、正丁醇、福尔马林、乙酸、乙二胺、硝基甲烷、吡咯、煤油、松节油、芥籽油、松香水等;) 丙类: 1、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 2、可燃固体 (丙类液体(闪点≥60℃)有:正十二烷、正十四烷、二联苯、溴苯、环已醇、乙二醇、丙三醇(甘油)、苯酚、苯甲醛、正丁酸、氯乙酸、苯甲酸乙酯、硫酸二甲酯、苯胺、硝基苯、糠醇、机械油、航空润滑油、锭子油、猪油、牛油、鲸油、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桐油、蓖麻油、棉籽油、葵花籽油、亚麻仁油等。) 丁类: 1、对不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 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它用的各种生产; 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戊类: 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

2016病毒性肝炎试题

2. 1 病毒性肝炎章节练习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关于肝炎病毒哪项是正确的: ( ) A.HDV是一种RNA病毒 B.HBV正链有四个开放读码区 C.HCV传播方式与HEV相似 D.HEV含双股RNA E.HAV-IgM型抗体可长期存在2、关于HBsAg和抗-HBs,那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A.感染HBV后最早1-2周,最迟11-12周血中首先出现HBsAg。B.急性感染时HBsAg多持续1-6周,最长可达20周。C.慢性和无症状携带者HBsAg可持续多年。 D.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出现于HBcAg阴转后。 E.除血液外,HBsAg还存在于各种体液和分泌液中(唾液、尿液、精液)。3、重型肝炎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 ) A.频繁呕吐 B.黄疸进行性加深 C.出现中毒性鼓肠、腹水 D.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E.发热4、干扰素治疗可以用于:( ) A.急性乙型肝炎 B.慢性丙型肝炎C.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 D.慢性乙型肝炎 E.急慢性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5、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甲型肝炎少见为慢性病程 B.乙型肝炎易呈慢性过程 C.丁型肝炎少见慢性病程 D.丙型肝炎易呈慢性过程 E.戊型肝炎多呈急性过程6、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是否存在HBV复制, 可测: ( ) A.抗-前S2抗体 B.HBsAg C.HBV-DNA D.抗-HBe E.抗-HBcIgG 7、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抗-HEVIgM阳性可诊断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B.HBsAg和HDAg均呈阳性, 可诊断为丁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C.HCV-RNA阳性时可诊断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D.单项抗-HBs高浓度阳性时, 可排除乙肝 E.抗-HAVIgG阳性时可诊断为甲肝病毒感染8、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是否存在HBV复制, 可测: ( ) A.抗-前S2抗体 B.HBsAg C.HBV-DNA D.抗-HBe E.抗-HBcIgG 9、关于重型肝炎的治疗,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并发肝肾综合征者应尽早行血液透析治疗 B.应给予高蛋白饮食 C.肝移植后不会出现病毒性肝炎复发 D.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疗效持久 3. 4. 2 E.胆系感染首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10、在血液中代表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者是:( ) A. 小球形颗粒 B. 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 C. 丝状颗粒 D. 管状颗粒E. 核状颗粒11、下列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 ) A.抗HEV阳性可诊断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B.抗HAV-IgG阳性可诊断为急性甲型肝炎 C.抗HBs是保护性抗体D.HCV-RNA阳性时可诊断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E.HBsAg和HDAg均呈阳性可诊断为丁型肝炎和乙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12、下列指标表示复制, 但除外: ( ) A.HBV-DNA B.HBeAg C.DNA-P D.HBsAg E.e抗原13、下列试验中, 哪项不是反应肝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是: ( ) A.ALT B.胆红素 C.白蛋白 D.谷草转氨酶E.凝血酶原活动度14、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那一个说法是错误的?A.临床符合急性肝炎。 B.有肝掌、蜘蛛痣、腹水、脾大。 C.血清HCV RNA阳性。 D.肝内HCV RNA阳性。 E.或抗-HCV阳性。15、HBV在机体内复制指标阳性的是: ( ) A.抗PreS2 B.HBsAg C.HBeAg D.抗HBe E.抗HBc-IgG 16、下列实验室指标中,哪项对重型肝炎的诊断意义最小:( ) A.胆红素> 171μmol/L B.凝血酶原活动度<40% C.血清白蛋白<32g/L D.丙氨酸转氨酶>500u/L E.胆碱酯酶<2500u/L 17、下列哪一项不是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 ) A.明显低钾低钠血症 B.低蛋白饮食 C.消化道大出血 D.合并感染 E.大量放腹水18、Dane颗粒核心部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 A.HBV-DNA B.DNA-P C. HBV-DNA+ DNA-P D.抗HBc E.HBsAg 19、最常经母婴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是: ( )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E.戊型肝炎20、乙型肝炎患者以下哪项是正确: ( ) A.重叠感染HDV等其他肝炎病毒可顿挫病情 B.重型肝炎时凝血酶原活动度应>40% C.急性淤胆肝炎易转化为胆汁性肝硬化D.慢性肝炎无肝外器官的损害 E.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21、下面哪一

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一览

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一览 10月5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总秘书长托马斯·佩尔曼宣布,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Harvey J.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e,以表彰他们在与血源性肝炎的斗争中做出了“决定性贡献”——发现了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病毒血症,肝炎病毒进入肝脏并复制和释放病毒,导致机体免疫活化,杀伤病毒感染的肝细胞,诱导细胞死亡或凋亡,从而引起肝脏炎症、坏死,进一步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 目前已被公认的,可以分为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缩写分别HAV(hepatitis A virus)、HBV(Hepatitis B Virus)、HCV(Hepatitis C Virus)、HDV(Hepatitis D Virus)、HEV(Hepatitis E Virus),除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均为RNA病毒。听起来像五个恶棍兄弟,其实它们只是臭味相投,凑到一起,并没有亲缘关系。 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五类肝炎病毒的具体介绍,希望看完后会对大家有一点点帮助哦! 1.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 HAV属于小RNA病毒科嗜肝病毒属,病毒直径约为27nm,呈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有HAV的特异性抗原(HAVAg),衣壳由60个壳微粒组成,呈20面体立体对称。HAV基因组是一条长约7.5kb的线型正链RNA,具有感染性,基因组结构主要分成四个部分,即5’非翻译区、翻译区、3’非翻译区和多聚A尾巴,其中翻译区又分为P1、P2和P3区,分别编码不同的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5’非翻译区内存在丰富的茎环结构(Stem-loop),存在内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mal Ribosomal Entry Site,IRES);P1区编码病毒的结构蛋白,按次序分别为VP4、VP2、VP3和VP1,其中VP3羧基端为病毒最保守区,VP1/2A区为次保守区,VP1/2A区现已被国际上公认为研究基因型的靶基因区。 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粪便中排出的病毒通过污染的手、水和食物等经口感染,可导致流行或者暴发流行,日常生活接触也可传播而引起散发性发病。 2.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

防治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讲座

病毒性肝炎防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肝炎日”。为做好“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我校举行肝炎防治知识的讲座。 一、基本知识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甲型和戊型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感染是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可能感染。 2、我国肝炎形状与挑战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发病率高。全国约有9300万肝炎病毒感染者,每年因该病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5000亿人民币。卫生部将乙肝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 3、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科引起爆发流行,也可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在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

染的基础上可能感染。 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为主的控制策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2、甲肝和戊肝病毒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播,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可预防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甲肝疫苗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甲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 3、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丙型肝炎,丙肝目前虽然无法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但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传播途径,丙肝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三、健康教育 1、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接触不会传播乙肝和丙肝病毒。 乙肝和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日常生活不会传播乙肝和丙肝病毒,与乙肝和丙肝感染者共同生活、工作、学习不会感染。 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可结婚、生育。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配偶及时注射乙肝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建议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配偶最好在婚前注射乙肝疫苗。 3、我国已经明确取消了入学、就业乙肝体检项目。 四、综合 1、认识肝炎、科学防治 我国政府重视肝炎的防治工作,将病毒性肝炎作为四个重大传染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韩家跃时间:2015年7月19日 病因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分别写作HAV、HBV、HCV、HDV、HEV,除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均为RNA 病毒。己型肝炎曾有报道,但至今病原分离未成功。近年报道,属于黄病毒的庚肝病毒和单链DNA的TTV与人类肝炎的关系尚存在争议。 临床表现 1.急性肝炎 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潜伏期在15~45天之间,平均25天,总病程2~4个月。 (1)黄疸前期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腹部不适、肝区痛、尿色逐渐加深,本期持续平均5~7天。 (2)黄疸期热退,巩膜、皮肤黄染,黄疸出现而自觉症状有所好转,肝大伴压痛、叩击痛,部分患者轻度脾大,本期2~6周。 (3)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恢复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2.慢性肝炎 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而目前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常见症状为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低热,体征为面色晦暗、巩膜黄染、可有蜘蛛痣或肝掌、肝大、质地中等或充实感,有叩痛,脾大严重者,可有黄疸加深、腹腔积液、下肢水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根据肝损害程度临床可分为: (1)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者。 (2)中度症状、体征,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者。肝功能有异常改变。 (3)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症者。实验室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减低或A/G比例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85.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三项检测中有一项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 3.重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教案教学文案

病毒性肝炎教案

病毒性肝炎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熟悉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辅助检查。 3、了解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能正确接待患者并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 素质目标: 1.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3.具有博大爱心和高度责任心。 4.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时 2 能力训练任务与案例 任务1: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任务2:分析案例中患者,能正确接待患者 任务3:熟悉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辅助检查 任务4:能运用所学知识能正确接待患者并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难点: 1.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

解决方案: 从临床案例入手,引出本次工作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提问式、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资源: 教材《内科护理学》、《内科学》、课程网站教学资源:习题、作业、课件、课程录像等 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教学总计(时间: 90分钟) 【步骤一】内容引入,案例导入(时间: 5分钟) 演示病例1:患者男性, 24岁,发热、尿黄、皮肤巩膜黄染 6天入院。患者于6天前受凉后发热,头痛、咽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伴尿黄,渐呈浓茶样。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肝肋下1.5cm,质软,压痛。实验室检查:尿胆红素(+),尿胆原(+)。肝功能:TB84μmol/L,DB 60μmol/L,ALT>200u/L。入院诊断:急性肝炎(典型)。 【步骤一】简述讲授病毒性肝炎的概念、病原学(时间: 10 分钟) 教师:1. 讲授:自实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我国乙肝感染率已经由过去10%下降到7.4%,按我国人口13亿计算感染人群下降率是非常明显的。这要归功于计划免疫政策的实施,崔然发病率有明显下降,但我国人口基数大,乙肝发病人数众多,仍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学习病毒性肝炎的护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一、概述:

建筑等级划分(甲、乙、丙、丁)

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整理,列出了常见的抗震设防类别为甲类和乙类的建筑,除此之外,基本上可以按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的建筑进行抗震设防。 一、基本规定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此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建筑以外的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甲类建筑在地震破坏后会产生巨大社会影响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次生灾害指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和其他严重次生灾害。 乙类建筑属于地震破坏后会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或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包括城市的重要生命线工程和人流密集的多层的大型公共建筑等。 丁类建筑,其地震破坏不致影响甲、乙、丙类建筑,且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轻微。一般为储存物品价值低、人员活动少、无次生灾害的单层仓库等。 二、抗震防灾建筑

①医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三级特等医院的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甲类。 大中城市的三级医院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县及县级市的二级医院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乡镇主要医院住院部、医技楼,县级以上急救中心的指挥、通信、运输系统的重要建筑,县级以上的独立采、供血机构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 工矿企业的医疗建筑,可比照城市的医疗建筑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医院的级别,三级医院指该医院总床位不少于500个且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m2,二级医院指床位不少于100个且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m2。三级特等医院为极少数承担特别重要医疗任务的三级医院。 ②消防车库及其值班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 ③大中城市和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县级以上抗震防灾指挥中心的主要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 工矿企业的抗震防灾指挥系统建筑,可比照城市抗震防灾指挥系统建筑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归纳总结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归纳总结 一、基本知识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感染是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2、我国肝炎现状与挑战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发病率高。2010年我国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近132万例,死亡884例,位居传染病发病之首,其中乙肝占所有肝炎病例的80%。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59岁人群HBsAg 携带率为7.18%,15岁以下儿童HBsAg 携带率为2.08%,与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我国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下降了2.5百分点,15岁以下儿童下降更明显,下降7~8个百分点。特别是4岁以下儿童携带率已降低0.96%,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根据200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的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计,全国约有93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因该病所致的

直接经济损失至少5000亿人民币。卫生部将乙肝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 3、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但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控制策略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约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保护效果可持续20年以上。由于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因素,因此接种乙肝疫苗也可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发生感染,因而接种乙肝疫苗还可预防丁肝病毒感染。 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接种3针。1992年开始实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策略,2002年起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的策略,第1针应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并完成全程接种。2009-2011年,实施对15岁以下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措施,以

73系统精讲-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1.患者男性,54岁,乙肝病毒携带者,请问HBV感染时产生的具有保护性抗体是 A.HBsAg B.HBcAg C.HBsAb D.HBeAg E.HBeAb 【答案】:C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HBV感染后体内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是HBsAb。 2.乙型肝炎的潜伏期是 A.平均30天 B.平均40天 C.平均50天 D.平均60天 E.平均70天 【答案】:E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请记忆乙型肝炎潜伏期是30~180天,平均70天。 3.患者女性。50岁,4年前发现HBsAg(+),近两年来出现ALT升高,伴有食欲下降、乏力,查体:颈部出现蜘蛛痣,未见黄疸,请问下列哪项不是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 A.综合性治疗 B.以休息、营养为主 C.适当药物治疗 D.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E.戒烟 【答案】:E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治疗原则。病毒性肝炎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治疗原则为综合性治疗,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治疗;避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4.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甲型肝炎可呈食物型或水型爆发流行 B.母婴垂直传播可见于乙型肝炎 C.家庭内密切接触传播可见于各型肝炎 D.输血后肝炎仅见于乙型肝炎 E.HBsAg阳性者常呈家庭集聚现象 【答案】:D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丁型肝炎。 5.患儿女性,6岁,近3天出现低热、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2次,不愿意活动,今日家长发现患儿眼睛发黄来医院就诊,医生经过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肝炎,请问该病人早期护理最主要的是 A.卧床休息 B.保肝药物 C.免疫制剂 D.抗病毒药物 E.维生素类药物 【答案】:A 【解析】:考察急性病毒性肝炎护理措施。该病发病早期,尤其有较深黄疸者,应强调卧床休息,症状明显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卧床可以增加肝脏的血流量,对肝功能的恢复有利。 6.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程大约是 A.3个月以上 B.半年以上 C.1年以上 D.2年以上 E.3年以上 【答案】:B

甲乙丙丁戊记忆方法总结

甲乙丙丁戊记忆方法总结 一、甲类: 甲苯,甲醇,蚁酸甲酯,醋酸甲酯,甲烷,乙醇,乙醚,硝酸乙酯,乙炔,乙烯,环氧乙烷,氯乙烯, 规律一:名字中带甲乙的都是甲类。 己烷,戊烷,环戊烷,丙烯,乙炔,甲烷,乙烯,丙烯,丁二烯,环氧乙烷,氯乙烯 规律二:最后一个字带火字旁的都是甲类。 甲乙带火四个字瞬间记住所有陌生化学物。 特例是丙酮和乙酰丙酮,按照规律,丙酮不带甲乙不带火,本来是属乙类,乙酰丙酮带乙,本来属于甲类,但是恰好颠倒了。 特殊记忆:俩孩子长得像,出生的时候抱错了,心疼(酮)其他没见过的化学物都是乙类。 陌生的化学物区分完了,我们再来看熟悉的物质: 看名字就知道危险的:汽油,石油气,氢气,白酒,根据氢气联想相关物质。 规律三:所有名字中带氢的都是甲类。 再就是不常用的,石脑油,电石,水煤气,笨,二硫化碳,单独记 口诀:甲方易(乙)发火,骂设计师,石头脑子,进水了,太笨,二流货…(贬义词全是甲类) 第 3 类是棉花状易燃物。这里理解记忆,棉花大家都见过,是由细丝组成,和空气接触面积特别大,容易氧化。硝化棉,火胶棉,喷漆棉,赛璐珞棉,这些物质外形就像棉花一样。硝化纤维胶片,是把它加工成和电影胶片一薄,和空气接触面积也很大。但是加工成片(板),就有了一定厚度,危险性降为乙。 第4,5,6 项我们高中化学都学过,活泼金属遇水燃烧,过氧化物遇热分解,磷在常温能自燃,都很危险。 其中第 5 项中的氯酸钾很陌生,这个就是火柴头的主要材料。妈妈做好了鱼,让我去盛出来,结果我一下让鱼散架了,妈妈肯定上火啊。(化学课上也用氯酸钾制取O 2 ) 硝酸铵主要用来制作化肥,所以平时不要去别人家地里偷菜,会被炸死的,农民伯伯这时就会得意的说,别小看俺。 二、乙类: 第 1 类是四种油,煤油,松节油,溶剂油,樟脑油,对应第4 类的生松香,樟脑,萘,这几个都有香味 还有易燃固体:硫磺,镁粉,铝粉,(留下美女) 第 3 类是除了鱼散架,小看俺之外所有的酸,都是乙类,漂白粉是次氯酸钙(注意:次氯酸钙厂房是甲类)。 口诀:焚香(松油)美(煤油)容(溶剂油)烤章(樟脑油)鱼,留(硫磺)下美(镁)女(铝)才算(酸)完 场景 1 :甲方看方案,不合心意 甲方易发火,骂设计师,石头脑子,进水了,太笨,二流货…(全是贬义词) 乙方设计师陪笑脸,焚香美容烤章鱼,但是没用,留下美女才算完。 第 6 类是刷过油漆的很薄的可燃物:漆布,油布,油纸,油绸,太薄不安全。 最后乙类还有几种气体:氧气,氟气,液氯,氨气,一氧化碳。 场景2:夫妻骑驴上山捡到羊 一(乙)对夫妻(氟气),骑驴(氯气)上山,捡到一只羊(氧气),烤了吃, 但是小火烤不熟,想个办法,让驴放屁(氨气),结果一下子烤大了,一羊化碳(一氧化碳)。 三、丙丁戊: 丙类:除了甲类和乙类,是否能燃烧通过常识就能判断出来,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衣食住行。 穿得各式衣服;吃的馒头,大米,植物油(注意植物油的浸出车间属于甲类),动物油,鸡鸭鱼肉,喝的白兰地,生病吃的中草药;家里用的家具,家电,学习看的书,手机;出门开的车,柴油,机油,润滑油,橡胶,沥青,石蜡。绝大部分都是丙类,还有是糖醛,可以记成糖,和大颗粒硫磺,变大后就变成了了丙类(联想中药六味地黄丸)。 丁类:自熄塑料,酚醛塑料,水泥泡花板(塑料吸管吹水泡) 戊类:石头,玻璃,金属,水泥,沙子,陶瓷,石膏(大多数建材都是) 最后小注很重要,这是考试最喜欢出题的点。当多种物品储存在同一座仓库时,如何确定仓库的火灾危险性。 第一条:按危险性大的确定 第二条:丁戊类,可燃包装重量1/4,体积1/2,变为丙类 储存类全部搞定,生产类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稍微有点变化,95%都是一致的。

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一、健康的含义是什么?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 二、健康教育在创建卫生城市中的作用是: 1、进行社会动员,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形成创建卫生城市氛围; 2、传播健康相关知识,提高市民健康素质; 3、改变个体和群体不健康、不文明的行为,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三、常见的有损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 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心胸狭窄等。 四、有害健康的八种行为是: 1、吸烟; 2、饮酒过量; 3、不恰当的服药; 4、缺乏经常的体育锻炼,或突然运动量过大; 5、热量过高或多盐饮食、饮食无节制; 6、不接受科学合理的医疗保健; 7、对社会压力产生适应不良的反应; 8、破坏身体生物节奏的生活方式。 五、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 1、烟草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煤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可导致气管炎、肺癌、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 2、吸烟污染空气。 3、孕妇吸烟影响胎儿发育。 六、发芽的土豆不能吃的原因是: 土豆发芽后,能产生一种叫龙葵素的有毒物质,并主要积存在土豆的芽上和芽眼部,食后可引起食物中毒。 七、四季豆能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是: 四季豆在未熟透时,含有一种叫皂素的有毒物质,如果食用可引起食物中毒。皂素遇高热后可破坏,因此,吃四季豆一定要烧熟煮透。 八、少吃烟熏食品的原因是: 烟熏食品含有致癌物,而且通过加工很难除去。因此,应少吃烟熏食品。 九、怎样预防高血压? 1、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用脑,做到劳逸结合; 2、避免参加或观看竞争性激烈的运动; 3、低盐饮食,节制饮食,限制体重,不吸烟,不酗酒; 4、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每周测1-2次血压。 十、怎样预防糖尿病? 1、科学合理的饮食,控制体重,防止肥胖; 2、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3、平时少吃糖,或少吃甜食; 4、经常锻炼,定期体检。 十一、怎样注意心脏保健? ①经常锻炼,增强心脏收缩力;②不吸烟:③低脂饮食,控制体重,预防动脉硬化、冠心病;④心情愉快,睡眠充足,劳逸结合。 十二、怎样注意肺的保健?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宣传单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宣传单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感染是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2.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甲、戊型肝炎由消化道传播,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接触和水、食物进行传播。乙、丙、丁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或者共用生活用具等也可传播。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但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3.预防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有哪些? 甲、戊型肝炎预防措施: 1、饮用水管理:饮用水要按规程消毒,井水定期消毒,提倡喝开水、不喝生水。 2、粪便的管理:甲肝病人的粪便用一份20%的漂白粉澄清液与一份

粪便拌匀进行消毒,便器使用3-5%漂白粉澄清液浸泡60分钟。 3、饮食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提倡分餐制,共用餐具要消毒,不生食贝壳类水产品。 4、疫苗接种:接种甲肝疫苗有很好的免疫预防效果。目前尚无戊型肝炎疫苗特效预防。 乙、丙、丁型肝炎预防措施: 1、防止血源传播:严格筛选献血员,保证血液和血制品质量,不输入未经严格检验的血液和血制品;不去街头拔牙、耳垂穿孔、纹身等。 2、防止性传播,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 3、防止生活接触传播:最好在集体聚餐实行分餐制,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水杯和理发器具。 4、疫苗预防: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尤其是家中或周围密切接触的有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均应接种乙肝疫苗。 宣传标语: 预防肝炎从小做,孕育生命先检查,小孩出生打疫苗,爱肝护肝,防治肝炎,共享健康生活。 预防肝炎要仔细,点点滴滴都注意。人多口罩是必须,小心别人打喷嚏。提高免疫勤锻炼,五谷杂粮都护肝。 预防肝病要注意,街边小吃应少吃,不吸烟来少喝酒,餐具不要混着用,注意卫生防肝病,五谷杂粮都要吃,营养全面养护肝。 鸣沙镇中心卫生院宣

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卫生统计资料,在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首位。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平均发病率约为100/10万,即每年新发生的机型病毒性肝炎约120万例,其中50%为甲型,25%为乙型,5%丙型,10%为戊型,另10%为非甲~戊型。 我国一般人群的康甲型肝炎(甲肝)病毒抗体(抗-HA V)流行率为80.9%,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差异较大,江苏省最低,为48.4%;贵州省最高,为85.4%。即使在同一个省得不同地区,抗-KA V流行率也有差异,一般农村高于城市,社会经济水平低的地区高于社会经济水平高的地区,提示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卫生是影响甲肝流行的重要因素。甲肝的预防主要包括:接种疫苗、免疫球蛋白预防、加强健康教育、注意个人卫生、疾病监测及控制爆发等。 根据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一般人群的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9.7%,估计约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HBV)。慢性肝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6%和24.9/10万,据此推算,全国约有2000万例慢性肝病患者,每年约30万人死于慢性肝病。肝癌的死亡率为14.8/10万,每年因肝癌死亡约18万例。 为了预防HBV感染,我国采取了以下措施:①献血员筛查;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③加强健康教育;④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HepB);⑤学龄前儿童及高危人群HepB免疫。 国产乙肝血源疫苗以1986年正式生产。1992年国产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乙肝疫苗被批准试正式生产。1996年从美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什么是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 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 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 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 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 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 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 症状,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 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因此,它已 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 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疾病。 一、心理指导 此类患者心理压力大,易产生焦虑、悲观、 易怒等心理。中医认为怒伤肝,不良情绪易致 肝气郁结,不利于病情恢复。护理人员应该经 常巡视病房,与患者交谈沟通,在生活上多给 予关心照顾,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 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 疗与护理。 一、用药指导 向患者解释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 应,指导正确的服药方法,按时用药,养成 良好的遵医行为,不要迷信广告宣传的新 药、新方法。用药过程中定期检测各项指标, 并使患者掌握各项指标的意义,如有药物不 良反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反应,以备调整药物 或药量。

三、预防保健措施指导 1、对新生儿及未患过乙肝人群定期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可以不接种)预防乙 型肝炎的有效措施是全程注射乙肝疫苗,婴儿出生后就 应及时注射。注射乙肝疫苗后未能形成抗体者,可加强 注射。2、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 的输血。3、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 美容或手术。4、不共用牙刷、剃须刀擦澡巾、医疗用 品等,平时避免沾上伤者 的血液,不以任何方式吸 毒,远离毒品。5、肝 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不得作供血员,不得义务献血,患病时,要主动使用一次性的 各类医疗用品,防止将肝病毒传染给他(她)人。肝病毒携带者, 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平时要定期(3—6月)复查,以防发 病。 四、休息指导 急性肝炎患者早期应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改 善,肝功能显著好转后开始起床活动,配以适度 体育活动。 五、饮食指导: 1、肝病患者宜食用的食物:饮食宜清淡有营养,多吃新鲜水果,豆制品,蔬菜,瘦肉,淡水鱼类.宜食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但不宜过多.宜补充与肝功能有关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2、肝病患者不宜食用的食物:海鲜,牛羊肉,动物内脏,猪头肉,老公鸡,母鸡,板鸭,鲤鱼,南瓜,土豆,竹笋等.(可少用) 六、出院指导 1. 急性肝炎病人出院后应休息1~3个月, 恢复工作后应定期复查1~2年 2. 慢性肝炎病 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静止期可从事力 所能及的轻工作,避免重体力劳作,肝功能正常 3个月以上者,可恢复原来的工作,但仍需随诊 1~2年(2)在医生指导下慎重用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剂量的增减。禁用对肝脏损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