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讲课稿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讲课稿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讲课稿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讲课稿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

数测定

FFR---指导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新方法在冠心病介入领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被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金标准”。然而当我们遇到一些临界病变、多支血管病变以及分叉病变等复杂情况时,治疗策略的选择尤为重要,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已不能满足临床对狭窄性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评价的需要。我们需要一种检测手段,可以在手术中评价冠脉病变和心肌缺血的关系,使支架植入更加科学合理,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支架植入,减少患者的医疗支出,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

(FFR,Fractional Flow Reserve)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对冠脉血流储备分数的基本原理、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做一些简要的介绍。

1995年,Pijls等首次提出冠脉血流储备分数的概念。冠脉血流储备分数为狭窄冠脉支配区域心肌最大血流量与理论上同一支冠脉无狭窄时处心肌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的比值。临床上利用特殊的压力导丝精确测定冠脉内某一段的血压和流量,以评估冠脉血流的功能性评价指标。FFR简化后的公式为

FFR=Pd/Pa,它利用精确测定的冠脉狭窄前后的冠脉血压,两者的比值即为FFR。因此,FFR是一个0~1的分数。FFR理论正常值为1.0,当FFR<0.8是其定义心肌缺血的界值,提示该病变具有临床干预意义。若FFR>0.8则提示该病变不引起明显心肌缺血,则无需介入干预,因此对于冠心病支架植入的患者来说更加科学,更加有效合理。

FFR不受血流动力学因素(如血压、心率以及心肌收缩力等)的影响,可以用于多支血管病变且重复性较好,因此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临床上FFR应用的适应症有:

1.临界病变的评价

由于冠脉造影检查本身的局限,无法对临界病变进行更为有效地评估。研究显示,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查与无创缺血评价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对于临界病变,冠脉血流储备分数优于包括运动平板实验、负荷心肌核素检查以及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等在内的无创评价。2009年ACC/AHA/SACI PCI指南更新中建议,对于临界病变,FFR可以替代无创性功能检查在心导管室快速指导决定治疗策略。

2.多支血管病变的策略选择

多支血管病变的治疗策略的制定往往为经验性,而FFR测定理论上可以更好的进行功能评价,以作出合理的策略选择。FAME研究是目前唯一一项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通过对1000多例共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造影指导组和FFR指导组。仅对FFR≤0.8病变植入药物洗脱支架。与造影指导组相比,FFR指导组不仅在支架数量、对比剂用量、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方面有优势,同时也减少了长期主要MACE、死亡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进一步支持了FFR在多支血管病变的治疗策略选择中重要的临床意义。

3.左主干病变的评价

左主干病变由于其解剖位置的重要性,对其治疗策略的选择往往非常慎重。由于冠脉造影技术本身的局限,往往无法准确评估狭窄程度及其对心肌血供的影尽管IVUS等有创影像技术可以更为准确的评估狭窄程度和斑块负荷,但仍不能明确其功能学意义,因此FFR可能在左主干病变的评价中提供更多的信息。

多项临床研究提示,左主干病变中以FFR为指导的策略选择是安全有效的。Hamilos等对213名左主干病变患者进行FFR指导下的策略选择,对FFR≥0.8的患者(n=138)进行药物治疗,而FFR<0.8的患者(n=75)进行CABG治疗,平均随访5年,5年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4.心肌梗死

由于心肌梗死后正常心肌组织被瘢痕组织代替,梗死相关血管所供应的功能性心肌的数量较前减少。但在临床上尽管冠脉存在明显病变,但是有的侧枝循环的存在使相关微血管的功能可能不受影响,因此对于非梗死相关血管的治疗策略仍可以应用FFR进行评估。

5.分叉病变

在分叉病变中,由于主支和边支的重叠、支架丝覆盖及立体投影等因素,边支开口病变在冠脉造影中评价非常困难。同时,关于FFR指导分叉病变PCI 治疗的临床研究也非常有限。Koo等对主支支架植入术后边支受累的患者进行FFR检查,仅对FFR<0.75的患者进行对吻球囊扩张,随访6个月后重复行FFR 检查,其中95%的病变的FFR>0.75。

6.CABG静脉桥通畅性预测

对于需进行CABG治疗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有研究证实,FFR可以预测桥血管的远期通畅性。Botman等对450支冠脉血流储备分数>0.8的血管接受大隐静脉搭桥移植术的患者进行了1年的随访发现,桥血管闭塞率高达25%。目前推测,明显的竞争血流是桥血管提前闭塞的可能机制。

7.PCI术后预后的评价:

对于支架植入术后的评估,冠脉造影显示支架膨胀良好的患者中,约有40-70%的患者经IVUS证实存在支架膨胀不全。而作为支架植入术后评价的金标准,IVUS与FFR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总之,冠脉血流储备分数作为冠脉血流功能学检查,可以有效地评估冠脉病变的意义,并帮助我们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策略。目前的循证证据也肯定了FFR在处理冠脉病变中的地位。FFR操作并不复杂,且FFR导丝几乎可以当作普通的冠脉介入导丝使用,因此并不会在PCI中额外增加过多的手术时间和难度。可以相信,FFR在今后都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王曙光)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

FFR---指导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新方法 在冠心病介入领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被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金标准”。然而当我们遇到一些临界病变、多支血管病变以及分叉病变等复杂情况时,治疗策略的选择尤为重要,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已不能满足临床对狭窄性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评价的需要。我们需要一种检测手段,可以在手术中评价冠脉病变和心肌缺血的关系,使支架植入更加科学合理,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支架植入,减少患者的医疗支出,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FFR,Fractional Flow Reserve)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对冠脉血流储备分数的基本原理、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做一些简要的介绍。 1995年,Pijls等首次提出冠脉血流储备分数的概念。冠脉血流储备分数为狭窄冠脉支配区域心肌最大血流量与理论上同一支冠脉无狭窄时处心肌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的比值。临床上利用特殊的压力导丝精确测定冠脉内某一段的血压和流量,以评估冠脉血流的功能性评价指标。FFR简化后的公式为FFR=Pd/Pa,它利用精确测定的冠脉狭窄前后的冠脉血压,两者的比值即为FFR。因此,FFR 是一个0~1的分数。FFR理论正常值为1.0,当FFR<0.8是其定义心肌缺血的界值,提示该病变具有临床干预意义。若FFR>0.8则提示该病变不引起明显心肌缺血,则无需介入干预,因此对于冠心病支架植入的患者来说更加科学,更加有效合理。 FFR不受血流动力学因素(如血压、心率以及心肌收缩力等)的影响,可以用于多支血管病变且重复性较好,因此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临床上FFR应用的适应症有: 1.临界病变的评价 由于冠脉造影检查本身的局限,无法对临界病变进行更为有效地评估。研究显示,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查与无创缺血评价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对于临界病变,冠脉血流储备分数优于包括运动平板实验、负荷心肌核素检查以及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等在内的无创评价。2009年ACC/AHA/SACI PCI指南更新中建议,对于临界病变,FFR可以替代无创性功能检查在心导管室快速指导决定治疗策略。 2.多支血管病变的策略选择 多支血管病变的治疗策略的制定往往为经验性,而FFR测定理论上可以更好的进行功能评价,以作出合理的策略选择。FAME研究是目前唯一一项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通过对1000多例共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造影指导组和FFR指导组。仅对FFR≤0.8病变植入药物洗脱支架。与造影指导组相比,FFR 指导组不仅在支架数量、对比剂用量、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方面有优势,同时也减少了长期主要MACE、死亡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进一步支持了FFR在多支血管病变的治疗策略选择中重要的临床意义。 3.左主干病变的评价 左主干病变由于其解剖位置的重要性,对其治疗策略的选择往往非常慎重。由于冠脉造影技术本身的局限,往往无法准确评估狭窄程度及其对心肌血供的影尽管IVUS等有创影像技术可以更为准确的评估狭窄程度和斑块负荷,但仍不能明确其功能学意义,因此FFR可能在左主干病变的评价中提供更多的信息。

冠脉慢血流现象相关预测因素的研究

冠脉慢血流现象相关预测因素的研究 目的研究冠狀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相关预测因素,为CSFP的预防和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的分析山西大医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10月至2017年6月60例因“胸闷、胸痛”等原因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冠脉慢血流现象分为冠脉慢血流现象组(CSFP组,n=30)和正常人组(对照组,n=3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进行统计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预测因素。结果CSFP组患者中男性、有吸烟史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吸烟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烟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酐、尿酸、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血钾、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脑钠肽前体、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射血分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总胆固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SFP相关预测因素包括烟龄、尿酸、高密度脂蛋白(P<0.05)。结论烟龄、尿酸水平升高、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为CSFP相关预测因素。 标签: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因素;预测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gnostic factors of coronary slow flow CSFP (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SFP.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0 cases of analysis from October 2012 to June 2017 due to “chest pain” and other reasons in the Shanxi hospital for coronary angiography of epicardial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was less than 4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CSFP group (CSFP group,n=30)and normal one group (control group,n=30)two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patients had 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The general data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the predictors of slow flow of coronary artery were Logistic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zed.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men and smoking history of the CSFP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the age and smoking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the smoking du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P<0.05),the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and the creatinine,uric acid and hemoglobin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but the differences of ejection fraction,history of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total cholesterol,triglyceride,low density lipoprotein,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C reactive protein,fasting blood glucose,serum potassium,CK-MB,troponin,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platelet counts,white blood cell cou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 (P>0.05).Logistic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lated predictors of 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 included tobacco age,uric acid 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P <0.05).Conclusion Tobacco age,uric acid level and Low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治疗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治疗2015-04-22 来源:医脉通 患者由于胸痛就诊,被送至导管室;确诊其患有冠状动脉疾病(CAD),但不足以支持诊断为阻塞性CAD。针对这些患者的传统治疗方案是治疗已经出现的各种症状。然而,通常认为这部分患者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并不会比没有CAD的患者高。最近,有研究表明这种思路是错误的:患有非阻塞性CAD 的患者,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要高于没有CAD的患者。 “过去,患者因胸痛就诊,虽然负荷测试异常,但血管造影可能显示正常,医生会据此告诉患者:没什么大问题,不用担心。”斯坦福医疗中心介入心脏病学主任、副教授、医学博士William F. Fearon说道,“我们发现这些患者会可能出现血管异常,但在血管造影片中看并不明显;如果进行深入的检查,特别是侵入性的负荷、血流量和其他冠状动脉循环异常情况的检测,就能够找出胸痛的确切原因,然后指导治疗策略”。尽管如此,这些检查程序还没有纳入临床指南,大部分医生在临床中也未采用。 “现在,在包括梅奥诊所在内的几个CAD研究中心,倾向于更加全面地评估冠状动脉生理机能,但是最初的进展来自欧洲心脏病学会,他们在指南中规定,对不明原因的胸痛患者,必须检测血管内皮功能。”梅奥诊所胸痛部主任、首席研究员Amir Lerman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总的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崭新的领域。” 此外,也缺少对此类患者预防和治疗最佳方案的研究。目前面对此类患者,医生必须依靠自己的临床判断。 “能够明确的是,大多数非阻塞性CA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十年风险升高,且大大高于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估算的人均十年风险预期。” Cedars-Sinai医学中心的C. Noel Bairey Merz教授指出。在3月的2015ACC年会中Merz指出,“根据我的临床经验,我推荐非阻塞性CAD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如果他们有症状,则建议进行抗心绞痛和抗心肌缺血治疗。需要在非阻塞性CAD人群中,开展研究预防性疗法的作用的临床试验。” 行动的依据 第一个引发非阻塞性CAD争议的研究是女性缺血综合征评估(WISE)研究。结果表明,患有非阻塞性CAD的女性与没有CAD的女性相比,心肌梗死(MI)风险升高,而且使用常规的诊断方法容易漏诊非阻塞性CAD。 2014年发表的VA CART研究(N = 37674;%患有非阻塞性CAD),也发现了相似的结果。该研究主要针对2007-2012年在退伍军人事务部卫生保健系统中接受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男性退伍军人。VA CART研究副主任、科罗拉多大学奥罗拉医学院副教授Thomas M. Maddox等发现,经过调整,随着CAD 的增加,1年心肌梗死发生率出现上升;参与研究的退伍军人中单支血管非阻塞性CAD(HR= 2;95%CI )、双支血管非阻塞性CAD(HR = ;95% CI,)和三支血管阻塞性CAD(HR = ;95% CI,),与那些没有明显的CAD的受试者相比,在1年内发生MI的可能性更高。 “很长一段时间,心脏研究只包括阻塞性病变患者,所以我们无法知道那些非阻塞性病变患者的具体情况。”Maddox指出,“当我们观察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应用中国专家建议》(2020)要点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应用中国专家建议》(2020)要点 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患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目前常用的影像检查手段为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CA)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ICA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而CCTA 已成为冠心病首选的无创影像检查技术,阴性预测值高,被认为是ICA 的“看门人”。常规ICA和CCTA主要提供解剖信息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难以从功能学角度评价狭窄对心肌血供的影响,鉴别缺血特异性病灶。血流储备分数(FFR)被认为是评价冠状动脉血管生理功能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且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基于CCTA影像数据应用高级计算流体力学及深度学习等方法获得的FFR(CTFFR)能在单次检查期间同时提供冠状动脉的解剖和生理学信息,成为临床研究和应用的新热点。 一、FFR简介 冠状动脉循环由心外膜血管和心肌内微循环小血管组成。FFR即指的是在冠状动脉存在狭窄病变的情况下,该血管所供心肌区域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与同一区域理论上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之比,简化定义为心肌最大充血状态下狭窄远端冠状动脉内平均压与冠状动脉口部主动脉平均压的比值。有创的FFR需使用压力导丝在狭窄病变的远端进行有创测量,理论正常值为“1”。目前临床应用中推荐0.80为阈值。FFR≤0.80的

病变为缺血特异性病变,FFR>0.80病变不会诱发心肌缺血。FFR除可评估冠心病功能性缺血之外,还能指导临床治疗决策。与基于ICA指导的临床决策相比,基于FFR指导的血运重建策略对患者的短期和长期预后均有明显改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二、CT-FFR技术简介 1. 技术原理和工作流程: 2. CTFFR分析软件: 3. 比较影像学优势: 三、CT-FFR应用注意事项 1. 优化CCTA影像采集: 【推荐意见】:推荐CCTA检查至少在64排探测器以上的CT设备上完成;严格遵守心血管CT指南的扫描规范,控制CCTA的影像质量,使得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达到优秀标准,提高CT-FFR的成功率和准确度。 2. 选择CT-FFR的测量位置: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因素分析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存在慢血流现象但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53例患者为慢血流组,并随机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流正常的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对影响慢血流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临床指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而慢血流组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汁学差异,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血尿酸水平增高是慢血流患者的危险素。结论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慢血流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标签:冠状动脉慢血流;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尿酸 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在临床较多见,其机制尚不明确,其主要表现为有心肌供血不足的表现但冠脉造影未发现狭窄,但出现远端血流灌注缓慢的现象,其发病分为原发和继发[1-2],现通过对我院两年间53例病例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因胸痛、胸闷、心悸等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病例982例,显示冠状动脉慢血流病例53例,其中男38例,女15例,平均(59.8±5.7)岁,并随机选取同期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病例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59.0±5.7)岁,据此分为慢血流组及正常血流组。全部入选病例均排除可能导致冠脉梗塞及狭窄的常见疾患(高血压,心肌梗死,冠脉瘤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桡动脉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用参照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法(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即造影过程中造影剂从充盈动脉开始(第1帧)至到达动脉远端(最末帧)之间的帧数。30帧/s校正记录帧数。采用右前斜30°加足位30°记录前降支和回旋支,采用左前斜30°加头位30°记录右冠状动脉,将前降支的帧数除以1.7得出校正的TIMI帧数。采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CSF诊断标准[1]采用CTFC时,大于正常血流速度的2个标准差即可诊断CSF;在正常血流速度的2个标准差之内则认为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正常[1]。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或百分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林叶 综述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安徽芜湖241000) ProgressinPathogenesisofCoronarySlowFlowPhenomenon ZHANGLinye (DepartmentofCardiology,WuhuSecondPeople'sHospital,Wuhu241000,Anhui,China) 文章编号:1004-3934(2015)03-0356-04 中图分类号:R543.5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4-3934.2015.03.032 摘要: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是一种由于内皮功能不全引起的微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目前认为男性、吸烟、肥胖、高血尿酸水平、糖耐量异常、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小板功能和形态异常是其致病的高危因素。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可能是系统性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提示微血管功能失调及障碍、内皮细胞受损和功能障碍、内皮活化及炎症、基因变异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发病密切相关。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病机制;内皮细胞;炎症 Abstract: Coronaryslowflowphenomenon(CSFP)isakindofmicrovascularfunctiondisordercausedbyendothelialdysfunction.HighriskfactorsforCSFPincludesmoking,obesity,highblooduricacidlevelandabnormalglucosetolerance,highplasmahomocysteinelevels,andabnormalplateletfunctionandform.CSFPmaybeasingleclinicalpresentationofasystemicdisease,however,thepathogenesisofCSFPhasnotyetbeencompletelyunderstood.SeveralmechanismshavebeenproposedforCSFPsuchasmicrovasculardysfunction,im-pairedendothelialcells,endothelialactivationanddysfunction,inflammation,andgeneticvariation. Keywords: coronaryslowflowphenomenon;pathogenesis;endothelialcell;inflammation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slowflowphenome-non,CSFP)于1972年由Tambe等[1]首次报道,此后随着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普及,CSFP逐渐被心脏介入医生所熟悉。但目前国内外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发病机制及出现的临床危害所进行的研究并不多,治疗亦处于研究阶段。本文就目前对CSF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1 定义、流行病学及判断标准 CSFP是指排除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成型术后、CAG术中冠状动脉内气体栓塞、心脏瓣膜病、结缔组织病等因素外,在CAG中未发现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病变,而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临床中,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因胸痛行CAG患者中1%~7%的患者证实存在CSFP[2-3]。 目前CAG仍是诊断CSFP的唯一有效手段,采用校正的TIMI帧数(CTFC)[4]计数来诊断。CTFC是计算靶血管近端有造影剂染色起至该血管末梢显影所用曝光帧数,采集速度校正为30帧/s,冠状动脉内预先给予硝酸甘油。CTFC第一帧的判定:造影剂完全或近乎完全充盈冠状动脉起始部并接触到血管壁的两侧,能见到造影剂开始前向运动;最后一帧的判定:造影剂进入到靶动脉末梢的标记性分支。计数时前降支和回旋支选右前斜加足位,右冠状动脉取左前斜加头位。因前降支较长,将前降支的帧数除以1.7,即为CTFC。正常造影剂全段染色计数帧数为14~28帧,如CTFC>40帧为慢血流现象。 2 冠状动脉慢血流病因 研究提示CSFP患者有多项独立危险因素,主要致病的高危因素有多种: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与男性、肥胖者相关性大[5],大部分有吸烟史,吸烟增加了 CSFP的发生[6];男性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时容易发生冠状动脉慢血流[7-8],且可能为CSFP的预测因子。多项研究证实尿酸水平增高是冠状动脉慢血流形成的危险因素;Binak等[9]对28例CSFP患者分析 作者简介:张林叶(1972—),副主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冠心病及高血压防治研究。Email:zhanglinye1791@163.com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冠脉FFR)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已不能满足临床对狭窄性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评价的需要。IVUS以及OCT等影像技术的出现,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对狭窄程度的判断、病变性质的评估以及治疗策略的选择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但仍未能从功能上对病变血管做出更科学合理的评价。基于上述原因,一项新的技术应运而生,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它就是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FFR是利用特殊的压力导丝精确测定冠脉内某一段的血压和流量,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对心肌灌注所造成的影响,属于冠脉血流的功能性评价指标。大量研究表明,通过FFR检测以指导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可是患者获得更大的临床益处。 二、冠脉FFR的基本原理 冠脉FFR是通过精确测定的冠脉狭窄病变两端的压力,再用后者与前者的值相比,其比值即为FFR。FFR不仅仅是压力的比较,也真实反映了通过存在狭窄病变的血管向远端所能提供的最大血流,与没有病变的理想血管所能提供的最大血流的比值。因此,是对冠脉血流的功能性评价的可靠指标。 三、冠脉FFR系统的组成 FFR系统主要由压力导丝(PressureWire)和Xpress机器组成。可用来测量FFR、CFR和温度。FFR是标准配置,CFR和温度是可选配的。 四、冠脉FFR的特征 3.1 FFR理论正常值为1;且在评价病变的功能意义时有清晰的阈值; 3.2 FFR测量重复性高,且因为它是一个比值,因此不受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3.3 FFR不仅能把侧枝循环的影响考虑在内,还能评价狭窄程度与所支配灌注区的面积是否相关; 3.4 FFR可以实时的反映血管的功能性狭窄情况,因此在行冠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时,可以实时的反映其效果。 3.5 FFR不能提供斑块性质、纤维帽的厚薄及斑块负荷等信息。 五、冠脉FFR测量的必备条件 1、压力导丝(压力感受器)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压力导丝有瑞典Saint Jude Medical Systems公司产的PressureWire和美国Volcano公司产的PrimeWire两种。压力导丝直径0.014',其性能类似于PCI导丝,并可用于PCI操作[3-6]。导丝近头端3cm的透X线与不透X线连接处镶有压力感受器,能感知血管内压力信息的变化,可以测量FFR、CFR和温度。压力导丝必须与专用界面相连接,界面上的荧光屏可以显示压力曲线和FFR值。(见附图)

如何获得准确的血流储备分数数值

如何获得准确的血流储备分数数值 在冠脉介入治疗技术日益成熟和广泛开展的今天,如何更合理地评价冠脉病变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更合理地指导介入治疗变得尤为重要。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价冠脉缺血的“金标准”,对指导临界病变、多支病变、分叉病变等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栏目将详细地从基础到临床、从操作到试验,全面地帮助读者解读此项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价值。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健 1993年,皮耶斯(Pijls)等提出了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的概念。FFR是指在腺苷等药物作用下达到最大充血状态后,利用导管和压力导丝(压力导丝结构见图)测得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供血心肌区域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与同一区域冠状动脉正常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灌注之比。 图压力导丝示意图 目前FFR主要用于冠脉狭窄病变的功能性评估,在进行冠脉造影时利用压力导丝测量冠状动脉内压力的变化找出真正具有病理生理意义的冠脉狭窄病变。鉴于其操作简单,不受心率、血压和心肌收缩力等血流动力学因素变化以及正常参照血管的影响,并且FAME、FAMEⅡ、DEFER等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在制定临界病变、分叉病变、口部狭窄病变、多支血管病变甚至左主干病变的血运重建策略时,结合冠脉生理学评价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功能性”血运重建。经过长期基础和临床研究,FFR已经成为冠脉狭窄功能性评价的公认指标。 虽然FFR易于实施、操作简单、快捷、安全,但是在FFR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陷阱”,一不小心就会高估或低估病变的严重程度。那么,如何获得较为准确的FFR数值呢?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操作流程

FFR整个操作流程如下,首先进行动脉生理检测仪的准备工作,分别连接电源线、AO IN、AO OUT及PRESSURE WIRE OUT信号线缆,并打开电源开关。 开机进入主菜单界面后,先选择PATIENT,然后在体外做三次归零:首先是导管室压力通道归零,第二步为主动脉压校零,最后一步为压力导丝压校零。简言之,FFR就是压力导丝压与主动脉压的比值,所以两个压力校零非常重要,要准确校准。完成体外三步归零后,下一步是均衡主动脉压和压力导丝压,保证这两个压力在体内也处于同一基线水平。如果主动脉压和压力导丝压相差在±9 mmHg之内,按住EQUALIZE(EQ,均衡)键3秒,以消除差值;如果差值大于±9 mmHg,重新调整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冲洗导引导管,拧紧Y阀,减少差值;如果导丝尾端连接电缆线,很难转动,可以断开尾端,先放入最容易进入的血管,然后再进入目标血管EQ.EQ完成,主动脉压和压力导丝压两条压力曲线完全重叠,FFR数值为1.00. 完成EQ后,将压力导丝通过病变,压力感受器置于尽可能远的位置,防止遗漏隐藏病变,等待基准压力读数稳定,撤出导引针(导引针没有撤出会造成主动脉压降低,FFR数值被高估)并拧紧Y阀。按照导管室标准规程给硝酸甘油,避免冠脉血管痉挛影响测量,然后从冠脉或静脉给予腺苷或三磷酸腺苷(ATP),实现最大充血状态(后面会详述给药方法、剂量、不良反应、禁忌证等)并开始记录;达到最大充血状态并完成测压后,按STOP/VIEW 键停止记录,仪器会自动显示FFR最低值。可使用同一条导丝对同一血管或不同血管进行多次测量,只须做一次EQ即可,但是如果有数据漂移,要重新EQ,如果还有漂移,压力导丝压要重新校零。另外,如果断开导丝尾端后需要重新测量时,须用湿纱布擦干净尾端3个电极处,然后用干纱布擦干,将导丝尾端与连接器连接,插到底拧紧,即可恢复压力导丝压读数。 完成测量后,可用光标对数据进行分析。完成FFR测压后,还有一步非常重要,即验证主动脉压和压力导丝压:回撤压力导丝,使压力感受器刚出导引导管口,与EQ时位置一致,验证主动脉平均压和压力导丝平均压差值在±5 mmHg内,说明数据准确,没有漂移。对于弥漫性病变和一条血管有多处病变,我们建议做PULLBACK,回拉过程中观察压力导丝平均压曲线,压力阶差超过10 mmHg为有意义(这时不要以FFR数值变化作为指导)。 药物选择及应用 在FFR测定中需要用药物使心肌血管床达到最大程度扩张,即获得最大充血相,这一步是准确进行FFR检测的关键。如果注射诱发药物的剂量不足,可能会低估病变严重程度,这种情况在FFR实际应用中并不少见。目前可供FFR测定使用的药物有腺苷、A TP、硝普钠、罂粟碱、多巴酚丁胺、α受体阻滞剂等,其中腺苷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最大充血相诱发药物。腺苷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腺苷A2受体产生血管扩张效应,其作用不依赖于心肌代谢。ATP常作为腺苷的替代品,在体内可快速降解为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和腺苷,最终发挥作用的是腺苷。 腺苷静脉滴注是目前公认的诱发充血反应的标准方法,标准滴注速率为140 μg/(kg?min)。一般在滴注后60 s左右腺苷作用达到高峰,停药后约60 s作用消除。由于其半衰期短,为了保证药物能迅速到达冠状动脉起效,需要穿刺粗大的外周静脉,常用肘正中静脉或股静脉,也可以经中心静脉(手背静脉不能作为给药替代途径)。肘前静脉作为腺苷滴注的替代途径,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机制与进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作者:李建平2010-12-21 冠状动脉造影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金标准”。然而,随着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已不能满足临床对狭窄性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评价的需要。尤其当我们遇到临界病变、多支血管病变以及分叉病变等情况时,治疗策略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而此时单纯冠脉造影检查无法为我们提供足够的信息和证据。随着IVUS以及OCT等影像技术的出现,使我们对狭窄程度的判断、病变性质的评估以及治疗策略的选择更为准确和合理,但由于技术本身的局限,这些检查无法评价病变的功能意义,换言之即无法评价冠脉狭窄病变是否引起明显心肌缺血。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检测手段,可以在术中评价冠脉病变和心肌缺血的关系。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冠脉血流储备的评估逐渐浮出水面,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同时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基于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的介入策略的选择,可以使患者更为明显的获益。本文从冠脉血流储备分数的基本原理、检测方法以及临床进展向大家进行介绍。 1 血流储备分数的基本原理 首先,为了更好的理解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我们先简单复习一下冠脉的循环系统。冠状动脉系统可以被看作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直径为数毫米到400um的较大冠脉,又被称为“传导血管”,其对血流的阻力非常小;另一组成部分为分支成树枝样的较小冠脉及直径< 400um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又被称为“阻力血管”。顾名思义,其对心肌血流灌注起到显著的控制作用(见图一)。冠脉循环的两个特征对理解狭窄病变的功能检测十分必要,即正常情况下压力传导的恒定性和微循环的可调控性。根据Ohm’S定律,心肌血流量(Qmyo)等于跨心肌压力阶差(Pd—Pv)与跨心肌阻力(Rmyo)的比值,即Qmyo=(Pd—Pv)/Rmyo。Pd为病变远段压力,Pv是中心静脉压力,非狭窄冠脉的病变远段压力等于冠脉口部压力(Pa)。在生理状况下,中心静脉压力等于或几乎等于0,跨心肌阻力取决于大的冠脉阻力和微循环阻力,正常冠脉对跨心肌阻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跨心肌阻力主要取决于微循环的功能状态,即心肌最大血流量主要取决于微循环的扩张能力。当大的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病变时,因产生黏滞摩擦、层流、湍流和微涡流而增加冠脉阻力,使Pd降低致灌注压下降,进而降低心肌血流量。在此原理下,1974年Gould等首次提出了冠脉血流储备的概念,即冠脉最大血流量与基础状态下血流量的比值。但由于其无法区别大的冠脉狭窄和微血管阻力对血流量的影响,故不能成为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特异性参数,且测量结果易受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心室负荷异常的影响,因此未能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1995年,Pijls等首次提出冠脉血流储备分数的概念。冠脉血流储备分数被定义为狭窄冠脉支配区域心肌最大血流量与理论上同一支冠脉无狭窄时处心肌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的比值,即FFR=QSmax/ QNmax = (pd-pv)/Rs÷(pa-pv)/Rn。当使用某些药物(如腺苷),诱发最大充血状态,也就是使微循环阻力降到最低时,Rs=Rn,而由于Pv 相对于Pa和Pd来说可疑忽略不计,因此,上述公式就被化简为FFR=Pd/Pa。理论上,冠脉血流储备分数,不受血流动力学因素(如血压、心率以及心肌收缩力等)的影响,可以用于多支血管病变且重复性较好,因此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2 血流储备分数的检测和判读 从上述FFR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可以看出,冠脉血流储备分数的评价取决于狭窄近、远端压力的测量和最大充血状态的诱发。压力导丝的操作性能类似于PCI导丝,其头端3cm 处镶有压力感受器,能感受血管内压力的变化,并可用于各种PCI操作。操作时应注意在压力感受器出导管口1~2mm处时,校正压力使Pa=Pd,而后将导丝通过靶病变使感受器至少在病变远段3~5cm处,此时常用腺苷或三磷酸腺苷诱发最大充血状态,分别记录稳态的基

冠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因素的研究

冠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因素的研究 临床上虽然已经有了冠脉慢血流现象相关的病理学特点报道,但是仍然缺乏标准的发病机制。本文将以近三年以来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冠脉慢血流现象的基本概念、发病机制、相关因素等进行简要综述,旨在通过研究为之后相关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 标签:冠脉慢血流;发病机制;相关因素;治疗方法 冠脉慢血流全称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即CSFP。这种疾病主要是在排除了心脏瓣膜疾病、冠状动脉扩张或者痉挛、心肌病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冠脉造影的过程中并未发现冠状动脉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病变,但是却可以看到远端血流灌注发生延迟现象。早在1972年这个问题已经被发现。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的冠状动脉疾病,但是因为其发病机制在如今尚不明确,因此本文将主要对其相关的危险因子进行相应分析,为临床实践治疗奠定基础。 1 CSFP疾病的概念及判断指标 1.1 概念解释 当前在临床上随着相关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冠心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因此关于冠状动脉慢血流疾病的查出率也变得越来越高。梁伟东在其开展的关于冠脉慢血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过程中指出,冠脉慢血流相关概念最早是在1972年由Tambe提出,但是当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更别说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1]。这一概念及相关研究也是在最近几年才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切入点比较广泛,包含分子水平、解剖学等不同的方面。 1.2 判定标准 CSFP疾病最早在临床当中关于CSFP疾病的判定一般采用冠脉造影过程中血管末梢造影剂的具体充盈速度进行评价。这一观点在唐礼丽学者所開展的研究当中也有所提及,她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病原因、机理以及临床特点和诊断标准等进行分析,其中认为可以采用矫正TIMI方法来判定[2]。 2 CSFP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1 微血管床发生结构性变化所引起的CSFP 根据临床相关结果证实,对于患有CSFP疾病的患者,其病理活检结果显示这种疾病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微血管功能障碍。王霆在对冠脉动脉慢血流疾病与抑郁和焦虑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时,也指出了微血管床和CSFP疾病发生的关系,发现在200例患者当中,有患者的冠脉微血管发生了内皮细胞变性、内膜增生以及纤维肌性增生等现象[3]。盘兰萍等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新进展

尼可地尔对冠脉慢血流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影响

尼可地尔对冠脉慢血流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 舒张功能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影响。方法经冠脉造影诊断为csf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60)与尼可地尔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尼可地尔组给予常规治疗加尼可地尔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分别检测fmd、apn、hscrp的水平。结果尼可地尔组患者的fmd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尼可地尔能显著增加csf患者fmd,改善内皮功能。 [关键词] 冠脉慢血流;尼可地尔;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中图分类号] r5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3-12-02 effects of nicorandil on endothelial-dependent 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 of the brachial arter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slow flow wang tao1 li yuan2 xiao wenliang1 jiang zhian1 zhang xiaoguang1 yin hongshan1 zhao shujian1 zhou chunxia1 zhang song3 1.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ird hospital of heibei medical university,hebei 050051,china; 2.department of medicine,forth hospital of shijiazhuang,shijiazhuang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招标技术要求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招标技术要求 一、功能要求 1.可以配有线或无线压力导丝,实时测量FFR(血流储备分数)数值。 2.动脉生理检测仪轻巧简便,便于在几个导管室之间移动使用,至少能支持4间导 管室手术。 3.动脉生理检测仪需配备触摸屏,也可以使用遥控器操作。 4.动脉生理检测仪需有USB端口,方便数据的导出和在电脑上进行分析。 5.动脉生理检测仪需有视频输出端口,方便手术转播。 6.压力导丝直径0.014英寸。 7.压力导丝远端要求有亲水涂层,近端要求有疏水涂层,可以提高信号的稳定性。 压力导丝需有聚合物保护套,可以保护内部的线缆和电子设备,提高信号的可靠性。 二、技术参数 压力要求: 1.操作压力范围:-30至300 mmHg 2.压力导丝精确度: +/-1 mmHg, +/- 读数的1%(在压力范围-30至50mmHg 内),+/-读数的3%(在压力范围50-300mmHg内) 3.主动脉压精确度:+/-1 mmHg或0.5%,以较高者为准 4.频率响应:0-25Hz 5.分辨率:≦0.2 mmHg 电路要求: 1.操作电压:100-240V,50-60 Hz 2.额定电流:0.2A(230 VAC),0.35A(110 VAC) 3.额定功率消耗:20W https://www.doczj.com/doc/6b5236337.html,B:版本 2.0,能支持高速通讯

5.连接器:A类,插座 6.以太网:10/100 Mbit/s a.连接器 RJ45 7.DVI:屏幕分辨率 1280x800 8.频率 60Hz 9.满足输出要求,连接器 DVI-I(集成-数字和模拟) a.使用标准VGA电缆和DVI连接至VGA适配器(模拟信号) b.使用DVI连接至VGA电缆(模拟信号) c.使用DVI-D电缆连接(数字信号) d.使用DVI连接至HDMI电缆(数字信号) 10.供电单元中的电源连接器:标准插头IEC 320-C8 11.无线发射:频率范围 2.4000-2.4835 GHz(ISM-band) i.类型跳频扩展频谱 环境条件适应: 1.相对湿度操作:30-75% 2.操作环境压力:525-795 mmHg 3.运输和储存温度:-40°C至±70°C 4.运输和储存相对湿度:10%至95% 5.运输和储存环境压力:375-795 mmHg(500-1060 mbar)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特点分析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病例分两组:冠脉慢血流现象组(39例)和冠状动脉血流正常组(27例),所有病例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除外心肌病、瓣膜病及其他类型心脏病,在行冠脉造影检查时发现慢血流,均于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0.2mg,测量注射前后的血流速度,入选病例均行运动负荷试验及静息心电图检查。结果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组注射硝酸甘油后血流速度明显增快,P<0.05;冠脉慢血流组无心绞痛发作时,静息心电图异常发生与血流正常组无差异,P>0.05,心绞痛发作时,静息心电图异常发生高于冠脉血流正常组,P<0.05,运动负荷阳性率高于冠脉血流正常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在冠脉造影中比较常见,可能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新的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冠状动脉造影;缺血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 CSFP)是指排除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脏瓣膜病、结缔组织病等因素外,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没有发现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病变,而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这种现象逐渐引起了临床的重视。本文对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39例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CSFP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组:39例,均因反复心前区不适疑为冠心病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而造影结果未见明显狭窄病变者。39例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42~68( 平均53.8±7.5)岁。39例心绞痛症状典型,胸痛发作时有情绪激动、吸烟等诱因,症状持续时间由数分钟至10余分钟不等,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12例有高血压病史,8例有糖尿病,5例有高脂血症,13例为吸烟者,5例有冠心病家族史。 冠状动脉血流正常组:27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无明显狭窄病变。27例中男23例,女4例,年龄37~64(平均50.2±7.8)岁,均有胸痛发作,但不典型,含服硝酸甘油无效。8例有高血压病史,7例有高脂血症,2例有糖尿病,3例为吸烟者。 1.2 方法:全部入选病例临床均除外心肌病、心瓣膜病及其它类型心脏病,均经平板运动试验及静息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时一经发现血流缓慢现象,即于冠状动脉内推入硝酸甘油0.2mg,然后同一体位再次造影,造影结束后分别测定推入硝酸甘油前后同支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速度以造影剂充填冠状动脉全程的时间表示(造影曝光速度为1 2.5桢/S,以冠状动脉充盈的心动周期总数除以12.5即得充盈时间)。

导管室三大紧急情况及处理

导管室三大紧急情况及处理 血压降低及处理 心律失常及处理 心室颤动及处理 血压降低常发生情况 (1)迷走神经反射性血压降低:精神紧张,局部疼痛,导管刺激,饥饿等均可引起血管迷走反射。临床表现为迅速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胸闷,恶心,呕吐,全身大汗。大多数发作短暂。由于过度紧张血管极度收缩,使血压突然降低。多发生于女性、老年患者,术前及射频消融中放电刺激等。同时伴有心动过缓出现。 (2)晕针:这部分病人在打麻药时,进针刺激即会出现精神高度紧张,脸色苍白,大汗,心率减缓,血压降低。多发生年轻人和体质弱、女性患者。 (3)冠脉开口处病变,左主干病变,右冠状动脉近端或前降支近断病变,多支血管病变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时容易出现低血压。病人的主干开口处有较严重狭窄的病变时,使用正常的造影或指引导管直径对比偏大,插入时阻塞了相关血管,直接影响血流灌注,也会造成血压急骤降低。压力曲线成单峰或心室化。 (4)冠脉开口异常:这种情况日常工作中很多见,因心脏病患者多伴有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使主动脉根部增宽,冠联动脉开口随之移位变形,使用常规导管己不能与其开口同轴,术者操作时要反复调整,有时在调整过程中会使导管深插,导管超选,发生堵塞血管,影响瞬

间血流灌注,动脉压力急骤降低。抽出导管便可恢复,这种情况发生不需给药物治疗。配合术著更换合适导管材料。避免超选即可继续手术。 (5)冠脉急性血栓:通常是发生在PCI或急诊PCI手术时,靶病变血管或临近靶病变部位的血管出现急性血栓,使其发生闭塞后,直接影响血管的灌注,血压急骤降低。情况发生后快速及时配合使用动脉溶栓如尿激酶、欣维宁、升压药物及血栓抽吸导管。 (6)冠状动脉慢血流,无血流:国际上己将TIMI—0级称为无再流,TIMI 1称为慢血流,也有将TIMI0—l称为无再流,而将TIMI II称为慢血流。明确的说,只要冠脉PCI术中无血流或慢血流直接影响血流动力学改变,就会使血压急骤降低,心动过缓等急症发生。 (7)冠状动脉穿孔:冠状动脉出现穿孔是PCI术中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后由于部分血液和造影剂流入心包,形成心包填塞,压迫心脏,使其充盈受限,射血减少,血压随之降低。随着病情加重,血压会出现更不良的改变。 (8)急性过敏性休克:介入治疗手术中发生急性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病人大多数是使用对比剂碘过敏而引发的。一些患者早期症状,皮疹,粘膜水肿,眼结膜充血,鼻涕,流泪,随之血压开始降低。严重者没有早期症状,术中无其它原因血压下降,用升压药物作用不明显,应准确判定,及时脱敏,纠正血压 (9)血容量不足:术前禁食时间过长,术中出汗过多,又未及时补充液体引起血容量不足而出现低血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