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744制冷剂的参数 -回复

r744制冷剂的参数 -回复

r744制冷剂的参数-回复

744制冷剂的参数是指R-744,也被称为二氧化碳制冷剂。二氧化碳制冷剂是一种环保、高效的制冷剂,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参数,使其在工业和商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逐步解释744制冷剂的参数,并介绍其应用和优势。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744制冷剂的基本性质。R-744制冷剂是一种无色、无味、非可燃的气体,它不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也没有温室效应。这使得R-744成为一种环保的替代品,取代了一些传统的制冷剂,如氟利昂。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R-744的参数。首先是744制冷剂的物理性质。R-744的分子式为CO2,相对分子质量为44.01 g/mol。它的密度约为1.98 kg/m^3,略高于空气。另外,R-744的三相点温度为-56.6,三相点压力为5.18 atm。这些参数为设计和操作制冷系统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次是744制冷剂的热力性质。R-744具有较高的相变潜热,这意味着在液体-气体相变过程中,它可以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量。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为31.1,临界压力为72.9 atm。在超过临界点之后,R-744将呈现出超临界状态,其性质类似于液体和气体的混合物。这使得744制冷剂具有更大的制冷能力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744制冷剂的气体参数也是非常重要的。R-744在大气中呈现为气体状态,

在标准大气压下,它的气化温度为-78.5,气化压力为33 atm。在制冷循环中,R-744的压力通常在几个MPa到数十MPa之间变化。这些参数的控制和优化对于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和性能非常关键。

除了以上的基本参数外,744制冷剂还有一些特殊的性质。首先是它的热导率较低,这使得R-744在制冷过程中更加节能和高效。其次是744制冷剂对材料和设备的腐蚀性较低,与其他制冷剂相比,它对系统的损害更小。此外,R-744的可调节性和良好的传递性能使得它在超市、冷冻库和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工业和商业领域中,R-744的应用非常广泛。它被广泛应用于超市、商场和餐馆的制冷系统中,用于冷却和保鲜食品。同时,在汽车空调、冷链物流和医疗设备等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744制冷剂的环保和高效性质使其成为未来制冷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总结起来,744制冷剂具有许多独特的参数和性质。这些参数不仅能够为制冷系统的设计和操作提供参考,而且使R-744成为一种环保、高效的制冷剂。尽管744制冷剂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和技术挑战,但它的应用前景仍然非常广阔,将在未来的制冷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R717-R744复叠式制冷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R744-R717复叠式制冷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摘要:本文对R744-R717复叠式制冷系统的热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优化该系统的设计和工艺参数。本文中考虑的设计和工艺参数包括(1)高温氨循环中的冷凝温度、过冷度、蒸发温度和过热度;(2)复叠式换热器中的换热温差;(3)低温二氧化碳循环中的蒸发温度、过热度、冷凝温度和过冷度。基于过冷度、过热度、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和复叠式换热器中的温差建立了多线性的数学表达式,旨在得到最大的COP值,同时,得到了最优化的高温循环蒸发温度和R717与R744的质量流量的比率。 关键词:制冷系统;压缩系统;复叠式系统;氨;二氧化碳;R744;计算;性能;优化1.引言 两级式复叠式制冷系统(见图1)适合于工业应用,尤其适合于食物冷冻间蒸发温度在-30℃—-50℃的超市制冷工业。在此系统中,两个单独的制冷系统由复叠式冷凝器连接在一起。复叠式制冷系统的高温级制冷剂可以由氨(R717)、丙烷(R290)、丙烯(R1270)、乙醇或者R404A来充当。相反,二氧化碳被用于低温级循环。氨是一种易得的自然工质,但是由于其可燃性和毒性,限制了它的应用。丙烷、丙烯和乙醇的缺点是他们具有高度的可燃性。乙醇的蒸发和冷凝压力均低于环境压力,这会导致气体泄露进系统内部。然而,毒性和可燃性所带来的风险可以通过选取合适的用于超市和厂区的高温循环温度将这些风险降到最低。二氧化碳的缺点是当临界温度在31℃时,它的压力就高达7.4MPa,这为管道的设计带来了难度。因此,将二氧化碳用于低温级循环是经济可行的。 传统的直接膨胀低温制冷系统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存在大的压差,这直接导致压缩机的压缩效率和容积效率的下降。另外,全球变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促使超市所有者必须采取环保的,能提供更低温度的制冷系统。因此,自然工质在超市制冷工业中的应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尤其是以二氧化碳为低温级循环制冷剂的复叠式制冷系统最为被大家看好。例如,新西兰的奥克兰市将二氧化碳-丙烯复叠式制冷系统用于低温储存食品,虽然复叠式式制冷系统的最初安装费用要比传统R404A的单循环制冷系统高10%,但是这与复叠式系统运行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复叠式制冷系统能够大幅度的降低高温循环段的压缩机排气温度,因而可以增加热效率。同时,如果换热器的尺寸

各类制冷剂的ODP和GWP确认

各类制冷剂的ODP和GWP 编号分类 ODP(R11=1) GWP (CO2=1) 备注 R11 CFC,受控 1 1500 R12 CFC,受控 1 4500 R123 HCFC,短期过渡 0.02 29 R22 HCFC,短期过渡 0.05 510 R134a HFC,中期 0 420 替代R11,R12 R407C HFC,中期 0 530 替代R22 R410A HFC,中期 0 1730 替代R22 R744(CO2) 自然物质,长期 0 1 替代R410A R717(NH3) 自然物质,长期 0 0 替代R134a,R407C 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蒸发温度的上升,制冷能力和COP值在上升,COP值上升的趋势比制冷能力略大,功率消耗呈下降趋势。据不完全统计,蒸发温度每上升1℃,制冷能力提升3.7%左右,COP值上升3.9%左右,消耗的功率下降9.98%左右。 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冷凝温度的上升,制冷能力和COP值在下降,COP值下降的趋势比制冷能力偏大,功率消耗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冷凝温度每上升1℃,制冷能力下降1.07%左右,COP值下降3.25%左右,消耗的功率上升2.28%左右。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与制冷量当然有关系。同一台压缩机应用于不同的工况其制冷量是不同的 第一句话:“单从压缩机的角度来考虑就是蒸发温度越高冷量越大(在冷凝温度不变时)”说的是制冷循环的原理,确实“从压焓图上是可以看出来的”。 但是制冷循环原理并不保证技术层面的实现,如果一个制冷系统的蒸发温度设计值较高,但蒸发器配小了,不能保证制冷剂液体通过蒸发器时完全汽化吸收到足够热量,那么系统的制冷量就没有设计预想那么多,而且压缩机还有吸入液体(也就是“液击”)引发事故的可能。此时就只能调小蒸发温度(实质是减少制冷剂循环流量),确保压缩机正常工作,同时由于蒸发温度下降增大了蒸发器的传热温差,系统制冷量反而可能高于原先没调低蒸发温度前的制冷量。 第二句话:“从蒸发器的角度来说蒸发温度越低冷量越大”说的是传热学原理。但同样传热学原理也不保证技术层面的实现,如果一个制冷系统的蒸发温度设计值较低,但压缩机配小了,不能及时将设计预想那么足够多的制冷剂蒸汽流量吸走,该系统实际上不可能维持原先预计那么低的蒸发温度,同样会降低制冷量。 两句话综合起来:系统设备的匹配很重要!系统压缩机相对于蒸发器如果配小了,将使蒸发温度升高,反之如系统压缩机相对蒸发器配大了,将使蒸发温度降低。系统所能实现的制冷量既符合前面第一句话,也符合后面第二句话,但不能仅看其中某一句话。

常用制冷剂性能对比

常用制冷剂性能对比 常用制冷剂知识 1.制冷剂R123不在《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1999年)受控的10种物质之内,R123符合《国家方案》的环保要求。 2.哥本哈根国际《议定书》修正案规定R123可使用到2040年,并且中国目前尚未签署《议定书》哥本哈根修正案。 3.环保制冷剂是指当制冷剂散发至大气层后,对臭氧层的破坏大小和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大小;R134a对臭氧层没有影,但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是R123的十几倍,所以《京都议定书》对R134a也作了限定使用;R123对臭氧层有较小的影响,但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很小。

4.制冷剂R22、R123、R134a均有毒,有毒与环保是两个不同概念,有毒不等于不环保。目前家用冰箱和家用空调均大量使R22,而安全性完全有保障。 5.制冷剂R123在离心式制冷机工作时蒸发器为负压,不存在制冷剂向外泄漏的问题。6.中央空调的用户完全不与制冷剂相接触,根本不存在用户安全问题,与用户接触的是水。7.中南大学制冷方面的教授对R22、R123和R134a的几点意见: (1)制冷剂的选择与设备生产厂商的技术及设计思路密切相关。与采用的压缩机型式、热力循环效率、制冷工况、对材料的腐蚀性、与润滑油的相溶性、以及经济性、安全性等有很大关系,可以理解为厂商的“个性”。 (2)有的制冷机组厂家声称采用无氟的制冷剂或如何环保的制冷剂,把冷水机组的销售变成了制冷剂选用的唯一比较,给不太了解制冷剂的用户造成困惑,而忽略了对机组本身的性能参数比较。 (3)目前采用的制冷剂或多或少都含有R22等,是一种混合工质。 (4)另外我国没有承诺何时终止使用R22、R123等制冷剂的时间,关于制冷剂选择的焦虑是没有必要的,用户大可不必把心思花费到考虑选用何种制冷剂上,这些事情应交由设备生产厂商去考虑,因为这些是他们最关心的。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制冷技术作业 第一章 蒸汽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 练习题-6 (1) 压焓图 (2) 中间压力 MPa 11.00=p ; MPa 4.1=k p

低压压缩机实际输气量 /s m 402.000.202010.031rL rL =?=?=v M V 由中间冷却器能量平衡,得 ()()69rb 75rL h h M h h M -=- 高压压缩机实际输气量 ()()/s .0165m 0067.0.04510201.03 3rb rL rH =?+=?+=v M M V (3)循环的理论耗功率 ()()()KW 46.015352461.0322010.034rb rL 12rL th2th1th =?+?=-?+?+-?=+=h h M M h h M P P P 第二章 制冷剂与载冷剂 练习题-2 高温制冷剂为低压制冷剂,有R11, R123, R718, 适用于空调系统 中温制冷剂为中压制冷剂,有R22, R717, R134a, R600, 适用于冷藏,空调系统 低温制冷剂为高压制冷剂,有R744, 适用于复叠制冷低温级,跨临界循环 第三章 制冷压缩机 练习题-3 (1) 压焓图

(3) 压缩机理论输入功率 ()()()KW 502.9547864.00402.0012r2r1th =?+=-?+=h h M M P (4) ()KW 0050.125402.0051_5r1th1=?= -?=h h M P ()KW 016.8344.0864 081_8r2th2=?= -?=h h M P (5) 第一类方案初投资小,运行费用高 第二类方案初投资大,运行费用低

制冷剂简介

制冷剂简介 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它是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并通过其本身的状态变化以实现制冷的工作物质。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却介质(水或空气等)的热量而汽化,在冷凝器中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或水而冷凝,是在制冷机中完成热力循环的工质。 制冷剂用R××表示,R 是制冷剂(refrigerant)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一、制冷剂分类: 1、按蒸发温度和冷凝压力: 1)、低压高温制冷剂:标准蒸发温度大于0℃,冷凝压力小于0.2Mpa,常用的有R123。 2)、中压中温制冷剂:标准蒸发温度小于0℃,大于﹣60℃,冷凝压力小于0.3Mpa,大于2.0 Mpa,常用的有R717、R12、R22、R134a。 3)、高压低温制冷剂:标准蒸发温度小于﹣60℃,有R13、乙烯、二氧化碳。 2、按化学性质: 1)、无机化合物物:R717氨、R744二氧化碳、R718水。 2)、有机化合物:R22、R123、R134a、R50甲烷、 R170乙烷、R290丙烷、R600丁烷等。 3)、混合工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互溶的单一制冷剂在常温下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R410a、R-404A、R500、R501等。 二、常用制冷剂: R717、R12、R123、R22、R134a、R-404A、R-410A、R433b。 三、商厦制冷机组用制冷剂: 1、R123:(商厦两台特灵离心机制冷剂使用R123)。 中文名(三氟二氯乙烷),别名R123、氟利昂123、F-123,属低压高温制冷剂。主要应用在离心式冷水机组中,可以常温(25℃以下)不加压储存,沸点(1atm): 27.7℃,临界温度: 183.7℃,临界压力: 3.67MPa。 2、R22:(商厦五台螺杆机制冷剂使用R22)。 中文名(二氟一氯甲烷),别名R22、氟利昂22、F-22,属中温中压制冷剂。沸点(1atm): -40.82℃,临界温度: 96.15℃,临界压力: 4.75 MPa。用于家用空调、中央空调、、冷库、食品冷冻设备、工业制冷、商业制冷等制冷设备,是目前应用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制冷剂。 临界温度:使物质由气相变为液相的最高温度。 临界压力:在临界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小压力。

R744制冷剂空调管路连接技术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说明书 (10)申请公布号CN 113374962 A (43)申请公布日2021.09.10 (21)申请号CN202110761649.5 (22)申请日2021.07.06 (71)申请人大洋流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地址201800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嘉安公路3051号 (72)发明人乐敏徐炜元颜锦杰颜伟杰孙佳谢广帅马龙马小四 (74)专利代理机构11616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林燕 (51)Int.CI F16L33/20(20060101) F16L33/207(20060101) F16L11/115(20060101) F16L11/15(20060101) B60H1/00(20060101) 权利要求说明书说明书幅图(54)发明名称 R744制冷剂空调管路连接技术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R744制冷剂空调管 路连接技术,包括R744制冷剂胶管、内衬 管和端部带有喇叭口的金属硬管,所述金 属硬管套接扣压R744制冷剂胶管,所述内 衬管设于金属硬管和R744制冷剂胶管内

部,所述内衬管与金属硬管之间连接设有 第一密封件,所述内衬管与R744制冷剂胶 管之间连接设有第二密封件。本发明与现 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保持稳定密封效 果,提高支撑连接强度。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公告日法律状态信息法律状态 2021-09-28实质审查的生效实质审查的生效2021-09-10公开公开

权利要求说明书 【R744制冷剂空调管路连接技术】的权利说明书内容是......请下载后查看

二氧化碳制冷剂性能研究

二氧化碳制冷剂 CO2制冷剂通常被称为R744制冷剂,它的GWP值最低,仅为1。R134a的GWP值为1430,比CO2制冷剂的破坏能力强1430倍。尽管有些CO2会从空调系统中泄露出去,但泄露的CO2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却很小。R152a的GWP值为124,介于二者之间。使用CO2制冷剂的空调系统比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使用R134a制冷剂的空调系统最多可节能25%。 由于CO2的临界点溫度相当的低(31.1℃相当于88℉),我们的环境溫度便已接近此溫度,若使用CO2为冷媒进行压缩,则其冷凝散热溫度勢必将超过临界点溫度,而处于超临界区之中。 不幸的是,CO2的临界点压力相当高(73.8bar相当于107O psi),而且,其冷凝散热是位在超临界区之中进行,因此,其工作压力将更高于临界压力。就国际间所开发的CO2压缩 机测试数据显示,其压缩机的吸入囗压力便已达35~4O bar(約500~60O psi),而其出囗压力更高达80~llO bar(约1200~1600psi),平均压力约为R-l2压力的10倍左右。 一、CO2冷媒的优点如下: 1、对人体健康与居住环境无短、中、长之害外,故不需回收或再外理。 2、无毒且不会分解出刺激性物质。 3、不可燃(Non-Flammable)与不会爆炸(Non-Explosive)。 4、极佳的热力性质。 5、气体密度高,可降低使用的管路与压缩机尺寸,而使系统重量减轻、结构紧凑、体积小, 同時压缩机的压缩比降低,压缩过程可以更接近等熵压缩而使效率提升。 6、取得容易(可从工业废气中取得),成本低。 7、不破坏臭氧层(臭氧层破坏潜能值ODP=0)。 8、溫室效应指数(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为1。

复叠式制冷系统中R744替代R23的理论分析

复叠式制冷系统中R744替代R23的理论分析 梁容真;阎富生 【期刊名称】《制冷》 【年(卷),期】2018(037)003 【摘要】本研究对复叠式制冷系统R744/R404A和R23/R404A进行了理论与对比分析.分析了高低温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压缩机的功耗、系统的COP、系统的火用率以及各个部件火用损失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复叠式制冷系统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其最佳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增大,且存在一个最佳的COPopt所对应的最佳低温循环冷凝温度T4 opt;高低温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系统的COP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系统的火用效率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先增加后减小;系统的火用损失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总页数】8页(P11-18) 【作者】梁容真;阎富生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冶金学院, 沈阳 110819;东北大学冶金学院, 沈阳 110819【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61+2 【相关文献】 1.复叠式制冷系统低温环路制冷剂R744(CO2)/R290的实验研究 [J], 李新禹;牛宝联;徐杰 2.超市展示柜中应用R404A/R744复叠制冷系统的理论分析 [J], 冯明坤;曹小林;

潘雯;陈惠;杨思思 3.-60℃温区精馏型自复叠制冷系统R41替代 R23的理论与实验 [J], 宋琦;乐生健;吕东杰;王辉;徐象国;王勤;郭智恺 4.复叠式制冷系统中R290/R170替代R22/R23的理论分析 [J], 温辰阳;曲宏伟;刘红辉;韩要坤;张超;剧成成 5.R507/R744复叠式制冷系统在水产品冷冻中的应用 [J], 轩福臣;谢晶;顾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船用制冷剂(二稿)

船用制冷剂 广东佛山伊雷斯制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区志强 上海交通大学鲍士雄 摘要:船用制冷剂选取以安全为首,即使在当前强调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势态下,船用制冷剂选取仍以安全为首,然兼顾环保、节能。因而,船用制冷剂发展略迟后于陆上工业、商用与家用,甚至R12仍有应用,其新工质推广应用的空间十分巨大。R134a、R404a、R407c已在船上应用,R417a作为旧系统改造有明显优势。其它替代物质,如CO2(R744)与HFO1234yf等在船上应用尚待研究。 一.船用制冷剂取舍原则 船舶犹如水上或水下的移动建筑物,尤其水下潜艇更是一个狭小又密闭的空间。它又短时间内需经历巨大的环境变化,还需承受极大的倾斜、摇摆、冲击与振动。因而,长期以来,船用制冷、空调设备所使用的制冷剂,其选用以安全为首,一般遵循如下图示的先后程序: 图1 船用制冷剂选用先后程序 至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又进一步增添环保要求来取舍,如图示[1]: 图2 环保要求下船用制冷剂选用先后程序

二.制冷剂发展历史 从历史上看,制冷剂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2]: 第一阶段,从1830年至1930年,主要采用NH3(R717)、CO2(R744)、HC、空气等自然工质作为制冷剂。 据1900年统计,全世界范围内356艘船舶中,37%用空气循环制冷机、37%用氨制冷机、25%用CO2蒸汽压缩式制冷机。发展到1930年,80%船舶采用CO2蒸汽压缩式制冷机、20%船舶采用氨制冷机。[3] 氨的有毒、HC的可燃、CO2的高压力、低效率,但主要鉴于安全性考虑,CO2才夺魁首。 第二阶段,从1930年到1990年,主要用CFC和HCFC制冷剂。 20世纪三十年代,R12、R22先后诞生,由于它们的化学稳定、无毒不燃、热力性佳等,替代上述工质,几乎一统天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船舶,主要采用的是R12制冷剂。例如,1997年统计,上海地区国内船舶采用R12的占到40%以上。[1] 使用了60年后,发现这些制冷剂破坏臭氧层。出于环保的需要,不得不被迫实现第二次转轨。 第三阶段,从1990年至今,进入以HFC制冷剂为主的时期。HFC制冷剂类纯工质R134a和HFC制冷剂类非共沸混合工质R404a、R407c。尤其是R404a因沸点温度低于R407c,可兼顾船上空调与冷藏;温度滑移约0.7℃,远小于R407c温度滑移7℃数值。因而,R404a比R407c应用得更多一些。但是,国内外船舶制冷、空调用制冷剂,尤其是国内,仍落后于此进程。 例如,在90年代及最近一段时间建造及改造的船舶考虑了CFCs类制冷剂禁用,所以,现行运营的新造船舶主要以HCFC—22为主。中国海运集团统计,到2001年底,该公司400余艘各类船舶在制冷空调系统中,采用R22占船舶总数的78%,R12占17%,R134a约占5%。[1] 又如世界上冷藏船统计,使用的制冷剂量达到3875吨/年,其中85%以上为R22,而其中老龄船舶冷藏集装箱几乎全部使用R12,其总量达到2475吨。[1] 这与R12已被禁止使用、R22仅限于过渡期(2030年以前)使用的发展势态是极不相适应的。跟目前国外有些专家担忧:“会不会过了若干年后,又发现HFC制冷剂有什么新问题,特别是由于HFC制冷剂的GWP值大都在1000以上,又重蹈第二阶段经历了60年才发现释放了大量破坏臭氧层气体的错误”更不相适应。或者说,受此影响。三.制冷剂的发展趋势 上述专家忧虑的实质,是对HFC与天然工质,特别是碳氢化合物,这两类制冷剂的认识差异。[4] 1.主张采用碳氢化合物作制冷剂的,其主要观点是: ①HFC物质的GWP太高,已被列入京都协议温室气体清单; ②HFC物质还可能有不可预测的后果,会不会又遭遇另一次淘汰; ③尽管碳氢化合物可燃,但是随技术发展和安全性度量的改进,会进一步减少不安全伤害; ④目前,欧洲已有约1500万台家用冰箱,仅德国每天生产几千台,在130L冰箱中只用20gR600a,而且其中 有12gR600a能溶于油中,也就是说泄漏R600a数量是很少的,认为注意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⑤在承认HFC制冷剂在启动淘汰CFC计划中的作用的同时,认为碳氢化合物将是长期方案,尽管开发新设备需 要较长的时间,相信21世纪将是天然工质的世纪。 2.主张HFC制冷剂的,其主要观点是: ①根据计算和预测,HFC排放占整个温室气体排放的比例也很小,1997年约为1%,2030年预计也仅为2.4 ; ②即便高GWP气体,也只有当制冷剂排放时,才构成影响。因此,只需采取措施,减少它们的泄漏排放,而不 是淘汰或禁用; ③不应以GWP作为衡量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唯一指标,应以变暖影响总当量TEWI为指标,全面综合考虑。用 TEWI这种指标分析,除了汽车空调和商业制冷外,间接效应占了主要份额。因此,提高能效是关键; ④对于制冷空调,寿命一般均为15~20年。若考虑到整个寿命期的能量消耗引起的间接效应,对温室效应的 影响将更为可观。全面考虑了寿命期内的产品温室气体直接排放所引起的影响,和产品耗能伴随而产生的间接效应,包括制冷剂和制冷空调设备生产过程的能耗(寿命期气候性能LCCP值)。直接效应均很小,例如,对于家用空调,直接效应仅占5%左右,对于离心式和螺杆式冷水机组,而且可通过提高能效来补偿。而直燃、双效溴化锂--水吸收式冷水机组的LCCP平均比前两种要高65%左右,也就是说如用这种吸收式冷水机组来替代HCFC-123机组,将引起更严重的环境影响。即使对于直接效应影响较大的汽车空调来说,使用HFC-134a,HC 和CO2制冷剂的机组,它们的LCCP值相差并不多,但使用HFC-134a时的LCCP值甚至比CO2还低; ⑤认为不能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而无视对现场和当地环境的伤害;

自然工质制冷剂应用及发展

自然工质制冷剂应用及发展 程念庆刘阳秦鹏 (西部建筑抗震勘察设计研究院西安710054 西部建筑抗震勘察设计研究院西安710054 西安探矿机械厂,陕西西安,710065) 前言 自从1931年卤代烃制冷剂R21被开发出来后,相继涌现出一大批它的同族化合物,如R12,R114,R22等。它们以优良的热物性迅速占领了市场。然而由于其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蒙特利尔协议》明确禁止了CFC 类和HCFC 类工质的继续使用。作为这类工质替代品的HFC 类工质,对臭氧层破坏值ODP=0,但是其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作用不可忽视,《京都议定书》为此对其作了相应的规定,限制使用。因此,HFC类工质只能作为过渡替代品,寻找ODP 值和GWP 值(温室效应值)均为0 的工质才是努力的方向。在此情况下,一些曾经被氟利昂淘汰的自然工质重新得到人们的关注,如氨、水、CO2等。表1比较了几种常用制冷剂的性质,这类物质取自自然,对自然界生态没有破坏。下面将阐述一些自然工质的应用现状,并对其讨论分析。 1、氨(NH3) 氨在制冷领域的应用已经超过了120年,其ODP=0、GWP=0,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制冷剂。它具有以下优点:节流损失小,能溶解于水,有漏气现象时易被发现,价格低廉。氨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分别为132. 3 ℃和11. 33MPa ,高于R22 ( 96. 2 ℃/4. 99MPa ) 和 R410A(70. 2 ℃/4. 79MPa),可在较高的热源温度和冷源温度下实现亚临界制冷循环。它的标准沸腾温度低( - 33.4 ℃) 。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的压力适中( - 15 ℃时的蒸发压力为0.24MPa ,30 ℃时的冷凝压力为11.7MPa),单位容积制冷量大,并且其导热系数大,蒸发潜热也大( - 15 ℃时的蒸发潜热是R12 的8.12 倍) 。

常用制冷剂性能对比

常用制冷剂性能对比 常用制冷剂性能对照 制冷沸点ODP(臭氧耗费GWP(温度效应分子式应用 剂(℃)潜能值)潜能值) R12CF2Cl2已禁用 1 R22 CHF2Cl 空调、冷冻可用到 2030-2040 年 R134a C2H2F4 代替 R12 汽车空调、冰 0 箱、运输冷藏 R407c 代替 R22 0 R410a 代替 R22 0 R125(42%) 中、低温应用中代替 R404a 0 R142a(52%)R134a(4%) R22及 R502 R600a C4H10 0 R13 CF3Cl 超低温 R23 CHF3 超低温 R141b CH3CCl2F 32 R142 C2H3F2Cl R502 %R22 %R115 低、中温 低、中温

R718 H2O100高温 R744 CO2 常用制冷剂知识 1.制冷剂R123不在《中国逐渐裁减耗费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1999 年)受控的10 种物质以内, R123切合《国家方案》的环保要求。 2.哥本哈根国际《议定书》修正案规定R123 可使用到 2040 年,并且中国当前还没有签订《议定书》哥本哈根修正案。 3.环保制冷剂是指当制冷剂发散至大气层后,对臭氧层的损坏大小和对全世界天气变暖的影 响大小; R134a 对臭氧层没有影,但对全世界天气变暖的影响是 R123 的十几倍,所以《京都议 定书》对 R134a 也作了限制使用; R123对臭氧层有较小的影响,但对全世界天气变暖影响很 小。 4.制冷剂 R22、R123、R134a 均有毒,有毒与环保是两个不一样观点,有毒不等于不环保。目 前家用冰箱和家用空调均大批使R22,而安全性完整有保障。 5.制冷剂R123 在离心式制冷机工作时蒸发器为负压,不存在制冷剂向外泄露的问题。 6.中央空调的用户完整不与制冷剂相接触,根本不存在用户安全问题,与用户接触的是水。7.中南大学制冷方面的教授对R22、 R123 和 R134a 的几点建议: (1)制冷剂的选择与设施生产厂商的技术及设计思路亲密有关。与采纳的压缩机型式、热 力循环效率、制冷工况、对资料的腐化性、与润滑油的相溶性、以及经济性、安全性等有很 大关系,能够理解为厂商的“个性”。 (2)有的制冷机组厂门风称采纳无氟的制冷剂或怎样环保的制冷剂,把冷水机组的销售变 成了制冷剂采纳的独一比较,给不太认识制冷剂的用户造成疑惑,而忽视了对机组自己的性能参 数比较。 (3)当前采纳的制冷剂或多或少都含有R22 等,是一种混淆工质。 (4)此外我国没有承诺何时停止使用R22、 R123 等制冷剂的时间,对于制冷剂选择的忧虑 是没有必需的,用户大可不用把心思花销到考虑采纳何种制冷剂上,这些事情应交由设施生产厂 商去考虑,因为这些是他们最关怀的。 常用制冷剂 氟利昂制冷剂 已裁减的氟利Rl1 、 R12、R13 昂 CFC

R744直接接触冷凝制冷循环性能分析

R744直接接触冷凝制冷循环性能分析 宁静红;刘圣春 【摘要】对R717循环辅助过冷、R744主循环制冷压缩机排出的气体与R744过冷液直接接触冷凝的R717/R744-DCC制冷循环的热力性能进行分析,得 出:R717/R744-DCC直接接触冷凝制冷循环存在最佳的R744主循环冷凝温度,并获得最优的性能系数和最低的R717冷凝器散热量.R744主循环过冷液体的过冷度增大,最优的性能系数降低,最低R717冷凝器散热量增大,对应的R744主循环冷凝温度升高,R744蒸发器的质量流量减少.与常规R717/R744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热力性能比较,在相同的运行工况和最佳R744主循环冷凝温度下,R717/R744-DCC直接接触冷凝制冷循环最优性能系数提高了5.2%,最低R717冷凝器散热量减少了1.6%.R744主循环冷凝温度在-10~8℃范围内,R717/R744-DCC直接接触冷凝制冷循环R744蒸发器的制冷剂质量流量减少了1.75%~2.61%,R717冷凝器的制冷剂流量减少了0.51%~0.82%. 【期刊名称】《化工学报》 【年(卷),期】2018(069)005 【总页数】8页(P2049-2056) 【关键词】R744气体;R744过冷液体;直接接触冷凝;R717辅助过冷;制冷循环;热力性能 【作者】宁静红;刘圣春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市制冷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34;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市制冷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61+1 引言 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新合成制冷工质可能存在其他潜在的威胁,自然工质受到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R717(氨,NH3)有较好的热力特性、单位容积制冷量大、黏性小、流动阻力小、密 度小、传热性能好、价格低廉。R744(二氧化碳,CO2)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物质,消耗臭氧潜值为 0,全球变暖潜值为 1,具有优良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良好的安全性和化学稳定性。当用冷空间所需的温度较低,制冷系统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相差较大时,可采用复叠式制冷系统[1-2],R744做复叠制冷循环的低温循环工质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能[3]。 在常规R717/R744复叠式制冷系统中,R744低温循环制冷压缩机排出的 R744 气体是在冷凝蒸发器中与高温循环 R717液体的吸热蒸发进行间壁式热交换,放出热量冷凝,换热面污垢和润滑油膜形成热阻,使传热温差提高,制冷系统性能下降。有许多学者做关于直接接触式换热的理论和实验方面的研究[4-29],并且已用在工业生产中,结果证明直接接触冷凝,避免和降低换热面结垢及腐蚀、传热效率提高、传热温差减小,降低了材料、投资成本与运行费用[30]。 本文针对低温用冷场所,提出R717辅助过冷、R744主循环制冷压缩机排出的气体与R744过冷液直接接触冷凝换热的新型 717/R744-DCC(direct contact condensation)直接接触冷凝制冷循环,分析制冷循环的热力性能,并与常规 R717/R744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热力性能比较,得出的结论对后续研究和开发节能 环保制冷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小组讨论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小组讨论题-课堂完成) 填空题 1.制冷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将(物体) 冷却,使其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以下,并保持这个低温。 2.制冷是一个逆向循环,为了实现制冷循环,必须(消耗功)。 3.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常将制冷分为(制冷)和(低温技 术)两个体系。 4.根据国际制冷学会第13次制冷大会(1971年)的建议,将( 120K )温 度定义为普冷和低温的分界线。 5.(氦气)是自然界诸元素中沸点最低的气体,也是最后被液化的气体。 6.定压下,单位质量液体汽化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汽化潜热)。 7.任何一种物质,随着(温度)的提高其汽化热不断减小,当到达(临 界)状态时,汽化热为零。 8.节流过程是(流体流动时由于流通面积突然减小,压力降低的热力过程),节流前后, (焓值)保持不变,(温度)和(压力)降低。 9.制冷机按照逆卡诺循环工作时,制冷系数只与(热源和热汇的温度)有 关,与(制冷剂性质)无关。 10.制冷机制冷系数的数值范围为(大于0 ),热泵泵热系数的数值范围为 (大于1 ),热机热效率的数值范围为( 0~1 )。 选择题(单选) 1.空调用制冷技术属于( A) A. 普通制冷 B. 深度制冷 C. 低温制冷 D. 极低温制冷 2.人工制冷技术的发展起源于(A ) A. 蒸气压缩式制冷 B. 吸收式制冷 C. 蒸汽喷射制冷 D. 气体膨胀制冷 3.实际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与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之比称为(C ) A. 压缩比 B. 输气效率 C. 热力完善度 D. 能效比

4.热泵循环中的制热过程是( D) A.电热加热 B.热水供热 C.制冷剂汽化 D.制冷剂的冷却冷凝 第二章制冷方法(小组讨论题-课堂完成) 填空题 1.制冷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方法有(相变制冷),(气体膨胀制 冷),(绝热放气制冷),和(电磁制冷)等方法。 2.在制冷技术中,常应用纯水冰或冰盐的(冰融化吸热)过程以及干冰的 (升华吸热)过程来制冷。 3.利用纯水冰冷却只能使被冷却物体保持( 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 4.应用冰和盐混合物的融化过程可以达到( 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冰 盐冷却时热交换是通过冰块表面的(盐水膜)进行的。 5.干冰的制冷能力比冰和冰盐都(强)。 6.液体蒸发制冷循环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过程:即(制冷剂低压汽化),(蒸气升压), (高压蒸气液化)和(高压液体降压)四个过程。 7.液体蒸发制冷的方法主要有(蒸气压缩式制冷),(喷射式制 冷),(吸收式制冷)(吸附式制冷)等方法。 8.蒸气压缩式制冷以消耗(机械能或电能)为补偿条件,借助制冷剂的(低 沸点)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环境介质。 9.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中,压缩机具有(压缩)和(输送) 的作用。 10.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中,节流阀起到(节流降压)和(调节流 量)的作用。 11.夏季制冷时,分体式空调机放在室外的换热设备是(冷凝器) 12.吸收式制冷以消耗(热能)为补偿条件,借助制冷剂的(被吸收剂吸 收)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环境介质。 13.蒸气吸收式制冷循环中,使用(制冷剂)和(吸收剂)作为 工作介质,称为吸收式制冷的工质对。

丹佛斯-AKS41-ICAD-EKC347电动阀使用说明书

丹佛斯AKS41 ICAD EKC347电动阀使用说明书 本系统采用Danfoss的一套组合(AKS41液位传感器+(ICM+ICAD封闭式电动阀)+EKC347控制器)进行供液控制。EKC347控制器可以根据AKS41液位传感器提供的4~20mA 液位信号来精确控制ICM封闭式电动阀的开度。以下分别给出AKS41液位传感器、ICAD电动阀马达(电动阀)、EKC347控制器的中文操作指南,如果与英文操作指南有冲突,以英文为准。 一、AKS41液位传感器、ICAD电动阀马达、EKC347控制器的初始设定 AKS41液位传感器、ICAD电动阀马达、EKC347控制器必须进行初始设定。 1.1、液位控制器EKC347的设定 设定按键 ●上电几秒,待显示0.00后,才允许开始设定; ●同时按住两按钮,进入液位设定状态,显示值会不断闪动,按上下键调定设定值,设定完后再同时按住两键进行确认; ●接着上步操作,按住上面的按键不放几秒钟后,可找到其它设置项r06、r12等进行设置; ●待所有参数均设定完毕后,放开所有按键,一段时间后,显示自动恢复到原始画面。 注意:显示r12等设定项后,同时按住两键进入参数设定状态,通过按上下两键调定具体设定值,参数值设定完毕后,务必再次同时按住两键进行确认。 LED显示:当前实际液位值,按一下“下按键”,则LED显示为电动阀开度。 功能参数最小值最大值设定值液位控制 液位设定值,若需设定液位同时按住两键0% 100% 50% 外部参考值设定R06 -100 100 / 液位控制开/停R12 OFF ON/on ON/on 报警 液位上限A01 0% 100% 55 液位下限A02 0% 100% 45 1.2、电动阀ICAD马达初始设定 ●按住中间的○按键几秒钟后,按▲▼键找到i10项,按下○键进入密码输入状态,再通过▲▼键找到密码值(密码为11),然后再按一下○键进行确认; ●输入密码后便可以对参数进行设定了,按▲▼键找到需要设定的项,然后按○键,进入参数设定状态,通过按▲▼键设定参数值,参数设定完后,再按一下○键进行确认;设定完后

制冷原理与设备(上)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烟台大学

制冷原理与设备(上)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烟台大学绪论单元测试 1.用人工的方法,利用一定的机器设备,借助于消耗一定的能量不断将热量由 低温物体转移给高温物体的连续过程称为人工制冷。() 参考答案: 对 2.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的过程称 为制冷。() 参考答案: 对 3.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制取冷量的热力过程称为制冷循环。() 参考答案: 错 4.从环境介质中吸收热量,并将其转移给高于环境温度的制冷对象的过程称为 热泵循环。() 参考答案: 错 5.制冷装置是制冷机器及设备的总称,是使用外部能量,将热量由低温热源转 移到高温热源中的机器及设备。()

参考答案: 对 6.制冷机使用的工作介质统称为制冷剂。() 参考答案: 对 7.人工制冷温度范围的划分为()为普通冷冻。 参考答案: 环境温度---153.35℃ 8.人工制冷温度范围的划分为()为低温冷冻。 参考答案: -153.35℃---268.92℃ 9.人工制冷温度范围的划分为()为超低温冷冻。 参考答案: -268.92℃---接近0 K 10.人工制冷的方法包括相变制冷、()几种。 参考答案: 气体涡流制冷;热电制冷;气体绝热膨胀制冷;固体吸附制冷

11.蒸汽制冷包括()几种。 参考答案: 蒸汽吸收式制冷;蒸汽喷射式制冷;蒸汽压缩式制冷 第一章测试 1.利用物质发生相变过程会吸收潜热的性质,吸收被冷却介质的热量,称为相 变制冷。() 参考答案: 对 2.利用高压气体的绝热膨胀以达到低温,并利用膨胀后的气体在低压下的复热 过程来制冷,称为气体绝热膨胀制冷。() 参考答案: 对 3.制冷循环的制冷量与消耗的功之比,称为制冷系数。() 参考答案: 错 4.实际循环的制冷系数与逆向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之比称为热力完善度。() 参考答案: 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