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惠金融教育在金融精准扶贫中的效应研究

普惠金融教育在金融精准扶贫中的效应研究

普惠金融教育在金融精准扶贫中的效应研究
普惠金融教育在金融精准扶贫中的效应研究

普惠金融教育在金融精准扶贫中的效应研究

——以兴国县为例

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环境不断改善,农村金融需求激增,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大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工具应运而生。但与此同时,农村贫困地区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和金融素养明显偏低,对新金融工具的应用能力较弱,加之对农村地区金融知识的宣传和推广滞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央农村金融扶贫战略的有效实施。2008年,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在全国开展西部民族贫困县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财务质量,提高农户脱贫致富的能力,即“金惠工程”。因此,针对性地开展普惠金融教育在金融精准扶贫中的效应研究,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普惠金融教育在提高居民普惠金融素养和助推地方扶贫工作发挥的具体效用,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具有深远意

义。

一、文献综述

国内金融教育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金融扶贫的效应研究文献比较少,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吴伟星(2006)指出,金融教育的缺乏导致消费者过度自信,引发不应发生的交易而最终发生。谭松涛和陈宇宇(2012)认为,投资者的投资经验可以提高选股和择时能力。尹志超等(2014)研究表明,金融知识与家庭配置风险资产特别是股票资产呈正相关。周虹(2015)发现消费者接受金融教育的差异对家庭金融市场的参与影响显著,接受金融消费者教育的家庭现金持有和存款更多,平均差异约为2%。

国外的研究结论与国内如出一辙。Bourne Heim和碎石(2003)经济预算知识的缺乏增加家庭的融资成本,导致家庭财富的增长缓慢;卢萨阿迪和米切尔(2007)的研究发现,消费者金融知识与储蓄规模、股票市场的参与率呈正相关;

Karl Waite (2009)根据瑞典的数据实证表明,投资失误概率越低的家庭,金融素养往往就越高;鲁伊等人(2011)发现无法掌握更高层次的金融知识将会制约家庭金融市场的参与。Atkinson & Messy (2013)和OECD (2013)认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与金融知识的普及水平正向相关;消费者和投资者提升对金融概念、产品服务、风险收益的认知程度,是其做出合理选择、获得更多金融福祉的必要前提。Cole et al.(2011)研究了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农村家庭金融需求偏低的原因,结果发现,金融知识和金融行为之间有着明显的正向相关性, 金融教育可以增加他们的银行账户需求,如果对账户进行小额补贴 (如免开户手续费),可能会产生更大幅度的需求。 Atkinson & Messy (2013)认为,金融教育可以帮助消费者知道在哪里、怎样获得个人需要的金融产品,客观上等同于扩大了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这对普惠金融的主客体都受益匪浅。Tilman et al.(2012)研究表明,如果从供给的视角观察,目前有些国家的 ATM 、EPOS 机在农村地区的安置范围很广,但是,在消费者金融常识普及不高的现状下,它们的使用率仍然很低,政府必须在农村大力实施金融教育政策,才能克服由此引致的有效需求抑制问题。例如, Berg & Zia (2013)指出政府可以将预先精心设计的金融知识植入大众媒介之中,这会有效影响民众的金融意识和行为。然而,这些研究大多以国外消费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的结论是否适用于解释中国的现实仍然是有待进一步探讨。鉴于此,本文以“金惠工程”试点——兴国县为例,实证分析兴国县普惠金融教育在金融精准扶贫中的效应,分析彼此之间的关系。

二、模型建立

1.模型介绍

多元线性回归是以多个解释变量的给定值为条件的回归分析,研究一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间的线性关系,其方程形式为[2]:

01122...i i Y x x x ααααμ=++++

式中α为回归系数,μ为去除个i 自变量对y 影响后的随机误差,由以上变形的n 个随机方程的矩阵表达式为:

Y X αμ=+

上式中,若X 的列满秩,可采用最小二乘法估值,其估值为:

1?()X X X Y α

-''= 通过多元线性模型回归得到的参数后,还需对回归函数进行统计检验,以判段估计的可靠程度,包括拟合优度检验、方程显著性检验(F 检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 检验)、以及置信区间估计等。

(1)拟合优度检验,用统计量来衡量样本回归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

其中离差平方和为2()i TSS Y Y =-∑,回归平方和为2?()i ESS Y Y =-∑,残差平方和2?()i i

RSS Y Y =-∑。 21ESS RSS

R TSS TSS

=

=-

其中,统计量越接近1,模型的拟合优度越高。

(2)方程显著性检验(F 检验) 012

?:0,:0(1)i i i

i i t S H H t t n k αα

ααααα

-=

=≠>--

在原假设0H 成立的条件下,统计量服从F 分布,在给定显著性水平α,查表得到临界值(,1)F k n k α--,根据样本求出F 统计量的数值,通过

(,1)F F k n k α>--来拒绝(或接受) 原假设0H ,以判定原方程总体上的线性关系

是否显著成立。

(3)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 检验)

??(1)i i i t t n k S ααα-=

=--: 在变量显著性检验中,01:0,:0i i H H αα=≠,给定一个显著水平α,得到临界值2

(1)t n k α--则根据 2

(1)t t n k α>--来接受原假设

0H ,从而判定对应的解释变量是否应该包含在模型中。

2.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

金融知识普及水平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关键变量选取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经济增长指标:经济学上通行的做法是用人均GDP的增长率来衡量,因此本文用兴国县人均GDP的增长率来衡量。

(2)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指标:经济学界通常从金融深化程度和金融功效发挥程度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主要包括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金融服务的质量、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三个方面[3]。其中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包括每万平方公里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量(家/万平方公里)、每万平方公里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量(人/万平方公里)每万人拥有的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量(家/万人)、每万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量(人/万人);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包括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占GDP比重、每人拥有的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数(户/人)、网上支付金额占总支付金额比重、保险密度(保险收入/人口数量)、保险深度(保险收入/GDP)、股票市场筹资额占GDP比重;金融服务的质量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比、农户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比例。参照刘娜和姚耀军等人的做法,结合金惠工程实施县的实际情况,本文选取四个指标来衡量贫困县金融发展水平[4]:①金融发展规模RFS,即存贷余额总和与GDP的比值。在普惠金融实施下,金惠工程的开展使农村地区居民的金融素养提高,农户储蓄存款余额和农业存贷款余额逐年增加,第一二三产业总值增多,企业数量扩张,农村的生产总产值增加,经济发展迅速。②金融发展效率RFE,即居民储蓄转化成贷款以支持经济增长的效率,其数值为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值。③金融发展结构RFC,即涉农贷款余额与贷款余额总额的比值,反映贷款结构。④金融机构分布密度RFD,即金融机构数量与当地总人数的比值,反映每万人拥有的金融机构数量,该指标度量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的覆盖面。

(3)金融知识普及水平指标:金惠工程致力于国家贫困县为重点,面向农民群众,基层干部,农村中小学及基层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广泛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培训,提升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基础金融素质和基层金融从业者的服务水平,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在贫困地区的可获得性,进而助推国家扶贫开发事业的发展。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主要用培训覆盖率(培训人数/总人数)来反应普惠金融教育的普及水平。培训人数包括农民、金融从业人员、乡村干部、中小学生、教师。

表1 变量说明

三、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本数据来源于《兴国县社会经济统计年检》《赣州统计年鉴》和兴国县政府报告。该研究根据SPSS 软件进行计算建模,选取2010-2016年数据进行逐步回归。模型1的被解释变量人均GDP 增长率(1Y ),解释变量RFC(1x )、RFD (2x )、RFE(3x )、RFS (4x )根据SPSS 输出结果得到人均GDP 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2的被解释变量农户不良贷款(2Y ),解释变量农民(1x )、金融从业人员(2x )、乡村干部(3x )、中小学生(4x )、教师(5x );模型3的被解释变量农户不良贷款率(3Y ),解释变量培训覆盖率(1x )的线性回归;模型4的被解释变量贫困发生率(4Y ),解释变量培训覆盖率(1x )的线性回归。

1.拟合优度检验

在用SPSS 软件进行回归过程中,模型2不符合判断条件,说明农户不良贷款与各培训人员的差异没有线性关系。模型汇总表(表2)显示,从拟合优度来看,模型1的20.797R =,说明说明方程拟合优度较高,自变量可以解释因变量的 79.7%变化,模型3的21R =说明方程拟合优度非常好,自变量可以解释因变量的 100%变化,模型4的20.809R =说明说明方程拟合优度较高,自变量可以解释因变量的80.9%变化。

2.方程总体线性的显著性检验(F 检验)

根据Anova表中显示,模型1中检验统计量的自由度(df),组间自由度是4,组内自由度为2,总自由度为6,偏差平方和与自由度的比为F分布的观测值1.967,它对应的概率P值为0.364。在给定显著性水平α为0.05的前提下,由于概率P值大于α,故接受原假设,即认为人均GDP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金融发展结构、金融机构分布密度无显著差异。模型3中sig小于0.05,说明在给定显著性水平α为0.05的前提下,拒绝原假设,则培训覆盖率与农户不良贷款率有显著性差异。模型4中sig小于0.05,说明在给定显著性水平α为0.05的前提下,拒绝原假设,则培训覆盖率与贫困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3.线性关系

表4 模型3的线性回归系数表

根据 SPSS 输出结果得到农户不良贷款率线性回归模型为:

10.0180.018Y x =-

根据线性方程可知,培训覆盖率与农户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随着培训覆盖率的增加即普惠金融知识的普及率提高,农户的金融素养提高,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户不良贷款率逐步降低。

表5 模型4的线性回归系数表

10.1940.161Y x =-

根据线性方程可知,培训覆盖率与贫困发生率呈负相关,随着培训覆盖率的增加即普惠金融知识的普及率提高,大大刺激了兴国县农村对金融信贷的有效需求,金融精准扶贫得到提速,更多的人实现脱贫“梦想”。

四、结论

[1]李书文, 钟建雄. 兴国县金融精准扶贫实践与思考[J]. 金融与经济, 2016(11):42-45.

[2]张景阳, 潘光友. 多元线性回归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比与运用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6):61-67.

[3]和占琼, 赵秀琴, 柴正猛. 贫困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基于云南省69个贫困县数据的动态面板模型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6).

[4]刘娜. 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安徽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 嘉兴学院学报, 2016, 28(5):78-84.

[5]肖后宝. 凤阳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 安徽财经大学, 2012.

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

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

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主要金融扶贫模式,包括日本农协金融扶贫模式、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扶贫模式和我国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产业金融扶贫模式、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金融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研究了我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思想、金融产品创新、配套服务、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做好金融精准扶?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金融供给;农村金融;农村信用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11)-0073-03 一、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比较及借鉴 (一)国外金融扶贫模式 1、日本农协金融扶贫模式。日本农协是一种合作性金融组织是促进“三农”发展比较成功的典型代表,承担向农村地区提供资金的职能。日本合作性金融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基层的是农业的金融组织、中层的是农业信用联合会(简称“信农联”)、最高位的是农林中央金库和全国信联协会。在日本农协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中,政府补助是推动农

协体系高效运作的重要保障,政府通过财政资金补贴和农业信用基金对农协进行支持,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资金短缺问题,并有效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不断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2、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扶贫模式。 印尼人民银行(BRI)是印尼主要的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向印尼数百万农村居民提供了大量且可持续性的金融服务,同时在商业运作上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模式主要特点:一是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是印尼BRI可持续运营的基础。资金来源包括资本金、财政资金和中央银行贷款、储蓄资金及银行间信贷等资金。二是建立了较完善的组织管理架构。从上到下包括小额信贷部、地区分行、地区支行、农村网点,印尼BRI共有4046个农村银行。三是建立了可持续运营能力较强的小额信贷模式。BRI小额信贷遵循利率市场化原则,但和非正规金融利率相比,小额信贷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实际上在降低贫困农民贷款获得门槛基础上,也降低了其融资成本,同时也实现了BRI的盈亏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主要金融扶贫模式 国内金融扶贫方式较多,包括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产业金融扶贫模式、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等。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主要由政府

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内在逻辑、存在问题与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内在逻辑、存在问题与建议 摘要:农村普惠金融可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促进贫困减缓,既能够直接提升贫困群体的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又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非农就业机会,间接提高贫困农户收入水平。本文结合农村普惠金融减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坚持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完善普惠金融扶贫主体与风险保障机制,创新农村普惠金融扶贫方式和产品,积极引导正规与非正规金融有效联结,加强贫困农村教育信贷支持力度,健全农村普惠金融基础设施等措施,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减贫。 关键词:农村普惠金融;减贫;作用机制;存在问题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8.03.11 中图分类号:F83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8)03-0078-06 一、引言 世界各国至今仍然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贫困问题,减缓贫困的方法成为各国研究的重点。新时期我国贫困问题呈现出了诸多新趋势、新特征,传统的减贫方式渐显乏力。我国贫困人群绝大部分集中于农村,减贫事业的重点也就必然聚焦在农村。普惠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新动力,正逐渐

取代传统的以财政为主的扶贫方式,成为当前农村减贫的主要手段。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决议,强调能有效、全方位、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欠发达地区、贫困群体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务,主张增强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并注重实现金融机构的商业可持续性。本文将着重探讨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内在逻辑、作用机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一些推进我国农村贫困减缓的政策建议。 二、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内在逻辑 (一)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哲学理念 1.平等金融权利观 关于导致贫困原因的认识,大体经历了由物质资本贫乏到发展权利缺失的逐步反思过程,反贫困理念也由初期的物质给予渐变为赋予平等发展权利。普惠金融的减贫理念可以归结为“金融权利即一种人权”的思想。普惠金融减贫主张要赋予贫困者及弱势群体以平等的金融权利,让其有平等机会参与资源获取和使用,分享应有的经济成果,最终提高自身发展能力。所谓金融精准扶贫脱贫就要瞄准贫困主体,赋予其平等的金融发展权利和机会,通过利用现代金融科技手段,缓解信息不对称,适当放宽或降低现有金融门槛,拓宽金融服务边界,让穷人和弱势群体也能够获得金融资源,进而促进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实现金融与人的发展的良性循环。只有精准到贫困者,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致贫原因,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模式创新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模式创 新 2015年12月,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农村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提出了要求。2016年,国务院发布第一个国家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将贫困人员作为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出要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加快农村金融创新,保证“三农”贷款持续投放并不断增长,力求脱贫攻坚获得实质性效果,最终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金融支持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是把“输血式”扶贫转化为“造血式”扶贫的必经之路,是实现贫困地区与人员的自我发展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此大背景下,传统的金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农村金融市场正在发生变化,这对农村金融机构业务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山西省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 作为当前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省份之一,山西省在“十三五”扶贫方案中,重点提出对全省的贫困地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2014年9月15日,山西省正式启动实施金融富民扶贫工程,全面深入探索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新道路。

2016年7月,山西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要建立健全金融扶贫服务机制,加快落实关于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举措,进一步细化金融机构的工作,加快推进金融富民脱贫工程的实施。2017年5月,为解决合作社中农户在造林过程中遇到的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山西省林业厅与邮储银行山西省分行正式就林业方面的精准扶贫工作达成合作,使得邮储银行山西省分行成为全省范围内第一个为贫困农户提供林业扶贫贷款的农村商业化金融机构,同时这也达到了以生态扶贫来带动精准扶贫的目的,使得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实现了有效的结合。2017年6月,山西省正式启动精准扶贫“绿箭”行动,涉及到科技扶贫,新能源项目投资扶贫,金融扶贫以及教育扶贫等八方面的内容。以上涉及到各个领域的精准扶贫工作均离不开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因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被认为是打赢扶贫攻坚战中的关键策略。 山西省农村金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实施精准扶贫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扶贫资金的投入,贫困地区发展产业的最大难题就是缺少资金支持,但越是贫困的地区越是金融发展的盲区,这就需要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过程中来,创新金融参与精准扶贫的模式。只有探索出有效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农村金融机构业务模式或进行业务流程改?M才能拓宽农村金融供给渠道,提

关于金融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关于金融精准扶贫实施方案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 〕2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 〕17号)、《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 〕65号)、《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 〕23号)和《关于印发〈贵州省信贷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黔扶通〔20 〕64号)等文件精神,探索建立财政扶贫资金、金融信贷资金与贫困户生产经营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完善小额贷款扶贫机制,有效缓解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增加贫困户收入,结合我州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支撑,积极探索金融扶贫的有效路径,在建立扶贫产业融资项目库和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以小额信用贷款为载体,以支农再贷款和扶贫贴息为杠杆,以推动落实农户贷款税收优惠、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等政策为激励手段,以建立县级风险补偿机制为风险防范措施,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信用度较高的农村贫困人口开展免担保小额贷款,充分发挥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的杠杆作用,提高金融机构积极性、提高贫困农户贷款覆盖率、降低贫困农户融资成本、融合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和精准扶贫,有效帮助贫困户更好更快实现增产创收、脱贫致富目标。 二、工作原则 (一)产业扶持原则。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引领,发挥扶贫农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围绕“肉羊、蔬菜、核桃、甘蔗、薏仁、油茶、中药材、精品水果等重点产业,大力实施“6155”工程,丰富产业内容,延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着力打造我州山地特色农业。 (二)贫困户优先原则。对有融资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扶贫农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优先贷款、利率优惠,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投入效益。 (三)信用贷款优先原则。对信誉良好的建档立卡贫困信用农户给予免担保、免抵押小额信用贷款,同时积极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为扶贫开发提供融资担保,降低担保费用。贷款发放以贫困户受益为前提条件,与增加贫困户收入、解决贫困户发展问题紧密结合,主要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瓶颈问题。 (四)自愿公平原则。开展扶贫信用贷款工作要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由贫困户自行决定是否申请贷款;尊重金融机构的自主经营地位,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原则参与扶贫贷款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五)龙头带动原则。通过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产业化扶贫农头企业,形成一批支撑县域经济、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产业化企业,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 (六)试点先行全面铺开的原则。根据州内产业发展现状,选择乡(镇、街道)扶贫工作机构健全的兴仁、安龙、贞丰等县作为我州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试点县;其它县(市、试验区)可根

金融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金融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金融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阐述了金融精准扶贫的本质内涵及现实意义,分析了新时期金融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了推动金融精准扶贫高效率、高精准度实施的政策建议。 标签:金融精准扶贫;内涵;政策建议 1引言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也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崇高理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指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尤其是要带动贫困地区和广大山区的老百姓脱贫致富。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推进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农村地区贫困人口不断下降,贫困率不断降低,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基本得到妥善解决。但我国贫困形势依然严峻,扶贫工作进入“精准扶贫”的新常态。粗放式的扶贫手段已经难以解决当前复杂的贫困问题,必须在原有的扶贫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上进行优化创新。 在当前的滴灌式的精准扶贫的模式下,由于贫困深度、脱贫难度的加重,因此调动多元化的力量来推进扶贫工作越来越重要。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精准扶贫工作離不开资金的投入,而金融的发展能通过收入分配、资源配置等方式促进扶贫工作高效率、低成本的进行。金融精准扶贫作为贫困户的增收脱贫和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重要的催化剂,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总结前人对金融精准扶贫研究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我国在金融精准扶贫所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金融精准扶贫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金融精准扶贫源于金融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已有相关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的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改善宏观经济环境等方式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并间接的改善民生,帮助当地居民增收脱贫。金融精准扶贫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模式,即直接金融扶贫和间接金融扶贫。直接金融扶贫是指通过直接向贫困户或贫困地区政府提供金融服务;间接金融扶贫则是通过为贫困地区缺乏资金的优势产业或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为当地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进而创造更多的投资、就业机会,使得贫困人口能够获得经济增长的红利,实现增收脱贫。间接金融扶贫的效率一般要高于直接金融扶贫。 金融精准扶贫的主体是金融机构,客体是精准扶贫对象或者贫困地区的相关产业、企业,载体是金融机构根据贫困户、贫困地区以及致贫原因等具体因素而制定的金融服务、金融产品。与财政资金扶贫不同,金融精准扶贫的资金大多是

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最新)

全旗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推动金融扶贫工作,创新金融扶贫工作机制,助推我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按照《X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信贷政策八项措施的通知》(内政办发〔X〕29号)精神和《兴安盟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兴安盟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X-X年)》(兴署办字〔X〕41)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坚持金融政策与扶贫政策相协调,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主要目标是:县域扶贫融资总量增加,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融资担保体系得到加强,担保规模与扶贫融资需求相适应;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扩大,以商业化手段抵御农牧业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升;金融扶贫开发组织体系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县域贷款增速、增量连续提升,各金融机构的金融扶贫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通过政府增信等措施,扶贫龙头企业、规范化农牧民合作社、有劳动能力经营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融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二、主要任务 (一)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扩大扶贫融资规模 1.摸清融资需求,明确信贷投放目标。各X乡镇(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群众、农牧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融资需求、信用水平进行调查、评估,做好项目推荐工作。(牵头部门:各X乡镇场,

责任部门:旗扶贫办、农牧业局、经信局、金融办) 2.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金融服务全覆盖。按照国家发放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要求,旗财政局要建立财政贴息和政府补偿金机制。各金融机构要加强与贫困X乡镇对接,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发放、财政贴息、旗建风险补偿金”的扶贫小额贷款。实施“一奖一贷一贴息”政策,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切实保障贫困户的贷款需求。各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会同X乡镇(场)摸清辖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小额信贷覆盖情况,对有贷款意愿和需求、有经营能力和经营项目而未得到扶贫小额贷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扶持,并制定分年度工作目标(至X年),按季度向扶贫办和人民银行报告进展情况。(牵头部门:各X乡镇场,责任部门:各金融机构) 3.规范资产收益模式。各X乡镇(场)要选择经营规范、制度健全、效益好、能为贫困户提供稳定收入的龙头企业及各类经济组织,推广“政府+银行+担保+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资产收益精准扶贫模式,对有脱贫意愿但缺项目缺技术缺劳动力的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获得稳定收入。要规范资产收益模式管理,农户自愿要有申请,农户与企业或者合作社要有协议、政府要有监督、企业合作要有抵押、法律要有公证。对扶贫龙头企业和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按其带动脱贫户数等因素,由金融机构、各X乡镇(场)扶贫办确定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贷款期限和贴息额度。(牵头部门:各X乡镇场,责任部门:各金融机构、担保机构)

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

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主要金融扶贫模式,包括日本农协金融扶贫模式、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扶贫模式和我国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产业金融扶贫模式、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金融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研究了我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思想、金融产品创新、配套服务、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做好金融精准扶?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金融供给;农村金融;农村信用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11)-0073-03 一、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比较及借鉴 (一)国外金融扶贫模式 1、日本农协金融扶贫模式。日本农协是一种合作性金融组织是促进“三农”发展比较成功的典型代表,承担向农村地区提供资金的职能。日本合作性金融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基层的是农业的金融组织、中层的是农业信用联合会(简称“信农联”)、最高位的是农林中央金库和全国信联协会。在日本农协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中,政府补助是推动农

协体系高效运作的重要保障,政府通过财政资金补贴和农业信用基金对农协进行支持,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资金短缺问题,并有效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不断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2、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扶贫模式。 印尼人民银行(BRI)是印尼主要的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向印尼数百万农村居民提供了大量且可持续性的金融服务,同时在商业运作上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模式主要特点:一是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是印尼BRI可持续运营的基础。资金来源包括资本金、财政资金和中央银行贷款、储蓄资金及银行间信贷等资金。二是建立了较完善的组织管理架构。从上到下包括小额信贷部、地区分行、地区支行、农村网点,印尼BRI共有4046个农村银行。三是建立了可持续运营能力较强的小额信贷模式。BRI小额信贷遵循利率市场化原则,但和非正规金融利率相比,小额信贷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实际上在降低贫困农民贷款获得门槛基础上,也降低了其融资成本,同时也实现了BRI的盈亏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主要金融扶贫模式 国内金融扶贫方式较多,包括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产业金融扶贫模式、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等。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主要由政府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最全版)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增强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特制订本规划。 一、总体思路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覆盖面较广、移动互联网支付使用率较高的特点,人均持有银行账户数量、银行网点密度等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已达到国际中上游水平,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普惠金融服务不均衡,普惠金融体系不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商业可持续性有待提升。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借鉴国际经验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完善基础金融服务与改进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相结合,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使最

广大人民群众公平分享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基本原则。 健全机制、持续发展。建立有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对薄弱环节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提高精准性与有效性,调节市场失灵,确保普惠金融业务持续发展和服务持续改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机会平等、惠及民生。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让所有阶层和群体能够以平等的机会、合理的价格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均衡布局、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防范风险、推进创新。加强风险监管,保障金融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坚持监管和创新并行,加快建立适应普惠金融发展要求的法制规范和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在有效防范风险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适度降低服务成本。对难点问题要坚持先试点,试点成熟后再推广。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和区域平衡出发,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优先解决欠发达地区、薄弱环节和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问题,鼓励各部门、各地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扎实推进,做到服水土、接地气、益大众。 (四)总体目标。 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要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国际中上游水平。 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要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乡镇一级基本实现银行物

基于普惠金融扶贫开发模式的思考

基于普惠金融扶贫开发模式的思考 本文阐述了普惠金融扶贫的重要性,分析了普惠金融扶贫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推进普惠金融扶贫的对策措施:有效增加资金供给,刺激普惠金融的需求,完善金融生态环境。 标签:金融;普惠金融;扶贫开发 贫困是全球范围的普遍现象,反贫困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纵使许多国家的政府为扶贫工作做了许多努力,但是贫困仍然存在,只不过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所呈现的状况有所不同。在中国扶贫开发已经从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问题的绝对贫困阶段转为使人民享有更广泛的社会经济权利的相对扶贫阶段。这个阶段用什么办法扶贫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因素——金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采用金融方法脱贫是一个不错的选择,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金融服务机制”的目标部署。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首次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所以从普惠金融视角去脱贫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普惠金融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 普惠金融是能够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特别是农户、贫困人群及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农村脱贫有着重要作用。 1、金融贫困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因素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纳克斯提出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陷入持续贫困的原因在于资本形成不足和资本的缺乏,即为金融贫困。在中国农村,金融服务长期处于严重边缘化的状态,金融贫困非常普遍。随着商业金融机构的网点收缩,不但农村金融机构以农村信用社独家支撑,形成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而且,信用社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把贷款投放到经济发达的城镇和非农项目上,农村邮政储蓄金融机构也成了“吸存机器”,如此一来,将原本稀缺的农村资金流失到城市,形成农村资金的“虹吸现象”,也加剧了农村资金的体外循环。 2、采用市场化的扶贫,提高扶贫的效用 普惠金融扶贫是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参与扶贫开发过程,是通过贷款将成本以较低的资金流转到贫困者手中。首先,在扶贫工作中,这种“给钱”方式最为直接,可以让帮扶对象直接感受到扶贫的力度和被关注的温暖。其次,帮扶对象可以将从金融机构的贷款资金或者无息援助等方式获得的资金,和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到生产过程,创造价值,最终获得一定的收益,当然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资本运营的过程,扶贫对象借助资金通过劳动过程后,使得贷款资金经过一

金融精准扶贫的难点和对策

金融精准扶贫难就难在“精准”二字,要一改过去那种放放款子,给给票子,“大水漫灌”模式。就得体现出“精准”二字,而金融扶贫难就难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精准难”。 金融精准扶贫的难点 一、金融精准扶贫的对象确认难。精准金融扶贫对象除能享受一定数额的稳定财政贴息资金外,还能享受到国家的其他各项政策扶持。如何确认扶贫对象,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明确标准,因此扶贫对象的确认自然会增加了不少人为因素,如何避免被人牵着走,形成被动扶贫,避免被人弄虚作假,形成虚假扶贫,避免人情放贷扶富民?要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扶贫对象上,确定扶贫对象就是首要任务之一。 二、金融精准扶贫目标明确难。金融扶贫应该是一项长期的政策性业务,而每个贫困者所处环境、资源、禀赋、致贫原因不尽相同,据中央农办统计,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致贫原因占比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因病致贫占42.2%,因缺资金致贫占35.4%,因缺技术致贫占22.3%,因缺劳动力致贫占16.8%,因学致贫占9.0%,因残疾致贫占5.8%。有些贫困户存在多个致贫因素。其中,缺知识、缺资金、缺技术等致贫的贫困户占比为66.7%,可以通过帮扶措施阻断相关因素,应做到能扶必扶;因疾病、残疾、缺劳力等问题致贫的贫困户占比为64.8%,致贫因素只能缓解而无法彻底解决,需要社会政策兜底应保尽保。因此金融扶贫的目标也不尽相同,达到什么程度的目标才算脱贫?期间脱贫时间长短不一,与财政贴息期限(目前是财政贴息三年)、政府脱贫目标和时间要求如何衔接一致,目前也并无统一标准。 三、扶贫贷款风险如何控制及考核方案如何单独考核难。当前金融扶贫贷款普遍实行的是财政贴息,由财政在商业银行存入一定数额的存款,为此政府相关部门要求商业银行按存入资金的约定倍数发放扶贫贷款。而扶贫对象缺乏抵押物,缺乏劳动力,无一技之长,信用度较低是普遍现象,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贷款风险大,不易控制显而易见,这在商业银行实行贷款终身负责制考核方案前提下,无凝直接影响到客户经理的放贷积极性。 四、精准扶贫对象的退出时点精准难。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是精准退出。就贫困户而言,脱贫既是扶贫的终点,也可能成为返贫的起点,如何扶上马再送一程?巩固扶贫效果?因此“退出”必须精准、科学。对贫困户来说,“摘帽”意味着可能失去扶持政策和投入,其动机往往较为复杂。或者因为早已脱贫而继续享受扶贫资金扶持使有限的资金没有用到更需要的扶贫的对象身上导致社会不公。更不能为了迎合政绩而给贫困户“被脱贫”,这就失去了脱贫的初衷,精准退出时点难。 金融精准扶贫难点的对策与建议 一、多角度精准识别贫困户。识别贫困户是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前提。“有没有贫困”、“想不想脱贫”、“会不会致富”体现着扶贫对象的经济状况、主观意愿、能力禀赋,也是实现“精准识别”的关键。1、看扶贫对象客观经济状况。经济状况是识别贫困户的主要依据,包括计算申请户的人口组成,劳动力状况,全年主要收入方式及收入构成、全年支出及构成、土地数量,贫瘠状况、粮食及其他经济作物种植情况;房屋状况和面积等;同时,还要与政府相关部门信息对接,比对申请户实际情况;然后,用群众评议、公示等方式加以监督。对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一个不留”地清出去,对符合条件的对象“一个不少”地纳进来。2、看扶贫对象主观脱贫意愿。识别贫困户不能光计算物质财富的多寡,还要实现主客观有

金融精准扶贫的宁德实践与思考

福建金融 2018年第03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在于贫困人口。对于贫困地区而言,制约其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资金短缺,所以金融精准扶贫对于贫 金融精准扶贫的宁德实践与思考 □吴培清1 朱 敢2 吴滋兴1 李秀明1 (1.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中心支行,福建 宁德352100;2.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 福州 350003) 摘要: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的纵深推进,金融扶贫问题日益成为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以福建省宁德市金融精准扶贫模式为分析样本,从政策、产品、平台以及示范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金融精准扶贫的经验做法,剖析金融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激励;金融产品;平台经济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740(2018)01-0038-04 收稿日期:2017-08-14 作者简介:吴培清,男,福建宁德人,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中心支行。 朱 敢,男,福建莆田人,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福州市中心支行。吴滋兴,男,福建宁德人,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中心支行。李秀明,男,福建宁德人,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中心支行。 部交易管理、信息科技管理的集团化管理框架,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理顺管理路径。从集团层面加强对客户、产品、渠道、品牌等资源的整合,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加强对集团成员的管控,确保形成集团合力。 下一阶段,以大型商业银行和全国性中小商业银行为代表,国内大中型银行将进一步向以银行为母体的金控集团转型,集团附属机构除拥有功能性金融牌照的子公司,还将包括因业务需要设立的独立法人机构,如资管子公司、直销银行子公司、债转股子公司、投贷联动子公司等。多种类型子公司的设立,将极大丰富商业银行的业务体系,有利于各类新兴业务与银行母体之间的风险隔离,但也增加了集团化管理的复杂性。如何在满足合规性的前提下,建立起适宜的集团管控模式则有待于在实 践中进一步深入探索。参考文献: [1]连平.坚持稳中求进基调深化银行业改革转 型发展[J].中国银行业,2017,(10). [2]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商业银行迎 来对公信贷业务优化调整发展商机[N].上海证券报,2017-12-06. [3]陶以平.商业银行在新时代的使命与机遇[N]. 上海证券报,2017-12-19. [4]第一财经研究院,埃森哲.适者生存:重塑银 行在金融科技时代的竞争力[N].第一财经日报,2017-06-05. [5]何大勇,张越,陈本强等.银行转型2025[M]. 北京:中信集团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王 勉)(责任校对:王 勉周 冰) 普惠金融 金融福建FUJIANFINANCE 38

普惠金融教育在金融精准扶贫中的效应研究

普惠金融教育在金融精准扶贫中的效应研究 ——以兴国县为例 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环境不断改善,农村金融需求激增,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大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工具应运而生。但与此同时,农村贫困地区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和金融素养明显偏低,对新金融工具的应用能力较弱,加之对农村地区金融知识的宣传和推广滞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央农村金融扶贫战略的有效实施。2008年,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在全国开展西部民族贫困县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财务质量,提高农户脱贫致富的能力,即“金惠工程”。因此,针对性地开展普惠金融教育在金融精准扶贫中的效应研究,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普惠金融教育在提高居民普惠金融素养和助推地方扶贫工作发挥的具体效用,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具有深远意 义。 一、文献综述 国内金融教育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金融扶贫的效应研究文献比较少,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吴伟星(2006)指出,金融教育的缺乏导致消费者过度自信,引发不应发生的交易而最终发生。谭松涛和陈宇宇(2012)认为,投资者的投资经验可以提高选股和择时能力。尹志超等(2014)研究表明,金融知识与家庭配置风险资产特别是股票资产呈正相关。周虹(2015)发现消费者接受金融教育的差异对家庭金融市场的参与影响显著,接受金融消费者教育的家庭现金持有和存款更多,平均差异约为2%。 国外的研究结论与国内如出一辙。Bourne Heim和碎石(2003)经济预算知识的缺乏增加家庭的融资成本,导致家庭财富的增长缓慢;卢萨阿迪和米切尔(2007)的研究发现,消费者金融知识与储蓄规模、股票市场的参与率呈正相关;

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思考

关于对西峰区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工作 的思考 西峰区地处甘肃省东部,坐落于有“天下黄土第一塬”之称的董志塬腹地,是庆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5年,西峰成立县级市,2002年撤市设区。全区现辖5乡2镇3个街道办事处、100个行政村、856个自然村、15个社区;总人口37.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31万人);总面积9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24万亩,山、川地14.8万亩),境内沟塬交错,植被稀少,年均降雨量不足500毫米,自然条件差,经济文化发展滞后,是一个典型的靠天吃饭的雨养旱作农业区。 一、扶贫开发工作背景及现状 西峰区自1986年开始扶贫攻坚,1996年整体解决温饱;2002年国、省扶贫政策和资金中断后,全区上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革命老区精神,坚持不懈组织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12年我区被列为六盘山“天窗”县(区)之一,2013年被列为省级“插花型”贫困片带扶持范围。目前仍有贫困户4585户,贫困人口1.83万人,贫困面7.12%。今年以来,在省、市各级领导关怀支持及上级业务部门精心指导下,区委、区政府动员全区上下全力开展扶贫攻坚,走精准扶贫之路,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初显成效。

二、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工作现状 由于我区不是国扶省扶重点贫困县区,贫困农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资金短缺。去年以来,为了破解这一制约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同时积极学习兄弟县的好经验好做法,决定在10个行政村开展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工作。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重点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领导,政策护航。区上成立了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区扶贫办设立互助资金监管办公室,乡镇设立了扶贫工作站,各试点村均成立了村级扶贫互助协会,配备了大学生干部。讨论出台了《西峰区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扶贫贷款资金管理细则》、《西峰区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工作实施规划》、《西峰区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4-2017)》。区政府向国开行兜底承诺,区财政列支100万元作为担保金注入担保公司,由市经投公司在国家开发银行甘肃分行(以下简称国开行)为我区贷款1000万元。 二是严格选村,精准定户。按照“1+9”试点模式和5个选择试点村的标准,选定新庄村为区抓试点村,罗杭、湫沟、左咀、铁楼、沟畎、东坪、老山、芦子渠、田畔等9个村为乡抓试点村,实现了乡(镇)试点工作全覆盖。贷款资金拨

精准扶贫的意义

1、经济生活 (1)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解放发展生产力; (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3)国家财政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5)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6)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商业银行为国家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打赢脱贫攻坚战还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加快农村改革创新步伐。 2、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2)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3)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提供社会服务的职能; (4)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

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5)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6)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3、文化生活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2)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有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扶贫要注重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国家要注重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 (3)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重视发挥基层干部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 (4)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发挥勤劳勇敢精神,可以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要发挥自强不息精神,这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

调研报告:关于普惠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实践和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普惠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实践和思考 近年来,XX县以普惠金融为关键点,紧紧围绕“准”、“实”、“活”、“细”四字诀,大力推广基础金融服务,不断探索适应地方特点的精准扶贫模式,在县域创新金融精准扶贫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客观地看,也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扶贫开发时间紧、任务重以及贫困程度深等大背景下,亟需在今后扶贫工作中予以进一步完善,以确保在服务全面脱贫中取得更大成效。 一、背景及意义 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过近十年的扶贫开发,XX县贫困人口从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初的123个贫困村、13858户贫困户、56691人贫困人口,降为现在53个贫困村、6063贫困户、13050人贫困人口。但从未来形势看,扶贫工作面临着“点多面广贫困程度深”的问题,剩下的脱贫户可以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有鉴于此,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穷根”,对于确保2017年基本消除贫困和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意义重大。 一是解决扶贫资金短缺问题的关键途径。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未来扶贫资金需求量巨大,但农户贫困与地方政府的相对贫困并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可用于扶贫开发的财政能力,这就对金融精准扶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需要发挥金融在脱贫攻坚中的关键作用。 二是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之举。扶贫不仅仅是实现2017年和2020年关键时间节点的脱贫问题,更主要的是形成脱贫长效机制,避免再返贫;同

时,扶贫也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更重要的是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从简单“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在这方面,金融扶贫大有可为且大有作为,金融机构可通过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促进贫困群众了解现代金融知识,使用现代金融工具,增强广大贫困农户的信用意识,推动建设良好信用环境,从而对于其长期稳定脱贫意义重大。 三是落实国家脱贫相关普惠政策的关键抓手。受各种条件制约,贫困群众在普惠政策共享方面还存在很多障碍与制约,尤其是在各种扶贫资金的可及性与可得性方面的制约尤为明显。为此,以金融扶贫为抓手,集成相关财政资金及信贷资金,以普惠金融、增加贫困地区金融供给为着力点,通过发挥市场作用和采取财政贴息或补足等方式,既为贫困群众享受现代金融服务和财政资金支持提供了平等机会与权利,也为贫困群众合理享受相关普惠政策并且实现稳定和长久脱贫搭建了重要平台。 二、现状及问题 (一)金融精准扶贫现状及成效 突出一个“准”字,完善工作机制 精准扶贫,关键在一个“准”字。为此,在扶贫中,各金融结构始终围绕“准”字做文章,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与工作步调。一是摸清贫困现状,为精准扶贫能创造基础。金融机构积极与地方政府扶贫办沟通协调,掌握基础情况,通过2014年开展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全县共精准识别贫困户6064户13050人。二是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完善扶贫工作机制。人民银行XX县支行组织起草并联合政府印发了《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意见》,成立了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年度金融扶贫分工作计划,不断完善扶贫工作机制。三是统筹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工作步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农村商业银行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一、金融扶贫总体情况 我行于2011年12月完成农商行改革开业,现有营业网点个,其中城区网点个、农村网点个,贷款专营机构个,离行式自助银行个,ATM机台。年初以来,根据省联社的相关要求,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行继续把金融产业扶贫和贫困农户小额信贷作为2018年的重点工作来抓,努力加大产业扶贫和贫困农户小额信贷投放。截止6月末,我行各项存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存款增幅为%,各项贷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贷款增幅为%,贷存比%,贷款增速大幅高于存款增幅。其中扶贫贷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增幅为%,扶贫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二、扶贫小额贷款开展情况 根据省联社关于扶贫小额贷款的指导意见,今年我行确定了全部

以农户自主贷款的投放思路,坚持“四有两好一项目”评级授信标准,坚持以农户自主承贷,坚持“谁贷谁用”。截止6月末,新发放扶贫农户小额贷款户万元,贫困农户小额贷款余额达到户万元,贫困农户贷款获得率达到%,贫小额贷款不良率是%,控制在2%以内,到期收回率是100%,达到98%以上。上半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又进行了一些调整,我行根据调整后的明细又进行清理,对清理出去的及时停止贷款发放,对补充进来的贫困对象补充评级授信,始终确保贫困农户评级率达到100%。同时,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和相关要求,我行进一步加大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和考核力度,计划全年投放扶贫小额贷万元,并对已授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走访一次,已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个支行,并制定了绩效考核激励措施,按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三、金融扶贫服务站建设情况 根据省联社和人民银行的安排,我行承担全县个贫困村中个村的建站任务,我行按照“八有”标准己全部完成建站,并于月日前完

理论文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

“金融+”助力精准扶贫 X市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金融支持、产业带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创新“金融+”精准扶贫服务模式,将金融资本引入扶贫项目、扶贫产业、贫困户创业发展中。扶贫小额信贷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1X年底,全市已完成7. 9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占贫困户总数的66%,发放小额扶贫信贷1.2亿元;农民收入不断增加,201X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0元,增长10%;全省县域金融工作会推广X市做法,通山县、崇阳县被评为全省首批金融扶贫示范县。 一、创新“金融+项目扶贫”服务模式,夯实金融精准扶贫基础设施。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成立扶贫项目推进指挥部和工作专班,大力推进政策性融资项目,做到“扶贫项目一落地,金融服务就跟进”。一是实施“金融+易地扶贫搬迁”服务模式。紧抓政策性金融扶贫的契机,推动农发行省分行与X市政府签订精准扶贫暨共建全面小康框架协议。农发行省分行承诺3年内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贷款不低于50亿元,在通城县发放全国首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贷款2亿元。目前,农发行省分行已投放5笔贷款,金额7.3亿元,惠及3.47万贫困户。同时,积极推动湖北银行联手长江证券,利用券商定向资管计划出资2.66亿元,为通山库区移民项目提供融资支持,顺利解决了项目资本金缺口问题,惠及库区近万名搬迁居民。二是实施“金融+城镇化扶贫项目”服务模式。引导金融部门加大对贫困地区棚户区改造的支持力度,全市片区县共获得城镇化项目贷款20多亿元,改善了贫困地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状况。三是实施“金融+扶贫贴息项目”服务模式。定期组织开展扶贫贴息项目

对接会,自2014年至今,全市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93亿元,扶持贫困户2万多户、企业37个。 二、创新“金融+产业扶贫”服务模式,激活金融精准扶贫造血功能。按照“金融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产业龙头走、产业龙头跟着市场走”的金融扶贫思路,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灵活建立贫困户与产业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出“订单联结体”“捆绑帮扶联结体”“股份合作联结体”的“金融扶贫套餐”。一是创新“金融+订单联结体”服务模式。金融机构实施“龙头企业+贫困户+信贷”服务,由产业龙头企业订单提供担保,实行一站式的信贷审批方式,搭建当地贫困户、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贷款平台。X 市贺胜温氏禽畜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户”的经营模式,通过与养鸡专业户签订养殖合同,按照“六统一”的方式发展养鸡户,政府补贴鸡舍1万元,每只鸡可获得1-1.5元毛利。农商行根据订单合同给予贫困户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带动周围8个乡镇500多户贫困养殖户。二是创新“金融+捆绑帮扶联结体”服务模式。受贫困对象个人或集体委托,将国家给予扶贫对象的扶持资金、小额信贷资金、金融产业扶贫优惠政策与产业龙头企业进行利益捆绑,按比例进行分红,按劳务获得收入。通山县大畈镇农商行发放贷款100万元,支持绿苑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合作社与贫困户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吸纳13名贫困户“入盟”,按月支付每人劳务工资1800元。三是创新“金融+股份分红联结体”服务模式。在尊重扶贫对象个人或集体意愿的基础上,将扶持资金、土地、林地和水面生产资料折价入股,由产业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结成联股、联利的共同体,实现股份到户、利益到户。通城县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导贫困农户或贫困村组将山地流转给公司,以山地入股,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