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经济学复习要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要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要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要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要点(参考版)第一章

一、发展中国家的称谓

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 落后国家或后进国家 不发达国家(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欠发达国家(Less developed Countries,简写为 LDCs) “第三世界”国家

二、 发展中国家的分类

①联合国将发展中国家分为三类;最不发达国家;非石油输出国发展中国家和石油输出国

②世界银行以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的数据为例,低收入国家,下中等收入国家,中上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③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的分类;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

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

1、生产率水平低

2、人均收入低

3、人口负担严重4 、高水平的失业和不充分就业

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出口的严重依赖

6、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二元结构

四、千年发展目标

1根除极端贫困和饥饿 2普及初等教育3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女性权利4降低儿童死亡率5改善母亲健康6 与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

7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8 建立全球性的发展伙伴关系

第二章

一、早期经济发展思想

(一) 亚当?斯密的经济发展思想

1. 国民财富增长的来源:国民财富的增长决定于两个条件:

专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口和资本的增加引起从事劳动的人数增加

2. 强调资本积累的作用

3.对外贸易有利于经济增长

4.经济政策与发展进程: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是自由放任

(二)李嘉图的发展思想

1.国民财富增加的方式:①更多的收入来维持生产性劳动——这不仅

可以增加产品的数量,还可以增加其价值。②不增加任何劳动数量,

而使等量劳动的生产效率增大——这会增加产品的数量,但不会增加其价值。

2.报酬递减对经济增长的约束:

①由于土地数量的有限、质量的差异,农业生产的报酬是递减的;

②就农业而言,技术的进步只能是短期地、间歇地提高生产,从长期

上讲是不能扭转报酬递减的趋势。

③生产发展的长期趋势是:工业生产的报酬渐增,农业生产的报酬递

3.资本积累扩大是财富增长的根本原因

4. 实行自由经济和贸易政策

5.经济增长的前景令人忧郁:李嘉图将报酬递减规律视为约束经济增长的自然法则,从而得出利润率必然下降,经济增长必然停滞、社会静止状态必然出现,经济增长的前景是悲观的、令人忧郁的

(三)马尔萨斯的经济发展思想

① 他分析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②提出了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生活资料以算术比率增加(按照马歇尔的解释其真意就是农业生产的报酬递减现象)和消费,不足引起经济停滞的思想。

(四)穆勒的经济发展思想

① 他将经济规律分为两类:

生产规律,它是自然的、永恒不变的;

分配规律,受人类意志支配,因而是人为的、可以改变的。

②他集中分析了经济增长对投入要素价格的影响。

二、发展经济学的演变(20C40-50; 1943年-1960年,结构主义学派是主流)

(一)早期发展阶段:①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论形成了早期发展经济学基础理论;这一阶段影响较大的经济发展学说主要有: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纳克斯的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罗斯托的经济起飞理论;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

②特点:具有明显的反单一经济倾向;认为其经济发展理论连同以此为根据的政策建议,可以适用于一切发展中国家; 强调内向发展战略,国家对外贸易保护的政策。

(二)第二发展阶段(20C60-70,激进主义,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三分天下)

特点:

强调经济发展目标的多维性;

重新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

提倡外向型发展战略,强调外贸、外资的作用;

激进主义和依附理论兴起。

(三)第三阶段(20C70末至今,新古典主义一统天下,发展经济学死而不僵)

①比较有影响的理论和模型主要有:

新经济增长理论;新国际贸易理论;经济发展的制度分析;经济发展中的寻租理论;金融抑制理论;资本倒流问题

② 特点:

理论不断出现创新,使经济发展理论进一步深入发展,作为

一门学科正走向成熟;

发展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联系更加紧密,趋向相互影响、交

融发展;

自身发展细分化倾向,在发展经济学下出现若干相互独立的

子学科;

三、发展经济学的流派

(一) 结构主义学派

1.代表人物:罗森斯坦一罗丹、纳克斯、普列维什、辛格、缪尔达尔。活跃在50年代和60年代。

2.基本观点:

① 新古典经济学的局限是只适合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不适

合商品经济落后,市场化程度低下的发展中国家。

②理由: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不是一个自动均衡的体系,是

具有刚性的不均衡结构

3.结构主义的基本模型

① 二元经济模型(刘易斯):建立在需求互补性概念基础上的平衡增长模型,考查了发展中国家内部结构缺陷。

②中心—外围理论(普拉维什):考查外部结构缺陷对发展中国家的巨大负面影响

(二)新古典学派

1.代表人物:鲍尔、瓦伊纳、哈伯勒、舒尔茨、迈因特、乔根森、巴拉萨、纽金特等

2.基本观点:

①经济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就象自然界没有飞跃一样,社会经济界也没有飞跃;②劳动与资本是可以相互替代的;③价格机制是一切调节的原动力,从而也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机制;④国际

自由贸易是经济发展的引擎

(三)激进主义学派

1.代表人物:阿明、弗兰克、伊曼纽尔(A. Emmanuel)等;

2.基本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是状态是由不公正的

世界秩序造成的

四.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课本P34)

第三章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内涵

1.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多的产出,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如1季度、1年、3年、5年、10年)内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或按人口平均的实际产出的增加。

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NI)及其人均数值来表示

2.经济发展,除了增长外,还伴随着经济结构、社会和政治体制变革。

经济发展要表现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比重的下降,制造业、公用事业、贸易金融、建筑和政府管理机构的比重相应增加,伴随着结构的变化,必须带来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劳动力教育程度、素质水平的提高,职业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的变化。

(二)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1. 增长是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增长又包含质量变化的概念,突出体现在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2. 增长不是发展的充分条件

(三) 经济增长理论

1 哈罗德 — 多马模型

① 这一模式认为,要使经济得到增长,必须有增加的投资(抵补前一阶段损耗的余额)(体现为资本品的增加)。总资本存量的多少和GDP的大小之间存在着由技术水平决定的某种直接经济关系,这一关系被称为资本—产出比例(capital-output ratio),它表示1货币单位的产出需要增加多少货币单位资本的投入。

②基本假设:a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用于消费又可

以用于生产;

b.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和资本,两者比例固定不变(即两种要素之间不能相互替代);

c.规模报酬不变(或称为规模收益不变);

d.不存在技术进步。

③内容哈多模型的表达:

一国的经济增长率由储蓄倾向及资本—产出比所决定,即:

g= g表示经济增长率,是国民收入增量与国民收入之比;s表示储蓄倾向,表明储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率;K表示资本—产出比率,即投资系数或加速系数,它是指生产单位产出所需要的资本量

④结论: GNP的增长率是由国民储蓄和国民资本—产出比例共同决定的。GNP的增长与储蓄率成正比,一定水平的GNP中储蓄率越高,GNP的增长率就越大。GNP的增长率与资本—产出比例成反比,资本—产出比例越高,GNP的增长率就越低。

(注意:上述因果关系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各年的供求均衡)

⑤哈多模型的意义:a模型发展了凯恩斯理论;b模型强调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用;c模型为强调政府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d 模型更适合于发展中国家。

⑥局限性: a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设是不合乎现代经济增长中的要素之间可以替代的这一客观现实;

b模型过分强调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相对忽视了技术进步、知识与教育、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作用;

c技术进步的中性的假设也被后来的经济增长理论所批评;

d强调持久的政府干预的结论带有浓厚的凯恩斯经济学的色彩,忽视了生产要素的可调整性,忽视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2索洛 — 斯旺模型

①索斯模型的假设: a资本与劳动存在替代关系,因而资本产出比可以改变;

b规模收益不变,并且资本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递减;

c市场是完全竞争型的,价格机制起着主要调节作用;

d技术进步是中性的,不改变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即产出的规模不变。

②索斯模型的内容

(1) 对于储蓄资源的分配

Sf(k)=

s = 储蓄率,n = 人口增长率, δ是用于固定资产的折旧,k =

K/L = 人均(劳均)资本量,△k = K的增加量,f(k)= Y/L = y =人均(劳均)产量

(2)人均储蓄的去向:1.人均资本k的增加,每个人所配备的资本设备更多,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 Capital-Deepening)

2.每一增加的人口所配备的人均应该得到的资本和用于弥补固定资产损耗的资本(n+δ)k,这被称为资本的广化(Capital-Widening)(3) 经济增长的稳态:要实现经济的稳态增长,即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

在稳态中,总产出和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均与劳动力的增长率相等,即经济增长率 g=n。如果△k=0,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所以稳态条件是:

如图3~1所示,sf(k)与f(k)的形状相似,但是在其下方资本广化直线(n+δ)k通过原点,斜率为(n+δ) sf(k)与(n+δ)k的交点所对应的人均资本k1,人均产量y1

③索斯模型的意义:a假定生产要素(资本与劳动)具有相互替代性;

b.强调市场机制(价格)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

c.说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收入分配趋势;

d.突破了经济增长理论中占统治地位的“唯资本论”的观点,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最重要的贡献”的观点。

④索斯模型的缺陷: a模型中假定生产过程中资本与劳动可以任意替代,以便生产要素充分利用,实现均衡增长,是不切实际的。

b.模型中自由市场能够完全自动实现均衡的假定,多数早已为凯恩斯所否定,并且也与现实情况不符。

(四)新经济增长理论:

① 基本思想:a不应仅考虑未来几十年的增长,而且更应该揭示经济长期增长的机制和源泉;

b不应仅揭示某一国家的经济增长,而应研究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c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如外生技术变化),而是经济体系的内部力量(如内生技术变化)作用的产物

d知识、人力资本等内生技术变化因素的引入,其结果是资本收益率可以不变或递增,人均产出可以无限增长,并且增长率在长期可能单调递增。

e新经济增长理论重新阐明了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的广泛的跨国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②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贡献

a突破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局限。b强调劳动分工制度的作用。

c对技术(或知识)内生化的论述将经济科学和信息时代结合起来。

d对国际经济问题重新认识,解释了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资本反向流动”的现象

③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局限性:

仍无法解决总量生产函数的问题。

并没有在生产理论上取得突破。

强调人力资本和技术知识的同时,忽视制度要素。

数学技巧的运用过多,方程组过于复杂

(五)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①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六阶段:传统社会阶段 起飞前期阶段 起飞阶段 成熟阶段 大规模高消费阶段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②经济起飞的条件:科学思想条件 社会条件 政治条件 经济条件

③ 经济增长的原因:客观原因,即主导部门的依次更替

主观原因,即人类欲望的不断更替

第四章

1影响发展中国家增长实绩的因素:

a生产要素严重短缺 b 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低下以及劳动生产率不高c结构性弱点 d各国经济的相互影响 e制度因素 f其他外部因素:地理因

素;政治因素;环境因素

2全要素生产率(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①定义: 指除去资本和劳动这两大投入要素之外,其他所有生产要素的产出增长率,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

全要素生产率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

②计算公式:全要素生产率=产量/全部投入要素

第五章

1物质资本:①含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用来生产其他产品(消费品和投资品)的物品。

②物质资本的特点:a物质资本是投资过程的结果;

b物质资本代表本期生产能力,也代表未来生产能力;c具有耐用性。

2资本匮乏对经济发展的障碍

(1)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①主要观点:a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是因为其经济中存在若干互

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力量”在作用。 b资本稀缺是产生贫困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资本形成是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关键,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作用,进入良性循环。

②政策含义:

a在供给方面,资本的增加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从

而提高生产能力的必要条件。在需求方面,只有促进资本形

成、提高生产能力、从而提高收入水平,才能扩大需求,为经

济增长提供动力。

b促进资本形成必须大规模增加储蓄,扩大投资,产生相互需

求,扩大市场容量。

(2)莱宾斯坦的“最小临界努力”理论

1 观点: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过低,资本形成不足,存

在“贫困恶性循环”和“低水平均衡陷阱”。 摆脱陷阱必须有

一个初始阶段的大规模投资,形成一个最小临界努力,使“提

高收入的力量”大于“降低收入的力量”,推动经济跳出陷

阱。

2 意义:“临界最小努力”理论强调资本形成对促进经济发展的

重要性,指出了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和经济长期不前的途径,

对发展中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适宜的政策措施具有很大的

启示作用。

(3)罗森斯坦一罗丹的“大推进“理论

①“大推进”理论的理论观点:a 发展中国家以农业生产为主,

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只有发展工业 b必须大规模地进行基础设施投资

c资本的供给是不可分的

3金融抑制 (Financial Repression)

1 含义:指政府过分干预金融市场,对金融市场施加限制,使得金

融市场发生扭曲的现象

2 主要表现:金融机构不发达、银行信用受到种种限制、进口采取

许可证措施、政府财政赤字掠取银行放款资金以作抵补,以致一

般经济单位只能从私人贷款者、典当行和合作社获取有限的资金

③金融抑制的消极作用:a缩小或压低金融体系规模和增长率;

b降低储蓄水平;c增加投资需求;d削弱了企业对降低成本的求;

e助长了对实物资产的追逐

4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也称“金融深化”,是“金融抑制”的对称。金融自由化理论主张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使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金融自由化的主要方面——利率自由化、合业经营、业务范围自由化、金融机构准入自由、资本自由流动——都有引发金融脆弱性的可能

第六章

1人口转变理论:按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动关系,联系社会经济发展,西方一些学者将人口增长和演变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之间的相继转化即称为人口转变

2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阶段:(1)第一阶段: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人口增长率高(2)第二阶段:死亡率下降,出生率高,人口增长率提高(3)第三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低,人口增长率低

3马尔萨斯人口论:

1 观点:在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的增长都被人口增长所抵消。存

在 “人口陷阱”,冲破陷阱的最好方法是大规模投资

2 结论: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人口陷阱有两种方法,一是抑制人口

增长,二是通过大规模投资,一举突破B点。(图形见课本)

3 对“人口陷阱理论”的批评:a没有考虑技术进步b人口陷阱模型

假定人口增长率与该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有明显联系,但这点未得

到经济学界证实

4人力资本

1 含义: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

质资本

2 两个方面:量: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劳动成果的数量

质:技艺、知识、工作熟练程度、管理水 平等

③主要形成途径:卫a生保健设施和服务;b在职培训;c正规的初等,中等,高等教育;d非企业组织的成人在职教育;e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而进行的个人和家庭的迁移

5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现状:a人均教育投资低 b辍学率高c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

d教育过度与知识失业e智力外流现象严重

5就业(爱得华兹分类):公开就业;就业不足;形式上有工作,但未充分就业;健康受损;非生产性工作

第七章

1 防止出现“荷兰病”现象:

①荷兰病: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现象。20世纪60年代,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的荷兰发现大量天然气,荷兰政府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可是,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世纪70年代,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这种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价格膨胀是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现象,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分歧:

在环境问题上,南北双方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中心问题是

如何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如何保护环境与发展的和谐关

系。

或者更明确地讲,在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时,是应该环境

优先,还是发展优

3“增长极限论”:增长极限论者麦多斯(D. Meadows)认为,由于地

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将使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恶化,其结果是,使用自然资源的成本越来越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下降。

4可持续发展:

①含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②原则:a公平性原则:横向公平,纵向公平;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b可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第八章

1技术进步的类型:

①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指在资本—劳动比率K/L一定时,使资本边际生产力对劳动边际生产力比率保持不变的技术进步

② 哈罗德的中性技术进步:是指发生技术进步后,使利润率保持不变的增大的资本—劳动比率K/L,其相应的资本—产出比率K/Y也保持不变

③索洛的中性技术进步:指在劳动—产出比不变的条件下,使得利润和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率不发生变化的技术进步

2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1)理论分析:①外生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理论

外生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采用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的定义,

生产函数为 Y=F(K,AL),以此把技术因子A引入到生产函

数中来分析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②内生性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理论

a阿罗的“干中学”模型: 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来获取知识,促进技术进步。 在阿罗的模型中,技术进步因素被描述成由经济系统本身决定的内生变量。

b罗默模型

(2)实证分析:

① 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丹尼森把“索洛余值”部分,也

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部分,称为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以区别于要素(资本、劳动)投入增长部分。

第九章

1刘易斯模型:

①模型的基本假定:发展中国家经济由两个部门组成;劳动无限供

给;

工资水平不变 (如下图)D

A

W

D1

D2

D3

L

L n

L3

L2

L1

F

G

H

D1(K1)

D2(K2)

D3(K3)

K3>K2>K1

S

2乔根森(Jorgenson)模型

(1)乔根森模型假设:a经济系统分为现代部门和落后部门。

b 落后部门的发展取决于劳动和土地,不存在资本积累,土地供给固定,农业产出是劳动的唯一函数 c现代部门的发展取决于资本和劳动。

d两个部门的产出随时间而自动增长,这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②乔根森模型的贡献:a农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加深。

b否定工资既定的假设,使模型更接近现实。

3拉尼斯(Ranis): 模型的重要思想: (一)强调农业的重要性;

(二)工农业要平衡发展;(三)技术进步类型对工业部门就业增长的影响

4托达罗(Todaro)模型:

1 农村劳动力迁移到城市的两个决定因素:

a乡—城实际工资差异; b移民在城市地区找到工作的概率

5中国的多重二元结构

①现状:(一) 就业结构的二元化。

(二)社会保障和医疗福利的二元化。

(三)财政投资政策的偏倚固化了二元结构。

(四)城乡二元税收体制

②原因:a严格户籍制度的实行b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

③中国解决二元结构的措施:

a城市化与工业化 b城乡互助。c深化城乡体制改革

第十章

1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

2 发展中国家的特点:20世纪50和6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重工轻农的政策,强制性地从农业部门征集资本,再转移到非农业部门

3农业现代化:①含义:农业现代化是指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过程,也就是农业发展的过程

2 内容:a.物质投入的现代化b.生产技术的现代化c.生产的专业

化、社会化和区域化d.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的现代化e.农民生活方

式的现代化

4农业可持续发展: 是指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调整技术和机制变化的方向,以便确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目前和今后世世代代人们的需

5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即技术创新。主要分为机械(技术)系列和生物系列

第十一章

1工业化:①含义:(张培刚)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

实质是经济结构的转化,是农业份额的下降和非农业份额的上升

②模式:a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工业化模式b.资本主义不完全市场经济工业化模式c.社会主义中央计划经济工业化模式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业化模式

2工业化阶段

第一阶段,初级消费品工业是主要工业部门,并且以比资

本品工业更快的速度发展;

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增长加速进行,资本品工业产值在工

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趋于上升,但这时消费品工业在产值和速

度上仍然占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增长速度快于消费品工业增长速度,

并渐占优势。

3霍夫曼系数: 德国经济学家W.霍夫曼通过设定所谓霍夫曼比例或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资本品工业净产值),提出随着一国工业化的进展,霍夫曼比例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霍夫曼定理”。

它表明在工业化早期,工业结构以轻工业化为主,加工程度较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加工程度高的重化工业和机械加工业必定优先发展,从而在总产出中的比重增加,即霍夫曼比例越小,重工业化程度越高,工业化水平也就越高

4钱纳里的截面分析: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个产业部门的地位、作用的变化,为了解工业部门结构的变动趋势奠定了基数

5城市化的内涵界定: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水平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

6城市化发展的超前性: 所谓超前性,指在某些发展中国家中出现的城

市化速度远高于其农业生产率和工业生产率增长的现象。(巴西)

7城市化发展的滞后性: 城市化的滞后性是指城市化发展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的国家(中国)

第十二章

1平衡增长理论

1 含义:在工业或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通过各

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全面发展 ,彻底摆脱贫困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

2 代表人物:罗森斯坦—罗丹;纳克斯(R.Nurkse)

③类型:主张对各个工业部门同时、按同一比率进行大规模投资。

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森斯坦—罗丹

2不平衡增长理论

赫尔曼的主要观点:①赫尔曼主要从现有资源的稀缺和企业家的缺乏等方面,对平衡增长理论进行了批评

3 不平衡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应当集中有限的资金

和其他资源优先发展一部分产业(关联性强的产业),以此为动

力逐步扩大对其他产业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例如:

产业集群)

3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

(1)“发展极”理论:①理论的核心思想 :

“发展极”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不可能在每个部门、行业或

地区都以同一速度进行。

增长迅猛的产业往往集中于某些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

业,这些部门和行业通常又聚集在某些地区。在国民经济增

长的不同时期一般集中在不同的地区。由于主导部门和有创

新能力的行业聚集的地区常常是大城市中心,这些中心就成

为“发展极”。

②“发展极”的形成:a必须在该区域有足够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b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效益。 c必须有适当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环境

③“发展极”的作用:a技术的创新和扩散作用 ;b资本的集中与输出的作用;

c获取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的作用;d产生“凝聚经济效果”的作用

2效应:“回流效应”指由外部原因引起的阻止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扩展的一切变化,包括国际间、区际间的人口迁移、资本流动、贸易所引起的效应,以及包括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所有因素间的因果循环过程所产生的累积效应。

“传播效应”指从经济扩展的中心地区,把扩展的活动和影响向其他地区推进或辐射的效应

第十三章

1贸易条件恶化论——“中心—外围”论:普雷维什(R. Prebisch)等的认为世界经济体系呈现出一种“中心—外围”格局:

世界经济的中心:少数发达国家;世界经济的外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2发展中国家贸易恶化的原因:a由于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的需求弹性不同,因此需求的增长率不同。

b技术进步使初级产品的节约和替代成为现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初级产品的需求。

c制成品价格中包含技术创新租金和垄断利润,因此工业制成品的价格相对于农产品和初级产品要高出很多。

d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大多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附属国,被殖民者作为原料的供应地。

3进口替代发展模式

1 含义:就是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和其他工业,替代过去

的制成品进口,以带动本国经济增长,实现国家工业化。

2 发展阶段:第一阶段:首先进口和发展一般的最终消费品工业,

以替代这些消费品的进口

第二阶段:当最终消费品的进口替代发展到一定阶段,有关消费品可以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时,进口替代工业就应升级换代,从最终消费品的生产转向国内需要的资本品、中间产品的生产。

③进口替代发展模式的成效:a促进了制造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b促进了工业化水平的提高。c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自主

④缺陷:a造成外汇短缺和国际收支失衡,强化了对国外的依赖。

b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 c造成了经济结构不合理。d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带动作用不大。e未能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f造成收入分配不合理。

4 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1 涵义:就是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国际市场,并以制成品的出口逐

步替代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出口导向发展模式事实上是对进口

替代发展模式的替代和发展)

2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制成品

出口 ;第二阶段:以具有动态比较优势的技术密集型轻、重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

3 成效:a促进了一些国家(地区)的经济较快增长;b进一步改变了

经济结构;c出口量迅速增长,出口结构改善

④缺陷: a增强了经济发展的依赖性 b造成经济结构失衡

c造成经济发展的脆弱性

5两缺口分析理论 :①基本模型:在假设G=T的情况下:

I-S=M-X

上式左端为投资与储蓄之差,称为“储蓄缺口”;即指一国为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投资额超过了本国生产水平所能提供的储蓄额。

右端是进口与出口之差,称为“外汇缺口”,指维持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进口额超过了与这种生产相联系的出口数额。

第十四章

1贫困 (poverty)

①含义:当个人或家庭(实物和或货币)收入不足以支付某个最低

限度的生活支出时,就处于贫困状态。

“绝对贫困” (absolute poverty):收入低于某个特定水平,从而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相对贫困”(relative poverty):支出低于某个特定水平,从而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3 贫困的测度:a“绝对贫困”—— 年均收入低于 $ 370

(中国2000年确定:—— 年均收入低于 ¥625)

b“极端贫困”—— 年均收入低于 $ 275

国际贫困线”——每人每天 $ 1;“高国际贫困线” —— 每人每天 $ 2

③分类:

a“不发达引起的贫困”“富裕中的贫困”;“高速增长引起的贫困”b收入贫困(income poverty)能力贫困(capability poverty)权利贫困(entitlement poverty)资源贫困(resource poverty)人力资本贫困(human resource poverty)

2收入分配

1 功能 / 规模 : a功能性收入分配(也称 “要素收入分配”) 注

重 收入分配的 根据 和 效率

b规模性收入分配: 强调 收入分配 份额 和 公平

2 收入分配战略: 先增长后分配战略;先分配后增长战略

增长中的再分配战略;满足基本需要战略

思考题:中国收入分配:现状、原因与对策

第十五章

1制度的含义:是人类设计的制约人们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用经济学的术语说,制度定义和限制了个人的决策集合

2功能:a制度决定着激励机制 b制度能降低交易成本c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

3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

发展危机的表现:金融危机;结构危机;政治危机;债务危机

军事危机;粮食危机

①发展危机的成因:二元结构;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既得利益集团的障碍;信任的危机

②制度变迁的两种方式

a一种效益更高、交易费用更低的制度对另一种效益较低、交易费用较高的制度的替代过程。

b对一种更有效益的制度的“生产过程”,即制度创新。

③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它指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的体系,一旦在外部性偶然事件的影响下被系统所采纳,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演进,而很难为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体系所取代。

发展经济学-新系统-作业题及答案-2012.8

发展经济学-新系统-作业题及答案-2012.8

发展经济学-在线作业_A 一单项选择题 1. 两缺口模式理论认为,如果投资___b____储蓄,则出现储蓄缺口。 (5.0 分) a 等于: b 大于; c 不等于; d 小于; 2. 两缺口模式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积极弥补储蓄缺口: b (5.0 分) a 减少出口或扩大进口; b 引进外资。 c 减少投资或扩大储蓄; d 扩大出口或减少进口。 3. 发展中国家大量引入外资的理论依据: b (5.0 分) a 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 b 两缺口模型; c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d 大推进理论; 4. 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现象,劳动生产率低下,除此以外,发展中国家还存在下述问题: a (5.0 分) a 生活水平低;

b 需求不充足,产品过剩; c 国家对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 d 文化落后 5. 在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__c____的条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总需求水平并增加国内就业量。 (5.0 分) a 3。 b 0; c 1; d 2; 6. 如下哪些论点是两缺口模型的结论: a (5.0 分) a 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外资解决国内的储蓄缺口; b 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外汇缺口和GNP缺口; c 外汇缺口的存在一定会产生储蓄缺口; d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产生了发展中国家的外汇缺口。 7.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 a (5.0 分) a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b 一个阶段的发展能够自动生产一个阶段的发展; c 经济增长能够自我维持; d 在发展过程中尽量提高经济增长率; 8. 在经济核算理论中,国民收入增长率大于国民资源(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长率之差被称为: c (5.0 分) a 劳动剩余; b 储蓄缺口;

(发展战略)发展经济学 期末考试总结

第一章导论 一、发展经济学研究对象 发展经济学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 所谓经济发展问题很多,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不发达?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 二、发展经济学起源 三、发展经济学代表人物 张培刚中国《农业与工业化》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㈠度量 经济增长的度量: GNP 和人均GNP 经济发展的度量:①按购买力平价测算的人均GNP ②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③生活质量指标④贫困⑤工业化和职业分布 ㈡发展指标与增长指标的差别 1.增长的度量指标是一个价值指标,用货币来表示;而发展的度量指标是一个物质指标,用加权的办法进行加总,而给予的权数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2.增长的度量指标通常公认为是一个指标,即GNP 或GDP 的增长率;而发展的度量指标则是多种指标综合在一起的指标体系,而且没有公认的权威标准。五、罗斯托起飞模型(Rostovian take-off model) 在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中,第三阶段即起飞阶段与生产方式的急剧变革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开始,在所有阶段中是最关键的阶段,是经济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分水岭,罗斯托对这一阶段的分析也最透彻,因此罗斯托的理论也被人们叫做起飞理论。 用经济史的标准来划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 1.传统社会 2.经济“起飞”准备阶段 3.“起飞”阶段 4.走向成熟阶段 5.大规模高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六、发展中国家定义 所谓发展中国家是指相对于发达国家或较发达国家来说的不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通常是指那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尚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国家。 其主要经济特征1.收入水平低下2.生产效率低下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就业率低5.对农业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发展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发展经济学:广义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学说 狭义在二战之后形成的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 发展中国家:二战后,随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瓦解,从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地位获得独立的新兴国家。 特征: (1)一般共同特点:低生活水平,生产率水平低,社会、经济、文化上的二元结构,高人口增长,高赡养负担,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严重,对农业生产、初级产品有严重的依赖。处于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处于较为脆弱的国际地位。 (2)基本特征: 1.社会、经济、文化的二元结构 2.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相对发达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并存 3.社会、文化、制度安排都存在类似的二元结构 经济发展速度、收入分配的差异导致二元结构差异有扩大的趋势 经济增长:一国或者地区一定时期内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的产出增长。 经济发展:伴随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全面完善。 二者关系: 区别:经济发展,除了增长外,还伴随着经济结构村会和政治体制变革即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加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联系:经济发展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增长又包含质量变化的概念,突出体现在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社会进步的首要条件。 要实现持续的经济发展,经济必须得到全而的增长。但是,有经济增长不一定有经济发展。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在1990年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 由三个指标构成的,即寿命、教育程度与生活水准。 寿命以出生时的寿命预期来衡量;教育程度以成人识字率与初、中、高各级学校入学率两个指标加权平均获得(其中给予成人识字率2/3权数,入学率1/3权数);生活水准以调整的人均GDP来表示(即人均GDP按照购买力平价和收入边际效用递减原则来调整)。 这三个指标是按0到1分级的,0为最坏,1为最好。 在算出每个指标的等级后,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平均,便得到一个综合的人类发展指数。 主要的经济发展理论: 熊彼特创新理论 创新的概念:建立一种生产要素以新的组合来替代生产要素久的组合的过程 创新的主体:企业家 企业家具备的条件: 1.对新技术的发明和新资源的发现引起高度的重视 2.对新资源、新技术的经济潜力具有正确的审度的天资 3.新技术和新资源等在投入使用后能够不断加以完善 罗斯托起飞理论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划分: 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前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群众高额消费阶段——

[精品]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doc

发展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转型国家:过去实行计划经济、目前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部分中东欧国家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通常被视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被称为转型国家。 规模经济:在单个企业内部,产品的平均成木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或者说产品的平均收益随产量的增加而提高。 互补性:是指随着采取某种行为的人数或行为木身的数最增加,个人采取这种行为的成木降低或收益增加。因此人们的行为具有互补性,不同的人的行为是互补的。 大推进战略:经济屮广泛的存在着规模报酬,主要表现为投资的不可分性,要克服经济屮的 “不可分性",就必须进行整体的、同步的“大推;iT',即在幣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屮 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其屮对“社会基础资本”的投资最为必要,应该先行。 平衡增长战略:由于单靠个人的数量有限的的投资不可能打破贫困恶性循坏,因此,必须把 足够数量的资木同时投入到各种行业屮去。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平衡增长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经济活动必须达到平衡 不平衡增长战略: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平衡的连锁演变过程,一个企业引发另外一个企业的 发展,一个行业引发其他行业的发展。发展的政策任务是要找到一种能把各种资源最大限度的诱发和动员起来的压力和诱导机制,通过制造紧张,不成比例和不平衡来促进经济的反战, 这其屮的关键是投资优先顺序的选择。 二元经济:二元经济是指发展屮国家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从地域看前者位于农村,后者一般位于城市。 飞地经济:现代部门的狭小集屮地,其周围是广阔的传统部门,飞地中的经济增长能为传统部门和整体经济的发展带来利益。飞地的这些利益在传统社会屮河南迅速而无障碍的传播狭小的现代部门集屮地被周囤传统部门所包I力的结构,飞地的经济增长能为周边传统部门发展带来利益的经济模式。 扩散效应:增长动力从经济发达地区扩散到其他地区的效应。 回流效应:是指经济发达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优势不断增强的效应。 增长极:某些推进熨产业或冇创新能力的企业在一些地区或城市集聚和优先发展,形成多功能的经济活动屮心。 绝对优势理论:各国问生产技术上的差异会造成劳动生差率和生产成木的绝对差别;贸易乞 方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即使一个国家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但只要生产各种商 品的相对成木与贸易伙伴并不完全一样,就一定会在某种商品的生产方式上皆有比较优势。若备国部专业化得生产木国相对成木较低的产品。就都能通过国际贸易获利。 要素禀赋理论:一国的生产要索禀赋决定了生产要索的相对价格,进而决定了商品的要索投 入组合和生产成本。各国应该出口在生产屮较多地使用木国丰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在生产中较多地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幼稚产业论:认为白由贸易理论与政策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了保护木国新建的工业部门,发展屮国家应当对进口品征收高关税,或实行进口限额等措施,直到新兴工业成熟起来再撤销。 国家竞争优势:一国经济由不同产业所构成,国家的竞争优势确切地说是国家在某些产业上 的竞争优势。

发展经济学_在线作业

发展经济学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7-11-08 22:12:13 一、单选题 1. (5分)在经济核算理论中,国民收入增长率大于国民资源(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长率之差被称为: A. 就业不足; B. 余值增长率; C. 劳动剩余; D. 储蓄缺口;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发展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2. (5分)在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______的条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总需求水平并增加国内就业量。 A. 0; B. 1; C. 3。 D. 2;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发展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3. (5分)两缺口模式理论认为,如果投资_______储蓄,则出现储蓄缺口。 A. 小于; B. 大于; C. 不等于; D. 等于: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发展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4. (5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 A.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B. 经济增长是由经济发展促成的; C. 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是人均产量的增加; D. 只要经济增长了,也就意味着经济发展了;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发展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5. (5分)阳光、空气、水分等属于:

A. 生态资源; B. 生物资源; C. 不可再生资源; D. 矿产资源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发展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6. (5分)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受到的冲击比较小,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A. 中国的外债非常少; B. 中国在金融自由化上采取了审慎的政策,将自由化的程度限制在 与金融部门发展相适应的水平下; C. 中国经济的规模足以抵御危机的冲击。 D. 中国意识到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提前采取了防范措施;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发展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7. (5分)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棉花生产,这种现象被赫尔希曼称为: A. 前向联系; B. 后向联系;

2019经济学考研难度评价篇

2019经济学考研难度评价篇 经济学类的硕士专业分为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理论经济学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6个二级学科,有部分学校还新增了网络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等新型专业。应用经济学包括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10个二级学科。下面有请凯程教育老师带来特别介绍。 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考试科目:932经济学理论 ?参考书目: 范里安版《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周惠中版《微观经济学》、尼克尔森版《微观经济学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曼昆版《宏观经济学》、巴罗版《宏观经济学》 ?试卷构成:微观经济学75分,宏观经济学75分 ?考试题型:微观经济学(4道大题)、宏观经济学(3道大题) ?招生概括: 国家发展研究院(NSD)是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基础上新组建的、一个以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为主的科研教学机构。考题很有难度、对外招生人数少、复试环节看重本科出身,这些细节考生要多考虑哦。 ?难易系数:★★★★★ 二、中国人民大学 ?考试科目:802经济学综合 ?适用专业: 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网络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 财政金融学院:财政学/金融学/金融工程/税务/保险学/风险投资 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经济 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环境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商学院: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流通经济学 公共管理学院: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城市经济学 ?参考书目:不指定(专业课要取得理想成绩,微观和宏观要达到中级水平,政治经济学相对容易,但变数很大) ?试卷构成: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各占50分 ?考试题型:简答题、计算题 ?招生概括: 人大在财经领域“树大根深”、人脉很广,过硬的科研底蕴,使得考研竞争程度非常激烈。具体到不同的专业,复试分数线又有差异。特别是,人大财政金融学院竞争非常激烈,统考报录比约为30:1。经济学院竞争也非常激烈,统考报录比约为25:1。 就专业课考卷趋势来说,“802经济学综合”加大计算题比重和难度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题型更趋于灵活。另外,微观经济学部分的计算题多出自尼克尔森的《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

最新发展经济学第二版的知识点总结精华

发展经济学第二版的知识点总结精华

一发展经济学演变阶段及特点(了解一下) 第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发展经济学发展的特点可以用惟资本化、惟计划化和惟工业化来概括。 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在第一阶段极力推行工业化政策,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发展中国家虽然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即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也人满为患。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这一阶段,出现新古典主义的、鼓吹自由市场经济力量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在理论方面,出现了供给经济学。在政策方面,出现了鼓吹在发达国家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在发展中国家实行私有化、非计划化和减少政府干预的潮流。 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经济日益国际化、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竞争体系。在这种高新技术竞争体系下,世界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发展中国家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上的差距扩大了。 第五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那些按照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进行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国家却遭受严重的失败,从而使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在人们的心目中大打折扣。 线性阶段理论(有哪些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1.传统社会阶段。 特点是:(1)经济处于原始状态。

(2)没有现代科学技术,赖以生存的产业以农业为主。 (3)社会结构僵化,阻碍经济变革。 (4)整个社会生产力低下,人均收入仅能够维持生存。 2 .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特点是:(1)新的科学技术正在应用于农业和工业。 (2)金融机构开始出现。 (3)交通运输状况得到很大改进。 (4)商业范围扩大。 (5)新的生产方法开始出现。 3.起飞阶段——最关键的阶段 特点是:(1)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2)农业中的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 (3)人均产值大幅度提高 4 .向成熟推进阶段 特点是:(1)新投资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 (2)经济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加强。 (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5.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特点是:(1)主导部门已经转移到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和服务业。 (2)技术工人在劳动力中的百分比和城市居民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呈上升趋势。 (3)社会福利和保障事业得到深入发展 6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实用文库汇编之发展经济学重点

实用文库汇编之第一章和第二章: 发展国家的主要特征: 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 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4、高失业低就业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一)两者的联系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一定速度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是基于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基于有效益的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效益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最终是依托于经济增长的。如果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效益和相应结构的变化,那么增长就是“无发展的增长”。 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则这种增长就是发展的倒退。(二)两者的区别 第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不一样。从新的发展观看,经济发展既包含产生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包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等含义。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经济较快增长与较好效益的统一,持续、快速、健康是其本质涵义。显然,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不同的。 第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不一样。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它只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也不可能统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要素。衡量经济发展的核算指标是“绿色GDP”,它是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指标,即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计算结果即绿色GDP。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是一个衡量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而经济增长则是衡量国民经济增长快慢的单一指标。 发展经济学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形成和繁荣时期(1940s末至1960s中或末) ①唯资本论、认为唯有资本—以机器、设备或可投资金为主的物质资本及形成的快慢才是促进或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纳克斯(Nurkse, R.)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缪尔达尔(Myrdal, C.)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钱纳里(Chenery, H. B.)的“两缺口”理论、等。 ②唯工业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就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刘易斯(Lewis, W. A.)的“二元经济”理论、赫希曼(Hirschman, A. O.)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平衡增长”理论和普雷维什(Prebisch, R.)的“贸易条件恶化”理论等。

发展经济学在线作业

发展经济学-在线作业_A 最终成绩:85.0 一单项选择题 1. 两缺口模式理论认为,如果投资_______储蓄,则出现储蓄缺口。 小于; 不等于; 大于; 等于: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大于; 知识点: 2. 两缺口模式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积极弥补储蓄缺口: 引进外资。 减少投资或扩大储蓄; 减少出口或扩大进口; 扩大出口或减少进口。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引进外资。 知识点: 3. 发展中国家大量引入外资的理论依据: 两缺口模型; 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大推进理论;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两缺口模型; 知识点: 4. 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现象,劳动生产率低下,除此以外,发 展中国家还存在下述问题: 国家对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 生活水平低; 需求不充足,产品过剩; 文化落后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生活水平低; 知识点: 5. 在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______的条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总需求水平并增加国内就业量。 2; 1; 3。 0;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1; 知识点: 6. 如下哪些论点是两缺口模型的结论: 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外汇缺口和GNP缺口; 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外资解决国内的储蓄缺口;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产生了发展中国家的外汇缺口。

外汇缺口的存在一定会产生储蓄缺口;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外资解决国内的储蓄缺口; 知识点: 7.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 一个阶段的发展能够自动生产一个阶段的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尽量提高经济增长率;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经济增长能够自我维持;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知识点: 8. 在经济核算理论中,国民收入增长率大于国民资源(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长率之差被称为: 储蓄缺口; 劳动剩余; 余值增长率; 就业不足;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余值增长率; 知识点: 9. 凯恩斯经济学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条件出发,把萧条时期的劳动力失业和资本闲置归因于: 市场机制不完善; 储蓄不足;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第三版)重点总结 课任老师:马文斌总结:袁凯 题型有单选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主观题较多,客观背诵题目较少 马文斌的考法肯定会问一些具体应用的题,比如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如何解决?比较考验知识量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换句话说考你的硬功夫!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 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农村空心化、产业空心化、投资虚拟化、资源垄断化、经济沙漠化发展经济学是一门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不发达到发达状态转型的原理和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库兹涅茨):(1)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和人口增长迅速增加; (2)生产率快速增长; (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 (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变化; (5)发达国家瓜分世界完毕; (6)现代经济的增长扩散围有限。 中国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 1、从GDP看,中低收入国家。 2、从经济发展布局看,结构性问题突出。 3、从教育、医 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看,中国公共福利事业仍有待发展和完善.4、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该不会考) 观点一:增长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由于增加投资而增加的产量,还包括更高的生产效率,即单位投入所产生的产品的增加,此外经济发展还意味着产出结构的变化,以及各部门间投入分布的改变。观点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加区别。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的定义指出,现代经济增长不仅包括总量方面的特征,也包括经济结构、国际关系与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特征,也就是说,他将经济增长的概念扩大了,这与二十世纪80年代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相一致。卢卡斯、罗默、巴罗等经济学家也都用经济增长泛指经济发展。 第二章: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熊彼特创新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控制或获取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上课有问过) 早期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论点有三个:1、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个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土地)资本匮乏才是束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2、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发展必须实现工业化,工业化能吸收劳动力。3、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马歇尔计划。 什么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这是我自己整理的,题型不一定准确,可以参考,老师说答案整理的马马虎虎。 名词解释 1.原始工业化:发生在农村地区、以农民家庭为经济单位、产品是为区域外甚至是国际市场生产的手工业大发展,是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化。 2.交易成本(250页):在信息不完全的的条件下,借助物品和劳务的让渡实现权利让渡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其中包括谈判、签订、监督执行和维护交易契约的费用。 3.滴落效应:认为,虽然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贫富分化和不平等,但是,富有阶层的积累是克服贫穷的物质基础,富有阶层的财富可借助于政府的调节实现重新分配。这样,经济增长的果实就可以滴落给穷人。所以,它们的口号是“先增长,后分配”。 填空 1.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和资源配置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定理。 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 2.霍夫曼系数 根据霍夫曼系数的数值范围,工业化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霍夫曼系数为5(±1),表明消费品工业占优势; 第二阶段,霍夫曼系数为2.5(±1),说明资本品工业继续迅速发展,消费品工业优势地位渐趋下降; 第三阶段,霍夫曼系数为1(±0.5),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平工业达到平衡; 当霍夫曼系数下降到1以下时,工业化就进入了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要地位。 3.外延型增长:主要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增长。 外延型经济增长的途径主要依靠增加资源(人财物)投入、扩大生产场地、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 4.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条件 阶段:(1)传统社会 (2)作为起飞前提的阶段 (3)起飞 (4)成熟 (5)大众高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条件:起飞要具备的三个条件 (1)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5%或5%以下上升到10%以上; (2)有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制造业部门高速增长; (3)存在或迅速出现一个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这种结构利用现代部门扩张的冲力和起飞的潜在外部效应,使增长具有持续性。 5.交易费用

发展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和第二章: 发展国家的主要特征: 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 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4、高失业低就业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一)两者的联系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一定速度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是基于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基于有效益的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效益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最终是依托于经济增长的。如果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效益和相应结构的变化,那么增长就是“无发展的增长”。 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则这种增长就是发展的倒退。(二)两者的区别 第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不一样。从新的发展观看,经济发展既包含产生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包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等含义。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经济较快增长与较好效益的统一,持续、快速、健康是其本质涵义。显然,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不同的。 第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不一样。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它只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也不可能统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要素。衡量经济发展的核算指标是“绿色GDP”,它是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指标,即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计算结果即绿色GDP。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是一个衡量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而经济增长则是衡量国民经济增长快慢的单一指标。 发展经济学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形成和繁荣时期(1940s末至1960s中或末) ①唯资本论、认为唯有资本—以机器、设备或可投资金为主的物质资本及形成的快慢才是促进或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纳克斯(Nurkse, R.)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缪尔达尔(Myrdal, C.)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钱纳里(Chenery, H. B.)的“两缺口”理论、等。 ②唯工业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就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刘易斯(Lewis, W. A.)的“二元经济”理论、赫希曼(Hirschman, A. O.)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平衡增长”理论和普雷维什(Prebisch, R.)的“贸易条件恶化”理论等。 ③唯计划论、强调发展中国家应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计划管理或计划指导的作用。

管理经济学在线作业

1. 完全垄断厂商和行业的收益曲线为(B) A. 一条平行于纵轴的垂直线 B. 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C. 为正 D. 为0 满分:2 分 2. 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几何意义是(B) A.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B. 等产量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C. 边际产量之比 D. 总产量之比 满分:2 分 3. 在生产理论中,长期内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可以表述为(A) A. 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等于要素的价格之比 B. 总产量最大 C. 边际产量为零 D. 边际成本为零 满分:2 分 4. 完全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为(B) A. 一条平行于纵轴的垂直线 B. 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C. 为正 D. 为0 满分:2 分 5. 机会成本告诉我们(A)。 A. 选择的代价,我们应该进行最优而不是次优选择: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B. 选择考虑边际成本 C. 选择考虑会计成本 D. 选择考虑边际收益 满分:2 分 6. 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A) A. 微观经济学 B. 宏观经济学 C. 计量经济学 D. 发展经济学 满分:2 分 7. 完全垄断厂商提高价格的唯一途径是(A. A、削减产量与销售量 B. 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C. 改变消费者偏好 D. 改变市场结构和市场需求 满分:2 分 8. 垄断竞争厂商提高价格的唯一途径是(A) A. 产品差别化

B. 改变其它厂商的行为 C. 改变消费者行为 D. 改变市场结构 满分:2 分 9. 管理经济学关于市场结构分类的标准是(A )。 A. 竞争的程度,如厂商的数目、定价权、产品差别和进出行业的难易 B. 地理位置 C. 产品的自然属性 D. 以上都不正确 满分:2 分 10. 等成本线平行向内移动表明(B) A. 产量提高了 B. 成本减少了 C. 生产要素价格提高了 D. 都不正确 满分:2 分 11. 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 A. 企业和企业决策 B. 家庭 C. 政府 D. 经济主体 满分:2 分 12. 需求理论的理论基础是(B) A. 均衡价格论 B. 消费者行为理论 C. 基数效用论 D. 需要层次论 满分:2 分 13. 消费者行为理论认为,消费者对某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C) A. 市场的供求双方 B. 市场中的竞争结果 C. 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 D. 个人欲望 满分:2 分 14. 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 A. 常数的导数为0 B. 常数的导数为负 C. 常数的导数为正 D. 常数的导数是没有规律的 满分:2 分 15. 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为(B) A. 一条平行于纵轴的垂直线 B. 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C. 为1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

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1.比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它可以是投入的生产要素增加所致,也可以是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经济发展:除了人均收入增长以外,还要包括经济结构,社会制度结构,文化法律结构的根本变化。 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经济增长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首要物质条件,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持续、健康、和谐的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增长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经济发展包涵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一定包涵经济发展,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伴随的是不断涌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导致“无发展的增长”出现,经济发展要比经济增长有着更广的外延。 2.什么是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是什么?发展经济学的基本任务和特点如何? 含义: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学科,或者说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经济不发达状态向经济发达状态演化的条件和规律的学科,是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科学依据。 主要内容: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条件、路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结构的转换过程、结构变化内在规律和发展因素各种内在关系;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发展战略等。 研究方法:(1)发展经济学主要考察系统不均衡的形态、形成原因及变化趋势和原理,是动态角度(2)侧重结构分析(3)侧重于制度分析方法(4)较多的应用经验、比较和模型分析方法(5)重视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 任务:研究分析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和特殊国情,揭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指导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有关的发展政策,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成本最小、时间最短、最节约稀缺资源地完成从经济不发达到经济发达的过渡,即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 特点:(1)更注重长期的动态的经济发展过程(2)更注重国际经济的比较研究(3)更注重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一般规律和具体国家的特殊性。 3发展中国家有那些基本特征?为什么说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1)生活水平低下(2)生产率水平低下(3)人口增长率高和赡养负担沉重(4)失业率高(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突出(7)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的本质特征(8)对国际经济的依赖、受支配和脆弱的地位 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人均GDP在世界上的名次较低;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高,城市化水平仍然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同时,社会领域的发展也比较滞后,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4.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你认为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推进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提出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这“两个全面”、“两个加快”,体现了发展、改革、转变的有机结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首先,发展必须转变。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较大,粗放的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转不可的时候。转方式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转变必须改革。体制机制不合理是制约转方式的最大障碍,转方式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现在转方式、促发展,还要靠改革开放。第三,改革未有穷期。我们已进入转方式的关键期、发展的转型期和改革的深水区。在这个阶段上,改革的诉求与期待增多,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加大,但改革的空间和潜力依然很大。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六

南开20秋学期《管理经济学》在线作业答案

20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2009 )《管理经济学》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等产量曲线的含义()。 A.指产量相等线 B.指两种投入要素不同组合生产相等产量的要素组合点轨迹 C.投入要素相等线 D.无差异曲线 答案:B 2.供给量指()。 A.一定时期内在其它条件不变下生产者针对某一特定价格愿意且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 B.供给量 C.供给价格 D.供给弹性 答案:A 3.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 A.消费者收入发生变化 B.消费者收入变化所带来的需求量的变化 C.需求量变化率 D.价格变化 答案:B 4.相对于私人物品,公共物品的特点是()。 A.质量太差 B.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C.不能满足顾客需求 D.价格变化太快 答案:B 5.长期成本是() A.一系列最低成本点的轨迹 B.短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的轨迹 C.短期成本的简单相加 D.短期边际成本最低点的轨迹 答案:A 6.差别价格中,不同子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所以()。 A.对于富有弹性的子市场定低价,缺乏弹性的子市场定高价 B.对于富有弹性的市场定高价 C.对于缺乏弹性的市场定低价 D.价格不变是最优的 答案:A

7.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计量经济学 D.发展经济学 答案:A 8.等产量线上任何一点处L和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大小取决于它们的() A.边际效用之比 B.消费数量之比 C.边际产量之比 D.总产量之比 答案:C 9.需求理论的理论基础是() A.均衡价格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基数效用论 D.需要层次论 答案:B 10.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决策规则是()。 A.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 B.边际收入等于价格 C.边际收入等于可变成本 D.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答案:A 11.最优成本加成定价法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是() A.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B.呈正方向变化的关系 C.二者无关 D.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A 12.从()角度可以把博弈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A.行为主体是否存在合作 B.博弈双方的信息是否充分 C.博弈双方的行动是否有先后 D.时间长短 答案:B 13.下列()因素是造成垄断竞争市场具有垄断和竞争因素并存的决定性原因。

湖南农业大学342农业综合知识四(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湖南农业大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20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农业知识综合四》发展经济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发展经济学考试是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农村发展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学校自主命题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考生运用发展经济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的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经济理论专业素质,有利于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通过该门课程的考试以反映考生对发展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相关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发展经济学概念、理论和方法分析发展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释义与比较12分(2小题,每小题6分) 简述题20分(2小题,每小题10分) 论述题18分(1小题,每小题18分) Ⅳ.考查内容 一、导论 1.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概念。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2.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与比较。衡量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尺度。实际生活质量指数与人文发展指数。引起“有增长而无发展”或“无发展的增长”出现的情况。 3.发展经济学的兴起和演变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发展经济学演变的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观点和特点。寻租与寻利的概念与比较。精都考研(https://www.doczj.com/doc/881878986.html,)——全国100000考研学子的选择 二、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