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天祥《过零丁洋》优质教学案例-教学文档

文天祥《过零丁洋》优质教学案例-教学文档

文天祥《过零丁洋》优质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熟读成诵。

2、品析诗歌,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民族气节和人生哲理。

3、欣赏诗歌,学习诗歌凝练的遣词技巧及诗歌创作技巧。

教学难点

诗歌凝练的遣词技巧及诗歌创作技巧。

教学课型

品读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思路

朗读——品读——赏读——诵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 同学们,《三国演义》是一部英雄史诗。英雄总在乱世挺胸而出,世事总在兴衰成败中循环。宋元交替之时,文天祥成为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

的顶梁柱,然而独木毕竟难支,他几经沉浮,终被元军所俘,在被押北上途中,书《过零丁洋》诗以言志,最终英勇就义。让我们通过《过零丁洋》一诗来凭吊这位英雄吧。(投影《过零丁洋》一诗)

二、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1、回顾七言诗的朗读节奏。

2、自由诵读诗歌,结合注释选择每句的朗读节奏。

3、指名朗读,检查朗读时的停顿、轻重音符方面的情况。

4、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三、品读诗歌,领略意境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2、齐读诗歌,分联品读。

(1)首联的两句叙事各是哪个对象?所叙何事?

交流明确:个人和国家、个人科举入仕,起兵与国家共存。

(2)颔联的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交流明确:国事危机,个人也动荡不安,国命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风飘絮”形容国势柳絮飘散,无可挽

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无力自主。

(3)颈联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如何理解“惶恐”和“零丁”?

交流明确:叙述中抒情。“惶恐”和“零丁”都语含双关,既指地名又述心情。

(4)尾联是千古名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体现什么?

交流明确:直抒胸臆。以死明志,体现他崇高的民族气节。

3、试齐备课文,能背则背,不能背则诵。

四、赏读诗歌,揣摩精髓

1、学生读自己欣赏的句子,谈欣赏这一诗句的理由。

2、教师整理归纳:

(1)对仗工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语含双关:“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3)意境悲壮昂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叙事言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五、诵读诗歌,延伸拓展

1、学生自由诵读。

2、指名背诵。

3、延伸拓展:

(1)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能举出类似的人物事例吗?

示例:苏武牧羊、岳飞精忠报国、刘胡兰慷慨就义

(2)你还能想起哪些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一样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示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六、举一反三,依例自学

1、学生小结前一首诗的学习方法。

2、学生依例自学《浣溪沙》。

3、教师检查自读效果。

七、课堂总结,学法引领

文天祥的铮铮铁骨让我们在悲壮中肃然起敬,爱国气概令人震撼,给我们深刻启示。品其诗,明其情,学其志,方为正确的读诗之道,掌握这一方法将有助你品读更多的古代诗歌,并从中探寻古人的思想精华。愿这一读诗方法能伴同学们一生。

(完整word版)《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一、对话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他们浩然正气,舍生取义,大家能想起他们的名字及故事吗?指名回答。 2、生回答:虎门销烟林则徐,抗倭英雄戚继光,抗金英雄岳飞,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3、师:大家知道的知识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英雄文天祥写的《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4、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学习目标 过渡:同学们,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吧。 (课件展示。)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轻松背默。 2.借助注释,了解诗意。 3.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3.掌握方法,学以致用。 三、展示预习 过渡: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时搜集了与作者、作品、背景相关的资料,接下来,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你所了解的文天祥是怎样的一个人? 谁先亮出自己的风采? 生:文天祥,南宋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和诗人,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人。他20岁时考中进士第一名,官至右丞相。 师:预习展示,让大家对作者有了一些了解。 生:元军南下时,文天祥代表宋朝与元人谈判被扣,后来逃脱出来,一再起兵抗元。兵败被俘,始终拒绝元人的威胁利诱,最后从容就义。 师:很好!预习展示让大家了解了作者的经历。 师:看来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认真的预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奖励大家,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浏览一下吧。 (课件展示。) 《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当时,元军统帅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这首诗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师:了解作者、作品、背景相关的资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四、学习诗歌 (一)划节奏读诗歌 1、过渡: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一遍这首诗,注意朗读的节奏,读准字音。 板书:干戈寥落飘絮惶恐 2、听录音,请一位同学范读,注意节奏,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第三题第二小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师生齐读诗歌 通过朗读大家知道了《过零丁洋》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律诗,那么上个单元我们学过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诗也是七言律诗,大家知道七言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第二、四、六、八句最后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 一、导入 (课件展示)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师:有同学读过这首诗吗?朗诵一下。 师: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齐读)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师:自由是作者的信仰或说是理想,诗人为了追求信仰和理想,宁愿牺牲一切——包括爱情和生命,可见信仰、理想之崇高,那么,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又是如何为理想而奋斗的呢?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他的诗歌《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二、作者、背景简介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与作者、作品、背景相关的资料,接下来,请同学展示预习成果。 你了解的文天祥? 明确:作家经历、作品风格、写作背景等 师:看来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认真的预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浏览一下。 (课件展示)

《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这首诗为 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张弘范读后深受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 师: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是怎样的 一首诗,竟然能够打动战场上兵戈相见的敌人?有时怎样的一首诗, 让千百年来无数国人为之动容? 三、初读诗歌朗读、诗译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歌 (1、正音,2、押韵,3、韵脚“经”、“星”、“萍”、“丁”、“青”,4、节奏223,七言律师的特点) 师:同学们是否能读懂这首诗呢?(关键字词的解释) 起一经:四周星:寥落:荒凉冷落。指战争造成的残破景象。 惶恐:惊慌恐惧。汗青:指史册。 师:你们是如何翻译的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建议:(课件展示。) 1.正确释字,诗意扩充。 2.语言凝练、尽量押韵。 师:请看老师给大家的示例。(课件展示。)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 未尽。

《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1、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 2、品味诗中感情充沛的词句、体会主旨 3、体会学习作者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有感情朗读、品味词句 难点:理解作者思想情感 三、教学方法:朗读、探讨、品析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许多鲜活的面孔浮现在我们眼前,岳飞、戚继光、郑成功。。。。。。他们在民族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把生命献给了伟大的祖国,今天我们就走进一位这样的英雄——文天祥,学习他的《过零丁洋》,感受他那满腔的浩然正气。 2、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他奉命至元军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镇江,脱险后并率兵抗元,兵败五坡岭被俘,次年坚抗元将张弘范诱降。经过零丁洋时,面对浩渺沧海感叹国家命运。于是写下这首诗表明自己的心志。

3、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听配乐朗读 请同学注意朗读节奏、重音、感情基调。 (2)、学生自由读 (3)、师范读 (4)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诗的节奏、语气、感情、重音方面)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过零丁洋》是在以上的境遇中创作的。同学们来朗读诗歌,,请你们读完后说说这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 学生小声朗读讨论然后明确:沉痛与悲凉。 师:试着用很沉痛的心情来读你们说到的这些词。(师领着读)同学们再来看一下,你们觉得整首诗都是这样的基调吗? (诗的尾联应该读出一种高亢激昂的感情,它与前三联不一样)师:来比照一下,在朗读的时候,前三联运用的语调与尾联一样吗?

《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 教学目标: 1、解律诗特点,初步把握律诗基本常识。 2、认真看注解,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在诵读中较准确地把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美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 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相关图片、背景音乐等。 预习要求: 1、朗读全文,体会本篇的感情。 2、搜集有关爱国的古代诗词、歌词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例。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可是在我们祖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无数的先烈在为它捍卫奋斗,把自己的生命与情感奉献给我们的祖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倾听伟人文天祥的心声,感受他的爱国豪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当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为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理解并鉴赏诗歌中的警策语句。 3、赏析本诗的语言。 4、学习诗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诗歌。 2、理解名句含义、品析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名句含义、品析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发展历史,在这一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正是这种源远流长、历久弥坚的中华民族精神,正是有众多的民族英雄为了坚定地信念甘洒热血,才使中华民族能饱经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不亡。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并学习他的《过零丁洋》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朗读诗文 1、老师范读 2、指导朗读:同学们来朗读诗歌,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请你们读完后说说

这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 明确:无比沉痛的感情,还有一种深深的悲凉。 哪些词语能体现出这种沉痛与悲凉呢? 明确:辛苦、寥落、破碎、浮沉、惶恐、零丁等都可以看出诗人的苦痛。 试着用很沉痛的心情来读你们说到的这些词。同学们再来看一下,你们觉得整首诗都是这样的基调吗?那该如何来读呢?比照一下,在朗读的时候,前三联运用的语调与尾联一样吗?师再范读 4、大家齐读。 5、结合注解,理解诗句大意,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 6、释疑、纠正强化。 7、小游戏:我给大家故事片段,大家说说和哪句诗照应。 8、结合故事,背诵全诗。 四、赏析诗文,品析语言 1:细读文本,结合文章大意,根据自己理解,说一句话。 以“我喜欢——————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或“我喜欢 ————————句,因为它表现了 ————————————————————————————”的格式说一句话。 五、拓展延伸 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你还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铁骨的名句? 六、小结、 一曲《过零丁洋》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深深地震撼,文天祥的躯体倒下了,但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在我们今天和平安定的时代,同学们依然要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进取,努力学习,用我们特有的方式来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让爱国的旋律永远回荡在我们的生活中。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教案范例 部编版初中语文 九年级下册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 教案

《过零丁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抓住“寥落”“惶恐”等词,能够读出作者的感情波动,了解作者生平及抗元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结合背景知识,品味诗歌语言,感受作者悲凉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时代背景资料、作者生平,品读诗歌语言,感受作者悲凉沉痛的情感。 难点:感受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引导语:“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岳飞的《满江红》)没错,这首词是岳飞的代表作。抒发了“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显示了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位和岳飞一样的英雄——文天祥。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名篇——《过零丁洋》。【板书:过零丁洋】(二)整体感知 1.学生观察题目,试着给题目断句。(过/零丁洋) 2.教师多媒体出示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屏显】 文天祥,南宋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诗人,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人。他20岁时考中进士第一名,官至右丞相。元军南下时,文天祥代表宋朝与元人谈判被扣,后来逃脱出来,一再起兵抗元。兵败被俘,始终拒绝元人的威胁利诱,最后从容就义。 《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激情。 3.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说说读出了怎样的情感基调?(沉痛悲凉)【板书:沉痛悲凉】 4.指名读,教师指导。 (三)深入研读 1.通读全诗,从诗中可以看出辛弃疾一生的基调是怎样的?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明确:基调是“辛苦”,也就是艰难困苦。 ①个人读书艰苦:辛苦遭逢起一经; ②个人斗争的艰苦:干戈寥落四周星; ③国家命运的艰苦:山河破碎风飘絮; ④个人逃亡的艰苦: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教师追问:这些艰苦给作者带来怎样的感受? 1

文天祥《过零丁洋》精品教案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 文天祥《过零丁洋》精品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天祥《过零丁洋》精品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意,品味鉴赏诗句。 3、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品味鉴赏诗句。 教学难点 掌握品味鉴赏诗句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歌曲《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唱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其实,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尤为强烈。在我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也是一个中华民族饱受耻辱的朝代——皇帝被掳,都城被侵,国人被屠。耻辱的历史让我们痛心,但却也造就了一个个爱国志士,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许多爱国志士中的一位,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华彩诗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民族英雄,学习他的悲壮诗作,感受他的崇高人格。(出示课题) 二走进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张弘范劝他写信招降在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

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背景简介 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读诗 1老师范读。 2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节奏及感情。 3指名读 4小组读,理解诗意。 五品诗 从—————————————————————————————句,我想到了(运用什么修辞,写出了)—————————————————————————。 例如: 从首联我想到了诗人的人生经历,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期间经历了多少艰辛、无奈遗憾。 方法: 1、联系实际,体会真情。2发挥想象,感悟真情。 六悟诗 像文天祥一样的爱国英雄还有哪些?还有哪些名句是来赞扬人们的这种高尚情操的? 板书: 联系实际,体会真情。 发挥想象,感悟真情。

第24.课《过零丁洋》教案2022-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过零丁洋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对偶和比喻的巧妙作用。 学法指导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翻开中国宋代的历史,我们会看到很多的伟大人物,如苏轼、陆游、岳飞等,而文天祥也是其中有名的一位。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华彩诗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英雄,感受他的崇高人格。(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三、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咏志诗。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军南宋最后据点崖山,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遂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四、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清字音,了解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

五、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具体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轻声跟读。 2.指导学生朗读。 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全班齐读课文。 六、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明确:一是在他21岁时熟读经书,因科举走入仕途; 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金。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以及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过零丁洋》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过零丁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 体会文天祥诗歌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3、情感目标:学习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2.背诵诗歌,体会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学习难点 1、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语言,领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过零丁洋》,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体会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教学新课 1.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号文山。

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 此诗是作者的代表作,创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写此诗以明志节。 2.赏析诗句,把握情感与主旨,老师先示范读诗,学生后整齐读诗,再反复读诗,再齐读诗,按下面老师的提示思考完成学习。 (1).诗的首联写了哪两件事? 明确:一是受到皇帝选拔,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2).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除了运用对偶的修辞以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3).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妙在何处? 明确:“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巧借两个地名,渲染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这两

八年级上册语文《过零丁洋》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过零丁洋》教案 前面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却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完全是至性精神的自然流露。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八年级上册语文《过零丁洋》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上册语文《过零丁洋》教案 教学目标: 1、检查背诵。 2、学习《过零丁洋》、《浣溪沙》两首诗,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诵。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背诵和默写 教学难点: 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渡荆门送别》、《秋词》、《赤壁》 二、学习《过零丁洋》 1、朗读古诗 2、简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杰。 3、讨论: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4、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5、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6、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7、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

过零丁洋优秀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 家整理了过零丁洋优秀教学设计,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过零丁洋优秀教学设计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借助注解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重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古代诗歌。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二、作者介绍 师:文天祥大家熟悉吗?谁能给大家做一下介绍?(请1-2位学生介绍) 过渡:看来同学做了充分的预习,这是个很好的习惯,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浏览 一下。 PPT出示:《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当时,元军 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 首诗作为回答。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过渡: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三、译诗解说内容 师:回顾一下,我们平常是怎么学习诗歌的?字音、节奏、停顿、疏通、主旨 1、自由出声朗读诗歌一遍,解决字音 2、请一生范读,注意节奏 3、生齐读诗歌 师:通过朗读我相信同学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老师要教给大家一种新的学诗的方法。第一步:译诗解说内容。 师:先看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哪位同学能逐字解释一下? (一生逐个解释。) 师:老师再请一位同学把首联翻译一下。(请一生翻译) 师:接下来的难度稍微大了一点,老师要求同学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来解说首联的内容。 (课件展示示例。)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

2022年教学教材《古诗欣赏过零丁洋》优秀教案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文天祥〔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沉着就义。他后期的诗作主要记述了抗击元兵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忆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防止,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那么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表达,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③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对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忆。 “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过零丁洋》文天祥 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过零丁洋》,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2、正确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全诗慷慨悲壮,气贯长虹,通篇洋溢着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千古不朽的壮歌。 3、学习诗词,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爱国情感,从中受到感悟。 教学难点 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知识。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作家作品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二、检查预习作家作品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次年,临安被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杰。 三、学习《过零丁洋》 1.分小组学习古诗:你们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还有什么值得探讨的。 2.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1)讨论: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明确: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额联上下两联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知识。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过程和方法目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熟读并背诵诗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

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简介写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学生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五、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提示。 六、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七、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八、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 九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明确:一是读经书入仕途;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八年级上册语文《过零丁洋》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过零丁洋》教案(优秀5篇)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检查背诵。 2、学习《过零丁洋》,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诵。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背诵和默写 教学难点: 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以题切入,确定基调 师:我国的历代王朝中,南宋是极弱的一个王朝,先期被金入侵,后期被元灭亡。可是,在南宋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民族英雄,同学们知道都有谁吗? 生:岳飞、文天祥、还有上个学期学到的辛弃疾也是吧! 师:他们善于诗文,也是响当当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二、学习《过零丁洋》 1、朗读古诗 同学们请看题目,谁知道题目的意思? 生:“过零丁洋”就是路过零丁洋。 师:仅仅是路过零丁洋吗?此时的文天祥为何会在零丁洋呢? 生(看注释):不是的,文天祥此时被元军俘获,是作为俘虏押解路过零丁洋的。 师:对啊,此时的文天祥成为阶下囚,成了元军的俘虏,他会做何感想呢? 生:成为阶下囚,他心里一定很难过,很痛苦。

生:还有伤感与无奈。 师:《过零丁洋》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创作的。同学们来朗读诗歌,结合刚才对题目的理解,请你们读完后说说这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 2、简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杰。 三、把握全诗意思。 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可跟学生讲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的联系,特定的意象往往有其特定的表

《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1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 3.理解课后两组诗句的意思。 4.认识一个生字,学会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感受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坚决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文天祥的资料。 文天祥生平简介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

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回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简介写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回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说明自己的心志。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二 格律诗五首《过零丁洋》教案 长春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二 格律诗五首《过零丁 洋》教案 长春版 1278年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元军强逼文天祥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文天祥断然拒绝。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光照天地的爱国诗篇。诗歌回顾了诗人从读书入仕到救亡报国,直至被俘所经 历的艰辛危难,抒写“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沉痛,表明自己誓死不屈的意志和以身殉国的决心。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知识。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注解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2、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 多媒体运用:电脑教学平台

课前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导入新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长河滚滚而逝,有多少英雄正如翻飞的浪花般无影无踪。成也好,败也罢,能够永远留在人们心中的依旧是那些慷慨正气,一心为国为民的英雄。今天我们就翻开历史的画卷,走进南宋时期的一位民族英雄,一起学习他那悲壮的诗篇,一起感受他那崇高的人格,他就是文天祥。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课件出示,学生了解) 1、简介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张弘范劝他写信招降在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2、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教别人背叛父母吗?”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张弘范看后,连声称赞“好人!好诗!” 三、诵读,感知全诗 1、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正字,揣摩朗读时的语气、语调。 2、抽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点评。 师指导朗读技巧。(把握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生齐读。 4、师范读,生思考:(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解决) (1)这首诗属于什么体裁?并圈出韵脚。 (2)诗句中使用了什么修辞?体会其特点。 四、精读,了解内容(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解决) 1、标题交代了哪些内容? 2、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3、作者当时的心情如何?他把这一情感寄托在了哪些词语上? 五、品读,赏析妙笔 1、(作者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首联回顾了哪些经历?(课件出示当

《过零丁洋》教案优秀8篇

《过零丁洋》教案优秀8篇 过零丁洋篇一 教育在线 【设计思想】 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那种善于倾注强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 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40分钟×2) 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语。 2.学生活动: 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二、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