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语文教学的求活原则

中学语文教学的求活原则

中学语文教学的求活原则
中学语文教学的求活原则

中学语文教学的求活原则

摘要:语文的“活”就是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应变能力、创造性思维方法与完善的人格品质。在教学中,追求“活”的语文教学方法理念,必须把握正确的教学观念,防止走入所谓“大语文观”的误区,是求活的前提;尊重学生个性与特长,因材施教,全面发展,是求活的基础。不拘一格地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精心点拨、启发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求活的关键。语文的“活”,是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知识、教学目的的灵活。

关键词:语文;教学;求活

语文教学的求活是相对于死板的语文教学方法而言的,它绝不同于乱,绝不等同于漫无目的地随意拓展和将语文的内涵外延随意扩大。它是将语文教学从微观的知识传授中解脱出来,充分培养学生应变的语文能力、创造性思维方法与完善的人格品质,其原则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一、把握正确的教学观念,防止走入所谓“大语文观”的误区,是求活的前提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语文教育要追求活的原则,必须采取大语文观。何谓“大语文”观,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大教材观。就是将一切适合阅读的文字材料当作教材。“大

教材”可以是报纸、杂志,可以是大部头的小说。二是大课堂观。生活中,时时处处皆语文。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45分钟,而应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认为只有实行大语文观,语文教育才能真正走向“活”路。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听教师对教材的文本解读,而是我行我素,自己去看课外书了。

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但语文教学并不等同于生活,生活中的语文也不等同于教学中的语文。“大语文观”的出现直接导致学生对语文课本、语文课堂的漠视。“大语文观”认为什么都是语文,要求学生什么都要学,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无从下手,直接导致学生什么都不学,也最终导致语文整体教学效果的不尽如人意。这是对语文“活”的教育理念的曲解,丢开文本盲目求新、求变、求知识的所谓“活”,就等于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

我们所说的语文教育的“活”,指的是语文阅读材料的“活”。既学课内的文本,又适当拓展课外的一些经典名著。既注重精读,又强调泛读。从方法学的角度看,对于文化的学习既要有精读,又要有泛读,精读是细嚼慢咽,是深入的消化吸收;泛读是扩大、是拓展。许多国学功底很深的大学问家,他们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要读透几本书。对于中学生来讲,课堂文本的学习,就是精读的过程;适当延伸到课外,有计划地读一些经典名著,就是泛读的过

程,二者相辅相成。

二、尊重学生个性与特长,因材施教,全面发展,是求活的基础

目前正在推广的新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发展个性和特长的语文教学目标,我是从两方面来理解的:一是开掘教师的潜能,解放教师的个性,端正教师的人格;二是尊重学生的经验、情感和意见,信任学生的潜能和诚实,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其特长。后者是主要的,作为教师必须保证有个人的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真正把语文当作人文科学来认识,达到活的效果,而不是将语文肢解成硬邦邦的框条式的语法和词汇,令教学者望而生畏不可否认,学生先天与后天的诸多因素,造成了他们的个性差异。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应该因材施教,让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掘。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应多启发、鼓励,给他以发言的机会,让他尝试成功,消除窘迫。

三、不拘一格地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精心点拨、启发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求活的关键课堂上求活,首先要注意营造民主的、有活力的课堂气氛。“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语文教师应少一些专制,多一些豁达,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其次是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同一个问题,教师不要过早地作结论,

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汇总

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汇总 中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记叙文、散文、文言文、诗歌和寓言故事这五大类。 (一)记叙文教学模板: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师恩难忘》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已经五年级了,从幼儿园到现在,老师一直伴随着你们一起成长。对于老师,有许多赞美、歌颂的文字。其中,我最喜欢著名语言大师、北京大学校长季羡林先生说的一句话:?恩师是人不可缺少的机遇。?(课件出示?恩师是人不可缺少的机遇?)你们理解这句话吗?下面大家就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是啊,是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茁壮成长;是老师让我们认识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去神奇的天地玩耍,探索一个个未知世界;是老师让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给我们的生活抹上绚丽的七彩之色。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怀念老师的文章——(板书课题)《师恩难忘》。更多内容请访问https://www.doczj.com/doc/6817690482.html, 3、介绍作者,激发兴趣: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 学生介绍,相互补充 (展示课件,简介作者)刘绍棠,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3岁开始就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中国

文坛的?神童作家?。多部中、短篇小说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 4、设疑:让这样一位大作家都难以忘怀的老师究竟是什么样的老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刘绍棠是怎样来写他的老师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注意生字新词) 1、四人小组分工合作朗读课文。 2、抽一到两个四人小组在全班朗读课文。 3、学生点评。 4、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检查是否读准了字音。 5、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戛然而止?的?戛?。 6、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恭恭敬敬?中的?恭?字。 三、再读课文,读词悟句 1、再读课文,注意刚才强调的字词。 2、读词。(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一组词语)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深深感谢春雨点点恭恭敬敬 3、读句。(如果把这些词语放在句子中读,同学们会读得更好)(1)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____________地讲起来。 A、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娓娓动听?是什么意思。 B、给?娓娓动听?换个词语。(绘声绘色、有声有色、眉飞色舞……) C、从这个词你能感受到什么。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 阅读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学生的课外阅读十分丰富,但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我们的语文课堂阅读教 学情况却不容乐观,阅读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本文结合有效教学,对中学语文阅 读教学的有效途径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美国著名心理 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学习者感兴趣和自认为重要的内容,能 唤起学习者自我主动地学习,而且学习的效率高、效果好。罗杰斯认为,学习者对所学的内 容感兴趣,或看到它与自己的目的有关时,学习的时间可以缩短三分之二到五分之四。而且,这样所学的东西保持效果好,并有利于发展自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灵活运用 各种激励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潜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责任感, 从而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能否培养起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第一学年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学尽 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与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 乐趣,这样才能增加兴趣。 二、关注个体差异,重视学法指导 阅读教学要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 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样才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才会收到较好 的效果。那么,在学法的指导上,教师应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学习习惯的培养,诸如预习、 听讲、复习、作业等方面的习惯;二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五步阅读技巧”,就有助 于较好地掌握课文。其步骤如下:第一步,对整篇课文诵读一遍;第二步,着重理解课文中 的难点;第三步,仔细阅读课文,寻找答案;第四步,对课文中重要的内容逐段地以口头或 书面形式进行总结和检验;第五步,复习阶段,尝试找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弄清尚未 解决的问题。这些技能掌握后,就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很多有用的资料。阅读每一篇文章的阅 读方法又因阅读材料而不同,单篇宜作精细的剖析,整部的书却在得其大概。就文体而言, 记叙文与议论文也不一样,记叙文在看作者支配描绘的手段,议论文却在阐明作者推广的途径。同是记叙文,一篇属于文艺的小说与一篇普通的记叙文又该用不同的眼光,小说是常常 需要辨认那文字以外的意味的。就文章各类说,文言与白话也不宜用同一态度对待。教师应 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学生从无边的题海和无休止的补课中 解放出来。 语文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学生的自读能力只能通过他们自读素质的 培养与提高来获得。作为学生必须进行反复的练习,而我们教师也应该尽全力有效地积极引导,力求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旨在最终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师生平等对话,促进阅读教学 教师要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这也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对话理论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提供这种条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 过程。 在阅读教学对话中,教师与学生是处于平等地位的,但是,我们同时还应当看到:青少年学 生的阅读毕竟不同于成年人的阅读,他们因为知识和经验的不足,正在学习阅读,如果要使 他们真正领会文章的意思,有时更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朱光潜先生在一篇谈美学的文章中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内容提要: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适当的满足,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如果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这种欲望得到满足,学生就会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和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情感求知欲积极性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它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它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调节支配作用。一个人对事业充满着热情、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他就会发挥创造性,就能做出成绩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情感教育。所谓情感教育, 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活动,促进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从而产生新的情感。因此,情感教育是一个过程,同人的其他心理领域的发展一样,既有赖于专门的教育,又要经过一个产生、培养、形成的过程。所有教师都是情感教育的实施者,语文教师则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缺乏必要的情感,上课时喜怒不形于色,讲课时缺少激情,而只是把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解,挑

断作者感情发展的流程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语文课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造成了极大影响。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有极重要的作用。 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而语文教师只有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才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完善学生人格,充分展示出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情感在从认识到形成能力、习惯的转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它既像催化剂,又像中药的“药引“。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可见,在一个的成长过程中,情感对人们的行为的养成是起着巨大的作用的。一名中学生如果自身修养差、不热爱祖国、不关心他人,即使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当他步入社会之后,其发展也是非常令人担忧,甚至是可怕至极的。所以,语文教学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之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老师的积极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中具有吸引力作用。这种吸引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兴趣上。兴趣就是认识需要的情感表现,是对学习所抱的积极态度,是学习的内动力。二、教师的情感具有调节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一、近代语文教学法: ①1902年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改私塾为学堂,引进自然科学,增设外语,实行分科教学,但因故没有实施。②1903年颁布了由张之洞等人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才正式开始实行语文单独设科,揭开了语文教学史新的一面。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中学均开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字)两门与语文相关的课程。 现代语文教学法:19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时,革新教育,主张“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而在教学生学”,并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三四十年代,本学科更名为“教材教法课”。 当代语文教学法:1950年接受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不再用“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而统称为“语文”。 二、语文学科的性质 内容属性: 文学性和知识性 学科特点: 技能性和社会性 本质属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言是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交际的工具,又是文化传递的工具。工具性是语文学科固有的本质属性。

三、语文教学目标 xx教育家B.S.xx说: “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制定和确立语文教学目标,起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①有利于贯彻落实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有关要求,为语文教学确定指针与方向。 ②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策略的选择,同时对教学过程的组织亦起到积极作用。 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评价。 布鲁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认知领域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情感领域分为接受(注意)、反映、评价、组织和价值的性格化五个层次。动作技能领域分为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和复杂的外显反应五个层级。 从语文学科内在结构看,语文教学目标体系包括: 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智力(智力因素: 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分析力、综合力)、语文人格(非智力因素或称情意因素,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个性、行为等)。 语文能力因素主要指语文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简言之,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目标。 包括: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 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制定计划,明确要求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中,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学生不爱语文的表现 1.1 漠视语文。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中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1.2 应付老师,平衡自己。这些学生迫于考试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1.3 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1.4 投机取巧。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初中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中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2如何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更感兴趣 2.1 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初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 新修订版)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 所属专题: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来源:沪江中学学科网要点: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编辑点评: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宵”。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应试教育是一切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教师为应付升学考试而教,学生为应付升学考试而学。素质教育则着眼于教育的社会长期效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二)、写作 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浅谈如何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浅谈如何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3-02-25T15:44:19.170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2年10月供稿作者:汤俊莲 [导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间接经验、方式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 汤俊莲河北省宁晋县第九中学 摘要: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现代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学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新形势下,对语文课的素质化教育和创新教学,我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愿与大家探讨。 一、传统初中语文教学的弊端 1、以书本知识为本位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间接经验、方式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实际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的一对矛盾统一体。遗憾的是,传统课堂教学没有给予直接经验应有的地位,直接经验被看做间接经验的仆从而备受冷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教学就等同于教书,学生学习就等同于读书。这种以书本为本位的教学必然导致: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使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 2、以教师为本位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在对待这对关系上,传统语文教学片面强调教师和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这样教师就心安理得地压制、强迫、役使学生,紧紧地把学生管到行为限制范围之内,并以是否听话作为判断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这种单向的、不平等的、缺乏人性的师生关系,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 3、以教案为本位 在传统教学看来,课堂教学是按计划进行的,每节课无一例外地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进度,这样一课时跟着一课时循序渐进地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每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进程都具体地甚至按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里,课堂教学就像计算机输出规定程序一样,是教案的展开过程。从教师的角度说,按照教案里设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对学生“培养”、“引导”、“发展”,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目的就算达到了,至于学生是否改变了、进步了、提高了则不重要。所以,以教案为本位实际上也就是以教师为本位,教案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封闭性的教学,封闭性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改进意见 1、从教师做起,创新教学 要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然先从教师自身开始,做好一个创造型的老师。创造型体现在教育观、性格特征、教育艺术和知识结构等各个方面。对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这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当前我们有些学校的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长期束缚,教学模式仍较单一,照书念书,不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些陈旧的教学方式,都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因此,在更新教学方式、加强教育创新方面有着亟需改进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修养,同时加强教师团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与精诚合作,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才能培养和开发好学生的创新思维。 2、打破定势,培养多向思维 教师在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和解疑,激发学生的个性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定势,从独特的角度出发,进行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体现,许多新的发明和发现都是从批判性思考开始:质疑旧的,才能发现新的。对于学生否定质疑课本或老师讲解的情况,不要进行责备,要与学生共同商榷解决。真正打破常规敢于实践质疑的,才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些都是创新型学生必须具备的要求和素质。 3、树立新型学生观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学生观,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思考、探索,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树立语文教学的整体观念。语文教学就是要从整体着眼、由局部入手;由局部到整体,再由整体到局部,不断推进,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合力,高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要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意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要善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始终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实行目标教学,变无序为有序。实行目标教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4、加强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动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讲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因此,现代教育思想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要拘泥于教材,不要囿于传统教学模式,要灵活创新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教材,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原则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原 则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原则 教学评价的正确落实,必然要求我们掌握教学评价的一般原则。教学评价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 (1)发展性原则。 因此,语文教学评价必须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的发展进行,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以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2)全面性原则。 语文课程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的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语文知识素养而言,它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 就语文能力素养而言,它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和认识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 就语文情感素养而言,它包括兴趣、态度、意志和习惯等。

而且,语文知识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本知识,还包括与实际生活广泛联系的应用知识。语文能力不仅指一般意义上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包括适应学习、生活、实践、创新的语文实用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评价应遵循全面性原则,促使学生语文的智力和非智力结构不断完善,并促进语文整体素养的全面发展。 (3)过程性原则。语文教学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应贯穿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并且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提供不同类型的评价服务,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4)合作性原则。语文教学评价既包括自评又包括他评,既有教师的自评、学生的自评,义有教师的互评、学生的互评。此外,评价还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以及社区对学生的评价。在教学评价中,学生既是开发自身潜能的主体,又是将外部教育影响内化为自我素质的主体。因此,在遵从评价合作性原则的前提下,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这个语文教学评价的主体。 (5)多样性原则。根据语文学习重感情体验、重语言感悟的特点,语文教学评价不能完全采用量化评价,而应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办法,运用定位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等手段,全面科学地进行。

浅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16-04-07T10:59:37.540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11期作者:何敏国[导读] 兴趣对于学习具有重大影响,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作者深有体会,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同时博采众长,特作以下探讨,以期为中学语文教学有效性进献微薄之力。 何敏国(四川凉山西昌市西宁中学四川凉山 615000)【摘要】兴趣对于学习具有重大影响,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作者深有体会,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同时博采众长,特作以下探讨,以期为中学语文教学有效性进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心理特征学科特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师生和谐兴趣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11-022-02常言道:"兴趣是学习的第一教师。"闻名遐迩大教育学家孔子层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寓教于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独特地位。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巨大推动力,其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和丰富想象力而且可以促使他们以高昂的情绪和坚强的毅力去突破学习中遇到的艰难困苦,其是学生战胜一些艰难险阻的有力武器。一旦学生产生兴趣,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主动参与,自然无往而不胜,那么,如何又快又好的提升学生学习中学语文的兴趣呢?以下是作者的点滴体会。 一、精准把握学生心理特征和学科特点,增强学生学习热情。 新形势下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见多识广。他们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并不单存的依赖语文教师说教和教材中的条条框框,他们厌恶死记硬背,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知识,希望学以致用。一般而言,他们遇到问题喜欢追本溯源,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置身于一种奇妙的语文氛围中。在语文的天地中自由翱翔。一般而言,语文教材具有两大特点。1通篇课文,即使是一些通俗易懂的课文,我们都可以探索出众多习题。2通篇课本,尤其是那些精品课文,即使你逃课,只要学习能力强,在一些重大考试中成绩依旧名列前茅。3一些重大考试中的题目和教材练习甚少,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往往漫不经心,一些窃窃私语或者小动作频出。一般而言,学生并非不喜欢语文课程,而是厌恶那些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作者积极尝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辅助一些习题训练"的教学模式,设置一些具有悬念性的导语、延续教材内涵、运用一些诙谐性言语、采取一些讨论式教学、以分组的形式在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作者发现,效果不错,此外,作者时常奖励那些学习水平高的学生,激励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来带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共同进步。 二、在理论学习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中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课堂教学越接近学生客观生活,越符合他们认知水平,他们的学习热情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进而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情感体验。"一般而言,语文来源于生活。因此,也需要更好服务与现实生活。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将语文理论知识学习和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进一步调动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通过设置悬念,学生你追我赶,学习热情和兴趣空前高涨,追本逐源,都是因为这样的学习方式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可以学以致用。因此,学生多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旺盛的学习兴趣,有了这些兴趣做保障,学校效果自然与日俱增。 三、在触及学生心理中增强学习兴趣。 一般而言,人们的学习兴趣来源于已知事物。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现有知识,以便进一步挖掘学生内心情感,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充分激发学生读知识的渴望,比如:当上课铃声想起的时候,一些学生才慢腾腾的走进教室、一些学生还在和其他学生窃窃私语、一些学生还在做一些小动作因此,教师先要教师安静下来才能进行讲课,这样一来,本来短短的课堂时间被无端的耗费了一些。因此,在日常讲课前在,作者要求每个学生有序的上台演讲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小品、相声或者民间小故事,并有专门人员负责监督。因此,在每节上课铃声想起前教师就很安静,演讲完成后,组织学生狗进行自由发言,由此一来,学生养成充分利用时间来读书和讨论的良好习惯。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利用上课铃声响起之前的几分钟,促使学生浮躁的心趋于安静并且积极探索问题。在教师步入讲台之前,教室之内不是学生郎朗的读书声便是学生激情的讨论。课堂秩序焕然一新。此外,在日常教学中,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知识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更要关注其他学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教师可以多角度和立体化阐述学生已有知识,以便一进步提升学生求知欲,促使他们身临其境感受语文学习,进而又快又好的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四、在一种师生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作者不仅严格要求学生更是关爱学生,积极融洽师生关系。通过研究和课下调查得知:"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聆听学生发言,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任务。此外,对于学生的一些问题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要诲人不倦,在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促使学生善学和乐学。此外,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离不开教师切合时宜的评价。多一分表扬、多一分情感。做学生良师益友。以此,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言而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动力的巨大推动力。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作者充分利用兴趣这一有力武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善学和乐学,学习效果自然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于晓良;中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浅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柯美胜;中学语文戏剧教学与学生素质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杨又红;论中学语文教育中学生幽默感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6 4陆洋;中学生担忧的一般倾向性和内容特殊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张月娟;中盱眙县教研室张文艺;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6学生学习能力倾向测验的初步编制[D];中南大学;2002年

最新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利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当前,初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有些教师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有些学生也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了。针对这些困惑,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首先,要学习和领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学透。很难想像,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好。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 其次,要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不只是为教师制订的,也是为学生的学习制订的。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的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学语文,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课堂外学语文。 第三,要转变观念。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但我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 也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后不用抓基本的教学常规了,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来的教学常规,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因此,我的体会是对传统的教育必须是扬弃,而不是抛弃。既不能全部继承,只改课程不改观念;也不能全盘否定,样样翻新。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对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样不能去掉。 第四,要转变角色。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这样,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以往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走,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根本无从谈起。转变角色,实际就是要教师营造民主的教育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运用要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上新教改课程时,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改革的精神,抛弃填鸭式的教学,不能搞满堂灌。应试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课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817690482.html,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作者:王曼 来源:《教育与管理》2013年第06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生命、欣赏生命,进行生命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能够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提升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拥有一个充实、丰富、坚强、凝重的生命。 1 生命教育的内涵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花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一般来说,生命教育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一般是指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就是指个体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提升,展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广义的生命教育则是指关于所有生物的生命的教育。学校的生命教育则侧重于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从而让学生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珍惜和尊重生命,对他人、社会和自然充满爱心,使他们获得人格上的全面发展。 2 生命教育缺失在学生身上的体现 2.1 认识片面,缺乏思考。人可以通过聆听、阅读、思考等多种渠道来了解生老病死、体验生命个体之间的情感、感悟生命的精神价值。而有些学生由于受方方面面的影响,认识事物比较片面,缺乏思考。在和这些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有两个较为极端的表现,一是由于家庭成员溺爱所导致的自恋和自私。他们认为,自己是家庭的中心,周围的人都应该让着他们,而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可以不必付出什么。还有一种是由于与他人相比较所导致的自卑和怨恨。他们认为,自己啥都没有,什么事也干不成;更有甚者,抱怨父母给自己一个有遗憾的家庭,抱怨自己人生的坎坷、社会的不公,产生仇视人生和社会的情绪。这两种极端思想往往把自己的生命囚禁于生理的状态,而不去想应该怎样发掘自身潜能来回报家庭和社会。 2.2 以“我”为主,缺乏协作。有些孩子为人处事往往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凡事都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要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自私自利,觉得周围的人让着自己是应该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管这是否影响他人的生活习惯,依然固执己见,将自己困在狭窄的圈子里。往往缺乏与人相处时协作、共事的经验,自我控制、自我调整的能力较差,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或内心矛盾无法控制时,就容易引发冲动。 2.3 轻视责任,缺乏担当。有些学生比较任意,并不计后果,动不动就“拼命”。他们往往只强调自己的权利,却忽视自己的责任和公共道德。当和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别人怎么对不起自己,却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是否对不起他人,没有一点儿反省与担当。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遵循四个原则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遵循四个原则 陈茂苍 阅读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当今社会,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阅读都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获取知识,掌握信息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阅读。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研究学生学的特点出发,考虑到阅读的特性,阅读教学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必须遵循学生热心投入与潜心实践和谐统一的原则 阅读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认知系统承担着对知识的接收、贮存和转化的任务;情感系统承担着对学习行为的启动、调节、维持和定向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智活动总是先由兴趣转化为动机,经由情感再上升为认知活动。因此,要重视情感因素对学生认知所具有的情感需要,才能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有力地推动他们主动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兴奋的思维状态。因此,必须研究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的阶段发展规律与特点,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由被动变为主动,变“厌学”为“愿学”,变“学会”为“会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的心理处于兴奋时,其记忆力特别好,工作效率特别高。情感具有一种内驱力,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投入学习的激情,而消极的情感则对学生的思维起抑制作用。教学过程,教师要注重情感化原则和寓教于乐原则的运用。前者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情感,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后者要求教师寓教于乐,做到“乐”中育人。为达此目的,要以教材内容为引爆点,尽力把绚丽多彩的事物和多种多样的事理展现给学生。在讲述时则激情洋溢,范读时则声情并茂,析理则深入浅出。做到以情传情,以情传理,使学生揣摩到作品的情理美,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事理的共识,步入美读之绝妙佳境。这样,学生的形象思维就会变得更加开阔,抽象思维就会变得更加深刻,灵感思维便会臻于有触即发的境界。教师架设了课本作者与学生之间情感事理的桥梁,使学生同作者心灵相通,产生美读的兴趣,达到热心投入与潜心实践的和蔼统一。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的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练习式等方式进行自读训练,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自读要在教师指导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要引导学生自求自得,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动脑、动口动手,并在学习中保持一种高涨的情绪、活跃的思维、振奋的精神,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朗读,默读,背诵,和复述;编提纲,批注评析,摘录圈点,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对阅读训练具有特殊作用。总之,要从着眼于“教”转变到着眼于“学”,贴近学生这一主体的意志、兴趣和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必须遵循良好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统一原则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自始至终是统一协调发展的。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掘学生的智力因素,指导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获得新知;主动移情会意。“要正确解决教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百色隆林县者保中学陆志练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语文学习的情趣。那么,语文教师该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现。 一、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所要具备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在教师,根子却在学生。只有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内在需要和愿望时,才能产生认识语文和参加语文学习的倾向性心理,才有可能形成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首先必须在思想观念把教育对象——学生看作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的存在,尊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创造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原本属于学生的学习空间、权利和义务都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良好的自主环境”中学习和发展。这似乎是个很难实现的理想化教育。当前的语文教学迫于升学压力,很多教师根本无视学生的主体性,更不用说培养他们的自主的学习兴趣了。即使有心,由于教学思想上存在偏颇,认为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属于教学方法上的技巧问题,只注重课堂上学生的活跃程度,为追求课堂上的热闹将重心放在学生这个主体以外的各种教学手段的编排与花样翻新上。这些外部的刺激难以起到持久、稳定语文学习兴趣的作用,极大地抑制了兴趣在学习中动力作用的发挥。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司基所说:“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些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对学生的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你应该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③此处,并非反对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而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安排应从学生出发,不能为激趣而激趣。没有真正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思想的偏颇所决定的教学方法的失适,是造成中小学生长期语文失趣的主要原因。 因此,教师应清楚认识到,在教师、学生、兴趣三者的关系中,学生是教师的培养对象,全部的教学活动都应落实到学生的身上,是针对学生来选择激趣手段,而不是运用手段来激发学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标准的理论支撑,也是激发、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 趣的首要的前提条件。 二、实现多元化交流 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多元化的,教师和学生应该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不但教师与学生要互动,学生间也要互动。语文课堂教学应营造民主氛围,教师要树立教与学的互动意识,要由单

完整word版,中学语文教学法填空题

中学语文教学法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渗透于它的内涵并体现于它的实施过程的。 2、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是通过(选文)以及学习活动设计等去体现。 3、语文教育以人的(全方位)发展为逻辑起点及其归宿。 4、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只有借助(语言)为媒介才能实现。 5、学业(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物质基础。 6、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中,“好懂”是对教学(措施)方面的要求。 7、初中毕业生应当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 )个。 8、(略读)是指有目的、有重点、有取舍的一种阅读方式。 9、(语言)实验室是利用多种现代媒体装备的供语言教学用的电化教育课室。 10、选材能力属于作文的(专门)能力。 11、进行(自由)拟题作文时,教师关键要给学生讲清楚拟题的要求和方法。 12、听是将外部语言(有声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思维)的过程。 13、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 14、巩固提高是(复习)课的升华与扩展阶段。 15、重视学生学习的最终成果,具有甄别和选拔功能的是(终结)性评价。 16、过程和方法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整个目标结构最具(动态性)的元素。 17、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结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8、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应当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规律。 19、语文学科的德育内容具有明朗性和(隐蔽性)共存的特点。 20、语文教学科研能力按高层次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来分解,有下列八项:调查研究的能力、选题定向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开展实验的能力、总结经验的能力、(观察想象)的能力、反馈验证的能力。 21、语文教师的学业知识包括三个部分,即语文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 22、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要注重启发引导,讲求(整体提高)。 23、语文基本技能的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训练。 24、教师向学生发出教学信息,以及学生借以向教师反馈信息的载体,统称为(教学媒体)。 25、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包括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四个环节。 26、作文指导课的具体做法有范文指导法、(情景)指导法、讲评指导法和教师示范指导法四种。 27、中学口语交际训练具有(实践性)、提高性和随机性等特点。 28、听话态度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谦虚,第二是(积极)。 29、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部分”。 30、教师指导复习的方法有直接讲授法和(问题引导)法。 31、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2、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3、中学语文课程设置以一(课程设置)理论作为基础和依据。 34、美育,是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的教育。 35、语文(知识)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基础。 36、语文教学科研能力按高层次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来分解,有下列八项:调查研究的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