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功能点分析

功能点分析

功能点分析
功能点分析

功能点分析

IFPUG维护的功能点分析(FPA)是众多功能点评估方法中的一种,目前应用较广泛。当前最新版本是4.2.1. 。为了推动Function Point的方法在行业中的应用,IFPUG有推出CFPS的认证。

FPA是从用户角度出发度量软件规模的一种方法。其目标是:

1.度量用户要求和能够接收到的功能

2.提供一种与具体实施方法和技术无关的对软件开发和维护进行度

量的手段

3.提供一种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对规模进行度量的方法

4.提供一种在不同的项目和组织之间能够保持一致的度量方法

相对于其他的软件度量方法而言(诸如代码行),其主要的特点是:该度量方法与技术无关,也就是说对于同一组用户需求,无论你采用什么开发语言,其规模都应该是一定的。且该度量方法是面向用户的,从用户角度出发的,而其他的度量方法多从技术角度出发,很难让用户接收。

这里先讲几个基本的概念:

用户:是指用户功能性需求的任何人和/或任何时候与软件通信或互动的任何人或事物

用户视角:它是对业务功能的描述,此为,它应该:

1.被用户认可

2.能够被用来计算功能点

3.能以不同的文档形式出现

利用功能点分析的步骤如下图所示:

1、决定分析类型

功能点计算的类型分为:

?开发项目——开发项目功能点计算度量的是项目完成、用户第一次安装系统时提供给用户的功能

?升级项目——升级项目功能点计算度量的是项目完成对已存在的应用系统新增、修改或者删除的功能

?应用程式——应用程式功能点计算度量的是已经安装运行的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功能。

2、识别计算范围和应用边界

计算范围定义了一组(部分)被度量的软件

?它由功能点计算的目的决定

?它确定功能点计数中包括的功能

?它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应用

应用边界指出了被度量的软件之间的分界线

?定义了应用的外部范围

?内部应用与外部用户时间的概念接口;起一种“膜”的作用,数据就是通过这层膜进出应用

?包括被应用维护的逻辑数据

?协助识别在应用中查询但不在应用中维护的逻辑数据

?依赖于用于对应用外部业务的视角;与技术和/或是是方式相独立

识别计算范围和应用边界的规则

?边界是从用户的角度来划分和决定

?应用之间的边界是以用户能够看得见的可分隔的功能域为基础,而不是以技术考虑为出发点。

3、计算数据功能

3.1、基本概念

3.1.1、数据功能类型

?内部逻辑文件InternalLogical File (ILF)

?外部接口文件External Interface File (EIF)

此处的文件不是传统数据处理意义上的文件,而是指一组逻辑上相互关联的数据,并不是实现意义上的物理的数据集合。

3.1.2、ILF

?ILF是一组用户可识别的在应用边界内且被应用维护的逻辑相关数据或者控制信息。

?它的主要目的是通用应用的一个或几个基本处理过程维护数据。

3.1.3、EIF

?EIF是一组在应用边界内被查询,但在其他应用中被维护的、用户可识别的、逻辑相关数据或者控制信息。

?EIF的主要目的是使数据在应用边界内通过一个或几个基本处理过程得以查询。这就意味着一个应用中的一个EIF必然是其他应用中的ILF。

3.1.4、相关概念

?用户可识别——它是指为处理而定义的需求或/和能被用户和软件开发者赞同和读懂的数据组。

?维护——它指的是可以通过一个基本处理过程更改数据的能力

?控制信息——它是影响应用基本处理过程的数据。它指明了处理什么、何时处理或处理方式。

?基本处理过程——一个基本处理过程就是一个用户可以理解的最小活动单元。

3.2、识别规则

3.2.1、ILF识别规则

?该组数据或控制信息是逻辑相关的且由用户定义。

?该组数据在应用的边界之内且通过一个或几个基本处理过程来维护。

?以上两条规则都须同时满足,才能算做ILF。

3.2.2、EIF识别规则

?该组数据或控制信息是逻辑相关的且由用户定义。

?该组数据处于被计数应用之外,且被该应用查询。

?被计数的应用不对该组数据进行维护。

?该组数据被其它的应用维护。

?以上四条规则都须同时满足,才能算做EIF。

3.3、功能点计算

?根据ILF和EIF的复杂度和贡献度来计算其功能点。

?ILF和EIF的复杂度和贡献度取决于以下两种类型元素的数量:

o数据元素类型Date Element Types (DET)

o记录元素类型Record Element Types (RET)

3.3.1、基本概念

?DET——一个DET就是一个唯一的用户可认知的、不重复的数据域

?RET——一个RET就是一个ILF或EIF内用户可认知的数据元素子集

3.3.2、DET计算规则

?如果通过一个基本处理过程的执行在ILF维护或从ILF或EIF中返回一个特定的用户可识别的、非重复字段,那么每个这样的字段算一个DET

?当两个应用维护和/或查询相同的ILF/EIF,但是每个应用单独维护/查询相应的DET,只计算被每个应用使用的DET

?对于那些用户要求与其他的EIF/ILF建立关联的数据字段来说,每个这样的数据字段都应算一个DET

3.3.3、RET计算规则

?每个ILF或EIF得可选或必选子组算一个RET

?如果该ILF/EIF没有子组,那么就将该ILF/EIF算作一个RET

3.3.4、复杂矩阵

3.3.5、功能点复杂程度对应表

3.3.6、计算数据功能的提示

?一个应用可以在多个处理过程中用到同一个ILF/EIF,但是这个ILF/EIF只能被计算一次

?在同一个应用中一个逻辑文件不能同时作为ILF和EIF来计算。如果一个数据集合同时满足ILF和EIF的识别规则,则当作ILF来计算。

?如果一组数据没有被作为一个ILF/EIF来计算,则可计算为包含这组数据的ILF/EIF 的DET

?不要假设一个物理文件、表或对象等于一个从用户视角可以识别的数据逻辑文件?不要假设所有的物理文件都必须被计算为一个ILF/EIF,或是ILF/EIF的一部分

3.3.7、计算数据功能的注意事项

?以下数据不会作为ILF/EIF计算

o临时文件或不同迭代阶段的同一文件

o工作文件/排序文件

o摘录或视图文件(在打印或显示前,从ILF/EIF中提取)

o由于技术原因引入的文件

o可选索引、联合、关系或联接

o审计数据或历史数据,他们和应用功能数据一起计算

?除以上外,以下数据也不会作为ILF计算

o同一文件的复本

o用作企业备份和恢复的数据(系统的基本特征)

o包括不完整业务信息的中间数据

?除以上外,以下数据也不会作为EIF计算

o从另外系统接收的数据,用于应用中的一个或多个ILF(EI)

o由应用格式化后发给其他应用的数据

4、计算交易功能

4.1、相关概念

4.1.1、交易功能类型

?外部输入External Inputs(EI)

?外部输出External Outputs(EO)

?外部查询External inQuiries(EQ)

4.1.2、EI

?是处理来自应用边界之外的数据或控制信息的基本处理过程。

?EI的主要目的是维护一个或多个ILF并且/或者改变系统的行为。

4.1.3、EO

?是向应用边界之外发送数据或控制信息的基本处理过程。

?主要目的是通过逻辑处理方式向用户呈现信息,而不只是直接恢复数据或控制信息。

该处理逻辑必须包含至少一个数学公式或计算过程或生成派生数据。

?一个EO也可能维护一个或多个ILF和/或改变系统行为。

4.1.4、EQ

?是向应用边界之外发送数据或控制信息的基本处理过程。

?主要目的是通过恢复数据或控制信息向用户呈现信息。该处理逻辑不包括任何的数学公式或计算过程,不会生成任何的派生数据。

?EQ处理过程中既不会维护任何ILF,也不会改变系统行为。

4.1.5、EI、EO、EQ都是逻辑处理

逻辑处理指的是用户提出的完成某个处理的请求。逻辑处理的例子包括:

?数据验证

?数学公式和计算

?数据的过滤和选择

?分析适用的条件

?更新一个或者多个ILF

?引用一个或者多个ILF或EIF

?运用现有的数据生成衍生数据

?改变系统的行为

?向应用范围之外准备和显示数据

?接受进入系统边界的数据或者控制信息

?恢复和重新整理数据

4.2、识别规则

4.2.1、EI识别规则

?数据或控制信息从应用边界之外输入。

?如果穿过边界的数据不是改变系统行为的控制信息,那么至少应维护一个ILF。

?对于已识别的处理过程,至少满足下面三个条件之一:

o处理逻辑与该应用中其它EI所用的处理逻辑不同

o该组已识别的数据元素不同于该应用中其它EI的数据元素

o所涉及的ILF或EIF不同于该应用中其它EI所涉及的文件

4.2.2、EO识别规则

?数据或控制信息发送出应用边界。

?对于已识别的基本处理过程,至少满足下面三个条件之一:

o处理逻辑与该应用中其它EO所用的处理逻辑不同

o该组已识别的数据元素不同于该应用中其它EO的数据元素

o所涉及的ILF或EIF不同于该应用中其它EO所涉及的文件?还需满足下述条件之一

o处理逻辑包含至少一个数学公式或计算过程

o至少一个ILF被处理逻辑维护

o处理逻辑改变了系统的行为

4.2.3、EQ识别规则

?数据或控制信息发送出应用边界。

?对于已识别的基本处理过程,至少满足下面三个条件之一:o处理逻辑与该应用中其它EQ所用的处理逻辑不同

o该组已识别的数据元素不同于该应用中其它EQ的数据元素

o所涉及的ILF或EIF不同于该应用中其它EQ所涉及的文件?还应该满足下述所有条件:

o该处理逻辑从一个ILF或EIF返回数据或控制信息

o该处理逻辑不包含任何数学公式或计算过程

o该处理逻辑不改变系统行为

o该处理逻辑不维护任何ILF

4.3、计算规则

4.3.1、基本概念

?根据EI,EO,EQ的复杂度和贡献度来计算

?EI, EO, EQ的复杂度和贡献度取决于以下两种元素的数量

o引用文件类型FTR (File Types Referenced)

o数据元素类型DET (Data Element Types)

4.3.2、FTR

?它是一个被交易功能读取或者维护的内部逻辑文件

?或是一个被交易功能读取的外部接口文件

4.3.3、DET

?一个DET就是一个唯一的用户可认知的,不重复的数据域

4.3.4、EI的功能点计算

4.3.4.1、FTR计算规则

?每个被维护的ILF算一个FTR

?每个在EI处理过程中读取的ILF或EIF算一个FTR

?由EI维护和读取的ILF只算一个FTR

4.3.4.2、DET计算规则

?完成EI的过程中,如果一个用户可识别的、非重复的字段穿越应用边界,那么该字段应算一个DET

?如果在EI过程中,系统取出或派生一个字段并且该字段存储在一个ILF之内且没有穿越应用边界,则无须计算DET

?如果应用能够发送一个系统响应信息(如:说明EI过程中发生错误,确认处理过程已经完成,确认处理过程应该继续)到应用边界之外,则算一个DET ?即使有多种方法调用同一逻辑过程,也只能为这一特定动作计算一个DET

4.3.4.3、注意事项

以下不能单独计算为EI

?包含在查询或输出中的输入请求

?用于导航或选择不维护ILF的菜单窗口

?帮助用户进行系统的登陆

?激活同一逻辑的多种方法

?刷新或取消窗口中的数据

?需要用户删除或其他事务消息的反应

?在同一系统内部(线程与批处理或客户端到服务器)

4.3.4.4、复杂度矩阵

4.3.4.5、功能点复杂度对应表

4.3.5、EO、EQ功能点计算

4.3.

5.1、FTR计算规则

?EO/EQ的FTR计算规则

o每个在EO/EQ处理过程中读取的ILF和EIF算一个FTR ?EO额外的FTR计算规则

o每个在EO处理过程中维护的ILF算一个FTR

o每个在EO处理过程中读取和维护的ILF算一个FTR

4.3.

5.2、DET计算规则

?DET数量等于根据下列规则确定的字段总数

?用户可识别的非重复的字段进入应用边界并且指明处理什么、何时处理或处理方式并且由EO/EQ返回或产生,那么每个字段算一个DET

?每个发出应用边界的用户可识别的非重复字段算一个DET

?如果字段同时进入发出边界,对该EO/EQ来说,只算一个DET

?如果应用能够发送一个系统响应信息(如:说明过程中发生错误,确认处理过程已经完成,确认处理过程应该继续)到应用边界之外,这种能力算一个DET ?即使有多种方法调用同一逻辑过程,也只能为这一特定动作计算一个DET

?对那些虽然被保存、返回、派生的没有穿越边界的字段不计算DET

?文字的,页面的,系统产生的标签不计算DET

4.3.

5.3、注意事项

以下不能单独计算为EO

?数据值不同的相同报告

?不包含公式或复杂计算的报告

?帮助(EQ)

?退出系统

?激活同一输出过程的多种方法

?需要用户删除或其他事务消息的反应

?在同一系统内部(线程与批处理或客户端到服务器)

4.3.

5.4、复杂度矩阵

4.3.

5.5、复杂度与功能点对应

5、计算未经调整功能点数

在分别识别并计算了数据功能(Data Function)和交易功能(Transaction Function)的复杂度之后,利用下表就可以计算出未经调整功能点数:

6、计算调整系数和功能点

6.1、调整系数(Value Adjustment Factor, V AF)

VAF=(TDI×0.01)+0.65

?其中TDI (Total Degree of Influence) 为所有系统特征因素影响程度的和?V AF值的范围为0.65~1.35间

6.2、已调整功能点数(Adjusted Function Point)

?开发项目(Development)=(UFP+CFP)×V AF

?应用(Application)=ADD×V AF

?增强项目(Enhancement)=[(ADD+CHGA+CFP)×V AFA]+(DEL×VAFB) ?其中:

o UFP为未调整功能点总数

o CFP为转换功能点

o ADD为增加的功能点

o CHGA为增强后改变功能的UFP

o V AFA为增强后调整系数

o DEL为被删除功能点

o V AFB为增强前调整系数

6.3、系统特征因子

有14个系统特征因子:

?1、数据通讯2、分布式数据处理

?3、性能4、资源需求

?5、事务频率 6、在线数据输入

?7、终端用户效率8、在线升级

?9、复杂处理10、可重用性

?11、易安装性12、易操作性

?13、多点运行 14、易变更

每个特征因子的影响程度分为6个级别:

?0 毫无影响

? 1 偶然影响

? 2 小影响

? 3 一般影响

? 4 重要影响

? 5 强烈影响

每个特征引子的影响程度都有自己的判定规则!

6.3.1、数据通讯(Data Communication)

?0 应用程序是纯粹的批处理程序或者运行在独立的PC上

? 1 应用程序是批处理程序,但是有远程数据输入或远程打印

? 2 应用程序是批处理程序,但是有远程数据输入和远程打印

? 3 对于批处理程序或者查询系统来说,应用程序包含在线数据收集或者一个远程处理前端

? 4 应用程序不仅是一个前端,他还支持一种类型的通信协议

? 5 应用程序不仅是一个前端,他还支持不止一种类型的通信协议

6.3.2、分布式数据处理(distributed data processing)

?0 应用程序不支持系统部件之间的数据传输或者处理

? 1 应用程序为系统其他部件上的用户处理、准备数据

? 2 为传输准备数据,将数据传输到系统的另一个部分进行处理(不是最终用户)【就是在系统个部件之间传输数据】

? 3 分布式处理和数据传输在线进行并且是单项的

? 4 分布式处理和数据传输是在线进行并且是双向的

? 5 多数系统相应部件上都是动态执行处理功能

6.3.3、性能(Performance)

?0 用户没有提出任何要求

? 1 提出并评审了性能,但不必采取专门措施

? 2 响应时间和吞吐量在业务峰值时段是至关重要的。但不必为了CPU的利用率而采用专门设计。业务处理的截至日期在下一个工作日

? 3 响应时间和吞吐量在业务峰值时段是至关重要的。但不需要为CPU利用率而采用专门的设计。业务处理的截至日期是有限制的

? 4 此外,已提出的用户性能需求已经迫切到了在设计阶段安排专门的性能分析任务? 5 此外,需要在设计、开发和(或)实施阶段使用性能分析工具来满足已提出的用户性能需求

6.3.4、资源需求(heavily used configuration)

?0 不包括任何直接或者间接的操作限制

? 1 确实存在操作限制,但是比通常的应用程序的约束要少一些。

? 2 包括一些安全性或者时间限制的考虑

? 3 应用程序的某个部分需要专门的处理器

? 4 已提出的操作限制需要在中央处理器或者一个专门的处理器中的应用程序上加上特殊限制

? 5 此外,在应用系统的分布式部件上存在特殊的限制

6.3.5、事务频率(Transaction Rate)

?0 没有可预见的峰值处理时段

? 1 可以预见一个峰值处理时断(每月,每季度)

? 2 可遇见每周一次的高峰

? 3 每天一次的高峰

? 4 用户在应用程序需求或者服务中提出的高处理率已经需要在设计阶段安排性能分析工作了

? 5 需求中的处理要求必须在设计阶段安排性能分析工作,且需在设计、开发部署阶段使用性能分析工具

6.3.6、在线数据输入(Online Data Entry)

?0 没有

? 1 1% ~ 7%

? 2 8%~15%

? 3 16%~23%

? 4 24%~30%

? 5 >30%

6.3.7、终端用户效率(End User Efficiency)

?考察界面的友好性

o辅助导航(功能键,跳转,动态生成树的菜单)

o菜单

o在线帮助和文档

o光标的自动移动

o滚动

o远程打印(在线处理)

o定制功能键

o在线处理提交的批处理作业

o使用光标选定屏幕的数据

o大量使用的翻转录像、高度、颜色、下划线和其他指示器

o在线处理的硬拷贝文档用户

o鼠标界面

o弹出式菜单

o用尽可能少的屏幕来完成一种业务功能

o支持两种语言(这个规定要算4项)

o多种语言支持(这个要算6项)

?记分标准

o0 0项

o 1 1~3项

o 2 4~5项

o 3 >=6项,但用户没有其他关于使用效率的专门需求

o 4 >=6项,但已经提出了其他关于使用效率的需求强烈到需要在设计阶段进行人性化设计分析的工作

o 5 >=6项,需要使用特殊的工具来满足要求

6.3.8、在线升级(Online Update)

?0 无要求

? 1 更新1~3个控制文件。数据量低,容易恢复

? 2 更新4个或者更多的控制文件。数据量低,易恢复

? 3 包含对主要内部逻辑文件的更新

? 4 除以上之外,防止数据丢失式一项基本要求,而且经过了专门的设计并已经实现? 5 除以上之外,大数据量促使恢复过程要考虑成本问题。高度自动化的恢复过程只需要少量的人工干预

6.3.9、复杂处理(Complex Processing)

?根据逻辑对程序开发的影响需要考虑下面的部分

o敏感性控制(特殊的审计处理)和特定应用程序的安全处理

o大量的逻辑处理

o大量的数学处理

o很多的例外处理,因此必须再次处理不完整的事物

o应付多种输入/输出格式

?记分标准

o0 没有

o 1 1项

o 2 2项

o 3 3项

o 4 4项

o 5 所有项

6.3.10、可重用性(Reusability)

?0 没有可重用代码

? 1 可重用的代码重用于应用程序内部

? 2 应用程序中少于10%的部分会被一个以上的用户使用

? 3 应用程序中大于等于10%的部分会被一个以上的用户使用

? 4 应用程序被专门打包和文档化以简化重用

? 5 除4之外,用户可以通过参数维护定制应用程序

6.3.11、易安装性(Installation Ease)

?0 没有提出安装要求,也无需考虑安装问题

? 1 没有提出安装需求,但是要考虑安装问题,进行相应的工作

? 2 提出安装需求,提供并测试了转换和安装的指南。项目中转换工作带来的影响并不重要

? 3 并给项目中的工作带来显著的影响

? 4 除2外,提供并测试自动安装工具

? 5 除3外,要求提供自动安装工具

6.3.12、易操作性(Operational Ease)

?0 除了正常的备份处理程序,用户没有提出特殊的操作方面的额外考虑

?1~4 从下列项目中选择准确的特性, 每个要点记1分:

o提供有效地启动、备份、恢复备份处理,但是需要操作员人工干预

o无需干预

o需要人工安装磁带

o需要人工穿空纸和穿孔纸带

? 5 应用程序无人值守,所有的操作都不需要人工干预。系统能够自动进行错误恢复6.3.13、多点运行(Multiple Sites)

?0 没有需求

? 1 有需求,但应用得软硬件环境相同

? 2 软硬件环境相似

? 3 软硬件环境不相同

? 4 系统中有相应的设计和文档,其他同1,2

? 5 系统中有相应的设计和文档,其他同3

6.3.14、易变更(Facilitate Change)

?考察范围

o提供能够处理简单请求的灵活查询以及报表支持,例如对一个ILF的处理(算1项).

o提供能够处理简单请求的灵活查询以及报表支持,例如对不止一个ILF的处理(算2项).

o提供能够处理复杂请求的灵活查询以及报表支持,例如提供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得处理功能(算3项).

o业务控制数据保存在由用户通过在线交互处理维护的表中,但是变更只在下一个工作日才生效(算1项).

o业务控制数据保存在由用户通过在线交互处理维护的表中,需立即生效生效(算2项).

?记分标准

o0 一个都不满足

o 1 满足以上的1个

o 2 满意以上的2个

o 3 满足以上的3个

o 4 满足以上的4个

o 5 满足以上的5个

职能工作分析方法(fja)

第九章 职能工作分析方法( FJA ) 第一节 职能工作分析方法介绍 职能工作分析方法( Functional Job Analysis, 简称 FJA ),其主要分析方向 集中于工作本身,是一种以工作为导向的工作分析方法。 FJA 最早起源于于美 国培训与职业服务中心的职业分类系统。职能工作分析方法以工作者应发挥的 职能为核心,对工作的每项任务要求进行详细分析,对工作内容的描述非常全 面具体,一般能覆盖全部工作内容的 95% 以上。 我们知道,任何工作都是以某种标准去完成某件事情,而工作者要完成任 务必须具备通用技能和特定技能,必须能适应其工作环境以满足工作中的需 求。三种技能——通用技能、特定工作技能、适应环境能力必须达到某种程度 的统一,工作者才能以满意的标准完成工作任务。职能工作分析方法主要分析 完整意义上的工作者:不仅是达到特定要求的职能手段,而且是同工作环境密 切相关的适应性系统。职能工作分析方法目的旨在获取同这三种技能相关的信 息。 为了能够有效获取这些信息,工作分析者有必要掌握职能工作分析方法的 工作描述语言的控制:工作者要完成什么与工作者做什么来完成 工作者职能等级的划分依据:事情、信息、人;职能的定义 通用的、特定工作和适应性技能;完整意义的工作者 工作系统:工作者、工作组织和工作 任务作为工作的子系统和基本的描述单元 6、 SME 作为基本信息来源的重要性:信度和效度 1、 2、 3、 4、

一、任务和任务陈述 首先,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在职能工作分析中,最基本的分析单元是任 务,而不是工作本身。因为虽然工作的名称经常改变,包含的任务也不固定,但是相同的任务却在多种工作中反复出现,所以说任务是我们进行工作分析最基本的分析单元,也是培训和绩效评估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关注的重点之一。 运用职能工作分析的目标是填写如图8-1所示格式的任务陈述图,工作分 析者的职责就是获取足够的信息来完成这张表,从而有可能得到:绩效标准和培训时间信息;任职资格有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图8-1 FJA任务陈述图(例:打印任务) 行为(动作) 工具设备 工作帮助 指导 信息来源 结果

IFPUG功能点分析介绍

IFPUG功能点分析介绍 引言 IFPUG的功能点分析(FPA)方法是一种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关于软件规模度量的有效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组织在运用这个方法进行软件规模的度量。故在此对功能点分析做一些简单的介绍,以供大家了解。 FPA简介 FPA是从用户角度出发度量软件规模的一种方法。它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将系统分为数据功能和交易功能两大类,分别根据具体的规则来计算功能点,最后结合系统的特征因子来调整功能点数,从而得到最终的系统规模。 具体的度量步骤如下所示: 1.确定功能点计数类型 2.识别软件的应用边界 3.识别数据功能以确定其复杂度以及UFP 4.识别事务功能以确定其复杂度以及UFP 5.确定UFP数 6.确定值调整因子 7.计算调整FP数 这里的用户指的是用户功能性需求的任何人和/或任何时候与软件通信或互动的任何人或事物。 所谓用户可识别是指为处理而定义的需求或/和能被用户和软件开发者赞同和读懂的数据组。 所以一定要注意功能点评估的方法一定是从用户角度出发,并能够得到用户的认可,它与具体采用何种开发语言,何种技术方案无关。 关于功能点计数类型 功能点计数类型在IFPUG的FPA中分为三类:新开发类型、增强类型、应用系统。 其中新开发类型简单的来说就是从无到有的开发一个系统; 增强类型简单的来说就是在原有系统基础上新增、完善甚至删除已有的功能。 应用系统则是指对已经存在的系统进行功能点计数。 这三种类型的系统在计算功能点的时候会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关于应用边界 在FPA中强调在进行FPA之前一定要定义应用的边界。因为这关系到后续在计算功能点的时候相关类型功能的识别以及最终的规模。 而所谓应用边界就是定义范围,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确定哪些业务包含在应用中,而哪些业务在应用之外。 关于数据功能

职能工作分析方法

职能工作分析方法(FJA) 第一节职能工作分析方法介绍 职能工作分析方法(Functional Job Analysis,简称FJA),其主要分析方向集中于工作本身,是一种以工作为导向的工作分析方法。FJA最早起源于于美国培训与职业服务中心的职业分类系统。职能工作分析方法以工作者应发挥的职能为核心,对工作的每项任务要求进行详细分析,对工作内容的描述非常全面具体,一般能覆盖全部工作内容的95%以上。 我们知道,任何工作都是以某种标准去完成某件事情,而工作者要完成任务必须具备通用技能和特定技能,必须能适应其工作环境以满足工作中的需求。三种技能——通用技能、特定工作技能、适应环境能力必须达到某种程度的统一,工作者才能以满意的标准完成工作任务。职能工作分析方法主要分析完整意义上的工作者:不仅是达到特定要求的职能手段,而且是同工作环境密切相关的适应性系统。职能工作分析方法目的旨在获取同这三种技能相关的信息。 为了能够有效获取这些信息,工作分析者有必要掌握职能工作分析方法的一些要点: 1、工作描述语言的控制:工作者要完成什么与工作者做什么来完成 2、工作者职能等级的划分依据:事情、信息、人;职能的定义 3、通用的、特定工作和适应性技能;完整意义的工作者 4、工作系统:工作者、工作组织和工作 5、任务作为工作的子系统和基本的描述单元 6、SME作为基本信息来源的重要性:信度和效度 一、任务和任务陈述 首先,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在职能工作分析中,最基本的分析单元是任务,而不是工作

本身。因为虽然工作的名称经常改变,包含的任务也不固定,但是相同的任务却在多种工作中反复出现,所以说任务是我们进行工作分析最基本的分析单元,也是培训和绩效评估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关注的重点之一。 运用职能工作分析的目标是填写如图8-1所示格式的任务陈述图,工作分析者的职责就是获取足够的信息来完成这张表,从而有可能得到:绩效标准和培训时间信息;任职资格有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图8-1 FJA任务陈述图(例:打印任务) 行为(动作) 工具设备 工作帮助 指导 信息来源 结果

视功能分析七步法

病历分析七步法 视功能诊断第一步:测调节幅度、NRA、PRA、BCC。目的1、确保验光结果的准确性(MPMVA)。2、是否有调节超前或调节过度。如果NRA>2.50D,我们高度怀疑屈光度验的不准,可能有近视过矫,而远视欠矫。(因为40cm处NRA最多只能放松2.50D) 视功能分析第二步:找问题眼位是在远还是近。如果是远处眼位异常,就是散开的问题,可能是散开过度或散开不足。如果眼位的问题在近处,应该是集合的问题。可能是集合不足或者集合过度。看近是外隐斜,同时看近外隐斜大于看远4棱镜度,可能是集合不足,反之,看近是内隐斜,看近大于看远三个棱镜度,考虑是集合过度。 视功能分析第三步:看AC/A值,如果是在3-5之间,是正常的,可以考虑基本型外隐斜、基本型内隐斜、融像运动功能障碍。如果大于7,考虑是过度,如果小于3,考虑是不足。 视功能分析第四步:找问题眼位相对应的抵抗力量是否足

够。例如:看近是外隐斜,看近的外隐斜大于看远4个棱镜度,表明看近问题大,这时要看近处正相对集合储备是否能够克服其外隐斜。是否符合“S"法则,(sheard法则,外斜,正相对集合储备至少是外斜量的2倍,内斜,负相对集合储备大于等于内斜量。)如果不符合,应该是集合不足,如果符合”S"法则,他不一定是集合不足。可能是调节不足引起的假性集合不足。 视功能诊断第五步:要看眼位的异常是否影响到调节。一般如果是集合不足,它引起的调节异常一定是调节超前,(因为需要调节性集合补充集合不足,所以长期导致调节超前)而集合过度,(需要负融像性集合克服,所以要抑制调节,导致调节滞后)它引起的是调节滞后。如果一个顾客有调节不足,同时伴有集合的不足,那么,一定是调节的不足引起的集合不足,这个集合不足是假的。 视功能诊断第六步:看调节异常是原发的,还是由辐辏异常造成的。用单眼调节灵敏度和双眼调节灵敏度检测。如果单眼调节灵敏度正常,而双眼调节灵敏度不正常,这个双眼的不正常是眼位异常造成的,如果单眼就不正常,那就是调节本身不正常了。

职能工作分析法FJA

职能工作分析法 职能工作分析的职能等级: 1.数据职能等级 2.人员职能等级 3.事务职能等级 4.工作者指导职能等级 5.理解能力等级 6.数学能力等级 7.语言开发能力等级 1.数据职能等级: 1 比较——选择、分类或排列相关数据,判断这些数据已具备的功能、结构或特性与已有的标准是类似还是不同。 2 抄写——按纲要和计划召集会议或处理事情,使用各种操作工具来抄写、编录和邮寄资料。 3A 计划——进行算术运算;写报告,进行有关的预订和筹划工作。 3B 编辑——遵照某一方案或系统去搜集、比较和划分数据;在该过程中有一定的决定权。 4 分析——按照准则、标准和特定原则,在把握艺术和技术技巧的基础上,检查和评价相关数据,以决定相关的影响或后果,并选择替代方案。 5A 创新——即在整体运行理论原则范围内,在保证有机联系的条件下修改、选择、调整现有的设计、程序或方法,以满足特殊要求、特殊条件或特殊标准。 5B 协调——在适当的目标和要求下,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决定时间、场所和一个过程的操作顺序、系统或组织,并且修改目标、政策(限制条件)或程序,包括监督决策和事件报告。 6 综合——基于人事直觉、感觉和意见(考虑或者不考虑传统、经验和现存的情况),从新的角度出发,改变原有部分,以产生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来开发操作系统;或脱离现存的理论模式,从美学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方案。 2.人员职能等级: 1A 指令协助——注意管理者对工作的分配、指令或命令;除非需要指令明确化,一般不必与被管理者作直接的反应或交谈。 1B 服务——注意人的要求和需要,或注意人们明显表示出的或暗示出的希望,有时需要直接作出反应。 2 信息转换——通过讲述、谈论和示意,使人们得到信息;在既定的程序范围内明确做出任务分配明细表。 3A 教导——在只有两人或一个小组人的情况下以同行或家庭式的关系关心个人,扶助和鼓励个人;关心个人的日常生活,在教育、鼓励和关心他人时要善于利用各种机构、团体与私人的建议和帮助。 3B 劝导——用交谈和示范的方法引导别人,使别人喜欢某种产品和服务或赞成某种观点。 3C 转向——通过逗趣等方法,使听众分心,使其精神放松、缓和某种气氛。 4A 咨询——作为技术信息来源为别人提供服务,提供相关的信息来界定、扩展或完善既有的方法、能力或产品说明(也就是说要告知个人或家庭诸如选择学校和重新就业等目标的详细计划,协助他们作出工作计划,并指导他们完成计划)。

功能性分析法

在美国的企业人资管理中,经常用到功能性工作分析法。这是由美国劳工部制订的,以需要员工发挥的功能与应尽职责为核心,列出了相应的搜集与分析信息,规定了工作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工作的特点和担任该工作员工的特点进行分 工作种类及材料/产品/知识等,则需要根据员工的具体工作来进行分类,这里就不罗列了。

——熟悉标准申请格式上项目的含义与内容; ——熟悉食品安全法令政策; ——熟悉其他与上述法规有关的政令。 必备技巧: ——无需。 必备能力: ——阅览并理解(如政令措施等)复杂指示; ——阅览并了解各种手续及口头或书面指示,同时将其转换成适宜的行动;——将申请要件明白地告知他人。 体能要求: ——习惯久坐。 环境条件: ——无。 额外工作: ——除下达或接受指示外,善于和同事相处。 兴趣范围: ——传递资料; ——和他人业务联系。 任务2:为客户解释其他有关政策规定,并将适合客户需要或便于获得作业常识的社会团体推荐给客户。 必备知识: ——无需。

必备能力: ——从口头交谈中明白客户需要; ——下达简单口头或书面指示给他人的能力。 体能状况: ——能够久坐。 任务3:应申请人所求解释政令规定,以确定其案件的合格性。 必备知识: ——熟悉上级颁布的合格标准要点、规定与政策。 必备技巧: ——无需。 必备能力: ——对各项有关政令措施能解释、应用及简单口头表达; ——能口头表达简单基本运算。 4优缺点 功能性工作分析法有优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分别如下: 优点就是适合于所有企业,由于搜集的信息较多、仔细,对所有工作也是适合的。缺点就是信息量大,访谈和处理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技巧,需要对搜集整理者进行专业的培训,比较耗时。 以上只是简单介绍,主要是想让大家知道还有这样一种工作分析方法,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大家可以留言交流。

精编【人力资源工作分析】职能工作分析方法【FJA】概述

【人力资源工作分析】职能工作分析方法【FJA】 概述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更多资料请访问.(.....) ?更多资料请访问.(.....)

职能工作分析方法(FJA) 第一节职能工作分析方法介绍 职能工作分析方法(Functional Job Analysis,简称FJA),其主要分析方向集中于工作本身,是一种以工作为导向的工作分析方法。FJA最早起源于于美国培训和职业服务中心的职业分类系统。职能工作分析方法以工作者应发挥的职能为核心,对工作的每项任务要求进行详细分析,对工作内容的描述非常全面具体,一般能覆盖全部工作内容的95%之上。 我们知道,任何工作都是以某种标准去完成某件事情,而工作者要完成任务必须具备通用技能和特定技能,必须能适应其工作环境以满足工作中的需求。三种技能——通用技能、特定工作技能、适应环境能力必须达到某种程度

的统一,工作者才能以满意的标准完成工作任务。职能工作分析方法主要分析完整意义上的工作者:不仅是达到特定要求的职能手段,而且是同工作环境密切相关的适应性系统。职能工作分析方法目的旨在获取同这三种技能相关的信息。 为了能够有效获取这些信息,工作分析者有必要掌握职能工作分析方法的一些要点: 1、工作描述语言的控制:工作者要完成什么和工作者做什么来完成 2、工作者职能等级的划分依据:事情、信息、人;职能的定义 3、通用的、特定工作和适应性技能;完整意义的工作者 4、工作系统:工作者、工作组织和工作 5、任务作为工作的子系统和基本的描述单元 6、SME作为基本信息来源的重要性:信度和效度 一、任务和任务陈述 首先,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在职能工作分析中,最基本的分析单元是任务,而不是工作本身。因为虽然工作的名称经常改变,包含的任务也不固定,可是相同的任务却在多种工作中反复出现,所以说任务是我们进行工作分析最基本的分析单元,也是培训和绩效评估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关注的重点之一。 运用职能工作分析的目标是填写如图8-1所示格式的任务陈述图,工作分析者的职责就是获取足够的信息来完成这张表,从而有可能得到:绩效标准和培训时间信息;任职资格有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职能工作分析方法的要点

职能工作分析方法的要点 篇一:职能工作分析方法(FJa) 第一节职能工作分析方法介绍 职能工作分析方法(FunctionalJobanalysis,简称FJa),其主要分析方向集中于工作本身,是一种以工作为导向的工作分析方法。FJa最早起源于于美国培训与职业服务中心的职业分类系统。职能工作分析方法以工作者应发挥的职能为核心,对工作的每项任务要求进行详细分析,对工作内容的描述非常全面具体,一般能覆盖全部工作内容的95%以上。 我们知道,任何工作都是以某种标准去完成某件事情,而工作者要完成任务必须具备通用技能和特定技能,必须能适应其工作环境以满足工作中的需求。三种技能——通用技能、特定工作技能、适应环境能力必须达到某种程度的统一,工作者才能以满意的标准完成工作任务。职能工作分析方法主要分析完整意义上的工作者:不仅是达到特定要求的职能手段,而且是同工作环境密切相关的适应性系统。职能工作分析方法目的旨在获取同这三种技能相关的信息。 为了能够有效获取这些信息,工作分析者有必要掌握职能工作分析方法的一些要点: 1、 2、

3、 4、 5、 6、 一、任务和任务陈述 首先,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在职能工作分析中,最基本的分析单元是任务,而不是工作本身。因为虽然工作的名称经常改变,包含的任务也不固定,但是相同的任务却在多种工作中反复出现,所以说任务是我们进行工作分析最基本的分析单元,也是培训和绩效评估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关注的重点之一。工作描述语言的控制:工作者要完成什么与工作者做什么来完成工作者职能等级的划分依据:事情、信息、人;职能的定义通用的、特定工作和适应性技能;完整意义的工作者工作系统:工作者、工作组织和工作任务作为工作的子系统和基本的描述单元SmE作为基本信息来源的重要性:信度和效度 运用职能工作分析的目标是填写如图8-1所示格式的任务陈述图,工作分析者的职责就是获取足够的信息来完成这张表,从而有可能得到:绩效标准和培训时间信息;任职资格有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图8-1FJa任务陈述图(例:打印任务) 工具设备 工作帮助 指导 结果

结构功能分析法

结构功能分析法 结构功能分析方法是社会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理论分析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来源于社会学的一大理论流派——结构功能理论。在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结构功能分析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理论分析方法。 结构功能理论认为,任何社会事物都是由一定组成部分或要素构成的,这些部分或要素组成了一个社会系统,它们之间的相对稳定的联系就是这一系统的结构。每一个系统要存在和发展下去,就必须满足一些基本的条件或需求,这些条件或需求是由系统的某一特定部分来满足的,换句话说,系统组成部分担负着特定的社会功能。例如,在民族国家这个社会大系统中,生产组织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物质产品;军事组织的功能是对外保卫国家、对内维持社会的稳定;政治组织的功能是确定国家的基本目标并组织各种力量以实现这些目标,等等。并且每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它的这些组成部分所发挥的社会功能。 总之,结构是构成事物各个要素之间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组织方式或联结方式。功能是指构成事物的各个要素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结构功能法就是通过考察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方法。 结构功能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1] 明确结构和功能的承载物,即分析对象 如犯罪问题中犯罪团伙,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问题中的人事管理制度等等,并且应该进一步明确是就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2]内部结构分析 即考察各组成要素间在形式上的排列和比例。例如分析犯罪团伙的内部结构,就要弄清谁是骨干,谁是随从;谁是唆使者,谁是被唆使者;谁是策划者,谁是执行者,考察罪犯在团伙中的地位排列,分清犯罪轻重,据此绳之以法。 [3]内部功能分析 即考察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包括三项基本内容:一是稳定功能关系的性质,即分析一下有没有相互影响和作用,如果有,是一方影响和作用另一方,还是双方相互影响和作用。例如犯罪团伙的成员之间有没有相互间的利益满足,相互的制约和影响。 二是挖掘功能存在和建立的必要条件,即分析在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时,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才能存在和建立起来。例如犯罪团伙之间的相互利益满足是在怎样的社会条件和犯罪团伙的内部条件的前提下才发生的。 三是找出满足功能的机制,即分析促使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手段和方法。例如犯罪团伙中唆使者往往以许愿、表扬、斥责、恐吓等心理手段和分赃、赏赐、殴打、杀害等行为手段对被唆使者进行控制。 [4]外部功能分析 即考察现象整体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也就是把研究对象和现象放在社会之中,考察

职能工作分析方法(FJA)

第一节职能工作分析方法介绍 职能工作分析方法(Functional Job Analysis,简称FJA),其主要分析方向集中于工作本身,是一种以工作为导向的工作分析方法。FJA最早起源于于美国培训与职业服务中心的职业分类系统。职能工作分析方法以工作者应发挥的职能为核心,对工作的每项任务要求进行详细分析,对工作内容的描述非常全面具体,一般能覆盖全部工作内容的95%以上。 我们知道,任何工作都是以某种标准去完成某件事情,而工作者要完成任务必须具备通用技能和特定技能,必须能适应其工作环境以满足工作中的需求。三种技能——通用技能、特定工作技能、适应环境能力必须达到某种程度的统一,工作者才能以满意的标准完成工作任务。职能工作分析方法主要分析完整意义上的工作者:不仅是达到特定要求的职能手段,而且是同工作环境密切相关的适应性系统。职能工作分析方法目的旨在获取同这三种技能相关的信息。 为了能够有效获取这些信息,工作分析者有必要掌握职能工作分析方法的一些要点: 1、工作描述语言的控制:工作者要完成什么与工作者做什么来完成 2、工作者职能等级的划分依据:事情、信息、人;职能的定义 3、通用的、特定工作和适应性技能;完整意义的工作者 4、工作系统:工作者、工作组织和工作 5、任务作为工作的子系统和基本的描述单元 6、SME作为基本信息来源的重要性:信度和效度 一、任务和任务陈述 首先,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在职能工作分析中,最基本的分析单元是任

务,而不是工作本身。因为虽然工作的名称经常改变,包含的任务也不固定,但是相同的任务却在多种工作中反复出现,所以说任务是我们进行工作分析最基本的分析单元,也是培训和绩效评估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关注的重点之一。 运用职能工作分析的目标是填写如图8-1所示格式的任务陈述图,工作分析者的职责就是获取足够的信息来完成这张表,从而有可能得到:绩效标准和培训时间信息;任职资格有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图8-1 FJA任务陈述图(例:打印任务) 行为(动作) 工具设备 工作帮助 指导 信息来源

数据统计与分析(SPSS).

数据统计与分析(SPSS) 一、课程属性说明 适用对象:教育技术学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广告学专业 课程代码:11200913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所属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学期:第8学期 学时:讲授54学时,实验34时 学分:3 教材: 《SPSS for Windows 统计与分析》,卢纹岱主编,电子工业版社,2000年版参考书: 考核方式:考查 评分方法:试验报告20%,上机考试 80% 前导课程:计算机基础,线性代数,概率统计

二、大纲制定依据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获得的方法,很多领域均需要做这方面的工作。传统的统计分析是由人工计算求解;现在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统计分析工作是由计算机来完成的,现在最为流行也最容易被广大用户接受的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本课程就以介绍该软件为核心,并渗透介绍一些统计分析的数学方法,从而满足各专业学生对数据统计分析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三、课程概要与目的任务 1.课程概要 本课程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1)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其中包括SPSS概述、系统运行管理方式、数据统计处理、数据文件的建立与编辑、文件操作与文本文件编辑;(2)统计分析过程,其中包括统计分析概述、基本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均值比较与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据类分析与辨别分析、因子分析、非参数检验、生存分析;(3)统计图形生成与编辑,其中包括生成统计图形、编辑统计图形,创建交互式图形、修饰交互图形 2.课程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理解SPSS软件的功能和应用方法,并能开展简单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

IFPUG功能点分析法

IFPUG功能点分析法 1、功能点方法简介 功能点方法是一种间接、但比较准确的软件开发工作量度量方法,目前普遍用于软件工作量估算。功能点方法,自IBM的Albrech在1979年发表,随后被IFPUC (Internal Function Point UserCroup)继承,1999年发布了现行的4.1版。一个功能点用一定规模的系统数据(ILF和EIF)及其处理(EI、EO、EQ)来表征,它囊括了为实现特定功能所固有和必需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写文档和测试用例、编码、测试、部署、调优、培训等工作量。功能点方法从用户需求和逻辑设计角度出发,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及IFPUG功能点分析法的操作规程,估算应用系统的功能点数,再从每个功能点的功能类型和复杂度两个维度,参考业界单功能点开发时长,测算出项目工作量,与具体技术和实现无关。 2、术语定义: ●内部逻辑文件(ILF)是一组用户能够识别、存在内在逻辑关联、在系统边界之内被控制的数据或控制信息。可理解为一个实体联系模型或一组关联的数据表。 ●外部接口文件(EIF)是另外一个系统的ILF。在本系统中被引用、在系统边界之外被控制。 ●外部输入(EI),一个接受来自系统边界之外的数据或控制信息的基本处理。 其目的是维护一个内部逻辑文件,或改变系统的行为。 ●外部输出(EO) -个向系统边界之外发送数据或控制信息的基本处理。其目的是向用户展示一组经过了(除提取之外的)逻辑处理的数据或控制信息,也可能包括对内部逻辑文件的维护或改变系统的行为。 ●外部查询(EQ) -个向系统边界之外发送数据或控制信息的基本处理。其目的足向用户展示一组经过提取处理的数据或控制信息,不会引起对内部逻辑文件的维护或系统行为的改变。

功能分析步骤

功能分析步骤姓名:毛龙所班级:机自114 学号:201110301429 一、功能分析定义功能——指产品技术系统的用途或所具有的特定工作能 力。 功能分析法——探寻功能方案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将复杂系统的总功能分化为简单的功能单元,再对每个功能无求解,然后进行组合,得到系统多种总方案,然后分析比较,最后得到最佳功能方案。 功能分析过程是设计人员初步酝酿功能原理设计方案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而是随着设计工作的深入而需要不断修改完善的。 二、设计步骤和各阶段的应用方法 目的:确定技术系统的原理方案 步骤: 1.功能分析 2.总功能分解 3.功能单元求解 4.方案综合

功能分析步骤原理图图1 1. 总共能分析—抽象构思,建立黑箱模型,只集将设计的对象系统看 成是一个不透明的、不知其内部结构的“黑箱”中分析比较系统中三个基本要素(能量、物料、和信息)的输入输出关系,就能技术系统的总共能就是以实现某种突出的表达系统的核心问题—系统的总共能。. 任务为目标的输入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实现了预定转换就体现了系统的总共能。如图2为一般黑箱示意图,方框内部为待设计的技术系统,方框即为系统的边界,通过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使系统和环境联系起来。 一般黑箱示意图图2 功能分解—扩展构思,建立功能系统图2.

它从实功能系统图是功能实现方式的展示,也是分析功能必要程度的依据。逐步找出下位功能并以此类推现产品总功能出发,通过寻找功能实现手段方法,功能元是将总功能分解为分功能,直至功能元。的追究直到找出末端功能为止。逻辑关系等方面找到解法的基是直接能从物理效应、不能分解的最下功能单位,所示。本功能。功能分解可用树状结构予以图示,称为功能树,如图3 功能树3 图 功能单元-在系统各分支的终端,即末端功能通常是具有独立功能的功能元功能元的类型,可以分为三大类: (1)物理功能元(2)数学功能元(3)逻辑功能元 1)物理功能元 它反映系统中物理量转化的基本动作。其中常用的五种为: ▲“变换-复原”功能元。 ▲“放大-缩小”功能元。 ▲“联结-分离”功能元。 ▲“传导-绝缘”功能元。 ▲“贮存-提取”功能元。 2)数学功能元 ▲它反映数学的基本动作。如加和减、乘和除、乘方和开方、积分和微分。 ▲数学功能元主要用于机械式的加减机构和除法机构,如差动轮系;控制系统,如用脉冲计数装置控制动作幅度等等。

工业设计方法学概念整理

方法论发展的四个时期:(1)自然哲学时期(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3)分析与综合并重的方法论时期(4)综合方法论时期 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1980年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结构,材料,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目的: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因此,设计既是创新技术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 作为工业设计师,一方面要关注社会和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又应在其发展中探求美的精髓 设计与人 20世纪80年代的孟菲斯设计前卫集团和后现代的设计师们强调形象,生理,心理相互联系和统一,视觉形象的创造应以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吻合为前提。他们提出设计师的责任不是实现功能而是发现功能。“新的功能就是新的自由”。工业设计发展的历程表明:没有功能,形式就无从产生,因此,正确处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是工业设计方法论研究的第二个基本问题。 工业设计研究的对象是“人—机—环境—社会”这一大系统。工业设计的出发点是人,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人而不是产品。把人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就是要使人的生存环境更加“合乎人性”。因此,工业设计首先不是对产品的设计,而是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的设计。 现代设计方法论常用设计方法 1、突变论方法:突变论方法是现代设计的关键 2、信息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是现代设计的前提 3、系统论方法:系统论是以系统整体分析及系统观点来解决各种领域具体问题的科学方法 4、智能论方法:智能论方法是现代设计的核心 5、优化论方法:即用数学方法在给定的多因素,多方案等条件下得到尽可能满意的结果, 是现代设计的宗旨。 6、寿命论方法:设计中以产品使用寿命为依据,保证使用寿命周期内的经济指标与使用价 值,同时谋求必要的可靠性与最佳的经济效益的方法论 7、艺术论方法 工业产品的功能 实用功能:产品给予使用者直接的物理、生理作用的所有功能。 美学功能:产品对人类心理、人体感官发生的作用,引起的感觉。工业设计应使产品通过形态,色彩,材质,肌理,表面加工,装饰等手段符合人的感觉条件,维持人类的心理健康象征功能:在观察、使用产品时得到的所有有关精神、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感受、体验。环境功能:优良的产品设计,环境功能第一个体现是产品应与环境和谐共处,并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是产品创造的人类生活方式应与环境和谐相处。 社会功能:要求设计师能够自觉地从道德品质、文化、价值、环境和社会角度出发,运用“引导性”的设计,限制人们不良的产品消费观和使用观,提倡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表现为“选择”、“突破”、“重新组建”这三者的关系和统一 工业设计离不开创造性思维活动。无论从狭义的还是广义的工业设计角度讲,设计的内涵是

Kano模型的数据统计分析

Kano模型的数据统计分析 1、用户需求分类 1.1 Kano模型 可以把基本品质、期望品质、和魅力品质理解为客户对产品的要求:功能要求---性价比/品牌效应---附加值/特殊性。 1.2 用户需求分类 将每项用户需求按照Kano模型进行分类,即分为基本品质、期望品质和惊喜品质。先进行用户意见调查,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和统计。 1.2.1 市场调查 对每项用户需求,调查表列出正反2个问题。例如,用户需求为“一键通紧

急呼叫”,调查问题为“一键通紧急呼叫能随呼随通,您的感受如何?”以及“一键通紧急呼叫不能随呼随通,您的感受如何?”,每个问题的选项为5个,即满足、必须这样、保持中立、可以忍受和不满足。 注:√表示用户意见 1. 2.2 调查结果分类 通过用户对正反2个问题的回答,分析后可以归纳出用户的意见。例如,对某项用户需求,用户对正向问题的回答为“满足”,对反向问题的回答为“不满足”,则用户认为该项需求为“期望品质”。每项用户需求共5×5—25个可能结果。

基本品质、期望品质和惊喜品质是3种需要的结果。其他3种结果分别为可疑、反向和不关心,这是不需要的,必须排除。 (1)可疑结果(用户的回答自相矛盾)。可疑结果共2个,即用户对正反问题的回答均为“满足”或“不满足”。例如,对于“一键通紧急呼叫”,正向问题为“一键通紧急呼叫能随呼随通,您的感受如何?”,用户回答是“满足”;反向问题为“一键通紧急呼叫不能随呼随通,您的感受如何?”,用户回答还是“满足”。这表明无论一键通紧急呼叫是否能随呼随通,用户都会满足,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出现可疑结果有2种可能:一是用户曲解了正反问题,二是用户填写时出现错误。统计时需要去除可疑结果。 (2)反向结果(用户回答与调查表设计者的意见相反)。正向问题表明产品具有某项用户需求,反向问题表明不具备该用户需求,正向问题比反向问题具有更高的用户满意,但用户回答却表明反向问题比正向问题具有更高的客户满意度。例如,对用户需求“一键通紧急呼叫”,正向问题为“一键通紧急呼叫能随呼随通,您的感受如何?”,用户回答为“不满足”,反向问题为“一键通紧急呼叫不能随呼随通,您的感受如何?”,用户的回答为“满足”,这显然与调查表设计者的意见相反。反向结果较多时,表明调查表的设计存在问题,需要改进。

功能点分析方法之一-原理篇

功能点分析方法之一-原理篇 功能点分析法(FPA:function point analysis) 是一种相对抽象的方法,是一种”人为设计”出的度量方式,主要解决如何客观,公正,可重复地对软件地规模进行度量的问题. FPA 法由IBM的工程师艾伦·艾尔布策(Allan Albrech) 于20 世纪70 年代提出,随后被国际功能点用户协会(IFPUG:The International Function Point Users' Group) 提出的IFPUG 方法继承,从系统的复杂性和系统的特性这两个角度来度量系统的规模,其特征是:“ 在外部式样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度量系统的规模” ,“ 可以对从用户角度把握的系统规模进行度量” 。功能点可以用于“ 需求文档” 、“ 设计文档” 、“ 源代码” 、“ 测试用例” 度量,根据具体方法和编程语言的不同,功能点可以转换为代码行。经由ISO 组织已经有多种功能点估算方法成为国际标准,如:①加拿大人艾伦·艾布恩(Alain Abran) 等人提出的全面功能点法(full function points) ;②英国软件度量协会(UKSMA :United Kingdom Software Metrics Association) 提出的IFPUG 功能点法(IFPUG function points) ;③英国软件度量协会提出的Mark II FPA 功能点法(Mark II function points) ;④荷兰功能点用户协会(NEFPUG:Netherlands Function Point Users Group) 提出的NESMA 功能点法,以及软件度量共同协会(COSMIC:the Common Software Metrics Consortium) 提出的COSMIC-FFP 方法,这些方法都属于艾尔布策功能点方法的发展和细化。 功能点分析方法具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测量的具体步骤和方法,通常称为功能点规模测量方法(Functional Size Measurement, FSM),另一部分则是功能点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除非特别说明,通常的情况下并不分开讨论,而是统称为功能点分析方法(Functional Point Analysis, FPA),包括对应用软件的规模测量活动和后续应用测量结果进行适当的项目管理活动. 功能点分析方法有一些相对完整的,自成体系的概念,主要包括基础功能部件(Base Function Component, BFC), BFC类型,边界,用户,本地化,功能领域,功能规模,功能点规模测量的范围,功能点规模测量过程,功能点规模测量方法,功能性需求,质量需求,技术性需求,数值调整以及调整因子等15个关键概念. 功能点分析的基本计数就是依据标准计算出的系统( 或模块) 中所含每一种元素的数目: ①外部输入数(EI :external input) :计算每个用户输入,它们向软件提供面向应用的数据。输入应该与查询区分开来,分别计算。 ②外部输出数(EO :external output) :计算每个用户输出,它们向软件提供面向应用的信息。这里,输出是指报表、屏幕、出错信息,等等。一个报表中的单个数据项不单独计算。 ③外部查询数(EQ :external query) :一个查询被定义为一次联机输入,它导致软件以联机输出的方式产生实时的响应。每一个不同的查询都要计算。 ④内部逻辑文件(ILF :internal logical file) :计算每个逻辑的主文件,如数据的一个逻辑组合,它可能是某个大型数据库的一部分或是一个独立的文件。 ⑤外部接口文件(EIF :external interface file) :计算所有机器可读的接口,如磁带或磁盘上的数据文件,利用这些接口可以将信息从一个系统传送到另一个系统。

Excel的统计分析功能

Excel的统计分析功能 Excel是办公自动化中非常重要的一款软件,很多巨型国际企业和国内行政、企事业单位都用Excel 进行数据管理。它不仅能够方便地进行图形分析和表格处理,其更强大的功能还体现在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方面。然而很多缺少数理统计基础知识而对Excel强大统计分析功能不够了解的人却难以更加深入、更高层次地运用Excel。笔者认为,对Excel统计分析功能的不了解正是阻挡普通用户完全掌握Excel的拦路虎,但目前这方面的教学文章却又很少见。下面笔者对Excel的统计分析功能进行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够对Excel进阶者有所帮助。 Microsoft Excel提供了一组数据分析工具,称为“分析工具库”,在建立复杂统计或工程分析时,只需为每一个分析工具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参数,该工具就会使用适宜的统计或工程函数,在输出表格中显示相应的结果。其中有些工具在生成输出表格时还能同时生成图表。 在使用Excel的“分析工具库”时,如果“工具”菜单中没有“数据分析”命令,则需要安装“分析工具库”。步骤如下:在“工具”菜单中,单击“加载宏”命令,选中“分析工具库”复选框完成安装。如果“加载宏”对话框中没有“分析工具库”,请单击“浏览”按钮,定位到“分析工具库”加载宏文件“Analys32.xll”所在的驱动器和文件夹(通常位于“Microsoft Office\Office\Library\Analysis”文件夹中)(Microsoft OfficeXP:插入光盘,即可) ;如果没有找到该文件,应运行“安装”程序。 安装完“分析工具库”后,要查看可用的分析工具,请单击“工具”菜单中的“数据分析”命令,Excel提供了以下15种分析工具。 1、方差分析(anova) 本工具提供了三种工具,可用来分析方差。具体使用哪一工具则根据因素的个数以及待检验样本总体中所含样本的个数而定。 (1)“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工具 此分析工具通过简单的方差分析(anova),对两个以上样本均值进行相等性假设检验(抽样取自具有相同均值的样本空间)。此方法是对双均值检验(如t-检验)的扩充。 (2)“Anova:可重复双因素分析”分析工具 此分析工具是对单因素anova分析的扩展,即每一组数据包含不止一个样本。 (3)“Anova:无重复双因素分析”分析工具 此分析工具通过双因素anova分析(但每组数据只包含一个样本),对两个以上样本均值进行相等性假设检验(抽样取自具有相同均值的样本空间)。此方法是对双均值检验(如t-检验)的扩充。 2、相关系数分析工具 此分析工具及其公式可用于判断两组数据集(可以使用不同的度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总体相关性计算的返回值为两组数据集的协方差除以它们标准偏差的乘积: 可以使用“相关系数”分析工具来确定两个区域中数据的变化是否相关,即,一个集合的较大数据是否与另一个集合的较大数据相对应(正相关);或者一个集合的较小数据是否与另一个集合的较小数据相对应(负相关);还是两个集合中的数据互不相关(相关性为零)。 3、协方差分析工具 此分析工具及其公式用于返回各数据点的一对均值偏差之间的乘积的平均值。协方差是测量两组数据相关性的量度。(公式略) 可以使用协方差工具来确定两个区域中数据的变化是否相关,即,一个集合的较大数据是否与另一个

功能分析方法论

产品功能分析方法论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哪怕是一个很小的产品,整体上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产品中各子功能之间,虽然强调弱耦合性,但实际上彼此之间都有一定的相互关系。就象人的身体,虽然手和足相互独立、各具功能,但总体来看,都是组成一个生命有机体的一部分。所以分析产品功能的时候,一定要站在圈外,用系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从而避免功能遗漏。 我们的客户,往往缺乏专业性,所提出的需求缺乏逻辑,甚至好高骛远、前后矛盾,使我们无所适从。那如何站在系统的角度去分析用户需求?从而分析出功能完善、符合实际的功能图呢? 首先,一定要和客户确认最根本的需求,这是所有问题的首要问题。用户使用这个产品最终想达到什么目的?目前所提出的目标,是阶段性目标,还是终极目标?最终使用者是谁?一定要确认清楚,提前做好铺垫。否则很容易形成战略性的方向错误,导致项目工程的失败。 其次,在整个需求分析过程中,一定把握好两个原则:1、内容决定形式,2、以需定进。内容决定形式,即不要一开始就纠结原型如何设计,而是集中精力深挖用户需求,抽象、汇总所有功能。功能明朗以后,再考虑其他如设计原型或界面,否则容易被形式带偏了方向。以需定进是指,除了咨询客户所需最终结果外,还要假设以不同使用者身份设身处地,设想可能的需求。这样就能清楚,数据输入的时候,哪些是必须输入的,哪些是不必须的。从而避免数据遗漏,造成后期

大量修改改成本。 再次,就是紧紧抓住产品业务主线。抓住主线,就抓住了“纲”,总体方向就不会跑偏,剩下的只是功能细化的问题了。例如:设计一个B2B2C商城,业务主线即:用户→登录→会员→商品→购物车→结算→提现。根据这个主线把问题解决,产品的主要功能已具备了。 最后,根据产品主线,进行逐层细化。产品成败往往决定于细节,细节考虑越周全,就越接近事务的本质,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那怎么继续分解呢?很简单,根据主线上的每个环节再次逐层细分就可以了。例如上述产品主线上用户一项,可以继续细分为用户的注册、修改、删除、冻结/解冻、密码修改、所属区域等细节。所属区域,又可以继续细分为区域的增删改查等功能,层层细分,直到达到终点。最终的功能图就象一个倒挂的树状图,然后再用脑图展现出来就可以了。这样功能分析阶段就完成了。当然这只是功能结构图,至于制作原型时,细化的哪一个层次,由决策者决定。 总之,整个分析过程中,一定要站在系统的角度鸟瞰全局。而在设计阶段,一定要有前瞻仰性,为未来可能拓展方向留下余地,这样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灵活性可和适应性。从而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王金赞 2018-07-20

2020年(工作分析)职能工作分析方法(FJA)概述

?更多资料请访问.(.....) ?更多资料请访问.(.....)

职能工作分析方法(FJA) 第一节职能工作分析方法介绍 职能工作分析方法(Functional Job Analysis,简称FJA),其主要分析方向集中于工作本身,是一种以工作为导向的工作分析方法。FJA最早起源于于美国培训与职业服务中心的职业分类系统。职能工作分析方法以工作者应发挥的职能为核心,对工作的每项任务要求进行详细分析,对工作内容的描述非常全面具体,一般能覆盖全部工作内容的95%以上。 我们知道,任何工作都是以某种标准去完成某件事情,而工作者要完成任务必须具备通用技能和特定技能,必须能适应其工作环境以满足工作中的需求。三种技能——通用技能、特定工作技能、适应环境能力必须达到某种程度

的统一,工作者才能以满意的标准完成工作任务。职能工作分析方法主要分析完整意义上的工作者:不仅是达到特定要求的职能手段,而且是同工作环境密切相关的适应性系统。职能工作分析方法目的旨在获取同这三种技能相关的信息。 为了能够有效获取这些信息,工作分析者有必要掌握职能工作分析方法的一些要点: 1、工作描述语言的控制:工作者要完成什么与工作者做什么来完成 2、工作者职能等级的划分依据:事情、信息、人;职能的定义 3、通用的、特定工作和适应性技能;完整意义的工作者 4、工作系统:工作者、工作组织和工作 5、任务作为工作的子系统和基本的描述单元 6、SME作为基本信息来源的重要性:信度和效度 一、任务和任务陈述 首先,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在职能工作分析中,最基本的分析单元是任务,而不是工作本身。因为虽然工作的名称经常改变,包含的任务也不固定,但是相同的任务却在多种工作中反复出现,所以说任务是我们进行工作分析最基本的分析单元,也是培训和绩效评估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关注的重点之一。 运用职能工作分析的目标是填写如图8-1所示格式的任务陈述图,工作分析者的职责就是获取足够的信息来完成这张表,从而有可能得到:绩效标准和培训时间信息;任职资格有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