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法学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民事纠纷的多元解决机制、诉与诉讼标的、民事诉讼当事人、公益诉讼与第三人撤销之诉、法院调解制度、上诉制度、审判监督程序的发展与完善、民事执行制度的八个专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了解我国民事司法的主要内容和最新动态,掌握民事诉讼中的主要制度和主要程序,了解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主要学术动态.

二、教学与考核办法

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自学与面首相结合,面授时安排适当的课堂讨论。

考核采取期末闭卷考试、作业、考勤相结合的办法。

三、教学时数:32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讲民事纠纷的多元解决机制

一、民事纠纷概述

(一)民事纠纷

(二)民事纠纷的特点

二、民事纠纷的诉讼外调解

(一)调解的概念与特征

(二)调解的主体与类别

(三)调解协议的效力

(四)对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

三、仲裁

(一)仲裁的概念与特征

(二)民商事仲裁

(三)劳动争议的仲裁

(四)仲裁与诉讼的关系

四、民事诉讼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与特征

(二)民事诉讼的程序

(三)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

复习思考题:

1、我国诉讼外的调解主要有哪几种?

2、人民调解协议具有何种法律效力?

*3、试述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

*4、与诉讼相比较,民商事仲裁有哪些特点?

5、试述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

6、民事诉讼有哪些主要的程序?

参考读物:

1、[日]谷口安平:《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法大学1994年版。

2、[英]迈克尔•努尼:《法律调解之道》,法律2006年版。

第二讲诉与诉讼标的

一、诉的概述

(一)诉的概念

(二)诉的要素

二、诉的种类

(一)给付之诉

1、现在给付之诉

2、将来给付之诉

(二)确认之诉

1、积极确认之诉

2、消极确认之诉

(三)之诉

三、诉讼标的

(一)、诉讼标的概述

1、诉讼标的之概念

2、诉讼标的之功能(二)诉讼标的的学说

1、旧实体法说

2、诉讼法说

3、新实体法说

4、诉讼标的相对说

5、我国对诉讼标的的界定复习思考题:

1、诉有哪些要素构成?

*2、诉可以分为哪几种?

3、什么是诉讼标的?它在民事诉讼中有何作用?

*4、什么是旧实体法说和新实体法说?两者有何不同?ﻫ5、什么是诉讼法说?一分肢说与二分肢说有何不同?

6、什么是诉讼标的相对说?

参考读物:

1、刘荣军:《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法律1999年版。

2、张卫平:《诉讼标的及其识别标准》,《法学研究》1997年第4期。

3、江伟等:《诉讼标的论》,《法学家》2001年第6期。

第三讲民事诉讼当事人

一、当事人概述

(一)当事人的含义

(二)确定当事人的意义

(三)双方当事人对立原则

二、共同诉讼

(一)共同诉讼制度概述

(二)必要的共同诉讼

(三)普通的共同诉讼

三、第三人

(一)第三人概述

(二)有请求权的第三人

(三)无请求权的第三人

(四)无请求权第三人存在的问题

(五)撤销之诉的第三人

四、代表人诉讼

(一)代表人诉讼概述

(二)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

(三)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

思考题与作业:

1、确定当事人有何意义?

*2、试析必要共同诉讼及其类型

*3、试析普通的共同诉讼及其构成要件

4、简析有请求权的第三人及其诉讼地位

5、试析无请求权第三人及其诉讼地位

6、我国无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7、试析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

参考读物:

1、[德]尧厄尼希:《民事诉讼法》第三章,法律。

2、谭兵李浩:《民事诉讼法学》第七章,法律。第四讲公益诉讼与第三人撤销之诉

一、公益诉讼

(一)公益诉讼概述

(二)环境公益诉讼

(三)消费者公益诉讼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概述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原告

(三)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条件

(四)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程序

思考题与作业:

*1、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的主要区别何在?

2、哪些主体有权提起环境益诉讼?

3、哪些主体有权提起消费者公益诉讼?

*4、环境益诉讼在程序上有哪些特点?

*5、何为第三人撤销之诉?为什么要设立此类诉讼?

6、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原告包括哪些?

*7、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8、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是何种关系?

参考读物

1、张艳蕊:《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大学

2、杨炎炎、章武生:《外国环境公益诉讼和集团诉讼案例评析》,法律

3、张卫平:《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分析与评估》,《比较法研究》2012年第5期

4、吴泽勇:《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原告适格》,《法学研究》2014年第3期

5、王亚新:《第三人撤销之诉原告适格的再考察》,《法学研究》2014年第6期.

6、巢志雄:《第三人撤销之诉研究》,《现代法学》2013年第3期

第五讲法院调解制度

一、法院调解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一)法院解决纠纷的两种主要方式

(一)马锡五审判方式与调解为主

(二)从着重调解到自愿、合法调解

(四)从淡化调解到调解重兴

二、调解的优势与调解的不足

(一)调解的比较优势

(二)调解的不足

三、法院调解的三原则

(一)自愿原则

(二)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

(三)合法原则

四、法院调解的新发展

(一)强调纠纷的调解解决

(二)委托调解

(三)协助调解

思考题与作业:

1、试析“马锡五审判方式"

*2、调解有哪些比较优势?

*3、试析法院调解中的自愿原则

4、试析法院调解中的合法原则

5、试析委托调解与协助调解

参考读物:

1、李浩:《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法学研究》1996年第4期。

2、李浩:《调解的比较优势与法院调解制度的》,《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3、张卫平:《诉讼调解:时下态势的分析与思考》,《法学》2007年第

5期.

4、周永坤:《论强制性调解对法治与公平的冲击》,《法律科学》,2007年第3期。

第六讲上诉制度

一、上诉制度概述

(一)上诉的概念

(二)上诉制度的目的

1、上诉制度的私人目的

2、上诉制度的公共目的

(三)上诉制度的功能

1、提供释放不满的渠道

2、实现程序制约

3、保障司法公正

4、促进法律适用的统一

(四)上述制度的类型

1、一次上诉型

2、两次上诉型

二、我国的上诉制度

(一)第二审程序的立法例

1、复审主义

2、事后审主义

3、续审主义

4、我国采用的立法例

(二)上诉制度提起

1、上诉的条件

2、上诉的程序

3、上诉的效力

4、上诉的受理

(三)上诉案件的审理

1、审理前的准备

2、案件的审理

3、案件的裁判

4、案件的调解

三、我国上诉制度的

(一)、我国现行审级制度与上诉制度(二)我国上诉制度的

1、从全面审查制有限审查

2、从两审终审制有限的三审级审思考题与作业:

1、试析上诉制度的目的与功能?

*2、第二审程序有哪些立法例?

3、当事人上诉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4、我国法院对上诉案件如何进行审理?5、我国民事上诉制度应如何进行?

参考读物:

1、杨荣新:《重构我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探讨》,《法学》2001年第5期。

2、傅郁琳:《审级制度的建构原理》,《民事程序视角分析》,《科学》2002年第4期.

3、杨永波等:《建立一审终审与三审终审相结合的审级制度》,《法律适用》2003年第6期。

4、齐树洁:《民事上诉制度研究》,法律2006年版.

第七讲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发展与完善

一、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概述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

(二)审判监督程序的性质

(三)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路径

(四)审判监督程序的功能

二、我国审判监督程序的发展

(一)《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

(二)1991年《民诉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

(三)2007年对审判监督程序的修订

(四)2012年对审判监督程序的修订

三、再审事由

(一)再审事由在再审中的作用

(二)实体上的再审事由

(三)程序上的再审事由

四、申请再审的程序

(一)再审申请

(二)法院审查

(三)驳回申请

(三)决定再审

思考题与作业:

1、试析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功能

2、试析判决书实体上的再审事由

*3、试析判决书程序上的再审事由

4、简析调解书再审的事由

*5、试析再审的程序

6、试析检察机关的抗诉监督

参考读物:

1、景汉朝:《论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之重构》,《法学研究》1999年第1期。

2、张卫平:《民事再审:基础置换与制度重建》,《法学》2003年第1期.

3、陆永棣:《程序冲突映照下的制度困境:现行民事抗诉制度考察》,《中外法学》2003年第3期。

4、李浩:《民事再审程序再造论》,《法学研究》2000年第5期

第八讲民事执行制度的

一、民事执行制度概述

(一)民事执行制度的功能

(二)执行程序与审判程序的关系

(三)民事执行的基本原则

(四)执行的措施

二、执行制度的

(一)执行制度的背景

1、执行难

2、执行乱

(二)执行的措施

1、执行机构的

2、交叉执行与提级执行

3、执行听证

4、执行

5、限制令

6、劳务抵债

7、债权凭证

8、执行联动

三、执行程序的修订与

(一)2007年的修订

(二)2012年的修订

(三)审判权与执行权的分离

思考题与作业:

1、执行程序与审判程序存在哪些区别?

*2、民事执行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3、执行的措施包括哪些?

4、我国法院采取哪些措施解决执行难问题?

*5、2007年、2012年民事诉讼法对执行程序做了哪些修订? 参考读物:

1、童兆洪等:《绍兴两级法院执行权配置及运行机制调查》,《司法评论》2001年第1期。

2、常怡等:《完善民事执行立法若干问题研究》,《法学》2001年第1期。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民事诉讼法学 学时/学分:68/2 先修课程: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 适用专业:法学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 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民事诉讼法理论知识和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的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民事诉讼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实践。 (二)课程的目的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程序法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公正民主的法律意识;熟悉各种民事诉讼规范,正确理解民事诉讼各种程序的规定,提高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正确理解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民事诉讼法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任务、立法根据和具体适用;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学习研究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了解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点和要素;明确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以及不同的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在诉讼中地位和作用的差异;充分认识研究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正确进行民事诉讼。 本章计划讲授4学时。 第一节民事争议和民事诉讼 一、民事争议及其处理机制 (一)民事争议 所谓民事争议(也叫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争议。 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它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 2.它以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 3.它以违反民事实体法的规定为形成原因。 4.它的解决具有可处分性。 (二)民事争议的处理机制 1.自决与和解 2.仲裁与调解 3.诉讼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法学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民事纠纷的多元解决机制、诉与诉讼标的、民事诉讼当事人、公益诉讼与第三人撤销之诉、法院调解制度、上诉制度、审判监督程序的发展与完善、民事执行制度的八个专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了解我国民事司法的主要内容和最新动态,掌握民事诉讼中的主要制度和主要程序,了解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主要学术动态. 二、教学与考核办法 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自学与面首相结合,面授时安排适当的课堂讨论。 考核采取期末闭卷考试、作业、考勤相结合的办法。 三、教学时数:32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讲民事纠纷的多元解决机制 一、民事纠纷概述 (一)民事纠纷 (二)民事纠纷的特点 二、民事纠纷的诉讼外调解 (一)调解的概念与特征

(二)调解的主体与类别 (三)调解协议的效力 (四)对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 三、仲裁 (一)仲裁的概念与特征 (二)民商事仲裁 (三)劳动争议的仲裁 (四)仲裁与诉讼的关系 四、民事诉讼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与特征 (二)民事诉讼的程序 (三)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 复习思考题: 1、我国诉讼外的调解主要有哪几种? 2、人民调解协议具有何种法律效力? *3、试述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 *4、与诉讼相比较,民商事仲裁有哪些特点? 5、试述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 6、民事诉讼有哪些主要的程序? 参考读物: 1、[日]谷口安平:《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法大学1994年版。 2、[英]迈克尔•努尼:《法律调解之道》,法律2006年版。 第二讲诉与诉讼标的 一、诉的概述

(一)诉的概念 (二)诉的要素 二、诉的种类 (一)给付之诉 1、现在给付之诉 2、将来给付之诉 (二)确认之诉 1、积极确认之诉 2、消极确认之诉 (三)之诉 三、诉讼标的 (一)、诉讼标的概述 1、诉讼标的之概念 2、诉讼标的之功能(二)诉讼标的的学说 1、旧实体法说 2、诉讼法说 3、新实体法说 4、诉讼标的相对说 5、我国对诉讼标的的界定复习思考题: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民事诉讼法》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 02130009 (二)课程英文名称 Civil procedural law (三)开课对象 法学院法学本科专业学生 (四)课程性质 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民事诉讼法理论知识和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的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民事诉讼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实践。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等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等专业基础课。 (五)教学目的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程序法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公正民主的法律意识;熟悉各种民事诉讼规范,正确理解民事诉讼各种程序的规定,提高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六)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管辖、当事人、民事诉讼证据和证明、调解、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再审程序、特别程序、民事执行等几个部分。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讲授时应注意与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的协调,特别是2007年通过、2008年4月1日生效的新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48学时

(八)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为主,组织模拟法庭、课堂讨论为辅。 建议学生去图书馆借几本案例书结合教材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法律方面的知识,多关注一些法治栏目,如《今日说法》、《经济与法》、《法治在线》以及社会与法频道的相关节目,提高程序法意识;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学生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评成绩的40%和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教学要点:通过第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事诉讼概况: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民事之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 一、民事纠纷的概念 二、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三、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四、民事诉讼的目的 第二节民事之诉 一、诉的概念与诉的种类 二、诉的要素 三、诉的合并、变更或追加 四、诉权 第三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 三、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 第四节民事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性质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072A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4 讲课学时30 学分:2 适用对象:法学专业 先修课程:民法学、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公司法、婚姻法等实体法 一、教学目标 民事诉讼法学是是全国高等教育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 我系法学教学中的主干课程之一。诉讼法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是法学生 职业选择的基本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一般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 论、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诉讼过程,正确理解民事诉讼各种程序的规定,熟悉各 种民事诉讼规范,提高运用所学民事诉讼法学知识解决、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 同时经过诉讼法的学习,学生对程序法学有了深刻认识,在理解、分析和解决民 事纠纷的能力上有所提高。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解决法律问题,为以后的法 律学习,特别是法学实践方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黑体,小四号字) 民事诉讼法学是研究民事诉讼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实施规律的一门重要的法 学学科,但鉴于课时的限制,目前的教学以重点教授为主,课堂案例讨论参与其 中,并配合课外练习、辅导答疑。需要重点强调的章节是:第三章主管与管辖、 第四章诉讼参加人、第五章民事诉讼证据、第九章第一审普通程序、第十 七章执行程序,目前民事诉讼法学内容较多,不可能全部章节精讲,但民事诉 讼法又属于程序法学,它的每一环节都前后衔接,事实上没有不重要的章节,如 何理解、记忆这庞大的内容,要求学生有自我学习能力。对重点章节要配合比较 法学和反复练习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记忆的准确性。此外,针对这些章

节还要让同学们写文章了解最新见解和争论。此外观摩法院开庭视频或旁听法院开庭,并为此进行讲解和庭后讨论页是诉讼法学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其他章节,教师可以以作业的方式辅导学习,网络答疑和个别辅导。 民事诉讼法学科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环节主要还是案例分析,审判视频观看核点评,以及模拟法庭训练。 鉴于内容庞大,而学时较少的课程设置,许多内容,尤其是一般讲授的内容,以及需要学生自学的内容,应当放在课后作业,以及要求自学上。对学生的作业可以网上提交,也可以统一课后点评。 民事诉讼法是法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知识,对于毕业生而言从事诉讼和非诉工作都客观需要,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都其就业都具有重大影响。 在民事诉讼法教学中应当特别注意学生的社会知识水平,应当配合社会问题讲解法律矛盾的生成和解决。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民事诉讼法》是法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任选课。 2.适应专业:法学(函授本科) 3.学时:总学时120,面授学时30,自学学时90。 4.先修课程:民法学、合同法学等。 5.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采用案例教学与法理分析相结合;历史演绎与逻辑归纳相结合;比较研究与实际论证相结合;传统理论讲授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6.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7.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知识;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把握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较准确地把握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的定位和走向。通过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对民事诉讼相关法律制度的具体分析,使书本上的法律走进社会日常生活,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程序意识;培养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民事纠纷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处于学校环境中的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主要内容: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民事之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教学要求:掌握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概念,以及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任务和效力范围,理解民事诉讼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民事法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征、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性质。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主要内容:奴隶社会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欧洲中世纪的民事诉讼法、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事诉讼法、旧中国的民事诉讼法、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民事诉讼法。 教学要求:民事诉讼制度史是学习民事诉讼法学首先应当学习的内容,本章通过介绍外国民事诉讼制度历史、中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使学生对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过程有基本了解,为理解现行民事诉讼制度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三章民事诉讼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民事诉讼程序价值、、民事诉讼的目的、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中的诉权和诉。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民事诉讼程序价值、民事诉讼的目的、民事诉讼模式、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和诉权与诉等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民事诉讼相关理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民事诉讼的价值和诉权理论。 第四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主要内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概述、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解说、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和程序。 教学要求:本章从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入手,介绍基本原则的特征和分类,阐述各项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和基本制度的具体规定,使学生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学会运用各项基本原则对民事诉讼制度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分类和各项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第五章主管与管辖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民事诉讼法学》 英文名称:Civil Procedure Law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64学时(其中实验16学时) 学分:4 适用对象:法学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商法》、《民法》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法学本科专业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了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和民事诉讼的操作实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理解民事诉讼法学的基础理论和民事诉讼的相关制度,还可以掌握我国民事诉讼的重要规则以及了解我国民事诉讼的实际操作过程和实践状况,并能结合案例运用这些理论和规则,从而形成法律思维和程序正义理念,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This curriculum is one of the fourteen core curriculums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law department which are determin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fundamental theory and the basic system as well as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Civil Procedure Law。By learning the course,students can not only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civil procedure law ,but master important rules of civil procedure law and know about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 moreover, they can apply their knowledge into practical case. Thereby to form an active thinking ability with law and concept of procedure justice, also to analyze and solve legal problems by the means of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民事诉讼法理论和运用民事诉讼规则进行诉讼的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 民事诉讼法学的教学目的是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一、引言 本文对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进行详细介绍和论述,旨在为民事诉讼法学课程的教授和学习提供参考。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以确保教学大纲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民事诉讼法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民事诉讼案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 三、课程内容 1. 民事诉讼法概述 1.1 民事诉讼法的定义和特点 1.2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1.3 民事诉讼的程序和主体 2. 案件的受理和立案 2.1 案件受理的条件和程序 2.2 立案的程序和要求

2.3 案件的分流和调解 3. 诉讼的质证和证据 3.1 诉讼的质证程序 3.2 证据的收集和保全 3.3 证据的鉴定和认定 4. 庭审程序 4.1 庭审程序的基本要点 4.2 庭审程序的主要环节 4.3 庭审程序中的权利和义务 5. 判决和执行 5.1 判决的形式和效力 5.2 判决的执行程序 5.3 判决的执行结果和效果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教材内容,介绍相关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和运用民事诉讼法理论。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民事诉讼案件问题。

4. 模拟庭审: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庭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评估方式 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测试。 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撰写研究论文。 4. 学习笔记: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记录重要知识点和思考问题。 六、总结 通过本教学大纲的设计,可以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 理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学大纲 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可以确保民事诉讼法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Civil Procedural Law 课程编号:013A1130 学时:52+2(实训)学分:3.0 一、课程教学对象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法律专业学生。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民事诉讼法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开设的十四门主干课之一,是针对具有一定法学基础知识的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在现代法治社会,程序法已经不再仅仅是实体法的工具和手段,而是具有自己独立的价值,程序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民事诉讼法作为三大程序法之一,不仅是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救济手段,而且成为承载现代程序法治理念的重要阵地。学习和掌握民事诉讼法知识对于保护当事人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对于完善民事审判和相关制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应系统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重点掌握中国的民事诉讼立法及有关司法解释,了解外国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制度,培养运用民事诉讼基本理论和知识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 三、对先修课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先学习:法理学民法 四、实训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建议 实训一民事诉讼模拟法庭(2学时)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从民事实体法中找出具体合适的案件,让学生分别按法庭,双方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几方作好相应准备,再集中进行模拟法庭的演示。通过学生自己亲身的参与,让他们切实把握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及庭审的基本程序。 五.教材及参考书 1 教材 常怡主编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2 主要参考文献 [1]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杨立新主编民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唐力主编民事诉讼法精要与依据指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六.考核方式 实训课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最后计入总成绩。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民事诉讼法学 学时/学分:68/2 先修课程: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 适用专业:法学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 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民事诉讼法理论知识和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的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民事诉讼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实践。 (二)课程的目的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程序法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公正民主的法律意识;熟悉各种民事诉讼规范,正确理解民事诉讼各种程序的规定,提高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正确理解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民事诉讼法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任务、立法根据和具体适用;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学习研究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了解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点和要素;明确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以及不同的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在诉讼中地位和作用的差异;充分认识研究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正确进行民事诉讼。 本章计划讲授4学时。

第一节民事争议和民事诉讼 一、民事争议及其处理机制 (一)民事争议 所谓民事争议(也叫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争议。 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它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 2.它以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 3.它以违反民事实体法的规定为形成原因。 4.它的解决具有可处分性。 (二)民事争议的处理机制 1.自决与和解 2.仲裁与调解 3.诉讼 二、民事诉讼的概念 (一)诉讼的定义和本质 (二)民事诉讼的定义和特点 特点: 1.它由诉讼活动和诉讼关系构成。 2.法院的审判活动与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均为民事诉讼的动因,但性质和作用不同。 3.诉讼的全过程分为前后衔接,但任务各不相同的若干阶段。 4.整个诉讼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进行。 三、民事诉讼的目的和基本价值目标 (一)民事诉讼的目的 1.权利保护说(又称私权保护说); 2.私法维持说(又称维护私法秩序说或维护法律秩序说); 3.解决纠纷说。 (二)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目标 所谓民事诉讼的价值目标(又叫价值取向),是指人们对民事诉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地位 民事诉讼法是法学专业、知识产权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学科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 1.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正确理解民事诉讼各种程序的规定,熟悉各种民事诉讼规范。 3.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民事诉讼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自学、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小组大作业等。 三、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民事诉讼法概述 正确理解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民事诉讼法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任务、立法根据和具体适用;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学习研究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了解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点和要素;明确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

和消灭的原因,以及不同的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在诉讼中地位和作用;了解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充分认识研究民事诉讼法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 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理解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价值、模式及既判力理论,熟练掌握诉的分类与构成及诉讼标的的识别。 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掌握基本原则的含义、特征和作用;了解确立基本原则的依据和基本原则的种类;熟练掌握处分原则、辩论原则、民事检察监督原则的具体内容;能正确适用各项基本原则。 第四章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明确基本制度的含义,熟练掌握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的具体内容及例外规定,能正确运用各项基本制度。 第五章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了解当事人含义及特征;理解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掌握正当当事人的确定标准。 理解共同诉讼的概念和特征,熟练掌握必要共同诉讼和普通共同诉讼的特征和区别;熟练掌握第三人诉讼的特点、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特征及区别;理解代表人诉讼的特点和具体规定,熟练掌握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的特殊规定。 了解诉讼代理制度的本质和作用;熟练掌握诉讼代理人的特点和不同种类诉讼代理人的区别;正确适用诉讼代理的法律规定。 第六章主管和管辖 了解法院主管民事案件的范围,理解法院主管与其他机关、社会组织主管的关系;熟练掌握级别管辖、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专属管辖、协议管辖、裁定管辖的具体内容,正确适用各种管辖的法律规定。 第七章民事诉讼证据 了解诉讼证据的概念和意义,理解诉讼证据的条件,掌握证据保全的概念、意义与方法。了解诉讼证据的分类,重点掌握诉讼证据的种类。 第八章民事诉讼证明 了解证明对象的概念、作用和范围;明确证明责任的概念及分配;掌握民事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理解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基本原理以及民事诉讼法的精神,掌握民事诉讼法典的主要内容及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并具备分析处理实际问题进行实务操作的能力。【教学内容分配】 基本理论具体内容民事诉讼法概述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诉权与诉诉讼法总论基本原则和制度管辖当事人证据诉讼保障制度程序分论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非诉讼程序执行程序涉外程序 第一章民事诉讼法学概述第一节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 一、民事纠纷 (一)民事纠纷的概念(二)民事纠纷的特点二、解决民事纠纷的途径(一)当事人自行协商和解(二)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三)仲裁委员会仲裁(四)民事诉讼三、民事诉讼(一)概念(二)特点 理论课时4 2 3 4 5 4 6 4 6 2 2 4 4 2 实践课时1 3 2 2 6 2 2 2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二)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二、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三、、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一)民事诉讼法与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法的关系(二)民事诉讼法与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关系 (三)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关系(四)民事诉讼法与其它民事程序法的关系四、民事诉讼法的效力(一)对时间的效力(二)对空间的效力(三)对人的效力(四)对事的效力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第一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念及特点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的条件(一)民事诉讼法律规范(二)民事诉讼行为(三)事件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构成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一)人民法院(二)当事人 (三)其他诉讼参与人(四)人民检察院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三章诉权第一节诉权 一、诉权 (一)程序意义上的诉权(二)实体意义上的诉权二、诉权与诉讼权利三、诉权的保护 第二节诉 一、诉的概念及特点(一)诉的主体是当事人。 (二)诉的内容是当事人请求法院解决的民事权益争议。(三)诉是当事人对法院的请求。二、诉的构成(一)当事人(二)诉讼标的三、诉的种类(一)确认之诉(二)给付之诉(三)形成之诉 四、诉的合并、分离、变更、追加(一)诉的合并(二)诉的分离(三)诉的变更 (四)诉的追加――诉的追加实质上是诉的合并 五、反诉 (一)反诉的概念(二)特征(三)反诉的条件 第四章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第一节基本原则概述 一、基本原则的概念二、基本原则的特征:三、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功能 第二节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含义(一)当事人平等地享有诉讼权利。(二)当事人在诉讼中的诉讼地位平等。(三)保障和便利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 二、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适用(一)适用的主体(二)适用的案件(三)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构成 第三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的条件 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第三节法院调解原则 第四节辩论原则 第五节处分原则 第六节检察监督原则 第 四章民事诉讼中的人民法院 第一节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职权 第二节法院在民事案件的主管 第三节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的组织 第五章管辖 第一节管辖概述 第二节级别管辖 第三节地域管辖 第四节管辖权的异议和移送案件 第五节指定管辖 第六章民事诉讼当事人 第一节民事诉讼当事人概述 第二节共同诉讼人 第三节诉讼代表人 第四节第三人 第七章诉讼代理人 第一节诉讼代理人概述 第二节诉讼代理人分类 第八章诉与诉权 第一节诉与诉权概述 第二节诉的构成 第三节诉的类型 第四节反诉 第五节诉的合并与分离 第九章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第十章诉讼费用 第十一章期间、期日与送达 第十二章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第一节强制措施概述 第二节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 第三节强制措施及其适用 第十三章民事诉讼证据概述 第一节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 第三节民事诉讼证据立法与证据制度 第十四章民事诉讼证据的立法种类第一节书证与物证 第二节视听资料 第三节证人证言与当事人陈述 第四节鉴定结论与勘验笔录 第十五章民事诉讼中的证明 第一节证明概述 第二节证明对象与举证责任 第三节人民法院的查证职责 第四节民事诉讼证据的保全 第五节对民事诉讼证据的审查判断第二编分论 第十六章第一审程序 第一节普通程序概述 第二节起诉与受理 第三节审理前的准备 第四节开庭定理 第五节对案件审理中特殊情况的处理第六节简易程序 第十七章第二审程序 第一节第二审程序概述 第二节上诉的提起与受理 第三节上诉案件的审理与裁判 第十八章审判监督程序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Code of Civi1 Law 适用专业:行政管理(行政法)课程编号:0301402013前修课程:法理学、民法学分:_4_总学时: _64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限选。 课程目的:通过民事诉讼法的学习掌握民事诉讼的各项基本理论以及我国的民事诉讼的制度,能解决一些民商事案件。 教学要求:比较透彻的理解民诉法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各种具体的诉讼制掌握民事诉讼法基本概念及概念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理论总学时:56学时 第一章:民事诉讼法概述及民事诉讼法律关系2学时 基本要求: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民事诉讼法的性质,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民事诉讼法的效 力范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诉讼法上的法律事实,法律事实与法 律行为。 重点:民事诉讼的概念。 难点:法律事实与法律行为。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2学时 基本要求:掌握基本原则的概念与分类,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法院调解原则,辩论原则,处分原则,支持起诉原则。 重点:法院调解原则。 难点:辩论原则,处分原则。 第三章: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2学时 基本要求:掌握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的概念,民事审判基本制度主要内容,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其他相关制度。 重点:合议制度。 难点:公开审判制度。

第四章:民事案件的主管与管辖4学时 基本要求:掌握民事案件的主管,管辖的要领与意义,确定管辖的原则,管辖的种类,级别管辖的概念,确定级别管辖的标准,级别管辖的法律规定,地域管辖的概念,一般地域管辖, 特殊地域管辖,专属管辖与协议管辖,共同管辖与选择管辖,移定管辖,指定管辖,管辖权的移转,处理管辖权的异议及程序。 重点:各种管辖的异同。 难点:各种管辖的具体应用。 第五章:诉讼当事人4学时 基本要求:掌握当事人的概念和特征,诉讼权利能力,诉讼行为能力,当事人诉讼权利与诉讼义务,诉讼权利义务的承担,原告和被告的概念,原告和被告的特征,共同诉讼人的概念与特征,必要的共同诉讼人,普通的共同诉讼人,诉讼代表人的概述,诉讼代表人的种类,第三人的概念与特征,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从实践中正确认定。重点:各种当事人的异同。 难点:各种当事人的具体应用。 第六章:诉讼代理人2学时 基本要求:掌握诉讼代理人概念与特点,民事诉讼代理人与代理人刑事辩护人的区别,诉讼代理人种类,法定诉讼代理人概述,法定代理权限取得和消灭,法定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和诉讼地位,委托诉讼代理人,了解诉讼代理人与当事人的区别。 亶点:代理人的代理权限的差异。 难点:诉讼代理人与当事人的区别。 第七章:诉权和诉时基本要求:掌握诉权和诉以及诉的要素,诉的种类,反诉,诉的合并与分离。 重点:诉的种类。 难点:反诉。 第八章:民事诉讼证据及期间送达4学时 基本要求:掌握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征,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诉讼证据的种类,证明对象,举证责任,证据的收集和调查,证据保全,审查核实和判断证据的概念与意义,审查核实和判断证据的原则和方法,对各种有关证据的审查核实和判断,期间概念,期间和种类, 期间的计算,期间的耽误,期日,送达。 重点:诉讼证据的种类,证明对象,举证责任。 难点:举证责任。 第九章:法院调解2学时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1)

民事诉讼法学 Law of Civil Procedur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法理学、民法学、刑法学等 【编写日期】.4.8 一、教学目的、任务 民事诉讼法是法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原理、规则和重要的法律规范,了解民事诉讼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一定的实证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来分析解决司法实务中的具体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应注重结合法理、宪法、民法等学科基础课进行学习,要注重对民事诉讼特有规律的研究,并且要运用比较的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专题一民事诉讼与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3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讨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 一、民事纠纷 二、民事纠纷的处理机制 三、民事诉讼 四、民事诉讼的目的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概述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二、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三、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四、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 教学要求: 了解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和民事诉讼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关系;重点掌握民事纠纷、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的概念,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其它教学环节:

讨论各种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优缺点 专题二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3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讨论)主要内容 第一节基本原则概述 一、基本原则的概念 二、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功能 第二节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含义 (二)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适用 二、法院调解原则 (一)法院调解概述 (二)法院调解原则的适用 三、辩论原则 (一)辩论原则的内容 (二)辩论原则的适用 四、处分原则 (一)处分原则的内容 (二)处分原则的适用 五、诚实信用原则 六、检察监督原则 第三节民事诉讼基本制度 一、合议制度 (一)合议制度的适用 (二)活动原则 二、回避制度 (一)回避制度的含义 (二)回避的程序 三、公开审判制度 (一)公开审判制度 (二)不公开审判制度 四、陪审制度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民事诉讼法 Cival Procedural Law 课程代码:21410022 学分:4 学时:64 (其中:讲课学时:64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 先修课程:法学导论、法理学、民法总论、刑法总论、宪法学、刑事诉讼法学适用专业:法学专业 教材:《民事诉讼法》(第五版),江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第5版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全国法学专业本科教学14门核心课程之一,是法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民事诉讼法》作为重要的程序法课程,对培养法科学生的程序法意识和程序公正理念,对其学好实体法课程,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通过系统讲授和训练,使学生理解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础知识,了解民事诉讼的各种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更好地把握现行民事诉讼法的立法要旨,培养学生运用其所学知识参与司法实践、通过诉讼程序解决民事纠纷的能力。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按章撰写) 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民事诉讼 一、民事纠纷 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三、民事诉讼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特点 二、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三、民事诉讼法的发展 四、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二)教学要求

了解民事纠纷、民事诉讼以及民事诉讼法的概念,明确民事诉讼法和相关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了解ADR的含义及功能与意义。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掌握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2、难点 ADR的含义、功能与意义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 二、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三、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 四、法院调解自愿与合法原则 五、辩论原则 六、处分原则 七、诚实信用原则 八、检察监督原则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 一、民事审判基本制度概述 二、合议制度 三、陪审制度 四、回避制度 五、公开审判制度 六、两审终审制度 (二)教学要求 了解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功能、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分类,掌握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民事诉讼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的内容 2、难点 辩论原则、处分原则、合议制度、陪审制度 第三章诉权与诉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基本要求】 了解:民事纠纷、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以及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 理解:民事诉讼的特点、民事诉讼法的属性。 熟悉并能够运用: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相关原理。 【学习内容】 1.1纠纷与纠纷观 1.1.1纠纷的概念 1.1.2纠纷的作用 1.1.3辩证纠纷观 1.2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方式 1.2.1民事纠纷的概念、特征、种类 1.2.2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 1.2.3民事诉讼及其特征 1.3民事诉讼法 1.3.1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1.3.2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1.3.3民事诉讼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二章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 【基本要求】 了解:了解民事诉讼基本理论的内容、作用。 理解:民事诉讼目的论、价值论、既判力、诉讼模式、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 熟练并能够运用:民事诉讼基本理论理解、分析民事诉讼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并能以相关基本理论评析相关法律制度。 【学习内容】 2.1民事诉讼目的论 2.2民事诉讼价值论 2.3民事裁判的既判力 2.4民事诉讼模式 2.5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基本要求】 了解: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的含义与作用。 理解:民事诉讼法各特有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的基本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民事诉讼法各特有的基本原则和各基本制度在民事诉讼中的体现,并能具体举例说明。 【学习内容】 3.1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3.1.1三大诉讼法的共有原则 3.1.1.1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3.1.1.2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原则 3.1.1.3适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3.1.2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

民事诉讼法学 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 《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民事诉讼法学是研究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法律规范和民事诉讼审判实践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中的基础性学科。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一般原理及其发展规律与趋势,阐释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基本内容。 民事诉讼法学也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民事诉讼审判实践的运行规律,研究民事诉讼的立法和司法政策,研究具体的民事诉讼活动和诉讼行为,探讨它们的合理性和规律性。

Course Description: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is the required course for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major in law. The course is to make the students learn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to deepen the comprehension to the procedure, to cultivate their manners, so as to beat good foundation and to master legal knowledge。 This course requests the student to learn the basic theories,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technical ability of civil procedure law, This course requests the student's to raise procedure law consciousness, to strengthen the legal system idea, to acquaint with various codes of civil procedure, and the contact between each procedure norm, to raise the ability to make use of the procedure norm to carry on the litigation, and to handle the civil dispute, to deepen the comprehension to the provision of the code of civil procedure, so as to guarantee the implement of the entity law.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基本要求】 了解:民事纠纷、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以及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 理解:民事诉讼的特点、民事诉讼法的属性。 熟悉并能够运用: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相关原理。 【学习内容】 1.1纠纷与纠纷观 1.1.1纠纷的概念 1.1.2纠纷的作用 1.1.3辩证纠纷观 1.2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方式 1.2.1民事纠纷的概念、特征、种类 1.2.2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 1.2.3民事诉讼及其特征 1.3民事诉讼法 1.3.1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1.3.2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1.3.3民事诉讼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二章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 【基本要求】 了解:了解民事诉讼基本理论的内容、作用。 理解:民事诉讼目的论、价值论、既判力、诉讼模式、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 熟练并能够运用:民事诉讼基本理论理解、分析民事诉讼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并能以相关基本理论评析相关法律制度。 【学习内容】 2.1民事诉讼目的论 2.2民事诉讼价值论 2.3民事裁判的既判力 2.4民事诉讼模式 2.5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基本要求】 了解: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的含义与作用。 理解:民事诉讼法各特有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的基本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民事诉讼法各特有的基本

4.3.2确定级别管辖的依据 4.3.3各级法院管辖的一审民事案件 4.4地域管辖 4.4.1地域管辖的概念与依据 4.4.2一般地域管辖 4.4.3特殊地域管辖 4.4.4专属管辖 4.4.5共同管辖、选择管辖与合并管辖 4.4.6协议管辖 4.4.7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的管辖问题 4.5裁定管辖 4.5.1移送管辖 4.5.2指定管辖 4.5.3管辖权转移 4.6管辖权异议 4.6.1管辖权异议的概念 4.6.2管辖权异议的条件 4.6.3法院对管辖权异议的处理 第四章诉 【基本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