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社会形态览表

中国社会形态览表

中国社会形态览表
中国社会形态览表

中国社会形态览表

㈠古代﹙约170万年~1840年﹚

①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2070年﹚

②奴隶社会﹙前2070~前476年﹚

夏﹙前2070~前1600年﹚

商﹙前1600~前1046年﹚

西周﹙前1046~前771年﹚

春秋﹙前770~前476年﹚

③封建社会﹙前475~1840年﹚

战国﹙前475~前221年﹚秦﹙前221~前207年﹚汉西汉﹙前202~9年﹚东汉﹙25~220年﹚三国魏﹙220~266年﹚蜀﹙221~236年﹚吴﹙222~280年﹚晋西晋﹙266~316年﹚东晋﹙317~420年﹚南北朝南朝﹙420~589年﹚北朝﹙439~581年﹚隋﹙581~618年﹚唐﹙618~907年﹚五代十国﹙907~960年﹚辽﹙917~1125年﹚北宋﹙960~1127年﹚西夏﹙1038~1227年﹚南宋﹙1127~1276年﹚金﹙1115~1234年﹚元﹙1271~1368年﹚明﹙1368~1644年﹚清前期﹙1636~1840年﹚

㈡近代﹙1840~1949年﹚〈双半社会〉

①清末﹙1840~1912年﹚

②北洋军阀﹙1912~1927年﹚

袁世凯时期﹙1912~1916年﹚

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7年﹚

③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

八年抗日﹙1937~1945年﹚

解放战争﹙1946~1949年﹚

〈②、③为民国时期〉

㈢现代﹙1949~﹚社会主义社会〈即共产主义初级阶段〉

①1949~1956年由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巩固政权

1953~1956年三大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③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④1978~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021年中国网络社会形态报告()最新发布

中国网络社会形态报告()最新发布 当今社会,谁压力感最大?谁感觉最良好?社会仇富情绪到底有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日前,一份由复旦的《中国网络社会心态(xx)》(以下简称《报告》)通过数据调查,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些问题, 90后是对未来中国发展最为乐观的群体,76.7%的90后对未来政治持乐观态度,85.7%的90后对未来持乐观态度。 数据显示,90后热衷“娱乐”,对社会议题的提及率和关注度在五个代际群体中相对较低,但满意度相对较高。 90后是最爱在网上消磨“闲暇”时光的代际群体:95.2%的90后用户时常在微博上“记录生活”;92.8%的90后时常在微博上“分享心情”;92.0%的90后时常在微博上“消遣娱乐”;这三项的比例均为五大群体中最高的。 另一方面,90后并不经常参与网络行动,对政务微博、媒体微博、大V等各类微博的@频率均是五大群体最低。 90后社会心态相对轻松,诸如“社会不安全感”、“不公平感”、对“官、富、专业技术人员及 ___”等负面情绪在90后中出现的频

率均是五大群体最低,但其“生活压力感”、“被剥夺感”却相对突出。 调查显示,57.5%的90后感受到生活压力,这一比例在80后群体中为53.3%、在70后群体中为39.0%。认为自己是“穷矮挫”、“被剥夺者”的90后占群体总数24.6%,比例为五大群体最高。但90后仍然相信“梦想”和“希望”:数据显示,仅有3.4%的90后认为自己生活“ ___”。 80后是 ___“未来经济”最为乐观的代际群体:数据显示,80后群体中,有19.4%的人 ___未来经济“非常乐观”,70.6%表示“谨慎乐观”,仅有10%的人持悲观态度。 数据显示,80后最善于利用互联网进行社交和营销, 80后的网络行动主要集中在个人经济利益上,其所参与的个人维权频率在五大群体中最高。此外,80后对收入分配关注度较高,满意度却较低。 70后既不像80后、90后那样乐观,也不像50后那样悲观,表现相对中立、保守。70后对社会公共议题提及率高,关注的持续性强,对“房价” (29.9%)、“户籍”(14.3%)、“食品”(22.0%)、“收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列表大全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列表大全 一、中国古代皇帝概况: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尝试从廿五史等工具书中搜集大量帝王资料,编制一览表,包括朝代、称号、生殁年代、在位年代、登基岁数、年号等,并在备注中列出死因。试将这四百多位帝王之资料浓缩在此文中。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

中国社会治理方式的变迁答案

中国社会治理方式的变迁 第1部分:判断题 (共10题,共20.0分; 默认单题2.0分) 1、县级政权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是科学强县。()(2.0分) 正确 错误 2、增强社会自治力量,把威权式的治理方式转变为社会自治式的治理方式,关键在于增加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的自主性。()(2.0分) 正确 错误 3、对北洋政府社会治理方式的评价是:这段时期社会治理比较成功,北洋政府的社会治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其优越性和先进性。()(2.0分) 得分: 正确 错误 4、现在我们在政治政权治理结构上存在的问题不包括:县长掌握着法院、检察院的经济大权,从而控制了这些法律的执行部门。()(2.0分) 正确 错误 5、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的废除,保证了党政领导干部职务包括党的最高职务在内的更迭轮替制度化、有序化。()(2.0分) 正确

错误 6、录音机、网络、手机短信已经成为公民参与治理的重要手段。()(2.0分) 正确 错误 7、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民间社会组织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治理结构的主体。()(2.0分) 正确 错误 8、国家机器意识形态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全面控制状况有所改变,由公民制度性参与方式向运动式的动员的方向发展。()(2.0分) 正确 错误 9、中国长期坚持中国共产党“一党专政”,同时也允许民主党派参政议政。()(2.0分) 正确 错误 10、虽然有军阀势力和派系的存在,但北洋政府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很强。()(2.0分) 正确

错误 第2部分:单选题 (共20题,共40.0分; 默认单题2.0分) 1、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有所改变,职务终身制被废除,确立了()制度。(2.0分) 审核 公务员 轮换 民主 2、现代中国社会在治理问题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中。(2.0分) 县级政权 市级政权 省级政权 中央政权 3、县级人大代表在社会治理中应起的作用没有得到体现,原因在于()(2.0分) 人大代表没有担负责任的勇气 人大代表权力不够 人大代表的兼职化严重 人大代表人数过多

2020—2020学年度高三历史上学期单元测验(4)试题 课标新人教版必修2 精品

2020—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 历史单元验收试题(4)【新人教】 命题范围:历史必修Ⅱ专题一至专题三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观察下图并阅读材料,指出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 “代田法”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 A.广种薄收B.少种多收C.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 2.“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摘自《墨子》)。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 ①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 ②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③不断改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④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右图是现存的古代某水利灌溉工程照片, 它能反映该工程修建时所在地区文明 特征的是() ①农耕文明②大河流域 ③国家管理④科技进步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观察下列图片,图一至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信息是() 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B.铁农具已经取代了石器 C.人类已经进入到石器时代D.人类早期历史三个时代 5.下图是商朝铸造的青铜器的照片,这些照片能够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图1 图2 图3 图4 A.商朝青铜器代表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最高水平 B.商朝青铜器是迄今为止世界出土的最早文物 C.商代青铜器开始用于生产、生活、军事等方面 D.商朝青铜器铸造技术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6.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村庄仍然是中国藉以支撑的基础。而农民,始终至少占总人口的五分之四,他们用自己宽厚的背脊,担负着供养城市居民、朝臣和士兵的重荷。”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承担的重荷主要有() ①土地税②人头税③徭役④杂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7.元代著名作家马祖常在诗中写道:“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这首诗反映了() ①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兴盛②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 ③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④中国古代陶瓷业的兴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8.1987年8月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古代沉船,被我国考古人员命名为“南海一号”。目前,从“南海一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大多数是瓷器,有瓶、碗、盘、碟……分别产自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品种超过30种。假如“南海一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沉船,我们将会从它那现已密封的船舱中,找到哪些种类的瓷器() A.青花瓷和釉里红B.白瓷和五彩瓷 C.斗彩和五彩瓷D.粉彩和珐琅彩 9.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当代中国的社会形态(中) 主坛 主人公论坛

当代中国的社会形态(中)- 主坛- 主人公论坛 当代中国的社会形态(中) ? 费尔多思 ? 要理清这些社会现象,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里找到规律性的东西,我们还要回到所有制和分配形式的矛盾中去。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所有制中存在着公有和国有的矛盾,我们的按劳分配的体制中则存在着按劳时间、结果等计量劳动的矛盾,这两个矛盾相矛盾,就构成了我国社会形态的全部内容,甚至构成了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形态。公有和国有这两个选项,与劳动计量的不同形式相组合,比如,与按时间计量和按结果计量相组合,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不同的形态,因此,这个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所有矛盾,所有简单或复杂的社会现象,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这个矛盾的规定或制约。 ? 我们已经指出,在原始手工劳动阶段,中国农村的土地公有

和按时间计量劳动的按劳分配相结合,就是农村的大锅饭,而土地公有和按劳动结果的按劳分配相结合,就是联产承包责任制既所谓包产到户。但这种完美的结合,这种美轮美奂的生产方式,早在社会化大生产向它提出挑战之前,就已经被土地国有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缺口,强征土地以及对农村土地的强买强卖或暗箱买卖,就一次次地引发了群体事件激化了社会矛盾,不过,国有制的这些印记,反向证明了土地公有制在农民心中的地位还是很牢固的,每一块土地的去向,都会引起农民的敏感反应,这和市民就形成了鲜明对照,虽然法律上依然规定着土地的全民公有,但市民对城市土地的买卖却采取了漠然处之的的态度,除非涉及自身的利益,这其实也证明了土地国有已经被市民所接受。 ? 这种现象其实已经延伸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国有制和按劳动结果分配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在打破铁饭碗的冲动里,在一包就灵的年代,已经悄然占据了统治地位,构成了我们社会形态的实质内容。党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而衡量经济成绩的标准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至今被物化为金钱收入,于是,一切便以金钱为指标,大家熟悉的GDP就是这类指标,为了实现这些指标,按效果奖励就成了法宝,在这种承包式的管理中,最著名的就是财政提留,这个被认为是财政

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

浅论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体系 摘要:毫无疑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这里,很多人在高兴之余也不免会产生出这样的疑问:究竟什么是社会分层?社会是怎样进行划分的,为什么这样划分?社会分层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怎么样……等等不一而足。为此,本文主要从读者有疑问的地方写起,将本文大致分为三部分:亦即首先介绍一下社会分层的概念;然后阐明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以及为什么这样划分;最后针对当今的社会分层理论提出自己的一点评价。而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进行阐述时,我会进一步选取当代两个比较有影响李强和陆学艺的观点简要介绍,最后再一一对应着进行相应的点评。 关键词:当代社会;社会分层;分层原因;分层影响 正文: 社会分层的概念:众所周知,无论是介绍科学知识,还是日常与人打交道,首先都离不开对所要说明事物的具体介绍,以增强认知者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而社会分层作为社会结构中最重要的社会现象,社会学的核心领域,对他的研究更是如此。所以,我会在进入正文之前,大致介绍一下什么是社会分层。根据《社会学教程》介绍:(1)所谓社会分层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的过程。“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

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在西方社会学中社会分层是使用比较广泛的一个专有名词,常常与阶级、阶层同义,尤其在苏联解体之前甚至有替代,淡化阶级概念的学术倾向。我国在建国初期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现象,后来在国家正确引导下才慢慢走上正轨。简而言之,(2)社会分层概念的实质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社会利益关系及其不平等的利益分配格局的观念反映。尽管西方的社会分层理论是建立在与我国截然不同的两种社会制度之上,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以阶级划分的社会分层理论,韦伯的以财富,权力,声望,划分的多元社会分层理论,以及涂尔干主义社会分层理论……依旧对我国学者研究社会分层提供了借鉴意义。 社会分层现状: 当代中国介绍社会分层现状的理论比较多,在此我谨选择李强和陆学艺的观点进行介绍。 李强在《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一文中采用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的方法分析五普数据,发现现在中国社会是倒丁字型的社会结构,而且认为造成该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城乡的分隔。他使用的具体方法是,采用社会经济地位指标测量全国就业人口,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处在很低社会经济地位上的群体,该群体内部的分值是一致的,在形状上类似于倒过来的汉字"丁"字型的一横,而丁字型的一竖代表一个很长的直柱型群体,该直柱型群体是由一系列处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上的阶层构成。(3)根据调查显示:丁字型社会结构反映的是

当代中国社会变革

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摘要】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正面影响:社会政治变革推进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进程;社会经济变革促进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也有消极影响:大学生内化主导文化出现障碍;政治价值取向具有功利性;政治责任意识淡漠,诚信观念淡化和政治心理发展不平衡等。 【关键词】社会变革;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2006年7月1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在中国改革高层论坛上作出论断:目前, 中国改革已经进入了新的攻坚阶段。围绕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各项改革在不失时机地向前推进。但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系统性、复杂性、风险性却在加大,改革在各领域有序展开的同时,也使得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取向以及他们的政治行为方式。由此可见,要使大学生们能够接受社会主义的主导文化,以实现其政治社会化顺利进行,必须关注中国社会改革的大背景。 有鉴于此,我们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刻内涵必须有科学的认识。 一、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特定涵义及特点。 1. 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特定涵义。 变革是对事物的改变和革新。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就出现了非常深刻的社会变革,表现出来的是一场维护新制度的革命,但仍然处于农业社会、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真正具有现代化意义上的变革则始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场变革使我国由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由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由伦理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由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转变,意识形态乃至政治体制等等,也都处在这种转变之中。 从哲学的角度讲,变革就是对旧事物的辨证否定和扬弃。邓小平曾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我们说的社会变革是社会的改革,而不是改变社会性质的革命。当代中国的这种社会变革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它来自于社会内在的和外在的矛盾运动,来自于社会普遍而强烈的变革要求,自觉地对社会的某些部分或环节所做的改善,它是依靠现存社会制度本身的力量进行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目标在于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即实现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人们生活的现代化和人们观念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是一个不断把外来文明的积极成果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特点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特点 在现代社会学理论中,阶级或阶层都是指按一定标准区分的社会群体,这些不同的社会群体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美国著名学者戴维?波普诺教授认为,这种社会地位是指在社会中所界定的社会位置,从社会分层的意义上讲,社会地位具有更具体的含义,它是指在一个社会等级体系或分层系统中的等级位置。同时,因为个人的大部分生活是以社会等级为基础的,所以识别人的社会地位也就十分重要。确定不同人群的社会地位,就成为划分社会阶层的主要目的。 是什么决定了阶层的划分?有二种最基本的经典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一是马克思依据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来界定阶级;二是马克斯?韦伯认为分层体系中除了经济之外,还有二个重要的维度:权力和声望。 当代中国社会的分层研究,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种: 1.“十大阶层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学艺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提出:一个现代化社会分层结构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已现雏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向与现代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方向转变;并且这种结构正在趋于稳定;中国城市的社会等级结构正在向橄榄性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演变,而乡村地区或城乡结合的县级行政区的社会阶层结构要转变为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则还要走很漫长的路的基本判断。课题组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理论框架,并据此勾画了当代中国社会十大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等级组成的社会分层结构。十个社会阶层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约为2.1%)→经理人员阶层(1.5%)→私营企业主阶层(0.6%)→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1%)→办事人员阶层(4.8%)→个体工商户阶层(4.2%)→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12%)→产业工人阶层(22.6%)→农业劳动者阶层(44%)→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3.1%)和五种社会等级:社会上层、中上层、中中层、中下层和底层。 2.“十二阶层说”:零点调查基于数据提出当前中国社会的十一个分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人员(0.6%)、私营企业主(1.4%)、企业管理人员(0.6%)、专业技术人员(5.2%)、高级行政人员(2.8%)、初级教育文化工作者(2.5%)、办事人员(4.9%)、工商服务人员(10.4%)、个体户(14.3%)、工人(14.7%)、农业劳动者(31.8%)、无业、失业人员(10.7%)。 3.“七阶层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培林、张翼将国际上通行的衡量消费水平的恩格尔系数作为消费分层的划分依据,划分了七个阶层:最富裕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7.2%、富裕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10.6%、中上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为17.7%、中间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为22.0%、中下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为19.7%、贫困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12.9%、最贫困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9.9%。 4.“四大利益集团说”:清华大学李强、孙立平、沈原教授提出。根据改革以来人们利益获得和利益受损的状况,将中国人分为四个利益群体或利益集团,即特殊获益者群体、普通获益者群体、利益相对受损群体和社会底层群体。特殊获益者群体是在改革20余年中获益最大的人,如民营企业家、各种老板、公司董事长、高级经理、工程承包人、市场上的各种经纪人、歌星、影星、球星等明星,以及与外资、外企结合的外企管理层、技术层等等;普通获益者群体是改革以来在经济以及各种社会资源方面获得了明显的利益的群体,包括各个阶层的人,其中既有知识分子、干部,也有普通的经营管理者、办事员、店员、工人、农民等;利益相对受损群体是指在改革的现阶段利益受到损害者,包括在改革前期获益的前两个群体中的一部分,如城镇中的失业、下岗人员;社会底层群体指贫困地区的农民等等。在此基础上,李强教授将第一个群体称为上层,第二个群体称为中层,第三个群体称为中下层,第四个群体称为底层。同时,李强教授认为对目前各个社会群体之所以难以命名,恰恰反映

北京市朝阳区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

北京市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位于今四川成都附近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朝时期 D. 西汉时期 2. 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唐代农业生产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 中国古代的土地私有制始于 A. 商朝时期 B. 西周时期 C. 战国时期 D. 秦朝时期 4. 下图为2010年8月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枚邮票,它的主题与传统经济有关,这枚邮票向我们展示了 A.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特点 B. 商周时期农业生产的面貌 C.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 D.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 5. 在《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所展出的下列科技成果中,被誉为“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的发明是 A. 青铜器 B. 瓷器 C. 造纸术 D. 丝绸 6. 在宋代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曾被称为著名“瓷都”的是 A. 洛阳 B. 唐山 C. 景德镇 D. 佛山镇 7. 《文献通考·钱币考二》载:“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从材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应包括 ①铁钱的使用极为不便②交子出现在古代的四川 ③是由官府发行的货币④政府重视商品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8.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

A. 商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9.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是 ①农产品商品化加强②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③区域性大商帮形成④贵金属白银广泛使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0. 以下对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思想的表述,准确的是 A. 鼓励农业,禁止商业 B. 重视农业,放任商业 C. 以农为本,工商为末 D. 农业为主,工商皆本 11. 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还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充军”。清政府上述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社会的日益落后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2. 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率领船队从欧洲抵达非洲最南端海角的是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达·伽马 D. 麦哲伦 13. 17世纪荷兰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 A. 从事鸦片贸易 B. 发展种植园经济 C. 组建商业公司 D. 武装占领殖民地 14. 罪恶的黑奴贸易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直接提供了 A. 大量自由劳动力 B. 广阔的商品市场 C. 充足的原料市场 D. 重要的原始资本 15. 从新航路开辟到18世纪中期,海上殖民霸权几度易手,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西班牙—英国—荷兰 B. 西班牙—荷兰—英国 C. 法国—英国—荷兰 D. 法国—西班牙—英国 16.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成为领先部门的除纺织业外,还有 A. 冶金业 B. 化学工业 C. 铁路业 D. 航运事业 17.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 A. 工业城市日益喧嚣和拥挤 B. 煤炭已成为当时主要动力能源 C. 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气 D. 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19. 某历史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分别撰写了“铁路运输时代的到来”“产业工人的贫困”“世界市场的形成”“落日余晖的晚清帝国”等论文。该小组最合适的研究主题是 A. 近代清朝的兴衰 B. 工人运动的发展 C. 交通工具的变革 D. 工业浪潮的冲击 20. 下列条约中,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的是 A. 《南京条约》 B. 《望厦条约》 C. 《天津条约》 D. 《北京条约》

中国社会分层与标准(讲稿)

中国社会分层与标准(讲稿) 一,社会分层的定义 二,社会分层理论 整个社会分层理论就是两大派,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思·韦伯。 马克思用社会阶级理论来解释整个社会结构,他认为工业化以后,整个 社会就是两个极端的阶级:一个无产阶级,一个资产阶级。马克思理解这个社 会就是阶级社会,这个阶级社会中生产资料很重要,马克思重视的是生产过程,拥有了生产资料,就可以支配劳动者的劳动,就可以剥夺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和 剩余价值,造成社会不平等。这种社会不平等是由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平等造成的,所以产生了一个两极矛盾对立的社会、异化的社会,要推翻这个异化的社会、不公平的社会,就需要工人阶级组织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韦伯进行了三点修正,把阶级的概念拓宽了,不仅仅是个生产资料,还有 一个市场机会,市场机会也能影响你的阶级地位,市场机会的多寡也能决定你 的社会地位。这是第一点修正;第二点修正是,他认为马克思忽视了权力对社 会地位的影响;第三点修正就是他认为马克思忽视了社会声望对社会地位的影响。所以韦伯提出的社会分层理论是多元的,称为多元分层理论。个人的社会 地位不仅仅是经济基础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收入的问题,社会声望还是非常 重要的。多元分层理论经济标准:财富,政治标准:权力,社会标准: 声望 三,社会分层的特点 (一)每一层次内的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大致的相同的地位,在经济关系、政治倾向、收入水平、教育程度、社会声望等方面表现出一定 的相似性 (二)不同的层次之间在纵向上存在着高低有序的等级关系。 (三)三是制度化的社会不平等。 社会分层是“建立在法律或规则和结构基础上的、已经制度化的、比较 持久的社会不平等的体系。”当特定的社会利益分配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 不平等体系固定下来,并为社会的主流文化所认同时,这种不平等就被制度化。社会不平等的制度化,提供了社会分层的产生机制。 (四)现象和过程的统一。

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一 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政权后,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的社会主义革命。它主要包括三大改造,即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彻底的变化。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谓至少要100年才能完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从这个时候开始算起。 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针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第一,社会主义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无产阶级 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人士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力和他们的民主权利。 第二,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生产 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三,社会主义提倡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不断扩大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避免两极分化。 第四,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在对内剥削、对外掠夺的基础上,并用低价商品摧毁弱小国家的民族企业,用坚船利炮把它们变为自己的附属,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实行不等价交换。而我们的社会主义,主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通过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二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我国经历了多次朝代的更替,社会的变革,但每一次都是以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只有1956年底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次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消灭了剥削制度,所以,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三 成功的社会主义改造彻底的改变了社会的性质 在一个全新的轨道上发展 有自己的独立的优越性和前景

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和社会》随堂练习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一、选择题 1.宋代曾明确规定:“应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这反映了宋代( ) A.已有明显产权意识 B.开始出现土地所有权登记制 C.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D.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解析:选A 材料体现了宋代对产权转让加强了监管,这也反映了宋代有较强的产权意识,故答案为A项;材料只能说明宋代对产权登记要求严格,但并不能说明是宋朝开始的,B项排除;材料中只说了对“典卖倚当庄宅田土”,并非专指土地买卖,更看不出是否频繁,C项排除;材料只是说了买卖转让的手续,但并未涉及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项排除。 2.公元1023年,北宋设立交子务,正式开始发行官方交子,规定交子三年一届,到期以旧换新。神宗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据此可知宋代( ) A.金属货币停止使用B.交子最初由官府发行 C.金融秩序相当混乱D.纸币的合法地位确立 解析:选D 由材料“北宋设立交子务……神宗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可知交子被官方所承认,纸币的合法地位确立,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 3.下面是从汉到宋的地域人口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 ) A. B.黄河流域水患致人口流失 C.海上对外贸易超过陆上对外贸易 D.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 解析:选D 依据表格可知,西汉到北宋黄河流域人口比例逐渐减小,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人口比例逐渐增加,结合所学可知,汉唐宋时期,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进而可知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故D项正确;西汉到北宋时期政治中心仍然在北方,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史实,这一时期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唐宋时期的分裂动荡,故B项错误;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4.吐蕃和南诏对唐朝蜀中地区的进攻,屡屡以掠夺工技之人为目标;蒙古军西征过程对工匠技艺之人则留存、带回蒙古本部草原。元至元十六年三月,“囊加带括两淮造回回炮新附军匠六百,及蒙古、回回、汉人、新附人能造炮者俱至京师”。这种现象说明( ) A.民族间的战争以争夺工匠为目标

最全的中国历史朝代及帝王表

最全的中国历史朝代及帝王表中国历史朝代 一、上古【三皇五帝】,存在争议。 三皇五帝年表 燧人氏约公元前10000年前在位110年 华胥氏 伏羲氏约公元前7724年前在位118年 女希氏约公元前7000年前在位130年 大庭氏 柏皇氏 中央氏 栗陆氏 骊连氏 赫胥氏 尊卢氏 祝融氏 浑沌氏 昊英氏 有巢氏(迁巢湖) 朱襄氏 葛天氏 阴康氏 朱襄氏 无怀氏

…… …… …… 少典 炎帝神农氏前3216年~前3077年在位120年 临魁(炎帝子)前3076年~前2997年在位80年 帝承前2996年~前2937年在位60年 帝明前2936年~前2888年在位49年 帝直前2887年~前2843年在位45年 帝来(厘) 前2842年~前2795年在位48年 帝裹(哀) 前2794年~前2753年在位42年 榆罔炎帝前2752年~前2698年在位55年 黄帝少典子前2697年~前2597年在位101年 少昊黄帝长子前2598年~前2525年在位74年 颛顼昌意子前2514年~前2437年在位78年 帝喾蟜极子前2436年~前2367年在位70年 帝挚帝喾长子前2366年~前2358年在位9 年 唐尧帝喾次子前2357年~前2286年在位72年 虞舜瞽叟长子前2285年~前2225年在位61年 二、有文字可考的朝代列表: 夏朝约前2070-1600年中国学者一般认为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首都遗址,有学者对此持有疑问。夏禹夏桀 商朝约前1600-1046年亳河南商丘(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到殷)河南安阳(商朝也称殷朝)后迁朝歌河南淇县商汤商纣西周约前1046-771年镐京陕西西安周武王姬发周幽王 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前770-476年战国前475-221年 秦朝前221-206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秦三世嬴子婴 汉西汉前202-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孺子婴刘婴

历史综合测试(七)

历史综合测试(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主要是因为 A、商朝人以“贝”为货币 B、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 C、商民善于经商 D、商朝人重视商业和交通运输 2、属于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新特点的是 A、手工业中心冶铁业的出现 B、灌溉技术的运用 C、中原市场的形成与封建城市的兴起 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 3、三国和隋朝都派人到台湾,元明清先后设机构管理台湾,郑成功从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等史实,集中表明: A、台湾与大陆相隔遥远 B、台湾落后发展缓慢 C、台湾被外国长期侵占 D、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4、与唐朝时期相比,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其原因是 A、封建生产方式向南方扩展 B、对外贸易以南方的海路为主 C、南方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D、新兴的手工业部门出现于南方 5、下列书籍是按某一标准排列在一起的,请按同一标准再从被选项中选出一项①《史记》②《通典》③《资治通鉴》 A、《诗经》 B、《汉书》 C、《晋书》 D、《史通》 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繁荣的表现中没有 A、瓦肆 B、交子 C、《清明上河图》 D、乌泥泾被 7、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棱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可以直接说明的结论是: A、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8、按时间先后顺序下列发生于清朝的事件:①设立台湾府②以法律形式确定中俄东段边界③设驻藏大臣④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9、中英《南京条约》所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于: A、长江流域下游地区 B、长江和珠江下游地区 C、广东福建沿海地区 D、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 10、在镇南关大捷之后,李鸿章说:“若此时与[法国]议[和],似兵费(赔款)可免,边界可商”,“与其兵联祸结,日久不解,待至中国饷源(军费)匮竭,兵心、民心动摇,或更生他变。似不若随机应变,早图收束之有裨益全局矣。”这段话表明李鸿章: A、阻挠中国军队追歼法军以卖国求荣 B、惧怕外敌和内乱而委曲求全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

我眼中的的当代中国家庭变迁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我国的传统社会正处于巨大的变迁之中,而作为人类社会基本细胞的家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与此同时,我国亦由一个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加速向城市社会转型。城市,作为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经济、政治、文化的集中点,必将在整个社会中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主导作用。在这社会发生巨大变迁之际,我国社会的婚姻与家庭,尤其是城市中的婚姻与家庭所存在的变化及其引发的问题,以引人瞩目的态势日益凸显出来。 把家庭变革置于社会转型的历史大背景下进行研究,依据社会变迁来分析家庭变革,再透过家庭变革揭示出社会变迁的深度和广度,这不仅对解决人们的实际生活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转型和家庭变革 1.什么是社会转型? 就当代中国而言,它是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由以农业经营为主向以非农经营为主、以农村人口为主的社会向以城市工商业人口为主的社会的转化。西欧国家的这一转变始于18世纪末期的工业革命,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多数国家已经完成这一转变。中国社会的真正转型则是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20世纪80年代中期显露端倪,现在尚处于转型的初期。 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一个是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社会结构变动,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

展指标的实现;三是社会形态的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 2.什么是家庭变革? 家庭变革可从多个角度认识。但若将其与社会转型结合起来,在我看来,最能体现家庭变革的内容是家庭成员的生存方式、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结构等。家庭成员的生存方式是家庭存在和维系的核心问题;家庭成员关系主要指具有血缘表现的亲子关系、兄弟关系,具有姻缘形式的夫妇关系,以及婆媳关系等扩展表现;家庭结构指同一时期、同一地区各种家庭的类型特征和构成比例。 3.是什么推动了家庭变革? 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由科技发展带来的工业化,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同步变迁的现代化浪潮,讲人类社会一步步从农业文明推向工业文明,又从工业文明推向后工业的信息文明。中国在这股现代化浪潮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二十多年来的“改革”与“开放”就像两个历史巨轮,把中国迅速从农业社会推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引起社会生活的各个阶层无不发生转型性变革。人类社会发生着今天大变革,作为社会基础细胞的家庭不可能原地不动。美国学者摩尔根有一句名言:“家庭是个能动的要素,它从不停止在一个地方,而是随着社会有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而从低级形态发展到高级形态。”在当今现代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家庭变革已不是某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事情。它最先起于西方发达国家,然后由西方向东方蔓延,60年代之后波及到一切从事现代化建设的国家和民族之中,演变成了全球性的家庭巨变。中国的家庭变革,就是在这场全球性家庭巨变的高潮中发生的,并成为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中国的家庭变革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是现代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预习笔记+知识点总结+习题(无答案).doc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预习笔记 1.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 —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妇女的提高创 造了条件。 3.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o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4.工业革命开始后,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环境o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5.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许多问题。首先是o由于日益扩大, 工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用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是工业化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知识点 一、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主要工业国||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开始推广 ①各工业国人口迅速增长;②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③越来越多的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 为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创造了条件.④各工业国推广大大众教育,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二、城市化及其问题 城市化:大量的人口不断从农村流向城市; 城市的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贫富差距大,基础设施落后以及人们生活方式落后(基础设施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从19世纪中期开始改善)。 三、工业化国家最大的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习题 1.凡是有煤炭的地方,就能新建工厂,工厂还可以建在人口密集的地带,以便招募工人和销售产品。1841年,英国就业人口中从事农业的占20%,从事工业的占43%. 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2%,伦敦的人口达到230万.可见改良蒸汽机的作用不包括() A.促进大工厂的出现和发展B、导致大城市出现 C、提高工业人口比重 D、推动农业的发展 2.城市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城市人口比例的增长。据资料记载:到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54%, 1870年进一步达到70知以还在不断上升。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 英国城市人口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 D、工业革命的开展 3.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 论文。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建立了现代大工厂制度》B、《英国人富尔顿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 C、《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工业革命是从珍妮纺纱机的使用开始的》 4.19世纪中期,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和沃尔特惠特曼为各自的城市发出了吟唱:两段诗歌表明() A、工业化给城市带来的只有痛苦 B、工业化污染城市环境成共识 C、诗人们对城市工业化的看法不同 D、工业化城市受到普遍欢迎 5.全球变暖是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的另一“礼物”,其实早在100年前,环境污染就开始严重困扰着人类社会。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A、新航路的开辟B、工业革命C、欧洲殖民扩张D、资产阶级革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形态和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形态和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形态和基本特征郑德荣梁继超 道路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道路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崭新课题。我们面对的情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相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照抄书本不行,照搬苏联模式也不行,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殊国情出发,在实践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不是过渡性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具有独立的社会形态和基本特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总结中国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开辟的一条由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业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和航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载体,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的体制模式,是社

会主义社会形态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超越与创新,是一条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具有本质区别的崭新道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含义 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作了 科学的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括起来就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有机统一、“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建设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完整地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内涵。 第一,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者、组织者和领航者,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方向的需要,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基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