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海水水质评价方法

国内海水水质评价方法

1.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框架

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指的是根据不同目的要求和环境质量标准,按一定的评价原则和方法,对海域环境要素(水质、底质、生物)的质量进行评价和预测。它为海域环境规划和管理以及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的内容很广泛,包括:陆源污染物入海后对海洋环境产生危害程度的评价;海上重大工程设施的兴建和海事活动给海洋环境带来影响的评价;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给海洋环境带来影响的评价等。海洋环境质量评价主要是对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特定海域(包括港湾、河口)的评价,分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

现状评价是对海域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一定目的的评价。回答目前污染的现状。按要素分为水质评价、底质评价和生物影响评价。评价的方法有指数法和聚类分析法。

影响评价是预测和估计某一项重大工程(如围海造地、建坝、核电站建设等)在建设过程和建成投产后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它是在大量占有和分析历史资料和现状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海区环境特征,选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

2.海水水质评价方法

在海洋环境的监测分析和科学研究中,海水水质一直是反映海洋环境状况的重要因素。经过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一些较常用的水质评价方法包括:灰色关联分析法、灰色聚类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单项污染指数法等。

1.灰色关联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利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基础,将待评价水质与水质评价标准视为一个灰色系统,遵照水质评价质量标准,确定水质标准与实测水质间的关联度,最后根据最大关联度原则确定评价区水质标准。其主要特点是考虑到水质界限的模糊性,注重评价对象的整体质量状况,评价结果明显且计算简便。其主要步骤包括:对样本数据及评价标准进行标准化无量纲处理;计算关联系数;计算关联度,按照最大化原则确定样本标准级别。

2.灰色聚类分析法

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同样以灰色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白化函数或者关联矩阵将样本数据聚集成若干个可以定义的类别之中。灰色聚类分析法是一种加权的灰色分析方法,其充分考虑了水质分级界限的模糊性,具有较高的信息利用率和准确度。其主要步骤包括:按照灰类构建白化函数;通过标准化处理确定聚类权;通过白化函数计算聚类系数;按照最大化原则确定样本标准级别。

3.模糊综合评判法

海洋环境系统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存在着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具有明显的模糊性难以定量。模糊数学法能有效地解决评价边界模糊和监测误差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模糊综合评判法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通过隶属函数表示模糊状态,利用隶属度对样本进行分类。其主要步骤包括:确定评价因子集及评价标准;通过隶属函数确定隶属度;利用实测数值对比标准值确定各因子权值;最后综合隶属度及权

重值确定评价等级。

4.单项污染指数法

单项污染指数法是通过评价标准对单项指标进行逐项分析评价,通过指数计算,选取各因子中最大类别为样本的总体评价结果。其方法简单明了,计算简便,可以清晰地判断出评价样本与评价标准的比值关系,容易判断评价区主要污染因子及污染状况,是目前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主要方法。其主要步骤包括:确定评价标准;通过计算样本数据与标准的比值确定污染指数;按照环境质量污染确定原则及“最大取优”的原则选取各因子中最大类别为样本的总体评价结果。

国内海水水质评价方法

1.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框架 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指的是根据不同目的要求和环境质量标准,按一定的评价原则和方法,对海域环境要素(水质、底质、生物)的质量进行评价和预测。它为海域环境规划和管理以及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的内容很广泛,包括:陆源污染物入海后对海洋环境产生危害程度的评价;海上重大工程设施的兴建和海事活动给海洋环境带来影响的评价;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给海洋环境带来影响的评价等。海洋环境质量评价主要是对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特定海域(包括港湾、河口)的评价,分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 现状评价是对海域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一定目的的评价。回答目前污染的现状。按要素分为水质评价、底质评价和生物影响评价。评价的方法有指数法和聚类分析法。 影响评价是预测和估计某一项重大工程(如围海造地、建坝、核电站建设等)在建设过程和建成投产后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它是在大量占有和分析历史资料和现状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海区环境特征,选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 2.海水水质评价方法 在海洋环境的监测分析和科学研究中,海水水质一直是反映海洋环境状况的重要因素。经过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一些较常用的水质评价方法包括:灰色关联分析法、灰色聚类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单项污染指数法等。

1.灰色关联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利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基础,将待评价水质与水质评价标准视为一个灰色系统,遵照水质评价质量标准,确定水质标准与实测水质间的关联度,最后根据最大关联度原则确定评价区水质标准。其主要特点是考虑到水质界限的模糊性,注重评价对象的整体质量状况,评价结果明显且计算简便。其主要步骤包括:对样本数据及评价标准进行标准化无量纲处理;计算关联系数;计算关联度,按照最大化原则确定样本标准级别。 2.灰色聚类分析法 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同样以灰色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白化函数或者关联矩阵将样本数据聚集成若干个可以定义的类别之中。灰色聚类分析法是一种加权的灰色分析方法,其充分考虑了水质分级界限的模糊性,具有较高的信息利用率和准确度。其主要步骤包括:按照灰类构建白化函数;通过标准化处理确定聚类权;通过白化函数计算聚类系数;按照最大化原则确定样本标准级别。 3.模糊综合评判法 海洋环境系统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存在着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具有明显的模糊性难以定量。模糊数学法能有效地解决评价边界模糊和监测误差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模糊综合评判法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通过隶属函数表示模糊状态,利用隶属度对样本进行分类。其主要步骤包括:确定评价因子集及评价标准;通过隶属函数确定隶属度;利用实测数值对比标准值确定各因子权值;最后综合隶属度及权

水质评价方法

水质评价方法 水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 健康和生活质量。水质评价是对水体的质量进行检测和判断的过程, 通过评价水质,我们可以了解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含量及其对人体 和环境的潜在风险。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质评价方法。 一、物理指标评价法 物理指标评价法是通过对水体的温度、色度、浑浊度等物理性质进 行测定,来评价水质的好坏。这种方法相对简单、直观,并且能够快 速对水质进行初步判断。例如,通过测量水体的透明度和浑浊度,可 以初步判断水体中是否存在悬浮颗粒物,从而判断水质是否受到污染。 二、化学指标评价法 化学指标评价法通过测定水体中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来评价水质 的好坏。常用的化学指标包括溶解氧、pH 值、电导率、氨氮、硝酸盐等。例如,溶解氧是评价水体中的氧气含量的重要指标,通常可以间 接反映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程度以及生物活动情况。 三、生物学指标评价法 生物学指标评价法通过对水体中生物种类、数量、活动和分布等进 行观察和测定,来评价水质的好坏。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水体生态环 境的评价和监测。例如,通过观察水体中藻类的生长情况,可以初步 了解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和蓝藻等有毒藻类的存在情况,从而评价水 质是否受到富营养化的影响。

四、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是将多种评价指标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水质 的综合影响。这种评价方法相对更加全面和准确,但需要较为复杂的 仪器设备和专业知识。例如,通过测定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并根据权重系数对不同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可以得出一个综合评 价结果,从而判断水质的好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水体类型和用途对水质的要求是不同的,所 以在评价水质时需要考虑到具体的情况。此外,水质评价也需要根据 水质标准和相关法规进行判断和比较,以确定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水质评价方法包括物理指标评价法、化学指标评价法、 生物学指标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通过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指标和方法,我们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价水质的好坏,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 和改善水体的质量。同时,加强水质监测和评价工作,不断提高水质 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于维护水体环境和保护人类健康都具有重 要意义。

水质检测具体方法及评价

水质检测具体方法及评价 水质检测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监测工作,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水质检测的具体方法及其评价。 一、水质检测的具体方法 1. 采样:首先需要进行水样采集。采样时应选择代表性的水源,并避免人为污染。常见的采样方法有直接取样法、自动采样器法和分层采样法等。 2. 理化指标检测:水质检测的重要内容是对水样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常见的理化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浊度、电导率、总硬度等。这些指标可以通过专业的水质分析仪器进行测定,如pH计、溶解氧仪、浊度计、电导率计等。 3. 化学指标检测:水质检测还需要对水样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常见的化学指标包括总氮、总磷、重金属离子等。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4. 生物指标检测:水质检测还需要对水样中的生物指标进行检测。常见的生物指标有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这些指标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或生物学计数器进行检测。 二、水质检测的评价

1. 指标评价:水质检测结果可以通过与相关水质标准进行比较来评价水质。各种指标的检测值与标准限值的比较可以判断水质是否合格。例如,pH值应在6.5-8.5的范围内,溶解氧应大于5mg/L,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应在国家标准限值范围内等。 2. 综合评价:水质检测结果可以综合评价水体的整体水质状况。综合评价可以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加权平均值或综合指数来实现。常见的综合评价方法有水质指数法、污染指数法等。 3. 数据分析:水质检测结果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评价水质。数据分析可以应用统计学方法,如均值、方差、相关性分析等。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水质的变化趋势、季节性变化等。 4. 经济评价:水质检测的经济评价主要是评估检测方法的成本效益。经济评价可以考虑检测仪器的价格、维护费用、检测时间等因素,以确定最适合的检测方法。 5. 可行性评价:水质检测的可行性评价主要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可行性评价可以考虑样品数量、样品采集难度、实验室设备要求等因素,以确定最适合的检测方法。 水质检测的具体方法包括采样、理化指标检测、化学指标检测和生物指标检测。水质检测的评价可以通过指标评价、综合评价、数据分析、经济评价和可行性评价等方法来实现。水质检测的准确评价

水质评价指标方法

水质评价指标方法 水质评价是对水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水质评价的目的是确定水的适用性、保护环境以及促进人类健康的水资源管理决策。水质评价指标方法是通过测定一系列水质指标来评价水体的质量情况。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质评价指标方法。 1.生化指标法:生化指标法是通过分析水中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来评估水质。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等。BOD指数能够反映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和有机物耗氧的强度,COD 指数则用来评估水中的总有机碳含量。氨氮是水体中的养分之一,高浓度的氨氮会导致富营养化,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物理指标法:物理指标法是通过测定水中的物理性质来评价水质。常见的物理指标包括水温、溶解氧、浑浊度和电导率等。水温对生物的活动有直接影响,溶解氧则是维持水中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浑浊度反映了水体中悬浮物和微生物的含量,电导率能够反映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3.化学指标法:化学指标法是通过测定水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来评价水质。常用的化学指标包括pH值、溶解态氧化物和氮、磷等营养盐。pH值能够反映水体的酸碱性,溶解态氧化物如硫酸根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等会对生物造成危害。氮和磷是水体中的重要养分,高浓度的氮和磷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4.重金属指标法:重金属指标法是通过测定水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来评价水质。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包括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毒性和累积性,高浓度的重金属污染会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崩溃和人类健康问题。

5.生物监测法:生物监测法是通过对水体中的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群数 量进行观察和调查来评价水质。常见的生物指标包括水生植物、浮游动物 和底栖动物等。水生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种群数量能够反映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程度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水质评价指标方法是通过分析一系列生化、物理、化学和 生物指标来评价水体的质量状况。不同的指标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维度的水 质信息,有助于科学评估和管理水资源,以保护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对 于特定水体的评估,需要综合多个指标的结果,以全面了解水质状况。

执行不低于三类的海水水质标准

执行不低于三类的海水水质标准 执行不低于三类的海水水质标准 一、海水水质标准的概念和重要性 海水水质标准是指根据海洋环境特点和生态系统保护需求,制定的对 海水质量的评价指标和相应的限值要求。它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 护人类健康、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对于海洋保护和 利用至关重要。在海水水质标准中,执行不低于三类的水质标准尤为 重要。 二、执行不低于三类的海水水质标准的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我国将海水质量分为四类,依次为I、II、III、IV类。执行不低于三类的海水水质标准,意味着海 水的水质达到或高于III类水质标准要求,保证了海水的主要指标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且适宜于人体直接接触或者各种水产养殖和海洋 旅游等活动的需要。 三、执行不低于三类的海水水质标准的各项指标

1. pH值:pH值是指海水的酸碱度,一般来说,符合执行不低于三类的海水水质标准要求的海水,其pH值应在7.5-8.5之间,保持在中性或微碱性状态。 2. 悬浮物:悬浮物是指在海水中悬浮的非溶解状态的微小颗粒,包括泥沙、藻类和有机碎屑等。执行不低于三类的海水水质标准要求的海水中,悬浮物浓度应低于20mg/L,保持海水清澈透明。 3. 溶解氧:溶解氧是海水中溶解的氧气的含量,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执行不低于三类的海水水质标准要求的海水中,溶解氧含量应高于5mg/L,保证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 4. 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是指海水中溶解的氧化还原物质被化学氧需消耗的量,是衡量海水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执行不低于三类的海水水质标准要求的海水中,化学需氧量应低于5mg/L,保证海水的清洁和无污染。 5. 蓝藻毒素:蓝藻毒素是一种常见的海洋毒素,会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执行不低于三类的海水水质标准要求的海水中,蓝藻毒素应低于国家规定的安全限量值,以保障海水的安全性。 四、执行不低于三类的海水水质标准的意义和影响

国家海水水质标准

国家海水水质标准 一、水质物理指标 1.温度:海水温度是海水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和繁殖。国家海水水质标准规定,海水温度应控制在15℃-25℃范围内。 2.盐度:海水盐度是海水的重要物理指标之一,它反映了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国家海水水质标准规定,海水盐度应控制在2‰-3‰范围内。 3.透明度:海水透明度是指海水的清澈程度,它反映了海水中悬浮物的含量。国家海水水质标准规定,海水透明度应不低于4米。 4.水色:海水水色是指海水的颜色,它是由海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国家海水水质标准规定,海水水色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二、水质化学指标 1.pH值:海水pH值是指海水的酸碱度,它反映了海水的酸碱性质。国家海水水质标准规定,海水pH值应控制在7.8-8.5范围内。 2.溶解氧:海水溶解氧是指海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它对海洋生物的呼吸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国家海水水质标准规定,海水溶解氧应不低于5毫升/升。 3.化学需氧量:海水化学需氧量是指海水中有机物质含量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海水中有机物质的含量。国家海水水质标准规定,海水化学需氧量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4.活性磷酸盐:海水活性磷酸盐是指海水中可被生物利用的磷酸盐含量,它对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国家海水水质标准规定,海水活性磷酸盐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5.重金属:海水重金属是指海水中溶解的金属离子含量,它对海洋生物和人

类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国家海水水质标准规定,海水重金属含量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三、水质生物学指标 1.浮游植物: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其种类和数量直接影响着海洋生物的分布和繁殖。国家海水水质标准规定,浮游植物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2.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和数量直接影响着海洋生物的分布和繁殖。国家海水水质标准规定,浮游动物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3.有机物:海水中的有机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含量直接影响着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存。国家海水水质标准规定,有机物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四、水质放射性指标 放射性物质对人类和环境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因此国家海水水质标准对海水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进行了规定和限制。主要包括总放射性物质含量、α放射性物质含量、β放射性物质含量等指标。 五、水质监测方法 为了确保国家海水水质标准的实施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国家制定了相应的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这些方法主要包括水样采集、样品处理、分析测试等环节。同时,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比性,国家还规定了统一的监测标准和术语。

国家海水水质标准

国家海水水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水水质标准 GB 3097-1997 前言为贯彻《中华 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止和控制海水污染,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其他海洋资源,有利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制订本标准。本标准从 1998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同时代替 GB3097,82。本标准在下列内容和章节有所改变: , 3.1(海水水质分类,由三类改四类); , 3.2(补充和调整了污染物项目); , 4.1(增加了海水水质监测样品的采集、贮存、运输和预处理的规定); , 4.2(增加了海水水质分析方法)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国家海洋局共同提出。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CD 551463 海水水质标准 GB 3097-1997 Sea water quality standard 代替 GB3097-821 主题内容与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域各类使用功能的水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海域。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含条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即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GB12763.4-91 海洋调查规范海水化学要素观测 HY 003-91 海洋监测规范 GB12763.2-91 海洋调查规范海洋水文观测 GB7467-87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7485-87 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11910-89 水质镍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GB11912-89 水质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3192-91 水质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 11895-89 水质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3 海水水质分类与标准 3.1 海水水质分类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分为四类: 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第二类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

海水水质标准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海水水质标准 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 、八—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止和控制海水污染,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其他海洋资源,有利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8 年7 月1 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3097-82。本标准在下列内容和章节有所改变: -3.1 (海水水质分类,由三类改四类); -3.2 (补充和调整了污染物项目); -4.1 (增加了海水水质监测样品的采集、贮存、运输和预处理的规定); -4.2 (增加了海水水质分析方法)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国家海洋局共同提出。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CD 551463 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 Sea water quality standard 代替GB3097-82 1 主题内容与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域各类使用功能的水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海域。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含条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即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GB12763.4-91 海洋调查规范海水化学要素观测 HY 003-91 海洋监测规范 GB12763.2-91 海洋调查规范海洋水文观测 GB7467-87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7485-87 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11910-89 水质镍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GB11912-89 水质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3192-91 水质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 11895-89水质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海水水质分类与标准 3.1海水水质分类 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分为四类:

(整理)海水水质标准GB30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海水水质标准 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止和控制海水污染,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其他海洋资源,有利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8年7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3097-82。 本标准在下列内容和章节有所改变: - 3.1(海水水质分类,由三类改四类); - 3.2(补充和调整了污染物项目); - 4.1(增加了海水水质监测样品的采集、贮存、运输和预处理的规定); - 4.2(增加了海水水质分析方法)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国家海洋局共同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CD 551463 海水水质标准 GB 3097-1997 Sea water quality standard 代替 GB3097-82 1 主题内容与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域各类使用功能的水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海域。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含条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即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GB12763.4-91 海洋调查规范海水化学要素观测 HY 003-91 海洋监测规范 GB12763.2-91 海洋调查规范海洋水文观测 GB7467-87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7485-87 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11910-89 水质镍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GB11912-89 水质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3192-91 水质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水水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水水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水水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水水质标准 GB 3097-1997 (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国家海洋局共同提出,自1998 年7 月1 日起实施) 1主题内容与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域各类使用功能的水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海域。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含条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即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GB*****.4-91 海洋调查规范海水化学要素观测 HY 003-91 海洋监测规范 GB*****.2-91 海洋调查规范海洋水文观测 GB7467-87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7485-87 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89 水质镍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GB*****-89 水质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91 水质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 *****-89 水质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

分光光度法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海水水质分类与标准 3.1海水水质分类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分为四类: 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第二类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第三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第四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3.2海水水质标准各类海水水质标准列于表1。 表1 海水水质标准mg/L 序号项目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1漂浮物质海面不得出现油膜、浮沫和其他漂浮物质海面无明显油膜、浮沫和其他漂浮物质 2 色、臭、味 海水不得有异色、异臭、异味海水不得有令人厌恶和感到不快的色、臭、味3悬浮物质人为增加的量≤10 人为增加的量≤100人为增加的量≤1504大肠菌群≤(个/L)***** 供人生食的贝类增养殖水质≤7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