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管制收益与成本评估与分配

环境管制收益与成本评估与分配

环境管制收益与成本评估与分配
环境管制收益与成本评估与分配

环境管制收益与成本的计量问题,是一个特别有争议的领域,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管制的收益与成本牵涉到现成市场计量措施无能为力的要素,如健康收益和景观美感改善的

价值等;第二,政策制定者不愿使用如人类生命价值”这类的货币计量手段,来评估环境管

制的得与失。当然第二点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环境经济学家在评估非市场化”(non-market )的环境服务方面已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自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的环境革命”至今,环境经济学在收益与成本计量方面,主要取得了以下两点进展:首先,环境以及其他领域的经济学家发展出了利用环境质量与各种市场化产品之间关系的技术,即间接市场

法(in direct market methods)。这些方法允许我们从市场化产品,以及以各种方式与其相关的物品的价格,来推测环境质量改善的价值。其次,环境经济学家还借助于在经济学领域一

直存在争议的个人直接调查法( direct questioning of individuals ),即直接问询个人对环境服

务的估价。如个人直接调查法中或有评估”法,能被用来引出明确而可靠的环境质量改善的个人评价。

在转入评述之前,需简略说明我们是如何界定这个文献评述的。为了这一目的,我们尝

试对环境经济学”和自然资源经济学”作一划分。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突出特征是,它专注于可再生的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跨期( in ter-temporal)配置。自然资源经济学理论是运用

动态控制方法来分析跨期资源利用问题的典型,它起始于Hotelling。的一篇开创性文章。此后,关注渔业、森林业、矿产业、自然能源、濒危物种的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文献大量涌出。我们评述的对象不包括这类文献。此外,必须指出的是,环境经济学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的划分界线是相当模糊的。然而,为了使文献评述易于处理,我们将集中于环境管制的两个

重要方面:环境管制收益和成本的评估与分配,来展开评述。

一、环境质量变化价值的评估

环境经济学文献的标准方法,是将生产过程中的废物排放导致的污染,作为公害”(public “bad"来处理。cornes和Sandler以及Baumol和Oates,将代表性个人的效用函数、产品生产函数及环境质量水平函数,表述为如下基本关系:(1)代表性个人的效用被表示为消费品向量和环境质量水平的函数,并随着消费品数量的增加而提高,随着环境质量水平的下降而降低。(2)环境质量水平被表示为废物排放量的函数,随着废物排放量的下降而提高。

(3 "产量被表示为传统投入品(如劳动和资本)向量、废物排放量以及环境质量水平的函数,并随着传统投入品、废物排放量以及环境质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在这个函数关系中,废物排放被简单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降低废物排放量将意味着,部分其他的投人品将被用

于废物削减活动,从而减少了用于产品生产的其他生产要素的数量。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是

不难理解的。简言之,降低废物排放量将导致产量的下降。产品生产函数将环境质量水平作

为一个自变量,是因为污染对产品生产(如对周围的洗衣店或农业生产)产生负面效应。在最简化的情况下,环境质量的提高可视为所有生产者的废物排放量减少的总和。

这里有两种情形值得关注。第一种是,如果消费者(或厂商) 将环境质量视为非个人所

能控制的,我们能定义居民对环境质量变化的评价值,然后,根据污染水平的变化,来推测

居民对环境质量变化的评价。第二种情形更为复杂。有时通过使用一些投入品,能削弱污染

的影响。例如,药品可用来减轻由空气污染引发的呼吸道疾病症状。这样,就必须改写环境

质量水平函数,在改写后的函数中,自变量有污染水平和用来减轻损害的投入品。这样,必须评价的是污染水平而不是居民的评价,因为居民的评价不再是外生的了。

对厂商而言,环境质量变化的价值,是当环境质量变化时厂商利润的变化量。不论所讨论的是厂商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支付意愿( willingness to pay , WTP),还是厂商对环境质量下

降的赔偿接受意愿(willingness to accept, WTP ),这个数量是相同的。对消费者而言,污染水平变化的价值依赖于初始的产权配置。如果消费者被视为必须为环境质量的改善而付费,他们应该愿意为这个变化而支付的最大额是,当环境改善时,为达到他们原先的效用水平必

须的支出的下降。另一方面,如果消费者被视为拥有更高水平的环境质量的权和,因为环境质量的下降,必须要对其进行赔偿,那么大多数人愿意接受的最小数额是,为达到原先的效

用水平,他们必须花费的额外数量。一般而言,与环境质量下降相对应的赔偿接受意愿,将

高于为相同数量级环境质量改善的支付意愿。正如Han ema nn所表明的,接受意愿超出支付

意愿的数量,直接随着对环境质量需求的收入弹性的变化而变化,同环境质量与私人物品之

间的替代弹性成反向关系。如果对环境质量需求的收入弹性为零,或环境质量是对一私人物

品的完美替代,支付意愿应该等于接受意愿。然而,如果环境质量与私人物品之间的替代弹

性是零,接受意愿和支付意愿之间的差额可能是无穷大。因此,采用哪个评估概念,是支付

意愿还是接受意愿更为合适,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

环境质量变化价值的定义,并不是依靠自己来单独地描述环境政策福利效应的所有方

面。环境质量的改善除了改变空气和水的质量外,可能还会改变价格。因此,除了评估质量

变化之外,还必须评估这些价格变化。相比于评估质量变化,评估价格变化是相当直观的。

对价格下降的支付意愿,恰好是在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为达到原先的效用水平而必须支付的下降。对价格上升的补偿接受意愿,是当价格上升时为达到低价格水平时的效用而必须的支付增加。不像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形,对一个价格上升的补偿接受意愿超过对一个价格下降的支付意愿的数量,仅是收入效应的规模。只要对所讨论物品的支付是总支出中的一小部分,这两个福利指标之间的差额将是非常小的。而且,以消费者剩余,即马歇尔需求曲线左边的面

积,作为支付意愿或接受意愿,在大多数情形下,所产生的误差不超过5%。

环境质量变化价值的定义,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环境收益都是确定的。Jones—Lee利用事前方法和事后方法,给出了结果不确定情形下的环境质量变化价值的定义。至此,我们到了需讨论评估环境质量变化价值的主要方法的时候了。

二、评估环境质量收益的间接方法

经济学家在评估环境质量变化的价值时,常使用以下三种方法:预防行为法、弱互补法

以及享乐市场法。

(一)预防行为法

预防行为法(the averting behavior即proach )依赖于这样一个事实,通过一些预防或避免措施来减轻污染造成的损害。因为,一般来说,人们不会花过多的钱来避免出现某一问题,

而宁愿花更多的钱来解决由某种问题造成的后果,预防支出可提供由污染造成的损害的下限

估计。只要其他投入品能用来补偿污染的效应,污染水平小幅度变化的价值,可通过用于补

偿污染变化的投入的价值来估量。评估污染的非边际变化,必须知道受污染影响的物品的成

本函数和这种物品的边际价值函数。当所讨论的这种物品是非市场产品时,边际价值函数的

估计将变得非常困难。

预防行为法的适用范围,明显受到污染效应能被其他投入品削弱情形的约束。受污染损害的厂商,大多分布在农业、森林业、以及渔业等领域。在农业的情形下,灌溉能补偿全球变暖对农产品产出的影响。同样地,资本(渔船和索具)和劳动能补偿因水污染而导致的存

鱼量下降的影响。对于受污染损害的居民而言,预防行为法能被用来评价健康损害和由空气

污染导致的受污损害。一方面,居民能够通过避免与污染的接触,或者,一旦接触,通过削

弱接触的影响,来避免健康损害。例如,安装室内清洁器过滤污染空气,或靠瓶装水来解决

当地饮水供应问题。

(二)弱互补法

预防行为法利用污染与其他投入品之间的替代,而弱互补法( the weak compleme —ntarities approach)则是利用环境质量与购买的商品之间的互补性,来评估环境质量变化的价值(Moler; Bockstael and McConnell )。在实践中,弱互补法最常用于评估休闲娱乐场地的贡献。尽管场地访问没有市场价格,但是它们的成本可通过加总到场地的旅行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和所有的门票费)来估算。在测度以场地质量作为自变量的场地访问次数函数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在访问场地的人们之间,对场地质量的评价没有差别。对这个问题的一个通常解决方法是使用变化的参数模型,它使场地质量以与旅行成本或收入相乘的方式进人

休闲娱乐需求函数,旅行成本或收入,在家庭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方法的一个缺陷是,它允许对一特定场地的访问次数,仅依赖于访问场地的成本,访问替代场地的成本不在考虑范

围之内。这等价于假定所有的场地之间都是完美的替代品。如果希望评估几个场地的环境质

量变化,这种变化参数模型可能会给出一个具有误导性的结论。

评估环境质量变化的第二种方法是离散的选择模型。这个方法考察在特定的某一天,把

对某一场地的选择作为一个访问其他场地的成本和其他场地质量的函数。如果在休闲娱乐的

第一天,对某一地的访问可视作独立于在另一天对该地的访问,一个简单的离散选择模型,如多元logit回归分析,能被用于对场地选择的条件回归(Bin kley and Han ema nn ;Fee nberg and Mills )。离散选择模型的优点是,访问一地的概率依赖于访问其他场地的成本和其他场地的质量水平。这个模型的缺点是,在某一天,是否旅行的决策以及所要访问的场地,独立于季节。以前的旅行数量既不影响个人在某一天对旅行场地的选择,也不影响他是否旅行的决策。

这样,这些模型必须与预测总的旅行数量的模型相结合,才可有效使用。

(三)享乐市场法

享乐市场法(hedonic market methods)又可分为享乐财产法与享乐工资法。它们具有的特征是,使用多元回归分析统计方法,在相关的市场中分离出环境成分的价值。享乐财产价值研究,试图将财产价值按其构成特征分解开来。例如,可能会发现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

情况下,财产在污染区域比在洁净区域的价值低。多元回归分析将财产价值与污染分离开来,

这样便可确定减少污染的支付意愿( Epple; Ohsfeldt )。享乐工资法与享乐财产法基本相同,

试图把用于补偿工人在工作中,承受危险的部分与其他工资部分分离开来,这可用来确定工人的补偿接受意愿(Dicke ns )。享乐市场法主要用于评价在市区,由空气污染、接触有毒废弃物等引起的不舒适,它反映在房屋价格和工资上。它也被用于通过考察使工人自愿接受工

作风险的补偿,来评估死亡率风险的价值。三、评估环境质量收益的或有估价方法

尽管上文所描述的间接市场方法,能用来评价许多污染削减的情形,但在一些重要的情

形中却不适用。在适当的预防行为不存在时,间接方法不能用来估算因污染削减引致的发病率下降的收益。另外,有一类收益——非使用价值( nonuse values),甚至在原则上也是不

能用间接市场方法来估算的。非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们普遍拥有为改进和保护那些即使从

不使用的资源的支付意愿。如保护濒危物种,或提高某一名胜古迹所在地区的能见度。就名胜古迹而言,这一独特资源的价值损失将是巨大的,即便对那些从未参观过,并且也可能永

远不会去参观的人来说。因为这一价值不是产生于直接使用或潜在使用,它代表一种非常不

同的价值类型。这表明直接调查在估算污染控制收益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典型地,直接调

查或或有估价研究,问询受访者对某一产品的评价,如对钓鱼或打猎一天愿支付多少等,而不是就污染浓度削减本身做出评价。用或有估价方法(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评价

的物品例子有:某地水质改善使得捕鱼和游泳活动变得可行( carson and Mitchell )、削减空

气污染改善空气能见度( Decision Focus Incorporated )、保护濒危物种的价值( Bowker and Stoll)、以及远离呼吸道疾病的天数( Dickie et al)。

任何或有估价研究必然包括:(1)对所要估价商品的描述;(2)支付方式;以及(3)

引出受访者的估价的方法。在对与娱乐相关的物品估价研究中,假设的支付可能采用使用者

费(user fee)或增加税收的形式;在改善能见度的情形下,可能采用公用事业费的形式,因为空气质量恶化可能是由发电厂的污染引起的。为决定个人愿为环境改善支付的最大数额,访问者可简单地问询这一数额是多少(末端开口的) ,或访问者要求受访者在几个给定

的数额选项中选择一个(末端封口的) 。末端封口的问题对于受访者容易回答,因而比末端

开口的问题能得到更为可靠的信息,特别是当被评价的物品是非传统市场物品时。这一点似乎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对于一个受访者从未评价过的物品,例如能见度的改善,末端开口的

问题经常使得受访者的回答,分布在最低端和非常大的数字这两个极端。这反映了这样一个

事实,受访者在回答时没有一个参照标准,不愿经过必要的推理来发现要他们评估的物品的

价值。相比而言,回答给出选项的问题较为简单,类似在传统的市场上购买商品。

必须承认,尽管或有估价方法自出现以来,经过了不断完善,但是许多人对这一方法仍

心存疑虑。也许最有力的批评是对或有估价问题的回答是假设性的,它们代表声称的而不是

实际的支付意愿。已有一些文献将或有估价问题的回答,与对同一商品的实际支付进行对比

研究。声称的支付意愿与实际支付意愿的差异,取决于商品是共用物品还是私人物品、问题设计的技术、以及是支付意愿还是补偿接受意愿。对私人物品的声称支付意愿和实际支付意

愿的对比实验,发现两者的均值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统计性差异(Dickie , Fisher and Gerking )。当所比较的是声称的补偿接受意愿和实际的接受意愿时,结果并不是这样。在三个涉及到对

捕猎许可的补偿接受意愿的实验中,Bishop、Heberlein和Kealy发现有二次实际接受意愿,

显著地统计性低于声称的接受意愿。当所评估的商品是共用物品时,声称的支付意愿不同于

实际的支付意愿(Kealy , Dovidio and Rockel )。对或有估价方法的其他批评集中于以下三点:

(1)个人在回答问题时可能会策略性地行事,即,如果虚报支付意愿能提高改善的可能性,

个人便会虚报支付意愿;或如果低报支付意愿能减少个人的成本份额,个人便会低报支付意愿;(2)对所要评估的物品不熟悉的事实;(3)对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通常远远低于对失去

这种物品的补偿接受意愿。在验证对共用物品的声称的支付意愿,是否随着所使用的融资方

法不同而变化的实验室试验,检测到了回答者存在着策略性行为。Vetnon Smith表明策略行

为并不构成问题,因为有效的策略行为需要付出努力。如果所要评估的物品并不为受访者所

充分了解,或有估价的回答可能是不可靠的:回答的数额差异过大且分布过散,甚至回答者

对一项正常物品,可能表现出少”比多”好的倾向!这是一个严肃的批评:人们对所要评估

的地下水污染或生物多样性真的充分了解吗?幸运的是,通过观察回答是如何随所提供的关

于所要评价物品的信息量而变化的,对这一批评做出回应是可能的。如果价值被很好地定义,平均起来,它们不应随信息量微小的变化而变化。这项工作中的一个惊人发现是,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支付意愿,通常比对同等程度的环境恶化的补偿接受意愿小许多倍( Knetsch and Sin de n)。这有时被解释为调查方法不理想所造成的。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另一个解释是,接受意愿

和支付意愿不一致,是由个人对同一项交易买与卖的了解程度不同所导致的

(Brookshire and Coursey)。他们在实验中发现,经过几个回合的交易以后,支付意愿与接受意愿趋于一致。Kahneman、Knetsch和Thaler发现,对交易双方都很熟悉的商品,经几轮交易后,支付意愿与接

受意愿的不一致性并未消失,他们认为两者的不一致性,来自于财产

权的初始配置(即禀赋效应”)。

四、环境管制成本的度量

环境管制的成本,可用与度量环境管制收益相同的概念来度量,即,利用与管制、价格或收入变化相关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变化来度量。当环境管制影响像电力这类重要的中

间品生产者时,度量环境管制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可能需要利用可计算一般均

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模型去准确地度量环境管制的社会成本。Hazilla 和Kopp利用一个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计算1981 —1990年间,美国实施《清洁空气法案》

和《清洁水法案》的社会成本。在模型中,厂商能通过改变它们的收入和产出的选择来适应

这些管制,这些管制对企业的影响被模型化为向上倾斜的厂商成本函数。用这个方法得出的

社会成本的估计量,与美国环境保护局的企业执行成本( complia nee costs )估计量相比是非

常有意义的。美国环境保护局估计1981 —1990年间企业的《清洁空气法案》和《清洁水法

案》的执行成本是425亿美元(1981年美元)。Hazilla和Kopp估计的成本是283亿美元。较低的数字反映了环境保护局所使用的支出法忽视了替代的可能性。然而,在长期,《清洁空气法案》和《清洁水法案》的社会成本超过了简单支出法的估计量,这是因为收入下降对

储蓄和投资产生了影响。。Jorgenson和Wileoxen。在对环境管制对美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中,度量了这一效应。利用美国经济的一个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Jorgenson和Wileoxen估

计出在1973 —1985年间,实施污染控制使美国每年GNP增长率下降了0.191个百分点。张

友国和郑玉歆利用一个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2003年7月1日中国开始施行的排污费改

革进行了模拟。模拟的结果表明,在获得环境效益的同时,排污费改革对经济增长以及就业

率的不利影响十分有限。单一的排污费改革只不过使经济增长率降低了0.06个百分点;即

使将排污费收入专款专用,经济增长率也只降低了0.11个百分点,在这种情景下总就业增

长率也只降低了0.2个百分点。

五、环境管制收益和成本的分配

除了考察环境管制的收益和成本之外,知道谁为污染控制活动付费和谁从污染控制活动

中受益,也是一个令人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典型地,环境管制收益与成本的分配效应研究,主要是从货币收入方面进行的。为了确定环境管制的收益是如何在不同收入阶层分配的,必须度量管制是如何改变不同收入群体的物理环境的。在一项针对整个美国空气质量改善的管

制收益分配研究中,Gianessi、Peskin和Wolff发现,在收益分配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地区性

差异,空气质量改善的收益大部分集中在更为工业化的城市区域,特别是重工业地区,而农

村居民受益很少。甚至在同一个大城市里,空气质量差异也可能很大。因为穷人通常居住在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区,他们被认为是削减空气污染不成比例的大的受益者,有证据表明事实

的确如此(Aseh and Seneca)。然而,这也可能是真实的,随后某些间接效应可能会抵消这类收益。例如,在原来空气污染相当严重的地区,污染削减可能会增加对该地住房的需求,从而使房租上升,使低收入的租房者被替代。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某种意义

上,在环境管制成本分配方面的结论更为确定( Christainsen and Tietenherg)。利用产业的污

染控制成本数据,能够估算出成本是如何影响各类商品价格的,依次地,估算出价格升高是

如何降低不同收入阶层的真实收入的。这类研究( Gianessi and: Peskin)通过考察《清洁空

气法案》的成本分配模式,发现低收入群体承担的成本占他们收入的比例要高于高收入群体。Robison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来估计产业污染控制成本的分配,也得出了这个结论。

然而,环境管制的分配效应并不总是有益的,不应夸大它的重要性。应强调的是,环境

六、环境管制成本-收益分析在环境标准设置中的应用

在这部分,我们以美国为例,对成本-收益分析在环境标准设置中的应用进行述评。

这 自然地把我们引向了成本-收益度量领域研究重点的讨论。

尽管1989年以来,成本-收益分析在美国环境管制中还未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美国总

统行政命令和立法过程中,这种方法的应用还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936年《洪水防治法 案》包含了一项首次要求应用成本-收益分析的法律条文。

从那以后,有一些法律被认为是 限制了政策制定者考虑成本—收益问题,

当然也有另外的法规,明确要求在政策制定过程中 对成本-收益问题进行权衡( Arrow , etal.)。自卡特直至克林顿任总统期间,均要求以正式 的程序对重大的环境、 健康和安全管制条例进行经济影响评价。

1993年,总统行政令12866 号和12875号取代了 12991号和12498号行政命令。新行政令强调,管制措施只有通过合理 的成本-收益分析后,才能被认可,并规定所有重要的管制行动均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国会仅对在特定的情况下应用成本-收益分析表示支持。 1990年,《清洁空气法案》修正案 第7章812款,要求环保局对 《清洁空气法案》 自1970年到1990年期间所产生的收益和成 本进行综合分析。1996年《饮用水安全法案》的修正案,授权环保局在制定标准时考虑整 体的风险降低,并要求环保局对新的管制措施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而且,这些修正案还允 许环保局依据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来调整最高污染物水平标准。更进一步, 1995年国 会颁布了《非资助性命令改革法案》 (unfunded 。 Man dates : Reform Act ),该法案要求对所

有拟议中的和最终的管制条例, 进行收益和成本的数量比较, 其中包括年度费用在I 亿美元 以上的环境管制措施。此外,这项法案要求环保部门选择成本最低的管制措施, 或者对不能

选择成本最低的措施做出解释; 然而据资料显示,这些关于成本-收益权衡的政策,

对规则 制定机构只具有有限的约束力( Hahn et al.)。

上面的评论表明,成本-收益分析在设置环境标准中并没有被完全忽略,

而是被有选择 地使用。由此,人们可能会认为,既然分析的结果在管制污染的活动中得不到应用,政府不 应该再花费资源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了。 但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即使在不要求进行成本

-收益分析的领域, 这类研究也是有用的。 它们可能会影响立法者和管制者的观点。 特别是

在调整环境标准时,成本-收益信息对调整决策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5]佚名.环境管制 收益和成本的评估与分配 .中国科教期刊学会 https://www.doczj.com/doc/6a1819494.html,/wx1/html/715681.html 管制的主要目标是经济意义上的资源有效配

置。 好地适用于实现再分配的目标。

正如Freeman 所强调的,环境管制并不能很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一、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一)经济与环境具有不可分割且 相互影响的关系。自然环境支持生产发展,在提供人类丰富资源的同时,也接受着废弃物的回归。相关专家对各种污染物来源所作了分析,认为当前自然环境所接受的污染物中有80%来自企业,并有持续增加的趋势。不过地球环境的承受水平却是有限的:一是资源的有限,尤其 是提供给企业作为原材料的物资及能源等是有限的;二是接受垃圾、 污染物排放,自然净化、恢复机能的有限。如果人类的生产发展超过 了地球环境的承受水平,就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二)相关环境保 护的国际宣言、国际标准及世界各国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对企业的 约束越来越严格。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存有密切关系。 据此,国际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极大提升,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各种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约束。随着环境 保护政策、法规、标准的持续出台和严格执行,企业将逐步向“环境 保护导向性”过渡,其环境行为越来越受到约束。(三)企业要达到盈 利目标必须要承担环境责任。当前,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日益青睐,部分 国家已禁止无环境(绿色)标志的商品进入市场,我国也已于1992年 正式开始了产品环境标志认证工作,这将使对环境有害的产品终被排斥 在市场之外。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还规定各级银行发放贷款时必须配合 环境保护部门把好关,对环境部门未批准贷款的企业一律不予贷款。(四)环境问题使企业成本增加、环境风险增大。主要表现在:预防性 法律法规大量增加,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国家对部分会严重污染环 境的原材料实施限制或禁止使用,直接对企业生产成本产生影响;企 业环保责任范围将扩大,对企业的环保责任追究已不再停留在企业生 产经营环节的废弃物排放,而是扩大到产品使用过程和使用后回收利 用等方面。 二、企业环境成本及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内涵(一)企业环境成本的内涵。1998年2月,ISAR(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讨论了相关环境会计的

公司利润分配管理制度三篇

公司利润分配管理制度三篇 篇一:公司利润分配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公司的利润分配管理工作,规范公司的利润分配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结合集团公司财务决算工作要求,制定具体利润分配办法。 第二章利润构成 第三条公司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 业外净收益。 第四条营业利润是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扣除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差额)加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减去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及财务费用的差额。 第五条投资净收益是指投资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后的差额。 第六条营业外净收益是指营业外收入扣除营业外支出后的差额。 利润分配 第七条公司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应由股东会审议批准。公司股东会应在每年年底结账后,根据当年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提出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第八条公司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应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㈠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㈡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项后的10%提取,盈余公积达到注册资金50%时可不再提取。 ㈢提取法定公益金。公益金应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的5%至10%提取。 ㈣提取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三项后的70%提取。 ㈤应付利润。按照利润分配方案分配给股东利润。 第九条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经分配后为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未分配利润可待留以后年度进行分配,企业如发生亏损,可按规定由以后年度利润进行弥补。 第十条公司的法定盈余公积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第十一条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但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益金只能用于集体福利设施,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二条本制度由财务部负责解释,自经理办公会议审定通过后施行。

2021年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2021年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完善,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过去的几十年,多选择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给环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发展观念以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合未来的发展要求,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已经成为企业制定相关发展策略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目前,对于环境成本的相关界定及核算和控制方法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规范,企业的环境信息也未列入强制性披露范畴,环境成本的控制动力不足,短期效益并不明显。另外,大多数企业实行传统型的事后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忽视了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和反馈性的控制,忽略了环境成本全过程循环控制的重要意义,导致环境成本控制的效果不佳。PDCA管理循环包括:PLAN计划,明确问题并对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假设;DO实施,实施行动计划;CHECK检查,评估结果;ACT处理,对不满意结果返回到计划阶段,或对满意结果的解决方案进行标准化。鉴于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着复杂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特点,将PDCA循环应用于环境成本控制,能够契合环境成本控制的特点,实现对环境成本的持续性、战略性及反馈性控制,有助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结合PDCA 循环理论,对于探寻全面性、系统性和反馈性的企业环境成本循环性控制体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模糊 企业作为环境成本控制的主体,其对环境成本的所采取的态度直接决定其控制效果。大量公司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治理和控制的目标,或者目标未结合实际情况,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这种方式使环境成本控制存在较为严重的片面性,对于环境成本的重视并未从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环境成本控制并未立足于企业的长期战略的实现和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更多的将成本控制的目标设定于企业短期经济效益的增长。 (二)控制范围与方法不完善 从时间维度来看,目前,受传统成本观念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压力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影响,大部分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主要集中于事后阶段,即集中于产生环境问题的阶段。通过采取措施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进行弥补性的事后控制,而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以及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并未重视环境成本的预防和控制。从空间维度来看,受环境成本的外部性特点影响,绝大部分企业只重视企业内部真正发生的环境成本并对其进行控制,而产生于企业外部的环境成本其控制和预防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综合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看,企业对于环境成本控制范围的界定普遍存在问题。此外,我国尚未建立起环境成本控制的方法体系,企业也缺少相应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从国家现有的会计准则以及当前的环境法律法规来看,在对企业环境成本计量与披露的要求方面,并没有明确规定。同时,企

{推荐}第六章 收益与分配管理

第六章收益与分配管 理

第六章收益与分配管理 [大纲基本要求] (一)掌握销售预测的方法和销售定价管理 (二)掌握成本归口分级管理,成本性态分析,标准成本、责任成本及作业成本管理 (三)熟悉股利政策及其影响因素、股利支付形式、股票回购 (四)了解收益分配管理的意义、内容 历年考情分析: 本章论述了广义的收益分配与管理,将收入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利润分配均纳入本章之中。近3年的考试平均分为16分,本章题型可以出客观题,也可以出计算分析题、综合题。

第一节收益与分配管理概述 企业的收益分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收益分配是指企业的收入和净利润进行分配的过程;狭义的收益分配则是指对企业净收益的分配。本章讨论对企业收入和净收益的广义分配。 【2010单选】企业的收益分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下列各项中,属于狭义收益分配的是()。 A.企业收入的分配 B.企业净利润的分配 C.企业产品成本的分配 D.企业职工薪酬的分配 【答案】B 【解析】企业的收益分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收益分配是指对企业的收入和净利润进行分配,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是对企业收入的分配;第二层次是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狭义的收益分配则仅仅是指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一、收益分配管理的意义 1、体现了企业所有者、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 2、企业再生产的条件、优化资本结构的重要措施 3、国家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收益分配的原则 1.依法分配原则; 2.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 3.兼顾各方面利益原则; 4.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谁投资谁受益”、收益大小与投资比例相适应的原则。 三、收益分配管理的内容 (一)收入管理 (二)成本费用管理 1、按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期间费用 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燃料和动力 ——制造费用 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期间费用) ——销售费用

股份有限公司利润分配管理制度

股份有限公司 利润分配管理制度 ( 年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利润分配行为,建立科学、持续、稳定的分配机制,增强利润分配的透明度,保证公司长远可持续发展,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将进一步强化回报股东的意识,自主决策公司利润分配事项,制订明确的回报规划,充分维护公司股东依法享有的资产收益等权利,不断完善董事会、股东大会对公司利润分配事项的决策程序和机制。 第三条公司制订利润分配政策尤其是现金分红政策时,应当履行必要的决策程序。董事会应当就股东回报事宜进行专项研究论证,详细说明规划安排的理由等情况。公司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包括但不限于电话、传真、邮箱、互动平台等)充分听取中小股东的意见,做好现金分红事项的信息披露。 第二章利润分配顺序 第四条公司应当重视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制订持续、稳定的利润分配政策。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公司税后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

(一)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二)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三)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 (四)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五)股东大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 (六)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参与分配利润。 第五条公司的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但是,资本公积金将不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法定公积金转为公司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将不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第六条利润分配应以每10股表述分红派息、转增股本的比例,股本基数应当以方案实施前审议利润分配预案的股东大会股权登记日的实际股本为准。 第七条利润分配如涉及扣税的,说明扣税后每10股实际分红派息的金额、数量。 第三章利润分配政策 第八条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新钢集团环境成本管理问题和对策探讨

新钢集团环境成本管理问题和对策探讨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何有效保护环境开始成为政府和企业的一项迫切任务。 作为传统的高污染行业的钢铁工业,已经成本为中国环境污染最主要的来源之一。现如今钢铁企业面临着突出的环境问题,它们主要表现为钢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特点。 可以说,钢铁企业所面对的环境问题非常严重。伴随着我国政府,社会和消费者对环境保护的需求不断增加,钢铁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改善环境保护问题,因此承担着巨大环境投入带来的成本压力。 钢铁企业如何通过提高环境成本管理水平来控制环境成本的支出,在减少环境成本支出的基础上保持环境效益,既满足企业发展又符合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环境成本管理以传统成本管理为基础,将环境成本纳入公司的经营成本范围之中,从而系统地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和分析产品生命周期中产生的环境成本,并进行评估等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工作。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是从组织管理角度出发的一系列预测,决策,控制,会计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利用成本管理提高公司的环境绩效,进而使公司在经济收益和环境收益方面实现双赢。 在最优环境成本的前提下使公司在经济收益、环境收益方面实现创收,从而使公司控制环境成本的最终目的得以有效达成。企业既不能一昧地只为为追求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投入,忽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不能盲目地增加环境成本的资金投入而不重视成本控制,应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之余又对控制环境成本给予关注。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不仅仅是增加和减少问题,而是一个持续的优化过程。根据总体目标,不同的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特定的环境成本管理目标。 基于目前中国很多企业对环境成本管理不重视,环境成本管理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况,本文选取新钢公司为案例对环境成本的管理进行探讨,目的在于通过改善新钢公司环境成本管理的不足与缺陷,建立一个完善的、科学的、适合新钢公司的环境成本管理控制体系,给我国众多企业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在实现公司环保目标之余又减少公司的控制成本,进而使公司不但可以提高经济收益,同时又可以提高环境收益。第一,本文介绍了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国外相关文献,同时编辑了本文的整体框架;其次,本文介绍了环境成本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管理理论;最后,介绍了本文案例新钢集团的基本情况,描述了新钢集团的环境成本管理现状,主要介绍了新钢集团的概况、工艺流程、环境成本管理情况,并针对新钢集团环境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问题的存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管理层对环境成本控制的相关工作不够关注,没有针对财务核算问题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环境成本核算制度,管理中未建立系统的控制管理体系,绩效考核中未建立有效的环境成本绩效考核制度。 针对环境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找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随后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两家环境成本管理先进公司的案例在总结先进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鉴于大多数中国企业不重视环境成本管理,环境成本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本文选取新钢公司进行环境成本管理的探讨,目的在于通过改善新钢公司环境成本管理的不足与缺陷,建立一个完善的、科学的、适合新钢公司的环境成本管理控制体系,给我国众多企业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如何控制企业环境成本(doc 12页)

环境成本及其控制刍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现象也日趋严重。在某些行业,如化工、化肥、造纸、酿酒、橡胶、染料和油漆等,其环境成本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如果进行严格的统计,其中一些行业的环境成本恐怕比生产总值要大得多,单位环境成本比单位产品价格要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环境成本内在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把生产产品所需的环境成本纳入其市场价格,以作为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破坏的补偿,这对于我国企业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只有将环境成本列入企业成本,才会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采取各种防范手段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控制。 由此可见,环境问题对我国的会计制度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将环境会计纳入会计体系;要求我们制定关于环境方面的会计准则;要求我们将环境会计的内容列入会计核算内容的范围;要求会计信息应包含环境会计信息在内。而

我国目前在环境会计制度建设方面尚未起步,也没有将环境会计列入会计内容的先例,因此本文拟就与环境成本内在化相关的问题进行初浅的分析。 一、环境成本的确认 环境成本是指在某一项商品生产活动中,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环境成本的确认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环境成本的发生起因于环保 环境成本必须是因环境原因而引起的。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为达到环境保护法规所强制实施的环境标准所发生的费

用。当前我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订了一系列的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和环保样品标准。企业要达到这些标准要求,必然要发生一些环保设备投资及营运费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污染问题,起到了对环境的保护作用,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二是国家在实施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时企业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有些国家实施环境税、征收环境保护基金、对超标准排污企业征收排污费,我国在这方面还亟待加强。 (二)环境成本的金额能够计量或估计 由于计量是会计的属性,因此作为环境成本也必须是可计量或可估计的。如采矿企业所产生的矿渣及矿坑污染,每年需支付相应的回填、覆土、绿化的费用就很容易确认和计量;而有些需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如水污染、空气

第七章__收益分配管理习题与答案

第七章收益分配管理 一、单选题 1.法律对利润分配进行超额累积利润限制的主要原因是() 。 A.避免损害少数股东权益B.避免资本结构失调C.避免股东避税 D. 避免经营者出现短期行为 2.相对于其他股利政策而言,既可以维持股利的稳定性,又有利于优化结构的股利政策是() 。 A.剩余股利政策B.固定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3.在下列股利政策中,股利与利润之间保持固定比例关系,体现风险投资与风险收益对等关系的是() 。 A. 剩余股利政策B.固定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D.低正常股利加 额外股利政策 4.某公司2005 年年初的未分配利润为100 万元,当年的税后利润为400 万元,2006 年年初公司讨论决定股利分配的数额。预计2006 年追加投资资本500 万元。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为权益资本占60%,债务资本占40%,2006 年继续保持目前的资本结构不变。按

有关法规规定该公司应该至少提取10%的法定公积金。该公司采用 剩余股利分配政策,则该公司最多用于派发的现金股利为() 万元。A.100B.60C.200D.160 5.造成股利波动较大,给投资者公司不稳定的感觉,对于稳定股票价格不利的股利分配政策是() 。 A.剩余股利政策B.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D.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6.在以下股利政策中,有利于稳定股票价格,从而树立公司良好形象,但股利的支付与公司盈余相脱节的股利政策是() 。 A. 剩余股利政策B.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7.我国上市公司不得用于支付股利的权益资本是() 。 A.资本公积B.任意盈余公积C.法定盈余公积D.上年未分配利润 8.上市公司按照剩余股利政策发放股利的好处是() 。 A.有利于公司合理安排资本结构B.有利于投资者安排收 入与支出 C.有利于公司稳定股票的市场价格D.有利于公司树立良好

公司利润分配管理制度

公司利润分配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公司的利润分配管理工作,规范 公司的利润分配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结合集团公司财务决算工作要求,制定具体利润分配办法。 第二章利润构成 第三条公司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 业外净收益。 第四条营业利润是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扣除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差额)加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减去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及财务费用的差额。 第五条投资净收益是指投资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后的差额。 第六条营业外净收益是指营业外收入扣除营业外支出后的差额。 利润分配 第七条公司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应由股东会审议批准。公司股东会应在每年年底结账后,根据当年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提出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第八条公司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应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㈠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㈡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项后的10%提取,盈余公积达到注册资金50%时可不再提取。

㈢提取法定公益金。公益金应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的5%至10%提取。 ㈣提取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三项后的70%提取。 ㈤应付利润。按照利润分配方案分配给股东利润。 第九条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经分配后为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未分配利润可待留以后年度进行分配,企业如发生亏损,可按规定由以后年度利润进行弥补。 第十条公司的法定盈余公积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第十一条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但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益金只能用于集体福利设施,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二条本制度由财务部负责解释,自经理办公会议审定通过后施行。

纺织印染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探讨.doc

纺织印染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探讨- 摘要:当前我国纺织印染企业的排放物成为污染环境的重要来源,随着纺织行业的不断发展,其环境效益也随之扩大。基于纺织印染企业环境成本不断扩大变化趋势,在实践中必须从会计的角度入手,按照现有的成本核算形式,对成本效益进行合理的计算。本文将以纺织印染行业成本管理现状为研究点,对成本核算方式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纺织印染行业成本核算管理形式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提升其经济收益,必须明确其和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企业和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环境能促进企业进行相关生产活动,同时也是企业生产活动的终结者。为了对企业和环境成本进行有效的分析,必须立足于当前施工工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研究标准,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将环境成本纳入到企业核算体系管理中。 一、当前纺织印染行业环境成本发展现状 基于纺织印染行业发展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下将对当前纺织印染行业环境成本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一)企业信息披露 环境信息披露在是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重点,从现有的纺织印染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可知,如果没有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适当的审批,则会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初期发展阶段设定环境保护目标,但是由于没有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审核,出现排污不达标的情况,进而导致相关环境成本没有单独显示,甚至出现核算体制不明确的情

况。 (二)核算方式不合理 根据我国当前现有的企业会计审核制度的要求,纺织印染行业的核算成本比较高,涉及到直接材料、人工费用、制造费用及项目审核费用等,基于审核方式的多样性,如果没有对其进行适当的分析和应用,则会出现核算方式不合理的情况,直接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材料费用的归档管理和分配在应用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产品原料通常是按照其应用属性进行设定的,如果出现属性不明确的情况,会对现有的核算方式造成影响。其次是人工费用的应用,针对应计入产品成本管理的项目要引起重视,如果出现管理失误的情况,其发生额应计入“生产成本一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并进行在不同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三)核算机制不严谨 纺织印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直接对环境造成影响,说明企业从自然界获取的资源越多,排除的在废弃物也不断增加。核算机制是影响企业成本核算结果的重要因素,在实践管理中存在核算形式不确切的情况,直接给公共财产造成损失。同时涉及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成本构成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内容,如果核算机制不合理,则直接对经济收益造成影响。 二、纺织印染企业成本核算形式分析 基于纺织印染企业发展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必须根据当前发展特点,探究切实可行的核算方式。以下将对纺织印染企业成本核算形式进行分析。 (一)制定切合实际的会计制度 基于当前企业外部发展的特殊性,为了对核算程序进行有效的分析,必须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制定切合实际的会计制度。

浅谈环境成本控制

浅谈环境成本控制 摘要:本文基于青岛爆炸案中油田企业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从环境成本控制的角度分析事故原因,结合中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论述了环境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环境成本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青岛爆炸案环境成本控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1月22日,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特大事故,现场路面被掀起、车辆被掀翻,已造成55人遇难、9人失踪、136人受伤。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流入胶州湾原油燃烧。对海洋环境、生物、渔业、周边水产养殖产生直接影响。 综合经济性、安全性考虑,中国管道的使用年限是 30 年。国内油气管道在2003、2004 年之后大规模建设,大部分尚未超期服役。此次发生爆炸的东黄输油管道于 1986 年 7 月建成投产,至今已有 27 年。因此,管道缺乏定期检查和修理是一大原因。管道没有及时改道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根据《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03 规定,原油及以上成品油管道与城镇居民点或独立的人群密集的房屋的距离不宜小于 15 米,与飞机场、码头、工厂距离不宜小于 20 米。一些石化企业在建厂之初,选址远离市区,甚至建在人口稀少的郊区。但是,随着城镇化发展,城市与这些工业危险源距离越来越近。 究其原因,是企业未充分考虑到未来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或者以节约成本为由忽略对防止环境污染的投入,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缺乏健全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因此有必要对环境成本控制进行深入研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是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才开始的。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层面的环境成本控制的实际应用更是鲜有。然而,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的提高以及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企业面临的环境成本问题将越来越突出,这不仅关系这企业的盈利,而且也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环境成本控制的研究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21企业年度利润分配的管理2

21企业年度利润分配 的管理2

企业年度利润分配的管理--转载 (一)年度经营亏损 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当获得的所有收入小于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以及资产损失时,企业的经营成果就表现为亏损。亏损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经营期间内,全部收入不能抵补全部成本费用及损失而出现的差额。 企业产生的亏损,根据形成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类: 1、经营性亏损,即由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它属于非故意性亏损。 2、政策性亏损,是由于执行国家政策造成的,这类业务不一定以盈利为目的。 3、恶意性亏损,即由于经营者恶意经营企业或者贪污侵占、擅自转移企业资产等违法行为造成的亏损。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亏损属于主观造成的舞弊性、非正常经营性亏损。 (二)企业弥补经营亏损规定 1、弥补的是经营性亏损,即企业用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应该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亏损,对于政策性亏损,应当向国家申请财政补贴。 2、依照税法规定弥补,即依照税法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年度经营性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下一年度的利润不足弥补的,可以连续5年用税前利润弥补,连续5年不足弥补的,用税后利润弥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5年的税前利润弥补期限内,无论企业是盈利年份还是亏损年份,均作为亏损弥补期计算弥补年限。而对于5年的税前利润弥补期限内的任何一年发生的亏损,又都可以单独计算各自的亏损弥补期限。 3、符合《公司法》的规定。依照《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的规定,“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按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企业发生的亏损在税后利润不足弥补的情况下,通常可以用企业所提取的盈余公积加以弥补。但是,企业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应当由董事会提出弥补亏损方案,经股东(大)会或者类似的权力机构审议决定。 4、按照规定的顺序和比例弥补,即企业在以前年度亏损未弥补完之前,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如果是负数(未弥补亏损),企业就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三)年度利润的分配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在以前年度亏损未弥补完之前,不得提取法定公积金。 2、提取10%法定公积金。提取法定公积金的基数,不是累计盈利,也不一定是本年的税后利润。只有在年初没有未弥补亏损的情况下,才能按本年净利润计算提取数。 3、提取任意公积金。企业提取法定公积金后,企业章程对提取任意公积金有规定的,按规定提取任意公积金;企业章程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股东(大)会决议通过的比例提取任意公积金。 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应当按照“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原则,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可以并入本年度利润一并进行分配。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在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属违法行为,分配的利润应退还企业。库存股不参与利润分配。因实施股权激励办法而回购股份的,预计的回购支出在当期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中做出预留,对预留

全聚德利润分析与利润分配管理制度(修改)

北京全聚德烤鸭股份有限公司 利润分析与利润分配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并保护广大投资人的权益,根据《公司法》、《企业会计制度》及本公司《章程》中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利润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企业最终财务成果,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效的尺度。 第三条利润分析及分配,是检查利润计划的执行情况,研究利润增减的变动因素,开展利润预测,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利润总额,统筹利润分配,增强企业实力。 第二章利润预测与计划 第四条目标利润的确定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根据市场情况和近年来利润增减趋势,参照同行业先进水平,提出预算期的目标利润。 (二)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已掌握的比较准确的资料,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测算计划期可能实现的利润数。 第五条公司的目标利润一经确定,必须制定实现目标利润的各项技术组织措施,制定财务计划和成本计划,使目标利润的实现建立在扎实、科学的基础之上。 第六条公司财务计划应根据生产计划、销售计划、成本计划编制。 第七条财务预算编制的内容包括: (一)财务预算编制说明书 (二)利润及利润分配预算表 (三)主营业务销售利润预算表 (四)期间费用预算表 (五)营业外收支预算表 (六)投资收益预算表

(七)筹资预算表 第八条财务预算经各部门、各分店(分公司或子公司)负责人签字并经公司经理办公会平衡后报董事会批准后予以实施。 第三章利润分析 第九条利润分析是公司进行利润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以实际核算资料为依据,评价利润预算的完成情况,研究影响利润增减变化的各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挖掘增加利润的潜力,促使公司改善经营管理,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第十条利润分析的程序为: (一)收集资料、掌握情况、取得并充分利用好以下资料: 1、预算资料:包括各种预算指标和定额; 2、核算资料:包括基础统计资料、会计报表和账册等; 3、其他资料:包括调查研究、统计核算等有助于分析工作的相关资料。 (二)对比指标,揭示矛盾,以各项指标的预算与实际比较,寻找差异,指出方向和途径。 (三)分析矛盾,研究各项内在联系因素,从中找出决定性因素。 (四)综合评价,提出措施,通过揭露矛盾和分析矛盾,对本期预算的执行情况作出综合评价,并提出今后改进的意见和措施。 第十一条利润分析的内容包括: (一)利润组成项目的分析。将利润总额中的各明细项目的实际数同预算数及去年同期数相比较,了解这些项目增减情况及其对利润总额的影响,据以编差异汇总分析表。 (二)产品销售利润分析,对产品销售利润预算完成影响大的项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实际完成情况偏离预算指标的具体原因,正确评价产品销售利润预算完成的情况,担出改进措施和意见。 (三)其他销售利润的分析,计算其他销售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将实际与预算相比较,若这一指标比重上升,须进一步分析并查明原因(四)营业外收支分析,对各项目的预算数与实际数及去年同期数相比较,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摘要]随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使环境成本与日俱增,面对如此窘境,如何有效地控制环境成本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致力于改进和完善环境成本控制系统的研究中,PDCA循环理论的应用为其提供了有效的思路。以PDCA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利用PDCA理论进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思路、步骤及保障措施。 [关键词]PDCA;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控制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完善,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过去的几十年,多选择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给环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发展观念以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合未来的发展要求,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已经成为企业制定相关发展策略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目前,对于环境成本的相关界定及核算和控制方法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规范,企业的环境信息也未列入强制性披露范畴,环境成本的控制动力不足,短期效益并不明显。另外,大多数企业实行传统型的事后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忽视了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和反馈性的控制,忽略了环境成本全过程循环控制的重要意义,导致环境成本控制的效果不佳。PDCA管理循环包括:PLAN 计划,明确问题并对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假设;DO实施,实施行动计划;CHECK检查,评估结果;ACT处理,对不满意结果返回到计划阶段,或对满意结果的解决方案进行标准化。鉴于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着复杂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特点,将PDCA循环应用于环境成本控制,能够契合环境成本控制的特点,实现对环境成本的持续性、战略性及反馈性控制,有助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结合PDCA循环理论,对于探寻全面性、系统性和反馈性的企业环境成本循环性控制体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模糊 企业作为环境成本控制的主体,其对环境成本的所采取的态度直接决定其控

收益与分配管理

第六章收益与分配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中,()是正确处理投资者利益关系的关键。 A.依法分配原则 B.兼顾各方面利益原则 C.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 D.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 2.销售预测的非数量分析法不包括()。 A.函询调查法 B.推销员法 C.产品寿命周期分析法 D.趋势预测分析法 3.通常情况下,下列成本不可以作为定价基础的是()。 A.变动成本 B.固定成本 C.制造成本 D.完全成本 4.处于企业成本与费用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成本控制重点内容的是()。 A.厂部的成本费用管理 B.班组的成本费用管理 C.车间的成本费用管理 D.财务部门的成本费用管理 5.以下属于变动成本的是()。 A.广告费用 B.职工培训费 C.直接材料 D.房屋租金 6.本月生产甲产品1000件,实际耗用A材料2000公斤,其实际价格为每公斤20元。该产品A材料的用量标准为2.5公斤,标准价格为每公斤18元,其直接材料数量差异为()元。 A.-9000 B.-10000 C.90000 D.10000 7.某企业本月预计生产A产品10400件,实际生产8000件,用工10000小时,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元,其中A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12元/小时,工时标准为1.5小时/件,则以下计算不正确的是()。

A.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为2800元的超支差异 B.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为43200元的超支差异 C.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为46000元的超支差异 D.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为43200元的节约差异 8.以下不属于流程价值分析与管理的基本内容的是()。 A.分析和评价作业 B.改进作业 C.增加高效率增值作业的比率 D.消除非增值作业 9.某企业内部某车间为成本中心,生产甲产品,预算产量为4000件,单位成本200元,实际产量4500件,成本160元,则该成本中心的预算成本节约率为()。 A.20% B.11.1% C.9.8% D.10.1% 10.在确定企业的收益分配政策时,应当考虑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中“资本保全约束”属于()。 A.股东因素 B.公司因素 C.法律因素 D.债务契约因素 11.以下股利分配政策中,最有利于股价稳定的是()。 A.剩余股利政策 B.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12.以下关于企业公司收益分配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也可以分配利润 B.企业在提取公积金前向股东分配利润 C.公司的初创阶段和衰退阶段都适合采用剩余股利政策 D.只要有盈余就要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13.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可以进一步分为()。 A.闲置能量差异和耗费差异 B.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 C.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 D.以上任何两种差异

环境成本管理

环境成本管理(Environment Cost Management,ECM) 目录 [隐藏] 1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概述 2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内容 3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意义 4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的方法及其发展 5 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问题及建议[1] 6 参考文献 [编辑]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概述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企业的环境成本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其目标是通过成本管理行为的实施来提高环境效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结合。 狭义的环境成本是指企业内部环境成本,广义的环境成本还包括外部环境成本。研究环境成本管理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规范、科学的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框架,并将其纳入到企业成本管理系统之中。环境成本信息的分析和应用是指人们借助企业的环境成本数据,结合企业的环境负荷指标,及早发现企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预测在环保方面进行努力所需付出的代价,为管理层在企业环境保护关键领域的决策提供支持。如何控制企业环境成本是环境成本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分为事前规划法和事后处理法两种。目前我国企业普遍采用的事后处理法,已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因此应采用综合考虑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把未来可能发生的环境支出进行分配并进入产品成本预算系统提出各项可行的生产方案的事前规划法。 [编辑]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内容 环境成本管理是在传统成本管理的基础上,把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经营成本的范围,从而对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从组织管理角度看是一系列的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和分析的过程,同时从生产、技术、经营的角度看,它又是一种成本形成全过程的管理: 1.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内容。 (1)企业环境成本目标。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以最优的环境成本取得最佳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企业既不能盲目地为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企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及破坏的“外部成本”,不对企业环境污染及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成本”进行合理估计确认和计量,虚减企业成本虚增经济利益;同时笔者认为,也不能硬性地规定企业增加环境成本的投入,在实践中反而影响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效果。企业环境成本的管理目标不是简单地增加与减少的问题,而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不同的企业在总体目标基础上,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具体环境成本管理目标。

如何控制企业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及其操纵刍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进展,我国的环境污染现象也日趋严峻。在某些行业,如化工、化肥、造纸、酿酒、橡胶、染料和油漆等,其环境成本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假如进行严格的统计,其中一些行业的环境成本可能比生产总值要大得多,单位环境成本比单位产品价格要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环境成本内在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把生产产品所需的环境成本纳入其市场价格,以作为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破坏的补偿,这关于我国企业也是一个专门好的启发。只有将环境成本列入企业成本,才会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采取各种防范手段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操纵。 由此可见,环境问题对我国的会计制度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将

环境会计纳入会计体系;要求我们制定关于环境方面的会计准则;要求我们将环境会计的内容列入会计核算内容的范围;要求会计信息应包含环境会计信息在内。而我国目前在环境会计制度建设方面尚未起步,也没有将环境会计列入会计内容的先例,因此本文拟就与环境成本内在化相关的问题进行初浅的分析。 一、环境成本的确认 环境成本是指在某一项商品生产活动中,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环境成本的确认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环境成本的发生起因于环保

环境成本必须是因环境缘故而引起的。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为达到环境爱护法规所强制实施的环境标准所发生的费用。当前我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订了一系列的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和环保样品标准。企业要达到这些标准要求,必定要发生一些环保设备投资及营运费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操纵了污染问题,起到了对环境的爱护作用,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二是国家在实施经济手段爱护环境时企业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有些国家实施环境税、征收环境爱护基金、对超标准排污企业征收排污费,我国在这方面还亟待加强。 (二)环境成本的金额能够计量或可能

第6章---利润及其分配管理

第六章利润及其分配管理 第一节利润规划 一、企业实现利润的意义 (一)什么是利润 利润是企业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综合反映了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资本经营活动的效绩。 (二)实现利润的意义 利润指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基础性指标,利润的实现对企业有重要意义: 1.利润是实现企业理财目标的本质要求; 2.利润体现了资本增值的本质; 3.利润是衡量企业管理绩效的重要

标准; 4.利润是企业对社会作出贡献的基础。 二、利润的构成 企业的利润总额是由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三部分构成。(一)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Operating Profit)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是主营业务利润加上其他业务利润扣除期间费用后的余额。通常,企业的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营业利润指标完成的好坏会最终影响企业利润计划的实现。营业利润可用公式表示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

务利润-期间费用 1、主营业务利润(主业突出) 企业从事基本经营业务所获取的利润称为主营业务利润。由于企业基本经营业务收入所占比重较大,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往往在企业营业利润中占有绝对比重,甚至在企业利润总额中也占有较大比重。因此,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的快慢及波动程度对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影响较大。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其他业务利润 企业从事基本经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所获取的利润称为其他业务利润

(Other Operating Profit)。该种业务发生的偶然性较大,且金额相对较小,在营业利润中所占比重不大。其他业务利润计算公式为: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3、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Periodic Expenses)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1)营业费用(销售费用) (2)管理费用 (3)财务费用(利息) (二)投资净收益 投资净收益等于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后的余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