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5例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5例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5例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5例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5例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

3、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了解格林卡和“五人强力集团”的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等。

教学重点

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

教学难点

正确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题;依据《荒山之夜》的音乐内容,编写一个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间播放《图画展览会》的VCD,初步感受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

二、导入上堂课通过学习捷克民族乐派,了解了“民族乐派”作曲家们善于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

三、新课俄罗斯是一个土地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和深厚的宗教音乐传统。19世纪是俄罗斯民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

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呼吁艺术创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要表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

反映俄罗斯风情。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格林卡,被称作“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1、格林卡的生平介绍(学生自己阅读)

2、《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管弦乐曲

⑴俄罗斯交响乐的奠基之作,不但描绘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他们性格的一些

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乐趣、别开生面的幽默感的结合。

⑵作品结构介绍

作曲家采用了两首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曲。

视唱引子和两个主题,初步熟悉两个主题在性格、体裁、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的不同。

⑶欣赏并思考两个主题音乐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的是怎样的画面?(“拓展与探究第1题”)

引子——乐曲开始简短、饱满而有力。

第一主题又弦乐齐奏的方式奏出,像领唱一样“唱”出缓慢的、抒情的婚礼歌。接着是三个变奏。第一个变奏的木管、第二个加进了弦乐器,第三个又增加了铜管乐器。

第二个主题取材于欢乐、热闹的民间舞曲《卡玛林斯卡亚》,表现了俄罗斯人民乐观的民族性格和欢乐的生活情趣。

最后,像一般的民间舞蹈一样,速度开始加快,声部和乐器增多,好像是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这舞蹈中来。但是当情绪达到最热烈的一刻,整个乐队突然静息下来,

只听到舞蹈歌曲主题的片段两次从远处传来,然后,全乐队用猛然的一击结束这首乐曲。

3、19世纪中期俄罗斯还出现了一个作曲家小组,称为“强力集团”,又称“俄罗斯五人团”。成员包括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除了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是“强力集团”的发起人,其余四人都是业余作曲家。他们经常在一起分析、评论音乐名作,对作品和创作思想进行交流和探讨,

主张用俄罗斯民间音乐中的旋律、音阶等各种因素,创作出具有鲜明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作品。

4、介绍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生平。

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是第一位在作品中体现强力集团创作倾向与风格的作曲家。

鲍罗丁是化学教授,并抽出时间从事音乐创作。代表作《第二交响曲》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明的色彩跻身于19世纪最优秀的交响曲行列。

居伊是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又是海军工程师,曾任陆军工程兵大将。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其中最年轻的成员,海军军官,后成为专业音乐家。其代表作有交响组曲《天方夜潭》和歌剧《撒坦王的故事》,

聆听其中的片段《野蜂飞舞》,感受用单簧管吹奏的野蜂上下盘旋、时近时远的动态。

穆索尔斯基(阅读书本139页文字)并说明课间的音乐便是经拉威尔改编成的管弦乐《图画展览会》,是为纪念好友、杰出的俄罗斯画家和

建筑设计家哈尔特曼而举办的“哈尔特曼遗作展”上,穆索尔斯基从展览中受到启发,决定创作一部钢琴组曲,用音乐语言来再现哈尔特曼部分作品的内容,

以表达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5、《荒山之夜》

⑴学生阅读作曲家在原稿中的文字说明以利于理解这个作品:来自地下深处的非人声的轰鸣,黑暗幽灵的出现,以及随后黑暗之神的登场。

对黑暗之神的颂赞和阴间的祭奠。狂欢作乐。在狂欢作乐最热闹时,远方穿来乡村教堂的钟声,这声音驱散了黑暗幽灵。清晨。

⑵视唱主部和副部的第一、第三主题。

⑶欣赏《荒山之夜》的VCD,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完成“拓展与探究第2题”,根据上面的文字说明编写一个神话故事,并互相交流。

四、总结亚洲神话般的背景渗透进了俄罗斯音乐,使俄罗斯民族乐派有了东方魅力的国际影响,比如还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管弦乐作品

《舍赫拉查达》,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等都是被誉为异国情调的民族主义音乐,当然还有威尔第的《阿依达》,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等,

都是这一风格范畴的经典之作。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搜集欣赏。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二

知识与技能

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和《荒山之夜》等作品,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格林卡和“五人强力集团”的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等

教学重点

视唱《荒山之夜》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

教学难点

熟悉《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的主题;依据《荒山之夜》的音乐内容,编写一个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设问导入

1、播放《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初步感受俄罗斯音乐风格。提问:刚才所听到的歌曲名称?该曲源于哪个国家?

2、印象中的俄罗斯音乐:对于同学们来说,俄罗斯文化并不为你们所熟悉。你们生活在一个和平、进步的年代,可以很幸运地接受来自当今世界

各个角落的信息和文化熏陶。然而对于生活在中国50—60年代前后的中国青年们,他们对俄罗斯的民族文化却有着浓浓的个人情结。当年的讲俄语就像今天的讲英文一样,是整个社会的时尚,俄罗斯的文学、芭蕾、脍炙人口的歌曲,是那辈人们所终生难忘的。

那么,曾经如此影响着我们国人的俄罗斯民族音乐,它们是从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呢?揭开神秘面纱的它们又有着什么样的特质呢?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了解一下《俄罗斯民族风情》。

三、俄罗斯民族音乐

1、首先我们要来看一个片段。在这个视频中,请大家注意一下①俄罗斯民族音乐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②俄罗斯音乐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重要的人物?

2、视频播放

3、分析:俄罗斯是一个土地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和深厚的宗教音乐传统。19世纪是俄罗斯民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呼吁艺术创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要表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俄罗斯风情。在这个过程当中,出现了以格林卡为首的民族乐派作曲家以及在他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五人强力集团”。

四、格林卡和《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1、格林卡的生平介绍: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被称作“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2、《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⑴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的情节来自古老的民间传说。武士鲁斯兰为了心爱的姑娘柳德米拉公主历尽艰险,经历生死考验,最后战胜魔鬼,救出柳德米拉,并与她幸福地结合。歌剧描述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歌颂了善良和忠贞不渝的爱情与英雄气概。⑵作品结构介绍

⑶欣赏并思考两个主题音乐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的是怎样的画面?

五、“俄罗斯五人团”

1、简介

2、穆索尔斯基视频简介(结合阅读书本139页文字)

3、《荒山之夜》

⑴学生阅读作曲家在原稿中的文字说明以利于理解这个作品:来自地下深处的非人声的轰鸣,黑暗幽灵的出现,以及随后黑暗之神的登场。对黑暗之神的颂赞和阴间的祭奠。狂欢作乐。在狂欢作乐最热闹时,远方穿来乡村教堂的钟声,这声音驱散了黑暗幽灵。清晨。

⑵视唱主部和副部的第一、第三主题。

⑶欣赏《荒山之夜》视频,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完成“拓展与探究第2题”,根据上面的文字说明编写一个神话故事,并互相交流。

4、《图画展览会》之《两个犹太人》

⑴《图画展览会》简介

⑵《两个犹太人》:穆索尔斯基用威风凛凛、傲慢粗暴的音乐形象和加弱音器的小号那机灵的音乐形象刻画了一富一穷的两个犹太人,使作品具有了典型的社会意义。

六、总结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三

一、学习目标

(一)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荒山之夜》,感受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

(二)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人物及相关的音乐知识。

(三)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尝试用探究的方式深刻理解音乐主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卡玛林斯卡亚》两个不同的音乐主题。

难点:感受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节课将欣赏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作为重点曲目,浏览性的聆听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

四、教学资源建议

充分利用课本和配套的课件资源,充分发挥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扩展。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聆听——感受——体验——实践——探究”为核心的方法,引导学生学

习。运用绘画、语言表述的方法,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手段来表达自己对音乐

的理解”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导入1、聆听音乐片段(《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音乐

主题之一),回顾初中学过的音乐作品(柴可夫斯

基《如歌的行板》)

(出示两首音乐作品主题的旋律幻灯片)

2、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聆听

根据自己的

理解回答

让学生对比两首音

乐作品的旋律,从

中感受旋律的相似

之处。

讲授新课1、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全曲

(1)简介作者及作品

(2)完整聆听

思考:你听到了几个主题,你从中感受到情绪有什

么区别吗?

(3)介绍两个主题

主题一:婚礼歌曲《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

主题二:舞蹈歌曲《卡玛林斯卡亚》的主题

(4)仔细聆听两个不同的音乐主题,感受两个不

同音乐主题的风格特征,讨论完成以下表格:

第一主题第二主题

情绪

抒情

富于歌唱性

欢乐

活跃

旋律结构运用四度音程,旋律音阶逐渐下行

节奏舒展紧凑

了解作者及

作品

聆听并思考

讨论并完成

表格

通过完整欣赏《卡

玛林斯卡亚幻想

曲》全曲,感受乐

曲主题,通过视唱,

加深对音乐主题旋

律的印象。

通过两个主题的对

比欣赏,从音乐要

素上感知两个主题

旋律的异同。

讲授新课速度缓慢快速

(5)带领学生视唱主题

(6)探讨:在同一首作品中出现了两个风格截然

不同的主题旋律,你认为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他为

了表现什么?

(7)再次聆听第一主题

思考:第一主题是用变奏手法完成,在这一主题当

中,出现了几次变奏?每一次变奏的乐器有什么变

化?

教师补充:……

(8)完整欣赏全曲(视频)

要求:音乐中出现主题时,学生跟随主题一起哼唱。

2、欣赏《荒山之夜》片断

(1)聆听音乐片段(群魔出现场景音乐)

要求:边听音乐,边用笔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可以

是语言的表述,也可以是图形的表示)。

(2)学生展示

(3)作品简介:

聆听片断简介→全曲简介→作者简介→“强力集

团”简介

视唱主题

学生讨论

聆听并思考

完整欣赏

聆听并参与

了解

通过探讨,培养学

生深入分析音乐作

品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的能力。

通过聆听《荒山之

夜》音乐主题片断,

让学生学会用不同

的手段来表达对音

乐作品意境的感

知。

探索与拓展

1、聆听以下作品主题片断,感受俄罗斯民族乐派

其他音乐家作品的民族音乐风格。

《在中亚西亚草原上》鲍罗丁

《图画展览会》穆索尔斯基

聆听

通过聆听俄罗斯民

族乐派其它音乐家

的代表作品,丰富

学生的信息量,使

其能够更好的利用

课余时间完成对俄

结束课程

《一千零一夜》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一八一二序曲》柴可夫斯基

……

2、作业:柴可夫斯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俄罗

斯著名作曲家,他与我们本课所提到的两位作曲家

生活在同一个时期,但在艺术主张和创作风格上却

与他们有所不同。请同学们利用课下的时间查阅相

关资料,试着写写他们之间的一些主要区别和看

法。

思考并完成

罗斯民族乐派音乐

风格的学习。

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你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了吗?

(二)通过学生预留作业的完成,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以及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有全面的掌握和客观的评价。

(三)通过探讨题:(在同一首作品中出现了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主题旋律,你认为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他为了表现什么?),让学生善于思考和表述自己的观点。

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你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了吗?

(二)通过学生预留作业的完成,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以及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有全面的掌握和客观的评价。

(三)通过探讨题:(在同一首作品中出现了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主题旋律,你认为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他为了表现什么?),让学生善于思考和表述自己的观点。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四

教学内容:1、《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2、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舞蹈鉴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俄罗斯民族音乐舞蹈和《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艺术渊源;了解《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对俄罗斯民族乐派音乐形成的价值,并能对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

2、鉴赏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交响乐的风格特征。

3、了解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的特点;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要音乐主题,了解变奏曲的一般知识。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俄罗斯民歌、俄罗斯民间舞蹈音乐和《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艺术渊源。

2、正确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

3、鉴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三、教学难点:

1、了解俄罗斯民歌、俄罗斯民间舞蹈音乐和《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艺术渊源。

2、对双主题变奏曲的分析介绍和作品赏析。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如歌的行板》主题

(二)回忆《如歌的行板》

1、师导入:这个作品在初中教材中出现过,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

2、多媒体出示问题带着问题倾听:

你熟悉现在听到的音乐吗?

你能说出作品的名称和曲作者?

3、师:其实说到俄罗斯的民族音乐家,同学们最为熟悉的可能就是柴可夫斯基。你现在正在聆听的就是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如歌的行板》,原是柴科夫斯基于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而《D大调弦乐四重奏》也正因为有这个杰出的乐章,才特别受到世人的钟爱。

4、请试着跟琴哼唱旋律。行板中速稍慢,缓慢悠扬,如歌,像抒情歌曲一样优美。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唱出如歌行板的感觉。

5、师:这么一首举世闻名的作品的主题,居然是柴科夫斯基在乌克兰他妹妹家的庄园旅居时,从当地一泥水匠那儿听来的,是一首在俄罗斯农村人人都会唱的民歌。

设问:①为什么这首民歌流传这么广?——(表达了劳动人民的心声。)

②唱的时候感受到了劳动人民怎样的情感?——(忧伤的情绪,感受到俄罗斯人民心中的痛苦。)

③为什么在俄罗斯民歌中会表现出这类情感?——(历史背景:沙皇统治下农奴们的生活等等。)

6、师:在俄罗斯民间这是一种普遍性的情感。从这样的民歌中也折射出了俄罗斯是一个饱受苦难的民族。类似于这种情感的民歌有很多,俄罗斯伟大的民族音乐之父格林卡正是抓住了这种民族情感,运用俄罗斯这种伤感民歌的音调特征,写下了一首举世闻名的歌曲——《北方的星》。

(三)初步了解俄罗斯民歌旋律特征

1、欣赏歌曲,设置问题情境——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老师提示一下,其中有一句和《如歌的行板》主题极为相似,在欣赏的时候请大家认真聆听,能不能把它找出来?

——学生视唱、比较,出示旋律线,旋律下行4321,呈现出了俄罗斯长腔歌曲基本的旋律特征,似乎是饱受苦难的俄罗斯民族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思考:A、俄罗斯长腔歌曲具有怎样特点?宽广悠长、抒情细腻、委婉,略带哀伤

B、这样的旋律表现了俄罗斯怎样的民族性格?这种悠长的长腔歌曲,大多用于表现俄罗斯民族深沉悲痛忧郁的性格特征。

——一起唱一唱(用我们的声音,把俄罗斯这种民族情感演绎出来。)

(四)简单了解俄罗斯民族舞蹈和民间乐器

1、俄罗斯民族性格并不仅仅是单一的,深重的,忧郁的,从另外一段俄罗斯民族舞蹈“卡林卡”中你会发现俄罗斯民族还有另外一种性格。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2、思考:

①说说这个舞蹈的情绪特点?——(情绪很热烈、欢快、奔放。这是俄罗斯民族舞蹈的特点之一。)

②体现了俄罗斯民族怎样的性格特征?——(人们都说俄罗斯是一个不容小看的民族,从他们的舞蹈中就能看出,她的那种英雄气,风霜气,还有野火的气息,在这段舞蹈中呈现出俄罗斯民族的另一重性格——强悍激情、健康乐观。)

3、在俄罗斯民间舞蹈音乐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卡玛林斯卡亚》也是属于这一类风格的作品。

4、我们来听俄罗斯民族乐器演奏《卡玛林斯卡亚》舞曲。

5、认识俄罗斯民间乐器三角琴和俄罗斯巴扬手风琴。

键钮式手风琴巴扬是俄罗斯城乡极为流行的乐器。

巴拉莱卡,俗称三角琴,13世纪初出现在俄罗斯,现在是俄罗斯最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有三根琴弦。

6、前面我们已经用自己的歌声呈现了俄罗斯民族深沉的性格,下面我们试着一起再用歌声把俄罗斯这一种热情、欢快的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

哼唱《卡》主题旋律,慢速哼唱——击掌并逐渐加速哼唱——学一个脚步动作感受舞蹈,并击掌哼唱。

(五)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全曲

1、师:两个作品,一个是悠长抒情的长腔歌调,一个是火热快速的活泼舞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真实地反映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两重性,呈现出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面貌。

十八世纪末叶,俄罗斯正好处于民族意识觉醒的时代,民族音乐该如何发展?创造出既具有民族风格,又同欧洲古典音乐传统有联系的俄罗斯民族交响音乐,成为当时进步音乐家们探求的一个课题。格林卡就利用这两个作品鲜明的对比性,并且还找到了两个旋律结构的共同特点,创作了被誉为是俄罗斯民族交响乐奠基之作的《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2、哼唱这两个完全不同性格,体裁,结构,调式的旋律主题——黑板出示主题旋律。

学生相互探讨,寻找两个作品旋律的共同点。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即使是在这条欢快热情的旋律中仍然隐藏着俄罗斯深沉忧郁的下行旋律特征。

3、带着问题思考,出示问题

①这是一个双主题变奏曲,先请你说一说什么叫双主题变奏?

(两个主题,变奏就是将乐曲最初呈示的主题不断地反复,在反复的过程中有变化。)

②请仔细聆听,作品每个主题出现了几次变奏?每一次变奏是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变化?

(提示:变化可以产生在音色、和声、旋律、节奏、速度)

要求学生——用笔在纸上做做标记,如:A A1 A2……B B1 B2……

4、分析变奏,边听边分析。

第一主题的第一组变奏我们能听清楚,主要是加入不同乐器,音色起了变化:第一个变奏用木管乐器;第二个变奏加进了弦乐器;第三个变奏又增加了铜管乐器,好像是合唱也加了进来,主旋律不变,加入了一些衬腔。这些旋律的呈示和交织,构筑了一幅俄罗斯农村婚礼的场面。

知识链接——复调音乐: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

运用衬托、填充、加花、呼应等手法称支声复调。

但之后第二主题的第一组变奏就有些模糊了。一开始是运用了一些衬腔式、加花式的复调手法,主题保持原形不变,而在后来的一些变奏中,几乎已经改变了原来的形貌,衍化出音调相似但完全独立的新旋律来。而最后一次变奏甚至非常接近于婚礼歌曲的主题,而且十分自然的引出了第一主题的重现。第一主题的第二次变奏接第二主题的第二次变奏开始。

(六)探讨

1、在同一首作品中出现了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主题旋律,你认为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他为了表现什么?

2、请你谈谈这部作品在俄罗斯音乐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一个作品就告诉了世界,俄罗斯是什么样的民族。

(2)《卡马林斯卡亚》采用的是两首俄罗斯民歌的主题,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

(3)《卡玛林斯卡亚》还体现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两重性——沉重悲痛的性格和健康开朗的情绪。

(4)作者用交响音乐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既借鉴了欧洲交响乐的写作技法,又体现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创作了自己的民族交响乐。所以说是一部伟大的奠基之作。)

(七)认识作者并小结

1、我们来认识一下创作这部民族交响乐作品的伟大的音乐家——格林卡,俄罗斯民族音乐真正的奠基人。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父。他根据俄罗斯的题材,按俄罗斯的方式来进行创作,运用自己的创作才能来发展本国的音乐,特别是发展民族风格的歌剧。他的第一部歌剧《伊万.苏萨宁》首演的日子,被视为“俄罗斯古典民族歌剧诞生的日子”。而他写出的《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更是奠定了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基础。

正如柴可夫斯基所说的那样,“所有的俄罗斯交响音乐,都是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中孕育出来的,这正如橡果孕育橡树一样。”格林卡在俄罗斯音乐史上的地位,可与普希金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地位相提并论。他对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他之后,俄罗斯相继出现了一大批思想成熟、技法高超的民族音乐大师。如柴可夫斯基、强力集团等等。俄罗斯的民族乐派走上了强盛之路。

2、让我们记住这部作品,记住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五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高中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中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是民族乐派的第二节内容,主要是对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介绍,本节课教材介绍的作品有两个: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娅幻想曲》、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由于两部作品时间都很长,所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我以《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为主。因就格林卡与穆索尔斯基两个人及其作品在俄罗斯民族乐派所占分量而言前者均大于后者。另外关于格林卡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这个作品,学生比较生疏,而就其在世界音乐史上的作用,特别是在俄罗斯民族音乐发展中的作用而言,又是学生应该了解的。《荒山之夜》与强力集团的欣赏与了解则让学生课前利用网络自学的方式来完成。

音乐问卷综合数据:总人数:662 是否喜爱音乐爱听流行歌曲中国民歌中国戏曲民族器乐曲外国民歌中国歌剧西洋管弦乐曲

人数 652 595 101 43 122 30 82 122

百分比 98.5% 90% 15.3% 6.5% 18.5% 4.5% 12.4% 5.43%

从表(一)分析可以看出:(1)、学生对于音乐是十分喜爱的,也是乐于实践的。(2)、学生的音乐审美价值取向是喜欢流行的、商业化气息强的、时尚的、贴近生活的音乐作品。对于我国民族器乐的了解是比较缺失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商业化音乐的大量炒作、各种音乐传播媒体中通俗音乐、快餐音乐文化的泛滥,使得社会大气候对交响乐持一种漠视的态度。其次对于欣赏器乐曲心理难免存在一种畏难情绪:认为内容太深奥,不像歌曲从歌词有时就能了解作品的形象。从调查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交响乐普遍不感兴趣;学生经过前几节课的欣赏对交响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在欣赏一部比较陌生且篇幅较长的器乐作品时,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昏昏欲睡的状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全曲长达10分半,学生很可能会出现上述现象,为了能让学生尽快地听懂音乐,教师必须将欣赏的过程精练,用最佳的方式最有效的手段实施教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

3.初步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作品的作者。

过程与方法 1.以“聆听——感受——体验——探究——尝试创新”为核心方法,以任务、兴趣为驱动,引领学生学习。

2.采用语言创设情境、对比欣赏、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学手段,由浅入深地带领学生走进音乐、感受、体验音乐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民族乐派的音乐的欣赏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感受作品的风格特征,学习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知识。

2.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风格和演唱作品的主题。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1.用一节课完成此节内容,以《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为主,另一首略听处理。

2.导入的问题能让学生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与感受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奠定基础,学生的自由演唱能够调动进一步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兴趣。3.要介绍主题一与俄罗斯民歌《从山上,高高的山上》和主题二与舞曲《卡玛林斯卡亚》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是以俄罗斯民歌为素材创作而成。是人民创造了音乐。格林卡终于在这两首民歌中实现了使俄罗斯民歌交响化的夙愿。该曲被视为俄国管弦乐创作的奠基之作。了解“民族乐派”作曲家们善于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4.适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把教学引导方向或者希望学生悟出的内容变成相应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的学习感受步步深入,而不仅仅停留在泛泛的听赏过程中,带着问题聆听作品是高中音乐学习的主要手段,也是真正把初中的音乐欣赏变成高中的音乐鉴赏的有效学习途径。

5.本节课的乐曲时间较长,为了能让学生尽快地听懂音乐,将作品化长为短、化整为零,摘取作品的主要主题进行主题辨析及听觉感悟。为学生寻找作品的亮点。

6.以“聆听——感受——体验——探究——尝试创新”为核心方法,以任务、兴趣为驱动,引领学生学习。

教学环境及

资源准备 1.充分利用教学课件的音、视频资源,结合自己备课内容合理搭配,另外还结合自己具体情况选用好的其他资料补充。

2.引导学生自主上网查阅关于“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格林卡、穆索尔斯基、强力集团及相关知识等资料,自制课件在课上交流学习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图片展示

导入新课导入:

1.作曲家格林卡为什么说:“创造音乐的是人民,而我们艺术家,不过是将它编成曲子而已。”?

2.请学生唱一唱自己熟知的俄罗斯歌。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演唱歌曲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车等。

对民族乐派的形成原因、创作题材、音乐风格的巩固,调动学生学习俄罗斯民族风情的兴趣。

新课教学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一)汇报交流

1.学生以组为单位,汇报课前老师预留的问题

2.总概:乐曲于1848年间写成。乐曲采用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曲《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和舞蹈歌曲《卡玛林斯卡亚》的主题写成。描绘出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人民无尽丰富的创造性和想像力,体现了他们典型的性格特征。乐曲的历史意义,正如柴科夫斯基所说:“所有的俄罗斯音乐,都是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中孕育出来的。小组展示内容:1.格林卡生平、关于格林卡的小故事

2.《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创作背景。

3.强力集团由学生自己介绍这部分音乐知识,小组之间有一种竞争的感觉。通过学生对于本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成果展示以及老师的概括和补充,也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

总体概括使学生对乐曲形成初步的了解。

(二)聆听《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

主题一《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主题二《卡玛林斯卡亚》

1.介绍这两个主题的来源

2.随琴模唱、听唱主题

(三)分段感受、体验、《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风格特征。

1.第一主题的第一组变奏:

(1)请说出第一主题在这一段里进行了几次变奏?每次变奏再配器上有什么变化?

(2)乐曲给了你怎样的音乐感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熟悉主题、演唱主题

它包括主题的呈示和它的三个变奏。第一个变奏用木管乐器;第二个变奏用木管乐器;第三个变奏又增加了铜管乐器

音乐悠长、抒情、略带哀伤

介绍主题的创作素材可以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民族性。

熟悉乐曲的主题是欣赏教学重要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是学生感受、体验、了解作品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音乐欣赏课中,是先

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欣赏的热情和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专注于欣赏活动,形成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过程,感知和体验音乐的程度也会因此而加深。

2.第二主题的第一组变奏:它包括主题的呈示和它的13个变奏。

问题:(1)这一部分的旋律和前一段音乐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塑造了怎样的音乐形象?(2)舞曲的旋律在这段变奏中一直很明显么?

3.第一主题的第二组变奏:只有三个变奏。音乐风格同前形成鲜明的对比,根据前面的分析,你认为这一段表现了什么音乐形象?。

(4)第二主题的第二组变奏:结尾段的18个变奏。这里形成了全曲的高潮,好像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舞蹈中来,音乐热烈具有舞蹈性。

音乐欢乐、热烈,形成对比,表现了俄罗斯人民乐观的民族性格和欢乐的生活情趣。在开头保持原型不变,后来或者采用加花的方式或者完全改变原来的面

【部编九下 精品教案】第2课 俄国的改革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百年前,三十一岁的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命名为圣彼得堡。从此,俄国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也打开了一扇通往当时先进文明的窗户。之后,圣彼得堡作为沙皇俄国的首都历时二百余年。因其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卓然战绩,还被授予了“英雄城”的称号。至今,圣彼得堡仍被视作俄罗斯的“北方之都”。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涅瓦河畔发表了圣彼得堡300周年庆典讲话。在会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彼得大帝能成为普京总统“此生最佩服的人”? 1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俄国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提示: 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 提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类归纳改革举措,并认识其作用。 提示: 类别措施作用(由学生归纳) 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有利于建立新式军队,增强军事实力 政治上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 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 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效率,巩 固了沙皇统治 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 个村庄的农奴 促进了经济发展,扩大了农奴制的基础 文教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 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促进了文化教育发展,提高了科教素质 社会习俗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改变落后习俗和文明开化 1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案

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5 【课程标准描述】 1.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2.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3.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学习目标】 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多角度观察、对比、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会列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会说出解题的思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熟练解题方法,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通过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会说出解题的思路。 【评价活动方案】 1.在观察座位示意图、小组合作讨论中,计算师生人数的过程,以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师生讨论租的车是否坐得下,以评价学习目标2。 3、在练习中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以评价学习目标3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7= 3×4= 9×6= 5×6= 4×8= 5×9= 2×8= 3×7= 7×6= 5×4= 6×8= 9×3= 2.二年级(1)班有45个小朋友,老师准备了42本笔记本,每人发一本,够吗?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评价目标1) 教师:二年(1)班的同学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在租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解决好吗? 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 出示例题 数学信息: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能坐下吗?

用字母表示数 教案

用字母表示数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出示图片)cctv指的是什么?(中国中央电视台)KFC指的是什么?(肯德基,来自美国的著名连锁快餐厅。) NBA呢?(美国职业篮球队)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DNA—人体基因密码,WTO—世界贸易组织。)为什么使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它们的名称或者做标志呢?(方便,简便,简洁、好记,易懂,无国界……)板书:简洁 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那这么好的方法,为什么不运用到数学学习当中来呢? 同意我这个想法的请鼓掌,全体通过,今天我们就先把字母和符号请进数学课堂,用字母(或符号)来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一)用字母表示同学和老师的年龄 1、算老师的年龄 一个崭新的课题从哪开始呢?就从我们相互认识开始吧! 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我姓张,来自高新区北海学校,大家可以叫我张老师,张老师今天非常想和大家交朋友,谁愿意和我做朋友?说你的名字和年龄。(师生交流) 非常感谢大家的热情,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继续认识。通过刚才的介绍,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都十岁(板书) 你们猜猜张老师今年多少岁?(生猜) 老师提示一下,张老师比同学们大36岁,(板书:比同学大36岁)谁知道张老师多少岁?怎么算出来的? 我明白了,就是张老师的年龄和大家的年龄是有关系的,大36岁,所以就可以利用同学们的年龄来表示老师的年龄对吗? 那么你能说出同学们在不同的年龄段老师的年龄吗?引导学生写出多个算式。 2、用一个简便的算式表示 如果一直这样写下去,麻烦吗?能用一个简便的算式来表示吗?无论同学们在那个年龄段,都可以很快的知道老师的年龄呢?(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同学们的年龄数可以是1.2.3.4.5……不能确定,所以用一个字母来代替。 (预设:现在有两种意见,一个是用a+36表示,一个是用b表示,你觉得那种好,为什么?a+36好,因为能体现师生年龄的关系,只要知道同学的年龄,就能算出老师的年龄。) 在数学上一般用字母表示数。(擦掉“符号”两字) 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吗? 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简洁,简洁是数学永远的追求。 3、探究“a+36”所表示的意义。 “a”表示什么?“a+36”表示什么?“a”还可以表示其它数吗?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案

俄国的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主要的内容及意义;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简化、概括史实的能力,用辨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 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 【教学难点】 1861年改革对农民的掠夺性和历史进步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大家是否还记得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世界上有哪些资本主义国家?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英、美、法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那同学们是否知道,作为当今世界面积最庞大的俄国,它又是如何发展壮大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 (一)彼得一世改革 (学生看课本,独立思考:改革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改革的目的是什么?)1.背景 (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 (2)伊凡四世称沙皇,强化沙皇的专制权力; (3)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阅读课本《相关史事》,了解农奴制下农奴的悲惨命运)

2.时间:18世纪初 3.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请同学看课本《人物扫描》,使学生对彼得一世有进一步了解。) 4.改革的内容 (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2)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3)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4)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家,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5)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明确:彼得一世改革的核心是军事和经济两方面。) 5.彼得一世改革意义 (1)通过改革,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地外扩张准备了条件(新首都:圣彼得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 (彼得一世死后,国势日衰。到1762年叶卡特琳娜二世统治期间,经济、军事实力增强。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于是俄国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1.背景 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危机严重,仅1858—1860年就发生300多次农民暴动。这不但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还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亚历山大二世被迫签署废奴法令,进行改革。 2.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3.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所以列宁说:“当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5.意义 (1)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用字母表示数》教案

《用字母表示数》教案 祝老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教学内容 P52-P54例1~例3,做一做。 祝老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教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 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及读写法。 4、在学习中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1、投影出示图片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2、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 师:在生活中、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字 母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 二、新授 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2: (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a、b或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 (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根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引导学生看书P54例3。提问: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 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 a×b=b×a(a×b)×c=a×(b×c) 可以写成:a?b=b?a或ab=ba(a?b)?c=a?(b?c)或(ab)c=a(bc) (a+b)×c=a×c+b×c 可以写成:(a+b)?c=a?c+b?c或(a+b)c=ac+bc 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师强调: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 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3: 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 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问: (1)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怎样读?表示的含义是什 么? (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 a2表示什么?2a表示什么? 师强调:a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 口答结果:3的平方、5的平方、6的平方。 省略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2、练习十二:第1-3题先独立解答后,再集体评议。 四、总结 今天你学到什么知识,你体会到什么?

五上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教案

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五上数学“用字母表示数”,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道字母与■、▲、●等符号一样可以来表示数。 2、感受同一字母在不同问题情境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字母代数的取值范围是不相同的,渗透函数的定义域思想。 3、会用字母表示数,知道字母可以像数一样参与运算。 4、在复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字母代数的优越性。 教学过程: 一、感悟字母的应用 师:课前很多同学做了自我介绍,其实老师早就按奈不住想介绍自己了。出示自我介“说说我自己”。 1、从这个介绍中,你们了解了我的哪些情况 2、你们发觉这个“自我介绍”有什么特点 3、那你们知道这些字母所表示的意思吗体重只有a千克又是什么意思 二、知道字母可以表示数 1、相信我的介绍已经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完全要归功于字母。那么,字母在数学中会有哪些应用呢一起来看看:课本例1(1)、(2) 指名口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那么,请你观察并思考,求出来的这些数在原来的题目中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3、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揭题) 4、想一想,这里的字母a分别表示哪些数(略) 5、整体地观察:这是同一字母a在5条信息中所表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想到了什么问题(你能否能结合这里的题目具体地来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表示的数:确定、范围、任意 为什么同一个字母a在5条信息中所表示的数都不一样呢 6、到现在,你对字母表示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把自己新学到的知识归纳一下,并写下来。 指名汇报:你对字母表示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反馈:同一字母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字母所表示的数可以是一个特定的数、一个范围内的数、任意一个数;字母表示哪些数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字母的实际含义来确定,不能一概而论。 三、会用字母来表示数 1、那么,什么时候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呢我们试着从身边的事例来继续研究: 2、你们认为哪几条信息中包含的数需要用字母来表示(信息略) 3、汇报 4、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不知道、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其中的未知数。) 5、我们再来看这3条信息,如果把这3条信息作为已知条件,那又能解决哪些新问题 (通过解决问题,出现了含有字母的加法和乘法式子,那你能否再提出问题,让字母参与别的运算呢) 6、刚才我们说字母可以表示数,现在你看字母其实还可以像数一样来做什么呢(参与运算。) 我们说字母既然可以表示数,它也就可以像数一样——参与运算。(板书:参与运算。) 四、体验用字母代数的优势 1、在数学中,你还见过哪些用字母来表示的例子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2、我们借助表格来整理一下,用文字叙述和用字母表达你任选一种方式填写。 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能写几个就几个。 大家为什么都选择用字母来表示运算定律呢 3、把用文字叙述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简洁、明了,而且可以把无数个具体例子中隐藏的一般关系表示出来。 五、总结:五(3)班还没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现在让你去教他们,你可以教给他们什么先在纸上归纳、整理,再汇报。 第一课件网系列资料

俄罗斯教案第二课时

俄罗斯教案第二课时 课题俄罗斯教案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时 1 教学目标1、了解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 2、了解俄罗斯的重要工业区,并知道其以那些工业为主。 3、运用统计资料,联系自然条件特点,说明该国开发西伯利亚的情况。 4、从地图上明确的找出俄罗斯著名城市的准确位置。 重点丰富的自然资源难点开发西伯利亚地区教法讨论、交流、互动教具地图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激情导入 欧洲四分之一的天然气供应来自俄罗斯,其中80%经 由乌克兰输往欧洲。俄乌天然气纠纷导致欧洲在这个寒冷 的冬天因为“断气”而没有暖气供应,俄乌“怄气”导致 欧洲“断气”。 听老师讲解有关俄罗斯的内 容。 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一、自主学习阶段:先看课本后独立完成黑板上板书的自 学提纲里的问题(题目如下) 1 俄罗斯主要有哪些工业部门?.其主要的工业区有哪 些?从工业结构看,以什么工业为主?其工业区形成的条 件是什么? 2 俄罗斯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什么? 3 俄罗斯的三大工业区分布在哪里?工业中心分别是哪 几个城市? 4 俄罗斯是世界工业大国,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比较两 国经济发展条件有和不同? 5 “俄罗斯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主 要矿种,而后说明俄罗斯石油、黄金产量的世界排名及有 色金属矿的分布。 “改革中的经济” 工业方面: 阅读课文部分,找出俄罗斯 主要工业部门,.其主要的工 业区,其工业区形成的条件。 记忆主要工业区和工业中 心,并在地图中填出来。小 组内互相检查。 部分学生上黑板上写出这些 工业中心的名称。 在图中找出俄罗斯主要分布 的矿产,储量在世界上地位。 学生自主学习和1.通过图3-26和各种资源储量、开采量等资料,归纳 出俄罗斯的主要工业部门。 2.三大主要工业区:①欧洲部分的主体工业区;②乌拉 尔工业区;③西伯利亚工业区。 3.由三大工业区找出三处工业中心:①莫斯科;②圣彼 得堡;③新西伯利亚。 农业方面: 看图和各种资源储量、开采 量等资料。 根据地图找出首都莫斯科的 位置,进出海洋的港口城市, 具体说明东部、北部、西部

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执教:房清超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教材与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例5》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最后一个例题知识,这部分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本教材编排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方法,进行解决新问题的尝试.让学生经历解决连减相同数的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同时搭建由减法到除法过渡的桥梁,便于学生今后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意义。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基础上解决本课时有关问题,一年级学生有较好的观察力,动手能力,他们的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题意和探究减相同数的解题思路。 2.在圈一圈,减一减,分一分等的学习活动中,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解题思路,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减相同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探究、理解减相同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激趣。 看,谁来了(光头强),他最喜欢聪明的孩子了,你们有自信当聪明的孩子吗?让我们一起接受他的挑战吧!

1.口算 2.光头强从城里带来34个橘子到森林住处,被熊大熊二拿走6个,光头强剩下多少个橘子? 【设计意图:引用学生熟悉的动画片角色情境,接受口算挑战,体现新课程标准情境教学的理念,意在创设一个与新知关联、学生兴趣的情境,促使他们较快融入其中,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计算光头强剩下的橘子数,很自然地引出新知问题。】 二、探求新知,解决问题。 1.分析题意,讨论探究 为了防止两只熊再拿走橘子,光头强决定把橘子装在袋子里,(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装橘子”的表示方法并交流。 (画图圈一圈、用实物分一分、减法计算等)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能正确分析图中信息以及要解决的问题,“装橘子”的表示方法众多,因此设计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该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发展学生思维,交流自己的思想,培养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也许学生方法不够完美或是表达的语言不够完整,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鼓励。】 2.比较优化,检验算法 ①说一说:让学生说说最喜欢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②比一比:比较优化出用箭头方法更明了实用。 ③验一验:结果正确吗?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可以怎么检验。 【设计意图:在众多解题方法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说出最喜欢的方法,并说明理由,从而比较优化出最佳解题策略,在检验环节,学生如果表达不出检验方法,教师可适时的引导,用加法来检验减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初步学生基本的检验方法。】3.观察发现,揭示课题。 看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发现,揭示课题,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主题图中的分橘子问题来源于生活,学生易于掌握,在教学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先让他们理解题意,明白“装满”的含义之后讨论觖题方法再交流,放手让他们动手圈一圈、减一减,分一分的操作,学生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所以作为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教材P44-P46例1-例3 做一做,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准确使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使学生能准确实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过程,体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渗透求未知数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热爱数学知识的积极情感,沟通算数知识与代数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能准确实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去认真的观察思考,就会发现很多的知识。大家看,老师在生活中找到一些这样的字母,你们知道它们都代表了什么吗?(利用生活中的经验把学生带入数学。) 课件出示:CCTV KFC NBA QQ (中国中央电视台肯德基美国男子篮球联赛腾迅聊天工具)

大家想想,用这些字母来代替这些名称有什么样的好处? (简单好记。渗透用字母表示的优越性) 其实,这样的字母不但仅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我们在数学的世界里也经常会用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投影出示例1:(探秘) (1)观察第一组三角形中的数字,你有什么发现? (都是按规律排列的,三角形两底角的数字之和等于顶角上的数字)那么图中的符号表示什么数字呢?(指名口答)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尝试练习:想一想、填一填(课件出示) ①2、4、6、c、10、12 c=( ) ②b+ b + b=24 b=( ) ③a×5=40 a=( ) 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不同的字母能够表示相同的数)。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 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 2、教学例2::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78页例5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78页—例5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安徽省淮南市杨祠小学:信兆月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78页—例5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充分经历分一分、圈一圈、算一算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解决连减同数的新问题。 2.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搭建由减法到除法过渡的桥梁,便于学生今后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意义。 3. 鼓励学生用简单、清楚的方式表达思考过程,发展学生的解题方法策略。重点:掌握解决连减同数问题的方法,为今后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意义做准备。难点:理解连续减9的道理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情境导入你们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再碰到需要计算的问题,同学们能解决吗?考考你们。课件:吃桃子问题。小结:你们不但会口算,还会用连减、加减混合来解决问题了,真棒。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不会。他们分水果时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你愿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吗?一起看。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审读信息,理解题意 1、审读信息,完整叙述。 2、理解:“装满”的意思是不能多,不能少,每袋要装几个呀?这个问题你们能帮忙解决吗? (二)自主探究,交流方法 【设问】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也可以在老师给的图上画一画、或者自己列式算一算,来看看,29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呀? 1. 独立操作,自主探究 2. 交流想法,反馈结果逐一反馈: (1)实操法:黑板摆小棒。追问:结果是什么?这么摆怎么就知道能装满3袋了呀?小结:他用摆摆小棒的方式,9个9个摆,就知道能装满几袋了。这个办法你们说行吗? (2)圈画法追问:这么一圈,怎么就知道能装满3袋了?小结:这个同学借助现成的图来圈一圈,9个9个圈,圈出3个9就说明能装满3袋。更是个好办法。 (3)计算法还有同学是这样算的,你们明白他这个算式的意思吗?预设:28-9=19 19-9=10 10-9=1 追问:你这么减9减9的算,怎么就知道能装满3袋呀? 小结:他这么一算,减1个9就是装满1袋,减了3个9就能装满3袋。 (4)老师是这样想的,你们能看出我怎么想的吗? 板书:29 20 11 2 (每次减得) 小结:意思和你们是一样的,只是表示的方式不同。你们真了不起,这么一个问题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方法看似不同,其实我们想法是一样的,我们摆、圈、算都在想“29里面有几个9就可以装满几袋。” 3. 我们解答的对吗?怎么检查一下?预设:再圈一遍,再数一遍。再算一遍。换一种方法解决,看看结果是否相同,也是检验的好办法。用减法计算的同学

4.1 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进一步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理解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的意义。 (3)掌握字母与数一起参与运算时的正确写法。 2.过程与方法:应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比较,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渗透求未知数的思想。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字母表示数学规律,涉及对数学规律的理解较难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用神秘的X引出已学的用含未知数X的等式解应用题: 甲乙两人的年龄和为33岁,已知甲比乙小3岁,求乙有几岁? 二、新知探究 (1)出示: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 根据上面的儿歌: 1.若有3只青蛙,那么这首儿歌该怎么续唱,4只又怎么续唱? 2.若有青蛙的只数用字母n表示,那么这首儿歌又该怎么续唱? n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扑 通声跳下水。 (2)例题讲解 例1:练习簿的单价为a元,怎样表示100本练习簿的总价? 试一试: 1.父亲的年龄比儿子大28岁,如果用x表示儿子现在的年龄,那么父亲现在的年龄为____岁. 2.设奶粉每听p元,橘子每听q元,则买10听奶粉和6听橘子共需______元. 3.小明家离学校s千米,小明骑车上学,每小时行10千米,则需时.若每时行v千米,则需时. 4.买2.5千克苹果,每千克m元,则共需元. 【注意】 后面接单位的相加或相减的式子要用括号括起来。 除法运算要写成分数形式,除号改为分数线。 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带分数要写成假分数的形式 -1或1与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

《用字母表示数(例1、2)》教案

《用字母表示数(例1、2)》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2、53页例1、例2情境图以及第55页练习题。 本节课是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的基础。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为下一步列方程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二)核心能力 在用具体的数抽象到用字母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的过程,提高抽象概括能力,渗透数学抽象思想;在感受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和相互依存关系中渗透函数思想。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能用字母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理解字母的取值范围是由实际情况确定的。 2.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知道字母与数字相乘的简便写法。 3.在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提高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四)学习重点 会根据具体情境写出带有字母的式子,了解带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数量和数量关系的意义。 (五)学习难点 了解带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数量和数量关系的意义。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用字母表示数(例1、2)》名师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了解一下,自己的妈妈比自己大多少岁,并算一算,当你1岁、5岁、10岁、20岁、30时,自己妈妈的年龄。

(二)课堂设计 1. 对话导入 师:大家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 师:在告诉大家之前,我找一位同学问一问他的名字和年龄。” 提问一名同学。学生说出自己名字和年龄。(板书:教师在黑板上写出“XX的年龄/岁”和年龄) 师:老师比XX大15岁,你们知道老师现在的年龄吗?” 学生会直接说出老师的年龄,追问:“你们是怎么算的?” (板书:学生的算法) 2.问题探究 (1)从一般到具体,引出“x+15” 师:现在我们进入时光隧道,这是一个生日蛋糕,当XX 1岁的时候,老师那时的年龄是多少岁?” 通过课件进入时空隧道,根据课件内容询问当XX1岁、2岁、3岁……大学毕业23岁,老师的年龄。 预设:学生还是会直接说出答案,教师追问: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板书罗列出一般情况,从而为下面的具体情况做铺垫。】师:1+15是XX1岁时老师的年龄,11+15是XX11岁时老师的年龄…这每个式子只能表示某一年老师的年龄,你能用一个简便的式子简明的表示出任何一年老师的年龄吗?”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视收集生成资源。 预设1:XX的年龄+15 预设2:x+15 师:“XX的年龄+15”和“x+15”能表示上面任何一年的老师的年龄吗? 引导学生互动评价。 小结: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出任何一年老师的年龄。 师:“XX的年龄+15”和“x+15”这两种表示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 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大家都喜欢“x+15”因为它简单明了,方便使用……,这里用x表示XX的年龄,也可以用其它字母表示。 【设计意图:教师手指“1+15”这些数字板书,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这种写法的印象,为

《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例5》教学设计

课题:第五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2)第 5 课时 总序第 5 个教案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P59例5及练习十三第5、6、7、8第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复杂数量关系。2.在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3.渗透不完全归纳思想和代数思想,培养符号化意识,提高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字母表示数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用字母表示复杂数量关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复杂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用字母表示应用题中的复杂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在练习中体验、交流、感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抓小棒的游戏。 1.明确操作要求:同学们每次抓的小棒根数是老师抓的3倍。 2.教师分别抓1根、3根、7根小棒,学生抓出相应的根数。 在此基础上提问:怎样求出你应抓的根数? 3.教师抓一大把时,问:你和你的同桌一共抓几根呢? 当a= 60时,你们小组的同学一共抓几根?当a等于200时呢? 二、探索新知 教材第59页例5。 1.摆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 (1)教师:摆1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摆2个、3个、4个呢? 指名学生回答:摆1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摆2个需要6根,摆3个需要9根…… 教师: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并派出代表发言。 引导学生得出所用的小棒的根数是摆的三角形个数的3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分析、比较的能力。通过对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与局限性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它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次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也保存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式下,改革开放是各国富强的必经之路。 【教学重点】 彼得一世改革主要内容和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认识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一、新课导入 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为什么普京说他此生最佩服的人是彼得大帝?他作出了什么重大的历史贡献?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 1.师介绍背景: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但它盛行农奴制。农奴制下的农奴

和封建制下的农民是有区别的。 2.师引导学生读第6页的“相关史事”,让学生了解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3.师介绍彼得一世,让学生读第7页的“人物扫描”,了解相关人物——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4.师提问: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有哪些?生归纳。师总结: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5.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师:取胜的俄国获得了哪一个出海口?生:获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战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目标导学二:废除农奴制 1.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俄国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增多,但是,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依然缓慢,远远落后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阅读第8页的“相关史事”。 2.生讨论总结: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工厂中缺少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同时,农奴收入微薄购买力极低,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广阔的国内市场。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师提问:为什么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生: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师提问: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是什么?生结合课本归纳总结。 5.俄与英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有何不同?有什么局限性? 生:目的是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实施者是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局限性是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第五单元第4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教案 第4课时用字母表示数(4)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例5,“做一做”和练习十三的第6~11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化简形如“ax±bx”的式子的方法的探索过程,会化简这样的式子 2.让学生在用形如“ax±bx”的式子表达一些数量关系并化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些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表达方式的严谨性、概括性及简洁性 【重点难点】 1.能熟练地化简形如“ax±bx”的式子 2.化简形如“ax±bx”的式子的方法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 【复习导入】 (一)复习旧知。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式子。(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讲评。) (1)120加a的3倍,和是多少?() (2)120加a的3倍,积是多少?() 说一说: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回忆后交流 (二)导入新课 出示小棒,提问:我们能用小棒摆图形吗?试一试。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用小棒摆图形,好吗?(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探究用小棒摆图形 (1)出示例5情景图 (2)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用小棒来摆三角形和正方形 (3)问题讨论:每个三角形要用几根小棒,每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 那么摆2个三角形呢?2个正方形呢?3个呢?摆x个呢? (4)学生进行摆三角形和正方形,从实验中分析得出: (5)问题一:两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么列式? (6)引导学生分析: 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就是摆三角形所用的小棒根数加上摆正方形所用小棒根数,3x+4x。 2.探究ax±bx的化简方法。 (1)回忆乘法分配律公式:(a+b)c=ac+bc,那么ac+bc应该等于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ac+bc=(a+b)c (2)观察、讨论:比较3x+4x与ac+bc的相同点是什么? (3)引导学生分析:3x+4x与ac+bc都有一个相同的字母,3x+4x的相同字母是x,ac+bc相同字母是c。(讲述:在一个式子里,相同的字母叫做公因数。)(4)那么3x+4x应该等于多少呢?应用了什么定律? 学生讨论后,小结:应用乘法的分配律可以得出:3x+4x=(3+4)x=7x。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 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和俄国农奴制 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历史意义;通过对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 革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之间的辩 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教材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利用 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历史 学科素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百年前,三十一岁的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命名为圣彼得堡。从此,俄国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也打开了一扇通往当时先进文明的窗户。之后,圣彼得堡作为沙皇俄国的首都历时二百余年。因其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卓然战绩,还被授予了“英雄城”的称号。至今,圣彼得堡仍被视作俄罗斯的“北方之都”。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涅瓦河畔发表了圣彼得堡300周年庆典讲话。在会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彼得大帝能成为普京总统“此生最佩服的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俄国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提示: 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 提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类归纳改革举措,并认识其作用。 4.读教材 说一说: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 提示: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勇于实践的践行精神;虚心好学的态度等。 目标导学二: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1.材料展示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设问: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经济上改革有何影响?改革是否触及农奴制的基础?讨论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 提示: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 总结: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的扩张图》和《兴建新都圣彼得堡》,说说改革的影响。 提示: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

百分数(二)-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课题:第2单元百分数(二)解决问题例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合具体情境,综合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归纳整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3、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综合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更多的应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来回忆下之前的内容。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绘制表格。 知识回顾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每当过节放假,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设计意图】对于商场的促销,学生较熟悉,从生活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就在身边,具有现实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例5。 1、学生读题,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归纳出解题思路。 提问启发:“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 引导回答: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你会建议妈妈去哪家商场呢? 归纳整理解题思路: (1)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以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 (2)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230里有两个100,然后从总价里减去2个50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再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A商场:230×50%=115(元) B商场:230-2×5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