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生产力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依据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它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尚处于初级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一个普遍阶段,而是像我国这样的国家在生产力水平较低基础上,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这是由我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基于这种国情,中国共产党并没有简单地照搬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以及原苏联的经验,而是从实际出发,把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其目标是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

②第二阶段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其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开始,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到我国实现现代化,生产力水平有了根本性变化与提高后才能结束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和薄弱的经济基础,而其终点则是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它是动态的变化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演进过程。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①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比较低,而且在地区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②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④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经济改革过程中,我国首先在所有制结构上取得突破,允许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大量国外,境外资本进入我国,形成了中外合资、合营的经济成分。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改革过程中,又出现了混合所有制这种新的经济成分,公有制不在囿于传统而又纯模式,出现了多种实现形式。

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应该占主体地位。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发展生产力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和中国重心。

三、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注,即改革开放。。。。。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填空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开始,到为止。最少需要时间。

简答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有哪些?

2、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

论述题

什么是“三个有利于”标准?为什么要坚持这个标注而不能坚持姓“资”姓“社”标准?

第二章所有制结构

第一节所有制结构的内涵和依据

一、所有制结构的内涵

㈠什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物质条件。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体系,它包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的关系。这些经济关系在法律上表现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的关系,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辩证统一,所有权决定经营权,经营权对所有权具有反作用,所有权与经营权既可以统一,又可以分离。

人类发展至今,生产资料所有制基本形式主要有私有制和公有制两种。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最核心的经济制度。㈡什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简称所有制结构。它是指各种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所处的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㈡评价所有制结构优劣的标准

评价一种所有制结构是否优越,唯一的标准只能看它是否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形成的依据

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形成的客观依据

客观必然性: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结构的状况决定的。

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有制结构也是由我国其他经济条件决定的。

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特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他将存在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节公有制经济及其改革

一、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㈠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①在我国现阶段多层次的生产力格局中,社会化大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并且代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公有制正是反应并符合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最基本的形式。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最重要的基础。

③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

④坚持社会共有为主体,是保证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决定性条件。

⑤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我国劳动人民政治上当家做主,在经济上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二、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㈠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形式

⒈全民所有制经济(国民经济)

全民所有制与其他所有制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①生产资料由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所有

②全体拉动者在生产资料所有关系上是平等的,都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

③全体劳动者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拥有生产资料,任何集团或个人都不得瓜分它,或将其占为己有。

⒉集体所有制经济

集体所有制,是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又一基本形式。

他们的区别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化的范围和程度不同。集体所有制制不是社会全体劳动者在全社会范围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而是部分劳动准则在一定集体范围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㈡公有制经济的其他实现形式

⒈股份制经济

股份制经济是现在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两种: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是指通过法律程序向社会公开实行股票筹集资本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出资人各方共同出资,没个出资人以其出资额对公司负责,公司以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责任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这是西方各国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公司形式。

⒉股份合作制经济

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资本合作和劳动合作的有机统一。

②劳动民主与股份民主相结合。

③盈利性和互助性相互兼顾。

④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同时存在。

股份合作制与股份制的主要区别是:由于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东是本企业的管理者和劳动者,外部人员不得入股,因此,它的财产结构具有内部封闭性的特征。

股份合作制也不同于合作制,它是合作经济在我国现阶段的新发展。股份合作制与合作制的主要区别是,合作制企业仅仅是实行一般的民主管理,企业内部一切重大问题均按一人一票制共同讨论解决,而股份合作制企业则是实行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分权制衡的管理制度,兼有民主管理和专业管理的双重功能。

第三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形式

1、个体经济

个体经济是指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小私有制经

济。

它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它是劳动者经济,个体业主是劳动者,依靠自己劳动取得收入,即使雇工也是少数几人,不占主要地位;令一方面,它是私有制经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生产目的受私人利益支配,产品归私人所有。

2、私营经济

私营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存在雇工劳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

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具有的基本特征:

①生产资料归私人企业主所有,生产经营全过程完全由企业主决策和调控,企业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②生产经营过程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只能通过雇佣关系来实现,雇主对雇工的生产活动有绝对支配权。

③企业凭借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无偿占有雇工创造的剩余价值,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因而私营经济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私营企业主多数是从个体工商户发展而来的。

3、外资经济

所谓外资经济,是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资独资企业的统称,也叫“三资企业”它是在遵守我国法律的前提下,由外国的企业和个人在我国投资,同我国的经济组织进行合作或独立经营的一种经济形式。这是由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所形成的一种特殊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我国公有制企业、公司或其他经济组织与外国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共同投资,按照股份公司形式建立的企业。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以契约规定的条件进行合作经营的企业,是一种契约式经营的企业。它一般由中方提供土地、厂房及其其他可利用的设施和劳动力,由外资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和原材料。

外商独资企业,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令、允许外商租用我方土地面独立兴办的企业。这种企业自行投资、独立经营,产品自行销售,自负盈亏,是我国境内合法的资本主义企业。(外资、外企)

填空题

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它和、、、

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内在的、密切的联系。

2、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形式有和两种,其他实现形式有和等。

3、股份制是现在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一般包括两种:

和。

4、所谓外资经济,是、、和、的统称。通常也叫。

简答题

1、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

2、全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3、股份制经济的特点和优势。

4、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的基本特征。

论述题

1、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为什么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分配结构

第一节分配机构的内涵和依据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

直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才第一次把其他分配方式科学概括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并明确指出: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结构的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结构的依据: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②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对财富创造出了实际贡献

③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则

④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处理两者关系的要点:

①在整个分配关系中,要始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这是由我国的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②两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有条件的。首先,要有经济基础。其次,要依赖于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最后,要有相应的调节机制。

③两种分配方式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第二节按劳分配及其实现形式

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的基本要求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社会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为尺度,按照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无权参加分配。

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以下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社会主义阶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③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并且是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总之,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种客观必然性,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不是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由单一的个人劳动直接参加社会消费品分配,而是先通过企业参加社会消费品分配,再由企业对劳动者个人进行分配。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不是通过劳动卷直接进行个人消费品分配,而是采取货币工资的形式实行按劳分配。

三、按劳分配的作用

按劳分配的作用:

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②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③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四、按劳分配实现的具体形式

按劳分配是通过一定的劳动报酬形式来实现。

农业集体经济中,主要采用联产承包计酬的形式。

奖金是实现按劳分配的一种补充形式,是对劳动者提供超额劳动的报酬或奖励。

①一类是对劳动者提供了超额劳动。

②另一类是职工为增加社会财富创造的有利条件而给予的奖励。

津贴是贯彻按劳分配的另一种补充形式。它是对那些从事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或有损健康的工种和部门一下在工资中难以反映的情况所给予的一种附加劳动报酬。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普遍实行,与之相适应的分配形式是家庭联产计酬制。

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分配收入主要包括两部分:

①是按劳分配收入

②是投资经营收入

第三节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实现形式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与实践基础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必须投入的各种资源。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社会根据各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比列和贡献的大小给予相应的报酬。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实形式

⒈资本收入

资本是能给所有者带来增值额的价值,是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基本要素。资本有货币形态和实物形态之分,其实物形态表现为机器、设备、厂房、原材料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产材料。

按资分配就是凭借资本的所有权或占有权参与劳动成果的分配,是资本的所有权或占有权分配上的实现。

按资分配的收入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主要来自投入生产过程中的资本的收益

②个体劳动者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本量

③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持有者凭有价证券取得的股息、红利及银行存款的利息等

④企业凭借自由积累资金更新或添置技术装备所得的级差收益,以及实行经济联合时参股分享的收入

⑤以各级政府为代表的出资者把国有资本投入企业或重大项目应得的增值收益。

⒉土地收益

土地收益包括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收益两个层次。

土地具有稀缺性、有限性、固定性等特点。

⒊经营才能收入

企业家或经营者的经营才能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而且是一种稀缺的要素。

⒋技术要素的收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㈠是一次性买断,即对职工,特别是技术人员的技术开放成果一次性支付报酬。

㈡是股份式分成,即将技术作介入股,在该技术开发成果使用期间逐年其所创的收益分成支付报酬。

㈢技术开发成果作为商品,在专利市场货技术市场买卖成交。

第四节一部分人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坚持促进效率的前提下兼顾社会公平

效率,是指人们在工作用消耗的劳动量与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标志着社会资源的利用程度。

公平,是指合理处理社会经济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达到机会与结果的公正平等。

而公平不仅包括结果上的平等,而且还包括条件和机会的公平、合理。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也必须兼顾公平。

一、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及其实现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总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母的,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但是,共同富裕绝不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是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先富,并在其激励与带动下逐步实现的。

填空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结构是和相结合的,为主体。

2、现阶段我国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有、、、和

等。

3、家庭承包制经营下的分配收入主要包括和。

4、生产要素主要是指、、、等

5、公平原则不仅包括,还包括。

简答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有哪些特点?

2、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是什么?

3、简述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论述题

1、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拉票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客观依据。

2、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重大意义。

微观体制篇

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节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一、资源配置的含义

㈠资源的含义与特征

1、资源的含义

资源是指用于生产能满足人民需要的商品的那些物品和劳务。

2、资源的特征

资源有两个特征:①稀缺性②多用性

㈡资源配置的含义(考点)

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如何将有限的资源以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资源配置的实质就是解决人类社会的三个基本问题:

①生产什么及生产多少,即哪些产品应该生产,哪些产品不应该生产;

②如何生产,即用什么方法来生产。

③为谁生产。

㈢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及其判断

①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②资源配置合理性的判断:生产可能曲线和机会成本

⒈生产可能曲线。

生产可能曲线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和最大数量的不同组合。

⒉机会成本。

从资源配置和生产的角度讲,当把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用与其他用途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叫做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二、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

资源配置有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两种方式。

⑴计划配置方式

1、计划配置方式的含义及其条件

所谓计划配置,就是政府用行政命令和指令性来分配资源。

用这种方式配置资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①产权统一假定,即社会统一占有生产资料。

②单一利益主体假定。

③完全信息假定。

2、资源配置方式的利弊

弊端:

①经济主体缺乏活力,经济效率低下。

②条块分割,破坏了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

③决策失误,资源浪费严重。

⑵市场配置方式

1、市场配置方式的含义及条件

所谓市场配置方式,就是由市场供求、竞争和价格来配置资源。

用这种资源方式,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①人人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实行完全竞争。

②价格充分灵敏,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2、市场是一种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

市场配置资源的最大优点是它的高效性,这由它的作用和特点所决定的。

市场配置资源的特点:

①自动调节

②利益调节

三、市场经济是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㈠市场经济的含义

1、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市场经济是在各经济主体分散决策的基础上,通过供求决定的市场价格信号配置社会资源的方式和体制。即可以将市场经济理解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方式的功能:

①调节功能

②信息导向功能

③刺激功能

④奖优罚劣功能

2、市场经济也是一种经济体制

㈢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市场性(即市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表现为市场经济,都以市场价格为信号进行运转)

②自主性(即市场主体具有独立自主性)市场主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市场主体是指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广义上的市场主体是指参加市场活动的一切当事人,包括厂商、居民、政府和非盈利机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③竞争性(即在市场交易活动中,所有市场主体都是竞争的关系)

④开放性(所谓开放性,一是指国内各地区之间的市场开放,以打破地区行政封锁和市场分割,早就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二是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使国内经济与世界接轨)

⑤法治性(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监督体系基础上的,所有经济活动必须依照一整套科学而规范的市场规则来进行)

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和作用

一、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

㈠市场经济的属性

二、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和作用

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㈡真正地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㈢更好地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㈣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国际化

填空题

⒈资源是指用于生产的那些物品和劳务。

⒉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如何将以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⒊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的最大数量的不同组合。

⒋资源配置的方式有和。

⒌市场经济是在各经济主体分散决策的基础上配置社会主义资源的方式和体制。

⒍市场经济大体经过了两个阶段阶段和阶段。

⒎经济决策可分为:⑴⑵

⑶。

简答题

⒈为什么说市场是一种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

⒉计划配置资源方式有哪些弊端?

⒊简述市场经济的功能

⒋简述市场经济于商品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论述题

试述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和作用

第五章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

第一节市场机制及其功能

一、市场机制及其特点

机制:用来说明社会经济运动系统的构造及其运行规律。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经济体制,其中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体制。

所谓市场机制,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形态性,价格、供求、竞争、风险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及其运行规律。

特点:

①联动性②利益关联性③客观性④灵活性⑤自发性

⑥市场机制属于事后调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而来不开国家对市场的间接干预。

二、市场机制的构成

市场机制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它主要由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利率机制、工资机制等组成。

㈠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是通过价格的涨落来调节商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从而知道生产、经营和消费走向的市场运行机制。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

商品的供求关系有两种情形:①是供给和需求的均衡②是供求和需求的不平衡

㈡供求机制

供求机制是调节市场供给和需求矛盾,使之趋于相互均衡的市场机制。

⒈均衡市场上供求机制的作用

⒉非均衡市场上的供求机制的作用

㈢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指通过市场竞争的作用带动商品运行的功能,它表现为卖者之间,买者之间和买卖双方之间随着供求、价格等的表动,彼此为争夺对各自的经济利益而展开较量的动力机制。㈣风险机制

风险机制是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同盈利、亏损和破产等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风险机制以利益的诱惑力和破产的压力作用于市场主体。

㈤利率机制

利率机制是指利率变动与货币资本供求变动质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利率只能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上之间上下浮动。

㈥工资机制

工资机制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变动与劳动力供求变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三、市场机制的功能

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

㈠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㈡信息传递功能

㈢利益分配功能

㈣调节微观经济活动的功能

第二节市场体系

一、市场体制及其地位

所谓市场体系,就是商品交换关系中的各种市场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体。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①是指市场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②是指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功能、不同区域等各种类型的市场总体及其相互关系

③是指不同交换内容的各种市场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各类市场构成的市场体系的特征:①整体性②联系性③开放性④动态性

二、商品市场

商品市场是有物质产品的交换场所,是真个市场体系形成的基础和物质主体,也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商品市场通常包括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

㈠消费品市场

消费品市场亦称生活资料市场,是指从事消费资料商品经济和经济活动的领域,即为个人提供最终直接消费品的场所。

㈡生产资料市场

成产资料市场是指从事生产资料经营和经济活动的领域。

三、生产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就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诀别的因素或条件。

㈠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以资本商品作为交易对象的市场,它既是融资的场所,又是融资关系的总和。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

能否带来新价值,是货币与资本的根本区别。

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劵形式存在并使用其持有者定期获得一定收入的资本

虚拟资本的这种增值性和运动型,使它具有了资本商品的一般特征,同时又有其特殊性的权益性、风险性、变现性等。

长期资本市场的信用工具主要是股票和债券。

㈡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要素买卖双方从事交易活动的场所和空间。

㈢技术市场

技术市场是指以技术商品和技术服务为交换对象的交易场所。

㈣信息市场

信息市场是人们以知识、咨询、信息资源等进行交换和服务的场所领域。

㈤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市场是土地市场与房产市场的统称。

我国宪法规定,土地数以国家或集体所有,不能作为商品买卖,因此,我国不存在土地所有权买卖市场,只有土地使用权的让渡市场。土地征用、转让、租赁的交易方式是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的主要市场行为。

练习题

一、填空题

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经济机制是。

⒉风险机制以的诱惑力和的压力作用于市场行为主体。

⒊利率只能在和零之间上下浮动。

⒋商品市场通常包括市场和市场。

⒌是货币与资本的根本区别。

⒍长期资本市场的信用工具是和。

简答题

⒈供求机制是如何发挥调节作用的?

⒉为什么说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

⒊简述完善资本市场的意义。

⒋劳动力市场有何特点?

⒌如何理解“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

论述题

论述市场机制的功能。

第六章消费者行为

第一节需求和效用

一、欲望和偏好

㈠欲望

消费者行为通常是从对欲望的研究开始的。消费者的行为取决于消费者的动机,而这种动机来自于消费者的某种欲望。一种欲望既要有不足之感又要有求足之愿,因此它是一种心理现象,产生于人们的肉体或精神。欲望是主观的、多样的,也是多变的。(马斯洛)

人们的欲望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①为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社交需要④尊重需要⑤自我实现需要

㈡偏好

所谓偏好,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可供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组合所进行的排列,它反映了的是消费者个人的兴趣或嗜好。这种偏好是决定消费者行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需求

㈠需求的含义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的实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消费者有购买的愿望和欲望,想要获得某种商品或劳务;

②消费者有购买能力,能够按商品或劳务的价格支付货币;

两者缺一不可。

㈡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

因素有以下几点:

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②消费者的偏好

③相关商品或劳务的价格

④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⑤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

三、效用

㈠效用的含义

所谓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是所感到的满足程度。

因此,这种满足的能力不是指各种商品或劳务客观上所具有的充饥、御寒、保健等性能,而是指人们对它的主观心理感受。

效用既没有伦理学意义,又没有客观标准。

㈡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既然效用有大小之分,那么,衡量效用大小的标准是什么呢?19世纪的经济学家提出了基数效用论。(123.....)

序数(第一、第二、第三....)

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无从知道效用的数值,而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因此,序数效用论以消费者的个人偏好程度排出次序和等级。

它强调的是排列次序的先后,如第一、第二、第三。。。。而不是量值的大小。

㈢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商品或劳务而得到的效用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追加一个单位或某商品和劳务的消费所增加的总效用。

公式:边际效用=总效用的数量/消费量的增量

在其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量连续增加时,其总效用在一定范围内会增加,但边际效用越来越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特征:

①边际效用的大小同消费者的欲望强度成正比。

②边际效用的大小同消费者的消费数量成反比。

③边际效用离不开时间因素,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的效果。

④边际效用实际上永远是正值,虽然在理论上分析是有负效用。

⑤边际效用是决定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主观标准。

第二节消费者决策

一、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

㈠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点

无差异曲线也称等效用曲线,是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条件下,对两种商品或劳务的不同组合具有相等效用或满足程度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①无差异曲线向后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②在同一平面上可以画出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果。

③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

④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所谓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无差异曲线上两种商品和劳务相互替代的比率。它表示增加一个单

位某一商品或劳务的消费量可所可以替代的另一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公式:边际替代率=Y商品或劳务的变化量/X商品或劳务变化量

边际替代率=X商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用/Y商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用

㈡预算线

预算线又称为消费可能先,它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的条件下,能够购买的两种商品或劳务的最大组合。即价格水平不变,预算线便是一条由左上向右下倾斜的负率直线。预算线的位置取决于消费者的水平,而预算线的斜率则取决于x和y两种商品的价格。二、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在其收入和商品或劳务价格水平既定的条件下,就有一个如何分配自己收入和确定各种商品或劳务的合理购买量问题。

在同一坐标系内,消费者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距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效用越大,消费者当然希望选择预算线可能达到的效用最大的无差异曲线。根据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特征,消费者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总可以找到一条与预算线相切的无差异曲线。

三、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根据商品或劳务边际效用的大小而愿意付出的价格总和与实际付出的价格总和之间便出现了差额,这种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实际上是消费者按市场价格购买商品或劳务是感受到的额外收益。而只是心理上的满足。

第三节消费规律和消费政策

一、需求规律

㈠需求规律的内容

商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或劳务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用。

价格也是随着购买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即价格个需求量成反向变化关系。

由于价格变化而引起的消费者购跌价商品以代替价格相对上涨商品的现象,称为代替效应。正是由于代替效应,一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量才与其价格呈反向变化。

因商品或劳务价格的升降而带来的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减少或增加,从而使需求量减少或增加的现象,称为收入效应。

㈡需求规律的特殊性

⒈“吉芬商品”。所谓“吉芬商品”是指生活必需的低档商品在特殊情况下,当价格下跌时,需求量会减少,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反而增加。

⒉炫耀性商品。所谓炫耀性商品是指珠宝、钻石、名画等高档商品。拥有此类商品的消费者为了显示其高贵的身份和地位,价格昂贵,需求量增加。价格下跌,需求量反而减少,因为便宜的商品不能显示个人的华贵和财富。

㈢需求弹性

⒈需求弹性等于零,即需求完全无弹性。

⒉需求弹性无穷大,即需求完全弹性或需求无限弹性。

⒊需求弹性等于1,即需求单一弹性。

⒋需求弹性大于1,即需求富有弹性。

⒌需求弹性小于1,即需求缺乏弹性。

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比较小,高档消费品、奢侈品的需求弹性较大。

二、恩格尔系数

㈠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是19世纪德国的统计学家。

随着家庭的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家庭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将会下降。这就是著名的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值。公式: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支出

恩格尔系数是常常被用来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家庭的消费结构和变化趋势。是国于国之间进行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越大,表明生活水平越低,越贫穷。反之,则相反。

㈡需求的收入弹性和恩格尔曲线

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恩格尔曲线分为三类:

①是生活必需品的恩格尔曲线

②是高档消费品的恩格尔曲线

③是低档消费品的恩格尔曲线

三、消费政策

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一方面要引导和保护消费者行为,另一方面也要对一些社会不利的消费进行必要的干预,使消费政策做到既能尊重消费者个人自由,又能维护这昂个社会的利益。

㈠保护消费者的政策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正确引导消费,各国政府常采用的政策有:

⒈正确的消费宣传

⒉保证商品或劳务的质量

⒊建立“消费者协会”等类组织,保护消费者利益,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⒋限制商品或劳务的价格

㈡限制消费的政策

所谓限制消费,是指政府对一些不良消费行为进行必要的管制,以维护整个社会的利益。只要有:

⒈影响社会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消费

⒉对他人带来不利影响的消费

⒊败坏社会风气的消费

练习题

一、填空题

⒈经济学家研究消费者行为通常是从对的研究开始的。消费者的行为取决于消费者的动机,而这种动机主要来自于消费者的某种。

⒉是消费者根据自己意愿对可供消费的商品或劳务组合所进行的排列,它反映的是消费者个人的兴趣或嗜好。

⒊经济学中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并且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⒋所谓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到的程度。

⒌经济学中一般是以效用理论来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对于效用,有两种不用的分析方法。即

和。

⒍无差异曲线也称等效用曲线,是表示消费在一定的偏好条件下,对两种商品或劳务的不同组合具有效用或满足程度的曲线。

⒎所谓是指在无差异曲线上两种商品或劳务相互替代的比率,它表示增加一个单位或某一商品或劳务的消费量所可以替代的另一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⒏预算线又称为消费可能线,它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能够购买的两种商

经济管理基础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复习题1 一、选择题 A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企业、家庭和()等微观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关系的经济科学。 A 单个市场 B 整个社会 C 国民经济 D 总体市场 B2、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 资源配置 B 资源利用 C 国民收入 D 市场价格 D3、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 A 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 C 威廉·配第 D 马歇尔 A4、1870年,英国杰文斯、法国瓦尔拉斯、奥地利门格尔几乎同时提出了()。 A 边际效用价值论 B 不可能性定理 C 交易成本 D 资源最优配置标准 B5、经济学是研究() A企业如何挣钱的问题B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C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D政府如何管制的问题 C6、下列哪项问题不是经济学研究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D7、关于经济如何运作的基本经济问题() A、只有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才存在 B、只有在计划经济国家中才存在 C、只有在混合经济国家中才存在 D、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经济,都存在 B8、下列哪项是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A、电冰箱在夏季热销的原因分析 B、政府如何改变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 C、对中国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率超过8%的研究 D、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研究 C9、实证经济学不意味着()。 A、它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B、它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C、它能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D、数学和统计学是经常用到的分析工具 C10、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 国民收入的决定 B 资源的充分利用 C 个体经济单位 D 整个经济体系 B11、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不包括()。 A 存在市场 B 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经济世界新兴工业化国家 二、问答 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 2.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 3.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4.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 5.什么是千年发展目标?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经济世界:按照法国年鉴派史学大师布罗代尔的解释,经济世界是在全球形成一个经济整体的情况下,地球上一个部分的经济。一个经济世界有三个组成要素:首先,它占据着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有其特定的界限:其次,一个经济世界总要有一个或几个中心;第三,每个经济世界都分解为延续的区域。 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工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制成在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最初是由法国人口统计学阿尔弗雷德·索维提出的,它作为一个新的世界政治范畴使用,泛指战后新建的不结盟国家。逐渐的第三世界被用来泛指西方发达国家以外的发展中国家。 二、问答 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 现代经济增长指的是指一个特殊的时代,它是从18世纪末开始,范围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按照库兹涅茨的分析,它具有以下6个基本特征: 第一,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很高。18世纪以后的200多年中,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人口增长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都远远快于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前的整个时期。 第二是生产率的快速增长。按库兹涅茨的估算,人均产量增长的50%~75%来自生产率的增长。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对现代经济增长起了很大作用。 第三,经济结构迅速转变化。库兹涅茨指出,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服务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呈上升趋势,但其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00183消费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个总量及其变化;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 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企业、单个行业、单个市场或单个消费者的经济活动。 ?宏观消费问题可以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 ?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消费信贷等问题。 ?微观消费与宏观消费的关系: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 目的。 第二节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他的观点是主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其思想 后来被亚当斯密和大卫嘉图继承。 ?法国古典经济学魁奈和西斯蒙。魁奈是重农学派代表,西斯蒙是法国小资产阶级代表。 第三节消费者及其行为 ?消费者,是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 ?消费者行为的层次:1、消费者资源的初次分配选择;2、消费者资源的再分配;3、消费者的资源消 费—购买选择。 ?消费者的行为特征:1、效用最大化原则;2、习惯性;3、不可逆性;4、示性;5、复杂性。 ?效用最大化原则是大多数消费者的基本准则。 ?效用,消费者通过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满足。 ?效用最大化,消费者通过对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 ?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是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 ?习惯性,指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 ?不可逆性,指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 水平的影响。

经济管理基础总复习题

课堂练习: 不定项选择题: 1.均衡价格是() A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价格B固定不变的价格 C任何一种市场价格D随着供给与需求变化,不会改变的价格 2.如果需求与供给同时增加,则() A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同时增加B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下降 C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D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不确定 3.边际成本是指() A 总成本除以产量 B 平均成本除以产量 C投入的生产要素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D产量增加一个单位,给总成本带来多大的变化 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于一家生产玉米片的厂商而言,下述哪些因素可能引起它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 A.采用更为高效的生产设备 B.生产玉米片的原材料价格上涨 C.厂商的融资成本降低

D.玉米生产基地遭遇旱灾 5.找出可能引起劳动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 A.越来越多的妇女进入劳动力队伍 B.人口结构呈老龄化 C.移民数量增加 D.人口呈现负增长趋势 6.下列哪些包括在本年度的GDP中: A.大学学生每月从家里拿到的零花钱 B.企业存货增加了2000万人民币 C.购买1000股联想公司的股票 D.妻子从事家务劳动 E.购买一副已故画家伦勃朗的绘画真品 F.出租两居室公寓得到的租金 7.吸引、发展和保留有效员工队伍的活动称为: A.招聘 B.选拔 C.培训 D.人力资源管理

8. 以下哪一项不是组织的独特资源或能力的前提条件? A.有价值 B.稀缺 C.投资巨大 D.难以模仿 E.难以替代 填空题: 1.根据下表列出的信息计算:当小明拥有2件运动衫时,拥有第三件运动衫的边际效用 为:

2.在小麦的生产中,假设劳动为唯一的可变生产要素,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小麦的产量 也增加。假设劳动的成本为20元/小时,根据下表列出的信息计算,当小麦产量从155000蒲式耳增加到165000蒲式耳时的边际成本为 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同厂商拥有不同的成本曲线。如下图所示,厂商1、2、3的平均 成本曲线分别为AC1、AC2和AC3。当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p3时,哪些厂商可以进 入市场: 计算题:

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概念现象和理论 【发展中国家】 指经济落后,社会文明程度低,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国家。【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经济总量的扩张,例如GDP和人均GDP的增长。 【经济发展】 有更多规范性的含义,包括经济活动性质的变化以及人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1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各不相同的概念。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GNP、GDP的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增长,二者密不可分 2 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的一些主要特点 1)收入分配倒U型曲线 收入不平等先上升,在到达一定水平时达到顶点,然后下降 PPP标准:贫困人口每天生活收入或消费水平不足1美元 2)低收入国家以农业为主 3)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低 人均资本存量低,人均产出水平低 缺少技术手段和设备,生产手段落后 4)低储蓄率 5)二元经济并存 落后部门和先进部门并存;正式部门和非正式部门并存 6)医疗健康条件差,人力资本低 7)制度环境——政府本身或构成发展的障碍

第二章政府和市场 1 市场失败和政府失灵 环境恶化的原因:市场失败和政府失灵 *市场失灵: 外部性:把自己的成本向他人转移 公共产权导致过度消耗:公地的悲剧 公共物品的搭便车 交易成本高:例如把海域产权确定化,以及空气污染的补偿谈判成本极高 *政府失败——政府激励机制的缺失或错位 定价失误(例如水价或其他资源价格过低) 扭曲的政府发展政策(例如过度强调工业) 公共产权的意识形态化财政体制和财政压力 2 什么是“三位一体”的计划经济模式 三位一体”的计划经济体制指的是: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国家财政“三位一体”。“三位一体”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由正府掌控所有资源配置、所有生产计划与销售、所有金融储蓄。从理论上讲,通过国家的控制可避免很多浪费,也可克服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间的不平等配置。 3 政府主导经济的模式有哪些?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是指在整体上虽然资源也是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配置,但政府以强有力的计划和政策对资源配置施加影响,以达到某种短期和长期增长目标的经济模式。 主要特点: (一)政府拥有巨大的可供自己直接配置的资源 (二)政府部门掌握大量的政策资源 (三)政府本身成为市场主体 第三章制度的重要 【正式制度】

消费经济学期末重点

课程主要内容 第1章导论 理解微观消费与宏观消费的关系。哪些属于微观消费问题,哪些属于宏观消费问题?理解生活消费的二重性。 第2章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 理解消费需要和消费需求的联系和区别。 了解消费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理解消费需求的上升规律内涵。 目前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扩大消费需求? 第3章消费决策 理解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吉芬商品、替代品、互补品。 从经济学的弹性视角分析万科为何要降价?如何评价谷贱伤农现象? 了解税收对消费决策的影响机制。 第4章消费信贷 了解储蓄的主要动机、消费信贷的种类、信用卡种类。 理解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与住房抵押贷款的异同? 了解等额本金还款与等额本息还款的含义及其主要区别。 理解消费信贷管理的三个原则及西方国家的个人破产制度。 第5章消费函数理论 以线性消费函数为例,证明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掌握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持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的核心要点。 第6章消费水平 理解消费水平的内涵及度量指标。 了解消费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7章消费结构 了解消费结构的相关概念、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理解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理解消费结构在吃穿用住行等方面的演进趋势。 第8章消费方式 理解消费方式的含义。 了解家庭消费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 了解个人消费与公共消费的不同。 第9章服务消费 理解服务消费的特点。 了解服务消费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基本趋势。 第10章绿色消费 理解绿色消费的含义及5R原则。 了解绿色产品、绿色产业、绿色营销的含义。 第11章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消费者权益 理解消费者的基本权利。 理解消费者权益受损的主要表现及主要原因。 了解消费教育的基本内容。 其余章节: 理解闲暇消费、信息消费、文化教育消费、文化教育产业化的内涵。

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 2.微观经济学的考察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3.单个消费者或者家庭如何分配他们收入被称为消费决策问题 4.宏观消费问题的研究基础是微观消费问题 5.研究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宏观经济问题 6.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是威廉.配第 7.魁奈是法国古典经济学中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 8.西斯蒙第是法国小资产阶级的代表 9.西斯蒙第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消费不足 10.19世纪中期以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是庸俗经济学 11.马歇尔的消费学说是需求理论 12.资本主义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 13.凯恩斯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有效需要理论 14.最早建立消费函数理论的是凯恩斯 15.大多数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效用最大化原则 16.我们通常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消费支出的不可逆性 17.消费行为的绝对特征是复杂性 18.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 19.从宏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可分为:社会消费活动、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总消费支出的增减a 20.从微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主要包括:消费者动机、消费行为和消费者心理 21.宏观消费问题具体可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 22.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消费者的储蓄决策、消费者的投资决策、消费信贷等 23.宏观消费与微观消费的关系 答:首先,微观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其次,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 24.威廉.配第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分析,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 25.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继承了配第的思想,亚当斯密指出人们有两种欲望,一是现在享乐的欲望,二是改良自身的状况 26.作为贵族僧侣阶级代表的马尔萨斯,试图论证社会消费的不断增长是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 27.消费者: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主要指个人和家庭 28.消费者行为包含的层次有:简答 ①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选择②消费者的资源再分配选择③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 29.消费者行为的特征:①效用最大化原则、②习惯性、③不可逆性、④示范性、⑤复杂性 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 .习惯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 不可逆性: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 示范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 30.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它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消费者的行为,采用实证分析法,通过消费者动机,消费心理,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为厂商的销售服务。从宏观的角度它主要考察社会的消费活动,总消费支出的增减,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等,采用总量分析的实证方法。 微观消费问题和宏观消费问题都是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但两者之间并不是并列的关系 首先,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其次,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 31. 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的历史演变 古典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复习

俓濟菅理複習材料 一章:★需求、需求量、需求阻碍因素、需求函数的形式; ★供给、供给量、供给阻碍因素、供给函数的形式; ★均衡价格、均衡量 1、需求:概念: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对某种商品有支付 能力的需要.需求:指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它是表、方程(需求函数)或一条曲线。条件:1)有购买欲望;2)有支付能力本质:有效需求 2、需求量: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如一年)的某市场上,在一定 价格水平下,情愿同时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量:则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之上,消费者情愿购买某种产品的特定。 3、需求量的变动: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而引起 的需求量的变动。表现:沿着需求曲线变动。 4、需求的变动:价格不变,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 变动。表现: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5、需求和需求量的变动因素:1、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2、相 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3、消费者的偏好4、对以后价格的期望5、规则制度……

1.价格上涨与下跌:交通一卡通,700多万张,日均持卡交易 量约800万笔; 2.可支配收入:除去上交的税费;挣钞票多,对需求量的阻 碍 3.替代品:不同品牌的同类商品——超市购物;其中一种商 品价格上升,另种商品的需求会上升 4.互补:刀架与刀片 5.偏好:流行趋势对时装需求的阻碍;人们的健康观念(可 口可乐、油炸食品) 6.看涨/看跌;股票 7.其他因素:政府规定(养犬);黄金周使得旅游需求上升 6、供给:生产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提供给市场的商品量 7、供给量:生产者和销售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提供给市场的商 品量。条件:销售欲望、供应能力 8、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

发展经济学 一、填充题 1、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决定于两个条件,即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从事生产性劳动人数的多寡。 2、马尔萨斯的经济增长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人口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两部重要著作中。 3、卡尔·马克思以历史唯物论为工具,深入具体解剖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乃至灭亡的历史进程。 4、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一种数量上的变化,没有产生质上的新变化;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也就是创新。 5、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是公认的国际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1945年写成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被认为是发展经济学最早的奠基之作。 6、西方发展经济学的演进经历了几个阶段,20世纪40—60年代是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形成阶段。 7、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1960年出版的《经济成长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一书中,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传统社会、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和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8、有学者总结早期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有三大特点,即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论。 9、发展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不发达条件下经济发展的特点、过程和规律的经济学科。 10、发生在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纺织技术的机械化为开端,以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 11、当前公认的发达国家有20多个,其中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等7个国家则是最发达的。 12、“第三世界”是法国人口统计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1952年在一篇题为“三个世界,一个星球”的文章中最先提出的。 13、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曾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观点。 14、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发展应包括五大目标,即增长、公平、民主、稳定、自主。 15、英国经济学家西尔斯认为,发展应包括三大目标,即消除贫困、实现公平、促进就业。 16、资源即生产要素,通常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17、在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中,最重要的有技术和制度两大类。 18、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认为,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的大小又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即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流动偏好规律。 19、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提出了两种增长率概念,即自然增长率和有保证的增长率。 20、新古典学派经济增长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英国经济学家米德。 21、新古典学派经济增长理论的突出特点是,不仅考察了投资这一增长要素,而且还考察劳动、自然资源、技术进步等要素,把技术进步看作是影响其他要素生产率的手段。 2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组以“内生技术变化”为核心的论文,探讨了长期增长的可能前景,掀起了一股“新增长理论”的研究潮流。 23、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将增长核算方法应用于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有舒元和李京文等。 24、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农业剩余是发展中国家初始资本的主要来源。 25、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位教授肖和麦金农分别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两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金融体系和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并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26、1954年,刘易斯发表了题为“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提出了他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27、刘易斯认为,在二元经济结构下,资本主义部门的工资取决于生存部门的收入。 28、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第一种形态的两个假定是:(1)经济是封闭的;(2)两个部门间没有贸易往来。 29、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第二种形态的两个假定是:(1)经济是封闭型经济;(2)资本主义部门依赖于与非资本主义部门的贸易。 30、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第三种形态的两个假定是:(1)经济是开放型经济;(2)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本主义部门都与外部世界有贸易往来。 31、1985年迈因特在《亚洲发展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组织二元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论文,提出了“组织二元结构论”。 32、现代中国社会具有典型的“多重二元性”,然而在“多重二元结构”中,城乡二元结构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消费经济学应考技巧及重点章节复习重点.doc

专题一:计算题 题型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合计 四 十 四 七四七四 七 四 七 四 七 四 七 四 七 四 七 资金时 √ √ √ √ √ √ 6 次 间价值 收益 √ √ √ √ √ √ √ 7 次 计算 生命周 √ √ √ √ 5 次 期储蓄 收入 √ 1 次 弹性 一、 收益计算: ( 1)当期收益 。指持有该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利息(股息或租金等)收入。 当期收益率 =利息 /购买价格 ( 2)持有期收益 。持有期收益指购买某特定资产一段时间后通过出售所获得的资本增值,即购买价格与 出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持有期收益率 =(出售价格 — 购买价格) /购买价格 ( 3)到期收益 。指当期收益和持有期收益之和。到期收益率 =(当期收益 +持有期收益 ) /购买价格 =(利息 +出售价格—购买价格 ) /购买价格 【例】某消费者以 9000 元买了一年期、 利息率为 6%、面值为 10000 元的国债, 计算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当期收益+持有期收益) /购买价格= ( 10000× 6%+( 10000- 9000)) /9000 ≈17.78% 【例】假定你面临两个投资选择:第一个是售价为 9000 元、两年期、面值为 10000 元的零息债券,第二 个是两年后到期、面值和售价均为 9000 元,年息为 5%的其他债券。你应该选择哪一个呢? 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 10000- 9000) /9000= 11.11% 无法比较 换算出零息债券的年利息: 10000= 9000× (1+ i) 2 i ≈ 5.4%>5% ,第一个方案更好 【例】某投资者在年初投资 20000 元购买某公司的股票, 在年内获利 300 元股利, 在年末, 由于急需用钱, 该投资者以 18200 元将股票全部卖出。分别计算该投资者的当期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 二、资金时间价值计算: 现值: PV = FV × (1+i) -n 终止: FV = PV × (1+i) n 即时年金指现金流即刻开始,如租赁。 普通年金指现金流从现期的期末开始,如抵押贷款 普通年金终值 : (1+i)n -1 F = CF V i 普通年金现值 =普通年金终值× (1+i) -n 即时年金现值 即时年金终值× + 即时年金终值 =普通年金终值× (1+i) -1 i) -n = (1 技巧:①确定算什么 ②代公式 三、生命周期储蓄: 假定: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某人从其生命的第一年开始工作且没有积累任何财富: 他预计能活 N 年, 其中要工作 M 年,并且工作期间每年赚取收入 Y ;储蓄不赚取利息, 价格水平保持不变, 从而当前的储蓄 将等额的转换为未来可能的消费 。 问题:个人生命周期的消费可能是多少 ? 个人如何在其生命周期内分配储蓄与消费 ? 每年的计划消费水平 C=Y × M/N M/N :一生中用于工作的时间比重(也是消费比重) ;储蓄比重( N-M)/N ,储蓄函数 S=Y ×( N-M)/N 精选

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

●宏观消费问题具体可以分为消费需求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 ●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消费信贷等问题。 ●影响较大的有庞巴维克的‘边际效用价值论’、马歇尔的‘需求理论’及凡勃伦的‘社会阶层消费学说’。 在凯恩斯经济学说中,为什么说有效需要理论是其整个理论的基础? 答:对消费问题的研究,在凯恩斯经济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人们心理因素的作用,如,人们的消费支出并不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同比例地增长;人们所预期的利润率将随着投资的增加而递减;以及人们乐意在手头保持现钱,没有一定的利息率水平就不愿把钱存入银行—这就是‘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偏好’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 消费者行为有哪 些特征? 答:●效用最大化 原则:当消费者在 各项消费住处上 所取得的边际效 用相等时,消费者 所取得的边际效 用最大。 ●习惯性:一方面 由收入水平决定; 另一方面,消费者 的价值观念和所 处的社会文化环 境也是不可忽视 的。因此,只有当 短期内考察消费 者行为时,这种习 惯性才能说明问 题。 ●复杂性:既要考 虑消费者行为中 的吧、某些共性, 又要充分考虑消 费者行为的差异 性和可变性,从而 使政策的制定更 具针对性 ●消费者的消费 决策包括:①消费 者面临的限制性 条件②最大化目 标两个基本要素。 ●随着商品X价 格的变动,预算约 束线会围绕E点 发生旋转。当商品 X 的价格上升时, 预算约束线会围 绕E点向左转动。 当商品X的价格 下降时,预算约束 线会围绕E点向 右移动。 ●需求收入弹性: 在一定时期内某 一商品的需求量 对收入变化的反 应程度。名、 ●需求曲线:表示 商品价格和需求 量之间的函数关 系几何图形。 ●替代品:如果两 种商品中一种商 品价格的上升会 引起另一种商品 消费量的增加,而 一种商品价格的 下将会导致另一 种商品消费量的 减少,即两者是相 互替代的关系。 名、 ●需求交叉弹性 —指商品自身价 格、消费者收入和 偏好都保持不变 时,一种商品的需 求量对另一种价 格变化的反应程 度。、 ●需求的价格弹 性:指某一商品需 求量对它本身价 格变化的反应程 度。等于需求量变 化的百分比与价 格变化的百分比 之比。( ●边际效用:消 费者每增加一 个单位商品或 劳务的消费所 得到效用的增 加。名 ●边际效用递减 规律:消费者在一 定时间内消费某 一商品时,随着消 费量的增加,该商 品的边际效用或 效用增量趋于递 减。名、、 20.社会阶层:指 一个社会以生活 方式、价值观念、 行为态度等方面 的不同进行等级 划分,所划分成的 许多组相对永久 的同类人群。名、 ●关系集团:指一 个人用以指导自 己目前行为的那 个具有某种价值 观念和观察事物 准则的团体。包括 社会的、经济的、 职业的等不同类 型的团体。名 ●关系集团可分 为三种类型:成员 资格型、接触型、 吸引力型。 ●动机与消费中 心理学认为,人们 之所以表现了某 种行为,是由于内 心有一种驱动力, 驱使他去这样做, 这种内在驱动力 就是动机。动机的 产生来源有两个 方面,一是外界刺 激,二是内在需 要,即是人类为满 足资深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而提 出的愿望或意愿。 其中内在需要是 基础,外在刺激也 要建立在内在需 要之上。、 ●购买动机可以 从不同角度进行 分类:①以使用为 主要目的的动机 和以得到满足为 主要目的的动机 ②感情动机、理智 动机和信任动 机。、 各个社会阶层的 消费者有什么特 点? 答:●每个社会阶 层中人的行为要 比两个不同社会 阶层中人的行为 更为相近;人们以 所处的社会阶层 来判断自己在社 会中的地位;某人 所处的社会阶层 是由职业、收入、 财产、教育和价值 取向等多种变量 而不是由其中的 单一变量决定的 个人能够在一生 中改变自己所处 的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对消费 者消费决策的影 响如何概括? 答:●不同的社会 阶层具有不同的 收入水平和生活 方式,因而在消费 水平、消费结构、 消费方式上都表 现出来。一个社会 的阶层构成将对 宏观消费产生影 响。比如高收入的 人具有较高储蓄 倾向,低收入的人 具有较高的消费 倾向。改变社会的 收入的分配状况, 将会改变社会总 的消费、储蓄倾 向。●较高阶层的 消费方式对较低 阶层的消费方式 具有较强的示范 作用。任何时候都 存在。但在某种特 殊的环境下,可能 造成社会上很普

经济管理基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经济管理基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一、经济学导论部分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来满足人类无限的需要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目标是找到产出最大化的最优方式 为谁生产?生产成果分配(公平和效率)(如:修路问题) 收入高低取决于很多因素 何为需求、供给以及供需双方的均衡? 需求,是指消费者准备、愿意和能够购买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这里的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一种商品的供求数量和价格,在供求双方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均衡,形成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数量。此时,对商品的需求量等于商品的供应量。 何为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如何运用这些基本概念解释生活现象? 二、微观经济学部分 从经济学角度看消费者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 1、主观态度(消费者偏好) 2、消费者客观能力(购买能力、收入) 3、预算约束; 效用;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 何为预算约束和效用理论? 1、预算约束:在既定价格下,消费者(或企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的受到其货币存量和收入的制约 2、效用:消费者从其消费的商品组合中得到的消费收益/满足程度。 两者对消费行为有何影响? (1)在预算约束上选择了一点:个人的偏好取决于个人对不同商品的评价(边际效用)(2)预算约束的变动 收入的变动:收入上升消费上升(正常品)(收入效应) 收入上升消费下降(低档品) 价格的变动:价格上升替代品消费量上升(替代效应) 效用完全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 满足程度高,效用大;满足程度低,效用小。 效用理论在经济生活中如何运用? 效用可以用来衡量消费者的偏好:具有大小用的组合与具有较小效用的组合相比,消费者更偏好与前者。 何为消费者均衡?生产者的行为受到何种因素的决定? 消费者均衡——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答案整理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答案整理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 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著;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⑦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2、发展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 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发展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产生的历史背景包括二战后两种制度竞赛、国际机构的成立、发达国家经济的繁荣等。 3、发展经济学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每 个阶段的发展经济学分别有什么特点?答:三个阶段:①形成与繁荣时期,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特点有:强调物质资本积累、工业化和计划化等少数几个问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具有反新古典主义的倾向、强调内向发展战略、受结构主义的影响、

热衷建立宏大的理论体系;②新古典主义的复兴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特点有:关注贫困和不平等问题,重新确定发展目标、重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重新强调和论证了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强调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国别研究;③新制度主义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特点有:影响发展的制度因素受到重视和强调、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应用、新增长理论的兴起、生态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关注社会资本的作用。(预测为A卷的论述题) 4、试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两个概念之间 的关系。 答: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经济发展除了经济增长之外,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如投入结构的变化,产出结构的变化和产品构成的变化与质量的改进,分配状况的改善和贫困的下降,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

0018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

00183消费经济学自考资料 第一讲绪论 消费经济学是研究消费的经济学,因此,要弄清什么是消费经济学,首先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消费。 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是指满足需要的行为,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物质产品和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因此,广义的消费包括两个部分,即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1)生产消费:生产过程发生的各种生产资料及劳动者体力、脑力的消耗,显然,生产消费属于生产行为或生产过程本身,包含在生产之中,属于中间消费。 (2)生活消费:指为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而对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的使用与消耗,由于产品经过生活消费,其使用价值就消失了,因此,他属于最终消费。 狭义的消费,指的就是生活消费。 同生产过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样,任何消费过程也包含三个要素: 消费者:即人,是消费的主体,人只有在消费中才能称之为现实的消费者。 消费对象:指被消费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 消费工具:指将消费者和消费对象结合起来的媒介物,又称之为消费手段。 消费对象和消费工具构成消费资料,是消费的客体。 消费主体对消费客体发生作用的力量或能力,也就是消费者消费各种消费资料的力量或者能力,我们称之为消费力,通俗点讲,消费力就是指居民购买各种消费品和劳务的支付能力。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消费力反映了消费者需要得到满足的可能性。 消费的两重属性 自然过程属性——自然属性 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发挥作用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商品用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自然属性所满足的是人们的生存性和功能性需要,比如人们对衣食住用行的需要,因此,消费的自然属性是生理学、营养学、商品学等学科研究的对象。 社会过程属性——社会属性 是指消费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行为,而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之月下,在人们相互的经济关系中进行的社会行为与过程。 消费的社会属性,具体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消费主体的社会性:消费主体不是孤立的,抽象的个人,而是处在某种关系中的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消费的社会性。 消费观念的社会性:不同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制约着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群体、阶层和名族经常有不同的消费观念。 消费行为的社会性:个体消费行为受参照群体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经济管理基础总复习题.doc

课堂练习: 不定项选择题: B 固定不变的价格 D 随着供给与需求变化,不会改变的价格 2. 如果需求与供给同时增加,则( A 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同时增加 C 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 B 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下降 D 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不确定 3. 边际成本是指( ) A 总成本除以产量 B 平均成本除以产量 C 投入的生产要素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D 产量增加一个单位,给总成木带来多大的变化 4.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于一家生产玉米片的厂商而言,下述哪些因素可能引起它的供给曲 线向右移动( ) A. 采用更为高效的生产设备 B. 生产玉米片的原材料价格上涨 C. 厂商的融资成本降低 D. 玉米生产基地遭遇旱灾 5. 找出可能引起劳动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 _________ A. 越来越多的妇女进入劳动力队伍 B. 人口结构呈老龄化 C. 移民数量增加 D. 人口呈现负增长趋势 6. 下列哪些包括在本年度的GDP 中: ________ A. 大学学生每月从家里拿到的零花钱 B. 企业存货增加了 2000万人民币 C. 购买1000股联想公司的股票 0.妻子从事家务劳动 E. 购买一副己故画家伦勃朗的绘画真品 F. 出租两居室公寓得到的租金 7. 吸引、发展和保留有效员工队伍的活动称为: _________ A. 招聘 B. 选拔 C. 培训 1 ?均衡价格是( ) A 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价格 C 任何一种市场价格

D.人力资源管理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哪一项不是组织的独特资源或能力的前提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有价值 B.稀缺 C.投资巨大 D.难以模仿 E.难以替代 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表列出的信息计算:当小明拥有2件运动衫时,拥有第三件运动衫 的边际效用为: _____ 2.在小麦的生产中,假设劳动为唯一的可变生产要素,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小麦的产量 也增加。假设劳动的成本为20元/小时,根据下表列出的信息计算,当小麦产蟄从155000蒲式耳增加到165000蒲式耳吋的边际成本为_______________ 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同厂商拥有不同的成本曲线。如下图所示,厂商1、2、3的平均 成本曲线分别为ACk AC2和AC3。当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p3时,哪些厂商可以进入市场:

完整版发展经济学试题答案

word格式文档 发展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几种不同形式的平衡增长理论共同强调的是( ) A.经济增长率是第一位的 B.大规模投资的重要性和全面平衡的增长 C.不采取国家干预 D.通过引致投资最大化项目带动其它项目 2.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 3.以下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是( ) A.金融比率 B.流动性金融资产 C.国民生产总值 D.净金融资产 4.发展中国家税收中的征收成本较低的税是( ) A.进口关税 B.所得税 C.土地税 D.农业税 5.以下关于政府政策失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扭曲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反应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C.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 D.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加强的现象 6.( )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A.资本决定论 B.技术决定论 C.人力资本决定论 D.制度决定论 专业整理 word格式文档 7.20世纪50年代,舒尔茨发现,促使美国农业生产的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存量的增加 B.土地的增加 C.劳动力数量增加 D.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 8.发展中国家就业增长严重落后于工业增长的原因是( ) A.现代产业部门容纳就业的数量有限 B.工业增长速度太慢 C.发展中国家对就业问题不够重视 D.发展中国家就业人口增长过快 9.学生为了就学由个人或家庭直接承担的各种费用及机会成本称为( ) A.教育的社会成本 B.教育的个人成本 C.教育的直接成本 D.教育的间接成本 10.强调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特有的市场不完全性、刚性、短缺、过剩、低供给弹性等固有经济特

消费经济学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消费经济学》 扩大农民消费的对策 扩大农民消费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应针对当前农民消费中呈现的问题,综合采取措施,在提高农民收入,改善收入预期,改善消费环境,完善市场体系,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消费观念,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使农民有能力、有意愿消费,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生活宽裕”的目标。 一、扩大农民消费的重要意义农民的消费,是指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对物质产品及劳务的耗费,它通常包括衣、食、住、行、文化、娱乐、教育、卫生等方面。农民的消费不仅在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探究农民消费持续低迷的根源,积极引导农民适度、合理消费,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农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农民的收入水平个人或家庭收入是促进消费增长的源动力,人们总是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来规划和预算消费支出的,收入水平不仅会影响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而且收入水平的变化也随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对各种生活消费品的偏好发生变化,从而对农民的生活消费结构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使得农民消费支出极为有限,消费总量不断下降;地区之间、不同消费阶层时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导致了农民购买力和实际消费水平的不断分化,形成不平衡的区域市场和购买力不平衡的消费群体,潜在的购买力难以转化为现实需求。(二)农民储蓄倾向强化,预期消费增加,即期消费受到影响。在一定时期内,农民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储蓄倾向提高,消费倾向必然下降。此外,收入来源的不稳定性增大导致人们希望多储蓄。

《经济管理基础》复习资料

经济学部分: 第一章经济学概述 1、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以使用稀缺资源来生 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或集团之用的学科。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人类要生存就离不开物质财富的生产。但是不同的社会组织方式,不同的人际关系安排,生产财富的效率是非常不同的。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组织,实现高效地生产财富的一门学问。 经济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时间活动之一,生产消费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需要一种系统的理论对其进行解释与指导;经济学是有关个人选择的科学,学习经济学有助于做出更好的决策;经济学是改进人思想观念的知识中最重要的一种,可使人变得聪明,可促进社会发展。 经济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来满足人类无限的需要。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与效益有关如何生产?与效率有关为谁生产?与公平有 关;由谁做经济决策:1、什么时候生产?2、在什么地方生产? 研究内容: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生产多少,何时生产。 什么是社会成本?个别厂商的生产所带来的总的资源损耗。社会成本〉生产成本。社会成本:按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汇总起来的总成本,也可以指某一种产品的社会平均成本。 为什么企业生产的社会成本会大于自身的生产成本? 网友说:因为它所制造给社会所消化掉,然后他生产后的成本,社会不会买单的。 2、运用弹性理论解释“谷贱伤农”。需求弹性不足,供给增加使价格大幅度下 降,但需求量增长不多,结果使总收益减少

3、供给和需求理论主要研究哪三个方面的问题?(1)消费者如何根据自己的 偏好来决定自己的需求;(2)企业如何根据成本和效益来决定自己的生产; (3)消费者的需求和企业的生产如何共同决定市场上商品的价格; 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需求:商品的价格水平、相关品价格水平、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偏好特点、 消费者价格预期、生产者营销策略 供给:商品价格水平、要素价格水平、生产技术水平、运作管理水平、厂商价格预期、政府相关政策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内容具体包括哪些? 1、生理需要:基本的生存需要,如衣食住行方面的需要,低层次; 2、安全需要:包括现在的安全(人身、财产等)与未来的安全(医疗、养老等),低层次; 3、社交需要:渴望与别人进行交往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中间层次; 4、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在社会交往中渴望受到别人的尊重,高层次; 5、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工作中的胜任感和成就感来实现,高层次; 这五个层次的需要从低到高形成一个序列,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 4、一种商品的互补品和替代品的价格是如何影响其需求量的?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将随其替代商品的价格的上升而上升,随替代商品的价格的下降而下降。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将随其互补商品的价格的上升而下降,随互补商品的价格的下降而上升。 预期的商品价格是如何影响当期需求的? 消费者对一种商品及其相关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影响当期的需求。如果预期商品的价格将上升,则相同价格水平下,当期的需求将上升,反之,则下降。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