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千枚岩隧道快速施工技术样本

千枚岩隧道快速施工技术样本

千枚岩隧道快速施工技术样本
千枚岩隧道快速施工技术样本

乌鞘岭隧道千枚岩地段快速施工技术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乌鞘岭隧道千枚岩区地段快速掘进技术, 从地质构造、围岩特性及地下水等方面论述了施工方法根据围岩情况而动态调整。

关键词: 隧道开挖千枚岩地质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1) 地理位置及设计概况.

乌鞘岭隧道位于既有兰新线兰武段打柴沟车站和龙沟车站之间,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 隧道长 0m, 隧道出口段线路位于半径为1200m的曲线上, 右、左缓和曲线伸入隧道分别为68.84m及127.29m, 隧道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 线间距40m, 两隧道线路纵坡相同, 主要为11‰的单面下坡,右线隧道较左线隧道高0.56~0.73m, 洞身最大埋深1100m左右。隧道左、右线均采用钻爆法施工, 右线隧道先期开通。隧道辅助坑道共计15座, 其中斜井13座, 竖井1座, 横洞1座。

乌鞘岭隧道地层岩性复杂,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且以沉积岩为主, 其分布主要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及三叠系沉积岩、志留系、奥陶系变质岩, 并伴有加里东晚期闪长岩侵入体。隧道横穿祁连褶皱系的北祁连伏地褶皱带和走廊过渡带两个次级构造单元, 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不良地质为有害气体, 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岩。隧道预计最大涌水量为9621.81m3/d, 施工中可能发生围岩失稳, 突然涌水涌泥、岩爆、热害、含煤层有害气体等地质灾害情况。

乌鞘岭隧道九号斜井工程井口位于天祝县垛什乡龙沟村石头沟组, 距312国道约12公里, 洞口海拔高度2802米, 常年气候寒冷、干燥, 冬季及夏季多雨雪, 最高峰终年积雪, 雨雪天气约占40%, 春季多风沙, 最大阵风达到12级, 历史记录最低气温为零下30度。

9号斜井井口标高2804.20米, 井底标高2525.23米, 高差278.97米, 综合坡度11.9%, 扣除会车道的影响, 坡度达到13.5%, 为尽量减少F7断层的影响, 并便于在正洞开设两个工作面, 经设计院勘查, 斜井在1000米处转向, 转向后斜井长达24 29米, 是乌鞘岭隧道无轨运输辅助导坑中坡度最大的斜井。

九号斜井所承担的区段是控制工期的重点。

2. 千枚岩围岩的施工特点

1) 地质情况

志留系板岩、千枚岩, 以千枚岩为主, 局部夹有石英脉, 板岩薄层状, 层理不明显, 节理、裂隙发育, 呈薄层状角砾结构, 产状不稳定, 围岩破碎, 局部结构面充填泥质物, 面光滑、稳定性较差; 千枚岩挤压揉皱, 松软破碎, 其中石英脉多呈酥碎砂状, 以散体结构为主。开挖后呈碎石、角砾状, 掌子面无明显渗水, 但开挖后有少量渗漏水、滴状及面状洇湿, 量小, 拱部有掉块、坍塌现象。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差。为V级围岩。

本隧道内出露的千枚岩为黑色至深灰色, 千枚状构造, 显微鳞片变晶结构, 含水量大时呈团块状, 含水量少时为鳞片状, 片理极其发育, 层厚0.01~2mm, 岩体破碎, 片理面手感光滑, 有丝绢光泽。千枚岩属副变质岩, 主要由沉积岩中的页岩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 主要矿物成分是绢云母、石英、绿泥石等, 基本已全部重结晶, 软弱矿物成分较多, 因而千枚岩硬度小, 单轴抗压强度小于1MPa, 膨胀率13%, 易风化。挤压紧密的炭质千枚岩层具有弱透水性, 是相对隔水层。

2) 地下水的影响

地下水在隧道施工中, 对围岩的稳定性起着很大的作用, 特别是在软弱的千枚岩区, 更是起着控制作用。

当洞身开挖以千枚岩为主时, 开始时无地下水, 但不久即出现滴水, 甚至股水。究其原因, 可能是因为洞身的千枚岩层上部实为板岩层( 由于受开挖断面制约, 开挖时未揭露出板岩层) 。当含有层状板岩时, 在构造应力作用下, 岩性较硬的板岩中

会产生不同方位的贯通裂隙, 这样就为地下水的流动提供了通道。一般来说, 围岩洞身为千枚岩时, 当千枚岩厚度达到一定程度, 洞身就不会出现地下水。在开挖时围岩产生应力重分布, 发生变形, 形成一定的松动区与塑性区。当塑性区的范围还未接近板岩区时, 而这个范围不至于使板岩中的地下水由于渗透压力而进入塑性区时, 这时洞身也不会出现地下水; 当初期支护不及时或初期支护强度不足以抵抗千枚岩的变形时, 塑性区的范围可能更大, 当超过这一范围时, 地下水进入塑性区, 而千枚岩遇水即软化、泥化, 使塑性区条件恶化, 从而使塑性区加大, 这又使地下水进一步发育。塑性区的加大与地下水的发育互相促进, 互相作用, 使围岩稳定性不断变差,变形不断发展, 产生各种病害。这一点体现在千枚岩层中地下水的延迟性( 即塑性区在地下水作用下逐渐加大的过程) 。

乌鞘岭隧道千枚岩区施工难度较大, 主要受变质岩的特征、地质构造、千枚岩的特性和地下水所决定。

3) 隧道开挖

千枚岩与板岩互层区, 软硬岩相间, 爆破药量难以控制, 一般来说, 造成软岩部分超挖、硬岩部分欠挖, 导致开挖成型差。这使围岩不同部位的应力释放产生差异, 不利于应力重分布, 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掉块或局部坍塌。

而在全千枚岩区, 岩体相当破碎, 呈团块状、片状、鳞片状。开挖时易于钻进,但易塌孔。千枚遇水后软化似弹簧土, 泥化呈淤泥状。初期支护施作以后, 围岩变形大, 且长期不收敛, 局部地段4~5个月不趋于稳定; 开挖时无地下水, 后期地下水增大。这些病害都危及到隧道施工安全与结构质量。

3、进行行之有效的各种技术参数的试验

一) 、锚杆施工

1、打眼

经过施工现场记录用50mm的钻头打1根3m长的眼孔需要12分钟, 同样的钻头4m的眼孔用时16分钟, 而6m的眼孔则需用时30~40分钟, φ42的钢管3m和4m深的眼孔进管时间需用1~2分钟, 而6m的钢管进管时间则需用2~3分钟, 同时6m深的眼孔会有部分钢管不能完全进到围岩里, 外露部分长约40~60cm, 比例为10%。

2、注浆

注浆用的材料为甘肃永登水泥厂生产的祁连山牌普通硅酸盐水泥P·032.5R水泥净浆, 水灰比W/C为0.6

3、张拉

3m长的φ42锚管注浆前的锚杆拉拔力为10.2KN, 为1.04t, 注好浆后的拉拔力为1.04t, 注浆后1天的锚管拉拔力为51KN为5.2t

4m长的φ42锚管注浆前的锚杆拉拔力为12.2KN, 为1.24t, 注好浆的锚杆拉拔力为12.8KN为1.31t, 注浆后1天的锚管拉拔力为51KN为5.2t

6m长的φ42锚管注浆前的锚杆拉拔力为28.6KN, 为2.92t, 注好浆的锚杆拉拔力为29.1KN为2.97t, 注浆后1天的锚管拉拔力为61.2KN为6.24t

3m长的锚杆28天的拉拔力为6~8t。

4、 7月2日, 在武威方向YDK175+375~+380段边墙部位对φ32的锚管进行试验, 其中4m深的眼孔3根, 6m深的眼孔3根, 注浆浆液配比不变, 36h后张拉, 4m 长的锚管张拉力为81.6KN、 81.6KN、 96.9KN, 平均拉拔力为86.7KN, 为8.85t, 6 m长的锚管张拉力为96.9KN、 96.9KN、 102.2KN, 平均拉拔力为98.6KN, 为10.1t。

经过以上试验结果并对比, 得出: 在施工中采用φ32的锚管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二) 、水泥浆液的试配与配比选择

1、 7月5日, 对浙江金华华夏注浆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MC型注浆材料( 以下简称超细水泥) 掺水玻璃双液浆进行试验试拌

试验条件: 水玻璃S=30Be’, W/C=0.8, 胶凝时间为24s, 室温17℃水温11℃,双液浆W/C=0.8 C: S=1: 1

试验结果:

超细水泥掺水玻璃:

2、 7月9日, 对普通水泥掺早强剂与超细水泥掺早强剂进行强度对比试验试拌

试验条件: 室温17℃, 水温14℃,

试验结果:

3、 7月13日晚, 对普通水泥不掺早强剂与超细水泥不掺早强剂进行强度对比试验

试验条件: 室温15℃, 水温13℃,

试验结果:

4、 7月14日晚, 对HSC浆液与硫铝酸盐水泥加外加剂注浆强度对比试验条件: 室温15℃, 水温13℃,

试验结果:

5、 7月15日, HSC掺1%封口外加剂强度

试验条件: 室温17℃, 水温14℃,

试验结果:

6、 7月16日, 各种水泥强度对比(试件放在养护箱养护)

试验结果:

6月29日在B通道开始进行锚索试验, 由于风钻的原因直到 7月4日才开始锚索注浆工作, 7月6日下午锚索注浆后33h进行锚索张拉试验, 锚索长度为10m, 锚固段长度为2米, 张拉结果为16.5t, 千斤顶伸长值为34mm 。 7月8日上午进行第2根锚索张拉试验此时为注浆后3天, 锚索长度为10m, 锚固段长度为2米, 张拉结果为6.4t, 千斤顶伸长值为24mm试验失败。与此同时, 在正洞YDK175+380~+395段进行锚索钻孔施工, 于7月8日打好6m长的眼孔6根, 进行锚索下锚并注浆工作, 其中锚固段长度为2m, 7月11日锚索注浆3天后进行张拉试验, 试验结果为锚索张拉力为15t, 千斤顶伸长值为18~24mm, 试验成功, 7月9日, 在正洞YDK175+380~+ 400.5段又进行锚索打眼施工,眼深为9m、 10m长度不等, 7月12日进行下锚注浆工作, 其中锚固段分别为2m、 3m、 4m和5m, 7月15日进行张拉, 张拉结果为15t,千斤顶伸长值为17~20mm, 经过量测资料表明, 在锚索张拉后, 正洞变形明显下降,于是把锚索当作一种工序进行推广, 截止到当前在武威方面已经试做锚索45根, 张拉30根, 张拉力为3t, 千斤顶伸长值为9~14mm, 兰州方向在横通道拱顶及对面边墙施做锚索16根已张拉。

4、采取动态的施工技术

主要施工方法

1、超前支护

超前支护采用Φ42小导管, 拱部设置, 间距25cm, 数量40根。超前注浆排管长度4.0m, 排距控制在2.0m以内( 每循环进行一次) , 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2、开挖

开挖采用微震光面爆破, 辅以人工风镐开挖。

3、扒碴、装碴运输

上断面松碴采用挖掘机扒碴, 装碴采用312挖装机, 自卸汽车运输。

4、初期支护

4.1立拱挂网

钢支撑采用I20或H175型钢; 纵向连接钢筋设双层, 为Φ22螺纹钢筋, 每层钢筋的间距为1.0m; 钢筋网设双层, 采用Φ8圆钢焊制而成, 网片网格间距20х20cm。

钢支撑架立后, 立即打设锁脚锚杆, 锁脚锚杆为φ42管式注浆锚杆, 长度4.0 m。每榀设置, 上断面8根, 设置在拱脚和两节拱架连接板0.5m范围内, 下断面4根,设置在拱脚上1.0~1.3m范围内。

4.2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采用钢纤维混凝土, 混凝土标号C20。9号斜井位于富水区, 临时支护喷砼中可添加微纤维, 封闭毛洞壁、增加抗渗性, 改进施工作业环境, 加快进度。

4.3系统锚杆

系统锚杆采用φ32管式注浆锚杆, 间距80х80c m, 梅花形布置, 拱部长度4.0 m, 数量16根, 边墙长度6.0m, 数量10根。

管式注浆锚杆采用硫铝酸盐水泥浆液注浆, 注浆结束36h以后安装垫板和螺母。

4.4锚锁

锚锁采用单股钢绞线, 截面积15.2cm2, 一般地段采用6m长的锚索, 特殊地段采用10m长的锚索, 锚固长度3m, 剩余为自由段长度。注硫铝酸盐水泥注浆, 注浆3 6小时以后开始张拉, 初始预应力3t。

4.5回填注浆

对喷射混凝土背后可能存在空洞的地方进行注浆, 注浆材料为普通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位置为拱顶和上断面拱脚。

5、仰拱施工

仰拱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清碴, 必要时进行弱爆破。开挖前加临时横撑, 开挖后及时进行封闭, 每次的开挖长度2~3m。

5. 结论

乌鞘岭隧道在千枚岩地段施工, 必须值得引起足够重视的是地下水的影响, 在硬岩中裂隙发育, 地下水的影响相对较小, 而在软弱的千枚岩段, 地下水的作用加速了围岩的变形, 使围岩稳定条件恶化, 易形成大塌方。因此在开挖时如有地下水, 就应该及时施作初期支护, 而且变化超过正常水平时, 应加强初期支护, 抑制围岩的进一步变形, 防止发生坍塌。

m以上的长斜井, 在中国铁路建设中是极少见的, 无轨运输重车长距离上坡所产生的废烟、废气对坑道的污染会相当严重, 施工通风应能满足规范允许的坑道施工环境要求。同时要有足够的备用设备和零配件, 以保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施工用电也至关重要, 在斜井口需配置保证不停电的备用电源和足够的功率; 为加快施工进度, 斜井进入正洞后, 承担多个工作面的运输任务, 无轨运输的单车道斜井断面, 其运输能力明显不足, 需加强车辆调度系统管理。

由于乌鞘岭隧道九号斜井采取了超强支护措施, 灵活动态的施工方法, 形成了快速的施工生产能力, 受到了总指挥部和铁道部的贺电表扬。

隧道工程建设标准及施工技术

第四章隧道工程建设标准及施工技术 第一节隧道工程设计要求 客运专线铁路的隧道设计是由限界、构造尺寸、使用空间和缓解及消减高速列车进入隧道诱发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两方面的要求确定的。研究表明,以上两方面要求中,后者起控制作用,但隧道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中以隧道横断面的限界、构造尺寸、使用空间为控制要点。 一、隧道横断面有效净空尺寸的选择 在确定隧道横断面有效净空尺寸之前,首先要正确地选择隧道设计参数。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与人的生理反应和乘客的舒适度相联系。这就要制定压力波动程度的评估办法及确定相应的阈值,目前较通用的评估参数是相应于某一指定短时间内的压力变化值,如3s或4s内最大压力变化值。我国拟采用压力波动的临界值(控制标准)为3.0Kpa/3s。 根据ORE提出的压力波动与隧道阻塞比关系可以推算出满足舒适度要求时,阻塞比β宜取为:当V=250km/h时,β=0.14;当V=350 km/h时,β=0.11。 隧道横断面形式一般为园形(部分或全部)、具有或没有仰拱的马蹄形断面。而影响隧道横断面尺寸的因素有: (1)建筑限界; (2)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标准限界及接触网支承点和接触网链形悬挂的安装范围; (3)线路数量:是双线单洞还是单线双洞; (4)线间距; (5)线路轨道横断面; (6)需要保留的空间如安全空间,施工作业工作空间等; (7)空气动力学影响; (8)与线路设备的结构相适应。 二、客运专线隧道与普通铁路隧道的不同点 1.当高速列车在隧道中运行时要遇到空气动力学问题,为了降低及缓解空气动力学效应,除了采用密封车辆及减小车辆横断面积外,必须采取有力的结构工程措施,增大隧道有效净空面积及在洞口增设缓冲结构;另外还有其它辅助措施,如在复线上双孔单线隧道设置一系列横通道;以及在隧道内适当位置修建通风竖井、斜井或横洞。 2.客运专线隧道的横断面较大,受力比较复杂,且列车运行速度较高,隧道维修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复合衬砌和整体式衬砌比喷锚衬砌安全,且永久性好,故一般不采用喷锚衬

薄层陡倾千枚岩隧道挤压性大变形控制技术

薄层陡倾千枚岩隧道挤压性大变形控制技术 摘要:成兰铁路穿越60条褶皱,75条断裂,地质复杂多变,约70%段落的岩体 为极软岩,受构造影响,多表现出强烈的揉皱变形和挤压破碎,在施工中易发生 大变形,施工难度大、风险极高。本文以杨家坪隧道薄层陡倾千枚岩大变形施工 控制为案列,从薄层陡倾千枚岩隧道挤压性变形原因、变形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深 入的研究分析,总结了一套有效的薄层陡倾千枚岩隧道挤压性大变形控制技术。 对类似地质大变形隧道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薄层陡倾;千枚岩;挤压变形;控制技术 1.工程概况 根据实际变形和围岩情况重新统计:杨家坪隧道严重大变形段1294.363m, 中等大变形段5485m,轻微大变形段4910m,可能发生大变形段落有1000m,合 计12689.363m,占隧道长度的88.7%。具体见图3所示。 3 变形原因及机理分析 3.1变形原因 (1)复杂的地质构造条件 隧道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之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与龙门山后山断裂带之间,大 地构造条件极其复杂。附近发育杨家坪背斜、向斜及千佛山斜冲断层。线路与构 造线基本平行,岩层走向与线路夹角小于10°,岩层倾角陡倾约65~85°。 (2)高地应力条件 围岩受千佛山断层等区域构造影响严重,构造应力复杂。现场实测最大水平 地应力SH=21Mpa,方向N44°~61°W,与洞轴线夹角9°~26°。 (3)软弱破碎的地层岩性条件 围岩以志留系中上统茂县群绿泥石千枚岩为主,夹灰岩、炭质千枚岩等地层,岩质较软,弱风化,薄片状结构,千枚状构造,层面光滑,层间胶结结合较差, 岩体较破碎,岩层产状较陡,稳定性较差。 (4)不利的结构产状 岩层走向、构造轴线基本与线路平行,岩层走向与隧道夹角小。揭示岩层产 状近于直立、陡倾,呈薄片状,褶曲构造明显。因此不利的结构面和隧道结构组合,顺层结构,交角小于20°,易于两侧岩层挤压变形破坏;不利的岩层产状组合,为陡倾薄片状结构,隧道开挖后侧边墙挤压严重,在围岩地应力重分布情况下,易于出现弯折压馈变形。 综上所知,隧道区域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地应力条件及软弱破碎的岩性条件为 大变形客观成因,而岩层结构面与洞轴向的不利组合等为大变形诱发因素,其大 变形的力学机制可以归纳为高应力结构型变形。 3.2机理分析 高地应力结构型大变形隧道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或层(节)理发育,变形力 学机制主要是受结构面影响而非对称挤压性变形力学机制。其中岩块的强度颇高,呈硬岩力学特性,但整个工程岩体在隧道和隧道工程力的作用下则发生显著的变形,呈现出软岩的特性,其塑性变形机理是在工程力作用下,结构面发生挤压性 变形。

隧道施工日志填写要求

隧道施工技术员日志填写要求 为进一步规范隧道施工技术员日记填写,现将具体要求明确如下: 1、隧道开挖: ①进洞前,检查记录边仰坡刷坡防护和防排水情况。检查弃渣场挡防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记录导向墙施工、超前大管棚布管数量、孔深、钢管规格、钢花管制作、同一断面接头比例和接头间距、砂浆配合比及注浆压力。 ②进洞后,记录当天开挖段落桩号,检查开挖工法,隧道开挖工法必须与设计相符。如与设计图纸明确的工法不一致,应在完善变更设计手续后再施工。 ③初喷混凝土前,应检查记录掌子面围岩状况,进行简要地质描述(岩性、围岩完整状态、节理发育、层状岩层厚度、有无软弱夹层,渗水情况等),判定围岩级别是否与设计资料相符。 Ⅱ及和Ⅲ级围岩还应检查记录光爆效果。 ④初喷混凝土时,检查是否使用湿喷机,记录初喷混凝土厚度。 ⑤检查炸药库设置、民爆用品安全管理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⑥隧道通过洞顶冲沟段,开挖之前应督促施工单位按设计要求进行地表注浆,并旁站施工。 2、初期支护: 技术员工程师应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组织施工。 ①检查记录型钢钢架或格栅钢架规格型号,实测钢架间距、连接板的尺寸、孔径和孔距,实测纵向拉筋间距,检查拱架与岩壁间,以及拱脚是否垫实,记录锁脚锚管的规格、数量、打入角度、是否压浆。检查记录钢筋网片规格和搭接长度。 ②检查记录超前小导管规格、长度、根数、角度和是否压浆。 ③检查记录系统锚杆规格及数量:可以记录当天开挖段落内打入系

统锚杆数量的累加值。所有锚杆应设置锚垫板。 ④检查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检查是否使用湿喷机。初期支护表面应平整,无空鼓或裂缝,表面平整度允差:侧壁5㎝,拱部7㎝。 记录喷射混凝土厚度实测值。喷射混凝土平均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值,检查点数的80﹪及以上应大于设计厚度,喷射混凝土最小厚度值不小于设计厚度的2/3。 ⑤检查超欠挖情况: 督促施工单位使用全站仪或激光断面仪检测隧道超欠挖情况。 隧道开挖须根据围岩级别预留适当的围岩变形量。 隧道开挖不应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侵入衬砌每1㎡不大于0.1㎡,高度不大于5㎝,拱脚至墙脚以上1米范围内严禁欠挖。 超挖部位应采用喷射混凝土填平,防止钢架背后出现空洞;如有空洞应注浆回填,避免形成病害。 技术员工程师应检查记录超欠挖情况,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处治。 ⑥检查洞内外监控量测布点是否规范,埋设是否牢固,是否按规定频率进行观测。 围岩监控量测断面间距按Ⅲ级围岩30米,Ⅳ及围岩20米,Ⅴ及围岩10米执行。 在每次签认监控量测记录时,应核对浅埋段地表沉降量、拱顶沉降量,以及拱脚收敛数据。从而判断围岩是否趋于稳定,初支措施是否足够,初支是否侵限。 ⑦隧道掘进长度大于150米时,必须采用轴流风机进行强制式送风,技术员工程师应监督施工单位隧道通风专项方案的实施。 3、仰拱及二衬施工: ①二衬施工顺序须符合仰拱先行原则,拱墙整体一次浇筑。 ②浇筑仰拱混凝土之前,应检查隧底有无虚渣、杂物、泥浆和积水,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模板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工程共有分离式隧道两座, 其中: 兰头隧道左洞长 200m( 含明洞10m) , 右洞长235m( 含明洞10m) ; 塔石岭隧道左洞利用原53省道( 丽浦线) , 塔石岭隧道右洞长1105m( 含明洞 10m) 。 隧道设计均为左右分离式, 兰头隧道左、右线中心相距30~35m, 塔石岭隧道左、右线中心相距40m。 兰头隧道左洞围岩类别为: Ⅱ类围岩55m, Ⅲ类围岩42.5m, Ⅳ围岩102.5m; 右线隧道围岩类别为: Ⅱ类围岩79m, Ⅲ类围岩10m, Ⅳ类围岩146m。 塔石岭隧道右洞围岩类别为: Ⅱ类围岩154m, Ⅲ类围岩81m, Ⅳ围岩870m。 左右线隧道相距较近, 洞口施工时要采取弱爆破、设立防护网、临时限制左洞通行的方法, 保证行车安全和防止飞石破坏既有的道路、房屋等设施。 二、总体施工方案 根据本隧道情况, 采取”弱爆破、短进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的技术措施, 用风钻及台车打眼, 装载机配合自

卸汽车出碴。采用TZ系列子午加速式轴流通风机, φ1350mm软管压入式通风。砼集中拌和, 罐车运送, 泵送入模, 可调整体式模板台车进行二次砼的衬砌。 根据本工程的设计, 针对不同围岩类别, 分别采取以下施工方案: 1、对于Ⅱ类围岩( 除过明洞段) 对于明洞段, 先按设计开挖, 开挖采用风钻打眼, 岩石开裂机松动岩石, 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运碴。开挖后应及时进行明洞砼的浇灌、回填土的施工, 以保证边坡的稳定。 对于洞中的Ⅱ类围岩, 临时加固措施为: 管棚注浆+Φ25中空锚杆( 长3.5m, 间距0.75m×1.0m) +Φ6.5钢筋网( 15cm×15cm) +喷射砼厚25cm+16#工字钢拱架( 间距0.75m) 作为初期支护。初期支护完成后, 进行监控量测, 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 及时进行防水层、仰拱及C30钢筋砼二次衬砌。 2、Ⅲ类围岩( 中风化岩层) 主要采取风钻打眼, 正台阶法开挖。拱部根据围岩情况采取用Φ22超前钢筋砂浆锚杆加固( 长3.0m, 间距1.2m×1.2m) +Φ25中空锚杆(长3.0m,间距1.2x1.2m)+Φ6.5钢筋网( 15cm×15cm) +喷射砼厚15cm作为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完成后, 进行监控量测, 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 及时进行防水层、仰拱及C30钢筋砼二次衬砌。

千枚岩隧道快速施工技术概要

乌鞘岭隧道千枚岩地段快速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乌鞘岭隧道千枚岩区地段快速掘进技术,从地质构造、围岩特性及地下水等方面论述了施工方法根据围岩情况而动态调整。 关键词:隧道开挖千枚岩地质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1)地理位置及设计概况. 乌鞘岭隧道位于既有兰新线兰武段打柴沟车站和龙沟车站之间,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隧道长20050m,隧道出口段线路位于半径为1200m的曲线上,右、左缓和曲线伸入隧道分别为68.84 m及127.29m,隧道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线间距40m,两隧道线路纵坡相同,主要为11‰的单面下坡,右线隧道较左线隧道高0.56~0.73m,洞身最大埋深1100m左右。隧道左、右线均采用钻爆法施工,右线隧道先期开通。隧道辅助坑道共计15座,其中斜井13座,竖井1座,横洞1座。 乌鞘岭隧道地层岩性复杂,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且以沉积岩为主,其分布主要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及三叠系沉积岩、志留系、奥陶系变质岩,并伴有加里东晚期闪长岩侵入体。隧道横穿祁连褶皱系的北祁连伏地褶皱带和走廊过渡带两个次级构造单元, 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不良地质为有害气体,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岩。隧道预计最大涌水量为9621.81m3/d,施工中可能发生围岩失稳,突然涌水涌泥、岩爆、热害、含煤层有害气体等地质灾害情况。 乌鞘岭隧道九号斜井工程井口位于天祝县垛什乡龙沟村石头沟组,距312国道约12公里,洞口海拔高度2802米,常年气候寒冷、干燥,冬季及夏季多雨雪,最高峰终年积雪,雨雪天气约占40%,春季多风沙,最大阵风达到12级,历史记录最低气温为零下30度。 9号斜井井口标高2804.20米,井底标高2525.23米,高差278.97米,综合坡度11.9%,扣除会车道的影响,坡度达到13.5%,为尽量减少F7断层的影响,并便于在正洞开设两个工作面,经设计院勘查,斜井在1000米处转向,转向后斜井长达24 29米,是乌鞘岭隧道无轨运输辅助导坑中坡度最大的斜井。 九号斜井所承担的区段是控制工期的重点。 2. 千枚岩围岩的施工特点 1)地质情况 志留系板岩、千枚岩,以千枚岩为主,局部夹有石英脉,板岩薄层状,层理不明显,节理、裂隙发育,呈薄层状角砾结构,产状不稳定,围岩破碎,局部结构面充填泥质物,面光滑、稳定性较差;千枚岩挤压揉皱,松软破碎,其中石英脉多呈酥碎砂状,以散体结构为主。开挖后呈碎石、角砾状,掌子面无明显渗水,但开挖后有少量渗漏水、滴状及面状洇湿,量小,拱部有掉块、坍塌现象。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差。为V级围岩。

隧道施工新方法新工艺

XX铁路XX段 隧道施工新工艺、新方法及控制要点 一、超前地质预报 1、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如何做到预报的准确 1)预报方法 (1)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按照预报原理分为地质分析法、钻探法、物探法和超前导坑法。 ①地质分析法:包括地层分界线、构造线、地下和地表相关性分析、地质作图等。 ②钻探法:包括深孔水平钻探、5~8m加深炮孔探测及孔内摄影。 ③物探法:包括地震波反射法、电磁波反射法、红外探测法等。 ④超前导坑法:包括平行超前导坑法、正洞超前导坑法。 (2)超前地质预报按预报长度可分为长距离预报(大于200m)、中长距离预报(30~200m)和短距离预报(小于30m)。 (3)超前地质预报按采用的预报手段数量可分为单一方法地质预报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 2)地质预报的分级 根据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分为四级 A级:存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如大型暗河系统,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软弱、破碎、富水导水性良好的地段和大型断层破碎带,特殊地质地段,重大物探异常地段,可能产生大型、特大型突水突泥地段,诱发重大环境地质灾害的地段,高地应力、瓦斯、天然气、放射性问题严重的地段以及人为坑洞等。 B级:中小型突水突泥,较大物探异常地段,断裂带等。 C级: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地段、小型断层破

碎带,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较小。 D级:非可溶岩地段,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极小。 3)不同地质风险地段的预报方式 (1)A级地质风险地段 采用地质分析法、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测、超前水平钻探等手段进行综合预报。首先以地质分析法进行长距离预报,然后采用中长距离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和一种或几种短距离物探方法相结合进行预报,同时进行多孔超前钻探探查。 (2)B级地质风险地段 采用地质分析法、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辅以红外探测、地质雷达,进行必要超前水平钻孔。当发现局部地段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按A级要求实施。 (3)C级地质风险地段 以地质分析法为主。对重要的地质(层)界面、断层或物探异常地段可采用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进行探测,必要时进行红外探测和超前水平钻孔。 (4)D级地质风险地段 采用地质分析法。 4)如何做到预报的准确 (1)施作超前地质预报的单位必须有相应的作业资质,以保证在施作超前地质预报的准确性。 (2)配备足够的专业超前地质预报人员,采用综合的地质预报手段进行综合验证。 (3)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职人员对收集的数据、图形进行解释,以确保预报结果的准确性。

浅析隧道施工新技术

浅析隧道施工新技术 发表时间:2017-09-28T10:31:55.9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作者:李中山[导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剧增,许多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建筑用地紧张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广西桂林 5412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剧增,许多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建筑用地紧张,生存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等问题。这些问题给人类居住条件带来很大影响,阻碍了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缓解以上问题,我国及世界上其他各国都开始向地下空间发展,隧道工程便是对地下空间利用的一种体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隧道建设起步较晚,存在施工经验不 够丰富、设计理念不够先进等问题。不过,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隧道工程发展迅速,各种隧道工程的建设为我国隧道理论的发展、完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隧道施工;低温、负温混凝土技术;机械手湿喷混凝土技术 1、隧道工程理论 1.1“松弛荷载理论” 二十世纪20年代提出传统的“松弛荷载理论”,其核心内容是:稳定的岩体有自稳能力,不产生荷载;不稳定的岩体则可能产生坍塌,需要用支护结构予以支撑。这样,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荷载就是围岩在一定范围内由于松弛并可能塌落的岩体重力。 1.2“围岩承载理论” 二十世纪50年代提出的现代支护理论,即“围岩承载理论”(简称“岩承理论”),其核心内容是:围岩稳定显然是其自身有承载自稳能力;不稳定围岩丧失稳定确实有一个过程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或限制,则围岩仍然能进入稳定状态。这是一种比较现代的理论,它已经脱离了地面工程考虑问题的思路,而更接近于地下工程实际,半个世纪以来已被工程界广泛接受和推广应用,并且表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2、隧道保温防寒技术 在隧道开挖后,施工破坏了冻土区原有的稳定热力条件,被开放通风的对流所取代,这时衬砌后面的围岩会形成季节性融化圈。产生一种对隧道衬砌支护不利的反复作用的冻涨力。冻涨力加之其他作用力共同作用于隧道衬砌上将会造成隧道的剥落和开裂,会使隧道出现裂缝、漏水等情形,对隧道的正常运行产生危害。为了使冻害对隧洞的不利减少到最低,在隧道口采取了敷设隔热的保温层来减弱洞内外空气与岩层间的热交换,从而使得冻融圈的范围得以减小,采用聚氨酯的保温层,敷设型式主要采用硬质泡沫型以及喷涂型材料。 3、低温、负温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在低温以及负温的条件下,混凝土中的水化速度较慢,混凝土的强度得不到快速的提高,隧洞施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了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3.1对原材料进行加温 建造位于拌合场内的预热棚,搅拌站布置在棚内,利用热风机以及蒸汽对砂石料进行加热。 3.2混凝土外加剂以配合比的选取 选取降低混凝土水灰比干硬性混凝土,同时也添加低温的减水剂以及早强剂。 3.3混凝土的搅拌与运输 现将骨料加热以及将水搅拌均匀,然后再添加水泥,这样能减少热量损失。运输车上采用PU聚氨酯板保护层,并覆盖塑料保温膜在保护层上,确保了混凝土的入膜温度。 3.4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在隧洞的进口设置密闭的保温门,阻止洞内外的热量交换,并设置2个保温加热的混凝土拌合站及风机,使混凝土出炉的温度确定不低于15℃。采用保温的混凝土运输车,缩短混凝土运输的时间,以及保证混凝土入模的温度不会低于5℃。 4、机械手湿喷混凝土的技术 4.1喷射原理 混凝土通过喷射泵的吸、送柱塞缸连续不断地输送凝土流经输送管路,与液体速凝剂混合后在自带空气压缩机的帮助下,喷向受喷面。 4.2工作性能 ①全液压伸缩和回转的混凝土喷射机械手,施工范围大,最高可达17m,宽20m,深8m的区域。②液压驱动喷射臂和喷头能轻易完成仰俯、伸缩、回转、摆动、扇动等全部喷射动作。③大小臂可相互或独立完成动作,简化操作。④独特的转台系统可完成270°的回转施工范围。臂架可缩回与底盘平行,运输尺寸小。⑤喷头有锥形回转、法向摆动、轴向转动三种方式动作,240°球面全方位转动。 4.3施工工艺流程 湿喷混凝土过程中根据喷射效果即时调整风压、分层厚度、喷头距受喷面距离、喷头角度等参数。从而得出喷射混凝土满足表面平整、喷射过程中不掉皮、喷混凝土密实等规范要求指标的相关施工参数。 5、机械手湿喷混凝土的技术优势 隧道施工对环境和人员劳动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凝土湿喷支护技术改善了工作面的作业环境。 5.1提高混凝土质量 干喷混凝土过程中不易控制拌和用水量、外加剂量,导致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被改变,喷射混凝土强度得不到保证;新型智能一体化混凝土湿喷台车混凝土由搅拌站严格按配合比生产,混凝土强度稳定可靠。 5.2提高工效 隧道常用普通干喷机,每台需要4~5人配合每循环3台作业至少需要12人,普通湿喷机需要约7人,每小时作业能力约6m3;而新型智能一体化混凝土湿喷台车正常施工中仅需要3人配合,作业能力约为每小时8~20m3;且相对施工准备及撤离时间更少更节约时间。 5.3提高安全系数,保障施工安全

隧道工程施工工艺

隧道工程施工工艺 一、总体方案 (一)施工原则 采用大型施工机械配套施工,开挖出渣机械配套作业线、初期支护砼机械配套作业线与二次衬砌砼施工作业线相配合一条龙作业。软弱围岩坚持“短进尺、弱(不)爆破、快封闭、强支护、紧衬砌”的原则,开挖后仰拱及时跟上封闭成环。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先进的量测探测技术对围岩提前做出判断,拟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布置 隧道根据施工现场场面状况,采用单向掘进,隧道进口布置一个隧道专业机械化施工队。洞内施工开挖、出渣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模筑砼平行作业。隧道路面待贯通后从洞口反向施工。根据地形地貌及工期要求,本隧道不设施工支洞。 (三)总体方案 根据磐南隧道围岩情况、及断面设计,结合本承包人现有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的隧道施工经验,确定Ⅲ类围岩采用正台阶开挖法施工,Ⅳ类采用全断面开挖法施工。隧道出渣采用侧翻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初期支护施作及时可靠,衬砌砼采用机械化作业,二次衬砌采用砼输送车、输送泵和全断面液压衬砌台车相配合的方案。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处理分析数据,高速支护参数。开挖前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工作,根据围岩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隧道施工测量控制 为保证隧道贯通精度,拟定如下测量控制方案: 1、地表平面控制 (1)为保证洞口投点的相对精度,平面控制网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和实地地形情况布设精密控制网,并保证洞口附近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精密控制网点。(2)地表控制网经过多次复测,复测无误后方可引线进洞的测量工作。 2、洞口联系测量 为保证地面控制测量精度很好地传递到洞内,采用如下洞口控制测量方案:(1)在洞口仰坡完成及洞口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在洞口埋设二个稳固的导线控

施工日志范本(隧道)

施工日记记录内容 (隧道专业) 填写说明: 1、为规范各技术人员的施工日志记录工作,确保施工日志记录如实、全面反映工程施工全过程中的质量、进度、安全和环水保情况,现就路基、桥涵、隧道等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中日常现场检查项目和内容,编制出施工日志应该记录的内容和格式,印发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2、施工日志填写要求:及时、真实、详尽、字迹清楚,条理清楚,用碳素墨水填写,不得缺页,施工日志每本60页,不一定每天只记1页,如果内容较多,也可记多页,每月也不一定只记一本;禁止撕去其中任何一页。 3、有关栏目填写说明及要求 1)气候方面:主要包括当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晴、阴、雾、雨、雪、风等,必须填写,具体当天气候可在网上查询,也可咨询施工单位调度。用以控制不同季节及不良气候施工时应采取的措施,如:大体积砼施工的控制。 2)技术人员填写后,技术员由技术负责人定期检查;每月记录完毕后定期交由工程部保存。每月检查不得少于2次。 3)施工日志在记录中要注意时效性,每日完成的技术工作要在当日记录,不能拖延。在填写时还要注意闭合问题,日记内容不仅与技术工作联系单(通知单)、旁站记录、平行检测记录以及报验资料闭合,日记本身还要自身闭合,还要与其他记录人员的闭环,如:工地检查,会议,学习等。 4、本次制定隧道专业施工日志填写内容,也作为技术工程师日常技术检查的项目参考。 5、各分站技术人员记录施工日志时不一定局限于本次列出的项目,但不能少于列出的内容;如果认为需要补充,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

施工日志应该记录的内容、格式 (一)工序质量方面 1、人员,设备、原材料进出场情况: 架子队领班: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试验员 测量人员 施工现场人员: 施工工班: 施工设备: 爆破工: 材料进出场情况:原材料进场的品种、数量场地、拟用部位、及见证检验情况。 2、上导坑开挖: 上导坑:掘进米,桩号,累计米。 围岩状况描述:围岩节理裂隙发育情况,有无裂隙水或涌水现象,是否有明显的变化,围岩是否与设计相符等。 开挖质量描述:有无大的超欠挖现象,超挖最大有多少,是光面爆破的要有炮眼残痕率,两茬炮错台是否符合要求等。 初喷内容:初喷厚度 cm。 3、上导坑初期支护: 1)立拱架几榀,间距 cm cm cm。 安装质量描述:垂直度:,接头垫板密实,螺栓已上紧。 2)锚杆:直径:φ22(25),设计长度: m,实测长度: m

浅析隧道施工新技术 赵晋升

浅析隧道施工新技术赵晋升 发表时间:2017-12-04T10:10:39.0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作者:赵晋升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与日俱进,在这种形势下,公路等基础建设得到了高速发展,隧道工程做为公路施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因此得以愈加重要。 重庆田都建筑工程加固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市 40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与日俱进,在这种形势下,公路等基础建设得到了高速发展,隧道工程做为公路施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因此得以愈加重要。基于此,文章探讨分析了隧道施工新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施工;喷射混凝土技术;新技术;措施 引言 在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促进下,高速公路自身优越性日益显现,正从交通基础设施演变为国民经济发展命脉。而高速公路数量、里程的增大,使得桥梁、隧道等特殊设施被大量应用,隧道也因此成为高速公路的象征,如何做好隧道施工,在满足通行需求的同时,适应交通运输业发展,是广大隧道建设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1公路隧道施工的特征分析 作为高速公路施工中的重点与难点,隧道施工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通常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具有如下特点:门)实效性强:在隧道施工中,围岩的主要特点就是变化性较大,地质水文的条件相对复杂,在隧道开挖施工后需采取合理的措施与利一学的技术进行作业,因此隧道施工在实效性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2)隐蔽工程多:隧道工程作为地下工程,各施工环节的联系卜分密切,不能打破各环节的施工顺序,因此施工中会存在许多隐蔽工序,极易影响隧道施工的安全及质量;(3)施工环境恶劣:施工人员在隧道施工中要进行地下施工操作和交叉作业,但由于施工工序较为繁琐,作业空间l一分狭窄,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如支护、开挖、防排水、预埋件等环节的施工质量与规定标准不相符,则会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和人员的人身安全;(4)风险大:在预测隧道施工现场的地质变化时,如果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则可能引发塌方事故。 2公路隧道施工要点 2.1隧道开挖 不同类型的隧道围岩需要采用不同的开挖方法。一般来说,条件比较差的Ⅴ级围岩,在开挖前应该先施作超前管棚支护,然后留核心土进行分部开挖。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的原则一步一步完成各项操作。先施作管棚超前支护,然后再对上部环形部进行开挖,完成上部初期支护后顺势开挖核心土,最后进行下部和支护结构的施工。开挖完成后及时喷射混凝土封闭围岩、打锚杆、挂网并完成钢拱支撑,按照设计要求的厚度分层喷射混凝土。针对Ⅳ级围岩,多采用上下台阶法作业,上断面围岩支护基本稳定后开外边墙和底部,开挖过程中随时根据现场条件调整施工参数。在实施光面爆破时注意对装药量的控制,尽量确保光面爆破达到预期效果。 2.2 仰拱技术 在隧道下程的初期支护以及二次衬砌的具体衔接施下下序中隧道仰拱这一施下技术将会对公路隧道的下程质量以及施下下序的安全步距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现如今的公路隧道施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施下技术以及先进的施下设备,在进行仰拱施下时为了保证施下进度常常通过多开下作面或者是进行增加仰拱在具体施下中的长度这一方法。但是,当前二者都难以保证仰拱的施下质量,并且施下时间长,成本耗费大。 2.3隧道防排水层施工 防水工程:采用专用防水卷材铺贴在衬背,将土工布铺设在原衬砌层与防水卷材之间用作衬砌背缓冲层及排水层。排水工程:在喷锚层和衬砌之间设置隧道专用复合防水卷材,隧道渗水通过衬砌背面的排水滤层渗透到墙角处,再顺着墙角的衬背的纵向排水盲沟和横向排水管道排到指定位置。该工序中需要注意一点:衬背纵向盲沟一般是用100mmHDPE打孔波纹管敷设在防排水层外围并固定于喷锚层上。原衬砌与衬背土工布排水层之间需要用50mmHDPE打孔波纹管环向布置一条排水盲沟,一般间距为V级围岩2m,IV级围岩5m,III级围岩10m。 2.4隧道二次衬砌 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确保二次衬砌不开裂,建议连续浇筑施工,并且采用全断面自行式钢模台车配砼输送泵泵送入模,台车外挂高频振捣设备再配合插入式振捣器将混合料振捣密实。除此以外,为了避免柔性防水层受到施工活动的影响而导致局部防水效果出现问题,建议使用低碱性膨胀水泥砼将衬砌做成具有防水功效的衬砌结构。 2.5仰拱、铺底等施工 仰拱、铺底施工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道路的正常行车秩序,建议采用液压式钢结构栈桥,也可施作一个简易的过渡通道来保证正常通车。施工中必须尽快完成仰拱并铺底,做好洞内防排水沟渠以防隧道基底软化,早闭合,以早日恢复正常的通行秩序,防止隧道塌方。 3隧道施工新技术 以某工程实际为例,分析隧道施工新技术要点如下: 3.1强风化、极破碎板岩隧道快速掘进 随着隧道进深不断增加,电力供应、通风排烟也越来越困难,安全风险越来越高,工人作业环境也越来越恶劣,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掘进速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部强化洞内通风排烟措施。在洞内通风方面,我部采取了洞内二次送风的措施。即在洞口段各设置一台 2×110kW轴流风机,在隧道1500m位置再次各增设一台2×110kW轴流风机,用于洞内纵深的通风排烟,此外还成立通风排烟管理小组,加强通风的日常管理,开挖过程中能够做到爆破以后20min之内保证隧道内的空气质量满足要求。 3.2洞内极软岩段的支护工艺 左右线隧道在K11+010-K10+750段的开挖揭示地质为极破碎软岩,开挖的渣体如粉末状,遇水成泥、手握即碎,毫无自稳能力,按照原设计的方案进行开挖支护没有可能,处理不当很可能造成掌子面大规模塌方甚至冒顶,支护面大面积出现拱架扭曲,断面侵限,对隧道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带来极大隐患。针对这种特殊地质,我部召集年轻技术骨干,集思广益,经商讨决定在超前导管加强注浆稳定开挖

引水隧洞施工日志

XXX工程总干渠工程施工Ⅲ标段 施工日志 (第册共册) 工程名称:XXX工程总干渠工程施工X标段 施工单位:XXX水利港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XXX江河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XXX蓬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记录人: 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填写要求 一、施工日志是重要的工程施工技术履历档案,应按单位或单项工程分别单独填写,并纳入竣工文件。不得几项工程混合或交叉填写。 二、施工日志由工程(点)施工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按规定内容逐日连续填写,不得隔日、跳日或断日填写;字迹工整清晰,不得涂改;应采用蓝黑或碳素墨汁笔书写,不得使用其它墨汁书写或电脑打印;“记录”栏中应连续填写,不得出现空白行、段和页;对需要补充的内容应在“备注”栏中书写,对记录问题的地方应在“备注”栏中用“*”标识并注明纠正和验证情况的记录页码。 三、施工日志记录应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着重记录与工程质量形成过程有关的内容,确保工程质量具有可追朔性。与工程施工和质量形成无关的内容不得写入其中。 四、填写内容至少应包括: 1.在首页上单独描述本工程的基本概况。主要包括设计概括、主要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检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开工及竣工日期等。 2.在施工日志的顶端应写上工程地点(桩号或部位)、日期、气候等。 3.按施工先后顺序如实记录工程形成的全过程: (1)工程形象进度。 (2)地质围岩情况。 (3)主要施工方法。 (4)施工内容。 (5)机械配置及使用情况。 (6)人员配置情况。 (7)安全、质量、环保、文明施工情况 (8)变更设计情况。 (9)隧洞监控量测情况。 (10)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情况。 (11)技术交底、施工方案、测量放样。 (12)原材料进场及送检情况。 (13)安全质量、技术教育培训情况。 (14)上级人员检查情况及整改情况。 4. 施工日志中记录的问题必须有纠正和验证记录,做到问题闭合。

地下空间施工新技术

2地下空间施工新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急剧膨许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建筑用地紧张、生存空间拥挤、交通阻塞、基础设施落后、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等城市病,给人们的居住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也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此,地下空间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日益凸显,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国际上,1991年,《东京宣言》 提出“21世纪是人类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世纪”,国际隧道协会也提出了“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利用地下空间”的口号。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大规模地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地下铁道、地下停车场、地下仓库、地下商场等地下结构的建设及热力管道、电力管道、通信电缆、给排水管道、燃气管道各种管道的铺设。 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地下结构施工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 (1)明挖技术。即各种形式的基坑支护开挖技术。 (2)暗挖技术。暗挖技术是与明挖法相对的、各种非敞开或小部分敞开的开挖技术。 (3)托换技术。托换技术是解决对原有建筑的地基需要处理和基础要加固的问题,以及解 决在原有建筑基础下需要修建地下工程和邻近需要建造新工程而影响到原有建筑物的安全等问题的技术总称。 本章主要对目前采用的各种新型的地下空间结构施工新技术作简单介绍。 2.1暗挖法 2. 1.1新奥法 1.概述 所谓新奥法,即“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法”(New Austrian Tunnelling Method),国际上简称为NATM,是一种在岩质、土砂质介质中开挖隧道,以使围岩形成一个中空筒状支撑环结构为目的的隧道设计施工方法。新奥法采用的主要支护手段是喷射混凝土结构和打锚杆。 新奥法基本原理: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围岩本身具有的自承能力,即洞室开挖后,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及时进行喷锚支护(初期),使之与围岩密贴,减小围岩松动范围,提高自承能力,使支护与围岩联合受力共同作用。 新奥法适用于具有较长自稳时间的中等岩体、弱胶结的砂和砾石以及不稳定的砾岩、强风化的岩石、刚塑性的黏土泥质灰岩和泥质灰岩、坚硬黏土及在很高的初应力场条件下的坚硬和可变坚硬的岩石。 新奥法与传统施工方法的区别:传统方法认为巷道围岩是一种荷载,应用厚壁混凝土加以支护松动围岩;而新奥法认为围岩是一种承载机构,构筑薄壁、柔性、与围岩紧贴的支护结构(以喷射混凝土、锚杆为主要手段)并使围岩与支护结构共同形成支撑环来承受压力,并最大限度地保持围岩稳定,而不致松动破坏。 2.新奥法施工技术 (1)施工工序 新奥法施工工序可以概括为:开挖→一次支护→二次支护。 1)开挖作业的内容依次包括:钻孔、装药、爆破、通风、出渣等。 2)开挖作业的方法有:①全断面开挖法,即一次完成设计断面开挖,再修筑衬砌,是在稳定的围岩中采用的方法;②台阶开挖法,即将设计开挖断面分上半部断面和下半部断面两次进行开挖,或采用上弧形导坑超前开挖和中核开挖及下部开挖;③侧壁导坑环型开挖 法,多用于不良地质条件下,也是城市隧道抑制下沉时常用的方法。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本项目全线共设置隧道2座,分离式长隧道1座长2200m,双联拱隧道1座长415m。 隧道设计标准 公路等级:高速;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地震:设防烈度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 ; 设计速度:100km/h;车道数:双向六车道; 行车道净空:限界净高为5m。 隧道施工方法及工艺 4.4.1控制测量 ⑴施工前平面控制网复测 施工前根据设计院和建设单位技术部门现场进行的交接测量控制桩橛点及办理的相关手续,组织测量人员对交接的导线网点和水准基点进行闭合复核测量,复核导线点的坐标和水准基点高程的准确性,测量结果经过平差后与所交的控制点结果进行对比,完全无误后作为施工用控制点。隧道每掘进1km或雨季前后各进行洞内外导线控制点联测一次。 ⑵平面控制附合导线测设 洞内布置双导线,形成闭合导线,利用全站仪、精密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精确控制隧道施工。 洞口导线点位使用不锈钢钢筋(顶上刻十字线)埋于洞口附近坚固稳定的地面上,并用混凝土固定桩位,点与点之间通视良好。点位布置完毕后,利用设计院交接的导线网GPS点(已知)作基准点,以三维坐标法,使用全站仪引测附合导线上各点的精确坐标值(并经平差),使用精密水准仪从高等级的2个BM 点测定导线上各点的准确高程(并经平差)。水平角的观测正倒镜六个测回中误差≤±1.8″,每条附合导线长度必须往返观测各三次读数,在允许值内取均值,导线全长闭合差≤±1/80000。 ⑶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点的布设利用平面控制点的埋石作为高程控制点,如特殊需要时进行加密,加密的水准点精度不低于高程控制点的精度,其布置形式为附合水准线路。精密水准点的复测采用S1等级水准仪对所交精密水准点进行复测,往返测量。观测精度符合偶然误差±2mm,全中误差±4mm,往返闭合差≤±8mm(L 为往返测段路线段长,以km计)。两次观测误差超限时重测。当重测结果与原测成果比较不超过限值时,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 4.4.2施工测量 根据本合同段隧道特点在各施工洞口各配备一个测量班,每个测量班均由1名测量工程师、4名测量技工组成,共同完成测量工作。测量班依据工作内容配置测量仪器。测量作业程序流程见图所示。 ⑴洞口测量 根据隧道洞口的设计结构和洞口地形标高,详细计算洞口边仰坡开挖边线的坐标和各桩中心坐标。利用附合导线与以上计算坐标的相对关系,使用全站仪在地面上放出洞口边仰坡开挖轮廓线,十米桩中心坐标点位,以放出的坐标点为中心放出开挖边线桩,控制洞口边仰坡的开挖。 测量作业程序流程图 ⑵洞身测量 隧道洞身施工测量根据隧道设计文件,精确计算出线路百米桩的坐标及结构的相关尺寸和标高,并按每10m编制出所有隧道标高表。测量工程师利用洞内测量控制点,及时向开挖面传递中线和高程;由测量班用断面测量仪测设隧道开挖轮廓线、支护钢架架立前后和二次衬砌立模前后轮廓尺寸,进行复核,确认准确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对混凝土净空断面应用激光隧道限界检测仪检查。 在洞内进行施工放样时随时配带气压标、温度计,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仪器进行气压、温度的修正。

浅谈千枚岩隧道施工

浅谈千枚岩隧道施工 发表时间:2018-05-24T17:09:58.5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作者:夏元 [导读] 摘要: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千枚岩隧道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结合案例分析了千枚岩以及相关工程特性,总结了千枚岩隧道施工的重难点、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注意事项。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威州镇中铁六局项目部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千枚岩隧道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结合案例分析了千枚岩以及相关工程特性,总结了千枚岩隧道施工的重难点、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注意事项。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施工方法,合理配置资源,保证施工质量。 关键词:千枚岩隧道;工程特性;施工方案;注意事项 一、工程概括 1.1千枚岩特点 千枚岩是具有千枚状构造的区域浅变质岩,由泥质、粉沙质或中酸性凝灰岩等岩石形成。千枚岩颜色一般较浅,经过变质后,会生成石英、绿泥石等。 千枚岩特征之一是遇水泥化。当千枚岩遇水时会表现出软化、泥化的特征。在富水隧道仰拱路基部位的千枚岩,施工车辆碾压后,会迅速泥化。此外,脱水粉化也是千枚岩典型特征之一,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千枚岩会因为缺水,出现崩解、强度降低等,最终成为沙土。 以陕西省高速公路千枚岩隧道的施工情况为例,该隧道处于富含水的千枚岩隧道段落,周围的岩石出现多处塌方,并且隧道仰拱路基部位的千枚岩,施工车辆碾压后,会迅速泥化。 1.2工程特点 本工程特点包括隧道主体结构形式多样、设备配置复杂、施工技术难度较大等。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工程地质条件、运输条件气候因素等。 以桃坪隧道工程为例,该隧道主要是以强风化绢云石英千枚岩为主。由于受构造及风化的影响,隧道进、出口地质条件较差,边仰坡自稳能力极差,出口山体斜上方存在有很大块危岩,施工难度很大。而且该隧道地处山区、运输条件差,施工区域狭窄、规划难度大,此外该隧道还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工程地质条件、运输条件气候因素等。 1.3重、难点分析 1.3.1工程重点 工程的重点包括隧道进口的基础处理以及工程交叉施工等。比如,以桃坪隧道洞口工程案例来分析,处理好其与裕丰岩大桥施工是出口进洞的重点,对整个项目起到关键作用。 1.3.2 工程难点 由于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隧道洞口施工安全的保证成为工程的难点。首先隧道出口危石出露面积较大,增加了洞口施工安全风险。其次隧道出口处的地形也非常关键。在加固环节中,测量线间距很小,施工中要严格按其设计标准来执行成为是本工程的难点。 二、隧道施工方案 2.1 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包括洞内外控制测量。洞内控制测量时,要先进行洞口、洞身测量,然后进行主网布设,施工导线等。需要进行精密的水准点复测。洞外控制测量时,项目进场后,要立即组织测量队对本标段平面控制系统进行复测,根据测量标准严格执行。每个洞口都要设置平面控制点和高精度水准点。 2.2 洞口施工 千枚岩隧道由于受构造、风化影响,结构面结合较差,岩体容易破碎,千枚岩遇水极易软化。开挖洞口前,首先要设计测量控制网,严格按照规范与验收标准进行施工。然后确定截水沟位置来截水沟,目的是拦截地表水,防止流水冲刷千枚岩隧道洞门。最后要布设地面沉降观测点,方便检测各种施工措施。 2.3明洞施工 明洞施工按照以下顺序执行: 明洞开挖→仰拱施工→仰拱回填→衬砌混凝施工→铺设防水层→明洞回填。隧道明洞施工中仰拱采用分段开挖、浇筑,并进行一次性施工。仰拱施工做完成后,混凝土强度要求比较高,还要安装设计仰拱填充模板,来进行仰拱填充。 二衬台车作为明洞施工的内模,首先要进行测量检查,合格后才能绑扎钢筋,需要注意的是外膜要用钢模板来拼装。此外,拱墙一般采用一次性整体灌注法来施工。在洞外,混凝土集中拌和后用运输车运到洞内。 2.4 洞外施工 为了提高提高结构的稳定性,隧道明洞边墙外侧用直墙式,适当加大边墙厚度,边墙结构采用不等厚形式。施工过程中,要进行施工放样,确定隧道洞口的位置,根据设计图来施工。 2.5 进洞施工 隧道明暗洞交界采用导向墙定位。导向墙时用C25混凝土,内设导向架,导向架外侧焊接钢管作为导向管。导向管的位置定位采用全站仪、水准尺等定位后,浇筑混凝土。隧道进洞口左、右的线管长度和数量要固定好,施工前要先开挖明洞,要留置工作平台。 三、施工注意事项 3.1 保证施工质量 要保证施工质量,首先要树立交工验收合格、竣工验收优良的质量目标。施工过程中,要杜绝死亡、火灾、重大机械、重大交通等事故;要消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恶性事故;要控制年重伤率、年负伤率;要创建安全文明标准的施工工地,确保施工质量。 仪器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也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要加强仪器的维修和保养,要按时送检。 控制点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施工的质量,要定期组织测量人员,对控制点进行测量,要保证控制点的准确性。定期复核,如果出现失误的时候要及时做出调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