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索国有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机制

探索国有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机制

探索国有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机制

探索国有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机制已成为重要问题。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最具优势的群体。国有上市公司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带动行业成长的中坚力量。然而,国有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管理依然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发展和国有控股股东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

股权分置改革后,国有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的价值取向趋于一致。国有控股股东过去对上市公司控制力不到位的管理缺位问题已经得到扭转,做强做大已成为了国资委主导下的国有股东发展上市公司的主思路。一些XXX明确提出了充分发

挥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与产业整合平台作用,促进集团公司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进一步提升集团公司上市公司质量的工作目标。

然而,国有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管理依然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存在因股东不能严格遵循上市公司决策程序或因董事会、经理层和股东大会权责不清或不合理等造成的管理越位、

错位问题和管理行为不合规问题,以及管理方法不适应上市公司运作规律的问题。一些国有控股股东在行使股东职权的时候,忽略了其作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应履行的相关义务,如作为信息披露义务人的信息披露义务、内幕信息保密义务和对中小股东的诚信义务,以及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等。

国有控股股东需要直面解决如何在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下行使好国有出资人权利,实现国有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双赢的问题。国有控股股东应该发挥资源优势,做强做大上市公司,同时严格遵守上市公司决策程序,履行相关义务,避免管理越位、错位问题和管理行为不合规问题的出现。这样才能提高国有上市公司对社会资本的吸纳能力,实现上市公司的发展和国有控股股东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

为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国务院批转了证监会的《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和国资委的《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国有控股股东应该以全体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为基础,建立科学决策、规范透明、合法合规、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有效监督的管理机制。

要合理划分和明确上市公司董事会、经理层和股东大会的权责分工,这是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核心内容,也是减少管理过程中越位或错位现象的基础。根据《公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和《上市公司章程指引》,控股股东以其所拥有的股份表决权的绝对多数优势形成了对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的控制和对董事、监事、经理层人员进行推荐和聘用的主导地位。因此,控股股东需要提前做好上市公司董事、经理层人员的培养和准备工作。相关法律和规则对于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在上市公司具体经营与管理的职权划分预留了充分的讨论空间。股东大会作为控股股东行使权利和控制风险的最后屏障,赋予其关键的权力固然重要,但上市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权需要落实在股东的决策代理人——董事会和董事会授权下的执行层,即经理层。因此,应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好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职权分配,根据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战略定位、上市公司的业务特点和双方的人力资源情况制定权责划分原则。董事会作为决策层对经理层“有控制的授权”是许多国有企业普遍遵循的一个原则,既保证上市公司经营的效率,又做好对重大事项的管理,如证监会和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强调的重大决策和风险事项的管理以及国有资产管理强调的“三重一大”等事项的管理,做好企业风险管控。

要充分运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督机制,防止因“一股独大”引发的“内部人控制”风险。要发挥上市公司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建立对董事和经理层履职和勤勉尽责情况的定期评价机制,并将评价情况纳入高管考核机制。同时,要加强监事会对上市公司重要事项(如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和执行情况的监督。

二、利用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下设机构的作用

根据《股票上市规则》,董事会秘书是对上市公司和董事会负责的,其重要工作职责之一是确保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并监督检查反馈董事会决议在上市公司的落实情况。此外,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XXX等下设机构也可以对上市公司的规范经营和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

三、将管理原则和行为法制化、制度化、程序化

作为公众公司,上市公司的管理需要遵循决策规范化和程序透明化的原则。《公司章程》是上市公司的基本法,明确了权责划分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方式和相应程序,成为上市公司日

常运作的工作依据。《董事会各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细则》、《总经理工作细则》、《董事会秘书工作细则》、《公司高管考核和薪酬管理办法》以及《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三会议事规则》等规范则是对《公司章程》的重要补充,是上市公司日常管理的操作手册。

因此,国有控股股东需要将其管理机制融入和固化到上市公司的章程、管理规范和运作程序中,以使其管理行为具备法律效力,成为所有股东都应遵循的规则。这是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管理中应该重点关注和需要落实的关键工作。

为了防止大股东滥用权力侵占上市公司和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一些强制性的制衡机制,包括《公司法》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规章。这些机制主要是为了确保上市公司治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管理,国有控股股东需要建立适应上市公司管理需求的接口机构。该机构应负责协调落实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在国有资产管理内部的决策程序,并提供支持和参谋工作。同时,控股股东应把握好战略管控和运营管控的度,保

证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实现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

此外,国有控股股东还需要建立适应上市公司管理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程序。这些制度和程序包括上市公司信息沟通制度、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管理和保密制度、以及上市公司资本运营等重大事项的特别决策制度。这些制度和程序有助于保障上市公司的信息保密和管理效率。

国有控股股东必须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职权分工,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依据章程和规范规定的程序实施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才能得到其他市场参与者的理解和支持。

首先,国有控股股东应该促进上市公司的经营质量,支持其做强做大,积极解决同业竞争。通过将优质资源和优势业务向上市公司集中,形成上市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国有控股股东可以发挥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和产业整合平台的功能,从而促进整个集团的发展。近年来,XXX以上市公司为平台,通

过资产重组和母公司整体上市等措施,推动集团公司重点产业和产品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对于与上市公司存在现实或

潜在同业竞争的业务和资产,可以将其中的优质资产整合进入上市公司,在解决同业竞争的同时,提升集团内业务整体竞争力;对于不具备入市条件的资产,应采取措施加快解决,否则会对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再融资产生不良的影响。同业竞争已成为监管机构在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审核中重点审查的不规范事项。

其次,控股股东应该推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工作,重点关注上市公司的监督与激励机制的建立。控股股东对于上市公司三会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其在推动上市公司内部规范运作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控股股东应该推动上市公司的合法合规经营,特别是要加强上市公司关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工作。激励约束机制是管理机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推动上市公司发展的动力。控股股东对于上市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控股股东应该充分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责任。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提高上市公司运营的透明度,不仅是上市公司的基本职责,也是控股股东应尽的义务。根据国资委《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的若干意见》等规定,国有股东要

切实强化信息披露责任,对于因自身行为可能引起上市公司证券及其衍生产品价格异动的重要信息,国有股东应当及时书面通知上市公司,并保证相关信息公开的及时与公平,信息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无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在相关信息依法披露前,严禁国有股东相关人员以内部讲话、接受访谈、发表文章等形式违规披露。

对提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的意见建议

对提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的意 见建议 随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管理水平的提高已经成 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 将就此提出若干意见建议。 一、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基础。在建立风险管理 体系时,我们需要通过制定风险策略、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等手段,建 立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框架,以帮助企业识别、衡量和控制各种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二、推进企业治理 企业治理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支撑。在推进企业 治理时,我们需要强化股东权益保护,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 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水平,以保证企业管理的公正、透明和有效。 三、优化人才管理 人才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核心要素。为了优化人才管理,我们需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发展平台, 建立绩效考核机制,让优秀人才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促进企业的创 新和发展。 四、加强资产管理 资产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资产 管理时,我们需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完善资产评估机制,建立资产 管理制度,确保资产的安全和有效性,也让投资者更加信任企业,提 高企业市值。 五、注重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外部表现。在注重社会

责任时,我们需要关注企业的环保、安全和公益事业等方面,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投资者、用户和公众的信任度,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推进企业治理、优化人才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和注重社会责任,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析资本市场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浅析资本市场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资本市场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话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具有国家背景和社会责任,其治理结构对其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以及社会责任履行具有重要作用。在资本市场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的长期发展和投资者的利益。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国有背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由国家控股或控制,具有国家股权的背景,其经营行为受到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影响和约束,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 2. 董事会结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董事会一般由国家机构、国有控股股东和独立董事构成,其董事会结构较为复杂,需要协调各方利益,保证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3. 经营目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经营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更要考虑国家战略、行业发展等因素,公司治理结构需要能够促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4. 员工利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治理结构中需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保证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权益。 在实际运行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公司的长期发展和社会责任履行。 1. 股权结构不稳定:由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涉及国家股权和国有资产的管理与配置问题,其股权结构相对不稳定,容易受到国家政策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影响。 2. 内部人控制问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较为严重,一些高管人员可能通过控制信息和资源,牟取私利,损害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 3. 信息披露不透明:一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存在财务数据造假、内幕交易等问题,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秩序。 4. 董事会治理效果有限:由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复杂,董事会成员之间利益冲突较为突出,导致董事会治理效果有限,难以有效监督和管理公司经营。 5. 社会责任缺失: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一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忽视了社会责任,环境污染、社会经济问题等不容忽视,需要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有效保障社会责任的履行。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人民论坛2013年8期 【摘要】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呈现出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公司所有者“虚位”、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职能弱化、监事会职能受限等方面,严重影响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需要通过改善“一股独大”现状,优化股权结构,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等措施使问题得以解决。 【关键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企业治理结构问题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制改造,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尚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探讨与研究,将对我国国企改制和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提高产生深远影响。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公司所有者“虚位”。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政府是第一大股东,在此情况下极易造成公司所有者“虚位”的问题,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政府以控制董事会的方式掌握公司的最终控制权,使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的干预;上市公司内部委托代理关系带有明显的政治功利性色彩,而不是完全体现经济利益的契约关系。政府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制主要表现为行政上的实际控制和产权上的弱化控制,这导致政府与企业在权、责、利方面无法清晰界定,形成了所有者“虚位”。一方面,具有管理实权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另一方面,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具备重大事项决策权和重要职位任免权,但却要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这显然成了难以解决的悖论。

股权结构不合理。当前,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一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国有股和法人股比重偏高的现象,该类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总股本中国有股占据绝对优势;总股本中限制流通股的比重过大;法人股股权比重不断上升。在我国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比重较大,使得占据较小股本的普通流通股在二级市场的买卖难以影响到公司控制权的变化。同时,受我国经理人市场尚不健全的限制,外部股东对企业经济行为和经理人的约束作用弱化,无法切实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因为国有股不具备流动性,所以它导致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被弱化,严重抑制了公司控制权市场化的发展。与此同时,股权分置造成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长期存在着利益输送与利益索取的关系,这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在此情况下,国有股在国有上市公司中呈现出“一股独大”的现状,从而使持有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股东因独揽公司控制权而不必完全承担股市风险。而持有流通股的中小股东不仅没有发言权,难以履行参与公司治理的权力,还要承担因信息不对称和股价波动而产生的市场风险。 董事会职能弱化。我国控股上市公司虽然均按《公司法》的规定设置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组织机构,但是在组织机构履行职能的过程中,董事会的问题却日益凸显。首先,董事会构成不合理。受国有股权过于集中的影响,中小股东的股权代表难以成为董事会成员,加之董事会中内部董事的比重过大,严重弱化了经理人的监督职能,从而造成了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其次,部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的董事成员素质不高,缺乏公司治理经验和能力,同时公司尚未建立董事会条例,导致董事会决策往往欠缺程序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监事会职能受限。虽然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与董事会是相互独立、各司其职

探索国有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机制

探索国有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机制 探索国有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机制已成为重要问题。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最具优势的群体。国有上市公司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带动行业成长的中坚力量。然而,国有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管理依然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发展和国有控股股东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 股权分置改革后,国有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的价值取向趋于一致。国有控股股东过去对上市公司控制力不到位的管理缺位问题已经得到扭转,做强做大已成为了国资委主导下的国有股东发展上市公司的主思路。一些XXX明确提出了充分发 挥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与产业整合平台作用,促进集团公司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进一步提升集团公司上市公司质量的工作目标。 然而,国有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管理依然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存在因股东不能严格遵循上市公司决策程序或因董事会、经理层和股东大会权责不清或不合理等造成的管理越位、

错位问题和管理行为不合规问题,以及管理方法不适应上市公司运作规律的问题。一些国有控股股东在行使股东职权的时候,忽略了其作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应履行的相关义务,如作为信息披露义务人的信息披露义务、内幕信息保密义务和对中小股东的诚信义务,以及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等。 国有控股股东需要直面解决如何在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下行使好国有出资人权利,实现国有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双赢的问题。国有控股股东应该发挥资源优势,做强做大上市公司,同时严格遵守上市公司决策程序,履行相关义务,避免管理越位、错位问题和管理行为不合规问题的出现。这样才能提高国有上市公司对社会资本的吸纳能力,实现上市公司的发展和国有控股股东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 为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国务院批转了证监会的《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和国资委的《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国有控股股东应该以全体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为基础,建立科学决策、规范透明、合法合规、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有效监督的管理机制。

上市公司国有股的统一管理体系及设计

专题三 上市公司国有股的统一管理体系及设计 文宗瑜谭静 在后股改时代,上市公司国有股的管理创新首先表现在通过管理手段的创新建立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体系。与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相比较,国有股的最大特征就是具备了流动性。因此,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的创新应该着眼于国有股的流动性以及价值的变化性,建立一个以国有股证券账户信息的统一管理、国有股权变动及价幅波动的统一管理和国有股分红收益及变现资金结算的统一管理为内容的上市公司国有股全新管理体系。 一、国有股证券账户信息的统一管理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国有股取得了自由流通的权利,国有股证券账户的设立成为必要。与此相适应,对国有股证券账户的设立及帐户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就成为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国资管理部门应该尽快依法出台国有股证券账户设立及其信息管理的具体办法,建立一个有效的国有股证券账户信息统一管理系统。 1.后股改时代国有股证券账户设立的统一管理 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国有股作为非流通的法人股没有流动性,不具备自由交易的功能。因此,不需要对国有股设立专门的国有股证券账户。与此相应,国资管理部门就不需要对国有股证券账户进行统一管理,不需要收集国有股价值变化的信息。总之,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对国有股的管理是一种静态的管理,相对比较简单。 但是,在后股改时代,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管理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国有股证券账户的设立及其监管。因为国有股分布在不同的上市公司里面,就需要各国有控股(参股)上市公司依法设立各自的国有股证券账户。如果不设立国有股证券账户,就难以实现国有股的自由交易、流通和变现,难以实现证券市场真正的“同股、同权、同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各国有控股(参股)上市公司可以自由随意地设立国有股证券账户。如果允许各国有控股(参股)上市公司自由随意设立国有股证券账户,就容易使国有股及其价值变化游离于国资管理部门的监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变动行为,推动国有资源优化配置,平等保护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变动行为,是指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持股主体、数量或比例等发生变化的行为,具体包括: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通过证券交易系统转让、公开征集转让、非公开协议转让、无偿划转、间接转让、国有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国有股东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增持、协议受让、间接受让、要约收购上市公司股份和认购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国有股东所控股上市公司吸收合并、发行证券;国有股东与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等行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国有股东是指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企业和单位,其证券账户标注“SS”: (一)政府部门、机构、事业单位、境内国有独资或全资企业; (二)第一款中所述单位或企业独家持股比例超过50%,或合计持股比例超过50%,且其中之一为第一大股东的境内企业; (三)第二款中所述企业直接或间接持股的各级境内独资或全资企业。 第四条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变动行为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方向,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五条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变动涉及的股份应当权属清晰,不存在受法律法规规定限制的情形。 第六条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变动的监督管理由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可以将地市级以下有关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变动的监督管理交由地市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需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变动涉及政府社会公共管理事项的,应当依法报政府有关部门审核。受让方为境外投资者的,应当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或负面清单管理的要求,以及外商投资安全审查的规定,涉及该类情形的,各审核主体在接到相关申请后,应就转让行为是否符合吸收外商投资政策向同级商务部门征求意见,具体申报程序由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商同级商务部门按《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向外国投资者及外商投资企业转让申报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商资字〔2004〕1号)确定的原则制定。 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规定,须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的上市公司国有

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差异化管控的六大要点

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差异化管控的 六大要点 近年来,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 成部分。这种企业形式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吸引了民营企业等其他所 有制企业的参与,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态。然而,由于国有相 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面临的治理问题不同于传统的国有企业或民营 企业,因此需要采取差异化的管控手段。本文将从六个方面来探讨国 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差异化管控要点。 第一,明确权责分工。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股权结构相 对复杂,各股东在公司治理中拥有不同的权益和责任。因此,需要明 确各股东的权责分工,明确其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国有股东应 承担起主导责任,发挥好国有企业的引领作用,而其他股东则应发挥 其资源、技术等优势,为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 第二,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涉及多 个股东,各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决策权分配问题往往较为复杂。为 了确保企业决策的高效和稳定,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这可 以通过定期召开股东大会、董事会等形式,以及加强股东之间的交流 与合作来实现。 第三,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结 构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这包括明确的岗位职责与权限划分、规范的决策流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 在经营过程中做到科学决策、规范运行,并有效控制风险。

第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文化建 设至关重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是企业员工行为规范的 重要依据。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应注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企业文化,以增强企业凝聚 力和竞争力。 第五,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在面临 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必须具备创新能力才能保持持续竞争力。企业应 该鼓励员工创新思维,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条件,加强技术研发和 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企业从传统产业转向创新驱动型发展。 第六,加强社会责任担当。作为国有企业,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 制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履行企业公民的义务,为社会创造价值。企业应注重环境保护、员工福利、公益事业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努力成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和贡献者。 综上所述,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差异化管控要点主要包 括明确权责分工、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企 业文化建设、提升创新能力和加强社会责任担当。通过采取这些差异 化的管控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这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的 转型升级、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制度创新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制度创新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首先,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制度创新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国有企业在开放的过程中面临着固有的问题,比如生产效率低下、创新能力弱、资产负债率高等。通过引入上市公司制度,国有企业可以在市场化的机制下进行运营,激发企业的活力,提高经营效率。通过上市,企业可以筹集到更多的资金进行扩张和优化,提高生产力。同时,上市公司制度的要求也强化了企业的信息披露和规范运作,提高了企业的透明度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制度创新可以提升国有企业的治理效能。国有企业的治理问题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上市公司制度对企业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独立董事制度、监事会制度、股东会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引入可以有效减少国有企业中的权力寻租问题,增加企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时,制度创新还可以引入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治理效能。 再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制度创新可以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国有企业模式下,由于缺乏市场竞争机制,一些国有资产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增值,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制度创新可以引入市场化的要素,增加国有资产的流动性和市场价值。通过上市交易,国有企业可以将一部分国有资产转变为股权,实现资产交易和增值,为国家财富的保值增值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最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制度创新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上市公司制度的引入可以推动国有企业进行和创新,

国资委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改指导意见

国资委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改指导意见国资委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改指导意见 一、背景和目的 1.1 背景: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指国有资本持有控股股东地位的上市公司。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规模扩大,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 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为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提高 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国资委制定了国有控股上市公 司股改指导意见。 1.2 目的: 本文旨在明确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改的原则、目标、程序和政 策措施,为各地区和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开展股改工作提供指导和 参考。 二、股改原则 2.1 坚持党的领导: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国家资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载体, 必须牢牢把握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地位,确保国企股改的正确方向 和目标。

2.2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改必须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注重市 场交易的公平、公正、公开,依法保护各股东的合法权益。 2.3 坚持多元化股权结构: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改应推动形成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吸引各 类投资者参与,提高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和运营效率。 2.4 坚持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改的目标是通过引入市场化机制和资本运作,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三、股改的程序 3.1 股改方案的制定: 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应根据国资委的指导原则,结合自身实际 情况制定股改方案,并报国资委备案。 3.2 股改方案的实施: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应按照股改方案的安排和要求,进行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操作,确保股改顺利进行。 3.3 股改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工作的思考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工作的 思考 摘要:国有企业参股控股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参股与控股的概念及其区别、国有企业参股控 股的现状分析、国有企业参股控股的管理模式和加强国有企业参股控股管理的思路和措施四 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加强国有企业参股控股管理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我国国有企业参股 控股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字:国有企业;参股控股;股权管理; 引言 作为我国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 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参股控股成为国有经济重要的改革方向,有助于优化国有 企业的产权结构、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但是,目前国有企业参股控股存在诸多问题,如 何加强国有企业参股控股管理,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参股与控股的概念及其区别 1.1参股与控股的概念及其区别 参股和控股是公司股权结构中常见的概念,它们表示了不同的股权持有比例和股权控制 程度。以下是它们的具体含义及其区别: 1.参股 参股是指一个公司的股东持有该公司部分股权,但并不拥有对该公司的控制权。一般来说,参股比例低于50%。参股可以带来股息收入和潜在的资本增值,但对公司的战略和管理 没有直接影响。 2.控股

控股是指一个公司的股东持有足以控制该公司的股权比例,一般为50%或更高。控股股 东可以通过投票权力决定公司的战略、管理和财务决策,对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在控股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可以影响公司的决策并改变公司的业务方向和战略方向。 3.区别 参股和控股的主要区别在于股权控制能力。参股股东可以享受收益,但对公司经营决策 没有直接影响;而控股股东通过拥有控制权可以直接参与公司的决策并影响其发展方向。 在投资决策中,参股和控股的选择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目标收益。如果投资者希 望获得稳定的收益,并且不想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那么参股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如果投资 者希望通过参与公司的管理和决策来获取更高的收益,并且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则应该考 虑控股。 1.2控股和参股的特点 控股和参股是股权投资中常见的两种形式,它们的特点如下: 1.控股:指一个公司或实体通过购买其他公司股份或增资扩股等方式,使自己持有该 公司50%以上的股份,从而获得对该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控股通常是为了实现战略性布局、 控制重要产业或行业等目的而进行的。控股者通常可以对被控制公司的战略方向、管理层人选、财务决策等进行决策和掌控,从而实现更高的利润和价值。 2.参股:指一个公司或实体通过购买其他公司股份或增资扩股等方式,获得该公司少 于50%的股份。参股通常是为了获得被参股公司的经营收益、分享其风险和成果等目的而进 行的。参股者通常不能对被参股公司的经营策略、管理层人选、财务决策等进行决策和掌控,但可以通过持股获得一定的投票权,参与关键决策,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二.国有企业参股控股的现状分析 2.1国有企业参股控股的现状 中国的企业参股和控股情况非常广泛,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之间的合作和 整合越来越频繁。一方面,一些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在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结构的过程中,会通过参股或控股其他企业来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同时,一些中小型企业也会通过参 股大型企业来获得更多资源和机会。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股份制企业已经成为 中国企业发展的主流形式之一。在股份制企业中,上市公司通常会通过收购或参股其他企业 来实现扩张和升级。此外,一些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也会通过参股或控股上市公司来实现资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要点解读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要点解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由于国有 资本在上市公司中的地位特殊,其监督管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运作,中国证监会近期发布了《上 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对于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监 督和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本文将对该办法的要点进行解读,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首先,该办法明确了国有股权的分类及管理。根据产权性质和来源,国有股权可分为全民所有、集体所有和法人所有。全民所有的国有股 权由政府持有,由政府行政部门监督管理;集体所有的国有股权由集 体组织持有,由监事会或者工会监督管理;法人所有的国有股权由法 人持有,由法人自身监督管理。通过明确国有股权的分类,该办法为 不同类型的国有股权确定了不同的管理方式,以更好地保障国有股权 的合法权益。 其次,该办法强调了国有股权管理的信息披露。上市公司作为公众 公司,应当及时、准确地向社会披露国有股权的相关信息,包括股东 结构、股权划转、股权冻结等事项。同时,政府出资企业也应当做好 信息披露工作,确保投资者对国有股权的了解和监督能够得到保障。 此外,该办法还规定了国有股权监督的定期报告制度,上市公司应当 按照规定向监管机构提交国有股权管理报告,以便监管机构了解并监 督国有股权的运作情况。

此外,该办法还关注了国有股权的重大事项和决策程序。国有股权 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因此,该办法规定了国有股 东在重大事项上的表决权行使方式和程序。对于涉及上市公司重大决 策的事项,国有股东应当提前三个工作日向上市公司提出书面决策意见,上市公司应当充分考虑并及时回复。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 了国有股权的监督力度,保障了国有股权在上市公司中的利益最大化。 此外,该办法还对国有股权的选择权和回购权做出了规定。国有股 东在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过程中,有权选择不同的股东行使相关权利。一旦发生选择,国有股东应当向上市公司书面通报,上市公司也应当 予以应答。此外,上市公司在回购自己股份的过程中,国有股东也享 有回购权。这一规定更加明确了国有股权的行使方向和方式,有助于 国有股东更好地参与和监督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 最后,该办法强调了监管机构的职责和作用。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 在国有股权监督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指导和监督上市 公司国有股权的管理工作,并行使相应的执法权。同时,该办法明确 规定了国有股东、上市公司和其它相关主体的义务与责任,加强了各 方的管理和监督。 综上所述,通过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要点的解读,可以更明确地了解和应用相关规定。这些规定旨在促进上市公司国有 股权的规范管理,保障国有股权的合法权益,加强国有股权在上市公 司中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的治理机制。这对于提高上市 公司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和影响。

企业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

1.总则 1.1.为了加强企业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规范企业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变动行为,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令第36号)等法律法规及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所称控股上市公司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企业及所属企业持有的股份占股本总额50%以上,或者持有股份比例虽然不足50%,但作为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能够对其实际支配的上市公司。 1.3.本办法所称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是指国有股东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企业国有股东(以下简称国有股东)是指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单位,其证券账户应向国资委等有关部门申请标识“SS”: 1.3.1.集团公司及其各级全资子公司、事业单位; 1.3. 2.本条第一款中所述单位独家持股比例超过50%,或合计持股比例超过50%,且其中之一为第一大股东的境内企业; 1.3.3.本条第二款中所述单位直接或间接持股的各级境内独资或全资企业。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单位,集团公司及其各级全资子公司、事业单位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其行为的境内外企业,其证券账户应向国资委等有关部门申请标识“CS”,按照国有股东标准纳入本办法管理。 1.4.本办法所称国有股权管理是指针对导致企业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持股主体、数量和股权比例发生变动的管理:一是由于国有股东行为导致国有股权变动的(转让类和受让类);二是由于控股上市公司行为导致国有股权变动的(发行类);三是其他由于国有股东或上市公司行为导致国有股权变动的,具体包括: 1.4.1.转让类: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通过证券交易系统转让、公开征集转让、非公开协议转让、无偿划转、间接转让、国有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等; 1.4. 2.受让类:国有股东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增持、协议受让、间接受让、要约收购上市公司股份、认购上市公司发行股份(含可转换公司债券)和上市公司股东发行的可交换公司债券以及通过司法机关强制执行获得股份等; 1.4.3.发行类:企业控股上市公司采用公开方式向原股东配售股份、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股份、采用非公开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以及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分拆所属企业上市等; 1.4.4.其他类:国有股东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国有股东质押上市公司股权、国有股东因破产、清算、注销、合并、分立等原因导致上市公司股份持有人变更、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股票回购、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吸收合并、股份制改造、股东标识等。 2.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变动审核批准权限

探索国有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管理机制

探究国有控股股东对上市企业的管理系统 如何在上市企业治理系统下执行好国有出资人权益,实现国有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共赢,向来是国有控股股东需要直面解决的问题。 中国资本市场历经20多年的发展,上市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运 转中最具优势的集体,而国有上市企业向来在上市企业集体中据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带动行业成长的中坚力量。 据统计,截止2011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总数是2400多家,总股本2.6万亿,总市值达到了20万亿,此中仅央企类上市企业近400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即均占所有上市企业的60%以上。我国国有控股上市企业已经走过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会、四层级为核心的上市企业治理结构的成立阶段,国有控股股东对上市企业的管理要点已经转移到上市企业治理系统的规范性上。 股权分置改革后跟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价值 取向趋于一致,国有控股股东过去对上市企业控制力不到位的管理缺 位问题已经获取扭转,做强做大已经成为了国资委主导下的国有股东 发展上市企业的主思路。一些央企企业明确提出了充发散挥上市企业 的融资平台与家产整合平台作用,促进企业企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 合,进一步提高企业企业上市企业质量的工作目标。中小投资者过去对国有控股股东利用“一股独大”侵犯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担忧,更多的被希望国有控股股东发挥资源优势做强做大上市企业的希望所取 代。可是,国有控股股东对上市企业的管理仍旧存在着不规范的状况,影响了国有上市企业对社会资本的吸纳能力,限制了上市企业的发展

和国有控股股东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比如:跟着国有控股股东对上市企业的管理逐渐增强,存在着因股东不可以严格依照上市企业决议程序或因董事会、经理层和股东大会权责不清或不合理等造成的管理越位、错位问题和管理行为不合规问题,以及管理方法不适应上市企业运作规律的问题;一些国有控股股东在执行股东职权的时候,忽视了其作为控股股东对上市企业应执行的相关义务,如作为信息表露义务人的信息表露义务、内幕信息保密义务和对中小股东的诚信义务,以及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等。 有鉴于此,国务院特地批转了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企业质量的建议》、国资委下发了《关于规范上市企业国有股东行为的若干建议》等,国有控股股东对上市企业的管理应该立足于全体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成立合法合规、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有效督查、科学决议、规范透明的有效管理系统。 1、知法懂规,合理划分和明确上市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股东大会 的权责分工,是上市企业治理系统的核心内容,也是减少管理过程中的越位或错位现象的基础。 依据《企业法》、《上市企业治理准则》和《上市企业章程引导》,控股股东以其所拥有的股份表决权的绝对多数优势形成了对上市企业 股东大会的控制和对董事、监事、经理层人员进行介绍和聘任的主导地位。所以,上市企业的董事、经理层人员的培育和准备是控股股东在对上市企业管理中需要提前做好的功课。

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

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 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大力推进了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然而,在国有上市公司的治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本 文将基于该现实,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国有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一、强化内部治理 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是其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当前国有上市公司尚存在一 些问题如董事会、监事会职责不清、独立董事参与度较低、板块内或板块间的利益博弈、 股东诉讼风险等。因此,进一步完善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是提高其治理水平的关键。 具体而言,需要实现以下目标: (一)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制定系统化、协调化、全方位的内控制度和内部规章,实现公司业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目标的有效落实。 (二)加强股东监督:完善股东会制度,强化股东会责任意识和权利保护,增加股东 会议的会议频次和议案的披露情况,加强股东对公司的监督力度,让股东行使知情、参与、监督的权利,促进公司健康稳定发展。 (三)增强独立董事的作用:国有上市公司应当建立合适的独立董事制度,注重选择 独立董事候选人的经验、资历、背景以及行业地位等因素,确保独立董事对公司的监督能 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完善外部治理 除了强化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还需要完善外部治理。外部治理主要包括了 国家监管部门以及社会、市场等机制的作用。当前在国有上市公司的治理中,外部治理体 系同样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上的缺陷,具体表现为下文所述的几个方面。 (一)强化公司信息披露:加强公司信息透明度,促进从事上市公司投资的各方当事 人获取公司信息的公平机会。国有上市公司应当通过自愿性的信息披露,以公开透明的方 式使外部股东、媒体、监管机构、投资者能对企业的决策和经营情况及时地了解和反馈。 (二)加强国家监管部门的监督职责:国家监管部门承担着对上市公司进行日常监管 和特别监管的职责,需要加强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监督与管理,保证恰当有序的组织结构和 规范作业流程的建设。 (三)完善公司股权激励机制:上市公司外部治理体系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激励机 制是常常被忽视的部分。但如果能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更有利于管理层的工作及企业的 成长。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 【发文字号】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6号 【发布部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8.05.16 【实施日期】2018.07.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第36号)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并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同意,现予公布,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自施行之日起,2007年印发的《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证监会令第19号)同时废止。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 财政部部长刘昆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士余 2018年5月16日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变动行为,推动国有资源优化配置,平等保护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变动行为,是指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持股主体、数量或比例等发生变化的行为,具体包括: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通过证券交易系统转让、公开征集转让、非公开协议转让、无偿划转、间接转让、国有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国有股东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增持、协议受让、间接受让、要约收购上市公司股份和认购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国有股东所控股上市公司吸收合并、发行证券;国有股东与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等行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国有股东是指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企业和单位,其证券账户标注“SS”: (一)政府部门、机构、事业单位、境内国有独资或全资企业; (二)第一款中所述单位或企业独家持股比例超过50%,或合计持股比例超过50%,且其中之一为第一大股东的境内企业; (三)第二款中所述企业直接或间接持股的各级境内独资或全资企业。 第四条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变动行为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方向,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 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股权的合法权益,促进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适用于国有股权与上市公司有关的管理、监督和处置事项。 第三条上市公司指在中国证券交易所或其他证券交易场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条国有股权是指国有资本投资企业在上市公司所持有的股份。 第二章国有股权的监督管理机构 第五条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是国有股权的监督管理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负责对国有股权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设立专门的国有股权监督管理部门或授权地方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承担国有股权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国有股权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一)指导、协调地方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国有股权 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制定国有股权监督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制度; (三)审查并批准涉及国有股权的重大事项; (四)监督国有资本的投资决策和经营活动,确保保值增值; (五)对违反国有股权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罚。 第三章国有股权的管理和监督 第八条国有股权的管理和监督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法管理,确保国有股权的合法权益; (二)透明公开,及时披露国有股权的信息; (三)独立监督,防范国有股权的滥用和侵害。 第九条上市公司应当依法履行国有股权相关信息披露义务,包 括但不限于: (一)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地方政府国有资产监 督管理部门提供有关国有股权的信息; (二)向股东、投资者等披露有关国有股权的信息。

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

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07.06.30 •【文号】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9号 •【施行日期】2007.07.01 •【效力等级】部门规章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证券,国有资产监管 正文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令〖/TM〗 第19号〖/SM〗 《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办公会会议审议通过,并报经国务院同意,现予公布,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 二○○七年六月三十日〖/SR〗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TM〗 第一章总则〖/Z〗 第一条〖/T〗为规范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行为,推动国有资源优化配置,防止国有资产损失,维护证券市场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

令第378号)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T〗本办法所称国有股东,是指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关机构、部门、事业单位等。 第三条〖/T〗国有股东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通过证券交易系统转让、以协议方式转让、无偿划转或间接转让的,适用本办法。 国有独资或控股的专门从事证券业务的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转让所持上市 公司股份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第四条〖/T〗国有股东转让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应当权属清晰。权属关系不明确和存在质押、抵押、司法冻结等法律限制转让情况的股份不得转让。 第五条〖/T〗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符合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政策及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方向,有利于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 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六条〖/T〗国有股东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价格应根据证券市场上市公司 股票的交易价格确定。 第七条〖/T〗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国有股东转让上市公司股 份的审核工作。 中央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关机构、部门、事业单位转让上市公司股份对国民经济关键行业、领域和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有重大影响的,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 督管理机构报国务院批准。 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关机构、部门、事业单位转让上市公司股份不再拥有上市公司控股权的,由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国 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 在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